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英語家長有哪些可以做的?

4-8歲左右兒童,對這方面一片空白,想到的就是放放迪斯尼美語世界,神奇美語跟愛冒險的Dora,帶他唱唱兒歌,放放迪斯尼早期的一些動畫片,風中奇緣什麼的。對幼兒心理完全一竅不通,期待有同行來討論下


分享一下俺們家學英語的小招兒。先聲明一下,我不是以單詞量和會說多少為目標來教娃,我就是是希望娃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世界。

我的學習策略叫:見縫插針

首先,我和娃都喜歡畫畫。我每天下班都不算早,但會盡量保持有半小時跟娃的遊戲時間,尤其是和他一起畫畫。我會即興的把英文和其它知識融匯在我們爺倆的繪畫時間裡。

俺們這樣認名詞:

俺們這樣理解形容詞:

動詞是藏在裡面的。其實是想告訴娃,別吃太多!別看太多!

對話,俺們會用不同的故事畫出來,這是他比較迷聖誕夜驚魂那幾天畫的。還有Jack和幽靈版,Jack和大頭怪版。

要及時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單純教英文單詞是很無趣的。比如白天帶他看了馴龍高手,回家後小朋友會念叨電影情節,這時就要抓住機會。Dragon和龍,中英文可以同時教啊。為什麼不呢?一舉兩得。

海綿寶寶也不能放過,隨手抓起紙筆就畫啦~

教育一定是見縫插針的。兒子某天對粑粑去哪兒了很感興趣,於是給他講了馬桶和下水道的結構,順手告訴他馬桶是Toilet。

只要是好玩的東西,小朋友都有興趣去嘗試,去模仿,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兒子的生日Party,我提前畫了空心字。來的小朋友一人一張塗色都很happy,而且會主動問你,這個念什麼呀?什麼意思呀?

所以,只要是家長和娃每天有時間一起,都可以見縫插針,俺們家就是畫畫。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家裡娃每天都要刷牙,此時教給牙刷牙膏的英文是不是最佳時刻?一個月只算晚上,能悠閑的刷牙,也有30次,每次都跟他說,你還擔心娃記不住嗎~ 把家裡每天都看到摸到的東西的英文全記住,單詞量也上百了吧。再者,用我的「見縫插針」策略,你還會說沒時間學英文嗎?洗臉刷牙吃飯拉粑粑,這些時間都利用起來了沒,各位爸媽再也不用擔心沒時間學英語。ヽ(??▽?)ノ 再跟我念:「見縫插針」~~~~上邊的是從今年積累的好多畫里選出來的,最近聽朋友建議,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把這些東東整理到一起,感興趣的爸媽歡迎來關注和交流~ 公眾號叫萌漫爸爸:mengmanbaba


這是一個至少價值兩萬元的回答,我建議每個看到這個答案的寶爸寶媽都能先點贊再到我的專欄里給我讚賞兩萬元。

首先,奉上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實錘——已徵得網友同意,將他家三歲小寶的學習視頻放出:

請注意,這是該寶寶第三次使用Anki美劇透析復讀法的視頻,每次不超過15分鐘,除此之外幾乎沒有接觸過英語。


知乎英語板塊待得久了,透過屏幕都能感覺到大家的焦慮感,幼兒英語板塊尤甚。

的確,每個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張白紙。

所以每位家長再畫上第一筆時,總是慎之又慎,想給孩子最好的。

就學英語而言。

有千方百計要送孩子到雙語幼兒園,但又擔心幼兒園英語老師發音很不標準,怕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長大了想糾正就難了,應該怎麼辦?

有不惜重金要給三歲的孩子找一對一的外教,或是專業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的。

有對自己英語功底特別是發音有自信,要在家自己教孩子學phonics的。

還有到處問哪套幼兒英語視頻較好?要給孩子看動畫片學英語的。


有趣的是,這些家長几乎從來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學不好漢語。

學英語和學漢語有區別嗎?和學日語有區別嗎?和學韓語有區別嗎?和學法語德語阿拉伯語有區別嗎?

對於語言學家來說,可能有一萬個區別,但是對於將上述語言作為母語來學習的孩子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區別。

這啟示我們,為什麼不能分析一下孩子是怎麼學會的母語的呢?是不是孩子學習母語的方法可以指導學習外語?

有了孩子之後,我認真的反思過我這二十多年來學習英語的方法,以及孩子學習母語的方法,認為,孩子之所以短短3年時間就能流利的用母語交流,那是因為:

1. 我們和孩子的交流是基於視覺場景的,而非純文本或者純語音的,視覺場景極大的增強了孩子對語音的理解;路邊看見了花,我們指著對孩子說,這是花,看見了草,指著對孩子說,這是草。孩子沒有理解這些意思之前,我們不會傻兮兮的去放錄音磨耳朵。

2. 大部分時間,我們和孩子的交流是以句子為單位的,而非單詞或大段語句;我們會說對孩子說春眠不覺曉,而不是春、眠或者大段的文章。

3. 在聽說讀寫中,我們首先讓孩子聽,其次是說,然後才是讀,至於寫,那是再然後的事情啦;

4. 孩子一時半會兒聽不懂學不會我們並不生氣,只是在間隔一段時間後再接著重複說給他聽;

5. 我們這代人的普通話都還可以;

提煉總結一下學習母語的方法:

以視覺場景為背景,用純正的發音,以句子為單位,間隔性地、重複地對孩子說,如果有可能,就讓孩子跟著讀。

哪種方法能完美重現上述要素,就能讓孩子輕鬆學會英語聽力和口語。


遺憾的是,目前流行的主要方法,能同時實現上述要素的幾乎沒有。

  • 看原版動畫片,很難做到以句子為單位的看,除非有個陪讀拿著遙控器看一句停頓一句問孩子看懂沒有,沒有看懂就給孩子講解。操作起來想想就覺得累,更何況要用遙控器精準後退復讀更是奢望。
  • 磨耳朵,除了上述看原版動畫片的弊端外,還加上了失去了視覺場景,沒有辦法加深孩子的理解。沒有理解的磨耳朵就是一種討厭的底噪,給家長自己成天只播放韓劇音頻,聽十年八年你能學會三句以上韓語我就把顯示器吃掉。
  • 給孩子講原版繪本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沒法開口給孩子念,一來本身就是啞巴英語多少年,二來還怕自己的英語口音給孩子帶歪。
  • 雙語幼兒園、專業英語培訓機構和外教的問題是一樣的,以外教為例,他的專業素質和發音到底如何?他能陪孩子練多長時間?再比如某孚青少年英語教育,前幾天我帶孩子去參加試聽。老師倒還尚可,關鍵是一周兩課時根本不能滿足孩子的學習需要,而一個課時費用已經高達240+元人民幣,9個月算作一個學期,需費用兩萬元。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這個回答對你來說至少值兩萬。

請點贊之後往下看。


以Big Muzzy為例

Big Muzzy是BBC製作的啟蒙英語學習類動畫,語速很慢,比小豬佩奇和penelope都慢,而且,因為是學習類的動畫,所以從內容設置方面,會重點圍繞常見辭彙、日常用語和句型結構進行多次重複性的展示:一個單詞或表達裡面的角色會誇張地用不同語氣重複很多次,有些表達甚至還會以兒歌的形式多次重複,所以很適合孩子英語學習的啟蒙。

儘管如此,單純的播放動畫片還是少了一個和孩子互動的場景,如前所述,孩子沒聽懂怎麼辦?稀里糊塗過去影響了孩子學習進步,手忙腳亂的往回倒影響了動畫片的連貫性。

而Big Muzzy也是有系列繪本的,我們可以翻開繪本給孩子念,沒聽懂的話就重複念或者解釋一下,不過,這樣就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音頻和視頻,對孩子來說樂趣大減,對家長的英語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動畫片和繪本能結合起來,有那麼一種動畫書該多好啊。

比如,看過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和小說的人,還記得在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會動的報紙嗎?

在奇妙的魔法世界中,打開報紙,新聞圖片上都是會動的人物,像紀錄片一樣自動播放新聞事件報道。

現在,有了Anki加持,我們這群不會魔法的「麻瓜們」也能享受這樣的魔法福利了!


看看我是怎麼帶孩子看Big Muzzy的

和普通的看視頻學英語不一樣的是,我將《Big Muzzy》共15集以句子為單位,做成了4036張視頻卡片,裝到了記憶軟體Anki里,卡片的正面是視頻,卡片的反面是字幕

在Anki瀏覽模式下,你可以按順序瀏覽你的4036張視頻句子卡片,體驗和看動畫片一樣,只不過每一句視頻之後,都會自動停下來,讓你有時間和孩子互動。

比如,視頻中的獅子國王說過

「 How do you do ? I"m the King 」 後,你可利用停頓時間再重複一遍,引導孩子也跟著重複。因為你剛剛聽過正確的發音,這樣一句一句現學現賣還是有信心的,二來也能對自己的英語口音起到一定矯正左右,和孩子共同進步。

之後,你可按下圖正上方的黑三角重複本句視頻,也可以點擊視頻截圖下的顯示字樣顯示字幕,還可以按下方的 &< 和 &> 分別後退和向前。

這種方式,相當於以句子為單位,將動畫片製作成了視頻閃卡。

我家3歲半的孩子正在用這種方法看《Big Muzzy》,不僅常常纏著要看,而且在看的過程中還積極踴躍的跟讀。《Big Muzzy》本身也十分適合零基礎的孩子看。

等孩子在Anki瀏覽模式下看完了劇情,就可以將Anki調到正常的學習模式,用Anki強大的記憶演算法,對這些卡片進行個性化的艾賓浩斯式記憶,將這4000多張卡片盡數學會吃透,直到脫口而出的地步。具體方法詳見kurumi:每天堅持英語學習為什麼還是學不好?

接下來就可以用這種方法看《Penelope》和《Peppa Pig》等進階動畫片了。

《Penelope》

《Peppa Pig》

註:上述《Penelope》和《Peppa Pig》均為視頻卡片,為了給您節省您流量,上圖我錄成了gif,沒有了原卡片的聲音。

用這種方法,看這些在選題、音頻和繪製上都久經考驗的動畫片,相信將會給孩子的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張白紙上畫上最美最好的圖畫。

更多精彩答案:

kurumi: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英語學習方法?

kurumi:Anki 怎麼用?

請關注知乎專欄 Anki美劇復讀機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Anki影音」,我將會在上面發一些資源和Anki 的教程,感謝喜歡。

http://weixin.qq.com/r/-DjF3RHEfUwCrVW_923u (二維碼自動識別)

也歡迎加我個人微信 pudusikurumi ,一起交換學習姿勢。

https://u.wechat.com/MLRtXNxJaoBfL-4ybjD_pX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前一陣子,花時間研究了一下幼兒學英語的原理問題。我認為明白了幼兒學英語的原理,自然就容易判斷每種方法的用處有多大。

此文《寶寶學英語要趁早!但90%的方法都是沒用的@_@》之前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奶爸de自我修養),現在做少量修改轉到這裡:

==================================

鄭重聲明:本文可能看上去像學術論文,但其實並不是。只是本人研究了一些相關文獻之後,按照個人的粗淺理解,挑選了部分典型材料彙集在此。此外,文中還有一些內容是本人應用這些材料中的信息對當下各種英語教學方式的效果評估。一些材料中的觀點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這屬於學術爭議的正常現象,我個人感覺是可能細節有待商榷,但對大局影響不大。最後再次提醒,本人不是權威人士,請各位知友對文中論述謹慎對待!

也有朋友質疑我沒寫參考文獻。我確實沒有按照論文格式寫一長篇參考文獻,因為我覺得這不是學術論文,不必按照學術論文的格式寫。但是,文中幾乎每一處引用都寫了原作者的姓名,有需要的朋友只需谷歌一下,就能找到原作者的相關論文。我個人認為這樣做在一篇非論文的文章中是對讀者更友好的引用方式。

還有朋友質疑我寫文章的動機。呵呵!我覺得網上任何一篇文章,讀者所認為的作者的動機是不是讀者本身希望的,這遠沒有文章內容是否有道理重要。

==================================

2017-05-10 更新:

評論區有不少朋友提出了同樣的質疑,就是他們生活中見到了某個小孩採取了和本文描述不同的方法來學英語,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和母語為英語的小朋友程度相似,所以屬於採用別的方法習得了英語。

首先呢,我認為這些朋友對於英語達到母語水平的感受可能不準確,可能眼見小朋友和外國人聊了幾次比較順利就認為達到了母語水平。實際上呢,我最近混了幾個國際學校群,群里的孩子很多從幼兒園就上的雙語或純英文學校,基本上要上到中學,才有相當部分孩子感覺自己能達到母語水平。相當部分的孩子在學校70%的課程用英語的情況下,還得在校外上補習班。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就算有朋友見到的小朋友確實水平很高,且真的是就使用了類似看看動畫片的手段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那恐怕也是鳳毛菱角。我也可以舉出很多看動畫片什麼也沒學到的小朋友。所以,還是得看統計數據。

==================================

2017-06-12 更新:

評論區有多位朋友表達了我是紙上談兵、我沒有實踐經驗,所以不配寫本文的觀點。

首先,我小孩在學英語,學了幾年了,但是本文隻字未提,因為我小孩學得好不好其實與本文的邏輯無關。

其次,看本文的結構,前半部分是引用了一些科學家的觀點,後半部分是我本人根據這些觀點對現實的推導。你質疑我引用的科學家的觀點不妥,你拿出新的材料,這說得通;你質疑我的推導過程不妥,你拿出正確的推導,這說得通。但是,你說因為我沒有實踐經驗,所以我引用的材料就是錯的,所以我推導的過程就一定不對,這說不通。

==================================

我最近花了不少時間,看了很多語言學和神經學的論文,以期尋找到幼兒學英語最好的方法。結果令人震驚!以我觀察現在身邊絕大多數家庭採取的英語學習方案註定收效甚微!

本文很長,但是乾貨很多。建議爸爸媽媽們耐心看完,希望對大家以後給寶寶制定英語學習計劃有所幫助!

乾貨開始之前,我先說明一下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學習目標:

見面會說 hello,知道蘋果叫 apple,紅色是 red,在我看來,這不叫會英語。能讀很難的英文書籍,認識3000個單詞,這對學齡前兒童來說要求過高,也不現實。我以為學齡前兒童學英語的重點是聽和說,內在表現為能形成英語思維,外在表現為和同齡外國小朋友一起玩時能順暢溝通,使用英語時,腦中不需要轉換成母語。更準確地說,就是希望小朋友的英語水平能達到或接近母語為英語的外國小朋友的水平。

本文即圍繞這個目標來衡量各類英語教學方法的效果。前面是講大腦學習語言的原理,後面是結論。著急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後面。

另外,請注意兩點:

  1. 本文中提到的不同階段的年齡分界線在學術界有爭論,比如文中提到12歲是一個坎,學術界也有認為是13歲的。但無論如何,坎確實存在。
  2. 引用的文獻中的一些提法,我將其簡化為了更通俗的意思,比如expressive vocabulary 簡化為表達能力。雖不是完全準確,但力求做到精神一致。

1 幼兒學語言和成人學法一樣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兩件事情:

  1. 我們小時候學母語時,沒學過語法,但我們很難說出語法錯誤的句子;
  2. 我們上學之後學英語時,語法是重點,考試必考,但我們如果脫離考試環境,生活中遇到外國人卻很容易說出語法不對的句子。

這其實就是幼兒學語言和成人學語言的不同之處。成人學語言主要靠歸納和記憶,這主要靠大腦中負責智力活動的區域。而幼兒學語言主要靠聽聲音,然後基於統計習得語言的規則,這主要靠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域。

對成人來說,大腦中的語言區域已經定型,幾乎不能再接受新的語言,而其智力區域卻高度發達。對幼兒來說,大腦中的語言區域處於快速發育的階段,可塑性很強,但智力區域卻很弱小。

所以,成人需要上課,需要背書,需要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而幼兒不需要上課,他們可以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習得一門語言。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過程,在學術界實際是兩個詞——成人是學習 learn,幼兒是習得 acquisition。

12歲以後的青少年,大腦在這方面已經很接近成年人了,因此可以算作成人。實際上,對中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對成年人的也沒有多少不同。

因為大腦的局限,所以一個悲觀的事實是,12歲以後再開始學習外語的人永遠不可能達到母語使用者的程度。有一些學者甚至認為這個分界線應該是7歲。

現在回到本文關心的幼兒身上。基於大腦習得語言的特點,我們總結出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則——幼兒學外語,應該充分利用其大腦特點,讓其習得外語,而非學習外語。

習得外語的具體方法會在後文論述,但即使只利用這個基本原則,也可以排除掉一些不靠譜的幼兒英語教學方法。

比如英語自然拼讀,其課程是教給小朋友一些規則,記住這些規則後,可以在看見一個不認識的英文單詞時,讀出其讀音;也可以在聽到一個單詞的讀音時,寫下這個英文單詞。

這個教法顯而易見是幾乎100%靠智力的,對幼兒來說屬於捨近求遠。其設計目的實際上是培養母語為英語的小朋友的閱讀能力的。看到一個單詞,讀出它的讀音之後,英國小朋友自然能知道其意思,中國小朋友只能呵呵了。對中國小朋友來說,等聽說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用來訓練閱讀可能有一定的幫助,但直接用來啟蒙,就走彎路了。

2 幼兒學外語幾歲開始合適?

近年來得益於技術手段的提升,如 PET、fMRI、fNIRS 等成像技術被科學家們用來檢測腦部活動,並研究大腦如何學習語言,類似下圖。因此,我們知道了很多關於大腦的秘密。

這裡首先簡單介紹一個重要概念——突觸

大腦中有很多神經元,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兩個神經元之間如果有突觸就可以傳遞信息。人與人之間的神經元數量是差不多的,但是突觸數量各有不同。

嬰兒出生後,大腦高速發育,突觸不斷增長,到8個月時,大腦中大約有1000萬億個突觸。

但是,8個月其實是人一生中突觸數量的巔峰,從那之後突觸數量逐漸下降,到10歲時只剩下一半,到12歲時大腦基本定型。

下圖為突觸密集度的變化走勢,紅色部分是出生到一歲,藍色部分是1歲之後:

突觸為什麼會減少?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突觸的減少與幼兒受到的外界刺激有直接關係。

嬰兒出生後對周圍成人說話高度敏感,他們有能力分辨出微小的語音差異,比如送氣、語調、發音方式等。大約8-10個月之後,嬰兒的大腦會建立母語意識,那些不屬於母語的語音將被大腦過濾掉。

在這個過程中,對識別母語有利的突觸將茁壯成長,而大量對識別母語無用的突觸將被修剪掉。

一個在各種語言學論文中被經常提到且不斷被先進實驗手段印證的案例是日本人說英語的故事。

日語發音中不包含對英語中 r 和 l 這兩個音的區分。因此,未經特殊訓練的成年日本人聽不出來 r 和 l 的區別,比如 river 和 liver 在日本人聽來是同一個發音。因為日本人聽不出來,所以自然也說不出來。

2012年,瑞典 Lund 大學的科學家通過 MRI 成像技術發現日本人聽到 r 和 l 時大腦中只有一個區域被激活,而英國人則有兩個區域被激活。因此,要讓日本人區分出這兩個音,唯有改變其腦迴路才能做到。

改變腦迴路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在嬰幼兒時期給寶寶足夠的刺激。一方面,實驗證明8個月以內的日本嬰兒,在聽到 r 和 l 時,大腦有正確的反應。另一方面,有很多在美國長大的日裔小朋友,並不存在這個英語障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這足以證明日本人不能區分 r 和 l 不是基因問題,而是文化問題。

除了突觸,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來自瑞士 Basel 大學的科學家們2008年開展的一項研究,其內容是不同年齡開始學外語對大腦結構的影響。

該研究用 fMRI 成像技術掃描了44位雙語人士的大腦,他們接觸第二語言的時間各有不同,最早的是從出生開始,最晚的是9歲。

研究顯示,越早接觸第二語言,大腦越是更多地用語言區域來處理第二語言;越晚接觸第二語言,大腦越是更少地用語言區域來處理第二語言,反而越多地用大腦的其他區域來處理。

而語言區域對習得第二語言來說是更高效的。

綜上,可以得出一個宏觀結論——嬰幼兒時期是習得語言的黃金時期,宏觀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早接觸多刺激。如果嬰兒出生並生長在雙語環境中,那麼會自然習得兩種語言,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母語就有兩個。如果錯過了黃金時期,有的損失是不能彌補的。

目前學術界按照開始接觸第二語言的時間,大致將嬰幼兒分為幾個階段:

  1. 0-3歲:一般是從出生就開始接觸雙語,這樣孩子會有兩個母語,稱為同時雙語;
  2. 3-7歲:第二語言不能成為母語了,但是能十分接近母語的水準,稱為早期順序習得;
  3. 7-12歲;
  4. 12歲以後。

下圖是華盛頓大學 Patricia Kuhl 教授提供的語言學習能力和年齡的關係:

總而言之,越早接觸,越容易習得,效果也越好。

3 如何激發大腦語言區域?

並非任何學習方法都能有效地激發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域。有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方法,實際是無效的。

華盛頓大學大腦與認知科學系主任 Patricia Kuhl 開展了一項實驗。他們找了4組6-12個月大的美國寶寶,分別對他們進行中文訓練:

  1. 派中文老師給寶寶上了12節課,課程內容基本就是互動地玩;
  2. 給寶寶看12節課的視頻,視頻內容和中文老師講的一模一樣;
  3. 給寶寶聽12節課的音頻,音頻內容和中文老師講的一模一樣;
  4. 給寶寶上了12節英文課,作為對照組。

另外還有一組同齡的台灣寶寶,不需要幹什麼,只是進行中文測試,作為對照組。

一段時間後對這5組寶寶進行中文測試。

實驗結果如下:

首先,台灣寶寶肯定中文水平上升,第4組美國寶寶肯定是中文水平下降。即上圖中的紅線和藍線。

其次,第1組美國寶寶,中文測試竟然達到了和台灣寶寶一樣的水平,即上圖中 Exposed to Mandarin。也就是說中文老師進行互動是有效果的。

第三,第2組和第3組美國寶寶,中文測試結果和第4組一樣的水平,即上圖中 TV 和 Audio。也就是說看視頻和聽音頻是沒有效果的。

這個實驗向我們展示了和人的互動,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而視頻和音頻是無效的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 Kara Morgan-Short 教授做了一個實驗。找來兩組志願者教他們學習一種人造語言。一組教語法和規則,一組採用浸入式學習方法。然後用電生理學儀器檢測兩組志願者的腦部活動。

結果是採用浸入式學習方法的一組其大腦活動更加接近學習母語時的狀態。更令人吃驚的是,語言學習結束6個月之後,即使這6個月志願者們已經沒有再接觸這種人造語言,但他們的大腦仍然能很好地處理人造語言,他們也能在測試中表現出色。

綜上,本節的內容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信息——讓幼兒獲得浸入式的語言環境,以人之間的互動為主要形式是幼兒習得第二語言最有效的方法!

這其實跟目前市面上很多培訓機構的廣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你看了下一節,就會知道事情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4 方法對了,但還需要時間

我們是不是只要在合適的年齡段給幼兒提供了有效的學習方式,他們就能習得第二語言呢?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幼兒暴露在第二語言的環境中,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才能習得它。

暴露多少時間才足夠呢?

加拿大 McGill 大學兒童語言發展與障礙實驗室的 Elin Thordardottir 教授2011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主要研究對象為加拿大的雙語兒童(英語和法語),研究方向為幼兒在一種語言中的暴露時間,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

數據分析結果有很多張圖,我就只挑一張容易看的給大家看看吧:

這張圖的橫坐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暴露在英文中的百分比,縱坐標是幼兒法語的聽力水平和單一法語兒童的差距。

從圖中的曲線可以看到當英語暴露時間高於60%時,即法語暴露時間低於40%時,法語水平呈現快速下滑。

作者在這篇論文中給出的結論是:

  1. 如果希望一門語言的聽力水準達到和單一母語小孩近似程度,需要暴露時間至少達到40%
  2. 如果希望一門語言的表達水準達到和單一母語小孩近似程度,需要暴露時間至少達到60%

這個暴露時間的比例是十分驚人的!

當然了,你可以說我的小孩不需要學到那麼好的程度,我們少暴露一些,達到一個還不錯的水準就可以了。

請注意上圖中,後面急速下降的曲線!那不是一個平緩的下降,而是一個指數的下降。因此,即使暴露程度達不到40%,也別弄成4%,那幾乎就跟沒學沒有多少差別。

同樣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 Andrea AN MacLeod 於2012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有一項實驗數據我覺得可以參考。

這個圖第3列是幼兒在德語中暴露的時間比例,第5列和第6列是德語測試在同齡德語小孩中所處的百分比。

可以看到這9個孩子中有7個都有百分之20幾的德語暴露時間,已經不少了,但是他們平均起來看,其德語水平只能超過 10% 的德語孩子。說明其德語程度是比較差的。

本節後一個研究的數據也印證了前一個研究的結論,即暴露時間低於40%之後,語言學習效果迅速下降。

5 語言的退化

語言是不是一旦學會了就一勞永逸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學語言不是學自行車,一門語言長期不用就會逐漸退化。

隨著現在出國的人越來越多,我想大家身邊應該都有這樣的例子。一些小朋友小時候就出國了,長大後變得基本不會說中文了。這說明語言會退化,即使它是母語,也不能倖免。

那麼對於幼兒習得的第二語言,退化速度只會更快。所以,一旦開始學第二語言,就得持續下去,並經常使用。

6 中國家庭的普遍障礙

綜合上述種種幼兒習得第二語言的原理,我總結了4個關鍵點

  1. 在合適的年齡段(0-7歲)就要開始,越早越好;
  2. 學習方法以浸入式語言環境,人與人的互動為最佳;
  3. 第二語言的暴露比例理想情況下不低於40%;
  4. 長期堅持不間斷。

以上四條,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第3條最難做到。假設孩子每天醒著的時間有12小時,那麼40%就是4.8小時,要求孩子每天有4.8小時的凈時間暴露在英語環境中,這實在很難做到。

我想來想去只有以下3種方法至少滿足其一,才有可能:

  1. 父母有很好的英語水平,在家能長期用英文跟孩子交流,包括跨國婚姻;
  2. 小孩能長期接觸老外,比如家裡有菲佣之類;
  3. 送小孩去有外教跟班的幼兒園,注意不是有外教上課,而是有外教跟班。

7 各種英語教育方法簡單剖析

這一節讓我們用前文所述的原理對當下常見的英語教育方法來個簡單剖析。

  1. 父母說英文:有大用,但需要英文水平夠好,且堅持足夠時間。
  2. 幼兒園外教跟班:有大用,但需要外教教學水平夠好。
  3. 幼兒園外教上課:有小用,缺點是暴露時間不太多,另外其實很多外教都是沒有幼兒教育背景的,上課內容由中方領導指定,不一定能呈現浸入式的語言環境,搞不好課程還是偏重智力投入的。
  4. 課後上培訓班:幾乎沒用,通常一周一次,暴露時間根本不夠,如果天天上還行,可以作為補充手段。
  5. 請私教一對一:幾乎沒用,理由同上,除非天天請,可以作為作為補充手段。
  6. 看英語視頻:沒用,文中有研究證明。除非小孩已經有較強的外語能力了。
  7. 聽英文歌:幾乎沒用,大部分歌都不需要互動的,小孩靠死記硬背,且時間短,只能作為補充手段。
  8. 看英文繪本等:有小用,但前提是成人用英語講,將親子閱讀改變為英文互動過程。
  9. 英文玩具學單詞:沒用,這類玩具一般是強調看和記憶,但重點應該是聽和互動。
  10. 早教機:沒用,沒互動且一般早教機強調記憶。
  11. 出國旅行:有大用,但需保證寶寶有很多時間和外國小朋友獨立相處,且旅行時間長一點。

我大致只能想到這麼多了,大家還有想到的別的方式可以留言。

8 總結

我個人覺得吧,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要達到前文所述的4個關鍵點,確實困難比較大。

如果真的下定決心來學,那麼投入一定要足夠,哪怕還不達標,也要努力向上靠。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投入不夠效果會指數下降啊!

如果投入差距太大,考慮到語言還會退化,那很有可能到頭來付出很多,回報卻極少。這種情況,我建議也可以考慮學齡前不妨就算了,現在很多小學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上小學了再學也還是差不了太多的。學齡前不妨把學英語的時間換成學體育或者藝術之類的,一樣是開發大腦。

雖然本文整體論調顯得悲觀,但其實我個人還是很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在容易的階段習得英文。也希望本文對於爸爸媽媽們為寶寶選擇靠譜的教學方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後,再次強調本文的分析是基於一個很理想的目標。現實中如果達不到理想目標,不是就不能學英語了。本文更希望幫助父母們在讓寶寶學英語之前,對什麼樣的投入會帶來什麼樣的產出有個大致的估計。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結合自身經驗認真回答,如果你是真心想做好,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先說下我的情況,我的女兒2歲半,現在同時說普通話、湖南一個小地方的方言以及英語,普通話已經可以表達比較複雜的事情,甚至可以講一個自己虛構的完整的故事,比如小狗受傷以後她當doctor給小狗治病之類的,整個故事離奇而又複雜,充滿想像力;湖南方言可以講一些民謠,日常用語;英語還不能表達複雜完整的句子,通常是說單詞或者中英文夾雜的表達。
下面講講我對幼兒英語教育的一點看法,內容不僅僅限於英語,還包括了我對幼兒教育普遍意義的看法,不一定對,僅當拋磚引玉:
1:不要學字母,不要學拼寫,不要學閱讀
我的小孩沒學過26個英文字母,連ABC都不懂,我甚至沒教過她10以內的數字。前幾天小孩的外婆帶著羨慕的語氣說「樓下某某才比我家小孩大半歲,去了某某早教中心已經會唱字母歌了,26個字母都認識。」我聽過以後笑笑,還是沒有教ABC。
很多家長在教育中沒分清楚能力和技能的區別。什麼是能力,我認為就是小孩能將某個知識點(比如語言)和現實世界聯繫起來,並轉化為自己可以理解、內化和自由運用的知識點(比如說話)。
會唱26個字母是技能,不是能力,會從1數到100是技能不是能力。小孩在背26個英文字母的時候,是通過反覆訓練把他記憶了下來,但是26個字母並沒有內化為他的能力,他根本無法將26個字母和現實世界聯繫起來,也無法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中用到它。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26個字母是為了書寫才存在的,它的功能是將人們說的話通過文字記錄下來。很多人將字母比作漢字的音標,我覺得這個對應不準確,和字母對應的應該是漢字的偏旁部首,兩者都是為了書寫而存在。請問有那個中國小孩學中文是從學偏旁部首開始的?
據說人類語言的出現是從說開始的,語音是語言的起始點,也是語言的本質,是承載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你可以試一下把5分鐘的錄音轉換成文字,足夠你在電腦上敲半個多小時),而文字是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突破語音時間、空間局限性才出現的(有些少數民族語言直到解放前都沒有文字)。
所以學語言學習也應該按照語言發展的規律來進行。即從聽開始,然後到說,然後到讀,然後到寫,這也是由易到難的一個發展過程。前面一項是後面一項的基礎,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那麼後面一項的學習就是空中樓閣,不可能有實質的效果。全人類母語學習都是從聽懂到會說,然後開始讀寫,這是一個規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學英語總是想要違反規律倒著來,一開始就學26個字母,開始講字母怎麼寫,英語還不會說就講apple,banana怎麼拼寫。這完全是錯誤的。
前面講了那麼多,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幼兒只要學聽和說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學單詞拼寫,更不需要學習閱讀。
2:聽說要結合實物,而不是結合漢語
我常常看到家長教小孩英語「香蕉英語怎麼說?蘋果呢?西瓜呢?」小孩對答如流,家長很是滿意,臉上泛起驕傲的光芒。但是我要說,這種教法是錯誤的。
我們常常說大人學英語總是擺脫不了漢語思維,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之前先在腦海里形成一句漢語,然後把漢語翻譯成英語,然後說出來。等對方用英語回答以後,我們再聽到一句英語,再翻譯成漢語,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算你的大腦是超級計算機的速度,這麼翻來翻去恐怕交流也不可能順暢。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成人學習英語是基於漢語學習的。我也是這種英語教育模式的犧牲品,我從初中一開始學英語就開始被老師逼著背單詞,「蘋果apple,香蕉banana」,於是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對應關係記住了,但是看到實物(比如眼前放著一個蘋果)忽然問你這是什麼?英語卻沒法脫口而出,大腦在快速運轉:蘋果,英文apple,然後再說。直到我的研究生階段,才通過大量的l練習擺脫了漢語對英語的干擾,達到英語脫口而出的程度。
小孩和成人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她的世界是新的,學習英語完全沒有必要受漢語的影響。就像《百年孤獨》開頭的那段話,人們指指點點,給每個東西命名。小孩還在經歷事物命名的過程。比如一歲多的小孩,你跟她說「蘋果英文是apple」,她腦子裡會問「蘋果是什麼?英文是什麼?apple又是什麼?」這些東西她全無概念。我教小孩的方法就是,帶她取水果店,給她指著蘋果說「Apple,This is apple」,她看看、摸摸,甚至吃一口,然後笑著說「apple」。她建立了Apple和蘋果這個實物的聯繫,而不是apple和蘋果這個漢語辭彙的聯繫。
如果是動物,可以用圖片卡,玩具、或者是電視中動物世界出現的畫面,這些都是素材,總之英語對應的是背後的那個實物本身,而不是這個實物的漢語單詞。
可悲的是,很多幼兒英語培訓都是用「大象elephant」這種教學方式,至多用手比劃個長鼻子,這種教育只會讓小孩子清爽的英語世界受到漢語的入侵和干擾,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為什麼不能拿個大象的圖片,大象的絨毛玩具,大象的模型,大象的視頻來展示elephant的意思呢?
3:家長自己學英語

看了上面的分析,家長肯定會說。我英語又不好,很多東西我自己都不知道英語該怎麼說,怎麼能教小孩呢?我覺得當今世界,英語不好只能作為借口,不能作為理由。我相信你英語再不好,總有手機吧,手機上面裝個詞典app很容易吧,看到蘋果就拿出手機查一下,然後按下真人發音,一切搞定,還有什麼話講?
你要想教好小孩子英語,第一步不是讓小孩子學,而是自己要開始學習,蔬菜、水果、顏色一樣樣學習,一個個讀,小孩自然會跟著你去讀,一起提高英語能力,這是最省錢、最有效的方法,還能增進和小孩的感情。
很多語言根本不需要可以去教,比如你拿鞋給她,說「put on the shoes」她自然知道是穿鞋,抱著她說「I love you」她自然之道背後的含義。久而久之她的語感就出來了。
4:在生活中學,遊戲中學,而不是為學而學
相信很多送小孩去早教班學英語的家長都有一個苦惱,小孩出了學校都不講英語。有些家長說這是因為自己都不說,所以小孩也不說了。我覺得這只是部分原因,不是全部。以我的小孩為例,她的外公外婆從不說英語,但是她和老人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會蹦出英語來,一會兒伸出手來「我要drink water」,一會兒看著玩具「bunny is cute」,反而逼著老人也學了不少英語。
我覺得小孩不說英語有兩大原因,一是小孩在學習中沒有感覺到樂趣;二是學的英語脫離自己的生活。
學習英語不應該枯燥的你講我聽,應該在快樂中不知不覺的學習英語。我在教小孩英語的時候往往會設計遊戲,比如學習五官的時候,兩個人面對面坐下,用手指著鼻子,大人說「nose nose, ear」,然後手迅速指到耳朵上,看誰指的快,我的小孩特別喜歡玩兒這個遊戲,很快五官就都記住了。還有很多單詞我會用唱歌來教,隨便編個調兒,小孩跟著唱,也學得很快。
還有英語要結合她的生活,比如:我要喝水「I wanna drink water」,我的小熊「My bear」,看狗狗「Look,puppy」。如果在教英語的時候小孩是對著實物學的,那麼下次見到這些常見的實物,遇到相同的情況,肯定會脫口而出的。
5:有口音?那都不是事兒

很多家長不願意教小孩還有一個顧慮是擔心自己發音不準確。在選擇英語早教的時候也都選擇外教,以保證沒有口音。很多人一聽別人講自己小孩英語發音不標準,那叫一個著急。其實我感覺口音真不是個事兒。如果常聽英文廣播或者看英文電視,你會發現英語世界充滿了各種「口音」,就像普通話有東北味兒,北京腔一樣。福原愛學的漢語就是東北味兒,你能說她漢語沒學好?在學會英語之前糾結於英語口語本身沒有意義,如果說一口倫敦腔當然顯得高大上,但是操一口印度英語的人不還是能當上各個大公司的CEO。
此外,小孩說話就是不準確的,即使是漢語在開始階段發音也不準確,比如我的小孩到現在「兔子」和「肚子」發音分不清楚,大家都沒覺得是個大問題,等她長大了就自然好了。可是一到英語就要求張嘴就准,這是對小孩要求太高了,根本不理性。我小孩在開始學英語的時候發音也不準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音越來越准。特別是現在有原版英文動畫片作為輸入源,我相信她的發音將來會越來越好。(順便推薦一下sesame street,iTunes裡面免費下載,非常好)
說到這裡我順便說一下外教的問題,外教發音當然更準確,但是外教也有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外教不一定懂得怎麼教小孩英語,就像中國人會說但不會教漢語一樣,第二外語的學習過程才是對語言學習方法深刻理解的過程(我就是一個例子,在學習中總結了一套學習英語的方法),而這個過程外教通常是缺乏的,如果不經過培訓只是有著母語優勢教學質量不見得好,特別是幼兒英語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普通外國人不一定能勝任;另一個弊端是外教流動性太大,小孩才學半年又換了個老師,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學好,總是面對陌生人,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當然,如果你能付得起高大上英語培訓機構的學費那就當我沒說。
說道這裡我想說個題外話,現在很多家長為了保證小孩說一口沒有口音的普通話,從小隻和小孩說普通話,從來不說方言,生怕小孩將來普通話有口音。這種現象在北方尤其普遍。我的觀點是,如果你實在教不了小孩英語,又怕他將來英語學習落後,就跟他說方言。不僅僅因為方言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孩子文化的根,還因為方言和普通話本身就構成一種雙語環境,對於鍛煉孩子語言能力是一個天然的訓練。我看過一個台灣老師博客講在美國參加培訓的經歷,她在美國教小學生漢語歌曲,小孩子們很快就能學會,但是老師們卻怎麼也唱不對,這當然是因為大人的語言可塑性沒有小孩強,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奇怪的是,有一個老師竟然學的比其他大人快很多,這位台灣老師一問,原來這個老師爺爺奶奶是德國人,童年曾經跟著他們說過一點德語,雖然後來完全忘記了,但是這種能力卻得到了鍛煉。這一方面說明從小學習第二語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即使不學英語,製造方言這個第二語言環境對將來學習英語也能有促進作用。
6:重點在於打開眼界,而不止於英語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學習英語,我的回答是「為了打開眼界看世界」。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科技文明源於西方,當今的主流文化來自美國,全世界的文獻都爭相翻譯成英文以求擴大影響,不同語言的人都用英語作為交流渠道,人類智慧正在越來越集中於英語,英語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小孩學習英語不是目的,能夠開闊視野,接觸優秀的教育資源、知識信息才是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健康的心智,促進快樂的成長才是根本。如果拋開這些目的,丟掉了根本,為了學習英語而學習,那就不如不學。
說道這裡我想舉個例子,前幾天我小孩在用彩色蠟筆給一本圖畫書里的各種輪廓上色,小孩子用各種顏色隨意的畫著,我在一邊看書,忽然外婆來了說」草應該是綠色的,你怎麼塗成紅色了?不對「小孩子驚訝的看著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後來帶她去河邊散步,指著草讓她看,我問草是什麼顏色的?她說有綠色的,也有黃色的。我說對,草不僅僅是綠色的,還有黃色的草,爸爸相信這個世界上也有紅色的草存在,草是各種顏色的,有些人只見過綠色的草,不知道還有別的顏色的草。
我想說的是,小孩本來有飛翔的翅膀,但是被大人無情的剪斷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一直飛下去,在紅色的草地上。


————————第三次更新—————————
我最近自編、自畫、自講英文繪本給孩子聽,我通常拿一張大白紙,一桿筆,一邊講一邊畫,把自己講的內容都畫出來,小孩非常感興趣。
這樣做的好處是:
1、確保孩子可以逐步的增加辭彙量,而且是成對(同義詞、反義詞),成組(蔬菜類、動物類)的增加辭彙;
2、可以讓寶寶作主角,增加他/她聽的興趣;
3、可以根據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改變劇情,增加生活中應用英語的概率;
4、和國外不接地氣的英語故事相比,自己講的故事中發生的事情在生活中出現的概率高很多;

————————第二次更新—————————
關於看英語動畫片,我推薦首頁 | 樂看兒童,
我沒有任何利益相關,完全是免費帶鹽,我的iPad裡面下載了樂看兒童動畫,
英文動畫片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從裡面挑選小孩子喜歡的,我家寶寶喜歡pocoyo。
我從來不問小孩看懂沒有,或者看懂多少,我只控制他看的時間,不能看太久,
每次都讓她一個人看動畫片,我默默的看書或者做自己的事情,
某些時候她會突然冒出一個沒教過的英語單詞,
據她自己講是從動畫片裡面學來的。

——————————更新—————————
感覺只說乾貨沒人點贊啊-_-#那我就在開頭加點廢話啊^_^
下面講的是我和小孩相處中比較明確涉及教英語的例子。從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並不「教」英語,我只是和小孩玩兒的時候用英語;我不考小孩英語,我只給她再次開口說的條件。事實上我從早到晚和寶寶說的每句話都有英語,只有她聽不懂了才解釋一下,小孩的理解力是驚人的,再加上情境和肢體語言(好吧,和小孩說話確實表情和肢體動作很誇張)小孩基本都明白。小孩根本不用專門學英語,多讓她接觸英語就行。

————————原文—————————
理論方面,感覺 @Charlie 已經說得很好了,我就說說自己的實踐吧。
1. 認識名詞
通過識物卡片來認識名詞,通常我會用遊戲的方法,將同一類的幾個名詞卡片放在地板上,家長和小朋友站在中間,說出一個英文單詞就搶著站到那個名詞對應的卡片上。為了防止小孩依靠位置來識別,過一會兒就要把卡片調換一下位置。例如下圖是四張蔬菜的圖片,分別是mushroom,carrot,kiwi(這個算水果,my bad)和corn。
通過這個遊戲認識到實物的名稱後,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碰到這些實物我會用英語來稱呼他們,加強小孩的認識。

還可以通過畫畫、捏彩泥的機會告訴寶寶這些事物的英文單詞,比如piglet。

玩兒的過程中把寶寶遇到的事物的英文單詞告訴她。例如在生活中她對一棵樹產生興趣,我會把tree,leaf,root都講一遍(這一段可以看我的微博前幾天晚上帶寶寶下樓玩,消耗她)。

我還會跟小孩玩兒猜猜看的遊戲,把東西藏在毯子,或者墊子下面,讓她猜猜是什麼,要用英語來說,比如what is under this cushion? Orange。

2、認識數字
我的小孩很喜歡玩兒這種串珠玩具,她每串一個我就說一個數字,one,two,three數下去。她喝水的時候,我為了讓她多喝水,會用數字來計時,她開始喝水我就數one,two,three。。。通常數到30多她會停止,但是我從來沒有要求過她記數字。有一天她忽然自己從one數到了twenty,讓我很吃驚。

由於小孩還小,我從來沒有要求過她寫數字,不過由於她對數字表現出了興趣,所以我就找了幾張牛皮紙,剪出數字的空白,讓她放在白紙上面塗色,把牛皮紙拿掉就是數字啦。

3、認識顏色
認識顏色的神器首推樂高玩具,顏色多,而且色調很正。讓她把Blocks按照顏色歸類,比如Red、Yellow分別插在一起,或者相同形狀、大小的放在一起,即能夠記住顏色的名稱,也能鍛煉比較、歸納能力。

此外,小孩子喜歡畫畫,給她買彩筆,她選擇一個顏色的彩筆,就告訴她這個顏色的英文單詞。我家寶寶有好幾本塗色書,她塗顏色的時候還可以順便教名詞,比如她在塗penguin,塗ear,塗eyes的時候用英文告訴她塗的是什麼。

4、讀繪本
多買一些英文繪本給小孩讀。比如下圖中那本Who barks,只要按中間那個小狗就會發出叫聲,小孩子很喜歡。給她講的時候不要求她能記住,如果感覺她不理解就用漢語解釋,並逐漸去掉漢語。

讀繪本最重要的是要與生活實踐發生聯繫,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況要提起繪本,重複繪本中的英文句子,適時的解釋繪本的含義,下次再講這個繪本的時候就聯繫生活中遇到的情景。比如下面這個watch the leaves falling from trees.秋天來了,看著樹木落葉,我給寶寶提到了這本繪本里的情節,並且回家讀繪本的時候特意讀了這個故事,下次再出門寶寶就看到落葉就會用英文描述了。

5、做實驗
上次在圖書館遇到了這本書,打算以後借來給小孩露一手。前幾天孩子問我風是怎麼來的,我就認真的用燈泡模擬太陽The sun,用羽毛讓孩子觀察到燈泡加熱後的上升氣流,給她解釋了wind是怎麼來的。

6、Others
比如給小孩唱英文歌,row row row your boat,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我經常有意無意給小孩唱,慢慢的她也會唱了。
今天是Halloween,我跟小孩玩兒了一下trick or treet,然後讀了一個關於Halloween的繪本,然後good night,have a sweet dream!
其他的我想到再講吧。


謝邀。

看了幾個高贊回答,已經科普了不少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和方法。

所以我們想換個角度,從學術的方面來聊聊這個問題


幼兒掌握一門新語言的過程,在學術上有三條共識:

——接近母語習得,潛意識、不自覺

——需要大量輸入(即聽和讀),而且要聽得懂、讀得懂

——需要人與人的互動


很多家長追求的「雙母語」培養,一般在移民國外時才會發生,父母在家說漢語,孩子在學校說英語。

國內孩子的英語學習,多數家長的情況應該都是:由於時間、精力、語言水平等各種因素,沒辦法自己教孩子英語。這時家長就會試圖給孩子創造學習英語的環境。

但是理論有一籮筐,具體應該做什麼,看了答案反而更迷惑了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個問題總結一下,具體需要解答的是以下兩點:

1) 家長可以給孩子找哪些資源

2) 家長可以陪孩子做些什麼

我們先說資源。

首先,爭議比較大的,要不要外教。題主強調了孩子是4-8歲的幼兒,從學習效果最大化的角度上來說,還是推薦外教。理由有二。

一是語法

我們從小就學英語語法,說英語的時候卻還是會忘記區分單複數、he和she。說母語的時候,我們很少犯語法錯誤。這就是習得和學習的區別:

「習得」(Acquisition)是從聽到、讀到的無數語言用法里總結規律,「學習」(Learn)是先背下規律,再往用法里套。

幼兒的英語學習就是一個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正確並且地道的輸入。在這一點上,母語為英語的外教優勢很明顯。


二是語音

需要講清楚的一點是,糾結口音不全是發音潔癖。中式英語里比較常見的問題,比如長短母音不分、n l不分、th不咬舌、v不咬唇,很多都是涉及到影響理解的音素(phoneme)問題。說白了,就是一旦發錯這些音,整個詞都不對了,這不是「有口音」,而是「發錯音」

舉個例子:

不同地方的普通話里,輔音w在某些詞里(比如「問題」的「問」,「上網」的「網」)的發音有差異,有的發w,有的會咬唇,發成v。因為漢語里沒有v這個音,所以兩種發音只是口音區別,不影響理解,大家都聽得懂。

但是在英語里就不一樣,while和vile是兩個詞,如果把while的w發成v就不是口音問題。同樣,如果把beach和sheet的長母音發成了短母音,那就相當糟糕了。

4-12歲的孩子尚處於聽力敏銳、可以區分語音差別的階段,如果有條件請口音純正的外教,為孩子打下近乎沒有口音的英語基礎,當然更好。


可是外教光憑母語優勢就夠了嗎?當然不。除了說一口外語,他還得會教啊!

要看他會不會教,就得看他和孩子互動,這就涉及到認知語言學和教育學、兒童發展心理等方面的理論總體評估體系會很複雜。但是有三個比較基礎的簡單的評判方式,家長們可以用來外教是不是有基本的教學素質:

1) 給出語境(context)

2) 先聽後說

3) 先聽後讀


第一點,語境。

具體說,就是看外教會不會用教材、課堂、互動來創造語境,讓孩子真正學會怎麼用英語溝通。

德國語言學家Wolfgang Butzkam說,要懂一門語言,不僅要理解結構(structural),還要理解功能(functional)。也就是說,學習的時候,孩子不僅要懂的一個詞、一句話的意思,還要懂得為什麼這個詞、這句話出現在這裡。這就需要語境。不然孩子就算聽懂了,也用不來,結果就是只會翻譯,不會交流。這是什麼區別呢?下面這兩張圖就很清楚。

第二點,聽和說的順序。

語言習得(acquisition)其實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足夠的聽(輸入Input),才能有正確的說(輸出Output)。這一點不少答案里已經提到了。


第三點,聽和讀(兩種輸入)的順序:

聽和說在前,讀和寫(literacy)在後。設想一下美國孩子從小長大的環境:

早上吃麥片的時候,媽媽會說,「我們吃麥片啦」。孩子聽「麥片」這個詞聽了無數遍,某一天在家扒早飯的時候順手抓過麥片盒,盒子上印著一堆詞。看到詞,他聯想到讀音:「啊,原來cereal這個詞是這麼拼的」。但是前提是,他已經聽過這個詞很多遍,會說這個詞,並且知道它的意思。

說先學拼寫的,其實是讓孩子把語音、拼寫、詞義、用法一股腦兒學了,這不符合學習的循序漸進。

以上這些原則,再加上好的材料,就可以創造出良好的語言和文化環境。


這三條其實不僅適用於外教,也適用於家長跟孩子在家的互動。

看到有一個高贊回答里說,看視頻、讀繪本、聽音樂,這些都沒啥用。且不說「沒啥用」的結論本身有沒有錯,這個態度明顯忽視了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興趣

孩子保持興趣其實不難,一是能聽懂/看懂(壓力就小),二是孩子在一定時間的學習之後,能做成一些具體的事(達到成就感),比如說一個小故事,唱一首歌,寫一首隻有兩行的詩。這些都是家長可以在家陪孩子一起做的事。

具體可以做的事很多,沒有標準答案,但是錯誤答案還是有的,比如不要孤立地學單詞,不要用拼音注音等等。

總結一下,其實你可以做的是:找一個知道怎麼教書的外教,和一顆陪孩子學的心。


附:

看到現有答案里推薦了不少書。這裡推薦一個美國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針對3-5歲的外國小孩他們有強大而專業的教育研究團隊,融合各個學科,做得很用心,適合早期給孩子創造一個浸入式的環境。


參考資料:

Butzkamm, Wolfgang (2009)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mystique: tried and found wanting." In: Forum Sprache, Hueber Verlag, 2:83-93.

J. F. Kroll A. M. B. De Groot (Eds.),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我認為,並不是海歸或學霸才有資格和義務教孩子學英語,也不是給孩子放放英文動畫片就可以讓孩子輕鬆get英語。
相信有不少家長心裡都會有一個疑問,自己英語不好也能教孩子學英語嗎?

本人出生在內地九線城市,據我媽說,我兩歲還不咋地說話(著實為這智商捉急),十八歲之前沒見過洋人,上大學之前英文打死開不了口。


不知道像我這樣先天不良,後天不調的媽媽多不多?估計有一些媽媽跟我的情況還比較類似,所以學了一輩子英語,卻不好意思教自己娃,也不知道怎麼教,生怕把娃帶溝里。


是不是有人已經哭暈在廁所里:姐姐,what are you 弄啥咧?您都這德行了,您還教我們給娃學英語?


知道嗎?你們這輩子都學不好英語,不怪你的Chinglish口音中學老師,不怪lileihanmeimei扯淡教材,更不怪你父母沒有足夠的錢送你去上各種留學培訓班,你正是輸在了自己這個心態上,更是輸在了你的以上觀念上!要想讓孩子做好英語啟蒙,沒有這個認知,還在迷信那些亮閃閃的常青藤、北大清華復旦的光環,還在追求外教私教單獨授課,那你在起跑線上就輸了!


告訴你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學習英語第一步——臉皮厚!時刻覺得自己英語棒棒噠!


要想讓你的孩子學好英語,做好他們的英語啟蒙老師比你花多少錢報少兒英語班都管用!沒有這個認知,作為父母自己都還在迷信那些亮閃閃的常青藤、北大清華復旦的光環,還在追求外教私教單獨授課,那你兒子在起跑線上就輸了!不是嗎?

什麼時候開始教娃英語?

越早越好!我從懷著寶寶開始,就每天晚上給她唱英文兒歌。現在也是每天早上唱半個小時,傍晚唱半個小時。以周為單位,重複學習一首歌,讀一頁英文繪本。


神馬?這麼早,會不會導致孩子多種語言混淆啊?說話說不清,說話晚啊?


安靜!姐不哄你,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華盛頓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atricia Kuhl的研究發現:


越早輸入外語,孩子就越能分得清不同的語言發音的微妙區別,學起來就越輕鬆。而且這種天才語言能力,會在寶寶六個月後急劇下降。


來看段視頻:Patricia Kuhl的Ted英語演講

點下面文字鏈接

TED演講集: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

看完顫抖了吧,馬上就去找ipad、早教機給娃放起英語故事、英語歌了吧?不好意思!這樣沒用!


剛剛看ted演講沒仔細看吧,裡面說了,視頻和音頻對於嬰兒學習語言幾乎沒有作用,必須要面對面傳授才能更好地影響嬰兒的語言學習。建議大家每天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唱英文歌,共讀英文繪本,小寶寶最好是抱著他,這樣效果最好。


不管你的娃有沒有過六個月的黃金期,麻溜地今天就給娃學起來!越晚學越吃力!


還有很多麻麻會擔心:我的英語口音不標準,怕影響娃的發音。

——自己發音不標準,絕對沒關係


如果你普通話也不標準,你就不怕和娃說中文影響他的發音?


香港人,新加坡人,印度人口音也不標準,但是影響他們和英美人士進行溝通嗎?現在歪果仁都學著帶口音的中文來天朝朝聖了,你還在擔心自己的口音被人嘲笑?相信我,以後一口chinglish風味的英語才是引領世界的潮流。


大家要學習東哥,用一口宿遷英語,征服納斯達克!


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只要能明白意思,什麼語音、語法,都是浮雲。好了,雞湯喝完,雖然我們戰略上藐視語音,但是戰術上還是學習一下怎麼糾正。

最見效和最苦逼的方法:模仿!

推薦大家一本牛津大學的語音訓練神書:Jazz Chants。網上就有文本和音頻,淘寶也有原版書賣,購買鏈接已備好,懶癌請隨意(複製此網址到網頁中打開:英語節奏訓練教程(Jazz Chants)Sh! Sh! Baby』s Sleeping (http://www.tingclass.net/show-6144-30291-1.html


如果你能在一個月內,堅持每天練習,把前十課全部繪聲繪色地背出來,每一個語音和語調都模仿得一模一樣,恭喜你,你已脫胎換骨!我向毛主席保證,這些課文非常簡單!你背,讓你娃也背,背完就能上北外!我當年有個學生就是這麼考上北外的!記住,一定要背,別跟我說我每天念100遍,整這沒用的!


模仿得一模一樣是要求輕重讀、節奏、發音、速度、語氣

——全!部!要!一模一樣!


覺得沒時間背書的同學,可以下載一個叫「英語趣配音」的app,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練習。這個軟體會把英語視頻台詞,一句句播放出來,讓你學習配音。請務必也是模仿得一模一樣。覺得「英語趣配音」也有難度的,那就下載一個「少兒趣配音」,裡面都是些六七歲的孩子給英文卡通片配音,非常非常簡單。別告訴我,你連六七歲孩子的英文水平都不如哦。

最長久深刻的方法:和母語作鬥爭!

我大學時的語音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英語語音判斷他是哪裡人。可見方言發音習慣對學習外語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我們湖南人L/N不分,H/F不分,我的老師當年還告訴我,你V/W不分。

當時我就驚呆了。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念了那麼多年的very well是錯誤的。我在發w音時,會下意識的去咬下嘴唇,發出來的音和v是一樣的。廣東的同學經常th/f不分,把thank you念成fank you。北方的同學會把詞尾的輔音重讀,例如feedback,會讀成fee得ba可;而很多南方同學會吞音,讀成feeba。


總體來說,因為中文和英文不是同一種語系,所以在聲調、音節、音位等多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中文的某個發音去對應英文的發音

常見錯誤:


單母音

/ i /常被誤讀成衣,例如smith誤讀成s密th,其實是比較接近s咩th (用這樣的方式標記讀音也是醉了 -_-!!!)


雙母音

/au/常被誤讀成嗷,其實是類似嗷嗚~~。down這個單詞,大家會誤讀成「盪」,其實是有點像道恩。

/?u/ 常被誤讀成歐,其實是毆嘔。No這個最容易的單詞,都很容易暴露你的語音問題,正確的讀法是讀兩個音節 No~o~~


輔音

/θ/需要咬舌尖,/f/,/v/需要咬唇,/l/在詞尾念歐的時候需要舌尖抵上顎

兩個清輔音連在一起,請記得後面的清輔音變成濁輔音,student,其實念起來應該是像sdudent

像這樣的發音誤區還有很多很多,因為這個部分很難用文字表達,歡迎大家來go姐的微信群找我詳聊。只有當你意識到自己這些發音缺陷時,才會很努力地去糾正和避免。

接下來要上更乾的乾貨了:就算你所有的發音都對了,但是你的英語還是會聽上去很!奇!怪!Why?!


那是因為你的發音部位和節奏不對。


美國人發音都很氣沉丹田,這一點北方的同學比較有優勢,聽上去聲如洪鐘。南方的同學,比如說我自己,大多都是在用嗓子眼說話,說英語的時候會顯得很不自信,沒底氣。訓練氣息大家可以參照這個視頻:

如何讓你的英語語音說得「飽滿」?

因為漢語基本上沒有多音節,輕讀、重讀、連讀這些發音特點,所以很多人說英文沒有「節奏」的概念。訓練語音節奏,大家可以準備鏡子、橡皮筋。先把句子里的單詞對著鏡子一個個地念出來,念一個扯一下橡皮筋,利用橡皮筋張開和回縮的時間感,使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把音節都清晰地發完整。然後改為2個詞為單位來練習。沒有橡皮筋,也可以用手打拍子的形式,深刻體會英文的節奏感。具體請參考以下視頻。


英語發音糾正全套教程

英語口語糾正課程1英字

當你對自己的語音開始有自信,或者壓根不在乎的時候,下一個問題又來了,我該教娃什麼?是不是拿卡片或者實物教他這個叫apple,那個叫banana?

千!萬!不!要!教!單!詞!


學習語言最大的作用是溝通,沒有人是用單詞溝通的。一定要教句子!為什麼老外學中文都很快,因為他們都不是背單詞,都是在努力地學說句子,例如:你很漂亮!


我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教過兩個美國人中文,他們說中國人學習外語有個根本性的錯誤,就是喜歡獨立地去記單詞,但忽略了語言的邏輯性,而邏輯性必須由句子和段落來體現,例如單複數、時態、因果關係、主從關係。記單詞是一種懶惰的學習方式,學習句子才是燒腦!


兒童英語啟蒙建議以童謠和英文繪本為主。因為簡單,有韻律,而且重複次數很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親自教,親自教,親自教!不要以為放音頻視頻就可以了,一定要和孩子產生互動。


例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六個多月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你唱的時候轉動手掌附和了哦;One little finger是個很好的手指互動遊戲,還可以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語言是社交的需求,沒有社交的場景,學習語言純屬浪費時間。


在這裡把平時MamaGo群里各位麻麻推薦的好的童謠和繪本資源列舉一下: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from @alala @phoebe)

《Pat the Bunny》 (from @Wong.Q @BB Queen)

《美國家庭親子英文入門》(from @靈熙兒)

《Are you my mother》 (from @Grace)

《費雪正版英文兒歌--50首經典英文兒歌》(from @55555)

百度播放器《Disney Children"s favorites》(from @Nancy Tang)

MamaGo群里很多媽媽都為孩子準備了很多很好的書,有的已經準備了上百本。說實話,這是我加過的最棒的媽媽群,在群里,看到各位媽媽都這麼給力,盡心儘力地為培養孩子搜索資料,提升自己,這也是我努力學習的動力。非常感謝大家的無私分享。


看我啰嗦了這麼多,有高手會說:「你講的這些都弱爆了,整點高級的!」

乾貨(高手專區)

推薦一個提高英文演講和領導力的學習組織

建議英文基礎較好,苦於沒處顯擺的同學,或者英語不好,但是非常非常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提高的同學,可以參加遍布全球的Toastmasters Club。這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提高英文演講和領導力的自發性學習組織。我曾經在北京的A1 Club參加了八個月活動,完成了第一階段的10次演講,其中9次獲得best speaker。附上第一階段的10次演講要求:

1.如何自我介紹

2.演講的結構

3.如何秀出論點

4.演講用詞

5.肢體語言

6.聲線需變化

7.調研內容

8.視覺輔助

9.傳遞力量

10.激勵你的觀眾

這是層層遞進的一個演講培訓過程,完成10課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英文水平、溝通能力和自信心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大家可以搜索各地地名加toastmasters club,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會有club,每周都會舉行學習活動。


也許你自覺一無是處,孩子可能是你這輩子逆襲的最後動力了


我有位朋友,四十歲才開始用英文,勇敢地參加toastmasters club的活動,不怕丟臉努力練習英文演講,現在從一名搞技術的工程師,晉陞為外資建築設計事務所的總經理。

最後總結一下,想要成為娃的第一個英語啟蒙老師:

  • 首先,你要臉皮厚,敢開口;

  • 然後要儘早,就在今天!不管你重視不重視語音,一定要以互動的方式,以句子為單位進行學習;

  • 最後,一定要長期堅持,勇於挑戰自己。也許我們曾經一事無成,但有了孩子,為了孩子,我們也要比過去更努力地去做個更好的自己!

好了,英語是個吾生也有涯,學也而無涯的漫長過程,希望今天我的拋磚引玉,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媽媽,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作者:Nancy媽媽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 Go姐的回答

如何評價宜家家居(IKEA)? - Go姐的回答

近幾年出了好幾種酸奶,能常溫保存好幾個月,莫斯利安,蒙牛甄選,安慕希等,其中哪個比較好? - Go姐的回答

國外兒童房有什麼可取之處? - Go姐的回答

更多育兒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MamaGo

微信搜索(mamago或mama-gogo)即可訂閱

微博-MamaGo-


http://weixin.qq.com/r/DkOPl0nE9BSLrQ309xYc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其實很大,足夠寫一本書來闡述了。推薦一本講幼兒英語啟蒙的書,安妮鮮花《中國孩子的英語線路圖》。我最近在看,還沒有看完。自家也有兩娃,目前正為這個問題困擾。但憑一點體會做小小的建議:
1,找一間遵循自然拼讀法教學的英語機構。因為他們更專業,而且有合理規劃的課程計劃,由老師主力教,家長只是輔助,會省很多力。我們家兩娃每周1個半小時,跟著外教老師蹦蹦跳跳,學兒歌學字母,已經一個多月了,ABC三個字母還沒有學完,每個字母老師不僅教letter name,還教letter sound,加拿大的朋友說那邊的孩子就是這麼學英語的。我觀察了他們學習的這幾周,小孩子對學英語不覺得是負擔,很有興趣,一遇到熟悉的音樂就開始哼唱英文歌謠,老師並不會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教唱,孩子勉強跟著哼,很多都吞音,但老師特意叮囑了我們不要去糾正,說大人糾正多了,會讓孩子失去學英語的興趣,只要孩子肯跟著哼就行,這個聽音辨音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不上課的時候就要上網交作業,所謂的作業就是錄音,小孩子必須跟著課程里的原聲讀一篇,一些簡單的對話還有兒歌。很朗朗上口。

2,在家裡多放英文歌謠,英文動畫片。小朋友在看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輸入。輸入積累到一點程度,才會有輸出。這個語感很重要。要從小培養的。

3,每天講5到10分鐘英語繪本。看動畫片聽英文哥是單方向輸入,如果家長可以參與,用講故事的方式,就有了互動。

效果嘛,這一個多月來,我頓時覺得我家娃的逼格指數飛升。在家裡玩high了,順口哼的都是英文歌謠,而且他們還很喜歡哼。有時候不自覺會用英文回應,都是很簡單的,比如我兒子每拼好一付拼圖,就會得意地來一句「good job!」,細問,原來英語老師每次也是這麼誇他的,因為是全英文教學,老師是不會解釋語句意思的,但是誇多了孩子就知道了原來這是誇讚的意思,這個領會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語言。


1. 磨耳朵,多給他聽到英語的機會。這個年齡段不強調他學會多少單詞,而是培養他的語感,讓他對英語產生親切感,對學習英語不畏懼,不排斥。

2. 良好的示範。孩子不是你說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看你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如果身邊的人從來不說英語,他也沒什麼興趣了。如果英語在你生活中無處不在,他自然會跟著學。不過如果你發音很糟糕的話,還是不要讓孩子學你的了,另找一個好的榜樣來示範吧。

3. 給他運用和鍛煉的機會。可以送他參加幼兒英語學習機構,可以讓他和外籍朋友(最好也是小孩)交流,最好在家裡也能有一些簡單的日常交流用英語進行。

4. 選擇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市面上有很多幫助幼兒學英語的材料,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學:

  • 英語分級教材(比如培生幼兒英語預備級,基礎級,提高級);
  • 英語分級讀物(專門給幼兒看的英語繪本等,多為小故事,書店裡很多,比如小火車托馬斯全套讀物);
  • 英語兒歌;
  • 英語動畫片(我也推薦愛探險的Dora)和適合兒童的英語電影;
  • 幼兒英語學習類App(太多了)

看了這麼多回答,贊其中幾位知友,尤其是 @豆子爸這樣的,雖然字數不多、贊數也不多,但絕對是真知灼見的。不過,我還是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下,因為一些高票答案中一些做法並不好。一下,我會從目前認知神經科學、二語習得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來說明。

首先,題主4-8歲這麼小的孩子,興趣最重要。教育,本就該是個性化的。我們家Tony,最早對英語很抗拒。幼兒園有外教的英語課,但是剛開始的 第一個學期,他都沒有去上過課,別的小朋友上課,他會留在教室自己玩。(這裡感謝北師大實驗幼兒園,給了一個很寬鬆的成長環境。)後來的突破點在那裡?偶然得知,有LEGO的英文繪本。他是LEGO的鐵粉。買回來,他每天晚上要求我和媽媽讀兩本。讀到「Harry and Hank robbed a bank」,他還會重複「robbed a bank」。很快,對英語的焦慮感就消失了,和外教的溝通也越來越順暢。這些,是幼兒園、機構都代替不了的,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其次,構造自然環境下類似母語的學習環境。記得自己怎麼教孩子學漢語的嗎?是不是發現自己不自覺地會變換語調?「寶寶,噓噓~~」「吃糖糖~~」這種是我們本能創造的語言環境。學習英語呢?有沒有記得很傻很傻的天線寶寶?天線寶寶的語調和重複次數為什麼會那麼多?這部劇集的製作,有各種認知科學家和教育學家參與。是的,大腦通過視覺、聽覺的刺激,對一個事物、一個動作和對應的語音形成認知,建立神經突觸之間的連接,固化在大腦額葉的語言相關區域。這就形成了類似母語的認知,而不需要通過英語-漢語-具象事物的翻譯過程。這需要大量的輸入、輸出。單純靠幼兒園、機構,肯定不夠。家庭環境下的生活場景,能夠使用英語對話,非常有幫助,因為這些場景高頻出現。我們家在LocoKids約的上門外教,開始培訓孩他媽和我,在日常生活場景下怎麼跟孩子用英文溝通。對的,和孩子一起學習,給孩子構造一個自然的英語場景,是最好的手段。發表於頂級科學期刊Nature的Mechelli(2004)表明,自然場景下孩子習得第二語言更快,這些習得引起大腦左側頂下皮層的灰質密度增加顯著。事實上,我們使用圖片、接觸等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學習一個發音,都是想讓孩子能夠建立一件事物和某個語音之間的聯結。刺激越多,這些聯結越牢固。就像我們學習母語一樣,自然得堅持練習,等孩子聽得足夠多,過了語言的靜默期,他自然就開口說話啦。尤其是外教來的時候,當他有表達和溝通的慾望,他自然就會說出英語。

第三,早下手。Mechelli的研究同樣發現,大腦灰質密度增加程度,與孩子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年齡相關。越早學習,灰質密度增加越明顯。這個就不多說了,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啰啰嗦嗦了一大篇了寶寶到底從幾歲開始學英語是最好的? - 王思鋒的回答

啰嗦這麼多,都是方法論層面的。通過這種思路,就知道其他各位實踐派的答主提出的各種措施,哪些最靠譜了。早期雙語,可以讓小傢伙們更聰明,生理上的哦~ 所以,爸爸媽媽們上點心吧!


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首先家長在幫助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漢語在其中的作用。剛開始,孩子對英文內容的認識需要漢語的輔助,但之後孩子對內容的消化理解需要主要藉助兩方面,英文內容的聲音和圖片(在基礎英文內容情況下)。這時候不應再依賴任何漢語翻譯內容,甚至也不必過於重視英文內容的書寫。聲音和圖片不斷刺激孩子左右腦,對於處於關鍵期的孩子,基礎英文思維會很快建立,英文內容會在孩子大腦形成條件反射。經過家長安排的或孩子接觸的英文內容反覆出現,也就是其聲音和畫面的反覆呈現,孩子一旦聽到聲音就會很快在腦中產生畫面,而不是想它的漢語翻譯或英文書寫。
然後家長就需要在這一基礎上,從簡單到複雜,尋找適合孩子的英文內容和孩子感興趣的內容,這些內容無一例外需要有其聲音材料和視頻或圖片的存在,而且圖和聲音最好能有對應,而不是只能看見視頻里兩個人在對話,講與畫面完全無關的內容,這是不符合基本準則的。內容的選擇是多樣的而且不需要太死板。簡單的西方英文原版動畫片;帶圖片的英文少兒讀物和兒歌(需要附有標準發音的音頻);帶著孩子在家裡轉,認識傢具等實物的英文說法;拿著家庭的照片或者任何有實物的照片,運用簡單基礎的英文句型進行描述。句型不需要刻意讓孩子挨個學習,只需要,從簡單到複雜,通過與實物的結合,讓孩子自己體會並學會。除了實物,看到別人,電視上的人或自己和孩子做任何行為動作,立刻引入英文說法的聲音,是對所謂英文中動詞的理解學習。同理於形容詞等。
總而言之,兩個要領分別是 sound and image 和 comprehensible input i+1 。在此感謝論壇的漏屋老師的傳授,讓我有了以上的見解。


父母英語不好,也能打造孩子的英語母語嗎?

過年期間聽到兩個小孩學語言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一對從廣州移民澳洲的夫妻春節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回國走親戚,結果廣州的老人家沒法跟這個少年溝通,因為他只懂英語,不懂普通話或者粵語。顯然,在澳洲出生的他生活在英語環境,父母沒注意語言輸入,久而久之居然丟掉了中文。伍教練有點奇怪,難道他們家庭內部也棄用中文?我想起一位親戚父母都說粵語,但一雙女兒上幼兒園後就只說普通話了,無論我怎麼逗她們講粵語,就是只回答普通話。

看來,強勢語言真的很厲害,現在廣州、香港的很多本土人士都感到粵語有危機,努力維護粵語傳承。依我看來,粵語衰落乃大勢所趨,無論官府是否推廣普通話。這是因為兩個人說話要實現交流,自然會用彼此都懂的語言,例如只會普通話的A跟國粵雙語都會說的B,說話自然是用普通話了。在強勢語言的大環境下,小孩在幼兒園、學校說慣了普通話,回家也會繼續說,跟其他人打交道也經常說普通話的父母逐漸也跟孩子用普通話交流,結果就沒有粵語什麼事了。估計在澳洲的華人家庭也有類似的情況,只不過普通話換成了英語。

伍教練的第一母語是粵語,而且是不帶任何鄉音的「正宗廣州話」,但對粵語衰落的態度是順其自然吧,畢竟統一語言可提升溝通效率。至於什麼用粵語念唐詩押韻、傳承嶺南文化之類,我不認為有什麼現實意義。維基百科說粵語人口有8000萬(When
Cantonese and the closely related Yuehai dialects are classified together, there
are about 80 million total speakers.另一說5900萬),放在世界上能排到24名,遠不至於消亡。但我會吸取那些父母的教訓,保證我家Tritium有足夠的粵語輸入,主要是為了開發智力、預防老年痴呆,以後還能跟幾千萬人親切溝通。這個重任主要由父系親戚承擔——我讓老豆老母哄孫子的時候說粵語,而且隨時監督提醒,畢竟老人家在母系親戚面前也會「歸順」強勢語言,不自覺跟Tritium說起普通話來,我會馬上請他們改過來。

那麼,我自己怎麼不跟Tritium說粵語呢?答案是我另有重任,就是負責他的英語輸入——從他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只跟他說英語。語言的「帶寬」是有限的,說了粵語就不能說英語了,而English在國內的語言環境中是最弱勢的。第二個故事來自朋友圈:香港一位金領人士兒子18個月了,每個月要花四五千港幣找個鬼妹對著他講英文,一天一小時,為此還開著自己90多萬元的特斯拉去做Uber掙教育經費。我的方案簡單多了,就是父母跟孩子只說英語,不但不花錢,而且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在中國大陸的話甚至更有優勢——

Plan A鬼妹一天一小時的密集英語輸入,這個外教英語很好但仍然是「學英語」。如果她懂幼教和語言發育的規律還好,會跟寶寶互動交流,配合目光和肢體動作。如果是外行又缺乏愛心,嘮嘮叨叨說夠時間就下班那種,可能只相當於給寶寶放了個錄音——用手機也可以播放純正的英語呀,還免費呢,但缺乏交流的輸入很可能是無效輸入。還有,外教能陪伴孩子長大嗎?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很強,但easy come, easy go,一旦缺乏使用機會,即使掌握到母語程度也會很快衰減。在香港還好,教育體系用的是英語,但在大陸恐怕沒這個條件。就算外教能陪伴孩子長大,英語母語是沒問題了,但會不會以後孩子跟外教的感情比父母還好?許多高收入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丟給保姆,結果親子感情淡漠,到頭來孩子跟別人更親,這個虧可吃大了。

Plan B親生父母全天候的分散英語輸入,中國人英語不咋滴,但卻是「用英語」。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作用強度遠超外人,在換尿布、喂飯、哄睡覺等生活場景對寶寶講英語,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輸入方式,其間還可增進親子感情。很多父母擔心自己英語不怎麼好,口語更是說不出口,怎麼能教好孩子呢?這不是問題,父母的英語再差勁,給牙牙學語的孩子進行語言啟蒙還是能勝任的,因為只需要說最簡單的表達。哪怕你學的是「啞巴英語」,平時不敢跟別人說英語,但跟自己的小寶寶一對一親子對話,難道還不好意思說嗎?父母的啟蒙通過親子互動奠定孩子的英語底子,等到孩子大了就可以銜接電視、電台等媒體上的標準純正英語,所以不用擔心孩子到頭來只會講父母的蹩腳英語。研究發現光讓小孩被動地聽外語是幾乎無效的,這跟很多父母向我反映的情況一致,就是花了很多功夫學幼兒英語、看英語卡通等的效果很差,孩子到了七八歲的時候頂多能念念簡單的英語,完全沒能實現母語。問題的關鍵就是缺少互動輸入,可以這麼講,親子互動是打開孩子英語母語的一把鑰匙。

打造母語的原理很簡單,每個父母本能就懂,不需要專門學習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打造英語母語,只需複製掌握中文母語的天然過程。在我跟Tritium說英語的時候,好多親戚都說「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聽懂『鳥語』?」其實在這個時候,普通話、粵語、英語對於寶寶而言都是地位相當的底層語言,不存更懂哪種語言的問題。反而是很多父母錯過了語言發育的時機,等孩子掌握了一種母語以後,再用「蘋果是apple」的翻譯法教英語,造成英語必須經過中文的編譯處理,習得效率就差了一個層次。

說來容易,實施起來難,關鍵全靠習慣的力量。如果父母自己沒有使用英語的習慣,就很難跟孩子長期只用英語交流。這方面我承認自己是朵奇葩,小時候心血來潮改用左手,就一直用左手拿筷子、刷牙、握滑鼠等,竟然持續了20多年。在家裡改用英語說話,對我來說也毫無障礙,習慣了就好,而且我還時時督促老婆在寶寶面前speak English。對於不知道怎麼在生活中打造使用英語習慣的父母們,我推薦透析法,其實就是我在國內使用英語多年的經驗總結,還包括各種「真英語」資源,供孩子長大後銜接使用。

P.S.最近給Tritium做了一期親子直播,網址:http://www.yizhibo.com/l/aO72FqMT9r9INmK5.html?p_from=pHome.anchorstatus

伍教練親自示範給寶寶說英語,以後還會有續集,我計劃縱向展現Tritium習得英語的全過程。

微信公眾號:透析英語

新浪微博:@伍君儀透析英語


非常感謝 @霍雍 的乾貨,但是,很遺憾,觀點我非常不同意。

同時,我想說的是,好消息,有實踐證明,不用花很多錢,父母不用英語很牛,孩子英語一樣可以學好

  1. 父母說英文:有大用,但需要英文水平夠好,且堅持足夠時間。(這一點我嘗試過,非常難。因為孩子不是一開始就能聽懂,除非一出生就開始用英語對話,這樣勢必孩子會丟掉中文,如果在孩子一兩歲開始突然改成英文對話,孩子的反應是對著你們嘰里咕嚕,因為在她看來嘰里咕嚕她聽不懂你也聽不懂的就是英語。只有孩子有一定基礎才可以嘗試。
  2. 幼兒園外教跟班:有大用,但需要外教教學水平夠好。(外教有用,但是信價比有多高,一天跟班孩子有多少時間能跟外教交流,外教本身教學水平如何衡量?中國的英語老師效果比外教差多少?幼兒園有了外教,費用至少翻倍,還有的動輒七八千上萬,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甚至比美國幼兒園還要貴,兩個字,不值!
  3. 請私教一對一:幾乎沒用,理由同上,除非天天請,可以作為作為補充手段。(這點非常同意,握手。
  4. 看英語視頻:沒用,文中有研究證明。除非小孩已經有較強的外語能力了。(這點強烈不同意。看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Mary had a little farm需要什麼英語基礎?而且美國有很多英語動畫片視頻是針對三歲以下小朋友的,就是讓他們看著學語言的。我家小朋友看視頻愛上了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從此愛上了英語閱讀。
  5. 聽英文歌:幾乎沒用,大部分歌都不需要互動的,小孩靠死記硬背,且時間短,只能作為補充手段。(這點也不同意,美國幼兒園裡老師天天要教兒歌,兒歌的rhyme讓孩子在吟唱中感覺韻腳以及原音的發音,對後期閱讀以及學習自然拼讀非常有用。孩子理解語言的第一步就是死記硬背,慢慢地他們會琢磨出來句子里的含義。另,兒歌都符合小朋友發音特色,唱起來非常有趣,孩子喜歡唱,而孩子的興趣本身就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同時,語言本是文化的一部分,所謂的語言浸潤怎能不從孩提時朗朗上口的兒歌開始?我家小朋友從小聽無數英文兒歌,到了美國同美國小朋友唱的一樣的兒歌,大大減少陌生感。
  6. 看英文繪本等:有小用,但前提是成人用英語講,將親子閱讀改變為英文互動過程。(這一點最不同意。美國孩子如何學英語?除了天天說英語之外,老師和家長都會天天強調都繪本。我們的孩子不能有天天聽說英語的條件,但是天天一樣的繪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成人用英語講會效果非常好,有大用,而且閱讀是非常大量的英語輸入方式,並且準確生動。如果成人不能講的很好,一樣有很多輔助手段,但是兒童繪本的句子本身不多,如果成人可以在講繪本之前先看一下,或者聽一聽繪本的音頻,現在知名的繪本都能找到音頻,成人如果能自我學習一下,不一樣是一件很有益處的事情嗎?
  7. 英文玩具學單詞:沒用,這類玩具一般是強調看和記憶,但重點應該是聽和互動。(這類玩具沒有太多接觸,不發表意見
  8. 早教機:沒用,沒互動且一般早教機強調記憶。(我家小朋友用過劍橋英語點讀筆,有用,至少在父母沒有時間陪著互動時,孩子可以嘗試自己學。記憶其實是學習語言的基礎。不要太糾結互動,因為輸入不夠不可能有輸出,一上來就期待能輸出是不現實的。輸入量足夠了,量變到質變是分分鐘的事情。我給孩子講英語繪本從一歲半開始,四歲半才開始獨立閱讀,自己讀書,而之前的互動,其實都是記憶基礎上的複述。
  9. 出國旅行:有大用,但需保證寶寶有很多時間和外國小朋友獨立相處,且旅行時間長一點。(這個成本更無法想像,不評價太多。

希望想教孩子英語的父母能看到我的答案,不要放棄『自己』教孩子英語!!!希望能不花太多銀子教好孩子英語的爸媽,請看到了不要只收藏,點一個贊,給大家都多一點點信心!

@Charlie 的答案的2到6寫的太好了,非常非常贊同!!!

不好意思,我反對答案中的第一條。

要學字母!!!要學拼寫!!!要學閱讀!!!

英語的字母同中文的筆畫不同,它絕不僅僅是為了書寫用的。中文的聽說體系同寫的體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英語不是,英語的發音跟字母是密切關聯的。美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要學自然拼讀phonics。英語自然拼讀法

學過自然拼讀之後字母就變得互相之間很有聯繫,孩子開始有意識自己都單詞,有意識自己讀書,對字母的形狀和聲音的理解會加深很多。我家小朋友是在學習自然拼讀之後突然有自己閱讀的意識的。強烈推薦小朋友們學習自然拼讀,網上類似教材不少,下面這套應該比較權威:

BBC自然拼讀·智趣啟蒙(引進英國BBC幼教,適合2-6歲孩子的英語啟蒙讀物,自然拼讀讓英語學習變得有趣生動) amazon.cn 的頁面

而關於拼寫並不是要讓孩子準確拼寫出單詞,而是要讓孩子在聽到cake這個單詞的時候知道會有c或者k的存在,還有a的存在。同時看見cake這個單詞的時候能認出來是什麼意思。

關於學習閱讀。之前已經說過,如果中國的孩子聽到的英語的量已經少的可憐,閱讀這一輸入量再減弱,那麼還怎麼輸出?怎麼說?在美國,兒科醫生是要開繪本藥方的。

閱讀能力是美國學校中最為重要的關注點。不關注聽不關注說,卻要測評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聽和說的提高非常容易,進而到寫也非常快。

學拼寫不是一上來讓孩子認單詞,而是在自然拼讀基礎上看單詞知道它的發音,並且在看書的時候能根據上下文或者圖認出它的意思。

用Go Dog Go中的一頁舉例,指著圖中的hat讓孩子知道它的發音,它的意思是圖上那頂藍色的帽子。學閱讀不是讓孩子一上來就會讀,而是要給孩子讀書,並讓孩子愛上看書,聽書,結合自然拼讀,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讀書。這一點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至關重要

鑒於眾多答案已經說的很全了,還是想絮叨絮叨我覺得最重要的幾個點。
關於幼兒學英語,家長能做的有很多。先說說幾大誤區。

誤區一:
發音不標準。
我們有誰敢說自己的普通話最標準?(播音專業的爸爸媽媽請暫時保持沉默)
又有哪個爸媽因為自己的普通話可能不標準而不教孩子說話?
什麼英語必須外教來教才是標準的都是培訓機構拿來騙人的話,老師一換成外教,收費立刻五倍十倍的漲,這才是宣揚外教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真正學習語言的效果。
即使在美國,不同的人說的不同口音的英語也是正常,又何況是在中國學一門外語?
發音是否是純正的美音,在孩子學英語打基礎上不是最重要的。
發音要正確,但是語音語調是否純正,真的沒有那麼的重要。
而即使真的有發音潔癖,難倒外教才是唯一或者最好的選擇?
錯!錯!錯!
把發音標準寄托在某一個不知道從美國那個地方來的老師身上,才是最大的風險。
發音跟什麼學?——繪本作者閱讀自己的繪本音頻;繪本專配音頻;專業兒童歌曲資料;兒童動畫電視;兒童主題電影等等。
比如卡爺爺著名的Brown Bear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艾瑞·卡爾Eric Carle 英文原版繪本(附CD)amazon.cn 的頁面
比如著名的The Napping House
英文原版打瞌睡的房子 The Napping House 廖彩杏書單 韻文Audrey Wood 附JY唱歌版CDamazon.cn 的頁面
再比如美國老老小小從小看到大的Dr. Seuss
Dr. Seuss 5書+5片原版CD廖彩杏書單Dr. Seuss"s ABC/Hop on Pop/Fox in Socks/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Green Eggs and Ham (Dr. Seuss) amazon.cn 的頁面
原版帶音頻的資源其實非常多,可以根據小朋友的喜好任意選擇:
英文原版繪本(帶CD) amazon.cn 的頁面 經典英文繪本(帶音頻)amazon.cn 的頁面
這類繪本價格相對比較高,但是相比較外教一節課200-500元不等的費用,書能留存一輩子,毛毛蟲媽媽沒有任何糾結地選擇了買書。書里的「外教」是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們都認可的最好的外教。
還有另一種途徑可以非常經濟實惠,那就是選好書,去各大視頻網站搜索原版的視頻音頻。

誤區二:
從音標背單詞開始。
認音標背單詞是10歲以後的大朋友學習語言的方式,更注重academic的學習速度和效果以及考試成績,趣味全無。學齡前的小朋友完全可以當成母語輸入,學英語可以很有趣,學出來的英語會更「地道」些。而且學英語背單詞本身是錯誤的方式,讓孩子以為apple=蘋果,冠詞的存在感全無。
幼兒學語言的特色是什麼?
幼兒對於中文也是屬於摸索階段,那麼從幼兒開始學英語本身就是為了創造母語語感,培養母語一樣的感覺。同時,這一年齡階段記憶力模仿力超強。
讓寶寶像學中文一樣來學英語,不翻譯,不看單詞卡片,靠培養母語環境。
那麼母語語感怎麼培養?
試想一下,一歲的小朋友,如何學說話?
我們是否會準備一堆卡片寫上字讓他們認呢?當然不,因為他們不認字。
一歲的孩子如何跟爸爸媽媽學說話的呢?
寶寶,吃飯飯啦!(哦,那白色的東東叫飯飯)
寶寶,太陽公公出來啦。(哦,那個亮亮的東東叫太陽公公)
寶寶,下雨了。(哦,滴答滴答叫下雨)。。。

之前有朋友給孩子教英語像教科書一樣從單詞音標開始,最後孩子對英語喪失一切興趣,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天然的英語語言環境下也不願意講英語讀英語。
任何單詞同上下文割裂的學習方式,都不是母語的學習方式。

舉個例子,拿一個蘋果對孩子說,do you want an apple? 再拿兩個蘋果對孩子說, do you want two apples?
孩子聽不懂單複數,但是孩子會知道,哦,拿了兩個an apple就變成了apples。
不靠記單詞卡片的孩子想說蘋果的時候就會帶著an或者the或者s.因為他們記住了apple的出現都會帶著這些小帽子。正如我們說中文的時候量詞順口而出,而老外學起來就會各種費勁一樣。
脫離了使用方法的單詞記憶,考試非常有用,但對於幼兒學英語而言,幫助很有限。

誤區三:
非語言專業,把孩子帶壞了。
方法不對,語言專業一樣能帶壞,方法用對了,不會說英語的爸媽一樣能帶出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孩子。
毛毛蟲的爹跟娘一直以來都在討論怎麼教她英語,甚至嘗試過在家中用英語對話。結果是,爹媽說的熱鬧,她嘰里呱啦說的也很熱鬧,因為她覺得嘰里呱啦說的她聽不懂的這些聲音,就是英語。
最後只好作罷。毛毛蟲媽媽雖是翻譯專業出身,但是在找到閱讀這一條正確的路子之前,也是各種撞牆。

上乾貨。說說具體實施的方法:

1. 培養對英語的興趣

一門語言都說的不太好,突然來另一門語言,一定會有各種不適。而小朋友學習的最大動力是興趣,用一切方式調動興趣。

  • 興趣培養的第一步是培養閱讀的興趣。

語言聽說讀寫,聽和讀是輸入部分,說和寫是輸出部分。沒有輸入就不會有輸出。

因此要先進行輸入。

輸入有兩種,一種是文字的輸入,也就是閱讀,另一種是聲音的輸入,也就是聽。而閱讀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一開始也是聽,確切的說是邊看邊聽。

培養毛毛蟲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從英語閱讀開始,簡單的說就是講故事

我一直認為,書是唯一能讓美國孩子跟中國孩子共享的學習語言的工具,不在美國一樣能買到一樣的書,創造一樣的語言環境。

她的第一套英語書是:

Reading Adventures Winnie the Pooh Level Pre-1 Boxed Set amazon.cn 的頁面

這套書剛到手的時候覺得太簡單,但是小朋友實際特別喜歡。雖然講的時候很簡單,小朋友卻很容易學會,開始自己嘗試講,會講了就非常開心。對於小朋友從英語單詞的攝入到片語再到句子的表達進行了很好的銜接。比如I like... I love... be scared of... not any more... can... hooray for... little, big等等,初步讓小朋友知道表達意思需要通過片語和句子。在小朋友學英語最好避免翻譯,讓圖片和語言直接掛鉤,同母語學習方式一樣,所以一邊是文字,一邊是圖,爸爸媽媽講的時候可以用動作來表現詞的意思。同時,讀的時候指詞,這樣小朋友慢慢就知道詞和發音之間的聯繫,學習單詞就更立體,從發音含義到拼寫自然過渡。
這套書還有配套的貼紙,可以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讓小朋友找跟故事相關的貼紙,一邊找一邊把故事再講一遍。
堅持讀了幾天之後,小朋友記住了幾個單詞,我嘗試在講下一頁之前鼓勵她自己說出來下一頁的內容,講完一本之後鼓勵她進行複述。兩周之後,小朋友就開始拿起一本書自己講起來了。在這種嘗試中,她對英語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在複述過後,獲得了成就感——我會講故事了!

類似的書還有:

Reading Adventures Sofia the First Level Pre-1 Boxed Set amazon.cn 的頁面

Reading Adventures Disney Princess Level 1 Boxed Set amazon.cn 的頁面

一本書掌握之後可以慢慢升級到下一個level的書。

英語的閱讀材料非常成熟,分級讀物資源非常豐富。根據自己小朋友的興趣愛好,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書。
可以在搜索欄中搜索pre-1(準備級閱讀材料的意思),pre也就是preparatory。
Pre-1 books for Beginner Readers amazon.cn 的頁面
列表中會有各種動畫形象,挑選孩子喜歡的動畫形象來購買。

  • 興趣培養的第二步是提供與書本內容相關的資料

用Reading Adventures Winnie the Pooh Level Pre-1 Boxed Set amazon.cn 的頁面這套書來舉例子。

入手任何孩子能接觸到的同維尼熊主題相關的物品。從毛絨玩具到毛巾浴巾,拖鞋等等。

看同維尼熊的動畫片。可以是中文的。這裡的目的是讓孩子對這個話題產生興趣。這種時候如果看英文原片,孩子聽不懂,會適得其反。

說到動畫片,美國有非常多與教育相關的動畫,有一項是我非常喜歡的

Amazon Prime

上面的鏈接是美國亞馬遜的prime會員鏈接。毛毛蟲剛到美國的時候英語聽力和口語明顯落後,我買了prime會員(99美元一年),用來看大量的兒童電視。從此,不看電視的毛毛蟲開始了天天固定看半個小時電視的幸福生活。

目的一:建立相同的文化語言背景。

就好比中國孩子都知道孫悟空一樣,學英語的孩子應該要知道Caillou。

目的二:磨耳朵,練聽力。

目的三:學口語。

小朋友類似wee...cook-a-doodle-doo之類的表達是很難從教材裡面學的。

看的時候一定要打開英文字幕!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種字幕閱讀方式在幫助孩子練聽力的同時,還是另外一種閱讀,而且是非常好的加強閱讀的方式。

有很多電視劇寓教於樂,數學英語一起教,非常好玩,毛毛蟲非常喜歡。

有很多電視劇寓教於樂,數學英語一起教,非常好玩,毛毛蟲非常喜歡。

比如:毛毛蟲大愛的Team UmiZoomi Amazon Digital Services LLC

每一次都有一個任務去完成,完成中會有形狀(patten),數字(counting)的挑戰,小朋友非常喜歡看。一邊學英語,一邊把數學也給學了。

題外話,毛毛蟲媽媽經常在這裡搜美劇看,好處是,有很多經典的BBC類似Pride and Prejudice,或者David Copperfield, Emma之類的看。Townton Abbey當然也有,就是上線比實際上線時間會晚一些,好處是可以一下子從頭看到尾,沒有廣告。

題外話,毛毛蟲媽媽經常在這裡搜美劇看,好處是,有很多經典的BBC類似Pride and Prejudice,或者David Copperfield, Emma之類的看。Townton Abbey當然也有,就是上線比實際上線時間會晚一些,好處是可以一下子從頭看到尾,沒有廣告。

  • 第三步是在生活中鼓勵孩子使用學過的內容

孩子學英語並不會擔心別人笑話,所以要鼓勵孩子多說。如果看了關於We are Happy的故事,可以鼓勵孩子在開心的時候說出we are happy的句子來。在輸入達到一定積累之後,輸出會幫助孩子找到輸入的樂趣。

在很多英語的動畫片中,會有這一個重要環節,非常著名的有Dora the Explorer,這個在亞馬遜prime上也是免費的。Dora the Explorer

  • 興趣培養的第四步是抓熱點

什麼樣的事情能讓人記憶深刻?是天天都發生的雞毛蒜皮還是昨天的美國大選?抓熱點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尤其是語言。
而孩子的熱點又是什麼呢?
10月31日是什麼節來著?要糖的節!讓孩子看跟Halloween相關的書,聽相關的歌,做做南瓜燈,扮扮小公主,拎個籃子敲個門trick-or-treat。用萬聖節給孩子來上課會無比生動有趣,雖然學的一樣還是英語數學科學...看的一樣還是書...
這一點,美國的學校是怎麼做的?私貨一件,看看美國人如何利用南瓜這個梗讓孩子學到想吐...
萬聖節來臨——一個南瓜如何搞定孩子的數學音樂語文文化自然科學 - 加州晴天 - 知乎專欄

2. 另一重要因素是培養孩子的信心

有一個自己做英語培訓的朋友把孩子送了一家很出名的英語培訓班,因為工作繁忙沒有照顧到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在學校學的效果不好,沒有相應的複習,因此在培訓班中相對落後,導致孩子對英語產生了抵觸情緒,英語水平反而不如不去培訓班的孩子。
父母做的最錯的無非是認為送到培訓班遍可以高枕無憂了。培訓班回來要求的作業也不在意,家中也沒有任何相關的內容。最後孩子落後了,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更不好的是,孩子反而會因此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不願意學英語。
毛毛蟲小朋友在國內的時候,幼兒園裡有英語課,回家之後我會問教了什麼,如果孩子不說,可以問老師。如果學校這兩天教的是Make New Friends,我就把這首歌的視頻找出來給孩子看。

孩子一般聽見在幼兒園學過的內容都會非常興奮。同時,家裡聽多了,到幼兒園就會很開心,說家裡也有。學的時候就會信心倍增。把孩子的小宇宙開發出來之後,剩下的學習過程就輕而易舉了。 孩子會主動要求天天聽,而天天聽重複的結果就是強化記憶,自然也就聽會了。

3. 關於父母對於發音的信心不足

很多英語學習材料是配有音頻和視頻的,可以父母先聽,對於沒有信心的部分進行彌補,教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比如我買的這套書就是帶音頻的,小姑娘的聲音甜甜的,很好聽。
Biscuit小餅乾狗系列 兒童英文原版繪本 I CAN READ(全18冊) (I Can Read 汪培珽書單) amazon.cn 的頁面
相對於聽錄音機里或者手機里的聲音,孩子更喜歡依偎在父母懷裡聽父母講。
所以,父母學好了講給孩子聽,既培養親子關係,又能讓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動力下進行在學習,對孩子和父母都是一件好事。

4. 堅持

其實很多培訓班跟父母最大的區別在於自己講不容易堅持,累了就不講了。但是培訓班報名了不去太浪費,多半會堅持。
如果在家中能在固定時間堅持哪怕10分鐘的英語閱讀時間,日積月累,效果要比一周一次的培訓班好很多。而且內容可以完全根據孩子喜好量身定做。
同時,平時生活中,因為父母深知孩子學習的內容,可以用每一個細節強化所學習的知識。
比如在閱讀Winne the Pooh那套書中的Big!的時間段,跟小朋友一起照鏡子,指著自己說:B---I---G!!!指著小朋友自己說:L-I-T-T-L-E。可以在吃飯的時候把寶寶的小勺子放在爸爸媽媽的大勺子邊上,對著小勺子說:xx『s little spoon.指著大勺子說:mommy"s B-I-G spoon.有的時候可以說一半,空出big留給小朋友自己來填空。

毛毛蟲小朋友在四歲的時候來到美國生活,由於之前的英語基礎,她的口語和聽力在半年內達到能正常交流水平,而閱讀水平則是在五歲的時候達到美國小朋友六到七歲的水平。

孩子會讀書之後,她的世界會立刻開闊起來,她的輸入量會成幾何倍增長,輸入的積累幫助她在上學前班一個月內開始嘗試寫句子,即使還經常把字母寫反,比如E寫成彐(汗...)。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之前寫過一篇專欄,感興趣的可以戳一下。

書山有路"喜"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讀書的良藥怎麼吃不苦口? - 加州晴天 - 知乎專欄


用母語習得的方式磨英語的耳朵。

做了媽媽的朋友,肯定可以回憶起當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會時常對肚子里的TA說話,講故事,問TA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這樣溫馨的經歷吧,當寶貝出生後的頭一年,基本上都是在經歷著全天候的母語磨耳朵階段,除非他在睡覺,媽媽和全家人在照顧他的時候一定會不停地說話,這就是最天然自成的母語習得。

同樣,寶貝是一樣可以接受不同的語言,磨出英文的耳朵,其實和磨出中文的耳朵,一點兒區別都沒有。

最近剛看完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輕鬆聽出英語力》這本書,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非常有感觸,作者自己有兩個雙胞胎孩子,在沒有請英語家教、沒有上過英語課的情況下,僅由媽媽帶領閱讀英語讀物,每天積累,孩子的英語進步非常卓越,甚至超越同齡人孩子。整理了作者列的一年的英語讀物書單,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1週《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1CD
第1週《The Wheels On The Bus》 1CD
第2週《Go Away, Mr. Wolf!》 1CD
第2週《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1CD
第3週《Hop On Pop》 1CD
第3週《Down By The Station》 1CD
第4週《Henny Penny》 1CD
第4週《Green Eggs And Ham》 1CD
第4週《Five Little Men In A Flying Saucer》 1CD
第7週《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1CD
第7週《Ten Fat Sausages》 1CD
第8週《Today Is Monday》 1CD
第8週《Hattie And The Fox》 1CD
第8週《I Am the Music Man》 1CD
第9週《Fox In Socks》 1CD
第9週《Five Little Ducks》 1CD
第10週《Dr.Seuss1s ABC》 1CD
第10週《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 1CD
第10週《Dry Bones》 1CD
第14週《The Mixed-Up Chameleon》 1CD
第14週《Sheep In A Jeep》 1CD
第14週《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A Tree》 1CD
第15週《Goodnight Moon》 1CD
第15週《Sheep In A Shop》 1CD
第15週《Down In The Jungle》 1CD
第16週《King Bidgood1s In The Bathtub》 1CD
第16週《Rosie1s Walk》 1CD
第16週《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1CD
第17週《The Napping House》 1CD
第17週《Color Zoo》 1CD
第17週《We All Go Traveling By》 1CD
第20週《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 1CD
第20週《Creepy Crawly Calypso》 1CD
第21週《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1CD
第21週《Walking Through The Jungle》 1CD
第22週《Is Your Mama a Llama? 》 1CD
第22週《Animal Boogie》 1CD
第23週《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 1CD
第23週《Journey Home From Grandpa》 1CD
第27週《Silly Sally》 1CD
第28週《Each Peach Pear Plum》 1CD
第28週《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 1CD
第28週《Quick As A Cricket》 1CD
第29週《See You Later, Alligator!》 1CD
第29週《The Princess and the Dragon》 1CD
第30週《The Little Mouse , The Red Ripe Strawberry, and The Big Hungry Bear》 1CD
第30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An Apple》 系列故事CD 一片
- 【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全系列10冊,其中2冊已絕版。系列故事CD一片內含系列10書之故事內容,隨《I Am An Apple》銷售出貨。
第30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A Caterpillar》
第33週《A Dragon On The Doorstep》 1CD
第33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A Seed》
第35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Snow》
第35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Water》
第36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A Leaf》
第36週《Over In The Meadow》 1CD
第40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Planet Earth》
第40週《Hello Reader! Science—Level 1: I Am A Rock》
第41週《Handa1s Surprise》 1CD
第41-43週【Time to Discover - The Solar System / 6書 1CD】
- 全套6冊,單書不分售,包含:《 The Solar System》、《Earth》、 《The Sun》、《The Moon》、《Comets》、《Shooting Stars》。
第41週《What1s The Time, Mr.Wolf? 》 1CD
第42週《Where1s My Teddy? 》 1CD
第42週《Tomorrow1s Alphabet》 1CD
第43週《Owl Babies》 1CD
第43週〈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Mouse Cookies More A Treasury》故事之一)
第46週〈If You Take A Mouse To School〉(《Mouse Cookies More A Treasury》故事之一)
- 《Mouse Cookies More A Treasury / 1CD》一書有224頁,共有四個故事:〈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If You Take a Mouse to School〉、〈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廖老師推薦書單為前兩則故事。
第46週《Chica Chica Boom Boom》 1CD
第47週《Curious George Learns the Alphabets》 1CD
第47週《Madeline》 1CD
第48週《The Runaway Bunny》 1CD
第48週《Miss Nelson Is Missing》 1CD
第49週《Dinosaur Encore》 1CD
第49週《Click, Clack, Moo Cows that Type》 1CD


我相信肯定不會有媽媽說:寶貝太小,聽不懂,我不會和他講話,這樣的傻話對不對?我們都知道,即使寶寶聽不懂你在說的每一個字,可是,他都可以感受到。當寶寶長大到一歲後,會突然會說話了,以為他已經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磨耳朵(甚至更久追溯到胎兒時期),所以,一歲的寶寶開始張口蹦字,開始說出連續的詞,開始說出長句子,就不是個問題了。學說話,是人類最原始的能力之一


在孩子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家長能做的就是需要扮演一個角色——積極的陪伴者。

想想孩子是怎麼學習母語的?嘮叨,管他聽得懂聽不懂,你都在重複地說。當他咿呀回應的時候,即使說錯了,你也會很高興,回報他更多的重複。


自然的環境

想想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枯燥地念著課文,不斷地接受老師的發音糾正是多麼無趣。如果讓孩子在一個真實的情景中,無意地將一句一句的英語學下來,效果該有多好。幼兒學習外語最重要的是讓語言在他的生活里紮下根。


給父母的建議


1、每天晚上花15分鐘的時間與您的孩子在一起,閱讀一本英文書,唱英文歌曲或者玩一個英文遊戲,網上又很多供孩子學習英語的資源,家長們可以好好利用,比如,親測!!超棒的十個兒童英語學習網站分享!!! - English for u


2、孩子最喜歡學的內容是在他的環境里,能夠和他交流的、有用的東西。比如,在畫圖、吃飯、遊戲時等生活情境中經常使用的英語。


3、買一些簡單的原版英文圖畫書,並且與孩子談論書中的故事和圖畫。


4、常放些英文歌曲,並且嘗試和孩子一起唱。


5、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將英語學習與學科知識聯繫起來,用英語來學習那些重要而有趣的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


有效的互動


單純的聽力刺激,孩子不會自然地獲得語言。這是因為語言的獲得需要在一種互動的狀態中,而不是在單向、被動的狀態里。
不妨想一想孩子學母語的過程:他的小頭腦里充滿的「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最初不是以語言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在和大人逐漸建立的溝通中得到滿足的。比如他會指著蘋果看著你,你說:「哦,寶寶要蘋果?」於是他知道了這件物品的名稱,並運用語言「標籤」給予對應。等條件成熟,他會迫不及待地把內心裡豐富的「標籤」用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孩子不斷拓展語言的動力。學習英語也要運用同樣的道理,用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表達想法的方法來幫助他掌握英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掌握和使用英語的動力來自於孩子的內在需要。


給父母的建議


6、不要老是催著孩子問:「香蕉怎麼說,蘋果怎麼說。」要讓孩子在自然情景中完整認知,直到能自言自語。


7、孩子不大理解的話和反覆跟著學的話,需要你的反覆指導。這時,不能只是用英語來教英語,在畫圖、吃飯、遊戲時也要經常使用提示性的英語。特別是在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多使用英語,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8、即便是孩子有時發音出現錯誤,父母也不必急著糾正。因為,只要反覆聽,他會自己按照正確的發音進行矯正。而且,英語教育目標並不全在於發音,而在於能流暢地表達。


濃厚的興趣


父母的英語水平不高,這並不妨礙孩子的英語學習。重要的是,孩子和父母都要對英語學習感興趣,而且,孩子應該是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學習的,正如他學習母語。


給父母的建議


9、讓孩子一開始就愛英語,而不是害怕它。隨時隨地,只要孩子在嘗試使用英語,一定要鼓勵他。


10、強調日常生活中有用的簡單語言,鼓勵孩子因為使用它而能更自然地學習它,而不只是死記硬背。


11、每次孩子提問時,都耐心回答,引導孩子找出英語可愛的地方。也就是說,把學習另一種語言當成樂趣的心態,比水平更重要。

12、如果你不會英語,沒關係,和孩子一起學,做他積極的陪伴者!享受語言學習的快樂。


教小朋友phonics,也就是字母和讀音對應的最簡便方法來啦,就是這個:http://www.starfall.com,從ABC開始。我家小朋友不到兩歲時就看,每天看兩分鐘,自己就學得不亦樂乎,而且發音是非常標準的美音,我這懶媽可省事兒了。

現在我家娃三歲了,我看他漢語說得挺順溜的了,斗大的漢字也認識了幾籮筐,於是某一天由孩子他爸鄭重告知孩子:你媽得了失語症,現在只能跟你講英語了。從此我就只跟娃說英語了,不知道能堅持多久,現在娃跟我交流困難的時候還要靠爸爸給翻譯一下,不過大部分時間通過簡單的辭彙和身體語言還湊乎。現在感到憋的慌的人是我,給娃念中文書這麼讓人享受的事只能讓他爸來了。


幼兒英語培訓這種事情,說的頭頭是道的人很多,你說你有發言權,我說我有發言權,有實錘的少。我先放一段我家Tiffany的視頻,三歲不到,看看實錘效果如何。等晚上有空來詳細給你們講講怎麼教小孩英語。

零成本,沒什麼智商稅,父母有一個是大學英語四級,足夠了

=========================

大的小的都睡了,我來更新下。

我體會在幼兒教育這個上面,最要注意的就是長期計劃和持之以恆。目前在幼兒教育上面,說好聽點是百花齊放,說難聽點是群魔亂舞,各種理論,各種做法,層出不窮,起碼有50%是totally wrong,所以,我家的教育方針一直是確定的一種,絕不按照今天看了個公眾號就換一個,明天看了篇推送又換一個。

在另外的育兒話題里提到過,我和我家小蘿莉在生孩子之前,做過很多很多的調研,過程很複雜,就談結論。

我們Tiffany出生的時候,我們還沒決定未來10年定居的地方,所以我們給Tiffany制定的語言計劃是很清晰並且有彈性的:

1,必須是bilingual,雙母語者,我們是上海人,上海話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這點是不能放棄的,英語母語也需要保證,這樣可以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生活。

2,第二母語應該是普通話,畢竟是華人,而且大部分中文典籍都是以普通話對應的文字記錄的,方言本身並沒有文學作品

3,第一外語應該是日語,這和我夫妻兩個都有些日語背景相關

所以按照這個計劃,在Tiffany出生之後的前5年,他會學習英語和上海話,到進入小學左右會學習普通話,到初中左右會學習日語,在高中及大學階段,她可以繼續選擇她自己喜歡的其他語言。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第一階段是英語和上海話當中,著重講如何訓練英語,因為上海話本身是方言,只有音,沒有字,所以這方面的處理僅僅以在每個英語單詞掌握以後,重複上海話的發音。

在3歲之前訓練英語的過程當中,有幾個著重點:

1,不額外引入寶寶語。所有疊字,無論中英文,在我家從第一天就不存在。任何吃飯飯,睡覺覺,都不會說,在語言的第一印象,就是準確的,標準的語言,這減少了她從寶寶語向正常語轉換的時間。我們觀察過很多的例子,寶寶語除了父母爽,覺得可愛以外,完全沒有實際作用。嬰兒語言學習,當然是分秒必爭,別浪費時間。

2,名詞為先,日常生活為先,可視的東西為先。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父母的英語水平達到大學英語4級就足夠我這個方法了。我相信無論你英文多差,赤橙黃綠青藍紫,桌椅床冰箱電視,站坐睡吃,就算不會,在現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情況下,還是能學會的。事實上,在初期對孩子的教育當中,前6個月,他只有吃(drink),睡(sleep),換尿布(pee)在這個期間,我們坐這些事情的時候,是會對她說話的,即使她這時候完全沒有反應,但是這是打基礎的過程,就算你父母完全沒有英語基礎,只要有心,現學你還學不過6個月的嬰兒?說沒辦法的,99%都是懶而已。

3, 利用現代技術。我知道很多人認為孩子看平板或者電視是十惡不赦。我的觀點很簡單,有控制,有節制就好。這群孩子,出生以後,絕對不可能不使用這些設備,我並不會強制她完全不使用。為了他的眼睛好,我買的是三星的tabs,屬於並不差的平板,你當然也可以使用ipad系列。在Tiffany6個月開始食用輔食開始,午餐和晚餐吃的時候,給予看40分鐘 youtube的英文少兒節目,這是非常快速的進步,開始的時候,她對歌曲更感興趣,從而學習了語感,她並不知道她唱的歌的內容,甚至分不清單詞和單詞之間的間隔,但是她的語感養成了。下圖,是她的平板實際截圖

漸漸地,你會發現他的單詞量開始上來了,你要理解,學習英語當中,重複是最巨大的力量。這每天80分鐘,相當於每天2節認認真真的英語課,你想想看這個課時的力量?如果你把她送去什麼智商稅培訓班,每周能有多少課時?

4,開始對話。Tiffany開口比較晚,可能是因為雙語訓練的關係。在她1歲3,4個月的時候才開口講三個詞以上的句子。這時候,我們採取的策略是認真與之對話。如果她說的對,我們就鼓勵她和她擊掌,如果她說錯了,就緩慢地重複一遍給她聽。有些父母會仍然以自己不會說英文為借口,這些都是懶惰,就算你從0開始學,孩子難道不是從0開始?你的學習能力還比不過一個嬰兒?

5, 減少外界干擾。我們有一個優勢,我們夫妻兩個帶孩子,沒有長輩幫忙,自己可能累些,但是Tiffany只和我們兩個接觸,我們能給予Tiffany一個很完整持續的語言環境,我們保證每天和Tiffany的交流是以簡單英文進行(絕對不會超過大學英語4級的難度,這個你放心),同時,我和小蘿莉自己的交流是用上海話母語,我們在Tiffany的英語體系建立起來之前,不打斷她的英語學習,只是讓她熟悉上海話的聲調。

6, 不要相信字卡背誦,要和實際世界結合起來。背誦單詞,這是成人的外語學習方法,不是嬰兒的學習方法。嬰兒學習語言,是要靠真實的,活動的東西的,我們會帶Tiffany上街玩,曾經我們花整整一個月,只教她顏色,隨便什麼東西,就問what color is it?一個月她就學會的大多數顏色。讓她把英語和實際世界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7,對於很多父母,你們出於各種原因,對於英文自身有恐懼,沒問題,這是現實情況,一時半會改不掉。那麼,至少你可以做到,讓孩子說英語,然後給予鼓勵,無論對錯,聽得懂,聽不懂。到現在,Tiffany也不是100%語法正確,這沒關係,這不是高考。

我們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執行,在Tiffany上幼兒園之前,她已經將英文變成了母語,這時候她2歲剛出頭而已。現在她媽媽頭疼的事情,已經不是她的英語學不好,而是她只肯講英語了,相信我,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的發音方式,事實上容易過你們的方言,孩子會選擇容易的東西做的。

沒花一分額外的錢。沒任何其他人的介入。她甚至不知道她住在哪裡,她只和父母對話,住在南極,北極,新疆,倫敦,對她都是一樣的。6個月到2歲之間,在她身上花多一點點精力,好好做個計劃,嚴格執行。你的孩子,才真正地「贏在起跑線上」。何樂而不為?


10月21日更新了8-11歲及11歲以上家庭閱讀方法。

-----正文分隔線-----

從一個英語老師的角度來講一講老師心裡最完美的家長配合教學方法,純乾貨哦。

首先要提一點大部分家長容易誤會的概念,「先聽說再讀寫」。很多家長在家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想跟孩子說英語,花大量時間陪孩子練對話,背單詞,卻收效甚微。其實家長們應該歸正一個概念是:在非語環境中(生活在不說英語的家庭)學外語(學英語),最有效的方法是從閱讀中學習。

為什麼呢?想一想我們的孩子學習中文的順序。學齡前能夠做到口語日常交流,因為這是家庭使用的語言,孩子的第一語言,(家庭中如果父母各自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在家使用中文交流,那孩子的第一語言99.9%是中文,這個例子身邊如果接觸到跨國家庭的,肯定不難發現),這個過程叫做「第一語言習得」。這種第一語言優勢,孩子學外語的時候是不能參考的,因為不可複製孩子上小學了之後才真正開始學習中文。學習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呢?首先學的就是漢語拼音,目的是學了拼音就可以開始閱讀和寫作了(拼音讀寫是漢字讀寫的過渡時期)。能夠讀寫才算是非文盲,更重要的,讀寫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

自學能力才是老師和家長最應該幫孩子建立的終極學習能力!特別是英語這種技能型的學科,基本是終身學習的(除非只為了應付考試,以後完全用不到,這種情況在現在這樣留學普及,外企遍地的時代很少出現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而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最重要的地基。

補充一點,有些家長可能從自身的經歷來看,怕孩子「啞巴英語」,所以太過於強調聽說能力,有些矯枉過正。其實現在國內的英語教育壞境已經和過去大不一樣,很多城市好一些的公立幼兒園,小學都會配備外教(私立和國際學校就更不用說了),公立學校英語老師都要求英文授課(我們小時候的英語老師很少能做到),兒童英語的教材也大部分偏向於提高孩子的聽說能力。如果實在擔心孩子不開口,還有很多號稱「浸泡式母語」教學的培訓機構(包括網路外教課)可以選擇。

總之,意思就是如果家長對自己的口語沒有把握,或者找不到好的方法讓孩子在家也說英語(說實話,就算英語很好,自己也未必願意回到家還說英語啊),那麼,聽說這一部分可以交給學校的老師們來解決,題目問的家長在家怎麼配合,我的答案是以補充閱讀時間為主,從閱讀中學習辭彙,拼寫,句子結構,地道的英語表達,以及更高級的寫作能力。

好了,這個目標樹立清楚,現在介紹一些家庭補充閱讀時間的具體方法。

一,3-8歲繪本伴讀
對於繪本相信大部分家長應該都不陌生,可能會頭痛怎麼選擇適合孩子的繪本。我建議家裡可以準備一套精讀繪本(有目的的閱讀,針對一項或幾項語言技能的練習)和其他的泛讀繪本(不需要特殊的閱讀目的,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故事,童謠,只要三觀端正就可以。)

關於精讀繪本,各種分級閱讀都是很好的選擇。分級閱讀最大的優點是按照年齡來給閱讀分了難度,方便家長定位自己孩子的水平。建議在購買國外分級閱讀的時候3-8歲之間的在推薦年齡上加上1歲,考慮到國外孩子的語言壞境,閱讀程度肯定會好一些。(8歲以上一般可以開始看簡單的章節書了,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差距也拉開,可以更具自己孩子接受能力來選擇,這個後面會另外講到。)

分級閱讀繪本比較知名的比如牛津樹,倍生,Reading A-Z系列在國外的學前到小學教育都是當作教材來使用的,所以非常實用。英語基礎好一些的家長可以根據書里的大綱自己伴讀輔導孩子。擔心自己發音不標準的,現在也有很多英語老師開的私人電台或者直播在線讀繪本,荔枝電台,喜馬拉雅,都可以逛逛。

推薦牛津閱讀樹的 Read with Biff, Chip Kipper 系列

這套書一共6階,為4-7歲的小朋友設計(相應4-8歲的中國小朋友都可以閱讀)。每個階段都包括拼讀(phonics)繪本,和故事(first story)繪本兩類。自然拼讀就像我們漢語拼音,起到幫助孩子認讀單詞的作用,是閱讀的基礎。(自然拼讀並不是國際音標,如果有家長對自然拼讀不太了解,有需要的話可以留言,我會看情況補充自然拼讀講解。)

泛讀繪本可以做睡前故事,帶孩子一起看著圖讀過去,不需要一字一句的理解,只要孩子能明白故事大意就可以,插圖是很好的幫助孩子理解的工具。注意,千萬不要讓孩子依賴你的中文翻譯,所以不要用中文翻譯!盡量用肢體語言,圖片,或者實物來讓孩子自己理解意思,如果孩子能在你的提示下大聲說出這個詞或者句子的中文意思,那是很好的結果。人們常說的「英語思維」指的就是這個過程,從英語到意思,而不是從英語到中文再到意思。(如果孩子怎麼提示都無法理解,那可能是這個詞或者句子過難,可以跳過沒有關係,孩子是很享受反覆閱讀同樣故事的,要相信他們的理解能力。)

二,8歲以上短篇和章節書閱讀

8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從大量的繪本閱讀中基本掌握了自然拼讀規律(標準是:可以根據大部分陌生單詞的拼寫規律直接讀出單詞的發音,而不需要藉助詞典或其他工具)和故事閱讀技巧(標準是:遇到陌生單詞可以根據上下文或者插圖猜出大意,或者暫時無法理解但是不妨礙繼續理解下文),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閱讀較長的,插圖較少的章節書籍了。建議閱讀順序:從短篇故事開始,到短章節書(初章),再到章節書(高章)。


這裡補充一點,到了這個階段,就不再需要家長「伴讀」了。這裡是鍛煉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如果孩子之前缺乏閱讀基礎,即使年齡到了8歲可能還是無法獨立閱讀初章書,這時候建議不要揠苗助長,讓孩子從繪本開始練習閱讀,繪本有大量插畫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讀起來不會太吃力。8歲的孩子就算閱讀基礎較差,但由於自身理解能力比小孩子強很多,進步是會很快的。

8-11歲小學階段可以以短篇故事集短章節書為主,比如各類經典童話故事書,書蟲短篇系列(這個系列有一個小弊端就是書後附有中文譯本,建議避免一邊讀英文一邊讀中文),雞皮疙瘩系列,神奇樹屋系列等。

11-13歲的孩子可以開始閱讀一些內容合適的高章書(這個階段的章節書分級相對小孩子的書比較寬鬆,所以在挑選讀物內容上家長們還是要費些心思)。推薦幾套內容比較清新的:

Diary of a Wimpy Kid 小屁孩日記系列

這套書據說是美國小學高年級到初中學生必讀書目。我自己讀過一本,從一個成年人的眼光來看也是比較有趣的。書里配有大量的插畫,把文字分割成小段,讀起來不會吃力。因為是日記形式,語言比較生活化口語化,如果孩子們能堅持讀完並理解,相信對他們自然地道的英語表達是一種啟蒙。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納尼亞傳奇

這套書不用多介紹了,青少年讀物中的經典。這裡想多啰嗦幾句這本書的作者,C.S.Lewis,中文譯名魯益師,取良師益友的意思,深受中國讀者的愛戴。他的背景和經歷都顯赫,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他的書總是用淺顯,日常的語言像在對老朋友一樣敘述(寫給大人的書亦是如此),可是卻每每展現出一個深邃,寬廣,充滿魅力的精神世界。我把他的書列為「三觀超正」系列,很適合讓孩子們接觸並理解西方以基督教文化為基礎的世界觀。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系列

這套大名鼎鼎,也不用我多說了。這裡想提一下另外一點,因為這類比較知名的圖書國內是有中文譯本的,而且很可能很多孩子已經讀過了中文譯本,再開始讀英文原版可以嗎?我的回答是完全可以。孩子們的一個特點就是喜歡重複閱讀,重複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故事會讓他們更有自信,對故事的細節了解的越來越多,為以後的複述故事,寫讀後感等等進階練習打下基礎。但是,不要一邊讀英文原版,一邊對照看中文翻譯,這樣會打亂閱讀著的思路,減弱了聯想猜測的閱讀能力,更會讓孩子對中文翻譯產生依賴。


其實,很多答案都是錯的,尤其反對高票答案的一些觀點。

1:不要學字母,不要學拼寫,不要學閱讀
錯!語言的學習是全方位的,聽說讀寫都有必要。你說不讓孩子學字母是因為你不知道方法。背字母表當然不對,但這不意味著就不需要教字母。其實有很多好方法,比如說玩首字母遊戲,apple starts with letter ?A。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遊戲,慢慢就可以變成拼寫遊戲,玩著就把拼寫學了。需要從小建立實物,單詞,拼寫的聯繫,自然建立而非有意為之,否則我們豈不是在培養英語文盲?每個孩子的進度是不同的,沒有必要故意不教字母,拼寫或者閱讀。

2:聽說要結合實物,而不是結合漢語
錯!你這是把你成人學英語的經驗倒置在幼兒身上。幼兒並沒有翻譯的過程,他們會自然理解一個東西有兩個名字,你同時教漢語和英語,幼兒就會自然明白這是兩個語言系統,他們沒有翻譯這個概念。你的孩子已經天然的生活在雙語環境,你故意去混淆兩種語言,反而不利於學習。所以結合實物,也要結合漢語。

3:家長自己學英語
這個我沒有反對的立場,我和豆子媽都是在英國拿的學位,在美國工作,我們自然會和孩子講英語,我們的原則是,孩子用什麼語言,我們就用什麼語言回應。只不過,我懷疑這個要求在中國國內真的現實嗎?

我認為讓幼兒學英語的前提是給他一個理由。我家豆子在上幼兒園前,我們完全不教他一點英語,等到他上了幼兒園,需要和其他小夥伴交流的時候,他自然開始學,而且非常的快。

高票答案的其它觀點我是贊同的,能感覺到一個負責任,愛孩子的好爸爸。我的批評有些直接,見諒。


首先幼兒的定義是1-6周歲的小朋友,一般來說,人類在五歲左右就可以熟練的掌握母語。因此1967年學者Eric Lenneberg就首次提出了母語習得關鍵期這一個說法,也就是語言學習必須在某一年齡段(青春期前)進行才能達到最好效果,過了這個階段,語言學習就會變得困難。然而在後來,學者們又發現,關鍵期其實跟大腦的可塑性密切相關,也就是關鍵期並非一個絕對概念,過了關鍵期語言學習雖然困難,但仍可進行。但不管如何,都說明了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階段。

而要讓小孩子在幼兒階段習得語言,最好是讓他浸潤在要學習的語言當中,可是老實一句,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雖然接受過英語教育,可是仍然沒有辦法把英語說得十分流利,到達母語的水平,那樣怎樣讓小孩子浸潤在英語語境當中?讓小孩子不同的看英語卡通片是不是更有作用?也許有,但是在他們習得英語之前,長時間對著熒光幕可能已經對他們的視力造成極大的影響。

因此回到問題家長在這個時候可以為小孩子習得英語或其他語言做些什麼?

提高小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背一些簡單的單詞開始培養孩子的英語。在我們小時候學母語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刻意的教育我們要怎樣發音,怎樣利用語法遣詞造句。因為通過長時間的習得acquisition我們可以自己吸收母語語法,至於發音我們每一個人一開始發音都是不準確的,這種問題會在後天交流的時候逐漸修正。因此要讓幼兒學習英語,你不一定要跟他們說英語,因為你錯誤的語法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習得,你只要教他們背單詞就好了。可是要怎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背單詞呢?

在外國有一本十分流行的語言學習書籍《Fluent Forever》

作者 Gabriel Wyner 花了5年的時間學習希伯來語,毫無進展。但是他特別喜歡學外語,勤能補拙,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不斷調整學習方法,最後用14周內就可以流利說德語,5個月就可以流利說法語,10個月內就可以調戲俄語的老同事。方法其實不難,就是

Make memories more memorable

利用人類在短時間對圖片記憶比文字記憶強的特點,他把每一個單詞都配上一張圖,把抽象的單詞釋義變成形象的圖片。這種方法其實一點都不陌生,甚至在你的小時候也用過,還記得小時候學拼音的時候老師還教你把f想成是佛,n想成是門?就是同樣的方法。不過我們不是英語母語,所以這種英文單詞的拆解和聯想能力有限,沒辦法把英語單詞輕鬆拆解成有意思的圖片,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一些單詞APP,可以嘗試去下載百詞斬跟泡單詞。這些APP對幼兒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多媒體顯得有趣,就跟小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一樣,有趣自然容易記住。第二個是裡面都會有拆好的英語單詞,你要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消化了這個故事,然後拿著這一個故事去講給你的小孩子聽。

比如從外婆這個詞,你可以給他講一個和諧友愛的故事。同時能讓他知道英語的外婆怎麼說,又認識中文裡面工人指的是什麼。這種背誦單詞的好處在於,你可以讓你的小孩子習得兩種語言的辭彙,對於教幼兒來說,是一舉兩得的。

因為通過多媒體能夠刺激多重感官去記住這一個單詞,同時進一步的開發小孩子左右腦,讓他可以得到全腦發展。而這種全腦發展的好處並不在於今天小孩子能否記下一個單詞,而是讓他能在將來有不必被條條框框而困出,失去自我思考以及豐富的想像力,開闊他的視野。


推薦閱讀:

TAG:英語 | 兒童教育 | 英語學習 | 英語口語 | 英語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