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進行資料整理?
好答案不分享都覺得過意不去,如果你堅持看完這篇文章,肯定不會後悔的!原文粘貼如下,版權歸屬原作者heidixie,這可是個美女啊,不過已經嫁人了,遺憾啊,諸位可以盡情去粉她啊,豆瓣、微博、來往都可以找到這個美妞呢!!!!
++++++++++++++++++++++++++++++++++++++++++++++++++++++++
高效工作的信息搜集及管理術 -Heidi格物志
圖1:信息搜集及整理術循環圖
本文經授權刊載於《程序員》雜誌2012年12月期刊。請勿轉載作為商業用途。
其他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保留原文。
關注我請點擊:http://weibo.com/heidixie
寫在前面
幾個月前,團隊邀我做次內部的分享,主題是如何有效搜索信息。這是因為平時工作中,我經常會分享一些專業學習文檔,而這些文檔的出現往往很及時,回應一些我們自己項目的困惑,所以大家會好奇我如何及時找得到那麼專業且對口的參考資料。
這些資料有些來自網路搜索,有些卻是來自我的「個人資料庫」,它分門別類,容易檢索,所以很輕易就能夠翻出來示人。所以後來,這次分享便從「搜索術」,擴大為如何獲取、整理各種信息的技能。
這原來我認為是常識的東西,卻在簡單分享後得到好評。受到鼓勵之餘,我也明白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有效的信息搜集及整理有多麼重要,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故整理成文,做拋磚引玉之用。
一.信息搜集及整理循環圖
如上圖1所示,我認為「信息搜集及整理術」會包含三個關鍵階段:
- 搜索:「找信息」——用各種搜索渠道快速找到所需的精準信息。
- 集成:「存信息」——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找到的信息,定製成為個人資料庫,按照自定義的主題,分類存儲在自己很方便訪問的地方。
- 整理:「理信息」——信息單純集成而不加整理,時間長了就會雜亂不堪,所以才會出現很多人自己的硬碟資料庫已經塞滿了,每當需要什麼資料的時候,還是需要去搜索。定期對所集成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去重,留精,加可供搜索的標籤等等),能夠顯著提升信息搜索效率。
最初你需要一定的動力去嘗試開始做這件事情,而一旦興趣產生,再加以堅持, 這就已經成為習慣,和你密不可分了。
二.高效搜索術
2.1 建立你的主題關鍵詞
建立自己關注的核心關鍵詞是重要的一步。
如今我們遇到的信息量已經高速爆發,信息的種類和來源多種多樣,信息的更新速度日漸加快。喜歡刷微博的同學都清楚,一旦進了微博,你就進入了無數信息和主題詞的世界,通過一個消息到另一個消息,看來看去時間就消耗進去了。
如果我們不設立一些主題,很容易陷入信息的汪洋中,而另一個極端則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擔心信息負載太大而刻意迴避信息,導致自己和時代脫節。如果作為一個交互設計師,能夠不關注最新的交互界的最新態勢嗎?
主題關鍵詞有幾個好處:- 建立方向提醒:時刻明白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是什麼,主動保持該類信息的更新;而那些無關緊要的,則可以少看或者不看。
- 主動獲取信息:使用各種訂閱、集成工具更有目標,用這些詞訂閱,讓信息主動找你。
- 減少無聊時間:無所事事比忙碌更讓人疲憊,若找不到想乾的事,最起碼可以搜索下你的主題詞,找點好玩的文章或動態。
雖然靠大腦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關鍵詞,但工具可以幫助你加深記憶,比如用mindmanager等腦圖工具做圖,貼於自己的書桌或辦公桌前:
圖2:Heidi的主題關鍵詞
主題詞建好之後,並不是一成不變,需要定期結合自己的工作評估及更新。比如我近一年對商務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很感興趣,也會定期查閱相關的資訊,但是去年此刻,我對此幾乎不了解。
2.2 用好你的搜索引擎!
主題關鍵詞讓我們知道自己時刻應該關注什麼,而接下來我們就要更高效去找這些信息!
搜索引擎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獲取入口,至於我用的技巧真算不上高級,歡迎搜索達人們和我交流下省力更有效的搜索手段。
2.2.1 找准關鍵詞,事半功倍!
很早之前,我偶然看到兩張圖片。我很喜歡這兩個圖片,所以我希望看到更多類似的圖片。
圖3:用何種關鍵圖去檢索這兩類圖片呢?
可是,首先這種圖叫什麼圖呢?
先在腦子裡頭腦風暴下應該用的關鍵詞,叫什麼呢?插圖?圖表?手繪圖?插畫?這些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結果真讓人沮喪。但是,根據搜索結果的提示,一步步更換關鍵詞直至找到靠譜的結果。而最終,當我找到這個詞後,就找到寶藏了——
要找圖3中左側類型的圖,請嘗試用「可視化思考」,或用google搜索「visual thinking」,要找更多圖3中右側類型的圖,請嘗試用「信息圖」,或「infographic」。
圖4:可視化思考的檢索結果
圖5:信息圖的檢索結果
所以,在搜索中,要不斷地更換更貼切的關鍵詞,而不是一直打擦邊球。如何找到貼切的關鍵詞呢?從你覺得可行的第一個關鍵詞開始,不要輕言放棄,根據每次搜索結果出來的線索跟蹤,不斷更換關鍵詞,直至拿到結果。
2.2.2 更換語言,別有洞天
有時更換為英語能夠讓你獲取更精準的結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的主題詞要中英雙語版。既然很多中文的結果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直接查看源文章顯而易見信息遺漏較少。
圖6:用英文搜索「可視化思考」得到的結果
以此類推,每多一種語言就打開一扇新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就拿家庭收納來講,用中文「收納」去搜索文章,幾乎只是一些零碎的圖片和社區網站為了招徠用戶拼湊而成的收納技巧。而用日語「収納」去搜索,看日本的某些網站,我們能夠看到很多關於收納術的經驗、文檔和教程。有些教程的豐富性不亞於出版的書籍,更好過於我們國內那些拼湊出來的家居整理學了。如本多先生の毎日の収納網站提供的本多先生每日收納教程:
圖7:用日語収納檢索到的專業網站
關於收納學的網站,大家有興趣可以用日語「収納」搜搜試試,不可以找我要。
2.2.3.更換搜索方式,殊途同歸
若網頁搜索不能獲得所要結果,可以變換搜索類型,比如搜索圖片,再通過圖片鏈接到有價值的網站。
我常用的則是文件搜索,與普通網頁相比,這些文檔通常意味著更好的更系統化的組織,從而讓你的信息獲取更加有效。
- 如果你使用google,在檢索詞前加入inurl:pdf。
- 如果你使用百度,在檢索詞前加上filetype:all,如要特定PDF格式則輸入:filetype:PDF
如用百度搜商務智能的相關文檔:
圖8:用百度搜索文檔
2.2.4.別忘記了專業網站
專業網站讓你免除在大量的垃圾信息里找所需資料的苦惱,他們的信息往往更加聚焦。我經常用到的專業性搜索網站有:
- http://slideshare.net——PPT分享網站,很多國外製作優良,內容豐富專業的PPT。我經常在這裡搜索關於可視化思考的文檔資料。但是很遺憾的是,目前你就需要翻牆才能夠看到這個網站了。
- MBA智庫——專註於經管領域的資料庫。你可以在這裡搜到很多經管領域的各種術語解釋,文檔等。
- 維基百科——如果在牆外或者會翻牆的話。很多被國內是敏感詞的,在這裡能夠看到非常翔實的前因後果各種脈絡。當然,若非敏感詞的話,百度百科也是不錯的資源。
2.2.5.向書籍里找搜索提示!
一個小提示,沒有關鍵詞靈感的時候,還可以從書的目錄去獲取關鍵詞提示。 除了目錄,專業書籍裡面隱含很寶貴的可供挖掘的信息。
下面就是一個利用書籍提供的信息不斷發掘,進而找到真正所需的信息的案例:
最近我讀《Excel圖表之道》這本書,在P152頁提到的圖表類型選擇指南的原作者是Andrew Abela。這個人名就是一個很寶貴的關鍵詞!這個關鍵詞可能代表著:數據,數據分析,商務智能,溝通演示等等主題。
所以搜索此人,看到此人的博客是:The Extreme Presentation(tm) Method。這個博客是專業博客,主題是複雜信息的溝通及演示。
而這個博客為一本書做廣告,這本書正是出於Andrew Abela, 《Advanced Presentations by Design: Creating Communications that Dirves Action》,此書的中文版在大陸有售,中文翻譯為《說服力演說是怎樣煉成的—如何設計當場成交的PPT》。
進而又通過博客這本書的網站:Extreme Presentation Method。這個網站有一些相當不錯的信息,推薦對於演示有興趣的同學們看看。比如以下兩個圖表也來自該網站:
圖9:http://extremepresentation.com的配圖
當然,被《Excel圖表之道》作者劉萬祥老師引用的圖表類型選擇指南的圖英文原版也在這個網站中有大圖可以下載。另外,我們的信息挖掘還沒有結束哦!注意,他還提供了另外一個在線的工具:http://www.chartchooser.com,此網站可供數據分析師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圖表展現,該網站出自juiceanalytics(Juice Analytics)。而進入Juiceanalytics網站的白皮書欄目,我找到了《設計人人都愛的信息儀錶盤指南》(A Guide to Creating Dashboards People Love to Use) ,這本白皮書恰好能夠解答我對於近期工作的一些迷惑。
如果特意去找,反而不容易有所收穫,而如果知道自己的主題關鍵詞,你的信息嗅覺就會非常靈敏,在某個契機下,抓住線索不放,往往不經意中探得捷徑。
三.便捷的集成
集成是信息的集中歸檔。搜索引擎固然方便,可是若一些常用的東西,未必每次都需要搜索。而是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建立個人資料庫。不管是否有網路,都能夠隨時查閱。
我會習慣將搜索到有價值的文檔、網頁、圖片存儲在自己的電腦里,可是,我們也會發現,這些資料一旦存到硬碟里,卻石沉大海。下次若需要,卻還是求助於搜索引擎。而另一方面,電腦文件夾卻又日漸龐大,要經常刪除文檔以騰挪出空間。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多台電腦使用時,就要藉助移動硬碟或U盤,從而一份東西,居然要三處備份。
後來有了Dropbox等應用,能夠比較方便多機共享文件,但是容量畢竟有限,卻時而遭受屏蔽。後來自然也有國內的一個好的服務,比如360雲盤,可以有多達5G的空間,實現雲端、多電腦客戶端共享文件。大家若有需求,也不妨一試。
這些網盤、雲盤之類的服務,解決了多個客戶端同步存儲的需求。但是我日常工作中,還時少不了以下幾個小應用,來作為集成手段的有效補充。他們的特點是:- 調用方便——不用像使用網盤那樣需要先存儲下來再上傳,隨時能夠調取使用,不用中斷當前工作。比如在一件任務進程中,遇到一篇不錯的文檔,想歸檔以後閱讀。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集成到自己的主題分類里,比如預設好的「待讀」文件夾,而繼續執行當前任務。
- 高效檢索——能夠對所集成的文檔加標籤,關鍵詞,甚至能夠全文檢索。
- 雲端、客戶端同步
3.1 Evernote便捷集成
作為使用了evernote多年的用戶,我對它抱有感恩之情。它已經與我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如同它的廣告所言,它成為我的一部分大腦。不但能夠幫助記住很多東西,也能夠幫我隨時記錄很多東西。
Evernote提供剪輯工具可以添加到chrome瀏覽器的應用,從而閱讀網頁時可以隨時調用歸檔待讀資料。
圖10:evernote的便捷集成工具
evernote可以添加到outlook插件,幫你在閱讀郵件時收藏重要郵件:
那有人會問了,這只是集成一些文檔而已,如果是PPT或PDF電子書籍怎麼辦呢?其實evernote完全可以幫你歸檔重要的文檔呢。
圖11:evernote集成文檔
因為文檔體積往往會比較大,作為evernote的免費用戶也許會吃不消。若無意升級,你也可以建立一個「待讀」文件夾,將需要後續閱讀的文檔歸類到此文件夾下,也就形成了一項待辦任務了,同時你在本地的電腦文件夾里也存儲一份。Evernote里的文檔則可以閱讀一份刪除一份,只將有用的信息摘錄出來。
Evernote的搜索功能也比較強大,能夠進行PDF的全文檢索。
圖12:evernote的全文檢索
Evernote的雲端同步功能就更方便了。電腦上剪輯的文檔,同步後,手機客戶端、ipad客戶端都可以即刻
訪問到,連U盤的功能也取代掉了。所以要強烈推薦未用的人嘗試一下的。
3.2 用花瓣網集成圖片
圖13:用花瓣網集成圖片
用花瓣網(http://huaban.com)做圖片集成,是個人無意發現的技巧,也在此提及一下。
原來我的電腦里必有一個文件夾,叫做圖片集,專門放置來自於網路的各種圖片,分門別類,有攝影欣
賞,服飾搭配,設計素材,寵物,可視化思考,簡筆畫,LOGO設計……存在電腦上,也自然會遇到同樣
的問題,檢索困難,體積龐大,同步不易……
有了花瓣網後,也將花瓣網的採集工具加到Chrome瀏覽器應用里,可以隨時採集網頁上的各種圖片。這
些採集工作和Evernote剪輯工具一樣,隨時調用,不會中斷你當前的工作流。
而在花瓣網裡,創建自己的畫板,以主題命名。就圖片而言,個人比較關心的也就是那麼幾類:
攝影、寵物、室內裝修、簡筆畫、設計、用戶體驗、商務智能……這有些是關乎工作,有些則是個人生
活。
如此,每次採集都可以將圖片放到自己的分類里。你可以不常去花瓣網,但是自己的資料庫卻一天天豐滿
了。當你哪天想到要找這些主題的參考,打開自己的花瓣網,裡面已經採集了那麼多素材可供使用,因為
平時也不過是點下滑鼠,所以真有點坐享其成的感覺。
四.養成定期整理的好習慣!
能夠高效獲取信息,又能夠將信息方便集成,但是若沒有定期的整理,難免這些信息時間長了又會趨於雜
亂。所以,就如我們要定期打掃收拾家務一樣,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整理」一詞包含了「檢查並調整
歸類」,「刪除不需要的文檔」,「添加可便搜索的標籤或關鍵詞」等。
平時,電腦文件夾或者Evernote筆記本里,我都會設置一個「臨時文件夾」,以便存放一些暫時無法歸類的
文檔或資料,而定期就要著重看一下這些臨時文件夾,將裡面的文檔妥善安置到對應的分類里,以免臨時
文件夾名不副實,成了一個大雜燴。
4.1 不要讓你的evernote爆炸掉
既然evernote相當於你的另一個大腦,不經整理的evernote就是混沌的大腦。
建立了你的主題關鍵詞後,evernote的筆記本也可以建立相應的名稱,以便於你歸類不同的資料、文檔、
圖片等。Evernote會自動按照筆記本的數字及字母順序排序,所以在數字前加字母ABC就幫助我形成了兩
級的排序。同時,字母ABC又可區分3個大的種類。
圖14:我的evernote筆記本分類方法
這個文件夾體系,可以讓我任意拓展其中一個分類,而不會影響其他。
再重申一點:TEM筆記本很重要!
正如本章開篇所言,不管分類再如何完善,都不可避免有時匆忙之中,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分類而亂存放信
息。所以,滿足足夠的拓展性,建議你設置一個叫Tem(Temporary的簡寫)的筆記本。這個Tem筆記本
一可以讓你迅速存儲,二可以形成待辦事項——沒事可做的時候,最起碼你能整理這個文件夾,讓裡面的
文檔該讀的讀該刪的刪,該歸類的就放到對應的筆記本中。
4.2 勤檢查你的電腦文件夾
即使有那麼多集成整理工具,我們的工作大部分都要依賴自己的電腦筆記本了。所以若電腦文件夾缺乏條
理,也會很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
不太善於整理家務的我,卻喜歡定期整理自己的電腦。這個習慣大概是從5年前開始吧,當時帶領一個小
團隊,要協調多方的工作,我們很多人的工作都需要放到共享盤裡的文件夾里交換維護。所以要建立一套
標準化的文件夾體系很重要。當時花了一番精力去做文件夾的規範並監督執行,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圖15:複雜的內容協作文件夾體系
當然,這是一個內容管理類的協作很複雜的文件夾了。我們日常的文件夾遠比這個簡單。
我的電腦的文件夾體系:
圖16:Heidi的文件夾體系文件夾的設立原則:
- 每級目錄盡量控制在7個文件夾左右,尤其是根目錄不宜太多。
- 假想中的任何文件都能夠找到歸屬。比如家庭成員突然發過來一些合影照,你應該放到那裡。TEM文件夾的作用在於臨時,你自然可以將這些文檔堆到TEM文件夾里,但是TEM其實相當於臨時收容所,不等於固定的住所。我習慣是在E盤增加Personal的文件夾,將私人的文檔,文章,圖片在這個文件夾里建立相應的分類。
- 每個文件夾下都預留一個臨時文件夾,以防當新接收到的文件因為不知道如何歸類而導致根目錄無限擴張。
- 序號能夠讓排序查找更為輕鬆。為何要在文件夾前加上序號呢?其實就是在瀏覽文件夾的時候,能夠出現優先順序的順序。
拿study文件夾為例:
圖17:文件夾序號命名法
4.4 我所理解的桌面
再簡單談一下我所理解的電腦里的「桌面」。我認為「桌面」是一種快捷方式。他的作用在於:
- 快捷方式:放我們常用的文檔和軟體快捷方式,便於你直接找到它們。
- 一級的臨時文件夾。桌面也是臨時文檔的收容所。比如別人發過來的文檔,你暫時沒時間讀,也不知道如何歸類。如果你接收了放到D盤或者E盤任何一個文件夾里的TEM,都有可能導致你開完會後就忘記了——直到別人提起。所以這種情況下,往往很多人會存放到桌面。我認為這也是很正確的決定。最起碼你開機的時候可能會看到它。
但是我們的「桌面」卻被濫用了。它被放滿了根本不需要的各類快捷方式,被堆滿了。就像你家裡的茶几,
你放了紅酒開瓶器——雖然你一個月也不用一次,但是它天天在桌面上。你老婆放了一本同學錄,雖然她
只是2個月前用過。某日親戚給你送了一雙小孩子的鞋,你臨時放到茶几上,後來一直沒有整理。時間長
了,你真正所需的快捷方式和有價值的臨時存放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建議的桌面應該是這樣的:
1.背景設置為讓你身心愉悅的照片,比如你和家人的合影。
2.存放不超過10個常用工具的快捷方式。
3.建立TEM文件夾——不然你的桌面可能也會不出一個月就膨脹了。
其實,電腦的任務欄也是非常重要的快捷方式領地,而且不需要回到桌面隨調隨用——我最常用的軟體一
般會放到這裡,比如截圖、取色、mindmanager等等。
結語
信息的搜集再多,信息的整理再有條理,若不學以致用,也頂多是建立了一個豐富的個人知識庫罷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真正用好這些信息,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勤思考,多實踐,消化這些信息為自己所用,然後沉澱出自己的知識來。
除了在工作中學以致用外,寫專業博客也是很好的轉化信息的手段,「教勝於學」,寫博客為示人,求指點,求交流,必然會照顧行文章法邏輯,用體系串聯起所讀,所做,所感,所思,所得。為照顧邏輯嚴密,也少不得多加思考,多加質疑,所以每次完成一篇專業博客,也如同自己好好上了一課,也消化了多種信息到自己的知識體系內,這種轉化,比單純集成起來定期閱讀有效多了。
僅個人有限經驗,願大家都有所得。
搜狐博客要求用戶註冊才能發表看法,如有交流,請到本人本條微博交流:新浪微博註冊-
下面的答案,是純然的「泄密」,內中敘述的方法,是我公司編劇們十年來一直慣用的秘技,從 win98 時代,延續至今。
簡單說明如下:
一、善用電腦的「本機搜尋功能」
以前的 windows 系統,電腦自身的搜尋很爛,但自從 vista 之後,受到 google desktop search 的刺激,微軟的自身搜索已經很強了。速度可以比擬網路搜索。(這也是導致 google desktop search 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
請記住最重要的一點,不管你用什麼機制(包括各種免費、付費軟體)去進行「本機搜尋」,一定不能只搜檔名,那個沒用,定要能搜索到「文件的內容」才有意義。
圖: win8 系統,瀏覽本機檔案,右上角的搜尋功能。
二、發揮本機搜尋功能,請強迫電腦「索引檔案」
在電腦的「控制台」中(繁體電腦的叫法,大陸叫什麼不知。),有一個「索引選項」,一定要把你搜集整理好的數據資料,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叫電腦去建立「索引資料」,如此,才能真正發揮「本機檔案、快速搜尋」的功能。
圖:電腦控制台中,「索引選項」功能。
圖:以我的習慣為例,我是把自建的資料庫,放在360雲盤中(其實什麼樣的雲盤都行),強迫電腦一定要監視這個文件匣,隨時更新索引檔案。
三、建立自己的「檔案庫」
以我公司的例子,我們建立的檔案庫,都會取一個怪名字,一定要確保這個名字很少人用,所以,你在搜尋時,不會搜到別的檔案。
比如,在我的電腦中,把搜集的「論語」資料,我取名字為「論庫」。
圖:我搜集的所有「論語」資料
四、檔案庫中的「文件系統」
建立檔案庫的目的,在於要解決「人工查找資料」的痛苦,所以,建的愈細愈好。
以保證未來,不再需要「人工查找」。
圖:檔案名上,都有一個「論庫」,可以保證搜索時,是在這個「論庫」的範圍內。
然後,不厭其煩地,把論語所有的段落拆分開來,建成一個一個分開的文件。
五、文件內容,要作整理,以供電腦搜索之用
例如我寫本子,需要用到時,想搜索一個「孔子罵人的話」,那麼,我在建立文件時,就要預留未來的「搜索空間」。
所以,論語的「原文」外,我得把「白話翻譯」加上,最好再加上關鍵字,比如「容忍」。
所以,最後形成的文件會變成這個樣子:
如此,你的資料搜集、資料整理,就能永續使用了。
比如我要搜尋孔子罵人,打上「論庫 容忍 孔子」,這份文件就會出現在搜索結果中了。
六、說結論吧:定要跟工作結合
有目的性的工作,認真去作資料庫,是「職業道德」呢。
一般無所謂的資料,也就不浪費那時間了。
所以,上面這套方法,不是說的你整天作「資料搜集」的「強迫症患者」。
而是說的,「正經工作」時,「資料庫」建立的簡單方法。
感謝@單英晉 補充:os x 用戶可以用 spotlight 或者 alfred 實現類似的功能。
--------------------------------------------------------------------
多說兩句氣話:
看到我的資料庫,想到我在知乎上寫「論語」相關的答案被噴,不禁好笑。
此次「示眾」,也讓知乎的一些噴子們知道,什麼叫「國學」。
國學國學,重點,是那個「學」字,不是「學問」,而是「學習」。
下面再截兩張圖,是最近在寫的連續劇,資料庫明顯就簡單多了
圖:一個晉商題材。
圖:一個清宮題材-
說幾個點吧:
1. 不要神化「讀書」在收集資料上的效率;
靠紙質書、大部頭來獲取資料,對於一些學術性和專業性較強的領域仍然是無可取代的。但無論你樂意不樂意見到,碎片化的學習方法對於大部分非專業性的領域,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順應這種趨勢,習慣于海量碎片化知識的汲取和使用。
2. 資料的整理是為了用。而非囤積;
現在人腦記憶力的作用在這個時代已經被大大淡化了;甚至在10年前儲存到本地的信息儲備方式也已經越來越被雲端取代;那些儲存了「以後慢慢看」的東西,你基本不會再看。
3. 盡一切可能減少整理的工序,切忌把事情搞複雜化;
我曾經花費大量時間給文件和文件夾重命名標準化名稱,事實證明這樣非常沒有意義。改名字的時間佔用太多,時間成本超出了信息本身的收益。而且我發現,必須降低不必要的時間損耗,才能在長期保持住資料收集的積極性。
到目前為止,我使用過的資料收集工具有:
小卡片+剪報
這是n多年前我小時候,學校老師讓大家搞的。讀書小卡片、搞剪報、書摘這些東西花費了我童年的大量時間。這些知識現在看來效率太低了,手工抄寫既不能複製,又不能檢索,更無法黏貼。現在就是一堆死知識,這點時間還不如用來學外語。人類幾乎所有的進步本質上其實都是工具的進步,現在我只希望有一天OCR技術能幫助我復活這堆吃灰的東西。
txt保存
這大概是我在win98-winxp時代用的最多的工具。那時候電腦速度又很慢。所以一般看到好文章,好資料,都是先複製黏貼到txt文件中。優點是錄入和打開的速度都很快,缺點是每次都必須填寫文件名,不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存的東西在哪個文件里。這個問題在有了硬碟索引軟體之後得到一定緩解,尤其是有了everything這個神器之後。
Chrome自帶的收藏夾
再08年以後有了Chrome,書籤變的可以同步再也不會丟失,於是就固定在Chrome賬號里保存比較好的鏈接。到目前為止在幾年內我累積了大約4000個bookmarks。
Chrome收藏夾的優點是可以搜索標題,缺點是大量的鏈接隔一段時間後會失效,我用插件統計過,大概每年會固定損失10-20%左右的有效鏈接,裡面的內容自然也就再也尋不到了。我記得我在5年前保存過一個甲午日清戰爭中以日本軍國史觀的一段視頻,非常難得。自從鏈接失效後再也沒法再互聯網上搜到。
知乎收藏夾
知乎的收藏功能對於知乎用戶來說還算好用,點贊之後順手點收藏,符合我前面說的減少不必要的步驟的要義。如果有興趣的,可以點擊:
肥肥貓 的收藏
但知乎收藏夾的缺點和bookmarks一樣,無法定格到本地。一旦答主修改、刪除自己的原答案時就只能傻眼。現在自己刪除好答案的答主越來越多,一來是許多人意識到了自己寫的東西是有價值的,不應該免費,二來離開知乎社區的答主不希望自己的東西被繼續用於為知乎創造流量。
dropbox
作為保存照片等私人信息的地方。Chrome+dropbox保存插件原本用的很好。但突然有一天chrome就不支持了, (chrome最近幾年改版,越改越難用 ,我實在是無力吐槽。),但作為雲端儲存,dropbox仍然是我的第一選擇。國內最大的某雲盤,在我用淘寶買了一天電影分享賬戶,下了大概幾百部電影后突然封了我的ID,原本保存的所有照片等私人信息全部死在裡面,看不得刪不掉,從此對這個知名雲盤一生黑。
有道雲筆記
這是我目前作為文字儲存,用來取代txt保存的工具。現在「好文章」的渠道來源太多樣,微信、新浪微博、閱讀類app(知乎、知乎日報、果殼精選、新聞客戶端),如果都用這些自帶的收藏功能,太零散,想要用的時候根本無法及時獲取。必須整合到一個平台。這是我的有道雲筆記里從各平台搜集的分類:
對於比較主要的信息來源我都分了類,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分類(比如政治經濟法律),但是那樣在分類上會花太多時間。
有道的界面看著還比較清爽舒服,對於海量的剪報花費太多時間去做分類工作會很影響使用的體驗,只要有關鍵詞檢索功能,其實現在是不是再進一步分類、分子目錄都無所謂了。在chrome里裝上網頁剪報這個插件,框起一段文字-點插件-再右鍵click的過程比較順手快捷,符合我前面說的資料的整理切忌工序太多,能點一下的絕不點兩下,這樣長期才有動力。
作為在文摘類的最重要工具,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多平台同步。手機端、家裡電腦PC端都要有。而且最好有網頁端,以免公司電腦設置許可權不允許安裝軟體,這樣才方便隨時查閱和使用。
Wunderlist + 微信自己和自己說話當記事本
Wunderlist是我作為隨手記事和防止遺忘的小工具,唯一的要求就是打開要快,輸入要絲滑,我試了許多個,這個是最好的。
微信那個是我在知乎上看來的小竅門。設一個群,然後把其他人踢掉,就能自己和自己說話了。把對話置頂之後,可以作為便利貼來用:
主要的信息管理工具大致就是這些。
另外,這裡偏個題。我對許多所謂「知乎只能教會裝逼」、「只有看書才是學習」的說法是很不感冒的。知乎是個好地方,儘管大量無效信息和錯誤信息充斥,但依然是目前中文互聯網上最權威、更新最新的知識分享社區,並在持續擴展中。
很多人對所謂碎片化知識很不以為然。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儘管有些人再不樂意,碎片化的信息輸入和提取方式,就是未來的主流趨勢。我們必須學會適應這一點,而不是只是吐槽和抱怨。事實上,碎片化的學習自然有其存在即合理的地方。知識的體系化固然有其價值,但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是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如果遇到每一個問題都要為之建一座體系的高樓,那這輩子其他事情都不用幹了。以有涯隨無涯,殆已。1,善用雲端儲存
我的Mac上裝了Google Drive之後瞬間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
平時寫文件、創建PowerPoint,用Indesign做海報,導入照片,掃描筆記……我都【直接Save as保存到 Google Drive】(這個習慣很重要。如果你還是保存在我的文檔,然後再把要同步的拖動到Drive同步,你還是沒有活在雲端,哈哈)。這樣根本不用我操心,Drive就會自動幫我把電腦上的一切東西同步。U盤從此就被【徹底】淘汰了。
在手機、Pad、家裡的台式上也裝上Google Drive。這樣各種資料就可以自動同步了。
Evernote以前也有類似的作用,但是和Google Drive是各有各的優點吧!Evernote的圖片中文字搜索功能也很不錯。(不過現在Google Drive貌似也能做到這點了。一個以圖片形式保存的從很舊的檔案里掃描的pdf,Drive也能搜索。)
再在Chrome里裝上Save to Google Drive這個插件,這樣有時候看到喜歡的圖片、文件、甚至還沒看完的鏈接都可以直接保存到Drive——連下載都免了。(下載絕對是把電腦文件搞混亂的最佳途徑)
很多朋友用Dropbox,因為我平時不大用所以不好評價,但估計也和Drive差不多?
有朋友在評論里提到iCloud,我也用iCloud,真心是太強大了……連在手機上safari看一個網頁,看到一半,回到家打開Mac電腦上就自動把手機上看的網頁們都打開,而且剛好定位到我看的位置……不過iCloud有個缺點是很封閉,如果你有很多蘋果設備當然好,但感覺對pc支持不佳。另外不如Drive支持在網頁上直接打開文件。
Drive的一大缺點就是在國內被封了。所以要麼翻牆,要麼肉身破牆。
2,將許多工作在雲端完成
Google Drive本身的文件編輯器就不說了——Google Drive的另一優點是有tons of efficient apps.
比如可以幫助你製作、編輯幻燈片的Rocketslides(但現在覺得其實不好用),有可以轉換視頻格式的file converter(你在Google Drive中的視頻,可以直接在網上轉換成你喜歡的格式,再返存到Drive中)
還有可以幫你在線編輯PDF的PDF editor,可以整合多個PDF的PDF Mergy。一切都直接在雲端完成,不用你在電腦上打開軟體——運行——轉換——上傳——balabala。
我現在看PDF和ppt已經徹底在Google Drive上完成了。因為——我懶得打開文件夾點若干次進去我要的文件夾然後找到我要的文件再點擊它打開然後等待它顯示出來看完了還要關閉這個程序我好心累啊!!!!關鍵是操作便捷,不用忍受電腦變慢。
3,使用Drive的搜索
如目前最高票的答案所說,搜索真的很!重!要! 而之所以搜索重要,不是要【搜索文件名】,而是【搜索文件內容】,因為大部分我們需要找的信息,都隱藏在文件中(因為如果信息在文件名中的話,我們也大概不會忘記哪個是要找的文件吧……)
由於大部分文件都放在Drive文件夾中同步到雲端了,所以可以直接很方便的使用Google Drive的強大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的Locate文件。
4,和同伴在雲端協作
這就不多說了,share+collaborate,用了都說好。「我發郵件把word文件附件給你」,「好啊我改好了再回發給你」從此成為歷史。
5,勤整理
回到我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雖然文件都導入了Drive,但還是有必要自己勤整理。
按體系結構,建立不同的文件夾——Work, Entertainment, School Docs, Personal, 雜——將文件歸類存放,方便自己在知道要找哪個文件的時候快速調用,以及要按某類型文件調用的時候能快速找到所有的相關文件。
另外說句題外話,鑒於樓主提到的「資料整理」不只是電子資料整理,所以也涉及到生活中的hardcopies。一個很好的辦法是——盡量把紙質資料數碼化——比如掃描為PDF。
數碼化之後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就可以利用這個問題里知友們的回答的方法來有效的管理文件。更重要的是,數碼資料不易丟失,如果你是學生狗,就真的不用再在考前以前狂在一堆作業試卷資料里找需要的東西了。
而現在列印掃描一體機也不貴。每天及時整理,最多五分鐘。
新聞記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扒資料和整理資料,其重要性堪比「人肉」
我先說我的經驗吧。我是一個有收藏癖以及分類癖的人。evernote和花瓣只是針對碎片的信息。而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對網路信息的整理上。不多說了,直接上我的chrome書籤截圖。
第一個書籤是我的本行——新聞。對於一則新聞來說,直接google固然是個方便的選擇,但是有時要考慮到媒體的權重(可以看到網站名稱前我加了星號,這個其實是從《新聞自學手冊》上參考的)以及快速找到藏在媒體內部的信息。此外,許多新聞的來源都是要從這些新聞網站中去搜尋的。
在長期的實踐中,除了按照國家分類外,還要按照橫向的分類,比如財經、互聯網、學術等等不同方面的整理。我個人的新聞寫作也從評論、大學新聞、財經新聞、互聯網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回過頭去看自己收藏的網站,滿滿的都是當年的回憶啊,每摘下一個網站就感覺自己的墨水又豐富了有木有,就感覺自己有知識有力量了有木有。
再上一個我專門用做資料搜集的書籤分類,叫資源搜索
說實在的現在互聯網上資料太多了。我也是在不斷採訪和參照他人的經驗來不斷完善自己的資源搜索庫。
比如要對大中華地區的報紙資料庫全文搜索,那麼
慧科搜索http://www.wisers.com/corpsite/global/b5/products/wisesearch.html就值得推薦。
查GDP、M2等等數據都可以進統計局、銀監會等政府網站。
研究互聯網的時候,第三方的報告比如艾瑞諮詢http://www.iresearch.cn/就很棒
再比如一些最新的社會調查上皮尤http://www.pewresearch.org/可以滿足對於一些趨勢性用戶行為的分析
這樣的例子很多。做記者的一個優勢在於此人會比較雜學,尤其是我這樣的臨近入行的人。
但是題主所說的如何寫出知乎里「非常精彩」的回答僅僅依靠蜻蜓點水般的搜索是不夠的。知乎的魅力就在於每一個人對於自己回答的領域有很深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是一般人可以通過搜索可以完成的。我個人在做一些新聞專題的時候,往往發現在一個相關的論壇浸淫一段時間可以很好地完善對一個問題的框架搭建。
說開來去這就是Facebook為什麼可以挑戰Google的地方——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大程度不是靠搜索而是靠社交。
我個人的採訪經驗也告訴我,迅速對一個行當有一個了解的方法還有一個是找這個行當里的牛人聊一聊,他們可是集日月之精華的活的資料庫。
突然想到知乎就是把一幫這樣的老妖聚到一塊的地方啊,對於記者真是福音!
這同樣是我另外一個回答:知乎上的大牛們是怎樣搜集資料的?
如何有效地進行資料整理?
資料採集 --&> 資料分類 --&> 隨時找到然後用起來!
- 信息源 - 知乎,微信,Google搜索,……
- 工具 - App自帶的分享功能,印象筆記·剪藏(Evernote Web Clipper)
- 存儲 - 筆記軟體(如Evernote),文件系統(File System),存儲雲(如iCloud)
我個人使用的是Evernote,多平台、有配套採集工具(微信服務帳號、剪藏等)、直接貼文檔、能Todo且具備提醒功能、能共享……
資料分類(Categorize)- 設計分類結構,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分類結構,下面分享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對應到Evernote的Stacks和Notebooks如下:
- 做好資料的命名工作,方便搜索。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tag的(和@Lawrence Li 擊掌XD,I hate tags - The Best Blogs Have No Comment - 知乎專欄),所以基本把索引信息都打在標題上,常常也懶得打,直接搜索一般也夠了。
用起來(Output : Find it first)
樓上很多知友已經提到很多好用的檢索工具啦,我個人的喜好是
- 文件檢索。個人使用Alfred,Win下推薦適用Everything或者Total Commander的檢索功能。系統自帶的檢索往往速度較慢,適用於對速度要求不高的場景;
- 筆記檢索。個人使用Evernote的檢索,亮點是可以實現文檔內搜索。
順手偏題分享幾個好的知識庫:(歡迎知友們補充)
波旬 大大的營銷筆記分享地址:Evernote shared notebook:
((= =!)只有一個也敢貼啊喂……)
先把自己思路理清了
軟體
堅果雲,百度雲,為知筆記,Todolist,手機日曆,Pocket,全能掃描王,good reader(除了最後一個是IOS平台,其他都是跨平台的軟體)
- 堅果云:①存放個人重要的信息資料和密碼;②近期多台設備需要頻繁同步的資料,比如在公司沒寫完的文檔放到堅果雲同步之後,回家可以接著寫;③近期需要閱讀的電子書。
- 百度云:個人對百度極為不信任,所以百度雲一般用來搜集資料,以及保存學習視頻和軟體安裝包等占空間比較大的資源。哪怕一丁點有隱私的資料都不會忘百度雲存放,真的不放心。
- 全能掃描王:紙質筆記寫完後掃描,然後把紙質筆記扔掉。對了,就是扔掉!因為紙質資料檢索慢,保存成本高,無紙化是大勢所趨。
- Good Reader:在iPad上標註PDF文檔特別方便,尤其是通過WebDav協議與堅果雲集成,可以把堅果雲中的PDF同步到GR批註閱讀,然後所做的修改會同步到堅果雲。
- Pocket:有些不錯的博客來不及閱讀,或者感覺用來乘公交等零碎的時間再閱讀的話可以把博客添加到Pocket,在Chrome下有插件可以一鍵添加到Pocket。或者通過郵箱的方式(每個Pocket用戶會附帶一個Pocket郵箱)添加到Pocket也很方便。比如在iPad上無法通過插件或者分享的方式直接把網頁傳到Pocket,那麼只能利用郵件添加的方式了。最關鍵的是,把博客添加到Pocket之後閱讀的體驗相當棒!當在移動端讀到關鍵的句子想摘錄並存檔怎麼辦?可以把句子選中存到系統中的便簽,然後在便簽中發送郵件(幾乎所有移動端的便簽都有發送郵件的功能)到為知筆記的郵箱,然後摘錄的內容就可以保存到為之筆記啦。
- 為知筆記:這是國產的很NB的筆記軟體,比印象筆記好多了,起碼不會同步失敗,移動端也支持離線閱讀,尤其是對markdown的支持還非常好。一般來說,放到為知筆記的內容是安全的,但是以防萬一,我通過堅果雲給加了一層保險:把本地為知筆記的數據通過堅果雲同步到雲端,這樣即使為知筆記的伺服器和我的電腦同時癱瘓了(概率幾乎為0),或者我的賬戶被別人竊取把內容清空了,但我通過堅果雲還可以訪問完整的筆記數據。
- Todolist+手機日曆:這是我的GTD系統,他倆分工不同。Todolist規劃學習/工作的事情,短期的計劃。它有兩個功能特好用,一是支持任務所屬定的項目,這樣我可以在Pocket中同時制定多個不同項目的計劃,二是支持任務優先順序,我可以按照GTD中的「四象限法則」給任務分配優先順序。現在我每天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Todolist安排一天的計劃。手機日曆用來規劃雜事(比如晚上十點買洗衣粉),未來的計劃(比如六月份去成都的時候買新被子),尤其是使用魅族自帶的語音助手,通過語音就可以很方便的添加任務。
補充說明
- ifttt也是不錯的,號稱互聯網編程的傻瓜工具,用了一段時間,蠻有趣的。
- 軟體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遠古時期人類使用木頭和石塊作為工具,而現在靈巧且豐富的軟體成為我們的工具,合理使用軟體,搭建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從長遠來看好處頗多。上面說的這些軟體,尤其是為知筆記和Good Reader的功能相當豐富,我現在只用了不到1/3的功能,剩下的功能慢慢挖掘。
其他大神們已經講了很多了,我來直接上一套完整並且大陸可行的方案!
1、 計算機資料管理- 按照邏輯分類建立你的計算機存儲文件夾。比如我的D盤為Work,E盤為Life,下面再設一些分文件夾。文件夾分類要做到不重疊又能保證任意一個文件都能找到其歸屬文件夾。
- 將桌面作為你的臨時文件存放地,而不是快捷方式存放地,並且定期把臨時文件要麼刪除要麼歸到該去的文件夾里。這樣桌面能夠常年乾淨沒有亂七八糟的快捷方式干擾,並且又能隨時提醒你有一些文件要處理。
- 如果安裝了Windows 10,將所有常用程序都變成磁貼固定在開始欄。
2、 百度雲
- 將大部分文件保存在百度雲上,百度雲的空間真是大的超乎想像,需要用了就去下載,當然百度雲的文件夾分類是非常的重要。
- 百度雲還有個利器叫百度雲同步盤,官網有下載,此物乃是神器,以前我都是用OneDrive同步,但是自從被封之後一直沒法將我的文件和雲盤實時同步,直到發現了百度雲同步盤!這個東西可以設置讓你的電腦某些文件夾和雲盤的某些文件夾實時同步保持一致,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再去手動上傳了!我一般會自動同步工作文檔,這樣還可以在各個平台實時獲得我的最新文件!
3、 有道雲筆記
雖然上面很多答案介紹了多款筆記軟體,但是試用了之後依然選擇了有道雲筆記,除了正常記筆記外,如下優點可供大家抉擇:
- 手機端網頁端電腦客戶端一應俱全,並且軟體用起來都很流暢
- 界面簡潔,功能簡潔,不會出現很多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
- 可以對筆記加密碼,比如以後日記就可以單獨列個文件夾寫
- 筆記編輯功能齊全,雖然沒有word那麼那麼的豐富,但是記筆記絕對夠用了
- 筆記里可以扔文件放附件,真的超方便
- 在瀏覽器里微信里安裝插件,可以一鍵保存至網易雲筆記
- 相較於EverNote,免費賬戶限制不太多,正常使用免費賬戶足夠
當然,分類好筆記文件夾依然是能否整理好資料的決定性條件。
4、 郵箱管理
- 在郵箱里建立分類文件夾,然後所有的郵件都只有三種選擇,要麼被歸檔歸到相應的文件夾,要麼是待辦待回復,要麼被刪除,這樣能夠保證你的郵箱隨時保持清爽,並且易於查看。
- 保留少數郵箱,如一個郵箱專門用來辦公,一個郵箱用來朋友交流或註冊用。
- 主流的Outlook,QQ,Gmail都支持導入其他郵箱,這樣可以一個郵箱統一管理多個賬戶。手機端用網易郵箱大師客戶端統一收取管理,流暢好用(網易是不是要給我推廣費!)。
至此,利用本地計算機和百度雲管理你的文件,利用網易雲筆記管理文檔,利用郵箱管理通信材料,基本可以囊括大部分生活工作的需求了,而且能夠隨時隨地在PC端和移動端獲取!
當然,如果不能創造出富有邏輯感的文件夾分類和管理,以上講的也是然並卵咯。公司電腦。
回家再更新MAC的及總結。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將知識分成兩種。可以用過文字、語言等途徑表達出來的,我們稱之為顯性知識。對於那些無法表達或者難以表達出來的知識,我們稱之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變是非常困難的,很多知識你懂但是你表達不出來,所以你會覺得一些作家或者講師非常666。相對而言,隱性知識是更加難以傳播和學習的。在過去我們最常見的隱性知識就是--經驗了。舉個例子,之前老師傅們帶個徒弟,非常費勁,只能讓你從學徒做起,跟著師傅干幾年才能出師。這種知識的轉化效率放到現在的社會裡簡直是反人類的,我們需要快速學習快速迭代,才能夠掙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現在的知識量是非常讓人絕望的,單從書籍來看,每年這個社會要出版三萬多本書,就算我們一天看一本,一輩子也看不完這一年的產量。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看見一篇很好的文章,或者看起來很有用的文章,就會點擊收藏點擊轉發,然後告訴自己有時間再看,好像這樣知識就已經裝進了自己的口袋不會跑掉了一樣。然而實際的效果是PS教程、英語教程、做飯小技巧堆滿了你的硬碟和百度雲,你卻還是美圖秀秀、we are 伐木累、叫外賣。
面對這個龐大的信息量,我們要做的就是「斷舍離」。斷舍離這個概念其實是日本提出的一種家居整理術,概述一下就是不再接受沒用的物品,扔掉家裡沒用的物品,然後到達一個看起來很有逼格的境界。運用到我們這裡面就是,要對信息進行篩選性的處理。
第一,我們要收斂一下我們的關注邊界。我們要收集的不是好的東西,而是對我們有用的東西。這就涉及一個「T」字形的知識結構,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先通過深度挖掘,在進行拓展的一種知識體系。這種體系是比較適合我們大部分人的,因為很多情況下我們的精力只足以支撐我們用一個點做開端。
第二,我們要評估一下我們的信息渠道。我們現在有很多渠道來獲取新的信息,比如看書看電影,微信微博知乎豆瓣。可以說每個渠道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但是我們需要評估一下這些渠道的性價比,比如微博基本上已經可以定義為一個純娛樂性的APP了。還有一個就是知乎,知乎這個網站可是說內容質量還是可以的,但是知識過於碎片化,會給人造成刷知乎是在學習的錯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提升,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鍵盤俠。綜合來看呢,還是讀書適應的人群比較多,最起碼你每看完一本書都會對某一件事的某一方面得到系統的認知。
第三,定期整理你的收藏夾。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我們會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更精準的信息,接下來我們需要在整理的過程中將知識轉化成我們的能力。每個人收藏的習慣不一樣,但是很多人都會被雜亂的分類所困擾,這裡分享兩個大部分人都適用的建議:
- 每日在日常瀏覽中遇到需要收藏的內容,收集在一個當日的收藏夾里,不需要分類。每天抽出5-10分鐘整理,將一些進行捨棄。需要的多次閱讀的進行大類區分,給自己設定一個閱讀期限,如果在期限內你沒有進行閱讀的話,就將這些文件刪掉,因為如果你設定了一個期限也不足以敦促你閱讀的話,那麼可能這些知識對你的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
- 沒必要把類別分的特別詳細。先分大類,當一個類別積累到大概50-100條左右的時候,在進行整理細分。
今天寫的有點多了,之前一般是會控制在一千字以內的。總結一下,減少關注方向,勇於捨棄信息,學會定期整理。信息通過整理才會變成知識,把你的收藏夾好好消化消化,是時候用它們再提升一下自己了。
推薦個軟體,total commander,功能強大的文件管理,但也不僅是文件管理,因為它不叫file commander,可以壓縮,可以ftp,可以。。。還有很多插件,據說最開始是水木社區漢化的。。
入門有一定難度,但熟練後就會產生「哇塞,爽!」的感嘆哦~不太適合用TC的:
·認為資源管理器已經夠用了
·對軟體美觀程度有較高要求
·不喜歡快捷鍵
很適合用TC的:
·經常、大量折騰文件:改名、移動、壓縮、排序……
·恨不得用按鍵代替一切滑鼠操作
·恨不得軟體界面最簡化,不要按鈕、菜單
·喜歡持續探索軟體的細節功能——TC決不會讓你失望
Total Commander系列教程:TC學堂
我用的(汗,其實也不常用,還有些沒搞懂)是漢化版,看著不好看(漢化的已經美化過,官方版本仍然很醜),但功能很強大,以下截圖:因為是從博客時代過來的,所以個人的心得是通過wordpress建網站進行資料整理。通過網站進行整理的好處是不只是自己可以使用,還方便其他人利用自己整理後的信息,在整理信息與傳播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網站較之evernote這樣的工具具有更好的開放性。之前也考慮過用微信公眾號做整理工作,雖然便於傳播,但微信號太過於封閉,檢索、更新都不方便,所以放棄了這方面的考慮。
利用網站做資料整理的風險是數據遺失,所以現在每周都會定時通過插件對數據進行自動備份。
因為研究方向網路法,所以一直在跟進這方面的法律法規、案例、新聞動態、論文、評論。在自己的網站上設了以下欄目:
對於規範,根據層級高低進行分類,從最正式的法律到最不正式的指引。
案例的話目前還沒太想好怎麼分類,初步設想是按照網路法的不同領域來劃分,比如互聯網管理、網路遊戲、知識產權這樣劃分,當然這不是一個嚴格的劃分方法。案例的整理也一直比較偷懶。
新聞的話曾經嘗試過對網路法方面的新聞新聞進行更新,但這樣更新壓力太大,而且有知識產權的隱患。所以後來穩定到每周進行更新,對一周之內的網路法領域的新聞進行更新。
比如這是對本周內網路法領域的發生訴訟進行了歸納整理,下劃線是鏈接,可以點擊進去看完整的新聞,這樣可以盡量尊重知識產權。
這樣的好處是避免松鼠那樣的資料收集,收集完以後就不知道資料去哪裡了。因為整理歸納本身也是學習的過程,會對內容本身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後,留個網址:http://sending.lawinter.net/。網站名稱叫做「送法上網」,主要是受蘇力那本書《送法下鄉》的影響。
文本資料,作業,這些幾天過期的東西,
/home/yangff/文檔/#{Activity}/#{Date}/文件
如果有一個文件屬於多個Activity怎麼辦?
ln -s
如果有一個文件屬於多個Date怎麼辦?
ln -s
如果是項目文件,這種比較長期的東西
/home/yangff/Projects/xxxx
如果是Git這類的話,就clone到
/home/yangff/Git
然後在視情況ln過來。
查閱用的資料論文什麼的
/home/yangff/文檔/Papers/#{klass}
往裡面放一個目錄&>&<。
最後,遊戲
/home/yangff/Projects/.tmp/.msvc/.bin/name
然後創建一個shell,裡面就一行cd /home/yangff/Projects/.tmp/.msvc/.bin/name
把他ln到bin裡面,這樣運行遊戲的時候
開shell,然後類似
stvrtx
./.osu/.osuwine.sh
比Win方便多了&>&<反正都是wine執行……
在線工具:在線工具
快搜:快搜 — 搜索快人一步
學術搜索:學術搜索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圖片搜索:圖搜 - 讓圖片搜索更簡單
磁力搜索:磁力搜索
數據搜索:數據搜索 - 讓數據搜索更簡單
虫部落:虫部落 — 讓搜索更簡單
虫部落社區:虫部落社區
覺得好用的話,記得分享給更多人,順便點個贊哦~
我也有整理資料,不堪回首,有血的教訓。後悔沒有上知乎,有這麼好的知識管理。
我是一個知識收藏控,但沒有整理的東西是沒有用的,所以資料基本全刪了。
最近迷上了印象筆記(evernote),效果還是不錯的。
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不斷更行中,yol叔的境界我還做不到,只是模仿
在印象筆記整理的技巧,不斷更新
------------------------------
2種方法
一種筆記加標籤+一種筆記
金融,人脈,職場,投資等等家書籤
生活,見識,道德,歷史只做筆記
還有編程,美食,等等這些也是做筆記
沒有兩種筆記歸檔方法了,因為這樣好麻煩,要為筆記定類型。現在全部標籤+筆記方法,以前沒有的逐漸補足。
比較收集有必要才手機,去掉大而無當的類型。覺得有興趣有必要才收錄。現在主要收集設施硬體,編程方法,網路技巧,嗯,還有金融。去除攝影、電影、藝術、愛情。
筆記重新歸類,整理
用了Mac之後再也不擔心資料放哪兒的問題了。splotlight搜索。
我現在在行政人事部實習,我這裡相當於一個文件中轉站,往來的文件比較多,剛開始我也有點暈。我的處理方法是,自己設計一個excel表格,主要有文件名、日期、來源、去向、處理方式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列印出來。當有文件來的時候,我就在表格中記下來,這是一個自我記憶的過程,能讓我做到心裡有數。我還會在處理方式欄寫下處理流程,結束的流程我就紅筆畫勾,這樣我就能一眼看出有哪些文件「待處理」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總是忘記文件給領導簽字後應該把文件反饋回我,這個在處理流程里應該寫下(不知道你的情況是不是這樣)。
上面說的是每日工作。文件整理還需要每周清理。我每周五下午都會進行文件清理,把處理完需要留存的,分類放在固定的文件袋裡;未完成的區分出來,列下周工作任務提醒自己下周處理。不僅是紙質文件,電子文件也要每周清理,把文件放在改放的文件夾里。
我這幾天在忙行政審計的事。由於總部要審計的文件太多,我找的時候特別麻煩。我特別能感受到「文件名」和「分類放置」對文件整理的重要性。有時候在電腦上搜索一個文件搜不到,最大的可能就是文件當時命名時很隨意,沒有列出所有的關鍵信息。我覺得個人在給自己的文件命名時,應該建立起自己的習慣或者規則,不能今天隨便命名,明天就能忘了自己是怎樣命名的。
作為一個掌管單位資料錄入和整理的職工,表示也想回答一下:
因為上面的回答大部分是針對無紙化辦公環境下資料整理的辦法和技巧,所以我僅就在老式辦公環境下如何整理資料這一問題下分享經驗。
我採用的辦法是雙線收集整理法,即一份資料必須同時採用兩種分類整理邏輯結構進行整理和收集。如客戶資料,就必須按照首次與客戶洽談成功的時間和客戶的需求類型同時建立檔案並歸檔。對待任何有記錄價值的資料都採取這樣的方式,以便為今後工作的開展提供評估的依據。
採用此方式進行整理的原因是:資料在對你工作產生支持作用的前提下才會產生價值,尋找資料提供支持作用的可能的價值點,並由此決定分類整理的邏輯點,最後才進行整理,會比較有效率。上面牛人很多,也分享了許多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並堅持才是關鍵
個人推薦「getting things done」和「Google時代的工作方法」
現在正在學習
對於樓主問題,個人覺得
首先明白目前計算機的發展,已經不太需要按照過去的規則一板一眼的,正如樓上幾位說的善用搜索--前提就是你對文件的命名需要有一個自己的系統的規則,不然的話你都不知道應該用什麼關鍵詞搜索
搜索的前提是索引和規則,如果個人能力有限,則可以藉助網盤,通過添加標籤對同一份文件定義,這個也是很有幫助的。
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及時刪除不需要的東西,每周都必須整理,GTD的核心就是Weekly Review,只有經常整理思考,才能是系統完美運轉。
希望能幫到樓主!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