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老的華夏文明在近現代會落後於歐洲文明?
謝邀
前言:
對於很多人而言,對於中華文明的感情,看待方式,映射了內心那個理想中的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將中華文明看得一文不值的人,往往人生也承受過許多磨難,日漸相信世界即叢林社會,須儘快將自己武裝,譏諷一切虛偽的理想。
將神聖性加以中華文明的人,往往內心也將人生放進一種或多或少的宿命中。但人生的本質仍然是平凡,緩慢的,後者在這種漫長的期待中逐漸失望,或在痛苦中成為獨夫,被自己的憤怒反噬,或最終滑為比前者更徹底的行屍走肉
寫下這些文字,是勸將世界賦予過多宿命的人——別對自己太苛刻,時間和人生就是這麼樸素的一個東西;也是勸認為人生只是苟且的人——你終於可以不用終日活在他人的期冀中,請放心地做自己,追尋自己的內心。
--
正文
昝濤教授今年在北大舉辦了一個講座,內容是土耳其歷史,現場鬼才觀點頻出,講座完畢,有位同學提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華夏文明留了下來
昝濤教授想了一下,笑了一下說,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畢竟歷史還沒結束。
說到這裡,全場都笑了,我相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笑點,對這句話有著不同的理解
-
中華文明是否在世界歷史上獨領風騷?
維基百科有一份對世界歷史關鍵事件的整理集,我們可以順著這份列表,去驗證
--
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今伊拉克一代)在這個世界大部分地方還是洪水猛獸,開始使用楔形文字
同時期南美洲的秘魯小北文明出現,他們十分熱衷造土堆,考古人員發現了紡織和宗教存在的證據小北地區是否有複雜的統治機構這個問題,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小北文明的質量不是重點,它的存在本身就十分重要,他證明了「主大陸」亞歐非大陸從來就不孤獨,同時期的美洲文明已經萌芽初現。
公元前3100年,明星文明埃及第一王朝橫空出世。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已經折騰出古埃及曆法了,古埃及人分晝夜各佔12「小時」。每月固定有30天,沒有大、小月之分。一年共有3季,每季4個月,因此名義上一年只有360天。但每新年前都會加上5天,叫做Epagomenal Days,在這5天,他們會舉行儀式慶祝新年。就這樣,兩個新年實際上相隔的日數便為365天。這時候是公元前3100年,華夏始祖可能還在東北玩泥巴,驚不驚喜,此不刺激?
英國人的巨石陣同時間也開始建造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實力點出莎草紙(Papyrus)科技,莎草紙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介質,它用當時紙莎草的莖製成,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後來由於造紙術的傳播而退出歷史舞台。3000 BC到8世紀,意味著,在世界許多地方,使用莎草紙的時間遠大於使用造紙術的時間,以莎草紙類比造紙術,再來回味「歷史還沒結束」,是否別有一番風味?
2800 BC,維基百科將華夏文明的三皇五帝時間定位在這個階段,但我們查看中文維基,三皇五帝時間則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相對於同時期上述各個文明實打實看得見的成就,三皇五帝時期動輒開天闢地,人面蛇身,在國際上的認可上十分吃虧。
伏羲女媧圖
公元前2600年,印度河的文字才剛剛上線,距離蘇美爾的鍥形文字已經過去了兩個唐朝那麼久
公元前2500年,最後一批猛獁象走向滅絕,舊生命滅亡的另一面,於此同時,是埃及的古王國時期,無數的金字塔迎著太陽的光輝拔地而起,猛獁象的滅絕是一個標識,地球的攻守之勢徹底轉變,人類走向一個嶄新的台階
公元前2000年,故事的男主角,夏王朝上線,但這並不是他的時代,同時代的中東文明光彩無比奪目,然而在每個人的故事裡,至少自己是自己的主角,我們的主角在千年以後散發燦爛的光芒。
公元前1600年,商朝上線,公元前1300年,漢字的前身,甲骨文終於問世,記性好的朋友可以回顧我們的第一條,鍥形文字的誕生時間。誠然,在之後的數千年里,華夏文明後來居上,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但是在這裡,我們回顧這句話「歷史還沒有結束」,千年時間不過是一瞬,是否有了更多心得?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編著的《梨俱吠陀》(?????? ?gveda)成稿
公元前1100年鐵器傳播開來,西戎周武王帶著西南少數民族,攻陷朝歌,建立西周。
公元前800年,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最後的輝煌時期,希臘城邦興起,希臘城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他們除了開開民主會,十分重視娛樂文化生活,沒事還搞搞奧林匹克運動會什麼的,公元前400年,8年的希臘抗波(波斯)戰爭打響了,希臘城邦摒棄意識形態的衝突,不管是民主的雅典還是軍國主義的斯巴達開始希臘民族統一戰線,最後在溫泉關戰役波斯侵略者功虧一簣。
青銅時期後的大部分時間,觀察西方世界,你只需要把目光放在地中海沿岸。
800 BC 羅馬城建立。
如果你對比之前提到的波斯帝國(2700BC-300BC)、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350BC-300BC)
、羅馬帝國(27BC-1200)
再和後來的阿拉伯帝國(600-1200)、拜占庭帝國(300-1400)、奧斯曼帝國(1300-1900)
你就會發現,帝國版圖的重合率非常高,都在圍繞著地中海爭奪霸權
從這些帝國的大致起始時間可以看出,地中海沿岸自古都是西方的爭奪核心,誰佔有這裡,誰就統治西方世界,亦或說,誰控制西方,誰就佔有此地。這些帝國綿延數個王朝,接連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當聚光燈落在每個王朝身上時,他的光芒絲毫都不遜色於東方的中國,聚光燈下變換的是不同的角色,不變的是這篇土地的輝煌,直至近代,全世界最終都在西歐面前黯然失色。當然,這樣的比較是不公平的,這樣的對比方式,相當於是將大半個西方世界和中國一國進行對比,然而許多人自然而然的這種比較方式,不正作證了中華文明強大的實力嗎
722 BC,中國進入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同時期的地中海,是希臘的輝煌城邦;孔子周遊列國,訴說「詩書禮藝」,勸大家多讀書的時候,釋迦牟尼走向相反的方向,勸人們把目光離開現世的痛苦,期待一場來世,再過了500年,耶穌傳播開始上帝的福音
當然在相近的時期,希臘誕生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
200 BC,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始皇於中國的重要性怎麼評價都不過分,若無一通秦始皇這位一統寰宇的標杆在,東周諸國未必不會成為地中海沿岸諸國,多個文化圈輪番逐鹿中原,陷入強盛,崩潰,其他文化圈推倒重來,走向強盛的循環中。從秦始皇后,中國進入了一種匪夷所思的局面,無論哪個朝代,新君臨朝,推翻舊的統治,只要有野心統一中國(一般都有),竟然還要千辛萬苦從各種古籍中構造證據,證明自己是前朝的合法繼承人,而不是像中東和歐洲你死我活,留地不留人
之後的戰爭史不必贅述,不過是看高樓起又落,只有藝術、文化、科技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文藝復興,大約起始於14世紀-17世紀,大約和明朝時間重合。
文藝復興時興起的人文主義被許多人追捧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動搖了中世紀社會基礎,也確立個人價值。人文主義肯定人是生活創造者和主人,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許多人把人文主義當成文藝復興的全部,並認為這是決定之後西歐大發展,超過中東和東亞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不對的。
首先,同時期的明朝,王陽明心學開始興起,王學「心即理」看法的發展,影響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對於情慾的正面主張和看法。由於心即理,因此人慾與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認為的那樣對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實際上,類似人文主義的思考上可追溯到孟子時期,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有人性解放的思想。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思想家從不孤獨,思想只有出現在對的時候對的地點,才會大方異彩
因此人文主義不是帶領西歐騰飛的唯一因素,其次,人文主義只是文藝復興的一小部分,文藝復興是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全面開花的結果,許多我們熟知的名字都在這個時代登上歷史舞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但丁,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韋達,帕斯卡,莎士比亞,歌德,單單列這些名字,就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歐洲的群星璀璨。
所以題主再次考慮,華夏文明是從近代開始落後的嗎?
文藝復興的末期,上帝給了西歐一個一個大禮,地理大發現(15世紀-17世紀),西班牙無敵艦隊(16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1602)
從此西歐在高速公路上開始狂飆,文藝復興結束了,同時期的1644年,大明王朝的統治崩潰,全國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李自成進入北京,崇禎自縊,同年,大清入住中原,收割全國所有義軍的人頭
東方變了天,但歐洲沒有閑著,繼續搞事情,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第一次工業革命(1760-1830),法國大革命(1789-1799),啟蒙運動(18-19世紀)
公正來說,大清也沒有閑著,17世紀至18世紀,大清和准格爾進行了近一百年的戰爭,戰爭結束了,清朝版圖幾乎擴大了一倍,至此,大清將所有中國古典王朝擁有過的,和沒擁有過的領土全部納入版圖,在大危機的前夜,打下了一個十分堅實的敗家底子——非貶義,這片海棠頁是真正的龐然大物,傲立東方,直到頭硬的英國從他身上啃下第一塊肉,才發現這個龐然大物和他們曾經無比敬畏的奧斯曼一樣,不過徒有其表了。
1818年,這一年,馬克思誕生了,再過二十多年,等他進入大學,英軍將兵臨大清城下
--
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小時候我也常常為近代的屈辱感到惋惜,就像一個擁有億萬家產的家庭,在我出生的這個點,正好破產了,何其惋惜!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歷史已經走過了數千年,他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這幾百年,每一年的時光都由他自己的價值,歷史上幾百年甚至幾千的崛起衰弱如家常便飯。
每個人都太渺小,不由自主地深陷歷史的旋窩中,只能在自己附近的位置打轉,明朝一朝無數志士能人,帶著滿腔抱負,希望改變世界,但大部分都在無休止地黨爭中消磨一生的理想,集運氣、智慧、天命於一生的張居正,踩著無數人屍體上台後,也只做了微小的三件事「一條鞭法」,「考成法」,「興修水利」,如果說還有什麼貢獻就是鞏固北方軍事防禦。
治大國如小烹,那些心懷征服世界,拯救黎民百姓的人,歷經萬苦上台後想大幹一場,才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少收點稅,就這點事,如果真做成了,就能當千古名臣。
題主問到:「為什麼古老的華夏文明甩出古老的羅馬、埃及印度好幾條街,卻在近現代被歐洲文明甩出幾萬里?」
我們就會發現,首先,顯而易見,中國並沒有甩出古羅馬古埃及好幾條街,即使在進入鐵器時代後,東方文明和地中海文明依然是互有勝負,你追我趕,論軍事政治,中國強盛時期往往以「盛世」命名,如你所見,屈指可數,違背常識的是,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大分裂的時代還要長於大一統時代,論藝術科學,地中海文明亦從沒有落後過。
其次,中國並沒有被歐洲文明甩出幾萬里,即使在鴉片戰爭時期,大清的武器裝備並沒落後英軍太多。19世紀初,英軍主要裝備的步槍為伯卡式步槍和布倫土威克式步槍,布倫土威克步槍使用了膛線,屬於前裝線膛槍,最大射程300米。1841年,大清參照英軍火藥試製了顆粒火藥,分別用鳥槍試射,最大射程均達到了380米。火炮方面,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仍然裝備前膛滑膛炮。這些火炮在技術與性能上,與18世紀的前輩相比差距不大。1841年大清新的鐵模鑄造法被時人誇讚「不下西洋」。清軍的這幾種新式重炮,最大射程達到了7、8里,在威力上已經不遜於英軍的重炮了。
清軍的武器和軍隊意志都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都沒有讓人太過失望,真正落後的是軍隊組織,清朝軍隊連戰鬥序列,預備部隊都不存在,大清十來萬軍隊被調配,英國只有2萬軍隊,但到具體開打的時候,打哪都是英國軍隊人數佔優,大清十幾萬軍隊滿地圖抓瞎。
我們翻開課本,看到近代的屈辱史捶胸頓足,然而滿打滿算,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一百多年的時間在歷史上只是一瞬,一百年的沉淪對於中國也不是前無古人,「歷史還沒結束」,我們的近代史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特殊。劉邦給匈奴人送去公主的時候,西晉衣冠南渡的時候,西安被吐蕃回紇血洗的時候,北宋靖康之變時,彼時的中國人一定也問過類似的問題,那些年代的危機,哪個比不上近代的100年的屈辱,華夏的沉淪並不是絕無僅有,相同的是我們都挺過來了,並且走到今天,近代百年危機,我們不過半個世紀,又重進進入了世界的前排。
昝濤教授的答覆「歷史還沒結束」相信包括我的大部分人都有第一次聽到都有震撼感,這是一種敲打還是一個警醒?
我所見過所有在領域裡走到頂尖的人對自己所專註的事物都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冷靜。他們不喜歡回答寬泛的問題,喜歡反問,可以舉具體的例子嗎?華夏文明的傳承,具體到每次文明的危機點,為什麼我們挺下來的原因十分複雜,有地理因素,有文化因素,甚至也有運氣因素,從校園走出來的許多人對於事物可能帶有一生的執念,非黑即白,想問題就一定要找一個根本原因,而實際上很多事情是複雜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任何一個深入鑽研一個學科的人,見識的東西多了,都會慢慢褪去事物的神聖性。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的工作獨一無二,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的工作無可替代。我沒有見過一個研究歷史的人去粉一個朝代,深入的研究避免了人的偏執,見過人性的醜陋和寶貴,才學會珍惜當下。
不管你做什麼,歷史的車輪總會前進,不會停留在這幾年,享受你對你的時代的緬懷;但反過來,即使歷史的車輪總會前進,你依然會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這個過程才讓人學會了穩重,知道了不易。
每個人在成年之前都要經歷艱難的精神斷奶期,斷奶之前,人們都固執地相信某些東西獨一無二,很容執著地追求一些東西,精神的高壓下容易養成偏執的性格,看事物非黑即白,對人刻薄,動輒不成功便成仁,這些外向的攻擊性掩蓋下的往往是他對於自己的不滿,不能原諒自己的平庸,進而遷怒於整個世界。
初中政治的第一節課就是接納自己,放在政治課的第一課,但很多人一生都沒有學會。
看歷史可以讓人平靜,「歷史還沒結束」,不用去無限抬高某件事的重要性,不要不經思考押上所有去追求一個所謂「過時不候」的機會,歷史從來就不會因為一件事情而決定,歷史是由許許多多人共同去推動,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無論是歷史還是人生,都在這樣緩緩的時間的河中慢悠悠漂流前行
看歷史可以讓人釋懷,沒有事是獨一無二的,也沒有人是獨一無二的,壯烈如楊漣,差點就在歷史的長河中身與名俱滅,無人問津,強悍如亞歷山大,吊打波斯,不也沒有征服中國嗎;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許多事情非天時地利人和不可為,一個人不能完成所有事情,一個人不能讓所有人喜歡你,匈奴人在東方灰頭土臉,舉族西遷,成為西方人聞風喪膽的存在,阿提拉還被稱為「上帝之鞭」,回想在東方和漢帝國死磕的日子,驚不驚喜,刺不刺激?
看歷史可以讓人專註,因為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使人心變得平靜,不再汲汲以求他人給予的認同,也可以讓人清空內心,平靜地去追求真理,追求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追求自己的信仰
知道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也知道沒有什麼是可以隨意拋棄的,這讓人學會珍惜,首先知某些事不可為,依然從容去追求,不怨天不尤人。
華夏文明在歷史上並不特殊,他並不天命所歸,他努力的時候天地皆同力,他放蕩的時候國破家亡亦有時,他並不註定是世界巔峰,學會平靜地看待它,人何嘗不是,沒有人天命所歸,但生命的美好,依然去值得我們努力,去建設這個平凡的世界,去接納自己,這才是我們應該從歷史裡學到的東西
兩個字:競爭。
更具體的說:歐洲的特殊地理結構,決定了歐洲不可能成為一個大一統政治體。林立的大小國家相互競爭,使得歐洲產生了一系列以效率為導向的技術與制度,最終導致了歐洲文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為了更具體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看地圖:
圖是我從google earth上截的,去掉了國境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條紅色的天然屏障: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英吉利海峽,這三個天然屏障,分開了法國和西班牙、德國和義大利以及英國和歐洲。
這裡面最關鍵的是英國。英國長期以來,採取的戰略是歐洲均勢,亦即不允許任何一個勢力在歐洲大陸坐大,當任何一個勢力有坐大趨勢的時候,英國就會出手與其反對派結盟,對歐洲進行干預,用學術的說法,英國是一個「離岸平衡手」,說人話就是攪屎棍。即使到了現在也是這樣:英國參與歐盟但不願意用歐元,現在又在鬧著退歐,都是祖傳的政治智慧在起作用。
在英國攪和的情況下,防守方佔據地利優勢,使得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有力量主導歐洲的統一,拿破崙天縱奇才,打得歐洲屁滾尿流。然而歐洲組了七次反法聯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幹掉了拿破崙。
事實上,歐洲的競爭態勢,更接近中國的戰國時代,而不是秦以後的帝制時代。歐洲的戰爭有這麼兩個特點:
1,戰爭多半不以滅國為目的。歐洲極少有波蘭這種被消滅的國家,大部分情況下,因為盟友之間利益複雜,戰爭的目的通常是削弱而不是消滅對手,從而取得相對競爭優勢。
2,盟友多變,今天的朋友也許就是明天的敵人。1800年代,拿破崙風華正茂,英國和俄國聯合起來和法國打,五十年後,到了1850年代,俄國試圖在克里米亞擴張的時候,英國和法國聯合起來,和俄國打克里米亞戰爭,又過了五六十年,德國坐大之後,英國、法國和俄國這次站在一條戰壕里,一起打了一戰。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是歐洲戰國時代最好的寫照。
這和我們熟悉的帝制時期的中國不同,中國長期以來是處在大一統的王朝中,我們沒有盟友這個概念,我們長期以來只有一個敵人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正常情況下,他們不是對手,然而任何異常決定性的失敗,都會導致王朝直接覆滅。中國戰爭的模式是「或者贏,或者死」,而歐洲戰爭,敗者仍然有機會捲土重來。戰敗不導致滅亡,使得失敗者有機會從失敗中學習到經驗,從而去改進自己的技術與制度。這種有重複性的競爭博弈,是歐洲領導世界幾百年的根本原因。
重複性的競爭博弈,使得歐洲各國傾向於尋求富國強兵的人才、技術與制度,有價值的創新,總能找到適合生根發芽的地方。
舉幾個例子,地理大發現是歐洲興起的開端,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哥倫布,是一個義大利人,他在歐洲四處尋找資助,最終說服了西班牙女王支持他的探險計劃,從而發現了美洲,為歐洲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另一個例子,發動宗教改革靈魂人物馬丁路德,長期得到了薩克森選帝侯的庇護,最終開啟了新教,解除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許多致命禁錮。
等到工業革命發生的時候,這種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更加表現得淋漓盡致,任何優秀的工程師,只要開發出了優秀的技術,都不用擔心自己的技術被埋沒,總會找到識貨的人。
舉一個戲劇性的例子:機槍。這是人類第一次發明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南非,英國人曾經用四挺重機槍消滅了3000祖魯戰士,可以說,機槍是近代人打敗古代人的標誌性武器,也是近代戰爭和古代戰爭最清晰的分野。一戰中,機槍殺死了整整一代歐洲男青年,導致數百萬歐洲適齡女青年孤老終身。而機槍的發明改進史,最清楚的說明了競爭在近代歐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一代機槍叫加特林機槍,使用了複雜的手動旋轉槍管,是美國人加特林在1860年代發明的,美軍採用之後,覺得效果很好,頓時各國紛紛採購,行銷全球。
20年後,美國人馬克沁發明了新的自動式馬克沁機槍,因為之前加特林機槍已經很好用了,一開始馬克沁的機槍並沒有受到重視,在歐洲的推銷連連碰壁,只有少數國家試驗性的裝備,然而,一旦馬克沁機槍在南非打出了名聲,立刻就壓倒了加特林機槍,世界各國紛紛採購仿製,成為軍隊標配,馬克沁也因此被封為英國爵士。
又過了大概20年,美國的天才槍械設計師勃朗寧在美國也開始設計機槍,然而沒有得到老闆的支持,一怒之下,勃朗寧遠走歐洲,出任比利時FN公司首席設計師,在那裡,勃朗寧設計了BAR和M2兩種機槍,伴隨美軍度過了二戰,直到現在,M2仍然是北約的標準配置。
從機槍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在歐洲的競爭體系下,各國對於人才和技術,都是採用一種極度的實用主義。一旦被證明過時,加特林機槍馬上就被放棄,一旦被證明好用,馬克沁機槍立刻就鹹魚翻生。馬克沁的機槍在美國和俄國賣不掉,英國就來試用,勃朗寧在美國沒有機會,FN馬上出手接盤,其實加特林和馬克沁都是半路出家,加特林是個醫生,而馬克沁之前主要的設計是自動滅火器,這些都不影響他們成為歷史級的槍械設計師。對於人才,不問國籍,不問出身,不問資歷,只要好用,拿來就用。這些都是在歐洲的嚴酷競爭條件下逼出來的。
反觀中國,用黃仁宇的話說,中國長期以來都是非競爭性的國家。事實上,近代以前中國很少能碰到像樣的競爭對手,中國極少因為戰敗亡國,亡國的原因通常都是內政不穩。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對於加強軍備並不熱心,富國強兵並不是傳統中國的國策,相反,我們的追求是輕徭薄賦,是不與民爭利,以降低內部不穩定的可能。明清兩朝,政府稅收只佔GDP的2-3%,政府只保持在一個最低可運行的水平。相比而言,近代歐洲的民族國家的稅負比例可以高達20%甚至更多,大清焉能不敗?
給定明清的體制,就算穿越過去送給大清一整套加特林機槍的產線,大清也絕無在加特林的基礎上開發出馬克沁的可能。事實上,明朝從葡萄牙進口了紅衣大炮技術,然而整個清朝前期,大清都沒有對此進行實質性改進,甚至很多炮還是明朝留下來的古董。鴉片戰爭時期,琪善在奏章中寫到,備戰的火炮,仍然是將「前明火炮蒸洗備用」云云,關天培則說,我軍大炮最大的砂眼,裡面能夠裝水四升。歐洲從加特林到馬克沁不過30年,中國300,紅衣大炮還是紅衣大炮。這不是我們不聰明,這就是個體制問題。、
其實,中國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歐洲歷史上的競爭局面。戰國就是典型的效率導向文化體制,戰國後期,七雄通通變成了完全的戰爭機器,長平之戰,趙國損失了40萬人,秦滅楚之戰,王翦用兵高達60萬之多,當時縱橫家是按首都人口一家出一戶當兵進行戰爭潛力計算,這種動員水平是後世達不到的。
中國政治是相當早熟的,春秋戰國期時期,各國紛紛嘗試各種新事物,紛紛爭奪人才,商鞅是衛國人,在魏國學了成文法,最後在秦國變法成功,為了拖住秦國,消耗秦國國力,韓國派了工程師鄭國去秦國指導修造了鄭國渠,這裡面的各種權謀機變合縱連橫一點不比歐洲差。
中國比歐洲暫時落後,並不是歐洲人有多好,中國人有多差,純粹就是歐洲人人品比較好。假如世界上沒有英國這麼一個島,沒人去當那個維持歐洲均勢的攪屎棍,歐洲發展成什麼樣子,誰都不知道。
近代以來,中國雖然暫時落後了很多,但是從1840年打到1937,這麼多年打下來,總算把中國人打醒了,把我們打進了世界競爭體系。1945年跟日本人一打完,不過70年,日本人也開始舉「打倒中華帝國主義」的橫幅遊行了。
其實,中國最困難的時候,民國先賢早就把道理講清楚了: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
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
光我民族,促進大同。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
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
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
對自己,要有信心才是。
我這皇漢都看不下去了,拜託多讀點書先。
首先華夏文明並未甩出誰誰好幾條街。
古埃及和兩河文明就別說了,他們蓋金字塔的時候華夏這邊還是蠻荒時期。
他們玩數學,做麵包釀啤酒的時候咱們這邊我依然蠻荒。
商朝時候咱們才開始追逐世界腳步,到了春秋戰國迎來了大爆發,緊接著秦漢時期就是至高無上了。
但是漢朝和羅馬誰強誰弱也不好說,只能說誰防守誰贏吧。
再往後,什麼歐洲蠻族入侵,什麼黑暗中世紀,那年代阿拉伯人可是璀璨明星,唐朝和阿拉伯在怛羅斯幹了一仗,輸了。
後邊鐵木真吊打全世界,但鐵木真那一攤你要說他是文明我也無話可說。
總之,我意思是,華夏文明曾經在某段時期處於領先,但第二第三也沒差多遠,而且時間也不長。
工業革命之後,咱就不說了。
但,這又如何?
我愛她,我的母親。第一次這麼多贊啊,好開心
問題被改了啊啊啊啊啊啊!
沒有貶低中國文明的意思,只是說古代文明大家基本上都是平等的(半斤八兩)
與其他地區的文明相比,中國確實是存續時間最長的,得益於較為封閉的地理形勢。按地區劃分的話,各地區的文明是不相上下的,不過近東到歐洲的文明區確實交流比較頻繁。對於新問題,我個人主要是吃環境決定論。
因為中國主要是季風氣候,水旱災害多發,需要有統一的秩序來治理大河的災害。加之文明區為高原大海大漠阻隔,而境內沒有太大的阻隔,再加上統一較早,形成了獨特的天下觀。使中央集權大一統成為國家形態的主流。對思想的鉗制大大加強,再加上科舉制的出現,是知識分子入仕成為人生首選,知識階層與統治階層牢牢綁定,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歐洲的發展超越我認為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到了工業革命是全面超越。歐洲崛起的地理宗教人口社會原因就不說了。。。短時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在歐洲崛起的重要性是很大的。
文藝復興的產生我覺得希臘羅馬文化功不可沒,打下了很好的底子。希臘對哲學,數學,邏輯的研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是邏輯學,使對照實驗成為一種科學研究的常用手法,在此之前大部分都是經驗結論。
希臘的政治制度和羅馬的法律則為啟蒙運動提供了直接材料。不得不說希臘羅馬這兩個開掛文明真的為歐洲崛起提供了寶貴遺產。
原文分割線——~~~~~~~~~~~~~~~~~~~~~
中國文明從來沒有甩出其他文明幾條街,相反中國文明跟上世界文明第一梯隊也是從秦漢時期開始的。
你該查查古埃及早金字塔的時候,中國文明在幹啥,中國的金屬起源晚於其他主流文明數百年。
看歷史不能孤立去看待,要講中國歷史帶入到世界歷史線中看,才能更客觀。
中國每次強大時,世界上都有不相上下的文明存在。漢有羅馬,帕提亞。唐有阿拉伯,拜占庭。宋元明清就更不說了。
上古時代強大的文明有埃及,赫梯,亞述,波斯,都比同時期的夏商周強大,文明更先進。因為華夏文明在認知手段突破臨界點之前,在有限的通訊和物質流通條件下,維持了一個遠超當時可能的國家組織度,而維持這個遠超正常水平的國家組織度,消耗了華夏文明相當多的精力,而這種消耗,又讓華夏文明將精力越來越集中於拓展這個組織性本身,而忽略了對自身認知手段的突破。
其次,人都是不破不立,不撞南牆不回頭。華夏文明的認知手段,在突破臨界點之前,也是比較合乎現實,也能夠比較有效的認知世界、與世界交互,在受到高一層次的力量衝擊之前,華夏文明的立世之道仍然是很有用的,遠未到中世紀歐洲的窮途末路。
其三,人類的任何一個突破,都必然是某一個特定群體完成的,總不能所有的關鍵進程都是由一個文明體完成的吧。日耳曼盎撒人只不過完成了這一個關鍵進程而已。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它完成了這個進程,與其它曾經做過突破的族群一樣,不過是一個歷史進程而已,這個進程也與其它的突破性進程一樣,保不了完成進程族群的永遠無敵、永遠天命、「萬年基業」。其它哪怕是「西方文明」的敘事,人類的幾次關鍵突破,火、青銅、鐵器、戰車、騎兵等等等等,帶領人類跨入新時代的族群們,今又在何處?曾經的獨領風騷,有哪個又永遠風騷下去了?
其四,人類的存在,是以組織為核心和基礎的。一個組織的存續,與任何一個物事的存續一樣,其實根本上取決於其自身的自洽,而非取決於外在的敵人。除了組織自身的組織意志,沒有什麼能保你永世的榮華富貴,現代科技也不行。
曾經也疑惑過這個問題,看了許多書籍文獻,下面給大家分享下歐洲(注意,是歐洲)是如何從不如東方向往東方到稱霸全球主宰世界的。嚴格意義上來講,中國開始被西方超越是在明王朝之後。即便是明末,流亡將領鄭成功也是能把當時的主流西方殖民者荷蘭人從台灣島趕走的。(鄭的反清復明勢力在台灣島長時間堅守,之後被清朝的漢人海軍大將施琅收服,施琅也和吳三桂一樣成為了漢族民族主義的爭議人物)
1.美國近代人類史學家戴蒙德在&<&<槍炮,細菌與鋼鐵&>&>一書中將根本原因歸因於地理:中國長江黃河兩大水系連通了中華大陸,東西南北相通達,使得這片土地的弱政權能夠整個地被新興強政權替代。長江黃河等發達的水系就像動脈使得中國的中央政權能夠有效地對地方進行管理,促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君主專政。而正如其他答案所提到的,歐洲地理因為幾大山脈的隔絕和相對短小的水系使得各國之間存在天然地理隔絕,存在一個"均勢",歷史上的歐洲強權(如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甚至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以及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從來沒有完全統一過歐洲。凡事有利有弊,中國正是因為大一統,使得整個地區的命運被最高層少數人決定,彰顯明朝對外交流最高水平的鄭和下西洋因為朝廷黨爭而被廢除,到了滿清更是禁槍,禁海,中國中央政府那一小撮人出於自己這樣那樣的原因開始主動限制人民發展,整個板塊四周又沒有能夠參照的勢均力敵的政權勢力,整個大中國地區也就在強大的國家機器主動制動下開始固步不前,還自我感覺良好的不自知。而正是由於歐洲諸國的分裂,他們之間相互競爭,新技術好東西你家不用他家用,他家用了效果好我家也跟進,所以整個地區一直能夠不斷進步。
大家都可以去翻翻這本書:
2.除了戴蒙德所提到的地理原因,西方能夠進步的人心上的內在驅動原因在於:西方人知道東方有諸如印度中國這樣富得流油好地方,對東方世界存在普遍嚮往。在十四之前的中世紀,歐洲各封建貴族林立,你來我往相愛相殺誰也不能把誰兼并掉。彼時的歐洲人口不多,人民處於封建國王王權和教皇神權的雙重壓迫下,每天就是給領主搬磚,給教堂捐錢,期待著基督教承諾的來世的好報。歐洲諸國在文學藝術科學上鮮有建樹,社會文化水平,經濟繁榮程度還遠遜於希臘羅馬時代,被史學家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他們吃著東方的香料,接觸到東方指南針,火藥等發明,人民對東方物質富裕文化繁榮的世界存在普遍嚮往,所以我們一般認為那時的西方是不如東方的。為轉移人民的怨氣,教皇號召聖戰,組建十字軍向東邊去搶財富,然後陸陸續續又被穆斯林給打回來了。後來更慘了,更東邊的蒙古,帖木爾一路燒殺奴擄虐過來,商路盡毀,東邊的東西傳不過來。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又崛起了,西方人打不過。這下尷尬了,西方人因為飲食習慣等原因離不開東方香料,而東邊商路的不暢通使得香料稀缺,很少有人能用上。直接走陸路又有東方強大政權阻撓過不去,西方人被逼急了。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開始覺得地球是圓的且繞太陽轉,然後就有走投無路的窮人主動當冒險家,使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往大洋深處西去尋找東方的香料和黃金..
十字軍湧向東方:
西方人的幸運也是世界其他地區人的不幸,地球是圓的不幸被早期科學家們言中,新大陸奇蹟般地出現,西方世界迎來了大轉折。
----------------------------------
3.西方得以趕超中國和亞洲強權,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來源於地理大發現和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擴張。沒有真金白銀的硬資源歐洲窮小弟是不可能超越地大物博的東方老大哥的。當哥倫布第一次登上遍地是寶的美洲大陸,西方人迎來了他們命運的轉機。(值得一提的是,哥倫布到死都以為自己登上了印度大陸完成了當時西方人想到達東方富饒土地的普遍夙願)當西班牙冒險者發現這樣廣袤無垠且物質豐富的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人竟是由還處於拿木棒石矛的初級農業政階段,他們瘋狂了。成千的西班牙國內混不下去的賭徒,酒鬼,流氓,殺人犯都坐上了向西進發的帆船,到新大陸去開始他們的第二人生。也許應驗了叢林法則,率先發現其它文明的文明會是強勢方。許多在西班牙本國混不下去的loser穿上鐵甲,手持鋼刀,騎上戰馬,成為了新大陸上一以敵百的戰神。美洲土著無論是文化信仰上還是武裝鬥爭上都被征服者碾壓,往往一百多個西班牙征服者就可以滅亡一個幾百萬人的美國土著帝國...(感興趣的人可以搜搜埃爾南和阿茲克特,皮薩羅和印加的征服故事)美洲土著相對於歐洲人就像是動物一樣,美洲大陸對歐洲人來說就是一片無人佔領的滿是自然資源新世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新富起來的一批,隨後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等各國紛紛加入殖民者行列,競速瓜分新大陸。而美洲土人也禍不單行,歐洲白人不光屠殺他們,還給他們帶來了疾病。傳染病橫掃了整個大陸,事實上,資料統計西方人到達之後百分之90以上的美洲土著人口死於傳染病。新大陸的資源,財富和能量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歐洲開始變強了。即西班牙人到達中美洲後之後,人們普遍相信地球是圓的,各國都派船隻冒險開闢新航道,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有的人往北走北冰洋然後再也沒有回來,葡萄牙人達伽瑪向南繞過好望角到達了真印度。自此,西方人在全球範圍內遍地開花,美洲,非洲都被西方殖民者佔領,非洲的人力被運到美洲種果園挖礦,經過資本主義的合理的運作,非洲美洲和歐洲的資源使歐洲人掌握轟開亞洲王朝國門的國家實力。後來亞洲王朝國門被轟開被征服。大洋洲的發現被稱為第二次地理大發現。澳洲紐西蘭和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上面也是住的像美洲土著一樣用石頭羽毛箭的土族,自然也淪為了歐洲人的殖民地。大英帝國殖民領土:
4.資本主義經濟運作讓西方國家能把財富轉化為資產,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實力扶搖直上。荷蘭人的崛起和西班牙人的衰落就是最好的例子。首先強大起來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仍然是封建主義的那套搞法,就像中國的明清一樣,錢都被統治階級拿來造無敵艦隊修教堂皇家園林了,國家生產力並沒有上去,人民生活並沒有上去。沒牛幾年就被後來的荷蘭英國法國給壓下去了。西班牙不行了以後霸主輪到荷蘭。荷蘭人是怎麼牛的,靠資本主義經濟。荷蘭人發行國債,把人民的錢集中起來搞大事情,如僱人替他打仗,僱人出去殖民...然後成功了再分國債利潤(參見&<&<價值起源&>&>)。整個社會的財富被集中起來提高生產力(具體到那個時代就是搞航路探險和海外殖民)。荷蘭那時候是由一個商人團體搞強大的,他們成立的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區區歐洲低地小國,因為資本主義股份制公司運作和國債的發行,從西班牙的附庸地區一躍成為了當時海上霸主,而最厲害的是荷蘭的征服戰爭大多都是花錢請別人幫他打的,荷蘭人的崛起靠的就是能夠充分把現有有限的財富通過國債和股份集中轉化為資產來不斷繼續創造財富,正反饋循環不斷提升國家生產力(財富和資產的通俗區別可以參見&<&<窮爸爸富爸爸&>&>一書),是資本主義經濟運作的勝利。當時的荷蘭有最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相比於被他取代的老霸主西班牙大家就會發現國家經濟運作的神奇功效了。精明的荷蘭商人人用有限的資源打敗了剛剛中了美洲彩票的暴發戶西班牙。雖然後來荷蘭商人被貪婪沖昏了頭腦鬧了鬱金香泡沫事件元氣大傷,但是荷蘭成功的資本主義經濟運作方式被西方列強廣泛吸收了。
一度七億萬美元市值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此外
5.英國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給西方國家生產力和軍事實力帶來飛躍。工業革命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日不落帝國,該帝國一度統治了1/4個地球,現在解體成為英聯邦。
6.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法國大革命,西方人文化藝術科技思想理念全面飛躍,至今可以說是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波旁王朝,帶來了曇花一現的拿破崙大法蘭西帝國。
在上述6個主要原因的影響下,歐洲人開採全球資源,壓榨全球人民,昔日嚮往的東方王朝早都被揍趴下以至於人們已經忘記了曾經歐洲人對東方的普遍嚮往。大西洋沿岸的西歐主宰了世界,昔日強大的地中海沿岸諸國,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伊朗人以及中國人都被歐洲人妥妥地甩下。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泛濫全球,到處都是歐洲人血腥黑暗的資本積累,全世界的資源都被列強掌握,全世界人民都在為歐洲列強幹活,列強自己國家卻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教育,科研,社會福利體系。
即便是西歐小國比利時,也在剛果有著遠大於本國國土的殖民地,也參加了八國聯軍侵略了中國 (感興趣的知友可以搜索西方著名的殖民者--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他愛自己的比利時子民,國內教育福利建設很好,卻不把剛果殖民地的人當人看,建立了私人國際組織剛果自由邦並發行債券)。
這已經是日常了,懶得多解釋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想讓很多人都明白也是很吃力的
張謙的徒子徒孫又來了,拿黑火藥和黃火藥來比
因為點錯了科技樹。。。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謀士、軍事家、戰略家層出不窮,這種情況一致延續到三國後期諸葛亮死後(哎,許多人在評論區糾結為什麼是諸葛亮死後,準確地說是三國結束以後,中國的國家政治體系基本已經完善,以國家法典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度被確立,學而優則仕的上升通道被確立,以國家內部衝突矛盾為主的社會格局基本形成,此後的各朝代除了元基本都是對過去歷史的反覆而已,明朝算是一次失敗的人文主義改革),而在中國歷史上,由於龐大的版圖和人口基數以及早在漢朝就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導致了——科學如果沒有跨時代的差異,中國是近似無敵的。而歷史上的幾次外族統治,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原來的朝代積弱而必然產生的改朝換代,宋朝都這麼亂來了,最後還是要除掉岳飛金國(我原來弄錯了行吧!)才能南下,一直到了清末,哪怕科技出現代差,以當時的中國國力也能買出一個北洋水師來,最少前期打得還不錯的。
豐富的治國思想、軍事戰術積累導致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得不到重視,統治階級更重視的是治國方略和戰術研究。而科學部分則是少數人才去學習的奇淫巧技,純屬娛樂工具而已。
在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思想指導下,則必然需要全面的科技碾壓打破這種類似龜殼的保護力量,讓中國人認識到科技的力量,才有可能補點科技樹回到科技發展的正規道路上來。
樓上大神們的回答已經十分深刻和詳實了,鄙人不才,只想換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參考。我個人以為,華夏文明近幾百年發展遲緩以至於落後並不完全緣自自身內因,並非歷史的必然。蒙元和滿清的入侵及長期高壓奴化統治,導致華夏文明人口銳減、生產力受創、政治體制日益專制及僵化,文化及創新能力日漸凋敝,是我們自近代開始落後於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公元一千年時,華夏文明依然是世界上經濟最繁榮的文明之一。那時的城市商貿繁榮,城市人口居世界之最,還率先出現了紙幣。在遠洋貿易方面,宋朝的商貿船隻遍布東海、南洋及暹羅、琉球、爪哇,航行里程數與造船技術優於同時代的伊比利亞及亞平寧生產的船隻,外國使者同樣喜愛乘坐大宋的船隻。發明創新方面,中國的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轟動了世界,間接促成了西方日後的地理大發現及海洋強國的崛起。
對此,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裡所說的「影響」最突出的表現是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文化方面,唐宋文豪輩出,大書法家燦若星河,膾炙人口的名篇更是不勝枚舉。文人們聚集起來飲酒作對、吟詩作畫,樂此不疲。如此盛景,自宋朝衰微後就不復出現。
陳寅恪先生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宋代的政治體制相對於秦漢及魏晉隋唐更為開明。程朱理學讓治國之法更趨理性,使理法高於人治、道統先於治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君權。宋朝的文人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百姓同樣有機會參政並發聲。宋政府在各個州縣乃至鄉鎮,都設有「粉壁」。每當政府要啟動立法的時候,就在各州縣的粉壁貼出公告,徵集立法建議。州縣政府收集後,再讓國營快遞公司(當時叫做「急腳遞」)送到京師,交給一個叫做「進奏院」的機構(類似於駐京辦),再由進奏院交給「詳定重修敕令所」,這個「詳定重修敕令所」就是宋朝的立法機構了。凡建議得到採用的人,朝廷會給予獎勵,或者安排一個公職給他。最後,「詳定重修敕令所」編訂出來的法典,經皇帝批准,頒布生效之後,如果民眾發現其中的缺陷,還可以向朝廷奏陳立法得失,並建議修訂。宋朝這一制度化的「立法民主」機制,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而在文明的進步于軍事層面尚未由量變累積到質變的高度之時,舉世無敵的蒙古鐵騎掃蕩了九州大地乃至整片歐亞大陸。所到之處,宮闕變瓦礫,宅邸化廢墟,千里無雞鳴,黎民百遺一。崖山一役,南宋失去了全部土地、甚至海洋,走投無路的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而死,追隨他們的是十數萬忠烈之士與朝堂精英。浪濤瞬間吞沒了他們的驕傲、仇恨和絕望。
及至元代,銳減的人口歷經數代而尚未恢復、社會生產力已遠遠低於宋代。由於落後民族必須依靠高壓及奴化的方式才能維持其對主體先進文明的統治,文人士族們不再有出頭之日,民眾參政議政亦成為過眼雲煙,國家改革創新的步伐戛然而止。與之相對的是,忽必烈及他的子孫們擁有著不受約束的權力,終其一身大肆殺伐,社會重新變得專制而僵化。其後明朝長期難以擺脫蒙元留下的影響,因為社會體系的革新、文化的傳承、經濟的發展猶如建造塔樓,需要歷經數朝而搭建,摧毀其卻只須旦夕。明代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元朝的專制及保守性,宦官甚至開始專權,雖然明朝末期終於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尚處漁獵社會的滿人的入侵及入駐又對之施以了致命一擊,華夏文明的進程又一次受到更大的衝擊。清帝們相較於蒙元統治者更富於智慧,他們鑽研漢文化,精於統治之道,以文字獄來控制思想、靠剃髮易服來建立政權的文化根基。儘管清朝的統治穩固長久,文明的進程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縱向觀之,九州土地上,自元朝起社會文明的發展就十分緩慢甚至出現倒退。在文化、經濟、技術創新、政治開明層面,數百年間再未達到宋代的高度。
橫向觀之,蒙古興盛之前,西至阿拉伯東至南宋,歐亞大陸上的文明國家不計其數,西歐文明並不令人矚目。而鐵蹄過後,中西亞數百年間再無值得稱道的文明國家出現,轉而成為游牧騎兵爭奪草原與綠洲的千年戰場,唯獨鐵蹄未至的西歐延續了其發展勢頭,終於引領了歷史大發現與世界近現代文明。同為歐洲的地界,未被蒙古騎兵佔領的西部歐洲日益開放、理性、富庶,而被金帳汗國統治過兩個世紀之久的東部歐洲在其後數百年間卻始終以專制、保守、殘暴的面目示人。
我認為以上的兩個現象並非巧合,而是共同指向一個歷史事實:落後游牧民族對先進文明的侵略與高壓統治,會帶來嚴重的制度破壞與文明倒退,其影響可以延綿數個世紀。更有甚者,諸如西夏、花剌子模等擁有過燦爛文化的國家,其主體民族在蒙古入侵之後幾近滅絕,而不復出現於歷史之中。
時至今日,我們的國家重新崛起而進入大國之列,這是歷史的必然。作為勤勞進取、聰敏智慧、文化厚重、胸懷天下的華夏民族,我們註定會在民族之林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過去幾枚巨石的落下曾讓我們的文明長河流淌得過於崎嶇、一度失去過方向,但它終於穿過了泥淖的罅隙與溝渠,重新匯成澎湃的洪流,洶湧地奔向遠方。在經濟日益復甦的時候,但願我們能夠重新讀懂黍離慷慨之悲、領悟絲竹弦外之音,如陳寅恪先生所言使祖先失落了的文化與精神得以復振,願我們之中能湧現出更多當代的王羲之與蘇東坡,並帶給世界更多變革性的影響與發明。
以上乃為個人愚見,但願知友們能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觀之,而不去影射當下。見識所限,難免過於主觀片面,歡迎賜教。
原因很簡單,四個字——工業革命。
並不是「古老的華夏文明在近現代落後於歐洲文明」,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古老文明在近現代都落後於歐洲文明。原因正是歐洲文明爆發了工業革命,或者說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人類文明的分水嶺,將整個人類文明史劃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時代: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在美國,這兩次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變革直接將歐美文明帶入了現代化社會,而世界其餘的古老文明因為搭上這班車的時候有所不同而顯現出各不相同的發展狀況。具體到華夏文明,第一次工業革命遠遠的落後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沒趕上,直到新中國成立,這個國家才開始追趕現代化的步伐。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馬老頭誠不欺我。
中國崛起就是從秦始皇和孔子開始的,一個時代的強勢當然會換來一個時代的衰落,不要吃著大一統的飯罵大一統的娘。還有你們考慮下羅馬粉的感受,人家做夢都想要個大一統的國度。
言盡於此根源還是地理問題。
中國這個地方其實是非常封閉的。西部是青藏高原,生命禁區。南方是橫斷山脈和原始熱帶森林,北方是廣袤的沙漠荒原。古代的交通工具很難穿越這些天塹到達中國或者從中國出去。這就使得中國和外國交流非常稀少。大航海的時候,明朝又搞了海禁,錯失與世界文明同步發展的良機。
從全球範圍看,任何地理位置封閉的地區都是落後的,典型的比如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得中國無法與外國交流各種文化知識,中國這個地方維度和氣候也太安逸,也沒有與外國交流的興趣。所以在洋人的炮艦打進來之前,就是這個安於現狀的落後地區了。
人口基數太大,算每十人中有一個頑固黨守舊派愛國賊,我們現在十三億就有一億這種人,他們團結起來的話中國是完全不可能有任何進步的,明清就是這樣,人口太多了,無恥者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堅持理想的人數量明顯不敵。
「祖宗的東西不會錯!王安石凈放屁,現在國家難道不強大嗎?非要折騰變法!」
」百姓有貪婪無恥,下南洋求財者,若被紅夷欺辱,休妄想大明之援。「
「崇禎乃明君,諸臣誤國,百姓貪鄙而已,我李自成把你們都殺了。」英吉利夷人遠在苦寒之地,缺衣少食,其科技也不過奇技淫巧,康熙大皇帝憐其辛苦,特賜大清先進火炮十門,保其還鄉。」
其實在我們眼裡,我們每個時代都是強大先進的,只是洋人不這麼覺得罷了。
「罵太極拳的噴子們,太極拳幾百年了,如果不能打架的話,怎麼可能流傳幾百年?難道那些大師們還不如牛頓懂得多?牛頓算個屁!」
「中醫陰陽五行學說是祖宗的大智慧,你們不要以為科學是萬能的,迷信科學也是錯!再敢噴中醫,我隔空點你死穴。」剛看到這問題時我是懵逼的
因為我看到的幾個高票回答畫風是這樣的而我看到的題目畫風是這樣的
是我來晚了嗎?為啥題主說的是歐洲而諸位扯了兩河埃及三哥秘魯?
嚇得我往下翻看來我確實來晚了。
——————講正文的分割線——————
題主的問題核心其實就是一個「為什麼東方文明會被西方文明擊敗」這麼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有兩大觀點:長期註定理論和短期偶然理論。
前者是我們接觸最多的理論,代表作品有《槍炮細菌和鋼鐵》,該理論認為西方文明打敗東方文明並主宰世界乃天命,如地理,如政治,如文化,如早期社會發展,反正先天性的問題就標誌了到近代西方一定會擊敗東方。(個人聽過最多的就是題主提到的「大一統原罪論」)
後者是比較新興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西方擊敗東方很大程度上算是偶然,西方並沒有比東方更優越,代表作有《大分流》
今天白天有點事情,晚上我再把這兩本書都翻一遍再做詳細回答。
————————分割線————————————《槍炮病菌與鋼鐵》
由於《槍炮》一書本身主要討論的是「歐亞大陸為什麼可以擊敗其他地區文明」,即「為什麼不是印加皇帝俘虜西班牙國王」這麼一個問題,使其本身對於「西方為何能擊敗東方」這一問題的討論顯得更加少而集中。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槍炮》一書對此的觀點是「先天性的地理優勢使得歐洲沒有陷入像中國一樣的大一統」也就是所謂的「大一統原罪」(這個詞是我自己發明的,見笑了。)屬於典型的長期註定理論。——————《大分流》
而《大分流》一書則認為在18世紀之前,西方和東方一樣都開始陷入了對食物,纖維,燃料,建材的缺乏,而西方並沒有任何明顯或獨有的優勢存在,而造成之後東西方分道揚鑣的原因即是西方有了新大陸,所以避免了馬爾薩斯瓶頸,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謂簡單粗暴。
如果你問我這兩種觀點哪個正確,我無法做出回答,因為「西方為何能擊敗東方」這一問題在學術界也算是個大論題,包括上述兩本書均有遭受爭議,連學術界大佬都沒徹底搞清楚的事情,我又哪敢下定論,倒不如多讀點書,然後再做出選擇吧。
推薦一波書單:
《國富國窮》————戴維蘭德斯
《轉變的中國》————王國斌
《白銀經濟》————弗蘭克沒點開Science的關鍵思維模式的話,其它什麼發展都會變成阻力。
既沒有多元的哲學發展;也沒有科學這種認知世界的工具;也沒有系統性的發展工程理論;社科和政治被儒家那套綁的死死,偏偏這套還是最不鼓勵發展,最認為上古時期才是最好的,還順帶掐死了所有別的學派;藝術到還算不錯,但是受限於哲學,社會和政治,開拓的還是受限。怎麼看都是不行的。
近現代,不管什麼原因吧,引入了哲學,科學,工程,政治等等方面的體系,才算走入世界發展的正軌。個人的智慧力量才能藉由這個體系創造宏偉的藍圖。
真要我說吧,不要再繼續分什麼西方東方了,這都是自找苦吃的思路,只有現代文明和非現代文明。接受了整個現代體系之後,中國已經在這個體系的基礎上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也成為了現代人類文明發展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一定要從過去的糟粕里去從各種角度證明那不是糟粕,既可笑,也可憐 。
歷史已經用無數活生生的案例證明了,你接受就進步發展,你拒絕就被淘汰。主要是離希臘太遠。
如果唐僧取經去的是希臘,最遲宋徽宗就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了。
評論很精彩
-----------------
看了很多回答,為什麼都說埃及蓋金字塔時期的華夏文明都在玩泥巴?埃及金字塔始建與公元前2600年,同時期中國的三星堆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難道都是泥巴做的?
這時期的華夏文明不被認為夠強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一點:沒能留下標誌性的大型建築跟文字記載,當然這可能也是文明不夠發達的因素,但是同時期的華夏文明無論怎麼說也不 可能用「玩泥巴」來形容的了,
她是不夠金字塔輝煌,但是她也繁榮過。實名反對高票答案,典型的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的模式,中國和外國,所以中國當然是沒有甩出去外國了,這不廢話嗎?
就像中國老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負一樣,你如果按高票那個答案的邏輯,不也能判定中國從古至今都被游牧民族欺壓的結果嗎?很顯然,這結果就是扯淡。匈奴和鮮卑一樣嗎?鮮卑和柔然一樣嗎?柔然和突厥一樣嗎?突厥和契丹一樣嗎?契丹和女真一樣嗎?女真和蒙古一樣嗎?是,這些民族都能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壓著中國打,但結果呢,不都最後被中國給打服了嗎?
如此再回到高票那個答案,他所謂的在任何一個中國強盛的時期,都能對應一個相對強大的世界性強國,但是結果呢?古埃及還是現在這個埃及嗎?波斯帝國還存在嗎?羅馬還存在嗎?包括那個一度強大到極點的阿拉伯帝國,還有嗎?至於什麼亞歷山大帝國,壓根就沒存在過。很顯然,在一定時期,他們的確可以和中國鼎足而立,但是,結果就是,中國還在,他們都沒了,而且,更大的問題是,他們都只是處在不一樣的地方,而中國卻還是那個中國,所以,說甩出世界各國有什麼問題嗎?
再說為何在近代就會落後,事實上,真正落後的從來都不是中國,而是所有古代文明,而且,讓中國落後的也不是什麼狗屁的西方文化,而是現代化文明的出現,請記住一個常識,西方化不是現代化,西方化和現代化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什麼是現代化?一方面是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的巨大突破(這是偶然出現的),一方面是以考試製度為基本的官僚體系的全面建立(這是完全傳承自中國的),一方面則是資本化開始和政治全民交合(這是西方的商業文明特性)。
一旦現代化開始,最先衰敗的其實就是現代化最先出現的那些地區,原本的古代國家英國法國包括德國等一系列歐洲國家,均在這場巨大的變化中敗下來,所以才會發生宗教革命和法國的大革命等等一系列劇烈的運動。而歐洲的古代國家衰敗後轉換為現代化國家,便全面壓制其他的曾經的那些依然還是古代國家的地區。如此這才是中國真正在近代衰敗的原因。
總之就是一句話,現代化就像病毒一樣,它自從出現之後,就在摧毀曾經的一切文明和古國,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
與其說是中國敗給了西方,不如說是敗給了現代化,而且我也並不以此為恥,因為我們是中國,哪怕我們沒有最先改變,但是只要我們開始改變了,那就依然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明。
相比近代這不到一百年的衰弱,對比華夏存在的數千年里,不過是滄海一粟,終究,中國還是那個中國,依然還是那個雄視古今的中央之國,至於什麼時候真正再回到那個本應該屬於我們的位置上,就請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吧!
總之,我相信,已然不遠矣。我大中華文明也沒甩其他三大古文明幾條街,實際上,古代中華文明繁榮起來是四大古文明中最遲的啊,公園幾千年之前埃及就造出金字塔了,那時候中華文明還只是部落聯盟。
我想題主說的華夏文明甩別人幾條街指的是後期,也的確是,華夏文明文明崛起最晚,但是也最命硬,其他幾個文明都被滅了,我們還延續下來了。
如果問近現代華夏文明為啥落後了,為啥歐洲崛起了,其實答案就在兩個字——需求。
我們現在說的文明,當然不是說宗教文明,而是說科技,所有的科技進步都來源於需求,我國歷史朝代的最大需求,就是維持龐大的國家運轉,維持這個國家機器運轉的需求能夠帶來必要的科技進步,比如,造紙術,因為管理國家需要公文,需要廉價的紙張來記錄文書,這種需求導致造紙術誕生而且得到發展。
可惜,我國歷史上對於科技的需求一直沒有擴大,個別工匠的靈光一現,也改變不了什麼,科技發展需要持續的投入,靠煉丹發明了火藥只能是運氣好,但是不繼續投入就沒法發明炸藥,畢竟,科學家(煉丹師)也要吃飯啊,沒人養著也沒法做科技發展。
相反,歐洲在文藝復興後建立起了對科技的需求,因為意識到科技發展能夠帶來巨大的財富,於是,這個環境下會有人願意出錢養著一些專心搞科技的人,雖然花了一些錢,但是投入產出比很高,這樣的環境下,當然很快就超越了各文明古國了。
不過這都是歷史了,鄧小平早看透了這一點,他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已經覺悟,就再也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中國再次崛起。
看了幾個答案,一直在說建金字塔時華夏蠻荒,其他文明釀酒時候華夏蠻荒,實在看不下去了
最右是莫角山遺址,金字塔前方的是寺墩遺址以及眾多良渚文明的遺址,最左的是秦始皇陵
石峁的皇城台和古埃及金字塔(幾乎是同一時期)
復原:
良渚文明的原始文字
大「巫」棒
然後是4600年前後的平糧台古城
排水管道復原圖
陶寺的古觀象台復原圖和圭表(4300年前)
然後是6500年前大溪文化時開始營造的城頭山遺址,這是中國最早的城市,由於下接石家河文化,不排除是三苗的城市
另外在城頭山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的斟酒器鬶和儲酒器翁,甚至還可能出現了酒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原本就是本行業翹楚,而後轉戰其他領域依舊生猛得一塌糊塗的例子?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偉大成就?
※為什麼歷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馬懿?如何正確比較曹操和司馬懿?
※當前外國的中國史學研究是否遠遠超過中國水平?
※如果把現在的知識和真相帶回1000年前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