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本動畫、漫畫會給人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提醒:

1、日本動漫這個集合範圍很大,一般而言,我們需要根據「類型、時期」等因素,進行分類討論,一言以概之是不科學的。

2、同時,日本動漫的受眾群體也很大,裡面有喜好不同作品、喜好程度由淺到深的各個細分群體,談影響的時候,最好能夠指明賓語。

3、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惡意引導。因為它並沒有傳達出「日本動漫沒有正面影響」之類的偏見。大家無需過於敏感。
4、適合在「修改理由」或是「問題評論」里講的話,最好不要放到「問題補充」里,謝謝。

相關問題:
國產動漫會給人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歐美動漫會給人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忍不住了……
表示本答案是低水平跑題的節奏
我沒做過研究,動漫和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的關係~
不對這個做表態
我純粹來吐槽那個一堆論文的~

我不對題主的目的做判斷和推測
但是就算你是好心
也不能用一個錯誤的判斷或者推論,來替換另一個錯誤的判斷或者推論

大家都耍流氓的話,還怎麼在一起快樂的玩耍?

即使是引用,也請使用專業的、較為嚴謹的文獻來給大家說明,現在的研究結論是怎樣的~
而不是「我不懂統計,我隨便找來一些文獻給大家看」又「立志用數據來證明」
你不懂統計,又沒有做科學的梳理和甄選,你怎麼保證你的數據是靠譜的?

既然是要用數據來做論證,那麼就請給靠譜的,而不是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自己去做信息的甄選~

題主說:「本答案致力於收集從統計學角度證明日本動漫負面影響的證據,給眾多日本動漫愛好者以思考。」

作為心理學碩士渣渣,雖然讀研的時候成績是個渣,學的東西畢業後都還給老師了~
但是題主,看了你的引用,你確定不是讓統計學自黑么~
真是蠢萌蠢萌噠(從昨天開始就愛上這個詞了腫么辦)

JAPANESE CULTURAL INFLUENCE IN THE PHILIPPINES THROUGH ANIME』S POPULARITY AND

PERVASIVENESS http://dspace.wul.waseda.ac.jp/dspace/bitstream/2065/40000/1/Honbun-6044.pdf菲律賓 含問卷調查

Page 98 graph 3 日語教學機構數量膨脹

Page 103 graph 9 學日語的動機 ,動漫是一大原因 by Japan Foundation

Page 183 Table 15 日本遊客數量,入籍人數,變化圖 by MOJ Immigration Bureau

該論文內容詳實,引用豐富,看起來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

首先請說明:
這些結論和負面影響的關係是什麼?
通過什麼才做了這樣的假設?

該論文內容詳實,引用豐富,看起來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

你確定你是決定「要用收集從統計學角度證明日本動漫負面影響的證據么」……那神馬叫做內容詳實,引用豐富,看起來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

再講論文本身吧,個人經歷,也是較為主觀的,我上學的時候,老師痛心疾首,千叮嚀萬囑咐,告訴我們千萬千萬不要讀國內的心理學文獻——無論是發表在哪裡的……
(他的目的不是否定所有,而是當時我們根本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

老師也狠狠滴威脅我們:你確定你要讓你們的畢業論文,登上網路,然後遺臭萬年么?
所以好好學孩紙們!
對於一篇論文,除了看數據之外,前面的邏輯推論及假設其實也相當能反映出作者的學術水平~
所以千萬別亂梳理國內那些很瞎的論文孩紙們!看你引用的文獻,就知道你靠不靠譜了!

如果題主對這個領域,無論是動漫、心理學、還是統計測量,沒有一絲絲了解的話,請不要隨意引用文獻~哪怕他是出了書的——再說出書又說明了什麼咩?
就算你引用,不要只放結論~如果你真心想用數據做支撐!只放那些表格和結論說明不了神馬啊!
請告訴我你的假設依據~
請告訴我數據素腫么來的~腫么取樣~樣本量大小~
請問這中間可能有哪些額外變數,用了哪些手段來控制~或者可能會有神馬樣的誤差~
請告訴我問卷及信效度~
等等等等……
當然這個需要我去刷原文……求還在上學的孩紙們給我發個看看……畢業之後就不能開中國知網了……

至於因果和相關這種很low的錯誤都不想再提了……

題主說:

以上的論據雖然不能直接額說明日本動漫對人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至少能日本動漫對人產生的影響是非常複雜的。

後半句話,需要用那麼一堆水的數據來做論據么!!
這個應該延伸到社會心理學的問題
我表示你在世界上估計根本找不到一個單一因素影響的社會心理學案例!
說對了!這個影響必然肯定百分之百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從你的論據,推論到這個結果的方法很瞎!

打那個碩士的臉……

喂!快來告訴我你的結論腫么得來的啊!不靠譜的取樣啊!小的可憐的樣本量啊!281份問卷啊!我當年純粹為了畢業混論文的時候光紙質問卷也超過300份了啊!(自己來打臉妥妥的,不過碩士的論文,樣本量都小的可憐……)

「動漫作品的延續是可以持續的……」

快來告訴我你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我還真以為你做縱向研究了呢……

隨便在問卷中加這種明顯傾向性的問題,你導師知道么??
你又隨便做這樣的推論,你導師知道么?

……我都不想吐槽了……

三分之二的人群開始通過動漫這種文化傳播形式逐漸淡漠了歷史問題……
當然這個結果與時間、政治等措施有關,不過我還是想從動漫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魂淡,你這麼隨心所欲幹嘛還要做數據?

作者:董秀成 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浙江省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會理事。

該調查成文於2012年。

作者向14-22歲青少年發放了近千份調查問卷,並回收有效問卷785份。其中男生348人,女生437人。


14-22歲……這是青春期跨青年期……年齡和環境造成的影響被灰太狼吃了么
近千份調查問卷,並回收有效問卷785份
這是神馬概念,發問卷前木有數么……

另外,好吧因為我畢業之後就木有知網的號了,所以只隨手刷一遍,沒法看論文的全文~
所以具體為毛做這樣的研究假設,為毛選擇這樣的問卷和理論模型~
我不能下判斷(我才不會告訴你說我基本不會讀文獻了……)
所以我就把掃了一眼看到的東西擺一下……

到現在為止,我對這個問題的結論完全沒有興趣了,我今晚就回去開始重新學習吧~
論文刷起來,妥妥滴


我不太同意上述2個最高票答案,但是,我主要是吐槽一下,自問自答的那個答案里所引的那幾份報告的。我本人對動漫,或者日本動漫,所知甚少。最多看過點《機器貓》啥的(幽游白書,七龍珠好無聊的,後來海賊王熱的時候還沒咋看,這絕對不能算是喜歡動漫,對不對?)。我統計學的也很差的。到現在只記得營銷調研的一些內容。不過,即便這樣,我還是看到了幾個問題。看到@怪獸momo 提到一些,我只不過替他,把他不屑說的,說說全。

首先,樣本量,取樣方式,問卷設計的問題,上面有專門學心理學的碩士momo吐槽過了。單這2點就能使列出的好幾個研究項目的結果口水化了。樣本量太小,或者取樣有偏(去論壇取樣),問卷中有誘導性或者暗藏陷阱的問題。導致研究的中立性都沒了。

接下來,中文那些研究缺乏比照研究。。。。。所以,把相關性和因果關係搞混了(不是把不看或者不喜歡日本動漫的人列進去就叫比照研究了)。所以,導致現在某人列出的統計結果完全可以有其他解釋。

比如,應該把看國產動漫,或者歐美漫畫的人的數據也同樣統計一下,做一個比較研究,說不定這些結果只是過分迷戀各類漫畫導致的。並不只是日本漫畫導致的。


或者,把喜歡宅著看武俠小說,或者宅著美劇的人統計一下,做一個比較研究,說不定這些結果只是」宅「導致的,並不是日本漫畫導致的。他們不看日本漫畫也會看別的導致這些結果。

所以,大家看出來了,這類錯誤有可能使這些統計研究倒果為因了何謂生了負面影響?一個本來樂天活潑開朗的騷年,看了日本動漫以後,變得暴力煩躁消極厭世,才叫負面影響。所以,大家看出來了,現在的統計結果缺乏歷史跟蹤的數據(或者用momo的話說,縱向研究?).。比如,很可能不是日本漫畫使這些人變得暴力消極了。而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暴力消極所以他們選擇了去迷戀日本漫畫。而心理正常的人看同樣的日本漫畫則可能根本不會有這些負面影響。而且日漫使有暴力傾向的人宅在家裡,只對二次元感興趣,不對現實人群造成影響,說不定還促進了和諧社會呢

而且就算你用一些歷史數據說明確實看日本動漫越多,使人向消極方向變化越多。也不足以說明影響,上面momo說了,取樣的年齡段正處在心理生理複雜變化的時段。所以如果沒有用研究手段排除「年齡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是不行的說不定這種負面變化只是青春期心理變化這個因素造成的。所以,他們在這種變化中越來越喜歡看日本動漫了,日本動漫只不過是個伴隨發生的現象,而不是因素。

攻擊性,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性,這幾個,相對比較嚴謹的董某報告採納了成熟模型(但這些模型到底選擇的對不對,還需要問專業人士,就算都是有效的模型,但對情況做了錯誤的適用,照樣是胡扯),得出了一些相關性結論但用以上幾個因素一照,就都消解了

再接下去,那幾個研究項目對負面影響的定義,很多人吐槽過了。我還是要吐槽一下。「個人主義」?這個最多算是一種人生觀傾向,最多說明日漫對人生觀傾向有影響,談不上是負面的。婚前性行為,這個現在也應該被歸入中性一欄了,為何婚前性行為是負面的,最多無保護性行為是負面的?是不是不婚族就此要被剝奪性權利了?然後「對同性戀現象更為寬容」,這TM算鳥毛」負面影響「?

然後問卷設計的方面,大家看看人大那個項目(樣本量最大的項目)的表11,表10 和表23 ,在「對日本文化的態度」為標題的表10下。」仍然討厭日本人「,「但不寬恕」」這些列在這裡,算是正面影響呢,還是負面影響呢?你不寬恕啥,不寬恕日本文化?還是「日本文化中的軍國主義因素」?這種細節一看就知道,發出去那種問卷的描述是多麼有問題了。討厭日本人應該算是負面影響吧,持續討厭其他民族的普通人很過分的吧?(不包括好戰右翼分子,而且現在日本老兵沒幾個了吧). 忘戰必危沒錯,牢記歷史也沒錯,警惕右翼勢力復活也沒錯,大家都討厭為了逢X必反就給那些為軍國主義史翻案的論調,但這都談不上導致「仍然(整體上)討厭日本人」吧?(你希望他們過去討厭,現在繼續討厭?)朝廷對中日關係的定調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你期望青年持續仍然討厭全體日本人。你要開創怎樣的未來?朝廷都知道,戰爭畢竟已經結束快70年了。這種政治立場問題是打著紅旗反紅旗。而這2項下合計人數居然佔到驚人的41%(我相信不是真有那麼多人持續「仍然討厭日本人」,整體上「不寬恕日本文化」,而只是問卷設計時的問題描述有誤導致的。該調查有效性也可想而知)

另外!,「仍然討厭日本人」這個歸類顯然來自問卷中某個「暗藏陷阱的問題」。舉個例子:「你仍然強姦幼女嘛?「,這種問題問出來,讓你回答是與否,就是耍流氓喲。(回答是,說明你現在還在,回答否,說明你過去干過)。對人大這種問題,回答「是「,說明過去討厭,現在繼續討厭。回答「否「,說明過去討厭過。也就是說,回答者「過去」對「日本人「的立場在這個問題下早就被預設假定了,回答是與否都能得出某種歪曲的結果。(比如,我過去喜歡過,但現在不喜歡但也談不上「仍然討厭「;與過去「討厭「,但現在談不上「仍然討厭「;這兩類在這兒被混為一談了。


最搞笑,下面的董秀成項目又把「寬恕」作為一項積極指標列出來!!! 你知道:「不寬恕日本文化」和在人際關係模型中體現為「不寬恕」特徵的,很可能是同一群人!!這群人在人大項目中,被描述為抵禦了日本文化的侵略,而在浙江項目中卻變成了消極人群。死活是逃不過被定義為受到負面影響了?(董項目中還有「博愛」「心胸開闊」和人大項目的「仍然討厭日本人」,2面夾擊,還給不給活路?)

「願意成為日本人」,這項下所體現的少量數據,很難說是文化侵略,現在削尖腦袋想拿美加澳綠卡的人,不要太多噢。根據該表比例,看不出其高於有移民意願人群的社會平均水平(移民去南非,東歐,南美的都好多,說不定這部分人本來就鐵定想移民,只不過,現在日漫幫助他們更想移民日本罷了)。即便在如此糟糕的問卷設計下,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正常的選項喲。而且喜歡日漫的程度和選擇的傾向性方面,在好幾項下的相關性也不太明顯。


然後,表23「對軍國主義的態度」為標題。幾個分項的語辭好怪 「凡有則拒絕」,「明確則拒絕」,「作品好則接受」。到底是拒絕內容中的軍國主義元素,還是拒絕這本漫畫?到底是接受了內容中的軍國主義元素,還是接受了這本漫畫?好像這兒更多是指是否會接受「有軍國主義元素」的日漫作品,而不是說接受其中軍國主義元素。照這麼說「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度去看,也沒啥不可以的。這種表格相當渾水摸魚噢。

然後表11,至少在縱列上,我看不出對日漫的喜好程度與含軍國主義元素作品的接受度之間相關性特別明顯。

然後,董秀成項目還有好些令人氣憤的胡扯私貨。首先他貌似有個歷史數據的比較,說相對20年前,哪些下降了,哪些上升了。可問題是他的這2個調研針對的是同樣的總體么?都是日漫人群,還是把前後20年2套針對青少年價值觀的調查,數據直接比一下。只不過,在現在這套中還讓調查對象多填了一份日消費日漫時間的問題?而且根據上面其把積極消極動漫態度的分類(7小時,14小時)可見2者比較的總體是不同的(一個是所有青少年,一個是消費過至少1小時以上的日漫的青少年)。無法說明是日漫導致了這些價值觀認同的變化。說不定整個青少年總體上都變化了。更讓人氣憤的是,他對工具性價值和終極性價值的分類。為何博愛成了工具性價值?啥時候令人興奮的生活成了終極性價值?也就是說在「自我約束」這樣的工具性價值觀前面,我應該更傾向於「追求令人興奮的生活」這個終極價值?,我天天背著女朋友,不約束自己去偷吃,很興奮喏,可是在人大項目下,我又被歸入縱慾一欄了(你們繼續2頭堵吧)。還有,羅馬人天天興奮的看角斗在這種分類下完全正確。(博愛只是個工具價值)。還有,家庭安全被劃為終極價值了,而博愛只是工具價值。哎喲,我朝socialism價值觀說的是「舍小家,為大家」喲。就算孟夫子還「老吾老及人之老」,這2個還並列呢。這樣既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又拋棄socialism核心價值觀。我建議老同志們寫封信給該校Party committe,好好調研該同志立場問題,加強教育喲!

列這一堆統計數字到底說明了啥?答: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Disraeli
世間有3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字----本傑明,迪斯雷利。

其實這也不是啥新貨色,上面有人提到了弗雷德里克·魏特漢,這不過是此公玩弄數據的得出預設結論的翻版罷了。他很長時間都不公開其有關美漫負面影響的主要著作的統計原始數據,後來2010年死後被公開了。發現他玩弄數據,把已經在少管所的少年的統計為樣本來說明問題。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

現在社會學問題也越來越科學化了,所以社會學裡的偽科學也多起來了,要警惕噢。

另外,高同學,你給出的那些參考資料,你自己看過么?我今天手賤點開一個英文的。
The study involves 10 nine year olds subjects from a class of one school in Putrajaya. The children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 in watching online anime. The subjects were interviewed. They were in groups of 3 to 4. They discussed about the characters, setting and storylines from the online anime that they had watched and the conversation were taped and analyzed.Selected extracts we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by using the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subject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s, setting and storylines from the online anime. They were happy and contented to be like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It is hoped that online anime were able to give positive influence towards children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這是你給的一篇論文的摘要,你給這個論文到底想說明啥?

不是把關鍵字輸到 Google Scholar里,把第一頁的鏈接砸向我們就叫論證的好么?
=======================================================
好上面主要是吐槽高同學:浪費生命,浪費金錢,居然去買了這本書(這種貨色,在書店翻幾頁就知道還不如去買動漫)還居然有時間把它掃上來。

下面我還要說說最高票答案:本質上就是給了個觀點,沒有回答問題呀!你看的日本漫畫積極向上,不代表日本漫畫里不存在含有負面影響的作品呀!而且你連取樣也不管了,全部都是憑個人判斷取孤立事例,有偏樣本,說事了。

我上面吐槽那幾個研究項目,但那最多說明這幾個項目的結果根本不足以證明日本漫畫在總體上對青少年形成了負面影響。但也不能就此得出結論,負面影響不存在。魏特漢玩弄數據這點最多也只說明他的結論站不住腳,也不能說明他的主張就必然是不存在,或者錯誤的(比如他說《女超人》里有BDSM的捆綁系傾向,結果原作者就部分承認了)。

這事就像王小波有次說的:有老同志給他寫了封信,指責他的《黃金時代》里大段的性段落描寫毒害了青少年。然後王說(大意):我這個作品不是寫給少年的,落到少年手裡,你應該去找書店。至於青年誤讀了我的段落,去犯罪。那是其個人判斷力問題,我不能因為幾個人的判斷力問題,而失去表達的權利呀。

說白了,上面有人提到了,就是個分級審核的問題日漫分好多類型,針對不同人群和年齡段。(上面那些研究項目完全沒有考慮日漫作品的分類比較,你可以看到在人大項目下,文化認同。軍國主義這些項目下男女有明顯性別差異,但這個到底是性別導致的,還是他們看的不同類型作品導致的?),我想很大程度上負面影響(如果有的話)也多是由於沒有分級分類審核制度導致的,不合適的類型到了不合適年齡段的人手裡。在這點上,動漫和文學作品,其他影視作品沒啥兩樣。動漫很多元素,武俠小說里就沒有嘛?說白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性段落也不少,但初中生看一般不會有人攔著。我會告訴你,我6年級的時候不小心看了《蠅王》,一直噁心到現在嘛?(是本偉大的小說,但由於當時的年齡,使我到現在還是感到噁心。迄今也沒搞清這本書,當時怎麼會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封面設計看上去是非常無害的科幻類作品,當時我還以為是和《神秘島》相似的書)。


另題外話:上面高同學還列了,衣阿華大學的一篇有關Manga對人格影響的論文。我出於好奇心,找時間會去讀一下。我在不少八卦雜誌上讀到很多現在的美國新生代女星都看日本漫畫(我知道的就有Kat Dennings和zooeydeschanel各自在訪談中提到,她們都從各自的兄弟和表兄弟那裡了解過美漫,不過她們自己更多花時間讀Shojo) 暴力的話美漫更嚴重一點吧


還有,」年輕時候看《東愛》那群人「的孩子,已經開始上知乎了么?假設他們95年時25歲,差不多哦,我老了啊。。。。。。。


讓熱愛 stereotyping,懶得用心瞭解活人的人有了一套很好的標尺。這不但是指對他人,也指動畫 / 漫畫愛好者對自己。


其實就算不看日本動漫,該變壞的還是要變壞。郭德綱說的有道理:『聽個相聲就學壞了的,你就是那個玩意兒』


初來乍到,由於本人平時喜歡看動漫所以來簡單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客觀上來說,看日本漫畫的負面影響確實有很多,我只表達出我認為的幾個:
1,看日本漫畫(動畫片)就跟玩遊戲差不多,有癮,當一集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留點懸念,就會迫不及待的看下一集。所以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確實花費很多時間,也許這個時間耽誤了你的學習,耽誤了你的工作。
2,對於那些主題偏反人類的,甚至有點毀三觀的,不得不說是個反面教材,也許會對個別成長中的小朋友造成錯誤的價值觀。
3,涉及到色情的部分,這裡就不說了,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檣櫓飛灰湮滅呀。。。
我來表達幾個自己覺得看日本動漫受益的地方吧,
1,先聲明一下,我看過的漫畫大多都是以動畫片的形式,帶片頭曲片尾曲的那種。不知道那些喜歡籃球、熱愛籃球的朋友們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這項運動呢?反正我的答案就是看到《灌籃高手》的那一天開始。直到今天,即使工作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去打籃球,因為這個是打心眼裡的熱愛,有時恨不得自己
2,很多動漫伴隨著我們80末90初度過了整個童年,也許漫畫的內容本身沒給我們留下什麼刻骨銘心,但是留給我們的是那份再也回不去的回憶,也許當你七老八十了那一天,躺在病床上,突然電視里或者電腦里甚至某個媒體廣播出現了你小時候看過的某個動畫片的曲子,那種感覺,一下子會把你的記憶拉回七八歲的時候。
先寫這些吧,同事找我去唱歌了,哈哈


最近電腦開得少,所以也不怎麼寫答案。這個問題實在忍不住想寫,因為我現在看小時候的動畫片還狂哭好么,可是我覺得自己特別真善美啊!(答主知道自己不要臉了,我正經說問題。。

但是看到了大教授們的論文,我實在是很多疑問,如果各位可以解答,萬分感謝。因為是手機,所以想到哪兒說哪兒,如果想起來要什麼資料,周末用電腦補上。

這個問題是高磊同學自問自答的,當然我也贊同所謂兩面性的觀點,什麼東西沒點兒壞影響呢?但是讓我覺得很神奇的,是中國學者們神奇的學術態度,不針對高答主。因為我只能看到這些摘要,所以如果我冤枉了某個大教授還請大家指出,我會改正的。

首先我要說我是一個標準的技術決定論,也就是對於我來講我相信新技術的產生帶來社會變革。但是,我和十足的技術決定論有那麼一點點區別,我認為技術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而類似的,我對日漫美漫哪怕國漫歐漫也是這樣的態度。在沒有剝奪觀眾選擇權的基礎上,漫畫本身並無對錯之說。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我對學者們將對日本動漫的接受程度或者喜愛程度作為因變數的理論依據一定程度上表示懷疑。當然數據確實表明了顯著性,所以這只是我個人一個小小的疑問。

類似關於日本動漫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認為日本動漫降低了青少年對類似於社會認同,友誼認同一類,但就像有研究曾經表明,不是遊戲讓人寂寞,而且寂寞促使人沉迷遊戲。我們暫時不討論這兩個邏輯向誰對誰錯,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和視角。

第二,在高答主引用的資料中間,有很多界定不明的地方。例如浙傳董教授在方法上,為什麼選擇了用7小時和14小時,也就是每天1小時和2小時來區分對動漫的接受程度。理論依據或前期調研我表示很好奇。再例如,不論是董教授,還是宋陳兩位教授,不知道他們是否把動漫內容進行了分類並對受眾進行比較,對日漫了解稍多的人應該理解我的意思。就像AV是否算電影一樣,或者說R級影片和普通的電影對青少年影響能不能同日而語。如果沒有對內容進行一定的區分,那麼調查本身的嚴謹性就很值得懷疑。

第三,宋陳兩位教授對於非主流價值觀的定義讓我非常好奇。暴力,同性戀,個人主義,虛無等幾個方面不知道理論依據在哪裡,嚴肅向論文應該有講到引用的理論,高同學應該就能解答我。不過我覺得虛無不談,同性戀是一個嚴肅向的社會問題,我完全get不到點,特別是文章還專門提出喜歡耽美的女性一類,說明這個點兩位教授很看重。可是,這不明明是包容的表現么?個人主義因為沒有研究過學術理論,不知道這是中國特色的非主流價值觀,還是普世意義的非主流價值觀,還望有大大能解答一下。

第四,有幾個點例如關於婚前性行為和親日的討論我就更好奇了,因為這從學術上來說是較為中性的表達,而且我看論文語言也大概沒有太多負面指向,不排除是因為我沒看全文。日本把動漫作為文化輸出,和美國的好萊塢有同質之感,這樣的大受眾面高流行度,對本國文化的推廣和價值觀的輸出是絕對的。但是我依然是那個觀點,如果是用戶自主選擇,這個能怪內容本身么?

要滾去睡覺了,說最後一點:排除文化輸出層面不講,日本動漫的其他一些影響應該是普遍的。那麼,日本國內本土調查情況和歐美地區的類似調查數據是不是可以比較一下呢?至於說美漫美劇那位答主,我沒有惡意,我只想吐槽當年某位美國大教授寫誘惑無辜的時候,美漫被說得和這些大教授筆下的日漫差不多→_→


說來慚愧,我也曾算是個宅了。

可能是天賦,我看動畫和漫畫的速度極快,一般是以一次一部作品或者一季作品的方式去看。從1980年到現在,一般人聽過名字的動畫,我應該多少都看過一些;而近五年漢化過的漫畫,我多半也是看過的。

這方面的文獻讀的不多,就就著經驗談一下,參照我和周圍的宅們,談論一下「日本動畫、漫畫對我們的影響」,說不上好壞。

1.自我認知偏差--我是主角

看日式動畫和漫畫舊了,容易產生一種對自我認知的錯誤——我是主角、我是最厲害的、我有潛力、我能反殺、奇蹟會出現。。。。

起因是動畫一般都是主角視角,容易讓我們把自己當成主角,而生活中也是我的第一人稱視角,加重了自己的錯覺。

有表層和深層兩種表現。表層的和中二病很接近,刻意地表現出自己是主角,處處透露出和別人的不一樣:愛喝原味咖啡和胡椒博士,考試提前交卷,午休的時候坐在窗台上,吃飯前會禱告,我高三一年都在教室里用高腳杯喝血紅色的洛神花茶。。。。。。

深層的,是在自我內心中覺得自己了不起,別人都是路人:考試不複習會有奇蹟發生,成績再差也能反殺,這道題只有我會做,那個大胸的女同學該是喜歡我吧。。。。等等等等。

流毒到了今天,我仍舊有時會很不理性的認為別人都是噴子,別人都不理想,都太天真,種種。

要記住,我根本就不是主角,過去不是,現在不是,以後也不是。沒有準備好一定會輸,不努力就要遭報應,大家都精明極了,沒有人在意我的做法和想法,沒有我故事一樣會順利地進行下去。


我以為我是主角?
抱歉,我就是個路人,可有可無。

2.價值觀滲透--日式精神

不開玩笑,看日式動畫、漫畫多了以後,我很長一段時間滿腦子都是有一種日式精神的,至到今天我都沒有洗乾淨,估計以後還會對我有影響。那是一種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和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的結合。

明知道做不到也要去做,明知道會失敗卻要笑著接受,甚至是去刻意追求一種死亡結局,暴露的張揚的死本能。

就像是一些日軍在出征前為自己舉行了葬禮,不願勝利,不要榮光,希望成為硫磺島上的塵土,或者和緬甸的花朵一同凋落。

就像是櫻花一樣,盛開,既是凋零。

日本的現代戰爭電影也體現了這種傳統。凡是看過這些電影的美國人都會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最好的反戰宣傳。這是典型的美國式反應。因為通篇電影都只講犧牲與苦難,看不到閱兵式、軍樂隊、艦隊演習和巨炮等鼓舞人心的場面。不論是描寫日俄戰爭還是描寫中國「七·七」事變,都是一個格調:在泥濘中的行軍,凄慘沉悶的苦戰和勝負未卜的熬煎等等。銀幕上看不到勝利的鏡頭,甚至看不到高喊「萬歲」的衝鋒,而是深陷泥濘、夜宿中國小鎮,或是描寫一家三代,歷經三次戰爭後倖存者的代表,他們成了殘廢、瘸子、盲人。或者描寫士兵死後,家中人集聚在一起悲悼丈夫、父親,失去了生計維持者,仍然鼓起勇氣活下去。

---《菊與刀》


還有就是過分重視忠誠和信用,而且是一種不知變通的愚鈍的忠誠,和近乎病態的守信:菊花之約,尾生抱柱。

在四年前的思想品德課上,老師問了我們那倒經典的考驗功利主義的道德難題:

一列決計不會停下的火車在鐵路上飛馳,鐵軌上有五個不知情的人,你可選擇搬動拉杆,火車會改道,而那條鐵軌上有一個不知情的人。你要不要動拉杆?

我當時回答的問題。我說我要動拉杆,這樣我救下了五個人,然後我要自殺,因為我謀殺了一個人。


上倫理課時,講公平,老師問我們,如何解釋繁體字的「義」?

我說,不論基督教還是儒家,羊自古就是祭天獻神之物,「義」,上羊下我,以我羔羊,通過殺死自己,來祈求家族和人民的安定。我死,以救天下。

3.文化滲透--和風

看日本動畫、漫畫多了,文化上不可避免地對日本文化有了好奇和好感,開始買竹劍和苦無,開始看落語和漫才,看是看《古事記》和日本史,開始對妖怪和怪談感興趣,開始在樹下喝著清酒賞月,開始追求風雅、幽玄和物哀。

從動畫、漫畫引起,很多中國青少年對日本、日本文化、日本歷史產生了極大興趣,我對於從應仁之亂到關原合戰的歷史甚至比中國歷史都熟悉,我至今都喜歡著織田信長;而我周圍的宅們,有的喜歡上了狂言,有的開始研究神道信仰,有的在小區里種日本晚櫻,有的買了一柜子清酒。

從地獄少女開始,我逐漸迷上了妖怪和都市傳說,去看了井上圓了、柳田國男和布魯范德的書,也開始自己記錄和書寫怪談的故事。

每當我們談論起日本時,就會有一種奇怪的熟悉感覺。

不得不承認,這種文化滲透是極其成功的,潛移默化而不露痕迹。

「天陰雨濕之夜,月落參橫之晨」

「除去我與月,天地萬物無」

「令白鳥哀嘆的天之藍,無法浸染的海之青,交相輝映」

「今晚的月色真美。」

4.宅和宅小團體


另一方面,很多看動畫的青少年會把自己關在動畫、漫畫和輕小說的世界裡,而對現世生活並不感興趣;於是很多孩子一有時間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看動畫,一集一集,一部一部,不出去玩,不去看電影也不和女孩子約會。

每天除了學習就是看動畫片,和現實割裂的很嚴重;而當這種割裂作為問題表現出來時,宅們感覺被外界傷害了,就又躲回自己那個美好的小世界裡。

而學校里,一個班總有那麼幾個宅,到大學更厲害,T大幾乎一個班一半以上都是宅。。。。。。結成宅的團體之後,相互吐槽新番,討論神作,加大了自我滿足感,加重了和外界的隔離。

我就是個例子,來北京四年多了,還沒有去天安門看過升旗;而在我本科宿舍,大家的態度都是:去酒吧幹什麼啊,有病吧,不如看看B站,刷刷E紳士來的有趣。

5.與異性的交往障礙


在與異性交往時,受日漫影響深的宅是有障礙,這種障礙是兩方面的。

一般的普通異性,都覺得死宅真噁心,宅們在形象上確實不好,很多沉迷動畫,疏於健身,一本體型肥胖或者偏瘦,戴個眼鏡,流著油,對著電腦喊著「xxx我的嫁」,「xxx真可愛」,「我好興奮啊!」。。。。怎麼會有小姑娘喜歡~( ̄▽ ̄~)~

這是不好的。


6.失去對現實的反抗

沉溺日本動畫和漫畫久了,就像有了一個逃避一切幻想鄉;不論現實怎樣的墮落和悲慘,不論生活怎樣的不如意,打開電腦,戴上耳機,就會有一個一個世界等著我:
或而是少女們說說笑笑的日常,或而是波瀾壯闊的冒險,或而是一段凄美憂傷的戀情;月色如練,櫻花樹下一碗清酒,殘陽似血,清溪岸上幾處離別?這裡有疾風暴雨下歷史的轉折,有漆黑小巷裡人性的扭曲,有一個人一把劍在雨里踽踽獨行,也有充滿人情味道的歌舞伎町和商店街。

有了這裡,我還在意什麼呢?我又何必去追求現實的金錢和權利,何必去奮鬥和努力呢?有wifi,就足夠了。

然而那些終究不是你,你不是主角,也不會有冒險;你只能按部就班地上學,然後工作,然後和一個走的比較近的條件不錯的男人或女人結婚,然後生一個孩子,讀書,擔心他,他上學了,他走了,你老了,你抱怨,然後是葬禮,人不多,下著小雨,汽車燈亮了,一隻黑色貓在雨里走了過去。

脫宅吧,趁著下雨
脫宅吧,趁著你還年輕。
脫宅吧,趁著父母還沒有老。
脫宅吧,趁著你還來得及墮落和沉醉。
脫宅吧,趁著這世界還是好的,以及祝你一切安好!

P.S.看了評論,還是要談幾句的。

1.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你不能因為宅很都內向,就推理出內向是因為宅。我這裡說的是宅會加重內向,然後有一個正反饋。
這也是我這裡不喜歡放統計數據的緣由,關於相關性和因果性的笑話~~~~

2.不要把倉鼠當成一隻廢肥宅好吧,宅只是我龐大生活的一小部分~~~~我也讀了一個你或許聽過的大學,去過一個你或許聽過的實驗室,上過一些你或許聽過的課,讀過幾本你或許聽過的書。
倉鼠也一個人長跑,一個人都市探險,一個人收集怪談,一個人寫作,一個人看文獻,一個人讀書,偶爾一個人健身~~~~最近開始了一人素食主義~~~~

3.關於日本精神的問題,我還是推薦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講的很走心~~~缺點是太老了,畢竟是二戰的作品~~~不多和當代日本動畫的價值觀很像~~~~另外推薦大西克禮的《日本幽玄》《日本風雅》和《日本物哀》。
其實日本人的動漫作品很多都是在追憶這個民族逝去的精神,試圖喚醒沉醉在美國文化和資本主義浪潮的日本青年~~~~~~是在維護日本民族精神的獨立性。

4.日本精神和中國精神雖有相傳,卻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有兩方面,日本的抗爭和中國的演變。
日本文化其實一直在努力創造自己的特色,拼盡全力避免被中國文化同化,幽玄、風雅和物哀很大程度上都是對中國儒家文化的抵抗和叛逆,用人情去挑戰禮法。
中國精神,其實最高的是仁和大義;而這二者在日本精神中並不是最高位的;相比較,中國精神注重為了整體利益的獻身,而日本精神崇尚為了個人的獻身(朋友,父母和君王),雖然二者都是集體主義傾向。

5.說實話,我在生活中是一個很開朗的人哦~~~~能和女生交流,關係都不錯,一度有過婦女之友的稱號~~~~

6.看動畫的時候能不能學到東西呢?能!但是收益太低了,比遊戲高,和小說差不多,遠差於專業書。
大概是三年半之前,因為不太喜歡香港,在深圳實習的時候就沒有和夥伴一起去港大參觀,一個人在附近找各種各樣的腸粉,然後住在賓館裡,一口氣看完了「妖精的尾巴」,很有感觸,卻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穫。
半年前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看完了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感覺一下子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萬物都在能指的符號鏈里滑動,我發不出聲音,我和所指漸漸都沒有了。

7.再說三觀,而且其實動畫和小說帶給你的三觀是非理性的,是一種感情誘發的三觀;這種三觀很不牢固,會隨著感情的變化而動搖。而教科書、專業書給你的三觀,則是理性和知識推導出的三觀,是牢固而長久的。


9.關於為什麼不能好好看故事,非要把自己帶進去。
這也是一個個人矛盾,是詩人性格和學者性格的矛盾;作為學者,我習慣觀察、分析一切問題,包括看到的動畫和我自己。而作為詩人的一面,我實際很容易沉浸在作品裡,並且加以渲染,讓自己陷得更深。
這種兩面都不是壞事,各有用處。


10.我已經脫宅了。因為事情太多,太忙了,自然看的時間就少了~~~~而且本來宅就只是我的一部分。
以及,回答一下,我現在沒有對象。


11.上面那個胖子是梗——「我好興奮啊!」的出處。是一個台灣宅男在秋葉原四十八人眾專賣店開業時的表現。


以上

祝好!


我先說一句,日本動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是日本動漫的錯,而是目前的環境造成的。
————————說好的更新————————
首先,要說一下日本國內的情況。
現在的11區動漫,的確是越來越多的包含了很多色情,血腥,暴力,甚至是亂L等比較負面要素(別跟我說你不知道緣之空)。這些東西的影響很多時候說不上是好的。那為什麼企業還要出這些作品呢?因為這些作品都是有針對的受眾群體,針對這個群體能賣得好,能賺錢。而對於一家企業來說,賺錢是最重要的,作為一種商業行為,這無可厚非,不好去指責什麼,特別是各動漫公司的作品並沒有違反日本的法律,且受到日本相關法律和機構的監督,雖然包含了這些影響較為負面的因素,但是基本上可以保證,該看的人能看到,不該看的人看不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深夜檔動畫擦邊球打的比較多的原因,因為呢時候小朋友們都睡覺了(這是正常情況,當然會存在不正常的情況)。

樓上的很多回答都指出,在他們的童年,11區動漫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那時候看的許多動漫都是非常正面,積極向上,沒有以上負面要素的。但是請大家注意一個問題,這麼說的人大部分都是80後或是90初的,八九十年代正是中日蜜月期,我朝引進了大量日本動畫,但是,這些動畫都是正規渠道引進的,所引進的這些動畫基本都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對人的正面影響特別多的(除了EVA),而那些有負面要素的,不太積極向上的,不是被剪的亂七八糟,就是直接被斃(比如EVA),既然如此,很容易給當時那批人一種錯覺,就是日本動漫對於樹立人的正確的三觀是有正面影響的。

但是,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2000年之後,我朝除了引進了幾部柯南劇場版,鮮有再引進日本動漫,這時候,廣大動漫愛好者看動漫的渠道,由原來的電視台等正規渠道為主,變成了現在以網路下載等為主的盜版非正規渠道。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因為一部在日本屬於十八禁的動漫作品,過去在我朝你是看不到的,而現在,國內只要是個會上網的人,就都能看到。由此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原來不該看這個作品的人,可以非常輕鬆的看到這部作品,以此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比如,我真的不認為讓一個只有十歲且有妹妹的男孩,去看《緣之空》有啥好的影響。而目前,國內的新一代動漫愛好者年齡都不大,從我在同人展或漫展所觀察到的,初中生高中生是主力,小學生也不少,這一群正處在三觀養成時期的未成年人,卻可以看到很多本來並不是針對他們的作品,比如各種小黃漫,或者是口味比較重的動漫,比如皇家國教騎士團或是妖精的旋律。

負責任的說,給這些初中生小學生看這種東西,我真的不認為有正面影響。而題主的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前所存在的這種問題所提出來的。雖然目前的日本動漫仍然有不少非常積極正面的作品,但是相對於海量的,有很強針對性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

那麼,這個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法嗎?回答是沒有。首先,目前中日關係緊張,加之國產動漫的保護政策,指望以電視台為主要渠道大規模引進日本動漫已經是不可能了。再者,我朝是SC制度而不是分級制度,目前日本動漫的熱門或是主流作品,如果要通過SC,肯定會被剪的像當年的EVA一樣。就算是採用分級制度,每年所能引進的數量依然有限,而現在廣大動漫愛好者的需求是十分龐大的,依然滿足不了需求。加之網路的發達,以及十分有限的管控,網路在線觀看和下載仍將會是主要的收看渠道。所以,目前這個一部作品什麼人都能看的局面依然不會有改變。

綜上所述,日本動漫給很多人一種帶來很多負面影響的感覺,並不是日本動漫的錯,相比於日本較為完善的法律和監督體系,我們是沒有的,整個相關行業仍然處於灰色地帶,缺乏相應的監督,這直接導致了很多人看到了他們本不該看到的東西,對於這些缺乏相應分辨能力的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卻反過來怪日本動漫不好,我覺得這是不合適的。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也是很複雜的,為了滿足這些複雜的需求,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動漫作品,只要這個作品的產生是合法的,受到監督的,且能基本保證非受眾群體看不到的,那麼,即便是有負面影響的,它的受眾也是有分辨能力的。製作方在製作之前,根本不會為那些三觀尚未確立,毫無分辨能力的盜版用戶妥協。

PS:因為這個問題是題主自問自答的產物,所以我就沒有扣題,直接當專欄用了。【因為我也沒有專欄。。。。。。

一部文藝作品,不管是電影也好動漫也好,甚至是小說漫畫,都會帶有很多負面要素,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些東西砍掉,因為這些負面要素也是作品的組成部分,如果直接砍掉,會或多或少對作品想要表達的想法產生影響。所以,如何引導和分流來降低這些負面影響顯然更加重要。但是國內無法做到引導和分流,更無法做到區分受眾。


開黑。
——————————————————————
實在看不下去了,我雖然對高磊的持懷疑態度,但是題目里的有些真愛廚也太可怕了,這裡是刷情懷的地方么?
——————————————————————
為了迎合11區的死宅,日本的校園類的動漫對於男主的容忍度特別高。有些男主的廢柴的廢柴程度和蠢萌程度連我這種大DS都看不下去了,儘管如此,製作委員會們仍然不吝嗇於給他們與自身不符的回報,一個「溫柔」的特性就足夠大殺四方了。摔!我讀書少別騙我,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啊。而且,一些動畫貌似和諧,主人公處理問題(後宮)的方式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在這個方面,垃圾君憑藉M體質和懂得抓主流(蕩漾)的態度搞得還算的不錯,玩脫了的比如誠哥,對於看慣校園小清新的人來說,《School Days》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片啊.......

其次,我對日漫的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觀點不敢苟同,日本人很喜歡營造「天才」的概念,喜歡放大「命運」的作用,對於其他人來說,既然不管怎麼樣努力都無法超過這些「天才」,那就乾脆放棄吧,然後日漫進一步告訴你,保持現狀就好了啊,不需要有多努力就能獲得自己的小幸福啦。

這種在日本動漫里若隱若現的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來說是對的,我們總不能做「慕容復」不是。唯一讓我覺得不舒服的是,這些人特么也放棄的太快了點,還沒怎麼努力就開始認命,不去挖掘自己生命的價值就開始得過且過,額,難為《冰菓》苦口婆心的勸說了。一些熱血漫畫,一開始的確是「友情、努力、勝利」,但是越到後面越向這種價值靠攏(岸本齊史放學別走!!!)。不知道各位怎麼想的,反正我覺得很絕望,也許這也是一種文化差異吧。

總的來說,日本動漫也是良莠不齊的,以上所說的是我不認同的的一些地方。但是日本動漫從來不乏佳作,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看答案的時候又發現,日本動漫還是有幾個致命的缺點的,其一:會讓人擁有一顆玻璃心,看不得別人說一點日本動漫的壞話,其二:會讓人喪失審題能力(語文老師哭暈在廁所),一些答案放到「日本動漫有哪些積極影響」甚至「日本動漫是否算文化入侵」下面都不為過,但在這個問題下一昧地說日本動漫給了我多大的影響,給了我多少感動,撂下一句類似「不看是你的損失」的話,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當然,死宅才不會在乎別人的理解呢Orz。


從社會學方法論上,就不科學。你怎麼知道對社會的負面情緒是因為日本動漫?這兩個是因果關係么就拉到一起分析?難道不能是另一種情況:不看動漫的被洗腦犬儒功利,所以態度假裝著很積極;看動漫的看到了很多愛與正義,友情愛情情懷,但無奈現實無法突破,遂產生負面情緒。不做個案分析,弄些社會學早就被淘汰了的統計方法,說明個P的問題。這種看似科學實則容易產生因果誤讀的社會學方法早在社會學自身被質疑和唾棄。


我說個淺層的吧。腳本家寫的臺詞和實際生活中日本人用的日語有很大很大的差別,哪怕動畫和日劇都有很大很大的差異。如果長期看動畫不和活著的日本人打交道,說出來的日語會很奇怪的。

另,諸神字幕組這樣的雖然會做雙語字幕,但漢字簡直是瞎扯蛋……たくさん寫成沢山啊ありがとう寫成有難う啊這種莫名其妙的寫法都冒出來了,不知道的這不就上當了麼。


對不起我答非所問,人家都自問自答了不是么。
我先不打自跪一個,求摺疊。
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迅哥兒腔)
看完排名第一,自問自答的答案,我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這麼個人:

弗雷德里克·魏特漢(Fredric Wertham,1895年3月20日-1981年11月18日)是一位有猶太血統的德裔美籍精神病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改革作家,積極抗議大眾傳媒和漫畫上據稱對兒童成長有害的暴力畫面。
他最廣為人知的著作《誘惑無辜》(1954),直接導致了美國國會對漫畫產業的調查以及漫畫道德規範委員會的創建。他將電視稱為「暴力的學校」,並說:「如果我在一條黑暗的小巷裡遇到了一個不守規矩的年輕人,我希望他並沒有看過《我倆沒有明天》(一部改編自美國著名鴛鴦大盜邦妮和克萊德的真實故事的動作片)。」

英文的維基寫得比較詳細Fredric Wertham
如果了解點美國漫畫的都知道這位基本就是個小丑式的人物,最常出現在各類文化史的註腳上。

冷靜下來想想,註腳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我沉默去了。


教壞了一些孩子的邏輯學。

我小時候是個自私的熊孩子→我很喜歡看海賊王→我長成了一個懂得友誼三觀正的中二少年,這個論證,無法證明海賊王是讓人三觀正的唯一因素。同時作用的還有許多因素,比如年齡因素,因為人對道德的理解和同情心,(一般而言)是隨著年齡發展而發展的。

當然有些人的邏輯,即使不看漫畫也不怎麼地。


一個問題是頹廢。至少萌豚眼裡只有萌沒別的了。
另一個是性觀念變得「開放」——其實是偏變態了。且不說深夜檔一堆後宮番賣肉番會影響到未成年人,微博里一群人把穹妹當女神自稱兄控的小朋友不要太多;另外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導致很多R18資源的獲取變得門檻極低,里番,H本什麼的對未成年的性觀念影響還是不小的,一堆小朋友以所謂「紳士」自居,完全和公眾道德理論相悖,講白了就是下限變低了(當然這個不算是動漫本身的負面影響,但是很多人會接觸到這些東西卻都是因為一部正常向的動漫)
至於軍國主義親日這種什麼的都是想太多——當然你如果把對日式和風的喜歡也當成親日的話那我無話可說。


我來說其中一個的一個點 熱血

很多小孩子 看完熱血動漫
就覺得 『只要我努力 我一定天下無敵』
很開心的 他們忽略了一下幾點

  1. 他們沒有主角帥/美麗
  2. 他們沒有主角的血統/天賦/牛逼的貴人/.....
  3. 他們覺得努力就像吃飯一樣簡單 根本不知計劃/自控力/拖延症為何物
  4. 他們把自己想像的人格想的太過美好 主角的優秀品質 他們覺得自己也有

久而久之 熱血漫在他們眼裡 不是鞭子 是興奮劑
漸漸他們 高談夢想 實際上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晚上千絲百緒想著要改變自己 白天依然得過且過

他們不懂何為熱血 何為夢想
只是覺得那樣很酷

負面影響就是 對夢想本身失望了


看到題主的自問自答感觸頗多。
理智上我有保留的贊同它,因為它有數據,有詳細的研究分析。但是情感上本能的厭惡它。
因為動漫帶給我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
如果沒有動漫的話,我一定不會成為現在的這個至少不會引起自我厭惡的自己。
龍與虎,入坑作,我一開始把它當蛋疼的傷痕青春一類的東西看的,然後我不理解,我不理解為什麼北村不對大河出手,我不理解為什麼龍兒可以對北村一直心平氣和,我不理解為什麼實乃梨可以壓抑住自己對於龍兒的愛戀之情,我不理解為什麼亞美明明有手段卻不使出來。
然後漸漸的我明白了,原來友情是可以這樣的,原來愛情是可以這樣的。原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可以這樣的。
是這部動漫教會了我什麼是我應該追求的人際關係,即使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得到。
食夢者,看之前我是無所事事的大一學生,在一所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大學,或許有一點自我實現的意願,卻總是堅持不了。
然後最高告訴了應該怎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如果不這樣的話就不是男人,就不是男子漢!」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內回蕩。
然後沒過多久我確立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那年暑假,我前往了非洲參加了志願者計劃。
然後我發現那裡的日本志願者居然都不知道那年暑假熱播的刀劍神域。
我第一次看到了可以直接看到星雲的夜空。
回國後,我買了一整套食夢者的漫畫,即使我都已經在網上閱讀過了。
大二那年暑假,準備了很久的GMAT,成績卻未達到預期。
那是一個不上不下,非常尷尬的分數。
但是GMAT和托福不一樣,它不會只顯示一個最高分,它顯示所有的分數。
於是最後一次的成績就變得尤為重要。
我很猶豫是不是要重考一次。
兩個月的準備時間,或許換來的又是兩個月的準備時間。
而這準備帶來的只有不確定的分數。
究竟選擇怎樣的方向才能最好的完善我自己?步入更好學校的自己卻除了好看的分數空空如也真的可以嗎?
我陷入了停滯。
直到我遇到了文學少女。

請不要再憂心不能變得更明智了!也不要再用層層枷鎖束縛自己了!
請試著想像未來有多麼光輝燦爛、多麼值得稱慶吧!有時或許會因過度的想像而招致失敗,或是會有悲慘或令人羞恥的想像,因為錯誤的想像而傷害別人當然是錯的。但是即使犯錯,即使跌倒,只要再站起來,繼續往前走就好了!
當您覺得痛苦難耐,只要想著那是因為未來的成功而提前受到磨難就好,也別因此頹靡喪志。既然我們都是愚昧的,那我們就永遠當個心系崇高理想的愚者,當個無畏失敗勇於前進的愚者吧!
就算愚昧也好,您只要依照您的方式、您的聲音、您的言語、您的想法、您的真實來行動就好!請讓您自己的心來決定您的道路吧!」

我決定放棄再次考試,因為那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讓我在專業領域上有更多的斬獲,而那正是我的薄弱之處,而我認為,這比一個不確定分數,或者大學排名,要實際的多。
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
我開始重新前進。
可以說,動漫在我人生的幾個重要的節點都發生了作用,而它帶來的遠不止這些。
心理測量者讓我了解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和苦惱人生意義這件事情的珍貴。還有各人對於正義的不同理解。

不是法保護人民,而是人民遵守法。至今為止,憎惡罪惡,追求正途的人們的心愿積累而成就是法,既非條款也非系統,而是人人心中都有的,脆弱卻無法代替的心愿。與憤怒憎恨的力量相比,是再怎麼努力都極易破碎的東西。所以,為了讓那些想創造更好世界的,過去的所有人的祈願,不會變的毫無意義必須直到最後都努力守護到底。

戀愛隨意鏈接通過不同的奇異現象,為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迸發的真摯情感和思想。那不是完全陽光強大不帶陰暗和脆弱的,卻是真實和可以說服人的。

「但是,因為有那些過去,我才能成為現在的自己。要是否定自己以前走過的路,等於是否定現在的自己。我不想那麼做。」
她的話語非常率直地延伸下去。
「我確實曾經想過……要是能重新來過就好了。不過,那是我想再次挑戰的意思。我並不想把截至目前為止的回憶,全都當成是沒發生過的事。」
是要把以前失敗的經驗當作不曾發生,然後重新來過?
或是坦率地接受以前失敗的經驗,然後重新來過?
兩者感覺非常相似,但有著天壤之別。
想要重新來過,跟把過去當成不存在,兩著有著決定性的差別。
「以前的我也……確實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拚命努力。我不能……消除掉那個……曾經那麼認真活過的我。那樣是不對的……而且,看過那樣盡全力生活的人之後,我怎麼可能下得了手。」
這是在說青木跟桐山嗎?
永瀨再次用力握住太一的手。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現在擁有想要一同邁向未來的夥伴。」
兩人很自然地交纏住手指、手牽著手。
「我能夠待在現在的場所,是因為擁有累積到現在的過去。要是欠缺任何一塊碎片,我就不會在這裡。」
永瀨是這麼重視他們。
「所以,如果要抹消過去的話,我不用重新來過也無妨。」

然後是蜂蜜與四葉草,青春,夢想,責任,愛情,罪孽,復仇,才能。太多太多。

喊出來的時候 突然明白了
我一直在害怕著
對於看不見的未來害怕著
不知道該幹什麼的自己  害怕著 
然後 是對每天毫不留情流失的日子 我害怕之極
但是 即使如此
只要這樣騎下去 總會看見的
總有一天 我也可以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讓我看到了另一個視角看待的世界的樣子,然後又發現,它總歸會回到同一條河流。

或許合作和信賴,其實是比想像中要冷漠的多的。一個人做就夠了,必須一個人來做。只有當能開始不給別人添麻煩地活著,才成為了別人的依靠。只有當能獨自一人地活下去,才初次擁有了和什麼人一同前行的資格。

太多太多的動漫,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感動與感悟。
而列舉的這些,無非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明天還有早課,所以原諒我不能繼續寫下去了。
或許我只是眾多統計數據中的那個偏離平均值太多的特異點。
但是我還是想告訴大家,動漫也是可以這樣影響一個人的。
不可否認,動漫包含很多壞的方面,色情,暴力,血腥,極端。
但是這個社會也是一樣的。
而如何分辨,接受哪一個方面,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
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嗯大家都這麼認真的長篇大論真的有意思么)

青少年時期,日本H漫看太多會以為女人都是花痴,隨便一推就倒,於是永遠找不到妹子。

(想想,要不要匿……)

(算了,好吧,說的就是我自己……)

(只要多接觸女生幾次就會知道女人是很難被推到的於是只要好好和女生說話一樣有妹子但一定要趁早……病入膏肓就無葯醫……就一輩子看H漫2次元擼了……)

(既然這樣就不匿了……)


影響主要取決於觀眾的智商而不是動漫本身


跳出來厚臉皮說點吧....
最近在極力控制答題慾望...
因為這些問題討論到最後要麼有人激動歪題要麼二次元眾唾沫星子噴題主...
負面影響高磊的答案李居服,因為那是專家論文級別的....而且還沒補完...
張亮的回答有點歪題,話沒說錯但他是從問題反面出發來說日本的動畫漫畫給我們這代人帶來的積極影響...題問的是負面影響。
客觀來說,一件事情有兩面性,這不是中庸的說法也不是雞湯。我是覺得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你很難說被噴的這些宅男他們原本就是廢柴看了漫畫動畫還是看了動畫漫畫變成了廢柴...
先切題說負面影響吧:
易猥瑣,不正經。
真的以為自己能像寒羽良銀桑一樣平常弔兒郎當關鍵時刻英雄附體...
人家是經過沉澱的男人...十幾歲孩子能比嗎...
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當年的80後集體虎軀一震)
漫畫里主角光環一照,妹子撲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很少為他人著想。
這點最容易鑽牛角尖,會自以為在為他人著想。其實沒有....
以為努力了就能成功。
我是要成為火影王的男人...
不會的,這世界是看臉和天賦的。還要一定的機遇。
其餘比如對日本的寬容,同性戀等包括很多人擔心的文化入侵,多少都有。

負面影響說完了,
然後跑點題說其他的。
一句話就是非漫之罪。

動畫漫畫的確是導致了這些平常意義上的負面影響,換個角度想呢?
猥瑣,不正經
是不正經,但對待值得認真的事兒和人就會極其認真,甚至不惜浪費時間當個鍵盤黨和噴動漫的人爭得面紅耳赤。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極力維護。
自我為中心
是人多少都自私。不洗地。只是還沒學會去愛他人。
容易熱血中二
人總要給自己一個努力的理由。消極下來任何事情都是沒意義的,
以成敗論英雄,還是以過程論英雄,看自己怎麼想了。
不論成敗人總要活著不是嗎?
同性戀,社會現在不是已經寬容很多了么。
對日態度,極端的兩撥人要麼恨之入骨要麼愛得要命,如何以一個正確態度對待歷史對待政治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話題。當然一涉及這些最後絕壁變成對噴。

咦寫一半發現張亮答案沒了囧.....
再次總結一下:張亮的回答說動漫帶給人正能量,但沒有否認其他途徑獲得正能量。

@馬小褂 老師,我在評論區也是這個意思。然後你回復我說武俠遊戲等也能獲得正能量....我沒有否認其他途徑包括現實生活啊啊啊啊真的沒有否認啊啊抓頭

有些問題換個角度能展開很多,不過就跑題了...然後那個極度跑題的故事我就不講了...再講就成故事會了...不過不講的話非漫之罪這四個字就沒法解釋了啊啊啊!


孩子逃學上網,是網路遊戲的錯;女孩學熊出沒光頭強傷害弟弟,是熊出沒的錯。反正在中國,孩子不管犯了什麼錯,父母的教育一定沒錯。我不同意答主所說的動漫的負面影響,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單純一種性質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同樣的食物不同人吃下去,有人沒事,有人會過敏掛掉也不一定。不是事物的錯,而是你是怎麼看待他的。他好他壞不是他自己決定,人才是判定的標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辯證的看待問題才是王道。


推薦閱讀:

ACG作品中有哪些不錯的校服?
中國 ACG 圈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網站?
故事大綱爛俗的作品卻成為經典,是何故?
同為彈幕式視頻網站,AcFun 的 Alexa 排名為什麼比後來的嗶哩嗶哩低?
動畫原畫師按照演算系和時間軸系分類是否科學?

TAG:ACG | 社會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