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哈利·波特》原著,其改編電影是不是很失敗?
圖多,手機慎點。
先說我的結論:作為同樣的原著死忠粉,我認為是的。下面我就一部一部分析一下吧。
作為解饞之作,許多小說、漫畫改編的第一部電影都不會得到低分,因為大家最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是看見紙上的那些角色、物品、情節乃至整個世界觀被搬到熒幕上,眼見為爽。例如《變形金剛1》、《蜘蛛俠1》(原版)等,其實改編並不出色,但是大家卻大呼經典,比如《變形金剛1》雖然情節羸弱,但由於致敬橋段多,彩蛋多,以及擎天柱、大黃蜂等形象動畫做得太有力(據說《變形金剛1》首映時擎天柱首次變形的30秒在美國某些劇場有人起立鼓掌),所以反而常被用來與同樣糟糕的2和3作對比,被稱為經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同理。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改編小心翼翼,幾乎保留了原著90%的情節,只刪除了一小部分對電影展示不利的片段,例如開頭的德思禮一家(其實現在看,以德思禮一家的出場做開始,如果是一部劇集,是比較典型的開頭,所以個人很期待劇集版《哈利波特》,不知道要等多久)。直接從鄧布利多到女貞路切入:
這一鏡頭作為序幕的確很經典。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原著目錄(引用自豆瓣):
第1章 大難不死的男孩
第2章 悄悄消失的玻璃
第3章 貓頭鷹傳書
這一章的成堆成堆的郵件,以及什麼通過送奶員盤子下面塞進來的郵件直接改成了信封雨,更有戲劇性。
第4章 鑰匙保管員
第5章 對角巷
第6章 從93/4站台開始的旅程
第7章 分院帽
第8章 魔葯課老師
第9章 午夜決鬥
這一章被改編為三個人被樓梯坑,走錯路而發現了三個頭的大狗。
第10章 萬聖節前夜
第11章 魁地奇比賽
第12章 厄里斯魔鏡
第13章 尼可?勒梅
第14章 挪威脊背龍――諾伯
我記得原著此處羅恩的哥哥查理亂入了,此處被刪除,這一改編也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刪除的不好之處在於以後他就很難出現了,因為沒有鋪墊,但是好處在於劇情更緊湊。
第15章 禁林
第16章 穿越活板門
第17章 雙面人
對照一下電影,可以發現,幾乎是一章一章忠實拍下來的,情節被修改的部分只有第九章午夜決鬥,原著繁複的栽贓、逃脫最後陰差陽錯被抓住的過程被直接用走錯路替代,並刪除了納威的戲份。除此之外,只有第16章闖關內容被簡化。對比之下可以說是毫無槽點。我們假設原著5分,本片5分。
然後我們再看第二部《密室》:
經過了第一部的成功,第二部原班人馬上路,有了第一部的改編經驗,第二部基本不會錯。更重要的是,第二部的厚度與第一部相仿。
我們繼續羅列一下第二部的目錄:
第1章 最糟糕的生日
基本整章刪除,但此處改編我的意見同第一部第一章。
第2章 多比的警告
第3章 陋居
第4章 在麗痕書店
第5章 打人柳
第6章 吉德羅?洛哈特
第7章 泥巴種和細語
第8章 忌辰晚會
第9章 牆上的字
第10章 失控的遊走球
第11章 決鬥俱樂部
第12章 復方湯劑
第13章 絕密日記
第14章 康奈利?福吉
第15章 阿拉戈克
第16章 密室
第17章 斯萊特林的繼承人
第18章 多比的報償
第二部幾乎可以說是比第一部還忠實。在我看來,第二部是閑筆最多的一部,例如多比各種坑哈利,洛哈特的逗比故事等等,但這些情節全部令人驚訝地被還原了出來,除此以外,所有可以用來破案的線索例如蜘蛛,牆裡的聲音,麗痕書店內馬爾福他爸塞日記,一個細節不少,還有一些細節比如去鄧布利多辦公室與分院帽談話,目睹鳳凰涅槃,海格小屋談話都因為需要海格指引他們去見阿拉戈克而被保留,只有第8章被完全刪除,這一章要說有什麼重要的細節,是有的。第一是血人巴羅的戲份,第二是蛋糕墓碑上可以推斷出哈利的出生年。但對第一點,當時誰能知道作者居然會利用到這個線索,而且第一部血人巴羅也被刪除,第二部不好出場,對第二點,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無心插柳,總之刪除的問題不大。多比和洛哈特的整條線被完完整整呈現。原著5分的話,本片5分。
=======================分割線=========================
第一部和第二部可以說是忠實還原了原著,也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第三部換了大名鼎鼎的阿方索卡隆做導演,做了許多當時幼小的我看來很難接受的大膽改編,導致我一度天天在活力吧上痛罵導演,但現在看來第三部是魔幻氣氛最足的,而且由於原著第三部十分給力,現在看來第三部是最好的(題外話:第三部丹尼爾和魯伯特的顏也是巔峰……而艾瑪湯姆就是那時候開始呈現出俊男靚女的潛質)。這部的改編有必要重點說一下,因為這一部充分證明,這個系列的電影並不是只能按照原著拍才能拍好,改編同樣也可以很出色,好看與否純粹是看導演和編劇的水平。
繼續放目錄:
第1章 貓頭鷹郵遞
完全刪除。
第2章 瑪姬姑媽的大錯誤
第三部直接從麻雞姑媽造訪開始,然後吹氣球,然後青春期哈利暴走離家,馬上遇到大黑狗,坐大巴,一直到破釜酒吧坐下來才算是喘一口氣,一連串的事件可謂張力十足:
第3章 騎士公共汽車
第4章 破釜酒吧
阿方索在這部當中改變了許多設定,似乎是為了讓整體氣氛更魔幻更怪異,這也是我當時很不喜歡這一部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破釜酒吧的老闆湯姆,從一個普通的老頭變成了一個駝背怪人:
第5章 攝魂怪
這裡我認為攝魂怪的登場很成功,首先是列車黑燈瞎火地停在橋上:
我忘記原著是不是這樣了,這一鏡頭當時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簡潔有力地營造出了一種不安的氣氛。其次是用桌上的酒瓶和羅恩按在窗玻璃上的手傳達的冷冰冰的感覺。最後就是下面這個著名的恐怖鏡頭:
如果後面幾部對伏地魔和食死徒能夠營造出一半的恐怖感覺,可憐的伏殿也不是現在這樣在大家心目中的二萌形象。
然後此處出現了堪稱本系列的第一個重大逗比改編:
弗利維教授變成了樂隊指揮,唱歌的同學們還手捧一隻蛤(誤
讓我改編十次我都不會想到這種畫風的改編……但是仔細一想魔法世界的感覺是出來了。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畫風就像是諾蘭的蝙蝠俠,這一部就像是其他超級英雄電影。
接下來又出現了第二個重大逗比改編,這裡就不貼圖了,胖夫人變成了一個愛唱歌的神經病,並且格蘭芬多的公共休息室入口被改到了樓梯間。
然後緊接著兩個細節:
哈利與小夥伴們吃變聲糖:
鏡頭一直跟著一隻藍色的小鳥伴隨著輕快的音樂穿越了整個校園,直到小鳥撞死在打人柳上:
第三部中充滿了這樣的細節,這些細節才是我對第三部評價極高的原因。
第6章 獵鷹和茶葉
神經質的特里勞妮,笑料般的占卜課,這裡是第三部少數忠於原著的部分。
然後又是一個我喜歡的細節:
理應惜時如金的電影花了幾十秒在哈利騎巴克比克環遊學校上。
說到這兒,我必須小結一下我為什麼稱道第三部了:第三部不斷地在跟我們強調這個電影的世界觀。之前在知乎上見過一個答案說現在好萊塢已經找到了拍好這類電影的好方法,不是營造麯折的情節,而是向觀眾銷售世界觀(如何評價電影《美國隊長2》?感謝 @qimuxiaoyao )。這一類電影更容易被接受。第三部就是如此。
又是一處順手營造世界觀的細節:攝魂怪所過之處,了無生氣。
第7章 衣櫃里的博格特
教授的節操,你在哪裡?
第8章 胖夫人逃走
這裡又出現了一處神奇的改編:盧平和哈利在詩情畫意的橋上聊人生,配樂也是詩情畫意。當時有多位活力吧大號都憤怒地指出,這裡的台詞搞得像是盧平喜歡哈利他媽一樣,大丈夫?結果過了快十年了,作者還真說盧平也喜歡過哈利他媽。阿方索真·預言帝。
上綱上線地說一句,也許無心插柳的改編命中了作者本意正說明了改編者對原著精神理解的透徹呢。
胖夫人畫被劃破。
又一處營造奇幻氣氛的細節。
第9章 不祥的失敗
這裡原著哈利看見了大狗,而電影里則是看見了雲變成的狗。
第10章 活點地圖
這一章基本也是忠於原著,除了哈利躲在桌下聽見天狼星的傳聞變成了哈利自己闖進福吉麥格等人的溫馨小房間偷聽以外。
第11章 火弩箭
這章造成的波瀾由於火弩箭的到達時間推遲而被完全刪除。這裡的修改個人認為值得商榷,因為這是一處可以好好塑造三人組個性和處事方式差異的片段,其實原著這樣的片段並不多。
第12章 守護神
在三人組戲份被刪減的同時,電影直到此處,出現了多個哈利與盧平交談的鏡頭,盧平都快成哈利的心靈導師了。與其他人被刪除的片段相比,盧平說話的段落基本都被保留,有的還是電影加的。哈迷圈子裡,有一群人特別喜愛「親世代」,即指以掠奪者四人組+莉莉+斯內普一群人的恩恩怨怨。我相信這樣一群人不得不感謝阿方索卡隆,由於後幾部的慘不忍睹,親世代的故事和性格幾乎被完全刪除、摧毀、扭曲,只有第三部通過盧平,我們才能一窺天狼星、莉莉性格的一二。
第13章 格蘭芬多對拉文克勞
完全刪除。
第14章 斯內普的妒忌
這一章去除了羅恩的參與以及一些細節之後,張力提高了:
哈利在地圖上發現了彼得,明明狹路相逢卻沒有看見真人,緊接著就看見了斯內普,被斯內普抓了之後,地圖上沒看見的盧平出場了,而哈利這時已經沒法再看地圖確認了。這算是非常出色的懸疑片段落,很多自作聰明(無貶義)的觀眾都會認為盧平是彼得,至少與我一起看的同學就有這麼想的。
這裡插播一段:我一直認為哈利波特系列原著在前四部是往懸疑小說的路上走,到了第五部開始就有點崩壞了,第六第七部則完全不是了。第一部到第四部都有非常給力的反轉結局(第一部壞人不是斯內普而是奇洛、第二部壞人不是馬爾福而是受到日記控制的金妮、第三部天狼星和盧平都不是壞人,而長線埋下的老鼠才是,第四部的穆迪教授),但是後面幾部的反轉卻非常無力(第五部天狼星其實不在神秘事物司,第六部混血王子的身份,第七部哈利自己是魂器),因為主要懸疑的點和主線情節並不交叉,所以讀者並不在意你是不是反轉了,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在於第四部結尾伏地魔的復活,讓主線情節沒有辦法聚焦到正邪對抗之外的路子上去,作者花再大力氣,讀者的注意力都沒有辦法轉移,所以後來的反轉都不給力了。
聽哈利說彼得活著的時候,若有所思的盧平:
此處明顯是想黑化他,繼續懸疑片風格。
第15章 魁地奇決鬥(什麼翻譯,明明是決賽好嗎!)
完全刪除。沒有13章還要這章幹嘛。後面可以看見魁地奇的地位愈發下降。
第16章 特里勞妮教授的預言
第17章 貓、耗子和狗
這一段變成了動作戲,有點無語,我想問哈利你是有多輕,能夠讓赫敏拉著你隨便甩?
第18章 月亮臉、蟲尾巴、大腳板和尖頭叉子
尖叫棚屋,理順全片情節的核心,沒啥好改的,想改也改不了啥。總算是話都說順了,非原著黨看這一段肯定能看懂。相比之下後面幾部……吐槽無力。
第19章 伏地魔的僕人
這一章眾多老友相聚,大段敘舊變成了一些短暫的嘶吼,有一點不滿意,但電影時間不允許忠實呈現,就算了。
第20章 攝魂怪的吻
盧平突然變狼人,彼得逃跑,天狼星負傷,情節急轉直下。
說到這裡忽然想到,狼毒藥劑的梗在這部中被完全刪除,說重要不重要,說不重要也重要,一是能體現斯內普的高超技藝,二是能體現在這件事上哈利和盧平的性格差異,三是可以作為這一章的伏筆。如果拍成劇集,這個梗是一定會被保留的。
第21章 赫敏的秘密
現在看肯定是不足為奇了,那時候時空穿梭還沒玩爛,也算是情節一次大的起伏。但是這也造成了許多無法說清的問題,可謂是穿越一時爽……作者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第五部中機智地毀去了所有這類儀器。
第22章 又見貓頭鷹郵遞
這章的內容基本被完全刪除,火弩箭被移到此處。
這部是第一部不完全忠於原著的電影,因此說是充滿爭議(當時,現在我相信多數人認為這部是最好看的),而且已經開始出現了對原著細節的大量刪除(隨便舉例:聖誕節開禮盒、克魯克山的眾多小事,等等),但第三部世界觀的著墨極多,細節都被用在了營造氛圍上,如果滿分5分,本片我給5.5分。
第三部有一處極為重要的設定改變:主角們不再穿校服長袍了。這個設定一直延續到結局。我到現在還想不通為什麼,這實在是太不忠於原著了。是為了在鏡頭裡突出主角?是為了插入廣告?還是整個劇組乾脆忘記了這回事?
除此之外,秋張在這部中沒有出場。
=======================分割線=========================
下面哈利波特系列改編的分水嶺來了,開始吐槽。
原著有37章,比第三部多了近一倍,第三部142分鐘,第四部157分鐘,只多15分鐘大丈夫?要我說,從第四部開始就應該分上下部。
下面照樣放目錄。
第1章 里德爾府
這裡的改編的確是難為電影了,這種典型的小說式開篇,可以改編成劇集的半集或者一集,但是信息量這麼大對電影怎麼辦呢?刪。
可惜了《里德爾府》這種高端大氣的開篇了,這部原著的整體格調比前三部提升了很多,就在於這部出現了家族式的宏觀視角,不僅是里德爾家族,還有克勞奇家庭的悲劇,都從這章開始。儘管在第六部中大嬸試圖重現這種模式,依然沒能有相同等級的觀感。
原著此章前半段關於里德爾家的故事還和第六部有重要的聯繫,現在全沒了,導致第六部也不能拍這條線。
蟲尾巴和伏地魔的對話也有很多信息,包括了爭霸賽的陰謀、世界盃、伯莎的命運、蟲尾巴和伏地魔之間微妙的關係等等。此處為讀者暫時開了一章上帝視角之後,全書內容依然引人入勝。
但是電影……簡單粗暴地處理了蟲尾巴和伏地魔的關係,兩人間故作神秘的台詞也是什麼信息量也沒有,觀眾糊裡糊塗地跟著可憐的老麻瓜來到了樓上,然後就莫名其妙被阿瓦達索命了。要說這裡改編有什麼優點,那大概只能是小克勞奇在這裡露了臉,算是為後文打下伏筆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原著根本不需要這種無謂的伏筆,後面有太多對克勞奇家族的描寫,但電影除了那段不明所以的回憶以外,就再也沒有克勞奇家的情節了。簡直是喪心病狂。
第2章 傷疤
完全刪除。此處刪除的損失在於能體現哈利和小夥伴們的友情和天狼星的愛的細節全部沒了,虧得哈利還口口聲聲說伏地魔你不懂愛呢,你自己懂么……不過我能理解這種日常式細節被電影刪除的必要性。還是那句話,期待有美劇。
第3章 邀請
完全刪除。同上。
第4章 回到陋居
完全刪除。這章刪除就有點沒節操了,都不解釋一下哈利怎麼離開德思禮家的。韋斯萊兄弟的發明創造首次亮相也沒了。
第5章 韋斯萊魔法把戲
完全刪除。日常式細節,刪吧刪吧。珀西的戲份本來就不多,刪完啥也沒了。除了第一部,我已經想不起來還在哪兒看見過珀西了。
第6章 門鑰匙
這章只保留了這個逗比鏡頭:
非原著黨真不知道會怎麼想。都沒人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是個破靴子。
除此以外,倒是加了個羅恩見到赫敏急忙拉被子的細節。
第7章 巴格曼和克勞奇
標題叫巴格曼和克勞奇,可是電影里根本就沒有巴格曼,克勞奇也沒有在這章出現。給了一些浮光掠影的鏡頭:
還渲染了一下帳篷的神奇。好吧,就當我被你們哄好了。
第8章 魁地奇世界盃
人見人愛的馬爾福父子忽然出現,沒事挑釁了一下主角們,還是大的挑釁的,我想問,你們長大了么?原著里是挖苦諷刺,可不是這麼沒有水平的挑釁好么?
然後是世界盃
開場倒是做得挺酷炫,我靠,說完開始比賽就沒了?當時我在電影院第一次看,整個人都傻了。就好像一對情侶在啪啪啪呢,男方前戲完了說句,你就當我進去過吧,穿上衣服拍拍屁股走人了。
第9章 黑魔標記
剔除了日常式細節,主流情節保住了,小克勞奇露臉了。典型的電影式改編。
第10章 魔法部亂成一團
完全刪除。只保留了赫敏看報來表述一下當前局勢混亂。
第11章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
情節倒是保留了,但原著中是用來寫與馬爾福的衝突的,這裡被換成了讓秋張第一次出場。不算槽點。
第12章 三強爭霸賽
導演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費爾奇要高抬腿進場?這個逗比改編到底有什麼用?除了添加低級笑料以外還有什麼用?
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的到來被提前到了這兒。
槽點一:為什麼布斯巴頓變成了女校,德姆斯特朗變成了男校?就因為芙蓉是女的,克魯姆是男的?為了凸顯我家霍格沃茨是綜合高校是么?
槽點二:芙蓉是媚娃,沒提也就算了。可她是媚娃,誰說她同學也都是媚娃了?這些千紙鶴一樣的玩意兒是什麼情況?而且仔細看她同學也不好看啊。
槽點三:德姆斯特朗進場的時候為什麼像馬戲團一樣?
槽點四:克魯姆是陰沉,但是很顯然,是比較接近那種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宅男式的氣質,他進場的時候一副『仇人就在這裡不要攔我我要去幹掉他』的表情是想怎樣?
第13章 瘋眼漢穆迪
這一章的內容被轉移到了第一個項目之後。
第14章 不可饒恕咒
這一章的內容基本重現了。但是對奪魂咒的呈現毫無誠意。奪魂咒的確是想讓被控制的人幹嘛就幹嘛,但並不是像漂浮咒一樣控制那隻蜘蛛飛來飛去,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不要說我吹毛求疵,如果這樣就是奪魂咒,那哈利他們第一年學的讓羽毛飄起的咒語就已經是不可饒恕咒了?不過索命咒那一下倒是挺震撼的,乾脆利落。
第15章 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
轉移到了12.
第16章 火焰杯
第17章 四位勇士
第18章 檢測魔杖
這裡沒有奧利凡德的戲份,直接變成了麗塔斯基特的採訪秀。
第19章 匈牙利樹蜂
這裡出現了一個令人不能理解的改編:將哈利與天狼星壁爐會面和看見龍的順序倒了一下。完全不能理解。可以說編劇簡直是在喪心病狂地削弱天狼星在哈利人生中的重要程度。這一次的會面在原著中對哈利的心理排解非常重要,哈利壓抑多日的壓力全部傾倒給了天狼星,並且遇見看見龍的恐懼也包含在內,但是電影不僅將此次會面變成了一個倆偵探會面找為哈利報名的兇手的簡短談話,還毫無必要地將看見龍放在了後面,導致會面中不能讓哈利對天狼星傾訴對龍的恐懼,可以算是不可饒恕的改編了。
第20章 第一個項目
馬爾福變老鼠跑到了這一段。我的看法是,編劇覺得讓穆迪看見哈利然後找去談話不夠自然,所以中間需要一個橋段。不能理解這種想法。但是既然沒造成什麼後果,那就隨意。
這一段又做了一個重要改編:刪除了赫敏對哈利的幫助。在包括羅恩在內的絕大多數同學不信任哈利時,赫敏在幫助哈利練習一個能夠救他命的咒語,這對渲染赫敏和哈利的感情不重要嗎?好吧,有了前面天狼星災難般的改編之後,我已經對這樣的改編心平氣和了。
第21章 家養小精靈解放陣線
完全刪除。我相信大家都看過一些關於哈利波特內涵的分析,赫敏搞SPEW這件事對小說來說遠遠不止她在較真這麼簡單。也罷,大概在導演眼裡,赫敏是用來賣顏的吧……
第22章 意外的挑戰
這一章整個兒變成了麥格教授教舞。這個改編倒挺有愛的。
第23章 聖誕舞會
不得不承認,這一段儘管和原著有很多不同,但改編確實成功,因為主旨都在主角青春期微妙的心理活動,三個人的表現在這各擅勝場,算是第四部不多的亮點。
第24章 麗塔·斯基特的獨家新聞
完全刪除。題外話:把後面幾部算在內,麗塔斯基特僅有的一點推動情節的作用都沒了,就在第四部前段出來賣了個萌。
這裡出現了哈利赫敏的一段談話,大體內容就是赫敏在擔心哈利有沒有解開金蛋之謎。我不太清楚原著里有沒有,總之我沒看出這段談話能幹嘛,有這段談話的時間不是可以保留更多有用的細節嗎?
第25章 金蛋和魔眼
以第四部這種無節操的改法,竟然會保留桃金娘。大家仔細看,桃金娘在這段中有許多性暗示的動作和眼神,我不太記得原著里有沒有,感覺是沒有……
這段刪除了樓梯遇險,我當時就覺得奇怪,沒有活點地圖,很多事都不能解釋。後來想起來了,電影壓根就沒有克勞奇被施奪魂咒這回事。
第26章 第二個項目
繼續,依然刪除了羅恩赫敏幫助哈利的片段。
穆迪對老克勞奇吐舌頭,老克勞奇驚慌地走了。
看到這裡,可以確定,這部電影的劇情已經完全失敗。這個片段說明沒有老克勞奇被施奪魂咒的事情,那麼開頭老克勞奇說話跟太監一樣+雙手神經質一樣地抖又是什麼情況?是又想加一個像費爾奇那樣的廉價笑料嗎?
還有,小克勞奇被抓起來了,那怎麼逃出來的?如果他自己逃出來的,有人越獄,還是自己在押的兒子,老克勞奇居然會不知道?
此處,我懇請所有原著黨跟我思考一下此處的邏輯:原著中,克勞奇為了救兒子出獄,用自己妻子做了掉包計,後來被兒子反噬奪魂,直到最後。但這裡克勞奇既不知道兒子出獄,又沒有被奪魂,請問到底是什麼劇情?
第四部這麼精巧的結構就這樣被毀了。
第27章 大腳板回來了
完全刪除。還是那句話,編劇喪心病狂地降低天狼星的重要性。
第28章 克勞奇先生瘋了
既然根本沒有老頭幫兒子越獄又被奪魂反噬的事情,那這章已經沒有必要存在了。
電影的處理方式突出一個簡單粗暴,乾脆讓這貨直接死了。連原著里的埋也沒有。
第29章 噩夢
完全刪除。
第30章 冥想盆
原著冥想盆有三段,第一段重點在斯內普,第二段重點在巴格曼,第三段則是克勞奇一家,但是剛剛說過了,第四部沒有巴格曼,克勞奇一家也沒有著墨,這一段除了讓小克露臉,幾乎沒有作用。
第31章 第三個項目
第三個項目重大槽點:說是迷宮你還真就是迷宮了啊!一個怪物都沒有啊!
第32章 血,肉和骨頭
好,到了該玩恐怖的地方,電影又開始忠實原著了。
第33章 食死徒
伏地魔大段的自述完全沒有。所以這章等於刪除了。
第34章 閃回咒
第35章 吐真劑
既然克勞奇一家的戲份刪光了,那小克勞奇也沒啥故事好講了,幾句話了事。
第36章 分道揚鑣
完全刪除。福吉的反應壓根沒有。和第五部怎麼接?也罷,第五部已經爛透了,也沒必要呼應。
第37章 開始
完全刪除。
總結一下:
第四部刪除了大量的日常細節,這我忍了,但是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些原著沒有的細節,我想問你TM既然有時間為什麼要自己造細節?好吧,雖然不能忍,但是還是忍了。
刪除了幾個人物:巴格曼和閃閃。忍了。
刪除了幾條線:赫敏的SPEW,克勞奇一家的所有故事,福吉的轉變,天狼星對哈利的關懷,媚娃。忍了。
相信原著黨知道上面幾條線對人物塑造有多重要,我就不多言了。原著5分,我給3分。總體來說,故事框架還在。好歹大家看完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我們看下一部。
=========================分割線===
第五部一共38章,總字數比第四部還多,是原著中最厚的一本,但是電影時長卻是138分鐘,是電影中最短的一部。
從這部開始,我決定開始使用兩個詞:斷頭梗和爛尾梗。從這部開始,改編已經變得不加思考,要麼是之前沒有伏筆的線卻來了個收尾,稱為斷頭梗,要麼是埋了伏筆沒下文,稱為爛尾梗。一部充滿了這兩種劇情的原著改編電影,導演編劇到底有多少誠意,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第一章 達力遭遇攝魂怪
平心而論,第五部的開頭水準還是不低的。
這一段從達力的兄弟會挑釁哈利,到哈利反擊,風雲突變,遭遇攝魂怪,再到艱難脫險,原著第五部混亂壓抑的氣氛在開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說原著第五部是以突出一個「這個世界就像不知道伏地魔復活了一樣」的主題開場的,但是鑒於第四部完全刪除了福吉的舉動,那這裡刪除也只能是順水推舟了,選擇這一場景開場算不錯吧。
但是,好景不長,緊接著就來了一連串不動腦子的改編:
費格太太居然出現了。以劇組大刀闊斧的尿性,費格太太這種邊緣角色居然沒被剪掉,有點令人困惑,但是接下來更令人困惑的事情出現了:費格太太就瞎白話了幾句就走了!
原著費格太太的出現有三個作用:一是暗示鄧布利多在監視哈利,二是向讀者們引薦蒙頓格斯,三是作為庭審時的證人。同時,第一部和第四部原著中有她的伏筆,在這兒出現也算是小震一下讀者(不過第五部原著出來前大家都已經猜到啦~)。但是電影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第一部和第四部電影都沒有關於她的伏筆,請問你現在再來有什麼用?對不起你來晚了。
其次,蒙頓格斯並沒有在這出場。
第三,她出場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暗示鄧布利多在監視哈利,蒙頓格斯出場被刪已經大大削弱了這一點,費格太太自己的台詞則是這樣的:
這算什麼?可能諸位看官會覺得我是吹毛求疵,但是原著中有無數關於哈利身邊人似乎在監視他的細節,電影中全刪,唯獨保留了這一個最不適合保留、保留也沒保留全的片段算是對這條線的一個交代。斷頭梗。並且直接造成了第七部中蒙頓格斯與掛墜盒的事情也成了斷頭梗。我合理地懷疑費格太太的演員是導演家親戚。
第二章 一群貓頭鷹
接上,又是一處令人難以忍受的刪節:有關佩妮姨媽的話全部被刪。一起翹首企盼過第六第七部原著發行的哈迷們都知道,這些話為大家推(Y)斷(Y)親世代的情節提供了多少信息。刪除這些算是徹底將佩妮姨媽與主線劇情一刀兩斷(包括佩妮莉莉斯內普的過去和德思禮家對哈利的意義),讓她淪為一個地道的醬油。不過奇怪的是,馬法爾達·霍普柯克這個會在第七部再次出現的名字在這兒的吼叫信中倒是出現了。長嘆一聲,為什麼在這種不重要的細節上導演們倒是想起來前後呼應了呢。
第三章 先遣警衛
阿方索卡隆花幾十秒帶我們逛霍格沃茨,耶茨則花幾十秒帶我們遊覽倫敦夜景……
第四章 格里莫廣場12號
格里莫廣場外景。
選個趣圖輕鬆一下。加菲貓?你是不是走錯片場了!
導演總算想起來讓天狼星出來煽情了。莫非是人之將死,其戲也多?我想說的是,第四部中那麼多可以實實在在展示哈利和天狼星的感情的情節全部被刪除之後,這裡靠一些空泛的擁抱什麼的已經沒有辦法體現天狼星的角色作用了。也罷,看做是第五部對第四部擦屁股的嘗試吧。
第五章 鳳凰社
這一章的重點是韋斯萊夫人和天狼星關於是不是應該讓哈利參與進來的爭論,電影這段算是基本保留了原著的本意。
但是這兒原著還有兩層意義,一是天狼星對哈利的看法,他認為哈利足夠承受特里勞妮的神預言將對他帶來的壓力,而韋斯萊夫人反對,並指責天狼星一直將哈利當成他爸,本來算是一個隱隱的淚點,電影里沒了,二是體現出天狼星無法出門、無法為大家做出貢獻而逐漸顯露的狂躁,對展示天狼星人生的悲劇有比較重要的意義,但電影里依然沒有(天狼星自哈利他爸死後,蒙冤坐牢十二年,流浪兩年,變相被軟禁和自我軟禁一年,然後生命戛然而止,這麼悲劇的人生電影里幾乎沒有描寫)。
第六章 高貴的最古老的布萊克家族
這一章的內容被移到了韋斯萊先生遇襲之後,因為格里莫廣場12號的種種細節如大掃除(使第七部掛墜盒徹底變斷頭梗)、天狼星他媽的畫像等都被刪除,上一章中已經沒有出現家譜的契機了。
原著這一章,大嬸藉助這張族譜,抓住機會好好地將魔法世界幾個大家族之間的背景設定寫了一番。最重要的是提到了——我相信大家都想到了——雷古勒斯布萊克。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想到了——電影里沒有。雷古勒斯這是典型的斷頭梗+爛尾梗,後面還會提到。
電影里家譜樹設計得還挺有創意。提到了貝拉,然後對上一章的哈利父子梗作了一下彌補。我個人認為,借韋斯萊夫人之口將天狼星把哈利錯當成他爸,要比天狼星自己說哈利像他爸要來得有衝擊力得多。並且在這段中,天狼星就這點絮絮叨叨說了好多,這難道不比放在上一段的吵架中好嗎?
然後這裡又出現了一個無腦的改編,克利切竟然出現了:
爛尾梗。我是真的不懂導演怎麼想的了。既然克利切這個角色被保留了,那麼克利切對哈利撒謊這個對情節極其重要的段落為什麼反而刪除了?克利切出場就是為了第七部嗎?如果是這樣,乾脆刪了克利切,第七部中把克利切的戲份全部加給多比不就好了?反正第四部里SPEW和廚房戲的刪除已經讓多比變成了一個完全的自由身了啊!他想幹嘛幹嘛啊!
第七章 魔法部
該玩效果的地方一點不含糊。魔法部非常酷炫。
第八章 受審
第九章 韋斯萊夫人的煩惱
這章的日常全部刪除,保留了照片,但不是穆迪來講故事,而是天狼星。
第十章 盧娜?洛夫古德
沒有馬的馬車在前幾部里除了第三部(阿方索卡隆真良心)露了一下以外,前面都沒提過,第五部卻在這一問題上大加渲染:
典型的斷頭梗。
然後這部唯二亮點之一盧娜登場了:
盧娜的氣質和原著其實並不吻合,從瘋變成了不食人間煙火,同時(很明顯地)比原著的描述好看,不過原著好看電影變醜大家接受不了,原著沒說好看電影變養眼大家倒會照單全收的……要不是盧娜,我一般是沒有興趣再看第五部的。
第十一章 分院帽的新歌
第十二章 烏姆里奇教授
這部唯二的亮點之二烏姆里奇大顯身手。
第五部中烏姆里奇的演繹也非常貼近原著。該給贊的時候要給贊。
第十三章 被多洛雷斯關禁閉
刪除日常內容,其餘保留。第五部在烏姆里奇戲份的呈現上一直做得很出色,Literally。
第十四章 珀西和大腳板
完全刪除。但是出現了一個疑似原創段落:
想不起來也找不到原著里有沒有類似橋段。盧娜妹子很美很有氣質……好像跑題了。
第十五章 霍格沃茨的高級調查官
烏姆里奇的表演繼續發光發亮。繼續點贊。
第五部直到這兒總算雄起了一把,短短几分鐘就將原著大段關於高級調查官的情節流暢地展現出來,老太婆又賤又強勢的表現真是讓人恨到咬碎牙。
說到這兒,我發現第五部里有關魔法部和烏姆里奇的情節都處理得相當好。還包括報紙之間新聞照片的來回切換,利用魔法報紙可動這一點,做得天衣無縫。
第十六章 在豬頭酒吧
不得不吐槽的點出現了。
首先,一如既往地將台詞改得不知所云,我們已經習慣了。但是,請看設定。壁爐交通網居然從第四部的3D列印變成了全息投影?用的爐子都是同一個吧!是這樣做特效更便宜么?還是霍格沃茨財政赤字,格蘭芬多變賣壁爐成便宜款?我本來看見第四部的3D列印已經覺得有點不對了,心想還有喂麵包的情節,這樣喂不都焦掉了?看到這兒我已經無言了。
整個系列電影,充斥著兩類不一致,一類是情節的前後牛頭不對馬嘴,一類是設定不統一。除了火爐以外,還包括各種回憶的展現方式、阿不福思的造型等等。等我想到再補充。
對了,左下角那小孩,看見你就煩,還老出現,你誰啊?第五部已經給剪得這麼短了,還給了你幾個大特寫,你誰家親戚?(難道是科林?)
既然都知道要給這貨鏡頭,為什麼還是和第七部造型不一樣?還是同一個導演呢。造型都不一樣,這個伏筆也沒啥用了吧。
我又困惑了。
第一,沒有大家討論鄧布利多軍名字的來源的對話。
第二,刪除了赫敏為鄧布利多軍做的所有貢獻,包括名單契約,包括魔法金幣。
那麼特寫這個名單還有什麼意義?爛尾梗?
第十七章 第二十四號教育令
第二十四號教育令。
第二十四號教育令。
第二十四號教育令。
你告訴我這是24?是我眼瞎?
連這種細節都不肯費心保持一致。前段時間人人微博上還在流傳一個叫做哈利波特電影中的細節的相冊,我只能無力地說一聲:哦。
第十八章 鄧布利多軍
製造三處斷頭梗的地方來了。有求必應屋作為五六七三部都有重要事件發生的地點,居然沒有介紹?居然沒有介紹?納威在一堵牆前面苦著臉走過,門就出來了,是憋翔憋出來的?第七部裏海蓮娜說完 If you have to ask, you will never know; if you know, you need only ask. 這句對有求必應屋絕妙的解釋之後——但第五部沒了有求必應屋的來源,這句話反倒顯得無厘頭——哈利還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呵呵。
第十九章 獅子與蛇
完全刪除。
第二十章 海格的故事
有了之前無數災難般的改編之後,這裡已經顯得很良心了,保留了海格的隻言片語。但是,第一,原著里這塊肉是龍肉,不是什麼肉都可以用來敷傷口的,不願意費心設計一下龍肉的造型也就罷了,原著裏海格說了不讓牙牙吃,因為不能吃,電影里偏偏還就是特意餵給了牙牙吃,故意的?老子就是要和原著不一樣?第二,沒有了馬克西姆夫人。我家海格的終身幸福還指著她呢,哪怕你刪那小屁孩的幾個特寫讓海格提一句都好啊。
第二十一章 蛇眼
哦!哈利的初吻!
第二十二章 聖芒戈魔法傷病醫院
第二十三章 封閉病房中的聖誕節
醫院戲份完全刪除。不可否認,這裡還是挺溫馨的,但是並不能改變此處改編的不合理。
你不給大家洛哈特的下落一個交代也就算了,納威一家的情節也刪光……人家好歹是the One候選人,草藥達人,殺蛇狂魔……然後同樣的,馬上找補:
由納威自己說。
和天狼星那個情節一樣,我是真不懂,既然你沒有準備刪,那麼為什麼不按原著情節來?一些虐心情節只有放在戲劇衝突中才有情感上的衝擊力,為什麼每次都改成讓當事人來個捫心自問?
另外就是,我之前說費格太太的事情時提到過,原著這裡有多處(不管是不是哈利自己疑神疑鬼)體現有人監視他的情節,為什麼電影到這兒反而像是完全忘光這回事一樣?
第二十四章 大腦封閉術
第二十五章 無奈的甲蟲
完全刪除。
原著的內容是麗塔斯基特被赫敏脅迫為哈利寫專欄,發給盧娜他爸的雜誌。
第二十六章 夢境內外
刪除了絕大部分。
原著此處斯內普又教了一次哈利大腦封閉術,其中有幾句對他到底是黑是白很重要的台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第五部中有關斯內普卧底的所有內容全部被刪除。莫非導演也是鳳凰社的,為了讓斯內普卧得更加不露痕迹?也難怪非原著黨在看完七下之後都會問:斯內普卧底都幹了些啥?
原著特里勞妮剛被烏姆里奇逐出學校,此處鄧布利多請來了馬人費倫澤。
然後!
第二十八章的全部內容被和此處哈利不慎看見的回憶合併了你敢信?所以我為什麼稱第七部上下是收買人心,因為導演其實根本沒有重視起斯內普這條線,前作沒有鋪陳,在結局中卻努力煽情讓大家高潮。
左邊那個人就是號稱帥到人神共憤的黑髮飄飄的天狼星?你逗我?好吧我從來沒吐槽過選角,這裡就不說什麼了。
更重要的是什麼!體現掠奪者四人組的關係!有嗎!彼得呢?盧平呢?人都沒有!
比這還重要的是什麼!體現哈利他爸的愛虛榮!恃強凌弱!飛揚跋扈!還有哈利對他爸近乎信仰的崇拜的崩塌!就這幾秒能表現些啥?哈利看完回憶傷心地跟盧平天狼星尋求解釋也沒有。
最重要的是什麼!哈利他媽那麼多戲份去了哪!他媽呢?他媽的!
第二十七章 馬人和告密生
這一章的逗比改編簡直數不勝數了。
有求必應屋的牆被烏姆里奇炸開了。
炸開了。
開了。
了。
槽點一,有求必應屋原來這麼弱?烏姆里奇居然炸開了霍格沃茨有史以來所有學生違禁品集散地!這麼弱的防禦,伏地魔這腦殘居然敢把魂器藏這兒?
槽點二,瑪麗埃塔這個角色被刪除了!你們造嗎!秋張被拉來背黑鍋了你們造嗎!
槽點三,秋張都背鍋了!說明是告密的!是不是!告了密居然還是靠炸的?導演你到底有沒有對整個HP的世界觀設定心存一點點尊重?對了,有求必應屋壓根兒就沒介紹設定。
槽點四,珀西這時候想起來露臉了!
這不是斷頭梗是什麼?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珀西的信被刪了!第四部!第四部有關珀西死板教條又紅又專的所有情節被刪了!被像媽媽給孩子剔魚骨一樣剔得乾乾淨淨!抓人這時候你倒想起來讓他露臉?有什麼意義嗎?
我個人認為,這幾部中無數改編不當的小細節、很可能是各位看官覺得沒有必要噴的細節,比如珀西、比如鄧布利多軍名單這些,都體現了一點:導演和編劇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原著中這些情節全都是牽一髮動全身,一旦此處出現槍,電影落幕前一定要響,但是在HP的電影里,除了主線以外,其他支線全部被砍得斷頭斷腳,感覺像是編導想起一出是一出。
第二十八章 斯內普最痛苦的記憶
刪除。
第二十九章 就業諮詢
刪除了哈利去找盧平和天狼星討論他爸的片段。
第三十章 格洛普
第三十一章 O.W.Ls考試
完全刪除。這裡我理解電影實在是沒有地方容納這麼龐大規模的日常情節,但是這樣也顯得哈利一幫人真的是平時什麼事情都不幹,光打怪練級了。麥格教授沒傷,挺好……
第三十二章 從火中歸來
這裡倒是加上了斯內普說吐真劑已經被烏姆里奇用在秋張身上了,算是為秋張洗白。但是刪除了至關重要的克利切撒謊。
第三十三章 戰鬥與飛行
第三十四章 神秘事務司
我來一廂情願一下:阿方索的神秘事務司會有大腦、時間轉換器、預言球和其他很多很多東西,哥倫布的神秘事務司會有大腦、時間轉換器和預言球,耶茨的神秘事務司——只有預言球。
第五部里竟然會有 Levicorpus 這個咒語。雖然也說得通,但是你一定要觀眾為你擦屁股嗎?
第三十五章 帷幔彼岸
打得那叫一個熱鬧……
第三十六章 他惟一害怕的人
更熱鬧的來了,BOSSのPK。效果非常酷炫。也罷,打架再不酷炫這片真的是沒半點可取之處了……
第三十七章 失落的預言
這裡的對話依然毫無意義,毫無信息量。第一,不是哈利怒噴鄧布利多,而是平靜地交談……既然在前面有多處突出鄧布利多故意不理哈利(見烏姆里奇驅逐特里勞妮、庭審),梗都埋了,這裡幾句話就了事了?爛尾梗。第二,沒有提特里勞妮!沒有提特里勞妮等於沒有提斯內普偷聽!那麼斯內普在第七部里居然在哈利一家大難之前知道來求鄧布利多,這完全不能自圓其說,伏地魔怎麼知道預言的呢?斯內普怎麼知道伏地魔知道預言的呢?徹徹底底的斷頭梗。還是那句話,編導壓根就沒有重視斯內普這條線。
第三十八章 第二場戰爭打響了
雙面鏡刪了!這裡沒有交代雙面鏡,第七部居然還敢厚著臉皮拿出來?說到這裡想到,第七部的斷頭梗真的太多,編導的臉皮也夠厚,之前沒提過的物品、情節、人物,統統都敢拿出來,彷彿自己之前提過一樣。寫到第七部的時候再說吧。
這麼久不更新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回那時候那種憤懣的感覺……
好!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慘絕人寰的第六部。
第一章 另一位部長
不出所料,這一章被完全刪除。拍了一些擰巴大橋等片段表示伏地魔已經走到明面上來了(不過完全沒必要,反正第四部結尾和第五部伏地魔處在暗處製造恐慌的內容根本沒拍)。這一章在情節推進上的作用的確不重要,但在我個人看來意義重大。一方面是信息非常集中地體現了伏地魔的破壞力,事實上伏地魔和正義的人們的對抗在電影里完全變成了幾個放煙花的逗比過家家,這也是非原著黨看完電影普遍認為伏地魔是逗比的原因。另一方面,麻瓜和巫師的交流上升到了政權層面,也提醒了大家這畢竟是一個麻瓜和巫師共存的世界,而非象牙塔。
當然客觀地說,這裡的刪減不需要噴。
影片開頭哈利和老鄧被圍觀拍照這個是想說明什麼?反正我是不明白:
第二章 蜘蛛尾巷
這一段還是老樣子,台詞被刪得很破碎,不過觀眾們模模糊糊地知道了斯內普受納西莎之託要完成什麼事情。
第三章 要與不要
我之前一直都盡量不截字幕,這回我忍不住了!
這段調情哪來的!
要麼保留原著!讓姨夫姨媽一家出場!要麼乾脆直接刪!讓哈利等在什麼地方然後鄧布利多突然出現然後哈利隨便說一句什麼你好準時我們要去哪之類的不就得了嗎!剪了那麼多重要情節的時間就是留給這種該死的片段嗎!
退一萬步!好歹給找個姿色好的美女跑跑龍套好么!這樣男性觀眾看得也開心一點!這人雖然長得也不差!但是就憑這個水平,我堂堂大哈利,the boy who lived,救世之星,居然在小咖啡廳吃個飯看個報紙就約上炮了!是不是標準有點低!對了我懂了!一定是為了後面看上那樣的金妮埋下伏筆!「我早告訴過你哈利的品味就這樣」是不是!
說正經的,我知道導演為什麼會拍這種片段。
因為第六部在導演眼裡就是個青春戀愛片。這個開頭就是用來定下荷爾蒙瀰漫的基調的。相信我,真的就是這樣。
鄧布利多出場,手倒是黑的,然而沒有戒指。
第四章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
感謝多位知友指出,這裡的確原著用的就是龍血,是我記錯了。
這裡看似忠於原著,但我必須指出:沒有提為什麼哈利在上一部中是個愛做噩夢的神經病,而這部不是。伏地魔認為利用哈利看自己的頭腦來操縱他是個弊大於利的事情。
哦對了,斯拉格霍恩還是沒有提雷古勒斯布萊克,這差不多是最後一次機會,編導已經在這條線上棄療。
第五章 黏痰過多
這裡剪得那叫一個乾淨,沒有鄧布利多說今年要給哈利上小課,沒有問話的暗號(第七部中從女貞路突圍去陋居反而又有,不突兀嗎?),沒有芙蓉,沒有唐克斯,沒有OWLs成績。除了牙膏這個電影生造的梗,毫無信息量。
第六章 德拉科兜圈子
這裡突然意外地忠實展現了韋斯萊兄弟的店,我正在奇怪為什麼時,懂了。
原來是給少男少女的情愫找一個好平台……這倒是使得後面的感情戲不那麼突兀了,相比之後的老鄧被殺,斯內普說自己的混血王子等等支線,感情線倒是有頭有尾的。看來編導們也不是沒本事把故事講完整,他們只是覺得比如老鄧死掉這種小事情不重要而已。
跟蹤馬爾福竟然會 low 到爬屋頂,為什麼不是隱形衣,為什麼非要改?
還有,原著里至少知道馬爾福要的東西是一個大件,這裡爬屋頂自然是什麼都聽不見,既然爬了還是啥都不知道,請問保留這個片段還有什麼意義?
第七章 鼻涕蟲俱樂部
從這兒開始,正式宣布「把觀眾當傻子」活動開始。
這裡哈利堅持認為馬爾福已經加入了食死徒,並且在策劃什麼陰謀,而赫敏和羅恩都不相信。在原著里,哈利看見馬爾福不願意讓人看手臂上的東西,以及給博金看了手臂上的東西之後博金就嚇尿了,哈利知道那兒是黑魔標記的位置,從這點出發,條件反射地懷疑馬爾福,而赫敏羅恩不知道,沒有親身體驗,會覺得他異想天開。電影這樣一來,哈利赫敏都成了傻子,一個毫無根據地懷疑,跟受迫害妄想症一樣,一個從最敏感的變成了最不敏感的,不相信的理由竟然是「我不知道我看見了什麼」。
細節已經被剪了,卻還強求和原著的劇情走向保持一致,改編小說真是好改,觀眾都是傻子,任你糊弄。
鼻涕蟲俱樂部。這一段劇情上和原著不是一回事,來自於電影中段,去查了一下,原著中這種形式的聚會只有一次,就是在火車上,但是火車上的重點是體現鼻涕蟲俱樂部「收集名人」、以及斯拉格霍恩的勢利眼,那麼這段聚會卻反而比原著長,都在說些什麼玩意呢?一開始我總覺得無法 Get 這段談話到底在幹什麼,然後我稍微一細想,又懂了:
此處的內容包括赫敏發現麥克拉根正猥瑣地盯著自己(原著沒有),哈利看見金妮就激動地起立(能不能不要這麼誇張?不過一想到開頭那麼普通的服務生就可以一秒輕鬆約到救世之星的炮,感覺哈利這種下半身動物這樣反應也很正常啊…原著也沒有),等等……
懂了吧!合著這一段又被當做少男少女你情我愛的平台了!編導正非常敬業地把這片當戀愛片拍呢!
馬爾福怒艹哈利,這一段還挺像回事的。
然後改成盧娜而不是唐克斯救的哈利,哈利號稱三聖器之一的隱形衣竟然可以被盧娜的逗比眼鏡看見……算了算了,也好,電影已經爛得不行了,那多看看可愛妹子也好……
有人認為盧娜的眼鏡看見哈利是合理的,解釋是看見的是騷擾虻之類,我只想說,這裡以任何形式,任何形式,看見哈利都是不合理的,因為哈利的隱形衣貴為三聖器之一,是「真正的」隱形衣(語出原著第七部),只會受到物理影響,不會響應任何魔咒,更不可能被盧娜或者他爸自製的什麼眼鏡輕鬆探測到,否則盧娜就是全書第一民科了(民魔?)。
槽點太多了,一章當中要截好多圖。
第九章 混血王子
這裡麥格教授拉哈利去上魔葯課。
你造嗎,哈利考了OWLs考試哦,電影里沒有拍哦。
你造嗎,哈利OWLs魔葯的成績不高哦,電影里沒有拍哦。
你造嗎,斯內普說OWLs魔葯成績不高不能來上他的課哦,電影里沒有拍哦。
你造嗎,在職業諮詢中,哈利對麥格教授說他想當傲羅哦,電影里沒有拍哦。
你造嗎,沒有魔葯成績不能當傲羅哦,電影里當然沒有提了哦。
但是!在這裡!
麥格教授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你已經不想再當傲羅了嗎,你應該上魔葯課。
哈利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斯內普教授要OWLs成績優秀啊。
然後來到了斯拉格霍恩的魔葯課堂,他們見識到了本冊書最重要的情節助推道具之一福靈劑,以及混血王子的魔葯課本的神奇。原著對福靈劑的描述是「……藥劑歡快地飛濺著,它的顏色如同熔化了的金子,在表面跳躍著的大滴大滴液體,像一條條金魚,但沒有一滴灑到外面」。
這是電影里的福靈劑:
本文讀者每找到電影福靈劑和原著描述的一處相同點,給你加十分。
第十章 岡特老宅
我發現了,凡是涉及回憶,編導一律大砍特砍,第四部冥想盆中的三段回憶被刪成一段,沒有了巴格曼和克勞奇夫人,第五部斯內普的回憶被刪成啥都沒有(我不相信有任何原著黨能夠忍受這點),第六部——鄧布利多在此處的台詞是「你是不是很奇怪今晚我幹嘛叫你來」,也就是說電影根本沒有其他有關伏地魔及其身世的回憶,只有孤兒院這段。岡特老宅以及伏地魔的祖先被徹底刪除,也就是三聖器之一復活石的來歷(伏地魔是佩弗利爾的後代)成了斷頭梗,魂器戒指也成了斷頭梗。
再說電影拍出來的這段回憶本身。這段回憶不是岡特老宅,而是來自原著第十三章「神秘的里德爾」。
現在我來問非原著黨讀者一個問題:你能看出這段拍來是幹什麼的嗎?為了說明什麼?為了證明什麼?為了說明伏地魔從小就人性本惡嗎?不用想了,我知道你答不出來,我來告訴你答案:
原著這段最重要的兩個點被刪除了。
第一,孤兒院管理員提到的海島和山洞,也就是片尾鄧布利多和哈利找到的藏魂器的地點。鄧布利多為什麼千辛萬苦去找有關早期伏地魔的回憶?為了找六個魂器的隱藏地點。原著「岡特老宅」和「神秘的里德爾」兩章兩段回憶,正好分別對應了戒指和掛墜盒。有關戒指的回憶刪除了也就算了,事關本片大高潮的掛墜盒的回憶拍倒是拍了,但最關鍵的點刪了,我說編導根本不知道在拍什麼,是不是一點都沒冤枉他們?
鄧布利多不知道海島的事情卻能找到,難道伏地魔是放完魂器之後拍照發朋友圈還發定位了嗎?
第二,原著鄧布利多的原話是「記住他這種像喜鵲一樣喜歡收集東西的嗜好,這對於將來格外重要」,「particularly important」,正是因為這點,鄧布利多猜到了他的魂器都是些什麼。電影里確實拍了伏地魔偷拐搶騙來的一堆破爛,但猜猜電影里提沒提上面這點?
第十一章 赫敏出手相助
這一段拍得又長又詳細,不用說,又是在努力展示青少年美好的愛情……例如以犧牲哈利領導能力讓金妮鎮場子,以暗示兩人互相協助的夥伴關係(有意義?赫敏笑而不語),又例如讓拉文德出來給羅恩加油,又例如讓麥克拉根跟羅恩說想認識赫敏,等等。
可是就連混淆咒這麼容易表現的咒語效果,都有明顯的偏差,毫無誠意。「撲錯方向」和「撲對方向但是被咒語強行阻止」有沒有區別?前者是原著,後者是電影,截圖截不出效果,想證實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看。
第十二章 銀器和蛋白石
刪除了哈利發現「倒掛金鐘」(Levicorpus),並且不要忘記,我提到過,第五部中已經有學生使出了這個咒語,這是多麼混亂的世界觀阿。對了,除了倒掛金鐘,「神鋒無影」(Sectemsempra)的發現過程也被刪去,只在蒙太奇圖片流中一閃而過,刪了這倆,體現不出混血王子是咒語發明大師。
此處還有一個改編,就是原著中赫敏嚴肅地質疑哈利不該在羅恩身上亂用不明來源的咒語,並且開始追究混血王子的身份,電影中變成了一個小喜劇,金妮和赫敏合力搶下哈利的書並且念出了「本書屬於混血王子」,兩人相視一笑,以為是哈利中二的自稱。改得……確實很不錯。在體現少男少女小情緒的方面,電影總是十分積極,而且大多數時候確實表現很好。
然後,電影再次刪除了蒙頓格斯的出場,而且這次出場對劇情直接相關:他們發現了蒙頓格斯一直在偷運天狼星的遺物,這才能解釋後來掛墜盒是怎麼輾轉到烏姆里奇手上的,原著掛墜盒這條劇情線從梅洛普=&>博克=&>湯姆去博克打工=&>海島=&>克利切=&>雷古勒斯=&>蒙頓格斯,若隱若現,充滿了伏筆,非常清晰而且精彩,電影將前面的每一個環節都兢兢業業地刪除,卻在最後一環腆著臉duang地一下丟到大家面前,不知道多少人看懂了?
然後是在三把掃帚:
這裡還穿插了金妮的戀愛,正如我說的,遇到少男少女戀情,電影一點都不吝嗇篇幅,但非常令人失望的是,原著描寫金妮與迪安親熱,除了為了描寫羅恩的反應,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男主哈利的反應,電影此處卻只有羅恩的反應,而哈利的演員本來就是撲克臉,既然沒給他特別安排戲份,更加是一臉木然了。原著中哈利多次吃醋的段落電影里都沒有,你們不是很擅長刻畫戀情嗎?
然後是凱蒂中了項鏈的咒語,此處沒什麼好說的,忽略。
第十三章 神秘的里德爾(移至「岡特老宅」處)
在進入回憶前,哈利跟鄧布利多說他看見了蒙頓格斯偷東西,然後鄧布利多還說到了梅洛普(伏地魔生母)把掛墜盒賤賣給博克的事情,繼續為掛墜盒劇情做鋪墊,電影自然又是直接刪除。
第十四章 福靈劑
這一段基本保留了原著的全部精華,原因很好理解——穿插了各種朦朧情愫嘛,還有拉文德的腦殘粉表現……而且還負責承接其後的(編導看來十分重要的)拉文德羅恩配對以及赫敏吃醋的情節。在第四第五部魁地奇連續缺席之後,此處的BGM竟然想起來化用第三部魁地奇的主題,點個贊吧。
挑個小刺,盧娜同學你是不是站錯地方了:
然後是羅恩的初吻!
赫敏吃醋,發射鳥彈等劇情(不出意料地)非常忠實。
第十五章 牢不可破的誓言
還可以,該交代的都交代了。
第十六章 冰霜聖誕節
刪除了盧平對身世的自述,刪除了斯克林傑的首次出場和他與哈利的談話——換言之,刪除了這章的全部內容。然而依然拍了回陋居過聖誕節,拍了什麼呢:
我不想再吐槽什麼少男少女的感情了,沒啥意思。
然後:
幾個食死徒來騷擾了一下陋居,然後哈利等人像脫韁的野狗一樣沖了出去,與食死徒纏綿嬉戲了一下,歡聲笑語響徹田野,最後敵人以點燃陋居慶祝本次將觀眾當傻逼活動圓滿結束。
對,這一段,我,一秒鐘,都不能,理解,是在,幹什麼。
相隔這麼多天更新這文,本來我已經完全找不到氣憤的感覺,這段終於重新點燃了我的怒火。
首先,我自認為對原著已經足夠熟悉了,但是怕打臉,我還是反覆翻閱了原著。我沒有找到任何可以被解釋為電影這段的原型的段落,歡迎看官打臉,我的結論是:這是一段時間不短的原創片段。
其次,從電影劇情的角度看,我不明白這段到底有什麼作用,我無法替編導找到一點借口。除了讓金妮穿著睡衣和哈利並肩作戰貌似增進了感情以外,我看不到一點作用。
第三,這段製造了大量的邏輯漏洞:一,如果能這麼輕易知道哈利的位置而且接近他——最近估計就五米左右,格雷伯克和哈利都快面對面了,鄧布利多又不在,為什麼只派這麼幾個人來?直接傾巢出動抓走哈利,伏地魔不就一統天下了?二,食死徒的實力那麼弱,都一度包圍了哈利金妮倆人,而且沒防護罩,竟然不能搞定?三,為什麼燒掉陋居?原著中這麼重要、接下來還有劇情要發生的地點,在沒有任何意義的原創劇情里摧毀,有想過後果嗎?
羅琳雖然不算是設定大師,但是不會不嚴謹到這個程度。無數的非原著黨都覺得電影里的打鬥像兒戲,正是電影無數的無腦原創片段造成了這個印象。
第十七章 混沌的記憶
繼續刪除有關岡特老宅的劇情,包括戒指和伏地魔弒父等。
然後有關斯拉格霍恩的這一段還算把事情說對了。
第十八章 生日的意外
刪除了糞石——所以有非原著黨看懂哈利後來是怎麼想到救中毒的羅恩的嗎?
刪除了幻影移形課。
羅恩誤食迷情劑,繼而又喝了斯拉格霍恩的毒酒,然後拉文德與羅恩分手。這些劇情很忠實,原因不分析了。
第十九章 小精靈尾巴
多比和克利切的第一次聯袂登場,全部刪除,不過可以接受。
第二十章 伏地魔的請求
全部刪除。這一章有兩段回憶,一段是赫普茲巴和郝琪,即金杯的來歷,這還包括了對郝琪的指控以及哈利受到的觸動,重新思考赫敏和SPEW的意義,我是很喜歡這段的,但是刪除可以接受,另一段是伏地魔介於年輕的湯姆和成型的伏地魔之間的狀態,這是唯一一次,我是很期待這時候的他和鄧布利多會面的,這次會面同時也導致了 Dark Arts Defense Teacher 這個職位長期受到詛咒,電影里也沒拍,很遺憾。
第二十一章 神秘的房間
全部刪除。第一,刪除了對陰屍的描述,所以在山洞裡是什麼東西圍住了哈利和鄧布利多?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魔戒》里的咕嚕爬出來了呢。第二,沒有有關哈利對馬爾福的任何試探,包括反覆 query 有求必應屋,復方湯劑等,第五部壓根就沒介紹有求必應屋,所以這裡根本沒法拍了。
第二十二章 葬禮之後
(待續……)
如果單說改編的話 那麼從第四部開始絕對是的是的是的!!!!作為一名原著黨 在本身就知道情節的基礎上看後幾部的時候都會有時候覺得啊這個有點莫名其妙啊 更別說沒看過原著的了 不怪總會有人抱怨說電影好像沒看太懂
首先是刪的東西太多 羅琳寫哈利波特可謂草蛇灰線 前幾部的細節都可能在後邊被串聯起來 電影因為時間有限的確是不能顧及那麼多 但是重點的東西總得顧及到吧!!!雷古勒斯和掛墜盒啊 斯內普偷聽到了預言啊 雙面鏡啊都與後邊有大關聯但都被去掉了省略了 也有人一點一點截圖分析過了 這些刪除會對整個情節造成影響 讓後邊的主人公開了光環一樣 會莫名其妙的發現一些東西或者擁有某項道具 還會莫名其妙加的情節 每次看到這些我就默默吐槽 說什麼時間不夠 那還弄這些有的沒的幹嘛 現在也不明白第六部的時候讓哈利一開始看上一服務員是為啥啊 體現他現在寂寞空虛就想找個妞然後金妮就被看上了?還有麥克拉根為什麼有那麼多戲 老鄧還會問哈利是不是和赫敏在一起了…弄得第六部好像主要在講哈金羅赫坎坷愛情故事一樣!還有陋居被襲擊又是什麼鬼?那些分析伏地魔的劇情呢?岡特老宅呢?那個冰激凌赫普茲巴呢?這些重要的東西你不講光談情說愛去了啊!還有導演第三部自己加的哈利練習熒光閃爍 我承認第三部改編的還不錯(除了我家狼狼顯得真的是個壞人…)但是校外不能施魔法啊!就算第三部福吉不在乎 哈利自己也不知道啊 給瑪吉施了魔法之後還是嚇壞了 所以練習熒光咒就是一個大bug啊 讓第二部送警告信的貓頭鷹情何以堪 讓第五部的受審又情何以堪啊
最不能忍的是改編的劇情 啊 這事你覺得重要得說了是吧 那你改編成亂七八糟的幹嘛啊 我印象最深的是原著鄧布利多對哈利說伏地魔的魂器時 哈利說那可能是什麼藥瓶口琴我們怎麼知道是什麼 鄧布利多說不會的 魂器不是門鑰匙 那些東西太普通 不會入他的眼 伏地魔會找有意義的東西來彰顯自己身份的尊貴 所以四個學院的代表物才會是首選 電影里成了什麼?鄧布利多說伏地魔的魂器可能是任何不起眼的東西 比如戒指 不起眼你妹啊!那可是復活石啊!又或者在伏地魔看來那可算是岡特的傳家寶啊!對…電影沒有岡特老宅的記憶這些都不知道…那所以為什麼要找四個學院的東西啊 既然任何不起眼的東西都可以是魂器 鄧正是知道伏地魔那種個性 才分析出他一定想把各個學院的代表物當做魂器 電影這裡如何體現我鄧的睿智呢?鄧布利多要不是能把人都分析透完全掌控著事情走向怎麼會有發生的一切?
當然 電影肯定有亮點 也受限制於時間 從小學就希望哈利波特能拍出神還原的電視劇 後來覺得這麼高成本的東西大概只能拍成電影了 高中以後發現美劇真的可以辦到把類似的作品拍成電視劇就一直在期待啊!!希望能看到電視劇版的!!!
就我而言,我覺得有的電影片段改編已經超過了原著,能給我新的驚喜,這就夠了
比如《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的這個改編片段,我超級喜歡
多麼完美的改編,小魚叫做弗朗西斯,come from a lily (雙關,既指代百合花,又指代哈利的母親莉莉)在魔法消失,水幹掉的那天也就是哈利母親誓死護衛哈利的那天。
答案很明確,不是
一部電影拍出來的第一要義不是為了給文藝青年或者是原著黨裝逼格,而是能否達到高票房
一:經濟效益:
哈利波特整整8部電影,全球票房總和高達77億元,平均每部9億元以上,每一部上映的那一年都有希望爭奪年度冠軍,相比於每部2億元的投資,這其中還不包括電影周邊和DVD的收入,這個恐怖的利潤讓哈利波特的東家——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21世紀前10年的好萊塢牢牢把握著霸主的地位,一直到2011年以後【漫威宇宙 超級英雄】的電影出現才終結了華納的地位,接下來的十年,將是迪士尼和漫威霸佔好萊塢的時代
二:現實原因
為什麼同樣是小說改編,有的電影名垂青史,有的就成了爛片?
電影和小說不一樣,小說的印刷成本,反饋機制和電影不同,小說寫的爛,吃虧的是作者,順便噁心一下讀者;但是電影票房不高,會連坐受害很多人,上到製片公司高管和導演,下到跑龍套的小演員的個人前途;小說還可以再版修改補救,電影必須一次成功,票房高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至於原著黨挑剔根本不算什麼,難倒他們會給你買保險?
一部電影如果想要高票房,最好從【路人】身上賺錢,相對於影迷和書迷,哈迷,他們的要求更寬容,人數更多,更容易滿足,一部只能打60分及格的電影就可以讓他們覺得值回票價,物有所值並且主動幫你宣傳
而影迷的閱片量及小眾化,高要求,難伺候的特點註定了他們只能屈居「第二金主」的地位,況且,對於一個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大公司,你真的覺得他們會在乎【電影口碑】這種虛無縹緲東西?
(2010年國產片【鋼的琴】在豆瓣打出8.2的高分,文藝青年掏心挖肺熱淚盈眶紛紛高呼國產文藝片的復興來了,結果一查票房才400萬,其虛偽可見一斑)
更何況,人們看小說主要靠腦補,就可以拼湊出符合自己口味的形象,而電影的影像化只有一種風格選擇,在審美受眾上會偏向絕大多數人的平均審美水平,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代價就是犧牲支線情節(皮皮鬼是哈利波特中慘遭刪改的最大受害者,真的刪得乾乾淨淨了)和進行止損修改,一個典型例子是:
原著里的赫敏,是一個頭髮像鳥窩一樣,滿臉雀斑,門牙外翻的6分女,哈利跟她在一起混了7年毫無心動的感覺,而金妮是有著一頭火紅頭髮美艷性感的校園女王,哈利只是看見她跟迪安約會就醋意大發
至於電影版的形象嗎……
這就是所謂的【6分學霸女屌絲,寒窗苦讀沒人理】的赫敏
這就是所謂的【9分白富美,裙下之臣不計其數】的金妮
你TM在逗我???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讓金妮的演員去演赫敏,除非華納公司腦抽了不想賺錢了,如果100%還原七本書所有的細節和人物形象,最後的結果就是每部電影長達4小時,除了哈迷所有的觀眾都昏昏欲睡,路人觀眾不滿,最大資金鏈斷鏈,華納陷入成本黑洞,由於片場過長導致排片減少,最終宣告破產
所以,從一個路人的角度來看:
帥哥+美女+絢麗的魔法特效+驚心動魄的情節+精彩刺激的最終決戰=掏錢去看吧
從哈迷的角度看:
丹尼爾又殘了+艾瑪好美+金妮好醜+為什麼把這段刪了+這段在書里不是這樣的+馬爾福好帥啊啊啊啊啊啊+斯內普大大好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狗爹好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TMD什麼JB玩意兒!!!
綜上所述
人數拼不過路人群體,又不肯掏錢支持作品和劇組人員的勞動,也難怪製片公司不鳥原著黨和書迷了
原著黨唯一的利用價值是,在電影上映前幫助電影公司在路人中幫忙擴大電影的宣傳力,至於電影本身照顧不照顧原著黨,根本就不再考慮範圍之內
三:藝術效果
華納公司還有一個英明的決定就是讓羅琳全程參與電影的劇本改編,雖然作者參與劇本制度好不好眾說紛紜,但是就羅琳來說還是保質保量的,而羅琳定下的規矩是:全劇組必須啟用英倫本土演員,從此腐國粉絲的新世界大門打開了,英倫半島本來就很小,名演員就那麼幾個(不算新生代的抖森和二缺的話,他們剛好在哈波完結的時候紅了),哈波系列演完以後以後在任何電影中我們都可以見到【熟人】了
01年當哈波系列要拍成電影的消息傳出來後,大家都開始了瘋狂的腦補,尤其對於老鄧,大多數人腦補的形象是
這樣的
這樣的
實際上是這樣的,不過理查德哈里斯的效果還不錯
遺憾的是哈里斯老先生02年仙逝了,換成了邁克爾甘本,於是就變成了
由此引發了一個經久不衰的月經貼:甘道夫和鄧布利多是不是同一個人扮演的?
你說呢?
順便扯一下,雖然哈波的整個陣容龐大,但是難免有漏網之魚,說幾位我比較心水的遺珠:
科林費斯:【國王的演講】里的喬治六世,【傲慢與偏見】里史上最帥的達西先生,我覺得他溫和的形象挺適合去演韋斯萊先生的
蒂姆羅斯:蒂姆當年是毛遂自薦去演斯內普的,可惜羅琳早就讓斯殿的角色內定了,不過我覺得蒂姆常年跟昆汀混的那種cult勁挺適合去演小巴蒂或者是食死徒的
傑瑞米艾恩斯:沒有我鐵叔不幸福,我可是一直把他腦補成魔法部長斯克林傑的!可惜劇組居然請了比爾奈伊,加勒比海盜里的章魚頭啊!
裘德洛:當年可能還是偶像派,但是我真心覺得這貨就應該去演【密室】里的吉德羅洛哈特啊!完美詮釋【繡花枕頭】的真正內涵!
哈利波特之後,好萊塢有紛紛跟風拍攝了【納尼亞傳奇】系列和【暮光之城】系列,但很明顯觀眾不買賬,現在很火的【飢餓遊戲】嚴格來講不算奇幻,更像是一部科幻風格的政治驚悚片
哈利波特的成功不僅在於遍布全球的原著黨,還在於好萊塢大膽啟用不同的導演來指導電影,讓哈利波特電影呈現出多元的藝術效果,並沒有因為基礎的雄厚而放鬆電影的質量(大衛耶茨不算,這傻逼把真箇系列毀了)
當初華納找過斯皮爾伯格讓他接受前兩部哈利波特,老斯很裝逼地拒絕了,理由是:「哈利波特是那種怎麼拍都會成功的電影,願意為哈利波特掏錢的人根本不在乎導演是誰」(這個預言在07年以後實現了,無論大衛耶茨這個傻逼把哈利波特拍得如何差勁,每一部票房都在9億以上)
哈利波特8部電影總共啟用了4位導演,分別是
1,克里斯 哥倫布(哈利波特第一二部導演,外強中乾,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光,小賺一筆,但是從密室開始就頻出紕漏,好在華納高層明察秋毫,果斷換人,至於這位仁兄的導演水平,建議大家去看一看【波西傑克遜系列】,質量簡直呵呵呵呵呵……)
2,阿方索 卡隆(哈利波特第三部導演,不世之功臣)
3,邁克爾 紐維爾(哈利波特第四部導演,中規中矩,代表作【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蒙娜麗莎的微笑】,但是第四部火焰杯由於本身情節極其出彩,對導演的要求反而不高,勉強完成任務)
4,大衛 耶茨(哈利波特五六七八部導演,毀人不倦,辣手摧花,原著殺手,導演中的極品草包,狗屎運好到令人髮指,哈利波特演到第五步的時候已經進入慣性模式了,就是庸才拍也可以賺錢的境界了,結果剛好讓這傻逼搶到頭彩了)
我要說的人,是第三部的導演——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今年剛剛拿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2004年的時候,阿方索執導了哈利波特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在這部電影中,卡隆拋棄了哥倫布在前兩部里略顯溫情,童話的風格,轉而使用了陰冷,粗糙的環境氛圍,
對比一下,這是第一部的海報,整個的色調偏亮色,金黃色,很有童話里的奇幻感覺,而且還採用了高模擬的手繪海報形式,真是給人一種夢幻一樣的質感
這是第三部的海報,很明顯,整部海報充滿了冷色,肅殺甚至還有點陰冷恐怖的氣氛
而第三部里攝魂怪的形象想必當年嚇壞了不少哈迷,這已經超出了【兒童奇幻文學】的範疇了,密室里的蛇怪也沒那麼恐怖啊!!
而且從第三部開始,哈利波特整個電影的色調開始向冷色調轉變,前兩部經常出現的金黃色色調很少出現在海報和鏡頭中,對比一下,同樣是霍格沃茨在兩部電影中的鏡頭表現
這是魔法石里的鏡頭,黑夜中,霍格沃茨的城堡在月光中巍峨高聳,仰視視角更加凸顯出整個學校的宏偉,在點點燭光的閃爍中充滿了只有魔幻電影的神奇,而我們也像小哈利一樣用膜拜的視角在看霍格沃茨,雖然是夜晚,但整個構圖都呈現出一種暖意,城堡里的燭光和小船上的燭光交相輝映
這是阿茲卡班裡的鏡頭,你要是不說這是霍格沃茨我TMD還以為是監獄呢,這種配置,這種風格,跟阿茲卡班有啥兩樣?風蕭蕭兮易水寒,門口一群攝魂怪,這個鏡頭裡攝魂怪佔據著主體,霍格沃茨被壓縮到畫面中心,城堡里的燭光彷彿風中微火一樣,隨時可能熄滅,連綿的暴雨猶如一層厚重的幕布一樣,更是傳達出深層的讓人窒息絕望
這種措手不及的風格轉變導致很多人不適應,全球票房也是哈利波特所有系列裡最低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卡隆拯救了整個系列,徹底跳出了【好萊塢第三部定律——一二高走,第三部跌停】,從伏地魔復活開始,哈利必須長大,而電影也必須往成人奇幻的風格轉變了
綜上,哈波系列,賺得了大錢,給世界奇幻電影提供了一種新模式,給全世界不計其數的孩子們,有童心的大人們帶來了歡樂,讓他們相信魔法,勇氣,愛是真實存在的,哪裡失敗了?
彩蛋
天津外國語大學的翟文喆老師在人人網上曾經寫出了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赫敏為什麼不能嫁給哈利》的論文,洋洋洒洒十萬字,內容涉及歐洲文化史,經濟史,法律史,而翟老師本人其實是一個電影黨,只看過8部電影,壓根沒看過哈利波特原著,但是僅僅靠8部電影就可以挖掘出如此豐富的隱藏信息,我們不難想像如果翟老師在補一補原著能寫出什麼,也從側面證明了哈波電影的強大與成功之處
原帖地址在此:赫敏為什麼不能嫁給哈利——《哈利波特》中的歷史、文化與政治
而諷刺的是,這麼一篇極好的學術文章,在人人的評論區里竟然成了原著黨與電影黨掐架的灌水區,沒有人去注意文章本身的含金量,對此誰該慚愧呢?我現在依然很疑惑那些沒有看過原著的人是怎麼把電影看懂的啊!
作為骨灰級哈迷來說,我不得不說電影中的某些改編確實讓人遺憾,比如金妮沒有美到人神共憤,比如斯殿的兩段記憶刻畫的不夠細膩,還有哈四里迷宮那項目弄的遠不如書里精彩(尼瑪老子就想看哈利突然赫敏上身猜對了斯芬克斯謎語啊),等等很多,但是仔細想想 現在但凡提到哈中的一個人物(前提是電影中也出現),你腦海里浮現的不就是電影中的形象?從這點來看,沒錯,電影很成功,哈利波特的整個策劃團隊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團隊,原著、電影都在一年年的更新,演員、粉絲都在同步成長。所以,在每個哈迷心中,原著和電影其實是不分家的,我現在依然記得每年等待新一本書、新一部電影的那些日子。某位答主說的對,作為哈利波特的死忠,無論他電影拍成什麼樣我都會去看,這已經不只是一部電影,而是一種信仰
電影還是很成功的,把書中的角色都很符合地具象化,每當提到哈利波特,就會浮現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伯特·葛林和艾瑪·華特森。三個演員是與我一起成長的,很有親切感。還有電影中對斯內普的塑造也很成功,詮釋了父輩的愛情。
首先非常同意圖超多的 匿名用戶 (不太會用@ 很抱歉)的回答。
作為電影,說失敗不太合適,畢竟票房在那裡擺著,但是這個票房是羅琳原著帶來的,而不是電影本身。但是對原著迷來說就比較失望。
小說改編電影勢必是不同的載體,改編是必須的,但改編也是很難的,拿我個人的感受,那就是要同時照顧到看過和沒看過原著的兩方面的觀眾。看過原著的人不能有「啊?這就完了?」的目瞪口呆,沒看過原著的人不能有「這是怎麼回事?」的疑惑。超長的小說情節在刪掉的過程中一定要認清重點。
1、2部原著短,電影改編中規中矩;3的改編真的很驚喜,和導演現在紅了無關,當年就是我個人重看次數最多的一部,正如本樓匿名用戶總結的,做好了銷售世界觀的活兒,主線乾脆利索,故事節奏抓人,魔法細節精巧又不喧賓奪主;當然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風格轉向太大、比如很多細節讓人感覺有點神經質、還有很多人要問為什麼總穿麻瓜衣服,在此不贅述。
4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加大感情線,說加大不合適,因為原著中也有很多感情描寫,但是和厚厚的原著情節相比,愛情情節占的比例遠遠沒有電影大。相反主線情節刪改了很多,最讓我不能忍受的是對7的改編,貼一段當初自己看完7上的吐槽,很不成熟請包涵。
==============
哈7原著可以說信息量很大。魂器這條線在其實主要是在6里作了比較詳盡的說明,讓大家知道了魂器的原理和老伏的魂器是哪幾個,7里只是一些補充說明和純尋找;7的主線正如書籍標題所言是死亡聖器,因為其中最重要的是決定最後勝負的老魔杖及魔杖理論;老鄧的過去是一條線,個人很喜歡這條線,鄧布利多在沉溺於黑魔法的邊緣懸崖勒馬浪子回頭,他對於黑魔法有著切膚之痛的感受,不是人云亦云的反對黑魔法,他真正懼怕自己在權力前忘掉人性,而不是天生不愛權力的聖人,這不但讓讀者有更深刻的思考,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了;SS正邪難分一條線,只是相對於老鄧和RAB,SS的棄暗投明完全是因為愛情,16年的光陰他仍然只記得那個女孩子,而沒有真正深切思考V黨以及他們所執著的血統論到底為什麼是錯的是應該被消滅的,很不給力,不過歐美讀者可能喜歡這樣的情聖;其他的羅赫感情線、妖精製造什麼的都是小線。這幾條線像編辮子一樣編在一起齊頭並進穿插閃亮,構成了整部書的情節發展。魂器線魔杖線感情線是明線,老鄧線完全是通過片段穿插回憶,SS線則是通過旁觀敘述加回憶,三人組流亡時也不忘通過廣播、偷聽等一再提到SS。對這多條線的駕馭也展現出羅琳雖然受到了一些寫作上的批評,但畢竟是擁有極強文字功力的暢銷小說家。
電影作為完全不同的載體勢必要進行不少的改動。第七部上幾乎完全砍掉了老鄧和SS兩條線,聖器里最最重要的魔杖理論也忘記了,成了純魂器線。對於SS線的修改,非教授控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沒有提到喬治的耳朵是SS弄傷的,後面揭示SS是卧底時也不需要過多篇幅去解釋。砍掉老鄧的線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描寫老鄧的過去所想要傳達的意圖在電影版有限的時間裡難以完全讓觀眾明了,只是電影版蜻蜓點水的提到了,但是又沒有說到位,讓看過原著的觀眾很失望,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一頭霧水,還不如完全刪掉,作為電影老鄧突出他正面的一面就夠了。最最不能原諒的是魔杖!老魔杖真正主人是誰決定了最後決鬥的勝負!或許下部會詳細解釋,但是上部那麼多的伏筆居然都給刪了!老V要了LM的魔杖沒贏只是一閃而過沒有描寫老V的困惑,小哈魔杖斷了後先用赫敏的還湊合、但是用撿來的很不順手、然後用搶來又很順手也沒有再加點力來描繪,導致了一樣的效果:看過原著的觀眾知道個中緣由但是沒看過的觀眾很難注意到其中的差別,下部揭示原理時就沒有茅塞頓開的快意,更不會有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想去買一本原著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不知道這個編劇到底和原著有什麼仇……
說了缺點,來談優點。開頭的三人片段很有感覺;正面敘述赫敏給父母施失憶咒直擊淚點(又犯了同樣的毛病就是沒講清楚赫敏到底在做什麼,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的震撼大打折扣,我個人覺得羅恩攻擊哈利沒父母那裡,赫敏可以和哈利再說這事,一方面給觀眾一個詳細的解釋,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代替跳舞來體現閨蜜,錯,姐弟情);原著里哈利自己拔的頭髮,這裡是赫敏果斷代勞,增加了喜劇效果同時加強了人物性格;海德薇回身護主令人感動(這個處理非常不錯,哈利的標誌性咒語解釋起來又占篇幅又難理解);多比提前出場前後照應;正面描寫納威很給力;巴希達家裡小哈說蛇語而不自知照應第二部,也讓觀眾萬分緊張;死聖的故事那一段卡通化處理很別緻;收音機里長長的幾乎沒有止境的失蹤名單增添悲涼氣氛;還有還有英國自然風光真的不錯(這不是電影的優點吧……)。
總體哈7上還是不夠給力,沒能夠讓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產生強烈的看(下)的意願(或許他們在看過原著的朋友的鼓動下會去看看原著,但是同樣自己不會想去買原著來看)。作為一部暢銷小說的改編電影,缺乏獨立的魅力,依然是小說的附庸,票房是羅琳拉來的而不是大衛葉茨。原著讀者看後不至於十分失望,但也缺乏意外驚喜。=================
簡而言之老魔杖歸屬問題和魂器被破壞是最後老伏落敗的兩大直接因素,這兩天剛好在話題 伏地魔為何在最後不堪一擊? - 電影 里討論這個問題,但是電影里完全沒有說清楚。另外7下讓我難以原諒的一點是對老魔杖的處理,原著中哈利用老魔杖修復了自己的冬青木魔杖,表明要將老魔杖還到鄧校的墓中,然後如果他自己壽終正寢,老魔杖和它的紛爭就真正消失了。這個細節體現了哈利真正開始成為偉大的人,尊敬已逝者、感情上不喜新忘舊,更重要的是他的到榮譽不得意忘形,同時又充滿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自信,不再是哈5里那個暴躁的青春期少年;然而電影里哈利將老魔杖折斷後扔下山谷,表現的仍是一個衝動的中二少年。其實那裡我瞬間腦補出若干年後DA軍成員均逝,關於不敗的老魔杖的傳說又一次傳於江湖,不,巫師界,一位被人追殺的年輕巫師失足落下山谷,無意中拾得疑似不敗魔杖……
就此打住吧。
再好的小說改編電影,也拍不出原著帶給你的全部感覺,只能做到儘力的還原,這也就是為什麼更多的人喜歡閱讀原著。每個人的想法和理解都是不同的,沒必要苛求每一部電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JK羅琳構建出的這個神奇的魔法世界如同托爾金教授構建的中土世界一樣,因其龐大而生動的世界觀體系,改編電影要百分百還原的難度係數很大,不過仍然慶幸和感激,能夠在銀幕上看到我最喜歡的兩個世界。糾結半天,還是來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想我應該很理智的回答,用【那要看你如何定義一部電影的失敗】來做開頭。可是我刪了又打,打了又刪,還是放棄了這種故作成熟理智的口吻,決定用一個最真實電影受眾,哈利骨灰迷,鍥而不捨的追了四年書十年電影的可能或者是一定帶有感情色彩的態度寫了下來。
昨天看到一篇帖子,好像叫做【哈利波特這個細節變態的電影】大致是這樣,原諒我記性不夠好。帖子開了個相冊,有110張相片,裡面詳細的羅列了哈利波特的第幾部電影的多少分鐘出現了什麼場景是對原著某個微小細節的還原。比如,第四部火焰杯的魁地奇大賽,某個一秒鐘的鏡頭掃過鬧哄哄的場內的某個不知名的「球迷」手裡拿著的【觀賽須知】,圖文並全,雖然不能觀之仔細,但後來披露的道具明確是詳細的魁地奇觀賽須知,劇組說,因為害怕如果做的不仔細不做出一份真正的觀賽須知,書迷們萬一掃到這個細節就不好交代了。再比如,哈3電影里哈利一行去上神奇生物保護課第一次見到巴克比克並被問誰願意來喂他的時候,所有人除了哈利都往後退了一步,但只有納威是蹲了下去躲在了石頭後面,還有後來畫面里的巴克比克為了更加逼真還用3D效果做了一坨拉出來的大便…還有第一部中哈利在火車上放跑的巧克力蛙,最後一部里當哈利的兩個兒子坐上霍格沃茲時,鏡頭又一次拍到車窗上趴著的巧克力蛙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的神思都回到了十年前的那個熒幕上,十年前的我們被初次帶到這個魔法世界的時候……
例子很多,不勝枚舉。
在十歲的時候我收到了哈利波特一到五部的書作為生日禮物,從此便陷入深淵不可自拔。書架上有一排哈利波特的周邊讀物,床頭永遠擺著一兩本哈利,每年一定去電影院報道,假期一定再看一遍,最後在語文書上看到哈利被選入【世界名著推薦】的時候幾乎是飛一般奔到老媽旁邊把那一頁作死的晃然後得意洋洋「怎麼樣,這下不會說我是看閑書了吧。」所有對這本書和電視劇的喜愛都不是因為我覺得我應該要喜歡些什麼或者應該要去追什麼。而完全是出於我的本心。
到我有了一點辨識力的時候,每一次看完電影都會有抱怨。比如,第四部哈利的髮型怎麼這麼丑,比如,秋張真的長得好難看啊要找個華人不如找我,比如為什麼覺得舞會場面一點也不華麗,比如我靠哈利最後的歸宿居然是金妮屌絲逆襲!!真是瞎了我的鈦合金狗眼……
我也覺得電影里很多拍的不夠到位,很多想看的精彩部分居然沒拍出來,還有赫敏和羅恩的感情實在進行的太過突兀,鄧布利多死的實在不夠悲壯,伏地魔和哈利最後為什麼就這樣就完了?!等等等等 但是每次看完電影,必有的感嘆是……啊?怎麼這麼快就完了……
所以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永遠不可能超越讀者腦中的世界。我們有了丹尼爾,魯伯特,還有艾瑪。看到了不可能在現實中看到的城堡還有9又4分之3車站。那些我們無法觸摸的神奇保護生物或者無法經歷的神奇冒險,那些我們為之歡笑或者感動或者悲傷落淚的畫面。還有那些生動深刻的人物。因為電影,他們更深入人心。至少,這部電影是真誠的。是大部分程度上忠於原著的。至少讓我們看完第七部再回過頭來看第一部時,會發現那些細微之處的伏筆是埋的這麼好,好到要回過頭來才發現表面之下激流的暗涌或是小女兒的情思。偶爾撫掌讚歎或是歡笑哭泣,至少那一刻是因為電影。
我不知在哪看過這麼一句評價,說,羅琳的偉大在於,她完完整整的創造了一個世界。那麼沿用這句話,這部電影的偉大在於,它還算完整的將這個世界呈現到了我們眼前。
任何一部電影,想獲得全好評幾乎是,不,是一定是不可能,完全,絕對,沒有可能。但對我來說,純屬個人來說,一部改編電影,能讓人們在電影院隨之歡笑哭泣甚至於在結束時久久不願散去並且一直鼓掌歡呼不舍,是十分難以做到的。當然,這絕對是托羅琳的福,原著的福,但誰說,也沒有電影的功勞呢?
失敗這兩個字之於電影,關於票房,關於口碑,關於獲獎經歷,這些我不了解。我只知道有很多人在吐槽和喜愛中糾結,和我一起懷念著2001到2011這十年。我們騎著掃帚,喝著黃油啤酒,拿著魔杖。也和羅恩鬧過矛盾,傷心的失去過阿布思,穿梭在世界各地尋找聖器。我們都是麻瓜,但還好還能每年一聚,看一看魔法世界的光陰。然後我們知道了,霍格沃茲在你需要幫助時一定會在,always.本來不想回答的,作為一個沒事就滾動播放哈利波特電影,然後干其他事,和睡前只敢看哈利波特小說,看其他怕睡不著的人,我對這問題的看法只有「秋張」一個點。於是在 @王擦 的答案下評論了,結果話沒說完被拉黑了(是我自己態度不好),打了辣么長一段被拉黑有點難受,就寫在這了。先是為我的態度致歉,回答在下下一段。
「先對 @王擦 說聲對不起,我一猜你就得噴我(ps我不覺得這算噴啊,只是問號多了點(*^__^*) )之前走路的時候回的你,急急噠,昨天就有人說過我語氣沖,上電腦看了一下確實。「中西審美」是別的答主的說的,我昨晚4點多看到這條,腦補到你這來了,抱歉!當然,要說服一個人是比較難的,我可能是魔怔了非要拉著你聊=。=。
事實上我以前(高中)也覺得秋丑的沒邊了,甚至覺得「老外怎麼能覺得這就是中國的美女」,然而不知道是因為現在網紅臉盛行,還是怎樣,最近再看到秋,脫離hp電影,真的覺得她不能算丑,具體原因在上面也說了。心平氣和地說,把秋的頭髮放下來,加點眼線睫毛修容,跟赫敏比不了,但是放大街上還是個會吸引目光的美女吧。我昨晚還找了張劇照用app處理了一下她的妝容,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發你看看~O(∩_∩)O 」
===========正經答案============
很多人說秋張選角失敗,大多覺得她太丑,「中國美女多得是」「中外審美差異=我們丑的他們覺得美」這類的說法很多。
HP都這麼多年了,現在來說這個事閑的有點無聊=,=不過既然開始了就說下去吧~憋著難受。
首先是所謂的中外審美差異,劉玉玲、呂燕這類的典型東方長相在國外貌似很吃香,然而吃香不代表別人認為她們「美」。她們在國外吃香,一是因為她們的氣質出眾氣場強大,二是因為特點明顯,典型的東方面孔,好記;可這並不代表國內丑的在國外就一定是美女啊,鳳姐在國外也沒搖身一變成美女嘛。
國內的審美更注重五官細節,三庭五眼;國外更注重整體,形象氣質。而已。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國內的美女出去了一樣是受歡迎的美女。這點知乎上辣么多留學妹子應該都有經歷。
(談論別人的美醜,感覺有點不自在……)
先不管秋(梁凱蒂/梁佩詩)在國外到底算不算美女,我們就說在國內。
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類型,但審美標準還是有一定普遍性的。現在國內的明星、藝人中,有些人總會說楊冪、鄭爽、AB等特別丑,但別人畢竟是靠外貌吃飯的(總不能說是演技吧),所以就算你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天天說別人丑,但就看臉的話,說她們丑也是不那麼客觀的。
(選的都是百度圖片的第一張,楊冪這張真不是我黑……女明星什麼噠,我都不粉不黑=。=)
下面看一下秋。
同樣是百度的第一張圖片,平心而論,讓我對著這張照片說丑,我真的說不出來。
至於動態的話,之前在評論里說過。黃種人普遍臉大、輪廓平、鼻子不高、膚色偏黃……
這也是為什麼東方人整容都愛割歐式大雙眼皮、墊鼻樑、豐唇、開眼角、打瘦臉針等等。
電影中,就這一個東方面孔(印度的不算吧=。=),和其他的白種人對比起來,肯定會有差距,眼睛不夠有神,臉顯得很肥,嘟嘟的。加上導演、化妝、造型不可能按照亞洲人的習慣給你化妝,自然動態的她就會顯得不那麼好看。
同樣的例子還有x戰警中的范冰冰。
(戲份太少 ,實在找不到劇中她和其他白種女演員的同框)
臉不也是一樣很怪嗎,不過話說范冰冰確實挺「亮」的。
對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原著也特么沒說過秋有多好看啊!本來就是個普通華裔姑娘嘛,跟年級里最帥的小哥約會,也不一定自己就非要是校花級別的吧。
《火焰杯》中哈利還被說跟年級里最漂亮的姑娘約會呢,咋不說道說道……
搜帕瓦蒂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張照片
這個……只能說除非整容,不然東方人跟西方人的同框臉就是會大。
還有其他的例子
圖片來源見水印,侵刪
拚命往後躲也還是大
沒美顏的前置攝像頭,一個低頭一個抬頭,還是比別人大。
幾個人都比凱特年輕,也都是瘦子,可還是大大大。
海瑟薇算豐滿型的了吧,雖然稍微往後站了點,也是一個低頭一個稍微抬了點,頭髮還是海瑟薇的撩的更徹底,依然是右邊大。
還有好多好多,懶得放了。
說真的,秋這樣的,放在大街上、放在知乎里,真的算丑?
最後,我把上面那張秋的劇照用手機app處理了一下,添加了一些「現在覺得好看」的妝容
沒有瘦臉,就只是美妝。大家看一下。
原圖VS美妝後
美瞳放大眼珠子,眉毛描一下,頭髮染色(導致背景顏色稍有不同)
粉底調膚色,添加高光、修容,唇彩選的偏橙,淡淡的腮紅。
要是有選項的話還可以加點頭髮遮遮臉。
作為「明星」來說確實不夠美,但放在路人中嘛,多好看一妹子,怎麼也說不上丑~
對比一下現在的網紅臉(圖片就不上了)
清純大方溫柔。
對了,梁接這個角色的時候好像還是未成年吧~赫敏那個時候都還沒長開呢,雖然梁是要比艾瑪大三歲。
(照例是百度第一張,關鍵詞「赫敏 火焰杯」)
而且這些都是04年(12年前)的妝容造型了,看了覺得土也很正常啊。
綜上~
反正無聊,我話有點多,說著玩~
哈利波特小說的性質決定了改編電影註定無法完全呈現小說的魅力。我非常期待哈利波特能被改編成美劇的那一天。
電影本身篇幅受限,只能拍出故事的主幹情節,這點無可厚非,而哈利波特之所以小說有如此多擁簇我覺得除了一些電影中已經呈現出來的」乾貨「,更多的是在於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細節(當初看小說,經常會捉摸黃油啤酒到底是什麼味道的。。吃了耳屎味道的比比多味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而這些細節才是把一個個讀者真正帶入魔法世界的真正原因。儘管電影也在努力還原一些細節,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最多4小時,太多的講不完。這種意義上講,電視劇更有先天優勢一些來放大魔法世界生活里的細節,哈利波特,是一部更適合慢節奏拍下去的小說,也許韓國的劇組會更擅長一些呢沒準。。。
原著死忠黨,談談觀影感受。
1、書和電影不具有可比性。表現形式不同,亦各有所長。文字最迷人的地方在於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和可能性,書中的描寫給你提供一個框架,由你自己的想像力進行下一步的填充和物象化。而電影,則是直接給你一個個具體的物象及場面,有書所不能企及的視覺震撼,更容易喚起共鳴(尤其對於體會不到讀書樂趣的人們)。
2、不該苛求電影中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畢竟電影就是要在兩到三個小時之內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足夠簡潔才足夠精彩。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中有些情節的刪改是原著黨們不可忍受的處理,要麼是破壞了前後呼應,要麼是削弱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及立體感。我個人最不能忍的是第五部,下文詳談。
有童鞋表示希望看到《Harry》被拍成美劇,但我灰常灰常喜歡這些電影中濃濃的英倫范兒。能不能拍成《唐頓莊園》那樣的BBC迷你劇呢~?~(≧▽≦)/~
3、電影從選角到場景再到配樂氛圍都相當符合原著設定,是原著的絕佳補充。(也許個別場景除外。)當時我讀後面幾部原著的時候,腦海里浮現的就是電影中主角們的臉。這種感覺真的棒棒的!如果說書中描寫是「栩栩如生」,那麼電影中的實體物象可稱是「生龍活虎」。
4、個人認為最失敗的是第五部。因為!它擱在整個系列中太違和!大量情節違背了原著里構建得非常精巧、基本能自圓其說的魔法世界的規則!下面摘抄一段我剛看完第五部電影的時候發的一段說說:(本人輕易不用咆哮體,可見我心中的《鳳凰社》是讓導演給毀完了╮(╯▽╰)╭)直到前天傻了吧唧的發現還剩一部哈5電影沒看,速度惡補……不得不說太讓我失望了…………電影和原著有出入我可以理解,有些改編也有它的巧妙用意,但是結局!結局!!!為毛對小天狼星的死這麼淡定!!!為毛把鄧布利多拍的這麼弱!!!他的出現還是足夠讓伏地魔哆嗦的好么!!!他實力完全不輸伏地魔好么!!!鄧布利多是「他唯一害怕的人」好么!!!為毛小天狼星死後Harry和鄧布利多爭吵的情節沒有!!!這是原著里的一大亮點終於打破了鄧布利多萬年聖人的形象好么!!!小天狼星是Harry唯一的親人好么!!!就相當於他第二個爹好么!!!他當時不殺了貝拉而是用鑽心咒折磨她是因為恨之入骨覺得死有餘辜好么!!!而不是因為波特小寶寶善良軟弱啊什麼的好么!!!小天狼星的死差點把他逼瘋好么!!!片尾曲要那麼喜感幹什麼啊啊啊小天狼星都死了啊啊啊啊啊!!!本系列最失望的電影!!!沒有之一!!!!!
丹尼爾的表情!
大家都對丹尼爾有看法……我覺得我還真沒有。不過他在這部戲裡演的實在是太差勁了!伏地魔是跟鄧布利多斗到最後撐不住了才附身到Harry身上的好么!!!而伏地魔透過Harry的眼睛(這時已經變成伏地魔的血紅色)死死盯著鄧布利多詭異地說「殺了我吧」而鄧布利多不舍的傷了Harry所以沒有動手是為了表現伏地魔的陰險狡詐以及詮釋愛好么!!!而不是鄧布利多伏在旁邊弱弱地說了一句話Harry心裡的小天使就打敗小惡魔了好么!!!Harry和伏地魔的確是有某種特殊的聯繫Harry偶爾會被他控制會變得不像自己但是伏地魔並沒有把他帶壞好么!!!要是「被選中的人」都變邪惡了那麼我們真的沒救了!!!沒!!!救了!!!還看什麼看啊!!!!!
Harry跟著斯內普學大腦封閉術的時候不是他笨才學不會的好么!!!斯內普沒有這麼和善的好么!!!Harry窺見他內心深處的秘密的時候他差點兒沒瘋了好么!!!差點兒要吃人好么!!!為毛這麼淡定啊!!!Harry看到這段記憶之後對斯內普也很抱歉好么!!!對自己老爸產生了懷疑好么!!!他心目當中未曾謀面的父親的光輝高大的形象產生了動搖讓他極度痛苦好么!!!在哪裡!!!哪裡呀!!!
小天狼星也是身經百戰的好么!貝拉那麼容易就能殺掉他么!!!他反應就那麼慢么!!!導演您不覺得相比於先找到飛路粉和壁爐再把飛路粉投進壁爐里然後在聯絡網裡走一圈然後從綠瑩瑩的火焰里走出來轉個圈圈瞬間幻影移形更酷更快更舒服么!!!鄧布利多難道比總喜歡突然出現嚇人一跳的雙胞胎還不如么!!!魔法部官員會在大半夜的接到線報說伏地魔和一大批食死徒正在魔法部大鬧天宮的情況下衣冠楚楚不緊不慢地從壁爐里走出來么!!!您不覺得原著里穿著睡衣踢著拖鞋睡眼惺忪更應景一些么!!!還是伏地魔算準了行動時間結束的時候恰恰好是魔法部的上班時間並且恰恰好部長打頭陣並且特意亮個相等著大家給他叫好呢!!!就算是吧!那為毛這幫巫師穿西裝打領帶而不是長袍尖頂帽上班呢!!!這些是巫師不是英國國會議員您能理解么!!!堂堂黑魔頭都不如小精靈多比消失得快么!!!他那麼慢悠悠的一點點消失是為了給廣大魔法部官員一個攻擊他的機會么!!!還是他像您一樣算準了魔法部的官員都是2B即使接到了這麼緊急危險的情報還會把魔杖揣在後屁股兜兒里然後見到他的時候只會張個大嘴都不記得應該怎麼掏出魔杖念咒語呢!!!雖然我承認魔法部的確有很多2B但您也不至於這樣吧!!!
此外,我覺得原著里最戳淚點的情節,是小天狼星死後,Harry和差點沒頭的尼克(鬼魂)的對話,電影里提都沒提。Harry滿心以為小天狼星也能作為幽靈而留存於這個世界,可以漂浮飛行,可以再次與他面對面長談,而尼克卻說,小天狼星·布萊克,他不會回來了。只有害怕死亡的人才會選擇變成幽靈,而他的教父,英勇的驕傲的小天狼星,再也不會回來了。「哈利失去了再次見到他教父的希望,如同再次失去他一般。他慢慢地、憂傷地走回空空蕩蕩的城堡,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高興起來。」
兩年後再看這部電影(要不是為了重看整個系列我才不會看它呢哼→_→),心情平和了許多,明白導演是把它拍成了一個獨立的故事。這部電影非要改編出一個小中心思想,但是卻破壞了這個系列的完整性。《鳳凰社》的意義絕非「善惡之別僅一念之差」,而是從這裡開始,Harry的保護者們開始死去,無論他們有多強大:優秀的、桀驁不馴的、亦師亦父亦友的小天狼星(第五部結尾),無限強大與睿智的,「他唯一害怕的人」——鄧布利多(第六部結尾),身經百戰、傷痕纍纍、領食死徒們聞風喪膽的前傲羅穆迪(第七部開頭)……若說第四部里伏地魔復活時殺死塞德里克的阿瓦達索命咒讓我們看到了死亡的陰影,那麼第五部里羅琳則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痛失。這是一場生死懸於一線的苦戰,正邪力量旗鼓相當,而父輩的死亡則是宣告著我們的小小少年們必須要長大了,再也沒有強壯無邊的臂膀、萬無一失的保護,再也不能指望長輩擋在他們與黑魔頭、與死亡之間。他們不得不面對生離死別、絕望與犧牲,還有有關正義與邪惡、負隅頑抗還是明哲保身的選擇。而預言球,則是日後Harry與伏地魔命運的暗示。對於熱愛整個系列的我們來說,把因為被謀殺而附上兇手靈魂碎片的、備受冷落煎熬、因為偶爾無法自控的奇怪念頭而驚恐不安的Harry,魔法世界公認的「唯一的希望」,拍成被鄧布利多一句話喚醒良知的、亦正亦邪的人,真真是不可饒恕的。
5、丹尼爾的表演,我覺得沒什麼好挑剔的。《Harry》電影中多少老戲骨自不必說,小演員們的表演也都很出彩。Harry本來就是萌系,溫和,善良,有時有點小靦腆,對人謙恭有禮,對紀律不太在意,但對敵人卻從來不會低頭的人,外柔內剛。很多人說丹尼爾的表演青澀,但我覺得這就是Harry。本色出演與否我覺得真的無所謂,人物性格塑造成功就夠了,不是嗎?
6、最最感動的,莫過於他們與我們一同長大,無論是Harry、赫敏和羅恩,還是丹尼爾、艾瑪和魯伯特。
——————————
第一次在知乎里寫回答。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本人是原著死忠黨,從6、7歲看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一直追到初三哈七完結(書和碟全是跟哥哥和同學借的,爹媽不給買),10歲11歲開始期待收到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我生日在12月,所以猜測可否像現實生活中一樣提前入學),今年20了仍然篤信羅琳阿姨給我們傳達的價值觀。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集齊一整套Harry原著然後把它們整整齊齊地擺在書架上,總怕時間久了會絕版,直到去年終於買到手,打算好好保留一輩子,將來給我兒子女兒孫子孫女推薦: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故事。這個有關成長、正義、善良、犧牲的故事,曾陪伴我整個童年和少年。
我覺得羅琳阿姨奠定了我對魔幻/科幻故事的基本鑒賞水平。一直以來最感謝的,莫過於她為我們創造了另一個世界,完整的、恢弘的、神奇的、美麗的、善惡有報的世界。它的逼真到讓你以為,也許真的有這麼一群人一方天地,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兀自運轉著,如果你知道該敲第幾行第幾顆磚,就能看到它的優雅、神奇與美麗。
我以前也覺得垃圾,,那是因為我拿書跟電影比
後來無聊又刷了一遍,,我發現我把書跟電影融合在一起了,,書里有電影所沒有的緊湊邏輯自然,,電影有書里所缺少的畫面衝擊,,這麼一看就覺得世界都完整了~~
R.I.P.
Alan Rickman
-------------------------------------------
哈利波特的電影,毫無疑問是失敗的。只是還算是有一個成功的開場。
-------------------------------------------
補充:不少人對於電影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就是」票房高與否「。對於這種評價有些無力。電影,相比於其他的藝術形式音樂,寫作,畫作,話劇,確實更依賴於技術。這是電影本身決定的,確實無法否認。但是,這個不代表「票房」就是評價電影成功的標準了。能影響票房的因素很多,遠遠超齣電影本身。
每年要出品這麼多商業片,質量良莠不齊,而他們的票房好壞,環境因素人為因素輿論因素,影響非常大,甚至會遠大於電影本身。舉個例子,泰坦尼克號,全球第一票房的電影,在最初上映的一周,票房只有500萬,可以說慘淡至極,連公司老闆都自我安慰「我們還有DVD分紅」。結果呢,一個星期後,票房井噴。全球範圍內開花,我國也是其中的生力軍之一。難道由此我們可以評論,在頭一個星期裡頭,泰坦尼克是部爛片,然後過了這一個星期,突然就成了一部全球範圍內的經典電影了?再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環太平洋,它的主要票房是在亞洲,也就是中國和日本。因為中國和日本更接受「人形機甲」這種設定,而在美國其實票房慘淡。但是,難道我們就能說這電影在美國是爛片,在中國和日本是經典電影?我們就再舉個例子,諾蘭的蝙蝠俠前傳三黑暗騎士崛起(注意,是前傳三),全球票房10.8億,而同樣是諾蘭的盜夢空間,全球票房只有7.19億。難道前傳三是比盜夢空間還好的電影?明眼人都知道不是。以上還都是「商業片」,我們還不討論那些半商業半藝術的電影。由此,可以明顯看到,就算是商業片,評價它的標準也遠不止「票房」這一個東西。
回到正題,為什麼哈利波特票房好,但是卻還是一部失敗電影。哈利波特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是一種「文化」型的存在了。狂熱哈迷去看哈波電影,還要身穿法袍手持魔杖額頭畫閃電。對於大多數的哈迷,去看哈利波特電影,是狂歡型的活動,誇張一點說,可能是「朝聖」型的心態去做的,是一種「必須去做」的事情。就像第一的回答裡頭說的,這種電影,觀眾根本就不關注它是誰拍的,或者拍的怎麼樣,因為電影之外的意義已經遠大於電影了。以至於在拍檔期的時候,其他電影都不敢和哈利波特對壘,因為必輸無疑。想像一下,一邊是其他的從頭給你講一個千篇一律大團圓故事的商業片,一邊是從小夢裡頭出現的魔法世界,正常的人都會去把錢塞給哈利波特。但是,票房高,不代表這個就是一個好電影。只能說在某些方面,它抓住了觀眾。
電影,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影迷的話,永遠都不會只有票房這一個東西。不管它是什麼電影。
更何況,我還是一個哈利波特迷。
ps,本來是想加在開頭的,看到上頭有人說我「嘩眾取寵」,呵呵。那麼我就把「嘩眾取寵」的東西繼續擺在開頭,免得辜負別人給我扣的這個帽子。
-------------------------------------------
我們可以與指環王對比。大多數看過指環王的,都沒有看過原著,對於整個指環王都世界,背景,故事前因後果,都不了解。但是指環王電影實在是拍的太精彩,不管是敘事還是配樂還是拍攝時的技巧還是各種細節,都完全稱得上是商業片裡頭的大師級製作(只是對比就不贅述了)。很難想像導演PJ在指環王之前只是一個玩票的紐西蘭導演。所以對於一個只看過電影的影迷,也完全能夠因為電影而成為一個「指環王」迷(當然,也有原著黨和電影黨之分,只是看得進去原著的人實在不多,原著翻譯也實在太爛)。
再來看看哈利波特。我想,對於沒有看過原著,而僅僅是看過電影,把電影刷了一遍的影迷,幾乎沒有成為一個真正哈迷的可能,而只有可能成為一個哈利波特世界的幻想迷。
哈利波特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原著改編電影」。如果連原著都無法完整表達,或者連電影最基本的講個好故事都做不到,我想它就算不上成功。票房高,不過是原著到影響力罷了。
哈利波特電影的第一部魔法石,算非常成功的。哈利波特從開拍,就肯定是要拍成一個系列。第一部魔法石就是對於之後電影大一個大鋪墊,而它鋪墊得十分精彩。
對角巷
魔杖
霍格沃茨
魔法掃帚(多麼的樸實!)
以及等等的其他電影細節,都是幾乎嚴格按照書中所描寫的世界進行構建。至少對於我這麼一個電影前就已經追著看的哈迷,這些對我已經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了(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沒有皮皮鬼)
而人物選角,更是出彩。
三巨頭就不多說了,羅恩就是羅恩,赫敏就是赫敏(除了齙牙),哈利,更是哈利,完全沒有任何維和感。
還有我們可愛的海格
以及麥格教授,鄧布利多,斯內普
只想說,和原著是要有多貼切!!!!!!!!
麥格的扮演者是英國老戲骨,而斯內普的扮演者是艾倫里克曼!!!!
只是這位鄧布利多的扮演者在第二部就去世了,之後換成了另外一個,演成了個瘋頭子,有些遺憾。
幾大主角人選可以說都是不能再精心的挑選。
場景符合人物符合,細節同樣無可挑剔。霍格沃茨的大廳,漂浮的蠟燭,飛起的羽毛,學校的樓梯,畫像,海格的小屋,禁林,棋盤陣,學生們的巫師長袍,不同角色的獨特裝束(斯內普的長髮和黑袍,鄧布利多的鬍子長袍,海格的麻布衣服等等),雖然是必要部分,但也十分精心。可見對於整個哈利波特世界的構造確實是盡心儘力。
對於故事方面,漏掉了不少情節,也砍掉了一些角色,但是整體敘事還是平穩,從敘述一個童話一般的「正義戰勝邪惡」的角度,至少把故事講清楚了。確實也不能做過多要求。原著本來就是一小本,而電影的拍攝是有經費限制的,在搭建了這麼大的一個世界之後,故事上的瑕疵也是可以理解了。
如果說第一部的人物是搭建世界,而這個任務是完美完成了的,之後的哈利波特電影就應該是注重在故事上了。可惜,完全沒有。
第二部密室與第一部相比完全沒有什麼差別,除了加入一個密室,和會在之後出現的n大感動魔法部人物多比之外。敘事上完全沒有任何進步,連剪輯節奏,畫面風格都差不多。把兩部電影都內容混到一起,如果不是靠情節,基本上看不出什麼差別。故事也還是一個「正義戰勝邪惡」的童話故事。而且連戰勝邪惡的地點都同樣是一個奇怪的屋子。所以估計就是因為這個,第三部才請來了阿方所卡農來當導演。而卡隆來了,帶來了黑暗色調,但是,哈利波特的電影也徹底陷入了兩個字「商業」。
電影賺錢沒錯,電影本來就是娛樂產品,它的任務就是通過娛樂大眾來賺錢。就和哈利波特的書一樣,它並沒有以「反映現實社會」為表達主題,也沒有要去表達一個作者的觀點哲理看法,它僅僅是一個故事,一個以娛樂為目的,作者寫著也開心讀者讀著也開心於是錢都掏出來作者書商大把大把撈的皆大歡喜的故事。以賺錢為目的從來都是沒有問題的,沒什麼需要掩飾的,但是,請不要覺得以賺錢為目的就可以無視觀眾耍流氓。因為它不代表格調低下,而是更加精心。
之後的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第六點五部,第七部,我全部都是去電影院看的,有的我還看了不止一遍。但是十分遺憾,除了坑爹的魁地奇世界盃,長得奇醜無比的秋張,鄧布利多伏地魔對決的「街頭鬥毆感」,完全不知所云的第六部,完全是坑錢的六部半,和最後的伏地魔的「harry potter is dead~~~~~~~」(能記起它只能歸功於那個精彩的鬼畜作品),我真的,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節奏亂成一團,本該嚴肅都地方偏要去搞笑,卻又笑不出效果(指環王同樣是嚴肅中有笑料,聖盔谷大戰前還拿矮人開涮,但是卻只有緩和氣氛的效果,相得益彰),莫名其妙的插進奇怪的旁白(第四部介紹芙蓉一行),對劇情的大加刪改(已經無力吐槽了),莫名其妙的更改細節(細心的影迷可能會發現魔杖,掃帚,校服等等的變化。。。只能說華納是想賺錢想瘋了),拖沓到忍無可忍然後在最後半個小時解決所有問題還高潮不起來到敘事,以及最後兩部長得出奇還什麼都沒講清楚的優秀導演功底。。基本上這些哈利波特電影,真的只能算是「視覺盛宴」了。。觀眾只需要帶著爆米花和眼睛過去,然後「哇,哈利被追殺啦」,「看,哈利騎掃帚飛起來啦」,「看,哈利在干龍啊」,「哈利放大招啦」,「哇噻,伏地魔對光頭真亮,電影院都亮了」,「魔杖發綠光的是壞人,紅光的是好人」「赫敏好美」「羅恩真搓」就夠了。
這樣的電影,完全是在消費原著,以及侮辱所有帶腦子去看電影的觀眾的智商。
整個哈利波特原著,個人認為最精彩的就是前五本。哈利波特原著我個人最喜歡哈五。這本算是哈利波特不管是厚度還是深度都最「重」的一本。羅琳基本上就是在那一部讓整個故事進入「黑暗」,小天狼星的死也算是哈利成熟的標識。羅琳在這一本書裡頭,把一個衝動的青春期年輕人的百態描繪的細緻入微,讓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時不時拿出來一讀。而第四本的火焰杯,整個三強爭霸賽,很明顯羅琳是精心策劃的,高潮迭起,直到伏地魔復活。頭三本,只能算作是「童話」哈利波特。之後羅琳結婚生子,注意力已經明顯分散,第六本第七本不出彩,也算是可以理解。但是,哈利波特的原著,無論怎樣,都是一部我認為,可以流傳百年的幼兒少年讀物。
但是哈利波特電影,也就只能是《變形金剛》這種級別的純粹商業片。就是那一會兒的事。只能當作原著的一點附帶產品。永遠無法達到指環王等的高度(雖然指環王也已經被拿來」消費「了,詳見霍比特人。小小一本,也能被拍成」三部曲史詩「,簡直搞笑)。
當然,也可能只是我要求過高了。剛把書和電影全部重溫了一遍,大體是按照魔法石電影+書,密室電影+書…死聖電影+書這個順序來的。(話說為何「魔法石」在電影里的演員發音是philosopher"s stone某英文版是sorcerer"s stone到中文版就變成魔法石ˊ_&>ˋ
雖然之前對電影感覺蠻好,但作為一個十幾年深深的原著黨,還是好想吐槽。
私以為第一部有主角沒長殘/天真可愛加成所以看的最愉快,到第四部魯伯特比丹尼爾高一個頭…不對是所有同級男生都比丹尼爾高一個頭之後ˊ_&>ˋ畫風頓時不對。
明明哈利至少應該跟羅恩一樣高(且瘦!)好嘛T_T
好吧姑且不論硬體問題,但明明哈利雞汁又開朗是不是還能講個段子抖個機靈怎麼被丹尼爾演成一副木訥遲鈍的面癱臉T_T!
好多時候看到丹尼爾和別人對話的時候欲言又止?沉默不語?面無表情?僵硬獃滯?的臉都好想拍電腦T_T哦而且他演「生氣」的時候全靠胸隱隱用力表示呼吸急促臉上卻一點表情也無ˊ_&>ˋ
哈利不是這個樣子的啊啊啊啊就算演不出雞汁的樣子一個未成年人的小衝動小冒失啥的至少演出來吧ˊ_&>ˋ
雖然艾瑪很美但我不喜歡她一激動就說話全靠硬喊的樣子ˊ_&>ˋ
啊但是魯伯特好萌劇本里羅恩的戲份也太少了吧
總之越往後看,演員們的短板暴露的越明顯,演了這麼多年都是相同的演技ˊ_&>ˋ
哦說到故事情節,劇本有舍有得可以理解。
雖然時不時會「啊這裡怎麼跟原著一點也不一樣!!」(沒錯我連奧利凡德的演員的眼睛不夠大和透明都會糾結ˊ_&>ˋ
「啊鄧布利多哪有這麼凶人家明明是俏皮的老頭子ˊ_&>ˋ」
「媽噠又刪劇情(`_′)ゞ!!!」
。。。
但是可以理解啦T_T。
畢竟電影相對於原著是獨立的個體,受眾並不全是原著考據黨,導演編劇的再創作是應該且必要的。
T_T
最後!我愛弗雷德和喬治!電影和原著的!!都!!
一部能把演員從小拍到大,讓觀眾從小看到大的電影,你怎麼可以說它失敗!!!
什麼叫很失敗的電影?
賺到錢的電影絕對不是失敗的。
你知道多少人因為看了這部電影買了一整套英文收藏版的哈利波特嗎?我就是其中之一。
它失敗嗎?哦是的,你可以有一千個理由說他與原著如何如何不符,如何如何比原著差。可那又如何?我們評價的是一部電影,電影是不同於書的。而它做的比絕大多數電影都好。
它不過是原著黨裝逼的犧牲品罷了。
你說指環王拍的好不好?當然跟托爾金筆下的中土有千差萬別,差一點也是難免。但是如果你能把你腦子裡的幻想放下來,用現實的眼光審視這個電影,你會發現這是近十年來最為成功的電影系列了,最高票房最好評價最認真製作……哈利波特也許沒達到這個高度,不代表就失敗了。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一萬個觀眾只有一個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要是可以拍成劇多好,一章一集,每周一集,又可以爽很多年~
好多角色和情節電影里改了刪了都很心疼啊
(? ?︿ ??)
一周一集慢慢看
哈利和Hagrid一起坐地鐵。Molly告訴Ginny不要指著哈利,說他很可憐。
哈利住在Weasley家,和Weasleys一起做家務,輪流騎limbus2000。
Hufflepuff贏了Quiddich但是Cedric說這不算贏。赫敏舉報了Sirius給哈利買的Firebolt。赫敏的貓其實是Sirius的間諜。尖叫屋和那棵樹是為了關住Lupin做的。哈利利用dementor來回憶他父母如何被謀殺。哈利告訴Dudleys新聞里一直沒抓到的殺人犯是他的神父。
Cedric爸爸一直誇自己兒子贏了哈利,哈利糾結怎麼避開人群告訴Cedric第一關是龍。龍是羅恩的哥哥billy從羅馬尼亞帶回來的。Sirius吃老鼠,變成狗出去撿報紙。沒有去booth的Crouch,被趕走的精靈和Dobby一起找Dumbledore,被Hogwarts錄用。赫敏的SPEW。羅恩給Dobby送襪子,Dobby從Snape那裡為哈利偷東西。Molly作為哈利的家長來最後一關給哈利加油。Percy被Crouch重用。伏地魔如何操控Crouch,他的家族,他如何被魔法部的人找到並逼供情報。魔法部部長Fudge和Dumbledore決裂,Snape與Sirius和好。赫敏抓住了預言報的記者。
Lupin給Dusley寫信,哈利把赫敏羅恩凶得不敢作聲。Percy和爸爸吵架並離開了家,站了Fudge一邊。
看了大家關於哈利波特改編電影的討論,感覺自己真是個卑微的哈迷。
我從不覺得電影改得不好,而是覺得有的看就謝天謝地了,每一個官方都值得珍惜,因為可以腦補的世界太大,而真實得到的太少。
我的青少年時代總無力的幻想自己變成超級富二代,然後把各方召集起來拍哈利波特的劇集,如此這般白日夢只是為了有更多的故事可以看,咱不談盈利~
現在依舊覺得和這四個字有關的都是美好的,懶得計較這麼多了。說到底,改編是否失敗都是主觀的,沒有定論的。
補充:這個時隔N久的補充可能很幼稚任性可笑,不過我還是覺得,看哈利波特電影會計較好看不好看而不是謝天謝地的人,和自己根本不是一路人,我回答這個問題真是毫無意義。渴望尋求答案的人就隨便看看我這個回答得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