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一個刁鑽的味蕾?

如何養成一副刁鑽的味蕾呢?
本人從事廚師行業,可惜味覺好像不是很敏感。對於菜品的口味不是很苛刻。只要不是太咸似乎都還好。
我想這樣肯定不行,那麼如何去鍛煉,養成像那些大師那樣敏感刁鑽的味蕾呢?


首先這裡有一個誤區要澄清一下。很多人認為你吃不出食物的好壞或者你無法分辨這些味道是因為你的舌苔沒打開。

↑↑↑↑↑↑↑↑↑↑↑↑by 雕爺

真的是這樣么?

咱們先說說味蕾好了,首先,人的味蕾其實只能感知5種味道

:我們很熟悉也喜愛的味道,比如常吃的白糖(蔗糖)或者蜂蜜,都是甜的主要來源,而且是相對比較純粹的一種,其他形式的甜也有,比如水果中含有的果糖,乳製品中的乳糖等

:酸性物質比較常見的有醋或者檸檬,少量的酸還是比較可口的,比如炸雞塊里擠一些檸檬汁,或者吃餃子的時候蘸醋,但是如果直接喝醋或者吃檸檬很多人就難接受了。同時有些酸也有預警食物腐敗的作用,但有些發酵食品又會出現特有的風味,比如酸菜。

:比起其他味道苦是最不容易被人類接受的一種,他常常伴隨著「有毒」這個形式出現

也是人類通過味覺來躲避危險的一種機制,但是經過調理過後的苦有時候也會被人喜愛,比如咖啡,茶等

:咸是我們通常形容鈉離子的詞,氯化鈉是鹽最常見的形式,人體是需要鈉的,但是由於人體無法儲存過多的鈉於是我們只能從食物中攝入更多的鈉,常見自帶鹽的有海鮮或者芹菜等,以及我們常用的鹽,另外味精也就是谷氨酸鈉里也是含有鈉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吃了多放味精的菜之後會感到口渴的緣故之一。

:鮮是最難解釋的一種味道,最早由日本的科學家池田菊苗從昆布中發現的,鮮存在於很多食物中,比如蘑菇、肉、昆布、cheese或者煮熟的番茄都含有鮮的成分,當然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味精了。

除了上述五種味道外,舌頭是無法感知其他味道的
除了上述五種味道外,舌頭是無法感知其他味道的
除了上述五種味道外,舌頭是無法感知其他味道的

而且即使是舌頭也是因人而異的呢!味蕾的數量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
怪我咯╮(╯_╰)╭ by 隔壁的王叔叔

經由味蕾的數量人類大概可以分為三類,耐受品味者品味者旺盛品味者,他們在人群中數量的比例分布如下圖

曲線下方代表所有的人類,耐受品味者和旺盛品味者各站25%左右,品味者佔據絕大多數

旺盛品味者單位尺寸內的味蕾數是這三類人群里最多的,就像是對聲音很敏感的人一樣你在距離他幾米以外的地方罵他都能聽到,更不用說你對著他耳朵大喊大叫了。所以旺盛品味者對於味道的喜好也趨向於極端。如果他討厭苦的話,哪怕食物中有一點苦的味道他都會受不了。

和旺盛品味者相反的一方是耐受品味者,這類人群的味蕾在單位尺寸內是非常少的,就像是一個耳音不好的人必須把耳麥的音量開到最大才能安心一樣,所以他們對於所有味道的耐受度都極高。並不會過分喜歡或者厭惡某一種味道,因為對他們而言,都差不多╮(╯_╰)╭

所以中間站絕大多數的人都屬於「一般」品味者,他們味蕾的數量不多不少,對味道有偏好和厭惡但不絕對。

圖中是濱州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Rozin的舌頭,他整個舌頭表面幾乎全部是味蕾,就結構上來說他是程度最高的旺盛品味者。

如何測量自己的味蕾數我會在答案的最後寫。

那麼如果你舌頭上的味蕾並不多,或者只是一般多,這不見得是件壞事,因為客觀的來說大多數人都是「一般」品味者。

當你說味道的時候你到底在說什麼?
科學家們估計我們嘗到的味道其中75%~95%是靠嗅覺產生的。

你想一下,在你感冒鼻子不通氣的時候你吃的東西是不是沒那麼香了?

嗅覺不只是食物端到你面前你聞到的部分,當你把食物吃到嘴裡的時候在口中也會有一部分味道通過鼻腔被神經感知,這部分嗅覺叫做口腔嗅覺,然後在你吞咽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同味道,所以如果想在進食的過程中始終讓自己的感官受到刺激,那麼就需要增加空氣的流通了,所以吃飯吧唧嘴的人,說不定是個美食家呢。

和味蕾不同,你的嗅覺是可以通過後天來進行鍛煉的,就像品酒師那樣。對於美食相關的從業者來講辨別食材味道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當然這裡指的味道大多數是氣味。所以通過常年不斷持續的訓練不需要打開你的味蕾同樣可以讓你像那些「味覺大師」一樣分辨出不同的味道。

氣味挑戰練習(初級版)

你需要:
經常使用的10~15種調味料或者香草(你可以試著列出自己的香料表,並不需要參照下面的這個)
膠帶紙
彩色筆

做法:
1. 用膠帶紙把成分的名字貼在容器底部
2. 用紙遮住容器標籤或者內容(目的是讓你無法通過看來辨別裡面到底是什麼)
3. 隨機選擇一個容器,打開聞一下,在不看底部標籤的情況下說出裡面是什麼(最好有人幫你一起做,比如把眼睛蒙上,以防止自己作弊)
4. 一開始如果只憑嗅覺分辨會很困難,那些你以為習以為常瞭然於胸的東西也許會變得十分陌生
5. 如果你覺得一開始就這麼做超級困難,那麼試著考慮一下這些問題
a. 這是不是你常見的東西,如果不是就比較麻煩了,如果是請往下看
b. 這是否是熟悉的味道
c. 如果很熟悉那麼可以引申一下,比如那道菜用過它?如果不是那你也可以想想曾經在哪裡吃到過
d. 分辨它的味道屬於什麼範圍?香草?中式還是西式?生吃還是熟吃?常用作甜還是咸?不斷縮小你的範圍
e. 你覺得它是什麼?猜猜看然後再看標籤

常見的範圍如
草味:羅勒,牛至,蒔蘿,鼠尾草,歐芹
辛辣:胡椒,芥末,辣根,姜,蒜
歐亞香料:羅勒,茴香,香菜,八角
柑橘味:月桂葉,檸檬,酸苷
麝香:強烈:孜然,白鬍椒
煙熏味:紅辣椒碎,墨西哥辣椒粉
花香:茉莉,桂花,薰衣草,普羅旺斯香料

通過反覆練習逐漸可以辨識越來越多的味道。

我的舌苔有多少

你需要:
藍色的食用色素
小杯子
紙巾
面簽
活頁加固圈

放大鏡
鏡子

做法:
1. 把一點藍色的食用色素倒入小杯子
2. 用紙巾按住舌頭並把表面的唾液擦乾
3. 用棉簽沾一點食用色素然後塗在舌頭上,讓它浸滿舌頭的表面,等幹了之後把加強圈放在上面,全部過程舌頭不能退回到嘴裡,不要讓唾液濕潤加強圈的範圍
4. 用放大鏡和鏡子,數一下加強圈內的味蕾數量

結果:
0~15=耐受品味者
16~39=一般品味者
40以上=旺盛品味者

注意!味蕾的多寡只是決定你屬於哪一種品味者類型的一種因素而已。

以上內容源於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去買一本讀讀看
味覺獵人 (豆瓣)


多吃好的!


我是做感官審評的,雖然是茶葉審評,的也與與之相關,在大量的訓練後對與吃也舉一反三了。
雨前羽街說了味蕾的問題,人的舌頭的確是只能嘗出這5重單獨的味道,然而菜品的滋味是一個相互附加疊合的綜合體驗。我先說味覺。味覺是食物中某些物質刺激產生的,每種物質含量多少所體現出來的滋味程度是不同的,稱之為濃淡,簡單例子就是放鹽多少,5種滋味如何搭配能達到最好效果需要知道標準,建立不同梯度,也就是多吃。
傳統認為鮮為百味之首,首先是因為鮮味確實可以帶來非常愉悅的體驗,其次是體現出鮮味條件非常苛刻,食材本身要新鮮,烹飪過程中也要確保鮮味物質不水解流失,所以依舊多以鮮味作為菜好壞的標準 ,另外不是說濃烈的菜不鮮,濃油赤醬的紅燒肉鮮不鮮?湘菜剁椒魚頭鮮不鮮?只是作為綜合體驗上鮮味的出現基本是必要的
除了味覺,嗅覺,還有觸覺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常說的辣,就是觸覺的一種,食物帶來的觸覺是感官上非常重要的,滑糯脆干,基本上一道菜的好壞在這上面是最能表現出差異的了,故從這個來下手應當是畢竟重要的


有錢


我只知道西安會毀了你的味蕾!!!


————————————————————————————————————————————————————————

我味蕾就挺刁鑽的,

但實情往往是這樣

「媽,這土豆絲太咸了,還沒拿水泡,這都炒麵了,」

「哪那麼多事,有的吃就不錯了,熊毛病。」

一說我又想起了我姥姥,我姥姥走的時候,胃已經切除了大半了,什麼都不捨得吃,好東西都給我留著,我吃完剩下了,等到東西快壞掉了也不捨得扔,自己吃掉,怎麼勸都沒有用。

她說這是多少年的習慣了,以前鬧饑荒的時候我姥姥接濟過不少人。前幾個月說起這件事,我一個遠房大舅當時就哭了,泣不成聲。

我姥姥心眼好,人也善,一生節儉,走了之後我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吃什麼東西只要不是太難吃,基本上都不會剩下,這麼些年一直沒變。

這是個我們認為的感情和物質過剩的年代,大家都開始肆無忌憚的浪費,浪費感情,浪費食物,浪費金錢。

我認為用《美食,祈禱與戀愛》里的一句話最為貼切,「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我也是廚師,入行之前什麼都不懂,瞎吃,現在嘗的菜多了,懂得門道多了,對菜品的色香味也有了一定認識,鋪墊了這麼多重點就是要會吃,多吃,懂吃,尤其是作為廚師,對菜品質量和炒菜手法還有用料多少的把握,時間長了就好了,我本身是做熱菜的,就算去別的店嘗菜嘗冷盤還是能分辨出大概的用料,是美極東古還是龍牌北京?用心吃而不是用嘴吃


清清舌苔


速成秘訣:一個字,裝。:-)


喝茶
因為不愛喝白水,喝飲料又怕胖,我媽就給我賣了好多茶葉 綠茶紅茶花茶各種茶換著喝,一年多以後發現自己吃不了零食了!!感覺不是太甜就是太咸,口味變淡了,還對添加劑特別敏感,嘴也刁多了。其他習慣都沒變,就是喝茶多了


有個會吃的男朋友
絕對會寵壞你的味蕾


天生刁鑽 不懂不懂??


其實我覺得自己做菜做多了,味蕾就變得刁鑽了不少,品嘗菜品的時候也准多了。


天分不好還是算鳥


別吃川菜湘菜。


我也是什麼都可以吃 但我覺得我的味蕾還是蠻刁鑽的 因為我很少很少吃到讓我覺得好吃的 哪怕所有人都說好好吃的東西我一般也就在心裡想不怎麼樣 但奇怪的是只要不是太難吃我都吃…


養成喜愛吃食物的鮮度的習慣,任何一種食材有他原本的味道,不要讓太多的調料,過咸和過辣掩蓋了它的味道。
久了自然而然就可以懂得火候與配料的差別是否影響了口感。


既然是刁鑽的味蕾,肯定對食物要求很高,不能過辣過甜過酸過咸。
一定要溫養,一定要溫養,一定要溫養。重要的事說三遍!溫養不是說讓你吃沒有味道的飯,而是飯要精緻。小到一碗粥一塊餅,大到一份豐盛的宴席,只有把舌頭上的味蕾伺候舒服了,才能慢慢養出「刁鑽」的味蕾。
任何美食鑒賞家都不會放任自己去大吃特吃某種他們即使很喜歡的食物。我就有一個叔叔,年輕的時候無辣不歡,什麼飯都離不開辣辣辣,現在人到中年,所有的飯在他嘴裡都是一個味道,說舌頭早就品不出什麼味道了…
帶著味蕾去見識「大世界」,對味蕾來說,品嘗過得越多,才越有資格去刁鑽。


沒看到我喜歡的答案那就拋一塊石頭出來。
作為挑剔的吃貨,我覺得答案就是三方面。
味覺識別,味覺記憶,完美主義
味覺識別,最高票答案說的好好。
味覺記憶: 請問,你能記得每一次你自己做的同一道菜的口味嘛?我不能描繪出來,但是我會將每一次味道想像成一幅畫面,然後記下來。dr魏說那叫什麼記憶法來的?
完美主義:這次和上次的區別在哪裡?你喜歡哪個? 很多人這裡非常不能理解,因為他們覺得吃個大概就行了,他們人生的關鍵詞是「隨便」。

如果鍛煉的話。味覺識別我不懂。味覺記憶很簡單:每次吃完想像上一次和這一次的感覺。
我想:廚師的功力在於 當你分辨差異之後,能將其變為做法的改變。
這次是臭石頭


媽媽是個大廚


推薦閱讀:

還記得第一次接吻的那次是什麼味道?

TAG:廚師 | 味覺 | 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