標籤:

防禦機制過重,失去愛的能力,怎麼調節?

從小家庭環境很壓抑,本我幾乎停止生長
十幾歲時對懵懂的情愫的態度非常謹慎,幾乎都是冷處理
18周歲左右遇到家庭變故,父母婚姻慘敗,雙方辯駁都極盡惡毒,四年左右的時間幾乎以孤兒的身份獨立存活,毫無親友關心,性格趨向孤僻。
22周歲時得抑鬱症,多次試圖自殺
從無戀愛史,他人的示好全部冷處理,即便是遇到我喜歡的類型,潛意識不斷提醒自己這是不歸路,次次都把我從感性世界拉出來,完全無法投入感情,幾乎喪失相關能力(這種感覺就像是個啞巴,我內心是有清楚的意識的,但我喪失表達能力)

我覺得我既害怕待在原地,無人問津,更害怕前往未知,我不相信有人會真心善待我,我也不覺得我有什麼資格被愛。
-------------------------------------------------------------------------------------------------------------------------------------------
當時發問的時候,我萬萬不會想到會收到那麼多感人的答案,每一個都是一份禮物,這兩天打開知乎都好開心吶~~文字的力量很有限,但於我也是足夠了,你們給了我勇氣,剩下的路我會自己走。

【2013.12.18】我決定要把這個問題留在知乎,讓更多人的看到,因為我並不是個例,很多人都有苦難言。我打算今後有新的進展就過來補充近況,你們用你們的專業或經歷或感受都在幫助我,我沒有理由不重拾自己!我的抑鬱症在今年3月左右慢慢走出來了,現在是12月,好很多。我和我的父母深刻交談過,我的母親現在學佛,凈土宗,大有「六根清凈」的架勢,常在家念經。我們之間有很多恩怨牽扯不清,自去年6月以後,我對她也並不禮貌了,我內心是有恨的,而她也不怎麼搭理我,我們過著相安無事又名存實亡的生活。而我的父親,他喝醉的時候和我說過他對我愧疚,並且他對我有一定程度上的經濟的彌補,他是愛我的,這我能感覺到,但他之前的過錯實在太錯,妻離子散算是應得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原諒他,至少目前還不能,但我願善待他。而我自己現在,其實輕鬆了好多,至少我不奢求原來的那個家,也對今後的家抱有期望,大概還要花點時間,但我確實在嘗試把自己外面的殼撥開了。


只想跟你說一句話: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愛自己是浪漫一生的開始。出自奧斯卡王爾德《理想的丈夫》。
這句話支撐了我很多年。


這個問題一定要好好答,從多方面答,從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角度,我實在不能稱得上專業,我就以半雞湯半理論你將就看,順便@張暐,@劉婧怡esther請他們更專業的來回答。

首先你要認識到,人成長的過程,除了愛是需要學習的,被愛也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眼裡那些所謂的女性交際花,可以讓人不會感到不舒服的拒絕他人。

當防禦機制過重的時候,同時又沒有人能夠細心,漫長的陪伴你,這時候突然其來的接受愛,又因為你沒有戀愛經驗,遭受正常的感情傷害時,可能受到的傷害和痛苦,以及相對激發出來的防禦本能,要比常人激烈的多,也就是,很危險。

這種時候,我的建議就是一遠一近,雙調和去調理自己。

近的方式,是通過愛人來感受愛。

遠的方式,是通過愛人來接受愛。

沒錯,很多人不明白,治療難以被愛這種疾病,最好的方式恰恰是愛人。

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裝滿水的木桶,而為了不一下讓這些水溢出來傷害自己,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慢慢泄洪,一個是不間斷大量泄洪,但是前面有人能作為一道萬丈深淵攔著。

鑒於後者實在難以保障且難度太高,不符合治療原則,我推薦你前一種,並給出你相應方式。

近的方式,並不是通過戀愛來愛。

你可以參加一些靠譜的慈善組織,或者乾脆去敬老院做義工,這個性質。

你會在付出中,愛人中,一點點學習一個人愛需要如何,觀察他人被愛又會要如何,也會在跟他們的互動中,一點點感受到不是那麼強烈的愛與關懷,打個比方的話,就是你要學會為了感動而正常的哭泣,每哭一次,就是過一關。

遠的方式呢,就是推薦你不要等人來追,而是去追別人。

這樣你心理上就不會太在意原本那個渴求愛的預期,實際上只要你愛一個靠譜的人,你是可以通過愛人這個方式來逐步打開自己的內心,是因為你散發了光,所以拯救了自己。又因為預期的降低,哪怕受傷害,也會離毀滅性的打擊遠一點,但暫時不推薦你這樣做。

父母方面,推薦你在能稍微駕馭愛的感覺後,憑自己的判斷行事就好了。

另外你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喪失表達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我推薦你要先去做義工,你喪失表達能力,就是感情因素被壓制,無法正常的流動循環。

另外我再給你普及一點觀念:

正能量絕不是源源不斷散發著向前的光芒與樂觀,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正負相伴的,我們需要散發正能量,一如我們必然散發負能量,才是健康的。光靠自己一個人就能永遠開心快樂?那是臭流氓,是永動機,是玄幻小說,是掌握自爆技能的頑皮蛋。

真正的正能量,是懂得用合理、雙贏、溫柔、智慧的方式去解決你所見到的任何問題,也善於安撫別人的負能量,將其轉化為正能量。而我們需要健康的人際關係,來相互抒解轉化負能量。

因此還有很關鍵一點,就是多交些朋友,用心對待他們。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給你回報,但總會留下那麼些能幫助你的人。

正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到底是好是壞,是死是活,所以我們才能毫無壓力的開心下去,不是么?

:P


發現這個問題已經提出來有段時間了,也已經有很多人給了題主很多支持。
不過想了想,或許可以開個答案澄清一些術語上的誤區。
我們先看題主的原題和描述:

防禦機制過重,失去愛的能力,怎麼調節?

從小家庭環境很壓抑,本我幾乎停止生長
十幾歲時對懵懂的情愫的態度非常謹慎,幾乎都是冷處理
18周歲左右遇到家庭變故,父母婚姻慘敗,雙方辯駁都極盡惡毒,四年左右的時間幾乎以孤兒的身份獨立存活,毫無親友關心,性格趨向孤僻。
22周歲時得抑鬱症,多次試圖自殺
從無戀愛史,他人的示好全部冷處理,即便是遇到我喜歡的類型,潛意識不斷提醒自己這是不歸路,次次都把我從感性世界拉出來,完全無法投入感情,幾乎喪失相關能力(這種感覺就像是個啞巴,我內心是有清楚的意識的,但我喪失表達能力)

我覺得我既害怕待在原地,無人問津,更害怕前往未知,我不相信有人會真心善待我,我也不覺得我有什麼資格被愛。

以下逐點澄清:

  1. 防禦機制: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是由Anna Freud(老弗洛依德的女兒,同為精神分析家,創建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和Klein一同是兒童治療的先驅)根據自我(ego)功能研究創建的術語,用於闡述自我處理內部衝突、保護自身以及應付外界的具體過程和變化。也就是說,所謂的防禦機制,是我們應對自身和世界的思考、行為模式。故防禦機制是中性詞。良好、合適的防禦機制能夠使得我們更好地在身處的環境中生活,不良的防禦機制則會加大我們的生活壓力。自我心理學的治療觀為:察覺、識別自身的不良防禦,開發、探索良好防禦,亦即自我的修復
  2. 愛的能力:在這裡我貼一個自己的回答(心理學中「親子依戀」是嬰兒對父母的依戀,那麼有沒有父母對子女的依戀呢?)該回答涉及到依戀理論,在我看來,所謂愛的能力,更合適的描述可能是愛的模式(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某人的關愛,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有被愛的祈願,這是生來具備無法被奪去的,更多的問題,可能發生在了獲取和給予的過程中)。而依戀理論探討的即個體與他人建立關係能力的早期發展過程。
  3. 本我:本我(id)是Sigmund Freud(大家平常說的老弗,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後期研究中提出的概念,連同自我(ego),超我(superego)組建出個體心理的新結構模型(以取代過去的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模型)。在新的模型中,只有一部分的自我是處於意識層面的。本我是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動力來源,自我是個體在適應外界過程中形成的心理機制,而超我則是自我機制當中來自於外界的人和事以及連帶的經驗和體驗分化形成的類似於自我審查的機制(所以是「超-自我」,因為這部分的來源是他者的要求、規則、反應)。故,本我是與生俱來,而自我和超我則是後天發展形成的。所以,本我無生長的說法(在弗洛依德的理論中)。題主說「從小家庭環境很壓抑,本我幾乎停止生長」,在我看來,更像是自體(self)的概念。這是現代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詞,見於客體關係理論和自體心理學(Object Relation Theory Self psychology)。簡單地來說,我們把一個個體看成是一個樹苗,那麼這個樹苗有它的天性,會按照自己內在的特性和需求生長,我們把這種需求看作是「自體的需求」(need of self);但是,這些天性和需求並不一定被周遭的環境以及園丁(父母)所接受,他們對這個苗子可能有別的期望,並且會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照顧和矯正這個樹苗。這樣,這棵樹苗變得到了和自身需求不一定貼合的照顧和要求,但為了生存,樹苗會儘可能或努力或被迫變成園丁期待的樣子(例如棉本來會長成大樹,但為了高產枝幹時常被修剪,維持在了灌木的形態),這些需求和形態就成了「假自體」(fake self),而真實的自體,則處於被忽略和遺棄的狀態。

好了,回到問題。在嘗試呈請之後,問題在我看來變成了:我在一個糟糕的家庭環境下長大,自己真實的那個部分從未受到珍視,也沒有成長。我變得孤僻、冷淡,不僅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似乎把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也隔離了起來。我想要去愛或者被愛,但我感到深深地無力感,不知道怎樣去愛一個人或者接受他人的關愛。這樣的感受太過於強烈,以至於我開始不相信有人會真心愛我,我失去了接受愛的資格。但我不希望這樣,我希望改變。


不知道題主現在境況如何,在這裡我想告訴題主兩件事情。長在這麼一個充滿痛苦回憶的家庭是一件很慘的事,但這不是你的錯,我可以理解這種不相信會有人關心自己的感覺,但尋求關愛是每個人都會有而且是很重要的需求,沒有人可以否定一個人接受關愛的需要和資格。另一點是,我可以感受到題主當下的人際交往模式和感受給題主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擾,有的時候這些困難不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或者度過,倘若有需要,尋求專業的援助能夠讓自己過得更好,或許這也是關愛自己的一種方式(就像你在知乎發問求助一樣)。


嗯,謝邀!

每個嬰兒都曾經把愛的能量投注於母親,渴望與母親融為一體並感覺安全。但嬰兒愛的結果並不那麼順利,有些嬰兒會遇到拒絕,比如抑鬱的或者人格不健全的母親,她們無法積極的回應嬰兒的需求。愛被拒絕,對於人來說是相當痛苦的,那些品嘗過失戀或被拒經歷的人是深有同感的,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打招呼對方未回應也會相當令人受挫。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一個缺乏足夠能力的嬰兒當愛被拒絕時的痛苦感受。

在嬰兒期,愛的反覆愛挫會導致嬰兒將愛的能量撤回自身,逐漸形成自戀人格。自戀人格者由於幼時缺乏愛,因此對於被愛的渴望遠遠超過愛別人。這種人也會戀愛,但他們所愛的對象是以他們自身為模板的——他們愛的不是別人,而是理想中的自己。他們對於被拒絕是相當敏感的,那些在失戀之後糾纏不休的人,便是無法承受被拒絕的痛苦,以這種方式表達強烈的怨恨。

如果再大一些的孩子出現了愛的受挫,一般不會導致自戀人格,但這些人在涉足愛的關係時,永遠都是做好了關係結束的準備的,因為他們一直被結束關係的恐懼所佔據著。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韋爾,便是這樣的人,他以玩世不恭的態度面對那位想幫助他的教授,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去追求哈佛女生,看上去很瀟洒,但其實內心對於被拒絕是相當敏感,他以瀟洒的方式防禦了這種脆弱。

題主是在青少年期出現了愛的受挫(父母離婚,缺乏照料,4年里獨自生活),那麼只是形成一種暫時性的繼發性的愛的撤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可能會沉浸於想像中的人物而不敢涉足現實的關係,壓抑了內在對於愛的強烈渴望。療愈愛的創傷最好的方法永遠是愛本身,如果題主能夠有幸建立一段安全的愛的關係(愛情、友情均可),將能夠放下防禦,重新有勇氣去感受與追求愛。關於什麼是健康的愛,弗洛姆《愛的藝術》這本書永遠是值得閱讀的。


只有跳到水中才能學會游泳。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不幸福的人往往更渴望愛情,因為期待愛情會改變她們的命運,她們希望變得更好。

還有一些不幸福的人抗拒愛情,因為自己已經離崩潰很近了,害怕承受不住打擊。


第一種心態,你可能吃虧,也可能賺到。 但是第二種心態你一定吃虧,因為你要付出青春成本,這個成本是很高的, 畢竟時間不能等你。

所以綜上所述,還是應該去嘗試。


謝謝@魚幸福姑娘讓我看到這個問題。

其實前面@景璽龍@張暐的回答中已經包含了很多我想要說的話,尤其是張暐老師的回答中基本是一個心理諮詢的方式來的,如果是在諮詢室中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的,知乎純文字的方式畢竟無法等同於真正的心理諮詢,如果有條件有可能我也建議題主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在他們所提到的那些之外,我再談一點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亦希望題主能夠好好的看一下。

我個人很認同一句話,這也是我曾經做諮詢時遵從的原則,「我們所有的問題都來源於關係,而治癒的關鍵也必然來自關係」。我們在一段關係中,不僅形成了自己的處理方式,同時也會習得別人的處理方式。


而關係的根源往往都是來自於童年階段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題主你說當你在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面對這樣的家庭狀況,我相信那個還是開始的時候依然是不斷想要向父母尋求庇護,尋求溫暖,只是父母對你的冷漠,讓你慢慢失去了再去追尋的勇氣,是嘛?
看到這裡會不會有點觸動?後面你所提到的,當別人對你示好的時候,你對待別人的方式和那個小時候你父母對待你方式是很相似的,其實,這不是你所說的理性思考,這是你記憶裡面對面這樣的情境(那個時候你還是個小孩子,你向父母示好,希望得到關注和關心,他們冷漠視之),當你現在的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境時,你本能的就會選擇在以前的情境中習得的處理方式,那就是你說的冷處理,因為你所記憶里的關係就是這樣的。

也就是,到現在為止,你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均來源於那個時候的與父母相處的模式,只不過你扮演的角色有時候會不同,有時候你扮演的是那時的自己,有時候你扮演的是那時你的父母。(詳細的理論可以參考武志紅老師的有關書籍)

然後,我前面也提到,改變的鍥機也一定是來源於一段新的關係,一段新的 關係會教會你一種新的處理方式,其實心理諮詢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關係,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在現實的生活中,景璽龍老師提到的,你可以嘗試去做義工,可以嘗試著去戀愛,真正困難和重要的是走出這一步,願意去同任何人建立新的關係。

如果現在的你戀愛的話,我知道可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但是,你可以看到那個人在面對你的冷處理時,他的應對方式,他的方式或許就會對你有觸動,會慢慢改變你面對別人的冷處理時的應對方式,這會是一個過程,會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改變,我知道這段時間不會那麼容易走過,所以,你需要一個專業的人陪伴你去走過這一程,可以是知乎上,我們這些人,我更希望是一個面對面的諮詢師,如此而已。

既然,在知乎提問,那麼我相信題主是有期望改變的動力的,改變的方向看完這些回答你應該也有一定認識了,最沉重和最需要還是走出行動的第一步,這裡很多人與你 同在,加油!


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幫助你走出這個困境。

當你看過了後面的答案,你應該明白我真的知道你的那些難過和絕望,我給你的建議只有一個,永遠都不要嘗試告訴自己,我挺不住了,我要放棄了。

這是我另外一個答案,一定會幫到你的。喪失了喜歡人的能力是怎樣的體驗? - Alex waker 的回答

人類的每一種行為背後,其實都有一個非常深層次的機理在運行,總結起來就是,為了能讓你活下去。
比如,人遭遇溺水的時候會瞬時暈厥,這個看似致命的行為實際上你的大腦觸發的一種應激保護反應。
再比如,一個人的大腦實際接收的信息要遠遠多於你能意識到的,但是你的大腦為了不讓這些巨量的信息導致你精神崩潰,而幫助你過濾掉了絕大部分信息。
再比如,有些人因為過去的一些創傷,在此後再次經歷同類型場景的時候,本來應該被觸發的感情會被瞬間壓制,這也就是「人會喪失喜歡這個能力」的最根本的解答。
但是,但是!!!我們的這些本能是保護我們能夠活下去的,卻不能讓我們更好的活下去。


你的這個本能是你最忠誠的朋友,它們執著的把持著你的最後一道防線,它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不讓你再次被捲入到過往的漩渦中去,當剛剛起風的那一刻,它們就把門關上了。可是同時被關起來的,還有愛的希望。


說一個我的故事,我的成長環境比較有趣,歸納起來有兩點:
1.爸媽實際上是很恩愛的,但是他們有那個年代的人罕見的幼稚病,就是特別容易冷戰,在我漫長的成長時代里,大概有一半的時間家裡都處在一個很緊張的氣氛中,我過早的學會了察言觀色,小小年紀每天都要權衡著怎麼分配和爸媽相處的時間,對於家庭溫情,我迫切渴望而又格外恐懼。
2.家裡對我的管教方式是非常嚴格的那種,我父親從來沒有誇獎過我,即便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優秀的很過分了。更嚴重的是,出於一些他性格上的缺陷,他會以嘲諷的方式打壓我的努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二十多歲之後徹底人格獨立之後。
這兩點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我在成年之後一旦面對溫情,就特別局促,解決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打碎它,破壞它。一群朋友說起一個溫暖的事情,我總會在一旁陰森森的冷場,這樣的人簡直人神共憤對吧。我能夠保證的事情是,我比任何人都痛恨這樣的自己。
之後我學會了一些表演方式,比如一些違心的讚美,一些假惺惺的感動,這解決了別人如何看待我的問題,但是對於我自己的心裡復建,其實沒有任何幫助,直到後來很久之後,我真正想明白這件事的全部機理之後,才得到本質上的改善。

我完全想明白自己在感情上的障礙是怎麼一回事也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終於有一天我不再痛恨自己,因為我知道,那個讓我對溫情冷嘲熱諷的本能,其實這二十年來一直都在保護我,沒有它我可能已經死了。它是這些年來陪伴我的最忠誠的朋友,是幼年間陪我坐在樓梯間不想回家的時候的最體貼的夥伴,那些年裡它一直保護我,但是可惜的是它並沒有和我一起長大,它還一直停在我的童年原地,固執的一直想要保護我。

於是我摸摸它的頭,在它耳朵邊講,我現在要去找更好的愛啦,幫我把門打開吧。


結果怎麼樣呢,結果就是我現在坐在這裡敲這些字,家裡有個我愛的女人做好了飯等我回去。

你覺得自己不再能喜歡一個人了,你覺得自己好累了,你覺得你把所有的愛都耗散在那個人身上了,你覺得渾身通透不再有夢幻娟紅了。

這些你都沒有錯,我只有一個問題問你,你要認真回答我。

你真的做好準備看破紅塵了嗎,之後五十年你真的做好準備自己一個人了嗎?

好吧,我武斷一點說,能夠提出這樣問題的人,能夠想要點進來看看這些答案的人,你們都還沒有做好準備,看破紅塵就真的圓滿了嗎,如果你問我,我會告訴你,放他媽屁,這樣的圓滿,我圓不了,就算是腸穿肚爛,潰敗生斑。

我也要爛在這兒。


大家都說得很好,關係和愛非常重要。
我想說的是,要先接受自己。雖然很難,但這是基礎,也是繼續走的基石。

這是我第三次回答這樣的問題了。以下是對之前回答的修改,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慢慢地走出來。

我之前有一些類似的經歷。我到後來才明白 ,不管是我的不安定,我的輕信,我的懷疑,我的這些「陰影」 都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缺愛,也沒有培養出正常的情感能力。而有時,不是世界不夠好,只是你感知不到。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根本接受不了愛,也根本不會愛別人。

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人,他包容我,喜歡我,他教我接受自己,尋找自己。連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的地方,也好像被他原諒了。其間,我去看了《新世紀福音戰士》舊TV版+舊劇場版後,哭了整整1天,我知道,所有的我逃避已久的怨氣通通回來了。(這絕不僅僅是一部動漫,我真的很希望樓主能看一看。)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的存在。要敢於承認這個世界,這些人,還有你自己的那些被自己討厭的部分的存在。 要敢於面對自己的黑暗的一面。
比如我那時我終於肯對自己承認,我父母不是聖人,他們確實對我犯了錯。我承認我對他們一直有怨氣。我承認前面這些事情對我的成長產生了巨大影響。我承認我缺愛,我沒有自信,我沒有找到自我。 我選擇正視這些,而不是從前那樣自我掩蓋和逃避。

第二步,面對自己,接受自己, 發現自己。
內心的自己,不管是好是壞,也要勇敢去面對它,接受它。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對,哪裡做得不對。知道自己優勢在哪兒,潛力在哪兒,缺點在哪兒。接下來能做什麼,應該怎麼做,還需要怎麼做。 我們只有在接受自己,接受世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寬恕和改變。

第三步,重新感知和試著愛這個世界。重新去感知這個世界,重新站在更客觀的角度思考問題,既體諒別人的難處,也解決自己的苦處。我後來想了想,媽媽那時候家裡還債的壓力很大,甚至一度得了抑鬱症。奶奶應該是朝氣蓬勃的知識青年,結果遇到文革。外婆是因為外公剛去世。爸爸只是不習慣用語言表達愛 ……
要知道,每一個不能真正地擁有愛的能力,或者讓別人感受到愛的人總有很多原因。
這絕對不能成為我們自己不去愛的借口。

你可以試著去從小細節中,感知世界對你的愛。比如我很喜歡接觸到水,風,雨,葉子,這讓我感受到我的存在。
學著愛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給了你生命,養育了你,或許他們暫時或者永遠不能給你,你需要的愛的形式或者程度。但你會慢慢發現,其實他們也值得你愛。 希望你能像愛這個世界一樣,愛他們。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因為我們的經歷,能夠更加深刻地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因此也更有責任 儘力地構建起付出愛的資本,更好地讓世界充滿愛。這樣,像我們同樣經歷並且受其苦難的人,就能少一點,更少一點。

而愛是不要求回報的。勇敢去愛吧。既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那這些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呢。

至於在關係中癒合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拋棄受害者思維,至少要能理性認識到自己的在關係的互動中不足的地方。也許在小時候,我們翅膀尚稚嫩,但長大後,我們將要面對和背負起整個世界的分量。

就我的經歷而言,是第一次有了自己發自內心想要去喜歡的人,真的不想這樣的自己傷害到他。可後來也多有反覆。因為需要構建的是你對自己和整個世界的認知,而且並不止如此。從認知到完全接受,並成為行為方式,是一條有溝壑的路。

你要注意到需要改變的是你的整個世界。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的幾乎每一個方面都可能與之相關,都是需要努力轉換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無數次的痛苦流涕,但每次眼淚都能讓我們更清醒地面對自己。

雖然很難走,也要相信多走一點就離真正的自己接近一點,也能讓這個世界更美麗一點。

真的累了,就停下來歇一歇,原諒自己的錯,接受自己做不好的現狀,並認真地繼續嘗試,再嘗試。

講一下成果吧。。我總算能和周圍的所有人都處好關係了,不迎合,不刻意親近,但是不疏遠,非常自如。

我也能真的去喜歡一個人了。不是因為回應,而是遵從心中的歡喜。

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慢慢地能做到了。不過呀,這種愛是包容,是符合理性的,是認真的思考下接受不足,並願意為之變得更好而努力的愛。

當然我還有很多做不到。。。

比如我書面表達沒很大問題,但我的口頭表達還不行……還得不斷開口練習呢。●^●

還有我的拖延症還沒有解決啊T_T

一顆溫暖的心,絕非看不見冰冷,而是堅定而無畏於風雪的。即便消耗自己也要貢獻出光和熱,因為這是你真正的屬性。

而受傷的曾經破碎的心也是有自愈能力的呢。不再帶著淚的歡笑和認清世界後依然天真,不也很美好么?

加油哦。


無法提供有效回答。但我想儘可能精準地描述那種感覺:

"直子問我有沒有一度喜歡過的女孩,我把分手的那個女孩的事告訴她。我說,那女孩人不錯,我也喜歡同她睡覺,現在也不時有些懷念,但不知何故,就是不曾為之傾心。或許我的心包有一層硬殼,能破殼而入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對人一往情深。"


"』隨便。』永澤道,』不過渡邊君也差不多,和我。親切熱情倒是不假,但就是不能打心眼裡愛上某個人,而總是有個地方保持清醒,並且有一種饑渴感,如此而已——這我看得明白。』"


摘自《挪威的森林》


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兒,從小我就覺著我可以和在我生命里出現的每一個人共同攜手走下去看這世間紛繁變化。這樣想著,就覺著作為一個人活下去的美好。你想像,你遇到一個又一個男人、女人,欣賞他們和你共有的特點,想像每一個和朋友一起宿醉的夜晚。感受著和他們一起共同成長的喜悅。

像這樣想時,我讀初中,友情的熾烈足以讓我去讚美生命的喜悅。

很不幸,事與願違。他是我初中同我關係要好的一位基友,如上所說,我曾經幻想著可以同這樣的朋友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條街道,一起打我們愛打的遊戲,一起在籃球場上去擊敗其他所有人,一起追我們喜歡的姑娘,一起考上大學。我暗自在心中立下了類似海誓山盟的契約。後來,他要去澳大利亞念書,而我依然在得留在我的城市。我生命中第一次「失戀」。

這種感覺並不好受,並一直印在我體內的某個位置。它讓我對感情變得小心翼翼,旁人難以察覺。我開始變得像個小偷,變得像個畏畏縮縮的罪犯,我開始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感情分給身邊的朋友。夜晚,我不再獨自在內心立下曾經那種海誓山盟般的友情契約。

那個印在身體里的吝嗇,無時無刻的在我的感情里生活里起著作用,我本能的無意識的這樣做著。像題主所說的那樣,我變得和你一樣,敏感起來,封閉起來。這讓樣讓人安全,感到不再會受到傷害。

題主,你肯定說,你這跟我不是沒有任何區別嗎?你不也是一個把自己封閉起來,怕受傷害的脆弱的人啊。但命運總像一個妖嬈嫵媚的女人,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讓你的黑白世界布上滿滿的顏色。

我小心翼翼的與身邊的人們接觸著,唱歌,聊天,談笑風生。這樣的歲月持續了幾年,直到一個姑娘重新走近我的內心,她漂亮,充滿活力,聰慧,熱情,性感。在我感情閉塞的那幾年裡,她的熱情感染了,我內心原本有一座冰凍的大山,逐漸被她的嫵媚融化了,寂靜的心再一次被激活了。我重新感受到那種與人分享的快樂,那種與人相處的愉悅。我把我的整個心,如果你相信二元論,我還要說連帶我的整個靈活都要交給這個姑娘。在夜晚,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獨自在心中立下永恆的海誓山盟,而是摟著心愛的姑娘,親口對她說我們要一輩子一起生活。我們幻想著以後買房子我們要選購什麼樣的傢具,幻想著我們結婚的場景。甚至連伴娘、伴郎這樣的細節問題都在我們的午夜暢想派對里。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年,她離我而去了。老天再一次讓我感受到了世間的無常。

她走後,我哭過,憤怒過,後悔過,甚至不要臉的去挽回過。但那又怎樣呢?我擁有和她在一起美好記憶,我曾經和這樣一個心愛的姑娘海誓山盟過,我們曾經在一起暢想過未來。和她的記憶像個畫布一樣,時常還會在我的腦袋裡溫暖的滾動著。如今我依然相信愛情,相信友情。只是不在執著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看緣分,走多遠是造化。還留在身邊的人我們應該去感恩,不在的也不必悔恨。佛家說人生就是無常,已經道出了世間的本質。

人的偉大之處在於:感情的事像山洞裡的老虎,明知前往會受到傷害,還是勇敢的迎上去。題主,走出你虛假的安全區,來到外面的世界去同男人們、女人們打成一片。去愛,去恨,只到遍體鱗傷

完 。


一進來,看到你的發言就會感覺到,你自己給自己架了太多帽子了,並且下了一個你以為客觀的結論:失去了愛的能力。
我相信你看了不少書,也看到了你在試圖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古怪」,在用一些知識或者理論。
但你需要的或許不是一個理論上的本質和解放方案,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和孤獨,或許你可以自我溝通一下,靜靜地觀察自己,或者寫寫日記,流意你露出的每一個念頭。
相信我,真正的心理醫生不會說:你失去了愛的能力。這是一種可怕的暗示。如果你失去了愛的能力,那麼愛還有可能從何而出?由外至內?不可能的,除非你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否則,你永遠不可能得到答案。
不管親密關係還是人際關係,他人都是一面自己的鏡子,一種觀照,你想要表達什麼,想要得到什麼?全都可以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你只是需要愛,你內心的那個孤獨的憤怒的仇恨的低落的孩子,一直住在你的靈魂里,等著你想起來回頭拉住他的手。

我鼓勵你多對自己進行一些正面肯定的語句:比如,我相信我自己可以得到關注和溫情;我認可自己的優點;我接受我的父母;我接受我曾經無法感受到愛的事情。
或許這會比你絕對化的「病情診斷」更有價值。
找一個好一點的心靈顧問或者心理諮詢師會幫助你走得快一點,但他們的作用也不過是一個鏡子,幫助你看清自己,釋放那些糾結的過往,激發你自我療愈的能量。


你看,你的問題介紹寫的流暢而又打動人,所以你不是不會表達,只是不擅長溝通。
你看,你對愛和交流的期待是如此的強烈而又純粹。而被愛和愛都是需要練習的,你只是晚了一點點。
從小生活在那麼壓抑的環境里,然而你在這個許多人自危許多人暗黑的時候想到的是怎樣敞開心扉,說明你有一顆多麼值得人去呵護去觸碰的良善而溫暖的心啊。
其實每個人都懼怕受傷,而再簡單的旅途也會布滿隱匿的荊棘。其實只需要感謝生活予我們的每一點每一滴,面對希望,也能勇敢擁抱傷痛。
我每次碰到不開心的事,都會很阿Q的安慰自己,不給自己太多低落的時間和機會。而且過後會想,哇哈哈,通通放馬過來叭,這些都只是在幫我成長!
加油吖!


首先很贊成排首位的美眉「只要活著,一切就有希望」,這句話一直是我鼓勵自己,也對別人時常說起的雞湯。
有時聽長輩說,結婚一定要找一個對方父母和睦的,這樣家庭的孩子太多開朗樂觀,是生活的好伴侶。當時覺得很扯淡,但現在看到聽到越來越多的故事,深深感到,雖說不是百分百得正確,但大多心裡不甚健康的孩子,父母的感情都很不堪。
在奶奶家父親最小,自小受疼愛,性格很不成熟,從我記事起,父親就已經下崗,而母親身體一直瘦弱,為了生活,他們常年都在外地打工,年過七十的奶奶照顧我。父親習慣性酗酒,脾氣暴躁,空有一身手藝,卻總是處處碰壁,貧賤夫妻百事哀,父母常常惡語相向,那時小學還沒實現義烏教育,但學費也很少,一學期一百多塊錢,但經常是臨開學時,父親去各個親戚朋友家湊錢,有一次還要我拿出壓歲錢和平時存下的小錢,期間父親還和某些人不清不楚,我見多了母親的眼淚,自小就不相信男人,也飽受人情冷暖,極度自卑也極度缺乏愛,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快點長大,有能力獨立,賺錢買期待的東西,帶母親離開。
那些時光里唯一慶幸的是我成績一直很好,雖然也是復讀了2次,但從縣裡考到省重點高中然後考到南京,期間也談過幾次戀愛,但愛得太過澎湃,性格也太執拗,男生剛開始覺得很新奇特,但之後就覺得負擔累累,這幾次失敗後性格越發怪異,冷得像個冰,本身相貌普通,才藝疏疏,交際圈越來越窄,越來越消極,抑鬱症很明顯。直到遇見現在的他,當時他也有女朋友,但愛情這個東西就這麼悄然發生了,他當了負心漢,我背負了小三的罵名,中間也很多不順,畢業時的選擇,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瑣碎,也吵過也鬧過也分過,還好,我們都攜手堅持過,他讓我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越來越樂觀平和,有時陽光普照,我都會覺得心裡溫暖。
漸漸我也明白父親的愛,難得今年過年和父親沒有爭吵,父母之間也明白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互可以和平共處。我工作三年運氣比較好,賺了點錢幫母親辦了社保,父親工作也比較穩定,在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還當了領導,父母晚年的生活就算有了基本保障,我去年在南京也自己買了房,裝修完畢,總算達成了一直以來的心愿,和男友也會在今年完婚,完全靠自己一雙手,就可以實現夢想的生活。
第一次在知乎寫這麼多,是因為之前我也飽受抑鬱的困擾,極度絕望極度消極,甚至有時也會想到自殺一了百了,但慶幸的是遇到了男友,一點一點努力,一點一點改變,很難過的時候,我就看喜劇,或者大睡一覺,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歲月的洗禮和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痛苦終究會過去。
只要,你活著,就有希望。
於那些徘徊在抑鬱邊緣的人共勉。


某次對別人的微評,放來這裡,你隨意看看。
如果你氣場表現的很淡雅,但內心卻又很玻璃,那就完了。
我就是這麼一矯情的人。
萬事萬物只要我幫不上忙的,我都能不激動。但不代表我不想幫。有人看著不爽就來作死,甚至背叛。
我把心態磨合了很久,終於知道,不要把每個人都當成自己一樣脆弱。也不要把自己傷害別人的能力看得那麼厲害。
最後我學會了傷害別人的度。救治別人的量。
現在我不孤獨了,你也加油。
附錄我早年的一個故事,是的,你把它當故事看就好。
能幫到你一些那就是對我好。這樣你就間接的幫了我。

七月孤單早八點
我的母親是大海,我的父親是大地,兩個如此大氣的傢伙,結合體卻是很乾。
我弟弟比我過得熱鬧,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的,還能種上點椰子樹來點激情四射。
我嘗試過在沙漠里種植玫瑰,細心照料,說不上傻,只是比意料之中更快地凋謝了。
然後我就再也沒有種過玫瑰。
並且為了其他植物的生命安全著想,也沒有想過再要種上什麼。
時間長了,有人行旅匆匆一瞥而過,有人帶著一群儀器仔仔細細的勘探,告訴我說這裡地底下面有很多資源,要拿去用,我說好。
他們讚歎著掏空了想要的,直至今日仍需索取,只是再也沒人提過要種些什麼了。
風沙還是一樣的大。
不可抗的侵害著,乾涸的範圍越來越多。
我離開,卻是不斷地自覺靠近回來。
下起了雨,不是的,這是哪個寶石雲凝下的淚。
留下來多久了。
你快走吧,枯竭是你的結局,孤獨是你一生中唯一的記憶。
是嗎,你還是要開花嗎。
我,我可以擁抱你嗎?
其他人都畏懼你的刺,但我可以的,我可以。
現在的我,終於不只是一堆沙子。
故事的最後,我們交換了心的一部分,在上面僅有的空間刻下了幾句真話。
我想全部交出去,但這樣也不能刻完我以後的寄託,並且我會死去,她也不好消化吸收,只好作罷。
我擺好她送我的心之拼圖,上面寫著:我準備好了一切去愛你,只求你待我如玫瑰。
我不懂看了之後要改變點什麼,她和玫瑰一樣,都有刺,都有花,都是不痛不癢。
她在笑,拿著我的拼圖。
我還沒學會快樂,我只能跟著笑。
我的答案能令她一直笑下去嗎?
那為什麼她笑著哭了呢?
我們繼續擁抱。
她輕輕地讀著我的答案。
我的天性是破壞摧毀一切美麗,我連碧池都能吞沒,你卻不能改變一個沙漠。
我們終將分離,我只求我記得你比你記得我更久。
這樣,我才能安心的讓你離開我。
讀完,她默淚。
你是在害怕么?
我顫抖著問,鼓起了風沙。
不,我在心疼。
心疼你給我的心比我多的多,也重的多。
但是,我已經在改變著你。
你在害怕失去我。
你無法學習接受被愛,而我將會告訴你什麼叫做愛。
她從風沙中抬起頭來,那麼嬌小,眼裡卻閃著不可思議的光來。
她不說話了,我不說話了,我忽然覺得可以和她活在一起了。
沙漠先生寫給仙人掌小姐的情書。


以下是我回復另一位題主的答案,感覺同樣適用於你,你父母也是壓抑家庭的受害者,請一定要去看我推薦的博客,祝你早日走出陰霾,迎接燦爛的人生。
======================================================================
人的性格是由原生家庭的狀態(就是你和父母、親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決定的
而你看待周圍的一切又是由你的性格投射的(如:覺得老師很變態)

尼采說過:知道了為什麼就不需要知道怎麼辦

你要知道,你父母、姥爺姥姥之所以冷漠、孤僻、暴躁,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從小都生活在沒有溫暖的家庭裡面,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和一個內在的父母,當自己是孩子的時候,會同化為內在的小孩,如果這個孩子一直被父母冷漠對待子,等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會發展出兩種極端:一種是將自己內在的小孩投射在自己的真正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就等於看到了以前被冷落的自己,會加倍疼惜和憐愛,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承受自己小時候的痛苦;第二種是將自己內在的父母投射在自己真正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就等於看到了自己以前最親密的親人(自己真正的父母),會覺得我自己從來都沒得到過關懷和溫暖,憑什麼要主動關懷你照顧你?

當你明白傷害你的人都是受害者後,你自然就釋懷了。

另,推薦你看武志紅博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心理學家。

祝你早日走出陰霾,迎接燦爛的人生。
======================================================================
貼一篇武志紅的文章: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這個世界上無數謊言中的No.1。 -

    這個謊言如此絕對,以至於很容易被駁倒。實際上,我們只需要找出一個例外就可以駁倒這個斷言,而這樣的「例外」又實在是太多太可怕了。譬如: -

    廣州花都區的女孩阿俊,被母親割掉雙耳; -

    復旦大學研究生ZLL,因虐殺幾十隻貓而轟動一時,但他虐貓的另一面卻是愛貓,而這種「我愛你,所以虐待你」的變態心理卻源自父親對他的苛刻和虐待,譬如多次因小事暴打他,還常將其關在家門外過夜; -

    …… -

    儘管發生這麼多父母虐待孩子的案件,仍有許多人認為,「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成立的。他們不講邏輯漏洞,而強調說那些案件是特例,一個朋友對我說:「父母不愛孩子的,我估計是千分之一。」 -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可以上百度的「爸爸吧」、「媽媽吧」、「父親吧」和「母親吧」去看一看(方法很簡單,打開[url]百度一下,你就知道[/url]後,點擊「貼吧」,然後單獨輸入爸爸、媽媽、父親或母親就可以進入相關貼吧),就會發現,以愛的名義虐待孩子的父母,或者不屑於借用愛的名義而直接虐待孩子的父母,實在是太多太多,而對父母彷彿有刻骨仇恨的孩子,也一樣是太多太多。 -

    我自己收到的信件中,至少有20%的信件談到了父母對自己的身體虐待或精神虐待,也有部分信件是做父母的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虐待,但他們控制不住自己,於是寫信向我求助。 -

    這是一個必須直面的事實。 -

    現代的臨床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一個成年人的關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關係模式的再現。假若一個人沒有什麼理由地殘忍虐待甚至殺害其他人,那麼可以基本推斷,這個人曾被殘忍虐待過,譬如虐待小保姆蔡敏敏的珠海女僱主魏娟。從這個角度上看,最終展現在一個成年人身上冷酷的惡毒,可以回溯到他的童年關係,而且多數可以回溯到他與父母的關係。復旦碩士ZLL在虐貓的時候,不過是把父親對待他的方式轉移到他對待貓的方式上而已。 -

    並且,直面這個事實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或者冷酷地對待自己的配偶和兒女,或者殘忍地對待社會上的其他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無法直面自己有一個「壞父親」或「壞母親」的事實。我們的社會特別講孝道,即便父母虐待了自己,我們也要認為父母是對的。但是,這種理性上的接受不能遏制住他情感上的仇恨,但父母是不能恨的,所以他們把這仇恨轉嫁到配偶、兒女或其他人身上了。 -

    這種轉嫁機制,是很多惡行的基礎。經常有人給我寫信說,他想殺人,他想傷害別人。假若你和這樣的人對話,他們一開始會對你說,那些人如何如何對不起他,但隨著聊天的深入,他最終會承認,最對不起他的不是那些人,而是他的父母或其他「至親至愛」的人。 -

    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講孝道的社會,「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我們寬恕那些虐待甚至殺死孩子的父母,也讓我們看不到惡最初是如何孳生的,從而讓我們整個社會都不能直面相反的事實。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向歐美國家學習,有一個成熟的社會體系,監控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並剝奪嚴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撫養權。   -

   -

    切記:父愛和母愛是偉大的,這是整個人類不斷繁衍並傳遞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這遠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 -

    真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斷檢討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具體方式。「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懶惰的邏輯,是父母們為自己開脫的最佳借口,假若你特別迷信這句話,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檢討。 -

  謊言(二):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

   -

    這是我們社會最典型的一個愛的謊言,父母們用這個謊言控制孩子,老師們用這個謊言控制學生,男人用這個謊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這個謊言控制男人。 -

    這個謊言是我們的一個集體無意識,它源自我們共同的一個經歷:1~3歲時,當孩子蹣跚學步並開始探索世界時,大人們忍不住要替孩子們完成任務。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時,大人們遞給他;孩子四處爬來爬去時,大人們因擔心而制止他;孩子快樂地玩耍並大喊大叫時,大人們警告他們小聲一點…… -

    總之,大人們為了安全,為了「愛」孩子,而嚴重妨礙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

    並且,等孩子長大後,我們變本加厲地這樣做。譬如,幫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當孩子拒絕接受時,就以「愛」的名義強迫孩子接受。家長們在這樣做,老師們也在這樣做。 -

    這樣做,是在殺死孩子的生命。 -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那麼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只有做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這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做選擇,那麼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麼「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 -

    以愛的名義替孩子做選擇,這會有極大的迷惑性。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對,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會因此而苦惱,父母發現,他們必須一直為孩子操心,而孩子則會經常感到「悶」、「煩」,甚至還會有窒息感,就彷彿有人在掐著自己的脖子一樣。 -

    這種窒息感不難理解,因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就是在從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

    並且,這種「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這樣看,孩子也這樣想,社會上也這麼以為。理性很容易欺騙人,但情感不會騙人,被「掐」得厲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極端行為,來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 -

    現在,父母替孩子決定生活、老師替孩子決定學習的情況愈演愈烈,而孩子們的反抗也越來越強,其常見方式是網癮和叛逆,而極端方式則是自殺和殺人。 -

    廣州近兩年屢屢發生中學生和大學生自殺,而且沒有清晰的自殺原因,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我自己的理解是,他們多數是被這樣「掐」死的。 -

    極端情況之下,他們也會直接攻擊「掐」他們的人,這是廣州董姓大學生弒父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些中學生因老人勸誡自己好好學習而情緒失控並暴力襲擊老人的原因。 -

    中學生和大學生自殺的新聞這兩年越來越多,很多在學校里做諮詢的心理老師也說,學生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而這兩年明顯嚴重惡化。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長和老師這些大人們替孩子做選擇的情況太嚴重了,孩子們的生命正被嚴重扼殺。-


可能你只是需要一個你愛的人。。。


看到這個提問還以為是自己問的…………
以前家裡人也找過心理醫生但並不是權威專業的,之後放棄了。以後有機會的話還是想找一位心理諮詢師諮詢下,我感覺還是很有必要的。

同努力解決中,還沒有找到完全解決的方法。可能自己的方式不算好,但好像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下面說的只是自己的經歷,對題主可能沒有實質幫助,只是想告訴題主,請加油!真正想自我改變的人總會付諸行動(可能在努力的過程中,但還是有些迷茫)不然也會來知乎提問了吧=w=
我自己的情況是在多年的經歷和心態情境變化過程中,有幾年也以為自己喪失了去愛人的能力。
後來發現不是喪失了能力,只是單方面開始與周圍的事物拉開距離,主動疏遠,說直接點就是害怕和他們接觸,害怕自己的弱點和不好的方面被放大(事實上是自己內心在無限放大這些),久而久之慢慢就變得無所謂……長期獨自一人,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相對安全,不用再去考慮過多的關於別人的想法,以為自己是安全的。同樣,後來也發現這並不是安全,這是一種逃避方式_(:з」∠)_逃避自己之外的人,包括那些曾經和現在(甚至未來可能)感興趣的事物,逃避自己和他們產生交集。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我是多年自閉再和他人交流之後發現自己開始挑選起願意與之交流的人,有的人我是根本不願意去說一句話的……讓我覺得不舒服的交際不如不要,反正那時候覺得自己啥都沒有,好多朋友也是自己主動疏遠的,所以也不怕多那麼一兩個人……咳,這是特別消極的態度=L=
(但我覺得獨處也不是壞事,可以冷靜理智輕鬆思考很多問題,不過自己情商不行,當初無法在能獨處的情況下也能有理想的交際關係)

真正讓我走出這第一步的是在和認識多年的二次元朋友交流的時候,說到自己的煩惱。
朋友之間交流不需要客套和太在意某些問題,但這個朋友是怎樣的人是不是值得自己信賴也是關鍵……也遇到過那種看起來和自己關係不錯其實很難交心的人,交談幾次就能感覺到(也是多年自閉後的經驗吧。囧)
其實心裡還是害怕,害怕他人異樣的目光,害怕被嫌棄=x=雖然能讓自己說出這些話的朋友也是自己尊重信任的人,就算是這樣也害怕orz
交流之後發現沒那麼可怕,要走出這一步說難也不難……當內心放下一些東西覺得無所謂之後,一方面害怕一方面又有種就算失敗了反正做也做了也沒什麼的爽感=L=

這裡再次感謝這位特別特別好的朋友,於是我也決定不匿名了,雖然我廢話好多=.=
這位朋友和我都認為痛苦傷心都是屬於自己的,需要自救,但可以說出來,前提是你能說出來。

前幾年的心態比起現在還是更消極的,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別人覺得我雖然不愛交際但還算正常的人,我也極力希望別人覺得我just正常人XD
但是自己想努力變好,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健康!不要忘了自己的夢想,這點太重要了!
然後有機會的話多多運動,就算只是去散步也好,能一個人去旅行的話就最好了0w0 嘗試去接觸一些你感興趣但可能不擅長的領域~
去接觸身邊的人,不用太刻意,自然而然(比如工作學習聚會中都會遇到的),我不善交際但還算會看人w慢慢會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和哪些是自己不想去做的事,非常重要,會影響到自己的心境……啊,也許有人會說自己根本不會被影響到,我是真心羨慕這些人,我大概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吧=A=

父母那邊,老實說自己也沒找到辦法,至今都無法原諒父母做過的一些事,但有的事,我想也只能算了吧,無能為力是最可怕的。


只是感覺情況比較相似,我也沒有解決。但一直在試圖去解決。
你說到失去愛的能力,我覺得不一定是這樣。只是不在乎了,冷漠了,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了,是么。我來複述下最近我在書中看到的一些東西吧,或許有幫助呢。
說是如果一個人長期處在一種狀態,那他的思想和行為就會自動的去維持這種狀態。可以是快樂開朗,也可以是沉重壓抑。當陷入沉重壓抑中的時候,就只能看到能使自己維持沉重壓抑的東西——周圍的一切負面因素。你越敏感(敏銳),就能發現越多,陷的也越深。看起來像是沒希望了的樣子。但書中還講到,當你的這種痛苦達到一種你自己都無法忍受的時候,你已經再也忍受不了自己了,甚至試圖自殺的時候,也到了一個臨界點,可能會使你覺醒的臨界點,覺醒,意味著重生,新的生命,新的世界。《新世界 靈性的覺醒》


去愛,去原諒。


推薦閱讀:

怎樣解決我和男友之間的矛盾?

TAG:情感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