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威究竟有什麼決策失誤,導致被耐克奪去大部分市場?

80年代中期以前,NBA 球員幾乎都穿匡威的鞋,而如今的 NBA 基本上成為了 NIKE 的天下,為什麼匡威會被 NIKE 打敗呢?匡威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決策失誤,導致丟掉了大部分市場呢?以至於2000年以後最終被 NIKE 收購。作為70、80年代的老大,面對 NIKE 的崛起,匡威自己也不會坐以待斃啊?為什麼沒有擊退 NIKE 的進攻呢?是輕敵,決策失誤?請回答問題的朋友能多從匡威的角度解讀一下這個問題。NIKE 簽約喬幫主還有科技上的成就這些原因現在看比較顯而易見了~


與其說匡威做出了決策失誤,不如說是耐克抓住了時代。

耐克從60年代開始賣鞋,趕上了美國的慢跑熱,雖然不能說抓住了佔有率,但是也算是通過這陣熱潮攢夠了本錢,之後耐克在80年代迎來了真正的爆發。
耐克的成功在於他抓住的時代賦予的各種機遇,無論是匡威,阿迪還是銳步,這些老牌的鞋販子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小一點的方面,比如他抓住了喬丹,這是鉤子迎來井噴是增長的第一推動力。
大一點的方面,比如他抓住了NBA,雖然現在鉤子的影響力不僅限於籃球,但是他應該感謝NBA,通過體育文化的侵略,他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他產品的傾銷地。
再大一點的方面,比如他抓住了美國的生育潮,並且通過自己的發跡成功抓住了新增長的這一部分消費群體。
再大一點的方面,比如他抓住了全球化。從耐克開始賣他的第一雙球鞋開始,他就從來沒有過自己的工廠,在其他公司把自己的資金用來收購廠房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把目光放在海洋的另一邊,把做鞋從這個品牌的基因中徹底剝除了。
其實最重要的方面,也是耐克和其他公司得以區分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把「品牌」這個概念玩到了極致。從一開始,耐克就宣稱自己是一家「運動公司」而非「球鞋公司」,當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阿迪(還有匡威)還在大規模擴建和收購工廠的時候,耐克就把這些低利潤高資金投入的部分甩開一邊,另外通過一系列富有創建性的營銷方式,把體育明星和品牌完全的捆綁在了一起,使品牌成為了審美價值甚至是信仰,而不僅僅是一個球鞋甩賣的代號,也把NBA從「讓張伯倫長高的營養麥片」的落後宣傳方式上徹底解放了出來。
等到其他公司反應過來,開始仿效耐克的營銷方式時,耐克已經領先他們一大節了。
而其他企業做出的決策,都是他們對時代進行錯誤判斷之後的錯誤選擇。
匡威比其他公司更傻逼的是,所有企業都看清了形勢的時候,匡威還在堅持Made In America,這已經註定了他的萬劫不復。

平心而論,匡威只是按照老式的球鞋工廠的模式進行自己的市場開拓,他們有過一些失敗的收購,失敗的代言,但與此同時,他們在新世紀他們還達到過銷售額的頂峰,如果說他們有什麼錯誤的話,只能說耐克太了解這個時代的內涵是什麼了,匡威則沒有抓住他。至於球鞋的創新等等方面,只是這些深層原因的顯性表現方式。
關於鉤子的成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說,在這就不繼續講了。

當時代把機會放到所有人面前的時候,一些人發現並抓住了,所以他們成功了,而另外的那些變成了路人和盧瑟。

另外吐槽一下:現在球鞋賣的已經不僅僅是球鞋了,在有人能把火箭推進器安裝到球鞋上之前,球鞋本身的進步對於銷售額的推動力真的極其有限。現在的所謂科技,可能僅僅在於如何讓球鞋看起來還像一雙鞋的前提下盡量縮減做鞋的成本,並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以上很多答案都沒錯,CONS在營銷理念方面確實比不上NIKE,在青少年籃球上的影響力鋪設更是大大落後於adidas和nike(按順序)

不過要說CONS沒有運氣的成分也是假的

當年有個重磅級球星進入NBA時,曾被寄予厚望(一方面也有CONS的判斷力問題),就是大媽約翰遜

來自UNLV的201身高的larry johnson被球探認為兼有巴克利的快速和馬龍的塊頭,還有兩人都不具備的懸浮能力(意思就是滯空),而且腳步紮實,而且還有個特殊的賣點,他的名字恰恰是八十年代黑白雙雄的姓名合體:larry(bird) johnson,CONS下重注賭在這位新秀上,希望他能夠接過兩位CONS堂主的薪火,挑戰新貴NIKE的地位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馬龍和巴克利屬於歷史豐碑級大前鋒,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達到和超越的,LJ雖然也算是個奇才,但終究不是一個領袖,雖然還是順利入選了94年的夢二隊,以及某個賽季和巴克利稱為NBA唯二的20-10-4級的球星,但他的成就也就這樣了,雖然滿滿是潛力,但遭遇背傷後就一落千丈,最後的美好回憶,也許也就是99年東部決賽那個著名的打四分制勝球了以及全隊決定奪冠前蓄鬚,他留的那個狂野的連鬢胡

看看CONS當時的策略,包裝過的球員,除了算是准一流球星的kevin johnson外,其他的sperewell,isiah rider,rodman,都先後出現了各種離經叛道的賽場內外行為,而他們包裝的巨星之一karl malone也是一個充分詮釋「內線不賣鞋」規律的巨星,先後穿過la gear,converse甚至鞋底硬到極點的spalding……不管是運氣還是眼光,似乎都沒有讓他們逃脫全線潰敗的命運

至於用戶體驗來說,其實cons當年有的噱頭也不少,其中一個非常奇葩的是馬龍系列(如果我沒記錯kevin johnson也是主打之一)的液壓油包,透明鞋底還能看到液體流動,作為一名親眼見過油包在球場上破裂的男子,那個震撼和看見911差不多

題外話,我還記得我穿的第一雙(回力以後的)正經籃球鞋,是我高中時的CONVERS,當時還在森林狼隊,以胯下扣籃奪得扣籃冠軍的ISIAH RIDER是代言者,鞋子名字叫sky rider,天行者,第一次穿上時,那種厚實鞋舌的包覆(當時特別流行厚實的鞋舌)、起跳落地後的緩震以及急起急停時的橡膠摩擦聲,是回力帆布鞋完全沒法比的,還記得當初買到那雙鞋時的心情,感覺這TMD才是籃球鞋,CONS也是心目中拿來對抗NIKE邪惡帝國的品牌(其實主要還是高中生買不起當時價格相對高得多的NIKE……),當時還穿這雙鞋參加了廣州第一屆三人籃球賽……

當然,自從我穿過SHAQ和SHAW KEMP的reebok後,似乎REEBOK就開始成為當時心目中拿來對抗NIKE邪惡帝國的品牌了……

跑題結束,說回往事,其實對CONS還挺有懷(lao)舊(bi)的感情的


Nike抓住了一個產品最重要的2個環節,一個是設計另一個是營銷。至於中間的生產、庫存、物流等,全部交由代工廠完工。這一模式被很形象的比喻為「啞鈴」。現在看來,nike在80年代初推出的氣墊鞋確實是劃時代的進步,加上喬丹等一批球星的加入,使得鉤子瞬間成為街頭巷尾熱愛籃球的孩子們夢寐以求的戰靴。


總覺得匡威每次廣告都做到美至極致,可是店內實物卻丑的一塌糊塗啊!


可能會和阿迪當年輸給耐克是一個原因。
當初的阿迪就不走大眾路線,但是耐克推出了更適合大眾的慢跑鞋和輕便運動鞋。在初始階段積累了更多資金,也拉進了和阿迪之間的資本差距,後來居上了。


從沒有覺得匡威鞋不行,從鞋型到廣告都足夠經典符合潮流且不會落伍
但是!!!
我TM一個腳型較寬的去匡威翻遍整個店根本找不到一雙合適的好嗎?
怪我咯!
怪消費者沒跟隨匡威的節奏咯?


converse是nike的吧現在?


1. 不覺得converse做錯了什麼決策
2. 也並未被Nike奪走大部分市場
兩家公司定位不同,converse是個niche brand,更注重street fashion/ sports casual這塊,nike是比較綜合的運動品牌,只有旗下的nsw才算是sports casual產品線。所以不算是head to head的競爭關係。Nike收購了converse也算彌補了他street fashion這塊的不足。
converse就像new balance, vans,只關注細分市場,沒打算走professional sports路線。
之所以題主認為converse決策失敗,是因為過去很多人穿converse打球,所以在各種場合都會出現converse。而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成熟,針對每個場合都會購買適合該場合的產品,所以converse自然之運動場合比較少見,而且在casual occasion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所以他share降低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converse現在又開始漲回來了,建議題主多關注nike財報。


匡威=板鞋 NIKE=除板鞋以為的其他鞋


說道NIKE,你第一時間想起來的科技就是氣墊,Zoom,Air,Air shox的組合搭配,讓鞋子的腳感大大不同。還有其他諸如高舒適度的Free, 輕便的flyware等等的科技名詞,讓消費者認為Nike是有科技含量的東西。反觀其他廠商,在給產品特徵定義上面做的就弱得多。打不過Nike也是正常的。還有就是代言人的知名度上,以及為他們的特徵打造的產品上,Nike做的遠好於其他家。


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去刻意迎合市場

不做商業廣告

堅持做搖滾

籃球鞋,沒有科技上的提升

板鞋競爭太多


匡威在現在的時代代表著的是小資休閑的聲音,小眾文藝范的最愛。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樣樣中規中矩不突出就是貴點可用裝逼,產品定位決定自己的市場範疇。


匡威以前是籃球鞋,後來阿迪達斯也做了nba籃球鞋贊助商,那時候好像是貝殼頭那款高幫的。

後來有了耐克各種科技就不斷發展,加上喬丹的加盟和代言。

其實主要是籃球鞋換代了,再不是那種帆布鞋,平底鞋。

匡威的優勢就沒了,不過匡威沒被耐克收購時候也有專業籃球鞋,就是一般一年就一款。

別的除了硫化鞋,還有復古籃球鞋,其實科技含量都很低。。

在美國硫化鞋市場除了匡威還有vans等等的。

其實匡威就是在強項的硫化鞋領域佔有量已經不如vans【美國本土市場】。在它的老家麻州幾乎沒人穿,NB其實也不多,主要是耐克和vans

我覺得耐克收匡威就是為了在硫化鞋上做大。

別的我也說不好,但還是來獻醜,因為匡威陪伴我的那段年月。


一流水準的營銷+設計,體育職業化的發展,以及喬丹等巨星的巨大影響都是nike在80年代中後期崛起的重要因素...


質量不行。我買了一雙,沒到3個月,穿壞了,開膠,而且是各個地方開膠,腳趾與腳掌結合處,鞋底等等,有心的可以上官網看下,這尼瑪太不值了。


最主要一點,產品線單一


推薦閱讀:

回力和匡威到底有多少差距?
怎麼將匡威穿出時尚感?

TAG:NBA | 1980 年代 | 耐克(Nike) | 匡威(Conver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