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玉的電影《萬物生長》?
評價李玉的電影《萬物生長》
我居然愛上了我不認同的這部電影那股矯情勁兒,就像秋水愛上了他不認同的女人柳青。
現在的青春劇,大多講的是年輕人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年輕人真正過的生活。
《本是流氓,何必端莊?》
這是一部配角的表現遠比主角出彩的電影。
秋水是一個大流氓,是馮唐那樣的高學歷的流氓,一個寫著艷情武俠小說並著以「全庸」、「古龍巨」之名的有文化的流氓。可偏偏韓庚長了一張三好學生的臉,每說一句話,即使是與女友床上調情,也像是在向黨表忠心。
平心而論,此次韓庚的表現確實不錯,協和醫學院學生與華清研究生約架,以及617宿舍醉酒耍瘋,韓庚的表現都不至於極端瘋狂到過分的程度,這種情景下韓庚的瘋狂與他的三好學生臉互相抵消一部分,恰好就是一個流氓書生,有匪氣的文人。
按道理說,范爺這樣的人很符合柳青的設定,一個真正的女人,不會像小女生那樣撒嬌,也不會像妓女那樣放蕩,在天使與魔鬼之間,柳青是一個左右搖擺的沒有歸屬的女人。在電影結束之前,范爺的柳青表現的還算中規中矩,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契合原著,但也勉強合格。然而,電影最後她對著鏡頭的一番真情流露,真是滿滿的一灘狗血,此時的柳青無異於瓊瑤劇中悲情而深情的女主角,白蓮花一樣的善於「噁心自己,成全別人」的存在。結果呢,她最終卻噁心了觀眾。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是白露,倒不是這個角色的設定有多出色,而是演員的表現實在不一般。白露作為秋水在醫學院中的女朋友,戲份不算少,但幾乎每次都是與韓庚同時出場。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也許秋水才應該是主角,但白露總能壓過秋水一頭,有時候是在宿舍兩人苟合,有時候是白露捉秋水與柳青的「奸」,有時候是白露衝進男更衣室給了秋水一個耳光。韓庚畢竟是一個好學生,身上的流氓與肆意是偽裝出來的,在真性情真愛恨的白露面前,他只能落了下風。
馮唐所寫的《萬物生長》中,雖然不是每一個角色都是流氓,但他們都有流氓的氣息,他們年輕,他們無所畏懼,他們敢愛敢恨,他們膽大妄為。電影中的厚朴、黃芪、辛夷、白露等都是無拘無束的,他們或許會為這樣那樣的事情困擾,但他們的表演沒有一個是「端著的」,這些角色在電影中真正的擁有了感情,不拿捏的感情。
遺憾的是兩個主角,秋水與柳青,一個略顯端莊、一個失之做作,既沒有表現出原著的味道,也沒有給角色新的有意義的發揮。
可是,我與同伴在觀影后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到那個男演員適合秋水這個角色。
我覺得喝啤酒動不動摔酒瓶的都是傻逼!沒錯,都是傻逼!摔完自己不打掃的更是傻逼!
馮唐用小說告訴你什麼是直男癌,李玉用電影告訴你直男癌不好,得治。
__________________
頭一回用知乎的寫作模式,感覺還不錯。
原著中甚少有撕逼的場面,而在電影中幾乎是直接的正面的全撕。如果僅僅把這樣看作是青春的話,那青春就顯得有點片面。是的,片面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硬傷。魏妍喜歡老師,體現在對老師的崇拜;而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基本都是在放電放人生放理想,真正的體現教學吸引學生的幾乎沒有。柳青被安上了很多現實層面的困境,而秋水的生活也沒有了酒吧:喝酒我們上排擋或者天台吧。小說中對生活質感的描寫改為了直面青春的痛苦——或許這是李玉的《萬物生長》中最希望訴說的一點。於是考試是痛苦的,戀愛是痛苦的,相思是痛苦的,背叛是痛苦的,在片中人物痛苦到去用語言傾瀉自己的痛苦。可是在小說中這種痛苦是肆意妄為的,野蠻的混合在青春的悸動中的,而在電影中被提純放大了。所以我相信任何一個看過小說且喜歡小說的人對電影現在這種瓊瑤劇似的故事或多或少會產生抗拒。
相對於對青春的解讀,馮唐和李玉在處理這麼一個文本的時候只有一點相同,就是拋棄了線性敘事而變成了非線性的敘事。在故事中截取最喜歡最希望呈現的段落加以展現,其他部分的敘事依靠觀眾的個人生活體驗去補足,這是目前國產青春片百試不爽的法寶。而在電影中,李玉希望更進一步,不再僅僅是展示場景或者是場面,而希望探索人物的內心,期望將內心直白化,藝術化呈現,這是女導演的對心理觀察的細膩反饋。而這種反饋變為動畫的形式呈現反而與原著中秋水的思路相反。在小說中秋水的吐槽和想像是現實且具體的, 充滿了對於肉體或者本身的迷戀,而在電影中,這種想像變成了對心理的探索和迷戀。這樣造成韓庚這個角色的年齡感消失了,時而覺得成熟,時而又覺得幼稚。這種變化你可以說是青春期特有的一種現象,但在電影中給人的感覺並不明顯。反而會讓我們覺得韓庚是故作少年。
柳青在形象上和小說有七八成相似,可是在性格上卻少了小說中柳青的那種任性和知性。電影中的柳青更像是一個代表著姐姐的符號,有著姐姐那一輩人成長的苦澀的一切表象。
當你們期待進電影院的時候看到一場荷爾蒙爆發的電影時,你們一定會失望。但如果希望在這部電影中找到些許青春的影子——只是影子,或許還能讓你收穫到一些共通的感受。雖然在男性角色上塑造並沒有區分或者特點,但是這電影中的女人卻都是寫的極好的。
這和馮唐的小說恰恰相反。
無論熱烈或是冷漠,敏感或是麻木,輕盈或是鈍重,青春的故事從來不可能水銀瀉地。尤其年少時的愛情,難免折騰、擰巴,充斥著揮之不去的荷爾蒙,迷惘里還透出些混蛋的氣息。
自以為是和不可理喻,是青春的另一個名字。根據馮唐小說《萬物生長》改編的同名電影,試圖講述這樣的故事。
《萬物生長》當然算不上佳作,卻足夠直接。大量特寫鏡頭切給女性的瞳孔、嘴唇、領口,畫面充溢著昏黃曖昧的色調、古早做舊的質感,連取景也是老校園裡斑駁的牆垣、老舊的寢室、排隊的熱水房和公共浴室,以及濕熱得都快洇出水的夏天。
導演李玉毫不猶豫地給出玻璃容器破碎、福爾馬林濺射、頭顱和人骨散落一地的鏡頭。血紅的殘陽、人像的剪影,幾段激情戲的表現,也絕無克制。漫畫化的處理為血脈賁張的「生長」提供了更顯性的表達可能。
而范冰冰飾演的柳青,滿嘴「特么特么」,十足的爺范兒,襯得韓庚飾演的秋水愈加娘炮。都是本色演出,表現尚可。
更重要的是,在仁和醫學院里發生的情與愛,攙和了馮唐在協和的經歷。閑來化名「全庸」,以「古龍巨」著字樣欺世的秋水,也滿是馮唐的自嘲與自況。貫穿全片的「金句」背後,彷彿能看到馮唐在揮手致意:哪怕再柔、再渣,女人們還是會前赴後繼地愛上我。
關於愛與性,馮唐從不諱言。從開場厚朴踢碎標本容器開始,電影就與小清新作別了。但穿透表層的種種粗野,本質上,《萬物生長》的內核又是純愛乃至浮濫的:尊前作劇莫相笑,「春風十里不如你」引申出的,是每個人的自憐與自傷。
秋水置身理性到近乎刻板的醫學院,同學之間卻儘是年輕人的倜儻與奔放。當人慾在暗夜中滋衍,愛情的觸鬚四散各地。身負與白露的戀情,在柴可夫斯基的《悲愴》和偶爾打來的電話里牽扯著和小滿的初戀,秋水終於還是和社會上結識的柳青越走越近。
愛與不愛之間,離得不是太遠。何況,是在本不知愛為何物的年紀。
於是,眼看小滿跟著處長跑了,秋水滿腔的怨恨都融成了一個象徵:性感的大奔屁股。既是對金錢物慾的鄙棄,也蘊藏著對自我無能的憤怒。為此,每當小滿通過電話,表達了再回到秋水身邊看看的願望,總換回秋水的一頓怒號。最後,罹患卵巢癌身死的小滿停屍醫院,秋水才見上最後一眼。
「那一眼我才知道自己是個多麼自以為是的人,我以為自己可以一眼看穿生活,生活卻給了我一個耳光。最刺痛我的是,我一直以為自己很痴情,但始亂終棄的卻是我。」這些話,秋水只能對自己說。
白露是了解秋水的,雖然青春鋪滿了荒誕的言行舉止,沉浸其中卻渾然未決。未經安全措施的性行為之後,白露帶著秋水滿校園高抬腿,希望藉此規避懷孕的可能。得知秋水在柳青家,白露也直衝過去,誓要鬧個天翻地覆。
結局當然是,自以為的愛,變成彼此懷疑、互相傷害。爭吵之中,秋水的虛張聲勢是羞於承認,白露的偏執瘋魔,則是難以放手。就像白露勘破的,秋水根本上是一個脆弱的人。可惜「我離開你是因為我愛你」,又陷入了矯情的圈套。
愈是提愛字,愈不懂愛。
秋水打心底並不認同柳青對他人的虛與委蛇,也終因這種「雞的方式」和柳青不歡而散。但說到底,他只是愛自己。和柳青吵架了,想到「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塵世的幸福」。遭白露拒絕,又發狠吶喊「是個喜喪,成全老子了」。臨了,還是尋柳青而不得。
放狂言、發狠勁,都是脆弱的自尊作祟。而這,又是青春必經的成長課。
秋水當然愛柳青:「那一刻,如果她是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我要滋潤得她發光發亮。」柳青也愛秋水:「這輩子我就喜歡上這麼一個人。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讓你在將來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無法安寧。」但躁動和攜手,未必有幸畫上等號。
要拆解愛情離合的殘局,必須藉助外力。遵循俗例,作為純潔校園的對應物,晦暗的社會又背了黑鍋。柳青因倒賣醫療器械入獄,為秋水留下一夜溫存。最後一句話是:「你是我在這個夏天抱的最後一個人。」而五年之後,當秋水隔著咖啡館的玻璃,望見卡座里讀著武俠小說的柳青,儼然又回到了五星級酒店初次相遇的美好時光。
誰願記滄桑,為了什麼,一笑已經風雲過。片尾曲響起,《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李玉在受訪時說,欣賞馮唐「有文化感的惡趣味」。電影《萬物生長》其實缺少文化感,又不夠惡趣味。
但在拼貼《縴夫的愛》、《好漢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追捕》、《大話西遊》和《泰坦尼克號》等年代流行元素之外,《萬物生長》至少揭開了青春的另面:出現在各自的生命里,手舞足蹈撒潑打滾,然後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地離開,徒留一己孤單,在神傷里唏噓、感喟。
《萬物生長》里的韓庚有三段感情,純潔的初戀小滿,大學女友白露和畢業前幾年認識的柳青,即范冰冰。在這接近十三年的時光里,韓庚再次展示了女人緣出眾的男人是如何定義自己的感情,遵循自己的規則,又一步步滑向失控。
躍躍欲試卻終究無法得手的純潔初戀小滿,最後還是跟著處長未婚夫離去。簡單卻並不糊塗,滿足韓庚各種需求的現任女友白露,亦同時無時無刻不在捆綁著韓庚的靈魂。意外邂逅的,仿似友人卻更似姐姐的輕熟女范冰冰,成熟得體地調轉了韓庚的潛意識,無意中也掉入了自己製造的感情旋窩,在靈與肉的最後一擊中,無可挽回地黯然離場。
這三個女人,一個瀰漫了高考後的夏天;一個充盈了八年的大學時光;一個在最後點燃了火,卻又快速地熄滅。三個女人,不同的價值觀,衝擊了韓庚卻也給自身留下的烙印。其中初戀是韓庚的理想,熱戀是韓庚的現實,范冰冰則是韓庚超越理想與現實的,最亮卻短暫的流星雨。
理想的小滿,再也無法忍受那層戳不透的窗戶紙。隨手放下,還是找了背景和事業都優秀的年前處長結了婚。現實的白露,再發現男朋友和柳青陷入無法自拔的曖昧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分手,本著平淡生活的人生信條,與清華男生快速相戀、結婚、生子。而早就對感情遊戲得心應手的柳青,這位遊走於小三和交際花兩界的輕熟女,苦於情感空窗而無意地挑引了男主,卻又在無法自拔的時候惹上官非,不得不在撫慰男主的最後時刻,獨自選擇不辭而別,身陷囹圄。
現女友的離開,男主本身就無力承受。而此時初戀丈夫的來訪,卻講出了小滿身患卵巢癌去世的噩耗。身心再次憔悴的男主,只能看著初戀的捐作標本的遺體,麻木地聯想自己未來作為協和醫學院婦科博士,究竟會有多難熬。最終工作了一年,既失去小滿,又失去白露,更對柳青毫無音信的男主,再次見到了一位活生生卻死於卵巢癌的患者時,他的內心是壓抑和無法釋懷的。他選擇了辭職,酷愛寫書的他最終成了一名出版商,事業並無大成,卻在畢業後的五年里孑然一身,無處尋覓靈魂的歸宿。
如果這三段感情,任意有一段能有最終的結局,我想男主就會是滿足的,至少在常人看來,他應該滿足。
他應該不會再介意,初戀若隱若現的愛意與開不了口;也不會再介意大學女友的肆意妄為和情緒化;更不會介意,出身不幸的柳青用肉體和感情為自己置換現有生活和飄渺未來的人生。物慾橫流的社會,不僅壓榨了普通人上升的通道,更提出許多無可奈何的遊戲規則。而男主只是一個熱衷考試作逼的醫學院的大學生,他能拒絕什麼,他能接受什麼,都不是他自己能說了算的。男主可以看不起像妓女一樣活著的柳青,可又無法抗拒地說出,她就是植物,而自己的眼睛就是水。
五年後,初戀小滿成為醫學院的標本躺在冰冷的福爾馬林里;女友白露嫁作人妻,開了家飯店;柳青在監獄裡蹲了一年,出獄後再無聯絡。男主一個人在一場故人辭世的追悼會裡遇到了大學的同學和戀人們,寒暄之後,獨自離開走在熙來攘往的街。
我想他的若有所思,亦是對自己人生的感悟和無奈。柳青說過的那句,「我要用盡萬種風情讓你在沒有我的日子裡不得安寧。」真的應驗。
有些男孩總是會在不同的時間,愛上不同的女人。或讓他情竇初開,欲說還休;或讓他驕陽似火,心曠神怡;或讓他慾火焚身,無力抗拒;或讓他承載無限哀思。 而這些女孩們如同走馬燈一般,燃燒了自我,璀璨了那一段年華,而後各自找好歸宿,黯然離場。
最後剩下那個男孩,站在原地,看清一切卻依然不知所措地凝望著虛無。這恐怕就是萬物生長的意義,萬物生長如花如草如木,如青春如情慾,如綻放卻最終還是要凋謝。滋生的、幻想的、擁有的、失去的,腐爛的、幻化的、揉碎為風中沙的。
編劇為照顧觀眾感受,在最後一幕,讓韓庚和范冰冰隔著咖啡店的玻璃櫥窗四目偶遇。那一刻,時光仿似凝固,我看到柳青依然打扮時尚得體,不疾不徐地微笑著,眼睛裡卻噙滿了淚水。但現實中,怎麼會有如此的安排。即使是邂逅了,又能說出什麼?不過是滄海一粟,衣不如新。
青春里最殘酷的事,大概就是這樣。昔情難追,明白後再難繾綣。(轉自 @匡靖 )
短暫的總是浪漫,漫長總會不滿,燒完美好青春換一個老伴。
唉。
《萬物生長》可能不會是一部所有人都在談論的電影,但是我很高興市場上能出現這樣一部電影,尤其是這個只要有點資本的人都在涌往電影院里圈錢的時候。
但是我也不得不在足夠靠前的地方說一句,這個故事也就李玉能拍成這樣,換成任何另外一個導演,真沒準會變成一堆什麼東西。
講故事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向外延展或者向內發掘。同樣是愛情,《志明與春嬌》可以用各種調味劑把一個不複雜的故事表現得有趣又有味道,《致青春》可以用時間軸把一段校園戀情拓展成一代人的懷舊年譜,但是《萬物生長》不行,因為單單只看這個故事,真是太特么俗了。一個男人,被身邊的一群女人愛得死去活來,因為需要從中挑出一個放棄其他的而糾結,把想要而得不到的叫做真愛,最後呢?春風十里,不如睡你。完全是屌絲意淫的路數。
很多看過馮唐履歷的女生都在腹誹,是什麼力量讓一個渣男自戀成這樣啊?
所以說,這部電影如果只從故事層面向外拓展,無論放進去多少顆大白兔奶糖也沒辦法調和出正常人喜歡的味道,男性和女性都會感到噁心。
所以說,幸好導演是李玉。
如果說李玉的電影都有同樣的一個核心,那就是兩個詞——「女人」和「性」。此前她幾乎所有的電影都在討論兩者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性是握在女性手裡的一把鑰匙,通往男權社會的鑰匙,通往地獄的鑰匙。
在李玉此前的電影里,女主角的生活環境都是陰暗、潮濕、壓抑的,她們拼了命地想浮出水面透一口氣,但是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掙脫那一雙無形的手。而她們身邊所有的成年男性通通不是好東西,不管是不是主角,沒有一個配得上好下場。未成年的小鮮肉倒是一直很受照顧,總會遇到風情萬種的成熟女性為他們啟蒙,當然,最後一定是得不到的。
《萬物生長》當然也被框到了這樣的框架之中,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的主人公變成了男性,一個自以為成熟但實際上仍然青澀的果實。李玉對小鮮肉是偏愛的,或者說是,憐憫。她很喜歡去探究被慾火燃燒著的內心,以前是女人,這一次,她在煉獄中看到了一個雄性的種子發芽的過程。
於是,這個剛剛被描繪得污濁不堪的故事成為了一個懵懂少年的內心成長史。
他的初戀,他的現任,他的夢,這三個女人把他從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變成了總是眉頭緊鎖又能和死人聊天的面癱老男人。
這也不能怪他。如果你體驗過觸手可及的萬種風情驟然消散的滋味,你的世界也會被慾火燒成人間煉獄。
這是愛情也好,不是愛情也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國產電影里看到了如此狂躁的內心。
當看到《壁花少年》的時候,我被艾瑪沃森和羅根勒曼的感情迷住了,面對如此迷人的女孩,勒曼竭盡全力地控制住了自己的身體,卻控制不住怦怦直跳的心。
在《聽說桐島要退部》中,世界像死水一樣平靜,但是每一顆心都在躁動不安,大後壽壽花隨著東出昌大望向窗外的同一個方向,卻產生出偷情一樣的刺激。
乾柴烈火一樣的《萬物生長》似乎缺少了這樣的韻味,但至少我們在范冰冰的眼睛裡,在韓庚的歇斯底里中,看到了不甘,看到了無奈,看到了迷醉的靈魂。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不是說這樣就足夠了,但已令人欣慰。
最後要特別讚賞一下電影對待安全套的態度,我也不理解為什麼現在人流的廣告滿大街都是,安全套的廣告基本見不著。各類主管部門聯合父母們阻止孩子們從合法渠道了解性知識,又要求他們不能犯錯,這樣的後果就是造就了一批對性知識完全空白並以此為傲的衛道士,同時早孕和墮胎卻被社會習以為常。
不破除性神秘,孩子們得不到正常的引導,健全的人格又從何談起?
至於韓庚和范冰冰的表現,這確實是韓庚出道以來最精彩的一次表演,作為一名偶像沒必要對他要求太高,粉絲們只要安安靜靜地看著他就好了,當然也未必那麼容易就能安靜下來,在電影院里坐在我身後的小夥子就因為按捺不住被姑娘打得噼啪的。范冰冰因為平日里的形象定位就接近於風情萬種,所以這次沒有驚艷的感覺,但是表現也在水準之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老戲骨雷恪生。李玉導演對演員的掌控一直是令人稱道的。
我愛上了你,在我不知愛為何物的年紀
秋水篇
那是我坐在五星級酒店什麼也沒做,還會擔心有人過來收費的年紀。
而我從沒擔心過的是,乖巧的女朋友是否會在某天哭著對我說再見。
每一張照片都是鏡頭前的閃耀,被人遺忘的,是拿著相機的人, 不被注意的落寞。
只有敏感聰慧的女人能捕捉。
為什麼我要喝紅酒?
這樣端起酒杯時,我的臉才顯得不那麼紅。
我咆哮,我驕傲,我是未來的嬌子,和世界的中心。
而被你盯住的時候,我只是一個小男孩。
我以為我在找你,其實我在找我自己。
再見到你時,我會是一個男人。
白露篇
我嚴謹治學,我展露才華,我溫柔體貼,我解你風情。
我像小女人一樣吃醋,像公主一樣驕傲,像女僕一樣圍著你團團轉。
我想要偽裝和掩藏,終於止不住的歇斯底里和瘋狂。
我見識過更大的世界,卻時時俯下身子,我想要的,只是一個家。
柳青篇
相遇來不及微笑,再見來不及揮手。
如果那天沒有瞥見你,也許我會回答一句「Before」。
你故作成熟,挺著身子想要保護我的樣子,真可愛。
他們都只想在我身上揮汗如雨,只有你,願意在我身前遮風擋雨。
知道我是何時愛上你了嗎?在你給我拿了葯,讓我不要忘記服下的時候。
然後,我突然發現不能讓你看到如此凌落的我。一秒也不。
遺憾的是,那時的你,讀不懂我。
旁白
不懂愛的時候愛上你,懂愛的時候卻在享受孤寂。
女孩懂了愛,就變成了女人。
而男人,永遠都只是愛人面前的小男孩。
為何臨街的餐館都喜歡用落地窗。
我們細看李玉之前的電影很少是把男性作為主要角色來完成影片的,這次的不一樣,李玉選擇讓韓庚做男一號,片中的內容也完全是圍繞一個青年在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儘管兩位女性也在片中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主角仍然是男性。
不得不說李玉這次的作品也是因為最近幾年青春系列的電影火熱,口碑不怎麼樣的電影都會取得很不錯的票房成績,人人都想來分一塊票房的蛋糕。
所以影片具有很重的商業元素。
今晚剛看的這部片子,還在片後的交流會上看到了李玉和范冰冰。
試著答一下,行家見笑:
電影我就不劇透了,我只知道百度百科的內容並沒有抓住片子的內核。這絕不是什麼醫學院學生青春成長的故事,更也不是少男與少婦的二三事之類的荷爾蒙片。但要在不劇透的基礎上說明白,還是挺不容易的。
我曾去過學院路上北大醫學部的某座大樓,樓道里擺滿了各種玻璃容器,裡面從死嬰到畸形兒,從一片片人體切片到一坨坨增生組織,應有盡有。我記得裡面有一副骨架,就是他們某一位前院長自己的。夜幕中,朋友領著我從樓下到樓上一路觀看,一開始我感到心悸作嘔,但看到最後卻讓人心生悲憫,在周遭都是福爾馬林和人體切片的場景里拍激情戲,反而讓人突然想起《金瓶梅》和《紅樓夢》里都有的那種「虛妄」,金瓶梅里說「功名蓋世,無非一場大夢;富貴驚人,難免無常二字」,「紅樓夢裡說,縱有千年鐵門坎,終須一個土饅頭」。
馮唐把小說背景安排在醫學院,固然有其自身經歷和體驗在裡面,但更重要的還是,在這個因為時時刻刻發生著生老病死而顯得永遠蒼老而虛妄的地方,卻住著一群躁動生長的青年。這就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對比,構建了一個充滿著張力的舞台,有了這個設定,韓庚後來的變化也就有了伏筆而不會顯得突兀做作。換成任何其它學院,都無法達成這樣的效果。
這部電影里的色調整體上是彩色的,是明麗的。但導演顯然不滿足於此,她加入了好幾段風格詭異黑暗的動畫效果,來描述主人公們的夢。明麗的畫面,絕美的海灘,是年輕人的色彩。而慾壑難填的衝動,見異思遷的輕薄,狂妄自大的可笑,色厲內荏的恐懼,這同樣是這一代年輕人的色彩。韓庚就是這樣一個有兩種色彩的人,直到臨近畢業,直到真真切切的犧牲、實實在在的生與死在他面前發生的時候,他才終於敢去面對自己猥瑣虛偽的這一面。內心自詡情聖的他最後才明白,自己才是那個最受眷顧最受寵愛卻毫不自知的人,多年來他們對術語和死亡的調侃,是那麼輕薄與自以為是。這種懺悔與領悟,在樓管大爺的追悼會上,以超現實的對白場景得以呈現。我認為這是點睛之筆。從一個浪蕩才子到親歷各種死亡,作為醫生的韓庚再也無法面對生與死,選擇了離開這個行業。後來的他,西裝革履,髮型考究,卻又目光獃滯、眼神空洞。這是一種參悟後的死氣沉沉,就像前面兩句讖語一樣,在死亡與無常面前,任何慾望都顯得如此可笑。
所以我說,《萬物生長》其實是一部帶著青春片外殼,卻有著與青春不相匹配的「虛妄意識」的電影,這就與李玉之前的作品有了一種「文氣」上接續。這還讓我想起另一部國外經典作品,達斯汀·霍夫曼的《畢業生》。
這樣一來,這部電影豈不是完美了?可惜並不是這樣。片中同樣有很多問題。既然是青春片,就少不了摔酒瓶、懷孕、往賓士車撒尿這種橋段,然而這種橋段卻又不可避免地破壞了上述的虛妄意識。笑點的密集讓人很不適應,有時候真覺得這不像是一部李玉作品。更重要的是,青春片的外殼,似乎難以承受得起這樣厚重的主題。作為應屆畢業生,我在回顧我的七年經歷的時候,我在理智上會有同感,但在感情上,卻覺得很多情節過於dramatic,有些旁白過於有教化感,也過於sentimental,時常會有強行講道理的齣戲感。另外,醫學院與華清大學打群架那場戲,我的確沒看出有什麼存在的必要。相比之下,《畢業生》顯然更厚重、流淌、自然,更讓人百看不厭。
放映後的交流會上,李玉和范爺的不期而至,讓在場很多人驚喜、歡呼,他們款款而談,談情節,談花絮。我坐在第二排,特別想問導演,這部片子是不是意味著她的某種轉型?也特別想問范爺,你是否與柳青深有共鳴?當然,在這樣的場合問這樣的問題顯得太不禮貌了,還是作罷。
另外,韓庚的表演讓人驚訝。原來他也能兼具爆發力和細膩感。我給韓庚打7.5分,給這部片子打7分,分數不算高,但我毫不懷疑這是近年國內同類作品(包括台灣那部片名挺長的電影)中最好的。期待李玉的新作。
最後上個范爺和導演的照片,都好看。
看到「金鎖」在裡面的角色叫「柳青」,腦海里就……
摺疊我吧。
今晚看了《萬物生長》。作為一個曾經的醫學生,感覺《萬物生長》拍得太假了。就先不吐槽醫學院上課的情景了,為了戲劇效果,我忍。但是劇中人物對待由捐贈遺體得到的人體標本的態度,我簡直不能忍。學校的解剖標本多珍貴啊,當年我們上解剖課時,老師連攝子都不讓用,不能用攝子夾標本,怕損壞了標本。上課時,只能用手輕拿輕放標本,小心翻看。豈能像秋水他們那樣隨便破壞標本,偷偷攜出室外,帶到宿舍、從樓下伸到樓上窗外嚇唬同學,還帶到打群架現場,扔到地上踐踏?難道老師沒有教育他們要對標本有起碼的尊重?這是協和的錯?還是馮唐的錯?還是導演的錯?電影這麼拍誤導了觀眾,以後誰還敢捐遺體,讓崇高的行為被後生小子這樣褻瀆?
-
成人青春的悲哀在於,面對世界,原本不求而得的,縱使我們耗盡氣力,最終也變得求而不得。
對於《萬物生長》這部影片,本來應拍出一個過程,但是只拍出一種狀態。本來應拍出一個故事,但是只拍出一段生活。
成長(時間)是長期困擾每個人的一個問題。在《萬物生長》里,導演儘力想描述一個成長過程,闡述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係。但能力有限,沒能做到,最終只表現出一種混沌狀態,一個過程的橫斷面。一種野蠻青春,肆意生長的觀影體驗。
《萬物生長》的故事情節是單薄的,人物是鬆散的,小滿,白露,柳青,這三個女人間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導演用插敘的手法,透過秋水的回憶,講出他與小滿的過去,透過偶遇,引出柳青的魅惑,三個女人的故事因圍繞著秋水而顯得豐滿而連貫,這也透視出影片明顯的男性視角。對於秋水,小滿是過去,白露是現在,而柳青才是未來。在電影里,柳青是青春躁動的象徵,是秋水在與現實抗爭中的情感歸宿。李玉借用一貫擅長的封閉空間和暗色調畫面來彌補情節的單薄不足,頻繁切換的臉部特寫,躁動而沉悶的音樂節奏推進情緒的發展,使得一切顯得合情合理,開篇色調明亮的醫學生活,率真美好的白露和影片後半段昏暗壓抑的呻吟,形成強烈的對比,用欲抑先揚的手法營造出後期人物瞬間墮落,不知所措的迷惘和抗爭。
整部影片披著李玉風格的文藝片外衣,實則仍然是以俗套的殘酷青春為基調,雖然相比於《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影片好了太多,沒有了墮胎,沒有陰謀與算計,且留給觀眾一個值得探討的命題,但依舊逃不出但凡青春,就必殘酷,但凡青春,就必苦逼的牢籠。其實,八零九零對青春的集體回憶大多純粹而簡單,看了太多的殘酷青春,觀眾對純愛治癒青春電影的強烈渴望不言而喻,畢竟那才是真正的青春。四年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沈佳宜在雨中用力喊出那句:「大笨蛋」揭示了「初戀與錯過」一個能夠引起集體回憶和共鳴的命題,觸動了成千上萬的影迷,十二年前《藍色大門》孟克柔站在藍色大門前說:「小士,看著你的花襯衫飄遠,我在想,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這樣一個對成長與自我認知的迷思,感動一撥又一撥八零九零年代的人,它們的共性是透徹而真實,命題深刻而純粹,這才是一部好的青春片。
《萬物生長》拍的是許多人想過卻沒有過成的青春,內心隱隱作痛的青春。秋水,柳青,白露,厚朴,黃芪這些人,更像一群渴望抓住青春尾巴的成年人,在面對世界侵蝕時極力的躁動與反抗,想要找回原本不求而得的純真和簡單,在糾葛的現實中,最終無奈放棄,求而不得。厚朴愛著魏研,一段純粹的感情,卻最終敗給了白老師的權威,那個砸向窗戶的瓶子,便是他求而不得的絕望吶喊。馬處長帶走小滿,秋水用自以為看穿一切的決絕和一次次的掛斷電話來維護內心的尊嚴和對愛情的忠貞,直到小滿死去,他才最終明白,自己才是那個負心人,小滿的愛是他的求而不得。表面強硬內心缺乏安全感的白露面對秋水躁動的內心,努力爭取美好的愛情,卻最終敗給柳青,無奈離去,純粹的青春便是她的求而不得。落入紅塵的柳青面對年輕直率的秋水,對簡單純潔的感情產生了恐懼和自卑,於是掙扎逃避,最終鋃鐺入獄,純潔的愛便是她的求而不得。秋水在愛與道德間艱難抉擇,用「雞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脆弱靈魂,最終面對柳青的不辭而別,黯然神傷,烈焰紅唇便是他此生的求而不得。好在多年過去,故事最後的最後,每個人的內心的躁動早已被世俗撫平,但他們最終也成為了自己討厭的人,黃芪成了曾經的馬處長,秋水成了自己痛恨的有錢書商,白露後來沒有成為一代名醫而去開了超市,厚朴收了許多紅包最終被醫院開除了,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只有那個看門胡大爺依舊平靜的躺著,看著他們每個人,說著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凡事無絕對,莫強求,那些曾經不求而得,如今求而不得的,就永遠放下,留在青春里。十幾年後,你室友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你室友,可你大爺依舊還是你大爺。
影片的最後,秋水與柳青的相遇,不符合常理,卻對我十分受用,這是李玉對觀眾青春的一種補償和饋贈。那天下午,陽光正好,她坐在餐廳一角,看著書,我走過去,她認出了我,我們四目相對,微微一笑,彷彿又回到了從前,這一幕圓了許多觀眾青春時的一個心愿。這樣一部電影,倘若看罷離場,心中仍有悸動徘徊,血脈突然微微噴張,想到了過去與現在,感概良多,那對於導演和影片來說,便也算是一種功德。
PS:以上文字系本人原創,同步發於微信公眾號:BehindMovie,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演繹。發現侵權,立即起訴。(個人分享至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及微信群註明作者及出處,無需授權)
-
所謂馮唐,騷情大於才情,所謂李玉形式大於內容。
馮唐的騷情加上李玉特有的表現手法,《萬物生長》成為了一部內容上騷情,形式上生猛的青春電影。
馮唐的《萬物生長》用尖酸刻薄的語言以及褲襠里的思想激蕩,來緬懷某種青春的內心腫脹。李玉的《萬物生長》則把小說里啰里八嗦下半身思考外化成了一種人類在荷爾蒙分泌最為旺盛時期的,對於肉體與肉體之間激烈碰撞的強烈渴望。
不陳述理由,不解釋原因,就像是亘古不變是自然規律,在那樣的年紀里,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樣的成長,愛就狠狠的愛、恨就不顧一切的恨,喜歡了就死命的咬上一口就像一頭小獸用口水和尿液來劃分領地,不愛了就讓地球全部毀滅讓,大不了讓上帝再重來一回。
有那麼多的青春片,講了那麼多俗爛的故事,卻忘記了青春本來就是一件形式大於內容的事情。李玉的《萬物生長》,只展示,不解釋,只呈現青春的儀式感,注重的是情緒和感受而非故事或戲劇上的的起承轉合。這點和馮唐的小說很像,故事裡的人來了又走了,他們來來去去,最後都變成了故事,青春也就這樣結束了。
電影里馮唐的金句還在,騷情也還在,只是被李玉抽幹了一切故事性元素,全部轉化為展示人物情緒起伏的各種片段,激烈的爭吵,毫無顧忌的喧嘩,肆無忌憚的愛,歇斯底里的恨,往死里灌酒,拼了命的親吻和撫摸,青春的兇猛在電影里被展示的淋漓盡致。
李玉,還是那個李玉,晃動著的運動鏡頭,素顏出鏡的范冰冰、歇斯底里的女主角,為愛癲狂的女配角,優美的空鏡頭,大段的配樂,人物的剪影,流動著風景和在風景里的男女主人公、肉體上激烈碰撞、以及激情過後的遺憾和落寞,也就是馮唐口中所謂的「拔出悔」。
「拔出悔」李玉和馮唐的第一個契合點。
本來《萬物生長》是很難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討巧的是李玉導演找了一個快速帶入情緒的捷徑,那就是氣味,馮唐的書中有各種關於氣味的描寫,李玉通過視聽語言在電影呈現出了各種味道,通過味道來傳遞人物的狀態和情緒。
氣味是李玉和馮唐的第二個契合點。
一開場就是福爾馬林爆炸的味道,夏天的汗味兒、男生宿舍的臭味兒、秋水身上的尿騷味、柳青身上的香水味、女生宿舍的屄香味兒、大排檔的燒烤味兒、燕京啤酒味兒以及啤酒喝到嗓子眼的胃酸味兒、花前月下的丁香味兒、大體的腐臭味兒 、解剖室里酒精味兒……最後是愛情變質後的酸味兒(這是李玉自己加的)。各種味道在電影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種味道的出現都和人物的情緒和狀態相關,把味道拍出來,讓觀眾感受到,進而去體會人物所處的情感狀態,這是李玉導演的高明之處。
比如秋水帶著柳青進入解剖室,滿眼都是人體標本,福爾馬林的味道立即充斥鼻腔,接著他們喝的是酒精,觀眾的嘴裡也似乎能夠品嘗當那生猛的味道。酒精混合著福爾馬林,兩個人似乎都要徹底的洗凈自己,在各種人體器官面前坦誠相對,他們激烈的接吻,但醫用酒精究無法洗凈他們的靈魂,等到終於掏心掏費了才發現他們之間的愛似乎也不那麼純粹。 於是他們只能像是泡過了福爾馬林的大體一樣,硬著心腸彼此傷害。激情終會退卻,人懷念的不過是青春時的內心腫脹。
除了這各種氣味串聯起的情緒,和馮唐的幾個金句,這電影其實更像是李玉的個人作品,當柳青成為了故事的主角,這電影就已經和馮唐的小說漸行漸遠了,李玉的故事基本上還是一個女性視角的故事,陽剛之氣到了女導演手裡難免不變成陰柔唯美。
韓庚奉獻出了演員生涯以來最為出色的一次演出,他終於捅破了和黃曉明之間隔著的那層窗戶紙,基本上可以並駕齊驅。李玉導演把他調教的非常好,依稀看到了導演當年調教範冰冰的影子,做男版范冰冰也許對韓庚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影片的結尾一般,為了大團圓而大團圓。結尾前面一場戲拍的非常好,秋水和柳青在湖邊激情過後,柳青獨自離去,秋水一個人吃這柳青點好的早餐。秋水憤憤的狼吞虎咽,一種青春的失落感油然而生,這裡作為結尾可能更有味道。
范冰冰演什麼都感覺是她自己。
結尾的相遇個人感覺爛尾,李玉做不到《觀音山》里的殘酷到底,既然你明白所有人最後都過著自己年輕時討厭的生活和樣子,這個結尾除了滿足觀眾的意淫,別的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幾段戲挺喜歡的:和柳青的蹦極;白露去柳青那兒找秋水那段;還有白露把一書包安全套倒秋水頭上.....所以更喜歡白露這個角色,齊溪演的很棒。青春片的「金線」
四月末梢的武漢熱得出奇,春衫薄、紅袖招,大白腿、滿街跑。正如我的安徽老鄉,蔣雯麗女士在《立春》中所言——「每年的春天一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覺得會有什麼事要發生。」電影《萬物生長》挑在這時節上映,明擺著是想把青(dan)年(shen)觀(gou)眾(men)釋放不掉的力比多轉化成華麗麗的票房。可那廂《速度與激情7》一腳油門都趟過了二十億,這廂《萬物生長》長了快兩周,卻連兩億還沒長過。比起李玉導演前作的前作,《觀音山》四年前七千萬的成績,在銀幕塊數井噴的今日,《萬物生長》鐵定是沒達到國產青(da)春(tai)片票房的「金線」。「內心腫脹」的投資方,估計這時候才想起來蔣女士那句話的下半句——「但是春天過去了,什麼都沒發生。」
「什麼都沒發生」也是《萬物生長》給我的直觀體驗。片中的角色無論是考試作弊、隨地撒尿、宿舍親熱、出軌瞎鬧,無不停留在那一方不屬於任何時代的銀幕里。固然白露寢室貼滿拍立得相片的牆上,每一張都有著清晰可辨的日期,但故事本身卻諷刺地像一具浸泡在福爾馬林里的乾屍:它器官完好,構造完整,只可惜是死的。無論韓庚的台詞重複多少遍「大奔」,可一絲時代的磷火卻只在片尾忽隱忽現。當張楚的歌聲響起,協和跟清華(片中改成了仁和與華清)的大學生在《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伴奏下,抄起肱骨腿骨脛骨往彼此的頭蓋骨上招呼,幹了悲愴的一架。我不大敢相信這是在致敬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它倒是更接近《頤和園》里黑豹《Don』t Break My Heart》的那段政治波普。可相形之下,兩者力道上的差距,就像是兌水二鍋頭和醫學酒精。
回到原著作者馮唐的「金線說」。作為一種體裁,青春電影也有一條「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的金線。簡單粗暴來講,就是反叛、死亡與成長。不能說《萬物生長》里缺乏這些元素,而是處理得太輕浮——秋水把X處長遞給他的名片撕的粉碎,還不如彭浩翔《AV》里騙政府貸款請女優拍愛情動作片來得反建制。秋水這樣對初戀女友小滿被公務員橫刀奪愛的變相泄憤,借用一位長者的話——「naive」!
十九世紀的英國作家威廉?赫茲里特(William Hazlitt)感嘆,青年人沒有一個認為自己會死的。這種「永生之感」(the Feeling of Immortality)正是青春的本質。李玉談到自己選擇改編馮唐這本小說時,最好奇這群醫學院的學生,在最青春的年紀,最多接觸的卻是死亡。在片中出現的兩場死亡中,小滿之死是秋水慾望的平息,青春的終結。而五年之後,昔日同窗相聚在看門柴大爺的追悼會上,秋水和柴大爺陰陽相隔的那段對話,最後只得落在「好好活著就是給我長臉啦」。不知秋水他們可曾想到,他們正裝出席的,正是自己青春的葬禮。
然而歷經了這些無因的反叛和無常的死亡,《萬物生長》里的每一個角色,似乎除了變成自己當初討厭的人之外,就再沒有別的了。眼見從武俠小說捉刀搖身一變書商的秋水,招呼文藝圈(juan)大佬給自己手下美女作家吹捧的畫面,那句脫口而出的「小罵大幫忙」如果就是所謂的「成長」,那除了向隅而泣,別無所言。純真的喪失是成長中不可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過程,但始終應該有個底線。我想起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伴我同行》(Stand By Me),四個十幾歲的少年為了逞英雄,過河到對岸去找一具男孩的屍體。在歷經一系列冒險之後,見識到死亡的他們學會了正視自己的恐懼,從而意識到勇敢的必要。金線之上的青春片,要不如《牯嶺街》一般絕望的徹底,或者像《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在偶像破滅後換得一份難得的清醒與真誠。 《萬物生長》那個不倫不類偷師《甜蜜蜜》皮毛的大團圓結局,實在是讓我們乏善可陳的中國式青春,又被狠狠地撞了一下腰。
醫學院宿舍一幫男生的校園故事,這幫人和女人肉搏,和考試作對,和兄弟約架,又和臟串、成箱的啤酒瓶較勁,乾地都是些我們都干過又不能再乾的蠢事。
我感動的仍是秋水失戀後那股勁,一股啤酒瓶砸在地上,沫兒翻滾著,馬尿汩汩淌遠,秋水的臉就像我們的臉癟下去,是笑難看,也別哭,還是難看。
有時我感覺我們年輕時就像被淹在成罐的啤酒里,經過身體的化學反應,渾身的毛孔溢出苦味,鹹味,還有騷味,後來啤酒瓶被砸了,淌遠的啤酒花風乾了,醒來青春也風乾了。
青春明明是一場沙塵暴,沙土裡什麼都看不清,邪風狂吹,我垂淚,也不知是哭風捲走了一些我不想要被捲走的人和東西,還是風太生猛沙塵入眼。
大風吹啊,第一個愛上的姑娘最後沒有跟只有兩條腿的自己,跟了有四輪軲轆的別人,小滿走了,對自己爛好的姑娘明明很愛我卻說要離開我,哭成一樹桃花七零八落,白露嫁了,和走路叮噹響的宿舍管理員鬥智斗勇,胡大爺倒了,吹牛逼打嘴炮的宿舍兄弟打完一架,癱軟在地,後來他們各自撤了。
李玉用光彩斑駁的鏡頭,好像在說青春是重要的,因為到最後它都像一本書,一場沙塵暴,會泛黃。
她也用晃動的特寫鏡頭記錄那些臉的輪廓,睫毛,鼻眼,淚水,好像是說我們都曾經離青春,離自己那麼近,因為它最後都會遙遠。
所以你看到這幫年輕人用盡最後的力氣,說是因為女人,我們才打架,可打到最後,到底為了什麼而打,沒那麼重要了,每個人想起了自己的傷心事,青春,好像越來越遠了。
關於校園的青春故事我們看地很多,看萬物生長,我覺得我們大部分人還是會覺得有些詬病,有關敘事,有關說教,有關以男性視角傳遞了一個非男性感受的東西是否合適,這些詬病以外,帶給我的情緒依然真實,我覺得夠了。
它也許表現地很用力,很折騰,甚至過了,可多年後當我們不再那麼撲騰地生活著,再回看當時,我們還是會想,如果當初能夠有更多力氣,要不再使點勁。
1改編
原著序里所言,馮唐的小說永遠都拍不了電影電視劇,因為都是聲音,馮唐的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都是同樣的問題,故事結構比較鬆散。
馮唐寫小說始終給我一種感覺,就是他碼好了幾個人物,搭建了一個場景,然後這些人物在場景里走來走去,走來走去,他們的乾的事比較少,更多是主角自說自話,要麼是主角遇見了主角,他們互相嘲笑,互相蛋逼。
所以原著里三個女人,初戀,柳青,我的女友白露的形象是割裂的,原本柳青和初戀與秋水間的愛情線最弱,柳青與白露間也並無交集,電影將柳青上升為第一女主,與白露也安排了激烈的對戲,愛情線豐滿了,至於安排柳青大於白露,因為我們看多了太多初戀的故事,柳青更像是一枚慾望的符號,他引領秋水發生變化。
這三個女人,我覺得李玉是貪心的,她太想展現青春不光只有愛過,愛著,也應該還有蠢蠢欲動的想愛。
人物取捨上,原著里馮唐還落下一個毛病,原著里每個人基本都是段子張口就來,愛貧,充斥著大段大段的葷話,導致個性都差不太多,電影對此作出形象糾正,撇去了太多的人物,僅留胡大爺,白老師,黃芪,厚朴,辛夷,魏延,娟兒,支撐起秋水的校園生活,有兄弟情,也有師生情。
以上的安排,我在觀影的時候,我覺得是合適的。
2漫畫,魔幻
漫畫和魔幻的出現總共有幾處。
電影一開始,考場上厚朴打碎福爾馬林泡著的人頭,繼而對人物的引出,電影運用漫畫技法分別展現幾個主要人物,出場的方式是新穎的,介紹人物也動用了漫畫誇張的效果,讓電影開場頭十分鐘比較抓人。
電影里有一些桃花樹下的戲份,有一組鏡頭單拍桃花時,做了魔幻特效,流動著的血管注入桃花樹的枝椏,向上汩汩涌動。
我會覺得這是一種討巧的做法,一是用血管交代了醫科院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神經,解剖,血液,骨骼打交道,二是桃樹的血脈噴張,是靈動的,正如張楚所唱,這是一個戀愛的季節,空氣里都是情侶的味道,生命象鮮花一樣綻開,我們不能讓自己枯萎。
白露因柳青而受傷,秋水因柳青失態欲追回白露,不料發現白露再度戀愛,倆人桃花樹下對話,直言深愛和告別,一組男人和女人糾纏又受傷的漫畫彈出。
這遠給比秋水一組大特寫,桃花花瓣落下,秋水眼裡是無盡的深意來表現落寞,來地有意思。
另一處魔幻,「我覺得女生的子宮壁像老牆壁脫落」,這原本是馮唐原著里比較好玩的形容。白露試圖通過高抬腿落胎,後證實沒有懷孕一事,秋水便用此句作為獨白,畫面配上骯髒的空房間,牆皮老化,在震動中紛紛剝落,有趣。
3人物和台詞
不出意外萬物生長會出現大量金句,馮唐本身就是金句王,有的金句用文字的方式敘述出來,很舒服,比如她是一種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我澆灌她三年,使得她如此濕潤,韓庚用獨白的方式念出來,是柔軟的,能戳到人心。
還有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觸她的指尖,就會看見閃電,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會長出七色花,如果橫刀立馬,就地野合,她會懷上聖人。
同樣是韓庚獨白,以上這些句子採用獨白,符合語境,在愛一個人時擁有過度的想像力,能感動我,這份感情我覺得真切,它們讓我感受到年輕時易來的狂喜,澎湃的衝動。
但范冰冰的台詞設定是這樣的。
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塵世的幸福。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事沒有對錯,只有真假。我要用盡我的風情萬種,讓今後他不和我在一起的日子裡,片刻都不得安寧。均出現在冰冰與韓庚的對話當中,作為范冰冰的人物設定,我們太習慣她蹦出這樣的話來,純為了烘託人物形象。
我已經看到了范冰冰在愛里極致又矛盾的表現,非要用這樣的台詞去凝練她的角色,大部分只是為了說金句而說,難免太刻意。
在戲裡,范冰冰還是一如既往如李玉鏡頭下的美艷動人,卻依舊矯情,韓庚每一次哭,能看到突破,能看到他背後的東西。
最後,萬物生長的結局不是我喜歡的,也許是大部分人的青春都留有遺憾,初戀還在,只是新郎新娘不是我。
一些莫名的執著背後,應該還有深意但我們選擇沒有察覺,再回首空留一肚子豁然開朗的話,不知道和誰說,走散是常態,重逢是運氣,秋水柳青再遇,也是電影給我們這種普通人塑造一個重新來過的念想。
李玉拍青春是血肉模糊,馮唐寫青春是腫脹難耐,萬物生長也是青春,在生機勃勃的時期里讓一切悄然滋長,蠢,背叛,分離,如果它能讓你看完,詬病以外,心裡閃過一絲柔軟的念頭,我覺得這才是萬物生長拍出來的意義。
青春即是一場戰爭與和平,必須有一個或者那麼幾個女人,色慾使我片刻不能安寧。
是騷動,戰亂過後,我的世界還能不能和平我們都不清楚。
但如果不戰,太枉過那麼一段時期。
這部片子看得我真的好膈應。
男主秋水在大學裡談了個能在宿舍滾床單的女朋友白露,但心裡想的是給他擁抱的小滿,最後遇到熟女柳青,一番曖昧推搡之後就徹底愛上了。傷透了白露的心後又被柳青甩了,這時候他回頭找白露,看到白露有了新男朋友心裡特別不舒服,打了人家新男友。
徹頭徹尾的渣男不是。做的時候不戴套渣,知道自己女朋友沒懷孕時的表現渣,背著女朋友和柳青吃飯遊玩抱著蹦極渣,打著姐弟的旗號喝酒聊人生聊感情渣,女朋友發現他和別人曖昧時他否認的態度渣,和女朋友分手完在實驗室就想立刻和柳青搞起來渣,知道柳青和很多人上床後罵她雞渣,回頭找前女友渣,打前女友的新男友渣,渣渣渣。
我一點都感受不到柳青和秋水感情的美好。我覺得這兩人都不是良人,都不是吃素的。
整部電影我唯一談得上喜歡的是白露這個角色,愛得深愛得痛愛得理智愛得清楚,最後她的歸宿也挺好的。
韓庚的臉也起了褶子,那些三十多的男演員演二十歲的男學生,我看著也眼疼。總有齣戲的感覺。
醫學生背書都背不完哪裡能這樣胡搞瞎搞,大學生活的劇情也好誇張好假。宿舍里隨意ox也不鎖門這種事再我好難接受。
李玉的電影總有一種想表現的深刻卻不知道哪裡深刻的感覺。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電影的評價,不贊同的知友請點反對和沒幫助或者一笑了之,我不會回復任何反對並和我討論以上我所表達了觀點的評論。雖然沒有最愛的「致墮胎」,但是韓寒的演技可圈可點!
推薦閱讀:
※當你談論伍迪·艾倫時,你會講些什麼?
※如何評價電影《湄公河行動》?
※《黑暗騎士崛起》是否意味著導演諾蘭已經被好萊塢同化成普通商業片導演?
※如何評價馮小剛在《我是你爸爸》中的演出?
※如何評價向太指責周星馳,並高調為老公向華強澄清黑道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