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為什麼會發展成讓人感覺恐懼的角色?
僅僅是因為蝙蝠俠里的joker嗎?
謝 @劉柯邀請. 深夜摸魚來答一下這道題,為了摯愛的希斯萊傑.
首先按照慣例,放上太長不看(TL;DR)版本:
小丑恐懼(Coulrophobia)的來源
- 還原主義的考察:恐怖谷(Uncanny valley)假說 - 極度擬人而又非人的形象造成的不適感最為強烈. 森政弘教授提出[1]. 已有實證研究證實此假說[6][7].
- 社會文化的考察:
1. 起源:1892年歌劇Pagliacci主角由「小丑」(clown)至「殺人小丑」(clown killer)的角色轉換. 由此創造出在概念意義上充滿惡意的"meta-clown"[2].
2. 基礎:「殺人小丑」在情緒上衝突的顯著性:愉悅的妝容 vs. 死亡威脅[2].
3. 固化:「殺人小丑」超越早期"Jesters"的範疇,激活了一種錯位感 - 小丑舞台人格(on-stage persona)與現實人格的錯位[3]. 錯位感 = Anachronism.
4. 發展:美國大蕭條摧毀巡演馬戲團文化後,興起的"暗黑嘉年華"(Dark Carnival)文化意象;社會焦慮的考量:強制被拉入表演的焦慮與小丑背後的 陌生人作為潛在性侵犯行為者的焦慮[4].
那麼正式開始.
還原主義的考察
首先,讓我們先別管小丑...拋開小丑的文化形象,是什麼導致了我們對於這個概念的不適感呢?不難發現,小丑的一個本質特徵是,外形與人類相似,然而卻因為誇張的服裝與妝容而有微妙的區別.
東京工業大學的機器人工學者森政弘(Mori Masashiro)名譽教授在1970年的時候做了一個思維實驗[1]. 隨著一個擬人物件與真實人類相似度的上升,人類對它的感觀會如何變化呢? 那個時候人工智慧的發展(無論是軟體的演算法還是硬體的機器人學)遠不及目前發達,但是森政弘已經開始未雨綢繆地考慮人造機器人在人類社會中的適應度問題. 森政弘以死屍作為例子,認為人類對於極為擬人但非人的物件會有強烈的厭惡感.
森政弘假設了一個如下圖所示的親和度變化曲線.
Fig.1 取自維基百科[5]. 橫軸表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從左到右上升),縱軸表示人類感覺到的親和度(從下到上上升). 可以看到,隨著相似程度的上升,親和度緩緩增加,但到達某個臨界點時會急劇下降. 隨著相似度的繼續上升,親和度又會回升.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低谷. 森政弘稱之為不気味の谷(Uncanny Valley) - 恐怖谷現象.
這個假說在直覺上容易理解. 大家在各種恐怖遊戲,B級片中常常見到的殺人玩偶,詭異機器人,以及充滿惡意的小丑,或多或少都落到了這個「恐怖谷之中」. 它們與人類的形體與動作非常相似,但是由於某些外形上的破缺(玩偶),妝容的詭異(小丑),以及動作的不自然,又不能完全看作是人類. 而往往就是這一類虛擬形象帶給人最強大的恐怖感. 比起造型奇詭的異型外星人,與人類相似卻又不是人的惡鬼要可怕多了. (至今不敢看&<呪怨&>的答主表示很虛)
為什麼會有這種所謂的「恐怖谷」效應呢?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知乎體
首先我們應該想辦法證明這個假說. 目前已經有很多實證研究證實了恐怖谷效應的存在. 這裡引用一個最新的研究. Mathur和Reichling在[6]中證實,人對於類人機器人的親和度評價確實服從恐怖谷效應. 如下圖所示.
Fig. 2 重組自[6]. 研究者為被試呈現不同的擬人物件的圖片,並讓被試對於圖片的親和度進行評價. (A),(B)兩圖的橫軸代表圖片中物件與人類的相似度; (A)的縱軸是被試對於圖片的親和度評定,(B)的縱軸則是被試對於圖片中「人物」可以信賴程度的評定. 可以看出,這兩個指標都存在恐怖谷效應. 看來機器人如果造的不好,是會被完全嫌棄的. (C)是他們用的圖片庫中的一些例子. 有的還是蠻可愛的.
那恐怖谷效應為什麼存在?
靠譜一點的觀點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 從認知的角度考察. 似人而又非人的視覺信息會造成類似於認知失調 (Cognitive dissonance)的效應. 觀察者在觀看過程中會接收到關於圖片分類的矛盾信息(這玩意兒到底是不是人?),而這種矛盾就導致了心理不適感(eeriness) [7].
-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考察. 有觀點認為這是上古人類配偶選擇(Mate Selection)行為的殘留. 長得像人但不完全是人,會被認為是生育力低下,免疫系統不好的表現. 類似的觀點包括:這種厭惡感有利於對帶有疾病個體進行隔離. 這裡不贅述.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看[8].
- 從文化認同的角度考察. 有觀點認為人類對於自己獨特的身份有著尊嚴感,而似人又非人的物件會損毀這種尊嚴感. 這裡不贅述.
在這三種觀點中,只有認知失調論是可以被證實(偽)的. Saygin等人在[7]中的fMRI研究發現,造成這種不適感的真正原因是「外表信息與動作信息的不協調」,而這一現象的神經過程可能與人腦中動作感知系統APS的一個部分(bilateral anterior intraparietal sulcus)有關. 如下圖所示.
Fig.3 取自[7]. 研究者們掃描了被試觀看機器人,擬人以及真人動作錄像帶時的大腦活動情況. 大腦中的橙/紅色部分表示全腦的重複抑止作用(repetition suppression effect). 可以看到,相比機器人(A)和人類(C),擬人(B)的抑止作用更加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們通過對照組實驗,發現引起這種認知失調的既不是外表本身,也不是動作本身,而是外表與動作的組合. 也就是說,長得像人,動得卻不像人,這才是最creepy的...(反之亦然,比如長得不像人,動得像人的小丑)
恐怖谷效應就說到這裡. 但這只是從還原主義的角度提供了一個粗糙的解釋. 我們要真正理解現代人對於小丑這一形象的特異性恐懼(Coulrophobia),還是需要從社會文化方面進行考察.
社會文化的考察
這個部分我是在強答 - 看了一個小時的藝術史文獻然後現學現賣hhh. 沒有辦法嘛! 因為我搜了一下現有答案,找不到這個思路的...召喚藝術史方向的同學來幫我糾錯...
首先,正如 @歌未歌指出的,小丑恐懼的起源來自Ruggero Leoncavallo的歌劇Pagliacci. 如下圖所示.
Fig 4. 圖片來自網路. 左圖為Pagliacci改編的鋼琴曲的封面. 右圖為劇中主角Canio的飾演者Enrico Caruso.
這個劇為什麼會引發對小丑(clown)的恐懼?其實是因為劇中主角Canio被隔壁老王綠了. 在此歌劇的最後一幕,Canio發現自己的妻子Nedda正在出軌,於是就一口氣殺掉了妻子+隔壁老王.
關鍵在於,他是在舞台之下,穿著小丑戲服殺的. Slott[2]認為,在藝術歷史上,從這一刻起,小丑就從只帶來喜劇效果(comic effect)的角色轉化為了一種雙重存在(bifurcated identity). 而除了喜劇效果的另一重存在便是一種能夠「在通常意義上將對快樂的期待轉化為死亡虛無的元小丑". ("...becomes a kind of meta-clown, one capable of performing subversion on a generic level by replacing the happy expectations of comic resolution with the barren nihilism of death. ")
感謝 @Emma 指出我關於Pagliacci一劇理解不當的地方:
Emma: "......以前看了三五個不同版本的Pagiacci歌劇,裡面的Tonio、Canio、他妻子Nedda和大部分台上演員都是把妝容化成小丑般的,不只是Canio一人。而一場歌劇聽下來的感覺是,Canio雖殺了人,但作者Leoncavallo的用意是要塑造一個讓人產生pathos的Canio, 而不是一個毫無同情心的殺人狂魔。但此劇的確有一讓人「害怕」的角色,就是Tonio。他長得怪異,心理不大正常,而且所作所為是全劇的轉折點,直接導致了最終的悲劇。如果說讓人害怕,我覺得應該是他,而不是Canio.....除此小bug外,答主回答不能再贊!"
不過,這並不等於"殺人小丑"(Clown Killer)的形象可以在瞬間被塑造出來. 小丑的物理外形本身也對於"惡意,恐怖"的意象有推動作用. 首當其衝的一點是,小丑充滿笑意的妝容,與背後隱藏的死亡危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激烈的矛盾會引發強烈的焦慮感與壓力. 另一方面,Hobbs等人在[9]中指出,小孩在看到小丑一成不變的笑意妝容後,會將其理解為"你現在必須跟我一樣大笑"的壓力,從而產生焦慮乃至恐慌.
再者,小丑從一個范化的舞台概念,蛻變成了一個個具有獨立動機的真實個體. 在Pagliacci之前,在羅馬啞劇(Patomine)等中出現的Jesters雖然也有死亡舞蹈等包含惡意/恐懼的意象,它們終究只是舞台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Pagliacci中,主角Canio在舞台之下,穿著小丑戲服,殺掉了自己出軌的妻子. 這使得小丑的形象脫離舞台,不再泛化,並成為了鮮活的"殺人個體"[2].
由此,我們的討論引出了小丑恐懼的關鍵 - 一種錯位感(Anachronism). 小丑私人生活形象與舞台人格形象(on-stage persona)的錯位. 小丑的on-stage persona是活潑而令人愉悅的. 而小丑的私人生活可以是殘酷而嗜血的. 微笑面具背後隱藏的真實面貌,可以令人不寒而慄.
事實上,Pagliacci之後許多以"殺手小丑"為主題創作的戲劇,也都凸顯了這種錯位感. 比如Fritz Lang在1928的名作Spione(Spies):
Fig. 5 圖片來自網路. 左圖為Spies的德文公映海報. 右圖為其劇照. 在Spies中,作為主角的小丑在正在瘋狂大笑的觀眾面前表演了自殺(真正的自殺).
又比如Lon Cheney在同一年的電影Laugh, Clown, Laugh:
Fig.6 圖片來自網路. 左圖為Laugh, Clown, Laugh的海報. 右圖為其劇照. 在這部電影中,作為小丑的主角一直接受著抑鬱症的治療(因為愛情上不得志). 最後他在「自己腦袋被吊在鋼纜上向下滑」的痛苦幻覺中自殺了.
當然,這種錯位感並不是小丑恐懼文化的全部. 與小丑恐懼文化密切相關的一個文化意象是"黑暗嘉年華"(Dark Carnival). 簡單來說,黑暗嘉年華對應的就是荒涼廢棄的遊樂場/馬戲團. 這一概念的興起與美國的大蕭條有關. 在大蕭條之前,鐵路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美國馬戲團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 這個時候馬戲團往往隨著鐵軌的蹤跡在全國各地進行巡演. 然而隨著大蕭條的到來,許多馬戲團都破產解散,昔日的輝煌也不復存在. 這些廢棄的馬戲團於是成為了人們填充恐怖意象的物件. 發展到現在,黑暗嘉年華不僅與小丑結合,也與遊樂園結合,比如大家熟悉的Left 4 Dead以及Silent Hill系列.
Fig 7. 圖片來自網路. 上圖:Left 4 Dead中遊樂園一關,名字就叫Dark Carnival. 相信大家應該對其中突然發出尖叫的各種遊樂設施記憶猶新. 下圖:Silent Hill 3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 玩家需要將所有的喪失旋轉木馬都用鋼管插死之後,才能開啟BOSS戰.
除了黑暗嘉年華之外,Keaton[4]還指出,小丑恐懼也有一些二戰過後現代性的淵源. 比如,小丑在表演時通常會拉離自己較近的觀眾參與表演. 無法拒絕的社會焦慮會無形中加深對小丑的不適感. 另一方面,由於自Pagliacci開始為小丑塑造的愛情方面失意(甚至性方面無能)的刻板印象,小丑往往與不懷好意的性侵行為聯繫在一起. 特別是二戰之後的某些小丑表演中,演員會故意裸露胸部等身體部位,更加劇了這種焦慮感. 而將這兩方面的焦慮統和起來,我們可以將對於小丑的"現代性焦慮"歸結為一點:小丑可以為所欲為. 因為小丑是舞台角色,所以它(在演出中)做什麼都是被允許的. 而當這種為所欲為的自由被惡意所籠罩時,強烈的不適與恐怖也就隨之而來.
結語
對於內容的總結,可以拉到最上面看TL;DR.
謹以此文獻給希斯克里夫·安德魯·萊傑(Heathcliff Andrew Ledger).
P.S. 寫這不務正業的文章到凌晨四點...你們多給我點贊嘛=w=
[1] Mori, M. (1970). Bukimi no tani [The uncanny valley]. Energy, 7 (4) 33-35.
[2] Stott, A. M. (2012). Clowns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 Dickens, Coulrophobia, and the Memoirs of Joseph Grimaldi. Journal for Early Modern Cultural Studies, 12(4), 3-25.
[3] Dery, M. (1999). Cotton-Candy Autopsy: Deconstructing Psycho-Killer Clowns. The Pyrotechnic Insanitarium: American Culture on the Brink. New York: Grove, 63-86.
[4] Keaton, D. (2002) Clown Paintings. New York: Powerhouse.
[5] 不気味の谷現象 wikiwand.com 的頁面
[6] Mathur, M. B., Reichling, D. B. (2016). Navigating a social world with robot partners: A quantitative cartography of the Uncanny Valley. Cognition, 146, 22-32.
[7] Saygin, A. P., Chaminade, T., Ishiguro, H., Driver, J., Frith, C. (2011). The thing that should not be: predictive coding and the uncanny valley in perceiving human and humanoid robot actions.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nsr025.
[8] Rhodes, G., Zebrowitz, L. A. (2002). Facial attractiveness: Evolutionary, cognitive,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Vol. 1).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9] Hobbs, S., Cornwell, D. (2001). Killer Clowns and Vampires: Children』s Panics in Contemporary Scotland』. Hilda Ellis Davidson and Anna Chaudhri (Durham, North Carolina: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1), 203-17.最近一段時間不是說美帝人民被野生小丑嚇得要死要活的么?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全境內出現了打扮成恐怖小丑的人出來故意嚇人。有小丑會引誘孩子進入樹林,還有小丑會追逐路人,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學校甚至因為小丑的恐嚇而被迫關閉學校,連白宮都因為這事兒出來回應了,說是已經抓了十幾個人。
因為這事兒鬧得麥當勞都要把自家形象代言人麥當勞叔叔在北美的曝光率降低了…
小丑恐懼在英文中是有一個專有詞的,Coulrophobia,意思就是「小丑恐懼症」,但這個詞其實是個偽概念,因為他沒有被 DSM-5 收錄,所以對學界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病症。但學界的不承認並不會阻擋人們害怕小丑。
原本是為了惹人發笑的小丑為什麼慢慢的變成了恐怖的象徵呢?
盆友你聽說過「恐怖谷理論」么?說成人話就是:當一個事物特別像人但你能判斷出它不是人類的時候,你會對這個事物產生巨大的恐懼,同樣的事物動態比靜態更恐怖。
當然這個只是說小丑們的化妝太濃了,在視覺判斷的時候會被大腦歸類到「恐怖谷」里。但在美帝能引起這麼大波瀾的原因當然不止這麼簡單的一個。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恐怖片中小丑都是常見的恐怖元素之一,非要說個源頭的話,可能這位連環殺人狂是一個原因吧。
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這個人在 1972 年到 1978 年之間對至少 33 名年齡由 14 歲至 21 歲的男孩進行了性侵犯和謀殺。這個人在社區中十分熱心,並加入了一個「快活小丑」的俱樂部,俱樂部成員會打扮成小丑定期進行籌款活動、遊行並為住院兒童帶來娛樂。
他自己創造了自己的小丑裝扮就是上圖中右面的彩色照片,在他的小丑妝容中嘴巴附近的形狀是一個銳利的角,但一般的小丑嘴角邊緣的化妝是圓角的,與這個相同處理的還有眼妝。
《每日鏡報》對這個連環殺人狂的報道標題直接就是《在一個小丑家中發現了四具以上的屍體》,想想一個一直用來發笑的東西突然翻身開始殺人了,這簡直是一個恐怖題材的寶藏啊!
越無害的東西崩壞的時候越恐怖
這樣的一個萬能的題材怎麼能被恐怖小說作家和恐怖電影導演放過?《肖申克救贖》的編劇斯蒂芬·金在上世紀 90 年代的時候拍出了《小丑回魂(it)》,這部電影是根據斯蒂芬·金之前的小說《它(it)》改編的電影。
小時候看過的話,現在一定是童年陰影了。一部恐怖電影在豆瓣的評分竟然能到 7.2,好於 84% 的恐怖片,小時候看的那些人一定被嚇慘了。
現在看電影里的截圖也害怕啊,更別說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另一個小丑 joker。
《蝙蝠俠》里的小丑在英文里是 joker,我們前面討論的小丑在英文語境中被稱為 clown,而 joker 幾乎是小丑這個角色的專屬名詞。
和上面那種因為某些契機才慢慢崩壞的小丑不同,joker 從早期設定開始就是一個令人膽寒的犯罪分子,他站在正義的對立面,不為了金錢也不為了榮譽,只是為了讓人性崩壞,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犯罪分子(大霧)。
想想你小時候就聽父母輩提起以前有個打扮成小丑的變態連環殺人狂,長大一點的時候還看到了關於小丑的恐怖片,偶爾看個超級英雄電影反派還是個變態的小丑。給誰也害怕啊!!
這要提到臭名昭著的美國小丑變態連環殺人案
美國恐怖故事的原型
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是一名美國連環殺手和強姦犯,他在1972年和1978年之間,對至少33名年齡由14歲至21歲的男孩及年輕男性進行了性侵犯和謀殺。 蓋西先後將26名受害者埋在他家的供電管道空間,3名埋在他房產的其它地方,並將最後4名已知的受害者的遺體丟棄在附近的河裡。他被指控33次謀殺,並由於其中的12次謀殺被判死刑,於1994年5月10日被處決。
對每個見過他的人來說,約翰·韋恩·蓋西看起來是個和藹可親,富有感染力的人。他在社區里享有著廣泛的尊敬,魅力十足並容易相處。他是天主教徒,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當沒有忙於經營他的建築公司時,他總是活躍於美國青年商會之中。他甚至是該選區的民主黨領袖,和總統夫人羅薩琳·卡特合過影。他還會利用大量的閑暇時間為朋友和鄰人們舉辦一些精心策劃的社區派對,服務社區並給孩子們帶去歡樂。他因此被稱為「高蹺小丑」。他是個慷慨,努力,友善,深愛家庭的男,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這只是約翰·韋恩·蓋西允許其他人看到的一面。
外表正常內心的墮落卻失控瘋長
約翰·韋恩·蓋西於1942年3月17日降生於芝加哥的水崖醫院,時值聖帕特里克日。小約翰是三個孩子中第二個出生的,姐姐喬安妮長他兩歲,而妹妹卡蓮小他兩歲。
蓋西家的三個孩子都被當作天主教徒養大,並在當地的天主教學校讀書。成長過程中,蓋西是個安靜的小男孩,會打點小工,比如送報和給雜貨打包之類,來賺取一點零花錢,或者參加一些童子軍活動。他不是那種特別受歡迎的孩子,但他的老師,一起打工的夥伴,學校里的朋友還有童子軍們都挺喜歡他。看上去他有著一個普通的童年,除了和他父親的關係和一連串的疾病。
11歲那年,蓋西在盪鞦韆時被一部鞦韆砸到頭部。這在他的大腦里留下了一個血凝塊,直到他16歲時才被發現。而在它們被確診並治癒之前,蓋西已經飽受這個凝塊帶來的眩暈和昏迷之苦。17歲時,他被診斷出患有心臟病---後來他亦多次為此就醫。他時常抱怨這心臟病,但沒人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受到這些他所聲稱的折磨。青年時代末期,儘管和母親還有姊妹的關係依然牢固,他開始感到了和父親的嫌隙。他的父親是個酒鬼,總是虐待家裡的妻兒。
他的家庭問題延伸到了學業上。他就讀過四所高中,但最終也沒能畢業。之後他輟學離家前往拉斯韋加斯,為一所殯儀館當看門人並打算存錢來購買能回到芝加哥的車票。經過了孤獨和沮喪的三個月時光,他最終湊出了車費。見他歸來,他母親和姊妹依然高興得發抖。
回家之後,蓋西終於進入了商業學院並得到了教育。在那期間,他學得了真正的商人之道。在「紐-布希」鞋業公司供職時,他開始運用這些才能。他幹得十分搶眼,遠超一般菜鳥經理人。不久之後他便被調職到伊利諾斯州斯賓費爾德的一家男士成衣店工作。然而調職之後,蓋西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發福使得他那神秘的心臟病加倍的折磨他。就醫並出院後不久他便再次入院,這次他的背又出了毛病。
在斯賓費爾德居住時,蓋西加入了一些社區服務組織,其中就包括了國際青年商會。他在這個組織中的不懈努力最終使他當上了副主席並被評為「年度風雲人物」。很多認識蓋西的人認為他是個野心勃勃想讓自己的名字響徹社區的人。1964年9月,蓋西結識了同事馬麗蓮·邁爾斯並娶了她。馬麗蓮的父母在愛荷華州擁有好幾家肯德基快餐店。蓋西的新岳父在公司里給了他一個職位。不久,這對新婚夫婦就移居愛荷華州。看上去,生命給了蓋西一個不錯的許諾,絲毫看不到今後會發生的那些駭人事件的預兆。
蓋西開始從頭學習餐廳的運營,每天工作12到14個小時。他好學,充滿熱情,希冀著有朝一日接管大權。工作之餘他活躍於國際青年商會沃特盧分部。他不知疲倦的干著志願者工作並結識了許多朋友。在移居愛荷華州後不久馬麗蓮就生下了一個兒子,不久之後又為這個幸福家庭添加了一個女兒。看上去,這就是一幅完美的生活圖卷:一個充滿愛心的幸福家庭,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幢在市郊的房子。這一切太完美以至於那些謠言聽上去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那些關於蓋西性取向的謠言在鎮上和青年商會裡傳開了。人們開始情不自禁的注意到那些總是出現在他身邊的男孩子們。那些故事講述著蓋西挑逗在餐廳里工作的年輕人,謠言迅速散布開來,但那些親近蓋西的人拒絕相信--直到這些謠言成真。1968年5月,黑鷹縣一個大陪審團以猥褻一名叫作馬克·米勒的男童的罪名起訴蓋西。在法庭上,這名男童說他在去蓋西家拜訪時被欺騙並被綁了起來,之後蓋西強暴了他。蓋西拒絕承認指控,聲稱米勒是自願和他發生性關係以獲得額外的收入。四個月過後,他又被指控僱傭一名叫作懷特·安德生的18歲男孩毆打馬克·米勒。安德生在被捕後招供說是蓋西僱傭他攻擊那男孩。
一名法官安排蓋西接受精神病評估,看他的心理是否能夠接受常規審判。評估結果顯示他能夠接受審判,但同時精神病醫師指出蓋西有著反社會傾向人格,而現有的任何醫療手段對此都無能為力。評估報告提交後不久,蓋西猥褻男童的罪名被判成立。他被處以10年監禁--這項罪名的最長刑期。關押地點是愛荷華州教管所。這是他第一次進入監獄,26歲。入獄後不久,他的妻子和他離婚,理由是他違背了他們結婚時的誓言。
服刑期間,蓋西嚴守規則,遠離麻煩。作為模範犯人,18個月後他就獲得保釋。1970年6月18日,他離開監獄踏上返回芝加哥的旅程。他搬回了母親的家,在當地一家餐廳謀得一份廚師的職位,以此安頓下來並試著使脫軌的人生歸位。
和母親居住了4個月之後,蓋西決定搬出獨住。他母親資助他在諾伍德公園鎮區西夏谷大街買了一幢新房,環境整潔寧靜。蓋西擁有房子的一半而他的母親姊妹擁有另一半。他對他這幢雙卧室平房很是滿意。很快,他便和新鄰居交上了朋友。愛德華和麗娜·格雷夏夫婦,他們自街區建造伊始便居住在此。僅僅過了幾個月,蓋西就和他的新鄰居一起過聖誕節了。他們成了密友,時常聚在一起喝上一杯或者玩點卡牌遊戲。格雷夏一家並不知道蓋西的前科--或者他最近那次違法行為。
就在格雷夏夫婦邀請蓋西共享聖誕晚宴之前一個月,他剛被指控強迫一名少年做出不當行為--他對那名在車站隨便認識的少年實施性行為。最終他逃脫了指控,因為原告最終也沒有出現在法庭上。
1972年6月,蓋西和卡蘿兒·霍夫結婚,她是兩個女兒的母親,離婚不久。蓋西在她最脆弱的時候對她大獻殷情,而她也被他的魅力和慷慨所打動。她知道他曾在監獄待過但她相信他已改過自新。不久,卡蘿兒和她的女兒們就搬入了蓋西的家,並和格雷夏一家建立了親近的關係。這對老夫妻時常應邀前往蓋西夫婦家參加精心準備的晚會或者野炊聚會。但有時他們會聞到瀰漫的整幢房子的惡臭,這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困擾。麗麗·格雷夏確信有動物死在什麼地方了,她催促蓋西儘快處理掉。蓋西把這氣味歸咎於地板下低矮空間里堆積起來的濕氣,而沒有揭穿真相--那險惡得多的引起臭味的真正原因。他將一直保守這個秘密,直到最後。
在1974年,蓋西開辦了一項承租生意,叫做「上漆,裝潢及保養承包人有限責任公司」,簡稱PDM裝修承租有限公司。他雇了一大群年輕男孩給他打工,並給朋友解釋道,僱用這些年輕人可以節省工資開銷。然而事實上,蓋西的慾望開始失控,他的秘密越來越難以繼續隱瞞下去。身邊的人,特別是他的妻子,正在發現他的本性。
到1975年,卡蘿兒和蓋西開始分居。終止性生活後蓋西的情緒越來越難以預料,時而欣喜若狂時而狂怒的砸爛傢具。他開始失眠,而睡眠的缺乏使得他的情緒更加糟糕。個性的改變還不是最糟糕的,他平日里的讀物才是真正讓她擔心的。卡蘿兒在家中到處發現印著裸男照片的雜誌,而當被問到時,蓋西很輕鬆地承認了這些雜誌是他的。他甚至承認,比起女人,他更喜歡年輕的男人。自然而然,這成了卡蘿兒最後的救命稻草。很快她就提出離婚,1976年3月2日,離婚通過。
莫名的失蹤者
加西以精心設計的小丑扮相出現在觀眾面前(左圖);與當時的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合影(右圖)
蓋西很快驅散了婚姻問題的陰影,他絕不會讓這樣的問題阻礙他對成功和被尊重的渴求。對大部分人來說,蓋西仍然一如既往的是個友好而勤勉的人。無數人都經歷過離婚,這不算什麼。蓋西天生具有的才能使他總是能很快說服他人,獲得信任,而且他總是能有創意的引起他人注意。不久後他成功取得了羅伯特·F·馬特維克的注意,後者是諾伍德公園鎮區民主黨委員。蓋西帶領手下們志願修復了民主黨總部。對承租人的過去並不了解的馬特維克對其責任感及其對社區的奉獻精神印象深刻。隨即蓋西被馬特維克委託管理街道的燈光。到了1975年,蓋西已經成了財務秘書。然而,他的政治生涯是短命的--無論他多麼努力隱藏,蓋西對男童有興趣的謠言再一次不脛而走。
其中一則謠言源自蓋西在給民主黨總部做修繕工作時發生的事。當時有一名叫作托尼·安東魯奇的16歲男孩參與了這項工作。根據這名男孩的說法,蓋西曾試圖對他進行性侵犯。當男孩威脅說要用椅子砸他時,蓋西退縮了,他恢復了冷靜並用這不過是一個玩笑來掩飾。幾周之後,當安東魯奇拜訪蓋西的家時,蓋西再次接近了這男孩。這一次蓋西哄騙著男孩戴上了手銬,然後開始脫他的衣服。所幸手銬並沒有銬牢,男孩掙脫開來並把蓋西摔倒在地。之後男孩用手銬反銬住蓋西並讓蓋西作出不再騷擾他的保證。得到保證後的男孩解開了蓋西的手銬放走了他。那之後,男孩繼續在蓋西的在裝修承租公司工作了接近一年,但蓋西再也沒有侵犯過他。托尼·安東魯奇也許意識不到那天他究竟有多麼幸運。同樣的好運卻不會降臨在其他人的身上。
瓊尼·巴特科維奇,17歲,為了供養自己心愛的跑車而在蓋西的公司做一些改裝工作。他喜歡這份工作,因為有著不錯的報酬。在工作上,他和蓋西保持著不錯的關係,直到有一天蓋西拒付給他兩周的工資。這是蓋西節省開支的手段之一。憤怒的瓊尼夥同他的兩個朋友找上了他的僱主並要求得到自己應得的工資。蓋西破口大罵,一口回絕了支付工資的要求。最終,瓊尼發現他拿這個老無賴沒有任何辦法,只得悻悻離去。巴特科維奇用他的跑車送了他的朋友們回家,那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邁克·波尼,17歲,熱衷於手工製作,特別是木工和木匠活,有時他甚至同時做著好幾件作品。1976年6月,他幾乎成功修復了一台古董投幣式留聲機--然而他永遠無法完成這作品了。在乘火車去見他繼父弟弟的路上,他神秘失蹤了。
比利,卡洛爾,16歲,少年慣犯,第一次違法時9歲。11歲那年,他因非法持槍被捕過。這名不良少年在芝加哥街道上靠給成年人介紹年輕男孩賺取委託金維生。儘管他和邁克還有瓊尼的生活背景差別很大,但他們有個共同點--他們都和約翰· 韋恩·蓋西扯上了關係。和另外兩名男孩一樣,卡洛爾在1976年6月13日失蹤,再也沒人見過活著的他。
格雷格里·高茲克,17歲,為了支付他那輛1966龐蒂克跑車而在PDM裝修承租有限公司打工。他痛恨自己的奢侈行徑,但這份奢侈對於他來說是種不能抗拒的誘惑。他在蓋西公司的工作使他所得頗豐,他挺喜歡這份工作。1976年12月12日,格雷格里從他喜歡的女孩家裡驅車離開。第二天,警察只是找到了男孩的龐蒂克跑車。格雷格里本人失蹤了。
1977年1月20日,約翰·齊克,19歲,同樣失蹤了。他開走了他的1971普利茅斯衛星轎車,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活著的他。有趣的是,齊克失蹤後不久就有另一個年輕人開著他的1971普利茅斯衛星加油後逃單未遂。開車的男孩說和他住在一起的人可以幫他開脫--那人正是約翰·韋恩·蓋西。男孩告訴警官說轎車是齊克早些時候賣給他的。那名警官並沒有檢察車牌--那個車牌是齊克失蹤後18天才註冊的。齊克並沒有在PDM裝修承租公司工作過,但他認識格雷格里· 高茲克,瓊尼·巴特科維奇,以及,關鍵人物,約翰·韋恩·蓋西。
1977年9月15日,羅伯特·吉洛伊,18歲,同樣離奇消失了。吉洛伊是一名戶外活動狂熱愛好者。失蹤當天,他本來和朋友約好一起乘車去騎馬。但他直到最後也沒有出現。他的父親,一名芝加哥當地的警督,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搜尋。他們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但沒有找到羅伯特。
過了一年多,另一名名叫羅伯特的年輕人,羅伯特·皮斯特,本來也應該和其他孩子一樣失蹤的。針對羅伯特失蹤的調查最終找到了他的屍體--本應只找到他的屍體,但人們找到了更多:巴特科維奇,波尼,卡洛爾,齊克,吉爾洛伊,以及另外27名遭受了同樣命運的孩子的屍體。這份調查不僅震驚了芝加哥,它嚇壞了整個美國。
在羅伯特失蹤前曾發生過一件怪事,這件怪事卻成了對即將發生的可怕事件的冰冷預言--也許應該說,是揭示了那已經發生的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實。1978年12月2日,那是聖誕節前的一次預熱派對,弗蘿倫斯,當地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受雇給客人們做一次讀卡片遊戲。派對是在蓋西一位承租合作人家裡舉行的,自然蓋西也是客人中的一員。
那本是一個愉快的夜晚。卡片閱讀遊戲很成功,每個人都玩得挺高興。不過那是蓋西開始讀他的卡片之前的事情了。夜晚行將結束,終於輪到了蓋西講述他的故事。他一開口,在他旁邊的心理醫生就發覺這個男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弗蘿倫斯在她後來的報告中說道,她展開他的卡片時甚至覺得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毫無來由的,她覺得這個男人的表面之下隱藏著巨大的邪惡。她強迫著自己聽完蓋西的朗讀,不敢和他說一句話。
派對結束後,她覺得自己必須把自己對蓋西的恐怖印象告訴女主人。她告訴女主人她害怕他,她在他身上感到了邪惡和墮落。
然而女主人拒絕聽取心理醫生的想法,「約翰」是這個家庭多年的朋友了。弗蘿倫斯沒有與她爭辯。而在幾周之後,蓋西的謀殺罪行被渲染得滿城風雨時,弗蘿倫斯一點也沒有感到驚訝。
無法掩埋的罪惡
蓋西一連串的秘密在一名叫作羅伯特·皮斯特的孩子失蹤後露出了蛛絲馬跡。羅伯特,15歲,在他工作的藥房門口神秘失蹤。當時他的母親正在門外等著接他。他告訴他的母親,他要去見一名承租商,那名承租商說是要給他一份工作,那之後馬上就會回來--然而他再也沒有回來。他的母親一直等待著,直到擔憂變成了恐懼。她找遍了整個藥房和附近所有地方,最後,在她的兒子失蹤了三小時之後,她向當地警局報了警。
約瑟夫·科澤扎克中尉指揮了這次調查。
第一個線索,也是最明顯的一個,警官們迅速查知了那個給羅伯特提供工作的承租商的名字--約翰·韋恩·蓋西。科澤扎克徑直前往了蓋西的家。在蓋西家門口,警官告訴了他那個失蹤男孩的事情,並讓蓋西隨他一同回警局協助調查。蓋西拒絕了,聲稱家裡有親人過世,自己要在家裡等一個電話,但他可以在那之後去警局一趟。警官同意了。幾小時後,蓋西出現在警局,他宣稱他對這個失蹤孩子的事情一無所知。之後他被准許回家,沒有任何多餘的盤問。
儘管如此,卡澤扎克依然覺得蓋西值得懷疑。於是他對蓋西的背景做了一些調查。調查結果使他一震,蓋西曾有過猥褻男童的前科。他迅速拿到了對蓋西房屋的搜索令。1978年12月13日,大批警察湧進那所位於夏谷大街的屋子展開搜查。當時蓋西並不在家。
在蓋西家中找到的一些道具揭示了蓋西黑暗的一面。他們找到了兩張駕照和幾枚戒指,其中一枚刻著緬因州西部高中1975級字樣以及大寫首字母J.A.S;一個裝著大麻和亞硝酯戊烷片的盒子;一截污損的地毯;大量關於同性戀和戀童癖的書籍;一副手銬;警徽;一些性道具;一個皮下注射器和一小瓶棕色的藥劑;對蓋西來說太小了的衣物;尼龍繩,以及一些其他可疑物品。警察們還查收了三輛蓋西的車,包括一輛帶雪鏟的1978雪弗萊小貨車,上面寫有「PDM裝修承租」的字樣。另外一輛敞篷車上也寫有一樣的標識。除此之外,還有一輛1979奧斯莫比88型,警官們在車廂里找到了一些頭髮,後來這些頭髮被證實屬於羅伯特·皮斯特。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察們開始搜索蓋西房子地板之下的低矮空間。然而那股莫名的腐臭使他們打了退堂鼓,這味道被認為來自下水道。那些泥土上灑有石灰,看上去沒有人動過那些土。隨後警察們離開了這塊狹窄的空間並回到了警局以著手調查已經到手的證據。
蓋西再次被傳喚至警局,並被告知警察已從他家中取走了證物。惱怒的蓋西立馬聯繫了他的律師,在律師的授意下他拒絕在放棄米蘭達權利的文件上簽字,因此警察根本沒有能夠逮捕他的罪名。在重複詢問了一些關於皮斯特失蹤的問題後,警察不得釋放了他。他們能做的只有對蓋西實施24小時監視。
從第二天開始,蓋西的朋友們開始被傳喚至警局問話。但偵探們從蓋西的朋友那裡沒探出任何有關的線索--蓋西所有的朋友都堅持認為蓋西根本不會是殺人犯。事實上,蓋西一早就告訴過他的朋友們,警察正試圖以謀殺罪指控他--他根本沒做過。
調查進行中的某一天,蓋西拜託他的一位朋友去他家照料一下他家中的狗,確保那可憐的動物有足夠的水和食物。蓋西解釋說,他不想回家,因為那兒滿是打算將莫須有的罪名栽到他頭上的警察。他的朋友同意了,拿著他的鑰匙前往了夏谷西大街8213號。儘管確信蓋西是無辜的,他還是有些擔心被人看見進出蓋西的屋子。於是他決定繞道改走後門。
他將鑰匙插入門鎖中。就在鑰匙轉動的一剎那,他聽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聽上去像是許多地人在房子里呻吟著,哭叫著。呻吟聲是如此的令人心驚膽寒,嚇得他馬上關上了門,反鎖上,立馬離開。當他返回蓋西工作的地方見到蓋西時,他撒謊道家裡的一切都好,狗也很好。
這個人聽到的聲音是真實的還是靈異的,我們不得而知。可能當時蓋西的某個受害者還尚存一息,他虛弱怪誕的呼救聲在那個本就內心不安的朋友聽來就像是迴響著的呻吟。但事實上這並不可能,我們現在知道,當時蓋西已經在著手將他被害者的屍體搬出他家處理掉。如果這個推斷成立,那麼事情很可能是,那個朋友也許真的聽到了某個被害者的聲音,那個聲音敦促著他為它的死亡復仇。是不是有可能某個蓋西受害者的靈魂一直遊盪在他的房子里?--或者至少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一直被加註在這個發生過如此駭人事件的地方吧?
調查仍在繼續,但警官們依然沒有從蓋西的朋友和熟人那裡挖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他們沒能找到任何確切的證據來證明蓋西和皮斯特有著直接聯繫,最終他們決定以私藏大麻的罪名拘留蓋西。
然而,就在蓋西被指控犯有私藏大麻的時,警屬實驗室的調查員在他們先前從蓋西家中帶回的雜物中找到了關鍵的證據。他們在個蓋西家中找到的一枚戒指原屬於另一名一年前失蹤的少年--約翰·齊克。他們還調查到有三名蓋西的前僱員在失蹤人員名單上。除此之外,他們還在蓋西家中找到一張借據,上面寫著「借用相機菲林一枚」。寫這張借據的人是皮斯特的一個同事,他在皮斯特失蹤那天將這張借據給了後者。這些新發現的信息使調查員們驟然意識到,這個案件剛剛露出冰山一角,其龐大和極惡遠超他們的想像。
偵探和犯罪實驗室的專家們再次回到了蓋西的房子展開調查。另一方面,在不斷的施壓之下,蓋西終於向警察承認他的確殺過人,但那僅僅是出於自衛。他說,當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把屍體草草的埋在了他的車庫下面。根據他的供述,現場的警官找到了埋藏屍體的位置並作了標記。但他們並沒有立馬開始挖掘,而是決定先仔細調查一下低矮空間--在那兒,他們僅僅花了幾分鐘就挖到了第一具屍體的殘骸。
當晚,庫克郡法醫羅伯特·斯坦醫生隨隊協助了這次調查。他隨後組織了整個區域的搜索和挖掘工作,如同考古遺迹發掘現場一般,在挖掘區域作上標記。挖掘出的遺體因為腐爛的緣故必須小心翼翼的搬運以最大程度的保護證據。整個晚上,以及接下來幾天的發掘工作都是在這位法醫的密切注視下完成的。
1978年12月22日,星期五。當蓋西被告知在他家中所發生的這一切時,這個怪物終於崩潰了。他向警察供認,他至少殺了30個人並把他們埋在了房下的泥土裡。第一起謀殺發生在1972年1月而第二起發生在1974年1月,差不多是他結婚後一年半的時候。他坦白道,他誘使他的受害者戴上手銬然後對他們進行性侵犯。為了堵住他們尖叫的嘴,他把襪子或者被害者的內褲塞進他們的嘴裡。有時他會在強暴受害者時勒住他們的喉嚨,被害者往往喪命於此。他還承認了有時他會把屍體藏在他的床下或者閣樓里,可能幾小時也可能幾天,那之後再把他們埋進低矮空間。
與此同時,挖掘現場的警察在第一天發現了兩具屍體。一具是約翰·波特科維奇,在車庫下被找到。另一具在低矮空間被挖到,身份不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挖到的屍體越來越多。有的受害者被發現時仍然被他自己的內褲勒著喉嚨。有一些屍體被埋得非常的近,調查人員認為他們是在同一時間被殺害,或者至少是同一時間被掩埋的。
到12月28日為止,警察一共從蓋西的家中搬走了27具屍體。另外有一具屍體是在數周前被發現的,不過不是在蓋西家的低矮空間,而是在德斯·普萊恩河。法蘭克·韋恩·戴爾的裸屍被發現時並沒有人把這具屍體和蓋西的罪行聯繫起來,直到警察在蓋西家中找到了法蘭克的駕照,證實了蓋西是殺害這名男孩並拋屍的兇手。而且,法蘭克將並不是唯一一名在河裡被發現的受害者。
同樣是在12月28日,詹姆斯·馬薩拉的屍體在德斯·普萊恩河被發現並被搬走。他的內褲被用來勒住了他的喉嚨,這說明了他和其他受害者的聯繫。根據蓋西的說法,他開始拋屍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家的低矮空間再也埋不下更多的屍體了,而他的慢性背傷也讓他沒辦法繼續挖下去了。馬薩拉是第29名被發現的受害者--仍不是最後一名。
警察在蓋西房子下的挖掘工作一直持續到了次年一月底,這把蓋西的鄰居們嚇得不清。警察們幾乎肢解的整幢房子,但他們沒能找到更多的屍體了。寒冷的冬日使他們不得不中止了搜尋,但他們相信土地之下肯定還有屍體沒被發現。當工人拆掉蓋西家庭院的混凝土時,他們驚恐的發現了一具男人的屍體,這具屍體腐爛並不嚴重,被混凝土保護的很好。接下來的一周,他們還發現了另一具屍體。
蓋西殺害的第31名受害者是在伊利諾伊河裡被發現的。當地報紙報道了這個殘酷的發現,受害者父親的朋友通過這則報道認出了屍體手臂上的紋身,這幫助調查員確定了受害者的身份。受害者名叫蒂莫西·奧魯克,生前和蓋西有過結識。
當奧魯克的屍體從河裡被撈起來的時候,蓋西家裡又有一具屍體被發現了。這一次屍體被埋在他家娛樂室的地板下面。這是在蓋西家中找到的最後一具屍體。不久之後,整幢 迄今,死亡名單上已經有了32個名字,然而羅伯特·皮斯特的屍體仍然沒有被找到。直到1979年8月,他的遺骸才凄慘的被人在伊利諾伊河裡發現。這具屍體一直被隱藏得很好,直到當地的強風將屍體吹得散架,最後被德累斯頓大壩攔住。屍檢報告顯示羅伯特是被紙巾拴住喉嚨活活勒死的。
為了鑒定被蓋西殺死的受害者的身份,警察用盡了包括齒型對照等一切方式,但最後仍有9名死者的身份無法確認。這些不知名的受害者在1981年6月8日被統一安葬。
蓋西的執行後的幾個月,他的許多畫作被拍賣。共有十九幅由經銷商史蒂夫·科斯卡爾售出,他曾直接從蓋西處購買許多畫作。銷售價格從9500美元到195美元不等。一幅畫有迪士尼七個小矮人與芝加哥小熊隊打棒球的作品已經由無數的棒球名人堂成員親筆簽名,雖然科斯卡爾承認簽名者並不知道畫家的身份。有些畫作被購買之後立即被毀掉,25幅畫在1994年6月於在伊利諾伊州內珀維爾被約300人燒毀,其中包括9名蓋西的受害者家屬。
蓋西在獄中的自畫像
自1980年以來,蓋西的作品展覽持續舉行。有批評稱蓋西得到了作品銷售的回報,而蓋西反對這種說法,聲稱他的作品,旨在「給人們的生活帶去歡樂」。2011年,拉斯維加斯藝術長廊售出蓋西的自畫像《再見坡格》(4,500美元)和其他73幅蓋西的彩畫、素描、為各種慈善組織錄下的音頻等等。全國犯罪受害者中心要求畫廊停止在銷售中使用其名。
相關文章:警惕!澳洲多地出現恐怖小丑!或模仿美國恐怖小丑殺人事件!警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悉尼、墨爾本都有!
約翰·韋恩·蓋西
殺人小丑的狂歡
冰封了近一個月的北美票房,竟然是「小丑」帶來了點回溫,看來小丑確實是美利堅人民的童年陰影。
但對中國影迷來說,這一點可能不成立。
你小時候怕小丑嗎?
我們對小丑的印象,可能大多停留在麥當勞叔叔、雜技團里的滑稽演員或者[蝙蝠俠:黑暗騎士]里悲情的反派。
▲作為舶來品,我們很難有共情的部分,尤其是對「邪惡小丑」的恐懼上
所以,[小丑回魂]里的「惡靈小丑」佩恩懷斯,絕對算不上你我的童年陰影。
可在地球的另一端,去年同一時間,歐美國家經歷了一段「談小丑色變」的恐慌時刻。
2016年8月,南加利福尼亞州一名8歲男孩差點被拿著糖果誘惑自己的、形似麥當勞叔叔的可疑人物拐進森林。
此後,一直持續至萬聖節期間,美國、加拿大甚至英國、荷蘭等國家均驚現小丑騷亂。
▲他們常安靜地出現在路邊、或拍車窗突襲嚇人、或有搶劫、毆打民眾的行為
美國民眾暴怒了。
自衛、反擊的行動也不少,有「持刀進校園自衛」者,也有上街頭自發抓捕小丑的熱血人士。
這麼爆沖的氛圍,自然少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
去年九月,一名16歲少年戴著面具嚇唬鄰居小孩,結果直接被對方捅死。
種種應激反應的結果,更加深了一直以來已有的對小丑的恐懼。
「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被不斷提及。
這種癥狀常出現在兒童當中,類似於童年陰影的存在。
同時,這種癥狀還切合了「恐怖谷理論」,「和人類面貌相似度達到80%至90%(不足百分之百)的東西最嚇人」。
▲與人類相似的身形、五官,不同點在於蒼白的膚色、誇張的笑容背後,詭異不安的、讓人發毛的眼神,聲音甚至牙齒
▲[小丑回魂]里的小丑除了能製造幻覺、穿越時空之外,也有著凸起的怪異頭骨和能左右分離且駭人的眼睛
無獨有偶,社會事件、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也一直在渲染小丑搞笑模樣背後,瘮人恐怖的另一面。
▲1970年代,常年以「小丑坡格」的形象出現在慈善活動現場逗樂的約翰·蓋西犯下30多起連環姦殺案,被稱為是「殺手小丑」
雨果《笑面人》、狄更斯《皮克威克外傳》乃至史蒂芬·金的《小丑回魂》,小說里的小丑變得悲傷、灰色甚至陰暗。
▲195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戲王之王]里的小丑台上台下從不卸妝,用搞笑的外表掩飾自己失手殺妻的灰暗過往
▲1982年,斯皮爾伯格編劇的[吵鬧鬼],日常的家庭玩具「小丑」活了過來,有著把小孩拉到床底下的恐怖設定
1990年,ABC電視台製作的兩集迷你電視劇《小丑回魂》,第一次將史蒂芬·金的同名作品搬上屏幕。
受眾面更廣的電視,真真正正地把小丑的恐怖帶給看電視的孩子們,一代人的童年陰影就此形成。
▲受播出平台和經費的限制,《小丑回魂》尺度略小,可仍有不少家長向電視台投訴
小丑,一面是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使者;另一面則是駭人聽聞的專門攻擊孩子的惡魔。
這種對立的雙面性,使得「小丑恐懼症」成為西方社會的一種潛在病理,持續發酵。
或許這正是小丑攻擊民眾事件產生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小丑回魂]未上映前就在網路爆火的原因之一。
小丑的真身:人性的陰暗面
30年前,史蒂芬·金坐在壁爐旁,問妻子「我給孩子們寫本書怎麼樣?」
不得不說,「金王」的口味太重,這本「孩子們的書」《小丑回魂》成了所有孩子的夢魘。
史蒂芬·金創造的「跳舞小丑」佩恩懷斯有多恐怖?
▲電影里,內布爾街的鬼屋是它的根據地、下水道則是它通向德瑞鎮每家每戶的秘密通道
▲佩恩懷斯在下水道口殘害了小孩男喬治
恐懼變成日常,化身為無處不在的陰影。隨時隨地的出現和爆發,使得它成為最不安的因子。
而這些最不安的因子,似乎只有孩子們才看得見。
▲七名有著各種不同困擾的小孩組成了「Loser Club」,向小丑發起挑戰
其實,拋開小丑的恐怖設定來說,這部影片講的是如何尋找勇氣並直面內心恐懼的故事。
結合影片以及小說的原文名字「It」(它),便可得知「小丑」並非真正的恐怖源。
原著中有隱約提到,「它」是世界起源那刻就存在的異次元生物。
「它」以恐懼為食,所以能化作任何能喚起人類恐懼的形象。
而小丑剛好只是「它」最喜歡的形態。人們可以從小丑身上看到自己的陰暗面。
在影片里,小丑能幻化成給孩子們切身恐懼或造成陰影的人、事、物。
▲比如,小丑利用比利的負罪感(給了弟弟紙船,沒有陪伴他外出),幻化成男孩比利被殺死的弟弟喬治
▲還有給女孩貝弗利造成陰影的是她的父親,其中影射的是她被父親性侵的事實
這個過程中,經過不斷地放棄和重拾勇氣,孩子們變身「Lover Club」,最終戰勝了小丑。
小丑也現了原型,原來它是一大坨名叫死光的能量。
這些死光正是恐懼本身,戰勝恐懼也就實現了從小孩到大人的成長。
2017年的這版[小丑回魂]號稱是「孩子們演出給大人們看的R級恐怖片」。
為了達到「重口、暴力、驚悚、血腥和R級」的「嚇人」效果,小丑從黑暗處跳出嚇人的橋段自然少不了。
▲同時小丑的紅色氣球、穿著黃色雨衣的「喬治」、和那句不斷重複的「你也會漂浮」貫穿在影片當中,一直烘托驚悚不安的氛圍
最後講一個不大不小的彩蛋,「數字27」成為影片幕前幕後的一個小看點和影迷們可以津津樂道的部分。
還記得當初[閃靈]里的「237號房」嗎?
▲2012年,一幫影迷用幽默輕鬆的方式拍攝了一部考證[閃靈]細節的紀錄片[第237號房間]
其中有趣的解讀便是把237號房與阿波羅登月事件相關聯。
對於[小丑回魂]來說,有意味的地方有這麼幾個:
影片2017年上映,距離1990年迷你劇的播出剛好27周年;
影片中講到,德瑞鎮背後的大秘密正是小丑每隔27年便會出現一次;
當年在劇版中扮演比利的喬納森·布蘭戴斯因星圖不順,27歲那年自殺;
在電影[小丑回魂]里扮演佩恩懷斯的「四妹」比爾·斯卡斯加德,在影片上映的一個月前剛滿27歲。
▲兩版童年陰影對比圖(1990版VS2017版)
2017年,好萊塢似乎迎來了一個恐怖片的小高潮。
從[逃出絕命鎮]、[安娜貝爾2:誕生]到[小丑回魂],這些片子口碑票房雙豐收。
在大片夾擊下或市場疲軟時,恐怖片常有異軍突起之姿或拯救市場之功。
啊,生活沉悶的時候,好希望我們也來一波這樣的電影赤雞一下。
文 | 桑杏仁
編輯 | 九億
圖 |賈老闆、 O.K
我蠻喜歡陸也好的答案,謝謝你的分享。
由於本身的強烈反差以及觀眾的預期落差,歐美影視文學作品中,以小丑的歡笑與落寞表現孤獨/被遺忘/身處鬧市而覺孤獨的例子很多。在現實生活中,以小丑為職業的人也跟其他表演藝人一樣,其逗樂的一面僅是工作,與本人性格等不一定有必然聯繫也不必非有聯繫。就如同喜劇演員患了抑鬱症(甚至自殺)會格外引人注意一樣,小丑從業者超出預期的行為也會成為被渲染放大的素材。當然,有人利用小丑這一職業的裝扮以及身份掩飾確實做了不少壞事,比如每年萬聖節,尾隨跟蹤事件就會上升。
我大概搜索瀏覽了下知乎上關於clown 和 Joker的話題,對 clown何以令人害怕的原因似乎沒有基於其本土歷史淵源的的系統回答,特此補充下。
「對小丑的極端恐懼」有個專門的詞:Coulrophobia (小丑恐懼症),是上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但其實是人們在現實中對小丑各種形象與現實事件的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詳情請點擊Wiki:Coulrophobia
關於小丑何以成為恐怖形象的歷史與心理學淵源,是個複雜的問題,得了解小丑 200來年的歷史。本問題的描述只提到了Joker,顯然,對小丑的歷史了解不夠。大家的回答說到了部分實質,並沒有完整解答這個問題。
對於本題的解答,我推薦Smithsonian 上的文章 「The History and Psychology of Clowns Being Scary「 :
History, Travel, Arts, Science, People, Places
此文寫於2013年美國National Clown Week之後,是對本題及類似問題的精彩、準確回答。在此不做翻譯介紹 。
世界上第一部被錄製的歌劇——義大利歌劇 Pagliacci,最早於1892年上演,主角就是一位小丑,大概是最早出現的小丑藝術形象。
我沒有聽過這部歌劇,不了解劇情,對角色做不了精確的闡述,根據資料推測故事講的是一個小丑不幸而可怕的遭遇(甚至送命)。上世紀70年代臭名昭著的美國連環殺手John Wayne Gacy被譽為本歌劇之後、對小丑來說最可怕的存在。Gacy的職業是 children entertainer,扮小丑為其工作之一,他殺害小丑同行。被捕之後,媒體以」 Killer Clown「大肆做宣揚,據說造成英美不少 clown 從業者離職。這樣的事件真的很容易引起大眾的恐慌,從而造成小丑形象的惡化。
我不喜歡叫」Joker「 」小丑「,因為中文會誤導得與 clown 混淆。Joker 的原型是 jester,並非 clown, 這二者的歷史、形象、作用等大不相同。細究起來,我認為 Joker 是糅合了 jester、 clown 還有 harlequin (丑角/滑稽人物) 的再創造。他的成功塑造使他可以成為新的、獨立的藝術靈感原型,故而我認為不能簡單的以小丑或其他什麼稱呼簡單待之。在出現更貼切的中文名字前,提倡行文中使用Joker。
愛倫坡在 Hop - Frog 里塑造過一個毀滅一切的 jester 形象,斯蒂芬金也寫過可圈可點的小丑Pennywise(IT,1986)並拍成了電視劇,American Horror Story 第四季 Freak Show裡面塑造了一個很有意思的 clown 角色,而且 clown 這個角色twist得極為引人入勝, 是本季的亮點,獲得評論界好評......所以,你看,你說Joker 我才知道你到底指誰。
中國沒有clown這種職業,我們很難了解這種文化。在歐美,clown 從業者與愛好者眾多,各種小丑團體與組織層出不窮,現實中不總是與嚇人聯繫在一起。上文中提到的 clown week 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1966年又產生了 International Clown Week。從1967年起,美國小丑俱樂部開始了推動國會將National Clown Week寫進法律的進程。最終,1970年,尼克松簽署了文件,這個聚會活動成為美國的法定節日。
看了大家的答案,覺得大家是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而對小丑本身的起源、發展、各歷史階段的現實與文化狀況、現狀等了解不足,所以才忍不住寫了這個答案。在西方,小丑是正規職業,不像聖誕老人那樣隨便就能勝任的。
那麼小丑嚇人的文化性形象能否轉變呢?有人認為有希望。儘管過去的研究表明孩子們對小丑懷有深深的恐懼,但 Tel Aviv University 在今年進行的一項免疫性調研表明,如今的孩子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害怕小丑了(筆者:是看多了恐怖片怕點提高了么??)。
有興趣的朋友搜一下這項研究,似乎還在進行中。
最後,由 Freak Show 里可憐的小丑結束我的答案:
小丑出現在舞台上就是喜劇演員
出現在生活中就是恐怖角色了
主要看這貨出現的場所,試著感受下,下班回家,路邊陰暗角落裡面站著一個小丑打扮的人直勾勾的盯著你是什麼感覺
原因呢就是在舞台上,你知道他的化妝掩蓋相貌的目的是表演但是生活中,一個人掩蓋面目就變得好像有些危險了
看了很多恐怖片,但是有兩種類型是我的死穴,逢看必怕……
第一種就以是小丑木偶通靈娃娃為載體的。西方人對小丑clown的恐懼由來已久,【小丑恐懼症】也早已是專有名詞。究其原因,或許影視文學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Stephen Edwin King的《死光》,後來的《搖鈴小丑》.
最令仍恐懼的是小丑一成不變的滑稽相,無論他是憤怒、憂鬱、悲傷、愉快、誇張色塊堆積的面具把一切都掩蓋了。就像生活里一個笑裡藏刀的朋友,怎麼不令你感到恐懼呢?
引申開來,一切外表和內里不相稱,甚至完全反差的事物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當理所當然的(嘴角上揚表示愉快)變得不再理所當然,我們感到被世界欺騙,有種無力感…
恐怖片(or 驚悚)的主角究其本質往往如此,比如前段時間比較熱的《血族第一季》感染後被異化的人儘管外表蒼白眼神空洞,但依然保持了基本的人形
所以當他們伸出長長的吸管…不說了,反正很精彩(最帥的是壞人頭頭)
小時候看的《法證先鋒》壞人也是借著商場小丑的偽裝隱匿在警察的附近不是嘛?
還有號稱CBS史上最嚇人的心理驚悚劇《跟蹤者》第五集就是姑娘去商店試衣間,然後遇到clown的劇情,其實話說沒有宣傳的那麼恐怖啦…
包括太多恐怖片的橋段,妻子背對著丈夫感受他的溫柔,準備入睡…突然聽到浴室里丈夫的聲音
那麼問題來了,妻子後面是誰?!!
但我們熟悉的被陌生的取代,好怕,感覺不會信任了…
第二種,往往那些看上去人畜無害天真可愛真善美的物體(好吧…廣泛的物體包括人)一旦被窺視出醜陋的秘密,那種衝擊感才讓人夜不能寐…
閱片眾多(僅限horrible movies,老媽已經懷疑本人有mental disorder 無奈攤手…)之後,我一直都跟別人推薦《孤兒怨/Orphan》,小Isabelle的演技不能更贊好嗎,從開始被收養的乖巧懂事到最後的骯髒秘密,步步緊逼,超級精彩。反差和對比是電影矛盾衝突的基點,當你以為的被現實一步步粉碎,你開始質疑自己的感官,不可思議、無法想像、強制接受的過程帶給我們深深的恐怖感。
開始的小朋友很乖巧漂亮懂事可愛情商高,把一家人哄的其樂融融…
然後…
However,影視的渲染並不能完全解釋這種恐懼,畢竟,迎合受眾的taste也是媒體的一貫追求嘛,所以,這個雞與蛋的問題不如歸結於人類本身對部分異化的恐懼.
對!部分異化,看似和人類有相似,但差異的部分無比駭人,殭屍,吸血鬼,畸形人,怪胎,早熟的小孩……
嘿,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傷心小號曲》。這是一部難得的以小丑為主角的電影,儘管電影里的小丑身份有更深的政治隱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它也揭露了一部分小丑這個職業扭曲人性的地方。(有的網站把它分類為喜劇,千萬別被騙了)
有一種演出模式是兩個小丑搭檔,一個叫做歡樂小丑,一個叫做悲傷小丑,通過歡樂小丑不停地捉弄悲傷小丑使他出糗來逗樂。前者承擔著演出的支配權、享受著觀眾的歡呼,而後者必須從頭到尾忍受捉弄(比如劈頭蓋臉的顏料)和嘲笑,還要做出憨傻的滑稽樣子。可以想像長期從事這樣的工作會對人的性格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歡樂小丑沉浸於施暴的角色中,逐漸在生活中也無法剋制強者的優越感和施暴的衝動,而悲傷小丑長期忍受著侮辱和嘲笑,人會變得自卑軟弱且內心極其壓抑。
這時候如果兩個小丑發生衝突,歡樂小丑會以一貫的強勢對悲傷小丑施加侮辱和暴力,而悲傷小丑……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變態。
小丑最令人恐懼的地方在於他們不是以一種積極的、眾樂樂的形式創造歡樂,而是以自身(或同伴)的屈辱換取觀眾的愉悅感,潛在激發的是人的施虐慾望。這其實和觀看野獸的廝殺沒什麼兩樣,只是野獸被困在籠子里痛苦地掙扎,而小丑是自願進入籠子並且笑著被鞭打。這更令人恐懼,因為他隨時都可以走出籠子將他所受的苦難還給觀眾。
PS:我沒有黑小丑這個職業的意思,我相信有些很喜歡小孩的工作者是不在意犧牲形象博小孩子一笑的,但是如果不是如此寬厚博愛,那麼被扭曲和帶來恐懼感是很容易的。
又PS:其實《傷心小號曲》真正的主題是西班牙內戰,並不是小丑生活的家長里短,我一開始沒提似乎有誤導人的嫌疑,感謝提醒~先放下小丑不提,說個無關的吧。
女孩子肯定會有娃娃玩偶吧,比如芭比娃娃毛毛熊之類的。
男孩子肯定會有機器人吧,比如變形金剛高達之類的。
設想一下。有一個大玩偶,比如大的毛毛熊,就是那種女孩都很喜歡的,會覺得很可愛。
再設想一下。有一個機器人,比如大的變形金剛,就是那種男孩都很喜歡的,會覺得很帥氣。
大到,和男孩女孩本身一樣大。這個假設不過分吧,比如實際上好多毛毛熊現在都快有成人那麼大了,某寶某東一搜一大把。至於變形金剛。。。別告訴我你沒在現實中或者新聞里見過幾米高的變形金剛模型。。。
好的。
我們就要,和你本身一樣大,就好。
現在,如果毛毛熊加入內置的發熱裝置,有了體溫,讓女孩子晚上抱著睡覺的時候能感覺暖洋洋的。
現在,如果變形金剛加入內置的機械裝置,可以移動,能夠隨著男孩子的遙控擺動四肢。
我相信,男孩女孩都會開心的找不著北。
然後,毛毛熊內置的科技不斷進步,比如把現在手機應用廣泛的語音助手嵌入其中,可以與主人進行簡單的對話。
然後,變形金剛內置的科技不斷進步,比如加入機械關節,讓四肢活動更靈活,可以擺出更加具有難度的Pose。
。。。。。。
然後,毛毛熊內置的科技不斷進步,變形金剛內置的科技也不斷進步。與此同時,它們的外觀也在不斷擬人。這個不難理解,因為本身大毛毛熊就是按照近似人的身體比例和面部表情設計的,與自然界四肢著地、長毛長吻還不會微笑的熊有著天壤之別。芭比娃娃和木偶之類,本身就擬人的玩偶就更不用說了。而機器人。。。現在的科技可以從外形上擬人到什麼程度你肯定也略有耳聞。我相信,就像一個優秀的軟體不定期更新一樣,每一次更新都給你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的愉悅感,你一定會喜歡這種不斷提升的快感。
直到,有一天。
你的玩偶,和你的機器人。你感覺它們更新到和人太像太像了,他們的皮膚,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動作,他們的語言。他們是你的保姆,是你的助手,是你的閨蜜,是你的兄弟。
但是,總有那麼點感覺,讓你覺得「它們」現在還是「它們」,而不是「他們」或者「她們」。
也許是「那位」和你聊了整夜後,從冰箱里拿出一罐可樂,手指關節彎曲拉開拉環的動作讓你覺得突然覺得如同殭屍般不自然。
也許是「那位」陪你打了一下午籃球後,你笑著給他遞過毛巾時,卻瞥見了它極度虛脫後一個蒼白僵硬到令人恐懼的臉上,露出的表達謝意的微笑誇張到不可思議。
太像了,幾乎像人就要到了極點。但是卻又不是極點。
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
當初抱著它整夜整夜地睡過。可現在呢。你敢嗎。
你感到脊背發涼了么。
「恐怖谷」。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一下這個詞語。以後如果有時間,或者有必要,關於這個詞語我還會再回來解釋闡述和展開的。
一言以蔽之。
越像越喜歡,太像我害怕。
現在回來表一表小丑。
好像,他的面貌特別像人,但又不是我們的臉。
好像,他的動作特別像人,但是我們日常也不會有那麼誇張的肢體動作。
好像,他的表情特別像人,但是誰又會整天掛著那麼僵硬的微笑呢。
好像,他的穿著特別像人。但是沒人會在平時穿那種奇裝異服。
。。。。。。
太像了,幾乎像人就要到了極點。但是卻又不是極點。
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
上述的玩偶和機器人,永遠做不到像自然人一樣真實,卻可以在技術足夠先進的前提下做到像小丑一樣真實。就是因為,小丑本身,就是一種「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
這種不對勁,就會讓你墜入「恐怖谷」的深淵。
所以,真人小丑出現的場合,永遠是馬戲團或者大商場促銷那樣人多喧鬧的場合,用滑稽的動作帶來歡聲笑語,來彌補那種「不對勁」的恐懼。
而靜止的小丑模型,永遠會擺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場合,擺著隨意的姿勢,比如M記門外燈光照耀下,長椅上斜躺著翹著二郎腿的小丑。
你右手邊坐著一個小丑。不管是真人小丑也罷,模型小丑也罷。或許是中午馬戲團逗得你前仰後合的那個。或許是下午你路過商業街M記看到一堆孩子搶著合照的那個。
不說,不動,就是盯著你看。掛著僵硬的微笑,一直看著你。
然後慢慢燈光全暗掉。一片黑暗。一片死寂。
永遠面帶笑容的人,當他不笑的時候,最為可怕
小丑隱含了一種意思,他無時不刻不可以快快樂樂。
但沒人能夠每時每刻的快樂。那必然是強顏歡笑了,如同《里格萊托》里目睹妻子背叛,卻還要上台表演的丑角。帕瓦羅蒂一邊流淚,一邊唱:
「用你的憤怒和眼淚開個玩笑用你的悲傷和啜泣做個鬼臉
笑吧,小丑!
笑那破碎的愛
笑那悲傷,笑那滴血的心」
久而久之,潛藏的壓抑便生出極端的心理。
好一點的,變成《牛虻》中的亞瑟。
再變態點的,就如同黑暗騎士里的小丑。用刀刻出來的笑臉,告訴人們歡笑下面真實的東西。
小丑是我們內心無數次出現過的那個痛苦卻強顏歡笑的自己,也是眼中無數次看過的平靜卻暗流洶湧的他人。
我們為小丑哭,為小丑笑。如同我們同情或踐踏著自己和他人的心。
但那個隱藏在笑臉下的人,永遠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那裡埋伏著。他是這個城市裡最著名的小丑
他的第一次表演是用一把匕首
刺入了自己的眼睛
台上的他看上去痛苦不堪
台下的孩子也捂住眼睛
可是當匕首拔出時
他依然能笑著謝幕
人們都認為這是一個魔術
紛紛微笑、鼓掌
他的演出空前受人關注
儘管幾個孩子
因為模仿而失去了光明
人們都來看他的表演
有一次
他把一個可憐的人拉上台
用一把利刃
插進了他的心
那個人在地上長跪不起
然而散場時
他卻拉著小丑的手笑著致意
他的演出愈演愈烈
利刃
烈火
電鋸
鋼釘
台上的可憐人備受折磨
台下的人近乎狂熱
樂在其中
他的身上曾經有十把利刃同時穿過
而他卻故作鎮定
小丑只會笑
笑個不停
這可能是最後一場演出了
小丑老了
可憐人也老了
小丑依然向大家致意
可憐人卻站在旁邊
沉默不語
這次只有一把劍
小丑笑著把他插進了他老夥計的心
這次沒有微笑
小丑的眼角淚光閃動
卻始終沒有流出
他的夥計倒在地上
殷紅的血流了滿地
觀眾近乎狂熱
他們想看到更多的場景
而我卻在想
這一次他真的殺了我
由此提醒廣大男同志,如果長得丑,在女生面前走搞笑路線也要慎重。
額,好吧,應大家要求
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前方高能預警~~~非戰鬥人員請速速撤離,已經上床了的就千萬不要點開看了
-------------------------------------------------------
-------------------------------------------------------
-------------------------------------------------------
-------------------------------------------------------
-------------------------------------------------------
-------------------------------------------------------
-------------------------------------------------------
-------------------------------------------------------
-------------------------------------------------------
補上一張全身的,省得你們害怕:「小朋友,來玩兒啊,陪我玩兒吧~~要不我去陪你玩兒也好啊~~哈哈哈哈!!」怎麼樣,有沒有好一點?(要不要來根大薯條啊??)
好吧,為了緩解你們的恐懼~~po上自己大學時和另一家M記麥叔叔的逗比合影
--------------------------------------------------------------
--------------------------------------------------------------
--------------------------------------------------------------
--------------------------------------------------------------
小丑應該是帶來歡樂的好夥伴,但是卻因為誇張和怪異的行為,許多恐怖片將其設定成全新的恐怖元素,甚至是許多的罪犯在犯罪的時候也會帶上小丑的面具。
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童年的陰影
每個人的童年陰影對於鬼怪的理解不同,有的人會想起貞子伽椰子這樣的怨靈,有的人會想起長相醜陋的怪物,身體僵硬走路蹦躂的殭屍。
今天要說的恐怖形象,是某知名快餐店的吉祥物。
小丑應該是帶來歡樂的好夥伴,但是卻因為誇張和怪異的行為,許多恐怖片將其設定成全新的恐怖元素,甚至是許多的罪犯在犯罪的時候也會帶上小丑的面具。
美國在某一段時間突然出現了很多目擊小丑的事件,這些小丑有的會直勾勾的盯著路人,甚至有的會直接恐嚇路人,一時間人心惶惶。
近日,一部叫《小丑回魂》2017的國外恐怖片發布了一則最新版的預告,結果點擊率爆炸,以1.97億次播放的總點擊率超過了《速8》的預告片1.39億次的播放量,引起了大眾討論的熱潮。
時至今日,這部電影1990的老版的豆瓣評分還有7.1分,好於83%的恐怖片,實屬不易。毫不誇張的說,它絕對稱得上是大多數美帝人民童年裡的夢魘。
但也因為那個時代的互聯網沒現在的發達,咱們小時候都沒看過這部電影,難道說對小丑就沒有童年陰影了么!那你就大錯特錯啦!
2003年香港上映的一部恐怖電影《咒樂園》,在當時號稱香港第一部3D立體恐怖電影為噱頭。
雖然沒在內地電影院正式播放過,但是在那個錄像廳滿大街都是的年代,許多小夥伴都看過這部電影,電影中的小丑也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心中小丑的恐怖陰影。
影片開始講述了一個遊樂園突發事故, 一個小女孩從摩天輪上墜落喪生。
而當時的遊樂園老闆也穿著小丑服七竅流血弔死在摩天輪上,自此,樂園彷彿被施以毒咒,傷亡事件不斷,最終導致樂園被迫關閉。
許多年以後,當年在摩天輪上目睹一切的小男孩天倫,突然想到要去遊樂園調查的念頭,然而之後卻自此消失在人間。
而天倫的妹妹阿昕在夢中見到哥哥遭遇,醒來遭遇夢魘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劇中這一幕跟電影毫無關係,全身塗麵粉一樣的小男孩從柜子中走出來,這一段像極了《咒怨》的感覺,也可以理解為導演是致敬。
阿昕和天倫的母親也是一個驅鬼法師,認定兒子已經不在人世,甚至在沒有找到屍體的時候就把遺照擺出來上香供奉,阿昕不信這些,執意要去尋找哥哥。
於是阿昕找了自己朋友還有哥哥的同事一起去那個廢棄的遊樂場尋找哥哥。在遊樂園裡拍個張合照,完蛋了,感覺flag立下了,自求多福啊!
右二白衣女生便是阿昕
原來當年這個遊樂園建造的時候就是一個墳場,有許多的孤墳無人認領,遊樂場老闆直接用鏟土機把這些人骨都弄到一起,沒有好好的為他們超度,怨氣衝天。
阿昕在遊樂場找到了媽媽送給哥哥的佛珠,更加認定了哥哥天倫就在這裡,哥哥同事家豪卻和眾人走散,把攝影機留在遊樂園鬼屋大門不知所蹤,阿昕三人撿到攝影機也走進了鬼屋內。(影片有幾段是很早期的三色3D效果,就如同下圖一樣,並且網路上沒有不帶效果的片源,所以有的圖片會有點模糊,敬請小夥伴見諒!)
氣氛越來越詭異, 關閉了那麼多年的遊樂園竟然會有小朋友在這玩耍。
旋轉木馬會自己飛快轉動。
鬼屋中的蠟像突然活過來攻擊阿昕一行人,最後被點燃燒成了一堆蠟。
哥哥的同事家豪是第一個死亡的,電影中他被什麼東西追趕進了鬼屋,之後就在鬼屋中從上面摔下來,身上全是蛆蟲。(下圖略高能)
阿昕的好友YY因為在鬼屋中太害怕,逃跑中和朋友失散只知道坐在原地痛哭大叫,最終被發現摔死在摩天輪下。
好友阿丹被一團藍色火焰擊中,沒一會身上燃起熊熊的藍色火焰,阿昕只能在一旁看著,對此無能無力。
值得一提的是,阿丹的扮演者正是曾國祥,《七月與安生》的導演,他的成名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志偉的兒子,而是早在十幾年前就努力演好每一個角色,哪怕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配角。
電影也早在他們白天進入遊樂園查看的時候就給了觀眾提示,註定有去無回。
最慘的要數這位仁兄,阿昕朋友的男朋友,純屬是為了女朋友才來到這裡。在遊樂園遭遇了恐怖的事情,逃跑的過程中沒注意前面樹上拴著的鋼絲繩,被纏住了脖子。
最終連個全屍都沒有。(下圖高能)
此時阿昕還活著,為什麼呢? 因為她是女主啊!阿昕的媽媽感應到了女兒的危險,趕到遊樂園及時的救下了女兒。
全片除了小丑,還有這個看守大叔讓人印象深刻。當時大叔還阻止過阿昕一行人進入遊樂園,但是她們沒有聽,後來惡鬼附身這個大叔,想要殺死阿昕。
最終阿昕的母親把惡鬼引附身在自己的身上, 要阿昕用驅鬼的相機給自己拍照,這樣惡鬼就會消失,但是自己也會死。
阿昕當然不會願意這麼做,但是不這麼做,最終兩個人都會死在這裡。無奈阿昕拍下了照片,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阿昕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哥哥,但哥哥與她也早已陰陽相隔,最後還死了那麼多條人命,值得么?
阿昕遵從母親的意願,為這些可憐的靈魂拍攝照片,帶他們離開這個遊樂園。
看門大叔憨笑著走到阿昕面前,他雖然長得醜陋,在人們闖入危險的地方時,仍然盡責阻攔,一個人守著廢棄的遊樂場,最後卻因為被惡鬼附身,命喪於此。
電影中阿昕的朋友基本都死了,但是在最終時刻見到阿昕,卻沒有半點的怨恨,把最美的笑容留給了阿昕。(這要是我朋友,我絕對會想帶她一起走,把一群朋友害死了,把老媽也害死了,最後自己活下來了,這算什麼玩意啊!)
阿昕把那些鬼魂拍攝進照片里,帶回家燒了照片,幫他們擺脫那個恐怖的遊樂園,希望他們早日輪迴。
但故事就這麼結束了么?我猜!也許還沒有,故事也許剛剛開始...
影片拍攝於2003年,在那個時候3D的噱頭讓人們覺得很新奇。為這部電影帶來了很多的關注度。
但實際的觀影效果卻差強人意,加上劇情實在是無法吐糟,女主人設太作又無腦。
不過也因為那時國內同類型的電影太少,讓這部電影在小夥伴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雖然豆瓣評分之後5.6,也絲毫不影響它讓小丑成為我的童年陰影。
都是電影電視劇喜歡用小丑這個角色製造懸疑可怕的角色才會讓小丑發展成為讓人感到恐懼的電影。
喜劇往往是悲劇,一個人的悲劇總能成為一群人的喜劇。卓別林患過抑鬱症,生活中的周星馳總是沉默的。許多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將小丑塑造成內心陰暗的角色,實際上是對喜劇演員心理的深度剖析。
恩,反差一說,也非常有道理。
作踐自己來取悅別人,本身就是一件恐怖的事。
沒人記得小丑皇么?
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恐懼其實和小丑的歷史社會地位(例如宮廷小丑被欺壓,還有著名的小丑燒死國王的童話)以及這個人群的普遍心理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就算是不知道這兩點的人依舊會害怕小丑(比如以前的我)。為什麼還會有coulrophobia(小丑恐懼症)呢?其實還是要從人怕什麼來看。
人怕誇張的東西,怕和大家不一樣的東西。很多人看見扭曲誇張的雕塑,奇怪的後現代主義的圖畫都會覺得,甚至還有怕誇張紛亂的配色的圖畫的。可能這些離我們很遠,舉個栗子,比如我說了一個笑話,大家一起笑,這時候有個人笑的突然趴在地上狂笑不止,你除了覺得這個人很白痴難道不會覺得心中有種懼意嗎?還是這個人大家一起走,他非要誇張地歪歪扭扭地走,還是那句話,你不覺得有點恐怖嗎?或者大家都在跑步,他非要在地上爬。試想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出現在你的窗前,你會害怕嗎?小丑的誇張表演,不分場合的笑,那個奇異的衣著配色就是這麼回事,因為他太誇張,太不能被我們所理解,所以我們怕。這裡順便說一句,遊樂場有很多誇張的東西,比如木馬,比如笑臉氣球,所以很多恐怖片,恐怖遊戲,都會選擇遊樂場做場景。
然後人類還怕似是而非的東西,這點說白了還是上面的情況。人最怕人形的生物,因為他「最像人但是不是人」,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怕洋娃娃,尤其是大號的(體型像人),因為他太像人了,但是卻又有不一樣的地方,這種奇異的心態簡直讓人毛骨悚然,就像你在真實世界一個人看見有一隻站著的狗笑著對你走來你會拔腿就跑一樣,雖然這個場景動畫很常見,就像你在馬戲團看見小丑一樣。這種心理我個人覺得其實是人的一種自衛心態,因為通常來說對人能造成傷害的都是人(現代社會),但是如果是人我們好歹能知道他的邏輯是什麼,能揣測他的心態,但是他偏偏又不是,是一個「human-like」的東西,我們不知道他要幹嘛,所以我們怕。這點上比如人形外星人,比如人形喪屍,都是恐怖的東西。
所以人最怕的還有「未知的東西」,他那麼誇張,他那麼瘋狂,他是人又不是人,那麼他下一步會對我做什麼?我們無法用人類的邏輯推測。搶劫犯拿著刀我們知道給他錢他基本上不會傷害你,狗露著尖牙我們知道要繞遠就可以,不行我們就爬樹,但是小丑這種我們知道喜歡誇張,作風瘋狂,思維無法揣測的人突然在你面前,你只知道他可能不懷好意,但是你絕對猜不出他想做什麼,他會如何炮製你,這是最恐怖的。對未知的恐懼是人類最怕的恐懼。
以上三點。看過一個國外的小科普視頻,
只要是和人類外貌長得相似,但又有些不一樣,這樣的形象一般情況下都會讓人有恐懼感
比如說服裝店擺的模特,小丑,和人類相似的外星人等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