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魔術》想說明什麼觀點?

沒怎麼看懂


為了完成關於魔術的夢想兩人所付出的犧牲。一個選擇了可怕的技術,過上了每天殺掉自己,存活下來的不知道到底是誰的生活;一個選擇了可怕的人生,兩個人活成一個人,只能感受一半的生命。
關於犧牲這一點,在看中國人的表演的時候台詞已經表明了。


這個故事想說明啥一句話就完了,一個人要達到非常人所能達到的成就,需要作出非常人所無法忍受的自我犧牲。後面的話無需看了,但如果有興趣當然可以往下看。
故事的主角是兩個魔術師,紳士魔術師和草根魔術師。在一個封閉水箱魔術中,紳士魔術師的愛人不幸出了事故身亡,並因此和草根魔術師結下樑子。之後兩者在魔術領域展開競爭,兩者聚焦在移形換影這個魔術,也就是瞬移,紳士一開始採用替身方式實現,但他一直琢磨不透草根的作法,因為找不出使用替身的痕迹。紳士有代理人精於市場,而草根在技術上看起來高於紳士。這個片子的結局是紳士獲得技術怪人特拉斯的複製機器,實現了終極的瞬移模式(機器的功能是1:1複製人,且複製出來的人不在原地出現,而是在異地較遠的地方出現),紳士在魔術舞台上利用機器,將自身複製一份拷貝到異地,實現瞬移,同時將自身掉入預設好的舞台陷阱中,下設一個自動死鎖的封閉水箱,將自身溺死(否則世界上就會有兩個拷貝並存)。然後下一場表演,再依此法再溺死複製人,並生出新的複製人.......累計表演100多個場次.......
我第一次看這個片子時,看到一半預想到真相是如此時非常震驚。
故事並沒完,紳士並利用此技術,成功陷害草根,使之被處以死刑。結果是,紳士(第N代拷貝)被另外一個跟草根一模一樣的人給斃了,原來真相是草根實習瞬移的方式是和他的孿生兄弟配合,為了沒有破綻,兩人切掉同一隻手指,以同一個身份在社會上生活,輪流扮演同一個角色(同時出現時其中一個化妝),甚至和同一個妻子生活(兄弟中一人所愛,另一人則只是演戲,為了不暴露身份,一直隱瞞下去)。
整體的故事主線就是如此,敘事巧妙和多條支線大家可自行觀影欣賞,很多細節非常嚴密以及經得起推敲,但所有的都是為了服務這條主線故事而鋪設,自不用贅言。
好了。我們聽說過很多成功者的故事,但是如果將其背後的所有真相告知與你,你也未必樂意與之對換身份,其中痛苦非常人所能忍受。故事從魔術師口中說出,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觀眾都是精明人,你要作出真正讓大家感覺出乎意料之外的魔術,那麼背後的付出也必然是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嗯,這個推導很符合理性和邏輯。
故事中紳士和草根作出了不同的犧牲,實現了讓人驚嘆的表演,前者溺死自己100遍以上(他直到結尾之前,一直誤解溺死的痛苦很小);而草根犧牲了自己一半的生活,一半生活在明裡,一半生活在暗裡。這兩種犧牲都是常人無法想像,不願意付出的。
稍微引申一下,現實非常殘酷,競爭是無形的,但很激烈,聰明人千千萬萬,聰明且努力的人千千萬萬,憑什麼某個人可以做出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和成就?
這個殘酷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是在影片中非常直觀,一個魔術表演要讓人打從心裡讚歎,竟然要付出的代價如此之大。現實中不需要付出就能有巨大回報的事情也許有,很多人會歸結為簡單的1-2點,其實離事實還是有很大的出入,真相是親身體會過方能了解,但因為有人一輩子不會達到某種層面,隨便找1-2點簡單原因也許就夠了,就像魯迅所說,黑屋子裡的人在睡覺,是讓其繼續睡好還是將其喚醒讓其面對沒有出路的黑屋子呢?


《致命魔術》中最有趣也是最深刻,是對於「兩面性」這個詮釋。

傑克曼有兩個實體,但是活著的只有一個,這兩個實體是一模一樣的。
貝爾有兩個實體,兩個曾經都活著,兩個實體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共用一個身份。

傑克曼和貝爾也是兩個徒弟,也是兩個實體,兩個身份。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對於生存與死亡的詮釋,當人的肉體和思想都可以複製的時候,那麼生存和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到底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

這部電影好像就是一道哲學試題,將某個預設的條件推到里極限,類似於物理中「假設摩擦係數為0」這樣的理想條件下,來探討所謂的人性,探討「我」是什麼,生存是什麼。

這是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對於貝爾也進行了同樣的探討,只不過是用了相反的方式,當不同的人共用一個「我」時,我意味著什麼。當「我」被完全共享時,「我」是什麼。

最後是充滿哲學意味的魔術表演的三個步驟。充滿暗示意味的「生與死」。


這部電影對於表演部分的探討要遠多於魔術機關的部分。
兩個在我眼中最為驚艷的片段,一是傑克曼的替身醉酒上台,穿過道具門之後突然變得容光煥發,完美的扮演了傑克曼的身份。二是貝爾在獄中成功脫出鐐銬並將獄卒鎖住,大笑著接受所有囚犯的歡呼。
隱藏自己,欺騙觀眾,接受歡呼,我認為這就是電影開頭提及的三要素所指,與其說是魔術不如說是對表演本身的理解。諾蘭在大部分電影里是一個將自己隱藏得很好的導演,但至少在致命魔術里他的演繹超越了原著小說。我認為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諾蘭對表演的理解,這也許就是他的電影里演員要去適應角色、極少有演員能夠「本色出演」的原因,連阿爾帕西諾都不行。


看了豆瓣某個高贊影評包括這個回答里的高贊,我發現很多人壓根不懂《致命魔術》不懂諾蘭,甚至低估諾蘭低估這部電影。

《致命魔術》全片由一個魔術小把戲「小鳥魔術」貫穿始終,看似魔術師拍沒了小鳥又從另外的地方變出小鳥,實則再次出現的小鳥只是和被魔術師拍沒了的小鳥長相相似,而前者已經被魔術師拍死壓扁在了機關里,而這恰好呼應片中台詞:「現實既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蹟,沒有魔法」。

諾蘭真正牛逼的地方在這兒嗎?絕對不是,這段台詞完整說出來是「觀眾知道真相,現實既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蹟,沒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騙倒他們,即使只有一秒鐘,就能讓他們驚嘆,然後你就能……然後你就能看到非常特別的事,那就是觀眾臉上的表情」。

諾蘭就是《致命魔術》幕後的魔術師,魔術師(導演)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觀眾臉上的表情,他表現的不是現實既殘酷又悲慘,電影中的表現就是那個小女孩兒,雙胞胎雖然為魔術做出了極致的自我犧牲,互換角色,各愛一個女人,互換愛人,甚至為了報復互換生死權利,但他們都愛小女孩,那才是電影的謎底,熱愛生活,儘管它殘酷。

說到這兒,我想起兩句話: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人們為之奮鬥,我同意後半句。——海明威

與諸君共勉。


「若想成功,揮刀自宮」

一般人不是沒有勇氣自宮,就是幻想著不自宮也能成功。可惜現實殘酷得可怕。

看了兩遍《致命魔術》,第一遍錯過了好多細節,第二遍則純粹是回味其中細膩的感情,反而被現實與人性想當然的反差所震撼。

犧牲,為了成就偉大的魔術(成就),必須承擔常人難以想像的犧牲:一個無數次痛苦地殺死自己,等待仇人上鉤;另一個與孿生兄弟每天互換身份,只能過著一半的生活,眼看著妻女傷心卻無能為力。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這一幕,女兒問波頓,今天能去動物園嗎?波頓說,哦那不行。女兒委屈地說,可是你答應過。波頓這才反應過來,可能是昨天他的兄弟答應的,於是趕緊改口,好的好的,我們去動物園,爸爸出去辦點事馬上回來。還模仿大猩猩逗女兒,女兒開心地走了。

妻子則默默經過,在酒櫃前兀自倒酒喝,神情寞落,完全沒有全家即將外出遊玩的喜悅。這個善良的,和丈夫同甘共苦一路走來的女人,此刻物質寬裕,卻再少見到笑容。波頓覺察到這一點,大概能猜到原因,但還是必須「明知故問」:莎拉,莎拉,你怎麼了?走過去從背後抱住她,想親吻她的後頸(應該是男人最柔情的動作,丈夫對妻子深情的流露),卻被妻子躲開。波頓無奈地強調,我愛你,我真的愛你,我只愛你。妻子看出來了,你這次是真心的,稍微有點釋懷,但心結難開。

然後,波頓出現在公園的旋轉木馬旁,與早就約好等在那裡的兄弟(法隆)碰頭。兄弟遞給他一張字條,寫滿了奧利維亞想買的東西,於是,我們知道他們要交換身份了。兄弟代替波頓陪妻女去動物園,波頓代替兄弟陪奧莉薇亞血拚。波頓再三叮囑兄弟,請一定讓莎拉相信,他愛她。

那麼波頓去了哪裡?場景來到奧利維亞所在的小樓,奧利維亞熱情地上去親吻波頓,波頓則毫無回應,閉上眼睛,面露抗拒之色。於是我們知道了,這是愛妻子的波頓,他只是拿著字條來履行「任務」而已,就像當時在動物園的兄弟(並非同時發生,此刻兄弟已變成法隆,謹慎的兩人絕不可能以同一個身份現身)。奧利維亞以為心上人的冷淡是因為心繫家人,表示不悅。奧利維亞問,為什麼法隆老在附近轉悠?那當然了,愛著奧利維亞的,是另一個「波頓」。

看到這裡,我感到迷惑。為什麼?為什麼兄弟倆明明知道要陪伴自己的心上人,還非得互換身份,不但自己痛苦,還引起各自心上人的不滿(尤其已經在奔潰邊緣的莎拉)?為什麼不你去你家,我回我家,皆大歡喜?

所以,果然,很快兄弟和莎拉在卧室里爆發了爭吵,脾氣更加火爆的兄弟說了真心話,我不愛你,間接導致莎拉的自殺。而愛妻子的波頓,只能在卧室外無奈地安慰自己女兒。

對常人來說,可能覺得波頓不可理喻,難道不能商量一下嗎?今天例外,你陪你的,明天我陪我的,不耽誤魔術,又能抱得各自美人,不是很好嗎?如果是狗血肥皂劇,可能話鋒一轉,門外的波頓衝進去,大聲說出真相,妻子喜極而泣,三人言歸於好,第二天繼續表演偉大魔術,觀眾歡呼,名利雙收,妻子和奧利維亞會心一笑,真是皆大歡喜。

這就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但是被粉飾太平的虛假現實。我們這也想要,那也想要,最後只能是電視劇的黃粱一夢。真實哪有那麼簡單?這個渾然天成的魔術,稍有一破綻,就滿盤皆輸。他們不是只在某幾天扮演對方,他們是要一輩子扮演下去,就像那個扮演瘸子的中國魔術師,只要某一刻露出馬腳,再宏偉的大廈都會即刻坍塌。如果可以隨時通融,或者向各自的愛人道明身份,波頓兄弟倆不是早就這麼做了嗎?既然沒做,那答案肯定是不行!不允許哪怕0.01%的可能性出現差錯,絕不允許,因此,必須按照約定的交換時間和紀律,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能違背。

所以,這就是犧牲,你我以為的犧牲都太過輕鬆,真相往往殘酷一百倍。一旦你我有了「今天要不就不換了破例一次我們各自陪自己的愛人」這樣的念頭,那就完了,你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無可避免地露出馬腳,這輩子再也吃不了這碗飯。波頓兄弟深知這一點,因此難以想像地嚴守紀律,哪怕愛人一個自殺,一個離開,都是必須的犧牲。

真相多麼殘酷,看到這裡,我不禁毛骨悚然,這比安傑一百次殺死自己的布局更令我不安。死亡畢竟一了百了,痛快多了,畢竟安傑是一個無牽無掛的單身漢,但相較波頓,一天天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心酸難過,一次次地內心掙扎卻不能說出真相,一次次抱住對方卻被對方推開,一次次眼看對方淚如雨下而自己卻是個局外人無能為力。每一次都是一場地獄輪迴,這樣的煎熬,比死難受多了

違背人性的「嚴守紀律不通融」,才是成就偉大魔術(事業)的關鍵。常人只見表面風光,不見背後辛酸,凡事取巧想當然。但真相,往往比想像的殘酷一百倍還不止。


雙胞胎蝙蝠俠大戰分身金剛狼····


只看了一遍還有點糊塗:

波登被盜的日記有一個線索——特斯拉,波登早就知道特斯拉複製機器的存在了,所以波登到底是真正的雙胞胎呢,還是波登用機器複製了自己並與複製品合作呢?被打掉手指的波登把雙胞胎/複製品的手指也切了下來,一模一樣的兩人嚴密共用一份生活。所以波登的複製行動應該是發生在接子彈魔術之前才對,才會複製出手指完整的複製品。那波登幹嘛還非得等到安吉老婆意外死亡矛盾激化之後再單飛搞移形遁影魔術呢,我要是波登,複製品一出來我馬上單飛233333……

所以結尾被處決絞刑的波登是複製品?這和溺死自己100次的安傑其實差不多?和死在籠中被替身代替的小鳥也差不多?沒得可犧牲了,創造東西也要犧牲掉……服

這個影片倒是明確影射了直流電和交流電之爭——愛迪生和特斯拉之爭,偉大的奇蹟背後,永遠有很多犧牲、爭鬥、不公、不義和痛苦。


就是蝙蝠俠大戰金剛狼吧?
金剛狼和蝙蝠俠本來是好基友,因為金剛狼的戀人因為蝙蝠俠意外死亡,兩人反目成仇。倆人都想表演完美的瞬間轉移魔術,金剛狼的方法是用特斯拉的技術扶植自己,然後把前一個自己淹死;蝙蝠俠的辦法是雙胞胎。
我認為,這部電影想說明的是,追求巨大的成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為了完美表演瞬間轉移魔術,金剛狼付出的代價是淹死自己一百次,蝙蝠俠的代價是兄弟二人有一個永遠生活在黑暗中。至於這種代價是否值得,那就看觀眾怎麼想了。


你如果會魔術的話,你會發現,簡單的一個魔術背後蘊藏著巨大的犧牲,或者冠冕堂皇一點,稱之為準備。

例如很多人好奇我隨便拿起一副撲克,變一個魔術就可以要到電話號碼。其實你們不知我背後做了多大的準備:我得事先把你們看似普通的撲克做手腳,隨!時!攜!帶!給人一種隨時隨地都能變的幻覺。

好了,回歸正題。《致命魔術》其實是想讓大家更認識魔術,以「熱愛」「尊重」為主觀情感而不是以「拆穿」「揭秘」為直接目的。魔術是假的,魔術是辛苦的,魔術更是致命的。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個魔術,我們為什麼不像孩童般的眼睛看待世上每一個神奇的東西呢。

從哲學的角度,《致命魔術》更是闡述了一種……balabalabala好了我不懂哲學裝一下逼。

魔術,你看了,你覺得神奇,就好,至於秘密,真的很傻逼,傻逼到說出來了您以後都不敢看了!


輝煌的背後總有你看不到自我犧牲。推而廣之,每一位在台上講述著自己不平凡人生的人的背後,總是有我們難以想像的付出與努力。


內含劇透。


答案就在片名中。片名叫The Prestige,威望,名望的意思。中譯《致命魔術》非常通俗易懂,但原先的意思就沒有了。

片子圍繞Prestige討論了兩點:
1 為了取得Prestige可以做怎樣的犧牲
2 獲取的Prestige該如何分享

而A(安吉爾),B(孿生兄弟)以及T(特斯拉)三種態度是不同的。


關於犧牲
A願意犧牲生命。
B願意犧牲生活品質。
T為了科學可以寧可放棄名望,他選擇不犧牲任何東西

關於分享
A不願意和任何人分享。如果他只複製一次自己,完全可以表演和B一樣的孿生魔術。然而他寧可冒著被殺的風險,也要確保享有名望的只有一個存在。這是何等的偏執。
B只和最親近的人分享。
T願意和他人分享。他把自己的作品給了A。

結論:
向特斯拉致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sacrifice


到最後,他們已經不是剛開始那個為魔術而痴狂的年輕人,他們的仇也不是因為貝爾誤殺了傑克曼的愛人,而是兩個人心裡一心想成為最棒的魔術師的痴願。

不要用自己的夢想作為掩飾,把自己陷入對榮譽和自我價值追求的無限狂熱之中。


有一個詞在影片中出現了很多次:obsession,即物極必反。
(PS:我倒是覺得這部影片表達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它的手法和鋪墊,比如說一開始和最後那個變小鳥的魔術,象徵了很多,認真感受你會為之咋舌的。)


我覺得電影裡面的台詞已經點明了,
「沒有人關心消失的那個人」。所以borden的老婆的侄子說的那句話就特別讓人心疼「Where"s its brother?」(看小鳥變沒了又變回來了那裡)一般這種看穿一切的都是小孩子
「其實觀眾早就知道了」。


魔術師是最擅長保守秘密的人,整個電影的基調就是,保守秘密,又不斷的拆穿秘密。
安吉爾的妻子信任伯登,安吉爾不信任伯登,嘗試新的繩結表演魔術,結果安吉爾的妻子死掉了。
安吉爾開始報復伯登,於是 兩個魔術師不斷相互拆穿對手魔術。就像兩個人為了保守自身的秘密,不斷編造新的謊言,但是又不斷的被對方拆穿。
最後兩個人都發明了對方搞不明白的魔術,不過最後還是被對方拆穿了,伯登是通過隱瞞雙胞胎兄弟,安吉爾是複製自己,殺掉自己表演了一個同一個換位的魔術。兩個人保守秘密的方式可以理解為伯登這類人通過雙重人格,過兩種不同的生活來保守秘密。安吉爾這種人則是通過不斷殺死(忘掉)過去的自己來保守秘密。
整個電影沒有贏家,兩個人都是輸家。他們都在這場爭鬥中失去了很多東西,伯登和他兄弟,為了保守秘密,一個導致妻子不信任自殺,一個死掉了還無法和摯愛(斯嘉麗·約翰遜)正常戀愛。安吉爾因為妻子的死去不斷報復,為了打擊對方瘋狂的活著。
電影所影射的,每個人都有一個不想讓其他人知道的秘密,這個秘密可能會很陰暗,甚至關乎尊嚴,是否可以正常的生活,就像魔術師一樣,可以在很多人面前很華麗的表演的秘密,維護這個秘密的方法就是編造謊言(魔術),每個人都通過這種方法維護在其他人面前的形象。


謝邀。

我個人認為電影主旨側重在「我執」上面。

片中兩位魔術師所處的時代應該是維多利亞時期,當時的魔術手法方興未艾,普羅大眾對於魔術的認知才剛剛從變戲法這樣的市井街頭表演轉為室內的觀賞性表演。在魔術這個新興領域,誰能抓住市場脈搏,吸引觀眾建立口碑和威望,就能讓身價水漲船高。正如同故事的隱線,愛迪生跟特斯拉在直流交流電之間的鬥爭一般,兩位魔術師也為了當時的金牌節目分身魔術(移形換影)的技術較量而逐漸反目成仇,在技巧、野心和陰謀之下,雙方瘋狂地在魔術手法上展開較量。彼此間感嘆對方手法的神奇,卻又費心破解拆台。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伯登二人,一個出身為正統魔術師,出入於上流社會的貴族與豪門之間表演華麗的魔術,另一個出身市井卻天賦極高,不修邊幅卻純靠技巧取勝。這簡直就是愛迪生跟特斯拉的象徵。因為和本文主旨不同,故關於隱線大家可以參考閑談《致命魔術》背後的電學鬥爭 (致命魔術 影評),我就不再贅述。

當單純的技巧比拼的已經無法分出勝負的時候,為了開發出更加驚人的魔術,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開始做出犧牲。大概是從片中博登解密中國老人的金魚缸魔術時開始,兩個人的較量已經深陷我執之中,到後來爭奪助手,女人,謀殺道具師,甚至在魔術道具中動手腳陷害對方。勇氣逐漸取代了道德,野心取代了友誼,科技取代了技巧,甚至連老婆都可以作為偽裝道具。每當對方的技術取得了突破,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模仿,拆穿,然後超越。當常規意義上的爭強好勝執著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是單單為了名譽地位威望這些表面的東西,而是尋求超越。佛教上所說的我執有個嚴重的後果就是眼中只剩下結果,既是為了這個結果要付出無限大的代價。但是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卻又恰恰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類似的「雙王」構架電影,能夠將我執表現得淋漓盡致的還有張國榮的《槍王》,在個人執著面前,技術、手法、以及所有的犧牲和代價都不在重要。

電影並非是帶有說教意味的去指出「我執」的好與壞,而是選擇呈現,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點。

不瘋魔,不成活。


1.追求名利成功的都要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為代價(複製人和雙胞胎A);真正善良的人終獲幸福(雙胞胎B)。
2.尼古拉特斯拉是個超級牛逼的科學家,即使美國主流迴避他。


Total devotion to his art. A lot of self-sacrifice.


推薦閱讀:

表演魔術的時候如何讓大家鼓掌?

TAG:電影 | 魔術 | 觀點 | 致命魔術(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