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白酒到底有什麼區別?
看過百度知道上的答案,但是覺得太「虛」了。自己喝起來也說不清楚到底有啥區別,這幾種白酒就是廠家設定的概念么?
謝邀!
1.首先,中國白酒的香型是有其物質基礎和標準依據的,並不是廠家設定的概念。
標準中對香型的感官風格及理化指標都有相應的要求,同時還劃分了質量等級。
2.中國白酒的香型種類。中國白酒香型可謂豐富多彩,但目前有國家標準的香型除了題主說的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確切來說應該叫濃醬兼香型)白酒外,還有6種,分別為米香型、鳳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老白乾香型白酒。另外還有董香型、小曲清香型雖然沒有國標只有地方標準,但行業內也一直比較認可,成為與其它香型並行的香型。還有馥郁香型,執行的是企業標準,但現在行業內對馥郁香型也比較認可。下面列出部分香型的現行標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
GB/T 1078.1.1—2006濃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醬香型白酒
GB/T 23547—2009濃醬兼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
GB/T 14867—2007鳳香型白酒
GB/T 16289—2007豉香型白酒
GB/T 20823—2007特香型白酒
GB/T 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
GB/T 20825—2007老白乾香型白酒
DB53/T 92-2008 雲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DB52 T 550-2013 董香型白酒
3.中國白酒各香型的風格特點(感官特徵)。各香型看起來、聞起來、喝起來都是什麼感覺,不同香型標準中具有描述,至於主要成份的不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國標,這裡不做贅述:
4.中國白酒各香型的典型代表
如果說感官描述過於抽象,那麼每種香型都有自己的典型代表,可謂實物樣品,喝酒的時候相互對照,比較不同。不過購買是還是要看清其執行的是那個香型的標準,因為目前有的酒廠會出好幾個香型的酒。對比飲用,應該有個直觀的認識。
5.中國白酒香型不同的原因。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a.所用接種劑不同,如茅台用高溫曲,瀘州老窖五糧液用中溫曲,汾酒用低溫曲等。
b.發酵容器不同,如茅台用石窖泥低,瀘州老窖五糧液用泥窖,汾酒用地缸等。
c.釀造工藝的不同,如茅台講究四高一長,汾酒講究一清到底。
d.加上各個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就造成了釀酒微生物的不同,以及相同微生物代謝的差異。
e.綜合起來就形成了風格特異的不同香型白酒。
6.中國白酒各香型之間的關係。各香型的白酒之間是不是就相互獨立沒有聯繫呢,也不是,賴先生有篇文章對不同香型之間酒的關係總結的很到位,並做了張關係圖(釀酒2007,34(3):106-111),如下:
7.中國白酒香型的由來。中國白酒的香型應該是不同地域釀酒技藝多樣化發展的歷史產物,並形成了各自的代表酒;建國後,國家開始對各個不同種類的名酒進行研究,並找出了其各自本質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了陸續確立了各個白酒的香型,換句話說,白酒的香型是在對釀酒工藝、酒體特點等的總結上的出來了,並加以定義的。從這方面說,題主所說的「設定概念」還是有一定道理。
8.香型的確立。當前香型的確立正如琦小麥,愛坐飛機的地理系吃貨所說的,大體需要以下條件:
a、具有本香型產品的獨特風格和特徵性的香味成分及其主要香味成分的量比關係。
b、具有獨特的生產工藝、生產歷史較長。
c、有廣闊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在國內有數家廠生產,產品覆蓋面較廣,年銷售量在五萬噸以上。
d、符合國家酒婁類發展政策,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本香型代表廠的產品,年產量在萬噸以上;全員勞動生產率在2萬元以上,資金利稅率在50%以上,人均利稅率在一萬元以上。
e、具有制定標準的科學依據和法定單位的檢測分析報告。
f、符合國家酒類衛生標準。
9.香型的未來。香型是以歷史產物,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促進了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但現階段,很多人認為香型的劃分已經限制了白酒的創新和發展,所以很多人認為應該「淡化香型」或「香型融合」。我個人也認為,現階段應該「淡化白酒的香型」。
10.我認為,酒是一種嗜好性風味酒精飲品,應該回歸消費者,清香也罷,濃香也好,只要讓消費者欣然接受即可,作為消費者也不必太在意什麼香型,自己喜歡就好。
再次謝邀,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dizzarz 謝邀!
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源自白酒勾兌。
Σ(?д?|||) 什麼?!勾兌不是無良酒廠以次充好的下三濫手段嘛!白酒香型怎麼會跟這個有關!喝口水壓壓驚,聽我慢慢說。
在1965年之前,中國的白酒是沒有香型劃分的。建國後不久,釀酒工業還處在整頓恢復的階段,當時酒類的生產由國家專賣局進行管理,1952年的的第一屆評酒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這一次評酒條件比較差,評選基本是根據市場銷售+化驗指標來選,這一屆茅台奪魁。
第一屆評酒會選出了包含白酒、黃酒、葡萄酒3大種酒的8個名優品牌,在全國引起了極大震動,酒行業開始迎來大發展時期。於是,在1963年輕工業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酒類盛會,各省,市、自治區都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奉上自己的招牌酒,以求在評酒大會上一展風采。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共推薦了196種酒,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類。
但是這個時候,由於對白酒的香型並沒有明確的區分,所有的白酒都混在一起盲品,評委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寫評語,一輪輪淘汰最後決出優勝。這種情況下,香氣濃的酒佔優勢,而放香較弱的清香、醬香型白酒得分較低,所以選出來的白酒八大名酒,濃香佔了四個,醬香(茅台)、鳳香(西鳳)、清香(汾酒)、董香(董酒)各佔一個。濃香里拔得頭籌的是五糧液。
白酒香型的劃分,離不開茅台,離不開李興發,也離不開勾兌。
眾所周知,茅台因為國家領導人的厚愛而一腳跨到官酒的行列,身份十分尊貴。建國後,茅台因為「紅色情緣」而成為了神秘的官酒,被賦予濃厚的政治色彩的同時,也享受了很多特權。包括作為招待外賓的專用國酒、大饑荒時期仍保證酒廠供糧、國際航班旅客免費贈茅台等等。與此同時,茅台也享受到了大批科研力量進駐的實惠。
從1956年開始,中央政府先後三次委託輕工業部食品局派出工作小組,對茅台的工藝和質量體系進行總結,還在1964年-1966年搞異地生產試點,響應毛主席「搞一萬噸」的號召。其實官方的做法是希望能夠找到名酒的釀造秘密,同時試點到全國各地,讓全國人民都喝得上茅台。無奈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得出一個「出了茅台鎮釀不出茅台酒」的結論。
時至今日,白酒的生產秘密還沒有被完全解答,白酒釀造的基礎理論仍僅限於分析出了部分微生物以及微量成分,對發酵過程的控制依舊很弱,基本還是靠天收。也正因為複雜的發酵原理,我們很難分析出白酒的味道到底是怎麼來的。它複雜而又豐富的香氣成分還應該繼續研究,而不是把它神秘化。
白酒里,酒精和水佔了98%,剩下的2%就是那些微量物質,它們正是白酒風味物質的來源。它們含量和比例的不同,帶來了濃香、醬香、清香等香型的區分,也帶來了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口感。
然後我們繼續回到茅台。茅台的技術大牛里,有一個叫李興發的人。他生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建國前在榮和燒坊(茅台前身)當燒酒工,建國後進了茅台酒廠,被祖師級釀酒大師鄭義興收為徒弟。在中央組織的研究茅台的工作組裡,李興發主要負責研究勾兌。
勾兌一直都是茅台一道關鍵工藝。在釀酒時,酒師們發現,把不同的酒調和一下,味道更好,於是開始研究怎麼勾兌。勾兌就像是烹飪,原料、調料一起合理搭配,做出一道美味。傳統的勾兌是酒兌酒,不同的酒之間組合搭配,大壇酒勾小壇酒、老酒勾新酒,勾的好壞基本靠酒師手藝,有時候還看酒師心情…
這樣靠感覺的事並不靠譜,也無法保證大批量生產的質量穩定。所以李興發覺得應該把不同的酒按照輪次、年份、味道進行區分鑒別,然後進行勾兌,最終得到一個恰到好處的成品。在嘗了200多種酒樣、做了無數次實驗後,他確定了三種香氣比較典型的酒樣,把它們命名為「醬香」、「醇甜」、「窖底」,這三種兌在一起就是茅台。其中又以醬香味最為突出,也最獨特,於是以茅台為代表的一類酒就是「醬香型白酒」。
那麼為什麼叫醬香?據李興發的徒弟徐強說:「他(李興發)沒得文化的,他每天就把生產出來的酒坐起慢慢研究品嘗,為啥子有一種叫醬香呢?空杯香就是一個醬油味,他就取個醬香。」
對,就是這麼來的,白酒的醬香味就是醬油味,醬這東西真是中華飲食文化里最博大精深的一筆。
1965年,在四川瀘州召開的全國第一屆名酒技術協作會上,茅台的代表宣讀了一篇名叫《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的文章,這篇文章由茅台技術系掌門季克良執筆,寫的就是李興發科研小組的研究成果。這篇文章引起了強烈反響,從此開啟了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時代。
在接下來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就是按不同香型來選拔了。這次評酒會對白酒風格的描述進行了概括,統一了尺度,描述語如下: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
濃香型酒: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凈香長。
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凈。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凈、回味怡暢。
中國人好吃,對飲酒感受的描述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不僅如此,這些感受都很玄妙,例如「醇」、「綿」、「爽」、「凈」、「滑」等等。其實在真正喝上白酒、開始品味之後,反而會有一種心領神會的感覺,知道這些詞語背後的真實感觸是什麼樣的。
從科學的層面分析,白酒的主要香氣成分是低級脂肪酸酯和低碳的羰基化合物;主要呈味物質是酸類、高級脂肪酸酯和多元醇;此外,酚類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也是某些酒的重要香味成分。
不同香型的香氣主體:
濃香:己酸乙酯、丁酸乙酯
清香:乙酸乙酯、乳酸乙酯
醬香:主體香氣未能確認,酯類成分最複雜,各種酯都有,但總含量低於濃香。
酸在酒中,如果比例適當,會有清爽利口、醇滑綿甜;含量少,會寡淡、後味短;過量會酸味重、刺鼻。而酯類是香味物質中的種類最多、對香氣影響最大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這三類起主導作用,其他酯類在呈香過程中起烘托作用。它們在酒內以不同的強度放香,形成白酒的複合香氣,襯托住主體香韻,形成白酒的獨特風格。
綜上,香型不是廠家設定的概念,而是為了更方便研究和分類管理。不過時至今日,也確實有廠家為自己的產品命名新的香型,以突出產品的不同。比如安徽明光的明光酒,他們就提出了一個「明綠香型」,因為用當地產的明光綠豆釀酒是他們的一大特色。
香型是一種標準,而世上本沒有標準,用同樣的方法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標準。香氣是產品的一種屬性,其本源是產品。那麼產品是如何得到的呢?是人們按照某種工藝生產加工而來。酒這種產品,最大的區別來自於原料和工藝,是這些導致了風味的不同。
比如醬酒的酒醅(釀酒原料)只有高粱,酒麴原料也只有小麥;而濃香型酒,比如五糧液,酒醅原料有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麥,所以五糧液又叫雜糧酒。酒麴里則有大麥、小麥、豌豆、黃豆等。原料不同,工藝也不同。比如發酵,醬酒用石窖,濃香用泥窖;下料、拌料、蒸餾也都不一樣,這個可以改天開個新貼寫。此外,由於產地不同,地理環境有差別,微生物、水、糧食形成的釀造體系皆不相同,這就帶來了多變的風格。最簡單的例子,同為醬酒,隔了一條河的郎酒和茅台就不一樣;貴州茅系醬酒和湖南的武陵醬酒也不一樣。同為濃香,川派和江淮派風格不一樣,川派濃中帶陳(也叫濃中帶醬),蘇派則為純濃。
此外,由於勾兌技術的運用,不同香型的酒也不是獨立存在的,也會包容並蓄、取長補短。比如濃香酒通常會加入1/100的醬酒來平衡香氣,也會加入少量芝麻香的酒來改善餘味。這就像大廚做菜,信手拈來,靈感不僅來自食材本身,也來自各種調味料的使用,以及不同食材的搭配。
由於白酒的複雜性,香型的劃分也僅是一個參考,並不能以此判定酒的高低優劣。如果想明確區分出不同香型,還需要多喝,見多識廣,自然就分出來了,那些書面標準看了等於白看。如果想要有品酒師那麼細膩的技術,是需要專業的訓練和不斷的練習的。
每個人口味不一樣,喜歡的酒自然也不一樣,不必要因為香型而放棄一類酒。白酒是一種傳統的飲品,這麼多年來深受歡迎,所以,在研究紅酒、啤酒、威士忌的時候,是不是也順便看看白酒?你會愛上她的。
最後,介紹一下自己,我是觀雲白酒的創始人,我們的產品就是蘇派的濃香型白酒——觀雲。觀雲堅持純糧釀造,固態發酵,無添加劑,無農藥殘留,無塑化劑,不添加食用酒精。如果想了解觀雲,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公眾號:GuanYunStore
http://weixin.qq.com/r/REMZAbPEvu7Brfdi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網址:觀雲
希望和更多的人一起發現白酒之美,一起品嘗真正的好白酒。
補充:這篇答案是自己手敲出來的,可以轉載。但是希望在轉載時註明作者和出處,也不要刪改文章的內容,謝謝支持!
有關白酒的香型,我也獻醜說幾句。
先反駁拿國家標準說事的,諸位,國家標準也要看什麼標準,標準混亂的他們自己都捋不清,還提什麼標準,再說了,你們百度出來的都是「調香酒」的標準,連「液態法」都不是,那還有什麼意義呢。還是從傳統白酒上說這個問題吧,從根上說。
傳統白酒就兩種,大麴酒和小曲酒。
大麴酒可大體分為三類,高溫大麴,中溫大麴,低溫大麴。溫度不同的直接體現,按照現在香型分類法來說就是香型不同,在大麴發酵時溫度在60度以上的高溫,用此大麴與高粱一起發酵後,蒸出來的酒就是醬香型;
若溫度在60度以下,40度以上,與高粱一起發酵後,蒸出來的酒就是濃香型;
40度以下的發酵的酒麴,與高粱一起發酵後,蒸出來的酒就是清香。
這是基礎的三大分類,後來細分以後,也只是對酒麴發酵溫度更精準的控制得來,綜述一下,香型的不同,即是酒麴發酵時的溫度不同決定的,酒麴發酵溫度決定酒的最終口味,與釀酒工藝沒有太大關係。
但問題是,香型這個東西是後來搞的,在1979年8月以前,中國白酒不分香型。自從蒸餾白酒出現,千餘年來,從沒有過香型的劃分。
白酒的生產首先考慮的是怎麼讓酒好喝,重在質量而非香味。
造出來的酒只要好喝就行,至於香味則順其自然,呈現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有誰會把香型當成是白酒生產的首要條件。
而1979年8月,在大連召開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首次把酒以香型分類,從此以香型區分酒的類別成為慣例。據傳辛海庭先生晚年曾說,當時提出分香型,是因為評酒時不同香味的酒放在一起,香氣大的總是蓋住香氣小的酒,於是為了品評方便,就先依照香味的不同大體分為五大類。
酒質有好壞,香型無高低。歷屆評酒會,雖然用香型為酒預先分類,但並不對香型進行評比,評比的核心仍然是圍繞著酒的口味。
結合後來貴州會議來看,液態法的推行是面對整個白酒行業,包含了所有的香型,因為固態法液態法與香型也是無關。不過有些外行人固執的以為,香型的劃分自古就有,不同的香型代表不同的工藝,所以認定某種香型是最傳統的、最好的,只要是這個香型就一定是固態法的傳統白酒。這種認識很讓人無奈,其實用心了解一下歷史,真相自然昭然若揭,但他卻非要抱著想當然的臭腳,並且還那麼的緊。
劃分香型的舉措至今仍有爭議,有人認為劃分香型後,酒廠為了追逐所謂的「香」,而失去了很多原有的特色,束縛了白酒的發展和多元化。
有傳聞周恆剛先生晚年也曾說「白酒在味不在香」。周恆剛先生是前輩高人,在酒行業里可謂高山。並且,周先生恰恰就是第三屆全國評酒會的主持人。
這屆評酒會,不光是劃分香型有爭議,如從當初參評條件上看恐怕也有失公允。當時的參評條件第一條是要求年銷售量在50噸以上,並且要經各省、市、自治區輕工業(釀酒)主管部門推選上報。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條件也阻礙了評酒會的廣泛性,難以全面涵蓋所有的傳統白酒。
首先簡單回答題主問題,香型不是企業規定。它不僅是業內共同認可的一個評判標準,同時也有國家標準。
口感上區分——醬香的味最重(高級酯、高級醇等總含量也最高),濃香居中,清香更低(香型物質總含量也是最低的)。兼香型主要指醬香和濃香混合香型。特點為濃兼醬,醬兼濃。對於其他香型在口味上也可以非常明顯的特徵,比如有米香型(代表三花酒,米香味)、鳳香型(代表西鳳酒、口感很圓滑)、董香型(代表董酒,藥味)、鼓香型(代表白玉冰燒,鹹味)等若干。
釀造工藝上區分——
醬香型,原料高粱(釀酒)、小麥(制大麴),製作高溫曲(60℃以上),原料清蒸,採用八次發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1∶1.2),入窖前採用堆集工藝,窖池是石壁泥底等,貯存期3年以上。
濃香型,原料高粱、小麥,制大麴用中溫(55~60℃),原料混蒸混燒,採用周而復始的萬年糟發酵工藝,用曲量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並強調百年老窖。瀘州特曲、五糧液都號稱是數百年老窖釀成,貯存期為一年。
清香型,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麥、豌豆,制大麴的溫度較上兩種低,不得超過50℃,並用清蒸工藝,地缸發酵等,貯存期也是一年。
米香型,原料大米,糖化發酵劑不用大麴,而用傳統的米小曲。發酵工藝特點屬半液態法,而別的香型白酒多屬固態法。發酵周期比用大麴的少1/5以上,僅7天左右,貯存期一般也較大麴酒少,僅3~6個月。
釀造方法上區分——清香型需要對發酵池進行清洗,每次都用小曲發酵,微生物種類較為簡單。醬香這是用老窖發酵,微生物種類要複雜很多,相對發酵過程也會複雜一些。而其他香型酒類則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比如西風酒要放入「酒海(荊條、白布、蛋清等等製作的容器)」陳釀,董酒要加入中藥釀造,鼓香型則要放入肥肉進行陳釀。
下面藉此題講講中國白酒香型
規範化香型由來
除了歷史沉澱和白酒行業沿革,中國白酒香型規範化的由來,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六十年代初,幾大試點總結的結果為香型的確立打下基礎。如茅台試點分析出了已酸乙酯,是窖底香酒的主要成份,才為濃香型酒的確定找到了理論根據。第二階段是七十年代末期,通過全國名優白酒協作會議及79年的第三屆評酒,正式提出和確立了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而且在這次評酒會上,這四個香型的代表酒分別獲得國家名酒和優質酒稱號。同時有的酒只因香型報錯而名落孫山。第三階段,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由於第三、四、五屆評酒會的推動,全國樹立新香型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其一,第五屆評酒會上提出了「四大香型,六小香型」的概念,其二,西鳳酒確立為鳳型工作進展順利,於92年終於擠進第五大香型。至此後,兼香型、芝麻香型、特型、豉香型的分析、總結工作全面展開,分別推出確立各自新香型的理論根據,93年豉香型召開確立香型研討會,通過了香型標準的確立上報等項決議。目前,第六香型,濃醬兼香型的國家標準於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發布實施。
醬香型
標準:無色(或微黃)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醬香突出、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風格明顯。
又稱為茅香型,以貴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為代表。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醬香型白酒是由醬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兌而成的。所謂醬香是指酒品具有類似醬食品的香氣,醬香型酒香氣的組成成分極為複雜,至今未有定論,但普遍認為醬香是由高沸點的酸性物質與低沸點的醇類組成的複合香氣。
濃香型
標準:無色(或微黃)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窖香濃郁,具有以已酸乙酯為主體、純正協調的酯類香氣,入口綿甜爽凈,香味協調,餘味悠長,風格明顯。
以五糧液(多糧濃香)和瀘州老窖(單糧濃香)為代表。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勁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己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濃香型白酒的品種和產量均屬全國大麴酒之首,中國名酒中,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洋河大麴、古井貢酒都是濃香型白酒中的優秀代表。
清香型
標準:無色、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清香純正,具有以乙酸乙酯為主體的清雅、協調的香氣,入口綿甜,香味協調,醇厚爽冽,尾凈香長、風格明顯。
清香型又稱汾香型,以山西杏花村汾酒為主要代表。清香型白酒酒氣清香醇正,口味甘爽協調,酒味純正綿軟。酒體組成的主體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兩者結合成為該酒主體香氣,其特點是清、爽、醇、凈。清香型風格基本代表了中國白乾酒類的基本香型特徵。
米香型
標準:無色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蜜香清雅,入口綿甜,落落爽凈,回味怡暢。
米香型白酒指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的一類小曲米液,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酒種。米香型酒香氣清柔,幽雅純凈,入口柔綿,回味怡暢,給人以樸實純正的美感。米香型酒的香氣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於乙酸乙酯,高級醇含量也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體香。這類酒的代表有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廣東長樂燒等小曲米酒。
鳳香型
標準:無色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醇香秀雅,具有乙酸乙酯為主,一定量的乙酸乙酯為輔的複合香氣,醇厚豐滿,甘潤挺爽,諸味諧調,尾凈悠長。
鳳香型以陝西鳳翔縣西鳳酒為代表。以乙酸乙酯為主,一定的乙酸乙酯香氣為輔。
兼香型
標準:無色(或微黃)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醬濃諧調、幽雅舒適,細膩豐滿,回味爽凈,餘味悠長
此香型主要指醬香和濃香混合香型。細分為兩類:①醬中帶濃型,表現為芳香,舒適,細膩豐滿,醬濃協調,餘味爽凈悠長;例,湖北白雲邊酒 ②濃中帶醬型,主要表現在濃香帶醬香,諸味協調,口味細膩,餘味爽凈。例,黑龍江玉泉酒。
以下香型為個別香型或沒有普遍認可為主流的香型,但不排除擁有地方標準,歸為其它香型——
葯香型
董酒為主要代表,獨特工藝串香工藝(「兩小、兩大、雙醅串香」)採用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雙醅串香而成。清澈透明、香氣典雅,濃郁甘美、略帶葯香、諧調醇甜爽口,後味悠長。
芝麻香型
以山東「一品景芝」系列酒為代表,於1957年發現。芝麻香型白酒是以芝麻香為主體,兼有濃、清、醬三種香型之所長,故有「一品三味」之美譽。清澈透明、酒香幽雅,入口豐滿醇厚,純凈回甜,余香悠長。
豉香型
以廣東佛山「玉冰燒酒」為代表。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哮劑,半固態液態糖化邊發哮釀製而成的白酒。玉潔冰清、豉香獨特,醇厚甘潤,後味爽凈。
馥郁香型(酒鬼酒)、特香型(四特酒)、老白乾香型(衡水老白乾)
以上幾種香型只是中國白酒中比較明顯的香型,但是,有時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氣也不一定完全一樣,就拿同屬於濃香型的瀘州老窖特曲、古井貢酒等來說,它們的香氣和風味也有顯著的區別,其香韻也不相同,因為各種名酒的獨特風味除取決於其主體香含量的多少外,還受各種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緩衝和平衡作用的影響。
附文1 中國歷屆名酒大會
第一屆:1952年·北京,共評出四大名酒,其中白酒為:瀘州大麴酒、茅台酒、汾酒、西鳳酒。
第二屆:1963年·北京,共評出八大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古井貢酒、全興大麴酒、茅台酒、西鳳酒、汾酒、董酒。
第三屆:1979年·大連,共評出八種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茅台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麴、董酒。
第四屆:1984年·太原,共評出十三種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茅台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全興大麴酒、雙溝大麴、特製黃鶴樓酒、郎酒。
第五屆:1989年·合肥,共評出十七種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茅台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全興大麴酒、雙溝大麴、特製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
附文2 確立白酒新香型標準的基本條件
1、具有本香型產品的獨特風格和特徵性的香味成分及其主要香味成分的量比關係。
2、具有獨特的生產工藝、生產歷史較長。
3、有廣闊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在國內有數家廠生產,產品覆蓋面較廣,年銷售量在五萬噸以上。
4、符合國家酒婁類發展政策,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本香型代表廠的產品,年產量在萬噸以上;全員勞動生產率在2萬元以上,資金利稅率在50%以上,人均利稅率在一萬元以上。
5、具有制定標準的科學依據和法定單位的檢測分析報告。
6、符合國家酒類衛生標準。
以上。
好吧,好歹本科也學了幾年白酒。雖然現在考了研,沒打算進一步做下去。但本身還是很愛酒滴,畢竟太惹人愛啦^O^。
現在我國白酒有12種香型,釀酒大師賴登熠(水井坊生產副總,也是俺們老師(⊙o⊙)哦)獨創總結出基本香型四種,醬、濃、清、米。一般來說,工藝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香型(其他因素如地域,就是同樣方法生產醬香,但茅台和其他地方產出的就是不一樣,誰讓就它那地好呢)。這些絕對不是廠家編派出來的哈。
醬香生產最複雜,儲存時間一般也最久(所以可能都比較貴吧~)。濃香,清香這些方面一些回答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再補充說說兼香。一般有濃兼醬和醬兼濃兩種。前者是把濃、醬分開生產,儲備後進行勾兌而成,代表有玉泉酒;後者是將醬香和濃香的典型生產工藝(八輪次發酵和混蒸混燒)相結合,代表有白雲邊酒。不過二者具體風味如何,沒有嘗過,不亂說哈。
每種香型都有它獨特的工藝,生產方式造就其獨特的主體香。而且地域性很強,一般某個地區會偏愛某種香型的酒,像四川這邊對濃香比較愛,廣東一帶就比較愛豉香了 (個人最不愛這個味道了︶︿︶)。
(知乎處女答,希望能幫到題主哈)
簡而言之:
醬香型:臭魚味
濃香型:塑料水味
清香型:醫用酒精味
兼香型:融化在醫用酒精里的塑料味
看到這個題目,感覺肚子里的酒蟲又在一下一下的撓我,沒有樓上各位大神講解的那麼詳細,又是釀造工藝又是方法的╮(╯▽╰)╭,就從我自己對這幾種酒的體會說說區別吧。。。
首先,這個香型不是廠家設定的,只是一個標準,他們都具有一些明確的特徵,因此歸類就醬~我沒有說自己通過酒去判斷它是什麼香型,臣妾做不到啊,而是喝到了這個香型,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特徵,有不對的歡迎指正~~~
因為自己爸媽都喝酒,小時候會想嘗嘗,父母也不反對,以至於大了以後回家都要陪他們喝兩杯,而我舅舅則更是搜羅到什麼稀奇古怪的酒都會把我叫過去一起嘗嘗~~嘗著嘗著,哎呀我擦,就沒了。T.T
醬香型的,喝過的有茅台、郎酒、皖酒之類,首先聞著味道不一樣,你會覺得它的香味特別厚實,有點像降龍十八掌,內力精純,大開大合。曾經倒酒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一瓶茅台,結果一個屋子都是濃郁的香氣,久久不散(雖然被我麻麻罵了我毛手毛腳,起碼她沒有剋扣我的酒糧。。。hiahia)你倒在酒杯里,杯子越淺,反而香氣越重。酒漿很濃,試過把茅台到一點到其他酒里,明顯可以看出濃度的不一樣,怎麼形容吶,就像一杯濃糖水倒進純凈水裡一樣。喝到嘴裡,它會說我還在這裡呀,到嗓子眼,它會說我還在這裡呀,咽下肚,它還是會依舊不死心的告訴你,我還在這裡呀,恩就是這麼個悠長法~~~
清香型的,也有說叫汾香型的,因為汾酒太出名了嚒,喝過杏花村,可能我說二鍋頭是清香型的會不會有人不信呢,但是二鍋頭就是清!香!型!的!!!清香型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清爽,走古墓派的風格,不拖泥帶水,只要你不招惹它它都不會對你有啥影響,故你喝完之後出去溜一圈不講話別人不一定聞得出,但是醬香型的就像一個大喇叭一樣,沒走近你就會知道哎呀我喝酒了。我喝酒了。我喝酒了。(醬香就是這麼任性~)感覺么,我會說喝二鍋頭第一感覺是甜的嚒~~~然後你的嗓子就duang的一下被爽到了。。。
啦啦啦~終於到濃香型啦,因為家就靠近夢之藍的產地,所以自己喝的80%的都是濃香型的,所以就拿現在比較活躍的洋河酒來說說昂,喝的最多,略有點發言權,從洋河大麴55度的,後來的藍瓷,象耳,再後來的海之藍,以至現在的天之藍,夢之藍,感覺酒的基調是沒怎麼變的,它是讓我聞著覺得甜的酒。它悠長但不會像醬香型那麼張揚,最多是胸前掛了個小牌牌,人家喝酒了喂。讓我覺得比較協調,適合相處~~~
兼香型的,兼者,同時涉及者為兼。兼香型比較多的是醬香和濃香混合,就是兩者兼備,無非是濃中帶醬或者醬中帶濃,只看哪個保留的特點多一點罷了。。。
還有其他幾種香型的,題主沒有提,我也就先不講啦~~~boss勒令我趕緊畫圖紙鳥~~~就醬
調過酒香精的來搶答。
四大香型,米清濃醬,其餘都是變種。我們只考慮清濃醬。
考慮到醬香是高溫大麴,而清濃為中低溫,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
清:濃:醬=涼拌魚:清蒸魚:紅燒魚
清:濃:醬=白巧克力:巧克力:黑巧克力
清:濃:醬=清茶(綠):烏龍茶:普洱茶
我們還知道,溫度高了,成分就複雜了。
其實醬香酒算不得醬香,叫醋香更加適合。茅台的空杯香有悠長的酸味和糧食味,跟醋的感覺更相近。(二十塊左右一瓶的醋,例如未熏焙的山西老陳和恆順,可以感受到和醬香白酒的相似的濃郁後味)當然,酒,醋,醬油都有點像的。
調這三種酒,清香濃香簡單,醬香難度大。
分不清這三種酒的,其實接觸一下香料就很容易分清。
碰到一開瓶就有強烈的己酸乙酯的味,一騎絕塵,這就是濃香;
注意到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不那麼突出,這就是清香;
在開始就注意到糧食風味,空杯香更加突出的話,醬香;
開頭聞到苯乙醇苯乙酯的香味,香氣偏甜,多是米香。
有些小廠自然希望調的越像某酒越好,但是以現在的水平,酒香精+食用酒精並不能達到精緻的口感,尤其是醬香酒,所以調醬香酒香精例如茅台,簡直是自虐。
酒用香精有利於酒廠勾兌,維持品質穩定,甚至增加產量。
不是技術帝的我只能站在一個白酒愛好者的角度獻一下丑。而且我只能說我喝過的酒的話按「香型」來說有限。限於醬香,濃香,清香,鳳香,老白乾香型,芝麻香型,馥香。
先介紹一下背景吧,我也是同上面那位家住在夢之藍附近@夢小仙的酒友經歷類似,從小受家庭文化熏陶。所以慢慢的喜歡上了酒這貨,雖然也不是太能喝。
好了,由於醬香里的重頭戲茅台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第一個慣例是他。雖然我特么只喝過有限的三四次,貴是真的,但是我也記住茅台那所謂的「醬香」。茅台地位之高,從小就聽人說起,同時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茅台酒有的人喝不了,味道太濃」,直到我第一次喝到了茅台,一開瓶就一股很濃的我第一次聞的時候稱之為「特殊」的味道,其實就是所謂的醬香味兒,而且確實茅台的威力確實很大,開一瓶,基本一屋子都能聞見,當然你們家要是住別墅那不能算。第一次喝茅台淺嘗輒止,給我的印象就是我也不太習慣這個味道,茅台對我印象加深是在第二次,第二次喝酒是在家裡親戚的婚宴上,擺了兩種酒,茅台(沒有王子,也沒有迎賓等後綴,就叫貴州茅台酒),五糧液,兩瓶酒都打開了,結果我們的國酒就遭遇了尷尬的境地,問之都說不習慣那個味兒,當然也是因為我們一桌大部分以女士為主,算上我只有三位男性。女士都選擇的五糧液,將兩位男士對茅台也是淺嘗輒止。所以那瓶茅台我自己喝了四兩(當然最後沒喝完,勻給了別桌的男性),同時我也喝了一杯五糧液。喝完了回家,我娘先出去等我(沒在一桌吃飯),我剛過去她第一句話就是「你喝了多少茅台」,我就知道這玩應有多膩害了。
排名第二的,是同貴的五糧液,喝的次數也不多。五糧液作為濃香型的代表給人的感覺就是路子很正,一般人都能接受的味道。正到我真的寫不出太多,當然也與時間有關,有相當長時間沒喝過五糧液了,最後一次喝就是在上文提到的那次婚宴,還被茅台遮了味兒。
第三個,也是我的最愛之一,汾酒,清香型白酒的代表。家庭原因,家裡喝的最多的就是汾酒,我家老老頭兒說他從山西軍區退回來的時候帶了好多酒,最多的就是汾酒,斷斷續續都喝完了,後來就自己買著喝,家裡一個姑姑留在了山西,每次回來都給他帶。所以我喝的最多的也是汾酒,家裡人都愛她。為什麼說汾酒是清香型的典範呢,同五糧液一樣,路子極正,或許這就是大道至簡的緣故吧,怎麼喝都覺得好喝,這可能是我個人原因。以前家裡喝的最多的是瓷壇(醬黃色)十年老白汾,這幾年漸漸成了黑瓶二十年汾酒。不過也是越來越貴了。同樣作為清香型的白酒的代表的還有二鍋頭,個人認為牛欄山的好喝一些。
第四,鳳香型,好像是只有一種,西鳳,除了她別人沒這個味兒,同樣作為我最愛的一種白酒。綿,甜,柔,是其的典型特徵,而且經濟實惠,是我自己買酒喝買的第一種酒。
第五,馥香。這酒是獨一份的(論香型與老白乾同屬兩小香型),酒鬼酒,一個酒瓶救了一個廠的故事咱就不說了。個人覺得這個酒地域性較強,在河北很少見有人喝,這酒還是我在胡蘭上學的時候喝過,老師請吃飯,他是做工程的所以經常有人請他也請別人,給我們帶的他自己說300多一瓶的酒鬼,喝起來確實不錯。所謂馥香,按酒鬼自己的說法就是「前濃、中清、後醬」,但是我是喝不出來的的,我只覺得裡面最重的還是醬味兒。
第六,第七,芝麻香和老白乾型,都屬於只喝了一次就再也不會愛了的酒,老白乾尤甚,我喝一點兒上頭,腦袋疼。
如果你想把香型都體驗一遍那我認為你可以試試以下幾種:
前提,必須是原廠出的酒,有的同學說酒還有不適一個廠的么?多的是,一個品牌下的子系列的酒一般都是收購的小酒廠出的,我在我們保定見過子系列最多的就是瀘州,各種子系列,哪個跟哪個都不是一個味兒。區分的標誌一般是收購企業產品一般酒盒子或者酒瓶子標的出產廠不是一個廠名,比如貴州茅台酒的就是「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而收購的廠子掛名的茅台酒就只能用「貴州茅台集團」,既不太清叫什麼,反正你注意一下不一樣。但是此法不適用於瀘州,因為瀘州收了那麼多小廠子,都可以用其本場名,其實是在給自己抹黑。
醬香:貴州茅台酒(沒有王子!也沒有迎賓!也沒有別的)自不必說,當然,貴。郎酒,同醬。
濃香:五糧液香型的五糧液,同貴。瀘香型的:瀘州老窖。小廠太多,推薦原廠出的百年和1573,當然也不便宜。
清香:汾酒,哈哈。瓷壇十年老白汾,黑瓶二十年汾酒。請認準:山西杏花村。汾酒還出一種竹葉青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甜度大。另外推薦一種山西出的個人認為很不錯的清香型白酒,晉泉高粱白,有綠瓶,白瓶兩種,嗯,都好喝,而且不像東北的高粱酒,一開瓶大東北氣息撲面而來。清香型還有二鍋頭,我覺得「綠牛」就不錯,不是海賊王里的綠牛啊親。
鳳香:西鳳。嗯,好喝,不貴哦,甜甜的。
馥香:只有酒鬼,沒得挑啦。性價比適中。
老白乾香型,這個認準胡軍就行啦。
其他的同比較出名的酒個人沒喝過的,就不說了,請參考其他酒友,
輕打臉,謝謝。
香型是國家標準,不是酒廠想當然定義的。
醬香型白酒,典型的以茅台為例,已赤水河盼獨有的米紅糧為原料,經過投糧,蒸釀,發酵,取酒,勾兌完成。釀造周期一年,貯藏4年方能出廠。酒體口感醇厚,辛辣突出,勁頭足,喝不慣的話會感覺難以下咽。好處是醒酒快。
濃香型白酒,基本釀造周期7個月,根據酒廠老闆良心來定是否貯藏,一般出廠周期在7個月到一年。酒體較之醬香型清淡,不掛嗓。但酒質不好的話會頭疼口渴,醒酒慢。
兼香型白酒是釀造濃香型白酒的同時,加入一定比例(通常較少)的醬酒基酒,讓它喝起來是濃香型的口感,同時兼顧醬酒的好處。
其他香型不熟悉。
醬酒因周期長,產量有限,較貴。
濃香型次之。
兼香型利潤較高。(好像說了不該說的話)
強烈反對 @陳振宇 的答案。利益相關,前瀘州老窖後備幹部,在釀造、嘗品、灌裝、陳儲車間實習過。
這裡有個問題必須得說明。
勾兌是白酒釀製的重要過程,是指在基酒的基礎上加入不同的調味酒、香料使之均一醇和富有獨特香味的過程。
但是,勾兌不會從根本上決定酒的香型。從根本上決定酒的香型的是釀造工藝。
因為基酒本身就是有一定香型的。用茅台的工藝釀造出來的是茅台的基酒,你怎麼勾兌也勾兌不成五糧液,反之亦然。
如果香味都可以勾兌出來,那麼大家都勾兌成茅台好了,茅台產量也不會那麼有限了。
————
區分三種酒的區別:
1.醬香,色黃,有醬味。
2.濃香,色清,入口有甜味。
3.清香,色清,入口較烈。
你把幾種酒各弄一點,喝幾次就品出來了。
個人喜歡濃香,濃香也是全國銷量最大的白酒,約佔份額的80%。
中國白酒是怎麼做的?
華夏歷史3000年以來,歷朝歷代的古聖先賢釀酒的首選材料都是純糧,而純糧釀造的酒有一點跟酸酯分離的裸體酒很有相似之處「它們的酒液都是渾濁的」,所以歷史上經常把酒稱做為——濁酒。古法釀酒
到了元朝才出現了蒸餾酒,但釀酒工藝還是在純糧之中加入大麴、小曲或麩曲,然後在窖室中進行發酵,到了一定程度後糧食中的糖分會轉化成乙醇,酒漿初成後再進行過濾,入酒甑蒸餾。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鍋,形狀像個大蒸籠。在鍋中燒水,將加了曲精之後的酒糟放入到蒸鍋里,用鍋爐往蒸鍋里壓住蒸汽。乙醇的沸點是78.3度,而水的沸點是100度,所以在用蒸汽加熱的過程中,水還沒有沸騰,乙醇就已經先沸騰了,這樣就可以將酒從酒糟里蒸餾出來。乙醇蒸汽會順著鍋蓋上面的管子上行,經過冷凝後就得到了蒸餾酒。這就是傳統白酒的釀造工藝和原理。
這種酒的第一個特徵是——用糧食發酵。因為糧食是固體的,而且釀酒的糧食都要整顆圓滿無缺,所以這種釀造工藝被稱為固態法,全稱是「純糧固態發酵法」。
這種酒的第二個特徵是一定要加曲。什麼叫曲?曲就是——糖化發酵劑。糧食里的澱粉和糖必須要經過發酵才能轉化為乙醇,而發酵需要有一個媒介來促進糧食的糖化,這個媒介就叫糖化發酵劑,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裡蒸饅頭用的酵母是一類東西。有一種說法叫「糧為酒本、曲為酒骨」,充分說明了「曲」的重要性。為什麼曲這麼重要?因為曲決定了酒的香味,曲裡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決定了酒的風格和味道。
▲大麴塊
曲有很多種。採用純糧固態發酵法釀酒時加的是大麴,大麴是用麥子高溫製成的,發酵期長,菌曲很長,微生物含量非常豐富。和大麴相對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製成的,發酵溫度低,發酵時間較短。最好的酒當然就是大麴酒,小曲的發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麴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曲,叫麩曲。大麴是用麥子做的,成本較高。而用麩子、米糠之類的東西也可以製成曲,用這種曲做出來的酒就叫麩曲酒。北京的公交車上有一則廣告,廣告詞是:「牛XX二鍋頭,朕喜歡,就是這個味。」商業廣告不必深究,但我們應該知道,二鍋頭屬於麩曲酒,皇帝是不可能喝麩子做成的酒的。
好酒在釀造工藝上的三個基本標誌就是「大麴、純糧、固態」。這是傳統的釀酒方法。不過顯然現在的酒遠非如此簡單了,所以接下來我要說的才是重點之重。
1960年至1963年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中蘇斷交,三年自然災害爆發,導致糧食不夠吃,餓死了很多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認為即使糧食不夠吃,酒還是要喝的,人民不喝酒建設社會主義怎麼會有激情?那麼糧食和酒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呢?1963年,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和方易副總理指示輕工業部,研究一種新的釀酒方法——不用高粱、大米之類的糧食,不用制曲,僅用廉價的芋頭、薯桿、紅薯、高粱稈、秸稈、甘蔗製糖後的廢料等含糖的原材料來釀酒,或者更進一步,用這些原材料做出食用酒精,然後加水製成酒。
▲53度醬香型茅台酒
中國有五大酒都,第一個是瀘州,第二是個古力,第三個是邛崍,第四個是宜賓,第五個是仁懷。除此之外,四川的射洪也是白酒的著名產區。這幾大酒都,除了仁懷在貴州,其他都在四川。
你到四川這幾大酒都去旅遊,會發現一個現象,街上的化工商店特別多,商店裡都能夠很方便地購買到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等化工原料,還有醇、醛、增辣劑等化學添加劑,所謂的塑化劑在這裡也是可以買到的。
就國家標準而言,醬香型白酒不能用水和酒精勾兌,只能用純糧釀造。我們到街上去買酒,什麼價位的酒都能買到,但是請注意一點,它們的國標都是一樣的——GB/T10871。也就是說,無論什麼價位的酒,都是按同一個標準釀造的,即純糧固態發酵法。
很多人喝了一輩子酒還是個酒盲,尤其很多退休的老同志,習慣於每天喝一點,他們不買很貴的酒,就在超市裡買幾塊錢的廉價酒,甚至還會買用油壺裝的大桶白酒。喝哪一種酒喝習慣了,別人問起他們:「為什麼喜歡喝這種酒?」他們大都會說:「這個好,喝了一輩子了,是純糧釀造的酒啊。」我只能非常遺憾地說:「那怎麼可能!」糧食多少錢一斤?再加上那麼複雜的制曲、發酵工藝,再說成本要多少?怎麼可能那麼便宜?所以不添加任何化學原料和食用酒精的酒只有一種,那就是醬香型白酒,技術上的全稱叫——純糧固態大麴醬香型白酒。
很多人說:「我們農村有人拿糧食做酒。」這個我不否認,鄉下的確有很多人用糧食來釀酒,那也屬於純糧釀造,但它不是商業化產品,大家買不到。而且純糧釀造的酒也是有高低之分的。高粱是釀酒的最好原料,五糧液用的是高粱,汾酒也要用高粱,為什麼?因為高粱釀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裡面含有單寧,其他的糧食都不含有這種物質。不同的高粱和高粱之間也是有區別的,糯高粱的市場價格已經漲到了4.2元一斤,而梗高粱每斤只要一兩塊錢。
什麼酒是最次的?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雲南等地也稱為包穀酒),因為玉米做的酒特別烈。很多酒廠用液態法或者固液法做酒的時候,連玉米酒都不用。玉米酒精主要用在哪裡?主要用於製作乙醇汽油,東北糧庫裡面有大量的陳化糧,其中的玉米都被做成了乙醇汽油。
現在大多數酒廠用的酒精有兩種,一種叫薯干酒精,一種叫糖蜜酒精,這兩種酒精市場價格基本在4000元至5000元一噸。用98度的酒精勾兌50度的酒,要加一倍的水,那麼500毫升的酒成本才一塊多錢,一噸酒加入的香精成本大概在200塊錢左右,這樣算下來,大多數液態法製成的酒一斤成本還不到2塊錢。但就是這樣的酒,配上華麗的包裝就敢標價上千元。
醬香型白酒只能以傳統工藝釀造,五斤高粱釀一斤酒,原材料成本就要二十多元,再加上酒師、人工費用,一斤酒的釀造成本就達到了40多元,釀出基酒後還要進行窖藏幾年。與之相比,濃香型的白酒生產周期只有一個月。
為什麼黨和國家領導人喝酒都喝醬香型的白酒,不喝別的呢?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這裡面的區別。在中國比地溝油、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更可怕的就是——白酒,很多東西都是非法添加的,而白酒液態法又是符合國標的,是合格產品,所以很多酒我們喝了之後會頭疼、口渴。
政府管理企業外行不要緊,液態法合法也無所謂,但要把知情權還給我們。白酒出廠的標籤上應該寫清楚釀造工藝是固態法、液態法還是固液法,這是明確白酒品質最重要的一個標準,而國家對此居然沒有要求,這證明政府的管理是業餘的,這是對全國酒鬼最大的傷害。我並不是說液態法不好,但是為什麼不寫清楚是液態法?
很多酒根本就不是釀造出來的,而是製造出來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做個實驗,站在酒廠門口盯三天,計算一下它有多少輛拉糧食的車會進廠,有多少拉酒糟的車出廠。酒廠必然是有酒糟的,釀酒的煙囪也一定是會冒煙的。但是現在很多酒廠沒有糧食進廠,也沒有酒糟出廠,煙囪里也不冒煙。到工廠里參觀一下你會發現,車間非常漂亮、乾淨和整潔。
酒廠不可能是乾淨的,酒廠里的酒師不管一個月掙多少錢,他的穿著都會和乞丐差不多,這與衛生和文明無關,老祖宗幾千年來都是這麼教的。很多酒廠拍攝的廣告片里,酒師穿著中式唐裝的馬甲和絲綢的燈籠褲,拿著嶄新的鐵鏟在鏟酒糟,這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臆想,酒廠是沒有這樣的工作的。首先,鐵鏟不能鏟酒,鏟酒糟的工具叫宣板,是木頭的,鐵鏟對於酒質會有影響。其次,酒廠里身份最低的人是鏟酒糟的,酒師不可能去鏟酒槽。
總結一句話,釀酒有三種方法: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法。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人做醬香酒,但質量參差不齊。正宗的大麴醬香酒是坤沙,要九蒸九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三年窖藏。而市場上的醬香酒更多的是碎沙,生產流程簡單,生產周期短,價格便宜,那些都不是正宗的大麴醬香白酒。
為什麼中央要打壓白酒反對「三公」消費?在權貴經濟的綁架下,出現了太多反人類的東西。高端白酒簡直成了暴利行業,本不是純糧食品,只有一兩個月的生產周期,賣的卻是天價。很多人以為用的糧食品種多釀出來的酒就好,殊不知金銀銅鐵再怎麼混合,也比不上純金。做醬香型白酒只需要用一種原料,那就是糯高粱。制曲也只用一種原料,那就是小麥,只有用這樣才是正宗的釀造方法,但今天這樣做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買酒時看到GB/T10871你就要小心一些了,一定要注意,標準醬香型白酒的國標是GB/T26760,二者是有區別的。
要想鑒別酒的好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一下如何做裸體酒。裸體酒就是給酒點一把火,把它的酒精燒光,把酒的衣服給扒下來,這個時候剩下的酒就叫裸體酒,這是一種酸酯分離的手法。純糧釀造的酒做裸體酒之前是清澈透明的,做成裸體酒之後會變得很渾濁,入口細細品味會有糧食發酵的酸味,酸味之後會有一點淡淡的甜味,甜味之後又會有一點淡淡的酒糟味,舌根上還會帶有一點淡淡的苦味。如果入口是像小便一樣騷澀的味道,那它裡面一定加了食用酒精——不管是薯干酒精、糖蜜酒精還是玉米酒精,它們都有這個特徵。
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在一個盤子里倒點兒酒,量不必多,蓋住盤底就好,燃燒之後製成裸體酒,再把它倒入高腳杯里,看一下它是否是透明清澈的。純糧酒中的乙醇燃燒完之後,剩下的東西就是糧食的發酵物,它一定是不透明的、渾濁的,喝到嘴裡是酸酸的,後味是類似酒糟的甜香味。這是鑒別純糧酒最簡單的方法。
先秦以來,中國白酒做的是從來不會有損身體健康的,但是現代人喝了酒之後大多會覺得頭疼、頭暈,那麼原因可能有二種:第一是喝的酒太劣質了;
第二是喝得太多了。
你打個嗝試試
醬香的對面桌都能聞見
濃香的隔壁的人能聞見
清香的別人基本聞不見你自己熏的夠嗆
不要瞎點感謝啊喂
我會不好意思留著這個答案啊
(;′??Д??`)
對我這個」一杯躺」來說,它們都很辣。。
(難道有這個感受的只有我一個人?)
家裡做酒生意,從酒瓶曲葯運輸皆有涉及,略懂一二。坐標四川瀘州,瀘州老窖關聯企業。因涉及一些產業,匿名。
嚴格說就只有 濃香 醬香 清香,以上的答主都概括的很全了。至於其他的各類香型,的確存在,但逃不出以上三個大的範疇。醬香型以茅台為代表,濃香型以瀘州老窖為代表(別給我提五糧液,在60年代因行政區劃的原因五糧液用了瀘州老窖的曲葯技術出了名)。至於其他各地的酒廠,很多都是從瀘州宜賓貴州仁懷等地購買基酒再自行勾兌。比如洋X酒廠,X鳳酒廠,X花村都是家裡的客戶,車隊周周都去這些地方。
喝酒時,如果便宜的低端酒或者小燒坊做出來的酒,太辣不純,可在酒壺中放一小勺白米飯,浸泡後再喝,口感會強很多。
最後給大家提個醒,市面上價格低於200塊的酒還是少喝,按照現行成本核算,很難用純糧食做出這些酒,大家自己掂量。至於非要說什麼地瓜紅薯也是糧食,能釀酒,您隨意。回答這個問題或者理解這個答案,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得能喝白酒,準確的說是能欣賞或者玩味,或者有些許酒癮。如果本身很排斥白酒,每次都捏著鼻子才能喝下去,那各種答案都太蒼白了,根本無法理解。
前面各種答案從標準、工藝、沿革、營銷等角度闡述的很全面,作為小酒鬼,答幾點實戰感悟:
1,香型的區別確實存在,濃、醬、清三大基本香型涇渭分明,一嘗便知。馥郁香、特香、鳳香包含了上面三種基本風味中的兩種或三種,也容易辨認。
2,清香酒幾乎沒有明顯香味,細品才有淡香,所以汾酒強調一個「純正」,有種真水無香的調調,出入口硬朗辣喉,三四口後慢慢順達,體味到清冽中的清香與地道。二鍋頭與之類似,青稞清香型區別明顯,有「青稞味」,度數更低,入口更柔和。個人感覺汾酒的特色主要源自工藝,清缸清料,豌豆入曲,酒成後,全部換新料,缸或更換或清洗,且使用次數有限制,正是這些考究保障了無雜味的純正。
3,濃香酒太多了,川、皖、蘇都有名酒。濃香酒入口比清香酒辣,酒氣上頂,特別是川酒中的名酒,如五糧液、劍南春,大多52度起,入口都洶湧澎湃,香氣恣肆,這真是人們常說的,這酒香!洋河、雙溝等蘇酒度數低,入口稍軟,香氣相對淡一些。品酒常說的「爽凈」,則是指入喉後,乾脆利落,口腔只留「餘味悠長」,再無刺激味道,並非說不辣。綿柔型濃香,則是降低了度數,減少入口辣口程度。濃香的特色也是源自工藝,續渣發酵,就是上次發酵的料留一些,拌上新料繼續發酵,所以香味較濃。通常酒窖不是必須的,各種幾百年老窖基本用來吹牛,因為很多廠家都是堆積發酵。
4,醬香一般人不太習慣,「酒味」太濃,一口下去最突出的不是殺口感,而是滿嘴酒香,既往上頂(鼻腔有感覺),又在喉部有盤亘,細品確實是有「醬」味。茅台、郎酒醬香較厚重,武陵酒相對輕快一些,個人更喜歡後者。毫無疑問,醬香工藝更複雜,回沙嘍,多次發酵嘍,總之就是時間長,醬香醬香,「xx黃豆醬,曬足一百八十天」,發酵時間長,自然醬味突出。當然貴州氣候和赤水河水質也是重要因素。
5,馥郁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香型,這個口味沒得挑,只能是酒鬼酒或湘泉酒,這兩個品牌其實出自同一個廠,酒鬼高端些。酒鬼酒入口即是驚喜,因為她跟其他口味完全不同,香氣突出,層巒疊嶂,口感豐富,入喉有力,回味芬芳。這芬芳不是比喻或誇張,真的深有體會,打嗝時有種花香的感覺。官方介紹,其風味特色是:前濃、中清、後醬,誠不余欺也!馥郁二字確實是最好的概括。
6,四特酒是特香,江西名酒,口味介於濃香與清香之間,但不象濃香那麼濃,也不似清香那麼淡。工藝特色是大米為原料,不用續渣,窖池是赭紅條石堆砌,這跟清香的工藝接近(清缸清料),但條石酒窖並不清洗,所以又有累積的酵母菌落,這與濃香接近(泥窖續渣)。對於既討厭濃香酒沖,又不喜清香酒寡淡的人來說,四特算是好選擇。
7,葯香董酒,傳說中的國密董酒,這酒比較小眾了。54度,不用說,入口犀利,酒體感覺比較醇厚,味道很豐富,但不似其他任一款,也許這就是葯香吧,但細品又品不出明顯「葯」味。也許是加了葯,董酒喝多了,第二天一上午都還有醉意。
8,鳳香,就是西鳳酒了。西鳳好多品種,綠瓶老包裝和高端的是鳳香,其他包裝是濃香,可見鳳香也小眾了。鳳香的經典讀書記得是55度,入口沖,香味也有特點,跟四特類似,但比四特香,據說其工藝是古時候由山西傳過來,保留了部分清香工藝,比如用缸發酵,但區別在於缸埋在土裡,並且用老缸,這使得香味更突出。
9,其他香型,如芝麻香、濃醬兼香,喝過但印象不深;米香、豉香這兩種沒喝過。
10,勾兌酒很正常,五糧液都強調自己的勾兌工藝,其他品牌實際操作時就更多了。好的品牌,特別是濃香型品牌,都是從四川買好的基酒回來勾兌,差的品牌就是用酒精加香料勾兌了,其實區別很明顯,基酒勾兌的酒還是酒,香氣比較飽滿,酒精勾兌的,明顯口感不行,香氣很單一,細品就更渣了。濃香、清香都喝過勾兌酒,其他香型沒喝到過,應該是口味太複雜,不好勾兌,所以我最愛馥郁香…^_^
11,喝酒要喝高度酒,傳統工藝要求白酒要50度以上才能達到合格的口味,度數低,則風味物質比例不足,雖然近代出現了不少低度酒,但無疑高端酒都是高度,這足以說明問題。
12,喝白酒的正確姿勢:不可不醉,不可太醉——黃永玉。好酒:喝完蒙蒙感,不難受,不會吐,二日頭不痛,精神倍兒棒
劣酒:分分鐘上頭,直接嗨翻,不勝酒者如坐過山車,再差者直接吐翻,二日頭疼肚痛尋死覓活。湊巧前幾天看了一些關於白酒香味的文獻,回去找一下,然後更新。
雖然我是一杯倒,從來沒有聞出來過。
我來更新了
不是專業釀酒的,也不是微生物方向,興趣所致。下面講下白酒釀造中的酒香一些知識,也許和本題關係不大。
前面的答案已經說的很好,我補充一些。
看過百度知道上的答案,但是覺得太「虛」了。自己喝起來也說不清楚到底有啥區別,這幾種白酒就是廠家設定的概念么?
針對原問題,先開場簡單說說,百度的答案是這樣的,基本常識的了解什麼的沒什麼問題,但是設計到專業方面或者想更加深入的了解,那就不夠了,就是你說的虛。
至於自己喝,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區別,這個估計需要一定的時間,像品酒師那樣的。贊成某一個回答,辣。
對我這個」一杯躺」來說,它們都很辣。。
白酒香也不說廠家自己隨便說的標準,也是有國家標準和規範的,詳情參考第一的回答。
下面是長篇的「廢話」,沒有興趣的可以不用看了。
1.分類白酒按照香味分類,可以分為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米香型、兼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葯香型、特香型、豉香型、老白乾香型、馥郁香型。
一共是十二個主要香型。還有別的香型,我可能就不知道了。
三大主要香型,醬香、濃香和清香。
2.釀造工藝
這個工藝也沒有說的很詳細,權當了解了解吧。
3.香型源於何處
這個是我想補充的一些自己了解的東西,只是看了一些文獻,略有所得。
白酒實質是主要來源於酒麴、窖泥、酒醅以及工藝操作環境的相關微生物,參與澱粉糖化、酒精發酵、產酯生香等生化過程。
也就是最後這個產酯產香,不同酯類物質,最後造就了不同的香型白酒。比如:
- 濃香型酒的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同時也發現丁酸乙酯、戊酸乙酯、 辛酸乙酯、庚酸乙酯等酯類具有較大的作用。
- 清香型酒主要是辛酸乙酯,此外還有β-DMST、己酸乙酯、乙縮醛、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苯丙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等。
- 鳳香型酒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β-DMST、3-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
這個是在文獻中看的一個截圖,關於白酒中風味化合物的,和香味也有一些關係。
4.微生物
可以這麼說,白酒的釀造中最後的香味就是微生物在起作用。
比如醬香型白酒:
微生物催化原料進行一系列複雜的生化反應,分解澱粉、脂肪形成糖和氨基酸引發美拉德反應,生成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風味前驅物。
其他大多如此,微生物分解蛋白質為小分子肽,最終形成醇、醛、酮、酯等白酒重要的香氣成分,從根源上影響酒體品質。 由於釀酒的地域分布、生態環境和加工工藝等方面的差異使釀造微生物多樣性也不盡相同,從而呈現出獨特的白酒香型。
具體哪些微生物,舉幾個例子:
濃香型酒麴微生物
- 主要種類為黴菌、細菌和酵母菌。
- 細菌是濃香型白酒酒麴中的一類重要微生物,在酒麴中發現的細菌主要有醋酸菌、乳酸菌、芽孢桿菌等。
- 黴菌是濃香型白酒酒麴微生物的組成部分,在酒麴中發現的黴菌主要有麴黴、根霉、毛霉、犁頭霉、青黴等
- 酵母菌群對濃香型白酒的發酵作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參與釀酒過程的主要有酒精酵母、產酯酵母以及假絲酵母等酵母菌群。
濃香型窖泥微生物
- 微生物主要是甲烷菌和己酸菌。
- 己酸菌代謝產生的己酸與大麴發酵產生的酒精生成己酸乙酯,是濃香型酒的主體香成分。
醬香型酒麴微生物
- 主要分離出細菌、酵母和黴菌。
- 細菌主要多為芽孢桿菌屬,枯草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應用於高溫制曲能獲得良好的醬香風格。這對醬香型白酒的實際生產有指導作用,從而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白酒的質量。
- 黴菌主要包括麴黴屬、毛霉屬等。
醬香型酒醅微生物
- 主要微生物是細菌、酵母菌和黴菌。
- 細菌以芽孢桿菌屬為主,包括地衣芽孢桿菌、巨大芽孢
- 桿菌、枯草芽胞桿菌,同時還有葡萄球菌屬、土壤桿菌屬等。
- 酵母多屬於假絲酵母、酵母屬、裂殖酵母屬。
- 黴菌種類和數量都較少,以黃曲霉、根霉為主。
清香型酒醅微生物
清香型汾酒的釀造實質是酵母、黴菌、細菌相互作用的過程,酵母以產酒精能力強的酵母菌屬 為主, 黴菌主要有犁頭霉屬、根霉屬、毛霉屬、麴黴屬, 細菌以乳酸菌、醋酸菌和芽孢桿菌為主,而細菌的大量繁殖會引起酸敗。
這個寫的可能分類不怎麼好,就當做舉例子,了解一些知識。
中國微生物學先驅陳騊聲就認為,如果誰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獲得諾貝爾獎。
PS:最後的長篇就是配合知乎模式,哈哈。
歡迎指正。
各酒廠和賣酒的都努力把酒往玄幻方向發展,比如:「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濃香型酒: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凈香長。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凈。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凈、回味怡暢。」
正常人看了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鬼。
不管什麼酒,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和水,至於各種香味,說白了就是雜質,酒產地獨有的微生物和水土條件產生的多種雜質,這些雜質中,有很多明確的成分,對身體的危害都超過了酒精,還有很多尚不明確的成分。某些酒還祭出了健康酒的大旗,其實飲酒都傷身,非要說健康的話,食用酒精兌純凈水是最健康的。但是口感真不好。
接下來寫點軟文,家和五糧液不遠,所以從小到大喝的都是比五糧液低幾個檔次的濃香酒,在二十多年時間裡我就覺得酒就是這個味道,辣。後來作為茅台的外協,在茅台呆了幾年。記得第一次去茅台的時候,離仁懷多遠就有股醬油味道襲來,後來上班在茅台廠里,住在茅台鎮上,衣服里被子里常出現制曲房裡產生的曲蚊,加上空氣中的醬味,第一個月過得很難受。第一次喝茅台酒的時候也覺得難以下咽,不過在被灌醉了後居然胃不痛,對這酒產生了好感。經過幾年時間裡在車間、酒庫到處打秋風,習慣並認可了這種味道,以至於離開幾年了喝酒還是只認茅台。
其實我一直建議身邊的朋友們,對於愛喝酒而二兩就倒的,追求感覺而不是圖醉的,一定要整好酒,雖然單瓶比較貴,但是入口的感覺真的和低端酒不一樣,畢竟量不大,不算敗家。至於這感覺怎麼叫好,不好說,但是入口就感覺到苦的時候,就該放下杯子了。
好酒需要慢慢找,但是我覺得200應該是個起步價,曾經有個二郎的朋友帶了瓶沒商標的酒給我,一喝之後竟以為是一千塊錢的茅台,他告訴我是兩百多買的,一個小酒廠產的。所以標準就降到200起了,但願不坑人。
———
華夏歷史3000年以來,歷朝歷代的古聖先賢釀酒的首選材料都是純糧,而純糧釀造的酒有一點跟酸酯分離的裸體酒很有相似之處「它們的酒液都是渾濁的」,所以歷史上經常把酒稱做為——濁酒。
到了元朝才出現了蒸餾酒,但釀酒工藝還是在純糧之中加入大麴、小曲或麩曲,然後在窖室中進行發酵,到了一定程度後糧食中的糖分會轉化成乙醇,酒漿初成後再進行過濾,入酒甑蒸餾。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鍋,形狀像個大蒸籠。在鍋中燒水,將加了曲精之後的酒糟放入到蒸鍋里,用鍋爐往蒸鍋里壓住蒸汽。乙醇的沸點是78.3度,而水的沸點是100度,所以在用蒸汽加熱的過程中,水還沒有沸騰,乙醇就已經先沸騰了,這樣就可以將酒從酒糟里蒸餾出來。乙醇蒸汽會順著鍋蓋上面的管子上行,經過冷凝後就得到了蒸餾酒。這就是傳統白酒的釀造工藝和原理。
這種酒的第一個特徵是——用糧食發酵。因為糧食是固體的,而且釀酒的糧食都要整顆圓滿無缺,所以這種釀造工藝被稱為固態法,全稱是「純糧固態發酵法」。
這種酒的第二個特徵是一定要加曲。什麼叫曲?曲就是——糖化發酵劑。糧食里的澱粉和糖必須要經過發酵才能轉化為乙醇,而發酵需要有一個媒介來促進糧食的糖化,這個媒介就叫糖化發酵劑,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裡蒸饅頭用的酵母是一類東西。有一種說法叫「糧為酒本、曲為酒骨」,充分說明了「曲」的重要性。為什麼曲這麼重要?因為曲決定了酒的香味,曲裡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決定了酒的風格和味道。
曲有很多種。採用純糧固態發酵法釀酒時加的是大麴,大麴是用麥子高溫製成的,發酵期長,菌曲很長,微生物含量非常豐富。和大麴相對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製成的,發酵溫度低,發酵時間較短。最好的酒當然就是大麴酒,小曲的發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麴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曲,叫麩曲。大麴是用麥子做的,成本較高。而用麩子、米糠之類的東西也可以製成曲,用這種曲做出來的酒就叫麩曲酒。北京的公交車上有一則廣告,廣告詞是:「牛XX二鍋頭,朕喜歡,就是這個味。」商業廣告不必深究,但我們應該知道,二鍋頭屬於麩曲酒,皇帝是不可能喝麩子做成的酒的。
好酒在釀造工藝上的三個基本標誌就是「大麴、純糧、固態」。這是傳統的釀酒方法。不過顯然現在的酒遠非如此簡單了,所以接下來我要說的才是重點之重。
1960年至1963年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中蘇斷交,三年自然災害爆發,導致糧食不夠吃,餓死了很多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認為即使糧食不夠吃,酒還是要喝的,人民不喝酒建設社會主義怎麼會有激情?那麼糧食和酒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呢?
1963年,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和方易副總理指示輕工業部,研究一種新的釀酒方法——不用高粱、大米之類的糧食,不用制曲,僅用廉價的芋頭、薯桿、紅薯、高粱稈、秸稈、甘蔗製糖後的廢料等含糖的原材料來釀酒,或者更進一步,用這些原材料做出食用酒精,然後加水製成酒。
中國有五大酒都,第一個是瀘州,第二是個古力,第三個是邛崍,第四個是宜賓,第五個是仁懷。除此之外,四川的射洪也是白酒的著名產區。這幾大酒都,除了仁懷在貴州,其他都在四川。
你到四川這幾大酒都去旅遊,會發現一個現象,街上的化工商店特別多,商店裡都能夠很方便地購買到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等化工原料,還有醇、醛、增辣劑等化學添加劑,所謂的塑化劑在這裡也是可以買到的。
就國家標準而言,醬香型白酒不能用水和酒精勾兌,只能用純糧釀造。我們到街上去買酒,什麼價位的酒都能買到,但是請注意一點,它們的國標都是一樣的——GB/T10871。也就是說,無論什麼價位的酒,都是按同一個標準釀造的,即純糧固態發酵法。
很多人喝了一輩子酒還是個酒盲,尤其很多退休的老同志,習慣於每天喝一點,他們不買很貴的酒,就在超市裡買幾塊錢的廉價酒,甚至還會買用油壺裝的大桶白酒。喝哪一種酒喝習慣了,別人問起他們:「為什麼喜歡喝這種酒?」他們大都會說:「這個好,喝了一輩子了,是純糧釀造的酒啊。」我只能非常遺憾地說:「那怎麼可能!」糧食多少錢一斤?再加上那麼複雜的制曲、發酵工藝,再說成本要多少?怎麼可能那麼便宜?
所以不添加任何化學原料和食用酒精的酒只有一種,那就是醬香型白酒,技術上的全稱叫——純糧固態大麴醬香型白酒。
很多人說:「我們農村有人拿糧食做酒。」這個我不否認,鄉下的確有很多人用糧食來釀酒,那也屬於純糧釀造,但它不是商業化產品,大家買不到。而且純糧釀造的酒也是有高低之分的。高粱是釀酒的最好原料,五糧液用的是高粱,汾酒也要用高粱,為什麼?因為高粱釀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裡面含有單寧,其他的糧食都不含有這種物質。不同的高粱和高粱之間也是有區別的,糯高粱的市場價格已經漲到了4.2元一斤,而梗高粱每斤只要一兩塊錢。
什麼酒是最次的?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雲南等地也稱為包穀酒),因為玉米做的酒特別烈。很多酒廠用液態法或者固液法做酒的時候,連玉米酒都不用。玉米酒精主要用在哪裡?主要用於製作乙醇汽油,東北糧庫裡面有大量的陳化糧,其中的玉米都被做成了乙醇汽油。
現在大多數酒廠用的酒精有兩種,一種叫薯干酒精,一種叫糖蜜酒精,這兩種酒精市場價格基本在4000元至5000元一噸。用98度的酒精勾兌50度的酒,要加一倍的水,那麼500毫升的酒成本才一塊多錢,一噸酒加入的香精成本大概在200塊錢左右,這樣算下來,大多數液態法製成的酒一斤成本還不到2塊錢。但就是這樣的酒,配上華麗的包裝就敢標價上千元。
醬香型白酒只能以傳統工藝釀造,五斤高粱釀一斤酒,原材料成本就要二十多元,再加上酒師、人工費用,一斤酒的釀造成本就達到了40多元,釀出基酒後還要進行窖藏幾年。與之相比,濃香型的白酒生產周期只有一個月。
為什麼領導們喝酒都喝醬香型的白酒,不喝別的呢?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這裡面的區別。在中國比地溝油、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更可怕的就是——白酒,很多東西都是非法添加的,而白酒液態法又是符合國標的,是合格產品,所以很多酒我們喝了之後會頭疼、口渴。
政府管理企業外行不要緊,液態法合法也無所謂,但要把知情權還給我們。白酒出廠的標籤上應該寫清楚釀造工藝是固態法、液態法還是固液法,這是明確白酒品質最重要的一個標準,而國家對此居然沒有要求,這證明政府的管理是業餘的,這是對全國酒鬼最大的傷害。我並不是說液態法不好,但是為什麼不寫清楚是液態法?
很多酒根本就不是釀造出來的,而是製造出來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做個實驗,站在酒廠門口盯三天,計算一下它有多少輛拉糧食的車會進廠,有多少拉酒糟的車出廠。酒廠必然是有酒糟的,釀酒的煙囪也一定是會冒煙的。但是現在很多酒廠沒有糧食進廠,也沒有酒糟出廠,煙囪里也不冒煙。到工廠里參觀一下你會發現,車間非常漂亮、乾淨和整潔。
酒廠不可能是乾淨的,酒廠里的酒師不管一個月掙多少錢,他的穿著都會和乞丐差不多,這與衛生和文明無關,老祖宗幾千年來都是這麼教的。很多酒廠拍攝的廣告片里,酒師穿著中式唐裝的馬甲和絲綢的燈籠褲,拿著嶄新的鐵鏟在鏟酒糟,這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臆想,酒廠是沒有這樣的工作的。首先,鐵鏟不能鏟酒,鏟酒糟的工具叫宣板,是木頭的,鐵鏟對於酒質會有影響。其次,酒廠里身份最低的人是鏟酒糟的,酒師不可能去鏟酒槽。
總結一句話,釀酒有三種方法: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法。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人做醬香酒,但質量參差不齊。正宗的大麴醬香酒是坤沙,要九蒸九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三年窖藏。而市場上的醬香酒更多的是碎沙,生產流程簡單,生產周期短,價格便宜,那些都不是正宗的大麴醬香白酒。
為什麼中央要打壓白酒反對「三公」消費?在權貴經濟的綁架下,出現了太多反人類的東西。高端白酒簡直成了暴利行業,本不是純糧食品,只有一兩個月的生產周期,賣的卻是天價。很多人以為用的糧食品種多釀出來的酒就好,殊不知金銀銅鐵再怎麼混合,也比不上純金。做醬香型白酒只需要用一種原料,那就是糯高粱。制曲也只用一種原料,那就是小麥,只有用這樣才是正宗的釀造方法,但今天這樣做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買酒時看到GB/T10871你就要小心一些了,一定要注意,標準醬香型白酒的國標是GB/T26760,二者是有區別的。
要想鑒別酒的好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一下如何做裸體酒。裸體酒就是給酒點一把火,把它的酒精燒光,把酒的衣服給扒下來,這個時候剩下的酒就叫裸體酒,這是一種酸酯分離的手法。純糧釀造的酒做裸體酒之前是清澈透明的,做成裸體酒之後會變得很渾濁,入口細細品味會有糧食發酵的酸味,酸味之後會有一點淡淡的甜味,甜味之後又會有一點淡淡的酒糟味,舌根上還會帶有一點淡淡的苦味。如果入口是像小便一樣騷澀的味道,那它裡面一定加了食用酒精——不管是薯干酒精、糖蜜酒精還是玉米酒精,它們都有這個特徵。
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在一個盤子里倒點兒酒,量不必多,蓋住盤底就好,燃燒之後製成裸體酒,再把它倒入高腳杯里,看一下它是否是透明清澈的。純糧酒中的乙醇燃燒完之後,剩下的東西就是糧食的發酵物,它一定是不透明的、渾濁的,喝到嘴裡是酸酸的,後味是類似酒糟的甜香味。這是鑒別純糧酒最簡單的方法。
先秦以來,中國白酒做的是從來不會有損身體健康的,但是現代人喝了酒之後大多會覺得頭疼、頭暈,那麼原因可能有二種:
第一是喝的酒太劣質了;
第二是喝得太多了。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糾正或刪除推薦閱讀:
※戴牙套初期到底還能吃啥?
※有什麼地方讓你覺得「哪怕只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有哪些吃西餐時非常 low 的行為?
※瘋狂晃動雞蛋,煮熟後便得到了一個黃金雞蛋,這是真的嗎?
※食物經過高溫蒸煮後,裡面的寄生蟲和微生物被殺死了,我們吃的食物里其實全是寄生蟲或微生物的屍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