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喂」本來讀去聲,為什麼在接電話的時候有人會發成陽平呢?

「喂」這個字只有第四聲,為什麼打電話多用第二聲?


根本原因在於語氣詞的聲調不定,二聲一般表示疑問呀!
哦?啊?咦?嗯?喂?

link: 《龍珠》高潮臨近!


每次要睡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有趣的問題粗線。謝不邀。

還是結論放在前面:不同意得票第一的匿名用戶的答案,雖然她/他的答案在闡釋的時候有合理之處。 且這個問題設定的大前提也不成立:並不是大多數,甚至並不是超過半數的人打電話說「喂」會用第二聲。@波斯基老師你腫么能贊同呢!(扼腕狀)

1. 喂不是第一聲。喂,有兩個詞性,一個是動詞:喂狗;一個是嘆詞,喂,你瞅啥?
2. 在接電話的時候,喂可以發第二聲,但是同樣可以發第四聲,因此得票第一的匿名用戶答案給出的理由——確認對方是否有人接聽因此要用疑問語氣——不成立。我不排除有人發第一聲?(不妨舉個手)但是第三聲就太詭異了。
3. 既然「喂」本來是第四聲,為什麼在接電話的時候有人會發作第二聲呢?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問。

原答案闡釋正確的地方有這樣大半句【打電話和面對面對話的區別是:通話雙方無法通過視覺】是對的,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從電話不是面對面對話face-to-face conversation著手。在我闡釋我的答案之前,請大家把【確認對方是否在聽】這後半句話拋掉,因為它是錯的。

我要問第一個問題,說「喂」的是打電話的一方還是接電話的一方?接電話的。既然是接電話的,那麼接電話的一方肯定已知這樣一個信息:電話那一頭有一個人(認識或不認識)在等著要跟我說話。這麼說的話,即使要確認對方是否在接聽,也應該是打電話的一方做這件事對不對?接電話的一方不需要確認這個已知信息,所以得票第一的匿名答案就是從這裡開始錯的。同樣,她/他舉的例子也是非常錯誤的:

主叫方:喂[揚聲]你好[揚聲]!(主叫方詢問對方是否在聽)
被叫方:喂[去聲]你好[去聲]!哪位?(被叫方應答)
主叫方:你好。我是***。(雙方都確認對方在聽後就可以進行正常對話了)
被叫方:喂[揚聲]?信號不好,你再說一遍。(信號不好導致需要重新確認對方在線狀態)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打電話的情形,如果不是特殊情況(信號不好;被叫方長時間未應答;其他特殊情況),說第一句話的總是被叫方。

接起電話,「喂?」,很自然的流程。有誰會等主叫方先講話再吭聲?

第二個問題,排除【確認】這個可能性,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解釋接電話的時候我們用第二聲的「喂」?

那我們就要從「喂」的性質講起。很簡單,「喂」的性質就是【應答】

根據Samuel Schegloff(conversation analysis 會話分析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主要觀點是看似任意的日常對話其中都有規律可循)的研究,telephone conversation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

翻譯成人話是這樣的:
1. 呼喚- 應答序列:電話鈴為呼喚summons, 被叫方的第一句話為應答answer(英語說,hello,漢語說「喂」)

2. 識別- 確認序列:交談的雙方互相識別,確認識別結果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稱呼 address, 和自稱 self-address 完成;也可以僅僅通過交換 hellos ("喂"), 提供彼此的聲音來進行識別。

栗子1:
(鈴鈴鈴……) Summons (呼喚)
被叫方:喂,你好,請問哪位? Answer (應答)
主叫方:你好,我是XXX(自稱),你是XXX(稱呼)嗎?Identification+ display for recognition (確認對方身份+亮明自己身份)
被叫方:哦他現在不在,請問有什麼事嗎? Claim of recognition+ Anchor position (表明對方身份已確認+第一話題)

栗子2:
(鈴鈴鈴……) Summons (呼喚)
被叫方:喂?Answer+display for recognition (應答+通過音色亮明自己身份)
主叫方:媽,我沒錢了 Claim of recognition+ Anchor position (通過稱呼表明對方身份已確認+第一話題)

3. 問候序列(正事之前的閑聊)

4. 第一話題(Anchor是錨的意思,Anchor position 就是第一話題開啟的地方)

經過上述討論,我們「喂」的位置和性質都已經確定了,就是緊隨召喚Summons 其後的應答Answer。而它的後面應該接著身份確認(如果對話雙方關係並不十分密切的話)。我們從例子也可以看出,形式上的身份確認可以直接跳過如果對話雙方的關係密切到可以通過彼此的音色來判斷身份,那麼「喂」後面第二種有可能的情況就是直接接第一話題的引入

所以得票第一的匿名答案有還有一點也是對的【疑問】,疑問的內容有兩種可能:
1. 打電話的人是誰?
2. 打電話的目的是什麼?

但是,「喂」又不全然是直接在問這兩個問題,而是表明有這樣一種話語預期,期待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最靠譜的答案應該是:

無論是第二聲的喂,還是第四聲的喂,都表明了一個意思,電話有人接聽,請繼續。至於是用第二聲,還是第四聲,只是個人習慣不同罷了。

———————————————這是多說一句的分割線——————————————————

有小夥伴會說,你叨比叨了這麼長時間還不是什麼都沒說?我要放大招三連問了:
問問題一定要非此即彼的答案嗎?
問的問題本身一定就沒有問題嗎?
答案看上去一樣,但是推導的過程不一樣,答案的內涵還一樣嗎?

That"s why.


就像「啊」是一聲,但實際發的聲調千變萬化一樣。
現代漢語的拼音系統很多地方的不完善,「喂」字在電話語境或類似語境都作為與「啊」一樣的語氣詞,很顯然也是有四聲變化的。「啊」在現代詞典中,有按照語氣的不同而劃分四聲,那麼「喂」顯然也應如此。因為這類語氣詞的聲調變化,是在現代漢語拼音系統確立之前,就已經明確存在的。「喂」的情況,應該是現代詞典的缺漏無疑。


一、實際用法:

打電話和面對面對話的區別是:通話雙方無法通過視覺確認對方是否在聽,所以要用語音確認。在不確認對方是否在聽的時候,「喂」就要發二聲(陽平),表示疑問或詢問。

通常情況下,撥通電話後通話雙方說出的第一個「喂」字會是陽平,以示詢問「在聽么?」當對方發出聲音後,你知道對面有人接聽了,這時再「喂」就應該是四聲了,表示「我在!」除非對方好久不說話使你再次懷疑對面狀態時就又要用到陽平。

所以一般的對話是:

主叫方:喂[陽平],你好!(主叫方詢問對方是否在聽)
被叫方:喂[去聲],哪位?(被叫方應答)
主叫方:你好。我是***。(雙方都確認對方在聽後就可以進行正常對話了)
被叫方:喂[揚聲]?信號不好,你再說一遍。(信號不好導致需要重新確認對方在線狀態)

二、上升到理論:

目前漢語語音對變音和變調進行了大量規範。比如「啊」字,在某些情況下變音,在某些情況下變調。在新華字典中,對啊字的變調有體現,當做多音字處理;而對變音沒有體現,當做潛規則處理。但是無論變音還是變調,都在小學語文中進行了解釋,網上也可以隨意搜到變音和變調的規則。但是各類資料里都找不到對陽平喂的解釋。我猜想,之所以沒有規範,是因為陽平喂只用在電話交談中,並且意義比較單純,不容易發生混淆,所以沒有必要規範。但如果深究,還是能找到理論依據:

變調規則(變調_百度百科)中,有對「啊」字變調的解釋:

當表示追問或難以相信的情感(追問、詫異、質疑、)時,變調為陽平調。

嘆詞的使用規範(嘆詞_百度百科)中,也有對嘆詞表示不同意義時聲調變化的舉例:

有時同一嘆詞讀不同的音調,便表示不同的意義。
例如:
啊(ā)!真好哇!(表讚歎)
啊(á)?這麼快呀?(表驚訝或不知道)
不要哭了,啊(á)!(表追問)
啊(ǎ)!這麼回事啊!(表特別驚訝或醒悟)

用來打招呼的「喂」是嘆詞;「啊」在單獨使用時,也常為是嘆詞。作為嘆詞的啊在疑問時變調為陽平。比如「啊[陽平]?再說一遍」;如果聽明白了,會說「啊[去聲],這回我明白了」。這裡啊和喂的作用十分類似,規則也應類似。

結論:喂在電話用語中是嘆詞,在表示不同意義的時候,會有變調現象。當表示普通打招呼、示意對方時,用去聲;當表示詫異、質疑、提醒對方在線時,用陽平。

------------------------------------

更新一些反對目前得到贊最多的 @王晨宇 的答案。

首先我追溯了德律風這個稱謂:法國人發明了電報,而電話是英國最早構想的,並用借用希臘語創造了telephone這個詞。其後貝爾等人發明了電話,沿用了telephone。隨後這個詞就傳遍了世界,包括法國人的電話一詞也源自英語。後經日本人翻譯成德律風,並傳入中國。總之,德律風和法語沒有關係。

其次我找到了 @王晨宇 的信息來源。請看第二遍看《天使愛美麗》,發現裡面有一個打電話的場景里對方在接通電話後說了聲「Oui」,由此聯想到咱們平時打電話時說的「喂」是否來源於法語「Oui」? 原來是果殼之前的一個討論,裡面也提到了對中國最早的電話安裝於法租界等猜想。完整的看完所有帖子,沒有結論,都是猜測。而且請注意11樓林夕仲的比較詳盡的考據,最後總結道:

可能性不大……但也只能證明到不大這一點了,無法證偽……

@王晨宇 用別人發起的根本沒有結論的一個猜測,卻一口咬定:所有人的答案都是錯的!

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竟然有這麼多人給贊!你們……不要太令我失望……


是這樣的
我們看老片子

」喂喂!(第四聲),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可見以前的人,對於打電話,也是第四聲的

第四聲肯定是有習慣,也有好處,對於電話這種以前是新東西的,肯定是有好處的。
原來的電話,特別是磁石電話,因為電壓不穩定,放大器也很粗糙,其實聲音比較模糊,大家可以去淘寶上搞一個磁石電話玩玩,線拉長了就有一點感覺,你想想實際使用要比這長几十倍呢,聲音自然模糊,特別是比較平和的聲音,就更聽不到了。
所以說你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軍用電話都有呼號。
美軍a就叫阿爾法,b就叫貝塔等等。
中國一叫妖,二叫兩,七叫拐,九叫勾,零叫洞
音調變化大,就是為了不要搞混,因為音調大幅度變化容易聽清楚。

所以我們看到表現比較土的相聲,也是」喂!(第四聲),妖妖零嗎?「
這也是改變過的了,通話質量上升啦。


現在放大器很穩定,通話質量也可以保證,自然不再需要震耳朵啦。

實際上在通話質量低的時候,比如說手台等等,還是用第四聲的」喂!「

吵鬧的時候你打電話,你也可能用第四聲的喂

」喂!喂!快遞員哪,你啥時候送到啊!「


經常接電話,隨便談談~
「喂」發陽平聲而非去聲,應該是第一條需要注意的電話禮節,因為去聲一般有施捨、命令的意味,一般針對丐幫人士。
第二條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喂」的發聲時間要足夠長,個人經驗時間持續一秒左右,這樣可以顯得從容不迫,電話雙方溝通更有條理。
其實還有一條,電話鈴聲最好響過三聲再拿起電話說「喂」,這也是雙方講話前最後的緩衝期。
以上~


喂 wei2
餵 wei4 :餵飯
這樣區分好一點。


這種口語詞本身就不是按字發音的,我用青島話還念陰平(升調)呢,但又比一般的陰平高,韻母也從 ei 變成 ai,因為青島話開口小,念 wei 就太癟了~~


感覺其他答案都不靠譜,這種亂解釋法我也能扯一大篇。
中國第一部電話貌似是在法租界出現的,當時就叫做德律風,都是從法語翻譯過來的。
喂是來源於法語的Ouais!或者oui,跟中國的喂發音一模一樣,是第二聲的!
我剛聽到說法語的人說「喂」我當時都嚇尿了好么!
是這個發音https://translate.google.ca/?hl=zh-CN#fr/zh-CN/Ouais
Ouais:An informal French equivalent for yes, similar to "yeah" or "yep". from Urban dictionary)
====================update=================
第二名說的對,我的來源確實來自那個帖子。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那個帖子。

我當時第一次聽到身邊的說法語人說「喂」的時候我真的嚇尿了,我還以為他會中文我平時的電話他都偷聽了。。。
於是我就上網谷歌查了幾乎所有的帖子,發現好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所以我覺得我做了這麼多research,我真是非常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至於其中第二名說的那個帖子,那個是在所有帖子之中,那個人想法跟我不謀而合,想法最接近或者說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的回答方式跟那個帖子也都是一個想法。

好吧有人說我這樣太過武斷,只是根據猜想。但是我覺得剩下幾個答案根本在猜測,或者是隨便說點高中語文陰平陽平的(我覺得這個更是猜測啊。。)。而我的答案是來源於現實,來源於我的親身體驗,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去自己驗證,這個事情太巧了,巧的可疑。
我們不必須也不應該抱著漢語最厲害最偉大這種想法,而不去吸收世界上其他元素,漢語是在與時俱進的,從其他地方吸收了很多東西,這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地方,驕傲我們不是墨守成規閉門造車的人。
至於有人說法國人說allo,答主身在加拿大,法語是第二官方語言,quebec省所有人都說法語。我身邊就有很多說法語的朋友,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第二聲的喂,我還和他們討論過,他們不是說oui,準確來講是Ouais,他們說這個不是一個單詞,是一個無意義的打招呼專用詞。我覺得出現了這種特別不符合漢語規律的「二聲喂」絕對不是漢語自然演化的問題,自然是從外國引進的幾率更大一些
至於說為什麼有人說」四聲喂「,引進這個詞這麼多年了,出現一些本土化現象更容易解釋吧,畢竟我們國土這麼大,方言這麼多,出現變音很正常,但是還是「二聲喂」為主。況且我個人覺得(從我個人經歷來說)說」四聲喂「多數是教育程度較低一點的人說的(比如說比較大嗓門的司機),或者說是呼喝,反正很不禮貌,也有一個回答說了,一般地位高的人也會用四聲喂,(不要怪我地圖炮了)


題主不知道普通話有變調一說么?


發現大多數變調都是變升調 35 呢,白語劍川和大理,粵語廣州。


「喂」發四聲的人也不是沒有,我聽到的時候,感覺比較文雅一些,僅此而已。

我認為題目可能假定了一點,即,我們打電話時,會在電話中說「喂」這個字。

但這也許是一種本末倒置。我們打電話時,可能想說的僅僅是「wei2」這樣的一個音,而不是「喂」這樣一個特定的漢字。「喂」一字,或許僅僅是用來形容,描述這個音而已。

就好像,我們說狗會「汪汪」(皆為一聲)叫,但是真的讓我們去學狗叫,也自然不會是按照「汪汪」兩字的發音和音調來讀。故「汪汪」和「喂」,或皆只是擬聲而已。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還涉及到一點,那就是為什麼我們接電話的時候要說「喂」,而不是什麼其他的。
這個問題之前在知乎也有過很多回答,但大部分沒有到點子上,但基本都認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喂」的作用是與「hello」是相似的,而在為什麼選擇這個「喂」字上卻沒有人給出明確的答案。

在古代原來「喂」字是並沒有現在打招呼的意思的,從康熙字典中,喂字的解釋來看也不足以引申出打招呼的意思。這樣看來,放開「喂」字的音調不談,就為什麼選擇「喂」字作為接電話時的應答語,我覺得目前排名第一的王宇晨的答案更能解釋這個問題。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喂

【玉篇】於韋切,音威。恐也。


弄清了「喂」字的來源,才能對其發音進行分析。因此,雖然目前《新華字典》中「喂」字的詞條中有「打招呼」的意思,但是其發音仍然是第四聲。


所以我們常說的「喂」究竟是本來第四聲的「喂」為表示疑問的變音,還是來源於法語中的「ouie」,從「喂」字的出現起源來討論,我更傾向於後者。


這個應該和地方習慣有關係,在我們這裡大家基本都是二聲,我覺得很激情很有活力的…覺不覺得二聲比四聲有親和力呢?


疑問是第二聲 不耐煩是第四聲


說明我們的字典是電話出來之前編的


我猜有沒有可能是跟法國人學的。。畢竟是舶來品哈哈,用法應該也是按照傳來的說明書用。

法國人打電話就說wei(二聲)


廣東人表示對於很熟的朋友用白話的第四聲讀,處於禮貌對陌生人用第二聲讀,因為比較溫柔


個人習慣是說第二聲。
因為我覺得第二聲有點詢問口氣,比較柔(當然也可以凶的。。)第四聲總讓人覺得不客氣,也許是平時喂!第四聲也有表達喊人的意思。
尤其是第四聲發出時相較下會比第二聲大聲些,而且我周圍用四聲的基本會拖音。。
恩。。總之個人習慣比較喜歡第二聲。
自我感覺有禮貌些。
喂(第二聲)你好,三個字一起會比喂(第四聲)你好連一起順一些。

Ps:第四聲身邊只有外公啊爸爸啊。。在用。


因為這是你跟你爸媽學的


推薦閱讀: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又是什麼支撐人類繼續充實地活著?
如何看待大衣哥朱之文傾力為村做好事,而村民說「要想叫俺說他好,就為每人買輛轎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早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高曉松確實天賦強?
家境中上,出國留學怎麼讓爸媽同意?

TAG:漢語拼音 | 語文 | 傳統文化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