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真的能決定一切嗎?

很多人簽名都寫著態度決定一切,可實際工作或生活中,態度真的能決定一切嗎?


看到標題我進來了,前不久寫過一篇日誌,有些標題黨,《態度什麼都決定不了》,只是為了強調態度在很多時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素。就摘一些段落分享給大家,見笑。有些長了,對不住。

1.態度不等於行為
當我們問別人一個問題,得到了一個答案,那麼這個答案意味著什麼?
無聊的美國人做過一個調查,他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周末去教堂,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全國性的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人在周末會去教堂。
問題解決了不是?
但是懷著嚴謹態度的科學家們沒有因此罷休,他們覺得這太多了,上周去的教堂裡面只有一個八十歲的抱著貓咪的老太太和幾個流浪漢呢,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去。
於是他們又做了另外一個實驗,同樣的隨即選取一些人,讓他們每十五分鐘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們收回人們的記錄的時候,他們發現在周日上午十一點(做禮拜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真正去了教堂,這是之前說會去教堂的人的一半。
這裡發生了什麼?
他們都是騙子嗎?
全知全能的上帝告訴這些科學家:你們想要知道的是人的行為,而人們告訴你們的答案,是他們的態度。

又是一個美帝的故事,在二三十年代,美國人是很反感中國人的,然後科學家們又開始行動了,他們調查了一個小鎮上所有的餐館和旅店,問他們明天有一對中國夫婦要來吃飯或者住宿,你們會不會接待他們。
91%的回答都是:不會!
但是第二天,科學家真的讓一對中國夫婦去挨家挨戶的吃飯或者要求住宿,他們驚奇的發現,幾乎所有的餐館或者旅店都接受了他們,只有很少的幾家真的拉下了臉把他們拒之門外。
他們在前一天撒謊了么?還是昨夜上帝託夢給他們不接待他們就去死?
都不是,同樣的,調查問卷得到的是他們的態度,而他們真正面對中國人來就餐投訴,他們要做出立即的行動,而態度在這個時候就根本沒有什麼作用了。
就像前一陣鬧得很兇的中國青年打砸搶日本車日本商店一樣,你要問他們要不要去保衛釣魚島,他們肯定高舉斧頭/鎚子/磚頭
告訴你說馬上去!立馬去!弄死狗日的!
可是你如果說那好吧,馬上就排部隊來接你們去,他們會用打砸搶兩倍的速度逃離你的視線。

2.行為也可以改變你的態度(認知失調)
人的態度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些時候,不僅僅是人類自發的態度,很多情況下,人的行為會改變態度。
有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叫做《桃色交易》,說一對年輕人,窮困潦倒,借了五千美金去拉斯維加斯賭博,結果輸光了,他們碰上了一個富翁,富翁愛上了這對年輕人中的妻子,於是富翁對這個男人說,把你的妻子借給我一晚,我給你一百萬美金,這個男人當場就很憤怒,說:你以為我妻子是妓女嗎?然後帶著妻子離開了,但是到了晚上,兩個年輕人輾轉反側,發現沒有錢真的活不下去了,於是就安慰自己說,不就睡一晚嗎,可以得到一百萬呢,那就讓他睡吧。然後。。。。
難道這個男人希望自己的妻子當妓女么,當然不是,如果你現在問他這個問題,他會邊流眼淚邊告訴你他有多愛他的妻子,而他們有多需要這一百萬,這不是妓女,這是用一晚來換一輩子的幸福。
但是清醒過來的你發現,這有什麼不同?妓女不就是用無數個夜晚來換取人生的幸福么?用一晚換來的就不是妓女了?
但是你不能怪這個男人騙你,因為當人們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行為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會發生改變,會無限的維護自己做出的事情。
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科學家讓一群人分成兩組,都做一個非常無聊的工作(類似擰螺絲),然後科學家說:我希望更多人來參與這個實驗,所以我希望你告訴下一個參加實驗的人說這個實驗很有趣。第一組人可以獲得八十美金,第二組人可以得到一美金。只需要簡單地完成這個工作然後告訴下一個人這個很有趣就行了。
他們拿到錢並且撒了謊之後,科學家又讓他們填了一份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剛才的工作是否有趣。
你會不會覺得他們肯定會清一色的說這個工作很無聊?
不!
實驗結果很令人驚訝,那些拿到八十美金的人,在調查問卷裡面都說這個實驗很無聊。
但是那些拿到一美金的人,反而在調查問卷裡面說這個實驗不怎麼無聊,甚至還挺有趣的。
這發生了什麼?這些人的節操都掉了嗎?
事實是這樣的,那些拿了八十美金並且撒了謊的人,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撒謊是為了這八十美金,他們的想法並沒有改變,無聊的工作就是無聊的工作,所以調查問卷顯示的態度並不會出現改變。
但是那些拿了一美金的人,他們撒了謊之後就覺得很懊惱,他們會想:我他媽的怎麼就因為一塊錢而騙人呢!不對,一定沒有騙人,我不要做騙子,剛才的實驗沒有那麼無聊,嗯,一定是這樣的!然後你就知道了,他們的態度真的發生了轉變,他們覺得這個實驗沒有那麼無聊了。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你朋友剛去了一家很貴的餐館,花了很多錢,你問他,好吃嗎,其實他心裡想說真的不好吃,貴死了又吃不飽,回來還要吃泡麵,但是他一想,我都花了那麼多錢了,再說不好吃豈不是很沒有面子,嗯,一定是好吃的好吃的,經過了一番掙扎,他會告訴你:嗯很好吃。就算你下次去吃了然後發現很難吃,回來質問他,他也會一臉無辜的說:哎呀是你不會點菜啦。

3.態度還是很重要。
匯總成一句話就是,有了態度不一定能實踐,但是沒有態度就連做這件事的機會都沒有了。態度是方向,而你做不做這件事情,要看你的態度有多強,你有多想做。
原文全文:http://blog.renren.com/blog/250335158/878759512?bfrom=010203012


我認為這句話的含義是:天賦、潛能、環境、機遇等要素是你不太能把握的,只有態度是你努力能夠把握的。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事情的走向。

所以,對一件事情來說,很多因素『決定了一切』;而對你來說,『態度決定一切』。


根本在行為。不管你前奏演得多好,到了行為這一關口時歇菜,前面的都白玩了。
有人會很高興,想,那我們態度奇爛都沒問題?事情往往就是這麼矛盾和糾結,有些事情你不分開來看,你完全理不清;有些事情你分開來看,你永遠只能得到錯誤的偏見。
如果態度影響不了行為,我們可以說,態度一點都不重要,態度沒用。問題就在這裡,態度影響行為,而且對一般人來說,這個影響還是挺大的。
有些會不認同,想,那好多人認錯態度很好,就是不改正呢?我們可以認為這些人的態度是「偽態度」,來作為解釋。當然,後面你還得被追問什麼是「真態度」?又很麻煩。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應該分開來看。這些人有非常好的認錯態度,卻同時有著奇爛無比的改錯態度。把一個態度分成很多種,這樣呢既不會混淆,又便於對症下藥。以為「認錯態度好,就一定能改錯」,我覺得是因為沒有分清認錯和改錯行為的差異性造成的。
認錯,其實是一種解脫,尤其是對於那些沒打算改錯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只要你的腦子能進入「弱者迴路」就可以輕鬆認錯。改錯則不同,必須進入「強者迴路」,要擔當,要冷靜,要思考,要權衡,要選擇,反正後面要做的事一大堆。對於一般人來說,認錯至少是一個小節信號,這件事到此為止。但,改錯完全不同,你可以預見,一旦你開始改錯,那將是一個沒完沒了的折騰過程。
SO,讓一個人認錯,需要的態度固然不易;但相對於讓一個人改錯,在態度上的改變,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然後,當然,對於我們這些旁觀者來說,認錯算個屁,你一天不改錯,就跟完全沒認過錯一樣。雖然,認錯也是要很強的態度很大的努力。

就像交易一定要以價格走勢為最後標準一樣,我建議,一般人還是直接盯「行為」這個結果吧,猜態度不是一般人能玩好的事情。態度很好地插你兩刀,事後你頂多也只能怪自己對態度的判斷能力太差,那兩刀可是扎紮實實地插在你身上了。也許你瀟洒,無所謂,可萬一這兩刀是插在你親人朋友上了,估計誰也不好受,是吧。

結論呢
沒有必要懷疑態度的作用,
不要迷信判斷態度的能力,
只盯行為這個結果更保險。

你可以這樣安慰自己:如果你因為態度判斷錯誤而誤解了別人,別人會恨你一輩子;如果你被對方的行為誤導而誤解了別人,別人會原諒你的,如果對方人品更好一點,說不定還會為自己的行為對你造成的誤導而道歉。因為行為是事實,而態度是你的猜測。


這句話如果嚴謹地說肯定是不對的。因為一些違反客觀自然規律的事情,無論有怎樣的態度也是不可能被決定的。就好像曾經風行一時的永動機製造風潮,我想那些妄圖製成永動機的人中一定有不少態度很好的人,但很可惜走錯了方向。

但如果在可行性的範圍內看,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正確的。常見的是在某些事上有些人說不可能,有些人因為有著端正的態度執著地追求,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我曾在一家餐館吃飯時聽到一桌人在議論。一個人說某某人英語日語都不錯,IT技術也很過硬。另一個人就說不可能,外語好的技術不可能好,技術好的外語肯定有缺陷云云。
當時我就在旁邊笑了,因為我當年也曾這麼認為,但自從我轉變了觀念和態度之後,現在已經是某些人眼裡外語技術都很強的人了。(不過自己其實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很多還是有待提高的。)

還有一次乘公共汽車,無人售票車,前門上後門下。我一上車就感覺很擠,為了下車時不慌張,我就開始往後挪,因為往往這種車都是前門擠後門松的。經過一個人身邊時,聽他嘟囔了一句:「擠什麼擠,這麼多人你還能擠到後門不成?」我沒理會他,繼續在盡量不困擾他人的情況下一點點向後挪,果然過了汽車中部,後面鬆了很多,幾下就來到後門門口了。
那個嘟囔的人見了,也不說話了,過了一會兒沿著我走過的路線也擠了過來。
這個人之所以之前不往後擠是因為認為不可能實現,但當他見到有人實現的時候,改變了態度,很容易便實現了原本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還有一個大家都學過的例子,就是課文《為學》中的貧僧和富僧。

所以,從這方面看,態度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沒有人會為自己認為無法實現的目標去努力。
當你對自己說,這件事情不可能時,從那一刻起你已經決定放棄一切努力了。自然不會為實現這件事情而去動腦筋想辦法,也就不會有任何進展。
而當你認為一件事情可能的時候,哪怕是一件聽起來再不可能的事情,你也會去積極動腦,努力尋找實現的方法。

為了證明上面的觀點。
我有一次對著一大群人問:在三個月內把日語從0提高到1級水平,大家覺得是否可能?
果然大家都回答不可能。
然後我對大家說,如果現在讓你必須把日語在三個月內提高到1級水平,大家有什麼好主意?請大家注意去想像,這是你必須實現的一個目標。
結果大家紛紛提出各種學習方法,有一些還真的很有創意。
雖然這個命題從普通人學習能力的角度上看可以說不太符合自然規律,也就是說實際上恐怕很難實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當我讓大家去相信它可能實現時,大家確實能提出很多去實現它的方法。不論這些方法的可行性有多大,也不論是否有效,但只要能不停地提出新的方法就不會放棄,就會向著目標一點一點地逼近。滴水可以匯成大海,一點點的逼近加上堅持,那也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實現的了。

另一方面,人做事大多時候是與人打交道。而人很容易被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端正的態度所感染。所以從人為因素看,很多時候好的態度也有利於事情的達成。

或許這就是態度決定一切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沒任何東西能決定一切……

漂亮話而已,說著過癮,這句話也長期霸佔過我的簽名位置,目的無非就是給自己一個動力!

類似的漂亮話太多了……

例如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人,一起做正確的事兒……廢話!

失敗是成功之母~!嗯,不過失敗這個母親起名字的本事和英國人一樣,喜歡用自己母親的名字,那就是失敗……失敗的母親的母親的母親也叫失敗,很巧是嗎?

說回正題!

態度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但做一件事光有態度是肯定不行的,一般來說,基本用在兩個人用相同的條件做相同的事情時,態度有可能會起決定性的因素……


以長文回長文。

《為什麼我說態度幾乎決定一切》

為什麼我說態度決定一切?
在大學的時候,班級中能非常容易的判斷出哪幾個人會包攬前三,哪幾個人會拿獎學金。
不論千奇百怪的考試內容多麼超綱和看起來多麼的無法準備,總是那幾個人。
因為他們足夠認真,認真聆聽老師的起承轉合,認真把深層的理論弄清,把學習知識而不是考試當作目的。
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作為旁觀者看到他們對學習認真的態度,而無意識下共同歸納認定出獎學金的歸屬。

為什麼我說態度決定一切?
不管是申請留學還是找工作,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一定要是學生會主席級別或在big brand name的公司做過實習或在多牛的paper上蹭個第四作者才有優勢,
但真正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重要的是你自己做過什麼,而不是你的title是什麼。
大學時從班長到社團的相關負責人再到活動組織者等等職位我都經歷過,
但那時就像是小時候在搜集球星卡一樣,在意的只是簡歷上的名義,而不是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到面試的時候,才發現甚至很難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自己都難以說服自己。
這個時候,我真的覺得與其做一個不做事的學生會主席,不如做一個踏實的幹事。
哪怕是一個三人的小群體,一樣可以通過take initiative來解決其中可能遇到的矛盾,來把三個人的群體發展到四個人、五個人、六個人,來把每一件小事都按部就班做到完美,總結經驗教訓,並持續進步。
比起實習證明,比起優秀幹部證書,比如論文上的署名,在做的這個過程中你認真的態度、你的思考、你的體會才真正讓你成長,才真正給你證明自己的談資。

為什麼我說態度決定一切?
到了美國後,未出國的同學總愛問我,留在美國工作容易嗎?
我也曾有過同樣的疑問,後來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總有那麼幾個人,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真的想留下,而最後也是他們真的留下。
因為他們不只是想,還用他們自己的態度證明他們付出的和所想的一樣多,
他們適當放棄中國人的小群體,從第一天開始認真準備求職,
他們不忌憚旁人的竊笑,用蹩腳的英文去和老外搭訕,
他們會在畢業後把自己飛到加州,飛到紐約,不計後果不留後路。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和他們比起來你並沒有你自己想的那麼想要某樣東西,they are worth it, but you are not.

為什麼我說態度決定一切?
在實習的時候,每個人每天都要做一樣枯燥無味的重複性勞動,
但只需那麼一兩日,大家便都可以看出誰是真正熱愛這份工作的,如果有可能,誰最後可以拿到return offer。
我幾天後就對重複性勞動心生厭倦,投機取巧起來,而旁邊一個人卻不知疲倦。
「這人真傻,白出力的命。」我對自己說。
(這種評價其實在一個人極其認真努力地追求一些在別人眼中不切實際的夢想的時候經常會聽到。)
但當有一天我問自己,如果我是老闆,會要哪個人的時候,
非常讓人後怕的是,我的答案並不是自己,
因為作為老闆我需要的是一個態度認真,努力工作完成任務的人,而不只是一個「聰明」的人。

所以說,很多事情沒有那麼複雜,沒有那麼未知,
當一個人有了態度以後,我們不需看完結尾,就知道他們所想要的最後一定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也許過程會很艱難,會失敗很多次,中途可能會想要放棄,
他們甚至自己都會懷疑自己,但作為旁觀者,因為看到了他們的態度,我們可以毫不懷疑地告訴他們,
「If it"s not good, then it"s not the end yet.」
「你這學期這麼努力,期末一定會考的很好。」
「你工作這麼認真,一定可以得到晉陞的機會。」
「你為這份面試準備了這麼久,不是你拿到offer還會是誰呢。」
「你這麼真心誠意地愛她,她一定會答應你。」


好吧,最後一條,也許不會。

以上,就是 為什麼 我說 態度 幾乎 決定一切。

--------

  • 更多回答請看 曲凱
  • 更多文章請到 創投方法論-知乎專欄
  • 更多互動關注公眾號 42章經

態度真的能決定一切,但一切都不是態度能決定的!


態度決定一切只是告訴你凡事要有一個端正的態度,因為這個會影響你的行為舉止,成功不是單純靠態度,更有機遇、天賦、努力、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只不過態度是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罷了啊。


細節決定一切,態度決定一切,XX決定一切。
如果出在出版商,這些不過是噱頭而已,為了賺錢。
如果出在佈道者,不過是在給你洗腦。

哪有這麼多的一切給你決定,機遇呢,運氣呢?
我也發現很多人喜歡用xx決定一切來說話,這已經成為群體行為了。
這些話如果說給自己是自我暗示,說給別人是群體暗示。


態度是件催化劑,很多事情上,良好的態度會令事情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你的態度堅定,就能鼓舞同伴,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所謂態度決定一切,我以為,是在某件事情上盡自己的能力,配合各種因素,達到目標。每時每刻都保持良好的態度,的確是件難事,要儘力而為。


分享一篇文章,感覺看到很有感觸。而我堅持到現在的唯一沒變的就是態度,因為我的工作態度,決定了我職位的高度,共勉。

到了機場,我給他留了一張名片,說:「你有沒有興趣這個星期五到我辦公室,給我的員工講一講你怎麼開計程車的?你就當打著表,60公里一小時,你講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錢。給我電話。」


沒等司機回話,我便走了。在飛機上,我迫不及待地寫下了這堂生動的MBA課。


(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認真看完,必有收穫!)


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在美羅大廈前搜索計程車。


一輛大眾發現了我,非常專業地停在我面前。這一停,就有了後面的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動的MBA課。


「去哪裡?」


「機場。」


「好的。」司機好像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繼續說:「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這裡我只做兩個地方:美羅大廈和均瑤大廈。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終於被我看到你了。從寫字樓里出來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計程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


我一愣,頓時很有些興趣:「什麼科學的方法?」


「要懂得統計。我做過精確的計算,我每天開17個小時的車,每小時成本34.5元……」


我打斷了司機的話:「怎麼算出來的?」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的份子錢,油費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34.5元?」


我有些驚訝,我打了10年車,第一次聽到有計程車司機這麼計算成本,於是打算繼續和他交談下去,也用來打發在路上的無聊時間:「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時間算。你看,計價器有一個檢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我做過數據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元,大概要開10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就是9.8元。不賺錢啊。打個比方,如果說做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元的客人,就會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太強了,這位師傅聽上去真不像計程車司機,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師。「那你怎麼辦呢?」我更感興趣了,看來去機場的路上還能學到新東西,於是繼續問。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決定你要去的地方。」


我非常驚訝,這聽上去很有意思。

司機繼續說:「有人說做計程車司機是靠運氣吃飯的職業,我以為不是。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


這句話聽上去很專業,有點像很多商業管理培訓老師說的「put

yourself in to others shoes」。


「給你舉個例子,醫院門口,一個拿著葯的,一個拿著臉盆的,你帶哪一個?」


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要帶那個拿臉盆的。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醫院看一看,拿點葯,不一定會去很遠的醫院。拿著臉盆打車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樓的誰死了,明天三樓又死了一個,從醫院出來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健康才最重要。那天這個說: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說他會打車到人民廣場,再去坐青浦線嗎?絕對不會!」


我不由得開始佩服起這個計程車司機。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裡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之後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這個男的上車後還沒說去什麼地方就忍不住問我『為什麼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


司機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那對男女是遊客,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


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


「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去很遠嗎?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不會讓她進啊。」司機越說越有興緻。

「有道理!」我越聽也越感覺有意思。


「很多司機都抱怨,生意不好做,油價又漲了,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自己將永遠不能得到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裡。」


這話聽起來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自己」,或者StevenCorvey的「影響圈和關注圈」的翻版。


「有一次,在南丹路一個人攔車,去田林。後來又有一次,一個人在南丹路攔車,還是去田林。我就問了,怎麼你們從南丹路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說,在南丹路有一個公共汽車總站,我們都是坐公共汽車從浦東到這裡,然後搭車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再比如你看我們開過的這條路,沒有寫字樓,沒有酒店,什麼都沒有,只有公共汽車站,站在這裡攔車的多半都是剛下公共汽車的,再選擇一條最短路徑打車。在這裡攔車的客戶通常不會高於15元。所以我說,態度決定一切!」


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計程車司機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學來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鐵站口排隊,怎麼能賺到錢?每個月就賺500塊錢怎麼養活老婆孩子?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很聰明的人;一個很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天才。有一次一個人打車去火車站,我問怎麼走。他說了一條路線,我說慢,於是我說了一條路線,他又說繞遠了。我告訴他沒關係,我經常走比他有經驗,按他那麼走50塊,按我的走法,等里程錶50塊了,我就翻表,他只給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最後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卻快了25分鐘,我只收了50塊,乘客很高興,省了10元錢左右。這4公里對我來說就是1塊多錢的油錢,但我相當於用1塊多錢買了25分鐘。我剛才說了,我一小時的成本34.5塊,我多合算啊!」


聽完司機的話,我也越加佩服他。司機也沒閑著,繼續說:「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三四千,做的好的大概五千左右,頂級的司機大概每月能有七千。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兩三個司機,每月能拿到八千以上,可謂萬里挑一。我就是這兩三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有大的波動。」


太強了!到此為止,我已經對這個計程車司機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常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車夫。有人說,你是因為賺的錢多,所以快樂。我對他們說,你們錯了,正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賺的錢多。要懂得體味工作帶給你的美。堵在人民廣場的時候,很多司機抱怨,又堵車了,真是倒霉。千萬不要這樣,用心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經過,非常現代的高樓大廈,雖然買不起,但卻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享受。開車去機場,看著兩邊的綠色,多美啊!再看看里程錶,一百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樣工作都有她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從工作中體會這種美麗。


我們反思一下,誰把自己的行業做到計程車司機這樣精確的分析?你如果能認真的看完這個文章。是不是和我一樣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常常感覺工作里只有工資能給自己動力。其實動力才決定態度,態度決定待遇!


-
「態度是否真的能決定一切?」一看到這個命題俺的大腦馬上自動生成了以下一系列的相關問題:

  • 態度是什麼?
  • 是一時感覺傾向還是深刻反省後的穩定認知?
  • 有多少人錯誤的理解了態度的概念?
  • 你確定你認可的就是你的態度嗎?
  • 態度有多少能轉化成行動力?

···
好吧,約束條件太少自由度太多,這樣一個究級問題的答案我是沒戲了。那不妨來看看問題本身。果然問題比答案更有意思。從以「*決定一切」作關鍵詞,Google的結果是About 126,000,000 results可以看出人們對「XX決定一切」這個問題的興趣該是有多濃厚。下表是用其他相關關鍵詞的搜索結果,請注意每一個關鍵詞都是加了雙引號語法的。

「XX決定一切」,這個問題有沒有解?有沒有唯一解?我無法論證,但是我本能的相信人生的成敗不會是單一因素的結果,並懷疑這種企圖一勞永逸的思維方式只是一種缺乏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表現。
人們為何如此執著於此呢?竊以為這個問題倒是可以說一說。一般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不論深淺總能對以下事實說上幾句:

  1. 生物千千萬,但都起源與於簡單的單細胞;
  2. 性狀的多樣性,可以追溯到基因的差異;
  3. 豐富的色彩,不過是不同頻率波長的電磁波;
  4. 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
  5. 冷熱的本質是微觀粒子運動劇烈程度的反映;
  6. 宏觀低速物體的運動逃不出牛頓的手心;
  7. 普朗克拉動了遮掩宇宙本質的面紗;

···
這些關於現象和事物本質的知識成就列表可以在每一個細分專業領域繼續瘋狂的往下列。近三四百年來人類積累了太多宇宙自然的「終極奧秘」的真理,這種狂飆突進式的成就未必全然無害。知道的太「多」,知道的太「深」 ,使得人們在面對生活日常的現象時,如何提出問題以及如何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發生了變革。這種變革至少體現在兩點:
1、一般人的思維方式里有這樣一個預設的假設——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用因果關係追根溯源的,潛意識地認定一定可以找到唯一的最終的核心、源頭、根本、本質;
2、一般人會高估自己探究事物背後本質的能力。即使是力有不怠也會把超出自己能力的終極性問題當作最具優先順序的重大問題。然而這些問題真有那麼重要嗎?這些問題的確定答案是繼續生活的前提嗎?


態度和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關,和價值觀有很多的想通之處,當從一個角度思考感覺煩悶時,意外的換角度思考可以讓人如獲新生。其實態度是對自己說的,其中的變化也只有自己能夠慢慢體會,態度真能決定一切嗎?其實我們不需要態度去決定一切,只是讓自己過的更有意義,然後由此衍生的態度可以幫我們理解和看待很多事情...(經典的話語總有那麼點值得讓人把玩的地方,是我們這些讀者給其增加深度吧)


以前總人云亦云說大部分問題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現在我重新認識到可能現實和假想中不一樣,大部分情況下真的是智力問題!


之前看過一段話,可能與問題關係不太大,但還是想分享出來:【溝通的時候,談話內容佔30%,情緒態度佔70%。如果溝通情緒不對,那內容就會給扭曲了,所以溝通內容之前,情緒層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誤會只會越來越深 。】
至於態度能不能決定一切,我覺得做一件事時候,態度梳理好了,未必能夠成功,但如果一開始的態度就沒梳理好,那十之八九就是…為之後的成功積累經驗了


-
態度決定一切!

態度決定判斷,
判斷決定行為,
行為決定結果,
結果就是一切。
-


態度決定了你是否想做這件事,而行為才是促成這件事成功的根本。


態度是什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態度是由認知、行為、情感三者組成的,但是這三者往往達不到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決定我們態度的是情感。也就是說,你面對的對象,是不是你願意以情感交流的對象。
當你對某件事情做出決定時,你所有的能量都會為眼下的這件事情進行工作,這種能量的來源是我們的情感。你喜歡的自然就做的順心,你不喜歡的也很容易讓人感到疲憊和不如意。
態度也許不能改變事情的本質,卻能改變我們面對事情的方式和心境。這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影響,決定方向。


我因為某種經歷,思考的問題很少直接判斷對與否。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價值觀的差距,決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你在一份輕鬆的工作態度認真,投入力度大。
有的人欣賞你的工作態度。
但不乏評價你是傻比,幹嘛這麼認真的人。
"態度決定一切"
你的態度不一定讓你比評論是傻比的人過得好,更加成功,更有社會地位。

我的觀點始終保持對問題的思考,態度可能沒辦法改變一切,也就是外部的環境。但是,態度可以改變你的認知,行為等內部條件。而這些是改變外部環境,改變一切的基礎。

上面這句話不等同改變了自身就能改變一切。

態度改變不了一切,只能改變自己。

也許也可以說成態度為改變一切提供了可能性。


以上僅個人觀點。


態度是做一件事情最基礎的影響因素,也是決定一件事情好壞重要因素。

做好一件事情並非擁有積極良好的態度就可以的,這個僅僅是基礎,良好的心態能夠幫助我們客服重重困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會不喜歡別人幫他過生日?
當一個人的知乎答案長期被低點贊率、高反對率、高圍攻率包圍,他會不會自我反省?
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好事情會把失敗歸結到別人頭上、覺得自己有理?
心理學學科內部怎麼評價弗洛伊德的理論?

TAG:日常心理分析 | 態度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