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會覺得 Apple 的產品是簡約的?
我知道很多人都覺得 Apple 就是簡單的代表,但設計上用了那些元素,使我們覺得簡單?
很好的問題。
@鄧妍 的回答十分一針見血,說出了簡約的本質,只是有點簡短,我擅自來補充一下吧~
先說結論:
「簡約」的本質,不在於用了什麼元素,而是:減輕了我們的認知負擔。
許多人分析問題時,喜歡聚焦到問題的對象本身,這其實是比較表面的。因為,影響我們對於一個事物評價的,永遠並非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認知,或曰態度。
人,才是認知的主體。一切分析,都要圍繞著人來進行。
譬如,我們說一個廣告做得好,並不是說它文采斐然、畫面絢麗、特效出眾,而是,它能夠在茫茫人海裡面,擊中目標受眾的心,說出他們心裡所想所感的東西。
同樣,一個產品,我們說它「簡約」,並不是它用了什麼元素和技巧而顯得簡約,而是因為,它傳達出了最少、最精準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我們的認知負擔。
換言之:不費腦。
心理學裡面,認為我們的「知覺」和「感覺」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過濾器」。
我們每天每時每刻,身體都在接受著外來的信息。我們的腳踩在地上,會受到彈力造成的形變。我們的皮膚會感受到空氣流動的刺激。我們的嗅覺會聞到房間裡衣物的味道和潮濕的味道。我們的聽覺會接受到極遠極遠處汽車駛過的聲音。
但為什麼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些信息呢?就是因為我們的「過濾器」將它們攔下,只允許一部分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到達我們的「知覺」系統,供我們進行思考。
但是,那些被過濾器攔下的信息,並非不存在。它們仍然一直在作用於我們的感官系統和大腦,換句話說,一直在對我們造成負擔。
以手機為例。
當你拿起一部手機時,它的拉絲設計,觸手的溫度和重量,外殼弧度,後蓋和機身的縫隙,背面的圖案,手指在機身滑過的粘滯感,這些信息都在影響著你的大腦。它們或許不會喚起你意識水平的「注意」,但是已經對大腦造成了負擔。
而 iPhone 呢?是什麼使 iPhone 被我們認知為「簡約」的?
答案是:iPhone 被有意識塑造出來的「整體感」。
我們知道,為了應對自然界嚴苛的環境,我們的進化賦予了我們大腦分辨極微小差異的能力。「尋找差異」,是我們的大腦時刻不停在做的事情。
而蘋果著力營造的「整體感」,則是最小化了這種差異。它告訴我們的大腦:這是一塊渾然天成的整體,不用費心去觀察、剖析它,乖乖地使用就是了。
這就是「簡約」。因為它使我們「不費腦」。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簡單」就可以的——儘管很多時候,簡單的確可以帶來簡約。但並不是說,用了哪些元素,就一定會更簡約。一個點一定比兩個點簡約?一個面一定比兩個面簡約?不是的。
很多產品,它乍一看上去非常「簡約」,全身只有一種顏色,大面積留白,按鈕無縫無凹凸感,文字也以極小的尺寸安排在角落裡,看上去很舒服。
但是,當你使用時,發現,第一眼完全無從下手,或者,一個常用的功能要進入幾級菜單、記住它的位置,又或者,你每次都要在腦子裡過一遍「這貨怎麼用?」,那麼,它就不是簡約的。
拿有名的倫敦地鐵圖做例子。
(1908年的倫敦地鐵圖)
(現在的倫敦地鐵圖)
後者明顯比較簡約。為什麼?因為前者裡面,背景的地形、道路,地鐵線的弧度、凹凸、角度,都是無意義的信息,亦即「噪音」,會對我們造成負擔。而後者消除了這些元素的差異,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路線上,降低了認知成本。
(這裡暫且不考慮路線的增多和延長)
如果現在把後者變成單色的呢?
不用看都知道,雖然理論上它更「簡約」了,但你一眼望上去能分清是哪條路線么?你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分辨路線。這部分額外付出的認知成本,遠遠超過了多種顏色所消耗的成本。因此,那樣並不簡約。
上面說的是無意識的部分。而有意識的部分,更為明顯。
用蘋果,你不必操心緩存清理、內存佔用、下載的視頻在哪兒、截圖的路徑是什麼、如何把應用徹底卸載乾淨……你只需要記得,打開設置菜單,你想知道的一切完完整整地躺在那兒,不需要再去任何地方找了。同樣,你不需要操心任何「自定義」的功能——你老老實實用就是了。
這裡引入一個詞,叫「用戶介入度」。高介入度,比如安卓,會帶來自由和隨心所欲的快感,犧牲的則是簡約、便捷;低介入度,比如蘋果的產品,帶來的是「不費腦」的簡約,犧牲的則是自主性。
(這裡要強調一下:我是安卓粉,索尼黨。:) )
一個簡約的產品,應該做到的是:第一眼就知道怎麼用,用了一次就能記住,記住之後每一次的操作都成為本能般的反應。
最後總結一下:
什麼是「簡約」?
簡約就是:最大限度地精簡信息;減少噪音;減輕認知負擔;降低介入度。
大概就是這樣。
ios7-官方字幕介紹視頻視頻 我還是借用官方蘋果設計師喬納森·伊夫在IOS7發布的時候對於簡約的解釋:
真正的簡約遠不止刪繁就簡,而是在紛繁中建立秩序。
如何理解這句有深意的話?從蘋果手機最突出的兩個特性可以略窺一二。
1、整個蘋果手機正面只有一個按鍵。
在當時2007年的手機製造技術背景下,做出這樣的設計是一個多麼偉大而又冒險的決定。只有一個按鍵是不是意味著功能的減少?工藝的簡化?絕不是,事實反而相反,功能一樣不少,蘋果要做的是如果把這些功能合理而又合乎認知邏輯的,無感的設計到一個按鍵當中。按一下回到主界面,按兩下到切換應用頁面,長按啟動siri搜索頁面,結合上面的鎖屏鍵可以針對當前界面截圖等等功能。在這麼多複雜功能下用簡單的設計建立了秩序。
2、長按圖標切換到刪除應用的模式。
在iphone沒有出來之前,我們刪除應用程序,必須要到一個設置界面,找到此程序,點擊卸載等等過程,遇到年紀大的老人根本記不清這幾個步驟。蘋果的刪除設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操作。在我們揣摩這個設計無比欣喜的同時,我們會意識到,刪除程序不就應該這麼簡單嗎?
這麼一個簡單的操作帶來的肯定是後台程序上的無比複雜的邏輯實現,但是後台實現的越多,用戶不就體驗的越爽么。
真正的簡約遠不止刪繁就簡,而是在紛繁中建立秩序。
『當我們面對一個非常複雜的產品的時候,不免會有種恐懼感。它很自然會給你一種暗示,我們玩不轉那東西。我們確實常常有那種恐懼感,不是嗎?那正是由那些我們不會使用的產品造成的。所以清晰和簡單的設計,我認為是至關重要的。那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使用產品,進而喜歡上它。
我希望我們設計的產品,看起來會給人以本應如此的感覺。聽著也許有點怪,設計就是追求看似從未經過刻意設計的效果。設計就是解決問題,但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作為一個設計師,不能讓使用者察覺到解決難題的困難度和複雜性。作為一個使用者,也不會想從產品里看出來這究竟是一個多麼困難複雜的設計。當然了,這是設計師的分內事。我想讓產品擁有一種這東西冥冥中註定,就該如此的感覺。我認為正是那種有點偏執的設計理念,帶來了像iPod這類產品。』
(Jonathan Ive, 翻譯自《The Genius of Design》)
相信這段話設計師們會比較好理解,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讓設計更自然。
我也是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我來回答看看有沒有人滿意吧。(第一次發言哦)
要理解蘋果的簡約需要羅列出蘋果歷代產品的效果圖來說明,但是太累人了,就文字說說好了。
先總結一下蘋果設計的特點吧:
蘋果歷代產品設計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導角。無論是導頂角還是導側邊,歷代產品都是同一個參數。特別是iphone問世以來,蘋果在設計上的參數設定越發固定。頂角的弧度無論是iphone幾代都是一模一樣的,而側邊導角也是如此凡是側邊導角的弧度不論是什麼系列(ipod)都一致。UI和LOGO設計同樣被納入了這個體系之中,例如OSX和IOS所有應用程序的樣式和導角不論OSX和IOS的版本如何都不會做出變化。我們在做這個課題的時候,命名其為蘋果設計DNA提取,既然被稱為DNA,也就是說蘋果的所有設計必須立足它們來發展出「身體組織」,並且不論是設計師離職,還是喬布斯仙逝蘋果設計始終不會出現偏差。也因此,蘋果所有產品都能獲得一致的使用體驗——簡約印象的源頭。其他公司的產品並不缺乏比蘋果簡約的產品,而我們卻認為蘋果是簡約的,就在於體驗統一不統一上。當你把其他公司的手機、平板、筆記本等一起放在iphone、ipad、macbook旁邊時你就會覺得蘋果真是簡約到了極至,而在單一產品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手機都可以說比iphone設計上要簡約。
蘋果簡約感覺第二大來源於其做工水平和產品策略上,蘋果並不像其他公司一樣推出多種檔次(指質量上的檔次)的產品。這使得蘋果產品的檔次減少,而不會在不同價位的產品上出現質量和感官上的不一致。同樣是同一公司的同期產品,蘋果的消費者不需要選擇。蘋果一期只出一件產品,即使是豪華版mini版也會分開在不同的「檔期」推出。加上老的產品和新的產品風格始終一致,並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其他印象。
蘋果能夠率先實現這套設計系統得力於其公司架構——以產品部門為公司主腦。其他公司幾乎都是市場部門為主腦,產品和設計部門附屬市場部門沒有設計方向上的主導權。
那麼其他公司就無法實現這樣的設計模式了嗎?無獨有偶,谷歌、微軟都緊跟在其後,以微軟的系統為例,98,2000,XP,vista,win7每代系統的變化都大的無法想像,每次新產品的外觀都另人驚嘆,然而一到win8,win8.1,win10你會發現風格統一了,微軟為了鮮明的特色放棄了導角,連視窗LOGO也更新換代成不導角的風格,讓銳利發揮到極致,雖然銳利給人的感官不好,但是微軟豁出去了,誓要與蘋果區分出強烈對比的風格來。這也是微軟為什麼急於讓全球更新換代到win10的,哪怕你是盜版也讓你免費升級的因素之一。
反觀國內設計,國內市場的不規範,我們有點難以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設計來說明,所以就以操作系統的UI設計來舉個例子——linuxdeepin的UI設計,deepin使用了蘋果的風格設計軟體圖標,讓軟體圖標框在一個IOS式的導角方框內,他們的設計師認為這樣子風格統一就顯的簡約,其實不然,當你多裝幾個軟體後就會覺得難看,因為軟體商並不買deepin的帳,不會為linuxdeepin特別定製圖標,當軟體裝到deepin系統後風格就不統一了而使得給人的感覺變差。deepin的UI設計第二個失敗之處就在於其使用了IOS的導角設計之後竟然同時使用微軟完全不導角的窗口設計(我懷疑設計師人格分裂,技巧一流理論水平只到中二),而OSX雖然慢慢也變成不導角的窗口設計,卻讓窗口的標題欄顯的圓潤有弧度(當然我不希望OSX走上無導角設計的不歸路),不會出現風格上太大的反差。
最後,我表明一下立場,我個人是不喜歡蘋果的。也不提倡簡約設計,簡約設計其實是產品策略,我個人稱簡約設計為反設計。因為所謂的簡約設計,其目地是爭取最大的普適性,因為它反設計,所以它的適應性最強,能被最廣大的大眾審美所接受。我們很清楚,凡是文化那麼就必然有地域性,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而剔除其文化屬性那麼所有人就都能接受,但帶來的影響卻是文化逐漸消亡。所以,搞文化的人常常講,商業化和工業化就是吞噬文化,人類需要商業卻不可以商業化,需要工業卻不該工業化,當文化消失,人類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用戶感覺不到的設計是真正的設計
用戶感覺不到的簡約是真正的簡約
其實主宰Apple設計的那個男人已經回答過了:
「為什麼我們認為簡單就是好?因為對於一個有形的產品來說,我們喜歡那種控制他們的感覺。如果在複雜中有規律可循,你也可以讓產品聽從於你。簡潔並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也不僅僅是把雜亂無章的東西變少或抹掉,而是要挖掘複雜性的深度。要想獲得簡潔,你就必須要挖得足夠深。打個比方,如果你是為了在產品上不裝螺絲釘,那你最後可能會造出一個極其繁瑣複雜的東西。更好的方式,是更深刻地理解"簡潔"一詞,理解它的每一個部分,以及它是如何製造的。你必須深刻把握產品的精髓,從而判斷出哪些不重要的部件是可以拿掉的。」
還想補充一點的是,企業、企業的產品真的是受使它誕生的人的影響,就好像孩子一定會或多或少遺傳父母的某些秉性。Apple最核心的價值觀和設計理念來自Jobs,而Jobs對禪宗的理解、對簡約寂靜的日本枯山水文化的崇拜、對德國包豪斯風格的熱愛(看看Apple Store吧,以及Apple當年推出的Cube)、對在紛雜世界中建立秩序的渴望。。。種種都注入到了Apple的產品之中。
Apple早期(六色蘋果)的一本宣傳冊上寫著: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至繁歸於至簡。就是這個意思。
---我是分割線---
---/-/我我們覺得蘋果的產品簡約不是因為它用到了哪些元素,恰恰是因為Jony在不斷的思考如何才能放棄那些多餘的元素,從而展現產品的本質和功能,釋放最優質的體驗。也就是「形式追隨功能」。
那這是不是他自己獨創的理念呢?當然不是,這恰恰是包豪斯的精神所在,身為英國人的Jony自然而然的深受其影響,尤其是其設計風格成形的大學時期。其宿舍里滿是純白,極簡風格的模型,而且有很多看似一摸一樣的模型,只是細節稍有差別,其實那時已經註定了後來蘋果產品的設計語言。
包括後來他主導後UI設計的扁平化,也無非就是再次遵循了這個「形式追隨功能」的精神而已。所以我一直覺得設計史是學設計非常重要的一環,你會感受到歷史的循環往複,當下的問題很多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都已經得到了解決,當下的爭論很多都是無謂爭論,且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習過程。如果是奔著什麼「速成」或者就是就業拿個薪水,就另當別論,如果是對設計真的有興趣有夢想,真的建議去追尋它的源頭,其它領域亦是如此。
我又跑題了!最後到底什麼樣的設計會看起來簡約呢?不就老頭子那幾個原則嗎?
1)好設計必須是有創意的
2)好設計使產品更加有用
3)好設計是有審美價值的
4)好設計能幫助我們了解一個產品
5)好設計是低調的,不唐突的
6)好設計是誠實的
7)好設計是持久的
8)好設計是伴隨著最後的細節而產生的
9)好設計關心環境因素
10)好設計盡最大可能的著眼於「細微的設計」
——Dieter Rams (也是Jony的偶像)
排名靠前的答案都說到點上了,我想補充說一下:對於電子產品這樣內部構造相對其他日程用品來說較為複雜的產品,蘋果用其登峰造極工程水平,很好地管理了複雜,為複雜建立秩序,從而滿足苛刻的工業設計,最終造就了我們所看到的簡約。 眾所周知蘋果是一家設計和體驗主導的公司,要滿足其產品幾乎 Obsessive(Jony Ive 在工業設計紀錄片《Objectified》中用了這個詞)的工業設計,強大的工程團隊絕對居功至偉。
如果無法妥善管理複雜會怎樣?比如,試想一個裝機菜鳥組裝出來的主機,布局和走線是怎樣的;再試想一個 DIY 老手做出來的主機作品是如何賞心悅目。(關於複雜與如何管理複雜,推薦唐納德·諾曼所著的《設計心理學2》)
--------分割線--------
首先來講我們所看到的簡約。
以 15"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為例,我想我們對它設計上的簡約是有共識的:
其簡約體現在一體成型的 Unibody 機身結構所帶來的沒有任何多餘裝飾的外觀,沒有複雜的曲線,只有簡潔有力的線條,方中帶圓,剛柔並濟。Unibody 使其外觀上你所能看到的部分,除了屏幕、鍵盤、觸摸板之外,都是同樣的磨砂質感的陽極氧化鋁材質。因此我認為簡約並不是「使用」了哪些元素,而是「迴避」了那些會破壞簡約的元素。
對比幾乎同等定位和價位的 2014 款 Dell XPS 15,就算整體上線條已經夠簡約了,由於不同的材質拼接起來的機身外殼,瞬間打破了這種簡約。
再看兩側,乾淨的純平面,介面布局也是近乎完美的居中對齊,屏幕和機身的厚度比例在視覺觀感上也很平衡,很舒服。
同樣對比 XPS 15,處於功能方面的考慮,介面比 RMBP 多(追求功能還是追求設計一般是這類產品設計時必要的權衡,肯定各有側重的),視覺上沒做到完美的居中對齊,白色文字的在黑色的材質上存在感太強,顯得突兀,材質觀感也不如陽極氧化鋁,還有拼接和紋理等,這些元素都是對簡約的破壞。
上面是兩款價格和定位相當的產品在外觀上的簡要對比。蘋果的產品線上,它有這個能力精心打造每款產品,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相對略高的售價(其實現在 MBA 真得好便宜好有性價比了...)。至於那些更便宜的、面向更廣泛的用戶群的筆記本,外觀上是如何妥協、如何不講究,或者如何花狸狐哨亂來的,我就懶得貼圖了- -
然後來講在我們看不到地方,即機身內部的硬體構造,蘋果是如何在工程上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的。
工程上的登峰造極,在我們打開底部 D 面內部結構也井然有序:定製成黑色調的所有電子元器件和 PCB 板,簡直看得神清氣爽。
正因為對內部硬體構造有足夠的自信,幾乎每款蘋果產品的宣傳視頻和官網圖片,都會對此進行細緻入微的介紹和展示。
再看 XPS 15 的內部,藍綠色的 PCB 板、各種顏色的元器件,各種肉眼可見的走線,還有貼歪的標籤...
可以看到在 Windows 筆記本中已經足夠頂尖的 XPS 15,在外觀簡約和內部構造上,與 15" RMBP 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蘋果所設計和製造的是供人們日常使用的消費級電子產品,而非工藝品、藝術品。作為一款面向全球消費者的商業產品,工業設計和工程製造上幾乎苛刻的前提下實現量產,離不開強大的供應商和供應鏈管理。想想看美如畫的鎚子 T1 在生產初期的產能和良品率吧...據說現在白色版的產能還是有點捉急呀...
以上。用戶不需要在硬體的選擇上花費額外的精力。
例如蘋果手機,除了容量和顏色以外,每一代iPhone都不超過兩種選擇。在5以前只有一種選擇,從5S和5C以後暫時有兩種選擇。
例如蘋果筆記本,除了容量和尺寸外,只有Air和Pro兩種選擇。
轉身看一眼手機行業里的HTC、三星等,看一眼筆記本行業里的Dell、HP等,挑選他們的硬體多麼費勁。
提供有限的優質選擇,這就是簡約的精髓之一。看這些小清新答案真是不能忍。
「閉源」是什麼鬼,說「封閉」不行么?用碼農辭彙顯得比較互聯網思維?
即便說「封閉」,或者「不給用戶選擇」,也是倒果為因。Chrome(以及 Pixel)也相當簡約,Google 臂圓嗎?Apple Watch 給了一大把選擇就不簡約了?
1、不做低端
無論性能還是設計,都是要拿錢堆的。被成本束縛了手腳,犧牲外觀也在所難免。
2、材質
跟上一條關係緊密就接著說了。材質是「簡約」區別於「簡單」和「簡陋」的關鍵。得益於材料和工藝方面下的工夫,蘋果是少有的真機比宣傳圖好看的廠商。這次 Apple Watch 發布會更是單獨做了兩個machine p0rn視頻講材質。當然奧氏體304之流有多遠滾多遠。
3、功能妥協
對於蘋果,與其說妥協,倒不如說是設計哲學(雖然這是個爛詞),換電池幹啥?插卡幹啥?說好聽點,就是去蕪存菁,「don"t confuse abundance with choice」。
iPod shuffle 3:
外觀最簡約的 iPod 也是最難用的 iPod,不鏽鋼版那個美啊,但實用性太差,下一代又把按鍵加回來就丑爆了。
MacBook 簡約到只給一個 USB-C,獨家技術?設計靈感?並沒有,單純就是有(shén)魄(jīng)力(bìng)而已。
地鐵圖變成單色確實更簡約一些,簡約並不必然意味著好用,就像蘋果並非永遠都是對的。
4、交互方式
滑鼠,Click Wheel,Multi-Touch,聲控。
在產品外觀上做功能性妥協,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交互,那麼就通過交互手段的革新來彌補,甚至超越。
最典型的莫過於觸屏。重新發明電話之後,就連其他廠商的產品也比當年的功能機簡約多了。
5、Unibody
前面說的是基本,這就是表象了,也就是題主要的設計元素。
按蘋果定義,Unibody 是指 08 款 MacBook 開始採用的鋁材一體成型工藝。 不過蘋果的其他產品也一樣有這種整體感。通過外殼的連續曲面包裹,減少接縫和突出,構成完整的形態。三明治式的iPhone 4 則是個例外。
在這方面 @Lachel 說的沒錯,但拿最不渾然一體的 iPhone(以及地鐵線路圖)舉例,就感覺像是諾基亞/微軟派來的高級黑啊。
Sony 在這一點上處於蘋果的對立面,Sony 像是精心設計和打造的機器,而蘋果則是渾然天成的用具。
Sony MD N10:
當然,簡約並非只有蘋果式的整體感這一條路。比如BO的產品,以及Sony的個別產品(Qualia 007等),但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mac連開機鍵都設計在鍵盤上,沒有一點多餘的東西,沒有任何intel標籤
謝邀。並不是「設計上用了哪些元素」使蘋果產品看上去簡約乾淨。
而是閉源。(我覺得我一定是用詞不準確。我的意思是,用戶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已經為他們設計好的東西。嗯,應該怎麼措辭呢?)只有滿足了這個前提,好的設計才能有的放矢。
The masses destroy beauty.
(當然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因。只是其他方面並未起到像這樣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很傻瓜
簡約:簡單節約
1.mac的用料真的很節約才做的這麼薄(拿mac舉例子),續航能力也很出色,所以出行的話只要帶一個電腦 滑鼠都不用帶就完全夠用了。因為它的電池和觸控板實在是太贊了。(以前一直覺得某些筆記本電腦的觸控板就是他媽的擺設有木有。。。)
2.高度整合性,我在mac的備忘錄裡面記點東西,他會自動同步到iphone上面,很方便。
3.用了adblook插件上網瀏覽網頁沒有任何彈窗廣告,網頁十分簡介,讓人賞心悅目。好喜歡這個問題,從用上iphone之後,就開始觀察為什麼蘋果可以這麼簡潔,並且在體驗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極其人性化的方面,以下從keynote與ppt的對比、mac與windows的對比中,談談作為一個女生的主觀使用體驗。以下比較僅描述主觀感受哦!拉到最下可看到兔兔的微信公號!
從幻燈片說起先自我坦誠一下,我幻燈片做得不好,最近買了許岑的keynote教學視頻,學到大概十幾課,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感嘆:
有顏值有內涵,好棒。寫在當我知道keynote有那麼多功能時!
下面以keynote為例,談談為什麼我覺得apple產品是簡潔的
- 界面非常簡潔
apple不會把桌面弄得很多很多元素,我們打開keynote看看,界面無非就是基礎的添加幻燈片、編輯格式、插入(表格、圖表、文本等)等。頁面的簡潔以至於一開始我完全沒有想到keynote有什麼獨特的功能,以為是一個頁面簡化一些的powerpoint(打開powerpoint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圖標,彰顯其非常強大的功能)。
然而往深處用便會發現,每一項功能,都有往下很多層的菜單可以選擇,比如插入圖表這一項,接下來可以對這個圖表進行各種各樣的樣式變更、效果變更等,表面的簡潔和內涵的豐富毫不矛盾,非常超越預期!
- 細節處的人性化
使用蘋果的mac電腦之後,我開始喜歡上蘋果的簡潔。不僅僅是界面清新沒有多餘的東西,更是很多細節處的人性化設計。在keynote中,我們想把兩行字對齊,怎麼做?會看到如下圖那樣的淡黃色參考線,方便到極致。但從keynote的軟體界面,我們並沒有看到keynote有介紹自己怎樣怎樣功能強大,而是在用戶試探著想對齊字樣是,這個功能恰如其分出現。猶如危急時刻神秘出現的王子!出其不意,就這麼輕而易舉把棘手的問題解決!
主觀對比windows和mac
- 不讓消費者多操一份心 lay back and enjoy
windows電腦的啟動界面大家還有印象嗎?會有密密麻麻很多行的英文代碼行掃過,會有很多給工程人員看的專業屏幕,之後才是到開機界面。mac就不同了,點了點擊鍵,下一個看到的畫面是輸入密碼的界面。簡潔到極致……剛剛開始用的時候會想,這麼簡單的操作,有強大的功能嗎?後來發現這是因為蘋果把繁雜的運算部分隱去在幕後,呈現給消費者的是一個簡潔到優點霸道的界面,頗有lay back and enjoy(躺下享受即可)的意味。
還有很多簡潔之處,僅僅列舉以上!
歡迎探討!天蠍女最喜歡有建設性的建議和評論,歡迎!
更多小文歡迎添加微信公號kellyshi(搜索kellyshi-1111添加),歡迎交流呢。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LESS IS MORE.
降低用戶決策成本
背景:電話,自Iphone從3GS到6plus,對比windows mobile O2 mini, LG那款PRADA呀,還有現在用SAMSUNG NOTE 3;MAC電腦用過ibook snow(已經有類似siri的東西,一聽它介紹自己感覺慘到要跟電腦對話寂寞莫名想哭) 現在IMAC。對比PC的WINDOWS;ipod 就用過shuffle and nano。
審題:說一東西簡約,必然是相對來看吧!簡約於我而言,就是不讓你煩不讓你累。好比明朝傢具就比清朝簡約。到現在我看簡約佔上風吧,反正在"奢華"樣板房看到rococo風的東西都不敢直視。
他說這叫新古典,反簡約的沙發和几子看到就心煩體累。
簡答:一例說明之。
iphone Siri設鬧鐘:1 開siri;2你說Alarm at 2 am;3它回應ok, I turned it on,並提供按鈕給你取消。
Samsung S voice設鬧鐘:1開S Voice; 2你說Alarm at 2 am; 3它問你 all right should I save this alarm for 02 hundred?4你說yes;5它回應Ok, I saved this alarm for 02 hundred.
iphone全程約5秒。Samsung 全程約15秒。完勝的簡約。絕不是什麼USB口排列平衡那種簡約。
在睡夢中醒起忘了設鬧鐘的你,敢說這10秒多長嗎?看到這里暫停,你去先去搜13581887557這號碼。
然後看三星員工怎看蘋果的設計:http://www.quora.com/What-do-Samsung-employees-think-of-Apple-design
詳答:...很簡單 看下各種windows筆記本的c面 在看下macbook的c面 其他品牌恨不得c面貼滿狗皮膏藥 無論產品本身設計多麼精美 頓時設計感掉一大截 當年隨身聽也是 我拿到手後立刻撕個精光
推薦閱讀:
※有觸控板和 MacBook 一樣好的筆記本嗎?
※Linux 為什麼還要堅持使用宏內核?
※如何評價 2013 年款 Mac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