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葉和瓷器有什麼好書推薦?


推薦蔡榮章的《茶道入門》,分識茶、泡茶和制茶三本,由淺入深,知識性很強。
如果想學泡茶那麼《用心學泡茶》絕對沒錯。
青花瓷有一本《青花青花》。
想了解日本茶道,則有《茶之書》,薄薄的一本,卻風靡世界。
如果要深入了解茶葉,一本《茶葉全書》,茶葉中的大百科全書。

這些都是我看過的最優秀的幾本書。


寂園叟的陶雅
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
景德鎮陶瓷錄
馮先銘的中國陶瓷,我看了,很好。強烈推薦。就是教科書味兒濃了點,但是講地很清楚,包括一些其它書上沒有考證的問題。比方說哥窯是不是章生一,和龍泉窯的關係等等。做了嚴謹的考證。很不錯、許之衡的那本書,很系統,簡單。很適合入門。看完之後再去看陶雅,就會簡單一點。
==========好吧,搬了另外一個回答。希望題主以後可以先搜索一下


推薦一些關於古代陶瓷方面的書籍,權當拋磚引玉。

首先是總論類。有的答案提到了硅酸鹽學會、馮先銘和葉喆民版本的陶瓷史,三本的確都是經典作品。如果是入門需要,我建議看葉喆民的修訂版,論述平直,配圖較多。但是無論是哪個版本的陶瓷史,如果只粗看一遍,則很難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很可能就是一片混沌中閃爍著零星幾個概念,和不讀沒有本質區別。真想學到東西,最好耐著性子反覆精讀幾遍,直到起碼在腦中形成中國陶瓷史的大致發展脈絡,同時能說得出各大代表性窯口的看家本事和幾件代表性作品。

在這類書籍中,有一本很冷門的大部頭,但是我覺得讀完了比較受用,陸建初先生的《古陶瓷識鑒講義》。

這本書全文用類似文言的方式寫成,初讀起來可能覺得晦澀,適應之後就會發現文中精彩的論斷不少(但在個別爭議性問題上,某些論斷還是稍欠證據,總體瑕不掩瑜)。

至於有答案提到的《飲流齋說瓷》、《陶雅》和《古玩指南》這類古書,我的看法是:書是經典好書,但適合在理論和實戰能力都比較強之後再看。晚晴民國那代人的鑒賞體系和現在不太一樣,無根基的初學者容易迷失方向。

第二類是有針對性的論著,也就是針對某個窯口或者某個問題的論著。這種書是進階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比如你要學龍泉窯,基本不太可能繞開朱伯謙的書。雖然書中有些觀點隨著新的研究發現應該被修正,但總體而言理論是很紮實的。在對某個窯口的研究上,基本都有那麼幾本公認的經典著作。

這類書中我推薦一本容易被當成科普類讀物的研究專著:倪亦斌先生的《看圖說瓷》。就我自己的閱讀範圍來看,對瓷器上人物紋飾的深入研究,在他之前可以說基本等於空白。「侍女圖」、「高士圖」這種定名,說到底都是吃不準具體內容的無奈之舉,但是這本書把很多瓷器上到底畫了什麼故事情節給考證出來了,實在是功莫大焉。

第三類是圖錄。喜歡陶瓷,又不買圖錄,恐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很多珍稀瓷器散落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在時間和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靠圖錄最大程度的了解和欣賞它們。而且,一本經典圖錄不僅是器物的簡單羅列,更體現了編著者的審美水平。通過一本圖錄。我們能看出一個博物館、大藏家或者古玩商的收藏趣味,不僅提高眼力,而且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瓷器鑒賞,不怕手低,就怕眼低。

好圖錄都是印刷精良,沒有便宜貨,某些圖錄本身在若干年後也會成為價值不菲的收藏品。在瓷器圖錄裡面,歐美和日本的經典圖錄是很貴的,比如

相對於這些價格不太友好的圖錄,我覺得有一本平價圖錄蠻值得入手:《異世同調》。這一本是呂大臨家族墓的陪葬品在北大展覽的圖錄,從中能很直觀地了解宋代文人士大夫對瓷器的鑒賞品味。好像就幾十元,印刷也很不錯。

最後給個彩蛋。

如果某一天,你發現身邊某個朋友在書架上放了這麼一套書,

那麼,你很可能捕獲了一隻隱藏的壕。


中國瓷器史,飲流齋說瓷(有一本《瓷典》可以借來看看),陸羽姐姐那些茶書是很不錯的,日本人有一本《親手泡杯好紅茶》
還有一本《茶顏醉色》,配圖很精美。


先說茶葉,茶葉的推薦書籍在另一個問題里回答過:有哪些茶葉方面的書籍值得推薦?

這裡搬過來:

作為一個剛喝茶不久的人,也看了一些書來學習,可以說是我的心路歷程了。那我說說這幾本書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

1. 《生活月刊》著《茶之路》

除去之前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這是我看的第二個關於茶的資料。書序中指出年輕人多不喝茶,是因為沒有合宜的識茶渠道、核查方式和用茶幫助的整體氛圍。這樣,年輕人就不知其好,或者知其好卻不得其門而入。

這本書,通過旅行的方式,踏上中國茶樹種植地的山路去尋找茶源,講述歷史、種茶環境、制茶過程、茶葉特點,也講一些茶人的故事,人文感十足。它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和平易的態度,通過茶本身的故事,讓人有看下去的慾望,讓人更想去了解茶,去試試品嘗茶。

這本書,也和茶一樣,讓人有回甘的感覺。作為一本初步了解茶的書籍,非常推薦。

2. 鄭國建主編《中國茶事》

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它對茶葉分類、中國名茶、飲茶器具、茶道之法、茶養生與茶美食、茶歷史與茶文化做了一些講解。

對我來說,比較適用的是書中對每種茶葉的解釋和品鑒方式。書中有圖文對照,從茶葉本身、茶湯、香氣、味道和一些獨特的地方去講解品鑒的方法,這塊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喝茶的時候對照著看,對茶本身的理解會深一些。

書的第四部門講了現代工夫泡茶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的學習之處。整本書,對我喝茶的「實踐」,幫助比較大。其實想說一句,想學茶,多喝最有幫助。

3. 陳宗懋 楊亞軍 主編《中國茶經》

是一本教科書、工具書,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講茶的書,從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藝、茶葉特色,非常專業。但是說實話,對我這種非專業的朋友,涉讀起來稍顯費力。總體來說,這本書對於系統性了解茶葉,十分有幫助。

4. 周重林 李明著《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

這本書沒怎麼講茶,倒是以茶為線索,講了一群頂級文人的故事,有胡適、魯迅、周作人、梁秋實、林語堂、聞一多、郁達夫、陶行知、汪曾祺、巴金、李叔同、蘇曼殊、豐子愷、張愛玲、張恨水和顧頡剛。作為茶周邊的趣事,這本書就非常有意思,所以這本書我也推薦。

再說瓷器,推薦這幾本(要了解瓷,陶也是繞不過的一塊,陶瓷一般在一起)。

1. 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

經典之書,很學術。從朝代的順序寫了陶瓷,像是陶瓷界的歷史書,非常便於查閱。而且,裡面有大量手繪插圖,嚴謹而專業。

2. 馮先銘《中國陶瓷》

內容很豐富,考古資料齊全,對於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陶瓷的演變、發展到新技術的出現再發展都有很詳細的介紹,感覺更適合有一定陶瓷知識基礎的人閱讀。也是手繪多,足見當時用心。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和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彩色圖片、真實照片相對比較少(受限於當時各種因素)。

3. 葉喆民《中國陶瓷史》

葉老師的這本書相對於前兩本,多了很多彩色的圖片,語言通俗,圖文並茂。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這本相對不枯燥。

4. 方李莉《中國陶瓷史》

這本中國陶瓷史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寫陶瓷,下冊也講了出口瓷器相關內容,有意思。

5. 故宮博物館出的各種瓷器畫冊、書

感覺所有國寶級的東西都能在這上面看到,對照著前三本書去看,能更好了解陶瓷並記住。而且多看最好的東西,鑒賞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這些書價格都不低,默默感謝公司買了這些書。筆芯。)

我這種初學者,會比較喜歡圖片多的書,對照著文字看,會記得更好。

還有一點,去博物館。尤其是初步了解陶瓷的內容後再去看,完全是不一樣的體驗。

我也還在學習中,有看到好的書,再來推薦。

------------------------------------------

想認識各種有意思的匠人、設計師?

圍觀傳統手工藝?

看看東方新設計?

你那麼有品位,一定會來東家玩。


話不多說,上圖:
瓷器

茶葉:


王旭峰的《茶人三部曲》,從太平天國寫到二十世紀末,一百多年的歷史,裡面很多茶葉的知識,想了解茶葉卻又不枯燥可以從這裡切入,


推薦葉喆民教授的《中國陶瓷史》,其考證的嚴謹性,資料的詳實以及兩代人實踐的經驗,獨到的觀點,都比 硅酸鹽學會編輯的《中國陶瓷史》更加精到。
中國陶瓷史 (豆瓣)
缺點,價格略高,定價380,有興趣的可以搜索葉喆民的相關資料,此為一大全才,他老爹葉麟趾是中國古陶瓷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父子兩人先後發現和認定了定窯和汝窯的窯址,雙雙載入了陶瓷史冊。

關於茶葉的書比較適合學習的:

茶經
中國到唐代為止,中國關於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建立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是學習茶文化不可繞過的巔峰。

茶味的初相
當下比較火的台灣茶人李曙韻的個人心得,介紹了一些常規的茶道流程和個人感受體驗,值得一看,比較偏向日本茶道。

茶之書
這已經不能用喝茶這麼淺顯的層次來評價這本書了,它是由茶和茶道談開來的人生哲學和美學的探討,它代表了日本最高審美之一。


瓷器方面,馬未都《瓷之色》、《瓷之紋》
紫砂方面,周高啟《陽羨茗壺系》、吳騫《陽羨名陶錄》、奧玄寶《茗壺圖錄》
茶方面,秦燕春《問茶》

樓上所提到的葉喆民《中國陶瓷史》、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都是古代陶瓷方面的專著,和茶器關係不大。


剛剛考完茶藝師資格證來回答下好了
樓下留的那些關於茶的書我基本都有

首先想快速打基礎和入門你可以先從這本書看起

作者是我師母 順帶幫忙推銷一下

其次想了解茶的故事來源及其變化推薦這本

接著了解完來歷後想更進一步了解歷史請看這本

如果不想深入了解其歷史 以下這本可以讓你對各種名茶及其特點有進一步認識

本人大力推薦 編撰十分之優美

然後如果你對泡茶有興趣的話 可以看這本 裡面對於泡法和茶具有詳盡解釋

最後如果你對茶道感興趣可以看看這本

看完了這些在理論上你基本就是資深茶人的水平了 當然茶更重要的是現實體驗 要自己去品嘗才會懂

附我茶類書架圖 ~


茶靠喝瓷靠玩。看書就是看看,知道點有意思的事。實戰沒太大幫助。

瓷器書就是陳萬里馮先銘孫瀛洲這些,紫禁城出過套叢書,除了太重沒別的缺點。


廖寶秀「茶韻茗事-故宮茶話」,從文物、茶器角度,勾連歷朝歷代飲茶方式變遷,中日茶文化的承替、同異,已成經典。


瓷器方面的專著很多,茶方面如果不是從農學角度,有很多入門書,但我覺得茶多喝多跟人交流比較能學習。


當然是《茶之路》,很容易讀,插圖也特別精美。非常推薦。


問題太泛哦,茶葉和瓷器都分很多種類,請問是要推薦一本概論還是一套全集?


關於茶葉的書,有 茉莉韻 這邊講茉莉花茶的非常詳細。評茶員高級 這是入門級茶葉基礎知識普及。 鐵觀音製作和品鑒 深入的了解烏龍茶


港中文大出版的:大繁若簡(宋瓷)。國內的就中國陶瓷史


關於瓷器的好書推薦:

◎ 收藏鑒定 民國趙汝珍著
◎ 明清瓷器鑒定 耿寶昌著
◎ 古陶瓷鑒定收藏入門 王丹丹著
……

關於茶葉的好書推薦:

茶葉的流動

武夷茶一度是中國茶的代名詞,但武夷山的茶有其異常複雜的一面。是明代之後,福建茶人替代長時間倒賣中國茶的契丹人,變成中國茶的代名詞。從Kitan(契丹)到Boheatea(武夷茶),從chai(陸路傳達對茶的傳達)到tea(海路對茶的稱號)的轉變,意味著在中國西北實力的式微,北方絲綢不再是華夏交易的首要通道,帆海業致使海上瓷器鼓起,茶葉之路縱橫貫穿,讓全部有跡可尋。

肖坤冰努力再次把武夷茶置身於世界格局之中,現在的中國茶格局,依舊是福建人主導的格局。

茶葉之路

政治史與文化交流存在一些極為簡單的事情里,一如茶葉故事。

艾敏霞研究的是chai、JIA和la,而不是tea,所以我格外關注內陸邊疆上的茶葉故事。商路,一直被兩種力量所左右:地理與軍事。民間貿易永遠早於官方貿易。任何的一個時代,官方的告示都需要反面解讀,官方嚴禁的,一般都是蓬勃發展中的貿易。在商業之路上,一定伴隨著信仰,而信仰的所在地,會形成一個貿易中心。對於蒙古來說,驛站是打尖的地方,像張家口,恰克圖這樣的茶葉重鎮,形成有別於茶馬古道上的大理,麗江。

地理決定命運。蒙古大草原在一個維度上,這決定了生態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草原文明卻是複雜的。或許一種簡單的說法是,蒙古是世界的中心,它連接著中國與莫斯科這兩個代表著東西文明的強大國家。而然,悲劇也恰恰在此,蒙古不得不左右逢源,蒙古帝國短暫地統治過歐亞大陸,但很顯然,它沒有自己的文明。

艾敏霞試圖以蒙古為中心視覺,通過茶葉來全景描述幾個帝國的興衰,但這樣的努力,卻在作者不可控的敘述中,變得更加支離破碎。准葛爾王朝企圖通過用來自中國的茶葉換取俄羅斯的來複槍,遭到拒絕,這個時候,統治整個世界的是槍,而不是茶葉。

吃茶一水間

王迎新是一位節日感非常強的人,我們第一次見面,她選擇的是情人節。第二次見面,是七夕。那個時候,我們坐在咖啡館,談博客,談旅遊,談風土人情,沒有談茶葉,也沒有飲茶。

從傳媒人到茶人,《吃茶一水間》傳遞的就不僅僅是一本精美的茶書,她還見證了一位茶人的蛻變,從一個文字工作者變成一位生活家。「吃茶」,「瀹茶」這些她常用的辭彙,古老得像我們生活在不同時代。

我以為,王迎新的存在,保留了大陸茶生活的尊嚴。

樂飲四季茶

生活類茶書首選之作。許多年後,一些人才發現,茶原來真的可以美化生活。比起中國人眼中的日本茶,這位日本人眼中的中國要善意以及美好得多。


武夷岩茶看岩韻。制茶手藝也不錯


中國陶瓷史,書很厚,全彩,了解瓷器歷史變遷足矣。


推薦閱讀:

普洱熟茶的堆味、倉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麼?
如何品茶?

TAG:書籍推薦 | 茶葉 | 陶瓷 | 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