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式的文章錯在哪?

能否結合一篇典型雞湯文解說一下?
相似問題:
你討厭心靈雞湯嗎?為什麼?
什麼是雞湯文?為什麼知乎上大都排斥雞湯文?


其實不在雞湯,而在怎麼用。
很多用心靈雞湯用多了被討厭的,最大的問題是『把技術性問題簡化成努力性問題』
比如有人問『螺絲怎麼擰不進去?』正常的應該看看什麼螺絲,什麼扳手,什麼材質,弄清楚是什麼問題,可能給出的回答是『你方向反了』『這種材料是擰不進去的,你需要先打個洞,然後填充木材,然後才行』等等,但是有人會登高一呼『只要擰得努力就行了!』
我抽死你『只要擰得努力就行了!』看看題好不好!


轉自豆瓣 我為什麼憎噁心靈雞湯?(上)我為什麼憎噁心靈雞湯?萬方中
說在前 因為看到這個題目就想起來這篇文章 就順手轉載了 。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道德敗壞,而是無知。因為道德敗壞顯而易現,而無知卻遁於無形。一個輪姦犯會因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萬人的唾罵,而一個學藝不精的醫生卻很少因為自己的愚鈍而受到懲罰,畢竟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沒有專業知識難斷真偽。這讓很多人認為:病是自己造成的,只要醫生盡心儘力,就足夠了,一切只能聽天由命。換作一個心靈雞湯的簇擁者,他們甚至會為自己被別人誤導而興高采烈起來。
——獻給所有的心靈雞湯作者和熱愛心靈雞湯的人們
如果要追溯心靈雞湯的歷史,恐怕要從1993年由傑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與共同負責出版和發行的《心靈雞湯》這個系列的書講起。當時這一系列的書超過200種類別,有許多書籍都是針對特定的人群,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
  這組書傳入中國後,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文體類型,他在我們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在我們的市面上,隨手可以買到一本《讀者》,如今網路普及了,一打開微博、QQ空間、朋友圈也到處充斥著這些內容。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雞湯文,總體而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他們的目的,用現在的話說,是由情緒上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讓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表面上看來,你會覺得心靈雞湯是一種非常棒的文體,這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愛這種東西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他的結果是好的,帶給了人滿滿的正能量。
  如果單單是這樣,雞湯文似乎並沒有好講的。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捏著鼻子看了很多雞湯文,以及批評雞湯文的文章。我發現正是因為雞湯文這樣,表面看是在揚善,導致很多批評雞湯的文章都講得不到要害,寫文的作者其本身邏輯也不是很清楚,其本身也沒有將問題的關鍵理順,講問題也沒有到本質,很多人都採取了謾罵和諷刺的形式來批評雞湯文,其結果無疑是受到很多雞湯愛好者的抨擊,這是我寫這篇文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們仔細觀察心靈雞湯所面對的目標群體: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當然,還有具有中國特色的兩性雞湯、職場雞湯等,我們會發現,心靈雞湯所面對的這些人群,都在扮演著迷茫、需要希望、感情脆弱的社會角色,人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比任何階段都需要關懷和愛。
然而,他們的失落、迷茫和脆弱並不是毫無緣由的,是因為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需要的是冷靜與理性,有了這些他們才能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雞湯的目的不在於解決問題,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使人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這正是雞湯的荒謬所在。
下面讓我們看一則實例,該視頻由學術界的雞湯大師于丹提供(看原視頻請點擊這裡)(從2分20秒開始,到4分48)
原對話簡略摘抄如下:
  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于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我們如果不加以思考,便會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滿心歡喜地全盤接受于丹的答案,因為她的答案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問題所在:大學生闡述自己的問題,諸如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實際上問的是物質上的一無所有,他尋求的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而于丹巧妙的繞過了他這個問題,採取詭辯的方式答別人的問題,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東西。
  這個大學生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居然還覺得她回答得很好,這說明,當一個人情緒失落之時,往往更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而忘記了自己最初要的東西,對於一些感性的人群尤為如是。
  一個本來邏輯不清的人,如果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看待問題,只會讓他的邏輯越來越不清楚,這時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煩惱依舊在。這是為什麼當一個人在看完雞湯文之後,感覺渾身解氣,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感到煩惱起來——因為當他們打完一針雞湯後,他們還是得面對真真實實的問題,他們不是宗教信徒,不可能永遠活在雞湯的世界中。一個人如果在其職場剛開始的時候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件事情,耽誤的可能只是一年兩年,如果一直持續下去,耽誤的將會是一輩子。
  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應該告訴這名大學生怎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理財方案、人生規劃等等,用這些方法幫助他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解決他目前所處的財務困境(當然這絕不是一兩分鐘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很多人會說:「于丹又不是就業辦事處主任,她怎麼會回答這些問題呢,她當然只能回答自己擅長的領域呀!」是的,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問題,回答當然應該是:不知道。而不是裝作一副人生導師的模樣,對別人進行錯誤的指導,何況于丹還是個學者,是一個大學教師。作為一個學者,最起碼應該有嚴謹的態度,作為一個老師,最起碼對學生應該有種責任心。而我在於丹的這段對話中,這兩種最基本的素質我都沒看見。
  最後,于丹來了一句神總結:「你說讀書修行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讓我們這個當下心,怎麼樣能夠去轉境,看見自己擁有的這些東西,讓未來更好一點。」
  我們讀書學知識為的是認識問題,並且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問題,更不是裝瘋賣傻、答非所問。如果學了知識不去面對問題,而是天天像于丹這樣,遇到問題就打一針雞湯,那麼請問,學知識和沒學知識有什麼兩樣呢?
  如果我們遇到問題不去想方設法去解決,而是講究改變心境,那完全沒有必要跑到大學來學習知識了,你只用去信仰宗教就行了,比雞湯管用得多。
  很多雞湯文,也不是完全是對問題避而不談,他們常常會先跟你講個故事(網上的雞湯文經常會將人物以朋友、親戚、同事等等各種身邊的人物身份出現,描繪得惟妙惟肖),然後再向你闡述他的道理,雖然都是些歪道理。
下面讓我們來看另一則例子:
  富翁在海濱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
  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諦。
  漁夫說,洗耳恭聽。
  富翁說,首先,你需要借錢買條船出海打魚,賺了錢雇幾個幫手增加產量,這樣才能增加利潤。
  那之後呢?漁夫問。
  之後你可以買條大船,打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再之後呢?
  再買幾條船,搞一個捕撈公司,再投資一家水產品加工廠。
  然後呢?
  然後把公司上市,用圈來的錢再去投資房地產,如此一來,你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億萬富翁了。
  成為億萬富翁之後呢?漁夫好像對這一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
  富翁略加思考說,成為億萬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晒晒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
  噢,原來如此。漁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認為,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你說的那些過程的結果嗎?
  這個故事在各大報刊雜誌廣為流傳,可以說是心靈雞湯文中的典範。那些寫心靈雞湯者和信仰心靈雞湯的人也自認為找到了事情的本質:很多時候別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覺而已。所以,比起追求我們追求不到的,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
  這個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事實上,他的結論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論是錯誤的。雞湯作者為了得出他的結論,剛好寫到對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馬上停筆了,沒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漁夫這個狹隘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問題的圈子,站在億萬富翁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富翁來說,他的享受生活並不只是來海邊曬太陽,而是他們享受著選擇生活的權利:今天他可以來曬太陽,明天他又可以去騎馬,後天他還可以去森林裡打獵,這些對於漁民、放牧人、獵人看來說都是他們的職業,他們當然覺得不稀奇。但對於富翁來說是新奇的,關鍵在於,他玩膩了就可以去選擇其他,他有這種權力。但是漁人並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漁夫為了生計,只能終日守在沙灘上,每天重複著他的生活,終老至死,這正是他生命的悲劇所在。
  我們如果這樣看心靈雞湯,就會看清楚,他們實際上講究的不是客觀、嚴謹、方法正確,而是講究的怎樣將自己的道理看起來正面很陽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邏輯已經被他隱去避而不談,而是選擇一些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闡述問題。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
  很顯然,這個漁夫的身份隱喻了我們當代社會中的大部分人:大多數人為了生計,為了家庭,都像漁夫一樣,不得不每天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朝九晚五,就此了了一生。現在突然來一個這樣的故事,真是讓人解氣啊!然而,現實我們還是要面對,這個故事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使得很多人邏輯混亂。
  在看這個關於漁夫和富翁的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發現,他還有好幾個版本,同樣一個故事,他還想闡述不同的人生感悟,然而這些感悟跟我之前談論的人生感悟一樣,都是歪道理。
  即便是講述同一個道理時,漁夫和富翁的對話都不同,講述的方式也不一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雞湯作家為了說明一個他自認為很正確的道理,經常是不惜編出來一個故事來。


沒給勺子。


我認為有時候對於心靈雞湯的吐槽和敵意並不是在於「有用」或「沒用「上,而是相當數量的心靈雞湯罔顧事實、缺乏邏輯、假大空乃至於智商污染,才是大多數人反感所謂的」心靈雞湯「的原因。

第一,嚴重的智商污染。

舉個例子,來看個典型的」心靈雞湯「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稍微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知道,羅斯福換上脊髓灰質炎是在四十歲左右一次救火後突然進入冷水中,並不是叫」小兒麻痹症「的都是小時候得的。心靈雞湯反智如斯,對於許多看得出破綻的人來說,根本不會有所激勵,反而會招致反感。

還記得《讀者》上有一篇作者參觀波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章,裡面說:「一群美國孩子驕傲的走過來,因為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美國解放的」————。。。。

第二,站不住腳的逆向民族主義。

以《讀者》為代表的一眾心靈雞湯中,吹捧外國人的高素質與嘲諷中國人的劣根性是經久不衰的主題。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夏令營的較量》——1993年11期《讀者》,中10歲小朋宇負重20公斤步行50-100公里。。。。反正最後得出的結論——日本小孩子比中國小孩子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後來《中國青年報》對那篇文章的每一個所謂的事實進行了披露,指責此文有不少失實之處。

比如「那些中國的孩子把書包扔在車上,而日本的孩子一直自己背著」,而事實是國產書包的質量太差,80%的中國孩子的書包帶因為不能負重而斷裂;而日本孩子裝備有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的專業野營背包。當然作者就此說,這是「偷懶的極好理由」,而實際上作者只是很陰險的截取了這個鏡頭的前半段,真相是:當有老師說「那輛車不能放書包,是給體力不好的同學坐的」(大意),於是孩子們馬上把書包拿起來,有的孩子甚至找老師要了繩子把書包帶捆上。

日方的孩子在來華前都接受過預科班性質的野外生存短期特訓(生火、切菜煮飯、搭帳篷之類),自然輕車熟路,並非天生聰明堅強。當時中國人玩戶外徒步旅行的人數很少,自然缺乏相關經驗,但中國孩子們也學得很快。《中國青年報》里引用當事人的話說,日本學生並不是個個勇敢堅強,有人死活不敢從岸邊跳上船(中國孩子個個跳了上去),甚至還有人蹲在地上拉不出大便(一輩子只會用坐式馬桶)!中國孩子在夏令營也做了許多讓日本人敬佩的事。那些比較煽情的日本人的台詞(「草原美不美?」)應該是假的,因為那個日方隊長鄉田實先生(並非宮崎市議員)在回國看到這篇報道後,還專門發表聲明闢謠。他還在電視上說:「如果面對這樣可愛優秀的孩子,我還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那我真是要鄙視我自己.....」(大意)

記得一篇文章是一個人在國外的超市結賬,他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很自然地把零頭先給了收銀員,結果收銀員眼皮一番,雙眼一瞪地說:「你們中國人就是麻煩,喜歡把簡單的事搞的複雜。」然後收銀員把那個人先給的零頭連上找給他的零頭嘩啦啦一堆給了他。最叫人生氣的不是這裡,而是那個人發出了醍醐灌頂般地感慨:確實,中國人喜歡麻煩,要是像外國人一樣簡單多好…………

第三,嚴重脫離現實也是心靈雞湯的一大命門

心靈雞湯真是網路上蔓延的鴉片,無數「小清新」的誕生都與這玩意有關。高中那時候老師非常推薦我們看《讀者》《青年文摘》這一類雜誌,說是裡面素材對高考作文有用。我至今還記著裡面一篇奇葩的文章,說是一個富翁,因為有錢吃得特別好,得了一身高血壓高血脂這類「富貴病」,每天都操心他的財產如何升值,他的家人為遺產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擔心自己的財產被坑被騙被偷,每天晚上都失眠。有一回他失眠出去散心走到公園,發現長椅上一個流浪漢睡得十分香甜,鼾聲起起伏伏響徹雲霄。看到此情此景,富翁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遂捐出所有家產,並帶著一床被子每夜在公園躺椅上睡得萬分香甜。久而久之,長期以來折磨他的高血壓等病也好了……


看完這篇神文之後我第一反應就想把手裡的《讀者》甩在作者臉上:傻X,你丫跟錢是過不去嗎?

擔心財產被坑被騙被偷的方法就是捐掉,這作者也夠牛逼的,不去百家講壇講《論語》可惜了。

這無非又是心靈雞湯里老生常談的論調,什麼有錢買不到幸福、內心的快樂才是最重要云云。無聊至極。我小人之心推測一下,寫這些個心靈雞湯成功學的人基本都是loser,所以知道loser最需要的是啥——反反覆復告訴他們,錢賣不到幸福。安慰。


所謂的」金錢無用論「也是心靈雞湯另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


我再小人之心一下,喜歡翻來覆去探討「錢能不能買到幸福」的人八成都是沒錢的。我有一個朋友,大一的時候就開始做聯通手機卡的代銷員,每天晚上一個寢室一個寢室地推銷手機卡。平時學校跳蚤市場什麼的總少不了他。大學四年他雖然掛了七八科,但是靠自己的錢買了輛二手車;畢業了直接去聯通當了一個區的副經理。前一陣我去深圳他正好在那裡開會,請我吃了頓飯。他一邊吃一邊抱怨:現在已經成了正經理就更忙了,稍微有那麼點自己的時間也要做投資做理財;女人太煩了,天天拉著逛街看電影這個那個,為這蹬了好幾個女人了;要買房子,滿世界看房各種麻煩;買好了房子又找裝修公司,還是亂七八糟的事;天天盯著電腦看頸椎又有了問題......我滿懷同情地望著他,說:「你說你為掙錢這麼拚命,你現在錢是有了,但你真的幸福嗎?」他思索了一秒鐘,說道:「爽翻啦!」我默默低下頭繼續吃肉。


總有那麼多小清新喜歡深陷在成功學與雞湯段子中無法自拔,總是想著「哦,你看我這麼勵志這麼善良這麼努力,我肯定是要成功的」。呃,但為什麼還不成功呢,那一定是時辰的錯。


在說個《讀者》的神文,那作者說自己的朋友有個兒子,人品好,性格好,長的好,心眼兒好,個子高,智商高,有禮貌,講義氣,反正哪兒都好,就是學習不好。  這個孩子的媽就很生氣的說,這兒子太差勁,成績太不好了,考不上好大學。作者就爆發了,在文章里表示,高考制度太賤了,這麼好的孩子,就該讓他上北大清華。如果在國外,這孩子肯定會被好大學錄取,因為這孩子真的是太好了,哪兒都好,只是學習成績不好而已。——————請告訴我哪裡來吐槽。

總而言之,我們小時候可以把自己用美好與幻想包裹起來,但每個人最重要面對現實社會。少讀點雞湯成功學,少看點腦殘小清新裝逼文,可以讓我們在現實中跌倒時不會那麼疼。


為什麼養生學和心靈雞湯並成為朋友圈的兩大毒瘤?因為他們一併反智如斯。

來看下圖

——————所以說,大致意思就是,你可以講你的大道理,但不能侮辱我的智商,不然我會嘲笑你。

最後再加一段,看六神磊磊先生寫的文章,覺得好有意思,正好錄在這裡。

「一、

喜歡給人當導師,大概是武林高手們普遍的毛病。在金庸江湖裡,不管多麼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前輩高人,一有機會給人授業解惑,就比什麼都開心。

比如風清揚先生,貌似心灰意懶、隱居深山,但學生令狐沖一上門,就忍不住鑽出來猛教一氣;少林寺掃地僧前輩,默默蟄伏四十二年,一等到賓客大集,忍不住便道「我有幾句話,不妨說給你們聽聽」,然後balabala訓話整整一章,口水如瀑,大過嘴癮。

還有任我行同志,在西湖底坐牢,人身自由都沒了,仍一心不忘教育事業,千辛萬苦地把講義刻在鐵板上,讓學生研讀;獨孤求敗先生人都要去世了,還把論文埋在地下,題曰《論劍道的三個層次》,隨文附帶玄鐵重劍等全套教具,還貼心地留下了輔導員神鵰,讓後世小子隨時溫習。

當然,以上這些老師自身業務能力精強,開的課程都是自己最擅長的學問,傳授得法,徒弟也爭氣,成為師範中的楷模。


二、

怕就怕有的高手胡亂開課,明明是練鐵砂掌的,卻非要打扮成輕功高手,所傳非所專,誤人子弟。江湖裡這種「成功人士」可不在少數。


《碧血劍》里的木桑道長,擅長的是步法暗器,然而自以為圍棋水平絕高,殊不自知是臭棋簍子;滅絕師太所長者不過內功劍術,其實頭腦僵化,全無領袖江湖之帥才,卻堅決自認為大局觀強,最愛給人上江湖形勢政治課。


天山童姥性格乖戾,談戀愛也談得稀巴爛,卻非要和虛竹在性靈修養問題上爭個高下,還要當人家的愛情導師;《俠客行》的白自在先生,特長是一身吃蛇膽吃來的內功,本來偏科嚴重,卻非要練十項全能,自封「古往今來劍法第一、拳腳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大俠士、大宗師」。


他們越是不擅長什麼,就越喜歡教人家什麼——《神鵰俠侶》里的裘千尺老夫人,靠一門噴棗核釘的功夫,躋身暗器界成功人士之列,按理說開門課教棗核釘就完了,再延伸一點,也最多教到暗器理論學、射釘器工程構造學之類。

但裘千尺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對戀愛婚姻學最有研究,固執地給女兒開情感婚姻課:「普天下的男人都是一般,對付男人,一步也放鬆不得」「丈夫,丈夫,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她難道不知道自己最不擅長的就是婚戀問題么?金庸小說里還有比她的婚姻更失敗的么?她授課的結果可想而知的,女兒沒得到愛情和幸福,反而年紀輕輕就送了命。


三、

大概人在功成名就之後,便往往覺得做「成功人士」不過癮了,要做精神導師。


今天,由「成功人士」轉行的導師滿天飛,搞哲學的,搞玄學的,燉心靈雞湯的,言必稱民族興亡的,隨處可見裘千尺們主持的情感熱線、木桑道長們辦的棋藝講堂。搞房地產的要當大儒,拍電影的要當佛學大師,當捕快頭的要做博導,主持電視節目的都侃侃而談自己「畫第一,舊體詩第二,文章第三,書法最差」,一臉認真。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認識你自己」。其實它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你自己的行業,尊重你的稟賦特長。事實上,做一個公正的捕快頭,並不比當博導遜色;當一個經邦濟世的好商人,也並不比做空頭「大師」低級。自己明明是A,何必非要裝B。


只能理解這是出於心虛——捕快頭生怕被當成一介武夫,官員最不願顯得粗鄙無文,商人則唯恐自己銅臭味太濃,於是紛紛操弄起儒釋道、文史哲來,然而又不肯真下功夫鑽研,只能燉燉雞湯,搞搞摘抄,互相抬轎,裝點門面。起初或許還信心不足,但當屬下一片歡呼「鬱郁乎文哉,老大真牛掰」後,他們遂欣然而喜,毅然踏上成為文化巨匠、精神導師的不歸路,畫個小雞吃米,還自以為是「鳳凰傲意圖」。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了金毛獅王謝遜。他自命文武全才,但和張翠山比書法後,面對人家的銀鉤鐵劃,他爽快地認輸:「我寫不出」。


好一句「我寫不出」,謝獅王畢竟大氣。書法不好沒關係,好好練自個兒的七傷拳吧,不丟人。


轉自 六神磊磊讀金庸」


因為總給出一個看似簡單正確但實際無法操作的解決方法。


要栗子?我給你。

「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
來源:新浪博客 朱國勇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五千二百餘張有效問卷。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槽點1:居然做這麼寬泛的題目?!

簡直就是不要命啊!這種課題估計一輩子都畢業不了吧

你這是當寫中學生周記呢,親?

槽點2:哲學系的博士居然向市民派發問卷?你這是社會科學還是哲學呢?

我知道你們哲學系的就業率低,但犯不著搶別人的方法來保就業吧,要知道:社會科學的博士就業率也低啊

槽點3:發了一萬份問卷,有詳細個人資料登記,居然只用兩個月就收回了五千多份有效問卷!!!!

恩人!求你告訴我這個問卷是在哪做的?我也想做!為什麼回復率可以這麼高?一般社會調查的回復率不會超過10%的,您真是創造了問卷方法研究的奇蹟啊!而且還是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

還有,在5000多份問卷中,居然只有121個人選擇了5個選擇中的非常幸福,只有2%的概率,5000這麼大的基數,按照正態分布的話,也不至於這麼低吧

「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地調查分析。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 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 福感呢?通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 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槽點4:對應變數直接進行分析(例如很多成功學一樣只對成功人士的共性進行歸納,而不比較失敗的案例)

您這真是80年代的水平啊……1780年代的科學水平吧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如果 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過修鍊內心、減少慾望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
他的導師看了他的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

槽點5:您的老師真是個棒槌

不但通過了這樣霸氣的題目,而且還給了優。請賜給我一個這樣的導師 T_T

「畢業後,霍華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霍華德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2009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
他把那121人的聯繫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反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調查表。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的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霍華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槽點6:這樣渣的論文題目都可以留任,我也不禁深深地陷入了深思。

「兩周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霍華德金森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論文結尾,他總 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無數讀者讀了這篇論文之後,都紛紛驚呼:「霍華德金森破譯了幸福的密碼!」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華盛頓郵報》一天之內六次加印!」

槽點7:華盛頓郵報什麼時候能發「論文」了?我可以投稿嗎?

你當華盛頓郵報是學術期刊哪?你知道一篇這種題目的論文現在都是40頁起的么?你讓老百姓看了論文看什麼新聞去?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霍華德金森一臉愧疚:20多年前,我太過年輕,誤解了「幸福」的真正內涵。而且,我還把這種不正確的幸福觀傳達給了我的許多學生。在此,我真誠地向我的這些學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槽點8:道歉你個鬼!
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正能量的結論,以為終於可以騙自己一會兒了,但是

你這漏洞TMD還能再多點么?!!!!!!!!!真的要被作者給蠢哭了!!!!

下次編故事之前,請編得再像一點好么

——以上轉自人人網

所以,雞湯文,溫暖不是問題,問題是!!

它!忽!略!智!商!!!!!


-

心靈雞湯忽略了第四步到第五步的中間過程,便是它最大的錯 。

-

(來源於為什麼成功學書籍看多,不僅沒起到多少勵志的作用,反而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阻礙理解真實世界。


有一天你做數學題發現有個題不會

然後你跑去求助,

一個人對你說,這個題你是能解出來的!加油!其實你很優秀!只要努力什麼問題都解的出來!你沒別的毛病,就是努力的決心不夠!來,跟我大喊一聲我能行,然後我再跟你講個故事哈,愛因斯坦從小就是個白痴來的,但是你看愛因斯坦最後都變成這麼牛的人了對不對,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好了自己回去再好好想想你該怎麼做這個題。畢竟天助自助者。

然後你去另外一個人那裡求助,

另一個人對你說,你連這個問題都解不出來你之前的日子幹什麼去了?你現在做不出來這個題你就是活該你知道嗎?你這個樣子最後也就去個三本專科,211985你也去不上了,你知道這個社會有多殘忍嗎?連一個數學題都解不出來的人有什麼資格混社會!有什麼資格求溫暖,我有一個朋友剛考上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你知道她有多優秀嗎,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回去自己反省反省想問題吧!不要總想著別人能給你解答問題!這個世界沒人虧欠你什麼,滾!

你怒了,這都什麼JB玩意?

第一個人說,他這是完全處於好心,要傳遞給你正能量,你看你怎麼光知道抱怨不懂得感恩。

第二個人說,他這是在敲碎你的玻璃心讓你更成熟,也是傳遞給你正能量,而且他說的都是事實你憑什麼說他是JB玩意?

你最後到底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不知道,反正最後唯一沒變的是,那道數學題你還是不會。


我覺得心靈雞湯沒有錯,或者說,用 「錯」 來指責它,有些過狠了。其實這種文體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好看、好聞、一大盆冒著熱氣,看起來還挺上等,唯一的問題就是不頂餓。

但是當年 「心靈雞湯」 這個詞兒剛出現的時候,始作俑者也沒怎麼遮掩,我記得看過《讀者》上剛出現心靈雞湯時的介紹語,大意就是說您看煩了哲學思辯,每天來一點兒,雖然不頂餓,至少能祛祛寒——可也別指望著我們能幫你解決個人具體問題。

我身邊的確有好些同事每天熱衷於在各處轉心靈雞湯(如果我現在的同事看到這段話,別擔心,說的不是你們),漁夫和企業家的故事就不說了,各種掉下來的天使、好運氣的年輕人也隔三差五就見一面。但是我現實中觀之,倒也沒有誰被這玩意兒麻痹到不能自理,一個個還都是勤奮工作熱情生活,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樣子,也沒見誰把辭職書摔出來跑去海邊曬太陽。

所以再後來我就覺得,大多數人看著心靈雞湯,是真當雞湯看,看到了,感嘆一下,轉發一下,真好呀,然後就忘記了,該幹嘛幹嘛。反倒是我,看到雞湯,渾身就彆扭,心想這玩意兒槽點滿滿為什麼還有臉出現在互聯網上!有時候被氣得狠了,還琢磨著寫篇反駁文章——總之得有個幾十分鐘緩不過來,所以如果一個外星人看到了這一幕,也許也會奇怪,又沒人真被這玩意兒騙了,你跟這風車較勁幹嘛呀?這就讓我想起那個老和尚和小和尚背女人過河的故事,就是那個 「我都放下了你怎麼還沒放下」 的故事。

很多人覺得 「心靈雞湯」 沒給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罪該萬死,可我覺得,這東西從來就沒說能給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往神聖了說,它或許給了你尋找方法的信心和力量,往俗了說,人家從來就沒說自己能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在知乎上提問好了。雞湯何辜,本來就是跟您提個鮮,沒想到還要被指著鼻子罵沒用。

總之,我覺得我們應該形成一些共識,共識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雞湯不能當飯吃。至於說有些人牙口不好只願意喝湯,有些飯店只賣雞湯還是濃縮調料兌的,還有些人喜歡掰著別人嘴硬幹雞湯——我覺得那是他們的問題。雞湯固然為他們提供了武器,但是沒有雞湯,他們可能就改玩雞血了——所以說把罪責歸到雞湯本身上,我覺得真是有點冤枉它了。


只輸出情緒,不輸出立場。
只輸出世界觀,不輸出方法論。


心靈雞湯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了,一向都是,是一種君主和政客等強者自上而下的愚民統御力的絕學。不信?還記得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嗎?那就是最早的心靈雞湯。

換句話說,心靈雞湯輕則是一劑短時安慰劑,頂多起到一個麻藥的作用,重則全無用處甚至是洗腦的工具,讓你徹底失去判斷力淪為某種集體意識或觀念的奴隸。

自認自己需要雞湯的人,本質上都是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把自己首先置於了一個弱者群體之中,而這個群體在不同時代不同強者眼裡定義不同,有時候叫士兵,有時候叫臣民,有時候叫教眾。這些群體,他們把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權利讓渡給了將軍皇帝和教主,自己就安心做一隻寵物。

現代的心靈雞湯作者本質上是一樣的,或者獲取教主式的精神崇拜地位,或者獲取盲從的政治集團,或者只是賺你兜里那幾毛錢。

抵抗心靈雞湯,從不迷信權威、獨立思考,把自己當人開始。當然,不要矯枉過正,如果遇到一個真誠願意分享的智者強者,不要為了不受他影響而一棒子否定他人的智慧。


歸因錯誤。雞湯文兩大主題:如何避免一種失敗,和如何獲得一個成功。但成功失敗的實際原因錯綜複雜,有外因,有內因,有時代大趨勢,有現實格局之必然,有運氣,有性格……而雞湯文無視現實的複雜性,籠統將成功失敗皆歸為單一內因,彷彿人只要具備一種好品質,改掉幾個壞毛病便可無往而不利。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雞血效果好,讀者一看哇只要這樣就行了好勵志好簡單,成功觸手可及。但實際一操作呢,各種碰壁。

所以這種東西當消遣看看就行,有些故事還是可以一看的,千萬別無條件接受,更別奉為真理。它承受不起,你也不該那麼傻。


我知道美洲虎就是美洲豹
為什麼還讓我懷疑了一下自己


國內的雞湯一般就是兩類:情感+成功類,兩類結合起來匯聚到一起,目的就是為了過的舒服

雞湯並不全都惹人厭惡,令人討厭的主要是勵志和成功類雞湯——你談社會改良,他談個人努力,你談現實不堪,他談個人努力,你談制度不公,他談個人努力。。。這類人天生有著神奇的能力,可以把任何形而下切實需要改良的現實問題,變成形而上的個人意識問題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這個社會完全沒錯,你過的不好只是因為屌絲不努力而已

或者是更令人絕望的:怎麼樣社會都無法改變,不如自己努力

比雞湯更可惡的其實是雞湯作者,恰好我現實中還認識一不大不小的名角兒,具體我就不說誰了,其人整天在網路大肆宣揚年輕人努力賺錢買房過日子的言論,獲得追隨者不少,其本人卻在苦追事業有成的已婚男士,並認準了這是真愛,233333

事實上,只要你有空去查那些著名雞湯手的底,不管是讀者青年文摘意林微博豆瓣天涯的,只要是那些宣揚個人努力,無視社會現實教育你不要抱怨當順民的雞湯手,不管是知名作者還是網路紅人,從他朋友,圈子,工作以及生活狀態來考察,基本上十個有八個精神分裂,知行不一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避重就輕,偷換概念,不解決問題,只有安慰劑效應。


感覺自從被知乎上了之後,有關心靈雞湯的話題就一直經久不衰,許多人也紛紛開始單列站隊,不是鄙視就是抵制,甚少見有敢於直面萬眾反對勇於表態愛喝雞湯的朋友。


真的快有不先噴噴心靈雞湯就不好意思和人說聲新年快樂的節奏了。


一味的去為反對而反對,那真的和天天喝雞湯的朋友沒什麼區別呢。


之前在一些回答里我也寫了一些有關心靈雞湯的看法,大概就是雞湯喝多雖不好,但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有些好處的,這點大家還反對,那我只能說朋友你沒有童年…

今天看到@yolfilm 叔為此寫了心靈雞湯 - 人間 - 知乎專欄,還有許多知乎前輩們也在討論,所以就默默地又細細思考了下。


胡思亂想完,接下來我要談論的主題便是,我們是要心靈雞湯還是行動指南?


竊以為,厭噁心靈雞湯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最普遍的一種大概都是因為下面這張圖。

很熟悉吧?很形象吧?看完這圖稍微一回味過去喝下的雞湯是不是突然覺得怎麼那麼不是滋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授人以漁真的有這麼容易嗎?很多心靈雞湯確實告訴了你步驟一,步驟二,然後缺掉了中間的升華過程直接向你展示完美的結果,但很多時候不是他們想忽略,而是這個升華過程你讓老子他媽的怎麼給你畫出來?


向漁夫學漁,他也是會按著這圖,先告訴你該如何撒網,如何靜候,更好的漁夫他會傾囊相授,告訴你下網的時機,下網的角度,下網的力度,等候的時機以及收網的每一個細節。


最後你下手一試,只見漁夫一撈滿滿一筐,而你收網個十天半月都沒漁夫一天的多。


相信我,在你氣急敗壞,懷疑自己智商,覺得捕魚無望,人生無戲的時候,和藹的漁夫定會在你耳邊溫柔地來上一句,不要急,不要躁,心要靜,多試試多練,你一定可以!


這他媽的怎麼這麼耳熟能詳啊!原來漁夫不給人雞湯而是給變了味的魚湯啊!


我一直都覺得,大多心靈雞湯目的都只是想給你指個方向,告訴你有人能走到,有人能做到。至於怎麼做他們只會簡略地告訴你,最後再附加上那些能夠在你要放棄時能安慰你地話。


因為他們要做的只是給你希望和安慰,它們不會是行動指南。


再說說,行動指南這玩意。


很多人會說,行動指南好啊,多慈祥,多溫馨,告訴了我先做啥,再做啥,最後就能得到啥。


但行動指南從來都只能給懶人們那些其他懶人能得到的東西。


懶人的特點就是,當有人在給他們指明方向後,他們會咒罵那些指路的人,因為指路人沒有一步一步帶他們去到想去的地方。


懶人最愛行動指南,能牽著他鼻子到了目的地。最後抬頭一看他媽的怎麼滿世界的人都在這。


啊,真健忘,開頭說討厭心靈雞湯的人有兩種,還有一種就是那些靠著前人指出的方向獨自摸索來到了人煙稀少高境界的人。他們覺得,這雞湯真討厭,講這麼多廢話幹嘛,老子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就區區這麼幾個字能寫清楚的嗎?


總之,能獨立思考對錯的人,他們不管是看心靈雞湯還是行動指南,都能看好自己眼前的路走。


至於那些不噴雞湯不開心,不看行動指南活不下去的人,就算含著金勺子出生也早晚會噎死的。


雞湯的問題不在於故事(通常都挺生動的),而在於結論。很多看似正能量的結論其實都是赤裸裸的負能量,而且讀者邏輯越強越能發現其中的陰暗,很多人感覺到了但沒有想明白,所以就很鬱悶。

比如,某雞湯講了個勵志的故事,然後得出一個結論(注意,這是重點):只要努力,人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這是正能量嗎?

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麼從邏輯上不得不推論:如果你沒有生活得很好,那麼你沒努力。

可是這個推論其實是個多殘忍的推論:那些因為貧富差距而沒有得到很好的機會的人呢?那些暫時沒有發光但默默奮鬥的人才呢?那些待人善良卻遭受意外的天災人禍的人呢?種種的客觀因素都可能導致生活困窘,人的力量很大但也有限,認為只要努力就有好生活,是對那些努力卻沒有成功的人最不公平的嘲諷,這又怎麼會是正能量呢?不是正能量,卻披了正能量的外衣,怪不得有邏輯的人讀了會感覺彆扭。

那麼換一個結論:只有努力,人才可以活得很好。

這是正能量嗎?

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麼從邏輯上不得不推論:如果你活得很好,那麼你肯定努力了。

可是這個推論同樣天真:富二代中某些不求上進的花花公子呢?坑蒙拐騙或者投機倒把的暴發戶呢?只在寶馬車上哭不在單車上笑的二奶小三呢?甚至是買彩票就花了八輩子運氣中頭獎的人呢?這句話忽略了這麼多因為意外或他人的努力而得到好生活的人,如果這些人也叫做努力的人,那這句話豈不是對正正經經光明正大的奮鬥的人最不公平的嘲諷?不是正能量,卻披了正能量的外衣,怪不得有邏輯的人讀了會感覺彆扭。

因此,像這種結論,你剛聽的時候感覺是積極的,但是一旦推敲就會發現其實超級陰暗。聽得多了,難免多想一點,而多想一點,難免就要吐槽了。

所以,有許多矛盾、衝突,其實是邏輯的問題,很多雞湯換個結論就OK了。

比如講了一個勵志的故事,結論可以是:海倫凱勒在這樣的逆境中成就了自己,可見艱難困苦未必能抹殺一個人的價值,有許多人同樣經歷傷痛、失敗、彷徨,卻仍然沒有放棄,他們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世人,這樣頑強的奮鬥不是傳說,而是事實。


《哆啦A夢》里有一個道具是 「安慰機器人」,就相當於心靈雞湯機器人。
哆啦A夢在這一集里成了反心靈雞湯鬥士,他說的話就代表了我的觀點。

漫畫的結局是喜劇效果,不用當真。
真正的解決方法應該是中和一下,讓批評與安慰在人生道路上並存。


雞湯都是先殺了雞,然後拔毛加料燉。

可是看心靈雞湯的人卻企圖不殺不拔毛不加料就燉了,而且燉出來還要活蹦亂跳的。


推薦閱讀:

小說寫作對話語言枯燥,失真怎麼辦?
哪些地方讓你覺得中文實在是博大精深?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在文章之後的命運如何?
董卿在《朗讀者》里讀的「血脈僨張」和「老舍」是正確的嗎?
說話和寫作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有什麼區別?

TAG:文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生活常識 | 洗腦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