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爾街看重大學出身,而矽谷不看?
雖然矽谷也看重什麼斯坦福,伯克利,但是相對華爾街而言,為什麼矽谷不那麼看重大學的牌子?反觀華爾街,不是target school,畢業進front office比登天還難。
題主其實看到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只是可惜沒有能很好地描述它。如果要我重新修改一下問題,那麼問的應該是:
為什麼華爾街的金融崗位相對於矽谷的編程崗位,在進行招聘時,更看重應聘者的大學背景?
華爾街、矽谷,分別是金融和IT兩個行業里最具競爭力的區域,肯定是都看重學歷的,而且要求是很高。但要問哪個更看重,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同意應該是華爾街。
國內也是一樣,頂尖的金融崗位,比如投行和諮詢的崗位,只屬於頂尖院校的畢業生,非頂尖院校畢業生幾乎不可能涉足當中。
我的很多學生問我:老師,我三本畢業,如果我大學裡拿了證,成績十分突出,獎學金很多,能力也很強,大學炒股賺了很多錢,我能進投行嗎?我的答案永遠都是兩個字:不能。
你如果真是這般的人才,肯定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你如果不是這般的人才,我潑涼水讓你早點死心,腳踏實地,那也是對的。
但如果一個學編程的學生問我:老師,我大學裡把各種編程大咖的書都看過了,自學了很多技術,編出了很牛逼的產品,並且推廣了出去,賺了不少錢,如果我去應聘頂尖IT企業的崗位,能成功嗎?一般我不問學校,都會直接回答:能,你可以大膽一試。
矽谷我沒去過,華爾街我也沒去過,但這並不妨礙我做出這個判斷,因為在我看來,這兩個行業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金融和IT,一個是在降低資金融通的成本,一個是在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要降低資金融通的成本,核心金融機構就必須要有較大的資本規模。要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核心IT企業就必須有先進的技術手段。
雖然金融行業日新月異,但其達到較大資金規模的核心手段從古至今都未改變過的,那就是信用。通俗點講,就是人家憑什麼把錢交給你。
為了獲得外界的信用,不管是保險、銀行或是投行,都在想法設法地為自己塑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讓我們回到一個名牌大學並不鼎盛的時期,在古代,金融機構是如何博得信任的呢?主要的途徑和政府或者王室建立聯繫。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在西方,長盛不衰的金融機構都是走的這條路徑。例如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就是在於羅斯柴爾德與當時的歐洲王室建立了廣泛的關係。在外界看來,與有王室撐腰的金融機構,是值得信賴的金融機構。
沒有了信用這個金融的根基,一切的金融機構都會蕩然無存,所以,要問為什麼華爾街在招聘人才時,要如此重視應聘者的大學出身,答案一樣要從信用這個角度出發。
我們來到了一個王室沒落的21世紀,這個時代里,什麼最能給人帶來信任感呢?除了政府,就是大學了。在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正常人都會更願意相信一個大學好的。投資基金,人們要看基金經理,經理的大學背景、學歷水平和專業證書,就是他的面子,沒有這些面子,信任就會大打折扣,融資的問題就無法解決,談何每年盈利30%?
獲取信任,這是所有金融機構長久生存的核心問題,有了信任,才有資金,才有血液。為了獲得信任,金融機構就要招收值得信任的人,招收值得信任的人,最佳的方式就是只招收頂尖大學的學生。
說一句很傷人的話:在金融機構眼裡,頂尖大學的學生即便再不濟,也比一個「普通大學的天才」要好用。
為什麼如此?
第一,人們幾乎不可能在大學畢業時,就拿出一個成績來證明自己是普通大學裡的金融天才。因為要定義自己是金融天才,起碼要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公開投資回報記錄,像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就可以叫自己是金融天才。大學畢業才二十來歲,如果畢業就叫自己是金融天才,那你的投資生涯得從幼兒園開始。
第二,核心金融公司並不需要所謂的金融天才。銀行、保險是核心金融公司,這些公司的日常工作講求的就是兩個字:合規。
不管是攬儲,還是放貸,都要合規,不管是賣保險,還是賠償,都要合規。創新與競爭是很次要的事情。銀行和保險業的技術進步,主要是為了在合規的前提下管理更大規模的資金,而不是為了更高的利潤率。
正因為此,在我看來,大型金融機構里的非技術基礎崗位,雖然總是招收名校學生,但並不是一個能讓個人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和體現的地方。所以,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是天才,就不應該往這條路上走。那裡不需要天才,只需要值得信賴的名校學生,它不稀罕你,你也別稀罕它。
頂尖大學對信用的壟斷,造成了那裡學生對金融崗位的壟斷,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事實,拿能力、技術和證書去死磕,是徒勞無功的。
即便現在出現了阿里銀行,騰訊銀行,你也不能說金融業以信用為根基這個事實改變了,阿里銀行和騰訊銀行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技術先進,而是因為其資金規模足夠大了,政府和傳統銀行願意為他們背書了,歸根結底,還是信用。
但IT行業就很不一樣了,IT行業為了使得信息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流動,就必須要有比較強的技術手段,這個技術手段的提高,不是源於信用,而是源於創新。
所以,你要在IT行業內應聘上,有好大學出身當然好,但你並不必須有一個很好的大學出身來證明自己的創新能力,你完全可以找到更直接的方式來證明。
比如說,你大學裡就開發出了什麼軟體,比如說,你研究生期間就已經做成了一個項目,這樣的證據比起大學背景更有說服力。而且,你不需要從幼兒園就開始著手準備,高中大學研究生期間的努力就足夠了。
在我看來,題主想要表達卻沒表達好的那個意思是存在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希望本文能幫助到一些大學生做好自己的未來規劃:不要在自己大學出身不好的情況下,對著金融行業上的崗位盲目死磕,金融業不需要庸才,也不需要很多天才,需要的是一批批認真、踏實、值得公眾信賴的頂尖高校人才。
拋開那些頂級的數學人才,比如八中少年班,北大金融數學年級第一,伯克利統計博士不說。
華爾街需要的是什麼人?
是那種從小學開始就嚴格自律,目標明確,自我驅動,在SAT/高考中打敗99.9%的人。上了大學之後依然保持自律,一個課程作業的presentation可以準備一個星期,並且在彙報前一天排練一個晚上的人。
這種人就是適應華爾街節奏的人,他們更多的來自頂級名校。
——
伯克利光學博士還真不行,投了幾十個quant崗,一個沒錄上,最後忍痛轉nlp。不過,還是成為了star。
不僅僅是華爾街和矽谷的區別,同樣的現象,在陸家嘴和張江高科也存在。
本質上來自於,計算機知識,你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金融的知識,你懂我懂大家懂,只是存在優劣。
如果說的學術點,教育背景在招聘中的作用,其實是信息不完全時的「發信號」行為,如果通過筆試面試等得到的信息越完全,就越不需要學歷這個信號。(這一段非經濟學背景的朋友可以跳過不看)
在校招的筆試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碼農筆試題:java語言中,string是基本的數據類型嗎?int 和interger有什麼區別?
這些題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最後得分最高的10個人進入了面試。
金融民工筆試題:
簡述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簡述A股市盈率高於港股的原因?
稍微有點水平的人,都洋洋洒洒寫了一大堆。因為改卷的工作量太大,所以乾脆最後讓來自清華北大的那些人進入了面試。劉邦更願意提拔屌絲,項羽更願意提拔貴族。金融業並不是什麼新型創新行業,階級固化非常嚴重,華爾街目前能有影響的人,基本都是金融世家,他們的出身往往是從名牌大學畢業的,具備貴族血統的人。金融總體上並沒有什麼好開拓的,他們需要的是與相同的利益群合作,鞏固自己的利益。
矽谷則不同,貴族可以壟斷資本,但無法壟斷技術,尤其是貴族對技術的天生鄙視,如果貴族的兒子想去學技術,往往是父親所看不起的。矽谷的成功人士,有很多草根,他們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種草根成功人士,也更願意提拔能力相當而出身更差的人。
華爾街是導致美國貧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財富的分配,是由金融主導的。資本家只需要壟斷金融,就能控制世界上的財富,這就是資本家輕視技術的立足點。並不是說金融從業者比技術工作者更高級,這是錯誤的,百分之九十的金融從業者都是機械性工作,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有技術性的金融工作,他們的工作千篇一律,刻板無聊,不可能像矽谷從業者那樣開發自身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名牌大學出身的也可以勝任,但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人,培養的更多是社會規則,社會價值觀。這些名牌大學本身就是美國資本家所主導,為美國資本家的需要服務的,這些人就不會干擾到資本家建立的秩序,不會威脅到資本家對金融的主導。
比如房價,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資本金融問題,無論你利用技術賺了多少錢,資本家都可以通過金融手段把你剝削得一分不剩。
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GDP增長了好幾萬億,然而人民群眾的財富值卻減少了,錢都去哪裡了?矽谷,也不過是華爾街的打工仔而已。
因為有的地方是人才過剩,有的地方是人才不足。人才過剩的地方隨便換個人都乾的差不多,人家不缺你一個人。所以人家可以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也不用擔心招不到人。極端的例子就像美國醫學院招生,考官心情不好就可以讓一個學生落選,而作為學生一點失誤都不能有。不好的運氣可以多大程度上毀掉一個人的努力? - 溫義飛的回答 - 知乎
很殘酷是吧?有時候現實就是這樣,運氣比努力更重要。就像考試題目要是很容易,大家都考得很好,區分度就很差了,一個學得好的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瑕疵而落選。如果考試題目很難,大家分數差距大,學得好不好就很容易看出了。醫學院就像前者,而矽谷就是後者。如果你覺得不公平就不要去擠這個獨木橋了,而是去那些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的地方,工資少活多地位低沒關係,最重要的是這種地方你努力或不努力帶來的結果會明顯的不同。
另外根據這個回答微軟為什麼突然解僱發布會演講者布萊恩·羅波爾(Bryan Roper)?矽谷的大公司雖然不會拿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卡人,但他們會拿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開人。原因也是一樣,人家不缺人。矽谷:是騾子是馬,溜一溜分分鐘就知道
華爾街: 溜幾溜都看不出,一個億沒了,輸不起
比如在微軟裡面斯坦福校友400個,微軟有12萬人,如果每間學校400個,也得招到排名300的學校。
紐約的大基金才300人,斯坦福比如30人,如果每間學校30人,前10就夠了
大投行幾萬人的肯定也有很多不是名校的因為互聯網行業還處在上升期
一般行業都存在四期劃分
即初創期、上升期、穩定期、衰退期
不同階段行業的需求是不同的。
初創期主要是拼膽大,此時風險極高,但成功探索出盈利路徑的企業可以獲得相當長時間的領跑優勢(例子:特斯拉)
上升期主要拼佔領市場速度,通常手段是創新或抄襲(創新例子telegram,抄襲例子微信)
穩定期主要拼壟斷程度,或者說市場份額。(典型例子沃爾瑪,摩根大通公司)
衰退期沒啥好拼的了,趁早轉手賣個好價錢吧(例子:柯達 諾基亞 htc )
目前互聯網行業還處在上升期末段位置(大陸倒是領先美國半個身位已經進入穩定壟斷初期了)此時需要的是能人,好漢不問出身。現在AT兩壟斷巨頭也明顯開始傾向招名校畢業生了。
金融行業作為一門相當古老的行業早就過了上升期,現在是處於穩定階段。而金融行業由於天然優勢地位,薪酬極高。因此有能力對從業人員挑剔。所以你看起來金融公司好像都只招保險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大陸金融企業也是有過激情四射的初創期的呀,有興趣你可以看看摩根士丹利當年和大陸政府合作創建中金公司,直到最後不得不賣掉全部股份的故事。早期一樣是好漢不問出處)
華爾街看重大學出身,矽谷同樣看重大學出身。華爾街有Target School,矽谷同樣也有Target School。Target School畢業的學生在矽谷求職是有隱性福利的,比如更容易拿到面試,面試的bar會更低。
大家存在華爾街看重大學出身,而矽谷不看這種偏見的主要原因是:華爾街是供遠大於需,矽谷是需大於供。全美Top20的CS項目一年總共就畢業那麼點學生,根本不夠矽谷的大公司瓜分。我們學校據說有全美第三大CS系(據說前兩名是CMU,USC),一屆畢業生本碩博加起來尚且超不過1000人。等哪天馬路上抓個人都會寫代碼了,你就會發現矽谷也是很看重大學出身的。
巴菲特很多年前就說過,作為整個行業,華爾街和金融中介,帶給投資人的,更多是損失。他們把投資人騙進賭場,依靠抽水,依靠投資人的損失獲益。
十年前,巴菲特與對沖基金,打過一個賭。他賭對沖基金的業績,會輸給平均指數。
眾多知名的對沖基金,不敢和巴菲特賭,最後終於有一個對沖基金,接受了巴菲特的打賭,10年過去了。巴菲特贏了,包括與他對賭的對沖基金,絕大部分對沖基金的收益,是遠低於平均指數的回報的。
參與對賭的Protégé Partners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Jeff Tarrant承認,截至2016年底,他選擇的5隻對沖基金平均上漲22%,而標普500指數基金上漲了85%。
華爾街,證券公司,投資機構,還有對沖基金,其實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作為一個行業,他們和賭徒完全沒區別。長期投資收益,絕大部分都低於平均指數。
這些金融企業,水平基本沒有,不依靠哄抬門檻,高學歷,高收入當門面,就真的和地下黑賭場,完全沒區別了。
矽谷的產品,是看得見,摸得著,接受市場考驗的。透明的領域,依靠業績而不是學歷。
華爾街是沒法依靠投資業績說話的,他們的投資收益,遠遠低於平均指數收益,他們沒有投資能力。他們更多是一種騙術,金融洗腦,壟斷資本。
所以,他們必須依靠抬高從業門檻,以提升自己的說服力,才能一直騙下去。
不明白是在說華爾街的金融工作還是計算機工作。
把華爾街的金融工作跟矽谷的計算機工作比,沒有可比性,市場差別很大。計算機工作還是缺人的,不是只有 FLAG 需要碼農;而金融工作是供過於求,人家把不是名校的去掉,申請者都嚴重超標了,為什麼要考慮你不是名校的?
如果你是華爾街的計算機工作被拒了,那不是因為你不是名校,而是你太弱了……
如果你是想當 quant,那得先讀個數理 Ph.D.,今天不為這個辯論……
還有不要把紐約描述的腐朽不堪,矽谷西雅圖就是白蓮花……大人只看得失,小孩子才講主義。如果你發現某崗位非常看重出身,那一定是因為這樣對業務有好處,否則人家不會拒絕你。跟人才過不去就是跟錢過不去,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不要天真地認為在矽谷科技公司,只要技術好就能混得好。技術好離為團隊/公司做出重要貢獻還有一段距離。
好公司的目的是招到優秀的人才,並沒有義務給所有優秀人才提供崗位,所以其實就是個招人策略的問題。
當然看重啊。你覺得不看重是因為我國上個本科很容易。在美國讀個本科畢業就等於我們20年前讀個本科那麼難。光這一條就等於看出身了。之所以沒有「更難」,是因為美國自己消耗程序員的數量也很巨大,你再提高門檻,就招不到人了。
純個人看法:
因為矽谷賣的是過去,華爾街賣的是未來。
你買矽谷的東西,代表認可他們在過去的研發設計,你買華爾街的東西,代表認可他們對未來的判斷(Based on which他們使用你的資本)。
然而過去是一個有明確判斷標準的,每個人都有過去的研發設計經歷,所以可以比較容易的判斷他們的能力,未來沒有發生,所以「判斷未來的能力」是只能基於統計推斷而沒有明確標準的東西,所以只能找一些可能影響的因素,比如名校。
這個「可能影響的因素」正確與否甚至其實都不重要,重點是它已經形成了common knowledge,投資人都這麼覺得,你不這麼做肯定就會吃虧:「隔壁玩我錢的都是哈佛MIT的,你一個藍翔的憑什麼玩我錢?不買,滾」
ibd和諮詢那些活,尤其是entry level,隨便找個機靈點的中專生培訓倆月都能幹個風生水起,但是不搞一堆履歷光鮮的人怎麼出去吹牛忽悠怎麼charge那麼多鈔票?
很多答主提到是因為ibd招人需求少,所以更挑背景。但其實這因果關係反了,招的人少而精,是在製造一種假象:你看要這麼些n里挑一的名校精英累死累活天天加班到凌晨,這玩意肯定很難。其實真沒有,大部分就是體力活,但是如果多雇幾個人,就會露餡其實這行業沒這麼demanding,這樣就沒法整得這行業特別精英的感覺去忽悠那麼高溢價了。
編程的話,反正不用忽悠誰,會寫就是會寫,不會寫啥學校也沒用。
利益相關:名校,諮詢投行風投都實習過,現在在讀美國top商學院博士,剛開始學編程,發現這玩意真心不像做投行諮詢什麼的一兩個月能速成,估計也說明我智商還是不夠用。
因為紐約看你長的好看么,穿得得體么,爹是誰,會不會喝酒聊天。而以上做的最好的是優秀的世家子,而世家子很多都是這些好學校的。我有朋友爹媽都是高盛的,或者jp,或者摩。以上很多沒有誇張啊。
矽谷看代碼,交成品,實力說話。技術相同的情況下找會說話好看的!
總之,東西風格問題。我就問一句,這個問題下面的答主們有幾個是在華爾街和矽谷(累計)工作過至少五年以上的?
別跟我說都是看小李子和道格拉斯的演技來推斷的? 呵呵。
**********************************************************************************************
補充:
有個故事聽過么? 說一大堆博士在用複雜的方法研究掉下的雨點會不會打死人,結果被一個老農還是清潔工之類的點破。
「The oldest and strongest emotion of mankind is fear, and the oldest and strongest kind of fear is fear of the unknown」 -- H.P. Lovecraft.
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往往會採取抹黑和排斥的方法來掩蓋自己的自卑和心虛。 華爾街既不是樓下高票說的那種反正高中生穿個西裝都會幹的活兒,所以選擇面太多,就隨便找幾個名校的拉倒,也不是另外一個高票所說的必須家庭背景雄厚認識各種大牛。
相信我,華爾街的大老闆沒有那麼多的慈悲心,明明可以找幾個中專生付他個月薪5K,還非要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去給人家發幾十萬幾百萬美金的高薪。你覺得他們是因為蠢才當上高盛大小摩根的大趴和MD的?
說起矽谷和華爾街的區別,總的來說華爾街對規則更側重一點點,也不是對創造性不需要。因為華爾街是一個龐大的機器,有很多維度的複雜系統才能運轉,尤其是二級市場,每個人各司其職,還要配合大家。
矽谷對創造性會更側重一點而已。因此他們需要一個更大的樣本。
在「華爾街」(廣義)銀行上班,最近幫HR挑簡歷參加quant networking event,我從40-50份裡面挑5-6個人,這些人幾乎全都是中國人,還有兩三個印度人,經歷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一致:實習經歷都是在XX證券公司、XX Investment、XX Fund,整理文件、查詢數據、找交易因子等等(不過想當年自己也差不多是這樣的簡歷)。於是只能看實習經歷豐富有含量的,發現這些人往往本科學校也不錯。最後想想認識的中國同事,最多的是北京的、其次是上海的,發現其實不管從哪個維度挑人最後很可能都是那一撥人——家裡在大城市,名牌學校,大學在父母的介紹下攢了幾個實習,又出國申到不錯的研究生項目。
矽谷沒待過不清楚,只知道opening比華爾街多一個數量級,那選人當然就寬鬆很多。對於那些在出國大軍中簡歷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人來說,矽谷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物極必反,當大多數人都從自己的專業轉到金融IT之後,可能過十幾年發現,自己才真正淪落到社會的底層,寫著重複的代碼、做著過擬合的策略,那些堅守本專業的同學,在無人機公司、VR公司、核能源公司、量子計算公司大放異彩。
之前的回答裡面確實很多都是跟計算機相關(無人機也需要計算機模擬空氣動力學、VR也需要計算機設計視覺效果),我本來想表達是在重複的勞動和創造性的勞動之間的區別,當然跟本問題沒有關係,純屬閑扯。
另外,我準備開一個知乎專欄,沒事寫一點投資的思路以及回測驗證(if applicable),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專欄名應該叫:獎金不夠投資來湊。
不用看,絕大部分技術大牛出身名校是常識。
誰告訴你矽谷不看出身的?找工作時候沒有校友refer,你看幾個月收到電面。
回答的大多都既沒能去矽谷又沒能去華爾街,所以私以為看看就好了。
怕被打,匿了。
推薦閱讀:
※被自己寫的代碼美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從事CS,IT以外的專業不能賺錢么?
※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和數字圖像處理,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是什麼?
※裝滿的硬碟中是 1 多還 0 多?
※Windows API 編程還能走多遠,長遠的考慮學習它的價值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