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在我國,真正的窮人都上不起大學」的觀點?

此觀點來自知乎。
提此問題是想了解這樣的觀點是如何提出的,依據和思路可能是怎樣的。
大家也可以表明自己是否贊同這個觀點,並給出依據。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注意:
1.討論範圍僅限我國(中國);
2.自由討論,暢所欲言,互相尊重。


--
要說「都」這麼絕對,那當然不至於,前面很多知友已經舉出反例,我也知道很多勵志的故事,但家庭富裕程度的確與高等教育的入學比例成正相關,其實之前在知乎就做過這命題的統計調查了。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你的父母都反對你念大學,你有辦法入學嗎?

初中畢業的孩子,父母讓他到外地打工,下個月就能寄錢回家,立刻改善家境;念高中三年,念大學四年,這七年基本上無產值,大學打工能自給自足就不錯了,獎學金也不見得這麼好拿,而大學畢業後謀職的收入,也未必高到能快速改善家庭環境,畢竟現在的大學生供過於求

換言之,只要父母抱著「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的想法,那不管孩子的才具天賦如何,都很難有辦法接受大學教育,不是每對父母都願意竭盡全力替孩子爭取接受教育的機會,而這樣的觀念可能是從祖父母那傳承下來。也不能說父母就是錯,他們只是遵循眼中的「阻力最小路徑」行事。

這種現象,自古而然,倒不是今天才冒出頭。古代識字率更為低落,沒有累積到一定資產的家庭,不可能讓家中子弟接受教育,那都是寶貴的生產力,往往幾代累積家裡才能出一個讀書人。在戲曲小說里的主角,通常出身寒門,勤學苦讀、刺骨懸樑,最後終於狀元及第,還捎帶手娶了宰相千金。但歷史上,世家子弟中舉的機率遠高過平民百姓。

由於今日國家提供義務教育,所以這問題才變成「在我國,真正的窮人都上不起大學?」,在古代版的知乎,問題會變成「在我國,真正的窮人都識不起字?」而且我相信應該沒人想回答XD
--


謝吳其仁邀
看你怎麼定義窮了
當然也看你怎麼定義上大學
上中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窮人,不過中學的時候除了幾個特別有錢的人,大家基本都差不多。直到上了大學,不僅了解了地域,更認識了階級
我的同班同學中,有青島的隔壁老王,此君中產階級,悠哉悠哉,旅遊,玩單反,燒數碼,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腺上,並且他推薦了我知乎,把我引向了一個更大的世界,我原本以為,大學生活都是這樣的。
但是,我認識一個哥們一次和我聊起了考研,我很煩,我怕我考不上,他卻說如果他弟弟考上大學他就不上研了,我第一次意識到,求學也是要花錢的,我一直以為理所應當的事,原來對有些家庭也是要權衡利弊的。
還有一次,和我們班學霸xx吃飯,說起了家庭,我開玩笑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爺爺都是大學生,我不能給祖上丟人。他告訴我他是他們村(還是他們本家這個大族)里第一個大學生,題主,很顯然啊,有很多適齡的孩子,他們沒有上大學。
恕我直言,這樣的孩子大部分在農村
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麼啊?
記得一次不知道說什麼大家抱怨上大學好貴啊,我笑了笑,突然回憶起我上大學的時候,媽媽說,終於把你供出來了,不妨一算,大學普通一本工科,以我為例,一學年4950,住宿900。很便宜,我中學單擇校費3w,就如果只是供一個大學生,我覺得很簡單啊,有生源地貸款,可以不用交學費,有貧困補助,我們基本達到了50%申請率,30%發放率,30個人一個班,9個人補助,一年3000左右分兩檔,學校還有企業都是大手筆,專業2個國獎都是8000一年,我們班第一年人均獎學金2000,這麼算下來,可以說在當下中國,只要你稍稍努力學習,如果再勤工儉學,上大學基本上都不花什麼錢啊。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不明白
後來,我覺得可能是我們低估了教育的投資,高估了中國的經濟水平。
但是事實上,教育成本不是這麼算的,我舅舅是農民,兩個表哥都沒能上完高中,注意,是高中,現在一個在新加坡一個在日本,做著最普通的工作,每年大概能為家裡寄點錢。這是第一個投入,對,一個壯勞力的投入,我本以為父母會把我養到30歲(插一句,我現在努力學習的動力就是在家吃飯問爹媽要錢的時候不臉紅,笑)但對於很多家庭,求學和工作是衝突的,你上學不花錢不代表家裡只出你的生活費,因為本來應該是你自力更生並且回饋家庭的時候,當然尤其是你有弟弟妹妹的時候。同樣的道理,當你初中和同學打鬧,高中穿梭於無盡的補課班的時候,可能真的像故事裡一樣,有個小孩子要拿著書本去放羊,至少會分擔家務,會消耗時間,精力,對,就算磨練意志如何如何,但高考時面對的可都是自小心無旁騖專心念書並且不專心也會在補課班補回來的對手。如果高考落敗,譬如工薪階層,我買也要讓兒子上個三本(往往比一本要貴的多),總不能回家呆著吧,可是勞動力和繼續投入這個選擇題,總有人要捨棄一些。
所以真正大學生這個階層,大部分都是城市中產,富裕的農民,真正的赤貧有沒有?有,很少。我還未曾見到,但是,進了大學校門就完了嗎?還沒有,才剛剛開始,我們宿舍一年之間,都買了電腦,加上手機的更新換代,還有社團活動,班級聚會,上大學並不是我衣著樸素,食堂,教室,宿舍三點一線就ok的,如果你的圈子消費水平普遍比你高,那你會不得不被迫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我們不能把同學都想成聖母,沒有人會處處遷就別人,比如三個人天天計划去這裡再去哪裡,如果沒有閑錢,那我只能默默退出。所以從偏遠落後的地方來到都市上大學,一定會比在家裡花的更多。
ok,我寫這些的目的不是為了拜金,以前的我是個理想主義者,幾乎做到了視金錢如糞土,但是我現在明白經濟基礎的意義了,是為了讓你有更多的選擇。
上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來學知識,學技術。更多的是實用,還有交流,我們國家,我們學校作為一所普通工科211,本科生的一些參賽項目是比較容易申請到經費的,我曾申請到一個項目,拿到了最少的經費2000(好吧是我比較菜)但是,拍著良心說,我認真做的這個項目,我自己至少投入了4000,很多是沒辦法報銷的,比如買元件來回的路費吃飯,而且超了我的限額,我不在乎這個,大家可能都不在乎,父母也許覺得多掏2000沒關係孩子可是正經學東西,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個月多花了2000塊意味著下個月吃什麼的問題會比項目報告出現的早。
然後有的同學因此結識系主任,和老師交流云云,甚至將來所謂的出任ceo贏取白富美,這樣的機會也是上大學的一部分啊
說的再淺顯一點,同樣是上大學,一件事或一個機會,有的人會率先想到對自己有什麼用,有的人會先考慮錢。如果有人在教育中考慮金錢,那我們的教育公平還做的不夠好。
如果我們只是把走進大學校園視作上大學,那麼有一部分人因為錢沒能上大學。
如果說我們把這樣一個較高層次自我提高的過程,更進一步鑽研學術的機會統統都視作上大學,那麼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誠然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懶惰自甘沉淪,但是,我想,總有些虛心求學之士,被金錢所束縛住了手腳。
大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本來就不是要被普及的,我們目前所做的也不過是9年義務教育,連高中都沒有做到百分之百,所以有技校有職高有布魯斯特有新東方
但是,所謂的教育公平應該是由大家的喜好決定學什麼上什麼,就算我能上的起大學,我不去。而沒有因為沒錢而被大學拒之門外的人。
但是事實上我們沒有做到,而你聽不見他們的聲音。
你的家庭經濟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能獲得的教育資源,所以不用搜數據,猜都猜到了,真正的窮人,可能連高考都撐不到。
有時候我在想社會什麼問題最可怕?有時候我覺得是不民主有時候我覺得是不誠信
現在想想大概是教育公平
一個人窮所以兒子上不起學,兒子上不起學所以窮,子子孫孫無窮匱矣。
那麼希望在哪裡呢?
延伸一下,一個普通人的孩子受普通的教育他一般努力,那麼他長大了就是普通人,如果教育資源的差距大到了個人努力都無法突破的地步,那麼,階級固化
我想或者說我希望我們最後能做到教育公平
一個最窮的人的孩子也能享受最棒的教育資源。

最後說點別的
大一的時候我們班團日活動我們組織了一個募捐,去了漢中洋縣一所小學,去了有點後悔,小學看起來比照片和文字敘述的好,幾乎是相當不錯的,我們開玩笑說比我們當年小學都好,但是校長帶我們去了幾家,6年級的小姑娘,不念了。不是沒上大學,是只上了小學。那個地方只是接近秦嶺,幾乎都是丘陵土包,當然也有民俗,因為輟學的姑娘居多,也因條件所限,上小學要住校,一周只能回一次,說實話我們搞活動挑的時候還挑了個好去的學校,就算上學不要錢,就算校長去做工作,不改變家庭生存環境,沒辦法。
倉稟實而知禮節
我曾以為我們國家已經富了
外灘是中國,大西北,川雲貴,西藏青海也是中國。

另一件事
高中的時候,我是我們學校宏志班的學生,每個月都能拿到一筆錢,有政府的也有私人的,我聽聞有個同學初中念書要走幾十里山路,我看到一個同學中午吃饃夾辣子醬,但是,但是其他的同學大部分都不窮,家在省會,放學車接的大有人在,至少大部分像我一樣,每個月的這些錢 有 無所益,無 不可惜。總之,對於學生捐助者學校政府來說都是名利雙收,但是說實話,那個時候我不懂,現在的我,良心不安。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我還是決定以後有機會要幫助另外的三個人求學。
如果說因為考的不好所以不給窮人的孩子補助,那不是本末倒置嗎?不就是恰恰因為初期教育資源的不足才導致他們考不進名校嗎?那在所謂的名校設立宏志班又有什麼用呢?
而且,難道受到資助的學生就一定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嗎?這不是施捨,社會只是給了欠他們的。窮和刻苦不能畫等號。
我不知道這樣的事是個例還是……好了別騙自己了我就不信類似這種的事是個孤例
我們國家有些事,誒,還差得遠

題主,你說
中國有沒有人因為沒錢上不起大學?

補充一句
如果哪怕只有一個人因為窮上不起大學,這個問題就應該回答是。


我家鄉的許多人至今仍然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
評價一個女性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20歲是否已經結婚生子,或者即將結婚生子。
作為一個30歲的未婚女,我是我家族的恥辱。
我家在親戚朋友中幾乎是最窮的,原因之一,大概是供了我這個(沒用的)女孩讀書吧。當時的情況大概是,一年吃不上幾頓肉,幾年難買一次新衣服。10歲前我穿哥哥剩下的,後來一次被別人質疑「這孩子性別是什麼?」哭著說不要穿男孩衣服,之後爸爸便到親戚朋友有女孩的人家求舊衣。一直到高中畢業。

後來對我的最大期望是好好做個老師,結婚,生子。我讓他們失望了。

爸爸上次過年時對我說:
你看,你那些沒讀完中學(甚至小學)的姐姐妹妹們都當家了,就你還這樣讓人不省心。他們從來不怪父母讓自己輟學這事情。早知道,不讓你讀書就好了。你會更戀家,會對我們更好,會有兩個孩子,我們會很幸福

————————————————————

窮人許多時候問題不僅僅是口袋窮。他們只是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去審視這個世界。
不怪父母。覺得自己能讀完這麼多書是極有運氣的事情。
因為經歷過那些痛楚,所以心懷慈悲。
想對經歷相似的朋友說:真正的貧窮不以是錢來衡量的(當然,吃不飽飯的話,其他問題很難),只要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多讀書才能讓自己及後代的人生實現真正的變化。

————————————————————
以下來自:為什麼人(很多生物)對子女的愛大於對父母的愛,這是種本能么?

輕易給許多看起來美好的事情定義為「愛」,像是一種以己度人的自我中心(人類中心)吧。

利於種群繁衍的行為會有更大可能被生存競爭所篩選出來成為一種「遺傳特徵」,反之者因為傳不下後代,慢慢地絕種或是至少在數量上下降。

不管人類還是其他哺乳動物,喜歡可愛的小孩子,說到底都不過是一種催產素(男性也是會分泌催產素的)及其他一些生物機製作用下出現的本能行為,而已。這種行為本來不善不惡不好不壞,人類給了這個現象一個名字叫做「愛」,但「愛」從來都不是根本原因。
生存才是第一推動力。

所有看起來有趣或無趣的事情,說到底不過是:
1 我想活著,活下去,活得更好一些,更久一些;
2 我想讓我的DNA活著,活下去,活得更好一些,更久一些。

事實上,孩子對父母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這種本能一般是大於父母對子女的愛的——父母愛的是生養的眾多子女中自己最看好的那一個,對其他孩子並不會傾注所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所有人都只有一對父母。子女永遠無法挑選父母。但我們都需要去愛自己的父母,以獲得自己的存在感。
一般情況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往往會深愛自己的父母兩人;如果父母間宿怨很深,生孩子只是因為不得已,或者不懂避孕常識、避孕失敗(女生初夜應該做哪些準備?)甚至強姦,孩子可能會深愛其中對自己好的那一位親屬,並與之並肩站到另一親屬的對立面上。

為什麼孩子對父母的愛事實上超過父母之愛?

1 靈長類及一些其他哺乳動物對母親有天生的依戀。換句話說,所有孩子都生來熱愛自己的母親。只有那些極少的甚至不到10%的孩子,因為受傷太深,無法再愛。這些孩子一有機會就會毅然逃離,這是動物求生本能決定的。(一般情況下,生存是最大的動機)

2 自我觀念需要一個固著點。對於普通人來說,「我是XX的孩子」是自我概念的最大來源。語言、邏輯、自我形象塑造等都會強化個體給自己扣帽子的行為。
如果有強烈的自我認同,會給自己扣上artist, writer, musician, painter, composer, scientist等等帽子,於是有了心安,空虛的時候知道從這些精神毒品中獲取滿足。(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工作成癮(發自內心熱愛自己的工作)與藥物成癮的機制是類似的,最終都是給自己一個靈魂棲息地)。
如果一不小心一直找不到其他帽子,空虛的時候只能感受那種被空虛侵蝕的感覺,人們會回到童年尋找安全感,即心理上的「落葉歸根」。

由上,子女對父母的依戀是本能,與斯德哥爾摩存在類似,但並不是同一件事情。斯德哥爾摩是說通過愛上施害者,抖M獲得更大的存活概率;子女愛父母這樣的事情,對小孩子來說,是提高存活率,對成熟獨立後的人來說,則是獲得精神的歸屬感(話說回來,許多人會用「孝」來評估他的「人品」,所以做出「孝」的姿態也可以間接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間接來說仍然是提升生存概率、生活品質及生存質量,等等)。

回到題目,不管愛父母或不愛,所有成人都是期望幼者得到最大的保護的(祖父母溺愛小孩往往超過父母),所以即使是愛父母的年輕人,也會顯得好像「關心子女多於父母」,這並不一定代表「愛小孩大於愛父母」,也可能是順從/孝順的表現。
另外,作為思想獨立的成年人,本來可以找到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來做,非要強求身強力壯還有奶娃待養的子女用「陪伴」來傳達「愛」,這也有點兒不理性了——青年父母的時間精力確實是有限的,認為陪父母時間少於陪子女,就輕易判定「不夠愛」,也不太理性。
許多父母會在子女對祖輩表現出不孝時動粗,其實也是孝心滿滿的表現。

而且「愛」是一個極為抽象無法量化的辭彙,如果沒有深入調研,就先入為主地提一個「有這樣一個事實的存在,可以這個事實一個解釋否」這樣一個問題,其實也是不夠理性的。想到另一個與之相似的問題:如何看待「中國學生寫作幾乎是天賦技能,美國學生到了大學還在學習寫作」的觀點?

以上。


大片深處的標語:

圖片來自變形計,稍關注過的就應該知道一些地方生活多麼不易,他們的生活條件甚至和我們十幾年前條件差不多。敝人家在農村,是名大三醫學生。生活的環境各方面就算小縣城的水平。小學時,班裡共23人,而今,三人在讀大學,其餘要麼娶妻生子,要麼走在娶妻生子的路上。小學到高中,小夥伴們漸漸輟學,沒有讀大學有這麼些原因:
1小時候普遍家庭條件不好。孩子覺得讀書很苦。學習很難,爸媽供讀又吃力,不如輟學來得自在。這種習氣是會傳染的。
2家長不重視讀書。認為孩子成績不好,繼續讀書也浪費錢,不如早早打工補貼家用。因此小學過後,很多小夥伴們斷斷續續不再讀書了。
3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每次升學都有挺高的標準,成績不夠好,除家裡特有錢,不然是進不了好學校的,而進很渣的學校就是混日子打發時間了。
4再說近幾年的情況,讀大學,投入多,回報少,耗時長,花銷大,除非比較好的大學,否則畢業後很多人工資待遇不比民工好多少。所以條件好了,讀大學人數沒增加。
5比起讀大學,家人更關心兒女的婚姻大事,農村大多都是二胎,女孩子也就罷了,若是男孩子,買房買車,外加十萬左右的聘禮,沒有三四十萬,根本達不到這個標配,即便有這個條件,很多男孩子依然沒找到對象。再者,上不上大學,家裡都得滿足這些條件。所以家裡有兩個男孩子,要求就比較苛刻了。
6我從小生活的條件,讀大學也不是件太難的事。同學們不讀書更多是主觀上的因素。
但卻有很多的地方,網路都沒有,交通不發達。沒有好的環境,好的教育資源,家長的素質達不到,去讀大學就很難了。


這麼說比較準確,家庭年收入在一萬元以下的家庭,考上中國排名前三十的大學很困難,同時考上普通的三本及其以下的大學又對未來工作幾乎很難有改善,故而,窮人讀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真正的窮人,不要說大學,就連高中也上不起。

《失去鄉村的中國教育和失去教育的中國鄉村———一個華北山區村落的個案觀察,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年 4 月,第32卷,第2期》
http://zgnydxsk.cnjournals.net/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150408003flag=1

「2005 年一項抽樣調查顯示,17 所農村初中學校平均輟學率約為 43% [5] 。 綴學原 因從貧困被動綴學向厭學「主動綴學的轉變,反映農民對教育投資收益率(高等教育投入大 就業難)期望不斷降低的心態,使他們產生「知識難以改變命運和「讀書無用論 的思想認識。 近年來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比例不斷下降,引發「寒門再難出貴子對農村基礎教育不均衡發展[6] 的憂思。 上述現象的社會後果是教育的社會分層功能失衡[7] ,農村居民通過教育實現階層向上 流動的機會減少,帶來權力和金錢而非知識決定的社會階層固化,於社會發展危害甚大,後果堪 憂。 「讀書無用論現象不僅僅是農民的理性計算,更是農民對現階段「城市導向的農村教育 發展思路和結果的「回應 和「反抗。 鄉村教育不僅要實現對城市化和工業化提供人才的功 能,更要承擔為農村發展和鄉村文化振興培養人才的重任。 然而,農村教育的受教育者普遍與 農村社會「離心離德冶 ,追求離開農村和農業,變成非農業人口[8] 。」

「然而,現實的逼迫仍然導致不少農戶家庭的孩子在初中階段輟學,尤其是貧困家庭。 「現在農 村小孩子到初中輟學的特別多,學習跟不上,雖然免除學費,但是其他費用較高,而且多是家庭經濟 條件不好的家庭,既然考學不是一條出路,無奈只有外出打工!貧窮的農村家庭往往父母沒有能 力提供額外幫助,小孩學習競爭力較弱,外加經濟壓力,容易產生輟學。」

「村民 HDP 夫婦有一個 17 歲的兒子。 HDP 家在李村屬於困難戶,其妻患病,家裡一直貧窮。 HDP 的兒子在村小讀的幼兒班和一二三年級,四年級時兒子因學校撤併去了鄉中心小學讀書。 孩 子的成績剛開始還保持得比較好,但後來管得松,有所懈怠,學習就退步了。 要上初中時,因為家裡 的經濟狀況,兒子並沒有隨大多數同學一起進入縣城的私立初中讀書,而是選擇了花費較低的 XL 中學(縣公立中學),但即使如此,兒子還是因為家裡難以負擔上學費用、需要有人賺錢養家而在初 二時輟學,去天津打工了。 HDP 說這是兒子自己的選擇,因為家裡實在太貧困,兒子說念書念下去 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賺錢,然後回來蓋房子娶媳婦,過好日子。」


作為一個也很窮過的農村孩子,我只能說,不是完全上不起大學,如果真的考上了,還是有各種優惠政策的,還可以兼職什麼的。但是,有個前提是你真的考上才能去。 很窮的人,最大的需求不是讀書,而是生存。
我見過很多原本成績很不錯的同學因為要幫家裡不停的幹活而減少了學習的時間然後成績下降了,這個幹活不只是回家搞搞衛生煮個飯,是還要下田下地。你不做?那你也別吃了。就算考上高中的,先不說好與差,家裡沒錢,讓你別讀了,你能說不嗎?不能說窮人短視,但是讓你去讀書了,家裡揭不開鍋了,連點肉都吃不上,你有點良心的,能讓家人那麼艱難嗎?還有很多連學費都籌不齊的呢。
那如果真的去上高中了,我想說的是,各種教材啊輔導書啊資料啊什麼的真心貴啊!我曾經試過一個月的生活費就100塊,其他的都花在各種資料費上了,真的沒法跟家裡開口啊……而且你從小的教育資源都沒有其他人的好,一直累積下來的差距就開始凸現了。然後又有一大批窮孩子在高中的時候就刷下來了,那你說能真正考上大學的有幾個呢?
連考都沒有考上,那哪來的讀得起呢?
恩,好像我偏題太多了囧,這也算是我身為窮人對窮人孩子讀書的感慨吧。就醬。


我覺得不是窮人上不起大學,而是窮人考不取大學。因為從小學開始,窮人就很難享受到好一點的教育資源,累積到高中,很難考的過從小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孩子們。


我覺得真正的窮人如果能堅持到考上一本二本,就不可能上不起。問題是他們如何能在缺乏助學金的高中階段堅持下去。


在大學做了班長。開學時有一個事叫貧困生建檔工作。每個班有幾個名額。感覺自己學校不錯的地方便是拋棄了大多數院校採取的上台演講拉票的方式,改成班長單獨詢問。我便讓班級所有同學都寫了一份自述,要建檔的則在自述中寫明。

看過所有的陳述,我雖然不去相信所謂的民政部門證明,但我卻很相信那份隨意寫出的陳述。真正的貧困,是在一份自由的自述中寫的小心翼翼,寫時斟酌再三,字體無比謹慎(與字美醜無關),因為一部分人確實需要幫助。當我看到30人的志願資料時,城鄉戶口寥寥無幾,農村報考佔據了目光所及的大多數地方。當我看到食堂里,寢室中,課堂上。那麼多地方都使一部分人特別容易引人注意。那是一種無力,然後淡漠的態度。人非天性涼薄,但無力感始終讓我們扮演了觀眾。

在貧困的帽子里,我只想說讀到本科的同學是幸福,堅強的。我們的國家沒有讓同學因貧困而無法讀書,這相關的制度足夠讓我們在全世界面前驕傲,我們的教育體制再爛(何況還能用),也掩蓋不住我們整體教育水平的極速攀升,我相信輔導員那句:貧困都只是暫時的。

對人也好,對國家也是,身貧心不貧,家貧志不貧。

相信我們的民族,起點弱了點無妨,途中坎坷了些也罷,只要我們優秀的心還在。


有點雞湯了唉。不過我自己說的爽了。客官看的爽了莫不如點個贊,看的有觸動那勞煩客官點個感謝。
!!!!!!!!!!
2016-9-26更新
班長已不做,厭倦無腦的政治勞動,厭倦效率低下卻不得不參加的小會,厭倦與蠢人交流,整日無話,委託的新班長,又合理合法的開始投票選貧困生了。


中國貧困線是年收入2900元。以前是1300+元。就拿著這種收入連飯都吃不飽,還上學?
而知乎人接觸的「所謂窮人」一般是年收入在960000元以下的。。。


一個窮人家大學生的回答(手機碼字):
不是上不起,而是壓根兒上不了。
對於窮人的孩子現在上大學的方法基本就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高考。自主招生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與窮人無關。
下面舉幾個栗子,大家看完想想栗子裡面的孩子有沒有可能考上大學。

一、下面說我見過的的最奇葩的事情:我想用這個栗子證明,窮不單單是物質層面的,也是認知層面的。大一暑假回家,去牧區的親戚家玩,路上的一件事顛覆了我的認知:一行人坐我姑父的車進牧區,車上還有倆順路的人,他們得知我從北京來,興奮又好奇。當然我也習慣他們問這問那了,結果他們開口第一句:在北京每家每戶養一千隻羊么?我被這個問題問住了,想的是在拿我開涮吧。就開玩笑的回答:沒,大概一戶兩千隻羊的樣子。結果他們信了!他們信了!他們信了!我都不知如何跟他們解釋清楚……但是他們是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問的我,很快他們下車了。
其後與姑父聊天中我得知那個人家裡真的有1000隻羊,還有很多牛和草場 ,那人小學畢業就輟學了,之後我就陷入了沉思:他家養殖的羊金額大概有500萬,每年的收入也應該接近100萬,可是這樣的人生值得羨慕嗎???他問我的問題反映出:他對私有財產的認知上限大概就是1000隻羊;他沒看過電視?沒用過網路?他壓根兒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果我要跟他解釋清楚比爾蓋茨有600億美元身價的話,需要以羊為單位來給他解釋,那大概會是是4億隻羊,但他又不能理解「億」是什麼鬼………………這才叫真正的窮。
這才可怕。以這樣的認知水平能出大學生就見鬼了,剛有人說了知乎上沒有窮人。對!當代的中國,天翻地覆。窮人是不可能理解我們一群人不需要工作,整天對著屏幕碼字的。就像我們和螞蟻不能交流一般,螞蟻不能理解我們的世界。我說的有點誇張吧,但很多窮人真的不能理解很多現代生活方式的。他們的眼中大抵只有務農和吃皇糧這兩種生存方式。
二、再說我一個姨祖母的故事,他得知他的兩個孫子(在北京的我和在濟南的一個表弟)去東部上大學的事情就問我我說你倆能天天見面嗎?大概她的認知里「東部」就等於一個鄉那樣。當她知道我倆不能天天見面的時候,就跟我說:你不能跟你校長說說把他調到你們學校嗎?頓時無語……我上的211唉,你讓我把上三本的他調到我們學校?您是在逗我玩么。最後解釋了半天還是沒能說清楚…
三、我表妹的故事,她父母都是農民,她初中畢業就有一野雞三本大學找上門來,她們家就準備去。還準備借錢交騙子一萬塊。包括我在內好多人勸,死活勸不住,最後我們一幫親戚找來政府的人給他們說那是假的他們才信。這暴露出,他們不知道上了初中還要上高中,不上高中是不能上大學的啊。更不知道有高考這麼個東西啊……

總結來說:精神上的貧窮是真正的窮。分不清高考和中考,認為兩者就是一回事兒,以為中考及格就能上大學;或壓根不知道有高中,認為中學就只有三年的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啊!他們有可能上大學嗎?很多人真的是井底之蛙啊。他們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他們的縣,因為他們一生幾乎都沒有離家超過50公里。雖然中國的高鐵能跑350邁了。但他們理解的世界就是縣裡的一小塊兒區域,理想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能想像到的最好的結局就是當縣長。連當縣委書記都想不到。如果他們能上大學,對於城鎮里,或說是知識分子家庭里從小努力學習,過三年監獄般高中的學子就是太不公平了!
我在這裡寫這麼一個答案,我前文提到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知道有知乎這麼個玩意兒………
大家會用微信會上網的父母,絕大多數的水平也就是天天發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中國人必須轉,這個有毒的,美國人被中國嚇尿了的水平。那沒用過智能機的人呢?不知道微信是什麼的人呢?到現在還在單靠收音機了解外部世界的人呢?(別說沒有,我親眼所見,有)他們會知道外面有這麼一個花花綠綠的世界嗎?不會。即使知道有這麼個世界也完全不能理解。這就是認知的鴻溝。

至於窮人家孩子考上了大學能不能負擔得起學費那完全是後話了,國家其實是有各種扶持和幫助的。記得人大的助學金名額完不成預算上過頭條的……然而家境不好考上好學校的學生見到了外面的世界又是非常容易墮落。

寒門無世子

最後PS:樓主家經濟狀況真的很差,樓主曾有過在學校一天吃兩塊錢飯的日子。但我爸是被撤職的銀行科員,母親是下崗的會計師,所以精神層面還算是比較不錯,感謝爸媽,感謝他們讓我上大學。如果他們不是大學生,指不定我現在在哪兒放羊呢……


最窮的人,甚至小學都不能讀完。你說呢


既然有人贊,補充下吧。
實際上不是讀不起,而是不敢賭上自己和一家的未來去讀書。
小時候在鄉下,身邊很多小學讀完沒讀完的。很多人小學讀完就跑去打工了(現在我也不知道那麼小的孩子能幹嘛)。讀書可能會讓家裡10多年都承擔極大的經濟壓力,但是出去打工至少20歲左右全家就能攢下在農村修一棟小房子的錢,也許還有富裕的會買輛麵包車,這時候父母由於長期承受體力勞動可能衰老的很快,已經無法繼續去沿海那邊做體力活了。這時候很多老人就會留下住在修的小房子里,沒事種種菜養養家禽或者牲畜什麼的!
然後20歲左右的小伙會繼續出去掙錢,也許幾年後能攢夠取媳婦的錢,有些會回來找本地的,有些能力強的會帶其他地方的女孩回來(這在我們老家那邊是很有面子的)。然後兩人繼續打工,也許很快就有了孩子。有孩子以後,男女都回來的情況少於女方一方回來的情況少於男女雙方都不回來的情況。很多孩子都是由老人帶大或者只有媽媽在帶的。
這時候孩子讀書的錢就有了,但是由於父母對於孩子教育指導不足,所以除非孩子很聰明或者還有貴人相助(不只是錢的問題,觀念問題也存在),否則基本上都是專科,甚至考不上高中都可能!(現在動輒幾萬的建校費還是很大的壓力)

上述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是一個群體的經歷!這是我我從很多人的故事中提煉出來的,排除了很多特別厲害的人,也排除了一些失敗的案例,只取了最普通的人的故事和經歷。因為我只想提煉出一個西部山區人們生活的普遍情況,而不是偏激的從幾個特殊的故事得出結論。這其中也許因此也少了一些對特定人群的分析,但由於我說的是普通人,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取捨!而且由於我只比外出打工者生的小孩年紀大些,所以我只能講述到這裡。再往後,由於離開那個圈子很久了,所以也不一定知道現在或者未來他們的情況了。

這時候你再回過頭想想開始的問題!讀書的話意味著不穩定的未來,但是外出打工這條路很多長輩都是這樣過來的而且都成功改善了家庭生活。說文藝點就是這樣的成功可以複製!所以,很多人不會貸款借錢去追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是一步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讀書也許真的不貴,但真的會讓那些真的窮困的家庭賭上很多年的時光!

不知道我的答案對你們而言是負能量還是正能量,反正我認為就算他們小學都沒有讀完,靠著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讓自己的孩子能讀書,很偉大,很有正能量!


現在的問題是讀一個普通大學能做什麼


題目應該是選擇大學還是藍翔。
本人做文化課應試輔導的,朋友也有做了十年資深代辦高考服務的(其實他啥考試都能幫你作弊,只是難度不同),所以說現在上大學本科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有錢。也不用太多錢,跟孩子成績成反比。自己能考的,就是我們的主要客戶,不說了,下一個層次是不太到本科的,就弄個普體之類降分,再次一個,就是學藝術了,藝術分打五折。這樣都不行的純玩主,就體育單招(體育成績牛也可以忽略成績直接被大學挖走)。更甚者,就要作弊了,買答案,替考,設備同步考,再牛逼一點就改檔案了。反正你有錢,高考就是個娛樂。 再說窮人。窮孩子我感覺,要麼上top20類的,要麼去學技術。一大家子人砸鍋賣鐵供你出來一個普通大學,你就是能慢慢混出人樣能反饋他們,那也至少十年二十年後了,你tm咋買房買車結婚,出去開了眼就不可能回家種地取村姑了吧。 我現在對初中學生就說,考不上大學的,直接去學個技校。藍翔真不錯,我有個朋友她是自己很小就不上學打工攢錢去學的藍翔化妝,後來跟個妝五六百(我們三線小城),還有紅包,而且越混越值錢。現在面點師也不錯,我們這招聘面點師動不動底薪五六千的,還有提成,尼瑪看的我都蛋疼。這些技術都不錯的,好好混越干越值錢,以後熟練了自己開一個小店也不錯。 對了,想到一個例子,我岳父說的。他朋友在一個大工廠(規模不小,可以叫work了)上班,有一次一個主排水管可能腐蝕漏了,這還沒法停水,前面還有n道工序。有水焊不上啊,弄半天沒人有招,後來不知道從哪聯繫來倆女的,看了看現場,一口價十五萬。tmd輕輕鬆鬆一會搞定了,你連看都看不懂。


先定義窮人的標準,再來討論這個標準下的人能不能上大學
小弟生於廣東省某小鎮,見識淺薄,只以我所在的地方為觀察點。題目說的是:

真正的窮人 「是否」 都上不起大學?

因此只討論經濟上是否能夠負擔,不涉及其他如補習班等因素。
2013年茂名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過萬 數據來源1:2013年茂名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過萬
茂名市物價局 茂名市教育局 茂名市財政局關於調整茂名市公辦普通高中學雜費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 數據來源2:2013年茂名市高中學雜費標準,約1000/人/學期
即便在沒有領取補助金的情況下,一個孩子在讀高中期間,花費應該是每年2000學費+伙食費15元/天*4個月*30天/月*2學期,約等於5600。
需注意到學生每年暑假2個月去東莞打工的情況下,能有約5-6000元工資收入,減去中途車費及其他花費(打工期間包吃住),能有約5000元結餘。
相減之下,也就是其家庭只要每年有600元結餘即可讓一個孩子讀完高中,至今我暫時還沒見過每年連結餘600元都做不到的家庭,所以,就我觀察,真正的窮人也能上得起大學——只要他不需要上補習班就能考上,而且不是那種貴价學校。
至於到了大學階段,申請助學貸款交學費+做家教做生活費,這一點很多人都搞過就沒必要說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如果改一下,中國的窮人能考得過二本分數線的,是否能夠支付起學費?那麼我的答案是能付得起。
我本人是中國農業大學2008年入學,當年的學費是3000一年,現在依然沒變,據我所知除了農業院校,還有師範類院校、部隊院校都是低學費甚至免學費的部隊更是入伍就有津貼還能賺錢,再加上學校的綠色通道助學貸款,助學金獎學金,窮人家的孩子只要是個樸實的孩子完全可以不花家裡一分錢。
知乎的論點,大概是把三本以及各類高收費專業計算在內了吧。想當年我姐姐考的是南京廣播學院三本,一學期的學費就是三萬,比我四年還多,這還不算這類學校的學生高額的日常消費。如果窮人家的孩子還非要去上這一類學校,藝術類的,我只能呵呵了,你這是要你父母的命。別說窮人家,就是一般的工薪家庭都負擔不起這種高昂的學費。


2014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是5720美元,按1美元=6.26人民幣算,合人民幣35807元。(各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列表)

去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6.3%和40.4%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5cad=rjauact=8ved=0CDoQFjAEurl=http%3A%2F%2Fnews.sohu.com%2F20120620%2Fn346084461.shtmlei=EVP8VL_KPIGtogSJkIKoBwusg=AFQjCNEoLsgow2WahyiR99MwlxzUZGtLHgsig2=zoTCBkTuwS7r-BnQFFqnBA),我們扣除用於食物開銷的部分,即35807分別乘以(1-36.3%)和(1-40.4%),得到:城市剩餘收入為22809萬元每年,農村為21341萬元每年。

大學學費是5000元一學年。如果沒有任何補助的話,一年是10000元。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意味著一年除去食物開銷以外,一半的開銷要用於大學生的學費。

我們再看另外一組數據。

中國農民收入連續十年快速增長,去年人均8896元。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其增長幅度比城鎮居民去年收入增長幅度高出2.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又有所縮小。(中國農民收入連續十年快速增長 去年人均8896元)

農民全年的純收入還沒有大學學費高有木有!

故而,在我國,真正的窮人如果沒有補助的話,是上不起大學的。


坐標浙江省最內陸市的一個小農村。
雖然包郵區基本經濟較為發達,但是我長大的地方確確實實的窮,現在回想起10歲以前暑假的事情,主人公,也就是我,基本是穿著一條小內褲到處撒野的。(我是萌妹子)不是因為貪涼快之類的,納涼靠躲樹蔭下,小孩子們在光溜溜的水泥地上面打滾,那時候衣服基本是穿遠房表姐剩下的舊衣服,一年買不上一次新衣服,一家三口一頓飯的內容基本是一鍋飯一盆燉豆腐,基本交通靠自行車,有錢人家孩子吃早餐時偷偷扔掉的雞蛋牛奶我自己工作後才吃得上,有錢人家孩子的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我想上都沒得上,小時候的玩具都是洪水褪去後從河邊撿來的。

基本情況如上,其實還不算很窮,但是對比同省份的其他地區應該算是很底層了。
我讀的其實也不算大學,算大專,也斗膽結合自身經歷來分析下窮人上不起大學的原因。

1、窮,基本要義就是缺錢。義務教育還是要交課本費的,我在其他問題里寫過,我爸當年連11塊錢一本的新華字典都捨不得給我買,所以到義務教育九年扛完就很不容易了。初中時候我所在的班級大概有40個學生,最後正兒八經上高中的只有2/3不到(包括職高)。

2、教育資源貧乏、教學質量差。我上的是縣城的公辦學校,高三最後幾次模擬考試成績基本在年級前5,最差也就前10,聽起來是不是妥妥的學霸?Naive!最後我們那一屆一個重點,上本科線的大概不超過20,我就是這二十分之一,但是由於分數較低只夠得著三本,學費貴,又沒錢去市區的重點中學復讀,所以只能上了省內比較TOP的大專院校。另,我在高中的時候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直引以為驕傲,但是來到省會城市後,連開個口就很難,別說對答如流了,窮人中的雞頭連城裡的鳳尾都比不上。

3、讀書無用論。「早知道你這麼一大把歲數還嫁不出去,當初就不該讓你上大學。」很耳熟有沒有,尤其是女生,就算你有知識有文化,到一定歲數沒嫁出去沒有收入,你依然是個盧瑟,越是貧窮的地方,評判人的標準越是簡單,一個字:錢。我在我們大家族裡面的地位甚至還不如一個有點痴呆的啃老族表哥(說事實,無意冒犯)。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 詹姆斯認為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渴望收到讚賞,然而在貧窮的地方,用金錢武裝起來的人,才能得到讚賞。

很多答主說只要有一張火車票的錢就可以上得起大學,因為大學可以申請助學金以及獎學金等等。這裡涉及到機會成本同樣是4年時間,去打工做一份一個月2-3k包吃住的工作容易,還是從一個教育質量極差的地區到大學做個一邊兼職一上學還得拿獎學金的學霸容易?


真正的窮人估計連高中都不會上……

不過說實話,個人認為,如果考上了正規大學,家裡貧困,但是個人努力一下,還是可以上大學的。

以我學校為例,南農大,舍友學動醫,每年學費2400、住宿800,每個月所有農科學生都有100生活補助;我學理工科,每年學費4600,住宿800,每月40生活補助。不說助學金,大一可以申請助學貸款,我知道的申請的人都申到了。

大一來了學校發被褥,可以選擇不要,自己從家帶。 一報道學校會問要不要課本,如果不要可以從校門口二手書或者學長學姐那裡買二手書,一學期也就一百多。學校一食堂非常便宜,肉包五毛,菜包三毛五,白粥和豆漿都是兩毛錢,最便宜的素菜不到一塊,女生要三毛米飯就夠吃了。

大一軍訓結束可以開始做兼職,舍友一開始發傳單或是做學校提供的兼職,大約一小時十塊錢左右,吃省一點一天兼職掙到的錢應該可以夠一天飯錢。後來她開始做家教,到後來固定教三四個孩子,一小時四十到五十左右,每個月能掙一千左右。偶爾會去做促銷員什麼的,大約是一天一百多。她家在西南部,暑假不回家,留在南京做家教和兼職,她說一個月可以掙到兩千多。


推薦閱讀:

古代科舉考試的題目是些什麼?

TAG:教育 | 大學 | 階層 | 公平 | 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