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上鋼琴師》沒有獲得奧斯卡獎?
個人覺得《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很棒啊,為什麼沒有得奧斯卡獎呢?還是這部電影有什麼不足之處?
得奧斯卡有很多因素,商業的,政治的,圈內權力角逐的,最好的電影不一定都能得到奧斯卡最佳電影,題主也不必糾結這個問題了,各大電影獎項一部分和專業相關,另一部分就是一盤生意而已。至於很多言之鑿鑿猜測背後得獎原因的,我覺得是白費時間,真正的原因只有當事人知道。
不過我個人覺得《海上鋼琴師》確實在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提名範圍內,並不算高水平,音樂是很棒(專業通識課說到電影音樂幾乎必提),但除了音樂呢,主題先行,表達方式也很尋常,比較像華美小品的感覺吧……並不是說所有得獎的影片都比它好,但我個人標準,《海》是一部在實力上不夠格得奧斯卡大獎的片子。
我不太喜歡用裝逼去形容一部電影,只是覺得導演力氣沒使對,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導演,我覺得換幾個人都能拍出我更喜歡的感覺——不一定誰更好,只是我喜歡。
文藝作品的解讀是自由的,也是多角度的,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看法
整部電影從頭到尾力氣沒使對地方,試圖擲地有聲卻過猶不及,直接走向了虛無縹緲。奧斯卡雖然是個行業獎,獲獎是多方角力,相互平衡的結果,但還沒有淪落到完全不顧作品的藝術水準和完成質量。
《海上鋼琴師》在製作上還算精良,方方面面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入選最佳影片提名是有可能的,但導演的表達方式上出現了較嚴重的乏力感(例如蒂姆羅斯本就是個怪咖,話嘮,非要去演涉世未深,沉默寡言的1900),就算放在《美國麗人》之後的好萊塢時代也未必能拿下最佳影片的獎項。
好的電影不管如何冷靜與剋制,在她的影像背後一定跳動著蓬勃的生命力。美是什麼?美就是力量(數量)的精確,合規律,所以我們崇拜狙擊手,相信黃金分割,《海上鋼琴師》是完完全全的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事實上托納多雷的三部曲都有情感過於濃郁,情緒鋪的太滿的問題,《天堂電影院》感情真摯,赤子之心,稍微好點兒。極度贊同 lee pro 的答案。
《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高分電影, 我看了兩遍。
整個電影想要塑造的東西非常的虛無縹緲,是一種凌駕於現實人類情感的東西。
同樣《秒速五厘米》也是一樣。
這樣的電影,實際上就是塑造了一種感覺而已,並沒有「乾貨」,文藝青年喜歡,得高分也情有可原,但是要獲得奧斯卡獎,畢竟是有點牽強了。
更新一下,海上鋼琴師最終1900不下船以及之後的一些理由劇情,我認為是這部片子比較失敗的地方,確實是給人一種很為了文藝而文藝的感覺,但非常不接地氣,每次看到這裡,都會感覺略有惋惜。
但不是說這部片子沒有很精彩的地方,劇中借1900的視角對旅客的分析,以及每次看到自由女神像時,那個第一個喊出「American」的人的鏡頭,我覺得是可以給出高分的,因為他反映了一些更深刻的社會現象。
一句話,海上鋼琴師沒有資格獲得奧斯卡獎。
這部影片和大理西藏一樣,是無病呻吟的文青炒作出來的。要邏輯沒邏輯,要劇情沒劇情,要演技沒演技,沒錯,男主角痞里痞氣的樣子一點都不像出塵絕世的人。
豆瓣上評分那麼高,但它真的沒讓我覺得是奧斯卡遺珠,節奏不算亂,但絕對不好,中間高潮緊,兩頭太鬆了,結尾讓我很迷茫,也很遺憾
沒得獎因為根本沒提名……
沒提名的原因大概是不夠好……
也許本片更迎合國人口味?總之海上鋼琴師沒有在國外得到同等級別的讚譽
海上鋼琴師 豆瓣9.2,豆瓣TOP250中排名第六
但在IMDb僅有8.1,未能進入TOP250;爛番茄54,媒體綜評58,後兩個分數都是中流水平,就這個反饋來看,其實基本已經算退出奧斯卡戰線了
另外如果我沒有弄錯,海上鋼琴師即使進入奧斯卡戰線,也不是在和泰坦尼克號競爭,海上鋼琴師雖然是98年的電影,但它參加的是99年的頒獎季,也即2000年頒發的那一屆奧斯卡,事實上它還是有所斬獲,海上鋼琴師得了2000年金球獎的最佳原創配樂,和歐洲電影獎的最佳攝影(和伏地魔拉爾夫費因斯演的陽光情人一塊,因為他倆的攝影師是同一個人)。
回過頭來看下99年頒獎季最後進入奧斯卡的那一群:
2000年稱霸的是助凱文史派西拿下影帝的《美國麗人》,8提5中,拿走了影片導演影帝劇本攝影……
那年的四個失敗者是湯姆漢克斯的《綠里奇蹟》、沙馬蘭吃到現在的老本《第六感》、阿爾帕西諾和羅素克勞對戲的社會題材《驚爆內幕》、邁克爾凱恩兩座奧斯卡之一的《總有驕陽》
相比之下,海上鋼琴師還是稍微有點吃力,你看驚爆內幕提名了7個,第六感提名了6個,最後不也成了現場觀眾,啥都沒有。更別提那年還有個IMDb TOP10級別的片子,也在場下坐了一個晚上,就是大衛芬奇的搏擊俱樂部,它輸給了黑客帝國……
一部多麼爛的電影啊~~~~
誒……各位思路都錯了,我們都不夠格評價《海上鋼琴師》行與不行,真正的原因是奧斯卡太難。
《肖申克的救贖》拿了幾個奧斯卡?零!
塔倫蒂諾的招牌《低俗小說》拿了幾個奧斯卡?只有一個,還是最佳原創劇本這種不大不小的獎項。
2014是電影小年,回到十年前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哪一部電影不是戰鬥力十足?九年前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絕對的影史巔峰,《海上鋼琴師》放到那個時候算什麼?
所以,不要覺得今年萊德梅恩當了影帝,奧斯卡就是拿著玩兒的。君不見萊昂納多、金凱瑞這些廣受好評的演員都為之白頭啊。這麼個矯情的貨,怎麼好意思
或者該另外提個問題
為什麼海上鋼琴師在中國吹上天,卻練IMDB250都進不去?為什麼《刺激1995》沒有獲得奧斯卡????
因為98年的奧斯卡給了另一部當之無愧的電影,和它比,海上鋼琴師顯得渺小。那部電影叫《泰坦尼克號》
當年的《泰坦尼克號》是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話題度前所未有,投資前所未有,票房前所未有,也並不是毫無深度的爆米花片。好電影總是因為票房高而被故作清高的人士所唾棄。
並且《海上鋼琴師》也並沒有那麼好,個人認為此導演的三部曲水平都較為一般,只是在我國被文青推崇,因為它們通俗易懂不像奧系電影那麼沉悶
然後對於贊數第二的答案我想說
奧斯卡不具備商業性,奧斯卡具備政治性。不然撞車不會贏過斷背山,拆彈部隊不會贏過阿凡達。奧斯卡出於收視考慮多少也會顧及電影票房但肯定不是只基於票房 話題度之類的商業方面的考量。
只要電影文藝性的,在聖丹斯。而我們大部分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它。
一部電影能不能最終獲獎
跟同年一起竟獎的其他電影有哪些有很大關係就說最近的2015年第87屆奧斯卡中
《爆裂鼓手》難道不夠劇情佳觀眾更買單?
《布達佩斯大飯店》難道不夠高顏值畫面更精緻?
《少年時代》難道不夠敘事獨特更有共鳴感?
《模仿遊戲》難道不夠改編巧妙卻又不失歷史文化?
為何偏偏是《鳥人》(這部很多人看了開頭就沒有然後了…)獲得最佳影片?
我也一度非常疑惑並未15年最愛《爆裂鼓手》憤憤不平
但是想想奧斯卡評委們太吃《鳥人》這一套啦
《鳥人》從故事上對文藝界進行了無區別掃射式嘲諷
從好萊塢、百老匯到演員、導演、評論家、記者、社交網路
要麼為名為利
要麼嘩眾取寵
這都是評委們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人物
黑色幽默嘲諷讓他們的共鳴達到極點
不獲獎反而奇怪
(並不否認《鳥人》的演員也算出彩,12個長鏡頭無縫鏈接技巧完勝)
這也就是其他幾部即使再優秀也無法過得最佳影片
但我想說的重點是
每年眾多優秀影片中能拿到最佳的只有一部
無論是哪部
人們總能問出"為什麼不是它獲獎?"
沒有意義啊
小李子陪跑多年至今未獲最佳男主角
可說起Jack人人想到的都是他
每部能入圍的電影一定都有他獨到之處
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最佳影片
還要設置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
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絕對不是衡量一部電影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
更何況電影對大眾來說本身就是主觀藝術
所以看你愛看的電影
奧斯卡只看紅毯就好~
PS:《海上鋼琴師》如果獲獎應當是奧斯卡的第70屆(1997-1998)
那年最佳影片叫 《泰坦尼克號》
這片不說非要得奧斯卡,起碼也是非常優秀的影片了,怎麼這麼多無腦黑?
謝邀
獲得奧斯卡不是評價一部電影的唯一標準。
以下列舉的電影可以看出奧斯卡是在政治、文藝、商業、幕後運作諸多因素博弈下的產物
公民凱恩(敗給青山翠谷)
慾望號街車(敗給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美國往事(敗給莫扎特)
畢業生(敗給炎熱的夜晚)
日瓦格醫生(輸給音樂之聲)
十戒(敗給環遊地球八十天)
現代啟示錄(敗給克默萊夫婦 )
斷背山(敗給撞車)——因為政治正確,不給面子就罵你丫的種族歧視
美國騙局(敗給為奴十二載)——還是因為政治正確,不給面子就罵你丫的種族歧視
發條橙(敗給法國販毒網 )
死亡詩社(敗給為戴茜小姐開車)
甚至拯救大兵瑞恩,也是橫掃亂七八糟的其他獎項、就是沒獲得最佳影片(敗給莎翁情史)
而海上鋼琴師撞上了同為98年的《泰坦尼克號》,後者在電影史上都有里程碑意義,當年橫掃奧斯卡,這是個無解的結局。
個人覺得時光三部曲當以「童心」觀之、才得真貌。
很多人反感這電影竟是因為他、沒、下、船!
在時光三部曲里找愛情是比較扯的一件事。
天堂電影院,多多離開家鄉、去了更廣闊的天地,幾十年後他最在意的是那個破舊不堪的電影院和童年魂牽夢繞的接吻鏡頭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與其說是馬琳娜的墮落,不如說是男主心中那個童年女神的墮落,被世俗艹過來艹過去,最後成了「人見人愛」的庸常,結尾他說他愛著她,他是愛著馬琳娜么?分明是愛著那個童年過往啊!
電影《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 - 金吾將軍的回答
喜歡這電影的多為男生,你說他們裝逼?為什麼不拿穆赫蘭道、阿拉伯的勞倫斯、賓虛、美國麗人去裝?
原因很簡單,屌絲學校畢業苦逼搬磚碼農沒夢想沒出路沒女友沒鈔票沒辦法,被領導艹、被同僚艹、被房東艹、被「別家的孩子」艹、被柴米油鹽艹,被生活艹得渣渣都不剩,你特么說看個電影裝逼?說這話的人才裝逼呢!有三部電影在歐美平平卻在中國獲得高分,很反應當下中國青年心態:大話西遊、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海上鋼琴師。
「很棒的片子」與「奧斯卡獎」沒有必然邏輯關聯。
我個人覺得,《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偽神作,比較矯情,它整部影片好像都在反覆地跟我說:「快看!我這個鏡頭拍得多好,我這個情節多好,我這部電影有多麼優秀!」
因為評委不是中國的偽文青,三部我最無法理解能得高分的電影之一 另外兩部是《觸不可及》和《秒速五厘米》
說是文藝青年瞎炒炒高的,簡直就是在扯TM的淡。
說是導演力氣沒用好,導致電影看上去陽痿的,也是在扯TM的淡。
15歲看這部片子是電視轉檯亂轉,看到電影頻道的正在播,一個鏡頭吸引進去了,結果全神貫注看完。那會初中追的劇大概是《烏龍闖情關》這種無腦劇,鬼知道這樣的電影是什麼導演拍的,講的是什麼鏡頭語。對一個小孩而言,如果連故事都沒講好,那是萬萬看不下去的。不知道那些成了年的人,腦袋裡都裝了些什麼東西,一本正經冠冕堂皇的講些一看就是從屁眼裡扯出來的東西。
最後,電影喜好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你覺得它好,它就是好的,這就夠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丹尼爾·戴·劉易斯在《林肯》一片中的表演?
※如何看待《社交網路》獲得2010年奧斯卡最佳配樂?
※如何評價電影《美國騙局》?
※奧斯卡獎的最佳混音與最佳音效剪輯這兩個獎項的差異在哪裡?
※為什麼奧斯卡不青睞商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