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被一本書所改變與(或)感動?甚至被改變人生觀?

一書一世界!


我的答案是《活著》。真正讀到它的時候大概是在十七八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熱血青年憤世嫉俗,可以說對這個醜惡的社會充滿了憤怒和仇恨。完完整整讀過一遍之後,幾乎把我的整個價值觀都撼動了。我覺得我在書中看到的是人,最平凡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一輩子庸庸碌碌活得如螻蟻一般苟且的人,是怎麼樣在萬劫不復的逆境之中堅強的生存的。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是多麼的偉大。我們已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這個時代又是多麼偉大。我覺得是這本書教我怎麼樣認識人生,認識世界,而微笑的活著的。

-----------

回頭看這答案,其實我也覺得很難說1本書就可以徹底改變1個人的人生。但就《活著》這本書而言,一些機緣巧合讓我在最想要了解我們的社會的時候第一次讀到了它。我很喜歡書裡面的故事,這種萬劫不復的悲劇在我當時讀來是如此不可思議,但故事的每一個情節又是如此真實。這種矛盾促使我去看,去聽,去思考更多,去了解我們的國家、社會和那一段我無從經歷,但課本里又諱莫如深的歷史。這本書本身並沒有改變我什麼,只是給我打開了一道門,讓我有興趣去了解這個社會的全貌和真相。如果說這書撼動了我的人生觀,大家之後看來可能覺得幼稚,或者可笑,或者輕浮。但一個出生在大城市中產家庭的小青年,整天圍著學業打轉,腦子裡充滿了課本里的理想化的觀念,對於這個社會的全貌可以說幾乎是瞎子。這本書就好像一把刀子在一張沒有五官的臉上劃開了兩隻眼睛,這本身並不足以改變什麼,但人有了眼睛之後看到的東西,就足以把他塑造成另外一個樣子。


《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


1.《飄》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當時看完深深地被Scarlett感動,既美好又邪惡,堅強,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可以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有女性的堅韌,樂觀,看這本書的時候正碰到一些事情心情很差,是想通過讀書逃避生活的,結果看了就深深被吸引,通宵讀,上課也在偷偷讀,兩天讀完,感動地一塌糊塗,雖然知道是小說,但給了我很多力量,讓我知道沒有什麼事過不去的,只要自己堅持住,想辦法,都會好起來的,即使是感情,只要努力了盡全力了就沒什麼可遺憾後悔了。

2.《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是在學校運動會的時候開始讀的,陽光刺眼,天氣炎熱,但讀了幾張就沉進去了,根本不覺得熱,在故事裡體會悲歡離合,孫少平的堅強讓我太感動,我是相信有這樣的人這樣的生活的,但結局太宿命論的感覺了,當時抄了很多句子在筆記本里鼓勵自己,人生無常,要努力過好每一天,珍惜身邊的人
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像宗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只有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好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和的對待歡樂和幸福。
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最令人痛心和難以接受的是,當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時候,卻猝然間凋謝了。
孫少平在農村長大,深刻認識這黃土地養育出來的人,儘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淺,但精力能力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這個世界裡,在有另一種複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為的偉大。

3.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人性的枷鎖》
從之前的只想著要靠勵志來鼓勵自己度過生活中的一個個小坎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一段很抑鬱的日子裡,想不通的時候就泡在圖書館看心理學哲學什麼的科普書,《月亮與六便士》的避世讓我羨慕,但那是我做不出來的,直到《人性的枷鎖》,我讀完豁然開朗,完全認同的觀點,每天思考人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意思,其實生活就是平靜安好是最好的,沒有什麼意義,後來又看了薩特的一些書,了解了存在主義,就是我找到的答案,存在先於本質,人生的意義就在那條波斯地毯里,什麼意義都沒有。
雖然最後好像是繞了一個大圈回到原點的感覺,因為我身邊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在大學裡)沒有人和我討論這些,稍微說說大家會覺得我異類,天天想些什麼無聊的問題,可是我是真的很認真地在思考,囧,後來讀完瞬間通透,就是身邊的人一開始說的,人生就是沒什麼意義啊,就活著就好了,可是通過讀了書終於想通,終於認可了,繞一個大圈回來心態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是想通過逃避思考這個問題而承認,現在是從心底里的認可,想通了,很多事也就不糾結了,接地氣兒了,哈哈

4.《暗時間》 《把時間當朋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這幾本書讓我對時間管理產生興趣,很有趣實用


5.《方與圓》 《影響力》 《引爆點》
心理學人際交往相關的幾本,影響了我的生活

最影響我的就是,好多煩惱疑惑其實都是可以從書里找到答案的,很長一段時間的情緒問題,自己走不出來怪圈,幾乎抑鬱,失眠,還要白天裝作什麼事都沒有,其實心裡幾近崩潰,都是躲圖書館在讀書,看心理學方面的書,什麼積極心理學啊,自我暗示啊,按書上說的做,自己把自己治癒了,我覺得從小我想事很少,小時候都是喜歡讀科普讀物,科學自然還有什麼的童話什麼的,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因為性格內向,又不想別的事,生活環境單純簡單,沒碰到過什麼挫折,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脫節,比如和人交往啊,溝通啊,雖然沒有大問題但還是覺得比別人少了點什麼,就是不想事,這些我覺得通過讀書都補回來了,很大的一部分成長都歸功於這些雜七雜八的書,感謝爸爸媽媽從小支持我愛讀書的習慣,自己也一直沒有放棄治療,哈哈,現在真的勇敢樂觀了好多,太多書了,今天想到的就是這些
放張圖吧,我很喜歡的一張,知乎里也有人貼過,是誰我忘記啦


《高數》第一次對自己智商產生了直觀認識

《數據結構》導致了我學了前端

《聖經》治好了習慣性失眠


三體
==========================補充回答=====================================
補充一下為什麼《三體》感動了我,影響了我,改變了我(題目中三個狀態我覺得倒過來更符合自己看書時的心路),請允許我先簡單說明一下當時的情緒背景。

那是2010年,在工作了近10年的公司中,在無休止的企業變革中我第一次有了無力感,而此時老公被派往印度常駐,每月回來一次,平時通過微博向他彙報兒子的進展和家裡的狀況。工作和生活都需要自己來背負,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我開始感到迷失,工作中那些爭論和爭奪是為什麼?工作之餘每天陪伴孩子,那個久違的自己去了哪裡?

這時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了。老公把家裡的前兩部和新買的第三部,推薦給我看。心路歷程如下:

第一部《三體》 -- 世界之大,要我何用?
以前沒看過科幻小說,零起點的我,自然被三體里描述的外星世界嚇到了。書中的凡人,一生只為求溫飽求庇護,在世界面臨危難時,作為凡人的我,無法為世界帶去一絲一毫的幫助,卻要人們分心來維護我的生存。世界是英雄們的,我又何必存在?

第二部《黑暗森林》 -- 人類如此可笑,我居然與之為伍?
一面是人類拼盡所能,在太空布局防禦體系,一面是地球上的人們越發脆弱敏感。當所謂的強大防禦體系被輕鬆摧毀,人類也瞬間崩潰。在神一樣存在的事物面前,人類的種種行為都是自以為是的,天真爛漫的。這中間的一員的我,不忍也不願如此可笑。

第三部《死神永生》 --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所作所為,存在的就是最好的。
那個送星星的故事背後,那個彷彿不值得承載那麼深刻的愛的女孩,她做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錯的。可是最終的最終,一個人不可能做出另一個人的選擇,我們的身上帶著的家庭和社會烙印,註定了我們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為了別人的意見而活的人,才是迷失的人。所以,程心這個無論被奉為聖母還是淪為罪人,都一直跟著自己的心走的人,才是真的有自我的人,她是真的配得起那顆星星的人。

看完《三體》,我開始重新思考4個問題:想做什麼?會做什麼?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少一些得失,少在意別人的評價,少做一些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賞而做的事。多一點淡泊,多關心自己,多做些讓愛我的人開心的事。為此我可能會失去一些什麼,但是我願意,就是這樣。

其實書和人一樣,沒有絕對的好書和壞書,沒有一本書會感動所有人,而不同的人對同一本書的感受也大大不同,因為每個人從書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映射。對我來說,遇到三體就像當年遇到那個Mr. Right,在需要這樣一本書的時候,它出現了,於是它感動、影響、改變了我。

每次重看《三體》,就會感恩大劉,傾其心血著就此書,讓我有了找回自己的機會。當然,更感謝老公,把它送給我。


《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讓我重新審視自己以及群眾以及偉人以及社會以及國家。
《源泉》安·蘭德。天才只忠於自己的內心,一切所有的外在都是狗屎。
《道德經》老子。我相信一個人的平和以及睿智來源於對宇宙的思考。
《聖經》。。。有些話不給媽媽說,也要給上帝說,無論是善是惡都能找到出口。
《英雄志》孫曉。「仁」之大者,不是為了天下蒼生,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仁」它只是一個字。
《好人難尋》弗蘭納里·奧康納。宗教無能,道德覆滅。你需要拯救的只是自己,唯有你強大你才是好人。
《狂熱分子》埃里克·霍弗。和《烏合之眾》一樣,那些樂於將自己締造成偉人的其實都是弱者。
以下為不停增補
《周易》天人之書,經天緯地的絕世之書,仰觀宇宙,俯察品類,居然被我掉了,太可恥了。
《動物莊園》《1984》喬治·奧威爾。。。鑒於烏托邦政治諷喻小說,絕對巔峰,注意哦,老大哥都在盯你。
《悉達多》赫爾曼·黑塞,迄今看過對悟道寫得最平靜也最深刻的小說。
《局外人》阿貝爾·加繆。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我曾深刻的認為我就是莫爾索,那段時間我就是主角的狀態,人怎麼可以這麼默然。
。。。。。。太多了!!!!!
再補:
《西方哲學史》梯利,他的版本比羅素的客觀。SO,必讀之一。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林浩,妙趣橫生的一本簡明哲學史,個人覺得野生哲學入門最好的版本。
《性與性格》魏格寧,21歲寫就,23歲自殺了的魏寧格的天才之作,影響了後來弗洛伊德,維特根斯坦等等20世紀眾多世界頂級大師。
《幾何原本》古希臘的歐幾里得著作,作為一個文科生,曾用裡面的命題鄙視過數學系的高材生。是數學幾何鼻祖,影響力後無來者。
《夢的解析》弗洛伊德,不僅從心理學方面得就做了深刻的分析應用,而且對醫學的影響也巨大,但是作者說並沒有超越神經病理學。太厲害了~~~~
《倫理學》斯賓諾莎,這個山中砍柴的,用數學演算法證明所謂的「倫理學」膜拜之。
《哲學研究》《邏輯哲學論》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這是目前個人理解上最難的作品,也是邏輯學上怎麼繞都繞不開的驚世之作,作者的本身就是傳奇,隨便他自己就可以拍兩部電影(註:還是獨立的兩部電影)。一般人隨便懂一個命題就已經足夠玩弄一批大學教授了。當年老維侮辱羅素和摩爾說的是「算了,給你們說也不懂」。
還有其他學科~~~~慢慢補~~


《背德者》、《精神食糧》——紀德告訴我,為理想而活,是唯一的活法,並且要在死前一一實現自己的理想,才算不枉一生。
《見證熱情》——切·格瓦拉 唯一一本看到凌晨三點,依然興奮不已的書,看完後,對世界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愛。(當時不太成熟的革命熱情有點兒萌芽,幸虧一兩年後就知道很幼稚)
黑塞的一眾書籍
《荒原狼》——黑塞 曾經因為它,辭職去流浪
《在輪下》——黑塞 所有的學生都會愛它,哈哈
《悉達多》——黑塞 對悟道的驚艷描寫,至今愛不釋手,是目前個人最愛的書籍之一
《堤契諾之歌》——黑塞 美的享受
《玻璃球遊戲》——黑塞 能把兩個世界寫成這樣,除了張大嘴巴,做出一個O字,真的無言了
《談談方法》——笛卡爾 開個人理性主義之大門
《黃帝內經》——宋摹刻影印繁體豎版,自此愛上無標點古文,每斷句,喜不自勝;且原版佳句跌出,每看必有所得。
《道德經》——老子 哪怕只留下一章,也足以光照千秋萬代,況五千真言乎?
《宗教的本質》——費爾巴哈 宗教的本質以自然為基礎
《塔樓之詩》——荷爾德林 可以完全代入自己角色的詩集,看得人心疼
《哲學史》——杜威 目前看過的最生動的哲學史(雖然好薄一本)
《理解自然》——丁照 作者最牛叉的地方,就在於用最科學的宇宙觀為我們解析了上帝的存在(雖然他從頭到尾沒有說)
《王維集校注》——開繁體豎版之先河,並自此愛上繁體豎版
《死於威尼斯》——托馬斯·曼 曾經為之瘋狂心醉神迷的書
《席勒文集》——每讀之,必覺天才的光輝照耀四方
《雨王亨德森》——索爾·貝婁 一個完美的人死去時的震撼和不可置信······淚如泉湧

---------------------實在太多書了,以後還會有更多。


《叔本華論說文集》
書主要分為兩塊,第一塊是「人生的旅程」,探討人生的過程和意義。
第二塊叫「方法論」,主要分析我們看問題處世事應該用怎樣的方法和眼光來看待。
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很多問題,叔本華都指斥問題的本質與核心,而不再是我們平時所看的表象。
第一塊他教會了我淡然處事,不論喜怒哀樂,人生不過如是。第二塊教會了我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什麼問題都不要光看錶象而要看本質。
總之,這本書他給我的人生帶來極大的影響。


明朝那些事 不解釋


SAT OG


聖經,嚴重塑造世界觀,改變了整個人的心態和情緒狀態。


《一九八四》


《在漫長的旅途中》
星野道夫

曾經前前後後買過三次,又三次分別送給了不同的朋友。如今手裡一本都沒有,甚至會稍覺得不安。


悟空傳有木有?
好像網路小說有點low
我還是匿名吧。


《小王子》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法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
倘若一個人對一朵花情有獨鍾,而那花在浩瀚的星河中,是獨一無二的,那麼,他只要仰望繁星點點,就心滿意足了。他會喃喃自語:「我的花就在星河的某個角落……」可是,這花一旦被羊吃掉了,一瞬間,所有星星都將隨之黯淡無光……那你也認為這不重要嗎?
我會住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在某一顆星星上微笑著,每當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就會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對我而言,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和其他成千上萬的小男孩沒有什麼不同。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而言,我也和其它成千上萬的狐狸並沒有差別。但是,假如你馴服了我,我們就彼此需要了。對我而言,你就是舉世無雙的;對你而言,我也是獨一無二的……
麥田和我沒有任何關聯,真令人沮喪。不過,你有金黃色的頭髮。想想看,如果你馴服了我,那該有多好啊!小麥也是金黃色的,那會使我想起你。我會喜歡聽麥田裡的風聲……


《穆斯林的葬禮》。


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三毛的。初中時沉迷三毛的文章。驚異撒哈拉的奇聞逸事。為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感情流淚。


兩本小說:青少年時期的《基督山伯爵》,教給我最重要的是等待和希望;成年後的《1984》,原因就不說了。


《論語》。
世界早在你未來之前,已有了自己的準則;當面對這個世界時,你唯一能做的,只是改變自己而已。


《凱恩斯新情緒療法》


推薦閱讀:

有哪些被翻譯毀了的好書?
如何解讀《悟空傳》?
為什麼好些看似愛讀(有品位的作品)、愛寫、愛思考的人,品位和氣質還是那麼差?
為什麼我書讀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圍的人?
如何管理個人圖書?

TAG:閱讀 | 書籍 | 調查類問題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