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個六歲的孩子相信,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鬼?

打完題目以後感覺這個要求別說是對孩子了,恐怕連成年人都做不到吧……但很傷腦筋的是,小侄女不知道從哪裡聽來了一串鬼故事,嚇得不行,現在晚上不能一個人睡覺,白天也害怕一個人獨處(視野里一定要有人才行)。
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除了陪伴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嗎?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手機簡答一下吧。

學齡前的孩子,按皮亞傑的說法是泛靈論(animisim)的,而且正好處於各種概念開始發展的起跑期。也就是說,之所以6歲以後被稱為「學齡」,正是因為孩子們從這個歲數開始,才開始真正去「認識」這個物理的世界,在此之前,無論孩子背了多少知識,都很難形成我們成年人的「體驗」,因為孩子的心理發展還沒有到達那個階段。

3歲的孩子看什麼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會對桌子說話;
4歲的孩子認為能動的就是生命,所以會用手操縱恐龍汽車玩具來遊戲,會覺得天上的塑料袋飛得不如鳥快,因為塑料袋好胖;
5歲的孩子認為能「自己動」的才是生命,所以發條玩具比塑膠玩具更好玩;
到6歲7歲,這種泛靈思維也還多多少少存在著。他們雖然「知道了」那些機器和塑料都不是活的,但是……不對!一定還有什麼東西是活的,是存在的,是你們這些睜眼瞎大人看不見的,專吃小盆友的。也許在門背後,也許在床下,也許每個周日晚上都會從天花板上爬下來?_?

這是一種泛靈思維的遺存。你告訴他沒有鬼,告訴他不要信,都沒用的。那些只不過是話語,是知識,那不是他們的「體驗」。

當然也不要順著他們說有鬼,更不要「因勢利導」,利用孩子的恐懼來達到任何「教育」的目的,例如背幾遍乘法口訣鬼就不來了,咱們不想培養出一個強迫症的唐僧是吧?

所以,其實不用特殊「干預」,隨著孩子心理人格上的發展,其怪自敗。而且時間都不會太長,分分心,多陪陪,多安慰,多遊戲多社交,少看電視少聽故事。這種恐懼情緒也就幾周,多則幾個月也就過去了。亂干預反而不好。

一般性知識在上面,下面是乾貨^_^

前年有個家長,孩子的情況和你侄女一模一樣,找到我幫忙。本來想說沒必要大驚小怪,後來腦子一抽,想起來一本世界古典文學名著《哈利波特》,有個章節里霍格沃茨老師讓學生們直面自己的最大恐懼,並要求用滑稽來戰勝恐懼。情節記不太清了,好像老師是盧平,道具是什麼頑皮鬼,羅恩怕蜘蛛,哈利怕攝魂怪,最後當學生們把具象化的恐怖客體,用內心(魔法)的力量,將其化為滑稽的形象後,在大家的鬨笑聲中(團體心理支持),就自然而然跨過了這一道坎。

這給了我靈感。

想像不是無中生有的,其鬼怪形象必然來自記憶提取的碎片化表象的捏合,或者是直接引用了某個鏡頭,其餘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腦補。那麼,是否可以把這個形象也具體化出來,雖然6歲的孩子還無法運用幽默的力量,但可不可以用安全的可愛形象replace呢?

巧的是,這個孩子愛畫畫,我有個護士也畫得不錯。於是我誘導孩子把鬼的形象畫出來,同時我和護士還有媽媽在旁邊陪伴、安慰、逗孩子笑(弱化刺激)。等到孩子把畫完成之後,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活脫脫一個貞子,惟妙惟肖。?_??

我問這個女鬼有名字嗎?孩子說不知道。我問她會做什麼可怕的事情?孩子說怕她抓我咬我。我心下冷哼一聲,果然是小孩子,naive,貞子怎麼會low到親自動手?不過這麼高端的精神攻擊也難怪你不懂(`_′)ゞ

我讓護士也畫貞子,畫得萌點兒。護士改來改去,越畫越像獨眼喜羊羊。然後我讓孩子跟著護士畫,倆人開始編各種關於喜羊貞子的溫馨小故事,又在旁邊畫了森林草原太陽房屋河流以及各種小動物,最後把我們連同媽媽爸爸一起畫進去,大家一起拉著手開開心心的玩耍起來了……v(^_^v)?

後來我跟家長說,你回家用紙板做個萌萌的貞子玩具,最好是毛絨絨的,用來扮蠢逗孩子開心。意在消除原貞子形象的威懾力,轉化成人畜無害的開心果。另外,你們看經典恐怖老片我不反對,只是不要帶上孩子,嗯,還有我 ε-(′?`; )。

孩子不到三天就不再害怕了。

多說幾句。根源上,不切實際的恐懼很多都有一些先天人格和早年環境基礎,例如安全需要沒有被滿足、所謂的「皮膚飢餓」、社交困難、創傷性經歷、遊戲內容缺乏等等導致心理發育緩慢的情況。這就不是幾次心理行為遊戲、幾次生物反饋能解決的了。

另外,如果孩子怕鬼的同時,出現歇斯底里、擠眉弄眼、猛啃手指、哭叫夜驚、尿床、多動、穢語、攻擊等情況,請先去看神經內科,然後再來看心理。


我小時候,六歲左右,就特別怕鬼。

當然也是體質原因,導致了現在我對鬼神敬而不怕。
但是上帝給了我一個比我更萌的媽。我媽怕老鼠,怕黑,怕疼,怕各種她覺得有點嚇人的東西。
然而我說媽媽我怕的時候,我媽會提起一個超級大的手電筒,打開跟我說。
「走,咱們抓鬼去。抓到了關起來,我們就是世界上第一個抓到鬼的人了!」

春夜裡我跟我媽在嫩草地上抓鬼,然後變成我媽教我什麼野菜可以吃。
夏夜裡我跟我媽在荷葉池邊抓鬼,然後變成了我媽教我怎麼剝蓮子芯,還會帶我去河邊撈點小蝦回家養。
秋夜裡我跟我媽在落葉堆里抓鬼,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撿了不少不知道能不能吃的蘑菇。
冬夜裡我裹成球跟我媽去抓鬼,倆人每人捧著個烤地瓜暖手,最後看著雪地啃地瓜。

我爸一直對我們倆抓鬼的行為嗤之以鼻。然而每次抓鬼行程我爸都會偷偷摸摸的跟在後面,又要擺家長架子,又要耍小孩脾氣。

抓鬼行動失敗了。
大概冬夜的寒風裡,鬼也想過嚇我一下。
但還是忍不住,還是先偷了我一口烤地瓜。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女孩,大概六七歲的時候就怕鬼。

後來我陪她看了一遍《怪物公司》,然後就沒事兒了……

皮克斯真的是太棒了。


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我不得不服我哥。


他家的小寶貝女兒,我的小侄女兒,五、六歲的時候小蘿莉一枚,非常招人疼愛。也是不知她從哪兒聽來的,突然有一段時間總說哪兒哪兒有鬼,不是床下有鬼,就是廁所有鬼。起初大家也沒太在意,以為小孩子說著玩兒的。直到後來發展得好像有點不對勁兒了,小傢伙死活不肯一個人睡覺,一定要有人陪著去上廁所,我哥就意識到得採取措施了。

那天小侄女兒又哭鬧著說有鬼,硬是不去睡覺的時候,我哥輕輕地把她抱在懷裡,問她,

「寶貝又看到鬼了是嗎?」

「嗯嗯有鬼,粑粑,怕」

「嗷,那寶貝看到的鬼長什麼樣子呢?」

「嗯,它……它,我看不見臉,很黑,我感覺它一直在盯著我,穿著白色的衣服」

「那它是怎麼進到屋子裡去的呢」

「它在窗戶那邊,晚上關了燈,我就看到它」

「這鬼太壞了,竟然這麼嚇我的寶貝,爸爸和媽媽今天晚上去給寶貝抓鬼,我們一起把它打跑!好嗎?」

「嚶…好…嚶…嚶」

我當時一臉不解,「老哥,這玩笑開大了吧,哪去找鬼打?「

他嘿嘿笑,「有啊「,然後給了一個眼神,讓我自己體會。。。

我還是太天真了,原來我就是那隻可惡鬼—披著大白桌布,罩著黑塑料袋,只露出兩隻眼睛。


果然是親哥,為了女兒,親妹妹都是這麼用的。

沒辦法,誰讓我也心疼這個小可憐呢。

然後一家子就開始操練起來了。灰常嚴謹得按照Rundown操練起來了。。。


PS 為了不讓小朋友被嚇到,其實我的裝備還是女鬼中較為滑稽的。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下。

我早早地躲到小侄女兒屋裡窗帘後面,過了一會兒,哥哥嫂子就帶著孩子也進屋了,

「可惡的鬼在哪,我們今天把它找出來,狠狠地打一頓,扔出去,看它還嚇唬我寶貝兒,是不是在窗戶那兒呀?」

然後我哥徑直向我走來,把我揪出去,當著孩子的面好一頓揍(當然是做做樣子啦),還讓小傢伙也過來踢了「鬼」兩腳。

打過「鬼」之後,小侄女兒真的不那麼害怕了,我哥抱著她認真地問她,

「寶貝,鬼是不是一點都不可怕呀?」

「嗯!」

「那下次,寶貝看到鬼怎麼辦呢?」

「我就大聲叫它走開,告訴它,「我一點都不怕你,你再不走,我就打死你」」

「嗯,寶貝真勇敢」


後來有人問小侄女兒怕不怕鬼的時候,

她一臉不屑,「我才不怕呢,我還打過鬼呢,鬼怕我才對。」吱吱~~~~

想當初,本寶寶跟老爸說有鬼求安慰的時候,那劈頭蓋臉一頓訓,「哪兒來的鬼,別說那些亂七八糟的話……」

從此更加怕鬼了,還得一個人憋著,不敢和老爸老媽說,怕被罵胡說八道,不敢和小夥伴說,怕被說膽小鬼。

雖然我們作為成人,知道是沒有鬼這類東西的,但對一個對世界尚認知不全的幾歲孩子來說,再多的邏輯理論、唯物思想都是不能說服他們的。


前面答主 @Sedio Lee 把泛靈論介紹得很清楚,推薦大家讀下。我覺得所謂共情就是 在這個階段把他們認為是真的存在的東西當作真的來對待,我們再設法處理和引導。等孩子成長到可以明事理那個階段再和他談論虛幻世界和現實,而不是琢磨著強行扭轉孩子的想法。


不用絞盡腦汁讓孩子相信沒有鬼~~~而應該幫助他勇敢面對恐懼、克服恐懼,活在一個安全、陽光、自信的環境里。


前兩天還跟我女兒說的:
如果你看到鬼了,不要害怕,不要大叫,以免把鬼嚇跑了,悄悄給我打電話,我們跟蹤鬼,活捉它,然後放到網上去賣。到目前還沒有人真正見過鬼,一旦我們捉到了,絕對能賣個好價錢,可以放在博物館招攬生意,也可以賣給劇組拍電影,即使捉不到,拍幾張照片也能賣給媒體發一筆!
女兒大笑,哈哈哈哈
"你就知道錢!錢!錢!"


謝 @劉柯 邀請。
題主一開始就說到「打完題目以後感覺這個要求別說是對孩子了,恐怕連成年人都做不到吧」,我想題主真正關心的不是孩子怎麼不相信有鬼,而是孩子怎麼能夠不害怕。我就從這個角度回答吧。

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區分現實和想像的能力也還在發展之中。而且孩子相對的弱勢也會使得孩子更容易有恐懼和擔心。怕鬼便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了。記得我小時候看西遊記就被嚇得不行。

外顯化,形象化恐懼對象
最驚悚的恐怖片往往不是一個怪物殭屍晃來晃去,而是都不知道恐懼的對象長什麼樣子,什麼時候會出現。鬼存在於孩子的想像中,看不見摸不著,如果能引導孩子把讓他害怕的鬼形象化地從內隱的想像外顯化出來,恐懼感會降低很多。而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左右腦的認知,情緒功能協同運作,整合自己經驗的過程,反而可以起到增加孩子心智能力的作用。
一邊畫畫一邊講故事就是很容易操作的外顯化,形象化過程。「哇,你說的鬼聽起來蠻嚇人的,對了,那個鬼長什麼樣子啊?你給我劃一下,這樣我要是看到了我能認出來,我們可以一起把他趕跑」,家長可以用這種好奇的方式引導孩子把害怕的鬼畫出來,說出來。
形象化其實背後也是一種掌控感的獲得。有朋友問孩子不敢想怎麼辦,其實起名字就是個好開始。「那我們管他叫什麼呢?討厭鬼?嚇人鬼?噁心鬼?還是就給他起名叫那個鬼?」,之後想啥時候改名字就改名字,甚至起很很搞笑的名字。
這個過程越具體越好。「這個鬼有頭髮嗎?」,「他用什麼武器啊?」,「他平時不嚇人的時候都住哪兒啊?」,即便孩子說不知道的時候,也可以試探一次「那你覺得他可能會xxx」,或者家長猜一個看孩子接不接受。
將鬼人性化,「這個鬼有同夥嗎?」,「他有朋友嗎?」,「他為什麼這麼生氣,要到處嚇人啊?」,一邊問一邊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猜測,也同時畫出來。這個過程其實是幫孩子感覺到他害怕的鬼也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氣有難過,有喜歡惡作劇嚇人,有朋友有爸爸媽媽,那麼也就沒那麼害怕了。同時也能讓孩子從鬼的角度去想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是不是也是自己害怕才嚇人的?」,「他是不是因為沒有朋友啊?」。
探索孩子的現實恐懼。有很多時候,孩子對鬼的恐懼是有現實原因的,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比如家裡有人去世,生病會讓自己害怕生命安全;家裡關係緊張,自己希望得到陪伴和照顧。那麼在讓孩子畫鬼說鬼的過程中,孩子設計到鬼身上的故事或者自己身上的故事,都有可能跟自己的現實恐懼有一定關係的。「他為什麼會來嚇你啊?」,「他什麼時候會出來嚇人啊?」這些問題都可以從鬼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來探索孩子害怕的原因。當然,父母不要過度解讀孩子的故事,有些映射還是需要專業的解釋的,父母可以對於值得懷疑,比較明顯的點在生活中多留意。
在故事中給孩子找力量。「假裝你現在拿著的是魔法筆,你在鬼身上畫幾筆,把它變成特別搞笑,你想起來就覺得很傻很呆的樣子,你會怎麼畫?」,這樣孩子能把恐懼的形象改變成搞笑的形象,並把兩者建立起條件反射,以後想到鬼就很容易自然想到這個搞笑的形象,就沒那麼害怕了。「假如你有一個魔法寶物,鬼一看到這個東西就不敢靠近,嚇得屁滾尿流,你覺得這個寶物會是什麼樣子?」,家長可以讓孩子畫出來,然後掛在自己家裡作為「鎮宅之寶」。或者「他原來是害怕/沒朋友才出來嚇人的啊,那我們跟他看看能不能做個朋友呢?」,這是更好的一種解決方式。

鬼,神話都是人的投射。以上介紹的方法並不是要孩子接受世界上沒有鬼,而是不戳破這一點的情況下通過形象化方式讓孩子能自己感覺到想像的鬼其實跟生活很近,也用自己想像的資源去幫助自己抵抗想像的恐懼。而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和想像力,孩子想出的方法會更容易相信有效。家長不用讓孩子去接受自己覺得有效的方法,只要保持好奇心,甚至裝傻充愣,陪著孩子,引導孩子。


跟她說鬼晚上要寫作業要睡覺 白天要上學 要不然會給鬼爸爸鬼媽媽批評 根本沒空來嚇唬她


謝邀。其實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如何幫助怕鬼的孩子擺脫恐懼情緒。讓孩子相信沒有鬼只是題主針對這個需求想出來的辦法。

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樣的情緒困擾,重點不是怕什麼,而是恐懼這種情緒本身。不怕鬼也可能怕人,怕動物,怕黑。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和成人不同,他們想像力豐富,很容易把語言具象化。所以聽鬼故事時他們往往腦子裡天馬行空想像出各種各種各樣的場景,但是受認知發展的限制,又很難分得清想像和現實,所以這些想像對他們往往更恐怖。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題主可以認為侄女想像力豐富,這是好現象。

同時,「恐懼」是人的自然反應。當遇到危險情況時,「恐懼」是一種預警信號,提醒人遠離危險或者採取防範。所以,題主侄女對想像中的危險產生了恐懼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不過她太小,不懂得分辨危險的真實性和程度,也沒有應對危險的好辦法,所以恐懼情緒就一直不能消散。

那麼出現這種情況要怎麼辦?人在外面,先爪機簡單說幾句。關鍵是幫助孩子認識「恐懼」這種情緒,接納這種情緒。一味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鬼是沒用的,因為孩子感受到這個想像中的鬼對她的威脅,但是她信任的家人卻否認這種威脅,會令她產生混亂。

除了面對和接納情緒之外,也要幫助孩子發展內心面對恐懼的力量。

邀請的朋友應該是看了我對遊戲治療的回答。沒錯,遊戲治療對有情緒困擾的兒童是很有效的,比如題中無法排解的恐懼。這種情況在香港的話,有些家長搞不定就會找學校社工,學校社工一般都會用遊戲治療手法給孩子做輔導,或者轉介孩子給教育心理學家做遊戲治療。題主雖然做不了專業輔導,但是別忘了,孩子最重要最信賴的人是自己的家人。

建議題主和孩子好好聊聊,她怕的鬼是什麼樣的,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對付這個鬼。或者更有創意一點,這個鬼為什麼會變得可怕呢,是不是有什麼可憐的經歷(比如死得慘所以才看起來嚇人),我們可不可以幫它(比如幫它整容之類)。早知道,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又很善良,如果能在想像中讓她相信她是有力量面對這種困難的,甚至發展出良好的品質,這就是因禍得福了。

先說這麼多吧,回頭有時間用電腦答再說詳細點。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鬼,還是個問題。但是即使有鬼,就跟它打,打贏就賺了,打輸也不過變成鬼,比它多一條命,繼續打。


在鬼的世界裡,特別黑暗寒冷。
他們需要溫暖,而在他們看來,人類就像一團一團的火,所以他們會跑到人的身邊取暖。而這對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就好像我們冬天烤火,不會對火造成影響一樣。
但是如果你太弱小,太膽怯,你的火焰就會變弱,他們因為烤不到就會靠的很近,你就會覺得不舒服,害怕。怎麼辦呢?只要你鼓起勇氣,並且認真吃飯,努力鍛煉,快快長大長強壯了,你就會從小火苗變成熊熊烈火,他們就會因為怕燙到而離你遠遠的。你就感覺不到了。

他們會害人嗎?有可能,對於弱小和膽怯者來說,他們也許還能做到。但是對於勇者和強壯這來說,他們根本無法靠近,怎麼傷害你。
話又說回來,他們如果想害你,你害怕有用嗎?沒用,那你擔心什麼。
如果他們不想害你,你害怕有意義嗎?沒意義,那你擔心什麼。
反正也沒用,那就不要管了,人可以被害死,不能被嚇死。

讓我們的生命成為熊熊烈火,燃燒吧。

將來,我會給我的孩子講這樣的故事。


小孩子心中的」鬼「是什麼?


小孩子心中的「鬼」,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對父母的恐懼的投射。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命令,威嚇,壓制的方式和小孩子相處,時間久了,小孩子的內心就會對父母產生恐懼情緒。這種情緒小孩子本身是很難排解的。恰好這個時候,如果小孩子聽到了鬼故事,就會在潛意識中將「鬼」跟對父母的恐懼連接起來。

因為問題已經出現了,所以其實重點不在於「說服孩子相信,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鬼",而是盡量減少孩子對」鬼「的恐懼。

1. 任何情況下,千萬盡量不要跟小孩子說任何關於」鬼「的事情。」鬼「字必須列入黑名單中。特別是很多老人家,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說:你不聽話,就等著」鬼「來捉你吧。

如果小孩子已經知道」鬼「了,以後千萬不要再說這個字了。

2.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以及,不要再讓孩子進一步的恐懼家長了。換個跟孩子的相處方式和溝通模式,不要一直以」家長「的身份來和孩子相處,做孩子的朋友。你會發現,當孩子對家長的恐懼減少的時候,他們對」鬼「也不再那麼害怕了。


我會給他看DD怪物手冊。
告訴他鬼是一個7級怪物,遇到了確實可以秒了你。
但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高級怪物,遇到了也能秒了你。
你作為一個0級都不是的玩家,一個1級的冒險者強盜也能秒了你。
所以,鬼和強盜對你來說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啊,要麼別遇到,遇到反正橫豎都是一死。
但是根據現實規律,等級越高的怪物你遇到的幾率越低。你能遇到鬼的幾率和你遇到獨角獸差不多。
所以於其擔心鬼還不如擔心強盜來的現實。一個人在家時門要鎖好,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哦。


關於對鬼的恐懼,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一文中已經做了經典的解釋:鬼是人們對親人的敵意投射的產物。當親人去世之後,人們一方面緬懷親人,另一方面又害怕親人變成鬼來害自己。因為人們既愛親人,又恨親人,那些未被意識化的恨,投射之後便形成對鬼的恐懼。

由此看來,小孩對鬼的恐懼,其實也是對父母的敵意投射之後的產物。如果你去問一個小朋友:「你愛你的父親/母親嗎?」小孩一般會信誓旦旦地說「愛!」 如果你繼續問:「你怕你父親/母親嗎?」小孩往往也會默默地點個頭。但如果你再追問一句:「你恨你的父親/母親嗎?」小孩要麼是一臉困惑,要麼會堅決地否認。對於孩子來說,最難去體驗的情感便是對父母的恨了。但小孩真的對父母沒有恨嗎?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有些孩子在青春期時與父母如此地對抗?

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永遠是既愛又恨的,只是,愛的情感能被意識到,而恨的情感只有在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夠體驗到。那些未能體驗或表達的恨的情感,對內心構成一種心理張力,解決這種張力的常用防禦機制是投射。恨容易被投射到動物、圖畫、臉譜等上面,或者當聽到鬼故事時,投射到想像中的鬼上面。此時,孩子主觀的情感是:對它們很害怕。

心理諮詢過程中,重要的是恨的體驗與表達。如果諮詢中充斥著和平主義的基調,治療的效果是有限的。相反,如果來訪者能夠體驗及表達對父母、愛人,以及對諮詢師的不滿、敵意、恐懼等情感,內心的張力馬上就能緩解。由此帶來的是愛的情感的復生,以及內心的整合。

在處理孩子對鬼的恐懼,動物恐懼症,以及不敢一個人睡覺的情況時,有幾種常見的思路。一種是像 @Sedio Lee 及 @陳實 所做的,把恐懼外化,形象化,然後掌控這種恐懼。掌控感的獲得對於恐懼的克服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讓孩子意識到或者表達出對父親/母親的敵意,當敵意被意識化之後,內在張力便下降了,投射的能量也變弱了。第三是改善親子關係,或者夫妻關係。當父母吵架或鬧離婚時,孩子會對其中一方(往往是父親)產生強烈的憎恨。未能意識化的憎恨是恐懼症背後的核心情感。當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真正改善時,孩子體驗到了關係的變好,敵意自然消解,恐懼感也便正常了。在處理孩子的恐懼症時,這三種思路可以同時進行,一般效果會很好。

光是用說服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恐懼,用處不大。因為孩子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還不足以應對負性情感。重要的是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恨的情感盡量少的產生,以及產生之後及時的消解。然後用形象化的方式(畫畫、角色扮演、沙盤擺放)去呈現和表達孩子內在的張力,讓孩子對令他們恐懼的事物產生掌控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問題的解決。


你為什麼要讓一個才6歲的孩子就要去相信什麼世界上沒有鬼這種話?
連穆斯林都不一定會讓6歲的孩子去相信世界上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之類的。
我特么30歲的時候都怕鬼,為什麼你一定要求一個6歲的孩子不怕……

鬼這種東西,難道不可怕嗎?


哈哈哈哈,這個對話我們家存在過。那天過鬼節,我快五歲的女兒不知道在哪裡聽了一些有鬼抓小孩吃的故事,然後我去接她時抓著我的手和我說媽媽,我怕鬼。

那你覺得鬼是什麼?

就是人死以後,就會變成鬼,會吃小孩。

哦,這個說法倒也很經常。在以前,由於法制的不完善。我們經常會聽說那些含冤而死的人會變成鬼,這其實也寄託了普通人在得不到公正的情況下的一種自我安慰。

。。。。

當然還有一個層面是考慮下,人類為什麼會經常有死後仍保有靈魂的願望。靈魂離開軀體到底存在不存在,如何存在,是許多很聰明的哲學家們都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哦。

然後我像她解釋了下缸中之腦,為什麼無軀體的靈魂需要熱量這種設定的矛盾,當然我也講了靈異現象的另一個可能就是會不會存在比我們緯度高的生命。。。這樣平時偶爾我也會想的東西,我也不知道她聽了多少,畢竟她還在相信她以前是顆金星還是土星的世界裡,所以她就很難接受人死了不是變星星而是變成靈魂跑來跑去的設定了,反正到晚上她已經忘記那回事還是一個人去睡小房間了。

總之我覺得,平時這種怪力亂神的東西我們自己也有考慮,孩子提出就認真地討論下好了。如果用自己也不相信的體系去反駁孩子的幻想也沒什麼意思,我情願玩那種用現有的邏輯一起來假設一個可能和現在不一樣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挺好玩的。

至於孩子能接受多少,我也不知道,但她目前來說還算控制好了謹慎和勇敢的界限,所以我就決定會繼續這麼玩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可以討論殭屍。。。


帶他去野外走夜路,露營什麼的。

我小時候參加學校的天文小組,家住郊區的一座山下,每次去參加活動都要半夜裡一個人打著手電筒走夜路。走多了就不信鬼了。


前幾天,我和五歲女兒一起看了《鬼媽媽》。。。嚇哭好幾次。。。
晚上散步時候我就裝鬼媽媽嚇她。。。
她很認真的教育我:世界上沒有鬼!你說有,在哪呢?你拿出來給我看看呀!
我說這個世界很複雜,說不定真有我們不知道的世界。。。
她很務實的說:那等我見到時候再說吧。。。

她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有鬼的,也不相信裡邊的貓會說話,但是她一樣會被嚇哭,只是因為「演的很可怕」。。。
她會很認真的跟我說,動畫片是想像出來的,小豬佩琦是不存在的,我看的行屍走肉也是假的,爸爸玩的魔獸世界也是假的。。。但是「看起來還是很有意思啊!」

跟她聊天我甘拜下風。。。除了簡單粗暴的裝成「鬼媽媽」把她嚇哭,根本說不過她。。。(所以,就算她不信,還是被我嚇哭啦!)
也不知道她堅定的唯物主義是怎麼形成的?還把現實和想像分的那麼清。。。


高票理論說的非常到位,皮亞傑認為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存在泛靈論現象,很簡單,小孩畫畫的時候會在太陽上畫個笑臉,認為晴天就是太陽公公沖我們笑。

解決方法很簡單,請溫柔的撫摸她的小腦袋:但是神會保佑我們的呀


推薦:基本上看完就不怎麼怕了。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神。

我兒子還不到3歲,但是他身上發生的兩件事情,讓我感覺這絕對不是科學可以解釋的。

去年冬天,那時候他才剛剛2歲。
某個晚上,他一直哭鬧,不肯睡覺。
餓嗎?不餓。喝水不?搖頭。
然後各種零食都放在他面前,還是一個勁的哭。
到了第二個晚上,還是天一黑就哭著鬧著不睡覺。
我沒招了。
只好跟他說:爸爸帶你出去逛超市、坐滑滑梯好不好?
他沒有反對,還是一直哭。
我抱著他出了門,走到小區門口的時候,我故意問他,我們去哪邊?
兒子哭著把手伸出來,指著左邊。
我抱著他往左邊走,路過超市,我沒有停,故意往前走。
(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他會提醒我,不肯走的,然而沒有)
走大約100多米的時候,是另外一個小區的大門。
我抱著兒子剛走過那個大門,他竟然哭的更厲害了。
我問他怎麼了?
他用手指著那個小區的院子。
我只好抱著他進了院子,往裡邊走。
這時候他竟然不哭了。
走著走著,剛走到第一棟樓的樓下,他竟然睡著了。
我大惑不解。
抱著兒子回到家,問家裡人:這兩天你們是不是帶著他去過隔壁那個小區?
我媽說我前天晚上帶他去了。
我這下算是明白了。
本家一個叔叔在世的時候就住在隔壁的小區。

==================

今年春節的時候,在老家發生了一件事情。
有天半夜,我兩歲多的兒子忽然醒了,哭的很大聲。
我慌忙爬起來把他摟在懷裡,問他怎麼了。
兒子哭的更大聲了,但是眼睛一直盯著沙發那裡。
我問他怎麼了,給爸爸說。
他伸出小手指著沙發那個位置說:她.....她....
我趕緊問:誰?
兒子一直哭。
我問他,男的女的?
兒子說女的。
我說個子高不高?
兒子說:高。
我說,沒事,那是你姥(曾祖母),你別怕!
你姥活著的時候最疼爸爸了,她不會嚇你的,她是回來看看咱們,一會兒就走了。我接著說。
兒子慢慢止住了哭聲,小聲啜泣。
我到隔壁屋把老婆叫起來,看著兒子。
出門到院子里的桃樹上折了一根桃枝,回到屋裡綁上了一根紅線,放到兒子手裡跟她說:別怕,爸爸給你做的紅纓槍,再有人嚇你了你就那這個跟她玩。
還有這個,我把玩具槍也拿過來遞給兒子,你也可以拿這個跟她玩。
呃,就是光頭強拿的那種,小孩子玩具,一扣扳機會響而且會閃光那種。我拿起來扣了幾下,兒子開始不再哭了,開始玩槍。
我還是不放心,又去敲門把我爹叫起來。
我爹睡眼朦朧的出來了,啥事?
我說好像是我奶奶回來了,嚇著孩子了。
我爹回屋拿了一些紙錢和元寶,在大門口燒了,磕了頭。
我回到屋裡,上了床,讓兒子躺在我懷裡,然後問他:她走了沒有?
兒子抬頭看了看說,走了。
我說那我們睡覺吧?
兒子說,不行,我想讓你給我講故事
我說好,那你閉上眼,爸爸給你講托馬斯和光頭強的故事好不好?
兒子說,好!
........................

===========
這兩件事,讓我相信這世界上真的有事情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

據說小孩子能夠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所以遇上這種事情,我都會選擇相信兒子說的是真的,先告訴他爸爸在這不要怕,轉移一下注意力,然後再想解決的辦法。


推薦閱讀: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發展心理學 | 死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