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藥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如何?


謝邀。

過了這麼多天終於立下心來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不知道題主是希望了解生態農藥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嗎?還是希望了解它的應用情況?

行業:

簡單說說行業吧,這個其實我不能說太了解。生態農藥,以我的理解應該是Biological Control,即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之下進行昆蟲害的防治。大致上有幾種:滅蟲燈、誘捕、性誘劑、夏用油(礦物油)、發放天敵等。用比喻說,生態農藥就像是「中藥」,主要以預防、調理的手法,減少昆蟲害;而化學農藥就更像是「西藥」,直接對付昆蟲害。在外國的種植業里,提倡在昆蟲繁殖季節前使用生態農藥,但是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治理方法,只能說是盡量而已,一旦昆蟲數量超過臨界值(Threshold)的話,還是要通過化學農藥來處理。以我所知,國內的生態農藥設備比如上述的滅蟲燈、誘捕、性誘劑是有的,而且不少。但是專門繁殖天敵的企業我倒是沒有聽說過,我在澳大利亞曾經參觀過一個專門繁殖天敵,在季節時賣給種植戶的這樣的一個公司,培育大量不同種類應對不同的昆蟲,種植戶在購買後根據指示把天敵發放出去,把要針對的害蟲幹掉。

對於這個行業前景來說,總體上我是謹慎樂觀的。原因是:

1,化學農藥成本越來越高,而且存在抗性的問題,即你今年用了這個化學農藥,下一年的效果就會降低,可能要輪換使用不同的化學農藥。這個在市場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生態農藥會有空間。
2,污染問題不容忽視,長遠來說政府肯定會加大力度推廣生態農藥。

但是,也有不利因素:

1,國內的種植業跟國外不一樣,一般是以小個體戶經營,一般缺少行業知識和比較保守,相對於「比較穩妥」的打化學農藥的方法,不一定對生態農藥很接受;
2,與1的情況一樣,在客戶推廣上會比較難,在外國你賣給一個單一種植戶可能面積已經是1000畝(算是小戶了),在國內看地方而定你賣給一個人可能就是1-2畝的面積,推廣成本高;
3,在應用上要配合採樣來分析效果,國內種植戶可能會覺得麻煩,「打一次葯不就簡答了嗎」?在應用上要有一定意識。

現在李總理不是在推廣家庭農場與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嗎?這個如果執行得好的話可能會帶動更專業化的管理,而且更大面積的規模化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生態農藥在未來發展是很有空間的,但是這個只能看以後發展。

應用:

根據以上行業的分析,可能你就可以推敲到現在國內的應用不能說沒有,但是沒有很普及化。因為化學農藥方便、簡單、不需要太多知識都可以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現狀。

上面提到,使用生態農藥是需要很多專業性的知識的,比如說性誘劑的配方是什麼?哪一種昆蟲要用什麼天敵?用多少?怎麼採樣分析?這些在很多大學或者地方農業局其實是有研究的,但是存在的問題是:推廣,你怎麼跟千千萬萬的農民說這個好?行政資源也是有限的,農民的知識也是有限的,這就形成一個研究跟應用的鴻溝。化學農藥呢?反正農民拚命打,沒有蟲了就有效了,簡單明了。

而且國內的研究部門有一個特色就是說,他們的獎勵往往是跟他的研究論文掛鉤的,即是說他研究了一個題目,發表了文章或者論文,爭取到升一級半級之後他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獎勵,這個過程根本沒有對應用層面的獎勵機制,形成研究機構跟應用發生非常大的脫節。外國是怎麼做的呢,就是研究機構往往是跟商業掛鉤的,說白了就是賣服務,比如說你有一個1000畝的農場(或者業界組成的協會),你希望解決什麼問題,你付錢給他,他服務你把問題解決或者研究,如果小果不好,沒人找你了,研究員吃飯都成問題。就是這種結構讓外國的研究與應用緊緊扣在一起。

當然中國環境是不一樣的,在先天性的條件下推廣本來就是比國外困難(土地政策、人口、行政人口與服務人口的比例、農民教育水平等等)。

而且農業技術本來就比工業技術的推廣困難,因為對於工業的研究結果,它的應用性對於一個中國工廠或者美國工廠是一樣的,農業就不一樣了:氣候(包括溫度、光照、濕度、季節性)、土壤、地形、昆蟲等等因素在每個地方都有差異性,所以往往在A地方應用小果好的地方,在B地方不一定很合適。

總結

我估計題主問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建議你看看南都周刊2013年第6期,裡面對中國的有機農產品的現狀進行分析。結果就是有機農產品並沒有比傳統農產品有什麼優越的地方,而且中國的有機認證體系根本不成熟,所以要提防。記得幾年前我看過一篇Economist對有機食品的分析,也提到類似的觀點。我覺得呢,使用化學農藥的唯一壞處是對環境的不好,但對於安全性來說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建議到比較有規模或商譽的零售商購買農產品,他們的採購部門一般都會有一定要求,不會亂來的。至於有一部分害群之馬比如說染色啊、工業蠟啊等等,這個主要跟采後處理手段有關,跟種植管理沒有關係。所以除了選地方購買農產品之外,自己洗乾淨或者去皮等就比較安心了。


謝邀。第一次聽說生態農藥這個詞,你所說的生態農藥應該就是指生物農藥吧?
前段時間剛聽了一個農藥方面院士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到,現在好多人把生物農藥的概念搞錯了,他們認為把從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得到的化合物也叫生物農藥。這個觀念非常可怕,因為很有可能經過結構修飾的化合物,對非靶標生物的毒性非常高。
目前,生物農藥佔全世界農藥總使用量的1.5%,美國大概是1%左右,中國大概是佔2%左右,為什麼中國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因為中國的生物農藥的銷量基本都靠政府採購。農民根本不愛用生物農藥,一是見效慢,二是成本較高。農民根本不會管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等問題,他們最關心的如何快速殺死病蟲草害,如何獲得最大經濟效益。他還提到,50年內生物農藥不可能替代化學農藥,為什麼?因為化學農藥確實比生物農藥見效快,對於那些大規模爆發的病蟲害,為了保證產量,除了化學農藥,別無他法,並且現在開發的很多化學農藥都是低毒的,並且無「三致」作用。50年後他也說不好,因為化學農藥篩選的周期越來越長,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指不定哪天生物農藥就變成主導了。


我們國家的植保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這是很早就確立的植保方針,也是國際通用的。綜合防治包括:1.化學防治即用化學農藥 2.物理防治(利用昆蟲的趨化性,趨光性等用誘蟲燈或誘蟲板誘捕,或者高溫高濕射線等)
3.生物防治(利用害蟲的天敵或天敵產物,還有植物源農藥)
4.農業防治(就是合理布局合理栽培等)
5.植物檢疫(防治病蟲害從發生地人為地傳入)
我們明白生物防治的定義是什麼以後再說這個問題。
其實生物防治在我們國家也很普遍的,像我們經常用於蔬菜防治各種害蟲害蟎線蟲真菌病害等用的阿維菌素,這個就是典型的生物農藥,屬於抗生素類。還有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用的綠僵菌和白僵菌是真菌農藥,用於寄生害蟲。用於水稻紋枯病的井岡黴素等,另外還有常見的Bt毒蛋白等等還有很多(有興趣的自行百度了解,手機打字不方便。)。這些已經使用了好多年了而且使用範圍很廣泛。

還有植物源農藥也屬於生物農藥的範疇。化學農藥經歷了無機物和天然產物(如波爾多液),有機合成農藥(可分為20種左右,如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到現在的作用特異性和環境友好型農藥。植物源農藥的研究在國內是剛起步基本沒用於生產,但是我國很早就開始用天然產物來防蟲治病2000多年前就已經用煙草和魚藤防蟲。現在植物源農藥研究最多的就是印楝素,魚藤鮦等。植物源農藥也是以後農藥發展的新方向,因為它是環境友好型農藥。

另外是利用天敵,生態系統中最常見的就是捕食性天敵。還有就是寄生性天敵,國內有大量生產的主要是寄生蜂像赤眼蜂,繭蜂等,可以寄生卵生害蟲很有效。其實寄生蜂的成本相對於農藥來說很低的,之前老師給我們算過成本我忘了。因為國家給這類企業很大的扶持力度所以它的價格也不高(你需要寄生蜂時提前幾天聯繫企業,企業將快要孵化的寄生蜂賣給你。一張卵卡上有排好的待孵寄生蜂30頭左右。由於手機打字感興趣的可以自己上網搜圖片。)。在新疆和東北的大面積作物田中已經開始運用。但是在小面積內很難推廣,你想想假如我的田裡放了寄生蜂相鄰的田你不放,你還是打化學農藥,那不就把我的蜂給打死了嗎?所以只有大面積作物田才適合放寄生蜂。釋放寄生天敵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寄生蜂放出去是要寄生產卵的,所以害蟲的生育期也要嚴格的掌握,你不能蜂放出去了,害蟲才是幼蟲還沒有產卵,那蜂寄生什麼?其實寄生性天敵的生產好多高校的老師和一些植保所應該都有在做,就像福建省植保所在做一個捕食性蟎已經生產化主要防治柑橘上的害蟎,每年收益頗豐。

總得來說,生物防治的前景還是不錯的。主要方面是植物源農藥的開發,這以後必定是農藥的發展方向。


謝邀,生態農藥的說法還是第一次聽說,指的是生物農藥嗎?是的話我的回答是:
在國內發展目前來看不樂觀。見效慢,防治效果差,成本還高。並且國家並沒有在這方面有相關的政策之類扶持。


目前我個人的研究項目是從一種細菌中提取能對抗植物真菌病的蛋白質。目前初具效果。同時我的師兄師姐也在研究生物農藥,可以說在目前生物農藥是研究上的一個熱門,但是據我了解目前實際的生產應用剛剛起步。目前從效果和價格而言還是化學農藥比較好,生物農藥的最大優勢就是環境污染性低。比如像我研究的抗性蛋白,蛋白質的特性,基本等幾天後就因為變性失效了,所以不會有污染(所以可見成本還是很高的)。而像化學農藥,結構穩定的自然情況下很多年都無法降解。目前,生物農藥一般用於綠色高端食品的生產。所以目前,還不是太普及


你指的生態農藥就是生物農藥吧?
若是,我可以告訴你:叫好不叫座,就跟搞素質教育一樣,人人喊好,但依舊還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


朱明亮的答案已經挺全面的了,我就不再多說,耽誤大家的時間。
同意何順的說法,從植物或動物源獲取的優秀分子結構式,再加修飾後合成的農藥,應該不屬於生物農藥。
軒晨光的答案中規中矩,很像是預備考研或正在讀研的考試答卷。個人說明中「為了畢業以後不賣農藥,我要考研「,很有意思。但我可以告訴你,讀完博士後去賣農藥也沒什麼,大公司很多的營銷高層、採購高層,都是博士學歷,同時在實驗室帶過10+左右的,很正常。賣農藥沒什麼可恥的,賣農藥可以直接和客戶溝通,了解農民需求,解決客戶的問題,這不正是我們讀書的目的嗎?植保人,賣農藥,很正常,也是一份很好的工作。


說實話,生態農藥,我對其定義不是很清楚,但我想莫非就是生物農藥,或者對環境友好的一些植保措施吧。最近幾年,生物農藥在市場上逐漸推廣開來,不僅僅政府在大力以真金白銀的方式做推廣,也有很多生物農藥企業在默默的奉獻著,可能不從事這行業,很少人會去了解很多生物農藥的概況。一提到生物農藥,或者生物防治措施,很多人想到的是見效慢,使用成本貴,叫好不叫座等等,但是真的如此嘛,其實也不盡然。例如生物殺蟲劑,例如除蟲菊、苦參鹼等,殺蟲效果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看到害蟲發生反應,甚至死亡。擊倒快、迅速就是他們顯著的特點。很多人存在誤區,無非就是想微生物活體生物農藥,或者生物殺菌劑,例如枯草、多年類枯草芽孢桿菌等等、小檗鹼等等,對病害的防治效果一般較慢,但是就好比有個廣告詞,中藥治根、治本,要是長期使用,逐年會降低使用量,而且作物長勢更好。很多人講生物農藥成本很高,其實怎麼說呢,生物農藥的生產成本不高,但是推廣成本太高了,這才導致生物農藥看過去比化學農藥價格較高,而且生物農藥稀釋倍數基本都在1000倍以下,看過去比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更多。用的多,價格貴,很多人就說生物農藥太貴了,但真正按照生物農藥的科學使用方法來操作,哪怕是一個長期使用化學農藥的地塊,可能首年使用成本很高(更多的是為了使用生物農藥調理土壤或者改善地塊的病蟲害情況等)但逐年長期使用,慢慢使用成本會逐年遞減,達到一個較低的水平。從長遠看,生物農藥使用成本是降低的,而化學農藥使用成本和頻次是逐年增加的。另外真正核算起來,生物農藥的成本會更低,這也是我前面說為什麼生物農藥貴,貴在推廣費用上,因為現在很多人對生物農藥存在或這或那的誤會,因此在推廣生物農藥的時候,可不僅僅是賣個農藥,而且還要生物農藥的使用技術,科普生物農藥知識,以及其他無形的服務。我曾經在茶葉上全程推廣過生物農藥,一年下來成本也僅僅是比化學農藥貴百八十塊錢/畝,但給茶農帶來對茶葉品質的提升價值卻遠遠超過這一百塊錢,有機茶和普通茶葉的價格完全是天上地下。成本是增加了,但是利潤更加的更多,利潤和成本的比是擴大的。

當然我還沒回答生態農藥在櫃內發展的怎麼樣,在國內,生物農藥推廣較好的主要是高端經濟作物,包括茶葉、枸杞以及一些高端瓜果蔬菜等等。就在昨天晚上,新聞聯播播出的第一個新聞就是生物農藥在茶葉上給茶農帶來的增產增收,以及生物農藥在全國各地的推廣。

謝謝


可以用高頻噪音滅蟲,還有可以用負壓吸蟲,高頻電磁都可以研究


不知道你說的生態農藥具體指的那一類,眼下農民對於病蟲害的防治首先看效果,其次起效的時間、持效期,再然後看價格;如果能滿足這幾個條件,然後再大力推廣的話可以;


推薦閱讀:

中國有什麼笑話是關於外國人的?
瓷器是中國的象徵嗎?世界頂級品牌在中國嗎?
如何看待郜艷敏的簽名信?
應試教育到底危害誰了?
為什麼在中國治療自閉症需要那麼多的費用?

TAG:商業 | 農業 | 中國 | 農藥 | 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