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航天史上有什麼趣聞?

人類航天史上包括冷戰中美蘇競爭之間的趣事,比如1957年蘇聯發射的萊卡至今還在太空飄蕩以及阿波羅號登月的真偽之類的。

進階問題:有什麼人類科技史上的趣聞?


自己找了十條好玩的跟大家分享

1.在所有的航天報道中你肯定見不到光著腳的宇航員:因為人的腳長期適應了走路的環境,腳底部的皮膚堅硬有大量角質和死皮。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中人的腳沒有任何壓力,死皮和角質便會大量自動脫落漂浮在空中。所以所有的宇航員必須保證一直穿著襪子,但他們大概10天才換一次,一是因為空中環境太乾淨,二是腳沒有運動也不會出汗。航天員Don Petitt曾經在太空中連續工作了300多天,下來的時候告訴大家,自己的腳蛻皮之後猶如新生嬰兒一般鮮嫩。。。

2. 登月回來後,宇航員都要被密封關起來嚴格檢測,比監獄還要嚴格。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首次達到月球的人類),回來之後,尼克松總統是這樣會見他們的。

3. 在太空中不要隨便哭,因為淚水不會掉下來。它們會和氣泡形成大泡泡,即便你用眼睛擠也會粘在眼睛上。曾經有一位出艙工作的宇航員Luca Parmitano,太空服出了問題,漏水。其實漏水並不多,但因為失重,他差點被淹死在工作服里。同理,愛哭的尿包們小心啊,出艙時感動的哭了小心別被自己眼淚淹死。

4. 還是阿波羅11號,這三個宇航員當時並沒有意外身亡保險。但他們想了另外一個辦法:三個人各種合影照片瘋狂簽字,留給家裡人和好朋友。萬一他們登月失敗犧牲了,家裡人可以把部分照片拍賣,相當於變相的保險了。看看這字簽的多認真。同時也向航天偉人們致敬。

5. Jack Swigert,阿波羅13號登月艙的駕駛員,真是個無比淡定的人。在馬上發射之前,地面指揮中心問你還有什麼問題么?Jack想了想,:「我擦,最近太忙忘了報稅了(美國需要個人報稅交稅),你們能問問稅務局幫我報稅不?」。全場無語了,也讓極其緊張的氣氛緩和很多。後來他的這部分個人所得稅被NASA全部用來購買火箭燃料了。。。

不過這哥們確實傳奇爆了,也不知道是13號真是倒霉數字還是為啥,在他開玩笑兩天後阿波羅13號在距離地球30萬公里快接近月球的地方發生了氧氣罐爆炸,跟地面溝通後,這哥仨非常牛逼地躲進狹小的登月艙維持生命。仨人緊張地吃著火鍋唱著歌,最終竟然安全返回地球,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奇蹟中的奇蹟啊!致敬!

6.國際空間站是美國和俄羅斯合資的,剛開始大家都很友好,廁所和浴室公用。後來美國人不再允許俄羅斯宇航員用了:「這幫人,也不知道天天吃了啥,臭還不說,還TM堵廁所」。直到現在也是如此,兩家的生活區是分開的。據說俄羅斯人的確吃的海魚、腌肉啥的重口味比較多。

7. 大型的航天器中空氣流通沒有你想像中的好,睡覺的時候必須開著風扇,要不然沒有重力沒有空氣流動,時間一長你身邊的二氧化碳氣團就會讓你窒息了。。。

8. 美國的宇航員叫做astronaut,蘇聯/俄羅斯的宇航員叫做cosmonaut,都是源於希臘語,naunt的意思是sailor,船員/海員的意思。astro的意思是星星,所以美國的宇航員本意大概是星際旅行的船員。蘇聯人不幹了,用了cosmo,在希臘語的意思是宇宙,所以是宇宙旅行的船員,在名字上確實贏了美國。。。 事實上,二者基本互通,主要還是那個年代意識形態鬥爭,必須從名字上都割裂開來。中國比較牛,給他們都翻譯成宇航員,然後給自己的起名叫航天員,但英文依然是astronaut。

9. 這位老先生叫做John Glenn(約翰格倫),本來也是美國最早的7名宇航員之一,1998年又跟著發現號太空梭第二次上天,那個時候他已經77歲高齡了。還堅持上去,一方面為航天醫學研究太空環境對老年人影響提供最好的案例,另一方面又順便修了修哈勃望遠鏡。真是偉大啊,致敬,老爺子今年95歲高齡了,不知道跟兩次航天探險經歷是否有關係。

10. 去了太空基本人都要"長高"幾公分。事實上是微重力情況下骨架展開,沒有重力壓迫骨頭伸長尤其是腰椎展開。待在國際空間站上比較久的甚至有了5厘米左右差距。回到地面雖然會返回很多,但基本也要稍高一些,這才是長高的正確方法啊。

真受不了自己的強迫症,必須列出十條十個圖才開心。

圖片大都來自NASA官網和維基百科,非常感謝!

希望尊重原創和勞動力吧,想轉發怎麼也得跟我說下撒。


首先衷心感謝知乎開發出摺疊和拉黑功能。
------------------------------------------------------------------
1.楊利偉的戰友們知道他去航天員大隊的時候,都以為肯定是工資上萬、住房高級、家具行李一應俱全,外帶專車司機,然後就以「那兒要啥有啥你還帶這麼多行李」為由,把他準備帶去航天員大隊的行李瓜分了。帶著一台沒人要的破錄像機、幾箱書和一床被子到了只有承重牆的宿舍,傻眼的楊利偉發現——居然還有另外11個和我一樣的倒霉蛋!
結果航天員們和自己的老婆們一起買了12套幾乎一模一樣的傢具,反而更加坐實了外人「自帶傢具一應俱全」的傳言23333

2.第一批航天員的工資沒有上萬,但基本工資也漲了幾百。然而航天員們發現,由於不開飛機了,沒有了飛行補貼,算下來每個月實發的錢還沒有在空軍航空兵的時候多……(然而也並不算少,況且航天員還有很多醫食方面的福利)

3.航天員的警衛級別還是蠻高的:居住地周圍有攝像頭,有流動哨,出門有專人護送;集體外出,必須坐火車,而且還不能坐同一列火車。楊利偉自己說,屬於二級警衛。(二級警衛_百度百科)
楊利偉回老家的時候悲催地發現,他無法在自家房子過夜。因為按照安保規定,一旦楊利偉真的在家過夜,那麼樓道里必須布上崗哨,勢必會妨礙到老鄰居們的正常生活。因此榮歸故里的航天英雄只能捨近求遠,去睡招待所了。

4.野外生存訓練的時候,楊利偉和聶海勝把降落傘布割碎做成頭巾,鮮橙色的頭巾和藍色的航天員制服,再加上黑色大墨鏡,這一副現在看來簡直比肩犀利哥的造型,在他倆看來很酷……楊主任聶大隊,二位審美很可以……

5.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里,等待期最長的是張曉光,從1998年加入航天員大隊直到2013年執行神舟十號任務,足足等待了15年。張曉光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有句話叫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可能在別人看來是個玩笑,但對我來說,這十五天的飛行,真的是我在地面上用15年換來的。」

6.事實上張曉光是個很逗的人,愛開玩笑愛講段子。聶海勝回憶,當他知道要和張曉光一起執行任務時,第一反應居然是"這回上天不無聊了哈哈哈"。(費俊龍:上次跟我一起很無聊咯?)

7.楊利偉在軍校時某一次召集全班同學集體剃禿瓢(好像是慶祝畢業還是放寒暑假),駐地百姓被公車上突然出現的一群光頭小夥子嚇得不輕。最後好像是學員們被領導懟了一頓。

8.其實神舟五號上就已經有廁所,但到目前為止,神舟飛船的廁所都在軌道艙。楊利偉身邊又沒有搭檔,他無法在沒有其他人監控設備的情況下,獨自一人去軌道艙上廁所,於是只能戴著尿不濕憋了一天。至於大號,馬督公答案提到過,上天之前先灌腸,食物盡量選擇無殘渣的。

9.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飛行任務里,有一項科學實驗是在太空中種植生菜。然而生菜是純實驗用途,嚴禁食用。
據說航天員覺得很遺憾,看得摸得吃不得……

10.楊利偉心理素質很好。在航天員選拔終試之前,他要回老部隊等結果。抱著兩手準備心態的楊利偉,照常飛行——此時他的職務是領航主任,大部分時間在負責開拖靶機。拖靶機是幹嘛的呢?拖著靶子飛,其他戰鬥機在後面追著打靶。

11.楊利偉起初球風比較兇狠,愛突破,愛蓋帽,甚至還喜歡給高個子蓋帽。有一次航天員大隊打籃球,他把某個航天員撞飛了……撞飛了……被撞飛那位被立即送醫院,各種拍片檢查驗傷,幸虧啥事兒沒有,畢竟這位還沒飛過呢。
不過從那以後楊利偉就有意識地遠離籃下,放棄爭搶突破,改練遠投。嗯,他的三分球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12.生活中的楊利偉也愛玩。電子遊戲剛興起那會兒,他就買了一台,在家熬夜打一宿,沒睡;剛興起家庭卡拉OK的時候,他把老婆本掏出來買了一套音響,一到周末他宿舍就變成飛行員們的專用K房。此外他也蠻喜歡搖滾的。

在空軍服役期間的楊利偉

和同班同學剃禿瓢歡慶畢業的楊利偉(右二)

楊利偉的短跑速度很快,但長跑一般

在航天員大隊健身房

執行首飛任務前在房門上的簽名

PS:評論里見過楊利偉的人都稱讚楊為人隨和客氣,這一點倒是和加加林相似。加加林也是情商高脾氣好,跟任何人都聊得來;而他的競爭對手戈爾曼·季托夫有點小清高,脾氣傲,外帶作死小能手屬性以及赫魯曉夫沒看中他的照片,於是屈居第二。

PS之PS:加加林功成名就後也有點膨脹和忘乎所以,一夜情被老婆抓姦這個就不說了。還有一次喝大了之後闖進療養院女護士房間,發現老婆跟了進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從二樓陽台蹦下去,摔了一臉血把老婆嚇得不輕。後來官媒報道他的受傷原因是救女兒時磕的。


NASA火箭發射氣流將一隻青蛙沖飛到半空中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雜誌9月11日報道,上周五晚上,NASA的米諾陶五號火箭從佛吉尼亞的發射台升空,攜帶 LADEE 探測器踏上月球之旅。場景壯美,激動人心,史詩浩蕩。但也免不了有所犧牲,據一個遠程相機拍攝到的圖片顯示一隻青蛙被人類爆炸的氣流吹上了天。

據報道,這張照片由NASA的遙控攝像機拍攝,從圖片一隻青蛙不幸遭到人類探索而誤傷,可以看出這是一隻可能很大、但肯定表情非常驚訝的青蛙。

據Universe Today 的Nancy Atkinson證實,這張照片中的維特魯威蛙的架勢是因為它被突然的爆炸嚇壞了,不然的話只能解釋為被人類爆炸的氣流吹上了天。Nancy Atkinson同時表示,不知這隻青蛙是否受到傷害,如果犧牲了也不是毫無意義的:這隻青蛙,我們可以有把握地假定,比它所有的同伴都離月球更近。這是青蛙的一小步,也是全部無尾目的一大步。


很多人好奇照片上的青蛙為什麼這麼大,我覺得參考這個問題可以更好的解釋:「你說的好有道理,但是鴿子為什麼這麼大啊?」什麼意思 - 微博


1 中國最早的航天試驗火箭是在上海發射的,因為火箭小,幾乎不會產生危害,所以就在郊區建了發射場。1960年2月第一次發射成功。

(上海南匯航天發射場,你能找到錢學森嗎?)

2 蘇聯進行航天飛行後,中國也搞載人航天試驗。第一隻實驗動物是在耍猴人手裡買的猴子,但是猴子太調皮,不好控制,最後改用狗,到複雜實驗才開始用猴。

3 訓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培養狗的定力,靜坐幾小時不動。後來發現母狗的耐受力好,而且便於安裝糞便收集器,所以中國飛船上一律用母狗。

4 第一隻上天的狗mm叫小豹,經過訓練,可以做到打針不用固定,乖乖忍著疼痛,聽口令靜坐。歸來後小豹後成了功臣,錢學森到航空宇宙醫學所開會都要問候「小豹怎麼樣?」

5 小豹過的不好……新來的大狗把她咬死了……

(右邊是小豹)

6 在被咬死之前,小豹恃寵而驕,很喜歡亂叫。曾經被預備航天員把嘴綁了幾個小時,然後航天員被怒斥,要求對「前輩」道歉。

7 第一代曙光號飛船,艙內壓力是半個大氣壓,宇航員不脫航天服。

8 第一個預定的航天員方國俊,因為曙光號計劃取消,回到空軍,後來當了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

9 第一批接受航天訓練的飛行員,子女多雙胞胎,據說和離心機有一定關係。

10八十年代初,曙光號技術下馬,錢學森死保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507)不解散,說中國將來一定用得上。因為這個緣故,錢學森對人體特異功能感興趣的時候,507所二話不說,安置了很多「大師」。

(曙光號飛船)

11 八十年代後期重新提出載人航天計劃,很多人建議放棄飛船,直接搞太空梭。錢學森思考很久,憑直覺拍板——太空梭風險大,未必是最優選擇,還是沿著蘇聯路線搞飛船,儘快加入載人航天俱樂部,保持發言權。最後果然美國也放棄了太空梭。

12 安裝模擬實驗艙的時候,吊車失衡,接近翻倒,現場指揮帶了十幾個人衝上去,壓到吊車後面,吊車居然穩住了,設備正常安裝(胖子的用途)。

13 楊利偉奉命去北京接受航天員培訓,去之前聽說月薪1萬(1997年),師級幹部待遇,結果……失望了。

14 飛行員進入航天編製,飛的更高了,但空軍少校改陸軍少校……

15 第一次上天前,要爆菊洗腸……貌似當時的飛船廁所還跟不上。

16 最後一個檢查飛船的工程師對楊利偉說:「給加加林關門的工程師,現在是俄羅斯航天博物館館長。」。楊利偉在關門前揮手,說「館長再見」。

17 楊利偉上天之前,在主降落區之外,全球安排了7個備降區(其中一個在美國)。駐七國使館都派人參加培訓,發射時拿著開艙工具待命。外交部為此向七個國家發了照會,希望他們幫助降落,還給國內預備搜救隊辦好了去7個國家的手續,隨時準備起飛,可謂全國總動員,全球有準備。

18 楊利偉在發射前夜還不知道自己被選中。凌晨3點,醫生來敲門,第一個叫醒楊利偉。其他兩名備份航天員立刻就知道答案了。他倆拿出酒杯,在白開水裡加了一滴干紅,給楊利偉喝壯行酒,祝旗開得勝。臨行三人在宿舍門上簽名留念,形成了中國航天一項文化傳統。

(每一隊航天員在出征前都要在宿舍上前留字)

19 落地的時候,楊利偉受到了中國曆次航天飛行中唯一的傷害——咬破了自己的嘴唇。原因是飛船落地後有一次輕微彈跳。

20 航天員日常醫療由306醫院負責。醫生鄒德威說,年輕時自己的夢想就是飛行員,希望飛的越高越好,最好飛到星星去,最後這個夢破了,那就寄托在航天員身上。現在他是306醫院少將院長,把自己的經驗寫了一本書。

相關回答:

為什麼劉慈欣等科幻作家,在科技領域基本上只對IT和航天感興趣?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1969年美國登月成功的時候,中國社會是什麼反應?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這是阿波羅 11 號從月球回來後的入境海關申報單:

出發地:月球
到達地:火奴魯魯
申報物品:月塵、月岩樣本。

看,就算你是宇航員也不得不走這套官僚手續。

-

海關文件的確是真實的。不過宇航員「入境」後沒有立即填寫,畢竟剛下來哪兒有時間干這種無從輕重的事兒。但官僚流程不能不走,於是稍後的夏天在 NASA 總部填了這個單子(宇航員簽名用簽字機簽的),保存至今。

&>https://www.facebook.com/NASAHistoryOffice/photos/a.528287657222921.1073741826.519024461482574/785872414797776/


戰鬥民族的第一批航天員一共有20人,這20人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這20人中有12人執行了22人次的航天任務,非常了不起.他們是:加加林,季托夫,尼古拉耶夫,波波維奇,貝科夫斯基,科馬洛夫,別利亞耶夫,列昂諾夫,戈爾巴特科,沃萊諾夫,赫魯諾夫,舒寧(以上12人是執行任務者)卡塔紹夫,瓦拉莫夫,扎伊金(以上3人因為傷病無緣任務)邦達連科(因事故喪生而未能執行任務)聶柳波夫,阿尼克耶夫,拉菲科夫,菲拉季耶夫(以上4人因為zuo大死而被開除出隊...)

這些小夥子們是1959年從蘇聯空軍當中選出來的,,最大的34歲,最小的23歲.當時認為失重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因此只有年輕的人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所以選出的人明顯年輕,後來事實證明,後執行任務的小夥子明顯比先執行任務的小夥子表現更好,因為先執行任務的小夥子一個個不到三十歲,遇到問題之後可能會比較方.但是這樣選也是有原因的,比起美國選的7人明顯是為一次任務,戰鬥民族選20個明顯是為了長期任務,因此必定要選的年輕一些.還有一個原因,衛國戰爭之後俄羅斯男性人口大量減少,飛行員幾乎完全打光,空軍的兵員幾乎都是戰後補充,而且是降低招飛標準鼓勵小夥子們投筆從戎(否則加加林那個在俄羅斯如同殘廢一般的身高能通過招飛就有鬼了)戰後招進來的飛行員們飛行時間必定不足,如此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20個小夥子最終入選.入選的小夥子在去報到的前夜,接到了空軍司令官韋爾希寧空軍主帥的電話(熟悉蘇聯歷史的人都知道韋爾希寧主帥在蘇聯空軍的地位).這些個小夥子們最高的軍銜不過少校,職務嘛能幹上一個中隊長就很不錯了,可能師長都沒見過,突然接到主帥大人的電話,勉勵他們不要為空軍丟臉神馬的(他們就算到航天員隊伍中,他們還是生是空軍人,死是空軍鬼,韋爾希寧還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那個雞凍啊.

20個人中加加林筒子和舒寧筒子是來自同一個空軍基地,這是非常難得的(豈止是難得...).這個基地是位於北極圈內摩爾曼斯克州科拉半島的Luostari(今天名叫科爾祖諾沃村)的尼克爾空軍基地.這個空軍基地把守這俄羅斯的北大門,環境非常惡劣,極晝中的雪盲和茫茫的極夜是懸在每個飛行員脖子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年摔死個把人根本不算什麼稀奇.1959年的一天,舒寧筒子突然被一群神秘人叫走,同時被叫走的還有十幾個同事.然後排著隊一個個的進去.舒寧筒子進去之後,一些神秘人問了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諸如你想不想試一種新型的飛行器一類,舒寧筒子一臉懵逼.後來,舒寧就被弄到了莫斯科去接受一系列奇奇怪怪的檢查,這時候舒寧筒子才知道,和自己同一個空軍基地的飛行員中還有一個筒子入選了,就是加加林.

尼古拉耶夫筒子是楚瓦什人,屬於少數民族.這個筒子是個天然呆,在入選之前,曾經談過一個姑娘,本來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結果自己突然入選了航天計劃,人一下子到了莫斯科,姑娘受不了異地戀(不像現在異地戀還可以視頻),於是就這麼分了.於是乎尼古拉耶夫筒子到了30多歲,還是光棍一條,在當時的俄羅斯,男同志30多歲還打光棍,簡直是十惡不赦.卡曼寧將軍(航天員們的上司)說尼古拉耶夫"平靜如水",說好聽是心平氣和,說那個點就是獃頭鵝一個,所以才一直光棍ing.直到1962年,一群姑娘闖入了小夥子們的生活,這些姑娘是真正的戰鬥民族的姑娘,她們是未來的航天員.尼古拉耶夫筒子自告奮勇去當姑娘們的訓練員.後來小夥子們發現,尼古拉耶夫筒子天天都跑去看姑娘們訓練,而且對其中一個姑娘非常非常上心,兩人經常一起出入圖書館自習室飯堂神馬的,於是大家確定尼古拉耶夫筒子大概也許真的是墜入了愛河.1963年姑娘從太空回來之後,兩人決定辦事兒.姑娘名叫瓦蓮金娜-弗拉基米爾洛夫娜-捷列什科娃.

東方號飛船是科羅廖夫的作品.東方號飛船和美國的水星號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軟著陸.加大降落傘或者增加緩衝火箭都會給當時運載火箭可憐的運載能力提出挑戰.美國人的解決方案很簡單,水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我海洋面積廣,我軍艦牛逼,就是任性!俄羅斯就沒那麼好命,俄羅斯幅員遼闊可是海岸線大多面向北極,總不能讓返回艙把冰蓋砸一個大窟窿吧!但是要在地面上著陸,當時還不好解決.怎麼辦呢?不得不說戰鬥民族是板載的!科羅廖夫和他的夥伴們從戰鬥機的彈射系統得到啟發_飛機失事的時候,飛行員彈射,安然無恙.於是乎,就把飛機上的彈射座椅弄一個到返回艙里好了...
於是乎在東方號的6艘飛船返回的時候,加加林落到一片土豆田裡被老鄉當成了間諜嚇得落荒而逃(老鄉!我們是蘇聯紅軍啊!!!!)季托夫堪堪錯過鐵軌,結果在路基旁邊滾得全身是泥巴還被全火車的人強勢圍觀.捷列什科娃和同伴(就是和她一起執行任務但不同在一個軌道)貝科夫斯基,一個磕壞了鼻子,一個磕壞了下巴,真是難兄難妹.
東方號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在設備艙(美D的阿波羅一般稱為服務艙,我們叫推進艙)和返回艙(美D往往較指令艙)分離起來比較困難,至於有多困難呢,就是整個飛船要旋轉數分鐘才能分離.也就是說,6位乘坐東方號的筒子,都不得不忍受數分鐘滾筒洗衣機.

進擊的攻城獅
日出(voshod)一號的航天員有三位:科馬洛夫,費奧基斯托夫和葉戈羅夫.科馬洛夫是20個筒子之一,而後面兩位筒子他們不僅不是20個筒子之一,甚至連空軍都不是,費奧基斯托夫是火箭磚家,葉戈羅夫是醫生....日出一號飛船設計載人2人,可是為了超越美國的Gemini,硬是塞了三個人進去.而且為了證明不僅僅是飛行員可以上太空,一般人也能去,所以還選了兩個非飛行員的成員.因此攻城獅費奧基斯托夫和醫生葉戈羅夫被選中了,接受了和其他筒子一樣的訓練,然後和科馬洛夫一起乘坐日出一號完成了任務:超載危險,切勿模仿.

太空行走,又稱為EVA,其實就是出艙活動.戰鬥民族的出艙活動安排在日出二號,計劃在1965年3月進行.可是之前發射的一艘測試飛船竟然在返回的時候自爆了!!!所有的數據毀於一旦,要不要推遲任務,科羅廖夫進行了艱難的抉擇.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戰鬥民族決定,按照原計划進行.
被選定做EVA的是阿列克謝-列昂諾夫筒子.列昂諾夫筒子是科羅廖夫最喜歡的小夥子之一,可是他卻沒能執行東方號任務,原因很簡單-太高塞不進座艙(天地良心啊列昂諾夫也只有170而已)這位筒子本來是里加藝術學院的青年畫家,後來之所以參加空軍,一來是國家召喚,好男兒投筆從戎,二來是畫布太貴,吃土吃不起啊...
所以,論一個藝術家的自我修養....

被他拿來當人體模特的筒子,就是和他一起執行日出二號任務的帕維爾-別利亞耶夫.
帕維爾在入選的時候就已經是黑海艦隊航空兵團的中隊長,少校軍銜,是兄弟們中年級最長,軍銜最高,飛行時間最多的.可是這位大兄弟運氣不太好.1960年的一天,秋高氣爽,兄弟們訓練跳傘.他和列昂諾夫一起跳,結果遇到強風(空降遇到強風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列昂諾夫因為後跳逃過一劫,帕維爾筒子卻是剛好在落地的時候遇到強風,勉強保住小命,一條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本來說這下玩完了,但是帕維爾筒子別看長得眉清目秀如同一個科學家,其實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軍人,這一點是不要懷疑滴.他在黑海艦隊的時候,一次駕駛戰鬥機航行在海上,結果一側發動機停車了,這下就方了,但是他冷靜的處理,最後竟然使得飛機安全回到了基地.所謂命硬大抵如此.帕維爾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回到了大家當中.
這次任務就由他倆來完成了.當然,列昂諾夫筒子因為宇航服膨脹差點進不來的事兒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兩個傢伙的倒霉事情還沒完.在返回的時候,帕維爾敏銳的觀察到飛船的導航出現了問題,在還沒被徹底帶歪掉之前,他關掉了自動導航,像地面報告了故障,請求手動操作.就像故障不是發生在他們身上一樣冷靜...可以想像,如果是先執行任務的同伴,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已經有點方了.
然而日出二號飛船的舷窗,手動操作的設備和儀器都在座位的左側,而兩人是被安全帶五花大綁在座位上的,所以......尼瑪!!!於是兩人解開安全帶,帕維爾橫趴在兩個座位上操作,可是呢,因為失重人要飄起來,於是列昂諾夫鑽到座位底下把他抱住.調整好位置,兩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坐上座位,扣上安全帶,fire!可是就多了這麼一會兒,著陸地點就偏了1600多公里(就手控操作的難度來看,這真的不算多...),落到了離彼爾姆市300公里外的一片森林中.
天那麼黑/雪那麼大/風那麼冷/親愛的地面控制中心/你們在哪裡?
地面控制中心你們到底把信號放到哪裡了?
為了不死在這破地方,兩位仁兄首先要全身脫得精光,把內衣內褲擰乾,衣服里的金屬件都撕下來,然後在穿上.保命要緊,也顧不得傷不傷風化了.
一個悲慘的夜晚之後,第二天早上,搜救隊員終於找到了他們,給他們帶了吃的穿的燒的還帶來了一個大盆子給他倆洗洗睡..第三天,他們終於在搜救隊員的幫助下,走出了森林,才終於沒有死在地球上.

分隔符-------------------------------------------------------------------------------------------------------------------

下面這一段,不知道能不能叫做趣聞了,應該是真事,聽起來倒是蠻令人感動的故事,是我在加加林自傳《飛天之路》(1965續集)和列昂諾夫將軍的採訪上看到的。
前文說道帕維爾-別利亞耶夫因為跳傘摔斷腿,而幾乎告別航天員生涯。然而幾乎被判了死刑的他,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熬過了悲慘的康復訓練,終於醫生無法在他的身體上挑出一點毛病了,然而——醫生卻不許他歸隊。理由很簡單:他雖然身體康復了,可是心理則未必。過去很多飛行員和空降兵在跳傘重傷後就對跳傘留下陰影,so他要歸隊,必須要完成多次跳傘的考察,才能證明他心理也恢復了。
理由很充分,完全無法反駁。
1962年的初春,莫斯科郊外積雪還足足有膝蓋深。那一天風很大,就跟帕維爾險些丟了性命的那天很相似。
別利亞耶夫要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跳傘。這時候尤里-加加林自告奮勇和他一起上去跳。這段錄像的片段在油管上有,是列昂諾夫將軍回憶過去的時候出現的片段。雖然聽不懂俄語,但是從放的錄像看,應該是這件事。畫面上加加林打開艙門,對還在裡面等待的隊友投去鼓勵的目光,然後先跳了下去。爾後,別利亞耶夫也跳了下去。
地面視角:
只見兩朵傘花先後綻開,循著傘花落下的方向,兄弟們跑過去,喊著兩個人的名字。加加林先從一堆雪裡爬了出來,喊著我在這。另一朵傘花落下的地方,別利亞耶夫從齊膝的雪裡爬起來,也喊著我在這!兄弟們都跑了過去,一幫男人抱頭痛哭感動的嘩嘩的啊。。。
列昂諾夫將軍回憶的視頻里,提到這件事的時候,老人的語氣明顯的哽咽了,眼裡泛著淚光。雖然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件事給老人的印象一定是非常非常深刻的。
PS:現代航天任務通常是不會一個人完成的,因此一個情投意合(噫)的好搭檔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列昂諾夫同志和他的搭檔就真擔當得起這四個字了。加加林同志在自傳(1965版續集)中就講到昔日他們去看望在醫院裡躺屍的別利亞耶夫時,列昂諾夫同志給未來的搭檔帶去的是波列伏依的《真正的人》(無腿飛人馬列西耶夫傳奇)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一共進行了六次成功的登月行動。

最後一次登月是在1972年12月7日發射的阿波羅17號,指令長尤金·塞爾男是最後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人。

在離開月球之前,他做了一件令全世界父親都瘋狂嫉妒的事情。

他在月球的表面上寫下了自己女兒Tracy名字的縮寫。

由於月球表面沒有空氣,沒有風化作用,即使名字只是淺淺的留在月球表面的塵土上,他女兒的名字也將永遠的留在月球表面上。

所以每一次他女兒仰望月亮的時候,她就知道那裡有隻屬於她的信息。

別人家的老爸。。。


聯盟 TM-12 / 13 號飛船(乘 TM-12 號升空 13 號返回)的宇航員克里卡列夫,被稱為?最後一位蘇聯公民?——升空前是蘇聯公民,等落地的時候蘇聯已經解體了,於是就成了哈薩克公民。
順便一提,此君在今年9月11日記錄被帕達卡打破前是世界上在太空累計停留時間記錄的保持者(803天9小時39分鐘),也算得上身經百戰了。


說一個剛剛發生的

2017年7月14日俄羅斯聯盟2.1火箭進行了一次一箭73星的發射。其中有一顆莫斯科州立機械工程大學學生製造的小衛星。Mayak(燈塔)

這個衛星在進入軌道後會展開成一個每面四平方米的正四面體,每個面都是金屬反射膜,所以就形成了一顆超級亮的人造衛星,預計亮度是-10等成為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最亮的天體(RT說沒有金星亮,但是其他地方都說比金星亮)

這個項目還是在網上眾籌的,根據官網Спутник ?МАЯК? – самая яркая звезда на ночном небе

http://cosmomayak.ru/

共有3800多人一共貢獻了6.6萬美元(根據170714盧布美元價格換算)

剩餘費用由RocketBank提供。

該項目除了展現發射衛星離每一個人的生活有多近以外,還將測試一種不依賴推進器的衛星離軌技術,以及測量外層大氣的數據


1.比霧霾更可怕的「糞塵」

NASA對於航天員的代謝廢物(即糞便)一度採用真空冷凍乾燥壓縮技術。這種技術路線既簡單(直接利用宇宙低溫和真空環境),又能回收部分水,一度得到各方好評。

但是:(正在吃飯的同學請勿觀看)

1981年NASA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執行首飛任務STS-1時。由於真空乾燥產生了一些極細微粉末,碰巧空氣過濾系統故障,一些「糞塵」進入艙內空間,吸附在各種濕潤物體表面:實驗設備、食物、航天員的皮膚、眼睛、口腔。

2.「太空服之父」是個中國人

紙尿褲的發明者,「太空服之父」,是個純正的中國人。唐鑫源_百度百科

唐鑫源,江蘇無錫人。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後赴美就讀化學、紡織染整工程。初次回國後,致於力毛紡織染整工業,任協新毛紡織廠工程師、廠長,官至中國紡織工學院副院長。也算是體制內成員。

1949年再次赴美攻讀高分子化學(這個時間點。。。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研究特種材料。
1962年就任NASA材料研究所所長。主持太空服等裝備研究。
1967年被評為阿波羅登月成功的三大要素之一(火箭發動設計、駕駛管控、太空服),獲贊「太空服之父」。代表成果為抗1500度高溫不燃燒的BETA纖維,以及高分子吸水材料(後來民用開發為紙尿褲)。

1989年升任NASA總工程師,獲NASA最高特殊工程成就獎章、NASA太空實驗獎獎金(首次頒發),擁有1500多項專利,入選太空技術名人堂。

1994年退休,獲得德克薩斯州榮譽海軍上將、總統領袖獎章,任美國海陸空軍及航空機構顧問和顧問委員會委員,總統顧問團委員(尼克松、福特、里根、布希四任),美國國會兩院諮詢委員,美國安全委員會顧問。

================================

關於航天員如何在太空中上廁所,請移步我另一個回答航天飛船/空間站里宇航員的糞便是如何處理的? - 九排十六座的回答

補充更新:

3.神一樣的微生物:

普遍認為宇宙環境是真空、低溫、高輻射,不適宜地球生物生存(外星生命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

然而2014年俄羅斯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艙外舷窗表面發現了微生物和海洋浮游生物固著。
艙!外!表!面!
這表明要麼這些微生物已經變異到足夠強大,抵抗了升空時段的超高溫和重力加速度並在空間環境生存,要麼就是來自宇宙其他星球,證明「地球生命可能起源於外太空」。不管哪種假設成立,這幾株微生物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目前的航天器微生物防控工作,已經從最初的防止變異菌種危害航天員健康以及返回後危害地球,延伸到變異菌種腐蝕航天器材料和設備,以及隨著登陸活動逐漸增多,地球菌種對其他星球生態環境的風險研究了(即宇宙尺度上的生物入侵)。


常常被漂亮的宇宙照片打動嗎?其實,並不是所有外太空照片都能拍得好看的,廢片集簡直是瞎爆了~

去年 NASA 就新釋出了一大堆歸檔已久、從未發布過的阿波羅號時期照。這些廢片到如今才得以示人顯然是有原因的,它們看起來爛透了

自從宇航員 John Glenn 第一次進入太空,阿波羅號飛船拍下那張舉世聞名的「藍色彈珠」(Blue Marble) 照開始,人們不斷被來自蒼茫宇宙的圖片和視頻打動,至黑的深空遼遠而迷人 —— 而這些打動你的 NASA 照片跟女生自拍一樣,都是千百張中挑選一張再加上精細修圖而成的~

* * * 以下這些官方廢片,已經是我從 2400 張中精挑細選過的了,原文件夾里的難以直視 難以直視 難以直視 * * *

絕大部分原片有多爛呢?

↓ 比如這種,「幫我跟景點拍個合照吧」「好啊好啊,哎呀,拍偏了」 (大約有 700 張)

↓ 還有這種,構圖驚奇的直男攝影 (大約有 500 張)

瀏覽這個合集,會讓你產生一種在看地球搞笑遊客照的感覺。哪怕從外太空看地球和踏在月球表面上真的超炫酷,但看到那幾千張尷尬死了的廢片還是會頭疼。

(同時你也相信,嗯,美國人們真的登過月了)

所以,哪怕是宇宙也是要選片和修圖啊。

↓ 開小車車出門真呀嘛真高興 (宇航員賣萌大約有 200 張)

↓ 讓我們無聊拍拍月球表面玩玩,看會不會有外星人像地鼠一樣鑽出來(大約有 1000 張)

↓ 「來,我給你拍張照片」(不走心的人攝大約有 300 張)

↓ 「咦?你們在拍照嗎?等我擺個遠眺的剖死也幫我拍一張嘛~」

↓ 啊啊啊,過曝了,手抖了(大約有 1000 張)

↓ 我們在嗖嗖嗖地飛!看不清了!(黑麻麻的照片大約有 100 張)

↓ 看我靈活的小蹬腿(看不到頭部的宇航員大約有 100 張)

↓ 鋤禾日當午(宇航員拍自己的腳大約有 100 張)

↓ 扛重擔的我聖光附體(神秘的光斑照大約有 300 張)

可是!

從這幾千張各種構圖驚奇、過曝、模糊或者不專業攝影師處理過的照片中,我還是勉為其難地找到了一些還不錯的,再略微加以修飾。

讓我們感受一下選片+ PS 的力量!看看這些埋沒在廢片堆里的好照片:

是不是又是那個熟悉、漂亮和神秘的宇宙了!

果然還是要好好學拍照和修圖啊,拍女朋友可要比拍宇宙難多了吧 ( ˙-˙ )

* * *
MorningRocks | 熱愛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
這些宇宙圖爛透了:攝影技術超不專業的阿波羅號宇宙廢片集


阿波羅11號登月當時創造了全球同時觀看人數最多的世界紀錄。後來這個紀錄被我國春節聯歡晚會破了。
往天上發射動物這件事情,美國特喜歡玩猩猩,蘇聯特喜歡玩狗。
美國唯一自主研發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中的美國宇航員飽受放屁之苦,後來他們找到的解決方法是爭取每個人放一樣多。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之後,美國政府要求民眾不要靠近太空梭殘骸,結果政府人員趕到的時候發現有個女航天員掛在脖子上的戒指被偷了。
美蘇兩國航天器太空對接的時候,蘇聯航天員用英文致賀詞,把成功(successful)念成性福(sexfull)了。
蘇聯列昂諾夫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結果回艙時發現宇航服脹太大,進去的時候差點沒給他擠死。後來返回地球的時候倆人的降落地點還出錯了,掉深山老林裡面去了,他倆點起火求生結果引來了野狼。
阿波羅十二號進行任務的發射時候被雷劈了。
蘇聯搞的禮炮號太空站前幾代還裝了防空炮。
鯊魚皮泳衣的研製NASA出了不少力。
美國很多宇航員回到地球後人生都很不順,有的出軌有的性情大變,還有的皈依了神秘主義。
蘇聯的航空航天事業奠基人科羅廖夫死於大腸癌手術,據說做手術那個醫生喝多了。湊巧的是,美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馮·布勞恩也是死於大腸癌。
美國最後一次登月直播的收視率慘淡,因為當時美國人覺得登月直播太無聊了,還不如看脫口秀和真人秀。
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的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向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贈送了一克月球岩石樣品。中國科學家研究了其中0.5克並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以及推斷樣品由阿波羅17號所採集。美國阿波羅計劃一共採集了382千克月岩。
美國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做《摩羯星一號》,假託登陸火星暗喻美國登月是騙局。
范艾倫輻射帶最早是蘇聯的人造衛星二號發現的(就是帶了小狗萊卡的那一個),但是蘇聯要求進行保密,於是這個輻射帶的命名就用了美國的發現者范艾倫。
蘇聯也搞過自己的機密通信衛星,結果因為完全拒絕商用導致總是故障,結果這一型的通信衛星一共發射了120多顆,以及時替換。

要是再想到的話繼續更。


《人民日報》1977年2月3日文
《天上。人間》


1985年F15反衛星實驗,人類第一次使用戰鬥機搭載導彈擊落衛星

1985年9月13日,美國空軍飛行試驗中心(AFFTC)的前司令維爾博特·皮爾森將軍成為第一名成功擊落衛星的飛行員,ASM-135反衛星導彈從他駕駛的F-15A「鷹」式多用途戰鬥機上發射出去。當時的高度是3萬8千英尺,距離美軍太平洋導彈靶場以西200英里。
AFFTC網站上發表的題為《試飛歷史的經典時刻》文章,把皮爾森的那次航行奉為「無與倫比的鷹式飛行」,使他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王牌飛行員。
皮爾森的成功凝聚了AFFTC長達6年的努力。而飛行任務的大獲成功需要飛行員擁有完美的飛行紀錄,這樣他的飛機才可能在指定的時間、在太平洋上某個指定的地點降落。
當時,以1.2馬赫的速度飛行時,皮爾森突然以一個65度的爬升,把速度降到了0.934馬赫(剛好低於聲速)。當飛機飛行到38100英尺時,反衛星導彈自動發射。反衛星導彈由兩級助推火箭和一個稱為「小型尋的攔截器」(MHV)的彈頭組成。MHV的紅外線感測器發現並跟蹤預定目標———一顆1979年發射的、荒廢已久的重達2千磅的SolwindP78-1太陽能實驗室。
MHV周圍的8個發動器是用來最後調整軌道的,MHV後部另外配有4個小型的火箭式的發動器,控制其高度、保證方向的穩定。
飛行末期速度達到每小時1萬5千公里時,MHV就與SolwindP78-1相撞,瞬間衛星就爆炸變成了廢墟。


1.當年NASA在進行載人航天飛行時 發現在失重狀態下 圓珠筆無法有效地寫字,於是花了幾百萬美元的預算,終於開發出了可在失重狀態下寫字的太空筆。而同一時刻的蘇聯,則直接用鉛筆代替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然以上只是傳聞,鉛筆本身也有粉塵飄散的危險,而太空筆也不是NASA開發的。而是Fisher Space Pen Company開發後 向NASA推銷的,NASA1967年購買這些了400根筆 花的預算是2400多美元。另外蘇聯也在1969年以後逐漸用太空筆代替了鉛筆

2.美國首次載人火箭多次起飛延期,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阿蘭謝帕德當時乘坐的宇航艙因為沒有廁所,並且穿的宇航服不好脫下來,所以他是一邊尿褲子一邊飛上太空的。。。

3.阿波羅10號的月球著陸船的代號為史奴比,司令指揮船的代號為查理布朗。

4.還是那位尿褲子的謝帕德中士,1971年 他成為了年紀最大的登月者(47歲),並且是首位在月球上進行了體育活動的人(他打了高爾夫球)

5.NASA的宇航員每次上太空都有出差補貼。。。大概20到30美元左右,與美國公務員出差補貼相同

6 有人評論這個出差有點遠 其實從地表到空間站的距離是400公里左右 相當於北京到濟南的距離 這個角度看 其實和一般出差也差不多了

7 另外吐槽一下 很多覺得登月計劃是偽造的人不知是無知還是故意忽略 美國從1961年阿波羅計劃開始,到1972年 一共進行了6次、6次、6次的登月!不知道那群人為何就喜歡揪著第一次登月的那幾張圖不放


上面這張照片這出自一架1977年的照相機,拍下這張照片時已經13歲高齡。

而且,這是一幅發自60億公里外的地球自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自拍

具體可以看我之前的這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62704


看到評論里對我國首次太空跑步還挺感興趣的,於是就update 一下。

新華社天宮二號11月8日電題:中國人首次太空跑步,景海鵬連跑一小時。

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景海鵬在嘗試跑步兩天未果後,終於在進入天宮二號的第20天在跑步機上奔跑了起來,這場中國人的首個「太空跑步」,持續了1個小時。

「 我們分析,最初跑不起來,是姿態控制的問題,對於剛到太空的人來說,姿態適應需要時間」, 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林傑提到說,「運動可以幫助航天員對抗失重帶來的影響。比如血容量下降,通過鍛煉提升血容量;肌肉萎縮,通過運動鍛煉肌肉」。


那麼太空跑步和我們平時跑步的感受,究竟有何不同呢?


太空跑步VS地球跑步

視頻封面太空日記第六篇:中國人首次太空跑步 景海鵬連跑一小時 - 騰訊視頻視頻

負重。正常跑步的時候,當然會是儘可能的輕裝上陣,怎麼自在怎麼跑,而太空跑步,則需要一定的「負重」,好讓人體能落在跑步機上跑起來。身背特製的馬甲並與跑步機構成牽引關係,以保持宇航員跑步時的穩定性。

汗水。同樣會流很多汗,可以在地球汗水是流動的,還會揮發掉,而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汗水只會粘黏在皮膚上,一直伴隨著你繼續奔跑,直到你換上一身乾爽的衣服。

進食。在地球上吃東西,食物的重量會到達胃的底部,但這是在太空,會成懸浮狀態。這也就意味著,在太空跑步時,想給自己來個中場補給,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空氣。太空艙里雖然沒有霧霾,卻可能有二氧化碳過剩的可能,由於氣體在如此環境下的重量相同,為了避免二氧化碳過多圍繞在跑者四周,通風性能好再重要不過了。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卻在天上跑個不停。

—————————

在距地面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英國宇航員皮克用時3:35:21跑完虛擬現實版倫敦馬拉松。

2016年4月4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上午10點,就在將近4萬名參賽選手開始跨過位於格林尼治村的第36屆倫敦馬拉鬆起點線的同時,英國宇航員皮克(Tim Peake)也在太空中邁出他的2016倫馬第一步,他所在的國際空間站(ISS)此刻正從太平洋的上方掠過。

在太空中跑馬更吃力

據《衛報》報道,皮克的參賽服是紅背心和黑色緊身短褲,身後掛一面米字旗。他奔跑的不是倫敦的古老街道,而是ISS艙內的跑步機。

跑步機就安裝在太空站的廁所外面,四面都沒有窗戶。皮克跑「太空馬」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員傑夫威廉斯一度從他身邊飄過——去上廁所,出來時順便為「太空小夥伴」拍了幾張照片。


皮克的跑姿乾淨利落,速度相當快:每公里5分配速起步,跑到32公里時,速度已經提高到4:10左右。他不時擦拭額頭上的汗,補水則用魔術貼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水袋。

啦啦隊自然少不了:太空站上的另外5名宇航員。不過,更多的觀眾卻是在地面上——設在德國科隆的歐洲宇航員中心,他的訓練基地兼大本營。


中心裡的相關工作人員這個星期天都不休息,他們盯著控制室牆上顯示屏中皮克的身影和反映他身體狀況的各種數據:不是為了看熱鬧,而是把整件事當作一項科學試驗。


當天的倫馬賽道上還出現一個」太空人跑團「(Team Astronaut),與皮克遙相呼應。

皮克最終用時3小時35分21秒順利完賽,雖然這比他1999年最後一次跑倫馬的成績3:18:50慢了不少,但地面控制室里仍爆發出熱烈掌聲和歡呼聲。在皮克跑完這場馬拉松的時間內,太空站已經環繞地球超過兩周。


「比賽跑完了,這讓我鬆了一大口氣,我相信Tim也是如此。」兩年來一直在和皮克共事的宇航員體能鍛煉專家Patrick Jaekel說,「他的跑姿實在好,而且一路保持到終點。這是一次完美的完賽過程。」

來自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代表Marco Frigatti當場確認了皮克的歷史性壯舉:在太空跑完馬拉松的第一人。「這是正式的:Tim Peake現在是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驕傲擁有者。」但他又補充道,皮克的完賽成績還需要核實。


為了跑這場太空倫馬,皮克已經備戰了很長時間。事情還要從7年前說起:


太空中的馬拉松跑友

2009年5月,歐洲航天署(ESA)招募新宇航員,總共吸引來8000多人應徵。經過多輪筆試、面試和身體狀況評估,總共只有六人被錄取,英國人蒂姆皮克就是其中之一。


皮克出生於1972年——人類最後一次在月球上行走的年份。

他是威廉王子的學長:兩人均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以及皇家空軍防務直升機飛行學校。只不過皮克退役前是英國陸軍航空兵少校,而比他小10歲的威廉在空軍開搜救直升機,軍銜是上尉。


皮克雖然沒有威廉的尊貴出身和顯赫地位,但能被歐洲航天署相中,說明他是個千里挑一的精英人才。2010年11月,他完成了為期14個月的ESA宇航員基礎培訓課程。


去年12月15日,皮克與兩名俄羅斯和美國同行塔乘俄產「聯盟-FG」火箭,從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基地升空,4個半小時後,火箭運載的「聯盟TMA-19M 」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並與之對接。又過了2小時25分,三名宇航員進入ISS。


進駐之後,皮克一邊享用第一頓太空大餐——其實就一個培根三明治加一杯茶(還不如咱們凡夫俗子吃的飛機餐!),一邊查看從英國各地雪片般飛來的賀電。道賀者不僅有Elton John之類名流,還有威廉的奶奶、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


皮克會在ISS一直呆到2016年6月5日。除了執行歐洲航天署的任務之外,跑倫敦馬拉松這件「私事」也早已排進他的待辦事項清單。

其理由不難理解:讓這樣一個平日喜愛各種戶外運動——從爬山、探洞、越野跑到玩鐵三的漢子,呆在局促狹小的國際空間站長達半年時間,不憋出毛病才怪。最好的釋放辦法當然是撒開雙腿,盡情奔跑一番。


ISS和倫敦有天壤之隔,如何增加跑倫馬的現場感呢?辦法是通過一種叫RunSocial(社交跑)的跑步應用。

皮克開跑時,跑步機前方的平板屏幕會同步顯示賽道的高清影像,而且可以根據他跑過的距離變換街景,就像玩賽車遊戲那樣現場感十足。


」我最期待的一點,是我還可以和地球上的每個人互動。我會帶著iPad跑倫馬,一邊在位於地表上方400公里處、以每小時2.7萬公里的速度環繞地球軌道飛行,一邊看自己跑過倫敦的街道。「皮克去年告訴歐洲航天署網站。


第一個跑太空馬拉松的女人

跑步機早已是國際空間站上的標配,因為宇航員在ISS內的體重會比地球上輕30%,每天至少需要鍛煉2小時,才能多少減輕失重對人體心臟、肌肉和骨骼的不利影響,緩解骨質疏鬆等疾病。


在失重的太空跑步,你會感覺身輕如燕,缺點是也會像風口上的豬那樣到處亂飛,所以必須把自己」綁「在跑步機上。


下圖是2015年歐洲宇航員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ISS跑步機上鍛煉的情形。

這是歐洲宇航員Alexander Gerst 2014年在ISS拍的照片。他在推特上發圖的配文是:」剛在跑步機上跑了16300公里。「——用28000公里的時速跑35分鐘的距離。

皮克這樣解釋:「我必須穿上一個有點像雙肩包的挽具系統,它有腰帶和肩帶,必須提供相當大的向下力度,好讓我的身體保持在跑步機上。因此,大約40分鐘過後,它會變得很不舒服。我不認為自己會創造任何PB。我把目標設在3:30至4小時之間。」他終於如願以償了。


倫敦馬拉松以慈善募捐著稱,是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全球第一大年度籌款活動。皮克的太空倫馬也有慈善目的:提高王子信託(The Prince』s Trust)的知曉度。


這是個旨在幫助弱勢青少年的慈善基金,由查爾斯王子創辦於1976年——皮克和威廉一家的又一次交集。


事實上,皮克並不是第一個在太空跑全馬的宇航員。這一榮譽的擁有者是美國女太空人桑妮塔威廉斯(Sunita Williams)。

2007年,這位印度-斯洛維尼亞混血兒在ISS遠程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用時4小時24分不到。當時其他宇航員同伴在旁邊為她加油,還扔給她橙子作為補給;她姐姐迪娜和另一女宇航員則在地面作呼應跑。


威廉斯1965年9月出生在俄亥俄州,成長在波士頓郊鎮Needham。她上高一時才開始在田徑場跑步,主要是為了備考海軍學院,後來就變得欲罷不能。


17歲那年(1983年),威廉斯第一次跑波馬。當時她沒有跑鞋,參賽時穿的是籃球鞋,而且還是霸王跑。


成年之後,她不管到哪裡出差或度假,都會帶上一雙跑鞋,包括在美國海軍服役期間。她不是在軍艦甲板上跑,就是等上岸後再開練,跑過的國家包括西班牙、法國、義大利、以色列、希臘、挪威和阿聯酋。


1998年,威廉斯入選NASA宇航員,又有機會將跑鞋帶到日本、加拿大、俄羅斯和印度,當然還有太空。


威廉斯跑太空波馬的原因很簡單:2006年,她在休斯敦馬拉松跑出3:29:57,達到波馬的報名資格。她原定第二年從ISS返回地面之後,和姐姐結伴跑波馬。


不巧由於返程航期延誤,波馬當天她人還在太空。她於是決定在ISS的跑步機參賽:」我認為達標是個巨大榮譽,而且也不想讓自己的資格過期。「


在太空跑波馬的過程中,威廉斯也在看視頻——賽會官員提供的2006年波馬精彩片段。補給用的袋裝水和檸檬水也是用魔術貼固定在跑步機旁邊的牆上。到了完賽前的最後1小時,其他宇航員向她扔出切片橙子,她等它們飄浮到身邊時再伸手去抓。


跑完後,威廉斯渾身濕透,對此她解釋說:「在太空跑步,好玩的是你會流很多汗。在地球上你也會流汗,但如果風大或天冷,汗就會在你身上幹掉。而在太空,汗水有點像粘在你身上的大水珠。我徹底濕透了,唯一可以變乾的方式是脫掉濕衣服,換上新的。跑那場馬拉松時,我考慮過這樣做。但後來又想:算了,我只想不停地跑下去。」

回到地球後 ,2008年威廉斯又跑了一次波馬,成績是4:20:42——只比在太空跑快3分鐘不到!2009年她將完賽時間縮短到3:49:49,但不知為何沒有凈成績。


2012年,威廉斯甚至在太空完成一場馬裡布鐵三,游泳的替代方式是做NASA健身教練特意在一種舉重機器上設計的一套動作,它使用的肌群與游泳相同。那次她的完賽時間是1:48:33。


兩位宇航員在太空跑線上馬拉松都像模像樣:經賽事官方認可,有號碼布,還有人計時。不過,皮克的太空倫馬有兩樣東西,是威廉斯的太空波馬所沒有的:高清賽道影像和實時互動。

—————————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 應用詳情 (愛燃燒App)

搬運,這個算嘛


戈達德教授顯然不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在真空中是沒有受力物體的,他連這些高中生們該懂的知識都不知道
——火箭之父戈達德在1920年發射了人類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紐約時報》如此報道。
在1969年美國阿波羅登月後報紙做了道歉。


蘇聯的航天沙皇科羅廖夫,需要做一個痔瘡手術,可能是因為他對於蘇聯太重要了,於是決定由衛生部長主刀,可惜部長大人的醫術比馬屁技術差太多,沙皇同志死在了手術台上。這個意外導致蘇聯的登月計劃延誤了好幾年。當然科羅廖夫的身體狀況本來就不是特別好,畢竟被抓去集中營吃了好幾年土。他當年被抓的原因之一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競爭對手格魯什科(當時航天工作是由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主推的,而大清洗主要就針對圖哈切夫斯基),但格魯什科最終還是沒能完成他的遺志。


NASA標誌里那個紅色的條紋,實際上是五十年代美國的超音速飛機。
NASA肉丸徽標中的紅絲帶代表什麼?


1994年,中國大學裡邊航天專業在他的 關注下,重新開始招生

當初真是認為留下洲際導彈就行了,別的沒必要存在
連裁撤方案都做好了,好幾年沒撥款,都窮的出去給人裝修房子了,同時期殲十的設計師也出去賣麵條·····
萬幸海灣戰爭打響,第二天撥款就來了

1998年,他親政了,開始大規模的重啟科研,重啟軍工

現在開花結果了

我們看看航天里一群六七十的老專家帶著二三十的八零後

而80後上大學,就是98年以後啊!

八十年代,錢學森死保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507)不解散,說中國將來一定用得上。

唉!
在他的關注下,92年,重新開啟了載人航天計劃
當然,不好意思說是重新開啟····

---------------------------------
好吧,這個事件在世界航天事業上是很重要的
蘇聯解體以後

我現在希望中修美帝一個都別垮
不然就看不到科技進步了···競爭啊競爭啊···


推薦閱讀:

天文工作者如何區分望遠鏡拍下天體的類型?
目前宇宙中熱門的研究對象有哪些?

TAG:歷史 | 宇宙 | 太空探索 | 航空航天 | 航空太空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