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地理和文化介紹中國的地圖?

誰能夠很好的根據地理和文化介紹一下中國的地圖?
隔壁問題:美國地圖介紹? - David Rand 的回答


*多圖警告*

謝邀,

我電腦存的地圖好多。剛剛整理一下最有趣的中國地圖給各位分享一下。

*點擊地圖看高解析度原版*

東亞衛星地圖

板塊移動。箭頭代表板塊移動的方向,還有速度(箭頭越長移動速度越快)

土壤地圖

年均降水量地圖

河流流域地圖

1940年代地形地圖指南。美國地址調查局1930-1940年代使用飛機測繪中國全部國土。他們做出來的地圖估計是當年一直以來做得最詳細的地圖。現在這系列地圖都在德州大學地圖電子庫公開的,你們都可以免費下載。地圖上的表格,每一個方塊代表一張地圖(綠色的代表德州大學有,白色的代表德州大學沒有)。下載鏈接:China AMS Topographic Maps

土地覆蓋/土地使用。我翻譯一下圖例,從上到下:
左欄目:水稻,農田,森林,森林(稀疏),小植物
中欄目:草原,水,濕地,鹽場,冰川
右欄目:沙漠,戈壁,鹽土,冷沙漠,荒地

2000年BC到2000年AD地震分布圖

耕地分布圖

1947年全國縣城分布圖

二級形成區劃(地級市,自治州,等等)

三級行政區劃。圖例翻譯(從上到下):
縣,縣級市,自治縣,區,旗,自製旗,林區

2011年人均年收入(美元)。咖啡色代表平均以上,藍色代表平均以下

2013年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進出口總值

亞洲各國生產總值示意圖(大小代表僧產總值)

中國各省經濟總值等於世界哪個國家

2012年各省互聯網使用者占人口比例(可憐的雲南和貴州是全國最低的)

語言系和語言分布圖。注意,這是語言,不是方言,所以粵語等漢語的其他方言沒有出現。
圖例翻譯(從上到下):
左欄目:蒙古語,突厥語族(包括維語,哈語,等等),滿-通古斯語族,韓語,塔吉克語,南亞語系(包括佤語,布朗語)
右欄目: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包括藏語,彝語,哈尼語,傈僳語,拉祜語),泰語系(包括傣語,壯語),苗瑤語系(包括苗語,瑤語)

海外華人人口。圖例翻譯(從上到下):
中文作為國語
500萬以上中文使用者
100-500萬中文使用者
50-10萬中文使用者
10-50萬中文使用者
藍點-華人集中城市

1941-1982年「熊貓外交」 中國都送給哪些國家養熊貓的權利?居然北朝鮮最多。

中國口味分布圖

漢語系十大方言分布圖(直接看拼音,不用翻譯了)

人口密度示意圖(人/平方公里)

農村人口密度示意圖。請注意,這張不顯示城市人口,只代表農村人口。中國華中平原,還有長三角平原屬於世界農業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少數民族分布圖

各地人口凈流入流出示意圖

性別比例示意圖(男:100女)

長期鐵鐵路規劃圖

高鐵長期鐵鐵路規劃圖

水電站分布圖

1982年國內航線


[長文多圖]這個問題下有很多優質答案,非常專業的側重於地理角度來介紹中國地圖,但是我還想寫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回答,深坑淺入提綱挈領,以後用來教我家姑娘。「文化」這個概念很寬泛,我想多加點人文的東西寫進去,我想儘力描述的那幅中國地圖,應是極其美的。

首先從我的坐標看過去,「形如舟揖」的舟山是東海最大的島嶼,四周千島環繞,外接太平洋,這是中國的門戶。閉門掩戶的年代,皇帝老兒以為海的那邊是神仙:

東海

[唐]胡曾

東巡玉輦委泉台,

徐福樓船尚未回。

自是祖龍先下世,

不關無路到蓬萊。

東福山

後來我們知道東邊有個國家叫日本。有唐一代的甜蜜期後,這個「蕞爾小國」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戰亂流犯順著季風洋流侵掠入浙南閔北,持續著多年疥蘚難除的騷擾。

韜鈴深處

[明]戚繼光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與舟山最近的陸地城市古時稱明州,宋代時已成為著名港口,「萬里之舶,五方之賈,南金大貝,委積市肆,不可數知」。明代時為避國號諱,朱元璋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其改稱寧波。

錯過地理大時代,繁榮也只能曇花一現。當門窗被粗暴的敲開時,江浙之地就成了最先被掐斷的命脈。戰火從這裡燃起,歐風美雨也在這裡滋育新的種子,黃浦江畔的一個漁村,挾地理之便和時勢所造,長成一座魅力非凡的國際化都市。

上海的弄堂

王安憶

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後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幾乎是波濤洶湧,幾乎要將那幾點幾線的光推著走似的。它是有體積的,而點和線卻是浮在面上的,是為劃分這個體積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標點一類的東西,斷行斷句的。那暗是像深淵一樣,扔一座山下去,也悄無聲息地沉了底。

長江在下游形成了河流交錯湖泊棋布的肥沃平原,兼備氣候、資源、交通的優勢,在現代是以上海為主導的經濟發達地區體,在古代是多個繁華中心的魚米鄉,她有個曖昧不清的名字,叫江南。

揚州瘦西湖

憶江南詞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對地理學家來說,江南是平原和丘陵,對氣象學家來說,江南是梅雨和暖春,對文學家來說,江南是易逝的繁華和永恆的詩文。各人給各人的江南畫圈,圈圈圓圓中邊界飄忽不定,也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但是有幾座城市不得不提:

金陵三首

[唐]李白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空餘後湖月,波上對江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並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在中國的著名古都中,南京自古以龍盤虎踞的山川形勝著稱,整個古城位於長江下游的秦淮河河口地區,周圍群山如障,呈現山環水抱的態勢。可最終也是一代規模成行跡,千秋興廢逐流波,造就了一個個短命王朝。真有王氣這一說?還是劉禹錫講的實在: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古鎮南潯

望海潮·東南形勝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古鎮西塘

送人游吳
[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小橋流水人家、春柳夏荷園林。溫暖濕潤的江南,人文景觀和自然條件在長久的歷史中浸染的如膠似漆,景色靈動活潑,建築輕巧通透,趣味細緻韻長。然而一味的婉約,多少都有點自憐自愛的氣息,使得定都南方的王朝有一種命定的軟弱和劫難。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幸而這江南所倚身的,是亞洲第一長河,從西邊的雪山高原翻騰奔涌過來,給江南注了些悲愴放達之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此外,江西中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的大片丘陵地區,生出了陡峻雄偉的山地,形成了江南的胸中溝壑。

黃山雲海

涇縣徽派民居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卧,猿嘯時聞岩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鄱陽湖晚景

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鄱陽湖一帶的人文地理和自然景觀,沒有一篇文章比早逝才子的千古一序寫的更好: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溯長江向西,是洞庭湖兩邊的華中大省湖南湖北。抗日戰爭時期,日寇與國軍長期相持於湖南湖北一帶,戰線過長保障難以為繼是主因,這種滿是湖沼和丘陵的地貌也是阻止其機動性的重要因素。所謂萬里長江,險在荊江,在還無法築壩蓄洪的年代,雲夢澤吸納吞吐著江水和泥沙,逐漸淺平成沼澤和陸地,但依然保持了發達的水系,登高而望,浩浩蕩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洞庭湖晚景

岳陽樓記

[宋]范仲淹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再向西就到了三峽。高峽出平湖之前,僅憑一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想像此間山川大澤的風範了。

*巫峽

秋興八首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壁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即使是交通發達的現代,川藏線依然是不小的挑戰,綿延於四川、雲南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的橫斷山脈,一方面通過高山峻岭把文化生態阻隔橫斷起來,形成了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然而民族會融合,經濟要交流,即使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中,依然有茶馬古道這樣的人文景觀。

航拍川藏邊界

*川藏滇交匯點——香格里拉

蜀道難

[唐]李白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我們還剩下一個被標籤化的西藏,被邊緣化,隨後被神聖化,接著被解構化。青年們先奉其為心靈終點,又嘲諷其為裝逼聖地,然而西藏不言。有誰能確定正確打開她的方式呢?也許並不需要十萬長頭磕過,和香霧中的傾聽梵音,只需要看日光傾城,看最純凈的藍與白、黃與紅。

羊卓雍錯

雍布拉康

遠方

海子

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遙遠的青稞地

除了遙遠 一無所有

更遠的地方 更加孤獨

遠方啊 除了遙遠
一無所有

這時 石頭

飛到我身邊

石頭 長出血

石頭 長出七姐妹

那時我站在荒蕪的草原上

那時我在遠方

那時我貧窮而自由

這些不能觸摸的 姐妹

這些不能觸摸的 血

這些不能觸摸的 遠方的幸福

西藏並非只有苦寒之地。從拉薩出發往東去林芝和雅魯藏布方向,地勢上垂直變化大,喜瑪拉雅山脈逐漸無法阻擋印度洋上的暖流,熱帶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隨處可見。

北上青海回到第二階梯,中國西北地區地處歐亞大陸深處,氣候乾旱少雨,多呈現荒漠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逶迤於此地的山脈,糾結了歷史上中原王朝和塞外游牧民族的兵戈恩怨,而顯得異常蒼涼。

山海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沙漠風光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從軍行 其一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高昌古城

火焰山

新疆的總體地形特點是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崙山系;天山橫亘於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大部分為荒漠氣候。古絲綢之路的樞紐樓蘭古城、克拉瑪依的魔鬼城為代表的雅丹地貌,將這蒼涼描繪的如泣如訴。水流將平坦的地表沖刷成無數的溝谷,將疏鬆沙層暴露於地表,再經風的侵蝕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鯽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造就了這片支離破碎的土地。

到了北疆,河流阻絕了沙漠,植被開始郁密,溫帶大陸性氣候下的土地進入了南西伯利亞區系,生物種群的豐富使得塞上又成了江南。

喀納斯湖月亮灣

塞里木湖

西域水道記(記伊犁望河樓)

[清]徐松

臨河有高樓,紅欄碧瓦,俯瞰洪濤,糧艘帆檣,出沒其下。南山雨霽,沙市雲開,酒磕茶倉,賦詩譴悶,蒼茫獨立,興往悲來。

假設你是西行歸來的旅人,回到敦煌。這裡是甘肅、青海、新疆三省的交匯點,北接天山余脈,南有鳴沙山月牙泉,西南為陽關、西北為玉門關,將絲綢之路南北分道,西面萬里黃沙綿延到羅布泊,東面是酒泉、張掖、武威,漫漫長路。身臨此境,那句詩是否更顯得人艱不拆?

*鳴沙山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到了黃河流域,首先要講的是關中。陝地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金鎖關,故稱關中。現如今說起大西北,總給人貧瘠落後之感,其實關中在歷史上沃野彌望,其富於天下十居其六,實為「九州之上腴」。
在關中平原與漢中盆地之間,依次橫亘著秦嶺山脈的太白山、終南山、驪山、華山等一系列山峰,而在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之間,同是山峰林立,八百里秦川就狹長地橫卧於南北兩排山峰之間。這著名的「百二山河」,不但在農業經濟上意義非凡,在戰略上更是兵家必爭。

葬經翼

[明]繆希雍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鄭國渠將涇河水引至渭北高原,經年的哺育了古城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始點,唐時鼎盛的長安是現在西安城面積的數倍,是當時世界的巨無霸城市。作為一個南方人,我不得不承認包括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更有王城的氣象。都城的首要原則是天下居中,這個居中不單是地理意義上的中心,它更要確保對最富庶的地區有便利的交通和快捷的控制。

如今有北漂,當年的長安自然也漂滿了能人異士,得志便可輔佐天下,不得志也好就近隱居——那幽遠高卓的終南山,就頗合自命清高又不願平庸的人暫居,上山下山,便是出世入世。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黃河從「幾」字的落筆下來進入河南,既是恩澤,也是苦難。在夏商到秦漢的漫長時期里,黃河流域溫暖濕潤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地是河南物阜民豐的基本保證,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黃河的流向不斷南移,上游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水患愈演愈烈。北宋都城東京(開封),人口百萬之多,同一時期的威尼斯、米蘭、倫敦、巴黎的人口不過幾萬人而已,其城市的繁華最直觀於《清明上河圖》,稠密的樓市店鋪、繁忙的人群車船,農耕文明所能演繹出的理想模式盡在其中。這麼大體量的繁華城市,其地理之便有很大的水文因素,而黃河水患經年,致使其城市周邊水系完全破壞,完全喪失了當年水陸交通四通八達的地理優勢。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壺口瀑布

還有洛陽。周平王時就將都城與九鼎遷到此地,其北有黃河天險,南有中嶽嵩山,西有秦嶺、潼關、澠池、函谷關等地勢深險之所,東有咽喉要地成皋關,還處在伊洛流域,同樣是軍事和農業價值雙高,華夏文明發源於此理所應當。

史記·貨殖列傳

[漢]司馬遷

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

殷墟故都、禹都陽城、偃師二里頭、仰韶龍山…河南的歷史是最深的。而正是因為歷史太過於悠久,即使現代人發掘出了宮殿和墓葬,找到了無數文物,都還不敢確定古老朝代是否存在。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再向東越過太行,隨著黃河入海,就到了齊魯大地。唐宋時,太行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就被稱為山東,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東嶽泰山在中國文化里地位甚高,自古為帝王的封禪之所,祭天以報天之功叫「封」;祭地以報地之功稱「禪」。俗話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山東是山水兼備自然人傑地靈出得孔子,但近代戰亂,逼的山西人走西口,山東人闖關東,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情和韌性,從來都是令人驚嘆的。

依山傍水的青島

泰山吟

[晉]陸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一遠,層雲郁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往北是燕趙之地,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北面有燕山山脈和萬里長城,西部是太行山脈,東邊瀕臨渤海,南方是華北平原,自古就是兵家用武之地,英雄豪傑輩出。燕趙形局大約可定為今天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古代,據說燕子飛到燕山一帶就不再往北飛了,於是這個諸侯國就被稱為燕。

河北理工大學唐山地震遺址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北京挾地利總握天下大勢,在中國歷史的後半段走上頂峰成為政治中心,可惜的是雄闊的萬里長城還是沒能徹底擋住游牧民族的鐵騎,內斂的渤海也不曾預料來自海上的番艦。政治中心在北,而整個中國的經濟重心卻在溫潤富腴的南方,這種分離的最直接後果是漕運和海運的空前發展,南方以糧食為主的產品需要大量地運往北方,倒是催促了擁有大運河、海河水系的天津成了「九河津要,七省通行」的重鎮。地理影響了歷史,也影響了文化,兩座城市一樣喜歡耍貧,只不過離遠些的津門市井文化更渾不吝些。

北出居庸,見到遼闊的原野便到了塞外。內蒙古東西綿延長,所處緯度高,西端有騰格里等沙漠,高原廣大地區多黃土和石質丘陵,降水又少而不勻,水土流失嚴重,大興安嶺的東麓、陰山腳下和黃河岸邊皆有平原。如此地貌氣候,註定了游牧民族只能在歷史上不斷來往遷移,尋求水草富足之所。

呼和諾爾草原

敕勒歌

[南北]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往東去,開始出現大面積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大陸性季風氣候逐漸變的濕潤。這種濕潤和西伯利亞、北冰洋南下的寒潮有關,也和經華中、華北北上的熱帶海洋氣團有關,造就了肥沃的黑土地。

*額爾古納河

*漠河極光

《額爾古納河右岸》跋:從山巒到海洋

遲子健

那片春天時會因解凍而變得泥濘、夏天時綠樹成蔭、秋天時堆積著繽紛落葉、冬天時白雪茫茫的土地,對我來說是那麼的熟悉——我就是在那片土地出生和長大的。少年時進山拉燒柴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在粗壯的大樹上發現怪異的頭像,父親對我說,那是白那查山神的形象,是鄂倫春人雕刻上去的。我知道他們是生活在我們山鎮周圍的少數民族。他們住在夜晚時可以看見星星的撮羅子里,夏天乘樺皮船在河上捕魚,冬天穿著皮大哈(獸皮短大衣)和狍皮靴子在山中打獵。他們喜歡騎馬,喜歡喝酒,喜歡歌唱。在那片遼闊而又寒冷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的他們就像流淌在深山中的一股清泉,是那麼的充滿活力,同時又是那麼的寂寞。

*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

凡臨近邊界的土地,總有不同文化的糅合離散,呈現出別樣的風情。黑龍江和東蒙的城市就受毛子的影響,而吉林甚至孕育蛻生出一個國家。其古樸豪放的民風根源於白山黑水,變亂時但見滿腔對鄉土的深情。

高句麗

[唐]李白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長白山天池

高句麗

[北周]王褒

肖肖易水生波,燕趙佳人自多。

傾杯覆盌凗凗,垂手奮袖娑娑。

不惜黃金散盡,只畏白日蹉跎。


巨流河——牧草中的哭聲

齊邦媛

女子留在家鄉,莊院屋子裡是忙不完的家務;竈邊烹煮三餐,過年前擦亮上供的器皿,不斷的節慶準備,洗不盡的鍋、碗,掃不完的塞外風砂……。

到了十月,看著長工將大白菜、蘿蔔放進地窖,一年又將盡。

說完了中原江南塞北關外,再轉過來看歷史上一向不受重視的中國南方。當年諸侯爭霸時出國位居漢水流域就被當作蠻夷了,再往南更是不開化之地。然而嶺南的地理條件並不差,屬東亞季風氣候區,全年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充沛,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要怪就怪橫亘在湘桂、湘粵、贛粵之間的南嶺,大大阻隔了交通往來。

*肇慶風光

西江苗寨

西南風光

少年游·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傳統的地理文化視角看來,嶺南處地濕熱,林木易生瘴地而不宜居,民智又未開化,倒是流放犯人的好地方。實際上嶺南文化一直都有比較獨立完整的部分,大體可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反而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要津,先導於國內。改革開放後,以廣東為代表的經濟起飛,重新確立了南方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

廣州早茶文化

最後別忘了我們的港澳台,暫留一節。還有咱下在南海里的蛋。古時走到海南,以為這裡就是天涯海角只能望海興嘆,現在它更像是個起點。揚舟南海,東過巴士,西過馬六甲,南過巽他,世界已經向遠方四通八達。

三亞南海觀音

題橡膠樹

楊朔

南海珊瑚千萬支,枝枝波底斗奇姿;

自從瓊嶺生銀橡,寶島聲華更一時。

中國南海

*南海諸島礁

想哪說哪,掛一漏萬,私人偏好,請海涵。另外多說幾句。北至哈爾濱、南至西沙、東至東福山、西至霍爾果斯,中國十之七八的省份,我都已在年輕時踏足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老話激勵過你我,也將世世代代的激勵一代代的青年。讀書和旅行永遠都是知乎的熱門話題,我也曾熱衷於慫恿別人多讀書多戀愛多旅行,生命厚度抵苦短,過盡千帆刷經驗,現在我不會了。我說過,年輕人會為了讓自己顯得淵博而讀書,為了多上幾個姑娘而戀愛,為了在朋友圈炫耀去旅遊,他們就永遠無法感受到在書中讀到心靈相契的部分帶來的震顫,無法體會和一個美好的女人相觸時從髮絲到指尖的電流,無法對走過的土地經過的風景產生感情。對於本該自然對待的一切事,他們卻生出了「執著心」,丟掉了自我,真是買櫝還珠。


對我來說,讀書就是讀書,旅行就是旅行。什麼也不為,什麼也不求。

————————

參考書目:

[1]白郎、石映照:《中國地脈》

[2]萬東來:《詩文地理》

[3]劉慶柱:《解讀中國古代都城》

註:帶*圖片來自網路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目前還不多。除了一個1200+贊的回答外,就是690+贊的 @蘭Sir 的多圖長回答。我首先承認,你做了很多工作,從在線地圖軟體上截取了大量高解析度的地圖來佐證你的觀點,很辛苦。客觀的說,你做的那張圖確實讓人能夠直觀看出一些中國複雜地貌的端倪。

嗯,這是開始寫這個回答的時候的贊數。現在已經900+了。

但我同時必須指出,你的觀點有很大的誤導性。通過你的答案,我能夠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你的地理學的並不好,不僅混淆了比例尺的概念,還在混淆著各種地理術語的用法和指代範疇,同時對一些歷史地理、地質方面的知識更是不懂。然而,你自己也不了解的東西卻因為高票贊同吸引著眾人的目光,誤導著被漂亮數字吸引進來的,和你一樣對地理、地質並不熟悉的普通網友。

作為一隻地質喵,我覺得有必要站出來指出你答案里的諸多錯誤和問題,以正視聽。之前在評論中已經指出了一些,但覺得還不夠,所以我還是另開一個回答專門反對你。有些批評可能會比較不好聽,但且聽本喵一句勸:不懂就要多讀書。

可是仔細一看,這些地圖的線條位置都不一致,畫法真是五花八門。這不免讓人懷疑:這些地圖並不那麼準確。
加上前面中國地勢三大階梯各種地圖的畫法,種種疑惑,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你能看到的所有製作成一整張的中國地質地貌圖,幾乎全是假的!這是互聯網在線地圖出現後我得以確認的結論。
傳統的中國地形圖,忽略掉了太多的信息,最後製作出來的地圖很粗略,很粗糙
所以,傳統的地形圖丟掉了太多的信息,其實是不可信的

這位答主通篇不提每一張地圖都會列印出來的重要提示:比例尺。

理解了什麼叫比例尺,就會發現,這位答主全篇是在把大小比例尺的地圖拿來反覆類比。在混淆比例尺的區別以後,用一個「傳統的」來指代自己見過的那些小比例尺全國地圖,然後拿來諸如GE或百度地圖裡的大比例尺圖片來說「你看這裡有這麼多細節過去的那些傳統地圖裡全都沒畫,所以它們都是假的。

你可以說一個3500萬分之一的地圖不精確,很粗糙,甚至也可以說不準確。但你並不能說它們是假的和不可信的。我替廣大地理測繪工作者先出一口氣。
此其一謬也。

這是傳統地形圖的嚴重缺陷,也是中國地理教學的嚴重缺陷。因為把中國的地勢分為三大階梯,把中國東部海拔比較低的平原、山地歸為了一類,似乎讓人覺得,只有海拔高的地方才叫山區;更具體地,似乎只有青藏高原才能叫做山區。然而,當你點開在線地形圖之後,你會發現,在中國,平原才是很少數的地方,中國的大多數地區都是山區。

何謂海拔,何謂地勢,何謂地形,何謂地貌?親你真的清楚這幾個概念嗎?三大階梯是對中國海拔變化趨勢的經典概括,卻在這裡成了缺陷,且容我長嘆一聲。
btw,難道地理老師沒教過你海拔500m以上就可以稱為山區嗎?只把青藏高原當做山區的,恐怕只你一人吧。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佔陸地面積的33%
山地和高原、盆地和平原,這兩組中的兩個地貌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山地好理解,就是連綿不斷的山嘛。那高原呢?高原上面有沒有山?如果是山,那和山地有什麼區別?如果是平地,那和平原又有什麼區別?

山地、丘陵、高原放在一起的原因在於首先它們是相對高海拔地貌,其次往往是造山運動的產物,第三是常為強烈風化剝蝕的地區。

還有盆地和平原,放在一起真是奇怪:塔里木盆地差不多都是沙漠,並且海拔高度跟內蒙古高原差不多,為什麼把它和平原放在一起?柴達木盆地,海拔接近3000米,甚至比世界上大多數高原都要高,它跟平原又有什麼可比性?我一度很不解。

盆地和平原放在一起也不奇怪,雖然盆地既可作構造地質術語,也可以作為地形術語,而平原只是地貌術語。因為二者首先地勢相對平坦,處在周圍高部位之間;其次常為地質沉降區;第三為接受沉積的相對穩定的低部位。事實上,當我們在說地理概念的某某平原時,實際上也是在說地質概念上的某某盆地。比如江漢平原vs江漢盆地,華北平原vs環渤海灣盆地,松遼平原vs松遼盆地。塔里木盆地其實也可以說平原,只是一般不這麼說,約定俗成爾。

我的家鄉在廣西,是一個多山的省區。每次看到這張圖片我都會很迷惑,為什麼廣西的山在地圖上都沒有標註出來?是因為那些山太小了嗎?那地圖上那些山脈得多雄偉高大啊?

就像比例尺很重要一樣,觀察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當在全局的高度來看,廣西境內的山確實不是現今的主要山脈。它們是一些古代造山帶的殘留,只有專門研究造山帶的地質工作者會關注。一般地理概念里的山脈並不會提及。山脈,重點不是山,而是脈。

你就能明白,「高原」並不能代表地貌:
內蒙古西部的戈壁、柴達木盆地內部用的都是沙漠的符號,這似乎不太合理。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古代中國受到的外部威脅永遠來自北方(平坦;騎兵):

高原當然代表一種高海拔地貌;
你認為不合理,證據呢?理由呢?
中國歷代威脅來自北方與降水線有關,與農耕和游牧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有關,恰恰和高原頂上是不是一馬平川沒什麼關係。

上面這些被稱為「低山」和「丘陵」的地區,其地貌比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頂部更加崎嶇。

前面提到觀察尺度的問題。青藏高原是個非常宏大的概念,上面山脈眾多溝壑縱橫,也夾雜了諸多平坦小盆地。拿一些低山丘陵來進行類比是完全不合理的。高原首先強調高,並不一定都平,切記。真不知地形圖怎麼看的,居然說青藏高原不崎嶇……

熟悉地理的人可能會說,了解地貌不能只看海拔高度,還要看等高線的形狀。沒錯,從傳統地形圖上也能看出來南方地區的等高線比較零碎,但是,這未免也太簡單了。我們看看傳統地形圖的等高線設置:

我們看到,為了完整顯示從海平面到青藏高原的地勢,等高線的高度間隔非常大,海拔500米到1000米隔了500米才有一條等高線;而海拔1000米以上,每隔一千米才有一條等高線。這意味著,海拔600米和海拔900米、海拔1200米和海拔1800米,兩者在地圖上根本沒法區分開來。而事實上,大多數山區從山谷到山頂,相對高度都沒有超過1000米。有些山區,雖然地表相對高度只有300-400米,但是地表卻是極其複雜的,但是這種地表在傳統地形圖上居然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但是,即使是在線地形圖也有一個弊端,就是當你放大地圖查看詳細地形時,可以看到詳細的地貌;但是當你縮小地圖想查看全局時,原來的地貌細節就被縮小抹平,不再顯示了。

還是比例尺的問題。sigh。作為地圖愛好者,你既沒注意到比例尺的重要性,也不注意比較不同地圖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不同關係到觀察尺度。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語境里需要用到不同的觀察尺度,比例尺就是干這個的。高比例尺的等高線地形圖比比皆是,只是可能你沒有接觸過。

但是,我的這張地形圖上,似乎有一個缺陷:沒有海拔高度信息。是的,這算一個缺陷。但實際上,如果你身處一個自然環境中,你是感受不到海拔高度的,你能看到的是山峰、河流、樹木、岩石,你能感受到的是相對高度,而不是海拔高度。除了研究動植物的分布和氣候信息,更多情況下,地貌條件在地理因素裡面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這個論調完全忽略海拔的重要性,很不合理。海拔是區分一些重要地貌單元的依據,比如高原vs非高原,比如低山丘陵vs高大山脈。不能因為你的圖裡沒有反映海拔,而你非常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就強詞奪理自說自話的認為海拔不重要。


既然通篇都在強調細節,那麼看看你提供的這個圖:

北京的海拔變化難道不是細節?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的變化無從體現,難道不是失真?昌平區諸多小山頭也抹去的,難道不是不真實?觀察尺度很重要,比例尺很重要,重要的話不一定都要說三篇。
----------------
那個答案有更新:

完全沒搞清重點的樣子,也是萌。 @蘭Sir
在意的並不是你說它們錯或怎麼樣,即使你說的也不會怎麼樣。
問題在於,你不能用大比例尺的精確地貌來說,小比例尺的圖「不能反映真實地貌」。
你沒有見過紙上列印的大比例尺地形圖甚至等高線圖,就別這麼說好嗎。客觀條件只是紙張面積有限,把大比例尺的圖壓縮了印上去完全黑壓壓一片也看不清。
這根本不是什麼傳統和非傳統的問題,只是比例尺大小的問題,而你以偏概全用衛星地圖軟體來說「傳統」地圖不行。
其實你只是並沒有真的見過……
觀察尺度,觀察尺度,觀察尺度!
非得說三遍嗎,真是的……
------------------
總結一下:
1.這位答主忽略了比例尺的意義。
2.忽略了不同觀察尺度下需要不同比例尺的意義。
3.輕視了海拔的重要性,只是為了自圓其說。
4.最後,【你能看到的所有製作成一整張的中國地質地貌圖,幾乎全是假的!】
你扯地圖也就算了,通篇沒有一個地質圖件說什麼地質圖也是假的。
看過地質圖么,簡直不能忍……~


安利時間:B站中國歷史地圖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588892(原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台灣顏色不是與大陸相同的正統紅,已被刪除)

新地址:【歷史地圖】中國歷史地圖詳細版(新版的彈幕總體質量比老版差很多,就算爭吵也完全流於表面,建議完全關閉或者至少關閉頂部底部後觀看)

A站B站各位大神傾力畫圖、剪輯,記錄從夏朝至21世紀的中國版圖變遷,以紅色作為官方認可的政權顏色,暗色為當時中國尚未發現的地區和文明,不代表此地區沒有人。

左上角為時間,右下角為解說。

個人建議彈幕開到50%透明度,以寬屏或全屏觀看。

看這個視頻你會發現,你在課堂中,在知乎上,在閑聊扯淡中所知道的那些歷史事件、那些歷史人物全都串在了一起,或激昂、或悲傷、或浪漫、或可笑……

請選擇一個完整的一小時觀看此視頻,戴上耳機,沉浸到祖國那上千年的歲月記憶中去吧!


之前自己算的全球地表粗糙度,截出了中國的部分。計算方法很簡單:地表面積除以水平投影面積,就是地表粗糙度。這個圖的原始數據精度是1分,在赤道大約是1.85千米。當時計算的時候出於研究需要,我選擇了約5千米的計算半徑。也就是說,每一個點地表粗糙度的數據,代表了以這一點為中心的一個半徑約5千米的方形區域內地表面積與水平投影面積之比。至於為什麼是「方形」和「約5千米」,是因為地形數據都是像矩陣一樣存儲的,我用的數據精度只有1.85千米。
可以明顯看出東北,華北和長江下游有多麼平。
蘭Sir 想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中國這片土地到底長什麼樣子?以前,我不知道答案。

【多圖】

我們以前看到得最多的中國地圖,應該是類似這樣的:

這是中國政區圖,展示的是中國的行政區劃及與鄰國的地理位置關係。
這種地圖內容太簡單,不能作為實用地圖,通常是作為大幅面的地圖出現在公共場合。

而通常印刷成單張的、比較實用的地圖是中國政區交通圖,所有的縣級行政區劃都能顯示出來,像這樣:

然而,上面的兩張地圖顯示的都只是行政區劃,並不能看出大地是什麼模樣的。想要知道大地是什麼模樣的,需要看地勢地貌,於是,有了這張中國地勢地圖: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嗯,好像是這麼回事,符合我們的印象。我們來看看這張地圖出處是哪裡:中國地理概況_自然地理,引用自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來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新華社,應該是非常權威的。但是你會發現,內蒙古西部的戈壁、柴達木盆地內部用的都是沙漠的符號,這似乎不太合理。

再看看中國主要山脈圖:

看起來,中國的山似乎也不是很多,至少平原也有不少。我的家鄉在廣西,是一個多山的省區。每次看到這張圖片我都會很迷惑,為什麼廣西的山在地圖上都沒有標註出來?是因為那些山太小了嗎?那地圖上那些山脈得多雄偉高大啊?

在小學和中學的地理課上,我們還知道,中國地勢分為三大階梯,大概像這樣:

或者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可是仔細一看,這些地圖的線條位置都不一致,畫法真是五花八門。這不免讓人懷疑:這些地圖並不那麼準確。上面中國地勢地圖那裡貼出鏈接的網頁里(中國地理概況_自然地理),有中國地理概況的描述,第一句話就是: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佔陸地面積的33%。

這句話很有淵源,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地理書上介紹中國地理時用的就是這句話。當時我就很迷惑:山地和高原、盆地和平原,這兩組中的兩個地貌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山地好理解,就是連綿不斷的山嘛。那高原呢?高原上面有沒有山?如果是山,那和山地有什麼區別?如果是平地,那和平原又有什麼區別?
(有人質疑我地理沒學好,連「山地」的定義都不知道,並指出:「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這種絕對化的定義,反駁很簡單,只需要提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河套平原海拔1000多米,然而卻叫平原。我所質疑的,正是山地和高原,甚至平原之間這種含義有重疊的概念。

還有盆地和平原,放在一起真是奇怪:塔里木盆地差不多都是沙漠,並且海拔高度跟內蒙古高原差不多,為什麼把它和平原放在一起?柴達木盆地,海拔接近3000米,甚至比世界上大多數高原都要高,它跟平原又有什麼可比性?我一度很不解。

此外,我還有幾個疑惑:
為什麼印度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積卻比中國還大?
為什麼從老家廣西坐火車到上海,沿途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山,而不是我印象中,南方地區都是些「丘陵」?

加上前面中國地勢三大階梯各種地圖的畫法,種種疑惑,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你能看到的幾乎所有製作成一整張的中國地形地貌圖,很大程度上說是不準確的!這是互聯網在線地圖出現後我得以確認的結論。
(原文是「幾乎全是假的」,很多人對這個說法提出了嚴重的批評,在此,我先向大家道個歉。地圖的製作很辛苦,我並不是否定各地理工作者的工作,說你們胡編亂造,而是說大多數地圖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小比例尺地形圖已經沒法較準確地反映出真實地貌了。由於大多數人只接觸過小比例尺地圖,所以這一點有必要拿出來說一下。)

當互聯網在線地圖出現後,我驚喜地發現居然能在線查看地形圖了。對比我到過的地方在地圖上的顯示效果,之前的種種疑惑終於解開了。傳統的中國地形圖,忽略掉了太多的信息,最後製作出來的地圖很粗略,很粗糙。

比如,廣西的西北部,在上面的「中國地勢」里顯示的是這樣:

然而,在谷歌地形圖裡放大後實際上是這樣的:

為了對上面這張地形圖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們先看一下比較熟悉的,北京附近的地形:

很明顯,北京西邊的一道道褶皺,都是一座座的山峰,而南面平滑的區域,就是華北平原。這時你再回頭看看上一張谷歌地形圖,圖片的中心就是群山之中的廣西凌雲縣。

凌雲縣實際是什麼樣子呢?感謝這個時代有了街景地圖這個東西,下面是百度街景的凌雲縣:

注意左下角小地圖裡的攝像頭方向,說明鏡頭前方就是縣城,可是鏡頭裡看到的分明是一座座的山啊。這就是山區一個小縣城所處的地理環境,更不用說縣城轄下的鄉鎮了。如此惡劣的地理條件,在傳統的地形圖上,卻是這麼地不起眼:

這是傳統紙質地形圖的嚴重缺陷,也是中國地理教學的一大缺陷。因為把中國的地勢分為三大階梯,把中國東部海拔比較低的平原、山地歸為了一類,似乎讓人覺得,只有海拔高的地方才叫山區;更具體地,似乎只有青藏高原才能叫做山區。然而,當你點開在線地形圖之後,你會發現,在中國,平原才是很少數的地方,中國的大多數地區都是山區。

但是,即使是在線地形圖也有一個弊端,就是當你放大地圖查看詳細地形時,可以看到詳細的地貌;但是當你縮小地圖想查看全局時,原來的地貌細節就被縮小抹平,不再顯示了。比如延安附近的黃土高原是這樣的:

但是當你把地圖縮小後,看到的卻是這樣的:

你會發現延安附近黃土高原支離破碎的地表居然被縮小得跟華北平原很難區分開來。這種情形,跟傳統地圖的弊端非常類似。

為了避免地圖細節在縮小時消失,我只有一個辦法:截圖。我把整個中國領土範圍內的約10千米尺度下的地形圖一張一張截圖下來,然後拼接成一張完整的地圖。約10千米尺度,這個說法有點奇怪,這個問題等下會解釋,你只需知道原始圖片的解析度大概是250米左右,整個中國領土範圍內,幾乎所有能叫做「山」的東西,都會在這張地圖上顯示出來。這張地圖,由1600多張屏幕截圖拼接而成,前後花了6個晚上才製作完成。原始圖片很大,上傳到知乎的這張大小只有原圖的15%。


真正的中國地貌是這樣的:

可以在這裡下載大圖:http://pan.baidu.com/s/1sjkoUo123215×22578解析度,63MB)
(原圖大小是60000*57000解析度,超過了JPG文件的極限,此大圖已經過裁剪、縮圖50%。)

地圖中,灰色的線條表示地表的起伏,灰色越密集、越深,說明地表越複雜,地面起伏越大。圖片上每像素代表的實際距離大約為250米。所以,每一道在地圖上能看得到的褶皺,都是一座座的山峰。

比如,桂林西南面灕江附近的地形如左下圖中小箭頭所示,而實際的地形卻是這樣:

下面對這張地形圖做一下簡要分析:

  • 黃土高原、大興安嶺等地顏色比較淺,且線條很稀疏,說明地表有起伏,但比較平緩;
  • 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地顏色很深,線條很密集,說明地表起伏很大,且地表很複雜;
  • 雲南、貴州和廣西西北部,顏色比較深,線條極複雜,說明這裡地表起伏較大,地表極其複雜;
  • 青藏高原頂部的藏北無人區、唐古拉山等地,褶皺很少,地勢比較平緩,網上能看到很多照片;
  • 內蒙古高原幾乎沒有褶皺,和平原很像,說明地勢很平坦。事實上,對內蒙古高原的描述是:「內蒙古高原上既沒有青藏高原的雪山,也沒有雲貴高原上的峽谷,其地勢起伏微緩,是一個可千里馳騁的高平原。」

我為什麼花非常大的力氣來製作這麼一張地圖?因為中國不像發達國家一樣人口集中分布在海邊,中國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內陸地區,地理條件對中國的影響極其深遠,讀懂了這張地圖,那麼在國家層面上,古代中國40%左右的疑問、當代中國20%左右的疑問就能迎刃而解了。


讀懂了這張地形圖,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你就能明白,秦嶺和大興安嶺同樣是「嶺」,為什麼秦嶺是「雲橫秦嶺」,大興安嶺卻只是小丘:

你就能明白,「高原」並不能完美表示地貌: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北宋和遼對峙了一百多年(其實是花錢買和平),卻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被金兵打成了南宋: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古代中國受到的外部威脅永遠來自北方(平坦;騎兵;無自然屏障):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廣東那麼發達,卻僅限於珠三角地區: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貴州省將是除西藏外,全國最後一個實現現代化的省份:

貴州全省都被山地覆蓋,沒有一片平原。這片崎嶇的山地,誕生了24道拐這種怪胎:

中國整個長江以南地區,除了洞庭湖和鄱陽湖沿岸、長江下游地區和珠三角外,幾乎全是類似這樣的崎嶇地形:

如:
浙江麗水:

福建南平:

廣東梅州:

貴州安順:

廣西都安:

上面這些被稱為「低山」和「丘陵」的地區,其地貌比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的頂部更加崎嶇。
熟悉地理的人可能會說,了解地貌不能只看海拔高度,還要看等高線的形狀。沒錯,從傳統地形圖上也能看出來南方地區的等高線比較零碎,但是,這未免也太簡單了。我們看看傳統地形圖的等高線設置:

我們看到,為了完整顯示從海平面到青藏高原的地勢,等高線的高度間隔非常大,海拔500米到1000米隔了500米才有一條等高線;而海拔1000米以上,每隔一千米才有一條等高線。這意味著,海拔600米和海拔900米、海拔1200米和海拔1800米,兩者在地圖上根本沒法區分開來。而事實上,大多數山區從山谷到山頂,相對高度都沒有超過1000米。有些山區,雖然地表相對高度只有300-400米,但是地表卻是極其複雜的,但是這種地表在傳統地形圖上居然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廣西西北部的喀斯特峰叢地貌,即使是在廣西地形圖上,也只能表示為這樣(下圖的都陽山):

衛星地圖放大後,實際上是這樣:

(此圖來源是天地圖)
圖中的七百弄鄉,就是著名的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的所在地,其衛星照片是這樣:

而實拍照片,是這樣:

(此圖為我在我外婆的老家所拍)

然而這個複雜的地形,在傳統地形圖上,只留下了「都陽山」三個字......
所以,傳統的地形圖丟掉了太多的信息,其實是不可信的。

但是,我的這張地形圖上,似乎有一個缺陷:沒有海拔高度信息。是的,這算一個缺陷。但實際上,如果你身處一個自然環境中,你是感受不到海拔高度的,你能看到的是山峰、河流、樹木、岩石,你能感受到的是相對高度,而不是海拔高度。除了研究動植物的分布和氣候信息,更多情況下,如城市規劃、交通建設,地貌條件在地理因素裡面佔有更重要的地位。當然這裡也沒有否定海拔高度的重要性,很多地圖,要結合起來看。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相當牛B的網站:http://glc30.tianditu.com/(全球30米地表覆蓋),這是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根據遙感衛星數據製作的在線地圖,顯示了全球範圍內精度30米的地表覆蓋/土地利用情況,如圖:

右下角是圖例,粉色表示耕地。根據這個地圖,結合上面的中國地形圖,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答:為什麼印度的耕地比中國還多?

再看看耕地在西南地區的分布情況,你應該能大概想像出西南人民的生存狀態:

(此圖只顯示耕地的覆蓋,底圖為地形圖)

寫這麼多,只是想說,一幅精確的地圖,一個準確的信息,才能讓人對一個國家有清晰的認識,從而對國家的政策和個人的決策產生影響。如果你對中國整體上有了比較準確的了解,大概就不會問出 「中國真的有很多窮人嗎?」 這樣的問題了。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有能力給寵物戴三個表,別忘了順便帶帶後富。

----------------------------結束前小小的分割線----------------------------
前面文中提到了一句「約10千米尺度」,「10千米尺度」是指地圖上的比例尺線段代表10千米的距離,那說「約」是怎麼回事呢?
幾乎所有的在線地圖(包括谷歌、百度、騰訊、搜狗、高德、必應等等),其地圖設定的經緯度都是如下圖這樣,越往兩極緯線間隔越遠:

這是墨卡托投影的效果,為了方便計算機處理和顯示器顯示而採用此投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我們知道,地球的經線本來是這樣的:

經線把地球分割成了一片片西瓜瓣的形狀。

在線地圖為了方便處理,對這個西瓜瓣進行了變形,把上下兩端拉成和赤道一樣寬,使它變成了矩形。(沒有圖...)

很容易得出,假設赤道處的寬度是1,那麼這個西瓜瓣原來在緯度N處的寬度是cos N。變形量大小為:frac{1}{cos N} (證明略)

所以在線地圖在水平方向上隨緯度N的放大率是frac{1}{cos N}

為了保證寬度拉寬後高緯度地區的地圖形狀不變,地圖在豎直方向上也隨緯度N進行了拉伸,變形量同樣是frac{1}{cos N} 。簡單說就是把西瓜瓣的兩頭拉寬、拉長,使上面的圖案保持原來的形狀。如果不這樣,可以想像一個沒氣的氣球,如果只是拉長了,上面的圖案就會跟著變長而寬度不變;再把它拉寬一點,就能保持圖案的長寬方向放大率一樣了。

所以,可以看到上面那張圖片中,經線由原來的相交於極點變成了平行線;隨著緯度的增大,緯線間的距離也在增大。圖中北緯80°~84°之間的距離比赤道到北緯20°之間的距離還大。由於frac{1}{cos  90} =無窮大,兩極附近的地圖高度被拉成無限高,電腦是沒法顯示的,因此,只能把極點附近略去不顯示。谷歌地圖能顯示的最北端實際上是北緯85°。

以上算是對墨卡托投影效果的另一種解讀。

所以,由於不同緯度的變形量不同,在在線地圖中,即使是同一個畫面里,不同緯度的比例尺也是不一樣的!假如1厘米在海南的位置代表50公里,在北京的位置只代表40公里!屏幕上顯示的比例尺,實際上只是屏幕中心位置的比例尺。

所以我之前用了「約10千米尺度」的說法。

要換算很簡單,以西瓜瓣在赤道處的寬度為1。那麼,同一個畫面中:
寧波(北緯30°)處西瓜瓣寬為cos 30=0.866
北京(北緯40°)處西瓜瓣寬為cos 40=0.766
假如寧波位置1厘米代表86.6公里,那麼北京位置1厘米就代表76.6公里。
赤道在不在畫面中是無所謂的。


-------------------22號補充說明---------------------
很多人質疑我不懂比例尺,連「所有地圖裡都有的比例尺」都沒有標註。我懷疑你們是否又真的懂比例尺?下圖中,上下兩條等長的線段,一條實際距離1000公里,另一條實際距離1858公里,你們能否解釋一下這個現象?你們覺得在這個圖中一厘米應該代表多少公里?比例尺應該是多少?

下面這個現象,恐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吧?

具體的原因,我前面已經說了。我的圖是靜態的,不像在線地圖,為了避免解釋上的麻煩,我並沒有在圖上標註比例尺。

-------------------------------------------------------------------------------
更新一下:
收到了很多批評的聲音,如「作者不懂比例尺」、「沒有地理常識」、「不懂看地圖」、「建議補習初中地理」之類。有些批評得對,有些批評並沒有看懂我作這張地圖的意義是什麼。大比例尺的整幅的中國地形圖,解析度達到幾百米的,有多少人看到過?我做了一張較大比例尺的地形圖,然後指出大家平時看到的小比例尺地圖不準確,我覺得不應該受到「不懂比例尺」的批評。大多數質疑者只是提出「百度有很多大比例尺地圖」、「有這樣的地圖只是你沒見過而已」,然而自己卻拿不出乾貨,這就沒意思了。

在線地圖作為矢量地圖,在不同的縮放級別,顯示的內容是不一樣的,縮小地圖時細節的丟失,正是我截取屏幕拼接製作上面那張地形圖的原因。這張地圖是屏幕截圖拼接成的,是點陣圖,地圖顯示的內容在縮放時或變大或變小,但一直存在,一直保留真實性,即使縮放到和傳統地形圖一樣大小時,仍然能看出地表是平坦還是崎嶇不平,這就是我做這張地圖的本意。

大多數人都想知道我們世代生存的這個國家是什麼樣子的,但是,通常大家接觸到的地圖並沒有讓人們實現這個願望。我拼接的這張地圖,能在相當程度上真實還原了中國每個地方的地貌,並且能不失真地查看全局,這就是這張地圖的意義所在。批評我不懂比例尺的,我覺得我們的想法並不在一個頻道上。

最後,感謝 @WaterOrz 的如何根據地理和文化介紹中國的地圖? - WaterOrz 的回答 ,「地表粗糙度」正是我想表達的。


東北亞

上海

北京

江蘇

華北霧霾

華東GDP

全國GDP

大明

大清

對越自衛反擊戰


補充,基本更新完了,幾乎把整體和大部分省份都說了下,謝謝大家一直的支持,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小安在這裡,住大家新年快樂,希望這一年中,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為之努力的做下去,我們一起加油!
感覺現在大家都在自己的家鄉,我也挨個介紹了各位的家鄉以及民族情況,看來也挺符合過年主旋律的。
...........................................................................................................................................................
謝,這種問題是我想要的滑板鞋啊,感覺有一些回答還是不夠系統啊。

  • 再次聲明,轉圖需私信。對前面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到分割線後面。這個回答主要是從地理和一部分人文來說一下,我們為什麼出現現在這樣的政區(省份)分化和文化差異,還有各種各樣的氣候地質差異是怎麼來的。

還是一如既往的用以前的模塊模式來講。

我們先看下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看大家能不能找出一個神奇的現象。

圖 截了一個圖

恩是的,我們看一下亞非歐這個巨大的大陸集合,會發現在北緯30°以南,正好是越往西越「黃」,而在北緯30°以北,正好是越往東越「黃」

其實從地理上講,北緯30°這個地方叫做「副熱帶高氣壓帶」,原則上說這個「帶」控制的區域是非常乾燥的(當然你會發現中國華南除外,這個之後會說)。而這個「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南邊叫做「東北信風帶」,顧名思義,風都是從東邊過來的。而北邊的區域叫做「盛行西風帶」。顧名思義,風是從西邊過來的。

  • 那麼宏觀來講,我們大致能感覺到一點這種神奇現象的原因了吧。在北緯30°南邊東北信風控制的區域,東部溫暖濕潤的海風是很難到達大陸的西部的,直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基本上就成了不毛之地了。而北邊的盛行西風帶正好相反,大陸西端的歐洲溫暖濕潤,而東邊卻越來越乾燥,直到蒙古高原,也成了寒冷乾燥的戈壁。

當然了要是想知道這些什麼「東西風帶」的成因,也可以看下這個。加州靠近太平洋 海灘有這麼多 為什麼會發生乾旱? - 安森垚的回答
當然了這個現象在南半球的南美洲就更是明顯。

圖 南美洲的「陰陽互補」,正好相反,南緯30°以南正好是西風帶,所以造成了智利濕潤的南部和乾燥的阿根廷南部。而北邊的東北信風帶卻造成了火星一樣的智利北部阿卡塔馬沙漠和肥沃的阿根廷北部潘帕斯草原。

好了,我們回到中國,也就是前面的問題,大家會發現了,你說的不對啊,那怎麼中國東邊都是綠油油的啊。

圖 東亞和中亞

  • 也就是說中國這個地方很神奇,我在以前的文章里經常說,我們可以把亞歐大陸看成個四邊低中間高的島嶼,那麼這個島嶼的最高中心就是「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除了這兩個大個子當然還有小弟蒙古高原和伊朗高原。但是相比於新生代才形成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可算是資格老的很了,這個由喜馬拉雅(西藏印度)喀喇崑崙(新疆)興都庫什山(阿富汗)組成的「中央山結」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屋脊(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就在這裡)。

  • 也就是中國處於這個大陸的東部,就算是我前面說的那些亂七八糟風帶的乾燥壓制,有了這麼幾個巨大高原造成的海陸溫差和氣壓差,大量濕潤的副熱帶海洋季風從東南吹來,被運送到了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這也是我們獨有的「溫帶季風氣候」,當然了,我們也發現了,季風的控制僅僅主要是東南區域,西部和北部還是沒什麼用的,我們可以形象的看,那就是這些高原大山,正好「擋」住了溫暖的季風,導致了大山東西的「兩極分化」。

...........................................................................................................................................................
好了說正題,那麼也就是說中國的氣候非常神奇,我們處在亞歐大陸東端,它既像全世界一樣,有北緯30°以南東潤西干,以北西潤東乾的傾向,又有受到季風,造成了東南濕潤西北乾燥的雙重影響。畫個圖吧。

圖 就是前面說的東西

所以中國這個地方,其實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可以說是要什麼有什麼了,但是我們再細細的剖析一下地形,其實並不是讓人感覺非常好。

我們先看一下我們低海拔的平原到底有多少。

圖 中國真正的平原地區

我們會發現中國幾千年擴張的這麼大的地盤,其實平原相比少的可憐,在沒有獲得四川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時代,我們所熟知的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其實主要的活動區域僅僅是上面的黃色區域(華北平原)和紅色區域(渭河谷地)以及長江邊緣的小型平原。

其實大家也發現了,上圖中往往有河流的地方,才有所謂平原。其實絕大部分的平原,都是一種叫做「沖積平原」的東西,也就是說河流攜帶大量泥沙,然後沉積在地表,形成平坦肥沃的土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最大最古老的華北平原,其實就是黃河沖積形成的肥沃土地。華北平原原來其實是「華北盆地」,東邊還有不同程度的海侵,經過漫長的河流沖積,造成了幾百米的沉積物,塑造了養育我們的農業沃土。

可能有人要問怎麼僅僅一條河流就會造成這麼巨大的造陸運動,其實啊,黃河從本質上來說,不僅僅是「一」條河這麼簡單。

圖 歷史上的黃河泛濫區,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圖看出來,由於黃河作用,海岸線一直在後退,陸地不斷變大。

  • 其實黃河在歷史上有過極其大量的改道泛濫,這片華北平原就在這種災難和天賜並存中成長,這才有了末次冰期結束後華北泛濫的洪水回憶。尤其是黃河北邊的河道,也就是華北平原北部,現在的河北省,在歷史上曾經一度都是無人區,泛濫的河道實在是不適合人居住。

這時候又一個問題來了,東邊那一片是什麼情況,為什麼這個黃河到了這裡直接分叉了,所以我們再來看一個圖,那就是中國的山地。

圖 中國的高原山地模塊,原來上圖黃河分叉的原因是,下游竟然有個神奇的奇葩——山東丘陵,包括著名的泰山也屬於山東丘陵,也就是說山東半島,從某種程度也算是山東丘陵在大海里的延伸。

我們發現這次完全和上面那個圖逆轉了,這下可倒好,偌大一個中國幾乎全都是山地高原,我們半數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上圖空白的區域中,當然還不包括被我空出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從這個地圖更容易看出來華北平原是個什麼情況了,中國充滿著西南方向和東北方向的擠壓和斷層,所以能空餘出這麼幾塊平原,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結合了這兩個圖,我們再看政區分化和氣候,風土人文,就容易的多了。

  • 好了,我們接下來分區塊說說。
  • 我覺得還是先說下華北平原吧。
  • 華北平原,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河北河南這兩個區塊,這地方被黃河塑造成了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曾經是個洪水泛濫的很不好的地方,終於隨著洪水減弱,華北平原南部(北部還在泛濫)逐漸成為了廣大的農耕地區,我們的祖先從甘肅青海一帶定居於此,逐漸發展出了成規模的文明。
  • 圖 華北平原,東部有個神奇的山東丘陵阻攔了黃河,也塑造了獨特的山東這個丘陵沿海省份,這個之後會說,華北平原的西部以太行山為分界,就進入到了黃土高原,而我們看到華北平原的西邊洛陽的地方有個迷之凸起,其實黃土高原突然在這裡拐了個彎,而這個地方的分界山脈就是傳說中的「王屋山」。(愚公移山知道吧)

怎麼說呢,我之後講每個省份都會帶一下華北平原尤其是華北平原南部(河南),因為這個平原四通八達,是名副其實的「中央廣場」,也是誰都想爭奪的最好的農耕地區,也是華夏農耕民族的得益之地(注意不是起源),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先看看現在華北平原現在的情況。

圖 華北平原北部(河北)

圖 華北平原南部的農耕地區(河南)

  • 好了,密集恐懼症了,還是我們先走到華北平原的西部,看看一個帶給我們榮耀的地方。

圖 我們先來看看西安這個神奇的地方

  • 說到西安大家總會想到「地理中心」、「古都」什麼的,其實我們看下地圖會發現,西安其實跟本就不屬於華北平原,也不是一片寬闊地帶。西安其實是處在華北平原的西邊,完全是黃土高原和秦嶺中間,渭河沖積出來的一個「河谷」。

我們先看西安的西邊和北邊,西安的西邊是甘南山地,也就是天水一帶,再往西就是青藏高原。好了,到了西安北邊就直接上了黃土高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延安,所以我們看到當年TZ從南方長征的時候,就沒法直接過西安,而是從四川直接進入了川西的高原繞過渭河谷地(西安是禿頭的地盤)然後進入黃土高原。

  • 其實我們的祖先古羌人,還正是從渭河西部的青藏高原甘南山地而來,由於競爭,他們和自己的游牧一部分同胞分家,在黃河泛濫的時候找到了這個既可以農耕又安全的谷地,這個地方也就成了仰韶文化的淵源,可以說中原的華夏文化以及華夏人種,本身的一部分就是源自這個地方,這個靠近「高原蠻夷」的地方。

  • 西安的東邊就是這個河谷的出口,也就是傳說中的函谷關,由於這個地方靠近河南的陝縣,所以這個省也就被稱作「陝西」,出了函谷關就是華北平原西部的洛陽。
  • 西安的南邊就是秦嶺,秦嶺中有一個叫做漢中的地方,其實漢中也是秦嶺中的一個谷地,對了,其實就是漢江谷地,古代叫做漢水,其實是長江的一個支流,這條江途經湖北襄陽(郭靖的那個地方),在湖北的武漢注入長江,也就造成了長江的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
  • 也就是說在陝西這個地方,黃河的支流渭河和長江的支流漢江其實離的非常的近。

中國風水學有句話,叫做山南水北為陽,也就是說山南水北一般被看做最適合建造城市的風水寶地(道沖,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所以才有了襄陽、漢陽等的名稱來源。

  • 而秦嶺的南邊,就是四川盆地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李白會寫出「蜀道之難難於上秦天」,秦嶺這個天然屏障保護了四川,但是也從一定程度限制了四川。
  • 而漢中這個地方因為漢水得名,劉邦當年被封為漢中王,就是從這個地方控制了巴蜀最後直接拿下了天下,漢水這個不怎麼大的河流的名字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朝代甚至一個民族的名字,想想也是很神奇的吧。
  • 所以我們再看西安這個地方,我了個天,風水寶地啊,易守難攻還有河流滋潤,其實在古代來說,唯一有點危險的就是陝北和甘肅東部(慶陽)的游牧蠻族,所以在這裡起家的國家,無論是周還是秦,都是在消滅同化西北的蠻族後,順理成章的開始征服華北平原,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百二秦關。

所以說西安以這個四面環山這種看起來「先天不足」的基因,結果成了中國最有名的長安古都,而陝西複雜的地理環境也造成了複雜的歷史環境,北部的榆林民風彪悍,多有邊疆遺風,南部的漢中又酷似巴蜀,以東又是湖北西北的神農架林區,完全不同於長安的「關中」風情。

好了,下一個地方,我們就往東南看一下吧。

既然上面講到了漢江這個神奇的長江的北部支流,讓我們看下神奇的南部支流。

圖 東南的兩個神奇的省份長江和黃河不一樣,這個江一直奔流在連綿的山脈中,所以也就鬼斧神工的在巫山塑造出了三峽的奇觀,等到了長江中游這個不大不小的空地(洋紅區域),前面說了,漢江從漢中流經襄陽奔騰進入長江,也就出現了華中特大城市武漢

  • 武漢也就是傳說中的湖北省了,這地方處在南北交界,是華北平原往南的第一站,當年羋姓的夏民移居控制這個地方,後來被周分封為很低等的子爵國——楚國,沒想到後來這個沒被看好的南方蠻夷國家最後卻成了聯繫南北,開疆拓土的春秋戰國數一數二的強國,開始把華夏控制區域延伸到了長江南部的「粗糙」的丘陵地區,並且還塑造了「亡秦必楚」的傳奇,成為中國歷史最壯麗的一部分,也成為中國版圖最人傑地靈的區域之一(原諒我在這裡官方了一下)。
  • 當然了,既然名字是湖北,那麼必然應該有湖才對吧。

長江跑到中下游,就遇到了一些少有的小型盆地,在第四紀末期冰川期結束的時候,長江也會泛濫,不過當然不像黃河一樣,因為長江流域多丘陵,所以就搞出了一個巨大的淡水湖,也就是傳說中的「雲夢澤」,不是有個詩么。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 這個雲夢澤在洪水消退後,開始迅速縮小,慢慢退化成了洞庭湖和鄱陽湖這兩個巨大的淡水湖,而且現在的洞庭湖還在繼續縮小,估計這樣下去吃棗藥丸。

這兩個湖再往南,就出現了兩個著名的長江支流,也就是洞庭湖的「湘江」和鄱陽湖的「贛江」。

這個就不多說了吧,湘、贛也成了兩個省份的名字,也就是現在的湖南和江西。

湘江流域呢,東邊比較平坦,但是跑到西邊可就是神奇的雪峰山、武陵山等等,再加上巫山的延續,一個多山的神奇地區,湘西地區就在這個地方(比如我們熟知的張家界)。
當年本來生活在洞庭湖地區的三苗,曾經創造出過輝煌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等,可是隨著後來山東河南地區的商的崛起,加上春秋戰國的陸續擴張,三苗終於不得不進入了湘西的深山,也就成了現在苗族的重要來源。

  • 在湖南的東邊,還有一個山脈,叫做羅霄山,這個山我問過很多江西人竟然都不知道,但是要是說到羅霄山的小弟「井岡山」,可能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長沙往東過了羅霄山,就到了贛江流域,第一站就是江西的萍鄉(其實是個城市),這地方是江西和湖南長沙的要道。也是當年還不是TZ控制的D搶地盤沒有搶到的地方,隨後TZ就退到了井岡山地區開始農村包圍城市了。

  • 贛江流域的江西,境內山脈極其之多,西有羅霄山,東有武夷山過了武夷山就是福建,南邊就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的南嶺山脈(其實南嶺只是個很寬泛的叫法),從江西省最南的贛州,過了南嶺,從湖南南部的永州過了「九嶷山」(古時候又叫「蒼梧之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兩廣了,這是中國水系裡最靠南的珠江流域,兩廣地區也是最晚進入中國版圖的地區之一,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南嶺以南的兩廣地區又是怎麼回事。

好了,越過南嶺,南海的氣息就撲面而來了。

圖 廣西廣東福建三省

其實在歷史上呢,可以說到了秦統一六國的時候,上圖這塊地方也和我們毛線關係都沒有,這裡居住著O1血統的「百越人」,百越人算是我們的「表親」了,這批人現在在越南、馬拉西亞都有廣泛分布,並且一個神奇的民族「南島民族」也屬於百越人,當年百越人除了一部分留在了中國東南沿海,剩下迫於競爭壓力,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大航海時代」之一,現在的紐西蘭、馬達加斯加、波利尼西亞、智利復活節島、夏威夷的土著,全部都有著大量的百越人血統,不得不說是個極其神奇的事情。

  • 但是留在中國東南的百越人命真的不怎麼樣,甚至還不如在歷史上曾經崛起過一次的O3d三苗人和O2百濮人,這群人對北邊戰國的擴張以及秦的統一完全無能為力,所以一直不作為的百越,終於被剛剛統一的秦始皇盯上了。
  • 當然了,百越其實是一個泛稱,中國南邊的百越主要有,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的吳越人,浙江溫州一帶的甌越人,福建一帶的閩越人,廣東一帶的南越人(幾乎全部被漢人同化)還有廣西一帶的西甌越人(現在壯族的祖先)。

上個圖

圖 百越分布

簡單說下吧,秦始皇搞了三路軍隊進攻百越,東路從江西越過武夷山,異常順利的直接拿下了浙江的甌越和福建的閩越,從此這兩個地方歸入「中國」版圖,而吳越人在西周開始就不斷被華夏人同化,到了春秋又出現了吳、越國的爭霸,所以這個時候已經是一個完全的華夏人地區了,包括語言也是保留了上古漢語特徵以及古吳越語特徵的一種語言了,這也就是現在吳語區的來源。

但是南路和西路就沒那麼順利了,這地方潮濕悶熱不說,還有南嶺阻攔,百越大勇士譯吁宋頑強抵抗,老百姓才崇山峻岭打著遊記反抗秦國鬼子的入侵。所以秦始皇屢次攻擊百越都毫無辦法,最後老大屠雎都掛掉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地理學的好的重要性了。

我們局部看一下第一個那個圖。

圖 靈渠
我們知道湘江是個長江的支流,而珠江當然也有很多支流,其中有一條叫做「灕江」的支流,在現在廣西桂林的興安縣地區,僅僅和湘江的源頭相距僅僅30來公里,所以秦始皇搞了一個極其具有挑戰性的行為——開運河。灕江和湘江本身其實是具有落差的,否則也不可能相隔這麼近還沒有交匯到一起,但是也不得不佩服當時人的智慧,秦利用石門製造的多個水閘,直接穩定了落差,就這樣,一個可以說是奇蹟的運河——靈渠誕生了。

  • 靈渠不僅僅代表湘江和灕江的連通,更代表著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連通,這樣一來大量的補給快速進入南越(廣東)和西甌越(廣西)地區,就這樣,無論他們再會游擊,秦終於以壓倒性的實力進入南嶺。在南嶺大山南部中生活了萬餘年的百越人,開始消失在了這群華夏人征服的道路里。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過秦論》

其實不僅僅是桂林郡象郡,秦始皇還在南越地區設立南海郡,大量的「河南人」「陝西人」「山西人」進入這裡進行殖民,百越文化迅速消逝,百越人也開始和華夏人通婚,融合為新的族群。在這段時間裡,當年主將屠雎的小夥伴副將趙佗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可是沒多久,秦始皇就死了,之後就是大家熟知的秦末農民起義了,這時南海郡郡守讓位給了趙佗,並且還說了句。

「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番禺,就是南海郡的行政中心,也就是現在的廣州,這地方正好是在珠江入海的一塊泥沙沖積三角洲上,我們看上面那個圖可以看出來,這地方是整個廣東唯一一塊沒有山地的地方,三面環山一面是海,也正好是我前面說的「山南水北」「負陰抱陽」的極好的地方。
就這樣,趙佗以南海郡郡守的身份,直接拿下桂林郡、象郡,兩廣地帶出現了獨立政權「南越國」,趙佗還特別能活,活到100多歲漢武帝的時代,這地方才算歸了漢朝。

  • 同理東邊的閩越地區(福建)也被春秋漢化百越國家越國(勾踐知道吧)的後裔控制,獨立出「閩越國」,可惜也被漢武帝拿下了。

當然了之後也會總提漢武帝這個人,可以說沒有他漢人還真就沒有這麼大的地盤。

但是這些獨立國家,尤其是趙佗這個河北人建立的南越國,不僅僅沒有脫離華北平原的文化,反倒極大地加重了漢化過程,所以其實漢武帝拿下的越人,已經和漢人沒什麼區別了。

  • 就這樣,廣東廣西福建這三個省份,除了他們的簡稱「粵」「桂」「閩」還能看到些這段塵封的歷史,其他已經徹徹底底的成為了「中國」的「華南地區」。

好了,我們先去雲南四川貴州這一帶。

圖 雲貴四川
我們從廣西往北,就來到了神奇的貴州,貴州在湖南西部廣西北部,幾乎全境都是丘陵,所以貴州也擁有這各種各樣的百濮系少數民族,三苗系少數民族甚至羌系少數民族,當年漢武帝時期,為了穩定南方方便控制匈奴,第一次正式滅掉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夜郎」國,貴州正式成為中國領土。可以說貴州一直以來算是漢族控制能力相對薄弱的地方,所以當年貴州遵義這種南方的地方才成了紅色政權的據點。尤其是多山、內陸的環境也造成了相對落後的經濟。貴州往西,就是烏蒙山,廣西的西邊,又是個名字很霸氣的山脈——十萬大山。TZ有一首詩嘛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說的就是這裡啦,長征的一個路線就是從貴州過烏蒙山然後繞道四川去的。
烏蒙山的西邊就是我們熟知的雲南省了,雲南省在我們的西南邊界,第一次正式劃歸中央管轄是古滇國時期,當時是漢武帝在解決夜郎之後幾乎「和平解放了」百濮為主體的古滇國的,就像上面講的,當年漢武帝吊打百濮人之前,也派使者去炫耀來的。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史記西南夷列傳

恩,這就是夜郎自大的來源,我們也看出來貴州和雲南的一部分特性是很類似的。
所以這之後當地的百濮人一部分南遷,這也就是現在的泰國人泰族的祖先,如今雲南的傣族,也是和泰族的同源人群。好了雲南往北,就遇到了很有名的一個地方——四川
四川的得名,本來是分「東川西川南川北川」,後來四個川合併之後,被稱為四川。
我們看到四川的地理條件了,西川就是那個大大的高原,其實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這地方隔著金沙江(長江上游叫金沙江)就是西藏,北邊的北川是甘肅南部的山地,這兩個地方處在印度三哥對我們擠壓而成的青藏高原邊緣,也是絕對的地震高發地帶。
當年長征就是從烏蒙山直接走到了金沙江這個長江上游,然後進入的岷山這個川西的大山,以便進入甘肅陝西。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我覺得TZ的詩就是個地理教程啊。

而四川的東邊是後來變成直轄市的重慶,這個地方就已經是丘陵,往東屬於巫山山脈,之後就是湖北了,也就是著名的長江切過巫山的——「三峽」地區。

不是有個詩么,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所以說四川雖然大的很,但是真正比較適合農耕居住的地方,就是中間這個「塌陷」的四川盆地。這個隔絕的環境導致四川一直以來都沒被漢人控制,而是一個獨立的政權——古蜀國,古蜀國族系不明,有人說羌族,有人說百濮,不過古蜀國是有極其燦爛詭異的文明的,著名的三星堆就是這個地方。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蜀道難

這裡說的這兩個哥們,蠶叢、魚鳧,就是古蜀國的大王。

  • 古蜀國真正進入漢人的控制,最早是在戰國的時候,當年張儀這個大騙子一直忽悠長江一帶的楚國,秦也一直打算對楚展開行動,所以在陝西的秦最後就越過秦嶺,這個極其困難的「蜀道」,進入四川,滅掉古蜀國和它的小弟「巴國」,四川盆地正式成為秦的領土,從此「巴蜀」成了秦國的一個地區的名字,不過也正是因為秦,四川盆地才變成了擁有都江堰這樣神奇的東西的「天府之國」。

但也正是處在盆地中的四川,悶熱和潮濕的氣候一直籠罩在這裡,這也造成了四川善用胡椒這種能祛潮濕的食材來烹飪食物,至於辣椒的使用,那是很晚很晚之後的事情了。
好了,四川就說這麼多,我們終於要回到北方,下面打算三個省份一起講——甘肅、山西、河北(包括北京天津)

圖 前面說的三個省份

首先看甘肅,甘肅可以說是個人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從四川往北,從陝西往西,都是甘肅。
我們可以看到甘肅是一個長長的條狀物,甘肅的西南邊被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祁連山」給搞出了個優美的背部曲線,而甘肅的東北邊又是龍首山、巴丹吉林沙漠等等,所以除了祁連山的周邊,就形成了一僅僅一點點綠洲圍成的——走廊,這也就是著名的大山和大漠圍成的「河西走廊」

圖 甘肅(中間是河西走廊)甘肅這個名字就是,得名於「酒泉(古稱肅州)」、「張掖(古稱甘州)」。

一提到甘肅我們總會想到荒涼、外族如何如何,其實甘肅算是漢人的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了,從上古的馬家窯時代這裡就有很發達的人類文明蹤跡,我們的祖宗羌人就是從這個地方走出來,一部分分裂成了青藏高原游牧的西羌,一部分成了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現在的西羌人主要還是分布在甘肅和青海西藏,包括西羌的一個大分支——藏族,還有雲南的納西族、彝族。這些人現在的語言還是我們的漢藏語系語言,只不過保留了很多原始特性。

  • 甘肅的南邊靠近四川,氣候相對濕潤,但是由於多山,經濟一直也一般,這裡一直是漢人和西羌人混居的地方,大名鼎鼎的秦國就在甘肅南部(天水)起家,一步步控制陝西,最終就像文章開頭說的,在那個時代,往往「得陝西、得四川」基本就可以得天下了,也正是秦國這個被看成「半蠻夷」的邊緣民族,真正的讓「中國」從渭河谷地以及河南一帶的一個地理名詞,成為了一個國家的象徵。
  • 甘肅的河西走廊在秦漢之前曾經一度被白種人的月氏佔領,後來匈奴和雅利安人的烏孫聯合幹掉了月氏,控制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又吊打了東北大興安嶺一帶挑釁的東胡,最終成為一個「多民族」「跨人種」的巨大部落聯盟,最終讓漢人非常頭疼。

匈奴對漢的包圍,可以對比秦的那個地圖,可以看出來,對於機動性很強龐大的淺綠色板塊,控制東西的模塊變得極其容易,東邊淺綠深綠的交界就是「大興安嶺」,西邊淺綠和棕色的交界就是「阿爾泰山」。

所以正是這樣,重重包圍中的漢人,漢武帝令霍去病飲馬酒泉(又是漢武帝),直接佔領了河西走廊,最終導致匈奴的西邊的臂膀被切斷,正式設立武威郡、敦煌郡、金城郡(不是金城武)。
後來到了隋的時代,金城郡這個被黃河切出來的城市,又有有一個巨大的「皋蘭山」,所以被命名為——蘭州
也就是說,河西走廊於漢人能否對抗北邊的游牧民族息息相關,一旦控制了河西走廊,就可以直接控制西域(現在的新疆),這樣北方的游牧民就很難和西域的諸多民族聯繫(這個講新疆的時候會說),但是光切斷了了西邊還不行,我們再看看東邊。

圖 河北
其實河北就更是個神奇的地方了,按理說這裡是華北平原,但是卻一直充滿北方游牧民族,尤其作為黃河下游的沖積平原,導致戰國之前這和洪水泛濫的地方都會有大量的無人區,而華北平原就在河北省,面對著北邊插下來的燕山,戛然而止,西邊是燕山,東邊是大海,和河西走廊正好相反,這個山和海形成的過道,又被稱為遼西走廊。

  • 從華北平原過遼西走廊,就是廣闊寒冷的東北大地,又是漢武帝的時代,漢武帝進入這一代發動河東戰爭,然後直接入侵衛滿朝鮮,這樣匈奴的東邊手臂也被切斷,東北無法控制,隨後漢對匈奴實行了反包圍,最終笑到了最後。

其實北京就一直屬於這個區域,這是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十字路口,東北的漁獵民族一旦進入中原,直接就會控制這個區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第一個在北京建都的大型王朝是哈爾濱過來的外族「金」。

圖 北京

  • 別看北京屬於華北平原,其實北京是華北平原最北端,因為最早的燕國又被稱為燕京,北京西邊過了燕山太行山就是黃土高原,直接就能進入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東邊過了秦皇島又是東北平原的「蠻族」,所以說北京距離這些「是非之地」其實非常的近。

河北古代叫做冀州,這個地方作為多元文化的衝撞地區,自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曹操打完袁紹(冀州牧)之後,也是在燕山這邊攻擊了東北的烏桓(鮮卑同族),還朗誦了很有名的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寫於現在的秦皇島

所以河西走廊有它的大漠孤煙直,遼西走廊也有偉人的豪言壯志,包括「秦皇島外打漁船」你懂的。

好了,說完了河北,就說下山西吧。

圖 山西

  • 山西就是黃土高原的東部,因為是個造山帶,所以西邊是呂梁山,南邊是王屋山,東邊就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界山,在新生代時期,華北平原塌陷黃土高原隆起造就了黃土高原,而山西就在這個地區。
  • 所以這個高原處在各個地區的中間,但卻總能保存自己發展壯大,同樣屬於黃土高原,同時它還沒有延安、榆林那邊的乾燥,和西安一樣,山西最大的城市太原,也是「汾河」這個黃河支流在黃土高原形成的「汾河谷地」中的城市。
  • 呂梁山和王屋山造成了黃河的九曲十八彎,黃土高原的土壤也造就了中原的沉澱的沖積平原,當年山西又叫唐,後來西周因為叔虞被封唐,他兒子改國號「晉」,也就是太陽噴薄而出的意思(倒過來看這個字),李淵當時被封唐地,所以唐就像漢中的漢一樣,徹底的成為了一個最強大王朝的名字,現在看看是不是很對稱啊。

但是我們神奇的山西東西南都有山,就是北邊相對平坦,北邊的游牧哥哥們此起彼伏的和山西進行戰爭和交流,一方面造就了山西的驍勇善戰,一反面也造就了山西人在複雜衝突中的精明頭腦,以及後來輝煌的——晉商。
山西說完了,就剩下中原和中原周邊的一些地方了。

圖 中原地區
中原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周邊地區,這是最早的農耕土地之一,也是公認的十字路口,作為這個國家的中心平原,有著太多的歷史和興衰,既有靠近函谷關的洛陽,又有現在的河南省省會四戰之地鄭州。

  • 河南的東邊就是山東丘陵,這個地方曾經是東夷的地盤,這個浪漫的商業民族戰勝了漢人主體的夏人,建立了公認的第一個王朝「商」,隨後活躍在河南山東交界一帶(河南商丘和山東曹縣),山東丘陵在周戰勝了商之後,被封給姜子牙作為齊國存在,這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春秋五霸,一個富有的商業地區,山東河南互相映襯,互相促進,成為了最具有中國傳統的兩個地區,後來中國這麼大的土地的祖先,也大多來自這個地區,但是就如同希臘一樣,或許越悠久的歷史也帶來越多的糟粕,但是我們仍然相信,這個凝聚力極強的民族,有一些魂是在這裡的。
  • 這裡不太多篇幅說了,就說下再往南一點的安徽江蘇吧。

圖 安徽江蘇 安徽西邊是湖北,南邊是江西,這個前面都說了。
安徽處在河南東部,是個平原和丘陵的交匯地帶,安徽得名於安慶徽州(黃山市),地跨南北,這裡的人曾經被稱為「淮夷」,商王帝辛在位期間徹底征服淮夷,安徽併入中國領土,但是也正是帝辛的擴張導致內部空虛,最終陝西的夏人周部落滅亡了商,帝辛也就被黑成了一無是處的「紂王」。

  • 安徽東邊是一塊很新的陸地——江蘇,當年由於黃河的各種泛濫,這個曾經是海洋的地區沉積了大量的泥沙,而且現在仍然在飛速剝奪海洋,這兩個地方的北邊是河南山東,四個省份的交界就是著名的——徐州,這地方是交通樞紐,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地區後來成為了,湖北發家的楚國的地盤,這個地方又一次變成了人傑地靈的匯聚之地,也出現了劉邦這樣「亡秦必楚」的楚國神人。有多少著名的戰爭發生在這裡(三國曹操奪徐州、台兒庄戰役、淮海戰役)等等,都說明了這個地區的富饒和複雜。

江蘇安徽作為南北交通,承擔著多樣的文化,安徽西南的大別山,成為了後來紅色政權的大型據點,而江蘇南部的長江中下游平原,也從吳越人開始就有了發達的文化,漢人控制這裡後衣冠南渡,也將大量優秀的中原文化保留,成為了最富饒發達的地區。

  • 就這樣,中央的的大部分省份就說了一下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看一下這兩個迷之凸起(東北新疆)和內蒙古了,在這裡就不多說了,還是安利兩個以前的答案吧,也希望恩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那就是東北到底是怎麼回事,新疆又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兩個凸起,為什麼會出現內蒙和外蒙這兩個地方。
  • 為什麼東北歷史像一個謎?穿成線的東北歷史應該是什麼樣的? - 安森垚的回答
  • 蒙古為什麼分內蒙古和外蒙古? - 安森垚的回答
  •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最早是哪個民族在新疆生活? - 安森垚的回答
  • 如何理清春秋戰國的歷史? - 安森垚的回答
  •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相較其他國家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 安森垚的回答
  •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沒有出現過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這種妄圖征服全球的帝王? - 安森垚的回答

當然了,支持我的朋友,還是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專欄「祖先」。
大家新年快樂。


是時候祭出我的殺手鐧了。圖片來自 @布哈林 布老師,我是你的粉絲呀,圖侵刪 大圖多圖預警
傳說中的夏商周,他是長這樣滴。

那個時候,雖然我們已經算是大國了,但主要地區還是在黃河流域那一片片。。。
到後面春秋戰國,不行呀,領土得擴張呀,搶酒搶錢搶女人呀。
於是我們偉大的始皇帝完成了大一統,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南戰百越,北擊匈奴。進一步擴大地盤!那時候我們已經有了東北的一小片了!
到了漢朝,天下一統!漢武大帝英明神武,帝國雙壁開疆拓土,我們首次將新疆納入版圖!同時水陸並進,將朝鮮踩在了腳下!向南,長長一條,那是越南省的同胞正在向我們微笑!

到了東漢,經過王朝更替,班家虎父無犬子,都護不滅長史不消!我們還是牢牢將新疆以及越南廣大土地握在手裡!

三國時期,我們忙於內戰,並沒有對外擴張,文人武將你番唱罷我登場!你看到的熱鬧的《三國演義》,其實他們穩固的領土是這樣滴!{是不是還挺對稱的。。。}

後來同歸於晉,國力日減,舉國吸毒,朝綱淪喪。你知道的那個萬人唾罵的西晉,實際上他的樣子是這樣滴

真想朝它豎個中指啊。。。
後面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天下大亂,北方民不聊生。最後北魏一統北方,南方也經過了穩定的政權更替,穩定的南北朝終於形成,他們是長這樣子滴。

他倆還真是勢均力敵,好對稱。。。。
到了後來,一個姓楊名堅的男人站了出來,用高超的手腕,強大的能力,順應時代的要求,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狀態,統一了中國,他的兒子更是個奇葩,到處搞侵略,軍艦開到人家家門口炫耀,終於形成了隋朝穩定的地圖,他是長這樣滴

對了,這位後世詬為暴君的漢子最喜歡說的話就是:「你們這群鄉村野人、跳樑小丑,也敢稱作天子?哥滅了你!」估計此人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皇漢了吧。。。
到了輝煌的唐朝,前期簡直碉堡,一路向西,席捲萬里,不僅重新把新疆搶了回來,而且首次跑到拜訪游牧民族的地盤上轉了一圈。那個時候一說我是大唐來的,大家都是「哇!」崇拜的眼神。

到了中後期,北方丟了,西域也是搶來搶去的,那時候我唐真是為了西域費盡了心思。於是就變成這樣的了

再到後面,西域也丟了。。。。

最後碎成渣渣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聊以自慰吧。
再後來,五代十國,一位姓趙的軍人脫穎而出,先南後背,最後打下了個圓滾滾的大宋。
他總配姓趙吧?

忘了,最後還有隴右都護府那勃起的一條。。。
可惜,後面來了幾位煞神,我宋被輪著虐,尤其是那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一代天驕,帶著他的兒子,孫子,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我可憐的宋,就被虐成渣渣了。。。

忽必烈建元,那個時候領土真是超級大,屏幕都裝不下。

可是元再大,總覺得憋屈呀,漢人活的窩囊呀,這個時候,一個乞丐跳了出來。
他的兒子更厲害,見誰打誰,把領土從南到北不停地擴張。

明朝的地圖真的好好看,火鳳凰一樣。
到後面,明朝也不行了,雖然號稱日月重開大宋天,可是像大宋一樣可不是什麼好事,奇葩的皇帝+亂臣賊子+農民起義,最後齊心合力,就被清朝滅了,清朝說,我的領土史上最大,啥還有元朝?蠻夷不算!

秋海棠,還是挺美的。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內蒙丟了,西北丟了,外東北丟了,藏南丟了,好多好多都丟了。。。估計再也回不來了。。。。
大家跟我一起唱,「大公雞真美麗,紅紅冠子花外衣。」
over


攝於國家博物館
========================
第一次看到三維的中國地圖,這幅地圖掛在國家博物館的地下一層展廳(古代中國展廳)北廳的一面牆上,沙盤很大,為了拍全幅,站的較遠,手機拍的照片不是太清楚,北京的位置是紅色的小型的天安門模型,中國的地勢面貌形象又直觀,高原山脈盆地丘陵平原一眼可見


領土糾紛

外媒眼裡的南海

我們自己眼裡的南海

坤輿萬國圖(大明領土部分)

古絲綢之路 From The Historical Atlas by William R. Shepherd, 1926

水系

海河、遼河、淮河是污染最嚴重的主要河流,長江與珠江是這幾大水系中水質相對較好的。

社科院語言與少數民族分布圖

西安城變遷圖


本人原創,遊戲之作,請勿當真:

中國各省各城市和美國各州各城市的對應關係:


不要忘記海棠葉


來自網路,侵權刪
中國歷史地圖變更

禹貢九州圖,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九州

夏朝
夏人活動範圍大概就是黃河長江流域,包括今天的山東大部,河南山西。。。

夏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國

兩漢
西漢

東漢

三國

魏晉南北朝

西晉

東晉

東晉十六國疆域圖

隋朝疆域圖

唐朝

北宋

南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多圖預警,網圖侵刪,僅供娛樂,請勿互撕!
1.老北京眼中的中國地圖

2.上海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3.東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4.河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5.河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6.山東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7.山西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8.陝西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9.甘肅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0.內蒙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1.重慶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2.四川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3.湖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4.湖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5.江西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6.江蘇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7.浙江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8.Hú建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19.廣東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20.廣西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21.海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22.雲南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23.香港人眼中的中國地圖

24.吃貨眼中的中國地圖1.0

25.吃貨眼中的中國地圖2.0

26.驢友眼中的中國地圖

27.雞血黨眼中的中國地圖

28.藥丸黨眼中的中國地圖


看到題目說以文化來解釋中國地圖。方言也算一種吧。然而手頭只有一張粗糙的方言地圖。
期末了,先佔坑。寒假回來再答


所有的文化區塊,語言,飲食,人口,歷史,都在這一張圖裡。
這是一張全國一月份平均氣溫地圖


一圖看中國人口問題

這是華北平原普通的一角,有沒有被密集恐懼症襲擊的感覺?那些小點點都是什麼?看起來像草見彌生的畫?

放大看看

那些小點點其實都是大大小小的小鎮和村莊。每一個小白點裡面可能居住著幾千個中國人。由圖可以看出每個相鄰村莊之間的距離一般在500米到2公里之間。對比起白點(已建地)面積,旁邊的綠色背景(耕地)是不是少得可憐?

整個華北平原基本都是這種村莊密度。


再來看看德國人口最密區的衛星圖對比一下

另外印度也沒有這麼密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印度村莊還沒有發展到佔用太多陸地面積。


淮河,秦嶺以北過年吃餃子,秦嶺淮河以南過年吃湯圓。


看到樓上有人安利B站中國歷史地圖的視頻,好生激動!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地圖能看得這麼熱血沸騰這麼燃!不由得想再次推薦讓更多的人注意到。

我相信完整看下來後,內里涵蓋的歷史人物事件會讓人有不一樣的感覺。

而中華兒女們,我相信視頻結尾處的這句話一定能激發你心中那股熱忱的愛國情感

願我有生之年,得見您君臨天下!


推薦閱讀:

求精確解:平面地圖上偉大祖國的面積小於美帝多少?
如果海平面下降 500 米,地圖會變成什麼樣?
為何使用了離線地圖還會消耗手機流量,有辦法避免嗎?

TAG:中國歷史 | 中國文化 | 地理 | 地圖 | 中國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