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合適的導師有多難?
都講選導師就像嫁人,本題目由「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有多難」有感而發…
但是,請注意,這裡問的是 mentorship 而不是 relationship 。
額,以下是我曾經收藏的一個文章,僅作參考:
「付昱,200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2003~2006年在比利時,加拿大等國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被受聘於東北大學,在理學院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作,從事納米超薄膜,高分子材料和超分子科學研究。
還是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曾經幫助導師做過招收研究生的宣傳工作,當時依據自己作為研究生的切身感受總結了研究生在選取導師時的注意事項。我覺得自己的宣講還是比較客觀的,不僅僅是在做宣傳,也確實是有感而發。現在自己已經當上了導師,偶爾與學生談起來他們考研時是如何選擇導師的,發現許多同學在選擇導師的時候還是非常盲目的。導師的選擇對於每一個求學者都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選擇會使研究生生活充實豐富,畢業時工作成績斐然,充分體現出研究生學習的價值,幫助大家更好的實現人生理想,而如果選擇不當就會適得其反,辜負了我們考取研究生的一番心血和滿腔抱負。為了幫助大家選取理想的導師,我就把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和現在當老師的體驗一起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這裡討論的主要是在同所大學或科研院所、同一專業下選取導師的問題。專業和學校選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另外本人從事的化學研究,而每個學科甚至專業都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還望大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首先要了解導師是否有足夠的經費。「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沒有足夠的經費是十分痛苦的,有時甚至根本無法開展工作。記得我讀研期間,有的同學老師經費不足,每次用食鹽都得到處借,一不小心,多買了幾瓶溶劑都得想辦法賣掉或交換成其他試劑,嚴重地分散了工作精力和影響了工作效率。錢並不是越多越好,但選取一個有足夠財力的老師是必要的。現代的科研是需要資金支持的,從實驗試劑儀器到結果分析測試,都需要花費。資金充裕可以保證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接觸到更多更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測試手段,這對以後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要了解導師的課題內容。許多同學很關心課題內容,可是卻不知道如何挑選一個好的課題,通常只是看了看題目覺得很炫,就直接選了,這樣帶來的往往都是失望。開個玩笑,比如一個題目「基於天然高分子原料的多孔材料」,看上去不錯,可是實際上它的本質有可能就是做凍豆腐的,因此題目是靠不住的,「標題黨」在學術界也是存在的。我認為了解導師的課題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搞清楚導師做的課題是偏理科還是偏工科。同樣課題題目或研究方向,從工科角度入手和從理學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選擇工科還是理科對個人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與工廠、公司、軍隊等聯繫緊密,而理科注重創新獨特,發表文章多是理科的優點。由於我自己是理學出身,因此可以舉出很多理科的好處優點,但如果在這裡一一列舉這樣對工科有失公允,影響大家的判斷。總體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長,單從就業角度上看,兩者倒是區別不大。我本科和研究生學位都是理學學位,我的同學裡有的研究偏工一些,有的研究偏理一些,但是他們的就業方向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偏工的也有在大學任職的,偏理的也有進公司工作的。其次要盡量選擇一個研究水平高的課題。導師的科研水平直接決定學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導師的指導下,不僅能做出高水平的論文,而且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以及平時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質也會得到很多的提升。我就覺得從導師那裡學到了很多很多,受益終身。衡量研究水平的高低其實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大家可以簡單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衡量。一是導師發表文章的檔次和數量,比如發表文章的SCI影響因子,被引用次數等。特別是偏理的導師,文章是一個關鍵指標。對於偏工的導師可以用發表專利的情況來判斷。二是導師獲得的資助情況。比如,國家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863項目,國家面上項目,省級市級基金,軍工項目,企業的橫向課題等。擁有的基金檔次越高通常說明導師的工作水平和意義越高。項目的檔次基本與基金髮放部門的級別和資助金額的多少相一致的。比如國家級項目要優於市級項目,而幾百萬的大項目要優於幾十萬的普通項目。再次了解這個課題可以學習到得知識。幾乎沒有一個研究生的科研項目會與你的後的工作內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間學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個題目對學生的訓練多,哪個題目應該越好。有的題目看起來很誘人,但是到了實驗階段,工作中接觸的實驗內容簡單,測試方法手段單一,這樣的題目就不利於以後的發展。相反課題中涉及的知識內容廣,實驗表徵手段豐富,實驗操作複雜,有些甚至是獨門絕技,可以成為看家本領,那這就是較好的課題。
再者了解導師的指導風格。讀一個研究生少則兩年三年,多則五年六年,而且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誰也不想在不愉快中渡過。因此在你選擇進入導師的研究小組之前,最好從各個渠道了解一下導師的風格和這個科研小組的氛圍是否與你合拍。我把導師大致分為兩個類型:「放養」型和「圈養」型。前者是指導師給學生的只有科研課題和方向而沒有具體研究方案,導師會定期或在關鍵時刻給學生指導意見。相反「圈養」型的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比較細緻具體,從方案設計到實驗方法都予以安排輔導。「放養」型對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是極大地鍛煉,而「圈養」的同學會能從導師那裡學到更多的試驗技巧。從研究小組的氛圍講,有的組像大家庭,平等合作,有的組像私企,競爭氣氛濃厚。無論是指導風格還是組內氛圍,都各有千秋,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在於個人的把握。在選擇導師時,切忌導師腕兒越大越好。大的導師指導的學生多,宏觀指導為主,而具體指導方式也會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師,有的是開組會定期溝通等等。大家選擇知名導師時,一定先了解清楚這些情況。有些同學進入科研小組後發現指導工作的不是報考的導師而是其他老師,就會產生失落感,甚者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其實這種現象在國內外學術界都是正常的,只是大家在報考前一定要了解相關的情況,以免不必要的煩惱。在一些情況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輕的導師,他們精力旺盛,工作慾望強,實驗中也親力親為,而且學生少,對學生的指導力度也大,這些對研究生的成長都是十分有利的。
最後了解導師的畢業生去向。這是一個終極標準。現在畢業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完全是但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畢業生的去向在一個穩定成熟的研究小組裡是比較有傳統的。比如我當初的導師的學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里任教的就比較多,而我的理想也一直是想搞科研工作,這樣的導師就恰好適合我。又比如我知道一名老師,他與寶潔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年都要選送畢業生到寶潔去,如果你的理想是進外企工作,那麼顯然這樣的導師是再合適不過了。
要了解以上的信息可以通過瀏覽老師主頁,與師兄師姐,老鄉等交談,參觀導師實驗室,與一些老師長輩甚者導師本人交流等許多手段獲得。每種方式都會有有幫助,不能偏信某種方式,綜合在一起考慮才是上策。我發現許多同學就是找老鄉聊聊然後就定了,要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見解是片面的,如果你只有找老鄉的渠道,至少也要多找幾個。如果有條件,在暑期或課餘時間到感興趣的導師那裡去實習工作一段時間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我當初就是暑假在導師那裡做實驗,最後留下來的。現在回頭看起來,這是我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之一。答主在本科的時候跟一位老師一同進行過金融法和破產法方面的研究,共同發表了兩篇文章,而且答主母上大人是國內某211大學的碩士生導師。雖然我自身學術經歷還很淺薄,但有過一定和老師合作的經驗,也比較了解大學老師平時的工作狀態,故來強答一下這個問題。
1. 和尋找一段感情一樣,要找到合適導師不能靠被動地「遇到」,而是要主動爭取。很多同學可能不太留意老師的「officer hour」,覺得這就是考前答疑或者遇到具體作業有什麼問題去求情的。其實大可以將其更好地利用起來,多談談自己在課程內容基礎上想到的問題,和老師聊聊這個學科最新的進展。
我記得和我導師剛認識的時候,每次在她的銀行法答疑時間沒有一堆人問問題,就會隨意坐下聊聊感興趣的問題,比如餘額寶和銀行爭奪存款的問題學術界怎麼看待,銀行賣的理財產品違約了誰來管之類的問題,能了解很多學界研究的前沿動向。一方面可以拉近自己和學術圈的距離,另一方面,功利的角度來說,如果老師需要找研究助理或者準備帶研究生,也是無形中混了個臉熟,證明了自己對這個領域的興趣。
2. 感情中可能會遇到「坐在自行車上笑還是坐在寶馬里哭」的抉擇,選擇導師也是一樣。知名教授、所在領域的翹楚,固然有很多資源,眼界也會更高,但和學生的距離一般來說也會遠一點,很多和學生的交流是通過比較熟悉的「大弟子」或「二老板」間接進行的,直接一對一交流的機會少。而且江湖名聲在外的老師,一般對於寫書、編教材、到處講座比較感興趣,對於發發期刊文章熱情和精力有限,很多時候只是掛個名,主要工作還是大弟子帶著一幫菜鳥在做,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
與之相反,年輕的老師雖然名號還沒這麼響亮,但與其深度交流的機會更多,也更重視學生的反饋。我的導師在聘用我做研究助理時僅僅是第二年任教,我是她的第一位助理,每周大概有四個小時的時間一對一交流一下工作進展。因為交流時間比較充裕,一些我不太成熟的想法她也不會斷然否決,而是一起慢慢挖掘潛在的價值。比如有次我想用經濟學上一個」辟穀稅「(pigouvian tax)的理論來分析金融監管,因為表述能力有限一開始沒說清楚,但老師會耐心自己看一看有沒有相關文獻,讓我慢慢一點點解釋,最後發現其實是能夠適用的。換做那種十幾個人圍著一位導師嘰嘰喳喳的情況,很可能這個想法就會被一句話打回去了。 另外,年輕老師為了升副教授、教授真的很努力在發表論文,遇到我導這樣的工作狂,一年發表三四篇國際期刊,三四篇國內期刊不在話下,作為學生的話,也更加有機會深度參與發表工作。 我在本科期間就承擔了兩篇國際期刊論文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工作量,在其中獲得的鍛煉比跟著一個大項目組做一顆螺絲釘相比,是更加全面的,也很早就體驗了自己制定研究方向和計劃的自主度。
簡言之,名教授的能提供很好的資源,作為大牛老師的學生也會自帶一點光環,發表層次會高一些。但年輕老師會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深入交流,由於手下帶的學生人數少,個人的自主度和參與度也會高一些。
3. 和導師的工作與維持感情一樣,要認真經營,共同付出。這裡舉一下我母親帶過的一位碩士生B君的例子(生物材料專業)。據母上大人說, B君是從「到底還是忘了哪個學校」考來的,一開始英文文獻都看不懂,實驗室的儀器也不認識,要看著說明書才會操作,有一次還差點把AFM(原子力顯微鏡)上的探針弄壞了。
當時我高三,按說我該是家裡起來最早的,但往往是一推開卧室門看到我媽已經拎著包準備出門了。「XX(B君)也真行,怎麼早到去實驗室幹嘛去呢,哎我怕他又出什麼岔子,得早點回去看看...」
有時半夜複習完出來上個廁所準備睡了,看到我媽還在客廳對著筆記本屏幕,「哎你幫我下載XX電視劇第X集唄,剛看XX郵件,什麼一套啊,沒明白他什麼意思,我還得找篇東西讓他看看」
等我去外地上學了,有的時候半夜收到我媽郵件」哎你幫我看看這段英文摘要吧,B君寫了剛發我的,這都什麼一套啊四六不通的...你先幫忙改改語病吧「
雖然看著是在埋怨,但能感覺到她老人家講起B君的時候一般興緻還挺高的。
而且B君」還挺有骨氣「,我媽擔心他碩士畢不了業,打算幫他選個」之前我做過一段時間,覺得還算可行「的方向,結果B堅持要自己定題目,為此又是天天早起去實驗室,晚上彙報讀文獻的發現。
至於同一屆另外的學生呢,我真沒怎麼聽我媽詳細說起,感覺基本就是開題的時候「腦子挺靈活的」,中期的時候「嗯, 還挺像樣,就是不太愛來做實驗」,後來,放假回來去我媽實驗室玩的時候,聽到我媽很生氣地打電話「你這個圖怎麼回事?我自己試了幾遍,用你這個方法每次形狀都不一樣....啊?什麼叫『那次就是這個結果』?你不是告訴檢驗過好多次了么?你說實話,是只試了一次嗎?"
哎,做實驗偷懶被發現了,真是比被捉姦場面還難看...
哦對了,最近聽說B君繼續讀博了,論文發到了很好的一個刊物,是這一屆所在專業單篇影響力因子最高的。
我媽說,開始沒想到他真能搞科研,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4. 最後,感情生活不應只有柴米油鹽雞毛蒜皮,還應該不時有點情趣,跟著導師幹活也不只是悶頭搬磚,也可以多想想有什麼有意思的方向可以探討。我剛開始跟著導師做助研的時候,一般就是做些文獻綜述之類的工作,導師給個方向,自己就從資料庫搬下來好多磚哭著看。但到後來,很多時候會自己提出一些方向,然後提議這個方法可以用於我們的研究。比如當時導師讓我從法律移植(legal transplantation) 的角度看看中美破產法的比較研究,我自己開了開腦洞,提出還可以用博弈論里的alternative bargaining 來分析中美破產法中債務人和債權人不同的行為模式和激勵因素,導師一看博弈論還有這個模型可以使用,覺得很新奇,龍顏大悅。
以上是一些非常膚淺的個人見解,還請真正的學術大牛批評指正!
附上導師照片鎮樓,歡迎大家報考清華大學法學院!
除非遇到絕對極品的導師,「合適的」導師更取決於學生自己。
我曾經勸師弟說,導師的風格已經形成了很難改變,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你一直是個刻苦學習的人,成績一直不錯,可做研究生搞科研真的跟之前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書本知識有很大的區別。尤其在國內做研究生,跟情商的關係很大:如果跟管儀器的老師處好關係,他們就幫你好好的做表徵;如果跟看門大爺搞好關係,做實驗到很晚,他也會幫你開門;如果跟師弟師妹師兄師姐搞好關係,他們可以教你。搞實驗是實踐科學,大學的學霸不一定動手能力強。工具就是工具,當你需要某個軟體的某個功能時,只要去學習那個功能就好了,沒必要把這個軟體的厚厚一本教材全部啃完。碩士研究生,最基本的是學會一些基本的做科研的方法,得有空白對照組吧,得有scale bar吧,不要二次引用吧。。。當然我blabla一通,還是沒能改造他,導師還是照樣不滿意,他自己心裡也會覺得老闆「不適合他」。因為他是想讓老闆給他一個現成的實驗方案,啪啪啪不就搞出來了嘛。我說,不是的,老闆知道的未必比你多,你親自去試錯了,分析原因,解決問題,才是需要你做的,你不是一個機器啊,你得能自己獨立思考啊。
我看重「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的過程,遇到問題,可以跟別人討論、查找文獻、自己設計對照實驗解決,不要總是想著吃現成的。研究生就是要得到這套方法論嘛,用某數學老師的說法是「忘掉的是知識,得到的是能力啊」,用這套方法論,研究生畢業不管去到什麼崗位上,無論是企業,還是繼續科研,有了問題自己都可以解決嘛。
我的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兩個人的指導風格完全不一樣。碩士老闆事必躬親,每天都可以見到,有了問題都可以直接去問他。博士老闆大忙人,一周只有15min左右的時間可以談話,再就是每周組會可以見到他,但我好像兩三個月才能做一次報告吧。一開始跟博士導師真的是不習慣,總感覺自己被「放羊」了,不過自我開始做實驗之後,我的心態才轉變過來,並且開始認可博士老闆的指導方式。畢竟我是在讀博啊,一切問題都得自己解決,要不然自己也成了「科研民工」了嘛。雖然每周只能跟老闆面對面那麼十幾分鐘,但我都先準備好今天談幾個方面,老闆給指點一下,我就有醍醐灌頂之感。
現在回頭看,碩士導師的嚴格精細讓我具備了做科研的基本素質,並且喜歡上了這條路,有興趣繼續走下去;博士導師讓我自由翱翔,深刻認識問題,開始具備「自立」的能力。
我現在每天問自己,你準備好自己成為boss了么。現在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也是我努力的動力所在。看到這個題目,內心都有溫馨的感覺,這大概就是有一個好導師的體驗吧!
其實找到我老闆純粹是誤打誤撞,雙選前我不認識他他不知道我,分配後結果出來我給他打電話才知道有我這麼一個學生,後來教師節第一次給他送禮物,買了一盒茶葉,被他罵了一頓,大意是老師掙得錢比你們多多了!π_π,後來他生日,我們師門四個人一起送了一張賀卡
老闆自稱教育家,我們跟他上門診期間,除了剛開始會帶著你,偶爾講一下辨證思路,其他時間都是自己揣摩,再後來直接放手,連新診都是我們接,病人居然也都配合,還把我們幾個寵得無法無天,學到的新方法都願意讓我們試,有幾個阿姨還老拿吃的給我們,非常和諧的醫患關係。再後來,老闆去香港講學倆月,門診一直沒停,全靠我們幾個學生撐著,病人也沒少,老闆回來後,每天在門診喝茶還很得意!
畢業一年了,很想您呢,師父,亦師亦父!
2014年8月入學小PhD一枚,今年二月份做出決定換導師。現在跟著新的導師一個半月,深切的體會到一個適合的導師和一個不適合的導師對一個PhD的成長影響有多大。個人經歷給所有正在申請PhD的孩紙們一個建議,在確定跟一個導師之前,除了要確定他的方向你確實有興趣之外,一定一定試著聯繫他的學生,了解導師supervise的方式。通過陶瓷的郵件往來甚至是幾次skype或面談,都難以了解到這一點,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才會比較全面的知曉。
我是本科畢業後直接申請PhD,當時給我寫推薦信的老師覺得本科申請PhD希望不是太大,老師都這麼說了,所以自己也是抱著能申請上就是萬幸的心理申請的。我的前任導師在他所在的領域確實是很有聲望的一個Professor,陶瓷的時候他表現得很熱情,回復郵件也非常及時,確實讓我非常動心,覺得跟定他錯不了。現在想想當時真是一腔熱血,腦袋空空,too young too simple。
第一次見到他的staff和學生開始,他們對他的吐槽就沒有斷過。當時心想,能怎麼辦呢,入了這個坑了,也只好堅持下去了。一個學期下來,只能說,學術上他給我的指導一點沒有,給我的topic讓我也是非常無語(試問一個Engineering的學生是要如何做arts...)。一周有兩三天拉著大家閑扯幾個小時,其實就是聽他演講他的「人生哲理」,我們除了贊同他的觀點,基本是不允許我們說自己的觀點的,浪費了大家大量的時間。每天都過得心驚膽戰,生怕他出現;他來過之後,每個人都是身心俱疲。可以吐槽的細節太多,這裡就不細說了。
一開始還是想忍,忍忍四年就過去了不是么。但其實自己的已經越來越難以忍受那樣的日子。剛入學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本來以為一學期下來,能漸漸上手,結果除了迷茫之外,還附加了崩潰的心情。也聽說他門下選擇換導師離開的先例很多,於是漸漸萌生了這個想法。但下決心太難,因為也聽說了每個離開的人的經歷都不算順利,那段時間非常的煎熬。
我從department的head接觸說要換導師到走完整個流程,差不多走了一個半月。現在的導師其實很快就給了我offer,但前任老闆就是不肯給我簽表,沒有他簽字的表,department也無法幫我完成換導師的流程。從跟前任老闆第一次提出換導師的請求,到最後離開,正好的一個月。這四周,估計是我20多年來最黑暗的一段時期。進退兩難,加之前任老闆時不時施加各種壓力對付我,整個人都崩潰了。一天要跟媽媽電話至少一個小時,其實翻來覆去談論的都是跟前任老闆相關的各種吐槽,負能量滿滿。害怕一個人,偶爾會做噩夢,經常因為壓力大而發燒。我當時已經到了覺得自己必須去找心理醫生的地步,壓力大到無法排解。
還好department對學生非常支持,兩個head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在看到我的情況非常不好,期間跟前任導師多次交涉無果,兩個head決定為我破個例,無須前任導師的簽名,讓我換到現任導師門下。因為我的這次換導師,也讓department了解到前任老闆supervision的不合理,給了他一點小警告。
「事在人為」。本來不報任何希望的換導師,雖然過程艱難坎坷,但最後還是順利完成。現在我有大小兩個老闆,都非常nice。除了對學生很友善,會替學生著想之外,他們也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督促學生完成工作。在幫我確定topic的時候,他們會考慮一個topic的可行性,實施難度,以及以後找工作的問題。他們希望我能在PhD階段explore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希望我努力工作,但也會告訴我要多交朋友,多參加課外活動,不要一直悶在lab里做研究。一個半月,我覺得比自己過去的七八個月收穫還多。我開始喜歡做研究工作,生活變得很豐富。除了安排好時間完成研究工作,我還有時間練練吉他,跑步,準備考CFA……早上十點多到實驗室,能待到晚上十點才回來,周末也常常會去實驗室待在。每一天都很充實,很快樂。在前任導師那裡,我基本能在實驗室少待一分鐘就少待一分鐘,太煎熬。
身邊所有人都告訴我,你的做對了選擇。恩,最後我確實遇上了合適的導師,但這個過程也很曲折。所以,我覺得遇上合適的導師很難,是一件拼運氣的事兒。我一開始並不是那個幸運兒,但很開心的是,現在,我是。麻蛋,戳中點了!
導師讓我加班給他做實驗,一大早順路,他讓我趁他的車,過高速竟然是讓我掏錢。。。
作為一個妹紙,三觀被刷。。。
其他就不用說了,這麼一件事我就覺得我這研究生三年能熬到頭,真是件幸事
ps:剛開始我以為他沒有零錢什麼的,就沒在意。後來到了下午要走,一個巧合,讓我看到了他的錢包,所以。。。呵呵噠
像遇到一個合適的老婆一樣難
還好吧。雖然可能不太對,但是套用戀愛指導建議里的一句:你把自己收拾好了,正確的人就會出現了。
上學期的時候四個教授,我最喜歡的就是D教授。他是系裡面出了名的Mr. A (Adorable) ,英國人,學生都十分喜歡。然後學期結束,大家陸續準備找導師,我雖然很喜歡D教授可是同學裡面比我背景好的有幾個,其中有個芝大的已經和他說定了,另外幾個同學也都說想選他。我就不打算開口了。不過D教授的期末論文我還是卯足了勁找文獻看書各種和D教授討論,一來二去就比其他學生熟了點。
放假我就去美東玩了,路途接到D教授的郵件,問我導師選的怎麼樣了。因為之前我跟他說過我感興趣的是比較實用和細節的領域而他的研究偏理論,D教授在郵件中還特意說明了他的研究可以很實用。我就不嬌羞了,直接回信說好啊好啊~
事後跟D教授說起這個,我一直感謝他人很nice對我很好,他就說不是因為他nice而是我確實是一個很努力很intelligent有好的大腦的學生,並不用特意感謝他什麼。
所以我覺得,儘力做最好的自己,剩下的都會水到渠成。因為我有了最棒的導師,讓我在人民大學度過了前二十多年人生中最快樂的兩年。
我的導師是副教授,在學院網站上面的介紹與眾不同,別人都是論文著作中文英文上百行,我導師的介紹只有寥寥數字,最近的更新好像還停留在2010年。
最開始選導師的時候我沒報我的導師,選了我們學院的院長。後來院長那裡報名太熱,學長又向我推薦了我的導師,說人很nice,我就也給我導師發了郵件。後來陰錯陽差成了她的學生,成為我在人民大學最美麗的誤會。
我的導師稱呼上是導師,實際上更像是親人、長者、朋友。我在學校期間,導師對我的要求不緊也不松,在最適合我的節奏上讓我兩年研究生生涯既做出了科研上的成果,畢業論文順利答辯通過,也絲毫沒有擠壓到我自己的生活,讓我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感受北京的美,人大的美。
現在中國的研究生導師基本上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模式,學生給老師幹活,老師幫學生畢業甚至找工作。我的導師和她的學生都是朋友,在校期間一切科研工作都是為了畢業論文以及提高學術水平,一旦確實有老師忙不開的事情需要學生幫忙,老師會定時支付生活補貼。因此在研究生兩年里,不存在任何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只有科研上的同事,學術上的引領者,還有生活上的照顧者。
我在學校期間,有很多私事都趕在了一起。包括自己生病、奶奶過世、到外地考公務員,導師一律給我物質上和精神上最大的支持。因此畢業將近一年,我有機會到北京還會去看望老師,逢年過節有明信片和書寄給老師。我想在現在學術圈如此烏煙瘴氣的環境下,我的這份珍貴的師生情誼,彌足珍貴。
選導師,一是選課題,二是選那個人。
一是選課題,對於研究生而言實在是重中之中,如何強調重要性都不為過。一個適合你興趣、能力和個性,更重要的是有「科研前途」的方向,會讓一個資質平平的人很快成為一個學霸甚至學科棟樑。
興趣、能力、個性這些是學生自己能把握的。而科研前途,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實在就是撞大運;對於大部分導師而言,說白了就是跟風。國際上什麼題材好發論文拿項目,就一窩蜂去。跟風跟對了,找工作可能還可以,但是學術上也沒太大成就;跟風跟錯,你跑進去一看其實都是灌水沒啥創新,或者理論上很漂亮,實際應用是沱翔,那就非常苦逼了。
能先於國際行情提前布局甚至引領國際學術界題材炒作的導師少之又少。舉個例子吧。十年前我們研究大方向里,有個子方向炙手可熱,全世界的人都恨不得往裡鑽,寫論文不掛點邊在上面都顯得你沒文化一樣。但是我們系元老級的導師發話,說這玩意兒不值得投入,因為只是形式上的變化,在本質上並沒有質的創新。然後我們系都沒去趟那個混水。十年後回過去去看元老的發言,實在是振聾發聵,多少師弟師妹不用苦逼的守著一個爛坑。
選導師,當然要找這種有科研眼光的導師。換一個年輕的導師,首先他自己就沒這種科研「第六感」,其次也沒這個權威,一錘定音,多半是找個學生「跟風做做看」再說,那這個學生就要倒霉了。
話又說回來,這種有科研眼光的導師,往往也是相當嚴格的。我們系另一個院士導師,他下面的三年普博延期到5,6年實在太正常了。不過那些學生好像都心甘情願跟著導師衝鋒陷陣,因為跟著他確實能學到很多很多東西。
二是選那個人。有個最簡單的辦法,你就看他下面的學生都是本校本科上來的,還是以外校本科考研進來的為主。後者的導師,慎重選擇,不管他的簡歷看起來多好看。。極品奇葩的故事聽的太多了,以前同寢室的哥們就落在這種導師手裡了。比找真愛容易,比找對象難。
1、每次有事情都是和我們商量著來的,郵件上微信上措辭都很溫和,都是用請啊、不好意思這些辭彙,很尊重我們的意願;包括我做助教的往來郵件都是用到謝謝的;有次開會,由於他有事情晚到半個小時,提前給我發的微信,末尾還用上抱歉了。
2、他去捷克之前,有次開會聊到出國的事,結果這次就和捷克查理大學那邊商量好,說希望我們過去實習三個月。很鼓勵我們出去,以往的師兄師姐也是每年都有一個出國的傳統的。
3、最近一個學長有個項目找到導師,導師說給我們去做,關於錢什麼的都是我們自己去支配。最後還是感覺自己太渣,搞不定,不想接,給導師發了封郵件,導師一句話說沒關係。
4、最近同學女朋友要畢業了,給導師發郵件說了這個事。導師說把她簡歷發過來看看……
真的很難,但遇到了就感覺離不開她了。我的導師,亦師亦友,亦母亦姐,小到生活瑣事,大到職業選擇和找對象,處處為我提供建議和幫助。我的三觀、人生追求和選擇,都受我導師的影響極大。我認為,這輩子,我的導師是我生命中除了家人以外最重要和最珍惜的人。
老闆和學生之間最完美的境界就是互相利用實現雙贏。
2014-08-03 Update:
跟導師鬧僵了,已退學。
遇到一個合適的導師還是很難的……
============原答案=============
其實沒必要想得那麼嚴重。
我認為博士只是一種工作,而你的導師就是你的老闆 / 客戶。
老闆發下任務你要去完成,客戶修改了需求你也要搞定;在這個過程中,你完成了你的博士論文,然後輕鬆畢業。
這樣,我想性格什麼的、合適什麼的都是浮雲了吧。
當年快畢業時實習公司有個比較緊急的項目,基本沒時間去教研室,又碰巧趕上寫文章和畢業論文,於是只能跟導師通過郵件交流。
當年年幼無知,對論文重視程度不夠,等到答辯後發現,自己幾萬字的論文沒有被改過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然後就有了如下這幅圖片(本圖片謝絕一切轉載),從那以後我理解了什麼叫大氣,什麼叫感恩。
沒想到 @lineba 林8小天使完成採訪作業不夠還要邀請我談這個問題,然而我並沒有什麼可談。
大學的時候我們有本科生導師制,一個導師帶兩個本科生。所謂的「帶」,在有些人身上體現的是導師請吃飯發紅包,有些人身上體現的是讓學生早早進入實驗室做項目,有些人則從來未得到導師的聯繫。我比較不幸運,導師聯繫了我和另外一位同學,告訴了我們他的存在,然而甩下一句話,叫什麼來著,「我個人很不喜歡這種亂點鴛鴦譜的配對方式。」
可惜,當時的我一頭熱,一心想早早進入實驗室做項目,於是寫了封熱情洋溢的郵件給他,希望他收了我,哪怕在實驗室洗瓶子也好。他很快就回,打了個哈哈,說你先想想自己想做什麼。
哦,我一個大一的學生,還不懂本專業具體要幹什麼,也沒專業知識,所以你要我想想自己想做什麼,我真的不知道啊!於是我從村裡跑到校本部,追到他辦公室找他,和他談了一下午,死乞白賴,口舌費盡,最後他沒辦法,說你找個時間來我實驗室看看吧。
於是,懷著一顆期許滿滿的心,我去了他的實驗室,他並沒有在,是他的研究生招待我的。一個不到二十平米的空間有實驗台和辦公位,除了招待我的研究生學長外還有一個學姐,樣品呢,沉積物。
「學長你在實驗室做些什麼呀?」
「測試沉積物中的硫元素。」
「這個課題是你自己想的嗎?」
「是X老師讓我做這個的。」
「除了這個還有啥可以做的嗎?」
「好像沒有吧。」
哦。
稀少的樣品、實驗儀器、研究生人手,剛好我也沒想法,耶。
大二快結束的時候,眼饞地看著身邊有的同學已經進入自己的本科生導師的實驗室開展項目了,而我無依無靠,心想不能再墮落了。於是打聽了下肯讓本科生進實驗室幫忙的幾個導師,選了一個有自己課題組網站,似乎還不錯的導師聯繫了一下,就進了他課題組。
那時候太得意了,以為啊終於可以開開心心做科研了。那時候我們還在村裡,而實驗室在校本部。為了能去實驗室,犧牲了每個周末。早上6點多起床趕一個半小時公交去實驗室,搗騰一天晚上七點多回村裡,累得眼皮打架。我在搗騰什麼呢?儀器不斷地壞不斷地壞,去了實驗室,壞了,找工程師,弄一下午,哎呀時間不早了你下周再來吧。標準品不斷地做不斷地做,老師我想做樣品,一個眼神斜過去,你標準品做好了么,做一次夠么要多做幾次熟悉方法。接下來儀器又開始壞。一年下來,除了一次本科生申請課題寫了個申請書,參加他們各種無關緊要的聚餐以後我什麼也沒幹。哦大三過去了,哦你有毛成果?
大四對著這根雞肋徹底放下,然而這對我的影響就是,所謂的本科生項目被迫中止(其實根本沒有開展好么),給副院長提交了項目中止書,在我的大學生涯畫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污點。當時又委屈又氣憤。到底哪裡錯了,我不就想好好進個實驗室安心地做點事么,就這麼難么呵呵噠。
然而保研之後,我陸陸續續聽聞兩位導師的極品事件。例如前者和自己一個學生在答辯之際鬧翻,扣了那個學長的學位證一直不肯發。後者則是和各種女研究生玩曖昧,自己老婆還追到學校來鬧過。
呵呵噠。
哦你看看你多幸運,一中中倆。所以遇到一個好導師多難?太特么難了。
大四的時候並不想留本校,因為實在受不了村民生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現在研究生導師的簡歷,發現她的方向我恰恰挺感興趣。又找了她的若干文獻欣賞,第一次有被擊中的感覺。新穎的研究思路,廣泛的研究方向,各種抖機靈的辭彙運用都讓我耳目一新。特別是看到她真人的照片以後——對於一個顏控來說,臉可以決定一切。於是我又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郵件發給她,心想,就是她了。
她很快就回,說我How lovely,大三結束匆匆見了一面後,我在推免申請表中毅然寫下現在所在單位,心想哈哈哈哈幸福的日子終於要來臨。
然而上天總是負責打臉。
去年8月來到新課題組,本科畢業論文被批判一番。開學的時候選課,由於選了和研究課題無關的課,又被批判一番。一周10門課,還都是專業課,起早貪黑地上個天昏地暗,想退學的心都有了。出海備航,要求從一篇文獻中提取方法進行研究,要求自學各種課題組不曾有人會的採樣方法,直接運用於船上。Oh my lady gaga!Why are you so push?
然而最終我們出了海,在一艘男女比例40比1的船上,身為首席科學家的她,因為固執與獨斷,經常受到船上一些直男們背後的批判。身為她的學生聽聞後心裡並不是滋味。我只知道她為了確定一個最終的採樣站位經常通宵分析數據,我只是在去向她彙報工作時候看到她新添的白髮以及來不及洗的油頭(==),我只是在還沒有新的科學發現時受到她的安慰,她拍著我的肩說:別急,我們做了所有的努力,即使沒有新發現也無愧於心。
我承認我被感動了。
這難道不是一個科學家應該有的精神嗎?工作起來顧不著,奉獻起來拼了命。身為女性做這件事需要更加強大的精神力和執行力,成功時,也會得到更多的尊敬。
回報給我們,或者說是她的是我們真的找到了新的東西,皆大歡喜。
雖然在船上她依然很push的讓弱小的我連續做三個站位的採樣通宵通到差點猝死,但是我有時候真願意跪下唱征服。
我知道她很push,她一直是這樣的人。因為她一直在我後面的鞭打,我必須不懈努力才能保持前進。她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新方向,願意對著一個棘手問題死咬不放致力於完美解決。正是因為這種固執獨斷才成就了她今天就算是男性也很難達到的事業,這種固執和獨斷,或許是我該學習的吧。懷著對她又愛又恨的心情我每天都過得痛苦而又飽滿。
2013入學小博,第一次發SCI,審稿結束,自己剛休假第一天,沒有模擬環境,時間緊迫 ,給了10天修稿時間,其實當時二作已經是小老闆了,對叔而言沒有什麼利益了,但是叔還是全程幫我查文章幫我分析審稿問題一起討論如何回答,.還好結局不錯,第一篇順利接收。
看到這個問題,必須怒來一發。
---------------------------------------
你跟周圍的最厲害學霸們的關係,基本就是你將來跟導師的關係。
-----------------------------------------------------------
導師也是人,也從學生過來,準確的說,從學霸過來的。
合適者,兩情相悅也。
連身邊學霸們都處不好,別指望能找到合適導師。
告訴你,
國內導師一定要選老的,選老的,選老的。
只要他手裡有經費,怎麼老怎麼來。
五十來歲以下的導師,成功的,精力都用在上下打點上了,才不會搭理你。不成功的,都是猥瑣大叔更年期大媽,都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黑知識分子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妹子來說,老導師不會佔你便宜,至少不會佔到太多。
至於科研方面,進門第一天你就要打定主意,靠自己。(他要是有水平還至於留在國內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