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比較一下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

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在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無論是高考成績、出國留學、課餘活動、師資力量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想請分別在這兩個學校讀過書的比較一下。當然有過在兩個學校都讀過的經歷更好。


瀉藥。。。汗死。。。

呃。。。因為年齡段的原因,身邊的兩校友人,早就深入脊髓地明白了「成年人說話做事要得體」的道理。於是,除非關係真的非常近,你很難看出什麼過於尖銳的個性來,更不用說去總結十多年前中學生活的些許印記了。

這兩個學校,基本就是北京市最好的兩所中學了,且地位類似於大學裡面的「北清」之於「其他」。我知道不少更年輕的校友很想讓我把「北京市」這個定語換成「中國」...怎麼說呢...在中學階段,或許有一定道理,然並卵。學弟學妹們還是再成長個幾年再說吧...你們將來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多早認識到「接地氣」的重要性。


非要讓我去總結什麼個「區別」,為了公允,不如各黑一把好了:

我附中學生的內部方差比較大。其中相對「優秀」的那一批,容易陷入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模式;相對「平凡」的那一批,反而更容易在各行各業過著自己開心的小日子。

四中學生的內部方差相對較小,但普遍容易陷入「自戀而不接地氣的小資情調」模式。


我黑完了。


作為一名老四中畢業生,我說說我的看法。
四中很自信
1.四中並不注重高考狀元,也不注重競賽得獎人數,四中不搞什麼特色項目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我上學那會兒,四中根本沒有單獨的競賽輔導班什麼的。四中不會去組織這種東西,也不會搞什麼重點班。但是如果你確實在某方面有特長,並且願意去參加競賽,你去找老師,他們一定會熱心的、用心的輔導你。換句話說,四中的競賽獲獎,不是校方有意為之。
四中也不在意是否出高考狀元,四中重視的是學生的整體水平。
一句話:四中不需要靠高考狀元和競賽獲獎來證明自己。有沒有狀元,有沒有奧賽獲獎,四中都是四中。

2.四中的學生不太關心和其它學校的比較。
四中的學生,不大會去做類似「是四中好還是人大附中好」這種比較,基本上,四中的學生根本不去考慮這個問題。人大附中的學生有時候會說「人大附中很牛,比四中還牛」,但四中的學生不會說「四中很牛,比xx還牛」。——當人大附中的學生說「人大附中很牛,比四中還牛」的時候,潛台詞就是「四中是標杆」。但是四中的學生既沒有這樣的標杆,也沒有把自己當作標杆
四中不會宣傳「我們比xx中學還要好」。四中不需要通過和其它學校的比較來彰顯自己的好
四中的學生既不會因為自己是四中的就看不起別人,也不會因為你是高考狀元就對你仰視。

四中古典而低調
四中的風格是不作秀、比較紮實。我們老校長劉秀瑩曾經說過(大意):如果四中經常上報紙,那說明我們的工作重點不對。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這才是根本。

四中有良好的民主作風
說幾件我上學時候的小事。
1.那時候學校剛時興搞校服,四中的做法是:所有的設計稿,包括校方找人設計的、學生自己設計的(學校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全部在食堂門口的海報欄里公示。然後全校投票來決定校服的款式。
2.我們班曾經有個老師,我們不喜歡他,覺得他水平差,於是我們課代表就直接找了教務處反映情況,要求更換老師。然後,學校核實了一下,就真把他換掉了。
3.我們有一陣子對學校食堂有意見,有一次我們同學發現菜里有蟲子,就直接拿著飯盒找總務處去了。最後總務處主任特別來我們班裡,和我們搞了一次座談,一方面是和我們溝通一下辦食堂的種種難處,請我們理解,一方面也是表示一定要改進。
4.上課的時候,我們有時候覺得老師講的不好,會當堂直接「頂撞」老師,哪怕是在公開課上。老師從來不會因此批評、記恨學生。
5.我們那時候經常全班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不交物理作業(覺得懶得寫或者太簡單),老師居然也就無可奈何。
6.我那時候是班長,但有時不執行年級組長的要求。比如他要求臨近高考要在班級黑板報上搞倒計時,每天更新「距離高考還有xx天」,我拒絕執行,理由是「本來大家就很緊張了,還搞這個東西,這會增加同學們的心理負擔」。年級組長不悅,但也沒強制我執行。後來他也沒在任何關鍵問題上找過我的麻煩。


因為這個人,我永遠不會對四中有好感。


謝邀。


我先把這話放在這:人大附中和四中之間沒有定性的差別。如果有接下來有人使用「人大附中人怎麼怎麼樣,四中人怎麼怎麼樣」,基本都是鬼扯。不信做個雙盲實驗,看能不能區分出人大附中和四中的學生。


尤其是學生心態已經越來越像了,每年高考一出分要是發現沒狀元,大家就忽然回憶起自己的學校友多麼重視素質教育,自己在這獲得了多少寶貴的經歷,自己的學校多麼有歷史底蘊,以及相比之下狀元這個頭銜多麼不重要了。


不信過兩天看。


四中畢業生,認識20個以上人大附中畢業生,負能量,匿了。

說實在的,四中今日已早不復當年之輝煌了,這體現在在各個方面。

首先,學術頂尖段的生源完全搶不過人大附,人大附的仁華學校確實是彙集了絕大多數在數理方面有天賦的苗子(另一個優勢是海淀區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多),四中的初中部剛剛起步在這方面真的是吃了很多虧。看看四中近幾年的競賽成績就可以知道有多麼慘淡,在北京範圍尚且可以算上一流,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是妥妥的二流了;相較之下人大附中的競賽近十幾年裡都是全國翹楚,最恐怖的是現如今還越來越全面,除了數理信息學這些傳統優勢科目,化學生物進步速度也很快。相比較之下,作為四中的競賽生,真的是感受到所接觸的資源(師資,儀器)已經有了很大很大的差距。至於狀元,雖然其實四中真的不是很在意,但事實也確實是拿得比人大附中少了太多。

其次,權貴們的子嗣也不再視四中為第一選擇,雖然仍然有如溫爺爺之孫等在四中,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十一、景山、人大附分流走了不少。前面也有答主提到四中歷史上的輝煌是得益於資源和成績的良性循環,而資源有多大一些部分來自於這些權貴的支持呢?我不知道,但似乎是可以想見的政治力量。

但是,我也並不是說四中正在走向衰敗,現在的四中仍然是北京乃至全國口碑最好的中學,這也使得四中人在申請國外大學的時候擁有很大buff。四中的管理層很機敏地抓住了這一點,開設了跟四中本部關係不算大的四中國際部,通過收取高昂的費用來保證學校的發展(這其實已經是很常見的做法,人大附中也有)。

四中的體量太小,生源也不人大附更多元化(因為中考分數線最高,也因為不會像人大附可以巧立各種名目招收奇才怪才,當然現在通過道元班等也有改觀了),一個年級不過400餘人,要真論多元化的素質教育,其實也真的是搞不過一個年級近1000人的人大附。這一點從社團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還有大型活動比如電影節的不扯淡性可以非常明顯地比較出來。這並不是說四中的有特長同學的密度就小,而是真的有可能你的興趣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但是這種環境其實恰恰最適合那些沒有出眾天資勤勤勉勉學習專心高考的同學,高三的四中複習效率和質量之高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這可以從四中多年保持著北京地區高考平均分最高,北清比例最高可以看出來。


深夜手機零散打這麼多字,並不只是一味想散發關於四中的負能量,而是想儘力呈現我所觀察到的現實。如上所說,四中還是很適合三種人的:第一種是勤勤懇懇學習的,第二種是申請出國的,第三種是你已經知道自己的特長並實在太小眾的(你確實會享有極大的自由成長的空間和資源)。適合人大附的,由於確實是不太了解(樣本比較不全面),我只能說天資很高,希望在競賽中做出成績的,一定要去人大附中。

最後,我還是想說一點,雖然兩校的氣質差異遠小於與全國其它學校的差異,但還是有一些微妙的不同。總體來說,四中更加傳統,更加理想主義,但卻容易流於空談和口號,以及刻奇;人大附中更加現代,比較實際,但是由於從小競爭比較殘酷和直白,容易沒有人情味。當然,不論在哪裡個體的差異都會遠大於群體間的差異,這種大致的描摹也只能是基於我自己的觀察和體會,大家權當一家之言。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是大家感興趣的,歡迎在評論里提出來。


其實匿名沒什麼用,細節一多了絕對能被猜出身份,但願校友們不至於像我一樣有閒情逸緻吧。

初中人大附,高中在四中,其實因為年紀不同,看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哪怕確實有在兩校就讀的經歷也不太可能做出什麼太客觀公正的評判。乍一提這兩處地方有什麼區別,第一反應除了四中的校服質量確實比人大附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畢竟和價錢成正比),人大附食堂讓我在畢業後魂牽夢縈和四中的魔法師似乎稍微多一些以外,想不出什麼特別的區別來。確實人大附的學生多一些,校園更加的現代化沒四中校園那麼厚重的歷史感,但除去客觀差異以外,很難說學生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說四中同學更有文化氣息的,人大附的文青也比比皆是,說人大附更加盛產學霸的,四中同學也沒多大區別。有件事特別有意思,同樣一個段子,我在人大附四中都聽過。

(在人大附)
「感覺我們從來不提四中,倒是四中那邊人總是和我們比來比去的啊。」
(來了四中)
「我們平常都不知道人大附怎麼怎麼樣,怎麼好像他們一直在觀察我們??」

(只是有意思所以提一下,事實上我們都挺和平的,穿四中校服進人大附和穿人大附校服進四中我都干過,沒什麼人在意的根本,攤手ㄟ( ▔, ▔ )ㄏ)

總之都是帝都最優秀的年輕人,都有傲氣,非要說出個區別,大概幾年逛吃的地方的不一樣確實能導致些奇妙的不同2333。

應該提提老師的,等哪天有空再補。

都是母校。
都是家。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雖然離題主提問已經過去很久了,但還是認為不回答頗為可惜,貼一篇2014年秋季的思修課程大論文,雖然三觀正得我自己不忍卒讀……還是不匿了。


正文—————————————————


從北京四中到人大附中再到清華大學

——從中學到大學


北京的同學大概會明白,我這條升學之路光看校名有多麼獨特。

我總覺得要不切身談談遊走兩校之間的體會都有點對不起我這樣獨特的經歷,恰好最近看了一篇轉載的「當北京四中遇到了人大附中」(追本溯源是人大附中一位語文老師的作品),感觸頗深,又有思修老師給的「北大與清華」一篇,可惜還沒來得及上北大,只覺得「比較」真是一種寫作的好辦法,便有意也動一動筆,可惜文疏才淺,不敢站在多宏大的視角上,所以決定就我個人的成長經歷寫一寫,比一比這三所名校給我的影響,再談談自己的人生。

興之所至,沒有刻意控制,一不留神竟寫了小六千字,又捨不得刪,只好都呈上來,也算全了我對母校的一份心意。

回首看去,我之前的小半生最大的轉折點不是走進清華大學,而是邁入北京四中初中所在的東校區,那個皇城腳下北海公園牆外有些逼仄的校園。正是從那一天起,我開始接受「精英教育」,然後一步一步終於走到了今天。

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北京四中東校區東南兩面是北海公園,西側是軍隊大院,北面則有前海醫院擋住了平安大街的車水馬龍,校園內只余青磚老樹,鳥語花香。當然我們剛上學的時候還並沒有這樣的意境——校園前身是北海中學,五年前四中收來了用以恢復初中,我們是恢復初中後的第五屆,甚至我們在校時北海中學遺留的最後一屆學生還沒畢業,我們還在校園裡共同生活了一年。那時學校里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兩個操場輪流扒掉重整,08年汶川地震剛完,兩個乾隆修的古董樓和我們生活的教學樓都準備開始進行抗震加固……這些前塵往事回憶起來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我也常回憶初中那些人和事,但此刻才突然發覺自己對於這些環境背景居然也如此的親切熟悉,果真是有感情。

我對四中的感情與對清華的感情也類似,是自幼憧憬著的,是每接觸到,領悟到一點都感到由衷歡欣鼓舞的。

這兩所學校有許多類似之處,比如四中原來是男校,後來才開始招收女生,但終究有一種男性的厚重氣息和底蘊,與清華相同;比如四中的校訓是「勤奮、嚴謹、民主、開拓」,清華人自然也明白這正是我們的作風;比如學校堅持每天30分鐘上操和一節40分鐘的體育課,對學生身體的重視在中學裡全國獨一份,這一點從我們五道口體校這屆所有幾十個四中生源體育課分班全部在A班也可見一斑;而我最看重的是對學校的那一份歸屬感,集體榮譽感——當初我每天進校門都會看到標語「今日我以四中為榮,明日四中以我為榮」,四中每天檢查三次的衛生評比之嚴苛與各班得分之高可以例證我們為了班級和學校榮譽可以付出一切努力,我們自稱「四中人」……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麼「人大附中人」、「北大人」之類的說法,但我們「清華人」的招牌絕對響徹全世界。

這幾年,通過不斷的對比,我才逐漸領悟到對母校的那一份認同與摯愛在我每天的幸福感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回首過去19年,初初體味到每天開開心心,充滿幹勁的感覺,便是四中那三年。

四中給了我們很多,表面上的那些成績自不必說,但老師同學校友們每次交流起來,最有感觸的還是那一份「家國情懷」,看不見摸不著,興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興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總而言之是一些讓我們這些青年人感到肩上擔著的家國重任,並為之血脈賁張的情懷。

看到有人談教育談到最得意便是方法習慣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彷彿比應試教育一下上了一個層次。我覺得他們不懂,在我們四中人心中,教育給我們最重的,是情懷。我們素日學習生活中也不斷強調習慣和方法,但情懷,又更上了一個層次。

情懷的培養自然不僅是語言的灌輸,這是一個十分複雜漫長的過程,在今天這個日趨物質的時代顯得尤其艱難且格格不入。這個過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依我愚見,12歲到15歲正是三觀開始建立的幾年,此謂天時;四中鬧中取靜的校園猶如一座不染塵埃的象牙塔,此謂地利;北京的小升初拼的不僅是孩子更是家長,經過重重選拔相聚的我們都是家境優越家長又重視教育,本身資質也很優秀的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四中的一塊金字招牌又招來了全國最優秀、最愛孩子的教師,此謂人和。

談到全國最優秀、最愛孩子的教師,就不得不提我們初中三年的年級組長,政治老師。我的初中生活就是從他的「為什麼你們考試考不好?是因為你們沒有系紅領巾,沒有把書包掛在課桌左邊,把水壺掛在課桌右邊……」開始的。說起來這頂多算是對我們習慣的培養,和情懷沒有半分關係。不過這位年級組長連這樣的培養習慣的話都說的無比有感染力,確實是一位天生的演說家,而他談起人生大道理、大情懷,絕對更令我們這些少年們心潮澎湃,什麼回報母校,什麼獻身祖國一下就不空虛了。如今這些倒令我聯想起清華話劇《馬蘭花開》,觀眾情緒不由自主被鄧稼先的默默奉獻祖國的人生所帶動,每個人都會生出幾分報國的豪情。

當然情懷也不止愛國,譬如四中極其重視我們的國學教育,入學啟蒙是從我們四中首任校長王道元先生的訓誡開始的,校園裡也有屹立不倒的訓誡石,上書:

須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為本根,以協同尚義為榮衛。所貢獻於群眾者不嗇,斯群眾之報施我者必豐。藉勢倚權,常與禍構,不可為也。故求其可恃莫如學,勢可踣也。學不得而閟也。今學者每期期焉,以學不見用為慮,而不以致用不足為憂,竊以為過矣。不知學無止境,致用亦無止境,有生之年,皆學之日。其受用處,非根器淺薄者所能知,亦非佻達紈絝者所能任也。諸生方盛年,志高而氣銳,將欲厚其積儲以大效於世耶?抑將淺嘗自放以儕於俗耶?是不可不審所處矣。諸生勉乎哉!

字字珠璣,我至今仍能背誦,全篇引用在這裡,看來看去也不忍刪減一個字。

後來我們學繁體字,背《弟子規》全文,初二整整一年隔天早讀讀《論語》,便是不走腦子也背了個七七八八……不敢說我現在已經完全體會了國學和儒學對我人生的啟示,但我明白這些確實在我思想中扎了根,與沒有這些底蘊是不一樣的

外人看來,四中師生功利心不是很強,面對外界評論把自己高高掛起,一派老貴族的風範;但內里,我們師生都覺得四中是一所最有人情味兒的學校——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單純對每個人好,每個人的感受都會被顧及,每個人的觀點都會被尊重,任何一個師生的精彩發言都會贏得熱烈的掌聲,這是我這一生之前和其後都再沒有的感動。

於是我懷著對四中的滿腔熱愛從四中畢業,經過了中考之後的一番不太好解釋的糾結,最終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開啟了我的高中三年。

我一向沒搞過競賽,在人大附中分班考試只被分進了一個普通班,然後一呆就是三年。初中時我的成績雖不算出類拔萃,但至少是個上等,而人大附中一個年級14個班中有7個都是重點班,我居然還沒進,實在是不得不讓我產生一定心理落差。

從那以後凡是有人問我更喜歡四中還是更喜歡人大附中,我一律回答四中,雖然我自己也明白有失公允,但既然是結合個人經歷,我也就主觀上實話實說了。

但即便是這樣,我也得承認人大附中也給了我非常多。由於實在是浪費了很多難得的機會、資源,我自覺對不起母校。還好我最後還是在學校的幫助下考上了清華,坎坷的三年終究還有個不錯的結果,過程也就顯得沒那麼難以啟齒了。

這個所謂難以啟齒的高中過程,簡而言之就是我上學以後不大看得上身邊的老師同學,但是自己從來也不是個越挫越勇亦或是一貫出類拔萃的性格,倒是個自由散漫的性子,所以就在學習和活動上都有些消沉,尤其對各類集體活動人際交往沒興趣。到了高一下學期,我在這種糟糕的狀態下很容易便看小說看上了癮,偶爾還看點有內涵的名著,但大多是沒什麼營養的網路小說,看得日夜顛倒,學業盡廢,之後的一年多一上課就睡覺,沒交過一篇作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我有幸排到了年級倒數,這期間老師和我爸媽都在盡一切可能把我拉回正軌,什麼沒收一切書和電子產品,心理醫生,藥物控制,無所不用其極。但到頭來我也沒能像小說中那樣幡然醒悟,浪子回頭,只是人性未泯,受不住身邊人給的無條件的關懷形成的巨大的無言的壓力,高二下學期開始逐漸恢復學習,高三到頭才慢慢把前兩年拉下的都補上。感謝包括父母老師同學學校經驗等一切極端優越的外因,本著自幼至如今對清華愈發深沉的渴慕之情,憑著確實比較好用的大腦,經過內心的極度努力對抗極差的自控力最終呈現出的半吊子高三總複習的內因,靠著偏科得來的自招加分,最後,我將將邁入了清華的校門。

能如此不加修飾地描繪出如此令人慚愧的事實,倒是我高中學業盡廢,排名倒數期間才磨練出的厚臉皮。然而即便我這樣厚顏也覺得就這樣上的人大附中還回來對母校一番品頭論足實在是不妥,把人大附中拿來與四中比較更是沒良心,只能在這兒先表達一遍主觀上對母校的感謝,再表達一遍客觀上對母校的讚賞。

不過終究在人大附中的校園裡生活了三年,對母校的感受也絕非「沒有人大附我就上不了清華」這麼簡單。

在人大附中,辦學思想「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確不是一句空話,正是這樣不拘於規矩和先例的做派給了人大附中無限的活力和無盡的可能。

我的例子大約可以叫做高考應試上的「屌絲逆襲」奇蹟,印證了人大附中的高考教學「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還有許許多多其他領域創造奇蹟的例子,比如有學長對機器人感興趣,劉彭芝校長就給他批了一間專用實驗室,配齊了全套設備,於是這位學長很快帶隊橫掃了全國所有機器人相關比賽,在世界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有學長對電影感興趣,和學校申請創辦了人大附中電影節,如今拍班級電影已經成為了每屆高一學生的頭等大事,每年的電影節總會吸引了全校乃至全社會的眼球;有學妹擅長畫紀實漫畫,有一幅描繪「自行車中的物理」選修課課堂的漫畫被同學們廣泛傳播最終傳到了劉校長的手裡,劉校長高興地給這位學妹提供條件,讓她一年之內畫完了全校所有幾十門選修課的課堂,完成選修課長卷,又把這些長卷做成日曆,我們全校師生人手一本;原來學校藝術團中只有女子舞蹈團,初中開設了一門男子舞蹈選修課,結課彙報演出反響不錯,劉校長當即就著這個班成立了人大附中男子舞蹈團,聘請老師,全班同學只要通過考核一律保送本校高中……人大附中在高考,本科出國,各類國際奧賽,科技創新類比賽,文藝、體育等各個類型的比賽中取得的成績,不是白白得來的,不光靠對特長生特別培養,很多人原來並沒有什麼突出特長,是學校敢於突破常規,挖掘學生潛力把他們培養出來的。

這樣一所創造奇蹟的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近幾年已經在社會上初露鋒芒,我們可以看到青年創業者有不少都是人大附中畢業的,都有這麼種敢作敢為堅持不放棄的品質,他們的成果可以證明我校辦學思想後半截「……一切為了祖國的騰飛,一切為了人類的進步」確實實現得不錯。

對於我個人而言呢,高中時期我也參與過科技創新俱樂部,支教社團等,雖然我由於個人原因浪費了不少其他鍛煉機會,不過這種說干就乾的幹事效率我還是學了起來,激發潛能的活力我也算有,人大附中畢業生幾個字我還是當得起的。

寫到這裡我們都明白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是不能直接比的,兩所學校帶給我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簡直就是天下無敵的。這也是我當初中考糾結來糾結去最後選了人大附中的理由——把我心目中全國最好的兩所中學都體驗一遍,絕對過癮。

總結癮過得如何,擇其重點,大致可以概括為「北京四中教會我做人,人大附中教會我做事」,正如我父母評價的——初高中順序上對了。

(寫清華的部分不合題意,刪掉了……)

多說無益,且看腳下。


正文結束—————————————————

真是不忍卒讀……萬一有人看完了,請注意這是一篇思修論文,還帶著高考作文的腔調……意思都是真的,負能量的東西不會寫在裡面,其他答主說的基本都對。
只是其他答主動不動說我認識至少20個XX校學生……拜託我兩校各認識至少300個學生,外加幾十個老師校領導什麼的……我寫的東西都是以我自己為例,絕不代表別人的感受~兩所學校都非常包容,文化多元,什麼樣的學生老師校領導都有(四中也有一大堆會玩的、戀愛泡吧混社會的,人大附也有一大堆真乖的、黨員骨幹傻白甜)……請記住個體差異永遠大於整體差異,所以不要試圖給大家貼標籤了~嗯,拜託別給我們貼標籤。

順便提一句,最近兩校的05、06、07級都在瘋狂開同學會、校友會(大齡單身青年同學校友相親會),動輒百人千人……既然是相親會,個人覺得兩校可以聯個誼嘛,成功概率肯定會上升~


一直覺得很有意思。

人大附中和四中,都是我國最優秀的中學之一,一個校名背後有多少人?
怎麼就能憑個人經歷感受和喜好,甚至局外人的角度大言定論所有?
都是不小的林子,自然不會只有一種鳥。話難聽了點兒,可總比一味呵呵這呵呵那/我喜歡這我喜歡那/這個blablabla那個blabla的叨叨要好些。
有人就是喜歡校服,也有人喜歡穿自己的衣服。有人適應學校的體制,有人習慣自己的套路。有人留升,有人出國。有人戀舊,有人偏新。

莫非知乎也流行新浪某專家的學校體制定義論了?

另外,本人RDFZer,深愛母校黨。狀元/全國排名/國際知名度/水深/背景等各類話題已聽吐。
學校之間很和諧,沒事兒看看外人替我們撕X也挺有意思的。
還有我特別慶幸你們沒拿我校和某自稱全國XX第一的高考工廠比,也特別慶幸你們沒拿四中和該廠比。不然我的愛校心還真是很痛苦。

要是不喜歡我這套說辭,我也可以給你講講你們聽爛了的,附中學子有多麼熱愛的驕傲於我們的母校什麼的。

---
又及,某回答里以校刊論學校的角度非常新穎,出發點也非常有道理。我看得非常震驚。身為對《無疆》有深厚感情的「參與者」,我只能說,隔壁的,好歹也算個遠親,草率結論多傷感情。

---
又看到一條很神奇的回答。誒知乎為什麼沒有呵呵鍵?身為附中學子我很自豪,但我並不需要以「客觀描述」其他學校來安撫自己無法抑制的優越感。


呵呵。
這樣我也會。

「我跟幾隻牛頭梗玩的不錯,相信我,狗都長得像孫紅雷。」
「我認識幾隻企鵝,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鳥就是要有這麼厚的皮下脂肪。」

---
不過想想也是,如果有一天人大附中淪落到被大眾頻繁和某高考工廠比較,才真是真的何其悲哀。

---
我並沒有看不起高考工場,畢竟所處環境和面對的生活壓力不同,選擇和意願不同很正常。
我也並沒有看不起他們的優越感,因為我只是閑到刷知乎,還沒有閑到以關切全民素質為己任。

說到底,各校別瞎比,群眾別瞎bī。


我不友善,你們繼續按鍵盤啊:)


---
很抱歉通篇都是無甚見解的吐槽。

我回答的目的,不在於對母校,或是對以附中和四中為代表的一眾「一流中學」作出任何評價。
我始終是RDFZer,我為我的學校自豪和驕傲。
並且我知道,我的母校值得被自豪,我的努力也值得我的驕傲。
我相信四中學子對四中的感情和我們也是一樣的。

局外人真的旁觀者清嗎?
局中者的我們,又怎麼會沒有感情因素的影響。

---
學校的確很重視素質教育,作為學生我在母校也確實獲得了人生中非常寶貴的經歷。
至於狀元論,我的態度和我通篇回答的主旨是一樣的,我就是過來貼個回答翻白眼而已。

附中人都散了吧,再在這兒刷知乎,多對不起母校。
幾年以後,看打的是誰的臉。

等等,臉呢?

---
18/05/2017更新
送給大家一張校花


同意絕大部分答主們的回答~
包括但不限於
1. 人大附競賽遠遠強於四中競賽
2. 四中出國不差(起碼四中中美班&>人大ICC)
3. 兩校都很注重高考,人大拔尖更多,四中更平均

1. 首先Class Size 不一樣,人大16個班,一個班50人左右,四中12個班(不算中美),一個班40個人左右。四中人數少很多,而在校園面積上也小一點,感覺四中人均面積&>人大人均面積(不是人均建築面積。。人大的樓好高啊,四中都是小四層)

2. 四中畢竟有一百多年祭奠了(1907),經歷了許多風雨,在建國、文革等動蕩年代發揮了不少作用;人大附還是新一些,1950年建校的,而且在許多歷史事件中並沒有那麼大的作用。

3. 四中學生更多的參與了社會活動。任何人,要是暑假、寒假去北京兒童醫院,去宋慶齡故居,首都博物館之類的地方,一定會有四中同學做志願者,而從沒見過人大附的同學(還見過十一學校的)。感覺劉長銘特別喜歡強調「服務社會」這個概念,學生們對社會可能感受的稍微深入那麼一點。

四中這幾年高層動亂太多了(你懂),而人大那邊被查的很少,劉老太太的工作做得比劉老爺爺的好很多啊。四中領導層的動亂和衝突直接導致了這幾年很多事情的下滑和變動。


老梗:上人大附中之後,校服就脫不下來了
上四中之後,社交網路用戶名會加上一樣的後綴

跑題乾貨:
人大附旁邊有很多商場,裡面有很多吃的,中午可去的地兒比較多
四中旁邊沒什麼可玩的。。。最近也是西單,我當年在的時候還沒有4號線 十分痛苦

切題乾貨:
課業方面:本人高中就讀於四中,據本人了解四中完全沒有周末/假期補課的現象,高一高二時也沒有月考和統練這種強化學習的手段,而人大附中應該是存在一些補課現象的,考試壓力也會大不少。如果你對自己的學習自覺性有信心,並希望過一個時間相對充裕的高中生活,可以選擇四中。

課外活動方面:本人混過一些四中社團和學生會,也接觸過一些人大附中的同學,私認為人大附中辦的更高大上一點,涉及的範圍也比四中要廣。

出國方面:我聽本科出國的同學說一些學校在選擇高中的時候會有偏好,似乎某些學校比較喜歡四中/人大附中的學生,每年都會錄幾個四中/人大附中的學生。所以可以找學長了解一下相關學校的偏好。


匿名反對某匿名的回答:

某校老師對待不同班級學生態度差別極大,某校老師更勢力眼
某校畢業生更喜歡在大學校園中穿著中學校服
某校校友更容易養成以學校出身論成敗的三觀

你要說其中的某校更容易出現這些現象,我倒是不好反駁,當然你也不好證明,既然是你的論點,請你證明下。

我要說的是這三個現象都只是某校中極小部分人會有的情況。

不要問我為啥知道某校是哪個校還跳出來認領,因為另一個校在京城特別是老北京人中多年的口碑使得幾乎沒有人會對她說這種話,我作為某校人這點還是要認慫的。

1,我校大部分老師都是教一年普通班,教一年實驗班的。作為一個當年高一第一次掉到普通班的人,我對我的同學們一開始是免不了鄙視的,後來我發現,他們跟實驗班的差距其實沒那麼大,而且比實驗班的人更多才多藝。這點老師們也都清楚,我高一的數學老師經常在課上跟我們說不要把你們跟實驗班的差距想像得那麼大,普通班的大部分老師一到各種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的時候往往會比實驗班的老師更有自信。

2,喂喂喂某校附屬大學校園裡的校服學生是中學生不是大學生!周邊高校里的校服某校生說不定是因為他們父母在那兒工作!我是真沒見過我校學生上了大學還天天穿著校服晃悠的,因為極大多數都覺得我校那面口袋一樣的校服太顯胖了!巴不得早點脫下來呢。

3,我高二的時候進了實驗班,班主任是剛從外校調來的,她倒是經常說諸如「要上北大,上首經貿好慘」之類的話,但我們都是非常反感的,因為除了她之外沒有老師這麼說。要知道我校沒上top2的永遠是大多數,高考失利的也不少,作為一個好基友高考失利的人,作為一個不少網友是二本大專的人,我是不會說這話。誠然也許大家心裡是這麼想的,只是嘴上不說罷了,但是看看知乎上動輒「常青藤,top2,C9」之類的劃分,這其實是社會常態吧。

利益相關:某校6年


看病都挺方便的


實驗中學好...匿了


附中的漢子可做好友,四中的妹子可做女友(滑稽)


風格不一樣的兩個學校。由於地理位置和校史決定。四中更沉穩一點兒,人大附中更活潑一點兒。但是把兩個學校學生混在一塊兒,外人是分不出來的。

還要給人大附中闢謠!老是有人問我們人大附中學生洗澡的時候脫不脫校服!
說真的,人大附中本校的學生,不分學霸學渣,沒人愛穿校服。
人大附中分校眾多,全北京有將近一萬人穿著差不多的校服,而中關村附近的其他中學每個年級校服都不太一樣,個別年級的還跟人大附的校服有點兒像…所以,穿人大附中校服的人數看起來就比較多…
看到有人說在美國都能看到穿人大附中校服的人…這個真的沒辦法啊…人大附中每個寒假都有60人上下的藝術團去美國演出,其他各種科技或者學科競賽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也肯定有好多。這種集體行為,穿校服更方便組織,也方便大家找隊伍。被要求穿校服的時候大家也只能硬著頭皮穿,聽說可以不穿校服的時候,基本就沒人還會穿校服了。
說人大附中人愛穿校服真的是冤枉啊…


所知甚少,答案難免偏頗,還請包涵。
在我所見,即人大附是動,四中是靜; 人大附欲培養精英,行業科學之中流砥柱,社會之棟樑; 而四中欲培養的,是大氣的人。大氣的人可以成就顯赫,可以默默無聞,可以成為掃地漢,但一定會是掃地漢中最盡心儘力的。
人大附實在,培養學生能力,思想,技能,社團活動豐富,發展好,內容全面,學生參與度高,活動有新意,有質量; 四中卻也不能被稱作理想,它培養學生胸懷,度量,悲天憫人同時也讓學生思考生活,從平凡中感受真實世界。
二者都是素質教育。大多情況下,四中有的,人大附也有,人大附有的,四中也有。二者的細微差別,一言以蔽之,就體現在校服上。人大附是鮮艷的火紅,四中是沉靜的藏藍。


初中高中都在四中,認識個位數的人大附同齡人。
在我看來,四中與人大附(或者說四中與其他北京名校)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成績,而是校風。四中管理學生是最嚴格的,校風評比中規定的教學樓內不能使用手機電腦等一切電子產品,去食堂不能跑步等等。人大附對於手機的使用幾乎沒有限制,更不用說去食堂要怎麼去。
還包括儀容儀錶方面,夏季一定要把校服穿在最外面,女生不能披髮,雖然有些老師視而不見,但是前幾天我親眼看到有一個女生因為沒梳頭髮就被主任罵哭。
四中對於教室衛生的規定可謂事無巨細,從黑板和板槽,垃圾桶,窗檯,門框,地面到牆群,都要一塵不染,有明確的扣分項。我一些初中同學高中去了人大附就特別看不慣那兒的衛生,雖然說衛生不會直接影響成績,但四中仍然要求學生們把最細微的事情做好。
綜上所述,四中的校園環境比人大附更純粹,更有象牙塔的感覺。
至於成績,在理科競賽上四中是不得不服,但今年北京高考四中文理均全市第一就證明了一切。除此之外四中的的確確更有人文情懷。
但是實際上在外地同齡人眼裡四中人和人大附人看起來幾乎沒區別呀…。


乾貨(自以為):

最重要的我感覺不是學校,而是發展規劃。

明確了目標去哪個學校都吃得開。

我高中競賽、出國、高考都摻和了一把,最後發現目標集中在一種升學方式上效果才是最好的。(不要問我為什麼)

競賽推薦人大附,出國推薦四中。

高考估計都差不多。

其實兩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差不多。競賽省隊培訓期間相處很愉快。

兩個學校里估計什麼樣的人都有。

不學成才的學神、勤奮刻苦的學霸、看書就煩的學渣、活動帝、小領導人、叛逆青年、五毛、老師的好助手、一擲千金的闊少、蠻橫無理的惡霸等。當然,標準的好學生居多。

校園倒是都挺喜歡的。

碾壓問題都是存在的,我的好基友們有SAT2390的,還有區統考第一的。高一的同桌今年被哈佛和耶魯錄了。(我就安安靜靜地做了三年學渣,面不改色心不跳,哈哈)

人大附最近有了一個早陪班,不知道和普高之間是否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最後補充一點,四中里女生比例顯然比人大附高。

利益相關:今年高考。

就醬。


—————————————————


突然想補點啥。。。

作為一個在國內非985、211的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

我想說…

妹紙比例才是選校真理…

(頂鍋蓋逃~)


北京四中是一所在城裡的好學校。
人大附中是一所在中關村的好學校。

我反正覺得還是有區別的,可能不如人家會玩吧。


男四中從我記事起就是北京出類拔萃的中學

親愛的人大附至少在我上中學的並不是十分出類拔萃,在海淀區的第一位的位置還是要和斜對門兒爭一爭的


推薦閱讀:

清華重點培養 290 名學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醫生教師不應該多賺錢?
沒怎麼做過家務的女生在男朋友家被對方父母各種明示暗示要求做家務是種什麼感受?
女兒說謊了,家長怎麼辦?
有哪些一發入魂醍醐灌頂的警句?

TAG:教育 | 高中 | 中學生 | 北京四中 |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