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剃掉中間頭髮有什麼淵源,又是何時開始的呢,有何講究?
看大河劇的時候發現幕末和戰國的武士大多把頭髮剃成類似現在的地中海頭,但也有的沒剃的,有的一開始剃後來沒剃,有的則一開始沒剃後來剃了。 如《新選組》里近藤勇和土方歲三一開始都是剃的後來當組長和副長時反而沒剃,沖田總司則一開始沒剃要上京時剃了,而且剃掉時似乎近藤和土方都對他表示了讚許。桂和龍馬似乎一直沒剃。關於戰國時代的很多大河劇就記得織田信長好像一直沒剃,其他大部分是剃的。而《平清盛》里的武士都沒有剃髮的習慣。(看得有些久了可能不是很準確) 那麼這種剃掉中間頭髮的武士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風行的,其中有什麼故事或淵源嗎?剃成這樣的理由又是什麼?有種說法是說為了表示隨時可以戴頭盔上戰場的決心,不知確否。 另外,《仁醫》里有說醫生最好是全發或光頭,又有什麼淵源。
這種髮型被稱為月代(さかやき),其實不僅限於武士,是日本古代成年男子最為常見的髮型之一。
我結合日文維基百科さかやき以及部分日站的文字,整理了一下相關的信息並補以自己的說明,做了一個關於這種髮型發展的時間線,希望能解答題主的疑惑。
頭髪を、前額側から頭頂部にかけて半月形に、抜き、または剃り落としたもの,平時は、これをまとめて髷を結った。兜を被った際に頭が蒸れるのを抑えるために頭頂部の髪を抜くあるいは剃ったものであり
這種髮型的剃法是將從前額到頭頂部的呈半月形的這個區域的頭髮全部剃光,使頭皮露出,平時,以頭髮後部的髮髻作結。
關於其作用最廣為流傳的說法,來源於江戶時代的學者伊勢貞丈:這種髮型是為了抑制在帶兜帽時頭頂濃密的頭髮所造成的汗水與蒸汽,減少悶熱對佩戴者造成的不適。
(photo:ほっ床屋のたわごと)
(photo:http://ameblo.jp/love-butterfly2/entry-11624054593.html)
2.那麼其發展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①最早記載:平安時代(末期)
『玉葉』安元2年7月8日の條に、「自件簾中、時忠(平時忠)卿指出首、(其鬢不正、月代太見苦、面色殊損)」とあり、平安時代末期、行われ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る。
從這條得知,目前關於此頭型最早的記載,來源於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公卿九條兼實的日記《玉葉》,其中在安元2年7月8日有這樣一條記載:「自件廉中,時忠卿指出首,其鬢不正,月代太見苦,面色殊損。」由此可知,平安時代末期便有此髮型的存在。
②發展與流行: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戰國時代『太平記』巻5に、「片岡八郎矢田彥七あらあつやと頭巾を脫いで、側に指し置く。実に山伏ならねば、さかやきの跡隠れなし」とあり、絵巻物などと照らし合わせると、鎌倉時代、室町時代にさかやきが行われていたと分かる。當時は、兜による頭の蒸れ対策として戦の間だけ行われた習慣であり、日常に戻った時は総髪となった。
隨著平安時代末期律令體系的崩壞和武家的崛起,戰爭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定義了之後的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最好的標誌之一。《太平記》卷五中再次出現了關於月代頭的記載,對照繪卷的結果,可見,在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月代主要用於戰場上,平時,人們仍以總發髮型為主。
戦國時代になると、さかやきが日常においても行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それまでは毛抜きで頭髪を抜いてさかやきを作るのが主流であったが、頭皮に炎症を起こし、兜を被る際に痛みを訴える者が多くなったため、この頃を境に毛を剃ってさかやきを作るのが主流となる。
但是其後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到來,隨著戰爭需求和頻率的大量增加,這時,開始有人用鑷子拔掉這一頭頂區域的頭髮,其後,隨著在戰場上的長時間作戰使得部分士兵因悶熱和汗水造成了頭皮炎症,剃頭取代之前用鑷子拔掉的方式,月代隨之成為主流。
(photo:淺井長政)
④普及與推廣:江戶時代
江戸時代になると、一定の風俗となった。公卿を除く、一般すなわち武家、平民の間で行われ、元服の時はさかやきを剃ることが慣例となった。さかやきでない者は、公卿、浪人、山伏、學者、醫師、人相見、物乞いなどであった。さかやきの形は俠客、中間、小者はぼんのくぼまであり、四角のさかやきは相撲から起こり、その広いのを唐犬額といった。江戸時代末期にはさかやきは狹小になり、これを講武所風といった。また若さをアピールする一種のファッションとして、さかやきやもみあげを藍で蒼く見せるという風習も流行した。
戰國末期,隨著關原合戰東軍大勝,歷經大坂之役,德川家康元和偃武,並在德川幕府治下開創了較前代相對平穩江戶時代,在這一時期,除公卿外,月代得以普及,成為了地位一般的武家甚至平民家男子元服(成年)時的選擇,並根據從事行業的不同,甚至出現了細微的分化。
(photo:髪形(カミガタ)とは)⑤衰敗與消亡:明治時代
明治の斷髪令まで行われた。
以明治天皇為核心的明治維新推翻了德川幕府百年來的統治,隨著全盤西化的進行,《散髪脫刀令》在1871年得以頒布,武士們被要求散開頭髮並解除佩刀,隨著武士時代的結束和武士階層的消亡,月代頭便退出主流視野了。
(photo:http://blogs.yahoo.co.jp/pineroad184/51740736.html)
雖然我們在今天的時代劇或大河劇中仍可以窺見其影,但是由於人們審美觀點的變化,很多時候,這些劇集中,被稱為美男子殺手(謎之聲音:觀眾盆友們,看到我這明亮的前額和地中海了嗎,這正是我自帶顏值-5的DEBUFF!)的月代頭就被其他髮型所取代了。
(photo:時代劇考|コラム)以上。
有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前不久看過一部日本影片《月代頭布丁》。主演是小帥哥錦戶亮。這是他正常的照片
在影片中,他是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胖達君幾乎聽到了錦戶亮粉絲心碎的聲音。
這個丑到爆的髮型就是:月代頭。帥哥基本是剃一個毀了一個。比如堺雅人大叔、二宮和也、小栗旬。
堺雅人
二宮和也
小栗旬
為什麼要剪月代頭?
平安至鎌倉幕府時期,日本國內戰事頻繁,武士們經常替領主、大名們打架。在戰場上,頭髮的問題看似是小問題,其實是關乎性命的大問題。
打戰需要戴頭盔。武士們必須先著烏帽,後戴頭盔。這樣一來,戴了兩頂帽子的武士經常被熱得頭暈腦脹的。兩個武士打著打著,咚一下,熱得撲街了。
設想兩個同高同體重的女子打架,其中一個是短髮女子,一個是長發飄飄的你。短髮肯定是佔上風的。因為什麼?因為短髮女子會抓頭髮。頭髮一但被抓住,疼痛刺激了大腦。大腦會在0.03秒之內發出信息給身體其他部位:哦多克!哦多克!頭髮被抓住了。泥萌快點來就他。然後你的注意力就在拯救頭髮上面。雅蠛蝶,老娘剛做了一百塊的離子燙。給老娘住手!
而且長發會擋住視線,影響戰鬥。本來她重心不穩,你用腳絆一下。她倒下,你就可以趁機騎在她上面,使勁打,使出吃奶的勁打。可大風一吹,你頭髮吧唧一下趴在你臉上。不僅錯過了戰機,還影響你擺造型。雖然打架抓頭髮是件不怎麼道德的行為,但打架本身就不講究道德、正義、禮貌,只講究勝利。同理,對於武士來說,長發飄飄是沒有好處的。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又不是拍電視劇,需要整個什麼酷炫的造型。所以,有人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前額的頭髮去掉。如此實用的髮型,自然受到武士的追捧。
所以,月代頭一有利於散熱,二不容易遮眼,有利於作戰。
揪揪揪,關關之揪。
早期月代頭的打理方式是:鑷子拔!!!因為這樣比較乾淨,不容易復生。→_→那酸爽,簡直不敢想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拿鑷子一根根拔自己的頭髮。一定要沉得住氣,下得了手,不要嗷嗷大叫。當然,這種處理方式稍有不慎,會導致毛囊炎症,時不時頭頂就會癢!癢!癢!再試想一下,交戰雙方打得正酣,突然鼓聲響起。統帥讓對方停下來,表示我的屬下要撓撓癢。本來晴空萬里,突然幾千幾萬人撓頭皮,一時間,萬里飄雪了。(這種情況只能發生在洗髮水廣告片里)炎症處理不好,也有可能掛掉的。後來才改成剃頭髮了。最多就是帶把刀刮一下。
月代恆久遠,一個永流傳?
我們所熟知的月代頭其實是日本江戶時期武士的常見髮型。月代頭其實不只是這個樣式。而是版本多樣,可盡情選擇。
這樣
或者這樣
要麼這樣
江戶時期武士的標準髮式是銀杏髻,就是將頭髮在頭頂挽成髮髻,而後整理成矩形立方體狀平貼在頭頂。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月代頭了。
最後來一張各個時期的
好像有什麼東西亂入了?
∑q|?Д?|p喂,第一張和倒數第一張到底怎麼回事?!
所以說,能HOLD住月代頭的男人才是真男神。
-------------------------------------------------------------------------------------------------------------------------------------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歷史,關注公眾號:朕有話要說
http://weixin.qq.com/r/9T_wqH7EcyMMrTrL92rn (二維碼自動識別)
之前答過一次類似的題目,自己搬運一下給題主。 日本武士月代頭髮髻如何梳理? - DEZ15 的回答
月代頭這種奇怪的髮型,起源於平安時期向鎌倉幕府過渡的時期。大約是在十二世紀前後。時人九條兼實在日記《玉葉》里就有「自件廉中,時忠卿指出首,其鬢不正,月代太見苦,面色殊損。」的記載。是類似於中國男子束髮著冠的存在。
月代頭的流行和日本頻繁的戰爭有很大關係。由於日本承唐制,男子需蓄長發,答主也知道,長發是不太好戴帽子的。但是打仗的時候光著腦袋戴頭盔可不是鬧著玩的,金屬或者皮革質地的頭盔很容易滑落,又很容易弄傷自己,所以日本武士必須先著烏帽,後帶頭盔。
那麼問題來了,長發就算扎的再緊,壓的再平整,只要運動,就很難不散開來,更何況打打殺殺那麼劇烈的運動呢。有人就乾脆把前額的頭髮給去掉,這樣一來,打仗的時候就不會因為頭髮散開,遮擋視線,導致丟失性命。如此實用的髮型,自然也成了那個時代的風潮。
早期的月代頭是用鑷子拔去前額乃至頭頂頭髮的,因為這樣相對比較乾淨,頭髮也不會復生。這種打理方法也應該維持了一段較長的時期。然而,這種打理方法也有相當的弊端。由於強行拔出頭髮會造成毛囊炎症,在醫療衛生條件著急的古代,頭頂的瘙癢疼痛確實很容易帶去困擾。到了室町幕府時期,特別是應仁之亂之後,日本進入了戰爭空前激烈,戰事每天都有的戰國時代,拔頭髮這種愚蠢的打理方法進化成了易於打理、清潔衛生的剃頭髮。
具體的梳理可以參照清朝人留的辮子,只是把前額剃去,往後理成一個辮子,然後綁起來向前折成髮髻。正式場合用帽子壓住就可以了。
至於題主所說的,誰剃頭誰不剃頭這種說法,純粹是影視形象塑造的需要而已。比如織田信長,在一般印象里,屬於那種浪蕩兒,當然要顯得個性一點咯。其實在90年代早期的大河劇《信長》裡面,織田信長還真的是剃了一個月代頭的。
這種髮型叫 月代頭。
還是一次從滬江的公眾號里知道的,摘抄一下:
月代頭:因為戰爭搏殺中,頭髮往往會因各種原因而散落,這時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便會遮住臉面,擋住視線,影響戰鬥。於是便有武士將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 剃除,這樣即便頭髮在戰鬥中散落,也只是披散於頭部兩側和後背,不會影響視野。由於其效果明顯,武士便紛紛效仿,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不成文的傳統,不過這種 剃髮也只限於武士階層。至於說沒有剃的那也屬於個別例外或者是並不要親臨戰陣的指揮人員。(江戶時代 武家男子)
我最喜歡的月代頭是大河劇《篤姬》里堺雅人的造型,他飾演的是德川家定
(右邊的是飾演篤姬的宮崎葵)這部片子值得一看
記得小時候看一休,西右衛門是武士可是沒剃髮,桔梗店老闆不是武士卻剃了。
一定是禿頂的中老年上層階級的陰謀啦。逼著大家一起把容易掉頭髮的地方都剃掉。最後所有人都是禿瓢兒了,也就沒有禿這個概念了。
世界三大最丑髮型,滿清的辮子頭,日本的月代頭,還有一個忘了
為了兜(頭盔)的穿戴。所以電視劇或者電影你會看到,武士一般都是這個髮型,而劍士或者浪人則不是這個髮型,因為前者不戴兜,後者不能戴兜
如何面對正為脫髮苦惱的單位領導 -- 仕圖 -- 傳送門
我覺得這篇文章對這個問題說得挺好。
實際上是大名是禿頭,手下武士好多帥哥,頭髮濃密。
於是大名不解:為什麼像我這麼帥,偏偏要掉頭髮呢?
所以下令,所有人,都提成禿頂髮型
當然了,不能明說,而是要說:剃成禿頂的造型呢,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啊,禿頂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呀
這個回答正經一點都是抄網上月代頭定義,所說原因是兩點:
說「 月代頭一有利於散熱,二不容易遮眼,有利於作戰」
----------------------------------------
我試著來分析一下, 日本的大鎧,我只遠觀過仿製器,但是在故宮是見過清軍的盔甲的。 而清人與日本人兩者髮型有點象。原因就是兩者說是盔甲,實際上一個棉布上點綴了金屬釘,即棉襖甲,無它,就是缺鐵。 金屬頭盔散熱快,但是大熱天戴個密封棉布帽作戰,想想覺得熱。因此不得以來個光頭。
其實我一直默默的覺得,月代頭和清代的金錢鼠尾頭來歷都是這樣的——領導們人過中年,毛髮日益稀疏,漸漸就形成了自然的地中海,這時候看周圍還有著黝黑濃密毛髮的騷年,心中肯定異常心塞……於是獨斷專行威逼利誘強迫有健康毛囊的大家也跟他們保持一個髮型……
這是銀魂的答案
這種髮型叫月代頭或者十河髻。
當時日本的武士戴頭盔的時候額頭到頭頂附近的頭髮經常會被刮斷。脫下頭盔後比較難打理儀容,而剪這種髮型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直接都剃掉了啊!)。
PS.萬一頭盔掉了,這種髮型也不會被自己額頭上的頭髮擋住了視野(個人推測這個叫做月代頭,把中間那塊剃掉是為了上戰場的時候,萬一頭髮散了,不會擋視線。
好像是戰國時代開始的,後來就成為武士的象徵,有些人不剃大概是不需要上戰場的原因,或者身份不是武士。
至於織田信長為什麼不剃,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看的一部大河劇里,他是剃的。
為什麼我第一反應是
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
人中留鬍子 所以頭頂中間的頭髮要剃掉
這個月代頭是有講究的,一般只有武士元服的時候才剃。所以一些武士沒成年的時候是不剃的,表示未成年。而有的情況下,遲遲不元服,也就遲遲不剃頭了。比如森蘭丸。
還有一些武士皈依了佛門之類,也就不再是武士了,身份變化了,髮型也變化,又開啟蓄髮,所以之前沒頭髮的,後來又長出來了。
環境改變人,像古代北方民族一樣存在著如下幾種或某些原因:天冷,無洗髮用品,臟,懶,頭油垢多,有異味,餿餿餿,還特痒痒癢。媽蛋怎麼辦,中間颳了,平時一抹,爽了,以後就這麼辦了。
我只想知道為什麼不剃光算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