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申請博士是個值得花心思再三考慮的事情,因為讀博期間會承受來自學校導師和項目的壓力,同齡人戀愛和工作進度落後的壓力,家庭可能的碎碎念的壓力,而這一切又並不保證PhD這個頭銜,更不要說畢業之後的工作了。你會花很多年時間在一個很具體的項目上,理論上你會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在某個行業成為內行,之後你也有很大可能從事相關方向的工作。同人文、社會學方向的PhD不同,工程類的學生們不是帶著自己的想法進實驗室的,而是由導師決定做什麼項目,因為在導師申請經費的時候已經要寫清錢將來的用途了。所以在感受讀博體驗之前,再問自己一次,是不是真的打算或需要讀博。因為年輕或者因為工作不好找而讀博從來不是個好理由。


英國在08年經濟危機之後經濟受創,對教育的經費撥出也吝嗇了很多,這幾年還時不時有教工罷課的活動。對想申請PhD的同學的影響就是獎學金難申了,導師們難申到錢,也就沒那麼多錢給博士生們。英國的工科一般來說沒有美國跟業界結合的那麼緊,科研經費大多還是來自政府或研究中心,像BBSRC, EPSRC等,而這些funding因政策原因會優先供給歐盟學生。現在申博士的話,如果成績不是Top1,或沒有一個有錢的導師看上你,那半獎(學費全免,自己負責生活費)是個比較現實的期望。近幾年從英國本地讀碩再申博的愈來愈難了,反倒從國內申請博士
(留學基金委)
的相對多一些。錢少的另一影響就是買昂貴儀器或者出國開會時導師會皺眉頭,也影響學生科研的效率。


英國博士時長一般是3年科研加1年寫博士論文,早幾年對博士的科研成果要求貌似更高而時長相對寬鬆,有讀6、7年的。現在學校在權衡時間和質量的關係,要求4年畢業。這對很多項目而言是很困難的事,可以酌情延長1年左右,於是4、5年是個相對常見的時間。如果自我管理意識很強論文寫的早,加上導師同意,也有可能3年畢業。總的感覺高校的制度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報告要交,報銷的手續越來越複雜,PhD項目時間規定越嚴等等,當然英國也不是個例。


講講我們學校(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工程學院的PhD考核制度:入學第一年要求學生在做項目的同時修夠一定學分。每月和導師有一次較正式的meeting並給系裡提交meeting
report。做科研的三年每年要交年度報告並被安排和一本校考官答辯(viva),如果答辯不通過是不能進入下一年的。第四年寫論文不用繳學費,論文寫完後如果導師們審核同意就可以提交學校了。之後校方安排答辯時間,一般一到兩個月。與國內博士不同,英國博士畢業最關鍵的部分不是提交論文而是答辯。答辯時兩位考官,相關領域的校內和校外考官各一個。答辯時考官和你關在一個小屋裡,考官根據你的論文向你提問,答辯時間一般3、4個小時,但我也見過7個小時的。答辯後考官們會給你的論文和答辯提修改意見,只要修補一下論文,考官重審通過就算OK了;也有可能需要重新提交論文或重新答辯;最不幸的會直接fail,轉為MPhil(哲學碩士,如果選擇不寫論文那麼就直接拿MPhil的title)。


我們學校的網路資源很豐富(不要想歪了),常用的論文資料庫都買了,國內一些名校的同學下英文論文有時也會找我幫忙。下paper只需考慮搜索而不用考慮能不能下載下來,這種爽度在公司上班的人是體會不到的。由於同實驗室的同學來自各個國家,英語是唯一交流語言,所以幾年下來專業領域的英語聽說讀寫都不是問題了。出國開會時,你只會想著怎麼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的漂亮些,無須考慮這段presentation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因為你早擔心過了)。習慣英文的另一好處是你的成果容易被其它國家的人看到,不止是你發的paper,包括你寫的blog,你維護的代碼(呃,文檔部分)等等,方便擴大你的network。PhD期間可以在學校兼職助教補貼生活,主要任務是實驗課的答疑或作業、試卷批改。我沒有看到像美國高校那種講課的助教,不知道是不是只是我沒接觸到。

讀工科博士的來自印度和中國這兩個發展中大國的學生較多,阿拉伯一些盛產石油的國家有他們政府的強力資金支持,也來了很多學生。選擇的工科專業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電子工程和土木工程這幾個上。工程學院開大會時,看到過半的亞洲面孔不要吃驚。你的英語聽力也在和奇奇怪怪的口音交流中得到提高……

英國對比德國日本等工科比較強的國家高校內等級制度(hierarchy)不強。美國我不知道狀況,我猜應該也不錯。等級制度是搞學術的大忌,屁股決定對錯?對追求真理的人來說不能更可笑了。我剛進實驗室的時候喊導師XXX教授,導師說我知道中國人會對上級表示尊敬,但是我希望你尊敬一個人不是因為他的職位,而是因為他的為人。這句話一直影響著我,在之後跟上級的交流中做到不卑不亢。喊導師名字不過是一種形式,但確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看待這個關係。導師請學生吃飯或同門們一起娛樂的頻率較國內少。我想一部分因為西方文化中公私更分開一些,另一主要原因,是實驗室里的人國籍和年齡分布的要比國內寫意的多,共同話題相對少一些。


早些年英國PhD只有一個導師,現在都是2個(也有3個)導師的,其中一個主要負責(main supervisor),另一個起督導作用。PhD期間的日子質量主要就看主導師的了。即使學習在同一所高校,每個人的體驗也可能大相徑庭。在進實驗室之前,對導師做再多的調研都不過分。除了考慮他的研究方向你是否喜歡,他的學術水平如何,也可以打聽一下他的指導水平如何,他在實驗室的為人如何,他與學生的關係如何等等。
有的導師申經費能力強,那麼即使大環境缺經費的情況下你也不用擔心用不上好儀器的問題;有的導師指導有方,在你科研懵懂時期能夠耐心引導你而不只是評判你的成果,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要像教練而不要像裁判;有的導師名氣大,paper署上他的名不愁投不出去;有的導師為人隨和,你壓力不會太大;有的導師靈感很多,呃,祝你好運……

每一個特點都會讓你的體驗更有意義或更痛苦。順便補充一點,一般華人導師會更嚴謹,或者說苛刻一些。想來或許是自己在英國紮根已不易,不希望因手下的華人徒弟而落人話柄吧。偏頗一點說,跟華人導師要做好受一點窩囊氣的準備,不過關係也可能走的更近一些。

跟導師的交流以郵件為主,彙報進度或尋求指導。大概2周見一次面,也有每周見或一個月才出現一次的。於是乎,你的英文(郵件)寫作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沒錯,我說上面一句話就是為了引出大名鼎鼎的《PhD Comics》系列(作者J.
Cham)。

讀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來就不是。同學朋友中因讀博而和男/女朋友分手的,得抑鬱症的,耗費大把青春而後悔不已的,因種種原因 (包括導師中途跳槽) 而輟學的,絕不是極少數。如果你喜歡你的專業並真的願意投入你的黃金時代來深入學習,那你應該會從選擇學校和導師起就對自己負責了,並希望你的熱情和毅力能夠堅持到你畢業。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嚇跑你的話 (什麼?已經入坑了?) 那我再打打氣。地球上能用你比較熟悉的語言學習,科研實力夠雄厚,環境優美,學習期間又沒有太多複雜關係的國家一隻手能數的過來, 英國肯定是其中一個, Enjoy。


寫在最後:我運氣好在英國讀博時遇到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導師,並很享受讀博的日子。其實很想在這個問題里大書特書紀念那幾年,但已經扯的很長了就不贅述了。


結合自身經驗說說看...
首先從教學來看 在下國內純學渣 高數大物全部低空飄過 3+2 來了英國念材料科學...
完全適應這邊的講課和考試 自己本來從沒想過要念博士 但是來了一年以後發現萬分喜歡倫敦
加上第一年成績還不錯 想想這年頭海龜真心不值錢 學校一般如果還就拿個碩士學位回去真不好混
於是萌生讀博年頭 剛開始念第4年的時候就開始申請了 非常幸運遇到一個願意收我的導師 而且課題是自己非常感興趣的 就報名了海外自費轉公派 拿了CSC的獎學金開始讀博 中間文件手續各種繁瑣複雜 不過一切還算順利 那一年海外自費英國報名300錄了100 據說以後會越來越多 所以海外自費讀碩士的可以考慮一下 但是 只來讀碩士的話剛來沒有什麼成績拿來申請( 除非你在國內已經有很好的學術成果) 讀完拿到一等學位申請又晚了 所以3+2 來的我是真的蠻幸運的 我覺得還有因為自己在研修計劃中把自己的項目吹得天花亂墜 並且去查了一堆國家相關重點扶持政策之類的去給專家看的緣故... 今年學校的CSC就被斃了蠻多... 挺可惜的 好不容易申請到了卻沒有過基金委的關...

剛讀完第一年 就像大多數學長告訴我的 第一年並不難 大多數都是打基礎 所謂基礎就是閱讀文獻 理解各種概念 這裡的概念要非常的基礎 比如我的材料學科要全部從晶體學 固體物理 半導體物理中每個相關概念都要了解 (用英文解釋出來) 這點很重要 這邊很看重英文的交流 哪怕平時在組裡都最好不要在導師面前和中國師哥師姐說中文 看文獻也要看英文的 除了自己的項目相關的資料 平時實驗需要了解的概念也要會 各種儀器的原理也要知道 具體實驗操作方面 一開始都會有學長或者學姐或者組裡的博士後帶你起步 一般先是重複一些他們的實驗 基礎的材料準備啊 實驗布置啊 還有初期的結果分析啊 等到你已經熟悉了 就可以自己做實驗 這邊還有一點就是對安全很重視 各種安全表格和規範都要遵守 否則會被禁止進入實驗室 第一年導師不會要求你有什麼大成果 如果能把實驗完成一輪 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第一年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做更多的實驗有更多或者可能更好的結果 但是導師在報告里給我的評論是 此人做了太多的實驗... 把這些結果總結分析 為什麼結果不好(第一年肯定不好) 怎樣提高 都寫在第一年的年度報告裡面 報告一定不要寫太長 否則會被要求刪 40頁左右都嫌多 我被叫從90頁刪掉38頁... 痛苦死了 之後會組織答辯 答辯並不難 另一位相關的老師會針對你的報告問各種問題 從容應答就過了 這樣就順利度過第一年

現在剛剛開始第二年 預計會忙很多 因為大致熟悉試驗流程後 該要想方設法提高實驗結果了 這就是最難的地方 博士的研究講究原創性 一定要做別人沒做出來過的 所以經常結果都很慘 但是讀博前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慢慢熬結果 每周的組會給導師彙報都幹了啥 不用急躁 要記住這些都是要慢慢來的 一個流程你認真做好了比匆忙做好結果一坨屎再從來要好很多 我就因為急躁吃了很多虧

總而言之 這邊的學術氛圍很好 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很融洽 導師好的話會定期組織組裡的活動 聖誕晚宴啊 滑冰啊 聚餐啊什麼的 目前聚餐都是導師買單的... 只是吃的都是中東和印度菜 真心不好吃...
大多數導師是放養的 不會對你很嚴格 只要你按照自己的計划去做 定期有一定的提高就好 導師真的就像朋友一樣 我的導師比較開放 平時大家聊什麼都有 話題天馬行空 組會也是一片歡笑聲中落下帷幕 我的建議是要做好計劃 怎樣能夠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計劃 那樣你學和玩都不會耽誤...

除了學以外 在英國讀博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盡情享受這邊的生活 我下定決心讀博還有個原因是能在倫敦再賴4年 雖然CSC給倫敦每個月只有1100鎊 扣了學費真的不是很多 但是如果你不買東西不天天下館子是絕對夠用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享受生活 尤其是在倫敦這種城市... 如果你想可以過得非常豐富多彩 各種各樣的活動你參加不完的 什麼樣的興趣愛好都能滿足你 那些說英國沒有好吃的的 只是不知道哪裡去吃罷了 倫敦無數餐廳 物美價廉的多了去了 多結交外國的朋友讓他們給你推薦就好 少去夜店多去演唱會 倫敦大大小小演唱會和gigs不要太多 曾經巔峰期一周連著去了三場 價格也都不貴 比在外面下館子要划算多了 你還可以偶爾看看歌劇 參加一些公眾的節日 這邊基本什麼都有節 什麼巧克力節 啤酒節 小吃節 想購物的話去逛逛一些小店 會淘到不少好東西 少打麻將多運動 找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打打球 吃吃火鍋 就足夠啦

所以英國是一個適合讀博的地方 大多數大學質量都不錯 加上CSC的資助名額也在提高 如果能力強盡量申請這邊的全獎 不過真的挺難的 名額都是給歐洲人 歐洲人又不願意讀 大把大把的資金都空著 這邊大多數是中國人和印度巴基斯坦那片的讀博 如果家裡不差錢 讀個半獎也不錯 也就在倫敦的月生活費高點 自己可以打打工 建議去老外的地方打工 一方面正式不會坑你 一方面練習口語什麼的 別的地方生活費真的不是很貴 你要想讀完找到個好工作一年能掙多少錢 算算賬就好了 加上這四年的生活閱歷和體驗 絕對超值...

我個人覺得出國讀博的話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是不錯的選擇 其餘的不是很了解 前三者都是可以做到學玩兩不誤的 儘早制定好計劃 儘早去申請 完善自己的能力 讀博並不是輕鬆就能畢業的 但是這一個過程會給你一個很大的提高 尤其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對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用

我以前的成功人士房東是HSBC的中層 倫敦四處都是房產 他告訴我這邊社會對Dr比較尊重 也一向認可他們的能力 因為"They can apply themselves." 所以就可能去社交去擴寬自己的眼界 不要一心做書獃子只搞學術(當然你這樣說不定弄出來Nature也是很有希望的) 來英國讀博絕對是可以身經百戰最後見得多了的...


那個愛丁堡的哥們已經是博士了難道沒發現在英國讀博的只有三種情況,哪種都跟痛苦沾不上邊。當然這話偏激了點,就算痛苦也只是類似於我不想上班的痛苦而不是日子活不下去了沒錢吃飯交房租馬上就要露宿街頭的痛苦。

第一,自費的,拿我在英國最窮的利物浦大學舉例,博士四年交三年學費,一年兩萬磅,是磅喲,摺合成人民幣三年60多萬,加上生活費讀下來大概150萬左右吧。如果是利物浦大學研究生畢業,學校可以給你優惠價,學費17000磅,85折,多叼。在英國其他任何地方讀都只會比這個貴,如果是倫敦的大學,先乘以二吧。家裡能拿出這個錢的,讀博讀不讀的下來有關係么,讀一半先買房,甚至開KTV成老闆的都有。
第二,拿到獎學金,恭喜,能拿到英國人的獎學金的中國人學術水平已經超過絕大部分歐洲同齡人,根據他們的獎學金髮放原則。這類人讀博既是愛好也是特長,基本沒壓力。三年之後哪怕不能在英國當個大學老師在其他國家的大學謀生基本不成問題。
第三,中國政府出錢給你讀,這類人比較神秘,讀的也都是高精尖專業,當然自身肯定也非常優秀,學成回來國家是有位置等著你的,就看你願不願意回來而已。
綜上,像我這種家裡沒錢學術水平也不行的人只能回國苦逼的申請美國的博士了,至於能考慮英國博士的,我想都不會為了生活,事業太操心了吧。


第一年讀論文提高知識面,第二年搞社交提高交流能力,第三年做實驗發文章,第四年寫論文畢業。

我最大的收穫是,有很多時間思考人生,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也了解了自己的優勢劣勢,而且適應了英國社會。讀博士之前很多事情很糾結,那之後我就很少糾結了。

另外,除非你的導師是大牛,不然讀博士的意義基本就不在學術造詣上。


英國工科博士生路過...
樓上已經把英國的學制講得差不多了。工科博士一般來說是做三年項目,第四年寫博士論文。這四年期間,如果沒有老師或學校的要求,一般不會要求上課。不過,你要是對相關學科感興趣,也可以去蹭課聽。
英國這幾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國際留學生的獎學金一直在縮水。於此同時,英國政府為了培養本土工程師(他們不希望自己工業界若干年之後被外國人佔領),設立了CDT(Central Doctor Training中央博士培養)計劃。這個計劃是由政府出錢贊助本地學生讀博士(最好是工科博士)。這勢必會對國際學生的獎學金造成擠壓。比如,好像從2012年之後,EPSRC(相當於中科院的單位)不再贊助國際留學生讀博士。所以說,英國博士獎學金目前很難申請到!
說說英國工科博士的學術現狀吧。以我所在的一所英國知名學府(不是牛津、劍橋、帝國理工)為例,我們這裡學術活動和工業界結合緊密。也就是說,導師往往會給你找些工業界項目做,然後項目的成果可以拿去發表學術論文。(不至於像國內某些大學,你平時給工業界打工,勞動成果無法發表論文。因此,你要想博士畢業,還得花費業餘時間做學問,很辛苦!)
說到博士生活,導師要求早九晚五,可我一般是早上10點前到,晚上6點以後回家。平時,就在電腦前操作軟體(有些同學得去實驗室做實驗)。不懂的問題,往往會直接問(中國或外國的)學生,同學關係還算融洽!
另外,讀博士期間,學生還有出國開會的機會,比如說去美國、歐洲大陸、遠東(中日韓)等等。開會期間的消費,由英國大學報銷。
-----------------------------------------------------------------------------------------------------------------------------------------
一下是我的新文章:
作者:流浪的蛤蟆
鏈接:為什麼許多外國教授不喜歡中國博士生 - 英國生活的點點滴滴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天跟自己關係很熟的教授A聊天,A告訴我:「前幾天我跟化學系的博士生導師聊天,他們告訴我,雖然中國留學生聰明,但是他們不想找中國留學生讀博士,因為中國留學生缺少縱觀(科研領域)全局的能力。


我知道A是在跟我討論了自己博士研究領域,覺得我對自己的領域有縱覽全局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之後,才給我說的實話。因為A是中國出生長大的,所以我們便用中文聊起了中國學生的問題。最後我們覺得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是,我們從小的教育太注重視知識的灌輸,而不問被灌輸的知識的創造過程。許多學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你高中學過三角函數,卻不知道三角函數里的那些邊角關係最初是用來航海定位的,於是你學過就忘。你大學學過微積分,但不知道或不關心微積分是由Riemann sum推導的,然後做研究遇到了不規則的離散的信號求有效值,一時很茫然。還有,許多留學生出國多年,寫了多份報告,連基本的學術術語(Background, Motivation, Aims and Objectives)之間的邏輯關係都弄不清楚,其實就連國內某些211大學的博士生都未必搞得明白,反正論文混混就畢業。


因為不知其所以然,於是搞科研,連自己的動機都搞不明白。不信你去問那些國內的博士生:「你為什麼做目前的項目?」他們十有八九會支支吾吾地給出類似如下回答:「導師讓我做的」,「這個項目有錢」,「我覺得好發文章」等等。這些回答確實是很好的動機,但是它們很難轉化成你科研的動力。一旦導師中途變了主意或不再給出有效指導,一旦項目資金鏈斷了,一旦你覺得不好發文章了,你還會堅持嗎?聰明的博士生,肯定會看幾篇文章,提一些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的學術問題,然後改改別人的公式或者拼湊一下別人的方法,勉強發發文章混畢業。然後,他們的文章再也沒人看了,因為本來就是解決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


說到這裡,你會問真正的科研動機在哪裡?答:在如何把自己知識轉化成生產力上。比如,理工科學生應該思考,我所學的那些知識(knowledge)、演算法(algorithm)、工具(technique)以及方法(methodology)如何為我從事的領域服務,或者我的研究領域要發展需要哪些新的知識和技能。有了這個動機,你再去看文獻,查資料,你就會對你所從事科研領域有個全局把握了,然後去挖個創新點就不難了。可是,這種學習知識的熱情,早在我們小學、中學和大學本科階段給扼殺了!!!


A最後又告訴我:「中國的許多博士生,你讓他幹什麼他會幹得很好,但是離開了導師,自己就太不會思考了。」我很感嘆。在諸如物理和數學等有固定公式的研究領域,中國博士生可以順著以前的思路,改改公式然後做一些應用模擬來混個工作量,然後畢業。但是到了化學等需要提出新的理念或者依靠經驗和直覺判斷的學科,中國博士突然沒思路了,嚴重依賴導師。而許多導師也許早已「油盡燈枯」,急需一個新博士去看文獻討論來開拓自己的視野,給自己的研究小組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是去雇一個只會「搬磚」的「學術技工」。


中國從不缺乏聰明和勤奮的學生,但是當聰明和勤奮的留學生越來越多,聰明和勤奮就越來越廉價了。廉價到了最後,別人連獎學金都不太想給了!!!


2016/06/01

-----------------------------------

有興趣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英國生活的點點滴滴》,關注我的留學生活。謝謝

英國生活的點點滴滴 - 知乎專欄


好像眾回答沒有切題的啊,題主問的是英國的博士,難道不是應該說下英國博士生活的不同嗎?我來嘗試著答一答好了。

相比於美帝體系,英國的PhD生活真是太爽了。

沒有發paper的壓力。對!讀博期間不需要發論文,老闆不會催,你要是自己想發,找老闆幫你改,他多半會推脫,跟你說干這事沒用(英國人太懶了)。所以所有的工作就壓到了最後的thesis。這是個很不好的地方。美帝體系內thesis就是之前發表的paper的集合(當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寫和重述),但至少technical的部分已經通過一些peer—reviewed的journal的考核,所以thesis很容易通過。但在英國,你的thesis里的東西全都是第一次面世,examiner返回的修改意見就會比較麻煩,甚至有些major revision會有一些返工。所以thesis是重中之重。除此以外,幾年的PhD生活還是非常愉快的,因為,不需要寫paper的PhD生活真的很爽啊。另補充,因為不需要階段性發論文,曾經出現過PhD做實驗一直失敗,最後thesis里把所有是失敗的實驗結果總結了一下就畢業的。原因是我試了這麼多種情況,也是我的貢獻,起碼告訴別人這樣是不可行。但這種東西顯然發不了journal paper。

生活相對比較悠閑,英國的一周法定工作時間是36個小時,四天半。典型的英國人一般是不會加班的(對科研有強烈熱愛的就不說了)。下班後跟同事出去喝個酒還是很平常的,曾經聽聞某博士老闆叫他出去喝酒,他拒絕了打算留在實驗室做實驗,老闆卻批評他你們亞洲人不懂得生活(恩,我們稱之為勤奮)。

想到再更。


去過河南嵩山少林寺嗎?在英國讀博士期間會感受到那種氣氛。哈哈哈, 開玩笑的,歡迎參考下面回答,謝謝。

英國讀博,申請,流程,體驗和注意事項? - 知乎


housemate是博士生,每天就是早上9半出門,早上5點半回


經常看到他們在門口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接一根的抽煙,眼裡是夏天午後蟬鳴般的絕望。


謝邀.抱歉一直沒注意到
本科畢業去的University of Sheffiel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讀的Ph.D.,這個提問還沒有人回答,我就來答一下吧。
從中國飛最近是到UK Manchester,然後做火車一個多小時到Sheffield。 Sheffield是一個很普通的英國城市,二戰作為軍火廠被德軍炸平了,所以也沒太多特色。旁邊有個National park, peak distract, 峰區是個景點,很多人都會去踏青。
讀Ph.D.跟讀本科是兩個概念,英國沒有compulsory courses,學分要求,所以三年可以不上課,雖然可以選。Sheffield 是紅磚大學之一,帶著標準的紅磚的氣質,工科苦逼學校。學校工程,景觀,新聞都很有名,中國人很多,大多都是來上master by course。有很多seminar要聽,都是學術報告,所以帶著明顯工科學院的缺點,缺乏人文情懷。學校是城市型大學,即是學校分布在城市裡面,沒有校區概念。
讀phd更多的是跟老闆走,所以基本就是實驗,報告,文章,催著干。出去開會機會還是很多,學校有專項基金提供給學生申請,還是很容易的。
如果有問題,留言我會盡我可能回答。畢竟讀phd跟大學真的沒太大關係,老闆才是。


兩個朋友都在帝國理工念博士,都終於在最近提交了博士論文。
一個說,覺得整個讀博士的過程有一種服兵役的感覺,本科的同學們工作的工作,結婚的結婚,只有自己的狀態似乎還在原地不動,而且是幾乎無償(只cover生活費)地科研。
還有一個說,論文答辯之後,居然沒有喜悅感,這種感覺,就像一直想和早已不愛的妻子離婚,打了好久的官司經過很多爭吵,最終離成功了,那個心情能說是喜悅嗎。
從他們口中還聽說其他博士朋友的故事,有因為讀博士離婚的。

我是不是說的太消極了,我是其中一位博士的跨國戀愛女友,異國三年了,分分合合,個中心酸,不提也罷。終於快要修成正果了。看他博士那麼辛苦,我實在不忍心和他徹底分掉,當然,他讀博那股認真勁兒也的確很吸引我。作為一個苦逼理工phd的苦逼女友,都是命吧,痛並快樂著。

怕男友看見觸動他心酸,匿啦。


本人是去年剛畢業的英國材料學科的博士。下面我結合一些自己的經歷,談一下英國工科博士的體驗,順便與國內工科博士的體驗做一些對比。於我而言,英國工科博士的體驗主要集中於以下三點:心態,進度,時間的安排

心態:
能來到英國讀工科博士的中國學生水平都是很不錯的。但是良好的心態卻不是人人具備。課題的困難程度,畢業後工作的壓力,身邊朋友的升遷與婚嫁,家庭的負擔等等,對全世界的博士來講其實都是存在的。我就不再贅述了。相比國內,英國工科博士的好處是更能靜下心來搞科研,起碼不用給導師干報賬之類的雜活,可以自主地選擇幫助導師帶學生和代課等等。最重要的是和導師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涇渭分明的上下級關係,一般都是直呼其名。所以只要能腳踏實地科研,還是能挺享受這份安靜單純的科研生活的。不過碰到棘手的課題,怨天尤人,痛苦不堪的也大有人在。我的課題開始也屬於非常費力的類型,後面好不容易出了點成績,瞬間又要畢業了。哎可嘆時光飛逝啊。

進度:
像我們材料這種專業應該也算是中國留學生選擇的熱門專業了。首先,和國內相比,好處是有很多大型的實驗設備可以自己親自操作,而壞處是要等半天才能培訓完。因此,獲得有用數據的時間較國內的博士晚一些。碰到放羊的導師,那壓力就真的很大!舉我自己的例子吧,有時候設備剛培訓好就壞了,等到我博士畢業了都還沒修好。沒有的設備有時候還得自己造一個出來才能測試!怎麼辦?積極主動性尤為重要。適應被動的應試教育的學生開始會有點不習慣,後面沒辦法了也得趕鴨子上架。要麼到博士第四年的時候壓力會非常大。所以我的體驗就是儘早努力,永不拖延,誰知道設備什麼時候就壞了呢!(要是我早點覺悟就好了)。工作的時間也分人,沒有嚴格的打卡或者查崗制度。學霸就是兩點一線,宿舍和實驗室,每天三個8小時,8點到下午4點猛起,4點到晚上12點再走起!像我這種普通同學就是早上9點左右到辦公室,下午5點左右下班,中午大概半小時的吃飯時間,沒有午睡。有時候實驗忙,晚上吃完飯再回去做個兩三個小時。周六周日偶爾加班。

生活:
在英國讀工科博士,課餘能供自己分配的活動時間還算充裕,輕鬆的時候還算愜意,不過忙起來也是沒日沒夜的。周末沒有實驗的時候,我喜歡打羽毛球,踢足球,或者健身。節日的時候和朋友聚餐,打牌,看電影。在英國總感覺生活很單調,但是現在描述起來貌似還挺豐富的嘛。愛喝酒的同學還可以常常和外國友人泡酒吧。至於吃飯,拿我所在的城市Sheffield來說,中餐館遍地都是了(雖然本人幾乎都是自己做飯)。更別說倫敦,曼城和伯明翰這些大城市了。如果校區是在比較偏僻的小鎮,那恭喜你,幾乎是無聊到爆。想吃個中餐有時候都得坐公交到城裡去。

總得來說,心態擺正了,進度不拉下,生活過得去,在英國讀工科博士還是不錯的體驗!最後再補充一點。這邊學術氛圍很好,可是博士畢業沒有發paper的要求,導致很多導師只享受科研的過程和學生的畢業論文,而忽視學生的小paper和未來工作的前途。所以還是那句話,靠自己努力吧,不要讓英國的安靜生活把人拖懶了,什麼事情都得趁早做,否則悔之晚矣!


9:00 到辦公室
11:00 咖啡時間
13:00 午飯時間
15:00 下午茶時間
18:00 回家

以上為全體工作人員的時間…不包括周五晚上集體泡吧喝酒跳舞到半夜…


以前在英國讀書時,由於學校是老牌engineering名校,和國內哈工大又有交換生的往來,所以經常能接觸到不少讀工科的博士,和傳統意義上的博士形象差別還是挺大的。
1,大部分都是社交達人。
2,對生活質量很有要求
3,總是在抱怨自己的導師不給工作安排或者太easy(和研究生形成鮮明對比)
4,享受讀博的日子,這點其實能理解。英國讀博一般要5年,而且未來工作的前景也不錯,
與其鬱鬱寡歡不如順其自然

One Apple a day, keep Doctor away. 博士生至理名言


我導師跟我說:
It"s London, it"s f**king center of the world.
來告訴我social的重要性。
其他的問題或者困惑,在哪裡都一樣。


我們平台上有一個諮詢師,Jonathan,國內 985 大學,本科及碩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 機械工程博士。下面是我們採訪他的一篇稿子,關於英國工科申請與就業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申請博士需要早準備

當初之所以選擇去國外讀博士,是因為現在研究生都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了,就連一個大學圖書管理員的職位,都有很多本土的博士去競爭。


在申請博士之前是需要播種的。不管自己在大學開始或者研究生開始的時候,對以後的未來職業發展是怎麼樣的,都必須扎紮實實地把專業知識掌握牢,打好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個理工學生,不管在本科還是碩士階段,第一就是要發表一些論文,第二就是做出來一些東西,這樣才可以提升自己的價值。不管是以後深造還是去公司應聘職位,都會有很大的優勢。


做出一些對社會有用的設備出來是我本身的興趣所在。在大學 4 年期間我和我同學製作出了一個機器人,參加了全國性的比賽,並且獲得了二等獎。剛開始的時候我導師說有這麼一個項目,很誘人,大家忽然來了一大片。但慢慢走著走著,就剩我和我同學兩個人,我們經過自己的研究琢磨並製作出機器人。最後的結果都令我導師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我們真的會做出來這樣一個成型的機器人。


套磁不是盲目套近乎,推薦人不是越牛越好

當我們在大學 4 年或者研究生的 3 年有了一定的積累,那麼申請碩士或者博士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優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套磁以及推薦信的寫法。

套磁的話,不是簡簡單單的和導師套近乎,而是要找准導師才能去套磁。我們一定要研究清楚,哪一個項目和我們自己的興趣、發展及能力的匹配度最高。然後我們才選擇去套磁。


至於推薦信的話,要找自己最熟悉的老師。很多人可能會告訴你,寫推薦信的時候一定要找教授級別的,因為國外人比較看重,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國外的招生人員,更看重的是什麼呢?他們看重的是這個老師或是導師對你的了解程度,以及他說的和你 CV 里講的的匹配程度,他們更注重的是真實性,而不是級別。


在把關注點放到套磁、推薦信這些具體申請工作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為什麼要去申請國外的學校去讀書,尤其是博士。因為這畢竟是 3 到 5 年的時間,都夠蓋好一座大樓了,所以我們在選擇要不要去國外讀博士及讀什麼方向,一定要考慮清楚。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及發展規劃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求學期間如何為就業做準備

同樣,找工作是一個收穫的過程而不是播種的過程,在這之前你要努力充實自己,才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那麼在博士期間我為自己以後找工作做了哪些鋪墊呢?首先,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我們是本科碩士或者博士,都要有規劃,做長期的準備,不打無準備的仗。在國外的時候,我參加了一些和專業相關的協會比如說機械工程協會,有很多公司內部的技術人員和老總都會去參加這些協會。對於學生來說,有些協會是完全免費的。如果註冊的話,協會還會定期發放免費的資料,舉辦免費的活動。對於學生而言,一切都是免費的。比如說有時候會在酒吧舉行一個交流活動,有免費的晚餐以及酒。


當然你的目的可以是沖著晚飯和酒去的。但是,對於一個有規劃的人來說,更要注重和這些技術人員和老總交流,問問他們是怎麼進公司的,如果想關注了解他們要怎麼和他們聯繫。溝通很重要,是你獲得信息的一個最主要的來源,並且是最直接的來源。


在英國找工作

據說每年的中國留學生中只有不到 5%的人可以在英國留下來,據說這 5%之中還有包括嫁人了的。中國留學生在英國找工作有那麼難嗎?這是因為大環境的問題,還是因為我們只是為自己找借口,認為有 95%的人都找不到工作,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事。


英國其實是缺人的,尤其是倫敦地區,特別需要引進人才。任何地方都不需要摘果子的人,不要看那些所謂的數據,那些數據都不太真實。我是從 13 年 9 月開始投遞的,也就是博四的時候。我剛開始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去投簡歷,沒投對地方基本沒什麼回應。後面當真正的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就看中了才會去投。


每一則廣告上都會寫有 job description,看他的 job description 你就會知道這個工作有什麼要求,需要哪些基本條件,你就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工作崗位。一般來說,如果這個很合適你,那麼工作要求上面有什麼你就照著寫什麼,如果寫不出那麼就說明這個工作是中不了的。在哪兒求職都會注重經驗,以及 teamwork 的經歷,如果你有的話,不管是任何形式的都可以寫上去。

我大概面過有五六次的樣子吧。面試其實是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這個其實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因為畢竟是一個競爭的過程,很可能有比你更合適這個崗位的。還是剛才說的,投簡歷,一定要投合適自己的崗位,否則即使過了簡歷這一輪的話面試也是會被刷下來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投。在準備面試的時候也會比較緊張難熬,有的面試會需要準備 PPT。因為不知道他會問些什麼,也不知道準備些什麼?要是能力還行的情況下,這其實是一個考驗心態的過程。拿到 offer 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等待通知比較難熬。


當然,藉助一些諮詢機構來幫助自己去準備面試簡歷這些環節還是有必要的,一起點撥上有一些老師可以為大家提供幫助,性價比都不錯。


給正在找工作的學弟或學妹們的建議是要有耐心,要放對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說心態要對。找工作不在於找工作本身,而在於你之前努力了多少,在於你在大學及研究生期間,怎樣充實了自己。找工作其實是一個收穫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播種的過程。機會還是很重要的。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個單位的HR,你需要招聘一個人進來,你會怎麼樣去找。那麼這麼換位思考以後你就會知道自己要從哪些條件和方面入手去應聘這個崗位。


花錢如水的感覺


看來這個東西就是個修鍊,等級越高,痛苦越大


這問題我應該可以答兩次。

先答第一次。我是那種運氣特別背的,全獎都被美國拒簽,又被新加坡嫌棄,最後還是來英國的。走運拿到全獎,加生活費。前面答案都說了,英國博士不用上課,基本對。我就只選修幾門課而已,都是大牛教授給的最新進展的綜述。然後,每年都有考核,第一年proposal第二年poster第三年presentation都是正規考核。我導師是英國土生土長的教授,平時一周肯定與導師有例會,其他時間你最好主動找老師,要意見,要資源,要參考文獻,要幫助。然後自己打溜!每天早上9點都沒來實驗室,來了偶爾碰到老闆,以為我tea break了,呵呵。晚上8點回去吧。不是磨蹭,是因為開個實驗就沒法停,開個radio其實也沒法停啦。周末打打球,逛個街(喜歡99P店和PC world什麼的)有時候又逛到實驗室,看看烘箱或者偷空做測試。公用儀器,自己會做的話,周末沒人搶。主動要求去外面訪問或開會,或者老闆時不時發開會的東西過來,能出去幾天,挺爽的。(但一直沒去美國)結婚請假,老闆都問,如果你邀請,我就去。碰到別的組來訪問的同學或者做畢設的碩士,能一起出去喝喝酒。還有組裡的同學都相互竄門(都是歐洲帥哥美女)偶爾組裡去做連續24小時x n天的實驗,最開心了。分撥值班準備樣品,吃大食堂睡賓館,天南海北瞎聊。導師也在的話,還能瞎聊更多。課外活動無非合租的中國學生溜街竄門燒烤,或去師兄家改善伙食,或參加學聯活動。最好的是周末做火車去另一個城市見老婆,或她過來。然後兩方的朋友都熟悉了,朋友也馬上就多了,火鍋什麼不斷!然後不知不覺三年就過去了!老闆說你數據回去整理一下開始writing up。剛好跑老婆那去慢慢寫。因為平時每年一兩篇文章加每年考核,基本不用幹什麼,唯一多花了些時間,把Introduction多補了百來篇引用,就搞定。幾個月提交了。找了個機會,去以前訪問的課題組開始做博後,回來答辯,馬馬虎虎就過了,還蹭了老闆起碼半瓶香檳。所以博士真的是挺開心,學術倒是太一般,起碼成家娶了個好老婆就是我最大收穫吧。

第二部分。關於我老婆,也是英國博士,基本同時讀的。所以我強答另一個體驗,也是有根據的。她一直是學霸,本科保送碩士。美國全獎不去簽證,唯一理由是怕通不過(我覺得太有道理了)因為碩士導師推薦就來英國了,也是全獎加生活費。不過比我少一點點,一直耿耿於懷。於是生活節儉一些(女孩吃的少,也不喝酒嘛)她導師是中國教授,要求很嚴。一幫同學都是全獎來英的國內優秀學生(主要是我想誇一下,因為都是我們一個學校出來的)結果每次去她那,一群人開火鍋或大餐一邊訴苦。我當然要配合一下,都是幾瓶啤酒下肚就開始開批判會。老婆雖然好學生,但是暗地裡和我說,哪天哪天一堆人又被老闆挨個指著鼻子說教(不會罵人的,但是要說教)幾次都沒點她鼻子,但是總擔心下次就是了。有時候我趕火車晚上到,不是去宿舍找她,直接下實驗室,看她孜孜不倦的玩她們的電鏡,還和我吹呼,怎麼怎麼高端,怎麼怎麼難訂到時間所以要用到深更半夜。我都急得想上手幫她操作一下!我早先以為我那點電鏡水平夠用了,其實不然。然後有時候周末大搖大擺竄他們實驗室,把還在加班的她的同學約出來,晚上喝酒。因為壓力大,不趁喝酒多說說話會瘋的。然後聊著聊著又到了實驗怎麼做,數據哪不對。我作為相關學科,當然要自己也擺擺譜(儘管我知道我的學校水平不如他們)最神奇的是,老婆說,我給你補個數據吧!於是老婆大人幫做的原子級別的電鏡照片出現在我畢業論文里,還有合作和致謝!我沒出現在她畢業論文合作名單里,我一直耿耿於懷,因為我真的沒能幫到。話說回來人家的實驗室畢竟忙一些,大牛教授來來去去也多些,所以去吃火鍋有時候能開半個研討會,特別有時候中國教授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平時他們也很多活動,還有課外打工什麼的。我周末去趕到不少活動呢!老婆的城市大得多,所以我們出去玩基本靠走,天遠地遠去看電影,逛市中心或者趕飯局。也是走好遠去中國超市扛大米扛火鍋食材。中國學生扎堆的實驗室更好玩,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成為少數派,於是他們強硬規定工作語言必須英文,太有必要了。老婆讀博的主線就是和那群難兄難弟一起做出好東西,給中國教授長臉,給自己母校加分。最重要的還是花夠時間花夠力氣去達到導師的嚴格要求。其實對於他們的華人老闆是一條戰線,不過關起門來指鼻子時候,沒少哭過(只有女生啦,男生免疫力直線提升)期間他們課題涉及工業項目,很多東西聊起來就支離破碎了,實驗設計和數據都得和對方一起搞,難度係數很大,論文又不好發。當時她先寫論文,躲在我這沒日沒夜寫。還要時不時回去補數據,和老闆和博士後討論文章。壓力大但是生活還有滋有味。因為我這邊走到市中心進些,離河邊風景區也近,這邊朋友里好多碩士的小妹妹一起聊天逛街,有時候一起出去中餐館打工賺錢。因為三年後獎學金髮完了,零用錢只能自己賺。我們還要預留我三年以後沒獎學金的生活費。老婆大人也是三年多畢業。但不要想當然所有博士都三年畢業,一大半都四年五年,有的還種種原因改碩士離開的。不過畢業典禮挺開心。

綜合一下,有朋友(我還有家人)一起讀博其實幫助挺大。中國老闆和英國老闆風格不一樣(絕對不是黑華人教授,是嚴師出高徒)所以學習和生活可能有點區別。中國學生都很努力的(我算下限吧)相互也很融洽。其實泡實驗室最大的動力還是興趣還有自我驅動力。當然,老婆和我對博士期間的回顧,雖然有很多交集,但是看法不太一樣。


在英國讀PhD本身是很放鬆很享受的一件事,壓力只有畢業論文,對發paper沒有要求。但是為了留在學術圈,我還是堅持每年發paper。去年(博士第三年)這個時候真的蠻開心的,畢業論文初稿寫完交給導師修改,導師也答應讓我留在實驗室。結果博士後項目的企業資金短缺,項目從2年縮短到半年,直接導致導師還得從別的地方籌funding。這一籌就是一年,論文壓著到現在還沒提交,幹了整整一年的免費勞力。本來我的進度算快的,眼看已經到了4年的期限,還是沒法確定留下,也沒叫論文,返到成了慢的。昨天又聽到external examiner生病了的消息,已經絕望了。


剛開始一個月的博士,由於研究內容之前沒接觸過,壓力還是挺大的。導師對自己真的屬於放養,兩周才見一次,還是自己寫郵件彙報進度才見面的。其實這一個月過得很慌張,都應在調整心情了。自控能力不是很好,也不擅長做計劃,所以現在還有些一頭霧水的走著。希望能儘快適應。


感覺博士就是要甘於寂寞 時而有趣 時而生不如死。。


還湊活吧


推薦閱讀:

怎麼撩一個口腔醫學生(醫生)做男朋友?

TAG:博士 | 留學英國 | 工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