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者到底在追求什麼?

相似問題:
女權主義應該抗爭的對象和重點是什麼?
女權主義者應該反什麼?


我想以時間順序來陳述女權主義者追求的目標。

1.胎兒期:不因為是女兒而被打掉。遠的不提,有興趣的不妨去查下二胎性別比,自然條件下正常範圍是102-107(女100),全國只有西藏新疆符合,全國二胎性別比130.29,三胎161.56。2016年,中國新生兒性別比排名全球倒數第一。

2.出生:不因為是女兒而被殺害/扔掉/送人/賣掉。

3.幼兒期:不因性別而受苛待,更不會在生小病時被放棄治療直至致殘或死亡。離奇死在洗衣機的女童姐妹,也會得到立案,偵查,看到兇手被繩之以法。

4.上學:不因為性別而被剝奪義務教育後上學的權利。

5.青春期/成年:如果不幸被強姦,受害者不用面對「誰讓她這麼騷穿弔帶」「本來發個500的紅包就能解決的事」「肯定是沒被X爽」「不就是X一下,至於報警毀了別人一輩子嗎」。如果不幸被拐賣,也有望獲救,罪犯也將被懲處,而不是披著最美山村女教師的榮光,感動了全中國。

6.就業:不因為性別而被直接pass,不用面對堂而皇之的"我們想招一個男生",而是有一個不分性別的公平競爭的機會(極少數法律規定中的領域除外)。

7.戀愛:擁有對自己的身體的自主權,不用面對"破鞋"之類的惡毒辭彙。守貞或婚前性行為都是出於個人選擇,而不是因為女性的貞操屬於未來的老公。

8.結婚:不會被娘家當做貨物賣掉,得一筆高額彩禮給弟弟娶媳婦。選擇不婚,也不會被當成某種奇特生物。

9.家務:不因為性別而在工作之外,還需要承擔全部家務。

10.生育:有生育的自主權,而不是由夫家決定生育的數量與性別。

11.財產繼承:擁有和兄弟平等的財產繼承權,而不是一出嫁就失去土地/房屋財產繼承權。(自然有人要說男性繼承財產是因為承擔了贍養父母的責任,請問那些不但要贍養父母,還要承擔撫養弟弟妹妹責任,甚至給弟弟買房的姐姐們,她們繼承了土地和房屋財產嗎?)

12.家暴:不會被拒絕出警/立案,不會被娘家/婦聯勸忍,被虐打至死也不會將殺人兇手以七年以下的虐待罪而非故意殺人罪判刑。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平等,是平等的生命權,財產繼承權,勞動權,而那些想靠婚姻致富的人,不過是想在男權框架中儘可能謀私利罷了。

上述所列12條,均有數據或案例支撐,絕非危言聳聽。只要這些能得以解決,自然中國也不會再有驚人的性別失衡,男性也不必承擔大部分養家重任,或為彩禮發愁。


大約三年前,女權主義/女性主義 Feminism 就是知乎非常熱門的話題,當時曾經有過很濃學術氛圍的討論。


當時所有走社會科學/學術路線的討論,主要是為了反對兩種情況:

1. 大家喜歡給不同的人群下定義,貼標籤,互相用標籤吵架,但是其實吵架雙方心裡對各色標籤都有不同的定義。

典型例句:你這個田園女權/偽女權/嫁不出去所以就女權。


吵到後來都是情緒的宣洩,或者衍生出性別雙方對於經濟問題的憤怒(誰買房?出不出彩禮?)吵架一方把(自認為是)貶義的標籤往對方臉上扔,但什麼叫女權?什麼叫田園女權?沒有人關心。


2. 貌似強調抱以對女性理解的態度,但給出極不合理的要求。

典型觀點:姑娘你在公交車上被騷擾,我也很理解你的難過和憤怒。但是,下次出門前盡量穿得保守一點,對你是有好處的,「我是在幫你,你不要不聽噢,不然吃了虧你活該噢。」


這是一個非常有迷惑性的態度,但是是錯誤的。因為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理解,女性遭受性騷擾,基本上並不是因為她本人衣著上的錯誤,而是因為她看起來好掌控,被騷擾了不敢聲張,不會反抗。


這是社會科學領域大量研究已經實證的事實。三年前知乎站內關於女權主義話題激烈的爭吵,很多是關於這個部分的,一部分答案提供了研究層面的結論,一部分答案給出了實證信息。


這裡推薦看這個答案,我覺得寫得非常好:

女性該為自己穿得少招惹了色狼而負一定責任嗎?匿名用戶的答案 - 知乎

提供一個背景,當時在這個問題下,我也參與了討論,反對的就是一個「我是在幫你,你不聽吃虧活該」的答案。當時的知乎答案排位沒有用戶權重和反對票權重,只有絕對票數。所以即使連黃繼新老師都出來憤怒地給我點了贊,可我的答案仍然排第二。


這個關於女權主義的討論,直接催生了知乎投票的用戶權重,和反對票權重規則。落實之後,我和我反對的答案都因為收到大量對方陣營的反對,而落去了不起眼的位置,排第一的,則是上面那個我推薦的答案。我覺得很棒。


這個過程我在自己的答案里都有記錄,大家可以看看曾經的知乎:

女性該為自己穿得少招惹了色狼而負一定責任嗎?聞佳的答案 - 知乎

三年後,關於女權主義的討論更多了。但是絕大部分局限於買房和彩禮的經濟層面,性騷擾的方面比較少。但只是在討論婚姻里的經濟問題,大家還自以為都在討論女權,在支持,在反對女權主義。


我想說,不是這樣的。女權主義/女性主義在追求的東西,不是這樣的。


女性主義有不同流派,這部分的資料我整理過,列在最後,大家可以參考。

我個人比較支持的流派觀點,也是目前西方社會主流的觀點,是在追求這幾點:

  • 女性主義反對的是基於性別角色分配的刻板印象。

例句:女孩子數學肯定學不好。女司機開不好車。女孩子不要讀書這麼辛苦,好好嫁人生孩子是正經。女孩子到了年紀還不嫁人,就是失敗者。

  • 反對這種先天性的性別刻板印象,是因為絕大多數人(不分男女),智力和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水平,或者說,差異沒有大到可以造成決定性影響。但如果一名女性,生下來後不停地在被灌輸「女孩子不用好好學習/工作,女孩子要有女性魅力,女孩子的成功就是嫁個好老公」,她碰到困難自然就會放棄努力,而與她同等能力水平的男孩子,則可能不會。而這種整個社會灌輸的影響,是對女性不公平的,也減少了大量女性能做得更好的機會。

思考:1、很多女司機開不好車,這是真的(我也老在路上抱怨女司機又亂開車),但其實原因是這樣的:女司機不認為自己要付出努力去學習如何開車,就像她在中學的時候,不認為自己要付出去努力去學好數學和物理。她先天性地認為,女孩子就是學不好的,在這方面就是弱的。

2、想像一下,反過來,社會如果持續地對男性灌輸「不用好好學習啊你找個好老婆就行了嘛」,男性應該也開不好車吧?

  • 女性在持續地被社會灌輸性別角色分配,其實男性也是,男性在性別角色的分配上,是有很大壓力的。

例句:男人不好好掙錢,就是沒出息。房子就得男人買。男人溫柔體貼善良都沒用,主要要看他有沒有能力,會不會掙錢。

  • 女性主義者希望社會最終能夠不分男女性別,給所有人更自由和平等選擇的機會。

比如:1、女性如果想被男人養,沒問題——只要你和你的伴侶達成契約。

2、女性可以從小立志要做卡車司機而不被嘲笑——假設她非常喜歡機械,也沒問題。考慮到卡車司機的工作環境,她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去。但,她至少可以選擇,而不是想都不想覺得自己只能做服務員。同樣是簡單勞動的工種,服務員不一定比卡車司機開心,是不是?

3、男性可以從小立志成為幼兒園教師而不被嘲笑。因為他很喜歡孩子,同時,他在幼兒教育方面能獲得很好的工作成就感。

4、婚姻里的買房和養家問題,雙方就是平等的,不必非得男性出錢。

  • 所以,女權即平權。英文的表述並不涉及權力,而是用一個中性的,描述性別的詞:Feminism。

女性主義追求的,實際上是一種高度化的自由意志。這和社會整體經濟水平與受教育水平都很有關係,也和中產階級的發展與穩定很有關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北歐一些國家的性別平等比較強,我們仍然處於大討論階段,人家已經跑到很遠了。

本質上,對於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而言,它還是一種奢侈品。雖然,提出討論本身,就意味著一種進步。


但我們至少要知道,目前我們在爭論什麼,是吧?


最後說一下我自己的態度:

  • 我認為認知什麼是女性主義的主張很有必要;
  • 作為一名女性,實際上會覺得目前的性別角色分配對我來說,負擔小一點:)
  • 我高考時數學分挺高的,開車水平也不錯。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啊女孩子成績差一點也沒關係」的聲音來對抗的。
  • 希望男性女性未來都不需要和這些壓力對抗。誠然,生而為人,我們仍然會面臨很多壓力,但我覺得,減去其中的一部分,一定是好事。

附:曾經查過的關於女性主義流派的資料。我不是這個專業的,不一定準確,供參考,也鼓勵大家自己多查資料。

為什麼有的女生嘴裡喊著男女平等,但是到了很多事上又會「理所當然」地享受女生特權? - 知乎


追求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

具體來說,這個社會應該是這樣的:

  1. 承認人與人之間有差異,但這種差異在於能力、性格、經歷、出身……不在於性別。
  2. 沒有性別期待。亦即不再出現「男人應該如何如何」和「女人應該如何如何」。女性可以擁有「男性的」愛好和興趣,可以保持單身、追求事業而不被認為是異數。
  3. 不物化女性。最早的女權主義者,激烈反對的就是選美。
  4. 要求在廣泛的社會事務上,擁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承擔與男性平等的義務和責任。

澄清幾個容易弄錯的點:

女權主義者要求女性權利高於男性?
不是。女權主義者認為,當代社會中,女性的權利受到父權不公平的壓制,他們呼籲的是平等,而不是蓋過男性。

女權主義只呼籲權利,不承擔責任?
不是。最早的女權主義,起源之一就是部分女性希望參與到社會事務中,要求擁有選舉權。
女權運動的一大主旨,就是希望社會能夠將女性視為與男性平等的公民,承擔平等的權利和義務,而不是歸屬於男性的附庸。
成熟的女權主義者,不會要求脫離於義務的權利。

女權主義要求女性不承擔生育責任?
不是。這明顯不可能,除非男性可以生育……
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是,女性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生育,亦即擁有不受他人(主要是父方)干涉的生育權和安全墮胎的權利。

女權主義要求男主內女主外?
不是。女權主義者沒這樣說。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是「能夠主外的權利」,而不是一定要主外。


總結:

女權不是女尊。女尊要求女尊男卑,而成熟的女權主義者,呼籲的是男女平等。
女權不是女強。女強追求女性的獨立和強大,而成熟的女權主義者,要求的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女權主義,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這句話的意思是:

就像同性戀者。他們理想中的社會,既沒有歧視,也不需要「理解和同情」,而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喜歡同性就跟喜歡可樂雞翅一樣,完全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伴侶除外)。

同樣,女權主義者追求的,不是報復,不是壓過男性,而是希望消除針對女性的議題。包括選美,包括職業歧視,也包括對女性的同情和扶助。因為它們都隱含著居高臨下的尊卑意識。

他們理想中的社會,是不因性別給予任何一個人差別待遇的社會,無論這種待遇是歧視,還是優待。


我不知道傳統意義上的女權是指什麼,但可以說說嚮往中更好的世界:

當我身為S攻向的時候,請不要告訴我這是違背常理的,女性應該更溫柔順從。當我恰好是M受向的時候,請不要說那是被奴性驅使,你身為女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自尊自重。

當我選擇獨身一人的時候,請不要告訴我女性一定要找個伴侶人生才完整。當我選擇早早就結婚的時候,請不要說這個人那麼早就進入牢籠,要有多低智才會正年輕就把自己束縛到家庭中。

當我選擇為理想打拚的時候,請不要說女人事業好不如嫁得好,一個人在外闖蕩到底有多荒唐。當我選擇成為一個全職主婦時,請不要告訴我女人不工作就是社會蛀蟲,依附男人生活,沒有人會看得起你。

當我選擇和有錢人戀愛時,請不要第一反映就是這兩人之間沒愛情,這女人貪慕是對方的財。當我選擇嫁給了一個窮小子時,請不要說這女人真是很傻很天真,貧賤夫妻百事哀啊,現實一點對誰都有好處。

當我把擇偶條件定義為形象好,身材棒的長腿歐巴的時候,請不要嘲笑我幼稚透頂,一點都不懂得欣賞男性真正的價值。當我正好愛上的是一個低海拔矮丑挫的時候,請不要一臉不屑的內心暗涌:好白菜都被豬拱。

當我選擇了讀書深造時,請不要給我貼上標籤,說高學歷女性都是第三性別的人。當我選擇讀完職大就進入社會時,請不要說這女人真沒志向,連知識改變命運都不懂。

當我要求自己是一個幹練的人,對待工作認真嚴謹卻不小心出了差錯時,請不要第一反應就是:這不過是個女人嘛… 當我屬於依賴人格因性別優勢在工作中受到照顧時,請不要露出與之前同樣的神情:這不過是個女人。

……

能寫的東西簡直太多了,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當前現實中最可怕的事,是不只大量男性試圖壓制女性(有時是以姿態,有時是以行動),而是女性自己也常不理解自己與同類們可以擁有多樣選擇。

生活常會給她們這樣的錯覺,有時候,真的是無論怎麼做,都會被指責是錯的。許多男性既希望女人能保持純真,又希望能富有情趣。既希望她們有獨立自我,又希望能受控於自己。既希望她們充滿智慧,又希望那「智慧」無論如何也要低己一籌。既希望她們有優異的事業與不錯的收入,又希望家庭被維護的井井有條,每次晚歸都有一盞燈在等…… 這個世界(此處不單指男性)給女人加了無數條條框框,讓她們將大量精力花在尋找一個平衡上,她們不自覺卻始終在做的事,是要如何才能活得既不辜負自己的內心,又能使周圍各種眼光都滿意。

那麼我認為最好的狀況是什麼呢?是她們有選擇的自由,且有權利不接受被固定標準束縛。

她們應該有活出自我的權利和自由,而不是要由別人來告訴她們:雖然你是一株含羞草,但扮成玫瑰模樣會更符合大眾標準。或者雖然你是一株向日葵,但你不覺得向日葵絢爛的太張揚了嗎?要不要學學人家低調的滿天星?

在社會積極提供給女性足夠教育與就職機會的前提下(這點已經很難),鼓勵熱愛工作的人去工作,希望相夫教子的相夫教子,獨立人格的獨立,小鳥依人的依人。除了活出征服者的精彩,把生命完整交付給另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未嘗也不是一種決定。人應該,也可以有多樣選擇。而不是你選擇了其中符合自己的一方,就有權利站在制高點,認為另一方就是需要被糾正與改善的。我真心不在意大眾意義上的女權在追求什麼,但我希望能獲得的權利,就是有足夠自由選擇符合自己的生活,而不被嘲諷排斥的權利。

最後習慣性總結重點:人類社會發展了不知有多少年,才走到今天女性可以為自己的權利自由呼籲爭取的階段。但不知還要再發展多少年,人與人之間才能真正懂得相互理解,接納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個世界,真的不需要,無數個被壓進罐頭被塑造成一模一樣的罐頭小人,而他們出場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排除異己。


我有一位表親,是個很白凈的男孩子。他熱愛主持、喜歡攝影、熱衷美妝、會做飯、照顧起小孩子來遊刃有餘、說起話來還十分溫柔。我第一次見到他之後,問家裡人,一定有很多女孩子追吧?家人卻嗤之以鼻:「女里女氣的,一點也不陽剛,怎麼會有人喜歡?」——彷彿一個男性的性格特點更接近大多數女性的樣子就是低人一等。

初中有一位老師,她留著短髮,喜歡籃球,還會武術。是我童年裡能回想起的最酷的人。她的老公是廚師,喜歡做飯,每天的飲食起居都是他來主持,老師每次把老公發明的新玩意分給我們品嘗、順便和我說起她的家庭時,臉上都滿是幸福和驕傲。可每當聽到長輩議論他們的家庭時,都說那家女人是個「男人婆」,而男人「窩囊」、「沒有男人樣」。——彷彿一個男性在家庭里承擔了一些大多數女性一直在承擔的責任就是低人一等。

我追求的,只是一個讓他們可以不用承受這些非議的未來而已。我追求的,只是能夠擺脫性別的枷鎖,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權利而已。


作為一個願意支持女權主義,但是反對田園女權的男性,我一直認為女權主義的目標,應該是這樣的——

在那裡,男生可以輕鬆地在文科班和幾十個女生談笑風生,而不會被人指指點點「這人是不是娘炮啊」。
在那裡,女生可以穿著帥氣的軍服,剪著幹練的短髮,而不會被人指指點點「一點女孩樣都沒有」。
在那裡,愛美妝愛護膚愛翹蘭花指的男孩子不會被說成是「娘炮」。
在那裡,能和男生一起在球場邊吶喊的女生不會被說成是「男人婆」。
在那裡,沒有彩禮嫁妝夫唱婦隨,也沒有咪蒙炮製的消費主義雞湯。

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自由和平等,這就是女權主義者應該有的追求。


有朝一日不會有人再對任何一個女孩子說——
女孩子讀什麼書?要是弟弟中了狀元還能光宗耀祖呢。你出去打工吧!
女生在高中學習就不如男生了。
女孩子讀研究生沒用 掙得再多還不是沒人要。
幹得好不如嫁的好。
女生那麼拼幹什麼 耽誤了結婚三十歲了就不值錢了。
女生就像蘋果 被咬過就沒人買了。
你說你不在乎是否處女 那你會用一雙拆過的一次性筷子嗎?
女生等不得 經歷多了人家會說你放蕩。
你怎麼會喜歡女生?等你嘗過男人XX的滋味就不會這樣了。
家務活就應該女的干 不然我娶老婆幹什麼?
你怎麼生了個女孩?抱出去淹死!
漂亮妹子的核心價值就在於草起來爽。
凡此種種 不一而足。


追求有這樣一個世界,所有的慾望和理想皆不因性別而產生,更不因性別而毀滅,我是個人,而後再是女人。


自由和平等。


mark。

我最近回答。

先起一個標題:

不想做Gay的女權主義者不是好黑人

我給兩個答案點了贊、不過個人不是完全贊同。


首先:女權主義是什麼?

女性主義(女權運動、女權主義)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受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選舉權、代表權(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騷擾、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女權主義關心的範圍很大,流派紛雜。總體來說最大的分歧有兩個:

1、女權主義運動是不是更大規模的解放運動的一部分?

認為是的,往往對民族解放、種族平等、同性戀合法化持支持態度。在美國、主流的女權主義者跟黑人民權運動關係火熱。

大部分的女性主義者在政治上採取整體觀的行動路線,他們相信馬丁·路德·金所說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不公義都是對所有地方公義的威脅。(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義者通常都會去支持其他社會運動,比如公民權利運動、同性戀權利運動、以及最近的父親權利運動。同時許多黑人女性主義者如貝兒·胡克斯(Bell Hooks),批評女性主義運動為白人女性所把持。女性主義者宣稱的女性不利之處,通常都是西方社會中女性的處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較沒有關係。這個觀念正是後殖民女性主義的關鍵點。許多黑人女性主義者會比較喜歡使用女人主義(womanism)這個名詞來表示她們的觀點。

遺憾的是,中國的女權主義者有很大一部分並不把女權主義運動當作更大規模的解放運動的一部分。

這有國情的願意。中國沒有類似黑人民權運動的需求。少數民族雖然有收到歧視的現象,但由於缺乏共同的需求和凝聚力,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掀起更大規模的運動。向少數民族的政策傾斜甚至比美國更嚴重。

*補充:高考加分就是其中一項。雖然美國大學根據族裔會調整錄取要求和分數線、但從來沒有全國性的規定「黑人SAT加200分」這種現象。


另一點:新中國的法律其實早在建國時就把男女平等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流氓罪死刑)。我們也從來沒聽說清北復交不招收女生。相對比,普林斯頓作為鼎鼎名校可是很晚才開始招收女生和黑人的。


由於中國女權主義者和「黑人」從未自下而上全面運動過,我們看到的現狀是:法律和權利有了,但是民間的傳統和陳舊的道德規範仍舊把女性放在比較低的位置。再加上法律執行不力、用人單位明確性別歧視的情況很多,「直男癌」現象愈演愈烈。

在這種情況下,女權要在中國民間生根,往往會傳播比較激進的流派和思想。百度「女權吧」就是一個可悲的例子。

在這種情況下,題主看到的那些激進的「分離主義女權者」也不足為奇。


***

由於中國的女權現狀,女性在法律上是受到尊重的。(甚至可以說中國女性地位在整個亞洲都能算第一的、比起傳統強大的日韓好很多)

所有女權主義者有很大一部分的思路是: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改變落後地區的偏見。打破玻璃天花板。

女權在中國不是「黑人」的難兄難弟。願意支持LGBT的少之又少。
(由於同妻的存在、很多女權主義者甚至對Gay持反對態度。殊不知LGBT最需要立法的支持)

*


分歧2:不是傳統女性的女性是不是女性?


「然而,部分女性主義者會對跨性別運動保持警戒距離,因為後者挑戰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跨性者與性別認同為女性的變性者會被排除在某些「只限女性」的場合之外,並且會被某些女性主義者所排拒,因為她們認為一個生下來就是男性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女性所受到的壓迫。這種觀點被跨性者批評為跨性別恐懼症(transphobic),並且認為對性別多元者的歧視是另外一種面貌的異性戀主義和父權壓迫。參見跨性別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


在中國、這「部分」直接可以換成「大多數」。

我聽說過女性要求擴大女洗手間。這個非常好,我舉雙手支持。但可惜的是,即使在魔都這樣的大城市,也沒有聽說過提出「第三性洗手間」。

全世界範圍的女權主義者的不小一部分,在抗議自己作為「第二性」受到「第一性」的歧視的時候、也在用自己「第二性」的身份歧視「第N性」。


女性主義雖然說是minority,但對於更minor的人群卻是巨大的majority。

最後回到正題:女權主義者的目的是什麼?


最普遍的要求:婚後不改姓氏、薪資平等、墮胎權等等在我國已經受到法律保障了。

最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在這個要求的基礎上要求給予女性更多的權利,廢除男權主義餘毒(我是支持的。至於百度貼吧的那個前言不搭後語)

認同:「女權主義是更大規模解放運動一部分的」的女權主義者,往往會同樣致力於消除種族歧視、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對這樣的女權主義者我由衷敬佩。


而認為女權=人權的,往往有更高的目標。TA們的討論往往不局限在「第二性」,而是擴展到「所有性別」。

TA們的終極理想是:

「所有性別、性向、性癖,都能受到同等的尊重,擁有同等的權利,擁有同等表達的自由。

社會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種族、膚色、性別、性向來壓迫別人。所有戰壕里的都是我們的戰友,我們要的不是一種性別壓倒另一種,而是全面平等的多元。」


謝謝。我由衷的讚歎你們。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群人。


如果不了解女權的發展史,這個討論就會變得非常的混亂。

比如我,明明是個堅定的女權者,卻經常被蓋上「直男癌」「物化女性」「貼標籤」的帽子,遭到女權者的集火。
當你真正問到「女權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時,得到的高票答案卻通常是一些小故事或者感性答案。
她們只是覺得委屈,需要發泄;卻說不出來究竟要的是什麼。

世界女權的發展經歷了3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這三個時期有遞進關係,但導向3個不同的方向。
由於各地女權推進度不同,目前三個種女權形態在同步進行;
因為在女權者內部無法達成共識,於是出現了女權者「教派割據」的現象。
Ta們都認為只有自己所追求的才是「真理」,「真女權」;認為其他人都是異端。

所以,接下來我需要用較長的篇幅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內容有以下三節。
【一】,女權發展三個階段的背景和訴求
【二】,三種女權的行權方式
【三】,真·中華田園女權觀

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容易吵架了,所以請各位親能盡量看完全部內容再理性參與討論。

====知日水平線====

【一】、女權發展三個階段的背景和訴求

第一階段:公民權
1789年法國發布的《人權宣言》,成為世界人權精神的藍本。
1791年法國奧林拍·德·古傑幾乎復刻《人權宣言》的原文,發布了《女權宣言》。
她主張女性也具有和男性同樣的公民權利,並組織了很多女性組織和俱樂部推進女權的發展。
很不幸,兩年後法國大革命中,她被殺害,女性俱樂部被解散。
1804年法國發布《拿破崙法典》規定了公民權利,其中明文規定幼兒、已婚婦女、精神病人不具備公民權。
以《女權宣言》的思想為起點,女性進入長達200多年獲得「公民權」的平權鬥爭之中,而至今結果仍不令人滿意。
當世界有了「人權」時,女性被排除在「人權」之外了。

第一階段產生的女權,主要訴求是:
1,女性也有同等的公民權
2,女性和男性一樣具有社會價值。

第二階段:平等權
1949年法國西蒙·波伏娃出版了《第二性》,1955年《第二性》由被翻譯成英文。
波伏娃的書剛上市的時期,其實並不主流。社會輿論充斥對她「蕩婦」「性冷淡」「性貪婪」等辱罵。
然而幾年後,這本書卻成為女權主義的「新聖經」,引發了60~70年代的歐洲女性的性解放運動。

她的主張滯後流行的原因,是60~70年代西方世界「反歧視」的大規模討論。
第一階段女性爭取的公民權,無法解決現實中對女性的「歧視」問題。
而波伏娃《第二性》在第一章直接從動物屬性的層面否認了性別差異這件事,並暗示男女心裡性徵是由後天環境引發的,而非先天。
波伏娃的理論立刻成為了女權「反歧視」的重要依據,受到當時女權者的強烈歡迎。
並總結出了女權主義者的最重要的金句之一「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遠大於性別差異。」

這個階段產生的女權主要訴求是:
1,男女毫無任何差異的絕對平等
2,女性具有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絕對權利

第三階段:決策權
波伏娃是一個非常有預見性的女權者,然而她的理論畢竟產生於60年前,並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
她的理論根基「男女生理平等」只是政治正確,被後來無數科學證明,男女不管是體力還是生理上都有顯著的不同。
雖然女權者不斷用特例來反駁科學,但由波伏娃理論生成的女權主義,在實施過程中幾乎完全不可執行。
同時由於宗教、世俗、現存道德體系、女性自主選擇等多方因素的影響,造成女權主義在女性內部都無法達成共識。

現代不少現代學者認為,這種追求絕對平等的女權,實際上是在男性建立競技場里用男性的權力規則進行遊戲,直接復用反而是對現有男權體系的一種崇拜。
於是提出一種新的女權規則,我暫時把他命名為「30%決策權」規則。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聯合國建議在各級決策層女性佔比不低於30%。
(目前谷歌,Facebook,甚至百度等公司都在保持著這個比例,阿里更是有超過40%的女性員工)
鑒於很多女權者很難理解【不低於30%】的意義,我用一張圖解釋一下為什麼不是50%。

通過提升女性在決策過程的影響力,提升女性的地位。不再限定女權的爭取形式,尊重差異,開放競爭。

這個階段產生的女權主要訴求是:
1,承認男女之間的生理差異
2,認為權力是在競爭中動態流動的
3,確保女性不低於30%的決策權

以上是女權的發展過程,看起來其實並行不悖,為什麼會出現「教派割據」呢?
因為三種女權的行權方式(實現形式)有顯著差異。


【二】、三種女權的行權方式

上面提到,三種女權的訴求不同,有三種不一樣的行權方式。
第一種,公民權的行權方式——拒絕權+權力代償
任何權利的讓渡都不可能輕而易舉一氣呵成,女性爭取公民權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過程。
第一階段里女權要獲得同等公民權,需要證明女性具有同等公民「價值」。
最簡單的證明方式就是先通過「拒絕權」實現自主,再通過「權力代償」的方式實現價值替換。
簡單的說,就是給「給多少錢,辦多少事」。

通過市場機制對女性權力如生育、活動、行為傾向進行標價。
要女人為自己生孩子,那就支付家庭開支。
要女人在家帶孩子,那就家庭收入共享。
要女人滾蛋,那就財產分一半。
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放棄事業權在家帶孩子,那就給更多的錢。

將一切人權等值標價,通過市場博弈不斷的提升行權者在社會中的價值和地位,最終實現平等對話。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對,以上代償模式,就是很多女權者說的「物化女性」

這種行權方式最發達的地區,女性僅靠一個子宮,就能剝奪男性的全部家族收入和家庭話語權。
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裡「生女兒是招商銀行,生兒子是建設銀行」這句話都能成為社會流行語。
這句話傾向「生女兒更好」,這是真正的觀念上的變化,是世俗男權向女權的妥協。

目前國內女權發展狀況極不平衡,女性公民權並沒有得到全面的保護。
而「權力代償」的方式正在把中國傳襲5000年的生育觀念推向瓦解。
這絕不是靠呼籲女權換來的,而是經濟槓桿及市場規律產生的巨大魔力。

「拒絕權+權力代償」這種「物化女性」的行權方式,並非只作用於女性。
幾乎在所有被侵犯的人權領域,這種「物化」都在以不同形式積極存在著。
最典型的案例:
原來奴隸的自由權、勞動權、甚至生命權被侵佔;
奴隸解放後,取得的工資其實就是代償這部分權力。
如果工作超時、甚至危及生命,這就需要付出更大金額的現金。
而原奴隸可以通過使用「拒絕權」使代償現金不斷提升,直到這部分權力被「合理的價格物化」。

蛋四,
這種行權方式有一個致命缺陷。
它確實能推進社會整體的女權進程,但卻是基於男性需求的「補償」,而並不尊重女性個體的生活選擇。
於是……

第二種、平等權的行權方式——無視差異+平等競爭
上面說到了「權力代償」的方式,有效的推進了整個社會的女權進程。
但女性依然被限定在「男人希望的女性」這個框架內活動,女性把自己變成商品和男性發生交易。
女性的價值獲得了肯定,但個人意志卻沒有得到尊重。

60~70年代西方「反歧視」思潮的流行,出現了一大批進步女性。
她們不僅不甘於被限定在「標準女人」的框架里,她們想工作,不想結婚生娃看孩子,不想遵循賢良淑德的男性法則。
她們甚至反對男女這個概念的存在。
最典型的社會表現就是60~70年代的中性化服飾、性開放及燒胸罩。

這個階段的平權訴求是無視差異,
讓女性不僅是價值平等,而且需要參與到男性主導的各行各業的競爭之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基本上和現在大部分女權者的主張非常類似:
1,不固定女性的生存形態,尊重女性自主選擇
2,不歧視就業,允許女性參與各種職業
3,女性有權自由的選擇是否婚姻,及選擇性對象。

這裡必須說個事兒,
1955年,貴州民主婦女聯合會刊物發表了《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毛澤東看到文章後親批:「建議各鄉各社普遍照辦」。
之後,毛澤東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迅速響徹大江南北。
這個決策,和1955年波伏娃訪華有密切的關係。
沒錯,中國的女權進程不僅不比世界落後,而且曾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燃鵝,
這種行權方式運行一段時間後,也出現了致命問題。
50年前,中國已經強行進行男女平權了。
過去這些年以後,這種平權在沒有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又回到了原點。
不僅如此,就連一些全新的行業比如「IT行業」,在沒有任何文化積累的情況下,也迅速的被男性所佔領。
這是因為,男女差異客觀存在,並不容忽視。
男性在邏輯性和體力,確實顯著優於女性。
而女性在人文藝術領域有著與男性顯著不同的母性和安定傾向。
這導致這種絕對平等的平權方式,只能在小部分有強烈個人意識的女性中進行,而完全無法在全社會推廣。

於是……

第三種、決策權的行權方式——承認差異,保證30%決策權
上面說到,絕對平等不能施行的原因,是因為男女存在客觀差異。
如果在男性制定的規則里,和男性競爭,女性會出現顯著劣勢。

於是近代出現了一種新的女權保護主張,即保護女性的基本決策權(30%+)。
打個比方:
在一家IT公司里,女性不再全方位與男性正面對抗。
程序員這個崗位既然確實不適合女性,那女性就在UI設計崗位佔據重要位置。
公司里那些適合HR、行政、財會、審計等關鍵崗位,均被女性員工佔據後,
這些職位就能在企業發揮非常強大的話語權。

女性通過不斷的佔據適合的崗位,提升這種崗位的影響力,從而與男性權力進行博弈。
這種權力不是絕對權力,而是相對流動的。
女權主義只保護女性至少獲得30%的決策權,高於30%的部分與男性自由競爭。

這種方式,既不限定女性以「男性希望的女性」生活,也不限定女性「像男性那樣」生活。
而建立起一套獨立的,可以與男性權力正面對話,且適用於女性的權力模式。

這種方式還在摸索中,是否存在致命缺陷還不可知。
只看理論,我個人感覺已經非常的先進了。

這三種女權模式本應該並行不悖,但是因為所遵循的理論有著根本的分歧,導致他們之間互相鄙視。
第一種,認為女性以個人之力挑戰男權社會是螳臂當車,折現最實際。
第二種,認為男女沒有根本差異,所謂的平權就必須男女絕對平等
第三種,認為男女有差異,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權力規則運行,女性保有話語權即可。

Ta們的鄙視鏈是如下表:

Ta們稱呼彼此為「中華田園女權」。

而我認為,
如果真正尊重女權、尊重女性,應該尊重她以任何方式生活的權力。
不僅需要尊重她成為一個職業女性,
也要尊重她成為一個母親,成為一個家庭主婦,
甚至應該尊重她成為一個市儈的小女人,一個要嫁好男人的直女癌。

所以,我的概念里以上三種類別,都是女權的重要行權方式。
並且這三種狀況,因女性個人意願的不同,各地的女權進度不同,應當且必須長期並存。


三、真·中華田園女權

我說了以上三種都是女權的表現形式,我不是在和稀泥。
這個世界上是存在中華田園女權的。

這個話題爭議太大,不展開說案例,就說判斷思路。
第一種行權方式的核心,是市場調節機制。
所謂市場調節,就是等價與自願交換原則。
如果遵循這種原則,女性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議價過程中提升價碼。
不是索要超過交換價值的代償,並強買強賣,對方不願意就打著女權的旗號聲討。

第二種行權方式的核心,是公平競爭。
所謂公平競爭,就是採用【爭取】的方式獲得權力,而不是【強行索取】。
如果遵循這種原則,女性在競爭過程中,就需要承擔這種性別競爭帶來的劣勢成本。
例如,女性找普遍更適合男性的職業時,不僅要承工作帶來的壓力,還需要承擔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招收女性需要付出的風險成本。
不是在明明不適合女性的工作領域,強行索要。也不能在從事這類工作時,強行要求額外照顧。否則就打著女權的旗號聲討。

第三種行權方式的核心,是在博弈中競爭決策權。
所謂博弈中競爭,就是女性通過在不同的崗位中找到自己的適應性,從而參與決策。
如果遵循這種原則,女性同樣需要在職業領域或者生活領域做到足夠的優秀,從而提升話語權。
不是強行索要超額決定權,同時也需要用同等原則給予男性30%決策權的保障。

以上。


本該屬於人的權利。

你不覺得女孩子喜歡玩具車是奇怪的事,我也不覺得男孩子喜歡洋娃娃是奇怪的事。雙贏多好,何必相互迫害。

很多人在給女權主義下定義。其實,如果你認為男性和女性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你就是女權主義者。

我不覺得知乎上會有很多人說:男性和女性不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如果有人站出來這麼說,我倒很想看看。

女權主義的名聲確實不好。有的人被女性相關的話題轟炸,但他們並不在乎那些話題,因而產生厭惡。這完全沒有問題。但你得明白,還是有些理性、認真的人會在乎。還有人看到激進的言論,覺得女權主義者都討厭男人,想要從男人手中爭奪權利。但所有追求權利的運動中,總會有激進的人的。就像愛國運動也總會產生納粹主義。激進的女權主義者,並不是你討厭女權主義的原因。

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討厭女權主義。


nonono,不要限制能力的女性的發展,反對人為強硬的給女性貼標籤。比如,只能做,以及必須做好家務活,沒有做好家務,就不是「好女人」。以及類似的行為,比如女孩子就必須多多穿裙子,你不愛穿裙子就是異端,諸如此類。
順便打個比方,假如一個學生在語文數學的考試中,只能獲得70分,但在體育上可以獲得90分。在現在的成績評價體系中,我們更希望學生語數成績一高再高,有意無意忽視體育等不是那麼「重要」的成績。我們希望的理想情況是是認可學生的體育等其他成績,更為全面公平的評價學生的能力。

我希望的社會是更為寬容,寬鬆的社會。當看到有些女性更沉醉於事業,或者偏理性化的興趣愛好時,而沒有如願立刻馬上結婚,或者當她們因為懷孕而暫時可能會耽擱事業時,周圍的人,等一等,用開放的心態來等待,而不是立馬竊竊私語著,譏笑著,強迫著,用輿論壓制著女性讓她們被迫去做現在暫時不想做的事情。


一、我想要女性的生存權和受教育權。
女嬰有更大的幾率被流產、溺死和遺棄。
女孩有更大的幾率讀完初中或高中就輟學打工補貼家用。當農村家庭中有多個小孩,接受高等教育這件事男孩是優於女孩的。

二、我想要一樣多的機會和不帶顏色的眼光。
「僅限男性」的專業和職業。
對女性年齡和是否婚育的限制。
中小企業女職員懷孕就辭職的潛規則。
男性升遷更快的普遍規律。
對女性人大代表的新聞報道更加娛樂化的傾向。
"女秘書「和」女大學生「已經是被毀掉的詞。

三、我想要心靈上的自由和文化上的有力量。
對女性婚戀的年齡限制如此苛刻。
只要「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仍然存在,女性地位就仍然類似於《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里所描述的一樣。我們可以讀書,參加社會活動,甚至做一些事業,但這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太太」。
「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
政壇女性都以「鐵娘子」的面貌出現。
好多女性的特質在主流的價值觀里都是被貶低的。
像個女孩?我就是女孩!《Always Like A Girl》 女學霸踩了誰的玻璃心?
女生會興高采烈的自稱「女漢子」,男生沒有一個樂意被叫「娘炮」。

我所想要的,是有一天帶有女性特質的文化能夠躋身主流價值觀。
女人不必表現得像個男人也能得到敬重。

我想要「娘們兒」和「爺們兒」能不含褒貶。

====================================================================================

一些不相干的話。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756548

近年來女權已經成為了一個很討厭的團體,女權的形象就是一群「要求太多」的無聊女人。

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能夠和你坐而論道聊女權的人,基本都是不需要女權保護的人。

比如說我,能夠在這裡侃侃而談,是因為我有良好的家庭氛圍,受到高等教育,有一份受尊重的工作。到了這個程度,只要別變成印度那樣,我會活的很好。

那些需要女權保護的,被流掉的女嬰,輟學賣血供兄弟上學的少女,被打死的媳婦,無法為自己發聲。

一個女人死了,新聞的落腳點是「這年頭女人太貴啦」。

大家覺得,女人該作何反應呢?「生而為女人,對不起大家了」。


這跟問一個女人她究竟想要什麼一樣。
每個人都說的不一樣。
弔詭的是,每個人在不同場合甚至時段說的都不一樣。
搞笑的是,很多時候她們說的跟實際做的又不一樣。
所以只有一個結論,自己想要什麼,恐怕她們都不清楚。


女權主義屬於新社會運動中的一種。

作為新社會運動,女權主義運動和過去的政治運動,(例如馬克思主義運動)有一種根本區別,這種區別表現在:女權主義運動永遠無法實現現實馬克思主義運動中那種高度集中的組織程度和運行效率。所以這種運動要麼只能依附於其他運動之上,成為其他運動的附屬品。要麼這種運動就是一種純粹的無政府主義。

共產主義運動作為一種政治運動,最突出的是以階級劃分為基礎的鬥爭運動。它有著明確的敵我劃分的原則,並基於這套原則,有一套成熟清晰的政治目標、政治方向,以及組織原則。所以對於馬克思主義者而言,他的政治運動的道路是明確而清晰的,即奪取政權,消滅階級和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

但女權主義則不同。女權主義並不是像共產主義運動那樣有確定的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它並不熱衷於奪取政權,他也沒有明確的敵人。和過去的政治運動不同,也正如福柯所說,作為新社會運動中的一種,女權主義鬥爭,和其他新社會運動的共同點在於「鬥爭的主要對象不是去攻擊這樣那樣的權力機構,群體,精英或階級,而是特定的權力技術和權力形式。

因此,女權的鬥爭是迷茫的,因為他缺乏一個總體性的鬥爭方向和鬥爭目標。

對此,福柯對這些新社會運動是如此評價的:

這些鬥爭是「直接的」。有兩個原因。在這些鬥爭中,人們要批判的是那些離他們最近的在個體身上施加影響的權力。人們尋找的不是「主要敵人」,而是直接敵人。他們並不期待有朝一日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解放、革命、階級鬥爭的終結等)。與歷史學家偏愛的理論解釋或革命秩序相比,這種鬥爭是無政府主義的。
……
最後,當前的所有這些鬥爭都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我們是誰?因為經濟和意識形態國家暴力,以及諸多的抽象化漠視了我們的個體性,鬥爭就是對它們的拒絕。同時,因為科學的或行政的查究決定了一個人的身份,鬥爭也是對這種查究的拒絕。

用簡單明白的話來說,女權主義不反對其他男人,他們反對的是他們身邊的男人對待他們的方式。他們抗拒的是「妻子「」女兒」等標籤下,他們所必須承擔的主體責任。這也意味著他們並不反對,在事實上成為某人的妻子或某人的女兒。他們反對的只是別人以抽象的「妻子」和「女兒」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或要求他們。

而這種反抗就像是兒女對家庭的反抗一樣,他們並不真的反對家庭,他們反抗的是家長對待他們的方式。但也因為在一開始,家庭的存在就是建立在一方對另一方的依賴之上。因此,這種反抗永遠是一種永遠不可能成功的無政府主義的反抗。這往往體現為激進的口號下,更多其實還是現實的妥協。

所以他和共產主義運動等傳統政治運動的最根本區別在於,共產主義運動追求建立一種新的革命秩序。而新社會運動只是在反抗現行秩序,然後不斷地反抗下去……


我是個男權主義者。

我希望我受傷了可以哭,而不是被喊作娘炮。

我希望我可以不從事危險的工作,這種工作女人願意就讓女人來做,因為我怕死。

我希望我可以喜歡粉紅色,可以喜歡可愛的小動物,而不因此被嘲笑。

我希望結婚以後她來賺錢,我來養家,而不是被稱作吃軟飯的。

=======================================

不贊同上述內容的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女性優勢地位,丫就是想佔便宜。

贊同上述內容的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性別平等。


我承認男人和女人很不同,但這種差異並不意味著別的:既不意味著某個性別的人比另一種性別的人優越,也不意味著某種性別的人比另一種性別的人高明。一個女孩子來到人世間,應該像男孩一樣,有權利尋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

——王小波《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以上足以表明我這個女權主義者的追求。這話說於二十年前。
以下則是我的一些話。

我不習慣在答案里評價其他答案,最近女權主義話題在知乎莫名火了,多數相關問題都看過,但實在懶。而且,知乎上問題比較泛的人文問題,大致兩類:這也要回答?這怎麼回答?多數女權主義問題也是如此。

女權主義者到底在追求什麼?追求之一,便是沒人問這種問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應有個人的自由。人由慾望驅動,激發對世界的感情,而之後被這社會制度約束,湊在一塊,成了一個整體。而男權社會,卻往往對每一步都強制規範——社會制度自然不必說,他們還控制慾望,生產情感,並且讓人以為你天生便是如此。

某些人眼裡,漂亮女友無非是AV女優的替代品。他們的情感並非因人而產生,他們失去對人的感情,而是將看AV時候的情感,轉移到面前這個活生生的人身上。
——哈,誰說慾望是完全自主的?誰說慾望便能反抗體制?


把人當人看,這便是我這個女權主義者的追求。


在原Po微博下看到的最新進展,略略略,讓你拉黑我,被封了吧

又變成轉發自豆瓣啦?早上還說來自歷知幸了呢,截圖為證。

熱門第一是準備再用抄襲的手段打造知乎女神嗎?原文是Po主天涯歷知幸在2016年6月15日的微博,我就評論了一句,「這不是天涯歷知幸的微博嗎?如果轉載請註明出處。」瞬間被刪除評論+拉黑。@vczh
再看一下其他高贊評論,也都是抄襲

原出處目前沒找到,網上一堆相同內容,如下圖


與共產主義的理想一致,
追求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推薦閱讀:

頂尖的人才男性居多,排除男女生理差異,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局面?
為什麼男人不喜歡女人哭?

TAG:女性主義 | 女性 | 女性心理 | 性別差異 | 女權主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