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華民國可以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並成為五常之一?

1945年以中國當時的情況和境地,為什麼其他國家會給中國一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好像那時候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啊?


謝邀

看了幾個答案,非洲兄弟抬進去的,還有核武器,朝鮮,珍寶島什麼的

對對對,都沒錯,可是這只是解釋了中國為什麼在1971年恢復了合法的聯合國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合法席位,各位似乎並沒有認真看題主的問題啊,題主的問題是:

1945年以中國當時的情況和境地,為什麼其他國家會給中國一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好像那時候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啊?

所以各位回答1949年以後的事是幾個意思?

其實1945年中國就獲得聯合國五常席位的理由在我們今天看很不充分,但是在當時看是有充足理由的,連法國加入五常受到的反對聲都比中國大。

首先聯合國的成立就是雅爾塔體系的成果與延續,是美英蘇三國為了保證戰後勢力版圖互相確認,三國享受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果實的基石。

同時安理會設置的初衷是避免國聯當年玩過家家的錯誤,日本德國說退出就退出,結果導致國聯的國際調停作用完全失效,在短短20多年之內,人類就面臨兩次世界大戰,這對整個人類文明都是巨大的損毀與諷刺。為了使得安理會這個機構具有實際意義上的約束力,安理會必須有幾個數一數二的大國作為常任理事國坐鎮。(雖然日後美國蘇聯多次繞開安理會,五大流氓把安理會決議草案當擦屁股紙的事層出不窮)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具有否決權的提法是蘇聯人提出的,這是五大流氓之所以被稱為流氓的原因。蘇聯的說法很冠冕堂皇,為了避免大國之間再度發生悲劇性的對抗,要求必須保持大國一致,實際上是蘇聯人擔心自己在安理會由於意識形態陣營問題被架空所提出的。

在了解了這些先決條件下,中國為什麼會被拉入聯合國五常就很好解釋了。

首先,當時世界上獨立的國家就沒有多少個,今天謀求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印度尚未完全獨立,日本、德國是戰敗國一邊玩蛋去,巴西遠在南美,二戰都沒怎麼出力,憑什麼在雅爾塔體系里享受勝利果實?

其他你能數出來世界上排的上號的國家,小強以色列,沒獨立,一系列阿拉伯國家,中東那陣還沒那麼多石油,巴基斯坦,沒獨立,韓國,沒獨立。西班牙,義大利,法西斯殘餘,也不行,其他國家,你還能說得上幾個有影響力的國家?這就好比青梅煮酒,先說了幾個好歹能算是梟雄,被一一否決掉後越說越沒溜兒了,你說除了中國還能誰上?

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包括第十八集團軍,陸軍實力世界第三,空軍實力世界第四,遠比二次世界大戰先投降的破落戶法國為強,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一直是反法西斯主戰場,雖然戰績差強人意吧,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像法國那樣投降,已經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貢獻了。

其實最早蘇聯謀求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只有美英蘇三國,也就是雅爾塔三巨頭,如果是這種情況,中國確實拿不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蘇聯算盤打的也精,這樣在安理會裡以1抗2,在部分事務上,英美面和心不合,蘇聯搞不好還能拉攏英國一起坑美國,美國從其中品出味來,就一定要求拉中國入常。一來當時中國深受美國影響,從1943年開羅會議開始,美國就一直許給中國四強地位,表示:你只要肯跟著我好好乾!我就武裝你,到時候干挺了日本,東北台灣光復自不必說,琉球也歸你,整個亞洲你給我罩著,朝鮮日本給你當小弟,盯緊了蘇聯,這樣吼不吼啊?釣魚島也正是在開羅會議上被明確劃入中國勢力範圍內的。

常凱申雖不如太祖大才,但是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看美國給這麼大個果子也沒有傻到一口吞下去(不敢要琉球是敗筆),再加上44年全球對法西斯的反攻浪潮中,中國玩了出丟人的豫桂湘大潰敗,讓蘇聯英國人瞧不起,連美國人面子都下不來台。所以在45年中國入常的道路上就受到了很大阻撓,但最大的阻力並不是蘇聯人,而是英國人,英國打心眼裡看不起當時中國的實力。

也確實不怪人家狗眼看人低,連我們自己今天也如同題主一樣問出,中國怎麼變成聯合國五常的。最後是美英蘇進行了新一輪的PY交易,接受了英國提出的一個新方案,那就是把法國也拉進來,這樣英國在歐洲傳統事務上可以和法國狼狽為奸,甚至可以違逆美國,而美國有中國這個小弟更是不怕你們玩陰謀,蘇聯人更混不吝了,本來三家子開會,你們兩個要聯合對付我我可很難受,現在五家開會,你們會合縱,我還會連橫呢,何況否決權這玩意兒,誰用誰知道啊。

在一系列PY交易,各國利益布局到位後,聯合國和聯合國安理會終於開張了,而中國自1945年就獲得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席位,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 自開羅會議,雅爾塔體系一系列地緣政治以及大國PY交易的延續。

第二 感謝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豐富遺產,讓我們雖然千瘡百孔風雨飄搖但依然是一個大國。

第三 致敬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危亡流血流汗的先烈們,我們沒有亡,所以我們有了再度崛起的資本!


二戰論結果,民國是最大戰勝國排第四的。

二戰論犧牲,坐二望一。

戰後論國力,民國這爛船能排前五。

戰後論軍力,坐四望三。

國聯完蛋,就是因為強國或開除或退出或壓根沒參加,有影響力的不到十個國家裡去掉了德意日美蘇,這不扯淡么。

聯合國重起爐灶,你還敢按英法模式再來一遍?

三極世界,英要帶法,美要帶蔣,於是有資格的五國都混成常任理事。這個策劃,到今天看也是成功的。

民國沒有資格的話,亞洲這片打算上誰呢?三鍋棒子絕大部分東南亞還沒獨立。戰敗毀滅的日本?從賊曖昧的暹羅?求為第五十二州而不可得的菲律賓?全國人民在吃草的蒙古?波斯?沙特?約旦?伊拉克?他們自己敢上么?

歐洲除去戰敗國和小國被解放國,只剩佛朗哥西班牙和葡萄牙瑞典冰島瑞士了。還有一個地位尷尬的土雞。誰敢上?

灰洲。。。獨立的只有南非埃塞和埃及吧。

南美略過,澳洲還都是英聯邦殖民地呢。北美不能強塞墨西哥和加拿大吧。

南極洲,企鵝?海豹?磷蝦?


這五個有資格的流氓證,都不是充話費來的。誰讓其他的更不行呢


感謝老蔣還是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仗打成這樣就是不投降,總算混了個戰勝國。發流氓票的時候還是老蔣當家,美國抬了一手。


嚴格來說,萬一當時美蘇英三強堅決拒絕"中華民國"和"法國"加入UN常任理事國,中法兩國沒有任何本錢和上述三國討價還價,弱國無外交(中法兩國在二戰期間是弱雞實力照美蘇英差太遠)


聯合國之所以是五常而不是三常,一方面是羅斯福吸取國聯失敗的教訓主張聯合國儘可能多的納入大國成員,另一方面是美蘇英三國政治博弈的結果:

1首先從國聯失敗的教訓看。

國際聯盟缺少多個重要的大國成員,例如——美國(參議院否決凡爾賽合約並拒絕加入國聯)蘇聯(被國聯開除)日本(主動退出國聯)德國等,導致國聯變成了只有幾個歐洲國家的空殼子國際會議,失去了協調國際爭端的功能。

2其次從美蘇英三國討價還價的角度看。

在聯合國籌備期間,英國是反對和其他新興國家分享統治世界的權力的,英國恨不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只有他自己。但是二戰之後世界格局已經改變,英國必須接受被迫和美國蘇聯主導天下的現實。

換言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再怎麼樣也得有美蘇英這三家。

但是這對於英國來說簡直是個災難,美國和蘇聯都是新興國家,只有英國自己是老牌帝國,開會的時候1挑2,很可能出現兩個新玩家一起找老玩家分肉的情況(後來也確實發生了,比如蘇伊士運河事件1956)對日不落帝國的地球舊秩序有極大威脅。所以丘吉爾堅決主張拉小弟法國入伙。作為回應,以及出於吸取國聯失敗的教訓之考慮,羅斯福堅決主張拉中國入伙(注意當時中國姓蔣不姓趙)。

遂成今天五大國。


(學術討論無禁區,這種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還請平日好點反對的知友們手下留情啊啊啊,答主還是還是個玻璃心的小透明啊~)

簡單來說呢,聯合國一開始還是由英、美、蘇三大國主導的。羅斯福力爭把中國拉進來作為第四大國,英、蘇反對;英國堅持把法國拉進來作為第五大國,美、蘇反對,經過多年各方力量之間的博弈,逐漸形成了現在五常的格局。

占坑,睡醒覺再梳理這個過程,現在凌晨四點半快困炸了。。。

具體過程極為複雜,請參閱資中筠先生的《大國保證和平的原則與大小國家平等的信念——論聯合國的初始構想》(作於1995年)。

————我————睡————醒————了————

第一次被催更好開心啊~

我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長且複雜,提取不出來一個主線,這也許正是國際政治的特點吧。其實該文十分精彩,如有興趣值得找來原文反覆研讀。摘要如下:

1. 1941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羅斯福擔心英國頂不住蘇聯的壓力對蘇聯對歐洲領土要求做出過多讓步,向丘吉爾建議「制定某些足以把我們兩國政策引向共同道路的廣泛原則」,主導思想是讓「英語民主國家」(English-speaking democracies)要起到特殊作用。雖說這也正是英國的一貫主張,但雙方由於各自根本利益的差異,仍存在不少分歧。

2. 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國全面參戰,羅斯福為實現美國領導下的戰後和平格局,美國務卿起草《華盛頓聯合國家宣言》,羅斯福、丘吉爾、蘇駐美大使首先簽署,再請中駐美大使簽署,次日與盟軍協同作戰的22國簽署。

3. 此時羅斯福對聯合國組織構架的構思有三個層次:
①全體會員國大會,討論並向兩個比較小的決策行動機構提出建議。
②諮詢委員會,由3~8個國家組成,提出解決建議的方案。
③由美、英、蘇、中(起初不包括法國)組成一個真正有權威的小機構,負責處理任何對和平的威脅並採取必要行動。
羅斯福說得很坦率:「最終,真正的決定要由美、英、蘇、中做出,這幾個大國將在今後的許多年內警衛這個世界。」

4. 三大國各自的小算盤
美國:自身實力超級強大,對領導世界有捨我其誰的信心,由於長期自外於世界對國際形勢的複雜程度有一定的低估,唱理想主義的高調。美提出了開放、平等的主張,但又主張有必要控制包括法國在內的那些「過去曾擾亂和平的小國」。
英國:丘吉爾對大國組成執行機構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主張設置歐、美、亞三個區域性委員會,美國可以都參加,領導歐洲的當然是英國,同時懷疑蘇聯,欲聯美反蘇。而羅斯福此時對蘇聯警惕心不強,想把蘇聯更多地拉向太平洋戰場。
蘇聯:一面支持《大西洋憲章》(1941年9月簽署),一面補充說「考慮到這些原則在實際應用中必然會與特定的國家狀況、需要和歷史特徵相適應」。這為二戰後蘇聯要求重新劃分邊界埋下伏筆。蘇聯在勉強接受「四大國」或「五大國」的概念之後又力主大國的「絕對否決權」,美、英反對,但本質上都是主張大國一致的原則。

5.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遺留下來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否決權的範圍、聯合國的創始國、託管制。前兩個問題反映蘇聯與英、美的分歧,第三個是英國問題。
①對涉及大國事務的否決權,蘇聯堅持,英美以不能調查大國難以服眾為由反對,最終向蘇聯妥協。
②蘇聯十六國是否以獨立身份加入聯合國,一國一票。最終以增加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席達成妥協。
③美國主張英殖民地自決、獨立。英國由於不希望失去美國這個盟友,開始也宣稱帝國時代結束支持各民族自由獨立。美國提出以「託管」的方案作為走向獨立的過度形式。幾經磋商後,通過文件的措辭以及美國的立場已經與「支持各民族爭取自由的權利」的崇高原則相去甚遠。

手機黨敲字好累的說,吃完晚飯回來再更。

————我————吃————飽————了————

終於要說到中國和法國了,兩個被法西斯蹂躪得不像樣子的國家,還要被幾個所謂的「盟友」在談判桌上蹂躪······

6. 在美國的建議下中國成為《華盛頓聯合國家宣言》的四個發起國之一,目的在於短期來看鼓勵亞洲除日本外唯一一個獨立大國繼續抗日,長遠來看美國當時已經認定戰後一個強大而美好的中國對美有利。
丘吉爾和斯大林都認為中國不配與三大國平起平坐,在美國的堅持下,蘇聯勉強默認了中國的地位。蘇基於與日本的中立條約反中更甚,1943莫斯科會議上,美國務卿暗示蘇方代表如若將中國排除在外則美、英減少對蘇援助轉向中國,蘇方才不堅持反對。但之後蘇力避與中共同參加開羅會議,在德黑蘭會議中又提出了一系列限制中國享有大國地位的方案。據學者 Ruth B. Russell 推測,後來很有可能是由於美國允諾中國將同意蘇聯使用大連不凍港,蘇聯才改變態度。

7. 1944年頓巴橡樹莊園會議由於蘇堅持與中不同會,號稱四國會議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有蘇無中(38天),美代表不時向中方代表透露會議內容,卻要向中國政府保密。第二階段有中無蘇(只有4天),中方代表團深知這是給中國面子,對於三國已有重大爭議達成的協議不可能有本質的改變。作為老外交家,中方代表團團長顧維鈞以「全力促成會議成功」為基本態度,把「補充建議」縮減到最低限度,這一態度收到美方讚賞。至於就聯合國問題做出最後決定的雅爾塔會議,中國被完全排除在外,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了。

8. 法國
法國的情況比較複雜。1943年5月,丘吉爾對美高官談話表示希望在英蘇之間重建一個強大的法蘭西,三大國領導人對戴高樂的態度不盡相同。戴高樂令丘吉爾惱火以致無法忍受,但丘吉爾對這位將軍十分欽佩,視之為法蘭西精神之體現。美、蘇一直反對英國將戴高樂的「自由法蘭西」列入國際組織。之後戴高樂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美、蘇多次拒絕承認其地位,直到1944年10月23日巴黎解放,美國對法國的態度才徹底改變。蘇聯對法國轉變態度,是在頓巴橡樹莊園會議結束時。蘇法條約簽訂後1945年1月1日,法國正式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美代表團在雅爾塔會議後建議以五大國作為發起國名義戴高樂只同意與會,等於拒絕發起國邀請,此舉只是做個姿態,並不妨礙同其他四國一到起領導作用,從而在舊金山會議上形成了五大國的協商機制。

9. 舊金山會議與小國的作用
1944年6月9日,荷、比、挪三國向美、英、蘇提交一份備忘錄,表達為數很多的被佔領國解決德國問題的意願,這是小國的第一次發聲,同時很多拉美國家也有類似的意向。美總國務卿與總統先後表示要保持所有國家特別是小國的平等地位。英美利用這一形勢要求蘇聯放棄「絕對否決權」的主張。
關於會員國的爭論體現了三大國之間的勢力範圍之爭:
①美國改變了反對曾經與納粹合作過如今多數拉美國家強烈支持的阿根廷的態度,並為之力爭。
②英國在美國的支持下為英屬地和英聯邦國家爭取席位,為對付蘇聯,把後者的成員國與美國五十個州歸為同類,蘇聯的要求已從最初的16席退至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席,蘇聯邀請波蘭的請求根本沒提上會議日程,遂作罷。

10. 會議主席之爭也體現了蘇聯與西方國家日益表面化的矛盾。美國認為自己作為舊金山會議東道主理所當然是主席,英、中支持,蘇方代表堅持在四國平等的基礎上輪流坐莊。最後大家同意艾登的妥協方案:公開大會的主席由四國輪流擔任,而由斯退丁紐斯任知道委員會與執行委員會主席。

11. 縱觀戰後美國在多個國際組織中通過大國主宰世界事務的思想領導世界的事實,可以說羅斯福的那一點點理想主義很快在現實中破滅。冷戰開始後,聯合國成為兩大集團互相指責的論壇,美國通過掌握表決機器維持在聯合國的地位,當初大國合作確保和平的理想已被兩個超級核大國以恐怖的均勢保持的和平所取代。
小國的獨立導致大英帝國的解體,第三世界的興起及民族意識的增強使得小國在聯合國形成不可忽視的力量,直接對美國地位構成挑戰。
幾十年各國力量對比不斷變換即使原來大國作用特殊這一命題仍然有效,諷刺的是原來聯合國針對的德國和日本是目前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最強有力的嚮往者。
另一個諷刺是,冷戰結束蘇聯不復存在,原來的盟國相繼獨立加入聯合國,卻不一定站在俄羅斯這一邊。

12. 聯合國在今天的反思
目前,某幾個大國的發言權比其他國家大仍難避免。美國不再一家獨大,之下的國家卻難以確定。大國以小國領土領土主權作為交易籌碼已經很難行得通,大小國家平等在主權方面已經較聯合國成立之初有很大的進步,但完全客服強權政治還是很遠的事。
當前還有一個新的複雜現象: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導致人類共同的問題和不可能在一國範圍內解決的問題日益眾多,使得舊主權觀念不適用。在民族主義重新抬頭甚至惡性膨脹的今天,聯合國應如何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由於冷戰時期的對立,羅斯福設想的聯合國「警察部隊」難以實現。有幾次以聯合國名義出手干預之事,其實是美國一手操縱的單方面行動。冷戰結束後的維和部隊也收效甚微,這是對聯合國的機構和功能的考驗。
總之,不論怎樣評價聯合國,它都是昨天的產物,在新形勢下順理成章的結論就是改革,但改革的難度之大,足以使任何高明的政治家望而生畏。如何處理大小國家平等的原則與實際上大小國家實際作用的不平衡之間的矛盾,是聯合國改革面臨的難題。

———最——後——再——說——兩——句———

萬分感謝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不請自來是因為一下子想到資先生這篇雄文,我對資奶奶的敬仰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了(不信看頭像),手頭收集了她所有比較容易就能買到的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62014/answer/133353022 這個回答里有這些書的合影。我引的這篇文章摘自《資中筠自選集》系列的《坐觀天下》分冊,這一冊是資先生做美國研究的前期和中期寫的學術文章的選集,相對於同系列的其他分冊要厚重得多枯燥得很,為了寫這個書摘,我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算是一個很神奇經歷吧。

同時不免讓人對政治醜惡有了體會:外交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背地裡的陰謀詭計利害算計,局外人難以看到,更難以理解,非得過上半個世紀,從歷史的高度回望之,才盡收眼底。

那內政呢?


為什麼上來就跪的法國進五常沒人問,反而老覺得中國進五常名不符實?
如果要說五常中國沒資格進,那法國比中國更沒資格進,說難聽點被按在地上打也總比被打了兩拳就跪下叫爸爸的表現強的多。
另外法國是英國塞進來的,中國是美國塞進來的,就算論後台中國也比法國強。


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曾於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舉行了45分鐘的私人會談。會談中,羅斯福詳細敘述了對聯合國組織機構的設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問題。羅斯福認為,未來的聯合國組織應由三個層次的機構組成:最低一級為全體大會,由當時大約35個反法西斯國家成員國組成。這個機構定期在不同的地方開會,每個國家都有權平等地發表意見,並向一個較小的機構提出建議。中間一個層次是執行委員會,參加者為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再加上兩個歐洲國家、一個南美洲國家、一個近東國家、一個遠東國家和一個英帝國(後改為英聯邦)自治領,總共10到11個國家。這個機構有權處理一切軍事以外的問題,它所作出的決議對各有關國家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最高一級為「四警察」機構,由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組成,這個機構將有權快速處理任何對和平構成威脅的事件和突發事變。在回答斯大林提問的過程中,羅斯福進一步補充說,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脅時,「四警察」有兩種對付方法:一種情況是,如果威脅起因於一個小國的革命或擴張,「四警察」可以採取隔離的方法,封鎖有關國家的邊界並實行禁運。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威脅更嚴重,四大國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問題的國家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這一通牒被拒絕,就將立即對該國實施轟炸和可能的軍事進攻。斯大林贊同羅斯福關於加強制裁權的主張,他認為,聯合國的最高一級機構不僅應當有權作出決定,還應該有權控制德國和日本周圍的重要軍事據點,以防止這兩個國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強調說,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幾個擬議中的機構是不夠的,必須有權在歐洲和遠東佔領重要的戰略據點,包圍德國和日本,在它們出現發動侵略的危險時,就把它們打下去。蘇聯方面主張,「世界警察」應該由美國、蘇聯、英國三國組成,中國無權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時,當美國國務卿赫爾提出把審議《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會議議程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就提出過異議。蘇方的真實意圖是要排斥中國,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沒有參加會議,由三國會議來討論四大國的聲明文件是不合適的。赫爾堅持要把中國列為宣言的共同發起國,甚至表示將不惜以會議達不成協議為代價。最後莫洛托夫作了妥協,答應把中國的地位問題留待以後討論。

考慮到美國可能會堅持拉攏蔣介石執政的中國,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議組建兩個組織:一個是歐洲組織,由美國、英國、蘇聯,可能再有另一個歐洲國家參加;另一個是遠東組織或者世界組織,或者是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遠東組織,或者是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世界組織。方案很周密,言詞很委婉,最終目的是不讓中國進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國也主張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統治世界。羅斯福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他在多種場合表示:「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維護和平與繁榮的適當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沒有認識到中國目前還很弱,但他想到更遠的將來,中國畢竟是一個擁有4億人口的國家,把它當作朋友,總比當作一個潛在的麻煩來源要好一些。他說:「中國作為世界組織的最高理事會的一個成員,就會使這個組織具有世界性,這就有利於把亞洲號召起來,使其效忠於這個組織。」

由於美國政府的一再堅持,中國進入了「世界警察」集團。五大常任理事國正式確立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頓巴敦橡樹園舉行會議。會議規划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會議在討論安理會的組成時,美國最初的方案是由4個常任理事國和7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後來又提出吸收法國作第五個常任理事國,接著又補充說,晚些時候還可能建議增加一個拉美國家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經蘇聯代表詢問,美國代表說,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國堅持認為,巴西的人口、面積和資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國。此外,巴西在二戰中為反法西斯盟國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說,蘇方認為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暫時限定為四大國,以後法國加入後限定為五大國。英國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會還是不要有第六個常任席位,並補充說,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國作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這個框框,理事會就會受到強大壓力,就會有提出進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後來,美國代表又提出,應該將以後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條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國和蘇聯代表對此均持否定態度。最後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國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與會各國作出在舊金山召開制憲會議的決定時,建議中國和法國同蘇美英一起,共同作為舊金山會議的發起國(當時法國已成立臨時政府)。中國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法國同意參加會議,但決定不擔任發起國,因為法國認為它沒有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雅爾塔會議的協商,不能要求其他國家在沒有自己參與制定的憲章上簽字。 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

以上內容來源於維基百科。


沒人邀自己厚著臉皮來回答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聯合國建立的目的是維持戰後的世界秩序順便也瓜分下二戰的戰利品·

那就有幾個原則了,一個是根據二戰中的貢獻來,所以那些沒有參戰的或者僅出動過小規模遠征軍的國家肯定當不了常任理事國(比如:巴西 土耳其);第二,常任理事國能夠較好的維持戰後的秩序並且儘可能多的代表全球人民。

這麼看來美蘇英是肯定要有的,這三國無論哪國都對二戰貢獻巨大。美國毫無疑問是老大哥,工業最強,對幾個主要參戰國都有大力的軍事援助,並且戰爭對國內的破壞很小。蘇聯是對德戰爭的絕對主力坐擁世界最強陸軍,但是畢竟還是個新興國家沒什麼小弟,而且蘇德戰爭對國內的破壞確實太大,急需休養生息。英國毫無疑問是三國裡面最菜的,但是勝在是前任世界霸主,瘦死駱駝比馬大,戰爭中也算打的不錯,常任理事國也沒有任何疑問。

那麼如果只有這三國來當常任理事國,不是不行,但是有很多問題,甚至可能直接導致聯合國的覆滅。其一:這三國全部都是白人基督教國家,欽定的意味很濃厚不說,對日後全世界的管理也是不利的;其二:這樣一來蘇聯在聯合國中是1V2,無疑對蘇聯是最有利的,如果添加常任理事國蘇聯絕對是最虧的,在我看來如果蘇聯這邊想要加入自己人可能只能加個鐵托的南斯拉夫,其他的要麼是蒙古國這種要麼是還在佔領狀態,但是如果社會主義陣營再加入一個常任理事國的話豈不是又會動搖蘇聯老大哥的地位?反而美國這邊加入中國會對蘇聯形成3:1的絕對優勢,即使英國跟美國貌合神離也完全不虛。(在當時戰後殖民地獨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美英起衝突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其三:如果戰後除了英美蘇再有一個或多個大國重新崛起怎麼辦?會不會再次重蹈國聯的覆轍?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中法2國,試想如果不把中法納入聯合國體系,中印法甚至是巴西湊在一起搞事怎麼辦?如果處理不當對聯合國來說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現在雖然印度 巴西等國積極入常但是這幾國實力跟阿天和法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聯合國現在是五大國而不是三大國坐鎮,自然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既然這麼說的話確實該加幾個常任理事國,那麼加入哪國?好我們先來看看當時有幾個國家。

先說亞洲:日本之前毫無疑問是亞洲的大哥,但是屬於戰敗國,自然沒戲。薩瓦迪卡也是戰敗國。其他東南亞和南亞、中亞國家均為殖民地;西亞,阿富汗 沙特等國當年完全是弱雞也沒參戰,也不考慮。伊朗差點加入軸心國,後被英蘇控制;土耳其僅僅在最後時刻向德國象徵性宣戰,所以也不行。非洲國家就1個埃塞,36年就GG了。拉美的巴西倒是可以考慮,不過問題是二戰期間巴西僅僅派出了一隻2.5W人的遠征軍,雖然smoking snake的梗很騷但是對戰局實在是無足輕重,何況拉美是美國的後花園,加個巴西對美國來說豈不是自己沒事找事?

歐洲方面,東歐前文已經說過了;北歐。芬蘭雖然戰後不算軸心國但是蘇德戰爭前期是跟德軍一起前進的(收復國土之後沒有進一步前進),挪威 丹麥 比利時 荷蘭 希臘 雖然打的也有點成績,但是國家體量太小而且戰績不佳,加他們還不如加法國呢。

所以環視全球最符合常任理事國要求的就是天朝。一來:天朝是黃種人 儒家信仰國家,擴大了常任理事國的覆蓋面,大大削弱了欽定的意思,亞洲人民也算滋磁的當時。二來:在戰爭中蘇聯對美國最重要,而在戰後中國非常重要,這也是羅斯福厲害的地方,戰後繼續向扶持歐洲那樣繼續扶持委員長,那麼不僅朝戰越戰蘇聯無計可施,在西伯利亞也會面臨巨大壓力。美國呢一方面在聯合國佔盡優勢,另一方面可以依託歐洲和東亞建立一個超大的市場和聯合體,打爆蘇聯豈不是分分鐘的事?三來呢:我覺得這可能是羅斯福的個人看法,他可能認為戰後中國必將崛起,如果此時不控制中國並將其納入聯合國秩序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真是這樣那羅斯福太厲害了。在現在傻子都知道中國能崛起但在當年絕對是天方夜譚。當年的天朝,識字率非常低,科研工業無從談起,國內軍閥連年混戰,完全是個農業國,政府機構高度腐敗,軍隊除少數精銳外完全不堪一用;是不是和現在的印度有點像?美國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杜魯門時期就跟天朝關係冷淡,簡單來說當時的天朝對美國來說雖然聽話,但完全是豬隊友。四來呢:雖然英蘇都反對中國入常,但是如果美國非要堅持的話,對這兩國來講中國也不能說是不能接受,從大革命開始到抗日斯大林和委員長的關係還稱得上可以;至於英國,戰後地位下降已是必然,連印度都保不住了,中國利益更是別想(HK另說)。五來:天朝十四年抗戰,打的確實一般,但是始終不投降,在國內戰爭牽制了部分日本軍隊,北邊間接保了西伯利亞,西北保了中亞草原,西南保了英國的大後方印度;間接支援了蘇德主戰場和北非戰場,功勞和犧牲都是很大的,戰後讓中國擔任常任理事國大部分人摸著良心說,也還是滋磁的。

就這樣美國拉了中國,英國拉了法國,可以說這兩個國家的加入對聯合國至關重要。這樣的話羅斯福本來劇本該是這樣的:英法同進同退維護老歐洲利益,中國是美國死忠,蘇聯被東面的中國和西面的歐洲各國制約,美國空前NB,在中英法三大小弟力保下穩穩地控制世界,還不是美滋滋?然而啊,一個國家的命運,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羅斯福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突然去世,繼任的杜魯門早就看委員長這個混子不爽要把他踢出隊伍,委員長也是力挺杜魯門競爭對手,中美漸行漸遠。法國的戴高樂沒想到是個濃眉大眼的叛徒,處處跟英美對著干,後面弄個歐洲一體化反而把英國叔叔孤立了。再往後朝戰越戰在紅色中國的影響下美國每每受挫。曾經的親兒子搞起來歐盟處處威脅曾經的救星,曾經萌萌噠的混分童子大天朝強勢崛起加上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快要和美國平起平坐了,所以說什麼小說跟歷史比起來劇情弱爆了。


很多人有疑問

我說我們也不是謙虛,我們一個飽受欺凌的農業國,怎麼就當上五大流氓了呢?

我卻要說,一個國家的命運呀,既要考慮自己的實力,也要考慮世界的格局。

這兩點已經決定啦,中國來當流氓,哦不,當這個常任理事國,當之無愧。

首先是因為我們國家實力的的確確是戰勝國中的第五強國。

其次是我們在二戰這場對現代世界格局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戰爭中站對了隊伍,並且打贏了這場戰爭

第三,在蘇聯堅持「三大流氓」的時候,美帝幫了我們一把。


客觀原因:

總有人覺得二戰時中國很弱,其實這是偏見。

刨去德意日等戰敗國(注意,刨去!),中華民國是正八經的世界第五強國,而且甩第六名好幾里街,五大常任理事國不讓中國上讓誰上?

你們知道1945年第六第七強國是誰么?

第六乃大加拿大(近百萬軍隊,高度工業化,一千多萬人口,戰勝國中GDP第七)。

第七強國乃大巴西(工業化能看,近四千萬人口,戰勝國中GDP第六,但是軍隊實力太弱,會被我加吊打。。。)

你說五大常任理事國,考察的標準不外乎兩個,第一是國力,第二是二戰的戰隊和出力程度,第一條中華民國排第五,第二條中華民國排第四,選五個你不讓中國上,也太?欺負人了吧。

(1945年的非軸心國中,中華民國國家實力世界第五,軍事實力世界第四,對二戰貢獻世界第四)

主觀原因

其實本來五大流氓不是五大流氓,是三大或者四大。

蘇聯當時激烈反對讓中國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為了阻撓中國分走巨大的勝利果實(現在看來,中國本來打算分到的是有點多,東北蒙古台灣和一堆小島,還tm要入常,這紅利快趕上蘇聯了,咱中國人倒是開心了,外人看誰都眼紅)可謂煞費苦心,先是以對日作戰要挾中國政府和英美承認外蒙古獨立,後是為了中國不入常堅持「三大理事國」(讓法國上不讓中國上說不過去,所以為了坑中國把法國也趕出去了)

當然了,蘇聯這麼做沒什麼不對,這是國家利益使然。沒有一個直男願意自己菊花上盯著一個壯漢。要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投降了,估計待遇不比一戰好,要放棄多少地盤和利益真是不一定。

英國也堅持三大常任理事國。

但是亡中國之心不死的美帝死保中國成為常任理事國,甚至以不達成協議相逼,這麼強硬的保中國,蘇聯實在是擰不過,也就只好同意了

(「當美國國務卿赫爾提出把審議《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會議議程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就提出過異議。蘇方的真實意圖是要排斥中國,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沒有參加會議,由三國會議來討論四大國的聲明文件是不合適的。赫爾堅持要把中國列為宣言的共同發起國,甚至表示將不惜以會議達不成協議為代價。最後莫洛托夫作了妥協,答應把中國的地位問題留待以後討論「)


無論如何,中國的政權能擁有一個「五大流氓」的席位是民國爭來的,民國沒爭取到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話(即按照蘇聯的三巨頭方案,或者法國上變四巨頭),**再強大也只能入聯,拿不到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本來就不是僅僅通過實力確立的,這是戰後國際體系決定的以及二戰的重大戰利品。


說到底,聯合國的五常席位,是抗日戰爭中國用命換來的。(也就是上文的第二條)


抗日戰爭,是我們民族最偉大,最壯烈的戰爭。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想這就是我對抗日英烈微薄的讚譽。


可能校長和他的幕僚們知道美國會幹預,美帝一出手早晚會贏。

但對於底層民眾,尤其是親眼目睹日軍強大的一線官兵,

他們不知道美妖有幾艘航母,幾顆蘑菇彈,幾倍於日本的工業能力。


他們只知道,日軍的充沛彈藥,日軍的步兵炮,日軍的准摩托化騎兵師,日軍的機械化師團,和雖然劣質但是就是打不穿的日軍坦克。


但他們還在戰鬥,為了華夏的尊嚴,民族的自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戴安瀾喋血川緬,方先覺死守衡陽。

張自忠死戰方家集,王耀武阻敵萬家嶺。

薛伯陵長沙天爐法,孫立人突進仁安羌。

百萬戰士陣亡,千百將軍殉國,就是為了再拖延一點時間,再給我們的國族的一線生機。

欣慰的是,他們等到了。


哪怕至1945年全國被打爛,經濟近乎癱瘓,軍民鬥志幾近崩潰,但中國,仍然是是最後的勝利者。


美妖的原子彈再厲害,中國不堅持到45年,也沒有後來的揚眉吐氣,也沒有以勝利者的身份坐擁五大流氓國席位的權利。


在此之前,一個內憂外患飽受凌辱的的落後國家,想當世界的第五大流氓,有誰會敢想呢?


我們做到了。


向所有抗日英烈致敬!

遠征軍在緬甸

國難下的年輕人

我們做到了!

相關回答

西式民主制度是否對經濟發展有一定阻礙作用?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真實的岳飛是什麼情況? - Leo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

中世紀歐洲史(一)羅馬板蕩蠻族起四方,東廷餘烈收拾舊山河-知乎專欄


中世紀歐洲史(二)平波鎮拜倭馬亞兵敗君堡,化夷為華墨洛溫皈依公教知乎專欄


(本文也算是舊文重寫啦。。。最初是在學校的一篇演講稿,然後改了改到了這裡—

中國是怎麼當上五大常任理事國的? - Leo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現在又來個類似問題233)

公眾號Leon政史堂


二戰快打完之時,人心厭戰思安,如是戰略平衡最為重要。

反法同盟各國裡面,其實也就是蘇聯與眾不同。

美蘇英三國羅列分遠,歐陸有法國可鎮德國,亞陸有民國可鎮日本,合力並向對蘇聯形成戰略包圍圈,然後鉗制均衡。

這就是最根本的總邏輯。


中國加入一點都不奇怪, 無論人口、土地以及對二戰同盟國的貢獻,中國加入根本就沒甚麼好質疑的吧,法國加入才奇怪呢,本來最初方案就沒法國什麼事,當然,最初的最初,英蘇都不同意中國加入,但是這時候還沒到創立聯合國的時候。人口、國土面積、資源這才是評價的標準,作為當時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沒哪個國家能超越這五個的。

圖片轉自網路,侵刪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會議規划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會議在討論安理會的組成時,美國最初的方案是由4個常任理事國和7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後來又提出吸收法國作第五個常任理事國,接著又補充說,晚些時候還可能建議增加一個拉美國家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經蘇聯代表詢問,美國代表說,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國堅持認為,巴西的人口、面積和資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國。此外,巴西在二戰中為反法西斯盟國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說,蘇方認為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暫時限定為四大國,以後法國加入後限定為五大國。英國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會還是不要有第六個常任席位,並補充說,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國作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這個框框,理事會就會受到強大壓力,就會有提出進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後來,美國代表又提出,應該將以後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條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國和蘇聯代表對此均持否定態度。最後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國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主角光環。因為我國未來是要做世界霸主的,故事情節是這麼設定的。


這問題在知乎上被問了這麼多遍,你們怎麼還是不會答,怎麼跟局座交代。上來就中華民族,就青春熱血和生命,就艱苦奮鬥。沒有什麼軟實力硬實力,局座歲數大了,看了你們這些會哭暈在電腦前的。正確的答案應該包含以下幾項中一項或者幾項:
A 充話費積分贈禮送的
B 買東西發票刮獎兌的
C 喝飲料瓶蓋中獎中的
D 走馬路上運氣好撿的
E 朋友圈裡搶紅包搶的
F 過年掃福集五福集的
G 加油站回饋促銷給的
H 坐飛機累計歷程換的

什麼常任理事國,就仨字,命好沒辦法。但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我們人民生活水平還很低,我們能做的很簡單,窮則獨善其身。


民國能以五常身份進入聯合國,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中國人民爭取的。在中國戰場殺傷俘日軍的數字,據日方統計為261萬人,其中戰死133萬餘人,占日軍在二戰中死亡人數的65%。而在太平洋和亞洲其它戰場,日軍被美、英、澳、荷等國軍隊擊斃和死於傷病者為19萬多人。

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在致國會的咨文中指出:「我們也忘不了中國人民在七年多的長時間裡怎樣頂住了日本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在羅斯福等的邀請下,中國加入到反法西斯的同盟國集團,老蔣還前往開羅等地,參與美、蘇、英、中四國協商並共同規劃戰後秩序。

國際社會的地位靠的是實力與貢獻。當然,聯合國設立的本質就是戰勝國重新規劃戰後國際秩序。鑒於一戰後國聯完全由發達的帝國主義國家操控,在實踐中沒有起到維護社會和平的作用,反倒是綏靖政策滋長了德日意法西斯主義。

國聯破產了,那麼過去的威爾遜主義也宣告失敗。

把中國拉進來,一方面能夠避免重蹈一戰後至二戰期間的覆轍。畢竟當時除了美蘇,就剩下傷痕纍纍的英法,其餘的德日意西肯定不能要,印度是英國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彼時司法權和外交權尚未獨立。那除了中國,就沒有別的國家有能力和潛力進聯合國了。

另一方面,鑒於中國彼時是親美的蔣介石政府,美國還是希望東方能夠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制衡蘇聯的前沿陣地。

在羅斯福和杜魯門最初的設想中,中國才是東亞制衡蘇聯社會主義的撒手鐧,而不是日本。奈何蔣公太菜,短短三年半,中國變了顏色,站到了社會主義蘇聯的陣營。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法國為什麼行呢?
當時世界上除了戰勝國以外就沒有幾個獨立國家了。


前面的答案說的比較全面了,不過我來從當時的境況進行補充。

在雅爾塔體系建立的時候,美國總統還是羅斯福。羅斯福是一個睿智的人,他最開始並沒有對蘇聯抱以後面如此巨大的敵意。這個體系的大部分國家和爭端都在歐亞大陸,在和平發展的情況下,美國一方面利用其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和巨大的工業產能,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背書,收鑄幣稅;另一方面,其孤懸海外的位置,就如傳統上英國對於歐洲大陸一樣,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只要稍施手段進行離岸平衡,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美國在歐亞大陸需要的,並不是軍事上強大的盟國,而是在各方面可以扯蘇聯的後腿的國家。西邊有英法,但是英法不足以對抗蘇聯,於是需要在東邊扶持一個盟友,鑒於日韓當時的狀況,中國是最好的選擇。

在和平共治的情況下,美國可以從世界各地收鑄幣稅,又沒有需要耗費自己太多力量的敵人;而蘇聯自身先天不足,需要長時間補課,而且還有大陸其他國家掣肘。兩相對比,即便給予蘇聯同等的政治地位,其實際力量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不如自己的。

可以羅斯福死太早了,杜魯門上台後,美蘇逐漸進入對抗狀態,軍事力量就顯得更為重要,於是就有了如今這個問題。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中國就是這個被舍的孩子,被吃得只剩半個腚了,怎麼也得給個名分吧!


中國當時是美國小弟,戰後秩序本來是英美蘇三分天下,美國想要獲得優勢就想辦法把小弟中國塞進去,中國作為戰勝國也稱這個位置。最後扯皮結果,就是三巨頭作莊,帶中法兩個弱逼互相制衡。後來蔣丟大陸,法國恢復元氣,英國衰落,形成今天的格局。


▼【五常】主要是【二戰主要戰勝國】轉化來的▲。

不就是

英國——全球性國家

法國——歐洲主要國家
德國——歐洲戰敗國
蘇聯——戰勝德國主力

中國——亞洲主要國家
日本——亞洲戰敗國
美國——戰勝日本主力

嗎?

像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甚至中東,澳大利亞)都沒怎麼打仗,參戰。

▼而聯合國的前身不是《聯合國家宣言》嗎?

這是一個什麼?

是反法西斯同盟。

——是戰後的【戰勝國俱樂部】

我們是同盟國的主要國家,反法西斯我們出了很大力。

我們也是主要的戰勝國

——再加上眾所周知的美國等的提攜

我們作為五常是順理成章的。

而日本德國(義大利)那時候讓他們參加聯合國就不錯了。

像巴西印度等其他沒獨立是一個,實力稍弱是一個,沒怎麼參加二戰也是一個。


歪個樓
今天很多人仇視美國,而親近俄羅斯,這是完全是無視歷史,可以說中國能進聯合國五常完全是美國主導的,美國是在二戰這個中華民族生死存亡時刻給予中國援助最多的國家,即使是現在,美國也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留學生首選地,主要技術引進的國之一,是大國里雙方的民間互動互為最頻繁的國家之一,而相比之下,近代以來,傷害中國最大的是蘇聯/俄羅斯,蘇俄屠過華,侵佔過中國領土,因為蘇俄,中國至少丟失了三百萬平方千米以上的土地,黑龍江以北,庫頁島,外蒙古,等等都是蘇俄侵華丟失的,今天中俄關係基本維繫於雙方高層的推動,這種關係是非常脆弱的

今天,很多中國人對中美關係認識完全是基於冷戰時開始雙方的意識形態對立和今天所謂的對中國的遏制上。這是非常片面的,有一點要提的是,冷戰導火索是共產主義要革資本主義的命,即使不談冷戰,現在很多新聞所謂的美國遏制中國發展,其實美國也僅僅是停留在在中國周邊加強軍事存在,防止中國坐大挑戰美國利益危及美國自身的這種防禦性的手段。其實無論是台海問題,還是南海問題,美國出發點都是想牽制和制約中國,並沒有明顯的危及或者說是遏制中國發展的實際性的戰略意圖,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更多傾向於藉助其他力量來制約或牽引,這屬於自保範疇(這些手段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是任何一個在任的超級大國都可能會採取的手段,話說回來,如果換成中國,不見得雷厲風行的霸氣的中國領導人會這麼耐心對待美國)美國對華戰略歸根結底是由美國國內情況決定的,美國不會也不可能有太多過激的動作,畢竟雙方這麼大的貿易量擺在這,資本天生是會趨利避害的,對抗中國利在何處?這是多大的風險啊?

我覺得很多中國人對美國的態度應該由仇視,敵對,轉向警惕,關注,中美是大國,雙方有很長的歷史淵源,而且有龐大的共同利益,最好的關係應該是朋友,而非敵人

PS:關於蘇聯,跟蘇聯走得近的國家,幾乎就沒有好下場的,幾乎沒有,大家可以翻地圖看看,從東歐到亞洲,有哪個國家因為蘇聯而變好的,要麼窮得叮噹響,要麼分裂內鬥,要麼被國際制裁,一個好下場的都沒有,因為蘇聯的任何動作都是利己的,而且誰都可以被出賣,無所謂的和平穩定地區安全,自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之所以跟很多被蘇聯利用的國家不一樣,是因為中國及時抽身,要是當年中蘇不交惡,中國肯定不會擁核,要是中國不改革開放,今天也不知該有多貧窮落後(即使是現在的俄羅斯,在國際問題處理上跟蘇聯完全是一個尿性,比較經典的是克里米亞問題,硬是把烏克蘭分裂了,烏克蘭國內還有一大群支持俄羅斯的人啊……)

關於日本:日本這個國家,有個毛病,只要一強大總會時不時謀鄰,與之為鄰沒有不吃過虧的,西方有句諺語:只有籬笆緊才有好鄰居,對於日本這種國家無論什麼時候都得防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聯合國 | 中國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