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開口前快速而系統地思考一下?

該不該說,該說什麼,該怎麼說? 如果你的觀點大多數人不認可又該怎麼辦?


第一次答題,禮數不周的地方請諸位多指點。

以下是我讀中學時草擬的一套」與人為善「的規矩。內容雖然淺薄,卻極適合初學言談的人揣摩。謹希望這能對題主的成功有所幫助,更能予你些許啟發。


首先,若非他人主動提起,當有三不言:

「不與人言任何疾病,恐怕他正患有這病,反以為你是有意諷刺他。」

「不與人言任何政治宗教,恐怕他正厭惡這思想,反以為你一無是處。」

「不與人言任何隱私。暴露自己的隱私固然不妥,更恐怕他一時受了饋贈律影響,也把隱私說出來,事後必要恨你。」


有此三不言的基礎,就好隨時思慮周詳了。

思慮也是有其步驟和變化原理的。這裡略為賣弄幾個見解,讓諸位見笑了。


見解一:心正口穩。與許多能人打交道後,我發現比起快而高亢,慢而富有條理言談舉止往往更能打動聽者。盡量放緩語氣,斟字酌句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吧,這能使你獲得尊嚴。

恰好比,知乎上來得遲的答案往往是好答案。


見解二:如立王前。題主不妨設想此景:倘若眼前這人是國王,我又該用甚麼口氣說話呢?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
我等草民豈不會自然而然地,去深思熟慮,且常能在恭謙和順中,現機智深刻的回答么?

畢竟,這可是國王啊。

「聽」。When you listen, you listen with your Ears (耳), and your Eyes (目), wholeHeartedly (心), as if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King (王). 」


見解三:愛人如己。真誠的愛人,關心人,不可揭他傷疤。須知你我本沒有什麼不同,也不能高過彼此。那麼,何必爭這一口氣呢?又為什麼不能嘗試做朋友?我總以為,人在求友情時說的話,最動聽。

歡迎私信我,祝題主萬事順意。

最後補充一點,當題主對自己有信心,而大多數人卻不能接受您的觀點時,就請默默離開罷。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有道則仕,無道則隱。

每個人都有命運安排好的群體和圈子。倘若還沒有找到圈子,不過是因為走的路還不夠長。

----------------------------------25/1/2015分界線-----------------------------------------------------
感謝諸位的贊同和美譽。
看到支持過百時,我是既驚且喜,復轉為愧。

慚愧極矣。

我何德何能,竟可收到百來個讚許?
更有一些朋友,私信來函向我詢問,是否有其它的筆記和心得。

抱歉,我這麼易喜易躁、沒個定性,更兼工作繁忙,恕不能儘快答覆了。
原先打算再冒充一次「善知識」,無奈肚中少了墨水,實在拗不出來。
這裡謹更新一些我對「開口批評」的見解吧。
希望不會離題太遠。
----------------------------------25/1/2015---------------------------------------------------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

我凡人也。人而友我,孰能無過? 當親朋好友有了過失,我們卻旁觀者清時,若不加以勸導,難免心中懷愧。若是貿然指摘,竟致親有不豫色,那麼大家就都不好受了。

在此謹提出一些我對如何批評他人的看法,目的是,讓諸位更有效的給予批評,而不至於陷入尷尬。

我畢竟見識淺薄,思想難免有極錯謬處,望諸位能給予嚴苛的批評,我好及時更正,勿誤後來人。

是為序。

------------------------------------------------動筆線-----------------------------------------------------------

見解一:既為我友。當親朋好友添了過失時,我們所需牢記的第一要律乃是既為我友。我非完人,既為我友,孰能無過?於情於理,我們皆不該向外人抱怨。

倘若諸位覺得朋友或晚輩有對自己不住,或者欠思量的行為,就該暗中直言,萬不可四處發牢騷。


見解二:仰彼衣食。諸位所要批評的對象,絕不可是您所隸屬的公司、學校、部門等衣食父母。這一點,劉墉先生在《我不是教你詐》中已有專篇論述。我粗陋無知,為免丟人現眼,恕點到為止。

-------------------------------從下面開始,便是如何批評別人的技巧分析了-------------------------

見解三:批評時,切不可拿當事人與他人作比較。所謂「別人家的XXX」,乃是家中父母長輩的一大殺手鐧。若是比長較短,即便說的話合情合理,對方也斷然會一躍而起。

見解四:對自己想要批評的事,請務必從速說出。最好是一有獨處的機會,立馬給予批評。很多時候,我以為這就同生氣一般,恨得愈久,愈發懷恨。批評來得越遲,就越不易被接受,更不易被感激,且容易記憶偏差無的放矢。

見解五:一言成教。倘若諸位所欲幫助的人,能夠耐心聽從批評,那麼恭喜了。這樣的朋友是很稀少的。只是,在批評後切切不可舊事重談。

見解六:諸位批評人時,應盡量一次止提一事。批評的事項過多時,就與愛情過多一般,會教人迷失重點。子云「過猶不及」。受批評者會因為感覺已改正,而對其他批評不滿、大怒。

見解七:不道歉。道歉乃批評之死敵,徒然削弱了言語的力量,且教批評者顯得缺乏信心、沒底氣,乃至忘了批評。言語中的道歉,尚且難以為繼,更何況,道歉等於是暗示對方,快來安慰我

見解八:免卻鋪陳。諸位的本意,也許是怕受批評者難堪,先予他二兩麻油潤底。論及結果,卻往往是令對方坐立不安,以為您有天大的事在喉

見解九:嚴禁譏諷。論及所謂譏諷,我以為,其動機不外乎鄙視、嘲笑、謔罵、畏懼。你譏諷他,他就不聽你話。事實證明,就是如此。

見解十:撇開動機。無論如何,不可使用老是、總是、從來、從小等詞!

見解十一:非不願也。不可提出對方辦不到的事情。譬如,變得善良

--------------------------------------------------停筆線----------------------------------------------------

衷心感謝!


現在排名第一和第二(現在排序已有變化)的答案,一個是勸你別急著說,先慢慢思考,另一個是勸你積極表達要好於沉默。
該不該說,該說什麼,該怎麼說。這些問題都過於空泛,沒有前提和具體情境的話根本沒法回答。有時候你需要預先構思好說出符合當前形勢哪怕是違心的話,有時候又需要儘可能真實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還有的時候沉默是金。具體如何選擇要考慮當前的氛圍,所處的場合,表達的對象,甚至還要考慮自己過往的風格,在別人心中的形象等等,這樣一個複雜的組合往往沒有正確的標準,很多時候一些微妙的區別,最終效果卻大相徑庭。
所以說話的藝術說到底不是要學習如何口頭表達,更多的是做人的智慧,這關乎你各個方面的能力和經驗。你不能指望知乎能給你答案,答案都在你平時與人相處的所有細節中。


我這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思維框架,與您分享,也以自勉。
中國人說話和做事的邏輯,都可以遵從「禮」的思維。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呢?
「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
如果說話前把這五個方面都理一下,說話的質量會高很多。
我的回答本身並沒有認真考慮這五個方面,但是我想更多地分享一下這幾個方面的知識。

1.什麼是「時」?
「堯授舜,舜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
時就是說話的時勢背景,我們不能太拘泥於精準的解釋,而要活學活用,以一種思維方式來看待這個「時」的含義。從大的方面看,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是時;從小的方面看,單位領導易位、逢年過節也是時;從更小的方面看,甚至說話對象的處境改變、關係發展,這都是「時」。考慮「時」,是考慮說話的第一點。當然,我們要考慮的,是說話對象與自己的「時」是什麼。
時不可逆,順勢而為。例如別人正當激憤,不可強拂其意;正當熱戀,不可強奪其心。開口說話,哪怕別的都不考慮到,考慮好「時」和「順」,就已經差不多了。

2.什麼是「順」?
順也稱倫。
「天地之祭,宗廟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義,倫也。」
你和說話對象之間是什麼關係,和說話中牽涉的人是什麼關係,定位不能亂,不能僭越或者不到位(沒有擔當等)。一如山東人的酒桌,在什麼樣的位置說什麼樣的話,這是僅次於「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3.什麼是「體」
「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
也有一個說法,具體出處忘了,意思是,體是將無形的東西賦予有形的體,例如山川、鬼神等,給它們安個有形的位置。「社稷、山川、鬼神之禮,各隨其體之輕重,而為禮之隆殺,故曰:體次之。」
而在人情往來這方面,就是承載人的情感的某種實實在在的載體(表情、行動或實物)。
你可以面無表情地說一句合乎「時」與「順」的話,但在很多場合,這樣還不夠理想。需要由內而外地生髮表情、拿出行動或實物。有時候,適當的體不是表情,而是行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不多說話的人,人際關係卻很好。例如,你看見某些同事有嗓子乾渴的情形,什麼都不說,去接杯水放到她/他面前。雖然沒有語言,但有可能時、順、體都合適。

4.什麼是「宜」?
義和宜在此處是同一個意思。
「喪祭之用,賓客之交,義也。」
「既於義,不得不然,必須隨事合宜,故曰:宜次之。」
在這裡,我們要「隨事合宜」,在考慮事理、處理「用」和「交」層面的東西時,要考慮事理是否與時、倫等背景相適應的問題。

5.什麼是「稱」?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餘,此之謂稱也。諸侯以龜為寶,以圭為瑞,家不寶龜,不藏圭,不台門,言有稱也。」
最後,是那些儀式性、器物性的東西,在言語中,就是文采、語法、節奏等,這些是最次要的考慮,但也是應當考慮到的,只是人有時考慮不了這麼多。

在中國人的社會裡,如果每次說話都能考慮「時順體宜稱」的原則,適應它們的要求,就可以說是比較妥當了。我發現,在中國,「禮」的這套思維體系不僅僅是對於說話而言,對於很多行為層面上的東西,也是適用的。
歡迎大家的批評指正。


在開會時我會在本子上寫兩個字:慎言。。。。。看過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吧,陳雲是怎麼獨善其身的,答主也是受到了他的啟發。


林biao說過:考慮不成熟的話寧可不說,寧可沉默....


考慮得太多,你就會說得晚,或者最後決定沒有說,然後你接著就很可能會發現,旁邊的某某說了自己的想法,把你要說的給說了,然後你最悲催的是發現,大家對這個想法很贊同或者不是那麼贊同也看好個別觀點角度。 可能我的回答不是提問者想要看到的,但是我想說,好多人,特別是像我一樣做事猶猶豫豫思前想後怕這怕那的,往往別讓想法在腦子裡轉太多遍來得效果要好很多。 而且我覺得,積极參与表達自我比沉默旁觀要得到的多。


首先分情況討論:

一、如果是需要當場回答的,而且要求儘快說出,就先構想一個大致思路和第一條,然後在說第一條的時候,腦子就開始思考第二條第三條,同時在說的時候還要思考自己說的有無遺漏,如果有,而且特別重要,我會通過各種銜接詞來過度,比如「特別要注意的事」「除此之外還需要」等等。

二、如果是需要當場回答但是有充足的時間說明的時候,除了要構思一個大致思路和第一條,還要同時思索一個例子來詳細說明我的第一個觀點。這個例子可以是一句話「這就好比XXX」或者一個典故又或者一個經典案例,這些要麼靠平時的積累要麼靠臨時想的。然後在生動舉例的過程中,同時繼續去思索第二條以及第二個案例(根據情況,不需要舉例說明的直接跳到第三條)。

三、如果是不需要當場回答的,通常可以採用緩兵之計,比如別人跟你說一個問題的時候要拿出你的意見,即使你對這個東西完全沒概念或者沒想法,你都可以淡定的回復說,我先考慮下,等會兒回復你(也可以換一種說辭,反正大致意思一樣)。然後轉頭各種上網查資料問前輩,自己心裡有數之後再聯繫對方。對於稍微熟悉你的人,他們會覺得你沉著冷靜,從容自如;對於不了解你的人,會讓他們看不出你的水有多深。處理問題多了,你自然有了經驗,也就逐漸的敢發話了。

ps.如果是影響很大的事但不算很急,即使別人使勁催你,也不要因為一時的心慌而盲目開口。再慌我都要給自己留夠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的所有方面,直到想出一個折中(萬全之策當然好啦,但是現實哪兒有那麼容易,只能找到平衡點)的辦法。


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題主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如何更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其他人認可接受
1、掌握好說話的技巧
多加一些修飾性的詞語,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及傾聽。比如說,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得,不知道對不對········」、遇到不同意見「他的觀點這些方面我覺得蠻不錯的,我再加幾個」
2、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最好是分條列舉
第一,我認為
第二········
3、語言要有邏輯,要有前因後果。
我看到,我聽到,我感覺,不知道對不對,所以我認為。
等等·······
PS: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你的觀點不好,而是你的表達方式有問題,這是最可悲的。
另外,要讓自己言之有物,還是需要你自己多學,多看,多聽,有自己的不同見解,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閱歷、修養,自然能達到出口成章的地步。


我發現樓上說的基本都是白說,樓主聽我的實踐一下吧,在你半年內,只要是你附近有人在交流,你都過去聽,不管是討論什麼,但是不要隨意參與討論,除非他們開口問你。在你不說話的時候,要在想他們說的每句話是否存在深層意思,或者是不是有另外一個意思,想清楚之後,也不要隨意將你的猜想說出來,就當是秘密,持之以行,很快你就會明白這些訓練的意義。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大腦是單線程的,只能運行一個程序。同時運行多程序會出錯。
而聽和說都是瞬發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它們並不像讀和寫,可以反覆讀反覆修改。
聽和說的過程中進行複雜的思考是非常困難的。
再加上在學校中的訓練只有讀和寫,而聽和說是非常非常少的(基本沒有)。
那麼聽好和說好,對於個體來說就更加困難了。
將聽說讀寫的難度進行排序。
會有:聽&>說&>寫&>讀(讀最簡單,聽最難。)
和喜歡的人聊天、和別人撕逼以及考試,並稱人生三大事後總感覺沒發揮好的事件。
其中兩項和聽說有關,一項和讀寫有關。難度可見一斑。
這裡只講說。
任何可提高的事情都可以歸結為多練。
所以,當你意識到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並有意識地訓練,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講下具體怎麼做。
1、多說,積累經驗。
這裡舉一個《把妹達人》裡面的例子。
有一天,迷男帶著一群學員去夜店把妹。迷男穿的特別拉風,而學員們也穿得像一個幫派似的(型男也在其中)。
一群人每人叼著根假雪茄,非常有氣勢的奔向夜店去把妹。
這麼一群人來,肯定很有趣。
迷男很快就和一個辣妹聊得火熱。
那妹子就問他:」你問為什麼叼著根假雪茄,而不是真的?「
迷男當時沒反應過來,又一次這種排場去的時候,依舊是這個問題。
迷男是這麼回答的:「這樣很酷,但是吸煙有害健康。」
我感覺PUA作為很能勾起人們好奇心的文化就舉了這麼個例子。
像迷男型男這種教父級人物,該反應不過來還是反應不過來。
所以大家在各種情景下練習,見識多了,自然而然就越來越厲害。
所以我一直認為《滕王閣序》是事先寫好的。當然,沒準真有天賦秉異的奇才。
只不過即使是真的,從古至今,也就那麼幾個。但不是我。
我見過的說話滴水不漏的人年齡都不小,但是你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他也會愣住(笑)。
2、不說。
首先,你得要防止「大腦放屁」……
什麼是大腦放屁呢?
說話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出現髒話。一句一個媽,兩句問候你全家……關鍵還是不自覺。
這個只要注意到,一段時間就修正了。我是初中二年級修正的。對於大家來講應該不是問題吧?
對於自言自語的問題,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我個人喜歡自言自語幫助思考。
但是有別人在身別的時候別這麼做,很招人嫌的。
其次,就是最開始講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已做過的事不必再解釋,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說了,對過去的過錯不再追究(剛發生的過錯當然要追究的)。具體例子什麼時候再更吧。
P.S.一開始回答這個,是因為掃到高票答案的幾個不說,有感而發。
3、態度。
對於老師,要有對師長的尊重。
對於朋友,要相互平等,不能卑躬屈漆。
對於要追的妹子,適當保持高姿態,互相吸引。
在氣氛熱烈的時候,要是冷梆梆的說話,會很令人討厭吧。
所以我認為高票答案前兩個見解有適用範圍而無法作為通用標準,所以我反對。
(具體通適的標準,我思考下再更……)
4、如何說服別人。(佔個坑)
5、(針對問題)你的觀點大多數人不認可怎麼辦?
從眾是很聰明,同時又很愚蠢的行為。
你要有自己的判斷。
無論是日心論,光的波動性,相對論,量子力學都是不被同時代人所理解,但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
堅持自己的觀點,或者被說服。
你如果認為自己是對的,可以嘗試著說服。
不過前提是你確定被說服對象是可被說服的。
被點兩個贊我就屁顛屁顛的來更新了……
嘛,也算是慢慢將自己的東西系統化。
要細說+舉例,寫幾本書沒問題。
等我寫完會有個書單。


其實方法並不難。題主問的是開口前,個人認為,分時間長久,按照以下順序考慮自己的發言。

觀點、論據、講述技巧。

一次完美的發言,必然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只是平日說話,並不會每次都有時間深思熟慮,所以可以根據時間來準備。

最起碼,要有觀點,言簡意賅的觀點!無論如何,都要先想清楚自己的觀點,不能根據自己的論據而來想觀點,很多人習慣性先想論據,再推觀點,這樣容易形成講到哪說到哪,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說什麼的結果。此外,觀點的表述應最簡單最好。如果發言較長,可以在首尾相互呼應一下。讓別人記住了觀點,也容易讓他人事後想起你的內容。

有了觀點以後,力爭每個觀點都能有一個鮮活的論據。這裡有兩個作用,一方面,可以佐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避免自己為發言而發言;另一方面,找到合理的論據,才能讓自己的觀點讓他人信服,沒有論據的觀點,哪怕是很獨到的,恐怕也會落人以空洞之柄。

最後,有時間的話,思考一下講述技巧。這是一個很需要積累的事情。一方面,養成自己結構性發言的習慣,比如分解成幾點、幾部分,按照並列或者遞進(這點很重要,切莫主次顛倒,先重後輕)的關係,依次講出來。另一方面,一定要聆聽他人的發言,其他人發言好的或者舉例鮮活的,在自己的發言者通過肯定或者加深的方式表述一次,會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注意和尊重,讓他人感覺到了你剛剛有用心,他人也會更加用心的聽你發言。


說話是一種能力,不是一天能養成的。

題主想要快速而系統地思考,這都需要交流和閱讀的積累,其中系統性思考需要自己在平時就養成對事情的歸類總結習慣,而快速則是跟自己的反應速度快慢和前面的習慣養成時間長短有關。


該不該說,該說什麼,該怎麼說?

看氣氛,這裡面的情況太多不一一列舉,總之發言前一定要顧及旁人的感受,預計到別人無法接受就不要說,發言時要在別人說完之後自己再說,打斷會使人不快,是一種不禮貌行為。不要一直自顧自地講自己的話,適時聽聽別人的意見,不要固執己見。

另外,說話方式和語氣也要注意溫和,一開口大大咧咧生怕別人聽不見這種容易招致反感。


觀點大多數人不認可怎麼辦?

一種情況是你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們是錯誤的。這其中的第一種可能性是,他們不是你很要好的朋友,那你不必嘗試去說服;第二種可能性是,他們是你要好的朋友,那就試著嘗試說服,不被認可就去能夠認可你的觀念相似的朋友那裡尋求認可,實在沒有……寫日記也行。

另外一種情況是,你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是正確的。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觀點錯誤,對方是要好的朋友那就問到底,不是那就不要再繼續,回頭求證;你可能知道自己的觀點錯誤但是就是會不甘心,可能會覺得沒面子,但是坦然承認錯誤並沒有什麼不好。

再者,在發言前就應該估計好對方能否接受你的觀念,多少人能接受你的觀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清楚可能面對的結果和承擔的責任,而不是站到結果面前了鬱鬱寡歡不能接受如此大的心理落差。


一位親戚長輩很會說話處事,我請教有何說話技巧時,告訴我:說話前,話在面前繞三圈。
~我的理解是,哦,滾筒洗衣機一樣么,甩掉沒用的,留下有用再說。


說兩個老祖宗留下來的:

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說任何話之前,都習慣性的先停頓1 2秒,每句話連接時也稍作停頓。這樣時間一長,人家會覺得你表達很沉穩,其實你只是在構思怎麼說而已!


首先你腦子裡要有足夠的儲備。因為如果是草包的話 不管快速思考還是慢慢思考又能想出什麼呢。我覺得一個會說話的人一定要恰當利用事例,聽話者可以更有代入感。
當被提問的時候。為了快速回答 ,首先一定是只有一個框架的。比如人家問你:你覺得為什麼馬雲能夠成功? 你要回答的時候就要從你可以切入的點入手:他的個人品質+市場的發展(等)
想到大點之後馬上在腦海里搜索有沒有可以套進去的「」故事「」 比如誰預測到了市場的發展然後他怎麼怎麼樣了。誰品質欠缺最後失敗了之類的。 在講這些的過程中,其實是給了你進一步的時間去思考你接下來的話。因為之前你畢竟只有一個框架。而這時你可以作延申。這個衍生也需要有框架的去展開。由一個大類到小類更看重篩選能力,當然這個過程裡面知識積累也就格外重要了。

所以我給題主的意見就是:本身知識淵博的人,講出來的話是自然而然的,知識本身就有自己的邏輯聯繫,每個點之間的聯繫有時不需要「思考」出來。講話之前根據問題在腦海中形成解答的框架,不需要複雜。其餘的一邊講邏輯就自己出來了。


唉,你們這幫人啊,So Young,So Simple,So Naive。一天到晚糾結自己的談話內容,想發表些什麼高論,還真以為自己生活在官場?作為一個升斗小民,平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話都是日常交流用的,每句話都要好好想想,還不把自己累死?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最關鍵的不是你講話的內容,而是你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態。相由心生,假如你是一個天天嚷嚷著成功學,一天到晚想通過提高姿勢壓制別人的人,你說哪句話我都覺著不舒服。


支持我努力奮鬥的一大動力就是總有一天可以不用考慮這種問題


不以現實情境為根本探討的實踐問題,都是耍流氓。

題主的描述太空泛了,你讓我怎麼答啊!!

我真猜不出你的語言習慣、說話環境、大多數人反對你的時候是怎麼個情況啊!!

老臣做不到啊!!

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擔心自己不謹慎的話語傷害到他人或者不被人認同吧。

真是位善良的人吶。

語言是門藝術,是快速搭建心靈橋樑的捷徑。這門藝術是沒有公式的,關鍵還是得走心,要常懷愛人之心,容人之心,感恩之心。

而藝術又永遠源於生活。

所以從身邊做起吧,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多多思考,多照顧他人的感受。

只要你不是以講話為生計,就別顧慮太多。說話前先一陣大排演,再組合邏輯,再abcd的篩選。然後想想,唉,算了,還是沉默吧。

老子的想法,凡人,不懂。
月光光,心悲涼。
聽著肖邦,用維也納,憂傷。

您買斤菜都會腦疲勞的。

最後,還是心中要有愛,你一定會擁有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以上

(≧?≦)


不請自來。
首先,我也是個不太會說話的。因為直來直去的性格和圖嘴快而惹的笑話不少。你需要鍛煉的是思維的東西,那麼首先得有個模版或者朋友。再他們聊天中你去傾聽,完了思考為什麼那麼說,前後都雜說的。你想培養,就得有這些經歷或者見識吧。
其次,推薦看點書和視頻。比如綜藝 《康熙來了》《 奇葩說》 還有其他談話類節目。再看點蔡康永的書吧。蔡康永就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
最後就是你自己能學到多少,領悟到多少了。
反正你都已經知道了要補哪些地方,加油吧。


推薦閱讀:

怎樣在知乎學習?
怎樣擁有學霸那種一學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精力?
要更好地理解世界,需要建立怎樣的知識體系?
為什麼日本那麼多漂亮的女生要去拍 AV?
學習分散式系統需要怎樣的知識?

TAG:學習 | 生活 | 溝通技巧 | 聊天 | 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