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感父母的平庸,我該如何面對他們?

我從小就是被羨慕的對象,成績好,漂亮,人緣好,但父母一直是我的軟肋。
父母都是家中獨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外地,家裡親戚很少,父母在家時間不多,父親是忙,母親是要在外面玩,我從小便在親情淡漠的環境中長大。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結交的人也是如此,於是他們竟常常自鳴得意,自以為較小學或初中畢業的人強了不少。父母親都是工人,在我家鄉那個小鎮上算工資水平中等,但他們從來都保持著極儘可能的節儉吝嗇。
那年我上初中,本可以去全市最好的初中,學費很貴,但是憑成績我可以減免一部分,他們還是嫌貴,讓我去了一所收費低廉的初中,那裡學風師資都很一般,我在該初中一直保持前幾名,但那樣的環境,前幾名的光環在我眼中真是暗淡,中考結束後,又是相同的問題,他們放棄了收費高昂的優秀高中,讓我去了有獎學金的一般高中,如今高考結束,我考上了一所名校,但,我覺得本可以更好。
但他們卻說我不懂事,父母與他們的一些朋友不同,沒有麻將癮,他們便常常告訴我,看我們給你提供了多好的環境,XX家媽媽天天打麻將,XX能學的好?XXX爸爸天天打他,你看我們打過你幾回?
父母很市儈,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收銀員多找20塊可以讓媽媽樂不可支幾天,撿到錢更是能讓他們當做不得了的事炫耀。
每當看到他們如此,我都會覺得很難受,很厭惡。
父母完全沒有隱私權的概念,當我的日記被他們翻閱當做談資時,我感到了從心底的無力。
我是個漂亮的姑娘,但一直很樸素,或者說,很土,一身都是劣質地攤貨或是親戚朋友家小孩的舊衣服,我從來沒有旅遊過,零花錢都是從飯卡上省出來的,很少有娛樂活動。
我真討厭他們啊,我人生如此重要的前20年,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變得如此蒼白。
父親是個很老實的人,不客氣的說,老實的過分,甚至愚昧。
母親並不老實,她很漂亮,和別的男人有一些我也不太清楚的關係,說不太清楚是因為我不知道得47歲的女人是否還能有性生活,或許她和那些男人不過是玩玩曖昧?
我的野心很大,我希望出人頭地,希望成為人上人,我不怕吃苦,但奮鬥之餘看到我的父母平庸膚淺的嘴臉,心頭會湧上些許無奈,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不能稍微對我有點幫助?我不敢奢望你們能給我提供廣闊的人脈,但你們原本可以給我一些精神慰藉和稍稍好一點的物質條件(我們家並沒有窮到那種地步)
是的,他們生我養我,他們是愛我的,但我實在無法愛他們,連停止厭惡都做不到。我該如何面對我從心底看不起的父母?


題主摸摸頭。一路走來辛苦了。

說說我的理解吧,希望不要吵起來。

我覺得題主是優秀的,在那樣的環境下走到今天,平心而論,確實不容易。對父母的厭惡也是有理由的,來知乎問這個問題也是心有困惑,不能說題主品性不好。

當然,題主也不是沒有問題,很明顯的:戾氣重,不會寬容,甚至可以說沒有太多愛的能力。

這不是攻擊,以題主的生活經歷來看,這樣的結果再正常不過。

一方面,優秀。
一方面,戾氣重,不懂寬容,不懂愛。

這並不是題主一個人的問題,過去我回答過一個問題:只做了兩菜一湯(沒有雞鴨魚)招待初次來我家的女友,合適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都是類似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在一類人身上經常出現,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這類人就是:出身農村、小縣城、城市底層的優秀年輕人。(非攻擊,我就是出身小縣城的)

一方面,這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地得到家庭的幫助,說句不好聽的,除了養活了自己、交了學費,剩下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得到太大的幫助,甚至愛和寬容都沒有感受到多少,感受到的往往是苛刻和冷漠(如果真有愛和寬容,我相信貧困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到了大城市學習、工作,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知道了更多的道理,他們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差距,巨大的差距。

這些差距來自方方面,外表方面,見識方面,經濟方面,性格方面,才藝方面……

太多了,多到人心生怨氣,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根源:這些差距是誰帶來的。

平心而論,他們的父母,是有責任的。

父母不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名詞,他們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是人就會有毛病,而身處整個社會偏下階層的他們,往往有較大的毛病:不會賺錢,不懂人情世故,見識、素質不高,知識匱乏,思維僵化……

更別說其中一部分人還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對孩子的人生橫加干涉……扯後腿的事情能少幹嗎?

反觀別人家的父母,知書達理,開明睿智,經濟豐裕,長袖善舞……也許也有缺點,但和自己的父母一對比,怎麼就那麼優秀。

這個世界上的悲劇,都源自矛盾。如果孩子不優秀,也就看不到更大的世界,看不到,也就沒有那麼多怨氣。可是看到了,更難過,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想想別人家的父母,怨氣頓生。

所以我說題主的怨氣是有道理的,可以理解。

其實這樣子生活背景的年輕人們,或多或少都曾經產生過這樣的情緒。

那好吧,我們下一個結論——我們盡情地厭惡吧!反正是有道理的。

可是,這只是在一個悲劇之上,再加上一個悲劇。

如題主這樣的年輕人,本來走到城市,就面對著無數的問題,根基太薄,從頭開始,和家裡再鬧得勢如水火,實在是悲催啊。

更可怕的是,你不放過他們,其實困住的,是自己。

他們已經老了,定型了,這輩子就那樣了,而你的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你怨恨的內心,只會讓你繼續生活在充滿戾氣、擰巴的世界。

這傷害的,是誰?

最吃虧的,是誰?

要知道,戾氣也好,不懂愛與寬容也罷,都不會只針對你的父母,它會伴隨你的人生,是你性格和生命的一部分。

值得嗎?

貼兩段話吧,一段是雕爺的,一段是武志紅老師的:

雕爺:我身邊朋友,也很多是農村、小城市出來的,目前在北京混得風生水起(北美、日本混開的也不少)。我覺得他們在「爬升」過程中,很大一個改變,就是「戾氣」的消失。沒錯,他們很多人,也曾經耿耿於懷社會的不公,出身的卑微,大城市人的嘴臉——但隨著成長,這種「邪火」漸漸消失,人變得更寬容、更大度、更從容。我想,只有具備這種從容,才可能更上「層次」,呵呵。否則,「戾氣」過重,念茲在茲自己的出身和艱苦,反而會造成氣魄狹小,格局逼仄。請相信,格局的大小,從側面講,就是性格啊——而性格決定命運。

武志紅:

「我們的一生有四個重要的關係:

1.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即孤獨;

2.自己與最值得珍惜的人的關係,即親密關係;

3.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就譬如友誼與事業;

4.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我們若想擁有一個和諧的人生,那意味著我們在這四個關係上都做到了和諧。

但是,親密關係是第一關,假若這一關過不了,根本沒和諧可談。」


父母關係,往往是人一生中第一段親密關係,將它處理好,才能進一步處理好其他關係。


它是起點。


少年們,放下一部分怨恨,學會寬容,和學會鬥爭一樣重要,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自己平和的內心和生活,為了自己的下一代。

學會鬥爭我就不說了,你要建立起自我意識,建立起底限思維,運用方式方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決定權。

學會寬容,則是另一門重要的功課。

學會鬥爭,學會寬容,都是通向美好人生中,必學的功課。

祝幸福,好運。我們關心的,只有你的人生而已。

ps:

1、化解情緒和矛盾不是一瞬間的事情,有時候必要的對抗、衝突都是可以理解的,寬容不是上下嘴唇碰兩下那麼簡單的事情,有時候,是要用一生去體驗、實踐的,如果心結太深,還可能做不到寬容,這都是正常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裡只是給題主一點新的角度。

2、這裡的寬容,是針對大多數有局限和毛病,但是本性不算壞的父母,至於那些以虐待子女為樂,以傷害子女來顯示權威,以子女幸福換取自身利益的(粗口),不在此例。那些人,交給警察或者直接斷絕關係,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題主,你現在最需要的並不是去思考如何面對他們,而是儘快地實現經濟獨立。

你現在面臨的痛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你還不得不依賴你的父母,不得不去時時刻刻的面對他們,因為這是你在這個社會活下去的原因。

這裡,王小波被濫用的名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是對你的情形十分恰當的評價。

人是很難改變別人的,就像社會的進步一樣,最主要的推動力其實是革新的下一代,而不是轉變老一代人的觀念。

人也沒有必要必須要做出什麼改變去面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我希望題主能在大學裡去社會真刀真槍地實幹一下,去掙出自己人生的第一筆錢,這筆錢不需要很多,也許就只是1000,2000。

當你體會過烈日下的發傳單,看盡白眼的推銷,辛苦奔波的家教,你自然就會慢慢地的接受你的父母,也就會終於明白是這艱辛的生活磨去了他們的靈氣,砍去了他們的夢想,活著就是這麼艱辛。

你也更會明白剪掉他們夢想的不僅僅是艱辛的生活,更是他們自己。

當你的能力真的超越了他們(而不僅僅是空想的所謂視野),再次面對他們,你將滿懷感激和愧疚,想要伸出手,去保護,這也就是真的孝。

請記住,永遠都是實踐出真知。

祝好
-------------------------------------------------------------------------------------------------------------------------------------------
最後,我真的希望美女題主在今後的日子裡能夠經得住這個社會惡魔果實的誘惑,活地獨立而優雅,這樣的你將獲得的是長久的尊重和快樂.

Do it by yourself, let"s make it happen! Go bravo!


  1. 減少和他們相處的時間,一旦相處,做到最好。
  2. 談感情,別講道理。
  3. 不要聽從任何他們對於你生活的建議。
  4. 回家多帶東西,禮重人意重。

不愛就不愛,別恨他們就好。


【已更新】一覺醒來激增這麼多贊。萬萬沒想到。謝謝大家,歡迎大家關注我,與我交流,互相學習。親子關係一直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話題,關於這方面,由於我沒有在知乎開專欄的許可權,已經將深度解析的文章發表在我的微信公共號里。感興趣的可以關注。

——————答案——————

實名反對樓上的所有答案。反對的理由是幾乎所有回答在講道理或勸說的同時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
問題的實質是,題主「從小在親情淡漠的環境下長大」,所以才有父母種下女兒厭惡的因,和題主厭惡父母的果。不合格的父母×不合格的教育方式×題主的一部分自我=現在的局面。
要知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反應出題主沒有被培養出正常人水平的愛的能力。表面上是大家眼中的苛求和自私,實際上就是缺愛,不懂愛,內心親情淡漠。
可以推定,這樣的題主不僅厭惡自己的父母,在人際交往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摩擦,甚至孤高。
因此,題主你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健全和心理健康了。雖然你那種拼盡全力出人頭地的價值觀和你父母力所能及固步自封的價值觀有衝突,但是造成積怨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你們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你的父母和你出了問題。所以,事到如今,如果希望以後不會誤入歧途或是變得孤苦決絕,請務必以大學為轉折,努力改變自己,先變成一個努力且善良,學會去愛別人的人,然後在別人愛的回饋中得到滋養和解救,走向新的人生,你也會對很多事有更成熟的看法。
這很重要。

p.s.知友@Zheng Robin 推薦了一本書《回家學饒恕》,專門針對原生家庭的傷害問題。需要的可以看看。順便支持下@Livia Fang,妹子很幸運,走到了跟父母和解的這一天。不過妹子也要知道,你和題主最大的不同在於,你的父母確實努力在給你一些最好的東西,而題主的父母,沒有。所以你的幸福她無法感同身受。

(還有一件事,好幾位知友認為我的答案分析可以更透徹,我想說其實我一直喜歡點到為止不喜歡長篇大論,如果細細分析的話,一是工作忙時間上達不到,另外我也怕自己說的太狠了。坦白說題主的問題我可以舉一反三地引申出至少一萬字。我一直不知道如何看到提問的人是誰,所以至今不知道題主是哪位,如果當事人需要,可以私信我找我私聊。我能夠理解你的家庭到底怎麼回事,正因如此,你一定要把自己內心的積怨釋放出來。想不想變得好一點?改變自己,然後改變世界。)

——————再次的分割線——————

看了一下評論區,才發現原生家庭(父母與你組成)傷害的問題、親子關係問題原來如此普遍,以致於大家都很關心。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與我交流,或在相關問題中邀請我。當然各種問題都可以邀請我。平時工作較忙,我會盡量回復自己知道的答案。
本人出身理工科(土木工程),大學期間開始發表小說,曾是網路書評人,槍手,文學作者。對於很多事有自己的看法。歡迎進行各類文章的約稿。
我的新浪微博:@棟樑白
公共微信號:weiranxiaoshuo

——————深度解讀文章———————

作為一個點到為止的答案,由於字數所限,確實不能更加透徹的剖析。在這裡,我想再次對問題中的這個家庭做出解讀。

首先,我想問各位讀者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一個如此直接的問題能夠引起這麼大的關注?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標題實在令人感到吸引,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親子關係作為古今中外困擾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問題之一,從過去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個統一、既定、保證行之有效的完美方案來解決它。而不同於親子關係普遍疏離的西方社會,中國社會中父母與子女世代同居、傳統孝道一直佔據主流地位的當下,中國的父母和子女,其實更多更深地受到不健康的親子關係帶來的綁架和傷害。

在很多人看來,問題的提問者,即我們所說的題主是否太過苛求,太過敏感玻璃心,卻在反感題主的心聲的同時不約而同地忽略了:為什麼她有如此嚴重的壓抑感,從而寫下如此主觀卻強烈的感受?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一個人的問題么?顯然不是。

我們回到題主的描述本身,從她的表述可以看出,題主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明顯親情淡漠的家庭中,成長過程中,父母雖然為她提供了一個衣食無憂的家庭,但在親情的陪伴、關懷等方面非常欠缺,以至於她明顯的感覺到了這種從出生起就有的淡漠。

其實,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在這樣的家庭下,父親在忙,母親忙於玩樂,一個孤獨缺乏人陪伴關愛的小孩其實是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

比方說,當幾個大朋友欺負一個小朋友的時候,沒有人撐腰於是久而久之只能被孤立。比方說,被父母鎖在家裡只能跟玩具熊說話。這些看似沒什麼的小事,當它們累積起來,量變引起質變,就會長成一種壓死人的孤獨。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沒人管你」「自己玩去」「別找我」「找你爸去」「我很忙」尤其傷人。

長此以往,孩子就成為一個「只要有吃有穿地活著就可以了」的寵物。

再加上,題主作為一個從小因為聰明和漂亮而長著一張沒欺負的臉的小孩,在幼兒園和學校得到的關注,在家裡幾乎卻沒有人在乎她,心裡的落差會非常之大。對於一個聰明的小孩來說,如果不能長久地得到別人真正的關注和關心,這種忽視將對她的內心世界造成很大影響,以至於發展下去,就成了題主從小到大對於「出人頭地」的過分執著。

其次我們來說題主的教育問題,也許在題主看來,兩次升學的學校沒有想像中那麼貴,但是我相信,之所以做出讓題主讀普通學校的決定,說明題主的父母確實無法負擔。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家庭,劇情會是什麼樣的呢?——女兒非常想上,父母拼盡全力滿足女兒的願望,家裡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或,女兒非常想上,父母負擔不起只好讓女兒去次一些的學校,於是內心非常愧疚。但是在題主的家庭里,題主的父母不僅沒有做到這種想盡辦法把最好的東西給女兒的含辛茹苦,還總是在強調「看你多好」「看我們為你做了多少」。殊不知,這種多次的祥林嫂一樣坐井觀天的強調和自滿,久而久之,會觸發女兒內心的比較,使得題主用那種真正的「父母為女兒付出了一切」的例子和標準去和自己得到的父母的支持做對比,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發現自己的父母一邊敷衍著自己的教育和成長,將自己當成了出門在外虛榮的談資,卻沒有真的關心過女兒為了變得更優秀迫切地需要什麼。

從小積累的忽視和漠不關心,以及父母自私、市儈、功利卻大言不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做法,終於給女兒帶來了傷害,讓子女感到失望和傷心。

中國大部分父母都是這樣的,在他們看來,子女的意願是不重要的,不需要傾聽,不需要尊重,不需要平等,不需要詳談,不需要隱私,不需要被當成有尊嚴有感情有自我思維的人,只要在他們的安排下像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寵物那樣,眼睜睜地活著就可以了。如有不服,自有所有人「你爸媽為你做了那麼多」「你父母是為你好」「你怎麼可以不知感恩」「你為什麼如此不孝」去綁架、去消解、去堵住子女對他們所有的不滿、要求、建議和積怨,甚至記恨。所有的問題都不需要溝通,所有的意見都是孩子不懂事的空穴來風,所有的一切都是太平盛世。等兒女長大了,「自然會理解我的苦心」。這就是中國的父母對待兒女的普遍態度。

因此,不難理解題目中的女兒面對自己的母親因為佔了二十塊錢的便宜可以心情舒暢地偷笑好幾天的那種嫌惡,不難理解女兒對於一邊敷衍自己的教育還一邊口口聲聲滿口都是愛的這種做作行為的抵觸,不難理解孩子渴望出人頭地在上層社會交遊高素質的人,不會因為各種匪夷所思的小家子氣的行為而暴露出市井小民的可憐和醜態。

而這種強烈的想要脫離的渴望,放在一個孤絕的環境里,放在一個不能培養出正常人水平的愛與交往、溝通與理解的家庭中,終於催生出了題主的過分的野心,甚至有不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傾向,也就增加了誤入歧途和變得孤苦決絕的風險。

據我接觸的這麼多人的故事來看,大多數家庭的親子關係,之所以能夠累積這麼多問題,都是因為父母在不注重教育的同時固步自封地不願意改變,不承認自己的欠缺,以至於問題越來越嚴重,子女無法做到真正與父母去交流。向上進諫的言路被堵死,久而久之,親子之間只有越來越疏離。

寫到這裡,真的要提醒每一位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人,注重親子關係良性健康發展,至親之間,就不要有那麼多的傷害和令人痛苦而欲罷不能的羈絆了吧。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諮詢,跟如何泡妞、如何選擇男朋友、如何提高性能力一樣,值得每一個人重視和思考。

我希望在未來,會有更多人有意識地去發現、解決、補救這些問題,以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從今天起,要麼放棄親子關係,不再為反覆傷害所累,要麼努力走向和解,共同發現新的親情。兩種選擇,供你選擇,不論哪一邊,都是嶄新的人生。

無論如何,你不要厭惡你的人生。

我的新浪微博:@棟樑白
公共微信號:weiranxiaoshuo


看完了題主的描述,給我的感覺有兩個:
1,題主的金錢觀與父母不符。
2,對生活的認識,與父母不符。
其實根源問題,就是沒獨立。你獨立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金錢觀去花錢;你獨立了,你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且,沒有人會在你身邊以一個上帝視角教你該干這干那,我也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從一個孩子到一個成人的獨立生活,這感覺,真TMD爽。
這兩個問題不瞞大家,在我的家庭也是有的,反正從小到大我是被家人各種的看不慣,我沒有題主有出息,我一直學習爛,別說名校了,初中畢業勉強上個中專還被開除了,之後在社會上無所事事,後來沒辦法,在血汗工廠當過工人,推銷員,飯店服務生,服裝店店員,電腦城銷售員,可想而知,這樣的我,豈止是當時讓我的父母顏面無光,我能很明顯的感覺到,是深深的鄙視,那個時候我因為點小事與父親爭吵,父親當時說了一句話」我不指望你有多大出息,你以後別進監獄我就燒高香了「。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自己的父母跟你說這句話時,你心裡是什麼感受
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我覺得這倒對你是一個很大的動力,既然你不喜歡,那你就去改變嘛,你可以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抱怨,逆來順受,我因為不喜歡國內的交際方式和生活環境(純屬個人選擇,愛國小將勿噴),所以選擇在國外胡混,對於我來說,這是一種主動的尋求改變。你現在上大學了,在等幾年就畢業了,如果專業不錯的話,找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應該沒什麼問題,我不會勸你去理解父母,因為這個是雙方的,我不認為子女應該無條件的去順從父母,子女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子女和父母是平等的,等你獨立了,你可以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能會去大城市打拚,並安家,到時離你父母遠了,你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每年過年節回家一兩次跟父母過節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我以前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時候,我跟我父親平時是不說話的,關係鬧的很僵,我前一陣從美國回來,見我父親的第一面,我父親緊緊的抱著我哭,一整天的黏在我身邊,沒事找話,所以你看,距離產生美,並且,你以後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任何人的附屬


本文轉自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除了David Zhang的答案還算靠譜,大部分答案都給我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甚至直接上來搞個大新聞把題主批判一番

你們都在千叮嚀萬囑咐,要題主理解父母,那我也問你們兩個問題
你們能理解題主不? 你們有辦法告訴題主怎麼去理解父母么?

我都沒看到你們有過試圖去理解下題主,這種情況下有什麼資格大言不慚的要求題主單方面理解父母的?

我畢業有點年歲了,目前工作尚可,取得的工作成績比爹媽好,收入也比爹媽多。題主的童年經歷跟家庭教育和我的非常相似,除了題主是女孩,貌美,上的是名校,我男,貌丑,上的是爛校

我現在基本跟爹媽獲得諒解,一家人關係算融洽,自認為比大部分答題的人要融洽。所以我覺得我能跟題主聊兩句

題主的感受其實最正常不過,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心理偏差,起碼人格獨立,意識健全,不必理會那些無條件讓你理解爹媽辛苦的混蛋們,他們自己估計連獨立人格都沒有,有什麼資格教育你?

美劇Malcolm in the Middle裡面有一集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主人公Hal的父親去世了,他去參加了葬禮,回來後整個人都變了,失魂落魄的,經常把事情弄錯,他太太以為他是因為父親剛去世受的打擊太大,後來反覆追問下,他才說了原因。原來是他在父親葬禮上,感覺不到一絲絲的悲傷,反而更多是輕鬆,喜悅談不上,但是他完全不因為自己父親的離世而難過,只是覺得自己糟糕的過去和童年記憶都隨著這個老人的去世而不再那麼難受了。因為他父親真的十分糟糕,兩人關係也很淡漠。而他失魂落魄是因為畢竟那是他的父親,他怎麼能這麼看待自己的父親呢?隨後他就開始反思,自己對兒子們如何,他幾個10多歲的兒子在乎自己嗎?自己有給他們樹立起令人尊敬的形象嗎?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以孝治天下,從封建時代開始君主就被稱為君父,是天下所有人的父親,先天就具有正確性,所有臣民都必須無條件服從,忠孝從一開始就是統治工具而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哪怕經過所謂各種革命各種運動了,現代社會的中國仍然秉持著「孝順」的愚蠢思想。父母生下孩子後,僅僅因為生養,因此先天對小孩有大恩,成了孩子最大的債主,並且因為生下了小孩並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很多人一夜之間就成了什麼都正確,地位絕對超然的偉大父母。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絕對的權威,和永遠正確,萬事都必須掌控在手的神

中國的父母永遠都是這樣,一方面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一方面卻要求孩子必須感激養育之恩,自己是因為愛情生子,生下來後又成了是為了要求回報才養育,實在精分的很。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人人皆受孝道文化的洗腦,孝順成為社會主流最認可的善行善舉,稍微有一點點和爹媽的不合,就會被上升到道德審判的高度

在明明已經是極度現代化,萬人都要求平等的社會力,處處要求講孝順,長輩天然受尊重,因為普遍情況下,中國的長輩文化非常荒誕,親子關係十分畸形。

人人都在談孝道,人人都默認父母僅僅因為生養所有先天對小孩有大恩,因為成為父母所以先天正確,成為了道德和能力楷模,而小孩僅僅因為成為子女,就必須無條件服從並尊重理解父母,每個人都在說這些

但是現代家庭中最重要的平等和互愛,又在哪裡呢?

我幫題主分析下你現在的情況,希望能讓你因為「和父母很冷淡,完全不愛他們,甚至嫌棄他們」的負罪感大大減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只是大部分人都把這種family issue深深隱藏起來而已

題主的情況主要在於:

1,在親情淡漠的環境中長大,跟爹媽關係不夠親近

2,題主的爹媽不僅僅是比較失敗的父母,而且是失敗的人,太過平庸,不能給題主一個很好的榜樣激勵

3,題主自己生活很積極,很上進,但是看到家庭里的爹媽渾渾噩噩過日子,覺得很不舒服

4,題主爹媽不能給題主很好的支持幫助,題主要求並不高,僅僅是一些精神慰藉和稍稍好一點的物質條件而已,可能也就是幾句表揚,口頭的支持,和買兩件稍微好看的衣服,稍微滿足下自己的心愿而已。這些是父母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卻根本沒去做的,也沒意識做的

5,題主因此厭惡討厭父母,並且因為社會的主流道德認知,「你怎麼可以不愛自己的父母?!」,個人認知產生了偏差,因此而有負罪感

David Zhang說的方法都很好,題主可以完全參考他的,我這裡無意說教,但是可以給出一些參考方案,幫助題主處理下家庭關係並且緩解自己這種負罪感

1,缺乏role model是個很嚴重的成長缺失問題,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在平庸的環境中長大,都缺乏榜樣,題主首先得正視這個現實(這裡的role model不是世俗的成功,而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有些人就是渾渾噩噩一輩子混吃等死,有些人也無法大富大貴,但是起碼生活有規律,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工作積極認真力爭上遊,為人正直善良,愛好廣泛有自己的一些小特長,這些人也無法給孩子特別好的物質和優質的教育,但是起碼孩子會真心的尊敬並愛戴這樣的父母,有一個足以參考的成長榜樣。連平凡和平庸都分別不出來的人就別瞎扯淡了)

2,不要把父母擺上一個很高的位置,或者認為父母先天就神聖,把他們看作是普通人
國內孝道文化里,神格化父母是個非常可笑的事情,因為一旦孩子會不自覺的把父母擺在自己的榜樣這個地位,而一旦父母無法承擔這樣的職能,在孩子心裡的形象就會很不堪

我覺得題主首先應該把爹媽當做普通人看待,也就是,不要對他們有任何的期待,試著接受他們是普通人這個事實,明白他們也有能力不歹,漸漸你就不再會覺得他們面目可憎了,雖然不會愛戴,但起碼你可以做到坦然對之,而不是咬牙切齒

3,牢記他人即地獄,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加在別人身上,這個別人尤其包括父母
國內的親子關係是最畸形也是最複雜的關係,一方面父母不斷的試圖樹立偉大權威,一方面子女又在不斷失望

所以親子關係永遠不能平等,大部分人做不到亦父亦友,而且子女仍然會習慣性的認為「你是爹媽,你必須給我好的榜樣,你怎麼可以這麼做」,而大部分父母完全意識不到自己有這種責任,我行我素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把他們當做普通人,然後就不要把對自己的要求加在他們身上,你也會覺得輕鬆很多

4,多賺錢,經濟獨立比什麼都重要,我希望題主大學裡就能認真考慮這點

5,但尤其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討厭自己並有深重的罪惡感,你必須明白,父母為什麼受人尊重?不是因為他們是你父母,而是因為他們是可以尊重的人,你想想自己的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中備受尊重嗎?如果沒有,那為什麼你必須無條件的尊重愛戴呢?你擁有的想法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只是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強加於他們,努力檢視他們和你自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著而改之吧

6,雖然我對中國特色的親子關係一直很痛斥,但是家庭這種東西,不論怎樣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無論如何你都脫離不了家庭的影響,所以帶自己有能力後,還是試著改善下家庭關係吧,不要把所謂愛停留在口頭上,給他們買點禮物高興高興,逢年過節給點錢。但總的來說,永遠都不要期待父母能夠改變,更不要期待父母可以理解你

是的,沒錯,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共有的悲哀,只能和父母做到表面的相安無事,根本不可能成為互相理解和鼓勵的朋友,想通了這點,就不要對親子關係抱太大希望了

希望題主過的好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 「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面對這樣的處境,人可以有至少兩種看法:
一種是題主提問中流露出的自憐:怎麼會有這樣的父母,要是....就好了。
一種是從自己和父母的對比中,看到自己的幸運:啊,我不像他們那麼遲鈍,為一點點營營小利而欣喜若狂,我有高於他們的精神追求,我的人生不可能被限制在父母這樣的高度,我將來會飛得更高。

能看到自己幸運的一面的人,將會看到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而為自己提供了這樣的幸運的人,卻是自己看不上的父母,這會讓人內心裡五味雜陳,但卻不再會是單純的厭惡,而是會將感激與遺憾雜糅其中。

父母沒有更遠大的視野,往往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受限於所受到的教育,使得他們停留在目前的愚昧中走不出來,這的確讓人生氣,但也讓人同情。

從題主的提問,能感受到題主寫下這些文字時,心是緊縮著的。

題主說到父母雖然在當地工資水平中等,但極其節儉吝嗇。不知題主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1.父母如此節儉吝嗇,是不是缺少賺更多的錢的途徑?題主有思考過父母除了拿現在的這份工資,還能夠做些什麼讓家裡的收入增加嗎?
2.父母如此節儉吝嗇,是不是缺少賺工資收入以外的錢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3.父母如此節儉吝嗇,是不是缺少賺取工資收入以外的錢所需要的環境?比如當地經濟不發達,人們消費水平低,第三產業發展不起來。
4.父母如此節儉吝嗇,是不是還有撫養長輩的需要?或為你今後上大學預留資金?或對社會醫療保障缺乏信心,所以需要通過節儉吝嗇的方式存一些錢,以備疾病的突襲.....

有一位70後朋友,名校畢業生,才華出眾,當年高考時他是當地的文科狀元。他父母都是高校文科專業的教授,但居然考慮過讓他初中畢業後讀中專,聽他閑聊時提及此,不敢相信。但聽他講,他父親當年考上了南方某大學的研究生,因家貧而不肯去報到,但是遇到了古道熱腸的導師,導師派人千里迢迢趕到他們老家,專程接他父親去學校報到。所以,他父親能讀完研究生,然後留校任教。但是,曾經的貧窮卻依然給父母留下了對生存的恐懼,因此他們即便知道自己的兒子很有才華,卻依然受當時的風尚的影響,希望兒子考上中專,這樣找工作容易。

日後,這位朋友放棄畢業後在南方找到的穩定工作,連續兩年考北方一所名校的研究生,父母為此憂心忡忡。等他博士畢業後成家,在帝都買房,看到首供和月供的金額,朋友的岳父母居然急得一夜沒睡著——他的岳父母也是高校文科教授,朋友的太太和他是同門博士,博士導師乃名師。

這件事我放在心裡想了好一陣子,原先覺得不可思議,慢慢也想明白了。

朋友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苦讀而成的文科學者,均來自偏遠小城,研究的都是冷門。雖然在高校,而且在專業領域做得不錯,都是教授,但一路行來,伴隨著物質條件的欠缺,和高校里橫向課題多、熱門課題多的理工科教授比起來,和這些年風生水起的經管學院教授們比起來,冷門專業的文科教授的生活堪稱寒酸。

偏偏中國社會又喜歡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所以,冷門專業的文科教授也常常放不下身份去做一些於生計(賺錢)有益的事情,因此也就不會主動去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獲取讓自己的物質生活變得更好的其他知識和技能。

結果是:人窮志短

好在朋友認識到了父母的局限,但他沒有埋怨父母不給他提供更好的條件,沒有抱怨父母當初居然讓他這個未來的文科高考狀元差點讀了中專。他看到了父母的局限,但他更知道,若沒有父母給自己提供的教育選擇,他就沒有能力因為看到父母的局限而想要去超越他們。

如今的朋友,對待父母更是溫柔,他也從不想著要去改變父母,而是接納父母的局限,也就是接納了自己不能改變的那一部分,如此,他便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專註於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隨著他的生活越過越舒展,他的父母受到的積極影響也就越來越多,因此,父母也在悄悄地改變著。

帶著一顆緊縮的心來看父母時,不會看到全部的真相,看到的只是不利於自己的真相。這顆緊縮的心會一直妨礙你看到你所處環境中幸運的那一面。 而一個人能繼續前行,看起來需要的是更好的物質條件,但還更需要一顆舒展的心。懂得感恩,能看到自己人生中幸運的那一面的人,心才會慢慢變得舒展。接下來,帶著一顆慢慢變得舒展的心去學習掙錢,而且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所學掙錢。當你忙著自力更生改變自己的現狀時,也就沒有多少時間來抱怨父母了。


6:16AM 11/21/2014

一上來看400+贊感動哭了TAT 肯定受大神提攜了

評論區的噴油們謝謝你們的鼓勵~我肯定會好好念書

統一回復一下普通家庭如何準備出國。父母收入在二三線城市算平均以上,但跟我的北上廣深小夥伴比就非常的普通了。

能夠出國大概得益於我聰明的母親大人多年通過各種形式的理財,以及祖輩的確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定的財富(不過不多哈)再加上當時候成績下滑了後,她基本上絕望了後就心心念念指望還是多給我留一些嫁妝了== 唉越想越覺得自己是個混蛋

但不管父母留下的多少財產,自己努力讀書才是正道阿= = 美國大學的學制因為很flexbile嗯就是很變通所以大學時間的長短完全是取決於你自己的。如果努力一點每學期多上些課,3年畢業完全不是問題。我們學校還有兩年半 double major畢業的,當然這是因為你進學校的時候就要自帶好多個學分。具體可以通過考10+AP,或者IB/Alevel什麼的(這兩者普通家庭的孩子讀的都特別少 前者換學分好換算)

btw 美本是有獎學金的。如果你有極強的意念向來這邊念書 總會有生存之道。

然後答主學校是個公立,比私立真的便宜了將近一萬多刀也就是10w軟妹幣一年。答主也因為經濟原因放棄了一個top 20+東部私立好學校。現在想想還挺心疼的。

總之雖然給自己和父母帶來了無盡的壓力,但是去美本依然是我認為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這裡的資源,和環境還有身邊認識的人是國內用錢也買不到的。


至於怎麼想明白的呢?

大概是出國之後忽然覺得「她都把她最好的全部都給你了,就不要再計較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愛你了吧。」

===============================答案===============================

既然你覺得他們粗鄙又可憐。為什麼沒想過上天對他們已經這麼不公了,你去努力給她們一個不粗鄙且美好的後半人生呢?

===============================講故事==============================

我曾經跟題主有過一模一樣的心理。

我的情況比樓主差了很多,但同時慚愧的說又好了許多。

我的家庭是很滑稽的一種組合:母親早年喪母,父親早年喪父。兩個單親家庭的結合造就了長達十餘年的鬧劇。母親為人很強勢且極其偏激,並且從小因為家庭原因實質內心十分缺愛(喪母之後又找了繼母導致無人管教)造成了一定的人格缺陷。並將這種強勢與偏激的深深的刻入了我的童年教育。

從六歲起,母親就對我要求極為苛刻。動輒打罵要我下跪,且善於用各種粗坯下流的話來羞辱我與父親。曾經一次練琴過程中不和她意把我弄傷至醫院住了3天。

從很小起,父母就經常爭執,到了初中時候,因為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父親被壓力逼瘋了之後離開了家裡去了奶奶那,中間一度有四年我是和我母親兩個人單獨住的。

我一個人要開始面對一個丈夫離開了她更加缺愛且變得更加偏執的媽。我開始慢慢的慢慢的出現了一些問題。

原本初中成績不錯的我在考上了本地一所不錯高中的實驗班後(母親從小很抓緊一直期望我上top2我學習我自己也沒落下)開始出現了一些精神上的抑鬱。被母親逼得太緊然後開始瘋狂厭學。一下子墜到1000多名。校長找我談話要我退學我都無所謂。抑鬱這個事我一直很討厭母親,其實我不知道她當時求了多少人送了多少禮財把我留在了實驗班,也不知道帶我看了多少醫生。這些都影響不了我對她的討厭。

但總之最後我還是好了起來,但再也沒回到之前的成績。高二的時候成了足球社的社長跟學校體育生走得很近,就非常的。。混,不過索性把社團做得了特別好。大概這時候母親也對我無所求,覺得只要讀個本地一本大學就好,總之很失望了已經。

後來我就認識了我的前男友,他來自某高大上的南方城市,他的出現基本上對我來說就像一束光,一下子被他的見識與視野所吸引。他也用了各種轟轟烈烈的手段讓我第一次覺得有人是愛我且關心我的。

當時候簡直覺得遇上了人生真愛

不幸的是,他是一個出國黨。為此我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為了他要去美國念書。為此我跟母親吵了好多架,但最後我母親也妥協了,但妥協的過程代價卻是及其慘重的。要知道出國對於一個二三線城市的工薪不是一個小數目。

跟前男友在一起久了,自身成長過程的缺陷就慢慢暴露了出來。我的不安全感和偏執逐漸讓我跟他越來越遠,在我開始準備SAT之後。他提了分手。

他提分手之後的我準備出國的一年是我對母親的痛恨達到了頂峰的時候。

GAP year是無聊且痛苦的,沒有同屆的朋友,除了沒完沒了瘋了的準備考試,我還要面對一個每天折騰到兩三點因為出國學費的問題跟我歇斯底里的母親不停的咒罵和對我自尊心各種花樣的踐踏。之後的恨意在日子中漫漫的不斷累積。

失去男朋友後,我恨我母親沒有給我正常且完整的人格讓我失去了我當時後最重要的人。

準備考試的時候,我恨在考試的時候依舊為了得到我的關注她不停的打擾我每天晚上大吵大鬧至凌晨兩三點。

見完面試官後,我恨我母親沒有言傳身教給我一個足夠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被自己的dream school wl後被拒,我恨我母親沒有為我規劃好的教育和人生讓我走了那麼多錯路。

擇校的時候,我恨我母親這些年沒有好好理財沒有留下更多的積蓄送我去更好的私立學校。

我恨她,從來都是個小孩子,苛求著別人給她愛。卻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我有這麼多個恨母親的理由。

甚至為了逃避她我甚至選擇了自己的學校暑校,出國前一個月我跑去各地旅遊就是不想跟她一塊。

出國後開始過屬於自己的人生,也許是交幾萬刀的學費每天吃十幾刀的飯花得實在心疼,也許她再也無法跟我面對面地爭吵,也許是受到了國外人文教育的熏陶。我才開始逐漸想明白的一些事。

她從來都是一個小孩子,沒人教會她怎麼愛人,也沒人給與她足夠的愛。

她偏執是因為童年的經歷造成,她的觀點狹隘是因為命運暫時沒有給她去接觸大千世界的機會。

她強勢是想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她傷害我是想獲得我的關注。

我該責怪她還是該責怪命運給她的安排?

我從來不認為母親生我養我就算她對我做任何事我都應該愛她,並時至今日我都無法像一個嬌態的女兒一樣去愛自己的母親。她對我加註的傷害無可否認,但我知道她是我的整個人生的一部分。

從我出生一開始,我便背負了她的一生,她的今世便是我的前生。

那麼在我眼裡,她的是那麼的可憐又不幸,既然命運沒給她,為什麼我不能給她一個美好的下半生。

換了心態之後,我們的關係開始變得好了很多,母親說我現在是超級sweet的小孩。哪怕我們之間還是會爭吵會隔閡有巨大的觀念差異。

但我知道我可以逐漸的影響她,我可以帶著她去見我的朋友,來我的學校,牽著她的手慢慢來到我的世界。

我知道真正的這一天可能還會有很久也會很辛苦,但我不怕等。


PS:其實覺得自己也是很幸運的女孩子,從一個差點要退學的學生再到現在美帝一所top40好好念書 真的是很感激命運的安排,稍有差池可能就走上了不同的軌跡。甚至可能人格更加偏激讓自己將來的後代受苦。

其實上了大學還在受之前經歷的苦,因為不是國際高中,也沒有好好學理科(高中讀文)現在學起理來雖好但很辛苦。因為專業不對口很想轉去自己跟母親都很喜歡的一個dream school

我現在最大的夢想是讓父母來美國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那個時候他們一定很為我驕傲~

===============================講完故事==============================

完全理解題主的恨意。

但其實是當自身不夠強的時候便是最恨父母沒有給個好的教育和物質的時候。

當真正強的時候,你不會在乎父母給你怎樣的背景。

就像李彥宏是不會在乎父母是個鍋爐工的。

我相信將來的你也不會 :)


每個人都希望跟自己有關聯的人各方面都很完美,父母有錢有才基因好,對象才貌雙全性格好,隊友能力高強幹活勤,朋友有趣對味還靠譜。可是這畢竟是理想狀態,現實的情況是,絕大部分人是沒法完全如意的。現實生活中比你情況還要糟糕的並不少。

從你的描述中看,你父母的缺點並沒有觸及法律(譬如賭博鬥毆之類),只是在素質和道德層面(市儈,不注重隱私,愚昧,舉止放蕩等等),那並不算太糟糕,心態放輕鬆一點。你覺得他們的道德和素質不夠好,那你可以與他們溝通,嘗試著去影響他們,改變他們。如果他們的觀念實在太根深蒂固,那你可以跟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要記住,你可以不喜歡他們身上的那些令人厭惡的特質,但是要愛他們,不要拋棄他們。你應該清楚你在他們的眼裡有多重要,不需要我再多說。

你應該對你能夠認識到這些感到幸運,因為你擁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你擁有了比他們更高的眼界,因此你有希望能夠超越你父母所在的這個階層。如果你對他們的平庸膚淺感到毫無違和感,那麼說明你已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成為那種人了。你是覺得和他們一起平庸膚淺更悲哀呢?還是認識到他們的局限做出改變但是自己要承受一定的痛苦更悲哀呢?

你覺得你的父母因為自己的眼界和能力有限,沒有給你提供足夠的支持,你感到很不滿。可全怪到父母頭上就是有眼界有能力的做法嗎?我有段經歷跟你很像。在小學的時候,我有參加數學奧賽。跟我一個小組的有三個人。當時我是小組裡奧賽成績最好的。其他三個同學的成績不如我,可是因為家裡的支持,他們去了市裡最好的私立初中。而我因為家裡當時條件的關係,只能去一個遜色不少,但是為我提供三年學費全免和獎學金的私立初中。我那時候年輕不懂事,也在和爸媽鬥氣。可是三年後,我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當時去了更好初中的小學同學,他們沒有一個考上我那個高中的。所以,主觀的努力真的能彌補很多。你覺得他們沒有給你提供足夠的支持,那你能夠理解他們的局限嗎,你能理解維持一個家庭的不易嗎?而現在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自立,而不是考慮如何從父母那邊獲得更多。

年輕貌美的姑娘,因為自己沒能穿上體面的衣服感到泄氣,為自己的生活過的單調感到不滿。這是很正常的心態,但是我覺得你不能將這些完全怪到你父母的頭上,如果你真的那麼優秀,那麼你應該首先想到的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買得起體面的衣服,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只會抱怨是平庸的人才會做的事情。我的父母能給我的東西也有限,但是我起碼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買得起稍微體面的衣服,過上還算豐富的生活。即使如此,我都不敢認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該做的東西實在還很多,我不敢懈怠。

你不滿你的家庭出身,認為它是你的軟肋。可是,你有想過你父母的庸俗膚淺來自於哪裡嗎?他們是不是也應該怪你的祖父母?那你的祖父母呢?這樣一代怪上一代,真的意義不大。你既然能夠認識到這些不足,那麼改變就可以從你身上,從你這一代做起。你也說,考上了一所名校,那應該有著還不錯的前途。過去的二十年已經沒法改變,為何不著眼當下,踏實一點,沉下心來,好好奮鬥幾年呢?等到你有能力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心態就不會是今天這樣。你既然有這種經歷,那麼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能夠給他們更好的關愛呢需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抱怨又沒有太大用處,為什麼不開始行動呢?


(給你個案例,@俞林鑫)

首先很佩服題主的坦率。對題主冷嘲熱諷的是生長在和父母能和諧共處的家庭中你們覺得不可思議,對題主感同身受的是從小和家庭疏離沒有歸屬感自然明白那種痛苦和糾結。不想去評價你的這些想法,只想提供一個思路,對解開你的心結或許有些幫助。

關於父母平庸的問題,大部分人的父母都不出眾,為什麼在同等條件下有些孩子的幸福感和認同感不會受家庭出生和背景的影響,有些孩子容易鑽牛角尖覺得父母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是自己的軟肋,甚至會為它困擾自卑呢?沒有光鮮的家境真的是這種心理障礙的原因,還是這只是冰山一角,是替罪羊,心理機制往往是很婉轉的,在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否沒被挖掘出來。這個問題想了很多年。

題主覺得家庭是構成自己條件的一方面,父母的優秀與否會直接影響你的個人價值,換個思路,你是不是在內心還不夠獨立,沒有完全割斷和父母聯繫的情感臍帶,覺得你們是一體的。內心足夠獨立的個體應該可以認識到父母的人生是他們盡心經營的成果,如果沒有豐碩的果實那也是他們的問題,這不構成否定你的原因。

關於題主對家庭的期望,我從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長期意淫下,覺得老爸欠我個省部級幹部,老媽怎麼不是個迷倒眾生的交際花。在外面我可以談笑風生,一回到家就感覺窒息一秒變痴呆,我是真的對這兩個平凡的人愛不起來呀。然後,我的朋友們說我是虛榮心作怪,我也承認了並且自我譴責了好多年,可是問題還在這,虛榮心時不時浮出來讓我飽受精神摧殘。直到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奇葩,叫時髦的秋褲,敘述的是女孩在青春期和一個對子女過度保護的母親衝突與最終和解的故事,孩子希望獨立,母親極度專權,從家庭真正獨立出來是每個人心理歷程成熟的里程碑事件,在專制的父母管教下有些人甚至終生都沒有走出這一步,將自我價值和原生家庭價值綁定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看完電影,我竟然哭了(那本來算個喜劇),電影中的情節就是我過去生活的重現,媽媽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沒有自我,將所有的期望寄托在我身上,她有所有中國婦女具有的優良品質,吃苦,耐勞,賢惠,對孩子百般照顧,面對她我的抱怨經常讓我無地自容,主流價值中對母愛的歌頌更讓我從不敢公開表示我對她的不認同,但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只感到窒息壓抑不快樂,自己都覺得她養了個白眼狼,我在這種糾結的狀態一直渾渾噩噩地活著,只要想起家庭生活就一片陰霾。小時候,有一次和同學去郊遊,她追出來在小夥伴的面前怒斥我,覺得不安全不允許我去,那時深刻體會了在小夥伴前丟臉的羞恥感;中學時她發現我早戀,我嚇得半夜才敢回家,怕她訓斥,讓她失望,回到家發現日記被人看過,情書都被撕了,當時想死的心都有;成年工作後,她總是盡心叮囑這叮囑那,讓我無比煩躁;我交過的男朋友從來不敢往家裡帶,總是伴隨著一種羞怯感,不想讓媽媽看到我和異性有親密關係;甚至在放假時我不想回家她會要挾來我工作地方看我;晚上自己獨自出去散步她要求陪同否則不安全,這項權利都要經過激烈的爭吵才能獲得。這些都是成長中的幾個片段,母親在為你好的外表下將我的獨立意識一次次扼殺,在家庭生活中我始終沒有幸福感,只有挫敗感,她的過度保護和干涉讓我始終對自己建立不起自我認同感。母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潛意識就不相信我能夠獨立,需要不停被照顧,我能沒有挫敗感嗎?看完電影,把自己這麼多年壓抑的情緒和對她的不滿都跟她攤牌了,告訴她我tmd煩透她了,她從來不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是獨立個體,只會綁架孩子,她的行為客觀上經常摧殘我,讓我有想死的衝動。奇怪的是,發泄完後原來對家庭的不滿就釋懷了。

原來我對家庭的不滿或者說對家境的虛榮只是表面現象,真正讓我憤怒的是我的獨立意識一直遭到圍剿,讓我挫敗,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跟她吵了一架,將多年的負面情緒發泄,讓她反思下自己的教育,心理上終於邁出了這一步,之前家境的困擾同時也迎刃而解了,心理上徹底斬斷了和原生家庭的情感聯繫。父母的是父母的人生,自己需要自己去書寫,真沒必要去計較他們的條件優越與否。同時,也瞬間接受了他們是平凡人,感恩他們的照顧,雖然手段不敢恭維,讓我走了這麼多彎路。


感謝 @陳諾 邀請。

這個問題並不是我的專長,我來嘗試回答一下吧~
為了敘述方便,直接用了第二人稱,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我看到許多回答勸你努力,做到經濟獨立,脫離對父母的依賴;也有不少回答,認為你應該對父母感恩,改變現在的心態。
我覺得,這兩種觀點,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

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是成長環境的畸形,導致性格上的偏激。

人總是有被承認、被尊重、被正視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叫做存在感,也可以叫做「自尊」。
一旦這種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便會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產生自卑,乃至自暴自棄的心理。

我猜想,小時候,親情淡漠的環境,使得你從家人處得到的關心太少。同時,你的性格可能偏內向,又缺少父母的關懷和指導,與同齡人在一起的時間可能也不多。我猜,你的童年更多的應該是一個人度過的吧?

長期這樣的生活,容易催生出「脆弱高自尊」的現象。一方面,環境使你較之同齡人更為早熟,自尊水平會相對較高,不甘於被漠視;另一方面,缺乏關懷和溝通的童年,使你得不到需要的溫暖和愛。兩者的結合,便很容易產生「依賴性自尊」的心理。

簡而言之:你比同齡人更為早熟,更希望得到關注;但家庭環境缺愛,而由於不擅溝通,與同齡人的相處也不多。於是你發現,怎麼樣才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關注呢?答案就是:出人頭地。

我看到你嚮往「名校」,希望上進,也看到你坦誠「野心很大」,想「成為人上人」。上進當然是好事,但我覺得,你真的是發自內心地想要上進么?
有沒有可能,是想通過上進,來獲得眾人的認可和艷羨,來滿足你的自尊心呢?

你「厭惡」你的父母,其實,很大程度上,大概是由於他們拖了你的後腿,讓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成為「人上人」,滿足你的自尊。

我覺得,這才是你的癥結所在。你的問題並不是三觀不合,也不是缺乏溝通,更不是經濟不獨立,而是,童年的環境導致性格產生輕微缺陷,為了滿足「依賴性自尊」,過於功利地去評判父母和一切了。

簡而言之:這是「缺愛綜合症」

所以,我給出的解決方法也很簡單:
談一場戀愛,嘗試去體驗被愛、被關懷、被包容的感覺。讓自己知道,很多事情並不需要那麼功利。放下自己的身段,好好做一個平凡而恬淡的人,嘗試去接受庸常的生活。

走得太累了,停下來,歇一歇,再出發吧。

如果你願意從這個角度去改變自己,我想,你看待世界、看待父母的眼光,都會有所改變。你也許會更多地感受到父母鬢上的白髮,以及望著你的目光。也許,你會感受到,市儈也有市儈的可愛,小市民也有小市民的憧憬和美好。又或許,你會重新找到一種與他們的溝通方式,不溫不火,恰如其分。

或者,去結識幾位真心的朋友,去參加活動,去感受每個人身上那些屬於日常生活的東西,去重新思考你與這個世界的聯繫。

關鍵還是在於心態。慢慢來,不要急躁。大學是最能沉澱一個人的地方,也是最能改變一個人的地方。

加油。

希望對你有用。

(文中所有關於「你」的指涉,僅屬揣測,沒有冒犯之意,在這裡先說句抱歉,希望不會令你感到不適~ :))

————————————————————————

可以點開評論,看 @子蘭 的補充~


只有靠近並正視痛苦的根源,我們才可能找到問題的根本解決路徑。

題主從小到大一直渴望更好的學校,更能挑戰到自己的競爭,以及更優秀的同伴,但無奈父母做決策的出發點和思維方式與你不同,你內心「我本可以更好」的感受逐年累積,也積蓄了更多「才華不能最大化發揮」的遺憾和沮喪。這些體驗疊交在一起,對你自尊心的發展影響不言而喻。

你會發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想要擺脫這種心理上的「憋屈」(從你的問題描述中,你的情緒不適體驗中包括了「憤怒」」自卑「「傷感」「糾結」「委屈」「不甘心」「內疚」「羞恥」等等情緒)。我們都知道,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始於準確認知這個問題,找到根源,再對症尋法,才能有效解決。可惜的是,當人談及心理不適和內在痛苦時,我們往往是將自己與自己的衝突對抗,以及內在平和(inner peace)的喪失,外化為自己與他人的衝突和對抗,壓迫與疏離。

從根源上說,題主對父母的厭惡其實是一部分的自我厭惡,以及對自我過往的不接納(比如沒能擁有自我價值感實現的體驗,可能使得你更加渴望你沒能擁有的),導致wishful thinking假想」若我有不一樣的成長或出生背景該多好「;對「看不起」情緒的敏感性是一部分的自我羞恥感,其中包括自責傾向/自我壓抑/自我苛求。

這兩個心理狀態都讓題主困擾,覺得自己被束手束腳,不能透徹發揮自己的「才能「,不能充分實踐自己」努力」的價值。這種痛苦會伴隨你直至你經濟獨立,對這些痛苦的思考和消化更將決定你的自我認知可以多大程度上靠近強大和完整。那時你會發現解藥其實不在父母那裡,他們是否變好不重要,你的wishful thinking(即假若父母如何如何)是否成為現實也不重要,束縛你的力量大多根源於你自己的內心。

因此,你需要的幫助不是「該如何面對我從心底看不起的父母」;你需要的,是分別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 「該如何面對有這樣父母的自己?包括自己的過去和現在?」--要知道,我們對吃不到的葡萄,不僅會把它想像的格外的酸,也可能將其想像的格外的甜。好學校真如你想像的那麼好,你的學校給你帶來的全是限制,你的父母真的可以輕輕鬆鬆不給你增加其他壓力的前提下送你進入更好的環境,這些都是事實嗎?還是只是觀點?你如何分辨事實和觀點?又如何能客觀審閱自己的觀點,辯證思考?眼下你要怎麼做,才能讓事實盡量多的朝有利自己成長的方向發展?

2. 「面對這樣的自己的時候,我有那些情緒?」 --泄氣?自責?羞恥?迷失?好好體會這些情緒,盡量完整的體會這些情緒,如果有難度也可以尋找諮詢師幫助探索,完整了解和體驗方方面面的感受可以釋放過往的自我壓抑,減少你前行的阻力,更有效的促進你的理性認知和獨立人格發展。

在諮詢室里,當來訪者表達厭惡或反感等情緒,尤其是那些壓抑許久深植內心的負面情緒時,我會陪伴來訪者細細體會這些負面情緒的方方面面,繼而更多靠近痛苦的根源,找到解脫的路徑。我發現,當來訪者表述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通常不可避免的在言語中穿插表達其他內容。---
和題主相似,雖然核心是在表達對父母的厭惡 甚至鄙夷,題主用大量敘述表達自己的優秀/無辜等內容。其實這樣的敘述風格有很強的代表性,因為當我們開始正視自己,但尚無法擁有強大自我來坦然接受真實的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牽起羞恥心,無助感,孤獨感,和部分憤怒或抑鬱的情緒。這些情緒需要我們在表達消極情緒的時候,也不斷的為自己辯解和「代言」 (tendency to explain oneself)過往的受訓經歷和諮詢經驗告訴我,在安全的環境下釋放壓抑的負面情緒,正視這些情緒所蘊含的深層次自我認知,往往帶來巨大的診療進展,提升心理療愈的廣度和深度,增加內心成長的有效性。

但說實話,這個半生不熟的狀態確實挺痛苦的。人進入成年早期,擁有了一部分的自我意識,也開始渴望更多更完整的自我發展,但尚無法到達完全的自我接納,要往前走就不得不感知和釋放長期壓抑的消極情緒,這著實是個痛苦的開端,但這樣的自我接納挑戰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成長機遇。它幫助你獲得獨立,讓過去的一切擁有意義。

未來你再回頭看,願那時強者如你,透徹收穫過往痛苦帶來的有容乃大與平和堅強。


你比其他同學漂亮聰明,這很好,但有沒有那一刻,你問自己,為什麼漂亮聰明的人偏偏是我?

因為生活是不公平的。

他給了你一些東西,拿走了一些東西。給了你智慧和美麗,不意味著也要給你通情達理的父母,帥氣的老公,理想的事業。你珍惜你所擁有的,你去努力取得你想要的。

沒有人欠你的,包括你的父母,這是你自己的生活,這是你自己的路。你不需要掩飾什麼,不需要彌補什麼,也不需要證明什麼。你已經長大了,別人看到的是你,不是你的父母,沒有人會在意你小時候的事。他們不是你的軟肋,他們只是你的父母。

將來到了社會上,你會看到更多的爾虞我詐,更多的不公平,更多的誘惑,也許到那時,你可以更淡然的面對你的父母。有野心也罷,出人頭地也罷,要確認自己未來真正想做的是什麼,不要僅僅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童年,平衡自己的心理而去做。過去已然是過去,未來才是自己的未來。

父母不好無法改變,但你可以給未來的兒女一對理想的父母,一個溫暖的家庭。


鍵盤戰士 鍵盤俠 道德大帝真的夠了

一個小女孩,在親情淡漠的環境中長大,那是很痛苦的.
這個也意味在,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小女孩自己能夠解決的,如果這時候連家裡人都無法幫助自己,那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寂寞,孤單,無助等各種負面情緒接憧而來)

題主真正缺的是愛,來自於父母親的關愛......青春期在多物質的充實也比不過精神上的充足,哎


如果你比父母優秀一點,你會開心驕傲
如果你比父母優秀許多,你會嫌棄厭惡

但如果你比他們優秀太多太多,多到你回頭已經看不到他們了,多到你的世界已經完全和他們沒有交集、多到你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年苦禪、多到你腳下卑微著全世界、在巨大的舞台上變成一朵蘑菇雲光芒萬丈——

你會在另一個位面遇到你的父母,他們依然會憨笑著問你——「寶貝冷不冷呀,十一月啦。」

如果你足夠優秀,那麼請你原諒世界一個來回。


理解,有別人家的孩子,就有別人家的父母


講個故事。

一個朋友今年36歲,張家口人,大學時考到北京,然後一個人在奮鬥。時至今日,他在北京買房,黃渠一居室,買車二手福克斯,也許資質平平,但依然為了剛剛一歲的女兒努力著。
平時他是一個絕對的樂天派,儘管生活的壓力有時讓他喘不過氣,但他依然是個愛偶爾耍耍寶的人,也總能逗得別人樂不可支。今天酒過3兩,卻聊起了父母,而我知道他並沒有喝多。

他和他妻子都非本地人,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將父母接來,他在家附近租了套兩居室給他們,方便照顧。
以下以第一人稱敘事
我父親從來就是一個如此平淡的人,他沒有風光過,也沒有落魄過,他從不羨慕任何人的生活,也從不認為自己過得不好。他沒能給我創造最好的條件,卻也從來不需要我回報給他分毫。我一度認為他沒出息,他窩囊,他一根筋,這個男人甚至讓我感覺到沒有絲毫血性。而我似乎也只是他平淡生活的一個點滴。
我初中上高中時考了一個很差的高中,勉強算得上高中的那種,他知道結果後沒有責怪,只說了句「挺好」。我高中考上北師大的時候,學校的老師都為我高興,他還是說了句「挺好」。當我在北京安身立命,掙到第一個月工資寄回給他們時,他回信說「記得注意身體」。當我遇到此生伴侶相伴結婚時,他對我說「好好過生活」。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他有些傻,他沒有目標,不懂奮鬥,一輩子碌碌無為到不是國家企業穩定肯定活不下去。直至今年春節,母親因為一場大病需要手術,我才明白了一個父親的意義。
母親做完手術後一周,準備出院的那天,我下午6點匆忙往醫院趕,路上打電話給母親,讓她告訴父親幫我買份飯,我到了後吃了好接他們回家,父親由於一直的笨所以不會用手機。北京的交通讓我快九點才趕到醫院。我匆忙趕到病房,看到的是焦慮的母親,由於父親去買一份飯兩個多小時未歸急壞了母親。我當時心裡極度氣氛,這個人怎麼可以這麼笨,買個飯都能出問題。我滿心怒火下樓去尋找,找了醫院最近的兩家飯館都沒有,心裡開始不安,怕他出了什麼意外,由於他沒有手機,我更無法聯繫到他。匆忙中想起母親住院時開車路過帶他去過的一家飯館,於是趕緊去尋找。
當我到了那家飯館的時候已經是快十點半了。
冬天裡,那小飯館早已沒有其他客人了。我進屋只看到父親一個人在角落裡竄縮著,一個年近60的老人在一個冷風吹襲的小屋裡等待著他的兒子,他第一次讓我有了如此心酸的感覺。當他看到我時,他笑了,卻又看了看早已冷了的飯,就是那麼兩碗普普通通的牛肉麵,讓他等了我三個小時。

朋友說那一刻,他不再認為自己的父親如此平庸,因為只有如此簡單和平實的父親才能在一個角落裡等他三個小時都沒吃飯,也只有如此淡然的心態才讓他感受到了最質樸的愛。話說到這兒,朋友掏出手機給家裡撥了一個電話,告訴父親自己今天不回父母那邊房子睡,讓他們早些休息。
掛了電話他說,如果他不打這個電話,父親可能會一直等他到天亮。

故事講完了,沒有可歌可泣的生離死別,沒有跌宕起伏的暴富暴窮,沒有起程轉折的催淚橋段。
甚至我聽完朋友的這段敘述,都沒有很強烈的感動。
不過剛剛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在家裡等我的父母,心裡卻如此溫暖。
他們的平庸,永遠不會影響他們對你的愛,所以也千萬不要因為心裡的一些看法,去傷害他們。
因為他們對你來說才是最唯一的至親。


我在高中的時候是英語課代表,和英語老師關係很好。他說過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他說畢業多年後還回學校看老師的多半是當年學習成績一般的,甚至有點調皮搗蛋的。我當時不解,問他,那學習好的呢?他說,學習好的大多都覺得是自己的功勞,和老師沒什麼關係。甚至埋怨老師當初沒有給更多的優待。


晚上回來又仔細地看了其他人的答案。正經地說幾句。

樓主,你的美貌和即使在普通學校也能考入好大學的智慧就是你父母給你最大的禮物。

我的父母既沒有給我美貌(我比我妹妹丑個數量級),也沒有給我好腦瓜(我高中學習學得掉頭髮才考二本你覺得我不努力的原因?),甚至沒有給我好身體(做過手術,先天的,現已康復)。甚至家境也很一般。我上大學以前都是穿校服度日的。

但是我一直慶幸我媽沒把我生的又呆又傻。:)雖然不漂亮但是營養跟得上又白又高,雖然不聰明但是努努力還過得去。我沒有遭遇家暴,也沒有被人販子拐走。
我一天一天地長大了。我覺得無比幸運。

老話說別人騎馬我騎驢,後面還有拉車滴。總是往上比會累死的。

人生最苦是求而不得。希望樓主早日find your peace。


姑娘,我看了你的問題,覺得很害怕。
我有過和你類似的心理,我甚至坦誠地和我母親聊過,但我現在看到你這個問題還是覺得害怕。
好像,明白了那一刻我媽媽哭泣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是否向你的父母表達過你的厭惡,如果有,你應該在她掉淚的那一刻覺悟。
在你的描述中我沒有看見你父母「大」的錯誤,我只看見你對他們深深的不滿,一字一句都像刀劍。
那些你所不滿的,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受過相應的教育,而你之所以知道他們是不對的,是因為他們向你提供了教育的機會。
人不能索求太多,真的。
我無意說教,我的年齡和你相仿,想來也沒有這個資格。
我只是覺得你這樣形容你對你父母的感情,「厭惡」,很讓人寒心。能夠擁有他們完整的愛已經很幸福了,畢竟這是多少人求之而不得的。
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夠優秀的話,請包容他們。
她為二十元錢便歡欣鼓舞讓你覺得厭惡,請你奮鬥到即使她面臨兩萬也不改色。
他們學識不淵博,市儈,是因為他們沒有相應的條件,請你停止抱怨,讓自己真正優秀起來,再去幫助他們優秀。


如果是我,就會這樣。


只有真正不平庸的人才有資格嫌棄別人的平庸。

你?考上名校和長得漂亮這種微不足道的優點,還遠遠不夠維繫優越感。

吐個槽:既然長得漂亮又聰明,應該不會為什麼父母不給零用錢之類的事情困擾——我不贊同,但是很難不想到一系列解決經濟困難的辦法。

如果你表達的志向和理想是真的話,那麼從「面對平庸的父母」這一點開始做,每當你因為題目中這諸多廢話產生的情緒困擾的時候,默念三遍「他們威脅不到我,我要做好所有自己的事」。


推薦閱讀:

熊孩子殘忍對待我養的寵物怎麼辦?
父母眼中怎樣才是"乖孩子"?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聊天?
為什麼吃飯吃得很乾凈會被某些人嘲笑?
是否許多父母都以對子女好為名行禁錮子女思想及行為之實?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平庸 | 個人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