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於債券都有哪些傳奇人物?他們的貢獻都有什麼?

比如對沖基金的 Ray Dalio,股票方面的巴菲特。

註:不限國內外。


先來的同志有人提到了管金生。

327事件時我還太小,後來最早通過吳曉波先生的《激蕩三十年》認識了這個人,也認識到了一個道理:「你無法和規則制定者抗衡」。

管金生於1983年自布魯塞爾攜商業管理和法學兩個碩士學位歸國後,一直在上海黨校的一個研究班裡無所事事,直到上海組建了第一家股份制證券公司——萬國證券。管金生出任總經理,時年41歲,1988,他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通過倒買倒賣國庫券,管金生挖出了第一桶金。彼時國庫券剛剛開始發行,流動性差得無人問津,乃至需要國務院專門組建國庫券推銷委員會(財政部牽頭,國務院秘書長出任主任,人行 、國家計委、軍委總後勤部、總工會、團中央和婦聯等一起參與)。地方上,國企和街道則以支援國家建設為名,打起黨性大旗攤派銷售。我記憶中,直到90年代的小學生作文中還有「我偷偷拿著爸媽準備存銀行的錢去認購了國庫券,回來教育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羞愧地低下了頭」之類的橋段,現在想想,熊孩子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經濟常識告訴我們,這種時候必然出現黑市。為了套現,國庫券黑市價格達到7折以下,甚至5、6折。1988年3月,財政部被迫作出《開放國庫券轉讓市場試點實施方案》,允許國庫券上市流通交易。4月,上海、深圳、武漢等七城市率先試點開放,6月又放了54個城市。當時尚沒有現今這樣聯網的全國銀行間交易市場,於是管金生派出他所有的員工,去全國各地收購國庫券,扛回上海倒賣,賺取價差。據傳說,他親自去福州,從散戶手裡收購了以麻袋裝的5元、10元面值國庫券,租汽車運回上海,他自己則裝了兩大旅行袋,坐飛機又運回去了一部分。就這樣,到1995年,管金生治下的萬國證券已經從3500萬、4個人,發展到了12億、250多員工的規模,堪稱當時的資本市場明星。

然而傳奇總是崩毀在最璀璨的那一剎那,古語有云,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95年6月,財政部發行的327國債(以下簡稱「327」)將要到期。327發行於1992年,三年期國債,發行規模240億元,到期收益為本金+票面利率9.5%+保值補貼。所謂保值補貼,是財政部參照央行給出的保值補貼率,對由於通脹造成的存款(國債)購買力貶值部分給予補貼。在1991~1994年的通脹期間,保值補貼率一直在7%~8%之間。

327的本息到期兌付為128.5元,按8%的到期補貼計算,結算價格應在132元左右(此數字見於各處記載,但具體計算我不甚瞭然,望高人見教)。然而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為12.24%,市場普遍認為327的收益率太低,財政部必將相應提高到期補貼率。因此,1995年1、2月間,327的市場流通價維持在148元左右。

管金生不這麼看。他認為當時的宏觀局面是投資過熱,金融秩序混亂,特別是不久前發生的沈太福集資案,讓中央在利率提降等敏感決策上會採取保守的策略,因此, 不可能從國庫中拿出額外的錢來補貼,保值補貼率將維持在8%左右的水平。於是,他下令萬國做空327;他主要的交易對手方,是財政部背景的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中經開」)。後面發生的事,是一場羅生門。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宣布提高補貼5個百分點,327將以148.5元兌付。

消息一出,327應聲上漲。當日上午,價格衝到了151.3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漲了3元有餘。由於握有大把327空單(國債期貨合同,並非327國債本身),每上漲1元,萬國的浮虧就增加10個億。雪上加霜的是,此前堅定的空方盟友——高嶺、高原兄弟執掌的遼寧國發集團(以下簡稱「遼國發」),與中經開一同得到了可靠消息,由空轉多,力圖跑路止損。嚴肅地打個岔,寫到這忽然想到了這張圖,懂的人自然懂。

管金生和他的萬國被逼到了和上圖中川神反水之後的西軍一樣的絕境,只有繼續在做空的道路上孤注一擲。到收盤前最後7、8分鐘,管金生瘋狂砸出了2112億元的賣單,硬是把收盤價格釘在了147.4元。如果以這個價格交割,萬國將盈利10多億元(一說42億元,此處存疑),而中經開為首的多方將爆倉,虧損約40億元。而327國債,也就是國債期貨的標的物本身,發行規模為240億元。

監管層對此忍無可忍。萬國砸出的賣單總規模,至少要百億元以上的保證金,顯然管金生手裡的存糧並沒有這麼多,違規操作板上釘釘。當晚10時,在經過緊急會議後,上交所受命宣布:當日16時22分13秒(即管金生天量大單砸盤之刻)之後的交易是異常的,經查是某會員公司為影響當日結算價而蓄意違規,故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無效,該部分成交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範圍。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5月19日,管金生被逮捕。1997年2月,管金生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在回顧所有於輝煌中破滅的中國當代經濟人物時,我都會想起來吳曉波先生在《激蕩三十年》中對管金生的最後一句考語,以下直接引用:

「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因為327國債事件而被捕的,但是對他的指控罪名則是受賄和挪用公款,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指控,管金生利用職權,先後三次受賄29·4萬元,此外還挪用公司公款240萬元供他人進行營利活動,「犯罪情節特別惡劣」。這位從江西小山村裡走出來的股市梟雄功敗垂成,無語向天,他沒有委託辯護人,也拒絕法院為其指定辯護人。」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健力寶的李經緯、三九葯業的趙新先等等,或是由於經營不善,或是由於政治風波,黯然下馬。可下馬的官宣理由,無一不是個人經濟問題。

補幾個後續。

據傳說,管金生當時的主要交易對手中經開,藉助其隸屬財政部的特殊背景,事先獲得了「可靠渠道」的內幕消息,但此事顯然永遠無法考證。中經開,後因涉足長虹換股事件(作為主承銷商違規進行轉配股,副承銷商是申銀萬國……和上財證)等多起違規事件,於2002年6月7日被人行撤銷清算。327事件時操盤中經開的魏東,後來則建立了中國股市中的「涌金系」,直到2008年4月29日意外墜樓辭世。

327事件發生後,一手創立了上交所和中國國債期貨交易的上交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因管制不力,於1995年9月15日被免職;後加入華銳風電(對看到這我也驚了),2013年以董事長身份去職。

萬國證券於1996年4月與申銀合併,改稱申銀萬國。

至於管衛東(這裡寫錯了……感謝 @張校乾 ,不改了聊供一笑吧),公開資料顯示他於2003年保外就醫,後於上海安享晚年。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雖然傳奇談不上,但還是想介紹一位業內這兩年比較火的人物:

孫明霞曾在華林證券擔任副總裁、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總裁等職務,也曾在國信證券擔任固定收益部總經理。曾憑藉企業債承銷的驕人業績,在債券市場有「債券一姐」、「債券女王」等江湖稱號。

「債券一姐」孫明霞九年間(2004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浙江承銷的企業債券共計人民幣635.5億元。

2013年9月,孫明霞案發後,債市反腐風暴進一步升級,負責企業債發行的審批部門受到牽連,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前司長張東生,財金司證券處兩名原處級幹部蘇崇波、魏星,以及浙江省發改委財金處原副處長柳志文相繼遭調查。

目前這位「一姐」還沒確定審判結果,應該很快了。

要說貢獻方面

這位大姐以一己之力,不僅把國內主審企業債的多位官員拉下馬,更是一手促進了企業債審批流程更加公開透明化的改革進展。


95年國債「三二七」事件,管金生,當時的證券教父,奇特的體制下的先行者。
ps:感謝劉sir的指出,327標的物確實是國債期貨,只是覺得確實很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感覺。


「垃圾債券」之父邁克爾·米爾肯

名詞解釋:

  垃圾債券:是指級別很低(一般都在BB級或以下),風險很高的債券。這種債券具有很強的投機性。在經濟繁榮、穩定的情況下、其投資者可獲得很高的收益;反之,則會遭受重大損失,甚至血本無歸。上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投資銀行不發行「垃圾債券」,當時的「垃圾債券」,都是由已經發行的債券投資級別的下降而形成的。

  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馳騁華爾街的「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是自J.P.摩根以來美國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曾經影響並輕輕改寫了美國的證券金融業發展的歷史。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找到了一個無人競爭的資本市場,先入為主並成為壟斷者。

  米爾肯生於1946年,父親是一位會計兼律師,從小他就幫助父親進行支票的分類、編製銀行的報表和會計賬目。

  1970年,米爾肯在美國著名的費城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隨後加入費城的德雷克斯投資公司當分析師。他研究發現傳統的華爾街投資者在選擇貸款或投資對象的時候只看重那些過去業績優良的企業,往往忽視了它們未來的發展勢頭,並由此開始了他的「垃圾債券」的投資之路。

  ●慧眼淘金「垃圾債券」

  1974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攀升,信用嚴重緊縮,剎那間,許多基金公司的投資組合中的高回報債券都被債券評級機構降低了信用等級,淪為了「垃圾債券」,在投資者眼中,它們成了不能帶來任何回報的垃圾。許多基金公司都急於將手中的低等級債券出手,以免影響基金的質量形象。

  但米爾肯卻敏銳地發現:「由於美國在

二戰後逐步完善了許多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不會因為企業的破產或拖欠債務而遭到損失,如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這類大公司是不准許破產的,它的股票並不會停止交易。因而債券的信用等級越低,其違約後投資者得到的回報越高。」他把這些垃圾債券形象地定義成值得擁有的「所有權債券」,並且認為,這些債券在利率風險很大的時期反倒能保持穩定,因為其回報是與公司的發展前景相連,而不是同利率掛鉤的。

  當時,擁有大量「垃圾債券」的「第一投資者基金」接受了米爾肯的意見,堅定地持有了這些「垃圾債券」,結果1974年至1976年,「第一投資者基金」連續3年成為全美業績最佳的基金,基金的銷售量大增。

  米爾肯在德雷克斯投資公司成立了專門經營低等級債券的買賣部,由此開始了他的「垃圾債券」的投資之路。他四處遊說,尋找願意購買「垃圾債券」的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這些人變成「垃圾債券」的發行人,很快經他推薦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的「垃圾債券」的年收益率達到了50%。米爾肯和德雷克斯公司則因此聲名鵲起,並成為了「垃圾債券」的壟斷者。

  ●成為「垃圾債券」之王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米爾肯的引領,這種高回報的債券已經成為非常搶手的投資產品了。由於「垃圾債券」的數量有限,已經無法滿足眾多基金公司的購買慾望。

  米爾肯靈機一動:與其坐等那些擁有「垃圾債券」的公司信譽滑坡,信用降級,不如自己去找一些正在發展的公司,若放債給他們,他們的信用同那些高回報債券的公司差不多,但正處在發展階段,債券質量比那種效益下滑、拚命減虧的公司的債券好得多。

  於是,米爾肯成了替新興公司甚至是高風險公司包銷高回報債券融資的財神爺,其中與MCI公司的合作堪稱經典之筆。MCI公司創立於1963年,僅靠3000美元起家,當MCI向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發出了挑戰的時候,米爾肯為MCI籌得了20億美元的垃圾債券,使得MCI成功地打破AT&T對長途電話市場的壟斷。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間,米爾肯籌集到了930億美元,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債券」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到了2000億美元,讓米爾肯成為了全美「垃圾債券大王」。

  ●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

   1982年,德雷克斯公司開始通過「垃圾債券」形式發放較大比例的貸款來兼并企業,即槓桿收購。

  隨著米爾肯成了中小企業和投資公司的財神爺,他個人的收入也隨之飈升,如1986年一年的交易傭金收入就曾達到5.5億美元。

  他在金融界的影響也如日中天。1984年12月,米爾肯策划了使他名聲大振的皮根斯襲擊海灣石油公司的標購事件。標購雖未獲成功,卻證明了米爾肯有在數天內籌集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能力。

  由於企業收購需要米爾肯的債券部配合,如果米爾肯同意為收購該項目包銷債券的話,德雷克斯公司就為客戶發一封信,聲明「有高度信心」為收購企業提供必需的資金。這封信的威力無比,一旦發出,沒有一家在

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逃過被收購的命運。因此,不願被收購的公司的管理人員對米爾肯「有高度信心」的信,莫不膽戰心驚。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起,就不斷有人狀告米爾肯違法經營。法庭於1990年確認米爾肯有6項罪名,這些罪名都是沒有先例的:掩蓋股票頭寸、幫助委託人逃稅、隱藏會計記錄,但均與內部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受賄無關。

  米爾肯最終被判處10年監禁,賠償和罰款11億美元,並禁止他再從事證券業,從而結束了米爾肯作為「『垃圾債券』大王」的傳奇經歷。

  身為一名交易商,米爾肯開創並佔領了整個「垃圾債券」業。米爾肯雖被關入監獄,但他的理論未被金融界拋棄。「垃圾債券」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已被廣泛接受,成為中小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途徑,也是收購企業的重要手段。

  ●「變身」教育產業巨頭

  1993年,米爾肯被提前釋放。1996年,他與家人和朋友一起,投資5億美元,以教育服務為目標,創建了知識寰宇(Knowledge Universe)公司,然後開始收購和聯合相關企業。他收購了製造智能玩具的跳蛙公司,第二年就將其年產值從1700萬美元增至8000萬美元;他又收購了有良好聲譽的學前教育連鎖機構——兒童發現中心,作為其在學前教育領域的基地。現在,知識寰宇公司已有下屬企業13家,年產值15億多美元。

原文地址:「垃圾債券」之父邁克爾?米爾肯


0606 華爾沒有街

  1. 釣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給我的印象很深。二年級的樣子,好像還理解不了太高深的東西,當時還一直糾結於,釣江雪,江雪也可以釣嗎,恩,怎麼釣呢。


很久之後。冬日,塞北,深渠。

疾風乍起,吹皺一渠深雪。

飛鳥絕,人蹤滅。

渠口恰是風口,腳下即為深渠。

風很勁,腳隨之打顫。

雪很冷,手為之凍僵。


有那麼一瞬間,感覺,時間已經靜止了。


然後,我就想到,自己是在與整個世界對視,或者,對峙。


好奇妙的感覺。

大概,這就是傳說中的「釣江雪」了吧。

因金生


一貫的節奏,從一個故事走起。

說一個人,聊一段事。感懷,一個時代。


這個人,叫作,管金生。

這段事,喚作,327事件。

而這個時代,稱為,中國證券開荒的季節。

1947年,管金生生於江西樟樹,貧苦農戶家庭。


1982年,管取得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學位。


管金生把82年當做人生的一個轉折點。82年,本想留校任教的他遭拒。因為,那一年國家出台政策,禁止本校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美其名曰,避免近親繁殖。


所以,管金生撣撣衣袖,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我一直把這件事當做戲來看的。

天地何其大,何處安你身?


好巧不巧,為何就來到金融這個圈呢?

時勢造人,還是人造時勢,終究是個說不清的問題。


80年代後期,鄧公視察上海。


為什麼選在上海呢。

彼時,深圳,汕頭,珠海等特區發展勢頭高漲,而上海,近代中國史上的一哥,卻落在了後面。


時任市委書記的朱鎔基說,改革可以,當以金融為先。

鄧公點頭表示應允。


他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著棋活,滿盤皆活。

關鍵是,怎麼盤活金融這步棋?

大家都在思索。

每個人心中都已有了答案。


金改,當以證券為重。

證券市場,才是市場經濟的標誌,才是金融市場的核心。


誰來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大家都在等。


好在,大家等的不久,人來了。

不錯,就是,管金生。


我笑了,名如其人,人如其名。不服,都不行。

萬國起

88年,管金生創辦萬國證券。


說到做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萬國,也是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


開在哪裡呢,外灘33號。

好地方,好風光。


管金生是個實幹派,他記得鄧公的話,要把上海做成東方的華爾街。


那就干吧。

萬國比起同時期的同行們,領先了一個時代。


管金生說,我們的公司要做股份制。

又說,我們證券公司要與銀行脫離。


而在當時,股份制改革已是初露曙光,與銀行脫離更是上上之策,業務不同自然要各有專攻。


好眼光。管金生。

人,公司,城市是脫離不了國家的,也是拖離不了時代的。


所以,改革的先頭兵管金生要去找同盟。

沒有同盟怎麼辦呢?


沒有,就去創造。


上交所剛開張,凳子都還沒暖熱。管金生跑進來,爭著搶著當起了小二。


交易規則,交易設備,深滬異地交易,無紙化交易,最初的交易員培訓,管金生做了太多諸如此類的分外之事。


你為什麼如此熱心?

我要創造一個市場,一個真正的交易市場。


好格局。管金生。

事實上,被稱為中國證券一哥的管金生的手段遠過於此。


他去路演,給銀行,財政,計委,經委的人做演講,講市場運作,講市場發展。


這個時候,就看出來了。


法師曾說,布施有三。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管金生憑一己之力,在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關鍵時期,大膽開疆拓土,單憑一己之力為中國證券市場開荒,稱得起「無畏」二字。


通曉這一點,那麼也就不會奇怪,管金生的萬國旗下精英多為上海高校生。


他跑遍上海各大學,發奮演講。只為招攬證券業人才,是那些聰明的,將市場視作嚴謹科學的交易員。


上海灘,好風光。

與此同時,管金生的萬國風生水起。


92年,與李嘉誠合作。收購香港大眾。這是大陸證券公司首次收購境外上市企業。


在原始資本積累上,管金生表現出了靈敏的資本嗅覺。


他選擇的是國庫券。


80年左右,國家允許國庫券上市流通交易。由於原來的國庫券靠攤派發送,流動性差,有極高的地區價格差異,甚至存在地下交易的黑市。管金生抓住機會,在河南,安徽等地大量收購,又在市場高價出售,獲得第一桶金,也就是萬國的原始資本。


給我的感覺,還是像戲一般。

管金生,因其生,然,亦因其死。


萬國做起來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萬國持有國內上市公司70%的交易量,以及100%的B股交易量。

因金亡

就在一切都欣欣向榮時,老天給管金生開了個玩笑。


這個玩笑是致命的。


327來的有點突然,讓人措不及防。管金生是,上海是,證券界是,國內決策層也是。


在一個不成熟的市場交易總會有風險的。

交易本就有風險,如果市場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保障機製作用,那麼這種風險極有可能演變為災難。


如果發生在金融界,風險的槓桿可想而知。

簡單來說吧。


交易品種,327國債期貨。

多方,中經開公司,財政部背景。

空方,萬國,市場新秀。


事件經過,管金生料定327估值過高,採取做空策略。不料。中經開憑藉其財政部背景借利好信息刺激大肆逼空萬國。


管金生被惹急了。說,讓你知道爺爺不是好惹的。


好戲上演了。此時距收盤還有8分鐘。

管金生操盤,大舉拋售債券期貨,兇猛砸盤。事出倉促,多方無力反攻。


然而,事情的結果誰也沒有料到,上交所說,最後8分鐘交易無效。


好戲劇,好精彩。

毫無意外,萬國巨虧16億。


後來的事情自不必說,驚動高層,誰來背鍋呢?


當然是玩的最大,玩的最嗨的管金生了。有意思的是,罪名,貪污受賄。


我想大笑一場的。


高層終究不懂管金生是誰。不但不懂,還把他看做庸才。


是誰,憑一己之力,建立起中國證券市場的早期雛形?


這樣的重任 ,誰能做的來?


可是,這樣的人,犯罪了。


8分鐘時間,力挽狂瀾,實現驚天逆轉。交易,只有在偉大的操盤手手裡才能發揮最耀眼的光芒。


管金生,是的。


什麼叫做操盤手?


手中有劍,自當大殺四方。而,市場,就是他們的提款機。


誇張嗎?

一點都不。


說他貪污,打了誰的臉?

事情的經過跌宕起伏。


歷史是值得緬懷的,也是值得借鑒的。可惜國內對這件事的看法很微妙,還沒有一部紀錄片講327的。


我感到悲哀。


08年美國次債危機,美國人研究的很透徹,拍出了《大而不倒》。


中國的呢。


只見到一部《股神》。製作一般,還算真實,可惜,香港人拍的。

管先生在互聯網論壇上現身,說起當年327,不勝唏噓。


他說,多空雙方沒有錯。


錯在327國債的決策者公布信息時就當通知對327停牌,而不是放任中經開憑藉內幕消息非法交易。


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難道還不是大問題嗎?


錯在上交所領導知曉信息後就當立即停牌。而不是說,我空方要求停牌是因為我虧錢了。

本來就該停的,你幹嘛不停,你傻嗎?


監管不作為的問題,難道還不是大問題嗎?


管金生有錯嗎?


他自評說,有。錯在採取技術手段處理,而非政治外交手段。


像兩個小孩打架,一個說,我錯了,因為我把你撂趴下了,本來我該叫大人過來的。


讓一個古稀老人說出這樣的話,我的心裡是沉重的。


玩不起,就不要玩。幹嘛逼對方說一些讓人心憐的話?

而今,物是人非。


管金生風光不再。他說,互聯網金融是屬於80,90的。因為他們創業熱情大,能拼搏。


管先生說,第一次接觸金融時,就想到,要想大國變強,當以金融為疆,佔領經濟制高點。


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青出於藍當勝於藍,我想多說一句,要想強國恆強,當以金融為具,反哺實體不忘初心。

有人問,這個世界屬於誰的?


我思索過。迷茫,又清晰。


我想,是屬於土豪的,有錢人隨心所欲。

那時的我,迷茫,無助。


我又想,是屬於我的,追夢人無所畏懼。

現在的我,清晰,勇敢。


所以,世界屬於我,以及和我一樣的,追夢人。


以此共勉。


by 愛投資更愛你的小華爾


公眾號:華爾沒有街

QQ空間 2609906887


馮諼。
焚卷市義,狡兔三窟。大概是中國最早的市場投機行為了吧。。。


所謂債王是一直會變的吧,新債王告訴你:2020年金融世界什麼樣?其他的現在不了解。
對於米爾肯,真想看怎麼做的話,看看賊巢吧,當時確實醜聞比較多,洗白還是偉大,自己看看吧。
傳奇都是有時代特色的,Kenneth C. Griffin也在起步時候把可轉債做得風生水起,LTCM不也有債券交易的策略。


小白強答一發( ̄^ ̄)ゞ
聽老師上課講到了楊百萬,因為異地買賣國庫券發家,算是異地證券交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八十年代,他原本是上海市的一個工人,和妻子經營小賣鋪(差不多類似的產業,記不太清了:D)積攢下兩萬多元,平時為人比較大方。
一次廠里出了盜竊案,因為楊百萬平時對工友們大方,工廠懷疑是他乾的,事後查明不是。楊百萬憤而辭職。
辭職後楊百萬每天到圖書館看書看報,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了政府決定開放國庫券買賣的決定,後來多方諮詢發現,國家當時開放的6個自由買賣國庫券的城市,國庫券價格存在差值。他發現離上海最近的交易城市,安徽合肥,國庫券價格比上海低。(比如安徽賣90元,上海賣110元)有了這個發現後,楊百萬往返上海安徽買賣國庫券套利,開始是幾萬元,然後是幾十萬,直到最後有了楊百萬的稱號。
後來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比如主動去稅務局問自己賺了這麼多錢要不要交稅,稅務人員表示很懵逼,後來查文件說買賣國庫券所得不需繳稅。etc.
後來涉足股市,後話就不是很清楚了。
(個人碎碎念,楊百萬真名楊懷定,好像一個瑪麗蘇小說男配角的名字233。說起來他的套利手段極為簡單,和現在的證券市場比或許不值一提,僅僅是靠中國金融體系不完善。他的經歷或許沒有管金生以萬國一家對抗中經開的轟轟烈烈,也沒有邁克爾米爾肯那種睥睨華爾街的霸道。然而在那個年代上海的工人階級都如此有學習意識和發現商機的慧眼,不禁讓我對江浙滬一帶升起了深深的崇拜...(●°u°●) 」
人還是要多讀書啊T_T)


約翰 梅利韋瑟


有沒有國內的?


看到司武柳童鞋回答里的管衛東,我不禁啞然失笑,看來搞金融的童鞋裡考gmat的不在少數


推薦閱讀:

債券的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遠期收益率有什麼區別?
CDS 的機制具體是怎樣的?有何利弊?
《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TAG:傳奇人物 | 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