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在選擇東方文化背景上,為什麼更偏重於日本?
比如:在金剛狼2中,日本傳統的喪葬儀式,服飾,建築,以及生活哲學,在細節上都能找到中國的影子,卻又比中國的傳統更加深刻,那幫好萊塢再選東方背景文化是不是有更加偏重於東京,而不是北京?
一杯茶,反正做得很古典美
電影中 矢志田的葬禮 在寺中舉行 感覺更有禪意
真理子 的和服 很酷!
背景中 河邊上的 塔,很有東方 意味
金剛狼在日本傳統的建築中 以現代的自己的科技對戰 傳統的武士刀
真理子 和服上的印花 很鮮艷但不俗氣,卻很古典
鋼鐵俠2中 中國元素 也就短短几秒鐘
題主所說的「偏重」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是運用日本文化元素的美國電影比運用中國文化的多,二是美國電影對日本文化理解更深刻。
好萊塢的電影主要是拍給美國人看的,就算是拍給全世界看的,其中包含的三觀也必須迎合美國觀眾。所以在電影里運用中國元素還是日本元素,說到底是美國觀眾說了算。
對於美國觀眾來說,中日文化同質性嚴重。
大多數美國的電影觀眾想看的,是東方文化(文化主要指傳統文化,下同),而不是具體的中國文化或者日本文化。看電影就是圖個樂,看帶有東方文化元素的電影就是圖個新鮮,人家沒必要非得分清是日本的還是中國的。就算讓他分,他也分不清。正如中國大眾中,能夠清楚分辨英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不多,在美國能分清中日文化的恐怕也只是少數。
所以,拋開政治因素不提,在電影里使用中國元素還是日本元素,對於美國觀眾沒什麼區別。
但是相比於中國文化,美國當代主流群體接觸日本文化時間更長,也更為深入。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作為戰勝國,插手日本的經濟、政治、軍事,客觀上促進了兩國文化交流。而這時候中國在做什麼大家都清楚。到了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至高潮階段,美國開始主動學習日本的生產方式與企業文化,使得交流更為深入。顯然,這些交流機會不是找幾個人去打場乒乓球能比的。
因此從50年代到80年代,約40年的時間裡,美國接觸的東方文化都是以日本文化為代表(期間香港文化對美國的影響有待商榷)。
這至少影響了兩代美國人,正是這些人構成了目前美國社會的主流,其中有一些還當上了導演或是編劇。
這些導演和編劇在拍帶有東方異域風情的片子時,面對效用相同的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多數當然選擇比較熟悉的,或許這就是「偏重」的第一個方面的原因。
保不齊其中有幾個導演做事比較認真,多看了一些日本相關的資料,或是乾脆在日本呆過,或許這就是「偏重」的第二個方面的原因。
總結起來就是:因為熟悉。
PS.《鋼鐵俠2》中的中國元素,其實是專門給中國觀眾看的,美國觀眾沒這福分。
可恥的匿了。
雖然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斷層,但這與好萊塢偏愛日本文化,或者更準確地說與好萊塢能更準確地描繪日本文化沒有直接聯繫。文化傳承的再好,但若外來者沒有研究,還是無法準確地了解其精髓。
為什麼好萊塢更偏愛日本文化?因為美國人對日本的認識遠遠早於對中國的認識,因為美國人對日本文化的研究遠遠早於對中國文化的研究。這還得從二戰說起。
讓我們先看一看日本和美國相關的歷史: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隨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但是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日本堅持保留天皇制度。
1945到1952年,日本表面處於無政府的狀態,實際上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所率領的駐日盟軍所佔領。放一張著名照片:
1951年,日美之間簽訂協議(US-Japan Security Treaty),並且1960年再次續簽,其中的第九條規定日本不得擁有自己的軍隊,並且美軍可以在日本擁有軍事基地,直至今天。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標誌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進入快速經濟發展時期。
不難發現,戰後的日本和美國聯繫密切,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們之間的交流是直接的,頻繁的,不可避免的,而文化的交流又在其中佔了很大一部分。
首先,不得不說的肯定是廣島原子彈了。戰後日本出現了很多此類文學紀實作品、小說,對原子彈對普通百姓所造成的影響做了詳盡的描述,西方學者非常喜歡此類作品。一方面,對於原子彈的使用是否是正義的,一直都是爭議的焦點。另一方面,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是如何來表現原子彈對人們摧殘性的傷害,也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同樣的,很多對戰後日本社會現狀描述的作品,也受到了西方社會的重視。
這一類的文學作品有大岡昇平的《野火》及其同名電影、志賀直哉的《灰色的月亮》、原民喜的《夏之花》,電影有黑澤明的《酩酊天使》、今村昌平的《黑雨》。
第二類,就是探討傳統價值觀和新的價值觀之間的衝突的作品。這類作品往往把人性的衝突放置在傳統故事的背景下,而這類對人性深層次思考的作品往往是西方學者喜愛的類型。這些作品中往往描繪了很多日本傳統元素,西化社會對日本傳統文化的認識可以說是直接從這些作品中獲取的。
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國》、太宰治的《斜陽》。直觀視覺上,最著名的一定是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和黑澤明的《羅生門》。
放幾張《雨月物語》的劇照,溝口健二把美展現到了極致。(還是去看電影吧,圖真的表現不出來)
這種含蓄的美是日本留給很多西方人的印象。總結一下吧,為什麼好萊塢偏重日本?因為日本留給好萊塢更多更直觀更詳細的印象,儘管這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那麼怎樣才能在好萊塢中看到更多更準確的中國文化背景?當然是中國文化更多地「走出去」,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應該就是文學和電影了。
不過,看看現在中國的文學和電影,哎.....
因為你拿不出有魅力的東西給人家想像啊,既然沒有交流那人家當然只能YY了。
別說洋人的心態不好不想了解中國文化。中國人近20年的心態又如何了?像當年我小的時候電視雜誌課本的內容,涉及中外交流的不外乎翻來覆去洋鬼子如何不懂我們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東西如何NB的調調拉高民族自尊心,還有什麼不卑不亢地小學生守則專門指導如何跟老外交流。想想都可笑。
當年那些什麼外國專家斷言中國人(多少年內)做不出什麼,然後幾個中國人勵精圖治經過幾年把東西做出來的糞故事這代人的故事你們肯定看過。
近些年好不容易恢復民族自信心了,又開始流行如何向西方說不,網民開始跟著兔臢如何給鄰居取各種羞恥的外號。你們捫心自問有沒有跟著公眾號High翻天各種矮化西方社會、風俗民情、飲食、體制。西方人不理解你們,你們透過公眾號就真正理解西方了嗎?
先做到心態正常、再做到交流正常,最後才是找准能可以共鳴的文化元素輸出。當然我覺得你們做不到,還是繼續堅持腥沉大海吧。有一個很直接,很表面的原因被大家忽視了。
那就是電影市場的因素。
中國電影市場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長,也只是去年才超過日本的電影市場成為僅此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的,而日本電影市場已經成熟了十幾年,這對於好萊塢來說,就是一塊肥美的大蛋糕。更何況日本票房分賬比例很高,而中國在2012年之前只有可憐的13%(現在25%)。
即使是目前日本電影市場不待見好萊塢,也有很多電影能在日本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比如今年的悲慘世界,泰迪熊,而皮克斯怪獸大學在日本甚至超過9000萬美元。而且,和中國市場相比,日本電影市場開放的多,所以好萊塢在近十幾年在電影里加入日本元素很有商業考量。
隨著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元素被添加進好萊塢商業片討好中國觀眾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相信很多觀眾已經發現了這一趨勢。
我是來給題主潑冷水的.
我沒看出來題主的圖裡有哪點中國東西.
第一張圖.禪院茶起源於中國,但基本上沒有什麼發展.中國對茶沒有那麼講究,而在日本得到了大力發展.室町末期的武野紹鷗及禪茶之大成,千利休發展出日本獨特的茶道.這個跟中國已經基本上沒關係了.
第二張圖,首先,這不是禪寺.這應該是凈土宗寺廟.日本凈土宗來源於印度,跟中國沒關係.而且中國的寺廟不可能造這麼大,超過皇宮.這是日本特色.
葬禮穿黑衣,這是日本的特色,中國戴孝從來都是白色.
海邊的那叫獻燈,是擺在日本神社的參道兩旁的燈.日本神道教特有的,日本特色.
這種書院造建築結構起源於室町時期,雖然創意來源於禪宗寺院,但是經過多代的改變,已沒什麼中國的影子了.這也是日本的特色,中國沒有過.
和服上的花朵,這種絹然方法是上面蓋一種薄紙,在其上用一種藥品繪製出一種半透蒙板,再用顏料一刷,顏料就順著半透蒙板的通道滲透到下面的布料上.日本畫中常用的繪畫方法.日本特色.
------------------------------------------------------------------------------------------------------
由於問題出乎意料的改了,我冷水潑的就不是地方了...折了吧。。。
還是要佩服yol叔答案,放之四海而皆準,問題改了照樣能答~
好萊塢一方面並沒有偏重日本.中國文化的東西也很多.而且中國政治比較敏感,人家萬一為了中國市場拍出一部有中國元素的片子不能在大陸上映,那不是馬屁拍到了馬腳上.相反日本就沒這問題.首先,中國就是中國,什麼比中國還要中國,再者,我從來都不認為什麼日本、韓國把中國的傳統繼承下來,而中國把傳統拋棄了。中國眾多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並不只是漢民族文化,5000年的歷史不斷地發展,變化,流通,向前,從大秦到今天,從來都沒有過哪個時代的歷史凝滯不前的,一直在不停的交融和發展,地域遼闊,主要區域多平原,各民族遷移,文化互相影響與疊加,最終形成中國的美和魅力,日本是個島國,古代又小又封閉,只有大和這一個民族,終於在大唐時學到了我國的先進文明,大唐是開放的,宋朝是戰亂的,元明清是閉關鎖國的,日本還學個屁,自然日本的文化處處都是大唐遺風了。66年文化傳承出現斷層,讓人心痛,你以為在古代那百兒八十個時代交替時一次這樣的斷層都沒有嗎?焚書坑儒,清朝文字獄------
這些事讓人惋惜,但正是如此、這才是中國。
一,我們對外開放僅僅三十餘年,而日本自戰敗後就加入了西方陣營。
好萊塢的產品作為西方主流娛樂,不可能脫離時代和立場的巨大影響而孤立存在(即使在今天,冷戰模式的殘餘仍然處處可見)。日本作為東亞文明圈內被樹立的民主典範,對於自身的文化宣傳而言,無論在時間先後上還是在政治傾向上都佔據著絕對優勢地位,我們現在看到的相對強勢,是它在西方世界多年積累的成果,而我們還是這個領域的新手。
二,文化影響力需要經濟背書。
日本的經濟騰飛早於中國崛起,甚至「日本威脅論」一度在西方甚囂塵上,盛況遠勝今日,即使泡沫之後至今,日本的人均財富與生活水準仍優於中國甚至諸多西方國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文化影響力還弱於中國,反而異常奇怪,堪稱人類文明史的特例。
三,文化交流是雙向的。
中華文明,乃至東亞文明,對於盎格魯薩克遜白人的主流文明(尤其在西方中心思想興起之後)而言,一來陌生神秘,難於理解,二來長期處於邊緣,關注度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希望對方了解自己,不要只坐等對方來關注自己,還要積極推銷,至少也要做出主動交流的姿態,而我國對此的積極性並不很高(我所謂的積極性,是指為此做出的實質性的正式投入,比如專項基金,人才項目等等),或許是因為當下重點並不在此。所以當西方提起東方,還是只能想起更熟悉的老夥計日本。
總之,文化影響是隨綜合國力提升而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沒有必要過分悲觀或者樂觀。在時機到來之前因為虛榮或者其他原因而刻意催化,反而招人恥笑。
請參考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的第一段: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裡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係,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弱國無外交,同樣,弱國也沒有資本奢談文化宣傳。這是一個尊重實力的世界。
你先要被對方尊重,然後才能坐下來聊聊風月。
(日本雖然不是正常國家,但其發展成就還是獲得了西方世界的廣泛認可,這也是一種尊重)
積貧積弱的中國,指望著文化宣傳(在二戰爆發的前夕,日寇盤踞東北之時,四處張貼古畫!)來獲得尊重和憐憫,結果只能是自取其辱,甚至國人都感到不齒。
這就是刻意的結果,文化經營與綜合國力不配套的下場。
什麼「中華文明已死」之類的口水話雖然說著痛快,聽著凜然,實際並無營養,還是少掉價為妙。
我們的文化的確在外族入侵和內部動亂中受到了巨大傷害,這點不能否認,吃了敗仗就是敗了,做錯了就是錯了,實事求是。但我想說的是,在中華文明遭到內外呈周期性的威脅時,始終有人在默默傳遞著火種,除非這些人都死絕了,他們的努力和意志也統統付之東流,我們的文化才算徹底陷入了沉默。正因為這樣的人還大量地存在著,雖然聲音並不如「崖山之後無中國」「大陸是文化的荒漠」之類的話更受公眾歡迎,萬金油一樣適用,四處博得一大片各抱地勢的掌聲和嘆息,但是正因為有他們(包括家父在內)在腳踏實地默默耕耘,我才始終都未曾失去信心。
妄言一句,這也許才是中華文明的脊樑吧。
既然言語已有狂妄之處,不妨最後再補幾句冒失的話。
對於身在其中者,我想說,如果你自己沒什麼文化,身邊的人也不怎麼尊重知識,那麼請你換個環境,好好努力,而不是跑到網上來大放地圖炮,說什麼中國已經禮崩樂壞黃鐘毀棄云云,請千萬不要以己度人,有文化有素養的中國人多得很,可受不起您的無端斥責,請住口,多謝。
對於隔空觀望者,我想說,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你不知道一片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的大陸要怎樣在短時間內讓所有人都獲得通往知識的鑰匙,你不知道傲慢愚蠢固步自封的封建文明給我們的大多數帶來了怎樣的心理陰影導致我們要過激反應恨不得砸碎一切只是為了生存為了從頭開始,你不知道在一個陷入歷史死螺旋的巨大農業國內建設全面現代化需要面對的複雜矛盾需要怎樣才能用最小的犧牲來克服,你不知道一個連年戰亂滿目瘡痍蹣跚起步至今倉廩尚且不足的「文明古國」在被人質問「你為何不撫琴何不著錦衣何不食肉糜你竟敢數典忘祖就你也配稱中華?」時的恥辱與憤恨……如果你隔岸觀火,請你至少不要嘲笑和起鬨,不要傷口撒鹽,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中國人,拜託了,求你了,多謝。歷史原因,日本70年代也曾經像中國現在那麼有錢,天天去美國買買買,把所有能買不能買的都買下來了。各種開餐廳,各種定居,當時夏威夷都快是日本的了。
於是現在美國本土日本文化火啊,本土受眾多啊!
洛杉磯anime expo是北美最大的專門針對日漫的漫展,有日本聲優、動畫製作人等等,16年新高:10萬人。
美國最大的美漫展SDCC,其實是美漫+好萊塢影視明星加成,16萬人。
美日是是盟友,沒有中國的那種例如,進口片限制啊。大部分日本動漫,都是在電視上播映的。這兩年有幾個大的正版視頻網站,Crunchyroll(日漫的neflix,月費和neflix也差不多)估值都上億了,funimation(日漫北美髮行商)也是所有展會,就算幾千人的展會都去。現在基本上日本新番這邊也都在追了。
日本本土經紀又不好,這幾年尤其糟糕,所有日本本土企業都往美國發展,什麼奸笑社啊(good smile),壽屋、animplex都在拚命來美國,周邊在美國賣得比日本還便宜。
sushi(壽司)、sashimi(生魚片)、miso(味增)、sakura(櫻花),甚至到kimono(和服)、samurai(武士道)基本在美國都是通用詞,沒幾個美國人會不知道。
美國也基本不太會有幾個孩子完全沒聽說過Naruto(火影)的,沒看過火影估計和我們小時候沒看過阿童木和哆啦A夢一樣的out。(暴露年齡)更別說是超級瑪麗、皮卡丘。
官方層面:日本在美國有大量的官方文化團體,每年在各大城市都有sakura maturi(櫻花祭),和日本節(japan festival)。紐約的日本文化中心基本每周都有活動,哥大這些也有各種日本文化演出什麼的。
西雅圖有神社,還承辦婚禮,過年過節有賣天津橄欖和年糕湯的,還有抽獎,還可以買omamori」(御守/護身符)。。夏威夷也有大量神社,整個夏威夷在70年代基本被日本買了。
然後現在皮卡丘又火了一次= =
=========================
中國和美國不是盟友,官方上就有各種限制。加上語言,中國文化在美國傳播的確是困難。不過抵不住中國人有錢了啊。
現在第五大道哪個旗艦店敢沒有中文導購??為了偉大的中國市場,現在誰都要搞一點中國元素。
現在youtube幾個中國文化的頻道都很火,中國自己的電視劇啊、電影啊,這些都有進步。
所以挺好的,挺好的!!!
其實美國現在最上流還是歐洲文化,現在nerd(宅)文化越來越盛行,也是日本文化流行的一個原因,也是一個限制。美國人大部分主流文化還是和日本文化和死宅聯繫在一起。
但是中國文化第一印象是kongfu master(功夫大師),吊炸酷炫啊!!而且中國文化有不輸歐洲,超過日本的深度和廣度。你看歌劇的話,中國的是《圖蘭朵》《秦始皇》,日本的是《蝴蝶夫人》(其實也是美國人的故事)。其實在上層社會裡中國文化地位還是遠高於日本文化的。慢慢的復興、傳播起來,在美國主體超過日本就是時間的問題。
想多了,其實老外眼裡只有「東方」,中國人看著它是日本的,日本人看著它是中國的,中國人一張嘴還歐美歐美呢,這倆地方老鼻子遠了行不。
最近正好在業餘時間寫一篇文章,講一個格鬥遊戲系列是如何愉快地誤解東方文化。
其中一個重要組織勢力【Lin Kuei】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忍者】組織,其中一名曾經是【波札那】人的【機械改造人】使用【Sambo】(SAMooborona Bez Oruzhiya:【俄羅斯】無器械自衛格鬥術)。
小伙你跟八國聯軍對罵估計都不帶重樣的。
【外國人都是很Nice的】,哪個國家的人都這麼想,他們只是覺得東方文化比較Coooooooooooool,我估計你忽悠他們黑田長政以一套辟邪劍法和把李舜臣打死在蒙古包里他們也沒什麼異議,因為都是神秘「東方」傳來的聽起來很厲害的名詞。三個原因:
1、了解。
美國人了解日本比了解中國要多些,以日本為藍本來做一些東方文化的東西,不至於太走樣。
2、簡單。
日本文化就一種,全日本都是同一種文化。
而中國文化則不然,大範圍的有東南西北四種,細分的不下十種。想要選取其中一個來作為中國的概況,很難,而且美國人來搞的話,保不齊會跨種類,搞出一個四不像來。
3、惹得起。
美國人怎麼開日本人的玩笑,日本人也不會惱羞成怒。
中國則不然,一個不對付,就成了辱華事件,人家搞個電影賺倆小錢,犯不上冒這個險。
如果我拍電影,要用一個宗教元素,我肯定首選道教,其次佛教,打死也不用伊斯蘭教。沒別的緣故,就是最後這位惹不起,你不知道哪塊兒就得罪人家了。
得罪中國人,比得罪穆斯林容易得多。穆斯林事兒逼,但至少還有個標準,中國人事兒逼起來連標準都沒有,你猜都沒法猜。
額對了,還有一個——布景容易,都是木頭房子,傢具也簡單,美國劇組的美工師工作量會低很多;如果讓他搞一個中國景,比如村落或大宅子,製作成本恐怕不容易被製片人批准。
去北京取景的工作人員還在呼吸科住院
在過去的100年里日本文化在歐美的影響其實是超過中國文化的,只到最近的一二十年才有所改變。歐美影視作品或是藝術作品取材日本,那就是取材日本,那不是要通過日本來找中國的影子。
問題本身有局限。怎麼能從金剛狼2一個電影就扯出整個工業的取向呢?
好萊塢很多中國元素。總不能當一部金剛狼就是整個好萊塢吧。因為黑澤明等人的存在
跟美國在二戰後長期與日本的合作有關吧。駐沖繩美軍多少都會些日語,而想在日本境內長期立足,多少應該了解點日本文化。 @謝音的回答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話說回來,難道你們真的想看美國隊長跑到中國來跟峨嵋派掌門上「船」?或者像《47浪人》里的戲碼,在「戊戌六君子」里混入個白人跟著康梁二人搞變法、然後本來一個人就能夠進入紫禁城殺個七進七出還要義正言辭拒絕大刀王五的救援,跟著譚嗣同一起就義?首先好萊塢對於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表現基本上簡單粗暴的,只是作為電影里的一個元素一個道具背景而已,所以好萊塢所需要他國的文化傳統是要有儀式感象徵性的,能夠標籤化和符號化的元素。
中國你說用一兩個東西來代表的話,那估計是一個超長掐架貼,比如哪座山能代表中國?中國人話說出一大堆,保不齊會變成地域貼。那像日本-富士山應該就算日本人自己也沒異議吧,那更別說服裝了(這裡嚴禁舉例)。比如日本的冷兵器代表毫無爭議武士刀,如果中國要選一樣出來代表,選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鎲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
不是偏重於日本,而是日本更方便。
如果等哪天中國自己把文化簡化到,山的代表就是有長城的那座山,建築就是紫禁城,食物就是餃子麵條,冷兵器就是那把青冥寶劍,文化代表就是孔夫子,樂器就是平民拉二胡,貴族彈古箏.....那好萊塢就笑尿了,撿著大便宜了,興沖沖不費腦筋拍著片就把帳給分了。
其實很多時候好萊塢就是想表現「東方元素」,只不過跟日本交流更方便就用了日本。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一些儀式感較強的東西比如茶道更能給觀眾帶來神秘感。其實美國觀眾是搞不清中日韓區別的。比如我有個同事一直以為新加坡是中國一個城市。
近兩年因為中國電影市場急速增長,咱們中國人感情又比較容易被傷害,好萊塢導演開始有意添加一些討好中國的元素,大家想必也不陌生了。美國日本同屬反華陣營…
幾乎所有的答案都好像在挖深層原因,我只能說他們所說的深層基本都脫離了現象。我說一下最直接的原因——日本導演黑澤明,一位傑出的世界電影天才大師。
他在好萊塢以致西方電影是什麼位置,我沒那麼多知識去形容,但是的確牛逼。相信在中國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黑澤明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他是迄今為止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導演。
我只能在我知道的範圍內陳述一下他對好萊塢的影響力。斯皮爾伯格說自己深受黑澤明的影響,《星際大戰》系列導演叫啥忘了,深受黑澤明影響,最明顯是昆汀,《殺死比爾》系列就是向黑澤明致敬。
我們平常看到好萊塢電影里日本的文化元素很多,武士啊,和服啊什麼的都是黑澤明作品中所展現的日本文化。
這個問題必須要好好回答一下——等我有空了。
一句話切題——日本是一個孤立而獨特的文明——塞繆爾 亨廷頓。
一個長句展開——人類學和歷史學的重點同好萊塢編輯的喜好和見識是有區別的。
一個超長句暫時隱遁——樓上諸公拿一個封閉小島從未被征服內戰一戰死個幾千人就號稱烈戰同東亞大陸和文明世界極度缺乏深切交往和理解的日本文明來代表我大天朝這種三百年慘烈絞肉五千年居然不死達則遠征中亞窮則龜縮東南兵法比經書厚經書比臉皮厚臉皮比歷史還要厚的上一文明周期遺產的老鱷魚文明實在是弱爆了日本人自己都沒臉皮厚到這個地步啊!
——————————————————————————
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
※外國網民有沒有使用類似「火星文」的習慣?
※如何評價動畫作品中的「美少女動物園」現象,和其對應的「難民收容所」?
※有哪些關於北京的冷知識?
※有哪些屢試不爽的絕妙回復?
※一個平凡人想要成名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