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件事對你的原有觀念起了很大衝擊?

觀念因此改變的關鍵是什麼?
謝謝~


謝邀。

因為父母教育的關係,從小到大,我一直想做個nice guy。多考慮他人的不容易,不傷害別人,不欺騙,盡量尊重別人的傾向和愛好。如果被人誤解,就認真的解釋清楚。
直到幾年前吧。

有一次,我寫了一篇小邪惡的虛構影射文。當時有位同學(今隱其名)大概沒看清文章,洋洋洒洒開始回帖,大致意思:
從這篇文看來,佳瑋經濟生活也不富裕嘛,感情生活也很糟糕嘛。哎的確如此啊。其實佳瑋讀書也不多,家庭條件也不好啊。到將來國內專欄形勢不景氣了,你就很麻煩了吧?但是也不能發文章嘆苦啊,畢竟路是自己選的嘛……

後來,他被其他跟帖同學嘲笑了。
後來——最精彩的部分——他私下給我發簡訊。大致意思是:
哈哈哈我回帖時只記得自己要說話的主題了,沒細看,真是慚愧哈哈哈。文人相輕我也不能免俗哈哈哈。哎其實我年紀比你大,在XX地方看到你的文,以為你比我大,結果你比我小,於是心裡就不大爽哈哈哈。

我理了一下這位同學的心路:他根據一些片段,貼個標籤,把我想像成了一個「他希望我成為的人」。

後來我發現,這樣做的人非常非常多。他們不喜歡設身處地的想像。他們願意為任何事貼個標籤——而且還不是開玩笑那種,而是實實在在的貼了——就用這種很標籤的邏輯思考問題。在他們眼裡,世界是簡化、獃滯、不假思索、動物性的。

我的理解是:
世界上有許多人。他們喜歡用簡單的標籤邏輯思考問題。
人每天有多達86400秒,每時每刻的思維,是無法被他人理解的。
所以,人是無法完全了解別人,或被別人了解的。
客觀了解他人——肯這樣做的人太少了。
所以,他人對你的判斷,基本都不可能準確——而且,他們對你的許多看法,非常受情緒支配。

所以,沒必要把時間花在「喂喂你們看見了我在做什麼嗎」上面,別太在意他人對你的反饋,做好自己分內的、喜歡做的事就好了。


大致如此。


就是最近發生在知乎的一件事,@蘇椰 退出事件。

並不是這件事本身大到改變我觀念,而是借這個契機,在目睹了若干人的言行後,我對幾個懸置了好幾年、一直拿不定主意該如何回答的問題有了清晰的答案。這幫我明確了自己觀念中一些以往搖擺不定的部分,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

以往,我不喜歡"精英"這個詞。但是在一個討論@蘇椰 是否精英主義的問題里 ,某答案以中國年輕人生存壓力大、別人沒權力要求他們理性為由痛罵@蘇揶 的支持者,說他們"裝"、"自以為是"、"還不如屌絲蛆蟲"。看到這個答案後我瞬間感到無比的噁心。

我以前不喜歡"精英"這個概念是因為世俗語境中的"精英"是以地位以及成功作為劃分標準的,現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世俗精英不一定有德、不一定擁有真正的理性,反而可能庸俗而狹隘,只是在某些專門性的事物上有足夠的技能。因而我成了一個對包括財富、社會地位、外界認同在內的"事功"非常淡漠的人。我只想保持精神的獨立和自由,不想在追求事功的過程中被社會和他人異化,成為一個被外界定義的人。

在前述強烈的噁心感籠罩下,我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觀念。我雖不好事功,但這完全是出於對異化的抗拒。對於我來說,首要的是人應該有堅持理性和道德的勇氣,應該有對知識和哲學自覺的追求,從而過一種沉思肅穆的生活。符合這些要求的人會盡自己所能地學習、思考、工作以增進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並在此理解的指導下參與人類對世界的構建,這就是雅斯貝爾斯所說的精神貴族。跳出世俗語境看精英這個詞,如果把它重新定義為精神貴族的同義詞,那麼精英就是個值得,而且應該追求的東西(萬幸,我在知乎看到了不少這種令人欽佩的"精英",這更堅定我現在的觀點)。堅持理性和道德的原則可以使人明辨世俗精英和精神貴族的區別,"有追求"並不必然導致異化。

同時,世界上有千千萬與精神貴族標準相抵觸的事物。它們也許是輕佻而未經審視的觀點(各種心靈雞湯,網上流傳的x條人生經驗......),也許是無聊群體創造出的無聊事物(賈君鵬媽媽喊你回家吃飯,xx體,微博和sns上無盡的撒嬌和假hi),也許是喧囂一時但與理性的覺解無益的所謂熱點事件(xx門,方韓大戰,劉翔傷退風波)。過去,我不願意有意識地挑選生命中該專註什麼該避開忽略什麼。因為覺得那樣子是對世界對他人的不尊重,把外物當做可挑揀的"商品",是一種"消費"的態度。然而,被噁心之後,我開始明確:世界是怎樣的是一個關於實然的問題,但人生如何過是一個關於應然的問題。如果我們承認人不可能全能全知,那麼就必須有所取捨。只要我們取捨的標準是"這是否能夠增進我的理性和對世界的理解?"、"這是否能幫我做出有益於世界的改變?"、"這是否是健康有效的娛樂?"而不是"這個看著順不順眼?"、"這東西能不能讓我的身體爽?"、"它會不會讓我心裡舒服?",那便不是一種"消費"的態度,與之相關的,"專註"也就不會導致狹隘和自大。生命有限,不應該浪費在那些無價值的人和事上。要學會說"So what? I don"t care."活得簡單,保持專註,享受孤獨。遠離無意義的事情,避開傻逼。

想清了上面這些,我改變了以往過於慵懶的生活態度。努力不等於庸碌,人生應該努力追尋。


今天剛學到一件,關乎職業道德:

和公司一大牛聊天,談到產品中的一個功能模塊。他和產品團隊都不建議開發,但公司高層堅持要做,據理力爭不下,最終妥協。但在隨後的開發周期,帶領團隊認認真真的將此功能設計、完善並最終推出。
我很好奇為何對一個完全不認同的功能,最終卻願意如此傾注心血去實現。他回答:據理力爭是要表明所處崗位應有的專業態度,而盡責執行則是關乎到此人的職業操守。很多事情,在未發生之前,你永遠無法輕易給出結論是對還是錯。


我原有的觀念是:友誼需要花時間維持,熱情的性格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現在的觀念:(用才在ted看的一個演講主題吧)內向者的力量非常可貴,人要學會獨立成長,反向自身
衝擊的事件:我高三的復讀。由原來太過熟悉的地方步入完全陌生的環境。我獨自上學放學吃午飯晚飯。我曾經的確是個依賴朋友的人,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女孩去廁所都要結伴,然而我的高中三年就是這樣沒有一點獨立性地成長過來的。復讀時,我在獨自走的路上想一些從前沒想過的問題,我開始能靜下來看更深的書。無助的時候第一想到的是必須自己解決,貪婪祈求別人幫助只能使我變成「無意義的外向」。離開那所學校時,我怨恨它讓我長這麼大第一次強烈感到孤獨,而現在我感激它讓我找到自己「內向者」
的那面,真正的開始成熟。


其實也不算一件事,而是一個契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個「理所當然」的觀念。
我一向認為自己是個寬容的人,(我相信這是這個判斷還是客觀的,感謝較廣的閱讀面和還算豐富的成長經歷,造就了心智的健康發育。)這寬容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幾乎不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比如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接受度很高,比如從不在未深入了解一個事物/事件/理論之前即對其進行評判。相應的,我最不喜歡的惡行,即是對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不尊重。比如說,反同性戀。
出於對這個話題的關注,我讀了很多相關的材料,接觸到很多性學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方剛。一天,非常無意、非常偶然之間,我看到方剛老師一篇關於「亂倫」的論文。這篇文章對我觸動很大,我得承認,我完全被文中的邏輯說服,在理智上我覺得「亂倫」同樣是一種應當尊重的性行為選擇,而且不該冠之以「亂」這個污名化的稱呼;與此同時,很天然的,哪怕只是看到「亂倫「這個字眼,我都會覺得極度噁心、反感,更不要說如果和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有接觸——有什麼辦法呢?我就是在這樣的文化建構里成長起來的,這二十幾年來伴隨和接納的很多東西,簡直就像自己的肌體本身,切切實實是自身的一部分,不僅僅是個外在的「觀念」。
從此,我意識到,真正的「寬容」,是多麼艱難。因為沒有人的成長中躲得開偏見,我們都是偏見的產物。它已經成為我們本身的一部分,即使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

To @羅勇強 同學:拿言論自由來類比完全是不恰當的,而且我覺得你完全沒有弄明白言論自由的含義。言論自由僅指公權不能僅以個人的言說為由而對其施與法律層面的懲罰。定義弄清楚,你「好比」後面的一長串都可以省略了。

To @馬無名 同學:我想我和我厭惡的那些人最大的區別,是對「道德」一事的認知不同。對我來說,道德是屬於個人的,是用來自律的,而不是用來他責的。所以,我上述一切觀念,僅限於律己,我不會因此而自動生成一個道德序列,把自己放在最上面,把和我不同的人依次往下排。


父母吵架甚至決定要離婚的時候,發現原來爸爸媽媽並不是設定好一定會在一起的,而我也不是理所當然應該擁有他們兩個的;
因為父母不給零花錢,我意識到並不是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再到後來一次過生日想要的東西都因為貴而被爸媽以一些今天看起來合理的理由拒絕後,我意識到,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家沒那麼多錢,所以錢很重要,錢是好東西,我要錢。
偷錢被發現教訓之後,我意識到想要靠大人不認可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這條路行不通,所以我以後靠成績來公平的取得獎勵,從此我明白了什麼叫取之有道。
希望同學出去玩帶我,結果人家沒叫我,我意識到我不是什麼人物,同時不是平常有說有笑的就說明什麼了,自作多情少點有益身心。
上了大學,實了習,發現高中以前的成績都是廢紙,但疊的高了,也能成個台階。
在人生最艱苦的時候,朋友們在吃喝玩樂,沒人在意也沒人問,晚上睡覺的時候琢磨,別寄希望到誰身上,人就要靠自己,也只有自己靠得住。
覺得是時候了,給以前高中的好久沒聯繫、對自己影響很深的班主任發了郵件,祝他教師節快樂,然後他很快回了,因為我了解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知道他的這個回復感情有多麼厚重,我也就這麼發現,真正的聯繫,不是距離和時間能斬斷的,能斷的也不是真的。
寫了上面這些之後,我發現我以為自己已經成熟了的觀念,原來也是言之過早了。

改變觀念的關鍵,是真的去經歷。


三井公一
堅持用當時攝像頭超爛的 iPhone3G 拍攝照片,最後開了個展。之前認為折枝為劍只是金庸小說中的意淫。

前上司
我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而他告訴我:花更少的時間,去找個更優秀的人。

敏捷方法
開始僅僅是將信將疑的在團隊中實踐敏捷,但是效果令人驚訝。

j2ee
理論上完美的東西在現實中往往殘缺。

一個美國老頭
經營潛水俱樂部,在大堡礁的海面上望著全世界最清澈的海水,但是年齡太大不再下潛。歲月,熱愛和不舍。

一個美國年輕人
我揣著大把現金,在從曼谷南下的火車上輾轉反覆,而他只有一張 visa 卡。我問咱們要去的那個小島連自來水都沒有,你不怕信用卡不能用?他說"他們必須接受 visa"。商業,信用和信心。

一個瑞士朋友
頭等艙飛來東京,住 2000 日元的旅店。有錢不一定奢侈,節省反而是一種遊戲。

nigata 的雪場
穿著背心玩跳台。青春。

京都的寺廟
出了廟門過條個馬路,就是花街。查了查一休當年是花街的常客。

311
地震海嘯核泄漏,NHK 報道不斷被事態發展打臉。專家在兩個頻道發表相反意見。

日本毒大米事件
國民劣根性不靠譜。

攝影論壇
每個高價鏡頭的優勝之處,都被一幫熱衷於拍磚牆的傢伙挖掘的淋漓盡致。商業社會的定價有完善的評估機制,追求性價比往往買到垃圾。

北九州殺人事件
人的真實底線超越變態小說作者的想像力。

陣屋
日本最傳統的旅館,成功導入 twitter like 的企業管理工具 chatter 。真正強大的傳統文化不需要排斥最新科技。

。。。

保持開放的心態。保持對虛構,意淫和理性裝逼的警惕。到現場,拿第一手信息,隨時隨地,都可以更新你的原有觀念。


我曾經認為:這個世界上存在」真理「和」錯誤「,真理最終總是能夠戰勝,錯誤總是被改正。。。

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在讀大學的時候,每當我喋喋不休的向對方說明一個哲學命題的時候,他們淡淡的回答一句: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

後來我發現,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對真理和錯誤根本不感興趣,他們唯一關心的是自己的慾望。

最後我理解了,我也釋懷了。


之前看到形形色色的糾紛,覺得不可思議,例如交通事故,感覺當事人都非常不理性,這問題首先應當是以人為本,再講其他.也常常自認為是善良的人.
直到有一次,我騎自行車直行路過一個路口,是綠燈,當時車速在15km/h左右,(在城市道路上是一個偏快的速度,尤其還是路口),有一位民工模樣的老人(現在想還是很慚愧)騎著電動車在我的前方,當時判斷的是他也直行過馬路,就從他右後方準備超車過去,並且當時根據兩人距離和速度差推測,就算這個老人變向,也應該沒關係.就在距離其後2個車身左右的地方,迎面來了一輛電動車,可能是剛剛起步的原因,對面的車晃著沖我過來,我自然的往左轉把,這時候,老人右轉,電動車碰到我的後輪之後翻倒,碰到我的瞬間,我剎車停住,
立刻回頭看了一眼對面沖我過來的人,因為我覺得我是為了躲他才造成這個結果,他剛過去,聽到聲音也回了一下頭,不知道他怎麼想,是加速離開的.接著回頭看老人,他扶起車,準備和我理論,我搶先開口,"你想怎樣?你怎麼忽然右轉了,我直行,綠燈,為了躲對面那個人靠近了一點,你就右轉碰住我."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人說過什麼,但是我下面又講到:"拐彎讓直行,還是綠燈,你找到公安局,我也沒錯",就這樣,老人扶起車,撿起被撞壞的右手剎車把,離開了,當時是冬天,我很清楚的記得他的右手破了,出了一點血,撿起掉在地上的車把碎片,走了.
整個過程中,我沒有離開自行車,也沒有去扶起倒地的人和車.
後來我也思考了一下,當時的心理就是,不想賠償.所以據理力爭,想證明我沒有責任.善良和以人為本這些東西,在我騎出3個路口,一直想起老人受傷的傷口時,才從腦海里出現.現在回想這件事,賠償額度應該非常小,但我還是害怕這種情況發生.
從此我覺得自己是個相當虛偽的人,改變我的,是意識到想法和真實行動的差距,而決定行動的,只能是思想.


念大學時正好趕上柯林頓和老布希競選總統。老布希和中國關係不錯,但柯林頓則是抱著很強硬的反華態度,競選綱領之一就是要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所以當時極其反感柯林頓。記得柯林頓當選後,我們外教(民主黨人)還在課上掛起美國國旗,給我們上了堂美國政治國情課。結果柯林頓上台後,不但沒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還來訪華了。

此事讓我理解,為什麼之前聽人說,政治就是妓女,誰給錢就和誰睡。此後對政治開始特別反感,也不願意多談政治,除非是迫不得已。但自己也會有意識地去了解,讓自己別被政治矇騙。

幾年後還是克總統,管不住自己褲子的拉鏈。當時的美國同事也分成兩派,一派很bitter地表示,雖然他人品有問題,但政治上還是有成績的;另一派也很bitter地表示,人品應該是對從政者的起碼要求。而我則無比bitter地再次明白,政治本身就是個噁心東西。


已故的朋友 Jonathan Napack(中文名叫「降落傘」)當年除擔任 Art Basel 的亞洲區顧問外,還給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等媒體寫稿子。他是個很好的作者,而且比大部分當代藝術圈內的人對技術都更敏銳。大約 2007 年,我問他爲什麼不開個博客,他說(大意):

I don"t know ... I think it"s just that the concept of writing for free sounds a little strange for me.


因為後天失明的我,在看著爸媽辛苦的工作,和我同齡的一起長大的夥伴都能給爸媽幫忙,為家庭生活的富裕出自己的那分力!當時我為自己的無能而深深的慚愧著!但我自從上了大學,學習了針灸推拿專業,雖然沒有改變我不能親自下地工作的現實,但是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賺到了更多的錢,而使爸媽不在用那樣辛勤的勞作了,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轉變一種思想達到同樣的目的。我感覺這就是我上大學的最大的轉變!


1.給我價值觀衝擊最大的就是,我一直以為只要對別人友善、有人情味,就會成為朋友,別人就會覺得你好。其實這個錯的太徹底了,別人沒有任何責任要喜歡你。不喜歡是相互的。不要苛求。
2."學習的意義在於提出高效的問題"。曾經的高中時代里,我只是知道我不懂物理,但是真的讓我去問別人,我還真的說不出哪裡不懂。現在雖然依然是菜鳥一枚,但是能快速知道自己想問什麼,所以這句話我覺得非常非常對。
3."要做一件事之前,不要喊口號,憋一口氣做成,因為說出來、寫下來你會有種滿足感,以為事情做了一半"。
4."總所周知的二八原則,應該用50%的時間投入在那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面"。
5."把不會的說成不要的,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這樣","接受不被接受" ---劉瑜
--------------修改分割線20140218----------------------------
6. 最近衝擊最大的事情是,我發現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刷微博、淘寶、豆瓣,看的越多,腦子越空,快到行屍走肉的地步了,放上尼瑪哥的想法:每天各種微博淘寶網頁等等等等各種沒用的諮詢在指尖刷刷的過,只過目而不過腦,腦袋變得越來越沉寂和死板。。
誠然然!最後的想法,我要像一個人一樣活著,這跟我未來當不當程序員,做什麼樣的工作無關,這是我活著對自己的要求。


以前一直認為,中國很強大,發展很快,看到領導人慰問窮人,都有一種代入感(想像自己為被慰問對象),很多時候甚至很感動,看到奧運冠軍,就覺得很自豪,覺得他們就代表了國家的實力和形象。就像前幾天郭敬明說的那樣。 雖然有一些問題,但領導人都是聰明的,只是因為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慢慢來。要相信Party,相信ZF。
第一次震撼,是看了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徹底打開了新的一扇窗戶,連民選的總統都是靠不住的,被上司任命的人就更靠不住了,制度永遠比人可靠;辛普森殺妻案更是讓我震撼,加上後來國內報道很多冤案,就更明白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區別。而程序正義存在的前提,就是人是靠不住的,沒有誰是完人,禁得起任何誘惑。
因為打開了這個窗戶,後來就格外注意,越來越發現從前的額想法多麼幼稚,或者用官方說法叫做「善良」。也就更明白,為什麼他們要鼓勵我們善良,相信他們。再後來我眼睜睜的看到當年淳樸的同學進入公門之後慢慢在變化,我就更感慨到制度的力量,壞制度把人變成鬼,好制度把鬼變成人。不從根本上改變,一切都是浮沙之上建高台。
於是我越來越格外珍惜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以前很多治國平天下的想法,就慢慢的隨風去吧。


一、
一個周末騎單車回學校(在學校住宿),在一個入市區必經的兩車道三岔口(沒有路燈),生平第一次全程經歷了一次堵車。
起因是一輛拖集裝箱的大卡車要經過,結果在接近三岔口的轉彎的時候有點困難,造成了一開始的堵塞。然後車越來越多,但只是速度行進速度變慢,因為大卡車卡在彎道動不了,進城的方向還有一車道。而三車道的側路其實是一條小巷,平時不怎麼有車流,許多在正路尾端的車輛等得不耐煩,就想抄小路而過,結果小巷的車流開始激增,於是,堵車了。幾輛小轎車同時到達三岔口,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但那是有一方退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還沒有多大的問題,關鍵是摩托車(南方小城,摩
托車是主要交通工具)想鑽這轎車的縫隙過去,一下子就把路口的縫隙都堵住了,因為對面的摩托車主也有同樣的想法。作為一個無辜的cyclist,我停在路邊等前面的問題解決,這時後面來了輛三輪車想過去,但我和旁邊的車的縫隙不足以讓他通過,三輪車主就一直按離合踩油門,故意製造噪音來表現出非常不耐煩的樣子,我實在是受不了了,看到前面路邊的一棵大樹下還勉強能擠擠,就拎著自行車過去了。然後我在兩個多小時內見識了無數「非常珍惜時間」的人怎樣見縫插針,彷彿只要能把車往前開進一厘米就能早幾分鐘脫離現場。到最後甚至連人行道都被摩托車佔領。人越來越多,越來越不耐煩,噪音越來越大。中間的車主其實也想退一步來解決問題,但他們已經身不由己了。。。
在大約七點半的時候(堵車大概六點開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一位車主,身材魁梧,叫嚷著要大家都退一步來解決問題,他費力地,甚至不得已用吼叫的方式,勉勉強強讓接近中心的人將三岔口中心讓出了一個半的車位,但是後面堵得太死了,車龍太長了,他也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他開始往後面行動,讓後面的人也退後一點。
「只要一點點」,呵呵。殊不知,當他剛剛離開中心去說服後面的車輛,前面的「成果」就在一瞬間被縫合了。我當時非常傷心,因為他一開始站出來的形象多麼英偉。後來他也放棄了努力。
直到八點過,不知是不是有人報了警,幾輛警車直接過來處理。我也親眼見識到了暴力機關的威力,幾句話,可以在兩三分鐘內迅速空出一條車道來。
我終於在大約八點半時到達學校。

二、
是一件「小事」。
高中的宿舍八個人住,每個人的床頭有兩層和床本身釘在一起的鐵板,可以用來放東西。高三換宿舍(高二高三的班級是一樣的),由於宿舍樓有一些新生入住,上女下男需要調整,我們班的幾個宿舍(連在一起)被要求換到同一層的靠裡面房間去,而房間的原主人將被安排到一樓去(我們在四樓),一樓原來是一些高一住的,他們在之前已經搬到別的樓去了。我們那房間的新主人將會是隔壁班的男生(都認識,很熟)。
時間被安排在周三一天進行,因為當時還在上課,又不能同時搬,於是學校決定讓我們的目的房間的主人先在中午搬到樓下去,我們這邊下午再搬(下午就一節課)。
下午。
問題來了,在把東西搬過去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的目的房間里有一些床沒有了鐵板。就在這個時候,房間原來的寢室長K過來跟我們說明了情況,即他們搬過去的房間都沒有這塊鐵板,所以他們寢室有些人就跟宿舍管理員借了螺絲刀把板子拆過去了。中間還有很多煽情的(在我看來)附加信息,什麼那些房間很久沒有人住了,有很多蟑螂,床板發霉,垃圾一大堆等等。最後表達了對其室友的行為非常無奈的意思。然後,我們「受害的」兩個寢室(同一班的)就開始沸騰了。怎麼辦?
(每個宿舍八個人,兩個宿舍,為方便說明,以n.A-H編號,我宿舍為1.A,1.B等,對話為大意。隔壁班的以U-Z編號。)
1.A:「怎麼辦?」
1.B:「怎麼辦,東西本來就是我們的,怎麼可以被他們拿去,當然得要回來了!」
2.A:「我倒是覺得無所謂。」
K:「要不我去跟他們說說,咱們幾個宿舍每人用一塊板就行了?」
這時 2.C 二話不說,搬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後就操出自己的工具把原來住的房間的東西給拆過來了。
1.B看到2.C把板拆過來,就說:「不如我們也把原來房間的拆過來?」
1.A:「可是那裡還要住人啊。要不我們先跟管理員說說。」
於是他們去找了管理員阿姨理論,我沒過去,他們回來後說的基本理論是:既然管理員借給他們工具,那就必須給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況且這本來就是學校的問題。
管理員的回答是鐵板還有,她今晚會跟校後勤部主任聯繫,明天應該就行了。讓我們先搬過去在說,因為隔壁班的還要搬到我們的宿舍。
隔壁班的也知道這件事了,並表示出了和我們一樣的憤怒,也同意我們目前的理論,更深知搬還是要先搬的道理。於是宿舍移動順利進行,即使隔壁班有些床的板子被這邊拿走了。
......
其他人大多還在教室學習,基本都不在現場。我呢?持著非常「猥瑣的」態度:無所謂。因為那板我只用來放牙膏牙刷水杯,放窗檯也一樣,不像其他人在上面放書和吃的東西什麼的。因為該觀點我還一直被說道「這是你的利益你怎麼可以無所謂呢!」還有在「集體」無法拿定主意時「你無所謂是你是事情,但你必須有觀點,不能因為你無所謂就讓他們隨便拿走我們的東西。」

晚上夜修後,管理員上來了。
管理員:「關於鐵板的事,我問過X主任了,他說這些床本來買的時候就有問題,有一些床沒有板子。」
1.B:「那怎麼行,你本來說要給我們解決的,現在又說沒有。」
管理員P:「那也沒辦法呀,要不你們自己打電話給X主任。」於是我們用她的手機打電話給了X主任。結果仍然是不了了之。
在一番爭論(隔壁班也有人過來參與)之後,管理員給了一個妥協的決定,讓我們去把隔壁班的男生原來住的房間(樓上一層)的板子拆下來。那些房間將來當然會有人住,只不過我們不認識。
於是,隔壁班表示願意提供幫助,管理員說要拆就明天中午拆,不然就有人要搬過來了。於是那天晚上,大家都睡了個好覺。

第二天。
早上,食堂,遇見了隔壁班的Z,邀請我們一起坐,商談今天中午的事情。說他們不能幫我們參與行動了,最多就提供鑰匙,但建議我們也別去拆了,因為這涉及到更重要的事。
我們兩個班是實驗班,都是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但是有傳言說在月考之後會有人員調整,而且是有進有出,由於不想讓某些同學被「退出集體」,隔壁班的同志們擔心如果我們這時做出過分的舉動來會導致事態升級,所以勸我們不要輕舉妄動。然而他們原來的房間也很快就來新住客了,於是早餐吃的很不愉快。
上午的課結束後,我們回到宿舍商量現在該怎麼辦。
1.A:「不然就算了。」
1.B:「這怎麼行,我不管他們怎麼說,我待會就去樓上拆。」
1.C、1.D、1.E、1.G、1.H此時還沒回宿舍,其中1.D、1.E、1.H平時都有不睡午覺而在教室自習的習慣。
1.A和1.B討論了很久沒有結果,1.B決定上去拆板。結果上去之後又下來了,沒有拆。
隔壁班的Z、Y等過來,說他們不介意我們拆他們的,儘管拿去,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這樣做了云云。
在一番掙扎之後,1.B就過去拆了他原來的床的兩塊板過來。1.A表示「太熟不好下手」以及「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找K談,和他們班每人一塊板」。一會兒1.H回來,借了工具也就過去拆了兩塊板過來。1.D在教室,打電話讓1.H幫他把原來的床的板子給拿一個過來,一個就行了。1.C、1.E、1.G也遠程表示不想要了。
我?1.F,當時正在手洗衣服。。。雖然有洗衣機,但我還是喜歡手洗。。。隔壁班的XXX過來(這傢伙和我同名,我們見面打招呼都叫自己的名字,囧),笑著問我:「XXX,你怎麼不過去拆啊。」「我不需要啊。」「沒事,過去拆就行了。」「我從來都沒用它放什麼東西的,沒有了床更大呢。」然後XXX也就回去了。洗完衣服後我去觀望了一下,正好1.H在動手幫1.D拆板。
我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隔壁班的幾個宿舍一個人都沒有。我在走廊遇見了隔壁班的高一和我同班的傢伙,他笑著說「怎麼會有這種人」,還說他們班有人生氣得想干架,被一幫人拉出去了。我這才明白為何1.B拆完東西回來一臉悶悶不樂。
然後中午就基本平息了。1.A讓1.B給了他一塊板子。

最神奇的事情發生在晚上。夜修後,隔壁班幾乎所有人都擠到我們宿舍來了(其中不乏有看熱鬧者),一派和和氣氣的樣子,表示他們不想要板子了,都給我們送過來,原來是我們的東西嘛,當然物歸原主比較好。然後真的就有一些人捧著板子拿著螺絲刀進門來安裝板子了。
1.A,1.B被安裝上了第二塊鐵板,1.D堅持只要一塊就好了,1.E和1.C的板子也被安上了。我當時掛了蚊帳,1.G在上鋪,再加百般推辭,所以他們也就沒給安上。
最後幾十個人擠在一間房裡呵呵哈哈地說說笑笑,安完板子他們就走人了。1.B也喜氣洋洋,1.D很不開心,1.G、1.E等都表現出了尷尬的笑容。整個事件就這樣戲劇性地結束了。

這是我高中時期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我看到了傳說中的「社會的小小的縮影」。當資源出現了不足,當利益受到了侵犯,當還有「大局」需要考慮,人與人的區別就顯示出來了。我慶幸的是當時的我剛好不需要那些鐵板,要是某天我也碰上了同樣的局面,我又會是怎樣的角色。

關於「你覺得改變觀念的關鍵是什麼?」,我只能說,我太幼稚了。


遇到一個超越我認知底線的極品,改變了我對人的看法。

這個男的長得很醜,賊眉鼠眼形容他一點也不過。老話說相由心生,還是很有道理的,他平時愛吹牛說大話,毫不誇張的講,他講的十句里平均八句是假話。

高中畢業的他總喜歡在人人網、QQ上寫著自己在法國留學,可惜他那些空間都沒人去看。而且沒事時候他喜歡在網上到處罵人,罵的相當難聽。更多吹牛的諸如自己老爹是某省高官之類扯淡的事就太多了,不想去提。

一次去酒吧泡妞,簡單的一句英語問人家一晚多少錢,前前後後問了我六遍,最後還是我跟人洋妹子開口。好不容易他帶人家洋妹走了,十分鐘左右我出去透氣,看到他跟洋妹炯炯的走回來了,洋妹一臉怒氣的樣子,我想這貨也太快了點吧。結果他跟我講,去了酒店門口忽然沒感覺了。其實我當時知道,肯定是他沒帶夠開房費。

他工作很低級,薪水很低,卻總吹牛自己出去玩這個吃那個的,結果買個幾十美金的東西都跟挖他肉似的,出去點餐磨磨蹭蹭的,而且最要命的一點是喜歡問人借錢。

……

按理說,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人借錢給他的。但是我由於某些特別的原因不得不跟他住在一起。我本來想,這個人雖然愛吹牛,但是感覺本性似乎也不壞。開始時候借了不多的錢給他,他後來很長時間以後也還上了。於是我的戒備心就降低了,這也導致了後來的杯具。

幾個月後的某天,我從另外一朋友口中聽說他講要回國。我本以為他又在吹牛扯淡,說什麼回上海拿幾十萬的年薪,就沒當回事。接下來沒過幾天,他又找我借錢了,看他一臉可憐兮兮的樣子,我立馬心軟下來了,沒辦法又借給他一些,雖然不算多,但是比第一次多兩倍。然後他有大概一周左右沒上班,問他他說請假玩幾天。當時有些懷疑,覺得他可能真要回國了。也擔心可能不會還錢,不過想想也沒什麼,那點錢就算他不給,就當買個教訓了。

然後我就沒怎麼搭理他,想著趕緊滾回去算了。結果他回國的前一晚,湊過來說,欠你的錢我明天下午給你,我晚上飛機,登機前給你送過去。我當時竟然信了,還覺得之前有點把人想太壞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發現他卧室內沒人了。我下意識的去拉開我房間的抽屜,結果發現了震驚的一幕,我的幾千美金不翼而飛。要知道前兩天我剛檢查過抽屜。除了他沒人會拿我的錢。

一個人跟我在一起住了大半年,我借錢給他,他非但沒還竟然恩將仇報偷我一筆錢。這個真實的事情讓我明白了,有些人真的是爛到難以想像,沒有底線,所以在真正了解一個人以前,一定要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推測一個人。而且社會上的人喜歡吹牛、說大話而又沒什麼實力的人實在是佔了很大的比例。

一言以蔽之:什麼樣的人都有。既然這樣,那麼一定會有牛逼到超越我認知上限的人存在,所以也要相信,有爛到腐臭的人,就有牛逼到金光閃閃的人。


高三的時候大我8歲的表姐和大我12歲以上的BF分手了。當時因為一人在異地求學,住在表姐家。姨媽對這事兒覺得特別沒面子,到處給別人說我是第三者(天地良心啊!!!!),甚至她自己都以為我是……(我當時才16啊我當時還像個男的似的!)我天天被罵,莫名其妙被罵。到大一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高三的時候是因為這麼回事兒……苦逼……小時候受過的教育都是只有家人會對你無條件的好,可是那個之後,徹底那啥了。


這兩天跟同學聊天,發現有好幾個人已經不是處男,並且有好多次性關係(和不同的人有的就是別人介紹一下就那啥了。。。)。班裡一對情侶之間對對方公開的侮辱辱罵等齷齪事都讓我三觀崩潰,傳統世界觀崩潰,從此開始重新審視身邊每一個人,小心對待。

ps:我高三。


遠的不說了,就說2015-2017吧。
1、剛剛開始使用淘寶京東。我的天哪(岳雲鵬臉)!!!
2、從工作狂到半失業到真正實現失業,無盡的自由!!打開新視野!!!
3、放棄是一種偉大能力!
4、自由職業曾被誤以為是來洗黑錢的。
5、毀容。
6、隱居生活

以上每一條,獨立展開專項解答。我正打算寫本書


看BBC的一個節目,統計一家公司里,對人友好程度和職位高低,性格的關係,結果凡是職位高的,都是不太願意遷就別人,只願意為達到自己目的而付出努力的人。一下顛覆了我的三觀


推薦閱讀:

一些名牌大學的女生奮鬥很多年可能還不夠一些女生傍大款睡能得到的多,她們心裡會不甘心嗎?
我討厭魯迅,我錯了么?(非反問)?
怎樣看待《羅輯思維:你因掙錢而偉大》中的金錢價值觀?
如何看待 2014 年浙江民生休閑頻道《相親才會贏》節目中那位聲稱只嫁 5000 萬富二代的女孩?
在這個世界上,你聽到過的最大的謊言是什麼?

TAG:生活 | 價值觀 | 調查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