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知乎用戶把回答當作聊天的習慣?
如果我們希望知乎成為一個有養分的問答社區,最好每個用戶的回答都是花點心思、自己真的懂的、基於事實和數據的。這樣的用戶也很多,所以知乎才會有今天。
不過,許多用戶習慣性地把回答問題當作聊天,例如:一兩句話不著重點的回答、隨性想表達相關甚至無關的想法、自己的揣測或判斷等。這習慣可能是聊天室、QQ、微博留言、BBS、貼吧等產品培養的。
當然,我們可以希望知乎自動排序時把這些排下去,但是,大家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呢?比如說:如何提醒用戶、修改用戶界面、甚至篩選申請者等。
(很好奇看看這個問題的回答會不會水分較少養分較多。)
知乎的運營團隊是否可以考慮將一些負面的反饋直接暴露給用戶?
目前摺疊答案的一個問題是,當一個用戶把一些本應該作為評論的話直接作為答案提交之後,雖然其它人可以將他的不是答案的答案摺疊起來,但他自己並不會得到相應的通知。因此他下次很可能還會再次提交「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之類的回答。如果能在答案被摺疊的時候直接給出通知,附帶上一份詳細說明,讓他知道什麼樣的情況下答案會被摺疊。這樣也許能更快地讓更多用戶明白在知乎上應該添加什麼答案,不應該添加什麼答案。
「不贊同」按鈕被點擊也許也可以作為一個消息通知給用戶,當然,出於保護隱私考慮,可以不顯示誰點擊了「不贊同」。
還有一個建議是希望知乎團隊能夠採取某種策略控制調查型問題的數量。調查型問題的特點是,問題針對回答者個人,而不針對一個一般性的答案。這樣的問題,參與難度很低,任何人都可以上來說一兩句自己的情況,因此很容易積累人氣,討論會很熱烈。但是,對於知乎這樣定位的網站,調查型問答的價值非常低,因為參與者在熱烈的討論中得不到任何思維上的碰撞,也無法讓用戶在閱讀答案的時候得到任何提高。如何控制這種類型的問答,我目前沒有什麼可行的方案,如果誰能有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案的話請提供你的答案。
Update:
看了各位的回答,有一些更多的思考,再補充幾點看法。這也是知乎吸引人的一點:可以在討論中得到更多的啟發。
1. 我們是否有必要努力控制無效問答數量?
非常有必要!有些同學認為,任何地方的優質用戶比例都是一樣的,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物以類聚」,西方有個理論叫做「破窗理論」。對於網站運營而言,物以類聚說的是,當一個網站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氛圍之後,適應和喜歡這樣氛圍的用戶就會聚集過來,進而加深這樣的氛圍。破窗理論說的是,當一個網站的氛圍被破壞之後,就會讓所有用戶有更大的意向去進一步破壞它。綜合這兩點,我們需要努力控制無效問答數量的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知乎這種類型的網站存在最主要價值就是提供高質量的問答,如果這個價值不能得到實現,優質用戶在很短時間裡就會大量流失,從而使整個網站立刻失去任何意義和價值。
2. 提高問答門檻後會不會抹殺知乎在「普通用戶」中的價值?
首先,我非常反對把是否能提供優質答案作為區分「普通用戶」和所謂的「精英用戶」的標準。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任何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不擅長的領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提供優質的答案,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聆聽別人的回答,這正是知乎的核心價值所在。那提高門檻後會不會降低問答的數量呢?毫無疑問,會的。那降低了問答的數量後,會不會就降低了知乎的價值呢?我覺得不會。作為知乎的用戶,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所謂的「精英用戶」,都是瀏覽遠大於提問和回答的,知乎的價值不在於給用戶提供多少「說話」的機會,而在於提供多少在閱讀中有所收穫的機會。將無效問答數量降下來之後,任何用戶在瀏覽知乎的時候,單位時間內能得到的收穫只會比以前更多。就拿豆瓣舉例,能對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長篇大論提出各種看法的用戶在全部用戶只佔極少的比例,但很多普通用戶,甚至是那些都沒有豆瓣帳號的用戶,都會到豆瓣上去看書評或者影評,這就是豆瓣的價值。
3. 對問答設置太高的標準會不會導致只有專家才能在知乎回答問題?
這個問答本身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樓主作為一個國際知名專家,仍然可以在知乎上提問,而各位普通用戶,就像你,就像我,同樣可以在知名專家面前「班門弄斧」。提供優質答案的條件是,你對這個領域有所了解,並且對這個問題做了深入的思考,和你是否是學者或專家一點關係都沒有。把自己不是專家作為自己不提供優質答案的理由,這是完全說不過去的。知乎應當鼓勵用戶盡自己所能多提供優質答案,無論你是誰,你是做什麼的。
4. 知乎要不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或管理策略來強制用戶提供優質回答?
這個問題的最終決定權在於知乎團隊,我僅僅表達自己的一點看法。我個人是非常反感使用任何技術或行政手段來控制氛圍的,無論是獎勵型的譬如提供積分制度,提供「專家」頭銜等,還是懲罰型的譬如限制發言次數,規定回答字數等。能直接通過氛圍來影響用戶才是最理想的情況。打個比方,在一個非常乾淨的大廳里,人們隨地扔垃圾的傾向會低很多,偶爾也會有少數人扔少量垃圾,但在這樣一個非常乾淨的環境里會顯得非常刺眼,其它經過的人會立即隨手把它撿了,這種類型的乾淨是很溫暖的。反過來,如果你在大廳里設置很多攝像頭,任何人一扔垃圾就會被抓去毆打,沒扔垃圾的人每小時獎勵 5 分錢,雖然整個大廳同樣可以非常乾淨,但整個氛圍就立刻變味了,那樣的乾淨流露出來的是冰冷、恐怖與蕭條,沒有人情味。維持氛圍的難度遠遠大於提供技術手段或設置行政命令的難度,這給運營團隊提出了極其高的要求,很期待知乎團隊能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
5. 用戶的習慣應不應該改變?
很多人誤解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含義,認為一切順著用戶的習慣來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進而推出「一切試圖改變用戶習慣的行為都會失敗」這樣的結論。事實上,用戶習慣不但可以被改變,而且應該被改變。滑鼠的出現是不是改變了用戶操作電腦的習慣呢?觸摸屏的出現是不是改變了用戶使用手機的習慣呢?用戶對於這些習慣的改變,是反感並抗拒呢還是欣然接受呢?同樣地,既然我們已經有了網路論壇,有了聊天室,有了微博,有了 BBS,有了貼吧,我們為什麼還要有知乎呢?那是因為我們期待知乎能提供不同於聊天室、微博、BBS、貼吧的東西。既然知乎要提供不同的東西,那必然需要培養用戶一種不同於以上產品的使用習慣。因此,知乎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答案:將單一的「添加答案」輸入框分為「答案」,「理論支持」,「參考資料」,「其他想法」等更為具體的支輸入框。
理論支持:以論文的模式來回答問題,答案在第一句話中進行簡單的總結(Introduction)。這樣不僅會引導回復者追尋邏輯思維來做出解答,減少跑題現象,最終的答案也更具條理性,簡單的解釋和證明自己的想法(body paragraph)。資料來源的添加更有效快捷的證實答案的可靠性。提問者也可以根據資料來源進行求證。旁觀的人也更容易的做出「感謝作者」或是「沒有幫助」的判斷(work cited)。對於十分敏感的版權問題也加以保護。最終如果還有其他意見想跟大家分享,再寫入「其他想法」。這樣很大程度上的保證了偏題的聊天內容跟解答內容分開,又同時給了大家發表其他想法的地方。
參考資料:無
其他想法:具體怎麼實施還需要靠團隊去衡量開發,這樣的回答方式也許過於死板?小時候老師經常說一個詞:抹黑。
所以,可以把每個用戶的頭像上蒙一個9宮格的蒙板。當有回答被」沒有幫助了「,就抹黑一塊,9個沒有幫助,就整個烏七嗎黑了。
這種抹黑,每周清空一次。
(惡意點沒有幫助的問題,由知乎團隊另想辦法解決)
這個東西如果深層討論會向禪宗靠攏。 就好比如何改變用戶把避孕套當氣球來吹一樣。
上知乎的人無外乎有3種,一種是上來虛心求教,並竭盡所能地向別人佈道的優質用戶,也是知乎最需要的用戶, 第二種就是炒作自己的公司,尋求創業夥伴,尋求資金的目的性很明確的人。第三種就是當微博一樣來收集段子,圍觀明星言論,打法無聊時間消遣的人。當然第三種我已經很美化了,在全面開放之前把知乎當泄憤的地方的妖魔鬼怪還暫時不會大量出現,出現的話就是第三種人的升級版本。
目前沒有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區分這3種人,就好比杜蕾斯的產品被人當氣球玩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要殺要封就只能3種一起減少,套用柏林牆的話說就是一個國家的人渣濃度是固定的。 美國的人渣濃度稍微少一些,所以唐駿之流無法被這麼多人捧上天並且可以繼續作為成功導師講課。
相比外面的世界,知乎的人渣濃度已經是一個廣泛可以被接受的數據了,這也是為什麼包括我在內都在此玩得不亦樂乎。 當然為了不被我錯誤引導, 我要聲明一點在知乎發表劣質帖子跟人渣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至少反應了一個人的態度。就好比你拿避孕套當氣球來吹在自由的國度里自然也不會被人嘲笑或者說你幼稚,但是你心裡要明白, 避孕套不是這麼用滴。分析:
1.其實閑聊有時候價值也很大的,看是誰和誰的聊天:)就像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有《論語》。也許無關主題,越扯越遠,但是同樣有它的價值。
2.隨性的聊天有可能是有價值探討的前奏,思維是需要激發的,要求人沒有廢話會讓很多人不會說話。
3. 能夠「就地」進行溝通是很必要的。比如你我,除了評論該話題形成對話之外,我想給你發私信對話恐怕你不會回,因為你的私信一定很多。
解決方案:
1.每條留言旁邊加兩個按鈕【水】【磚】,自己可以點,別人也可以點。
2.凡是被點【水】而無人點磚的,保留2周後自動刪除(人性一點,別讓人活生生看著自己被刪)。被點【水】以後,作者會接到通知,這既是給他點【磚】保留的機會,也是對讓他知道公眾對他的批評,如果真的是水貼的話。
3.只要有一個人點【磚】,就永遠保留,只要它對一個人有意義,就有為他保留的價值。不管是公眾也好,規則也好,都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
4.給點【水】的人積分,這是一種為大眾清理的奉獻,應該受到鼓勵。
5.雖然這種方式不夠優雅,但是更人性。真正的創造,不是由規則和統計能夠產生的。 限制知乎的用戶無疑對知乎的發展會有限制。我覺得可以考慮以下模式:
1) 現在已經有了「所有問題"選項,可以添加一個」優先問題「或「專業問題」選項,人工篩選重要並有意義的問題然後做優先排序。(如果能夠實現自動優先排序當然最好。)
2) 優先排序過的問題,回答需要至少一個citation。這個citation需要是一個學術或者權威組織。
3) 其他不是如以上1優先排序的問題,只有關注人可見。
我剛受邀進來一周。說實話,還真以為可以聊天。直到看到這個問題。囧。
所以我這條是菜鳥角度的水答案啦…
「N個回答沒有幫助」這個設定很好,但我沒點進去看過「為什麼會沒有幫助」。
這件事有兩個方面,問題的水分和答案的水分。
有個設想:
是否可以單獨引用某條答案?
即,在每條答案旁邊顯示「分享這個答案」,對應一個鏈接。
當訪問這個鏈接的時候,只顯示該問題和這一個答案。
這樣鼓勵人們寫出比較全面的回答。以及充實完善自己的答案。
其他想到再來補充。
---
回來修改答案,第一次修改答案,看看會發生什麼…
我的問題是,對答案投票進行排名,以及可能增加的「分享答案」功能,
是否會導致垃圾流量?sns網站參與者總是有盲目追求熱度的傾向。
知乎的問題在根子上。話不中聽,見諒
1 單純免費的知識分享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具有商業價值的信息、數據、經驗很難通過知乎的形式進行傳遞。對人文、歷史、心理、社會的宏觀思考探索在知乎又沒有土壤。
2 知乎現在流行的是一種快餐式的問答,大量提問本身就不具備探討和思索的基礎,回答就更言之無物了,精闢的回答越來越少。大量適合在百度搜索的問題出現,直接反映了社會的浮躁,已經連去搜索裡面尋找知識都不願意了,單純的等待有人提供現成的答案,跳過自我思考。這樣的答案得之何用!
3 我回答的前提只有兩個,一是對自己的思維有益處的問題,二是能對提問者有益處,但這幾日,發現值得回答的問題越來越少,很少有問題能引起廣泛多思維的探討。
4 無法把過往的精華進行提煉和展示,知乎也缺少商業化的整合。知乎的成功是建立在半封閉的基礎上,初期良好的風氣無形制約了每個人的隨意性,使得問答都能處於一個相對高的水平,可惜了,如果知乎能做成國內第一個實名制論壇,不論成敗至少是對誠信中國建立過程的一個探索,現在的知乎成了一個四不像,唉。
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任何一個問題下,如果每個人都來吐槽一句話作為答案,那麼「問題關注」功能就會名存實亡。該現象在熱門問題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知乎用戶把回答當作聊天」的現象,客觀存在,而且該現象長期存在於知乎的時間軸上,我覺得這是無可奈何的,也不打算改變我的關注習慣,這是基於如下兩點考慮:
1. 大多數知乎用戶,都是一個個普通人。
知乎用戶都是人。在工作維持嚴肅是本分。工作之外還有生活,情緒化不可避免。
2. 關注每一個人都有原因。
舉個例子。關注某個陌生人,是因為他/她有優秀的一面,我看中的是這一面,如果他/她喜歡吐槽,權衡之後我會決定是否繼續關注還是互相取關。我很少因為別人一兩次的隨手吐槽就取關,雖然這干擾了時間線,但為了繼續關注此人,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基於上述兩點,我得到如下結論:
1)否定客觀現象,讓用戶不吐槽,顯然是難以實現的;
2)因為某位用戶吐槽而取消對該用戶的關注,是不太容易實現的。
===================================================================
既然不能禁止知乎用戶的吐槽,修正關注列表作用有限,那麼有沒有其他辦法減少吐槽答案的出現?
或許有的。
如果各位感興趣,還請瀏覽接下來的這個方案,《一種基於不同答案成文時間的減少衝動答題的答題門檻設置》:
一、方案目標
減少用戶聊天型、吐槽型、發泄型答題。
二、方案思路
任意用戶在第一次接觸某問題時,可能受各種原因驅動,衝動性答題。這種衝動是好的,是應該受到鼓勵的,因為問答網站不能脫離問答而存在。至此,本題目核心從「如何限制用戶把回答當聊天」變成了「如何引導用戶寫出高質量答案」。
知乎對高質量答案的鼓勵,我個人是感受到了的(在此還要感謝那些給我點贊給我提問的朋友和前輩)。但是高質量回答、認真回答的反饋周期長,而且無人問津時對答題者傷害很大,在冷門問題下尤甚。認真碼好一個答案,害怕的不是千夫所指,遭受冷嘲熱諷,而是無人關注。普通用戶往往在沒感受到自己認真作答帶來的好處前,就已經出於習慣回歸吐槽大軍,這與「引導用戶寫出高質量答案」的期望是相悖的。
我們可以看到,知乎目前的排序機制在鼓勵每個問題下的新答案,變相鼓勵新用戶答題。這是很贊的嘗試,感謝為我們塑造環境的各位。不過「與用戶共同成長」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相比起舊機制,當前機制給了新答案極大的空間,但這影響了其他答案的曝光率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當一個吐槽聊天式的、無甚營養的答案,能在某個時間段吸引遠超它應得的關注,不難理解其他答主及關注問題的用戶會對此不滿了。
既然只用「提高曝光率以鼓勵答題」這根胡蘿蔔不好使,那麼,為了達到「引導用戶寫出高質量答案」的目標,有必要出動大棒了,這根大棒,就是「限制用戶答題、降低用戶吐槽慾望」。
三、方案操作手段及考量
先介紹各種常見的操作手段及其存在的問題。
3.1 限制用戶答題
- 限制用戶(日均)答題數量。然而答題數量≠答題質量。
- 設計答題門檻。有三個缺點:1)如何確立該標準,各種話題下的答題門檻如何設計?2)用戶邁過答題門檻後,如何引導用戶少產生低質量答案?典型如百度貼吧3級後的灌水、B站的答題門檻,都不得不面對只有門檻而缺少長期倡議的現狀?3)每個用戶分話題分級設置答題門檻,實現的難度太大。
因此,簡單地設置門檻及規則,限制部分用戶答題,操作難度大,而且這種區分對待政策的口碑一向不好,更不符合「規則」這個詞被賦予的內涵。
3.2 降低用戶衝動答題、吐槽答題慾望
- 發動群眾的反饋型政策。以「友善度」系統為代表的舉報制度出台後,該制度對於「友善程度」的無差別打擊已經使不少用戶在諸多場合下表達過不滿。同時,對於友善度的判斷中有著為數不少的誤判,這些誤判會被用戶的情緒放大。最後,這種政策的最大問題在於,將所有人的不滿從某個答案、某條評論轉移到了知乎本身,考慮到孕婦效應,這種系統宜少不宜多。
- 系統本身的預先設置型政策。區別於發動群眾的政策,系統本身的、預先設置的政策有如下特點:1)接受這個政策,方能夠參與答題,所有人一視同仁,政治正確絕對有保障;2)區別於群眾運動式的反饋型政策,所有人在答題前就已經接受了預先設置型政策,不會由於反饋型政策受到傷害。但預先設置型政策的缺點也很明顯:1)這種政策就是答題的門檻,每次提高門檻都會導致用戶答題意願的下降,答案總數的下降不可避免;2)過於強力的預先設置型政策會極大地減少用戶的答題意願。
上面陳述了幾種常見的操作手段,鑒於目前知乎對「鼓勵用戶寫出答案」的期望,而「鼓勵用戶寫出高質量答案」往往基於「鼓勵用戶寫出答案」,個人認為直接限制用戶答題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當前現狀;同時,考慮到發動群眾的反饋型政策已經存在的效果,我個人傾向於採用一種預先設置型的政策。當然,必需非常小心設置這種政策,最好讓用戶不太容易感覺到,否則麻煩如同前述,而且這種全局型的改動,影響必然是巨大的。
四、具體改動方法及細節建議
4.1 發泄型答案的共性
我的想法是,給答題設置一個門檻。該門檻與用戶不直接相關,而與答案的特徵有關。因此需要找出發泄型答案的共性。
回到問題,看看我們如何判斷何為發泄型答案。我們關注一個問題時,最討厭的事情是:
1. 看到一個缺少思考、充滿躁動、無甚心意的發泄型答案。
2. 在答案排序中,發泄型答案佔據較好位置。
- 缺少思考/一面之詞
- 情感暴走/缺乏理性
- 重複造輪子/缺少對其他答案的尊重
上述特徵,對應如下問題:
這些答案積澱不足。
這些答案缺乏準備。
這些答案忽視前人的工作。
再抽象一點,這些劣質答案具有的共性,是時間。
準備這些答案的時間、答題時間,遠遠談不上充分。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如何利用時間,將合適的答案篩選出來?
或者說,如何設置一些基於時間的門檻,讓更好的答案更容易出現,與此同時,盡量減小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影響?
4.2 答題準備時間
我目前的建議是,從每個人點開問題回答框,到答案可以被發表,中間間隔一段時間,稱之為答題準備時間。
可能是2min、5min,也可能是7min,10min。具體時間的設定,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 知乎答案的贊及字數統計。印象中 @蘇莉安大神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同時將被舉報答案的相應情況也列入考慮。
- 結合問題本身的參數,設計一個公式。該公式包括問題持續時間、關注問題人的數量、現有答案數量、現有答案狀態(贊、感謝等,歸入一個參數)。
2. 答題準備時間在現有問答機制中的位置。
答題準備時間屬於問題的一部分。與問題、問題標籤、問題描述等參數並列。
默認答題時間為最短(2min)的。提問時,為保持界面簡潔易上手,答題準備時間選項處於摺疊狀態,問題發起用戶可以點開該選項,在若干檔答題準備時間中進行選擇。
實名用戶可修改答題準備時間,延遲5min生效,防止惡意修改阻止用戶答題。
答題準備時間不宜超過15min,否則將影響熱門問題的時效性。
註:
1、本答案並無數據支撐。答題準備時間的具體時長僅適用於個人觀感。
2、這個方案很粗糙,是否具備可行性尚未可知,希望得到本文讀者的幫助。
===================================================================
感謝 @zilch對於該想法的支持與鼓勵,感謝 @月詠幻、 @lilyeris給出的指點與建議,最後感謝LoveLiver在知乎群,周六晚上討論啥不好,偏偏要討論答案排序機制……
一年前的帖. 現在知乎內容的廣泛程度終於到我不開心的範圍了, 雖然我也是水..
如果知乎沒有社交, 又一個 StackOverflow, 那我完全應該用搜索引擎的瀏覽,
即便現在, 不會像豆瓣, 想起就隨處逛逛, 知乎沒有那種感覺, 主要是首頁的時間線和通知.
從關心豆瓣阿爾法城起, 我一再懷疑那種讓人樂於在其中行走和發現的網站是不遠的未來,
社交目的大概是讓人走到一起, 為興趣或為什麼而建立起聯繫, 也許該是那樣子.
如果只是刷分般繁忙的答題, 我來了我走了, 不會留戀, 不會吸引住我.
算上評論, 知乎常有蓋到幾十和幾百的樓, 有時的互動可算是亮點所在, 我樂意去看到.
答題和投票這樣大概過於簡單過於冷漠, 我還是希望看知乎的互動的.
只要能解決問題或者碰撞出火花
不用太注重形式
既然是習慣,就不那麼好改變。
即便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比方說李開復先生;或許他也很難讓周圍的人把吸煙這個公認的壞習慣戒掉,甚至少吸幾支都難。
畢竟一個長久形成的習慣只因為他人幾句話而短期改變的可能性不大。
幾句話的勸告或許能治標,但想要治本,需要意識的轉變和高度的提升。
或許最好的方法,是提問者忘記這個嘗試改變他人習慣的問題。
很多人在嘗試改變大環境的時候迷失了自己。
做好分內之事,持之以恆(既堅持良好的回答習慣),自然會有結果。
作為一個曾經產過垃圾貼的人想說,表態按鈕有點少哦 什麼感謝作者 沒有幫助 ,完全可以再加幾個,知乎體驗給我與別的最大不同是參與感,看到別人侃侃而談,我們自然也需要表達,如果能將表達引向別的途徑最好了。
如果用戶增多,發言內容自然無法控制,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讓有用的答案和問題更醒目,以及如何將不同的參與心態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這樣才能保持生命力的同時維持價值。添加答案的輸入框用虛的背景文字提示:「我相信,你的回答一針見血」
很簡單。
因為這是你的個人訴求,不是普遍訴求,那就從你個人使用許可權入手
1、開放提問匿名功能,提問者可實名提問
2、給提問者投票功能,比如「不受歡迎」之類。幾次以上投給同一個人,這個人就不能再回答你的問題。
這樣,你實名以後。一方面愛聊天的就可以看到你就繞道而行。不遁走的,你就直接不讓他答題好了。
還有一種方法,設置回答許可權,比如只有你自己的朋友可以回答。別人都不跟著摻和就成了。1、你永遠不能阻止用戶用你的產品來做什麼。你不能阻止用戶買了電腦看色情電影,你也不能阻止微博微信發廣告,同理,你也不能阻止用戶在知乎聊天
2、你永遠不能改變用戶習慣,只能引導用戶換一個新習慣。微博最早是個資訊發布平台,新浪非要引導用戶當成社交工具用,結果雖然是失敗的但不妨礙它成為引導用戶改變習慣的案例。博客最早是個人日誌但是後來不斷被引導為個人信息發布平台,這也是改變用戶習慣的案例。
3、你改變不了用戶,只能改變你自己。從自身做起,不聊天,只討論,該評論的不放在回答里,該回答的不寫在評論里。想交流的走私信。遇到別人聊天你看不過去了就友情提醒下,如果人家不聽也就隨他去了,不要在意。
改變不了,因為多數中國人就是愛閑談呀。
上Quora就發現外國人很較真,我的回答後面評論的文字都非常多而且很有條理。
文化差異吧,我們熱愛閑談而且喜歡抖機靈。
但是雖然知乎上聊天多,乾貨其實也不少,也有很多人是真的在回答問題。
最後,知乎其實本身就是一種類似於交流的網站,雖然不同於微博,人人,但其實交流的本質還是在那裡,嘮點嗑很正常呀~
我首先想到的是限制最低字數,我在知乎上看到大多數的得到票數多的回答都是字數很多的,但是我馬上想到了兩個問題
1.字數多並不代表回答有養分。廢話如果想說的話500+的字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2.有養分的答案並不一定字數多。有一些答案雖然字數少但是言之有理,依舊是有養分的。倘若限制最低字數無疑會導致這些精鍊的答案流失,想必這不是知乎的本意。
既然字數與回答養分之間的關係既不必要又不充分,所以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然後我想到的是Quora的credit系統,於是我看了一下 http://www.quora.com/Quora-Credits/What-are-Quora-Credits 高中英語水平,略懂。大概就是問問題要50積分(防止問無聊的問題)回答問題要10積分(防止回答沒有養分),然後回答的問題得到一票加20積分(對認真回答者的獎勵)。QUORA官網上說這是為了讓用戶回答問題時更加的認真仔細。我對這個credit系統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好」。然後又發現兩個問題。
1.考慮到網路上普遍存在的「買粉」現象,我們不能排除知乎也出現類似現象,就是為了的到投票而用金錢或其他來使他人為實際上沒有養分的答案或者抄襲的答案等等投票。
2.Credit或類似系統出現在知乎會不會導致用戶更加傾向於回答更加符合大眾口味的答案(畢竟反對票是沒有積分獎勵的)從而導致答案的批判性(critical)及自主性減弱。
如果真的出現上面所講的現象,對於知乎來說絕對是個災難。一個買粉遍地,及沒有自我意識的知乎是難以被接受的。
還有一些方案在其他答案里出現了,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單方面從知乎做改進是行不通的所以知乎應該雙方面下手。
一方面知乎做出改進如「類credit系統」,「負面的反饋提供給用戶(滇狐說的很清楚了)」"加大回答框「等等。
另一方面知乎應該加大規範問答的宣傳力度,鼓勵規範問答。
最後說一句,美好的網路環境需要我們網民的共同努力來達到,我們自己規範了,網站想要我們不規範都難。
如果改變是「不許聊天」的話,既不可能貫徹也無必要實施,如果改變是「請在評論中聊天」,我覺得為了知乎的整體氛圍,大家應該接受並努力適應。
將評論按鈕放在問題補充下方,盡量醒目一點!
或者,我覺得甚至可以將評論按鈕和回答按鈕並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