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以前穿秋褲嗎?世界上其他國家穿秋褲嗎?秋褲是誰發明的?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國人的秋褲文化是俄國在蘇聯時期為了使中國的肢體無法適應寒冷從而能永久控制西伯利亞地區的策略,文中並指出日本女孩無論多冷從來不穿秋褲,甚至在大雪天光腿配齊b小短裙,不知這篇文章中的觀點是事實還是噱頭,主要的疑惑是1,中國人在建國前穿秋褲不?2,如果中國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穿秋褲的民族,還有那些國家會穿秋褲 3,如果秋褲不是蘇聯人的發明,是誰發明了秋褲 4從人體身理學的角度,秋褲這種裝備是不是人類必備的, 5(純屬個人疑問,很重要(&>_


那篇文章宣揚的是用進廢退,這個理論被證實並不可信,基本上學習過高中生物教材的人都可以辨別出來。這也是人人網用戶「譚昊」發布的幾篇著名的「釣魚文」中的一篇,另一篇著名的釣魚文則杜撰了「夏爾謝夫力」和高鐵的危害。

解釋一下「釣魚文」:作者杜撰一些史實或科學理論(通常是錯誤的,當涉及政治時則通常是有利於作者所反對的立場的),使用特殊的寫作技巧讓他們看上去具有真實性。這種文章可以把「魚」,通常指那些缺少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熱衷於傳播都市傳說或不同程度帶有「逢中必反」色彩的互聯網用戶「釣」上來(即他們深信不疑釣魚文所述為事實並瘋狂轉發,之後將會被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所闢謠),並藉此達到作者試圖嘲諷或批評某個觀點、立場或證明某種社會現象的目的。最近,釣魚文的意義受到了質疑,有的人認為這種文章和造謠之間存在某種聯繫。如題主就是一個被釣魚文忽悠的例子。

從生活經驗來看,很多西方國家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會選擇不穿秋褲。但這是因為在德國、美國這樣的國家出門開車就有空調,進入任何建築物內通常也會有空調,秋褲的意義對一些人來說並不大,因此他們選擇不穿。但是保暖內衣仍舊被出售,也有很多人穿著。


又到了一個冬天,穿上了熟悉的秋褲。有專家說,今年北京是暖冬,專家的反話真是比天氣預報准太多了,於是我早早穿上了秋褲,真暖和。膚淺的我實在想不到有哪些衣物能代替秋褲。一到寒冷的冬天,只能臣服於我的秋褲。

我還發現,一到冬天,這個回答就被大家又拎起來贊幾遍。可見,有些問題是常青的,關乎人類命運終極的話題,總會得到人們持續地關注。

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我還剛工作,比較無知,十分幼稚,看見不平的事就想拔嘴說兩句。後來發現,網上釣魚文太多,秋褲滅國論已算小巫中的小巫了,何況朋友圈的朋友已經被層出不窮的釣魚文刺激的閾值大升,早就見怪不怪。我也不再會對各種無聊的文章進行反駁。

於是我逐漸開始對人不對事。我對我媽說,那麼明顯漏洞百出的文章為什麼要轉來轉去,人家怎麼看你,人家怎麼想我。萬一看你朋友圈把我想成一個憂國憂民的人怎麼辦。我媽始終覺得我太膚淺,上這麼多年學白上了,一點都不愛國心都沒有。不轉不是中國人。

關於秋褲還有很多想說的,慢慢來。
------------------------

為了求證,為了知乎精神,我在上班時間問遍了所有去過外國的同事。

所涉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挪威、泰國、日本、巴基斯坦。

鑒於我的同事都是好同事,從不扒別人褲子,也沒有亂搞,回答僅限於超市印象和直觀感受。下面簡要敘述一下。

美加人民基本不穿秋褲,男人單褲和腿毛褲,女人以褲襪為主;德國挪威人民不穿秋褲,也不穿羊毛褲,靠各種新型化學面料製成的衣物,還有帽子手套圍巾等防護裸露部位易穿易脫的單品。霓虹人民年輕人不穿秋褲,男人單褲,女人各種光腿。老巴、泰國身處熱帶,無需秋褲禦寒。

以上純屬客觀複述,沒有個人感情色彩。作為一個從小穿秋褲的土鱉,我承認我初初看到那篇新聞的時候有些許自慚,難道我大天朝就這樣被一條秋褲又掄成東亞病夫了。經過冷靜的思考,不解之處愈多,疑問愈強烈,憑什麼我天朝竟會毀在一條秋褲上。這這這…可能嗎?

以下純屬個人分析。對於秋褲滅國論,既非證明,也無意證偽。

首先,同事都沒有仔細調研,只是憑直覺和觀感,得出的結論畢竟不甚真實可靠。我們同事基本都是85後,還算年輕人,在國外接觸到的也是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為了風度,放棄溫度的概率較大。如其他答案中所說,國外室內溫度一般較高,年輕人保溫能力較強,能夠在室外抗較長時間。冷,抗著唄。憑感覺,老年人為了禦寒,即便不穿秋褲,也會穿其他保暖裝備。因此,同事遇到的人中穿秋褲的人很少。

其次,中國人穿秋褲,外國人用暖氣,都是為了保暖防寒,為啥區區秋褲就比暖氣更降低防寒能力,既然一些答案都說了,外國人在戶外呆的時間很短,其餘時間都在溫暖如春如夏的室內,那過上一段時間外國人適應能力更加退化,連冬天都無法適應了。

再次,吐槽一個答案。一知友說他冬天從不穿秋褲,冷了就穿加絨的外褲,一知友說外國人亦如是。先不說暖和-降低抵抗力-反而追求更暖和-跟抵抗力無關的邏輯謬論。只說為了秋褲不方便、沾身而專門買加絨褲。秋褲便宜,料子好的話舒適、透氣、好換,有層次感,不影響春秋衣物的冬季應用。加絨褲得單獨買,只能在冬天穿,絨質地不好不能貼皮膚換,質地好就貴,一旦熱的話,脫完就剩褲衩了,尷尬。用得好的話,秋褲不但省錢,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季節衣物的效用。或許,秋褲不一定只有中國人穿,加絨褲子和襯衣才是中國人獨有的發明吧。這種既求其表又求其實的物件從假領子始就源源不絕。
在我看來,冬天室內溫度絕不宜過高,這種反自然的事情自然程度低些、害處更小。如此一來,單衣罩過膝大襖的穿法實在不適合室內外的熱交換。沒有單位能夠在上班時間把大靴子脫了工作吧。想想大靴子呼在腳上該多熱啊。

我要熱了,就把褲子往上擼,露出秋褲,涼快又性感。

-----------------
第一次回答這麼長,還是用手機,有這麼多人贊。內心竊喜。

其實我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已經預設了結論,文從論出,論述畢竟十分不嚴謹,只是直抒胸臆。

我想,不管外國人穿不穿秋褲,外國肯定是有秋褲的,世界都已經平了,不可能有什麼東西是中國獨有的。既然有產品,就肯定有市場。有不怕冷扛著的,就得有慫人。

秋褲是誰發明的也無所謂,但肯定不是用於毀滅中國,套用經典回答,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我無法評價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不用邏輯證偽,用我膚淺的生物學常識就能回答,進化需要上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蘇聯都沒了,中國人也沒凍死。適者生存,穿著秋褲不受凍的人應該適應性更強吧。

或許穿秋褲太丑,性吸引力不夠,沒人要,因此單身狗到死絕。

開個玩笑,我堅決穿秋褲,改天發張媳婦兒照片給大家看看。


你不覺得寫這篇文章的人只是為了冬天也能看大腿嗎?


不穿。
棉花傳入之前中國人禦寒只靠多層麻衣硬抗。有了棉花之後就有棉褲了。這也是古代漢人一直難以控制遼河以北的地區的原因之一——冬天扛不住。
秋褲更多在山海關以南使用。東北叫做線褲。是春秋穿在外褲內保暖的。初春深秋要穿絨褲或毛褲,冬天穿棉褲。此時線褲貼身穿。因為毛褲絨褲扎腿。極端的時候要線褲+絨褲+棉褲+外褲才敢出門。農村地區還會有一種棉褲,只有褲腿,用以保暖。
別扯人種差異。在黑龍江我見過十月份就穿棉褲一直到來年四月份的德國人。俄國冬天的衣服遠比東北地區厚。


請看下圖中拿破崙腿上穿的是什麼。


那篇是釣魚文,但秋褲的具體起源我也不清楚。
我人在英國,這幫鬼佬,根本不穿秋褲!!!!大冬天的有的還穿短袖短褲!每周happy Friday,菇涼都穿晚禮或者其他非常sexy的裙子。。。
秋褲是有,優衣庫那種超薄的。其他本地牌子也有,但被放在登山裝備里,用來爬雪山的。。。。。
所以樓上有說進門出門有空調的,真是假的,來英國一年基本沒見過空調,德法也很少見。
暖氣倒是有,公交車都裝的暖氣而不是空調。就算有中國人也會覺得冷,畢竟緯度這麼高。


為什麼怕冷就不能佔領西伯利亞了,穿著秋褲去佔領不就好了嘛


引用:最早取得秋褲設計專利的,是加拿大的弗蘭克·斯坦菲爾德(Frank Stanfield)。他與自己的兄弟以號稱「不縮水」的棉內衣起家,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
個人印象:以前東北人人穿秋褲,不穿凍死你。
個人想法:黑穿著的我歷來不喜歡。尤其是什麼女主播說:我不喜歡穿秋褲,也不喜歡允許別人穿秋褲。
別人穿秋褲礙你什麼事了,你不怕冷別人不怕冷?還至於編段子來黑?
什麼玩意。


高中的時候有外教美國日本的,在瀋陽11月份還是短袖光腿。到了12月份都穿了保暖褲。在北京冬天去辦公室的話也是單褲,回東北完全扛不住。走到地下車庫那段蛋都凍縮了。俄羅斯姑娘在哈爾濱貂皮配齊13裙。她走不了20米。這個距離我裸奔都行。日本人是小學生冬天褲衩短裙。他們零下的時候都少,忍忍都能受的了。有時候看著凍得打顫的大紫腿,真覺得何苦遭這罪啊。


利益相關:本人大東北狼一匹,在魔都被凍成狗。

回答:
這篇陰謀論的文章當笑話看看好了,不要當真。

是否穿秋褲,我覺得呈波浪狀,是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關的。以大東北為例分析:

70年以前,布料以粗布為主,尼龍、棉布等面料的產量很小,秋褲這種東西就是奢侈品。那時人們的審美觀比較樸素,取暖設施較差,人們不會為了顯得纖細而挨凍。冷了直接在單褲外面穿棉褲,秋褲不管用而且浪費。這個階段穿秋褲的人很少。

70-90年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棉線的秋褲已經不是奢侈品,追求舒適美觀的人們懂得在寒冷的冬天給自己貼身舒適的呵護。這個階段是秋褲的黃金年代。

90年代以後,經濟進一步發展,審美觀點西化,取暖設施普及,衣料更加輕薄保暖,人們越來越追求纖細輕便,於是秋褲開始走下坡路。試想現在女性的褲襪都是「遠紅外線納米太空技術製造」的了,保暖性極好,自然秋褲的市場也就越來越小了。


麻痹勞資在百貨商場看到的幾乎所有的秋衣秋褲的廣告都是由金髮碧眼的洋人做的的......你們卻在這裡討論老外穿不穿秋褲。。。。
你們告訴我 這尼瑪是什麼?


我只想說,記得德國一支球隊里的一個荷蘭老頭經常穿秋褲踢球。


從網釣神譚日天寫的釣魚文。。


我廣西舍友和她的小老鄉現在在天津還是沒有穿秋褲~只有單褲~她倆說不冷哦~
另外兩個舍友都感冒一周?,我舍友連感冒咳嗽都沒有~我們三個北方人家長都說要穿厚保護腿,別老寒腿~一個月前穿棉褲~南方小姑娘~~不喜歡穿棉褲~
前幾日討論起我們還說~50年後見分曉,求科普日本那些不穿秋褲的女人們老年狀況~


在棉褲穿髒了不好洗的故事裡,有一天,嬸兒們發明了秋褲。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icome isee iconquer~


我只知道南京這邊濕冷的冬天讓北方來的同學直罵娘 秋褲在身依舊凍成狗


題主被釣魚了。。。多看看書提高姿勢水平,避免再當魚兒


和體毛大約有點關係?曾請教過一位自帶毛褲的同學,他說穿秋褲會夾到毛,會一直拉扯著疼,真的很難受。西方人的腿毛普遍比較茂盛吧


秋褲不過是一條褲子,有什麼好糾結的,冷就穿,不冷就不穿啊。
中國人以前穿不穿秋褲,問幾個問題。1、中國以前冬天氣溫如何?2、當時人的體質,覺不覺得冷?如果覺得冷,又穿得起的情況下肯定會穿啊,也許名字不叫「秋褲」,叫「冬褲」,也許料子不是棉毛,是粗布,有區別么?


俄羅斯男朋友,穿秋褲啊,還有羊絨褲呢,他說零下三四十度呢外面走走就是一臉冰,只穿一條很冷啊!他說我可以拍他的照片放上來當證據,不過他們相對是耐寒一點,幾度時也就穿個襯衫夾克。我覺得中國人整體是比較嬌慣一點,有一種冷是媽媽奶奶外婆別人覺得你冷。。。


譚釣神果然叼炸天。


緊身「秋褲」是潮男裝備?我說的是幾百年前

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是一定要穿新衣服的。等到慢慢長大了,似乎對這事兒的感覺就淡了,也只有平時不常買衣服的人,才會在過年考慮一番。

在冬天談衣服,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吸引眼球的外套或上衣,而褲子卻沒太多戲份——即使你不能不穿它;但你可知道,它的背後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歷史?常見的男褲/西褲顯得那麼低調和功用,是如何發展而來的?且聽我給大家講上那麼一講~

愛露大腿的西方古代男性


【圖1】 乾隆(左)拿破崙(右)

不同於中國傳統服裝的褲子,現代的褲子款式更多是受西褲的影響。如果要聊聊西方古代的服飾,當時的宮廷服裝可以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從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中不難看出,古代西方君主即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也非常在意自己的著裝打扮和別人對自己品味的評價,一國之君及其家屬往往才是最潮的人。


【圖-皇帝新衣】


【圖: 英國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

又如英國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1509—1547),同時代的人稱他為全世界著裝最佳的君主,每逢節日必穿新衣。據稱他在服裝上的年消費高達16000達克特(ducat)金幣,按2016年初匯率,合2000多萬人民幣。

亨 利八世不僅嚴格規範臣民的穿著,其穿衣風格也被同時代和後世的當做楷模。長度到膝蓋的緊身短褲(knee-breech),露出強壯的小腿肌肉(這點和同 時代的西班牙男裝特點類似),通過加厚並加長皮袍中的墊肩顯得肩膀更加寬闊,由此凸顯的男性特徵更是王權強大威嚴的象徵。


【圖 – 亨利八世、莎士比亞劇照】

圖片註解:《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劇照:16世紀中到17世紀初流行的寬鬆短罩褲(trunk hose)。莎士比亞時代的演員更多的屬於作為較為貧窮的階層,這時他們更多的是時尚的追隨者。直到19世紀,演員、明星逐漸走在時尚最前沿。


【圖 – 路易十四】

圖片註解:路易十四(1638—1715),其治下的法國國力如日中天。然而,他「太陽王」(Roi Soleil)的美名卻是因為他在呂利的芭蕾舞劇中成功飾演了太陽神阿波羅。

作為歐洲時尚中心的巴黎和凡爾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無疑是貴族和上流社會爭相效仿的時尚達人。除了華麗繁冗的長袍和當時極為流行的假髮之外,紅色高跟鞋和絲質長襪不僅展示了路易十四的芭蕾舞天賦,也反映了此時紡織工業的進步程度。

作 為奢侈品,路易十四的絲襪在製造成本上並不受局限。18世紀初的歐洲貴族穿著的褲子比曾經任何時代都更緊身,但在肥皂洗衣粉等現代洗滌品還沒有誕生、個人 與環境衛生都十分堪憂的18世紀歐洲,許多上流人士更偏愛深色或黑色的緊身褲。近似透明、雪白耀眼的絲質男褲,恐怕是絕大部分人眼中的極品了。

現代傳統西褲是對男性性感的否定

物極必反,奢華的宮廷不能掩飾普通市民日漸貧困的現實,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改朝換代也深遠的改變了西方,甚至可以說全世界,尤其是男裝的時尚。

有趣的是,革命者自稱為「sans-culottes」,法語直譯為「不穿緊身短褲的人」,身著緊身短褲顯然是統治階級最顯著的特徵。

【圖 - 頭戴雅各賓帽的急進共和主義者(即sans-culottes)所穿長至足部、褲腿不束口的長褲(法語pantalon,傳入英國後得名pants),是現代西褲的前身,就像後來的牛仔褲一樣,源於勞動階層的服裝。】

現代西裝(英語suit,來自法語suite,意指褲子和外套通常來自一種布料)從各個細節上都是對之前宮廷審美的否定:深色,寬鬆,簡潔,功用;男性的財富和身份象徵—華麗的珠寶等飾品則從其夫人和女兒的服飾上體現出來。

但無論是對男性還是女性,革命的實際勝利者—新興的市民階級的審美和道德—相比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家所嘲諷的帝王時代—不是更開放包容,反而更保守。

對男性性感的否定則集中反映在對腿的態度上:大腿露的越多越性感,越有魅力這一基本原則,從男性時尚轉移到了(女權運動興起之後)的職業女性時裝中。


【圖】簡·奧斯丁的《理智與情感》(1811)及《傲慢與偏見》(1813)從不同角度影射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席捲全歐洲革命風潮中新舊制度、不同階級間的對立問題。BBC版《傲慢與偏見》(1995)里達西初次登場:電視劇巧妙地通過達西身著的緊身短褲點了題—富有莊園主的「傲慢」以及伊麗莎白對他的階級「偏見」。


【圖 達西和伊麗莎白】

從19世紀上層階級換上了市民服裝開始,西方社會的階級特徵不再從服裝(尤其是男裝上)體現出來,而引領時尚的群體也逐漸從貴族轉移到了明星上。


【圖 – 美式橄欖球】

圖中緊身短褲(breech)如今在大街上或是正式場合的機會不多,但並沒有消失。無論是在馬術、壘球、美式橄欖球中,或是在潮人身上或是電影中還能常常看到它的影子。

【圖:美國隊長】

在街頭時尚成為主流之一的今天,男士時尚也更加多樣化。不局限於正裝,自然也難說什麼是時尚。但是,跟歐洲男士緊身褲神似的男士、女士秋褲似乎是公認的不時尚。

在快時尚界,貌似只有自稱為科技公司,而非時尚公司的異類優衣庫大面積推廣了自己的保暖內衣。有趣的是,在其廣告片中人們好像只看到秋衣,而沒有看到秋褲。


【圖 - 秋衣】


【圖 - 優衣庫HEATTECH內衣廣告短片中,秋褲只是若隱若現。】

可見,優衣庫在強調面料高科技的同時,自身定位還是一家時尚公司。但是相對於其它快時尚品牌,優衣庫的美學理念有點與眾不同,其LifeWear一件衣服穿一輩子的觀念宣傳的更像一種反周期性,甚至說『反時尚』的理念。

值得懷疑的是,它否能說服追求潮流的年輕消費群體;而「好而不貴」、「每個人都買得起」的宣傳更是難以hold的住「民主」這麼大字眼,畢竟時尚服飾和「民主」、「平等」沒有必然關係。

時尚主流自從19世紀以來都是向更舒服、更實用、面料更高科技發展,優衣庫的「舒適」和「高科技「這兩個賣點,或許能帶來更多的支持者。(安全無缺陷也是」舒適「的前提:優恪報告說到優衣庫,可不只是試衣間nice)

參考文獻:

【優恪網 OKOer

「Franz?sische Mode-Revolution: Le style, c』est moi「:Franz??sische Mode-Revolution: Le style, ca€?est moi

?History of Costume」:History of Costume on WordPress.com

「How Uniqlo democratized fashion」:How Uniqlo democratized fashion

「Cheap, Chic, And Made For All: How Uniqlo Plans To Take Over Casual Fashion」:Cheap, Chic, And Made For All: How Uniqlo Plans To Take Over Casual Fashion


[圖片未上傳成功]

人家的秋褲叫做「保暖內衣」而已...


推薦閱讀:

哪張圖片是你無論看多少次都會笑的?
如果要你們給四大名著換一個名字,你們會取什麼?
有哪些爆笑惡搞的電影,能把人笑爆炸的那種?
怎樣評價《萬萬沒想到》?
你遇過哪些尷尬又好笑的事?

TAG:搞笑 | 闢謠 | 秋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