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就進入天使投資、風險投資(VC)行業是怎麼樣的體驗?

風險投資在國內興起時間不長,最早的投資人一般都是從其他崗位轉型而來。但最近幾年開始出現一批完全沒有其他從業經驗的投資人,他們一畢業就進入這個行業。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不好意思,修改下部分回答(保持回答框架,修改部分敏感信息及當時未檢查的錯別字)。謝謝某位知友的私信,我並沒有授權任何媒體轉載此文章,同時我也不希望該回答被轉載,只願回答對題主以及對此問題關注的知友有些幫助而已,謝謝。

---------------------------------------------------------------------------------------------------------------------------------------

知乎第一個長回答,正好五一可以有時間回答下這個問題,既然問的是體驗類的問題,回答也就隨性一點好了,不用像行業研究那樣保持比較清晰的框架和嚴謹的論證。

嚴格來講,我並不符合題主所述的條件,因為畢業之後實際上進入的是PE行業,只不過最近一兩年也開始做VC類的工作。

先說下大背景,答主2012年帝都研究生畢業,專業會計學,專業來講在全國大學裡算比較不錯的,大學本科研究生同學在四大、國有銀行、國企、券商工作有很多,但是當時自己還是有點不安分,想折騰,所以基本上放棄了在這一專業里被大家認為相對比較穩定一些的工作。我在正式工作前嘗試過不同類型的實習,最終選擇了做投資(這份工作也是我實習時候覺得可能是自己想做的一種工作才決定留下的,當然前提也是公司願意接受)。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其實是PE/VC行業里從業人員職業生涯一個被大家比較關注的事情,記得當初面試的時候,合伙人就問過類似的一個問題,就是為啥這個行業里的大部分都是將投資作為自己職業最後的落腳點,不管之前做的審計、投行、分析師、諮詢等等,最後大家都會選擇將投資作為最後的職業(當初too young,不知道怎麼就被問到這個問題,答主哪裡知道怎麼答,結果被要求回去好好思考下,然後泡了兩天圖書館,查了公開資料,寫了一份分析文章發了過去)。

扯遠了,回到體驗上,我覺得畢業之後就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基本上體驗了我希望體驗和收穫的一些東西。

1、 足夠的新鮮感。這可能是對畢業生而言與其他很多行業有差異的地方,由於項目的差異性,所以幾乎在看到每一個新項目之後都需要重新對相應的行業和公司進行了解,所以接觸的東西的新鮮度足夠。現在想想看過電動自行車電池、商用車空調、信息安全、通信設備、晶元、太陽能、童裝、車聯網、家政O2O、雲計算等等,很多當然是針對很細分的產品或行業的關注,但是感覺還是已經很多樣了,這樣總會覺得還有新的東西需要學習,不會感覺無聊。另外還有就是可以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什麼性格、什麼特點的人都可能遇到,有時候回顧他們的形象,想想真是太多樣了,原諒同事間有時候會拿他們做閑時談資……

2、 對各方面能力都有要求。股權投資尤其是PE類投資涉及到行業研究、項目分析、盡職調查、公司估值、投資建議書撰寫、投後管理等等,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很多能力是需要不斷提高的,有些商業層面的感覺真實是隨著經驗積累起來的,通過硬性的知識培養太難。這裡面有很多其實是大家常說的情商方面的提升,記得有人說過真正頂尖的投資人其實在專業能力之上,情商更是關鍵。這裡我想說的是對畢業生而言,股權投資除了你的專長能力之外很多其他方面專業能力需要提升(如法律、戰略等等),同時更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非專業類的能力。

3、 壓力還是有的。項目比較急的時候,加班加點是不可避免的,在上投委會之前,所有的分析框架、邏輯推演、數據支撐等等都需要不斷的核對,因為其中哪個環節出問題可能對最終決策都會產生很大影響,投委會上大家的問題也會很直接、尖銳,剛畢業跟著別人上投委會,看著大家的問題,儘管自己不需要回答,但是還是感覺一場下來好大的壓力,儘管同事平時關係都很好,但是真的到一項投資決策的時候還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上面例子只說了在投資時的問題,其實在行業研究、投後管理等各方面都會這樣,我們每周的例會都會簡要的對已投項目進行周總結或回顧,合伙人都是時刻關注項目的進展情況,隨時可能拋一個你不注意的問題,所以自己負責的項目基本上都是時刻裝在腦子裡的。

4、 覺得自己有局限。我自己是學會計出身,對於公司估值的和項目分析顯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對於微觀層面的問題和分析更加關注,但是對於更加宏觀層面的研究有局限,這是視野和思維的問題,有時候缺少從更加框架性和宏觀性的角度看問題,我有一個同事在這方面很擅長,有問題她可以很快給你一個分析框架和大邏輯,你只要按照這個架子做就可以了。

5、 「開眼界」。加引號是因為這部分開出來的都是滿滿的負能量,正像很多投行的人所提的行業內的各種黑暗一樣,投資行業里由於涉及大量利益,因此各種人性醜陋的一面都可能呈現在你面前,見識過保薦人在公司上市前要挾實際控制人大額的公關費、項目公司抽逃資金、大股東背著管理層賣公司、父親和子女為了利益反目、政治目的構陷等等,很多當然也是行業內的潛規則,但是仍然讓剛畢業的我漲了很多「見識」(原諒我當年學生時短淺的認知)。

6、 收入。大家肯定對這方面很關注的啦,收入大體包含三大部分——基本收益、分紅以及跟投。基本收益剛畢業的時候比我大部分同學要高一些,但也沒有多離譜,工資每半年調整一次,15薪。對於投資行業而言,其實大頭是在分紅和跟投上,這又要看行業和公司整體情況。總的來說,個人覺得(我沒有充分的調查,所以只是覺得)在收入方面處於同學們的中上水平,尤其剛畢業這幾年可能與同學的差異不會太大,但是再往後看3-5年或許會有不一樣(因為一個項目的PE階段投資周期要3-5年,VC階段的可能更長)。

7、 成就感。最後這個有點虛,但還是想說說。如果你能夠先於其他人發現有價值的公司,在它最需要資金的時候能夠幫它成長,實現價值,我自己而言覺得更有意思一些,尤其是公司發展與你預期一致的時候那種滿足感很強(當然超預期更好)。曾經看到過上市公司老總和員工在上市酒會上的那種喜悅、自豪、激動,我想我們或許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但是仍然覺得滿滿的成就和價值認同感,總之,在這條路上這一點上,還在努力。

暫時想到的就這麼多,如果想到其他的再補充吧。不過對於上面所述還是需要再加一些補充說明,因為很多體驗只能是我個人的,並不具有代表性。我去的是一家民營股權投資公司,合伙人比較尊重大家的看法,尤其是大家的研究判斷,我們所有項目在投委會上每個人都需要表態,儘管最終決策還是需要合伙人做出,但是大家的意見和研究判斷對他們來講很重要(不會告訴你們曾經負責一個項目投後,建議清倉,結果賣到了低點,當時一段時間相當的忐忑)。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公司給與了我一定的試錯成本,願意承擔我成長的時間成本,這一點心存感激,這些也可能和很多其他公司是有差異的。當然公司也會有一定問題,比如儘管投資人都相對理性,但是合伙人有時候因為個人的偏好或者固執還是會對項目有影響,另外在人員方面,還是有同事被公司辭退的,合伙人一句話的事,有時候感慨Business is business(話說老闆不會看到這個吧……)。

總體講,對於我這個剛畢業的人進入VC/PE行業看,總是可以迎接新的東西,總覺得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好奇、挑戰、刺激的體驗充滿這兩三年的工作之中,至於以後的打算,也在思考……

零零散散寫了這麼多,題主將就看吧,望對你有些幫助,也不枉我放棄看電影的時間寫這份答案啊。


謝邀。

我曾經堅定地認為自己畢業後一定是去創業!可惜一次在校期間創業失敗的經歷讓我意識到經驗不足帶來的風險……所以我花了很大的心思為自己選擇了在線教育行業、選擇成為一名PM。本以為終於走上了打怪升級攢經驗的康庄大道,然而萬萬沒想到陰差陽錯下居然在畢業時成為了一名投資助理。

當原本應該是最後一份工作的風險投資成為第一份工作時,說實話我腦中一片空白。但是想到「老闆」也是剛剛轉型為投資人(不過他有10年從業經驗),多少還是獲得了些許心理安慰。於是「他帶著我、我帶著筆記本」,兩人踏上學習、實踐的征程。

我們先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拜訪一些知名投資人,那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在餐廳、咖啡廳、茶館裡度過的。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陳姓投資人,他問:「你們的投資策略是什麼?」我不知道,老闆也不清楚。那次交流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還要先把自己的投資策略明確下來:是做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投什麼細分領域?主投什麼階段?等等。

——這是一次極其有趣的體驗,你在路上興奮地狂奔,忽然有個人問你要去哪裡,你才開始思考目的地的所在。

接下來的幾個月,還是老闆帶著我、我帶著筆記本,以平均每天不低於2家的速度訪談創業者。我仍然是一言不發,只顧專心做筆記,生怕遺漏了重要的細節。我不止記下對方的介紹或者應答,還著重把老闆的問題和反饋細心記下,回去後認真推敲。為了確保記憶的準確性,我堅持當天的訪談當天整理出來,經常要整理到深夜。喜人的是筆記很快累積了起來,我也慢慢摸到了些門道,做筆記的效率都提高了一些。

——這是一段由痛苦到愉悅的體驗,一開始你想抓住每個細節,卻因為你對對話邏輯的不了解而經常茫然失措;慢慢地聽多了、記多了,找到了他們對話的套路,效率大大提高。

經歷了百多次項目訪談,對教育行業終於有了點基礎認知。不過,老闆總是不讓你待在舒適區,於是我開始接觸風險投資行業除了做項目之外的另一項重要工作——行業研究。這段時間最痛苦的不是四處收集行業報告,也不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PPT,甚至不是內容被老闆否定。真正的痛苦在於這時候你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正如《後會無期》里說的: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這是一段充滿迷失感的體驗,更多時候其實你分不清到底是誰的觀點,是讀到報告里的觀點?又或者是老闆的觀點?只有在美夢裡,他們彷彿都是我自己獨到的見解,呵呵。

那些讓你感到痛苦的終將助你成長。經過一年多的學徒期,我開始獨立看項目。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個人力推但是在更高層面被否決的項目有11個。這個過程跌宕起伏:你在眾多項目中已經感到心力憔悴;忽的被你找到一顆充滿希望的璞石,滿心歡喜;然而在更高層面的會談中項目沒能通過考驗,是否定項目?還是否定自己?又或是否定投委會?——很難有正確答案,只好記住這11個項目,跟創始人成為朋友,日後驗證吧。

——這是一次又一次黯然神傷的體驗,彷彿所有努力都付之一炬,從絕望中來又回到絕望中去。儘管那些順利投資了的更應該是關注的重心,卻很難忘懷這11次奇特的體驗。

尾聲:兩年時間對於一個投資人來說太短,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上面所說的任何技巧或者體驗。真正重要的是在不斷反思下我終於明白自己從事投資的意義:

我願離那些妄圖改變世界的「聰明蛋」近一些、更近一些,我想跟他們建立關係,為他們提供力量倍增器。直到有一天,我可以助力他們改變世界。我所熱衷的從來都不是投資的過程,我熱愛的是創業這件有趣的事情。


我們正處於泡沫當中,如果你還想多要一個證據,我這就給你:年輕人又試圖擠進風險投資行業里來了。我每個禮拜會收到好幾封雷同的求職信,內容如下:

我即將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學。我始終(「始終」這詞兒對二十多歲的孩子是個什麼概念,我扯遠了……)對創業經營很感興趣。而且我在學校主持一個創業俱樂部。我在高盛做分析員,現在我希望能進入風險投資領域來加深自己對創業的理解,用我以往學到的知識來幫助創業者們。我能熟練操作PowerPoint, Excel和 PhotoShop.

風投這個工作看上去的確很棒:穿梭於各種雞尾酒會和交際派對,乘坐私人飛機, 淹沒在成堆的創業者中,領一份底薪$500,000的年收入,外加以$16億出售YouTube這樣的公司而到手的收益。誰不想要這樣的工作啊?(老實說,我也想。)

首先,告訴你一個令Guy Kawasiki汗顏的事實:我根本不是什麼「成功」的風險投資家。我在這個行當混了10年,可我還沒有成功地做出過一筆轟轟烈烈的大生意。因此,我也許並非提供入行建議的好人選,不過知識欠缺又何曾妨礙你成為一個博主?

好了,下面是我對想要成為造就未來明星企業家的各路英豪的一點告誡:

風險投資應當是你職業生涯的終點,而不是起點。它是你的最後一份工作,而不是第一份。

我的理論是你年輕的時候,應該每周工作80個小時,開發一件改變世界的產品或服務。而不是坐在會議室里,邊聽創業者解釋為什麼她沒能完成計劃,邊在Blackberry上看你的email,然後冷不防地迸出幾字珠璣:「你應該和MySpace聯手; 我可以把你介紹給我們投資的幾家失敗公司。」

而且,創業者應該對那些選擇風險投資,而不選擇跨入「現實世界」的年輕人心存不屑。何必去聽取來自這些背景不超過學校書店或在投資銀行擺弄電子表格人士的建議呢?財務模型幾乎是無關緊要的,因為耍弄財務伎倆在做出一件好產品並賣掉它的過程中幫不上什麼忙。


要說體驗的話,剛開始容易浮躁,迷茫,找不到自己,因為你會看到太多的爆髮式的成功案例,而往往記不住那些失敗的案例,特別是沒有認真思考成功背後的邏輯,誤以為成功不過如此。

剛入這行的時候看了很多項目,見了很多創始人,投資人,現在幾年過去了,看朋友圈消息的時候,經常突然發現,某創始人幾年前創辦的公司上市了,某投資人投的某公司估值多少多少億美金了,要麼上市了。比如我記得13年還在一個討論打車軟體的微信群里討論這行業的未來,那時群里有搖搖招車,快的,滴滴等等公司的創始人、投資人,現在才兩年是什麼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


身邊的沒接觸過這行的人會覺得你是大忽悠,瘋子,腦子出問題了,說起話來動不動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回報的,你讓股市裡的大叔大媽們怎麼看…直到你自己投出好公司,要麼就繼續當他們眼中的瘋子好了。

做這行你可能會見到或者認識很多牛人,但是千萬別認為這就是你自己,認清自己,做好自己想做的,獲得自己該獲得的成功。

我在其他回答里有提到我是怎麼進入這個行業的,感興趣可以看看。


拿著幾千的工資,談著幾千萬的案子。跟我談理想,談運營,談數據都可以,不要跟我談薪資。。。


學習了


是大好事,能打破僱員教育神話,知道賺錢靠什麼,不是靠工作,


悲劇見多,全部損失,得來失敗經驗,若看不清楚未來就不要勇敢,知道自己能行的時候,又知道全局的時候比較適合做大動作,之前也只能用衝動換來一些失敗的經驗,雖然這經驗很有參考價值。


他們什麼體驗我不知道,但作為創業者最怕看見這樣剛畢業就進來的。
當然,有很多很優秀的人一進入vc做的就很好,但問題在於出現這樣的人概率實在不高。

你見過學經濟出來的基本沒寫過代碼的人和你講如何做app嗎?
天天衣食無憂的人考慮過創業者需要考慮的比如社保公積金各類合同之類的問題嗎?
本科學的那點知識就別拿出來顯擺了,你看的論文沒準就是我們寫的。

為什麼這麼多投資人願意標榜自己創過業懂創業者?因為有些事情你沒經歷過就根本不了解。


推薦閱讀:

風險投資為什麼會不斷投「離錢很遠」的應用?原因一般是什麼?

TAG:風險投資(VC) | 天使投資 | 應屆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