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設計卻沒有天賦該怎麼辦?
2014.8.17更
這個問題差不多是我一年前問的。收到大家回答後我調整了心態,也付出了更多時間在專業課上。結果就是這兩個學期里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受到了老師的肯定(掩面)。發現自己確實之前沒有掌握設計方法,然後死鑽牛角尖= =。現在算是摸到一點門路了吧。這個暑假還找了公司實習,看到現實中的設計又和課堂上的又完全是兩回事。
答主們你們每個人的回答都給我啟發和幫助!灰常感謝!會繼續努力的!————————————————————————————————————————
從大一一開始學習各種構成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沒什麼天賦,有的同學天生形式感好,那些形式彷彿是天生在他們腦海里的。大一老師就說過設計90%靠天賦。。現在的老師又在不斷強調最重要的是有想法、有想法做的不好也沒關係,最可怕的是沒有想法。
怎麼想也想不出的人該怎麼辦= = 可能花很多時間去想去看書,做出來的東西還是很平庸。。好迷茫。。不想做人云亦云的設計。。有熱情並不等於有天賦。
沒有天賦努力多了沒成就、自然就沒熱情了之前除了基礎課,工業設計、平面、數媒、環境藝術都有上過課
都說設計是想通的。。於是我發現自己果然在各個地方都。。好在設計不是藝術,還有點實用性,就算成不了大師還能混口飯吃
難道以後只能成為平庸的設計師么?
還是乾脆想辦法找自己擅長的去做?從一開始學這個專業就在困惑了、有努力去做,大多數時候是感覺使不上勁。
一個再怎麼努力也就這樣的專業。。學的好鬱悶
求學設計的朋友們說說看
隨便什麼設計都行、反正設計都是相通的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大家的指教!!沒想到有那麼多人回答、真的太感謝了
有些朋友的回答讓我覺得首先要調整的是心態八
說實話一開始選擇設計的時候還根本不太了解設計這個行業是幹什麼的
(我們的青少年在這方面的啟蒙真的木有啊)
進了大學還懵懂了很久= =一開始確實有滿懷熱情的去做,有的時候還是能體會到樂趣的
可能本身高中的出身就不大好、又加上周圍全是又勤奮又有能力的童鞋們。。難免受到不少挫折
大一老師天天念叨:從大一的作業就能看出你們有沒有天賦balabala什麼的
於是一直壓抑到現在
從來沒有在哪一個方面那麼希望受到認同的
別的功課拿個及格都無所謂、只有設計拿個良感覺就是不甘心啊不甘心(告訴我不是我一個人)
有些朋友說的對,我太看重老師的看法了,確實不應該那麼盲從然後再反思是不是付出的不夠多
確實我付出的時間並不是最多的,所以有些朋友眼裡我可能不太有資格提這個問題吧,見笑了
一方面可能是我時間規劃不好。還有就是設計師熬夜的問題一直很困擾
我身體太差,別的同學可以熬夜幾個晚上都沒事,我只要晚睡就失眠
去年熬夜太多落下一身病,病了整整一個暑假。
這樣的體質能以後做這行么?
身體不適可能也是導致心情低落的原因,所以來知乎尋求幫助,再次見笑了= =天賦對設計這個專業的重要性大家各有各的說法。。
設計師需要考慮實用性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只考慮實用價值的話就和工程師差不多了啦
所以我覺得大家的可能分歧在於創造力這樣東西到底能不能培養最後回想下之前的每個作業過程,真的是有非常興奮的愉悅的時候,也有憋不出來痛苦萬分的時候
但要說願不願意為設計奉獻一生什麼的我真的沒想過啊。。
可能我最大的問題還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吧
之前沒想過轉行,現在的成績也不太差,先調整下狀態,以後盡最大努力、蘭後順其自然吧
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
我年輕的時候對他們嫉妒的發瘋,別人拼盡一生未必能得到的,他們抬抬手就擁有了!我覺得這個世界真不公平!對那些努力的凡人不公平!
您年輕時最想做什麼?
想做設計師,哪怕是最蹩腳最愚蠢的設計師——只要是設計師就行了……謝邀
原來這已經是天賦黨大戰努力黨的戰場,但建築小美女@戴爾基 的邀請無法拒絕啊 ,雖然即使是個挖墳貼而且似乎題主的問題已經按符合我的想法的路線解決了。
-----------------有天賦也救不了你的分割線-------------------
當然,不但設計,人類的天賦從來都是很重要的。愛老的名言都忘記了嗎?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我去,那還玩什麼,是不是大家都該洗洗睡了?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且不說這個下半句其實找不到出處——「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後半句嗎?還有另外三個問題才是關鍵:
1 即使這個論斷是對的,有那百分之一靈感的人,是不是也要先把九九成的汗水灑出來呢?不吃完前面九十九個汗水的包子,那最後一個天賦包子又有何用?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一個天賦,但這九十九個苦頭沒人能夠逃避。
2 如果按照正態分布,其實多數人都是資質普通的,只有5%的人擁有顯著的天賦——問題是,在一個行業里做到優秀,你並不需要做到前5%。我們普通人能做到85分-95分,就足夠成功了,還想怎樣?一定要到95分以上否則根本不幹這一行的話,那我只好說:偽完美主義者蛇精病,你這是自尋死路。也許每20個人就有一個天賦能力者,隨隨便便碾壓,也就是一個班有一個半。那就不活了?班級第三不能活啊?而多數人,反正也不是那5%,還不抓緊努力去努力,等餓死啊!
換行業?那麼哪個行業不需要天賦?那些行業是不是已經競爭激烈完全紅海?還不如回來試試吧。
3 天賦就是無窮大的優勢?不,天賦往往只在關鍵地方起作用,而且是可以被若干倍的努力覆蓋的,特別是複雜智力行業,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天才幹不過系統體制。即使天賦爆棚,不進來好好做一做且做到一定程度,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是那5%。
------------------------沒有天賦的人不會死的分割線----------------------
在我本科的時候,我也曾問過我的師兄現在我們的院領導,設計是不是需要天賦呢?
他答什麼我不記得了,但多年後我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至今看來還比較靠譜。大概意思就是,其實普通人就應該好好努力,也就會有很大的成就,在真正向頂峰衝刺之前,天賦不會成為短板。
當然知乎精英遍布,很多人已經是業內全球頂尖的前5%,那就當我沒說。這些人沒有天賦就會死
會改行會自暴自棄,實在令人惋惜。
只是我日常看到的大量樣本是,多數人太懶散太閑適了,包括我自己也不是非常努力的那種,所以沒有什麼成就實在是太正常了,哪裡能去怨天賦。
而我見到的另一個現象是,但凡抱怨天賦的,多數是初學者。
這很容易產生另一個猜想:好像往往是不了解行業的人,還沒有入門的人,才會糾結於天賦。
我想是的,因為他們看不到理性之路,就會求助於神秘主義——對,就是神秘主義,人類對未知的東西最容易歸結於這貨,產生各種神秘崇拜,而很多上位者也願意維持這種神秘,讓你不會覬覦他的位置。其實他們吃得苦多到不好意思告訴你。
----------------------------對於天賦的分割線-------------------------
所以,對於我這個科學癌患者來說,天賦其實就是對人腦思維機理不了解,造成的一種神秘主義猜測,或者說對複雜現象的簡單概括——其實天賦就是個黑箱,什麼都可以往裡裝。
誰能說清楚人腦的這些所謂天賦,包括過目不忘,反應敏捷,奇思妙想,靈感爆發,到底是歸結於訓練,還是遺傳,還是環境的熏陶,還是偶然隨機?天賦如何產生,如何運作?眾說紛紜,沒有結論。
而這些天賦在複雜的社會行業里起作用的邏輯機理,重要程度,同樣因為人類社會過於複雜,而人腦無法理解,於是變得糾纏不清。於是產生了爭論,天賦是不是很重要,有多重要?
爭論個毛。
科學史我是看過一些的,當然不可解釋的天才是很多的,但在這裡我只想說一下科學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人可以用自己的理性去把握萬物的內在邏輯,那些神秘的東西最終能夠被解釋為基本的科學道理,並且每一步邏輯都是可證偽、每一個實驗都是可重複、每一個科學理論都是能被普通智力的人所理解的。
在此精神下,人類過去的幾百年,各種神秘的複雜的現象一個一個被科學所解釋,各種奇怪的天賦靈感神秘法術被紮實可靠的科學技術、工業體系所碾壓。
社會才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無數的傑出人才,是在科學的精神的指引下,在科學共同體的機制的系統推動下,一步一步積累爬行,才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達到人生巔峰的。
這些成功 的人,有的有天賦,有的沒有,但都可以很成功。對於個人,天賦是複雜不穩定不可控的,難以辨識和定義,可遇不可求,所以,對於天賦,不管有沒有,我們都不談,我們只是按照我們能把握的那部分科學理性去做而已。
只有在人類知識的頂峰,要再進一步又沒有舊例可循,沒有頭緒,這時候才是天賦大顯身手的時候,如果存在天賦,也只有用在這個位置才是有價值的,拿去替代低階的汗水,實在太浪費了。 老天給你天賦異稟,你就拿去翹課拿一百分?
在社會層面,我個人的理解是,天賦是複雜系統的隨機特徵,而社會可不能依賴隨機,但也不能忽略它。所以從工業革命以來的市場經濟,其實是利用了理性的社會制度,讓眾多參與者都來參加測試,通過充分競爭,讓最後成果最佳的人脫穎而出,從具體個人來看,他可能是因為努力,也可能是因為天賦,這都不重要,反正結果最好就行。
(這就像買彩票,總有一個人行大運,從個人來看是運氣,從系統來看,只是隨機的必然而已。
社會制度選出的成功者,有些看起來是有天賦的,但其實是社會制度對複雜隨機性的必然結果,這種天賦,更接近於隨機性。生物進化到現在,也是依靠大量隨機變化+篩選,生命只是個隨機偶然現象,人類社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人有理性,能夠去應對這種隨機性,這一部分才是我們值得信賴的,而不是依靠那個隨機的天賦。這一段是我個人理解,請勿較真。)
--------------------------------------設計的分割線-----------------------------------
談到設計,情況又有些不同。
科學界還是有清晰標準的,天賦問題只集中在手段上。但設計界很大一部分會看外觀、形式這些感性的審美的方面,對於這個看臉的世界我也很不滿。但這確實是現實。
那麼,對於感性的標準,就應該用隨機的天賦去應對嘛?
顯然不是。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學習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辦法,用窮舉的可能性去應對嘛。
設計不同於純藝術,總是帶有目的性。在辛克爾的《建築藝術的原則》里說到
建造就是為特定的目的將不同的材料結合為一個整體。符合建造的目的性是一切建造活動的基本原則。
所謂設計,就是通過不擇手段(思考、安排、資源、技術、操作……),實現人的目的,其中充滿了工具理性。
按照這種目的性,我們總可以通過理性分析各種可能性,然後針對這些可能性里比較隨機的部分,用窮舉比較篩選的方法去解決。我們看到的很多天才案例,其實是大規模比選的結果嘛。 最後出來天才般 的解決方案,背後淘汰了多少可能性啊——最典型的就是前面那個愛迪生做電燈了。
這是直向建築董工最新的那個孤獨的海邊博物館的過程模型。這只是保存完好的那部分模型的比較選項而已。圖紙里的推敲變化就不用說了。
三聯海邊圖書館 | 南戴河
但總體來說,我們還是可以從理性去把握設計的。
一般我們做實物的設計,都要綜合工程技術、社會學科、美學這三要素,也就是梁思成說過的
其實多數實物的設計,都是這樣的組成,社會學科管客戶需求,科技管實現,美學管顏值,缺一個,產品都賣不出去,掙不到錢,然後餓死。當然設計師可以偏一種,但是就要面對純科技/美術/社科的更殘酷競爭,所以,老老實實騎牆,不要一邊倒。
在這三大塊里,技術、社科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學習-分析-研究來解決的,其中或許涉及到一部分天賦的影響,但完全可以用科學理性的方法和制度去替代。唯一說不清的,大概就是美學這一塊了。
這裡就要涉及到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建築的審美觀 - 西瓜山寨 - 知乎專欄
從我對美學的研究看來,其實,大多數時候,即使是美,也是是有規律可循,有章法可操作,有成熟有效的訓練方法的。美學雖然模糊,但絕對不是玄學,標準不精確,但不代表可以黑白顛倒。
因此,沒有所謂天賦的人,完全可以按照良好的培訓方法,一步一步去提高自己的審美和設計水平。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練字。要做到王羲之那確實不太可能,但練一手好字,從來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臨摹,解析,總結提高,多看多練,多數人都可以達到。
至於設計,那更是有豐富的先例和完整的教程。這裡有一個顯著的事實,就是多數建築師(藝術家很多也是,但科學家相反)都是年紀很大才成名,我又要祭出我書里的一張猛圖:我們常說的天才級的建築師,其實多數都是三四十齣名,巔峰作品要到五六十甚至七十歲。神奇的路易斯·康,60多歲才搞出了巔峰名作薩爾克生物研究所,還沒得上普利茲克獎。
去看一下柯布西耶的全集, 從早期簡單的方盒子,理性的城市,到晚年神奇的朗香教堂,成長曆程清晰可見,完全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
那麼,如果是天賦,為毛這種天賦要等到五六十歲才顯現?這還能叫天賦嗎?其實,這就要引入另一個要素,那就是修養。
------------------------------------理性,直覺,修行---------------------------------------
前面我們說到,天賦這東西說不清道不明,除了那些簡單直接的生理優勢,對於複雜智力活動來說,其實更多是人腦和社會的複雜性造成的黑箱。
因此,對於理性部分,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嚴格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把設計中神秘的東西一點一點剝離出來,變成理性可操作的部分。
很多神奇的能力,不過是熟能生巧,比如庖丁解牛。
很多天才的設計,不過是窮舉選擇的固定套路,只是你不知道,比如那些看似揮灑自如的演講,背後多少次演練啊。
這裡面種種系統嚴格的訓練,汗水辛勞,晝伏夜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畫萬張圖,約萬個炮,拳練百遍,其義自現,家族積累,名校優勢,職業規劃,考研出國,富豪供養,甲方贊助,自無需贅言。
而對於最後那部分黑箱,複雜的不知道怎麼辦的問題,我們也不能推給所謂天賦。天賦是靠不住的,而且反正多數人也沒有,甚至按照奧卡姆剃刀原理,我們應該割掉這種無用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隨機性複雜性和窮舉競爭淘汰的制度設計。
而對個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個——積累經驗,合理訓練,逐步提高修養,形成直覺,用來應對這種黑箱。
我們不知道黑箱里的機制,但我們根據輸入輸入的情況,積累大量經驗,可以調整這個黑箱的狀態,使之更高几率產生好的結果。比如對李白來說,需要喝酒觸發,對柯布來說,需要一般的時間畫畫,對有些大師來說,需要在餐廳裡面對美女滔滔不絕,然後有一張餐巾紙就夠了。
這種方式簡單說就是提高修養,對自己進行熏陶,當問題出現的時候,這種修養會以直覺的方式給出解決方案,非常管用。這種修行,是行之有效的經驗,但確實內在機理很難說清,很難直接傳播,但培訓方法是可以模仿和傳播的,包括讀書,思考,調研,技能的訓練,德行的培養,內心的寧靜,然後自然會帶來能力的提升。
(就像你不知道食物如何消化,肌肉如何生長,但是你知道吃好,運動好,就能夠達到目的。從科學上解釋,或許是把一些可能性固化到神經里,產生一些說不清的變化,一旦有合適的刺激,就會出合適的成果,這也不算神秘,就像運動員的下意識反應,很多臨門一腳的靈感爆發,是需要長期艱苦訓練的。這是我猜的)
但對於審美的問題,我們東方的藝術體系里,更多講究內在的積累,佛教里叫做修行,王陽明講心學,唐朝人說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改變的是自己內在的狀態,創作本身往往就是幾分鐘,比如書法就非常典型,運動員其實也是這樣。
當然,有時候修養的培育是比較麻煩的,跟努力會有衝突,過度加班、熬夜、勞累、焦慮、急躁、貧窮都會有損於良好的精神和生理狀態,所以需要很好的意志力和計劃能力,把自己的時間效率安排好,而不是蠻幹硬上,簡單粗暴的加時間並不解決問題,要走中正平和之道。而且也需要很多資源,有時候幾代人的積累和國力、歷史階段的基本條件都是不可缺的,因此也不是人力一定可為的,只能是根據有的資源條件,做最優化的調整。
關於直覺和修行,最近要出一本書關於姚仁喜的作品,他講得這個方法是很有意思的,我從他這裡才徹底明白了這一點。
建築是人類情感的容器——UED專訪姚仁喜
同樣是黑箱,同樣很神秘,但這是修養,不是天賦。很多人其實是把修養和天賦弄混了。
修養是可以培育的,天賦是老天賞的。
「 大一老師就說過設計90%靠天賦」這都是可恥的言論,這種老師應該打回去上大一。
教師必須能教給學生設計能力,而不是推卸給什麼天賦。提高修養,這就是我針對審美的解決方案。
謝邀.
聽了題主的敘述,我覺得題主跟我以前一樣,迷失在老師的評價之中了.以前大二的時候,上建築製圖初步,我們老師給我們的評價體系就是誰的畫面好看,誰的分數就高.上園林設計初步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的評價體系又是,誰的方案有創意,誰的分數就高...就是這些奇奇怪怪的評判所謂設計的標準,當年,誤導了我多少同學.由於我深知老師的不靠譜,加上當時雙學位課業重,在大三後,我就沒再修所謂的設計課程.以其接受誤人子弟的概念設計.不如踏踏實實地學術科研. 這是我當年的想法.
那什麼是設計?
知乎說:設計是改善.[1]
原研哉說:設計是慾望的教育.[2]
哈佛設計學院的老師說:設計是解決問題.[3]
在不盲從的水瓶性格看來,他們說的對嗎.在比較了工設,建築,服裝,平面,交互,景觀這些設計之後,你就會發現,設計不是畫圖畫得好,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設計是權衡了大量現實條件後,通過設計師的思考,給予的改善方式.它可以是對於市場的預測,也可以是解決現有的問題的方法.這些都是設計.
基於這樣的思考,你就會發現,其實好的設計,是那些可能用了很少的錢解決了大問題的方式,是那些具備多種功能的物件,是那些會很多人真正使用的產品.
而評價好設計的標準,是現實.
當建築的表現圖畫得再好看,空間做得再有趣.當它建成時,不人性化,沒人用,我不認為那是好設計.同樣得道理可以推延到所有設計行業.
設計需要天賦嗎,我覺得是需要的. 但是,設計能力毋庸置疑又是可以培養的.因為,設計學,是獨立於科學,人文學以外的客觀存在的學科.它依託於科學理性的分析,但要做好真正好的設計又要依附人文學的人性關懷. 而我認為的科學,大多數靠的是努力.而人文學(藝術),有一部分是依靠天賦.在這樣的推理下,設計學,在大量努力下是可以換來一定程度的好設計的. 但是真正好的設計,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賦帶來.
但是,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並不代表著整個金字塔.
與君共勉.
[1]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2]慾望的教育 (豆瓣)
[3]Design Thinking (豆瓣)
補充:
我想說努力肯定是需要的,但是盲目打雞血似的努力一點用都木有.
這是我本科唯一學到的東西.
在我們這屆,我們學校的園林專業的入取分數是比旁邊那所園林專業排第一的學校要高的.在學習態度上,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我們年級的學生也要比旁邊的學校要努力很多.
但是結果怎樣?我們要花大量時間背化學公式,畫大把時間去拼英語高數才能拉gpa.班上成績好的學生,無外乎英語好,或者化學好.
但是就營建能力而言,我們這個所謂的985大學完全比不上旁邊的211大學.
且不說,中國園林教育多失敗,單就我們學校的評價體系跟課程設置就告訴我:
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再努力也沒用.
作為建築學不下去的人的一些話,希望對你有幫助。
以學校的評價來判斷自己有沒有天賦,這個事情是可以商榷的。尤其是在學校,你有沒有「來感覺」、「上路子」、「有天賦」……這些概念都可能被「合不合老師審美」偷換掉。看了一下題主的個人信息,這件事情就更加肯定了——建築老四校都有著自己的審美特色,尤其是本科階段受任課老師影響巨大,雖然不至於一下就看出來這是清華做的這是同濟做的,但是至少可以看出來這不是清華做的而那個肯定不是同濟做的。而且本科教育是一個標準化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普適的流程,把大多數對設計沒一點概念的高中生掰上能成為一名普通設計師的路線。這個流程中老師會大量灌輸他們自己個人化的或者是建築行業中普遍的審美。如果這和你自己現有的審美體系或者還不能稱之為體系的審美習慣衝突,你很可能在大學期間的設計課程里非常痛苦。
比如清華建築系就非常典型地推崇灰色系,灰色就是高級,色彩多就是太怯、太跳、太gabei——當時都老老實實聽老師的來,強迫自己用灰色,現在看來,顏色本身的性格沒有高下,這事情實在太沒道理,建築教學沒毀掉我現在作為平面設計師的色感真是萬幸。老師們由經驗得出的標準在現實的行業中是可行的,既有現代建築的審美品位也會持續很久,但是這不能證明你的想法就是錯的。但是判斷對錯這件事情對於剛入學的本科生實在太早了點,走過這段路自然就能想清楚了。
(說「走過這段路自然就清楚」這種話真的不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回頭想想,老師那些模稜兩可讓人困惑的引導也許是刻意的。比如平構,當時老師說我做的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覺得這弧線賊現代老師說這弧線像馬桶圈,我覺得我和這沙文的老師審美合不來我他媽的在這目光狹隘的鳥地方呆不下去了。後來離開建築系轉入平面才漸漸意識到,之所以建築系的平構之所以審美標準會如此古典和單一,就是因為建築系要培養的是建築師而不是平面設計師,那些平構其實就是在養成你之後畫平面圖的圖形構思邏輯,老師會本能地喜歡和鼓勵那些尺度感接近於建築平面圖的構成作業。但是這些話老師不會說,要真挑明了說出來太功利也不好聽。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說了就沒意思了,就好比你看古籍注本,觀點很容易受注的影響,不過你要是自己對著原典有所感悟能自成一家寫注,那你學術水平就牛逼了——能自己想明白一些東西才是設計教育的意義。)
對於天賦論者,我不贊成的就是「你再努力也沒有用」這一點。
首先,設計師不是藝術家,好設計師也不等於明星設計師。也許沒有天賦異秉,你真的不能成為成為一代大師名垂青史,但是這不代表你不能成為一個好設計師。除了品位/感覺這些東西之外,大量的經驗、嫻熟的手法、工作的高效以及對用戶的尊重,這些都是一個好設計師的素養。我們有時候會對某些感覺不太對路但是非常認真的同學開玩笑,「技術不夠拿命抗」,但是不代表最後人家出來的東西就比你差——輸在感覺這一條上,不代表你會輸在嚴密的邏輯分析,細緻入微的細節完善和腳踏實地的巨大工作量上。
其次,量變的確不一定引發質變,但質變一定是由量變引發的。這個「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不努力就絕對沒有回報」的簡單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是過程的痛苦會讓很多人半途而廢。而且這事情不但得花功夫,還得把功夫用對方向。當年寢室的一個哥們,照樣打籃球打遊戲看動畫看電影,幾何線代過了就行,但是他真的非常喜歡建築所以學習的重心異常明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跟建築死磕」。我在和朋友自己做遊戲的時候,他在圖書館看建築書做筆記;同學琢磨著搞個經濟雙學位的時候,他還在圖書館看建築書做筆記……他使勁的方向明確而持久,以致三年過後真的明顯甩開別人一大截。天賦也許是天生的,職業素養完全是後天磨鍊出來的。
知乎上經常見到的一個論點是工作是工作,興趣是興趣。但是大學生還有的是時間,幹嘛不努力搏一把看能不能在以後的人生里把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工作。所以除了思考怎麼才能上路子,也可以思考自己除了建築設計之外還能幹什麼。如果真心喜歡建築設計,繼續努力吧,這是個慢熱的複雜行當,有沒有感覺,至少大四選專業方向了了再自我評價一下;如果喜歡設計又不是那麼喜歡建築,可以了解一下別的設計領域,別像我當年一樣愣頭青,拿著PS排版(我那時候不會ID)的一堆爛畫去申平面設計;如果覺得不是特別喜歡設計,那就發散思維吧,原來我們宿舍做設計最牛逼的哥們就去開西餅屋了。
想到什麼就立刻開始做吧,大學五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再摸著走彎路也得有個限度,你還得為家人和未來的另一半負責。工作還是繼續讀書,讀書的話保研還是考其他研還是出國……這些都沒人替你想,只能自己給自己選路。只要你敢想敢做,同濟的文憑不要了都可以。(嘛,我就打個比方而已,我自己雖然轉了行,但還是要了文憑的……同濟的文憑,還是好東西。)
呵呵,
很勤奮的設計師跟你談天賦
有天賦的設計師跟你談勤奮
題主,根據我對周圍圈內朋友的觀察,誠實的說,設計師這個職業的一二三流,都或多或少需要一些「既有的美學素養」。
而這「既有的美學素養」,雖然並不等同於「天賦」,卻和天生的對美的某一方面的敏感性有很大關係。
有的人天生就對色彩與肌理非常敏感。有的人天生有極強的三維形態塑造能力。有的人對於以直覺感知事情和現象非常拿手,把一塊石頭放在一張白紙上,」他在為石頭確定其空間中唯一一個和諧的位置上從未失手「(摘自《Designing Design》中深澤直人對原研哉的評價)。這些,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得到的。
在這一點上,其實和跑步一樣。
想要拿400米短跑世界冠軍,不是你熱愛跑步並勤加練習就能做到的。
哪怕只是全校冠軍,也一樣。
但是,這並不阻礙你繼續熱愛跑步。也沒有人可以因此而阻止你去跑步。
只是,你可能沒辦法靠這個來很好的養活自己。
不過我並不覺得你現在讀設計就只能是死胡同一條。有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學設計的,將來要麼做一個好的設計師,要麼一事無成「。學設計將來可以做設計相關的各種行業,比如軟體好可以做數字模型,邏輯好可以坐交互,善於理解用戶可以做用戶調研,統籌能力好可以做項目執行,善於總結傳授可以做設計教育,善於理論分析可以做設計理論,等等等等。《魔獸世界》一個副本,除了DPS輸出,還要有人拉怪有人扛,有人加血有人加buff不是。
再退一步,就算你將來跳出設計這個圈子,難道你就找不到激情,找不到夢想了么。
不要把一個職業能力看的太重,而喪失了做人的底氣。我們最初和最終,都是在做人。反對排名第一的回答。
設計這個行業是很殘酷的。沒有天賦光靠努力,僅僅是能成為一個平庸的設計師,而這恰恰是題主所害怕成為的。這個行業里突破平庸的瓶頸必須要靠努力和天賦的結合。
「還不到拼天賦的程度」在很多領域都適用,但在設計領域… 呵呵。排第一的答案拿art center的作業量來做例子,我自己是拿過SVA和art center的錄取,Parsons畢業,還在Parsons教過書,身邊的同事朋友在SVA Parsons RISD教書的都有,可以說這些設計藝術院校的課業負擔都很重,大家都整天喊睡眠不足,但很多同樣努力的學生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有著質的差別,這種差別在經驗豐富的人眼裡一眼就能看出來。我作為學生、老師、guest critic 參加過估計要上百次 critique,常常能感受到那種 「這個學生很努力但真的是缺一點天賦」 但是又不能直說的無奈。
勤能補拙這句話在很多地方適用,但你需要意識到,勤奮也是有成本的。如果說 提高 = 努力 * 天賦,那麼在設計這個領域裡天賦的比重是如此之高,你需要付出數倍的努力來彌補天賦上的丁點差距。當天賦的差距大到需要付出不切實際的努力的時候,你也可以說這種差距實際上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09年畢業的,學工業設計,10年開始工作,一直到現在都是做產品設計。
天賦?!我還真的沒有定義過或者思考過我自己有沒有,我是從小學美術的,但是父母沒有讓我考藝校,所以我是個會畫畫的理工科。我喜歡畫畫,剛進大學的時候,工業設計是幹嘛的,我對此一無所知。聽了很多老師的講解,但我也不過是一知半解,我大學的前兩年,專業只不過是跟著老師學而已,談不上自己領悟了什麼的,而大學裡我更樂意做的事情就是畫畫,畫了好幾本的速寫,好像把高中被壓制的畫畫熱情挪到了大學去發泄。
我畫了很多,凡是我覺得有意思的感興趣的我都有畫,我記得我把國內電視台所有的logo畫了一遍,我把能看到的都速寫了一遍。。。軟體?我那時候不感興趣,所以沒有怎麼學習。
是的,大三開始,我的軟體差太多了,很多男生用軟體操作已經很溜了。而這時我也不得不為了作業而把軟體拿起來。而不像別的女生,求男生幫助做作業;我對於我自己做的東西更喜歡親自來操作。
大三下學期開始參加設計比賽,我是那種想到什麼就去做的人,而且決定做了別人怎麼勸也沒用,第一個比賽就選擇自行車,同學看了說自行車太複雜,還是算了吧。可我覺得沒什麼,別人能做的東西我當然能做。搜集很多資料,和問了很多老師和同學的想法,可惜軟體功力還是不行,交了一個三維搞,和一個手繪稿,當時對於結果怎樣,我其實並沒有特別在意,不管咋地,我儘力了就行。最後拿了個入圍獎。是個鼓勵。後來又參加了一次自行車設計比賽,拿了二等獎。去了上海領了個獎,上了報紙。但對於我個人來講,最興奮的是我完成作品的那一刻。其他的,恩,只不過是說給別人聽的。
後來沒怎麼參加比賽,更喜歡自我yy設計,我更比較追求自己的內心滿足~
再後來,大學畢業,考研,考研沒ok,於是出來找工作。好歹也是在學校里排名靠前的孩子,但是一出社會我就吃閉門羹,19次的面試,因為軟體不行,被拒很多,我對自己很生氣,於是磨了軟體一個月,從第18,第19次面試ok。選了個待遇好的,去上班了。
然後就這麼一路下來,接下來確定行業,現在的目標就是再此行業深入下去。還有,我很喜歡面試。後來的工作都是對方打電話聯繫我的。
天賦是個什麼東西,從古至今一直被人討論,我對此一無所知,外人的評論只不過把一些做的不錯的人劃分為天賦,很膚淺不是嗎。要我說,天賦就是興趣的上層,有興趣就去做,做就要做好,做好的多了,讓別人去評論有沒有天賦,而不是自己去思考有沒有天賦。天賦本來就是被別人說道的詞語。
最後,不想做的時候就不要逼迫自己做,不是自己心之所想的,那肯定發揮不好的,所以要做自己想做的。當然,工作就另當別論了,要吃飯的~
反對排名第一的回復
理論上,勤能補拙在任何方面都行得通,
實際上一旦涉及到審美領域,就格格不入
如果一個人生來就土肥圓,臉大鼻朝天,
就算她比天生麗質的人多努力一萬倍去塑身、化妝、打扮……
也無法在外形美這件事上取得一樣的成果
設計也是一樣
我自己是科班出身,從學設計到現在已經快二十年了,見過無數好的壞的設計師
過去的六七年,也看過上千個設計師的簡歷,面試過其中上百人
有天分的設計師通常思維跳躍、膽大妄為、內心敏感、有一些獨特的愛好、對設計有超群的熱情,
通常會喜歡插畫、塗鴉、攝影、玩具、動畫、遊戲……熱愛創作喜歡動手
無論外表上有多木訥或者不修邊幅,他們內心絕對不粗糙,在某些方面是很講究的,有對美感的敏銳觸覺
即使是剛畢業,完全沒有設計經驗,這種人也像金子在沙堆中間一樣閃閃發光
手,也就是技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所以很多天分一般而勤奮的設計師,技能都很嫻熟。但如果僅僅只是技能嫻熟,那隻能算「匠人」。
眼,也就是審美,一半是天生,一半是由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養成。學畫的都知道,女生的色彩感覺通常比男生好。就是因為對穿著打扮、衣服搭配這些的講究而培養出來。這些又取決於家庭環境和性格等因素,是個日積月累的東西,可以潛移默化,但很難靠單純努力而改變。
腦,就是思維,大半靠天生,小半靠後天教育。成年以後,智力水平和思維方式很難再改變。跟努力基本沒關係。
我的真實經歷:
初學UI時,也是什麼都不會,就憑一腔熱血,我看完了UImaker上所有的圖標,一頁16個,當時有650頁。看完後,感覺知道了什麼是好的UI,什麼是垃圾。同時把喜歡的圖標搜集到花瓣,不斷臨摹。後來畫的圖標一拿出來都是一片讚歎了。。。
後來想學交互:
也是什麼都不懂,就找交互的書看,逮住書就看,大概看了20多本,感覺自己開始入行了。
看完書在博客上寫點心得,也是一片讚歎。。。
說實話,現在我還是菜鳥,屌絲一個,只是在繼續努力,繼續學習,我覺得我能夠學好,我也能把事情做的好好的!
我對天賦不了解,我只知道我沒天賦,但我認為我不會比有天賦的人差。
—————————————————我是美麗的分割線——————————————————
剛才收到一個評論~
讓我發現了一年前回答的這個問題。
現在補充一下
這一年的時間,已從交互轉到產品經理,現在負責一個產品的Web端設計~
繼續努力ing
希望自己快速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
由於之前做過設計師,所以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不虐設計師的產品經理=,=
—————————————————我是帥氣的分割線——————————————————
再次更新,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更多優質產品經驗分享:
http://weixin.qq.com/r/jkx2bl7EewMErRoN9xm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引用之前不知道在哪裡看過的一句話,勤奮和天賦到底哪個重要,其實後來你會發現勤奮才是最重要的天賦。
我覺著說不用在意老師的想法、老師的審美在某種意義上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個人也十分推崇「設計師婊子論」——也就是說,作為像建築設計這樣的實用性設計行業,還基本輪不到建築師來進行審美。建築設計的任務大概就是去創造最能迎合客戶審美的作品吧,畢竟俺們的目標是他們兜里的錢。
當然上學期間的話,就把老師當做是你的客戶,去琢磨他喜歡的是什麼,而不是總想自己覺著什麼好看。這是我改行之前無數失敗教訓的經驗總結啊。班裡成績好的同學,無非有兩種,一是他的審美標準和老師對上了;二是他能把老師的意圖琢磨的很透。儘管很多時候老師說什麼「設計是需要天賦的」,這只不過是他對自己要求表述不清、或者自己作為建築師迴避「婊子論」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如果想在學校得到好評的話,就去看老師推崇的大師和他喜歡的學生作品吧,大膽去模仿吧,別覺得是很丟人的事情。其實老師們也都在模仿,他就是這麼獲得成功的,只是他不好意思告訴你而已。
雖然我上面話是這麼說,但我也覺得,有自己的一套審美並堅持下來,也是非常值得令人佩服的。當然代價就是要多迷茫和失意一陣子。很多所謂有天賦的人,不過是他們的一套審美迎合了現在的潮流而已。比如王澍火在現在新民粹主義的大背景下,等等。。
另外,做個平庸的設計師沒什麼不好啊,不得不說那些老四校老八校的大師教育其實是有點兒問題的,唉跑題了。。另外現在建築設計行業真的過飽了,學建築又不是只有設計一條出路哇,@DrizztVII 和他老婆也都是俺的好朋友,俺們都轉到三個不同的行業上了,不是都搞得挺開心嘛
看了很多答案,有點自己的想法,簡單說一下,2點:
1. 天賦確實重要。我看到過很多是分努力但就是做不好東西的「設計師」,我想恐怕就是天賦不足。「熟能生巧」這個詞可以用到很多行業,我覺得創意型的行業不一定適用。天賦從一定角度上來說我覺得也是悟性的表現,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里都有優等生,優等生一般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勤學苦練成績高的學霸,一種是讓人嫉妒的玩著就能考好成績的學生,我覺得把這兩種人放在設計行業里,後者必然佔優。
2. 興趣更重要。你如果自認為有天賦,但卻沒興趣,做設計的時候覺得枯燥無聊那也不會有好的作品吧?興趣是最原始的動力,沒興趣做什麼都不舒服。
3. 你如何知道自己沒有天賦?是沒有天賦還是沒有興趣?是否有天賦只存在活著的這些設計大師和柯布大神之流之間的區別。樓主這點時間的學習根本還沒到天賦這個瓶頸。
很流行「根本輪不到拼。。」從GS的回答開始的么?哈哈。
我認為天賦在設計中起到了起碼是不容忽視的作用。
但是「設計的天賦」我認為是不存在的,因為設計不是藝術,不是受感性支配的畫畫,不是受身體制約的舞蹈。它是一項綜合活動。具體來說,我覺得審美的天賦,思考的天賦,選擇的天賦,妥協的天賦,行動力和鍥而不捨是做好設計的前提。至於一流的設計師還需要很多其他能力,這裡就不討論了。
似乎我對「天賦」的理解和大家有一點不同,我不覺得天賦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基因在後天環境中的選擇表達(這話不嚴謹,就是個意思),而且環境影響極大。人生中經歷的每一件小事積累的經驗都對這幾個方面有所涉獵同時在每一格經驗槽里累加,差異由此產生並不斷放大,這裡又有周圍和自身的心理暗示和外在鼓勵/打擊,更是讓每個人自不同的道路上走來走去。於是我們站在不用的「起點」。
同學的困擾我也有過,我周圍的人也有過,我們要承認並面對這種天賦的差異。而不是一味地認為只是我不夠努力,因為我確實見過極度努力但是方向迷茫在混沌里越來越偏執甚至產生病態心理暗示的例子。方向真的很重要。
思考這時顯得尤為重要,你發覺和別人的巨大差距時首先感到的是羞恥和危機感,有些人多幾次便麻木了,如果你還不想隨波平庸下去要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思考。思考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在哪,自己什麼做的不夠,(練手繪練速寫這種上世紀提升設計成績的苦力活私以為已經不能給你帶來太多正面作用。反而會因為畫畫得越來越好產生成就感進而產生自己設計能力提高的錯覺)虛心向你佩服的老師同學討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傻x一樣地問人家用什麼軟體看什麼網站,而是多與厲害的人聊天,這個過程中那些淺陋的信息都會流露同時你會收穫更多,更多思維、方法、邏輯、審美評判上的提升。雖然這麼說好像很裝x,但事實是你設計的每一步都來源於你的思考、審美。
所以,有意識地提升「天賦」才是解決設計能力瓶頸的方法,像天朝高中生那樣大量重複訓練式地「努力」,失去的可能更多。不是有個例子么,我只記個大概,大多數人都在琢磨這個產品還有那些缺陷,九牛之力提升了兩塊錢溢價,一個人回到產品的本源思考,提升了20塊。希望有所幫助
我們只說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設計這個詞範圍太大。
很多人都在說沒有努力到拼天賦的地步,我倒是覺得這話多少有些被用過度了,被玩壞了哈哈。大學工業設計,03-07年,我只說說自己的想法。
題外話。首先很多進入這個專業的人填志願的時候並不明白這個專業到底是幹嘛的,在我入學的當時而言,甚至學校對這個專業的認識也是很不統一。那是有理工科的一類學法,藝術類的一些學法,課程些許不同。理工科會有相對難度一些的機械、結構、材料、高數等主修課,藝術類會有跟多比重的構成,繪畫,草圖,計算機設計等,70%課程是一樣的,考試難度有差異。我的感受是高數、結構什麼的,還有英語,對藝術類的學生來說很頭痛,理工科的對素描啊色彩什麼的,很捉急。大致這樣。我是理工類。
以上的情況學校學院的差異很大,分類,課程全都不一樣。不知道現在變化到什麼程度。但我覺得不一樣是對的,一個設計遊艇內飾的,一個設計飲料包裝的,差異巨大。工業設計實在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專業,我覺得就好比是醫學,有基礎知識,有具體學科細分,知識面會很不同。
回到題主的,設計的所謂天賦。
我的理解是設計是商業行為,90%是商業行為。工業設計是為工業化量產而存在的,是市場,成本,消費緊密相連。我們常說好的設計是科技,藝術,人文的完美結合,唯獨不提商業。好的設計是很主觀的,好的設計是藝術美感的,但一件成功的產品,首先對我們來說是好用,符合功能,對做這個產品的而言,是好製作,成本低,加工易,對買的人來說,就是好賣。我對工業設計的理解,最初衷就是好用順手。但設計有太多屬性,像飛利浦斯塔克那種榨汁機也有人買,有附加價值,有特殊定位,但我的理解還是四個字,符合功能。
那麼,天賦在哪裡。當所有的限制條件擺在你面前,成本,boss的審美,市場,現有技術,工藝,材料價格,時間,運輸,包裝等等,你可以用天賦拿捏出來一個什麼東西呢。工業設計要面對的,是產業鏈這個一個龐大而且涵蓋諸多專業領域的現代製造業和細分無數的消費市場,那天賦在哪裡呢。
大學課程里顯現出來的,題主所謂的天賦,算是天賦嗎?你室友2小時完成一個課程作業,你花2天,他就有天賦了?算不上的,遠遠算不上的。僅僅可能是他渲染技術比你好一點點,甚至比你多學了一個渲染參數,出來的效果就遠遠高過你,分數高過你,這是天賦嗎?同樣撿10個樹枝,拼接個圖型,他拼的「好看」,他就有工業設計專業天賦了?
我覺得不是的。
題主我的建議是,把設計當做興趣,而不是說將來必須以此謀生或什麼的。設計專業的書籍看起來是很有意思的,很貴,很厚,圖片精美,各種領域互相交織,各國的歷史設計元素,攝影,時尚,建築,數碼電子,你愛看什麼看什麼。你看的東西夠高端,信不信你拿兩個極好的設計,拆了,自己元素重新搭配,別人會覺得wow你這個有天賦這個想得到啊。沒把握確定什麼是極好的設計的話,三大工業設計獎幾年作品,絕對是技術藝術商業的融合範例。有條件去看看展覽,搜搜工業設計的訪談,看看蘋果的設計團隊怎麼搗鼓設計,看看法拉利賓士他們怎麼看待工業設計,看看著名的幾個設計工作室,看看建築師怎麼處理人和環境,看看歷史的包豪斯那些怪老頭先人,看看超市裡現有的廚衛那些可以改進。
看得多了,自然就有「天賦」了。
不要把設計當成職業,把設計當成一種思維方式,就像數學一樣,想哲學一樣,哈哈。
這年頭,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是設計師,再不濟,學了四年工業設計,自己拍照和穿衣品味好些,也是極好的。
我當年的志願是建築,學的工設,現在從事金融,你看,現實就是這樣的。
「你還輪不到拼天賦」這樣的觀點誤導了太多的孩子。
他們挑燈夜戰,妄圖用量變來產生質變。很不幸的告訴你們,你們都是在做夢。
世間哪一個行業不是拼的天賦?
田徑隊的孩子們小腿跟腱就是比你長。你靠每天和人家一樣的運動量就想達到一樣的速度?
實力派的歌手們嗓子就是比你好。你妄圖每天唱一千首歌就想去超越別人?
模特們身高就是比你高。你妄圖每天一字步養氣質就想登上鎂光T台?
你還輪不到拼天賦這句話是對的!
但是在這裡不管用!
對!
就是不管用!
沒天賦,不適合學美術做設計就是不適合。美感、觀察力、形式感,這些都是天生的,都是與生俱來的。你覺得扭轉思維模式思考方式有可能嗎?
大街上的一個廣告牌立在那裡。
學建築的,看到之後,思考的是應該紮根多少而不會被風吹倒。
學經濟的,看到之後,思考的是這個地段可以賣多少錢。
學設計的,看到之後,思考的是上面最小的文字應該是多少字型大小才能看得到。
學體育的,看到之後,思考的是嗖地一聲爬上去需要多長時間。
有人說這是職業習慣。我也恰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業5年之後,有了這樣的習慣,那是職業習慣。天生看到之後就開始思考,這便是天賦。
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天賦就是一張入場券,你拿著票根入了行,再來拼勤奮!最後再來用天賦突破自己的瓶頸!
所以,天賦在頭尾兩端都在起著作用。
而有的人,妄圖逃票上車,再靠自我麻痹的勤能補拙來安慰自己。我不打擊你們,時間也會給你們殘酷的打擊。我從業十年。當年的朋友們只有5%不到的人還依然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並且已經獨霸一方成為大牛。那些被歲月淘汰下來的人,只能在今後的回憶中,沾沾自喜的對自己說上一句:「想當年我也是學畫畫的!」
美術的天賦,歌唱的天賦,這些和體育的天賦不同。難就難在它是隱性的,不是顯性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欣賞美的能力,但是不代表每個人都有發現美的能力,更不代表每個人都有創造美的天賦。
我這個專業和行業人員眾多,良莠不齊,各種電腦里裝了個PS的都敢自稱搞設計的!你們是被設計搞才對!我們這個專業高考不考數學,導致變成了很多為了混個大學文憑孩子的曲線救國的敲門磚。沒天賦,趁早轉行,別害了自己,害了行業!
為便於查看,所有答案都在個人收藏夾內( ENO[觀點與成長]ENO[美學與穿搭]),希望幫到需要的人。
力頂排名第一@子雄 的答案。如果天賦是腿長脖子粗嗓子好,那天賦還真有那麼回事。但我們在談論天賦的場合,大多數和天賦沒有關係,包括樓主所說的混文憑和混飯吃的設計。
很多努力卻成效低微的人感覺自己天賦不夠,其實是缺乏兩種東西。上面都有人說了,一個是興趣,一個是悟性。
缺乏興趣和悟性,光憑努力,很多東西是做不好的。
興趣不用說了。沒興趣,很多東西學起來就是煎熬。有興趣,再枯燥的東西也不會乏味。我圈子中有喜歡軍事的,對各種武器的型號,射程,來歷,使用歷史和範圍以及各種傳奇故事如數家珍。你說他是有天賦還是有興趣。如果這是一門課程,大多數女生都會掛科的吧。
再說悟性。所謂悟性,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是要多用腦多思考。設計這東西,不是多做就行的。我沒學過專業設計,理論的東西完全不懂,三大構成知道表皮,爛大街的設計軟體如PS摸過一點,工作也和設計無關。看過很多設計,從戶外廣告到產品彩頁,很多都是不過腦子的設計。
很多人做不好設計,就一個字:
對,就是懶。懶得去揣摩,懶得去比較,懶得想像。空耗時間,動手不動腦,然後把原因歸結到天賦上。
我是一個被周圍人說成學什麼都像模像樣的人。在一個老師英語都說不標準的學校,英語發音學的很地道。在方言教學的環境中,普通話說的沒有口音。學鋼筆字,比周圍很多人寫的好。做過視頻,很多人說非常棒。排過畫冊和報紙,光看產品,說是專業設計也糊弄的過去。諸如此類。你說我有天賦嗎?反正我自己不信。當一個東西,你用心揣摩,即使沒有所謂的天賦,也會做的足夠好。
最後說一下和設計無關的爛大街的Office三套件。我就沒見幾個人能在提交內容的時候,給出排版清爽,頁面整潔,導航方便的文檔。做起來很難嗎?我只能說一個字,懶。很多人,腦子都被狗吃了,所以真的幹活的時候,只能靠動手來補拙了。天賦?還是把腦子找回來吧。在Legal High第二季第七集中著名漫畫家說的引用一下
才能這種東西,本來就是靠自己挖掘創造的!我也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拚命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了。等我回頭一看,背後沒有一個身影。那幫懶惰的人在山腳念叨著:『誰叫那傢伙是天才。』開什麼玩笑!我最討厭優哉游哉地長大的慢性子!比我有時間、有精力、感情豐富的人為什麼都比我懶惰!那就給我啊。把這些浪費掉的話都通通給我啊。我還有很多很多想創造的東西。給我啊!......
這點我同意eno-one,設計,嚴格來說是美術基礎、審美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體現,而這些是有天賦的;
eno-one說的很好,滿大街的廣告牌,你能幾秒鐘之內確定哪些是高水準,哪些是粗製濫造嗎?你能體會出設計師為什麼要這樣構圖?為什麼要用這樣的顏色?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字體?我想如果沒有天賦的話,這些問題你甚至都不會產生,你只會匆匆瞄一眼,然後繼續低頭趕路;
設計師的天賦讓他對於身邊的無處不在的構圖、色彩、形體特別敏感,看到美的東西總會多看幾眼,並且動腦想一下,然後儘可能地將它吸收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本能,而一般人,真的很少有這種本能的;
設計不是一種體力活,甚至不是一種熟能生巧的事情,並不是說你努力了,你做的足夠多了,你就能夠成為設計師了,沒有對於美好事物的敏感,沒有對於色彩的認識,沒有構圖,沒有…真的不那麼容易成為設計師,更遑論做出好的設計作品,只能是被設計而已,就如馬路邊的打字複印社…
抱歉,可能說的有點尖刻,但這就是事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