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歐洲貴族以得肺結核為榮嗎?

之前看過說十三到十五世紀的歐洲貴族以得肺結核為榮,有沒有這回事,具體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有得梅毒為光榮的記錄,不過等後期精神病出現後就消失
直到二十世紀初,西方人仍然不會經常洗澡。
本來希臘羅馬人是很講究的。希臘人會隨身攜帶一個裝著橄欖油的小罐子,運動之前將橄欖油塗到身上,運動後再用軟木片將混合了汗漬的橄欖油刮下來。
羅馬人更講究,他們興建了大量公共浴室,他們會先在身上塗滿橄欖油,然後在充滿高溫水蒸氣的房間中汗流浹背,然後刮掉橄欖油在冷水中收縮毛孔,最後在熱水池中泡澡(長期在熱水中浸泡會降低男性精子活力,多少導致了羅馬衰落),一些公共浴室使用了數百年。
而當時還存在有另一種清潔辦法,現代斯拉夫人的祖先古羅斯人會將燒紅的石子扔進盛滿的水桶,然後在蒸汽中大汗淋漓。這種方法更多的作為一種鍛煉的手段而非清潔方式在北歐流行開來,在中國我們現在叫它桑拿。
隨著羅馬滅亡,粗野的野蠻人貴族開始統治歐洲。漫長的中世紀歐洲的衛生情況令人髮指——歐洲人喝啤酒的習慣就是因為當時歐洲的水喝了要死人。即使是貴族也會在自家的宮殿和卧室的牆角隨地便溺而毫不介懷。法王一度下令禁止貴族在盧浮宮牆角隨意便溺,教皇因為看不慣貴族用吃飯的小刀剔牙而下令將餐刀改為圓頭。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洗澡當然不會被接受。
更令人咋舌得是,傳染病橫行的歐洲還有這樣的看法——居住在骯髒的地方才會避免被傳染,無疑使得個人衛生情況雪上加霜。
哪怕到了十六世紀,愛乾淨的人們還只是滿足於按時洗臉洗手洗腳。
工業革命以及醫學的進步帶來了改變,下水道和自來水普及,英國的紡織機和印度的棉花使人們有了乾淨廉價的內衣,在上流社會對清潔的觀念正在改變——在底層變化卻不大。知道二十世紀初泰坦尼克號下水,該船的三等艙僅有兩個浴室——當時認為窮人經常洗澡會引髮結核病。維多利亞女王已經開始享受抽水馬桶,底層民眾仍然將洗澡視為可怕的經歷。
在奧黛麗赫本的《窈窕淑女》中,買花姑娘被語音學博士強令洗澡時的慘叫成為工業革命帶來的分化的完美註解。
一戰後期西班牙女郎席捲西方,數千萬人因此喪命,下層的衛生觀念加快了向上流靠攏的腳步,直到五六十年代,剃鬚剃毛按時洗澡才成為了西方社會主流的衛生習慣。

高腳杯相撞,清脆的叮噹聲就是一條生命。他們滿足的啜飲犧牲品的血液,而可憐的窮人的屍體,在老鼠四竄,污水橫流的下水道慢慢抽搐,變涼。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憐憫,什麼是寬容,什麼是美。
他們崇拜沒有陽光熏烤過的蒼白。一朵紙折的白玫瑰滴上了血,一張蒼白的臉隱含著高潮。
他們喜歡切掉毫無意義的丁丁,獻給該隱,獻給土地。
他們喜歡在歌劇院里大聲地打著飽嗝,從飽足的胃中翻騰出血液,作為自己食物充足的證據:老子喝血快喝吐了!
這群吃飽了沒事幹的傢伙,就是一群變態!

中二的分割線
正經談論這個問題:

推薦書目:桑塔格:《疾病的隱喻》

這本書基本回答了這個問題。簡要梳理如下: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為什麼肺結核被賦予了一種浪漫的想像,並成為了一種時尚?

1,結核病的病理沒有被確定,從而為人們的想像賦予了大量的空間。人們往往認為結核病是因為過度的,受挫的熱情。這些熱情是一種受挫的激情,使結核病人在反覆的發作中毀滅自己,創造自己,實現自己。所以結核病人往往憂鬱,敏感,富有創造力,富有激情。
而當結核病本身被現代的醫學馴服之後,結核病並沒有什麼可怕或是可愛的地方。(這只是解釋了他為什麼會產生想像)

2,結核病只所以成為一種文雅,精緻和敏感的標誌,在於階級關係的變動。
「莫泊桑那個時代,正是「蒼白,消瘦」流行的時候,而且這被看作是一種貴族氣質,儘管這同時又是貴族開始沒落的時代。正因為如此,所以被剝奪了政治特權又喪失了經濟優勢的貴族階層急欲以自己所剩的唯一優勢————文化修養,高雅趣味,高貴禮儀等等——來爭奪資產階級所忽視的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領導權,以此貶低資產階級的物質性優勢。這樣,越少顯示,物質性的東西,似乎就越能顯示精神性,追求一種高度的貧瘠,與資產階級的富裕形成對比。」
「對勢利者,暴發戶和往上爬的人說來結核病是文雅,精緻和敏感的標誌。十八世紀發生的新的社會流動和地理流動,使財富和地位不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必須有待確認的東西。確認的方式,是憑藉有關服裝的新觀念(「時髦」)和對待疾病的新態度。服裝和疾病雙雙變成比喻,來喻示對待之我的新態度。」


3,結核病的特點使結核病容易產生浪漫性的聯想,十八世紀的浪漫派的文學美化為肺結核提供了一種優雅的解釋。
(1)結核病自身癥狀明顯的對比帶有一種別緻的美感。「蒼白與潮紅,一會兒亢奮,一會兒疲乏。」諸如波德萊爾的《母音》:
I,殷紅,咳出的鮮血,美人嗔怒
或頻飲罰酒時朱唇上的笑容。「
美人蒼白的臉色與潮紅臉頰,失血的嘴唇與嘴角的血跡。疲憊與艷麗一起釋放了出來,展示了生命的張力。
(2)結核病是一種與慾望相關聯的病,」被認為能帶來情緒高漲,胃口大增,性慾旺盛。」「結核病被想像能夠催發性慾,並且產生一種超人的誘惑力。」
「《魔山》中,為結核病人進行實物療法的一部分,是安排第二頓早餐,而患者吃得津津有味。」
(3)結核病的死亡是一種從容的死法,可以彰顯自身的個性。
狄更斯把結核病描繪為一種使死亡變得「優雅」的「令人肅然起敬」的疾病。

4,結核病的神話得以保持,還有一點在於:「通過把眾多或許是倒錯的慾念加以合理化,並把它們轉化為了文化方面的虔信。」
(1)伴隨著個性的新思想,提出了疾病能使人變得個性,變得有趣。這成為了一種廣為流傳的態度。
(2)「結核病不僅提供了有關藝術家創造性的描述,還提供了一種不再局限於藝術家小群體的重要的波西米亞的生活方式。」「從十九世紀開始,結核病成為了一種自我放逐和過一種旅行生活的新理由。」


類似於黑社會的紋身


只是以蒼白和兩坨高原紅為榮
惹得有人要要感染肺結核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3HOA_xXqyoctaboPeGnvhL8FZ1C1p7H2TnskE3XbI6VDgX8p6_-ammTGGdyA1u94swEF6p6kPfQ0HuqcQtiGgK


不是,到18 ~ 20世紀才可能有這種傾向。

中世紀歐洲人遭受的結核,按當時文獻提及的主要是淋巴結核而不是肺結核,即瘰癘或結核病。

「自古以來,結核病就是歐亞大陸、北非以及美洲多數人群中的一種地方性流行疾病,累及人數相對較少,並維持著較低的感染率。但隨著18 ~ 20世紀都市的興起和工業的發展,肺結核在歐洲、南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地方成為一種流行性疾病。在這個時期的某些地區,大量人群都接觸到這種疾病,甚至出現感染率幾乎達到100%的情況。」
—— 《劍橋世界人類疾病史》 肯尼思·F. 基普爾主編;張大慶主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12 第949頁

疾病原本不應該涉及好壞,它只是中性的生理現象。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疾病從未以其真面目出現在人類社會中。醫學無力定義並治癒所有疾病,無法阻止無意識的群體任意判斷,導致隱喻叢生。

「在所有時代,總有某些疾病一直處於前台,我們有趣地看到:一段給定時期的主流疾病與這一時期的一般特性及風格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
——《疾病的文化史》(美)西格里斯特著;秦傳安譯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2 第172頁

時代的時髦病都有隱喻肆虐,疾病的隱喻來源於人類對未知的古老恐懼,盲目的群體通過玩弄語言遊戲,將疾病等同於病人。

於是,就有了在18世紀代表創造激情的肺結核,也有在17世紀代表沉湎酒色的痛風, 有在19世紀代表人格墮落的神經症。

「文學和藝術作品中把痛風作為福斯泰式的紈絝子弟的典型特徵,因為在民眾的頭腦里,這種疾病被認為是沉湎於醇酒婦人、夜夜笙歌的結果。」
——《疾病的文化史》(美)西格里斯特著;秦傳安譯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2第170-171頁

「現在是以還原的方式去理解疾病、癌症和艾滋病的時候來:它們是身體疾病,而沒有道德的社會的或文學的意義負荷。」
《20世紀思想史(上、下冊)》(英)彼得·沃森著;朱進東等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7第771頁

推薦閱讀蘇珊·桑塔格所著《疾病的隱喻》, 反思並批判了諸如結核病、愛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會的演繹中一步步隱喻化 。


推薦閱讀:

好書推薦?
清朝是否出過昏君?清朝是否因「氣數已盡」而亡?
從男女生理構造上來考慮,不應該是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褲子這樣比較合適嗎?
歷史上有哪些剛剛發明出來,就被取代的東西?
「中華民族」這個概念自產生到當今的歷史是怎樣的?

TAG:歷史 | 冷知識 | 歐洲文化 | 肺結核 | 歐洲貴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