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課堂開設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怎麼樣?結業後能達到什麼水平?

計算機專業課程匯總


這麼好的問題居然沒有人邀請我,好傷心……腆著臉來了!

利益相關:這些老師都是我一個一個請過來的,所以我最有發言權了,但可能也有所偏頗。

@蕭井陌 和匿名用戶的回答意思是勸告題主別把時間花在找資源上,關鍵是著手開始學習。拿著最全的資源但一個都不學,也不如只拿個一般的資源,但如饑似渴地讀不是?這是良心勸告啊。但總還是有人不找到「最優」的課程就堅決不學習,認為學次優的都是浪費時間。對這樣的同學,我只想問:「如果最好的課程來了,你真的就能坐住冷板凳,開始用心學習嗎?」假如你的回答是「是」,那麼嘿嘿,最好的課程真的來了,沒理由不學習了!

先來張課程體系圖(2015/1/29更新),多漂亮啊~~~~~

這些課程到底怎麼樣呢?從師資上看,秒殺全國99%的高校。99%這個數字真不誇張,其實是謙虛了。中國任何一所大學的計算機學院,講課好的老師數量都達不到兩位數,清華北大985都不例外,不信就找畢業生問問。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遠做不到課課精彩,但從各大高校網羅最好老師的雲課堂,是能做到的。

這些老師是怎麼選出來的呢?兩個字——口碑

首先,我們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權威的計算機學科排名[1],從上到下地尋找教師,這就借鑒了教育部的「口碑」,保證了一個宏觀上的權威性。最後合作的老師,都是來自 Top 20 的。

然後,找 HR 幫忙從網易的員工庫里拉了個名單,篩選條件是最近3年畢業於這些牛校的計算機和軟體專業。我們一個一個地給這些同事發郵件,讓他們推薦母校的老師,條件只有一個——課真的好,學生真喜歡。我們相信已畢業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會非常客觀、落地。把這些綜合,就得到了一個基於學生的口碑的教師名單。(插曲一:真沒有兩位數教師上榜的學校,前面那句話不是胡說的;插曲二:同時,我們還對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進行了篩選,弄出一個名單,但和學生提供的名單對照,重疊度不高,就拋棄了,你懂的)

接下來,開始在各個學校找「內線」。就是在我們各種私人社會關係中,能直接溝通的高校教師(其中一些是在學生名單上的),或者和高校合作比較多的企業人士,讓他們幫忙推薦(不限於本校),又得到一個基於同行的口碑的名單。

學生與同行的口碑合到一起,再做了一些網上調研工作,基本上為每門課確定了3個以上的候選人。然後開始想盡辦法逐一聯絡,詢問意向,做工作,說服各位老師發來「開課意向書」。然後就是意向書的PK了,因為每門課原則上只由一名教師開課,以減少選擇困難症患者的痛苦。曾想過找專家來評定意向書,但後來沒這麼做,因為經過三重口碑篩選,相信這些教師都是非常稱職的。最後比較的,僅僅是看「意向書填寫是否認真」……好像很隨意?其實不然,這裡看的是態度。能力再強,態度不夠積極,也是做不好 MOOC 的。所以最後選定的,都是夠權威、愛講課、學生喜歡、態度積極的老師。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課程體系中《資料庫原理》是沒有的(11月21日更新:現在已經有了,但舉例還是保留)。這是很核心的專業課,所有學校都會開,全國上千老師能講,找一個出來不難。但因為我們最心儀的老師還在猶豫中,所以寧缺毋濫,這就是網易的有態度!

這些老師是不是該課程領域全國最好的,這個沒法評價,因為這是個很主觀、見仁見智的問題。確實因為各種原因,個人精力、學校政策、聯絡通達性等,有很多好老師沒有發來開課意向書,也有好老師我們沒能聯絡上。也肯定有很多好老師因我們調研的不完備,而仍藏匿在民間。但我們相信,這套課程肯定是絕無僅有的「夢之隊」了。期望這次集體亮相,能激發更多的好老師投入到 MOOC 這件事業中來。

現在課程都還沒開課(12月1日第一批正式開課),所以暫時無法評述具體的課程質量(多數老師都是第一次玩 MOOC,經驗還需要積累),只能從師資角度談一談,希望能解答題主的疑惑。

至於「結業後能達到什麼水平」?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啊~~~~~~~~~~

參考文獻:
[1] 學科評估高校排名: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2)_新浪教育


今天出成績了,總評98哦哈哈,可惜在美帝沒法參加PAT考試拿不到優秀證書有點不開心,然後繼續leetcode……

----以下為原始答案----

最近剛剛完成了 @陳越姥姥 的數據結構,並且期末成績還挺不錯挺開心,來談一談我的感受吧。

本科大學偏文科,我們專業雖然是一個理工類專業但是正兒八經的編程就學過一個連鏈表都不要求的C程序設計,剩下的就是寫寫R。我也比較渣,大三以前一直沉迷學生工作,能hold住專業課已經挺不容易了,更別說去學以後用得著的技能了。然後我就遇到了人生中的重大轉折,2014年秋來到了西二旗某廠實習,本來做的是統計類的工作,但是互聯網公司都搞大數據都搞得如火如荼,我拿一個小破本本地跑R連一個1G的數據都讀不進去,於是下定決心提升自己的編程能力。

該提升哪些能力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本廠招實習生的那些要求都是啥嘛。看完以後發現自己需要的就是數據結構、演算法、操作系統、python語言。基本上由這幾項技能想在互聯網公司做個大數據相關的實習生就已經夠用了。

然後就發現了網易雲課堂,甚是驚喜啊,然後把那幾個能報的都報上了,然後興緻勃勃的等開課。然後就趕上出國申請了。說來慚愧,那時候白天上班晚上寫essay,還在跟一個老師做項目,漸漸就忘掉那幾門課了。有時候周末想起來還有這麼一茬子事兒,然後打開以後看自己都已經誤了那麼多due,就覺得很沮喪,然後就沒法堅持下去了。雖然python那門課的難度的確很低,還算是完成了,但是現在看來連對象都沒提所以真的只能算掃盲;數據結構聽過幾節以後就不行了,我這個戰五渣沒學過鏈表,剛進線性表就妥妥跪了,不過對浙大的陳越姥姥印象頗為深刻。本來想著春季學期再來,結果有陰差陽錯做了一份12點都沒法下班的實習,依舊沒能堅持下來。

終於在六月畢業了,然後想到自己就要去美帝讀Data Science這樣一個CS/Stat混合的研究生專業,就決心一定要利用時間好好完成「未竟的事業」。美帝學生都學Java,所以咱也不能不會,尤其是很多課都假定會Java,於是就看了那時不在開課時間的Java入門,不得不說 @翁愷 老師是一個很有魅力的老師,那句"coding elegently"現在我還記得;看完後立馬趕剛開課的Java進階,後來終於堅持到底。Java這門課終於讓我明白了什麼是面向對象編程,然後知道了容器、繼承、多台、介面,雖說期末考試OJ部分跪了所以成績不好,但是後來開刷leetcode真的就是憑藉這裡的基礎。

然後2015年9月姥姥又開了數據結構,想想自己只有一年時間水過美帝的master課程然後就要面對殘酷的求職,這時候就決心一定要堅持下來。因為畢竟有過一次經驗,在哪裡摔倒就要在那裡爬起來嘛,然後翁愷男神老師又有一門C程序進階,就好好學了一下鏈表,然後就開始認真地跟著陳越姥姥的課程學習數據結構啦。

雖然這次準備的充分了一些,時間也比較有保證,聽課和做小測驗還是沒啥問題的,但是做PTA平台上面的題著實費力啊。尤其是課程要求是C語言,好多東西都要自己寫,不像java有數據結構對應的對象和各種操作的成員函數,C就是幾乎什麼完全要自己寫啊,簡直要命。不過好在這次課上設置了「小白專場」,會詳細講解作業題當中的一些,於是我如果搞不定作業題就會聽一聽小白專場,然後按照老師的思路來寫,這樣一來難度就降低了很多了,不過許多實現的細節,尤其是邊界測試神馬的還是會有點坑,有幾次因為過不去幾個測試點都會搞得很抓狂。但是慢慢地我就發現自己發現了一些技巧,比如怎麼用遞歸來寫出簡明的代碼呀,比如怎麼加個頭結點避免更改鏈表的第一個節點時候的特例啊blablabla。這些進步都是能夠清楚地看到的,再加上期中考試考的成績不錯,我更有決心要為了拿到證書堅持下去。後來做作業也越來越6了,有時候遇到困難了先看看小白專場有沒有,沒有的話google一下,找到一些解題方法然後自己碼代碼。期末考試後來排到了挺高的位置,現在正在等什麼時候能申請證書。

說到結業後的水平,我覺得很大程度上要看你究竟怎麼完成這樣一門課。如果就看看視頻,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我自己認真學完這門課的感覺有這麼幾個:一個就是我現在研究生自己專業必修的演算法課學起來輕鬆了很多,因為這兩門課原本就是相通的,尤其是學校這門課寫程序用python,瞬間比C輕鬆了好幾個檔次;另外一個就是刷leetcode速度大增,剛開始只能耍耍easy難度通過率40%+的題目,現在正在搞medium的題;還有就是申請2016summer的實習,一些碼農職位的面試裡面還真的遇到了面試官問相關的問題,雖然第一次的時候面對印度三哥手寫C語言還是跪了,但是後面慢慢Java用得多了再遇到數據結構的手寫代碼的面試還都算回答得不錯,雖說別的面試還會跪在別的地方……我也去聽過本校本科生數據結構的課,看過他們的作業(都用Java,美帝人民對於這門語言真是由衷熱愛),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我就自詡是一個美國本科計算機專業大二/大三學生的水平吧。

當然我也聽過coursera的一些課程,但是自從它推出了很多收費才會全部開放的課程,就有點不開心,而且那上面的數據結構是C++教課,我當時覺得hold不住,而且個人感覺姥姥比張銘老師更有魅力哈哈。不過現在在那上面學hadoop,不過快final了估計又要hold不住了……但是我覺得coursera很值得稱讚的一點是許多課開課頻率高,然後這次的進度可以保存到下一次,我覺得值得網易借鑒。

另外現在貌似中國大學MOOC的新課在網易雲課堂上看不到了,不知道是網易的產品策略還是怎樣? @孫志崗能勞煩解釋一下么?


有個浙大老師翁凱講的c++講得很好。真的很好。不過模板、異常沒怎麼說。


update at 2015.7.5

這份列表的缺點之一是語言課太多了。個人認為這種東西在任務驅動中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換句話說,課程設計中邊用邊學完全來得及。但是為了照顧毫無基礎的同學,只開一門就好,其他的可以自己看看,當做一門課程開設太浪費時間了。

入門語言一定要C++,或者java。總之我覺得一定要要用OO範式的編程語言,因為不接觸OO在工作之後很難辦。同時,強烈不建議用c語言入門。因為現代程序設計的核心思想是屏蔽底層,專註於業務邏輯,提升開發效率,那麼c語言暴露底層的思想跟它是背道而馳的。

你問我底層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但是在程序設計裡面不合時宜,可以放到組成原理裡面,和彙編一起講。彙編的話還是需要的,可以和c一起講,彙編和反彙編二者互補地去學習(CSAPP)。(萬一這些人裡面有對逆向工程感興趣的呢?)

再者就是那個「計算機專業導論」,如果你打算講IT人文的話,還是省省吧,這種東西的視頻的信息熵非常大。推薦幾本書,《浪潮之巔》、《黑客與畫家》、《世界是數字的》,自己讀就好了。

網路一定要有,為了避免網路變成文科課程,可以在大作業中讓大家寫一個http server 或者 ftp client。另外幾門課,比如編譯、os、資料庫,也建議安排相應的project,比如自製編譯器、手寫os內核、做個web應用等等。

數據結構和演算法是不能分家的。國內很多高校分開的原因我猜是一門課講不下,需要拆成兩門,那麼他們是銜接的關係。不建議放在一起聽,一起聽會很煩的。

這是我自己重新排的:

大一上:
C++程序設計
高數1(初等微積分)
離散數學

大一下:
數據結構
彙編語言
高數2(多元微積分)+線代

大二上:
軟體工程
資料庫+web開發
組成原理

大二下:
演算法
編譯
OS
網路

補充:
軟體測試
軟體安全
課程設計
。。。

這些課程應該都屬於專業課裡面的基礎課,用兩年才是最合理的。參考一般大學的課程體系,四年之中有一年是實習+畢設,被通識課佔用的時間合起來是一年,專業課也就是兩年。這樣可以保證後面有足夠的時間選一個方向深造什麼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網易雲課堂作為課程的提供方並沒有錯,反而是我們自己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有所取捨,規劃路線。不只是已入門的程序員需要這樣,新手更應該這樣做,避免走彎路。

=============================================
@芬奇李奧納多:反觀C++就沒有C這麼好用了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拿C語言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事實情況是做個課程設計都很吃力。如果你用過C++的vector和string,會發現它比原生數組好用一萬倍。

@芬奇李奧納多:C作為一門基礎語言,對以後學習任何語言都是一個好的幫助和基礎

C實現了其他語言不假,但是學習其他語言得到的經驗,就不能用於C上面了么?對於人類而言,先易後難還是先難後易的學習曲線更合適呢?

@海泙緬:把Python換成C++,感覺也是學C能更加能深入了解計算機,你的看法呢?

底層只是計算機的一個方向,計算機的學習不僅僅要鑽研底層。更加深入底層,不一定能夠更加理解程序設計的思想。


網上的東西不可靠,網易推薦的這些也一樣,前後不連貫,特別是硬體這一塊。
C語言先學,然後需要學習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然後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然後數據結構,c+
,然後操作系統,然後計算機網路。至此基礎部分就可以了。其後,就可以看編譯原理,資料庫等等之類了。
以上這些知識離不開微積分/線性代數做基礎。
有了以上基礎,就相當於科班出身了。


聽了其中一個中山大學老師講的《離散數學》課程,真心不怎麼樣,完全是在讀課本。。。


給剛進大學,或者計算機基礎不好的同學推薦一下幾門課程。
不太推薦去學網易雲上面的課。
強烈推薦伯克利大學的CS 61系列。推薦理由是這個系列有全部視頻,課後作業,實驗,項目。都掛在網上全部自學都可以。

CS 61A 用的SICP教材,使用python作為教學語言。很好模擬書中的東西。對遞歸,抽象,繼承等概念的解釋很到位。
做的project也很有亮點。第二個,2015版做的是,對餐廳進行評分,最後在網頁顯示餐廳的分布。會學習到一點machine learing。第三個是實現一個scheme解釋器。都很有意思。

CS 61B 數據結構
使用教材是head first java 以及algorithms。這門課工作量很大,最近在學。project0(這個是做一個類似西洋棋的遊戲,描述不太清楚),不太推薦先做,我覺得設置不太合理。project 2是實現一個版本控制系統很有意思。


CS 61 C
講組成原理一類的。還沒學,看了下書實驗和書內容都很有意思。

有這三門課打底。操作系統,網路學起來很輕鬆了。
網路推薦cmu的。


其他學校不敢說,但是在USTC軟院,孟寧和華保健兩位老師是全院公認授課很贊的兩位老師,單憑這一點我覺得這個MOOC平台很贊的說~ 感謝 @孫志崗


作為大一的學生,就說說C#程序設計這門課,我覺得學習的效果甚至不如傳智播客的基礎視頻。
免費c#高級編程/asp.net視頻教程下載

C#面向對象基礎視頻教程
編程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細枝末節的東西,網易的課程我感覺講的不夠詳細,很籠統,有的東西聽得雲里霧裡。
如果你是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初學者的話,還是看像傳智播客這樣的培訓機構的視頻比較好。初學編程者,往往習慣於高中的填鴨式教學,培訓機構的老師都很有經驗,講課也很風趣,教學也是很詳細,能讓你積累大量基礎,快速入門,積累大量細節上的東西,不會產生太大的挫敗感。
程序設計入門之後,就要開始主動看書和思考了,由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式學習,這是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的過程中必然的轉變。

關於學習方式的轉變,附賀利堅老師的書《逆襲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中的一篇文章。
逆襲大學 (豆瓣)看看書評吧。
計算機專業大一大二的未對編程入門的童鞋,一定要買一本這本書哦,其中所講的學習方法等內容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因為賀利堅老師的思考真的很貼近學生。

4.5沒有自學,不是大學

常有大學生向我詢問如果想學些知識,哪裡有教,誰教得好。作為學生,找到 名師,找到在學習中可以依賴的力量,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榮幸的事。

在大學裡,有疑問沒處問的時候是有的,學會利用資源自己解決問題,甚至自 主地安排學習,這是一件既必要且必須的事,這就是大學的自學。不誇張地說,沒 有自學,就不是大學。沒有學會自學,不是成功的大學。大學斷然不是與以往的階 段一樣僅在被教中度過,而是借著教的幫助,以及儘可能地自主安排,將學習進行 下去。在這樣的學習中,獲得知識,習得思維方式,學到學習方法。

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觀

在大學裡,學會學習的核心是要學會自學,能夠進行自主性的學習。以自學成 才聞名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 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 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在大學生自主性的學習中,要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找到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 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獨立地感知、理解,把書本上的科 學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並能夠運用於實際。

大學生在自主性的學習中,應該學會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 制,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並利用內部和外部多方面的積極因素,主動地去認識、 學習,並且接受教育的影響,通過質疑、請教、研討,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在完 全自主性的學習中,學習過程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活動,從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到學習手段,從「學什麼」到「怎麼學」,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有了自主性學習,才能標誌著大學生的學習進入了新的層次和境界。教育已經 不再是從外部強加在學習者身上的東西,教育是從學習者本人出發的,只有這樣學 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和走向社會以後的純粹的自主學習不同,大學的自學是有幫助的自學。得到幫 助的途徑體現在學習內容上受到培養方案的約束,在修讀的學分中,有必修、選修 課程的搭配,這些將使大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具備某種規定性。大學生有幫助的自學 來自於大學中的所有設施、設備,也來自老師、同學,甚至是校工。自主性學習, 要求學生熟悉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如圖書館、實驗室,融入到生動活潑的校園生 活中去,善於從師,將大學校園中的一切作為可師之源,逐漸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有人將自學視為自由學習,不願受約束,拒絕與自己想法相左的安排和方式, 實則是由「一切由別人說了算」的極端走入了 「一切由著自己」的另一個極端。在 有幫助條件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如果在進入大學 之前自學不足,甚至是自學的能力遭到嚴重破壞,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而在進 入大學後,一定要找到大學應該有的學習方式。

一位大學生稱,「大學,大不了自己學」。這句話很耐人尋味。學生意識到了在 大學中要自學很好,但是也有局限。大不了中包含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似乎對被 老師抱著走戀戀不捨,無可奈何地走向自學。而實際上,在大學,即使有很好的條 件,也要主動去自學,這是大學生唯一的選擇。自學,不是自己學,而是自主學, 要注重利用身邊一切可能的條件,爭取可以得到的幫助,在這種有幫助的自學環境 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大學是學出來的

葉聖陶先生有一句非常精闢的話:「教是為了不教。」他說:「各種學科的教學都 一樣,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換句話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 「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 受用一輩子。

葉先生的話是說給教師聽的,對學生的啟示是,要在被教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逐漸地不用被教也能「無師自通」,這是終身學習年代必須的選擇。在這方面建構主 義的學習理論也指明了方向:教師主要的作用在於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教 學活動中最關鍵和最核心的,是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教可以成為最具有價值的幫助, 而學生的學,是基本的保障。

對不少人而言,大學可能是最後一段能指望有人教的時期了。而我們所處的時 代,決定了日後必須不斷地學習。大學階段要掌握的知識,也已經不是老師直接傳 授的就足夠了。在有限時間的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僅是一個框架,以及某些重要 原理中的難點部分,大學生要在課外的學習中,再通過額外的閱讀與實踐,在框架 的基礎上將知識體系豐富起來,突破難點,建立起相關知識的聯繫。大學是學出來 的,不是教出來的,這點要成為共識。

大學是學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這句話需要放在學會學習的語境中細品。得 遇好老師,好環境,以有幫助的自學為核心度過幾年的時間,是應該的選擇。在進 入大學之前,已經由老師教過了十幾年,在離開大學之後,將不再有人去教,大學 需要完成這個過渡。進入大學了,還要指望著凡要學的都得有人教,這是一種諷刺。 有些同學的學習就是嚴重依賴別人的教,我就見過一名試圖給自己找個家教的大學 生。如果在大學中遇到了不好的環境,以及沒有遇到能夠密切關注學生的老師,這 種自主的學習更加必要。事實上,大學的老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而不是事無 巨細地安排,大學的學生也需要在老師的安排之外,找到自己的空間。

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嬰兒一出生就會被植入一個晶元,人類迄今為止發現和 發展出來的所有知識都在其中了,靠現在這種應試的方式灌輸進來的知識將徹底失 去意義。我也相信我們終將擺脫應試教育的陰霾,儘管其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在 未來,會學習的能力將更加重要,它使我們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現有的知識發展新 知識、新應用,創造出新生活。我們的社會將會因為有會學習的人而變得更加發達、 高效和和諧,而身處其中的人們,因知識而富有教養,充滿智慧。

大學中有幫助的自學

在大學裡的自學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稱之為「限定性自學」,指的是學生完全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自學活動, 如課程的預習、複習、做作業,以及為完成作業而閱讀教師指定的資料。這是我們 非常熟悉的自學,高中的自習課大抵做的也就是這些事情。這種被限定了內容的自 學,是自學中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層次,是為了掌握所謂的「課內知識」。在失去了 「高壓」之後,這種限定性的自學需要學生自覺地去完成,高等數學課的老師可能會劃幾道題做一做,英語老師可能會提出聽力、閱讀和練習的要求,程序設計課老師 可能會指定一個學習資源要求學生去實踐。老師給予的幫助,到此為止。此處的限 定,針對的是學習內容,學生是否完成,怎樣完成,在大學中卻是自由的。有人認 真去做,有人隨意去做,有人乾脆不做,有人copy交差,各種選擇,各種風光。

第二種自學稱為「主動性自學」,指的是學生為加深理解教學內容,主動閱讀參 考書和科技參考資料等學習活動。當前的大學生習慣了只用指定的教科書完成學習 的模式,至多再加上一本習題指導,這就是全部的學習材料。有的同學實際上看教 材也要等到期末的,美其名曰「考前預習」。而實際上大學的一門課程,所包含的知 識並不限於指定的一本教材,教師在課堂上用幾十個學時所講的內容只能把握知識 的整體結構和要點,有些教材上寫的不講,要由學生自己看,有些教材上沒有的, 老師卻要憑藉自己對於學科和領域的了解補充進來。從這個意義體現的是,老師在 講課,而不是講書。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時,同步地閱讀相關的教材和著 作,或者關注某些網路資源。有時候看一本書,左看右看不明白,而在另外一本書 上,從另一個角度,或換一種方法去談同一個問題,頓時豁然開朗,然後再回來看 第一本書時,又別有一番風味。如此博覽下來,學識不受一家之言的約束,也學會 了用多個角度看待一個問題,避免了只依靠一本書學習而遭受其中可能錯誤的誤導, 也體會到了學習中的進退自如。在20多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那時有些課程缺教材 而不得不由學生在聽課記筆記之後自己再找材料學習,我體會到了這種主動性自學 中的曼妙。而如今資源豐富了,教材水平提高了,不少學生卻習慣於只看教材而視 野卻得不到開闊,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這種主動性的自學完全靠學生課外自己 做出選擇,並不受教師嚴格控制,但還是受到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的約束。這種自 學方式可以得到的幫助還在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及時找任課教師給出指導。

第三種自習稱為「自主性自學」,是指完全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或揚長,或 補短,自覺調整知識結構而進行的學習活動。這是大學自由學習中的最高層次,也 是經過大學的鍛煉真正成長起來的標誌。這裡的興趣、愛好可以是專業興趣和愛好, 藉此形成自己在專業能力方面的特色;也可以是自己的課餘(將來的業餘)興趣和愛 好,體育的,文藝的或者其他方面的,這是將來豐富、充實的生活以及形成人際交 往圈子的必要條件;對目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大學生,還可以針對自己心儀的其他 專業開展自主性的學習,這樣形成的交叉型的知識結構,能夠將「上了不喜歡專業」 無奈的現實問題,轉化成為未來按自己的志趣發展的機會。

大部分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在完全受控的狀態下完成的。我建議在大學 低年級時,由於課程大多是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要首先保證限定性的自學,爭取 開展主動性的自學,這也是實施更高級自學的基礎。而到了髙年級,一定要安排出 自主性的自學來。對於低年級的同學,在對自學的駕馭能力尚且不足的情況下,不 建議安排出大量的自主性自學。由低層次的不是完全自由的自學,由更多依賴教師 要求、指導、幫助的自學,過渡到教師稍加點撥就能進展下去,直至完全依靠自己 實現的自學安排。大學的自學是有幫助的自學,幫助的資源和力量除了教師之外, 還包括圖書館、實驗室,以及周邊同樣聰明、充滿活力和有求知慾的同學。在網路 時代,可以依靠的力量還有各種網路社區中志趣相同的成員,彼此的交流會令雙方 都有收穫。有幫助的自學,除了獲得知識,學會學習,還能學會充分利用資源,調 動有利於進步的各種因素,這是大學畢業後能夠獨立的資本。

大學已經進入了專業教育的階段,無論哪種自學的方式,已經不必局限於類似 高中那樣的摳課本、泡題海的那一套了。自行設計和安排出形式多樣的自學成為必 要。大學的課內學習注重完備的理論體系,而在課外的自學中更多關注實踐,讓理 論和實踐由於自學建立起聯繫的紐帶,「打開人的經驗,發展抽象能力」,促成專業 基礎與實踐能力的雙重豐收。大學生接受專業教育,各專業的自學方式也就多樣起 來:文學專業的看小說、語言學專業的看電影、營銷專業的搞推銷、計算機專業的去 上機,這些全都是自學的形式。最有愛的是,一宿舍的男生在織毛衣,未來的工作 中他們可能並不需要做這樣的工作,但是需要對此有親身的體驗,因為他們是一幫 服裝製造專業的大學生。

自學與課程的結合

修讀課程是大學學習中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教師通過備課,確定學習內容和教 學方式,師生通過課堂這一紐帶,共同完成學習。傳統的課堂,普遍釆用講授的方 法:教師將講台視為舞台,為學生展現要傳授的知識;與之對應,學生聽講,參與必 要的討論。

在這樣一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並不是完全被動的,儘管很多人就是在被動地 聽講。如果問一般的學習方法,會有人介紹先預習再聽課之類的經驗,這是行之有 效的做法。對於主動的學習者,他們能將自學與課堂有效地結合起來。

有學生和我提到不習慣L老師上的程序設計課,說上他的課「感覺學不到東西,在課本上也找不到」。我問了一名程序設計能力較好的同學,他說L老師的課老好了。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問題。不久後,我找機會聽了 L老師的一次課。L老師是一位很認真的老師,他講的那一堂課很精彩——如果能夠聽進去的 話。他的特點是圍繞著正在講的內容,引申得很廣。不過,他的引申卻不是總 朝著所謂「拔高」的方向去的,這是我為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所擔心的。當L老 師開始講一個新的內容,他會聯繫、對比到了課程前期的重點內容,這些也是 學生在前期學習中一時體會不深刻但非常關鍵的部分,他也會提到未來要解決 的問題,為後續內容預設伏筆;當他講基於對象的程序設計,他會用一個淺顯的 例子,將學生從接觸編程以來主要的程序設計思想貫穿起來,以圖讓學生看到引入對象之後帶來的整體上的改觀。他的節奏很穩,不斷地提出問題,留有時 間讓學生思考。L老師在編織著程序設計的知識網路,這是一堂非常好的課。

我完全明白了學生所謂「講的在課本上都找不到」,「聽完看書都不懂」之 類的抱怨出自何方了。我坐在教室靠後的位置,發現我周圍不少學生就在埋頭 看課本,好幾分鐘不抬頭。顯然,他們無奈之下寄希望於自學了。而他們所謂 的自學就是課堂不聽講,悶頭看書。這時,我再次深刻地感覺到,如果學生學 習方法不改變,不豐富起來,不學會如何利用好這樣的課堂,實在是一件非常 可惜的事。

學生普遍對課本的依賴很重。聽L老師的課,需要在課外保證自主性學習的投 入,尤其是及時的複習。複習也並不是將教材中剛剛講過的章節看一看那麼簡單, 而是應該設法將課堂上提及的問題,找到其原始出處再次重溫。如果聽課的過程已 顯吃力,要通過記筆記的方式記下梗概。老師用PPT授課,課堂節奏快,記筆記困 難,我建議可以提前將講義列印下來帶到課堂,在講義上做記錄,課後圍繞講義進 行複習。有些老師會在課前公布講義,也可以單獨聯繫老師索要.在隨L老師學習 的過程中,要逐漸弱化對課本的過分依賴。實際上,對大學的課程,課本也僅是主 要的參考書而已。老師講課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講書,這是負責任的老師的做法;學生 學的是一門課程,而不是在學一本書。這不是說課本不要看了,而是除了課本,還 要再找到其他同類書籍一起仔細鑽研。學一門課就看一本書的做法一定要改變,要 能結合著課堂,結合著不同書中對同一問題不同的闡述,配合上課後的實踐開展學 習,L老師的那種穿插編織知識網的課堂將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期 盼的大學課堂,在這種課堂條件下學習遭遇了困難的同學,要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 這裡有限定性自學和主動性自學方面的缺失,也有未能用好課堂的遺憾。

想起了我當年大一時學習高等代數,任課的是系主任李廉教授。李老師的學識 和教學水平無需評論,但大一的孩子們跟不上,私下裡還起草了一個要求換老師的 信,我也簽了請願的大名。發動者後來知道了他在系裡的聲望,計劃自動取消。幾 周之後,大家沉下心來,應該是學習能力也提高了,卻真的發現了李老師課堂的精彩。


你可以繼續花時間在尋找更好更專業專業的學習方法和資源上。


我是魅族迷,安卓控。網易雲課堂只有ipad和iphone客戶端,沒辦法,買了只iphone6。真心只是看網易雲課堂才買的,這個理由佔40%


披著技術外衣的傳統課堂教學,連原先傳統課堂的水準也發揮不出來,實在有暴殄天物的可惜之感;不可否認,作為平台擴張了受教育人數,對於學科傳播,提高人群整體素養有利;攤到個體學習結果,只能呵呵。你全心指望一個打了n多折扣的課堂錄像配點資源練習就能成就你?那是絕無可能的。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學不好,因為沒有好的老師,而公開課資源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事實上的問題是,我們學不好,是因為自己不想學,不會學,不能學。我們和那些享受名師待遇的名校生的差異,不全是因為師資資源,更來源於本身,因為他們有資格坐在那裡,而很多人沒有資格,不是因為外部條件,是因為內部水平沒有跟上。實際上,公開課教學,對於擅長學習的人,擅長品味的人,自然能有所得;不擅長的,仍然一無所獲。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不過以公開課的水平,擅長學習者是不會把自己的全部學習依賴於此的。如果學習是吃飯,公開課應該只能算零食。

舉個栗子,以計算機學習為例,我在聽在線課程時,自己看的速度比老師快,我一邊想自己動手試試這句代碼,可我又只能停下來聽他講,不敢跳,怕錯過新的部分,但是他就在那裡翻來覆去講這個我明白的部分。我一個人坐在家裡電腦前,四周寂靜,找不到同學,沒有課堂氣氛,整個人感到焦躁,要麼不停繼續看書寫代碼,要麼忍受他慢的不行的進度,簡直是一種折磨。至少我還有書,但很多在線學習者連書都可能沒買,只能一邊浪費時間一邊聽,越聽越沒有興緻,越不能集中,學習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做完作業,誰來給我批?沒有?那我就做完一丟好了。就算你代碼做成功了,老師會向你指出你的哪些代碼編得不夠精緻嗎?他會基於你目前的層次,給你出一道拓展問題嗎?你會和同學一起說好做個小程序玩玩,第一次體會團隊戰和其特有的代碼撰寫經驗獲取嗎?

沒有。什麼都沒有。

作為總結,目前的這種網路課堂,首先,不能代替傳統課堂(儘管傳統課堂也有很多問題),不要把一切學習手段押在這門網課上。其次,網易公開課作為調劑和拓展視野是不錯的,可以在地鐵等一些碎片時間看效果更佳。說真的,玩笑話,一個人如果靠公開課就能成才,那這個人的學習天賦和水準不可限量,我想很多名校導師都會搶著要來一對一輔導的。


這段時間一直都在用網易雲課堂,貌似他的前身就是網易公開課,也從上面學到了很多的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愛上它,只因為一句話,「傳播屬於全人類的智慧」,而且全程無廣告有木有!就沖這兩點,就覺得網易真的很有情懷,跟其他互聯網公司不同,終身不黑網易


同樣的米,有些人將它做成了飯,有些人將它釀成了酒。


看來你花在找所謂學習方法和資料的時間比你真正去學習的時間多得多,並不是說方法不重要,但是你都不開始學怎麼知道那種方法和資料適合你,挺萌的


最近看了劉宏偉教授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是用的唐朔飛版,講課質量源於教材而又超出教材,真心是下了一番功夫,從視頻剪輯的小細節就能看出來。其他的正在慢慢看,算是挖個坑。


本來我已經快放棄我的計算機專業了,偶然一次機會在網易看到有這課程,以為是類似公開課的,聽了一節之後感覺很好,現在已經迷上了mooc了。慢慢的撿回了大一落下的課程,學完了C語言,現在在學C++,希望能夠堅持四年!
之前逃課是去圖書館看其他書,現在逃課是上mooc。
感謝mooc的老師!
大學交的學費都浪費了,而卻在這個mooc上學到東西。


Mooc圖的是點擊量,為的是學習者有獲取知識的快感,別太認真。

一些技術課還是可以的,比如C++ C# Python 但計算機理論課,不太好。

除了哈工大的《資料庫》《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還可以,其他都不怎麼地,科普科普可以,就拿中國科技大學的編譯原理來說,中國科技大學課堂錄播版(http://www.bb.ustc.edu.cn/webapps/portal/frameset.jsp?tab_tab_group_id=_2_1url=/webapps/blackboard/execute/courseMain?course_id%3D_229_1)和mooc版(編譯原理 - 網易雲課堂)完全沒法比,前者博大精深,後者一水而過,而且教師是同樣一批人。錄播版50個小時都感覺老師在趕時間,反覆看了幾遍龍書才看懂,mooc版晃晃悠悠20個小時感覺什麼也沒落下,該不懂還是不懂。

《Linux內核分析》更是搞笑,講的還沒有哈工大mooc操作系統多,399元而且評論都是這樣的:

學完後覺得搞笑,這都可以叫深入淺出,只稍微講了一下x86的機制,進程調度原理,還有深入淺出分析了一個switch_to函數,這都可以叫《Linux內核分析》。現代Linux系統僅僅task_struct就需要兩個星期去分析,不然後面的進程調度,內存分配都沒法弄,這種課划水般的5個小時完了,該不會還是不會,學完的嘗試看一看Linux2的版本源碼,該看不懂還是看不懂。switch_to函數是最最簡單的函數,分析這個有意思嗎?這就像大學裡講小學東西,有本事分析一下do_fork或者copy_process函數,聽了這可還真以為Linux如此簡單。

自己在西安交通大學,羅先覺老師本科帶過我們電路,發現《電路》也是這樣,本科筆記上講的很多東西,都沒有講只能算科普。

類似現象在美國也一樣,吳恩達的機器學習斯坦福大學錄播的版本和mooc版也是,後者太簡單了,很多高深的知識根本沒有涉及。總之,想學習還是找錄播版吧,mooc終究是投機取巧,達到科班水平1000個小時的付出是不可缺少的,當然,達到大學裡計算機系學渣的水平還是可以的。

某個大牛說,mooc大家看的是點擊率,教的太難就沒人去看了。第一版做的太難了,按課堂上講,後來自己也做的簡單了。

計算機課mooc太注意表象的東西,這可能和mooc的科普性質有關,一門60多個課時的課,需要自己課下50個小時的課,mooc可以濃縮到20個小時,很多課僅僅是教會了怎麼弄,並沒有教會為什麼。


我一直把網易公開課作為輔助 至少覺得老師講課比自己本校老師好太多 渣985果然和名校教師資源之間差距還是蠻大的


簡單體驗了一下,內容簡單易懂,非常適合初學者。風格和coursera很像,大綱出來,然後看視頻,接著做作業,然後測驗結業。不過感覺專業度可能差一些,暫時沒有看到比較有深度的內容,建議英文好一點的童鞋去用coursera學習。


推薦閱讀:

有哪些網上自學課程的好網站?

TAG:編程 | 計算機專業 | MOOCs | 網易雲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