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別人比自己強,為什麼有時產生嫉妒,有時產生崇拜?
大家普遍認同@蘇慧所說,但誰能從專業的角度解釋下這種情況的原因。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嫉妒或者崇拜的感覺產生前提就是要進行比較。同樣的比較結果(對方比我強),個體卻產生了不同的情感體驗(有的人嫉妒,有的人羨慕),這與人們的自我概念息息相關,比較結果只不過是個誘因罷了。
根據 Festinger的社會比較理論,我們進行社會比較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我,認知上自己不如別人的這樣一種狀態,不利於個體進行良好的自我評價。比如,一個自認為智商超群的人,面對難題無法解決,這個事實對自我概念不一定構成影響。但是看到周圍人都能輕而易舉的解決,他才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
我想說的是,比較結果有好有壞,自我概念如果本身就包括了一些相對化的特質,比如,智商超群,才貌出眾,對自己的認識建立在與別人對比的基礎之上,這個時候,糟糕的比較結果就會威脅到自我概念,心理學上把這個叫做自我威脅。人是社會化的,我們的自我概念往往包含了這些相對化的特質,換而言之,人們的自我都有受到威脅的時候。
面對這些自我威脅,心理學家提出了很多理論來解釋人所採取的不同策略,比如Steele的自我肯定理論,這個理論的核心就是,比較一般只是一方面或者幾方面的比較,人們面對這些方面的自我威脅,會強化自己其他方面的信息,我演技不如黃曉明,可我英語說得比他好,我英語說不過奧巴馬,可我長得比他白。諸如此類,還有Wheeler的上行社會比較理論,和Hakmiller的下行社會比較理論,這些理論對高自尊的個體更加適用。值得一提的是,高自尊的群體面對自我威脅的行為差異更大。
對於高自尊的個體,Kernis將其分為兩類(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一種是脆弱型高自尊,另一種是安全型高自尊。他們的相同點是都自我評價良好。而嫉妒者是屬於脆弱型高自尊者,他們本身的自我就包含了過多的相對化特質,他們對自己的良好評價就是建立在比較過程中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般防禦自己,曲解貶低自我威脅的信息,攻擊性較強,他們想的是把對方拉下來,好讓雙方看起來平等,甚至不如自己,因為正是這些信息威脅到了自我認知。
那麼低自尊者呢?低自尊者他們更多地陷入自己不如別人的自怨自憐,對應的是,容易將對方完美化。
基於此,人們大多出於對嫉妒的厭惡,轉而認為崇拜才是合理的。其實不然,如果崇拜對應的是一些低自尊者的心理特徵,照樣也不值得提倡,崇拜與佩服恐怕是兩個意思,在這個意義上說,崇拜也是一種防禦,不是因為承認對方的強大才崇拜,而是崇拜對方才好接受對方的強大。如果用Epstein的認知經驗自我理論進行分析,過度的崇拜和嫉妒都是內隱自尊低下外顯自尊較高的表現。
此外,對於安全型高自尊者,Kernis認為這是真正的自尊,有著自己的內心標準,願意正視自己和別人價值,面對某一方面的自我威脅,不容易泛化到整體的價值感,不卑不亢,而脆弱型的更容易發生泛化。有的時候就是這樣,高自尊者與高自尊者的差異比高自尊者與低自尊者的差異還要大。
關於這個比較過程和比較結果引發的有趣問題,還有很多細節和變數於此有關,比如,探究心理關係親密度的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探究預期行為的proxy comparison model,篇幅太長,有機會再寫進去。
謝 @劉柯邀!謝謝邀請。
嫉妒是認為別人拿走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既便是要破壞自己與對方,也要把這個東西拿回來;崇拜是認為對方身上具有自己渴望但又無法具備的能力,於是仰望對方並期待自己也可以具有相似的特質。
嫉妒往往來自成長中的競爭,比如兄弟姐妹間的竟爭,因為如果某一個孩子特別被父母寵愛的話,其他孩子可能所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就會減少,於是嫉妒就會產生;比如對同性父母的嫉妒,因為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是同性父母的配偶,而自己不能插入到他們的親密關係中去,於是嫉妒也會產生。
崇拜裡面會有理想化的內容。當一個孩子出生時,他是非常柔弱的,但是他可以發現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照顧他的人非常強大,幾乎可以滿足他生長的所有需要,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廣義的母親,即主要的照顧人),在這個強大母親的照顧下他可以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但隨著他慢慢長大,母親不可能24小時投入到對他的照顧中來,所以有時他會感覺是不被滿足的,當他感覺到不被滿足時會有恐懼,害怕自己被傷害,於是他可能會在心靈內部做一些工作,幻想母親可以非常好的滿足自己,或者幻想自己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等等,這就是原始的全能感和理想化的過程。而崇拜一個人時,是可以幫助一個人滿足這樣的全能需要的,同時又具備了認同的功能,即成為崇拜的人那個樣子。在青春期的孩子中,這種崇拜,比如追星,對他們的成長是有重要意義的,那是他們完成認同的過程。
遠的崇拜,近的嫉妒。夠不著的崇拜,夠得著的嫉妒。有利益衝突的嫉妒,沒利益衝突的崇拜。
我補充一點看法吧,同樣是在你身邊,又只比你強一點點的人,恐怕也不只1,2個吧。。那是不是每一個你都嫉妒呢? 也不盡然。。 我覺得關鍵還是在於,你能不能理解別人之所以比你強的那個理由。
舉個列子, 高中,你是常年第10名,假設1,2名都是總分高出別人一大截的,屬於『崇拜』的那種對象。那麼9-3名都是微弱優勢領先於你,屬於『嫉妒』的範疇。可是你未必會嫉妒他們當中的每一個。
細化這個例子, 第7名是你的好朋友之一, 他給你的印象一直是沉默努力勤奮,平時比你用功的多,可是每次考試成績反而只比你好那麼一點。。那麼這個情況下,你會嫉妒他嗎?你只會替他惋惜,因為他本來應該取得更好的一個結果。
第9名也是你的好朋友,長的帥很多女生喜歡,聰明又懂得討好師長, 在很多其他方面已經領先你一大截了,本來應該是屬於你』崇拜『的對象,可是平時不努力學習的他,就算在你最在乎的』考試『這件事情上,也比你高那麼一點,那麼你會不會嫉妒他呢?
7名和9名的例子反應出一件關鍵的點,就是一個人比你強的那個理由,決定了你是否會嫉妒他。 很容易發現,人們不會嫉妒那些靠『勤奮』取得成績的人,卻很容易嫉妒那些靠』聰明『甚至』小聰明『取得成績的人。 在第9名這個例子里,你認為他在很多方面已經很優秀了,理論上不該在學習上也比你好,尤其還是在沒你努力的情況下。 當這個人取得成績的理由不被你理解和認可的時候,是最容易產生嫉妒情緒的。
第8名登場, 第8名和第9名幾乎有同樣的特質,不同地方是,第8名是你最好的朋友,你非常了解他,你知道他在不羈的外表下有一顆堅定的心,你知道他雖然表面上不認真不努力,可是私底下比誰都更在乎成績,常常是白天和朋友瘋玩瘋鬧,一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電話問你題。上課雖然經常睡覺,但是作業卻從不落下。 這樣的人,你是不會嫉妒他的,因為你了解他取得成績的整個過程,是和你近似的,是受到你認可的,就算他比你更好那麼一點,你也覺得理所當然,因為你知道他是『勤奮』+『聰明』 而不是只有聰明。弱勢的一方面對強者,只有兩種策略:臣服或抵抗
大腦內的情緒反應是長期進化出來對應行為的,崇拜的情緒會消除攻擊性,對應親近抱大腿的行為,嫉妒則加強了攻擊性,對應攻擊取代的動機
這兩種情緒選哪一種,主要取決於自我實力的比較評估,如果評估結果傾向於沒有機會勝出,就不必冒風險白費力氣了,反之,如果認為對手的優勢並不穩定,就會產生動搖對方地位的衝動——傳統上很多女人嫉妒美貌的故事大概就是因為美貌不是硬實力
嫉妒之所以在道德上被認為糟糕,就是因為和攻擊性聯繫更緊密,損人利己向來不道德
人類的情緒演化到今天,已經越發複雜混合,羨慕嫉妒恨已經混為一談了,不論是現實里的粉絲刺殺明星還是各種以德服人狗血劇情,都有嫉妒崇拜相互轉換的情節。除實力比較之外,個性多元越來越多的影響情緒變化的形態。由於嫉妒和崇拜的差異仍然在於攻擊性與親和性,所以性格較為親善自謙的少嫉妒,性格暴躁驕傲的少崇拜;人際關係的融洽度也非常影響情緒,關係緊張更容易產生嫉妒,所以做個好人能降低出來混的風險;隨著理性謀劃越發將情緒屏蔽在行為之外,崇拜和嫉妒的功利意義減弱,文化意義越發獨立,簡單的說,情緒更多的具有表演性,為的只是增加娛樂效果及刺激消費;崇拜或嫉妒可能出於表象被引發,同時也只是一時衝動的表象,之所以這麼表現而不那麼表現,是因為動機不同,換句話說,表現崇拜更有利於你動機時你就表演崇拜,表現嫉妒更有好處就選擇表演嫉妒
嫉妒與崇拜,在激勵功能方面是一樣的,其區別在於嫉妒印發的是焦慮情緒,而崇拜引發的是愉悅情緒——說到焦慮,心理學上對其特徵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這是一種基於「對未來的預期」的情緒——所以當談到嫉妒心理時,我會告訴你,這種情緒的產生往往混雜著個體對自身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其他人的成功與個體境遇的關聯越密切,越有可能引發嫉妒情緒。
距離拉開感受。
對方比你強,但強不了多少,你的小心眼裡會嘀咕『這孫子,看上去一點也不高大上,和我一樣普通,咋就騎我頭上了呢?』——你因為不服,所以會嫉妒。
對方比你強,強得你一時間沒法追趕,於是不把對方看成和你一樣的普通人,而是把對方看成一個傳奇,是和你不一樣的神人,於是在心底里嘆服,所以崇拜。@劉柯@猶如心 已更新,寫的比較凌亂,我寫東西時不喜歡查文獻,權當是我個人的理解,隨便看看。
總的來說:
嫉妒一個人是嫉妒他「佔有」什麼,崇拜一個人是崇拜他「是」什麼。
崇拜是崇拜一個想像的他人,是二元關係。嫉妒因為他「佔有的」,是三元關係。
下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略述二者的發生過程以及各自的特徵。
先說說崇拜
崇拜來自於早期的母子二元關係,在最早的嬰兒式誇大幻想中,母親就是神,能提供溫暖和食物,也能提供迫害和懲罰的全能之神。注意這兒是「是神」。最早的崇拜發生在嬰兒和母親之間,此時嬰兒的弱小自我,依附於母親,此時弱小的自我尚且不能發現這個世界上的第三者,因此產生了基於二元關係的崇拜。
看上去崇拜帶來的愉悅感,嫉妒帶來痛苦,但並不見得崇拜會比嫉妒更好。
當一個人開始強烈的崇拜時,意味著某種程度上放棄了自我,同時也放棄了自己的應該承擔的現實責任,強烈的崇拜是忽視具體的人本身的,嚴重的崇拜者的眼中看不到真實的存在和痛苦,被一種狂熱的激情所吞沒,有些滅絕人道的政治運動,邪教活動,戰爭,都跟崇拜有很大關係,同時崇拜的內容中也包括恐懼以及被懲罰和迫害的幻想。崇拜也是精神病患者癥狀的常見表現,比如鍾情與迫害妄想等中都有崇拜的影子。
激發崇拜的場景,往往是不可捉摸的,即便你可以輕易給出崇拜一個人的理由和解釋,但仔細體會總能感覺到這些解釋是不夠的,似乎總有一些東西超出理性之外,是更為抽象和神秘的一種感覺,這是因為崇拜所起源的嬰兒早期,語言和象徵尚未形成。
再談談嫉妒
嫉妒是在嬰兒在發展過程中開始發現了三元關係開始的,最早當嬰兒看到母親的時候,他幻想自己佔據了母親的全部,某個重要的一天,嬰兒發現母親還有其他的興趣點,母親溫柔的目光不再只針對自己,還會針對父親(以及其他的客體)的時候,嫉妒情感體驗產生了,嬰兒第一次嫉妒那些和他分享「愛」的人和物,嬰兒嫉妒那些佔有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的他人,比如父親或者其他吸引母親的關注與愛的他人。
嫉妒在大多數人的內心的發生是非常普遍和高頻率的,嫉妒的產生總是跟競爭性關係有關,而競爭總是跟一個第三者發生關係,即便那個三者是一個遊戲規則。從積極的角度上說,嫉妒也經常會成為很多人成功的原動力。
激發嫉妒的情景,往往跟個人早期的競爭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當嫉妒發生時,在你和嫉妒對象中必然有個「第三者」(可能是人,可能是物,也可能是某個競爭的規則),「小三」一詞精妙的體現了嫉妒的本質。
從崇拜到嫉妒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因此也有很多崇拜與嫉妒並存的情況。不論是嫉妒還是崇拜,都是受到過去不同階段的經歷的影響而形成的,崇拜更多的發生在想像層面,不合邏輯與現實,有可能會顯得荒謬。嫉妒則往往發生在規則和秩序以及權力的層面,因為語言的介入變得更加具體和現實。 通過在心理治療中探索這兩種情感在移情中的重現與澄清,是可以慢慢改變的。
嘿嘿,這個問題必須答,必須答!剛上大學那陣,因為高考後太放鬆,成了一個女胖紙。睡我隔壁床的C姑娘,俏美可人,就是有點過瘦,男生給她的封號是機場系花,額,主要是因為胸平……C姑娘對面住的L姑娘,美麗聰明,成績超棒,處事練達,跟誰都保持一定距離,不近不遠。C姑娘當時跟我是好朋友,我們形影不離來的。我們對客氣疏離的L姑娘都是深深的崇拜,沒有出現嫉妒情緒。
C姑娘有任何男性朋友的邀約,必帶上我這麼個電燈泡。吃飯拍照一定有我的大胖臉在鏡頭裡。╮(╯_╰)╭。嘿嘿,我這麼個大大咧咧的胖妹子出去是極好的襯托呀。男人真是視覺動物,每次吃飯c姑娘都是被人捧著。後來,經其他人指點,我才明白我對於飯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立志減肥。三個月瘦了大概三十多斤。
瘦下來後,再跟c姑娘出去,男人的目光就開始往我身上關注了,c姑娘再也不跟我一起拍照,答主已經開始搶鏡了。後來c姑娘跟我越來越疏離,後來我發現一個寢室的姑娘都不跟我玩了,後來我在學校入黨時有人去院領導那裡告狀,說了很多事,後來經查實也是子虛烏有。後來我申請當臨時輔導員時,也有人在後面做手腳。還有很多事,後來我就知道是她在後面做了很多事。我直接找她問,我沒得罪過你,你為什麼這麼做。她很直接說我討厭你。我問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瘦了變漂亮了?她不說話,我又說L更美,為什麼你不討厭她。c說了這麼一番話:L很美很有能力,我崇拜她。但你,我們原來是好朋友,你原先哪都不如我,現在你比我好了,我覺得在朋友面前有落差,我心裡就是不服氣不平衡,我就是討厭你。
人,對優秀的陌生人更容易接受,對自己身邊比自己好的人更容易嫉妒。兩個人相似度越高,親密度越高,層次越接近,朋友圈重疊度越高,相異性越小,就越容易產生嫉妒。
謝邀,很有意思的題目,深扒更有意思。
請大家的腦迴路現在快速閃回一下曾經出現嫉妒這種情緒的畫面,大多畫面里的對象是同性,對么?這就首先涉及到了一個概念,叫做「同性競爭」,屬於社會心理學的範疇。
什麼叫同性競爭?望文生義就可以了。就是在同性別個體之間更易產生的可以說是出於本能的,廣泛存在的競爭。
為什麼又出於本能了呢?這又要切換到進化心理學的範疇--「生殖競爭」。在現代生物界,或是追溯到人類還是猴子的時候,會有一個從來沒有動搖過的原則,就是「因爭奪配偶而出現的雄性競爭」。即使人類已經進化到現在如此文明的地步,我們血液中仍舊還流淌著這種原始的野性和衝動。
說到這,舉個大家喜聞樂見的例子:所謂「渣男」。很多進化心理學家已經出台了一套理論為「渣男」正名,人家其實不渣,只是還沒「進化完全」。咋回事兒呢?是這樣的。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雄性和雌性從生理上屬性的差異決定了與異性互動方式的不同。男人每天平均可以生成4000萬個精子,而女人一個月才排出一個卵子,所以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男人的使命就是「廣撒種」,女人的使命就是「守獨苗」。所以「渣男」到處拈花惹草的行為實屬生物性驅動,往大了說那就是為了人類種族的延續。那大家現在對於進化心理學就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回到「生殖競爭」,在人類沒有高度文明發達的時期,競爭就存在於雄性之間,雄性個體之間屬性相同,目標一致,在都期望在相同的目標群體中找到最優的情況下,自然會產生對資源的爭搶和競爭。在往後發展,人類的生物屬性慢慢散去了些,「生物競爭」擴展到了「同性競爭」。就像 @蘇慧答主提到的,「有利益衝突的嫉妒」,同性之間與生俱來「利益衝突」,那就是尋找配偶,這種潛在的生物驅動漫布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很多失戀專家提出的「高地位理論」其實本質上都是提高個體在同性別中的競爭力。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嫉妒」產生的根源是「同質可比性」,舉個例子。
在乎在班級排名的學生,往往關注的是同性別中自己分數的高低。如果一個女生的前面總是有另外一個女生的以一分之差領先於自己,她這個時候產生的情緒多是嫉妒,不會有崇拜。但如果前面的那位是一個男生,幾個回合的排名較量之後,大概最後就是...在一起了吧。
現在社會高速運轉,高度複雜,競爭已經從「同性競爭」發展到了「同質競爭」。當你和另外一個個體有可比性的時候,你才會產生嫉妒。比如你一個中文系出身,奔著將來拿諾貝爾獎去的有為青年,會嫉妒馬雲在電商界掙了那麼多錢么?這也回到了排名第一的答主所說的「遠近,夠不夠得著」。
@蘇慧 答主的概括很精闢,我這就是科普版。
最後叨叨兩句進化心理學。雖然我主觀上不想贊同關於「渣男」的進化心理解釋,但是客觀上我確實覺得人類保留的生物性仍舊發揮著看不見摸不著但無處不在的作用。不過既然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作為高級生物,就不要做與低級動物無異的事情了吧。
「更多心理學解讀,多一點掌控感的人生,歡迎關注公眾號:Clarifymind」假設你身在一個原始部落,當然不是首領,而是部落里普通的一個成員。大家通過打架,搶自己或者其他部落的女人、食物和獸皮。當別人獲得更多的女人、食物和獸皮,而你不會感到煩躁,也不會羨慕別人,這樣隨著你去世,由於你沒有後代,漸漸地基因就消失了;而那些由嫉妒帶來競爭意識而打架的原始人,他們的基因卻會代代相傳。
所以大家觀察生活,會發現有些人非常自大,他們也許不會崇拜任何人,但他們一定會有嫉妒心,這是因為:嫉妒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情感衝動,它有利於人產生競爭意識。
嫉妒可以使人獲得進化優勢,那麼進化過程中又該如何選擇嫉妒對象呢?最重要的嫉妒對象當然是部落里自己的親戚朋友,而不是其他部落的人,因為他們才是經常和你搶女人、事物和獸皮的人。兩個人直接地位接近,二者之間競爭越激烈,那麼他們之間就越可能產生嫉妒心裡,因為他們彼此往往是阻礙對方地位上升最大的潛在敵人。因此在我們工作中,矛盾往往是互為升職對手的同事之間,而不是領導和下級,所以嫉妒主要是產生在特徵相似的相關個體之間。
由上面的結論,我們可以推出由於男人和女人互為對方眼裡的資源,同時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所以異性之間很少產生嫉妒心理,嫉妒主要發生在同性之間。
相比於男人會因為資源、地位而產生嫉妒心理,女人之間還會因為美貌而產生嫉妒心理。這是因為漂亮的女生可以獲得更優質男生的芳心,而優質男生可以給自己和孩子帶來更多的資源,因此美貌和資源間接相關,所以美貌也可以使女生間產生嫉妒心理。同時,當一個男人有幾個女人,她們又給自己生了很多孩子,此時孩子間存在競爭關係,但對生父來說這些孩子都是他的後代,誰獲得的資源多對自己基因的遺傳就沒有多大關係了。因此相比於男人,女人的嫉妒動機更豐富,所以嫉妒二字都是女字旁。
既然嫉妒在進化機制上存在積極性,那麼它會產生哪些行為?
首先嫉妒心理產生的是情感方面感覺不爽,比如看到別人發朋友圈就覺得他在秀優越,忍不住說幾句酸溜溜的話。由這種內心不滿,會產生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畢竟沒有能比競爭對手失敗,而自己有沒負罪感更好的事了。如果夥伴事業非但沒有遭遇不順,而是芝麻開花,那麼嫉妒就會促使你是疏遠他。因為看到朋友比自己越過越好,內心不滿持久得不到緩解,發現自己和他在一起總是舒服,於是慢慢開始疏遠他,而選擇頻繁聯繫比自己水平差的人成為朋友。在疏遠之後,如果還是感覺無法緩解內心的不滿,那麼甚至會攻擊他。男生往往會選擇對對其他抱怨他不夠義氣,而女生則會選擇散布漂亮女生的閑言碎語。
在以上嫉妒引起的行為鏈中,從疏遠開始行為就發生質變了。同時在現代社會,選擇疏遠比自己強的人,是一種極不理性的行為。
在原始社會,人們的交際範圍非常小,往往是部落內部之間爭奪資源,所以選擇聯合其他弱者,以打敗強勢者,在成功後弱者可以談判提高各自的資源份額,這是不錯的策略。對此心理學家專門進行過嫉妒對性格影響研究。我們可以簡單的推理出,在原始社會,我們嫉妒強者,不能影響我們對其他人的態度以及對事物的判斷,因為我們需要聯合他人理性打敗對手,因此嫉妒應該只會改變自己的心情。據此心理學家將人的性格分神經質緯度、外向維度、開放性緯度、順同性緯度以及嚴謹性緯度,發現嫉妒很少影響其他四個緯度,而更多的影響神經質緯度,也就是說:嫉妒讓人更加抑鬱、衝動以及具有敵意。由此嫉妒帶來敵意,會引起使得自己和嫉妒對象說話時,總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
上面研究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結論:嫉妒並不一定會提高人的嚴謹性。大眾常常有的一個誤區,認為嫉妒會提高一個人的事業心與進取心,這其實是不對的。這是因為在原始部落,只要比自己強的人不復存在,那麼自己的社會地位就提高了,所以嫉妒導致的結果可能只是產生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
之所以說在現代社會選擇疏遠比自己強的人,是一種極不理性的行為,是因為在現代社會,除了最頂級的權利圈子,資源已經往往不再是圈子內進行競爭,圈子間的人員流動也更快。因此自己朋友的落難,對自己社會地位的提高作用微乎其微。同時在現代社會,朋友間通過合作反而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而你的朋友越強大,會使你從合作種獲得更多的收益。因此我們看到在文明社會善於迎合、拍馬屁的人,會混的更好,因為他們順應了時代變遷;而那些不趨炎附勢、說話酸溜溜或者喜歡幸災樂禍的人,在本質上他們沒有多少區別,都是在依照原始情感行事罷了。
那麼嫉妒又和崇拜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繼續討論原始社會。雖然此時在絕大多數時間,幹掉自己部落能力強的人,往往是比較好的策略,但是如果遭遇其他部落入侵,或者巨大的自然災害呢?當部落面臨巨大危機時,如果個體還是無法剋制嫉妒帶來的不安,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包括自己在內整個部落都會滅亡。所以在危急時刻,個體需要一種心理機制使其克服嫉妒心理——這就是畏懼,或者說崇拜。即便在現代國家,如希特勒這樣的領導人依然會利用國家衝突製造危機,以增加國民對自己畏懼與崇拜。
為了證明危機和崇拜的關係,心理學家推理畏懼應該恐懼生物特徵相關。這是因為危機帶來畏懼,危機也會帶來恐懼,所以恐懼和畏懼應該相關。結果不出所料,當一個人產生畏懼心理時,其身體往往會起雞皮疙瘩,這說明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畏懼——崇拜的確可能是個人為了抑制嫉妒帶來的負面因素,使得大家危機時能更好的萬眾一心。
除了危機,當學習一個人行為帶來收益非常高時,嫉妒也會沒有必要,因為這同樣不利於個體基因的遺傳。此時就會產生欽佩,另一個崇拜情緒。當個體與自己有相似性時,其經驗越有利於我們學習,因此我們往往會欽佩那些和我們某些條件接近的人,比如父母。當然除了父母,如果當一個人能力遠超自己,我們也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如果此人和自己還具有相似性,那麼我們就容易欽佩其。據此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考試前給白人和黑人分別看了奧巴馬事迹,考試結束後,發現黑人成績提高的幅度比白人大。因此這說明我們一方面會嫉妒和自己接近的人,另一方面會崇拜和自己相似的人。
如同男女之間的嫉妒動機及表現不同,男女之間的崇拜表現也有不同。比如根據研究,發現哺乳期的女性看到有關表現英雄偉大品格的短片後,其會提高了給孩子哺乳的可能性。這說明當女生女生可能將崇拜與生育相聯繫。
簡單的總結一下:嫉妒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提高基因遺傳概率的一種情感機制;人們往往會選擇嫉妒自己的親戚朋友,而更容易崇拜和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克服過度的嫉妒心理,當朋友強大時選擇疏遠就是其中一種嫉妒心理;崇拜和恐懼相關,領導人會利用人這種原始衝動而製造危機;最後,無論是嫉妒還是崇拜,女性的表現比男性都會更加豐富。
下圖是一部分引用文獻:
這方面我推薦看大衛 休謨的《人性論》。我看到現在還是覺得他老人家講得最好。要是哪位大神能夠深入淺出的講一下的話就最好了。我自認為還沒本事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這部書里的關係。
叔本華說過。一個比你矮一些的人 覺得你們個頭差不多。跟你一樣高的人覺得他比你高。只有你比他高很多 他才會承認你比他高--這個事實。那就是 你能看見他頭頂 而他看不見你的頭頂。
本質其實同源自於不自信,而區別大概如下。比你強一點的嫉妒,比你強很多的崇拜。
很優秀但低調的崇拜,有點本事就得瑟的嫉妒。
自己厲害同時願意幫助他人的崇拜,自己厲害生怕別人超過自己的嫉妒。
對異性容易崇拜,對同性容易嫉妒。
對年齡比自己大的(資歷比自己老)容易崇拜,對同齡的容易嫉妒。
對不熟的關係遠的容易崇拜,對了解的關係近的容易嫉妒。
對不同領域的容易崇拜,對同一領域的容易嫉妒。
對經歷過挫折的容易崇拜,對一帆風順的容易嫉妒。
綜合來說就是,曾經和自己差不多的,和自己有共同點的,和自己差距不大的,以自己領域相同的,對自己態度不好的,自己熟悉的,了解的容易嫉妒,反之則是崇拜。
為啥呢,大概是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和貪婪的吧,所以一旦牽扯到正相關的自己的利益,往往會嫉妒,離得遠的,差距太大的,不存在競爭關係的,反正和我沒關係,他又挺厲害,所以是崇拜。
不過,不管是崇拜還是嫉妒,其實都是心理營養不足的表現。通俗點講,沒自信,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真正有自信心裡陽光的人,兩者都不會有。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獅群的生活開始說起。
獅子是群居動物,一個獅群通常由4-12個有親緣關係的母獅、它們的孩子、以及1至6隻雄獅組成。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當然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
但公獅(們)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當然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然後就會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男性(們)趕走。
剛成年的青少年雄獅也會被獅群實施強制獨立制,從獅群中趕走(其實是老雄獅為了防止自己的交配權被爭奪)。
年青的雄獅在成熟強壯後,會與其它雄獅組成團隊成為挑戰者(也有獨自挑戰的,但成功率比較低),打敗目標獅群中幾隻年邁的雄獅,從而贏得一個獅群的領導權。
雄獅組成的團隊中會有一名首領。首領一般是團隊中明顯強於其它雄獅的個體。在挑戰的過程中首領會衝鋒在前,而在挑戰成功獲得獅群的領導權之後,對於獅群中母獅的交配權和食物的分配權也主要歸於首領。
「崇拜」心理在獅群中的作用。
組成團隊的雄獅需要一名首領。但是憑什麼其它雄獅要心甘情願服從你這個首領?畢竟在挑戰成功之後,對於獅群中母獅的交配權和食物的分配權也主要歸於首領。正是「崇拜」心理讓這個團隊得以成形。崇拜具體表現為弱者對於強者高度的尊重、欽佩、信任與服從。對於明顯比自己強的首領,其它雄獅會對他產生高度的信任感與服從感,從而整個雄獅團隊才能不產生分歧和摩擦。否則會大大影響團隊的運行甚至讓團隊根本沒法形成。如果團隊沒法形成,那意味著每一個獅群中只能有一頭雄獅,這樣在狩獵食物、對抗天敵和自然災害的時候將會非常被動,會直接影響到獅子這個種群的生存和繁衍。
「嫉妒」心理在獅群中的作用。
年青的雄獅在成熟強壯後,嫉妒心理會讓它們產生強烈的挑戰欲。「憑什麼你們這幾個老不死的雄獅能霸佔著這一群貌美如花的母獅?」基於這種心理,成熟後的雄獅才會開始尋找團隊,然後向目標獅群的雄獅發起挑戰,試圖奪取獅群的領導權。對於個體來說,正是這種行為才保證了自己的基因能夠有機會代代流傳下去。對於整個獅子種群來說,正是這種行為才保證了獅群中雄獅的更新換代,使得下一代的基因永遠由更年輕更有活力的精子來提供,從而保證下一代的優質性。
獅子的生活就說到這裡。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崇拜和嫉妒,都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崇拜」的進化意義在於:
崇拜具體表現為弱者對於強者高度的尊重、欽佩、信任與服從。
任何高等級的生物都是群居動物,人類也不例外,依靠團隊的力量來生活,能大大提高種族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既然是團隊,就會有等級。在動物的世界裡,猴群有猴王,獅群有獅王,螞蟻群有蟻王。但是,到底由誰來當這個王?如何保證團隊的其他成員對王的服從?為了讓團隊的等級分配更簡潔更合理,「崇拜」這種基因在進化的過程中經過自然選擇得以保留了下來。「崇拜」這種基因讓弱者對強者產生一種與生俱來的信任與服從,這種信任與服從是團隊分工協作的潤滑劑,能讓整個團隊更高效的運行,不會因為太多等級糾紛而浪費團隊成員的時間和精力。
「嫉妒」的進化意義在於:
嫉妒具體表現為生物個體為了獲得一定的利益,對相應的既得利益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敵視以及挑戰的心理狀態。
嫉妒可以讓生物個體具有更大的渴望去為自己爭取儘可能多的生存和繁殖的資源,增加個體與對手競爭資源的慾望,從而讓個人擁有更好的生存條件和更多的繁殖機會。因此這種基因也在進化的過程中經過自然選擇得以保留了下來。
「崇拜」和「嫉妒」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崇拜更多的產生於兩者強弱對比非常明顯的情況下,而嫉妒則主要產生於兩者的強弱對比並不明顯,且對於某些資源具有直接的競爭關係的情況下。這也是生物進化的過程中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的特點。
可以想像一下,在獅群中,如果一頭雄獅(或雄獅團隊)在身體條件明顯不如目標獅群中的雄獅(們)的情況下,他(們)還是產生了嫉妒心理,從而強行挑戰試圖奪取獅群的領導權,那麼下場只有被咬死。所以在強弱對比明顯的情況下產生嫉妒的基因,會被自然選擇淘汰。
再想像一下,兩頭逐漸成熟起來並且都非常強壯的年青雄獅A和年青雄獅B,實力不分伯仲,這時雄獅A提出要組成團隊去挑戰目標獅群,並且雄獅A為團隊首領。這時如果雄獅B產生了崇拜心理,服從了雄獅A的領導,那麼在挑戰成功目標獅群之後,雄獅B也只能獲得極少的食物權和交配權,並不利於自己的生存和繁衍。雄獅B大可以自己另外組成團隊並且自己當首領,這樣他在挑戰成功目標獅群之後可以享受到大量的食物和交配權,能讓自己的基因最大限度的流傳下去。所以在強弱對比並不明顯的情況下產生崇拜心理的基因,也會被自然選擇淘汰。
最後說到人。其實「人性」和「獅性」都是一樣的,以上討論在人類身上同樣適用。
噢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別人比自己強就會嫉妒…不擅長的領域就會崇拜…並且取決於自己和別人差距多大…差距很大(追不上的程度)就容易產生崇拜…凡則容易產生嫉妒…
「羨慕嫉妒恨」,在英文中,羨慕和嫉妒同是對envy的解釋,崇拜算是源自羨慕吧。
兩者指向不同,羨慕者指向自身,希望自己也能擁有;嫉妒者指向別人,希望別人沒有。
我們所能看到的是行為,因嫉妒而改變自己是源自對別人的無力改變產生的另一策略,但不能否認嫉妒心理的指向性。
羨慕者恆羨慕,嫉妒者恆嫉妒,這算是一個人的心理固有模式,有時有時是不確切的。
我不得不承認這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劉柯 網友的追問真相,也頗讓人有些敬佩。在此就這個話題談些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與各位知友探討。我的回答可能不限於劉柯所問,而是將與嫉妒、崇拜有關的心理學認知作一總結,以期有較完備的認識,可能這需要消耗您五分鐘的閱讀時間:
如果您不打算耐心閱讀此回答,也可以只留意粗字體的文字——
1.大家都知道嫉妒心不好,可是它到底為什麼不好?很少有人去追問它的實質。在《過猶不及》一書「界線十律」一章中,我似乎第一次找到了它的答案。
書中說,嫉妒是我們最基本的情感,是伊甸園亞當夏娃犯罪墮落直接的結果,是撒旦的罪惡。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都有嫉妒的成分,它特別具有毀滅性。嫉妒會把那些「我們沒有的東西」定義為「好的東西」。
嫉妒的危害在於:它使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別人所擁有的或他們的成就上,我們就會疏忽自己的責任,最後,就只剩下一顆空虛的心了。那些容易嫉妒並且克服不了自身的嫉妒心的人們,一看見別人的圓滿與成就便心生嫉妒,殊不知他們花在嫉妒的時間與精力應該拿來補足自己的缺失,設法有一番作為。
2.如蘇慧所說,「近的嫉妒」,確實如此。比如,中國新企業家的傑出代表馬雲,已躋身世界一流企業家行列,亞洲首富自不必說了。我們一般人,大抵不會對他產生嫉妒心;但是,馬雲當年的同學或玩伴,則一定有不少對他產生嫉妒心的。這就印證了「遠的崇拜,近的嫉妒」這句話。再比如,新中國首任總理周恩來,人格卓越,成就非凡,備受人民愛戴,但是當時他的朋友圈子裡的人,會怎麼樣呢?大概嫉妒者也不少吧!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大抵應該是這樣的:人生來有自尊的需要,慢慢有了受人尊重的需要。而一個人受人尊重的程度,是與他的社會成就大小緊密相關的。與自己相近的人,一開始,大家眼見得幾乎是同樣的水平——仍以馬云為例,比如他小時候的同學,與馬雲相差無異;這時,心裡是平衡的。慢慢地,發現馬雲超過了他,心裡便容易產生嫉妒了。為什麼呢?因為人生來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競爭性。人們在內心深處,是希望自己比別人優秀的、突出的。當發現事實是別人比自己優秀時,我們的內心就泛起了嫉妒的「漣漪」。
3.如此說來,為什麼對另一些成功人士,我們不會嫉妒,卻更多的是崇拜呢?比如,我們崇拜拿破崙,崇拜奧巴馬,崇拜喬布斯、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等,當然現在崇拜習大大的也不少。仍如蘇慧所說,「遠的崇拜」——越是離我們遠的有成就的人士,我們越容易產生崇拜之心。我們在潛意識裡,不會拿這些成功人士與自己作比,因為沒有什麼好比的。出生的年代不同,成長的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甚至國籍都不同——距離產生了崇拜感。而一開始的相似性越多,後來當對方超出自己時,心裡的落差就越大,也就越容易滋生嫉妒之心。
4.以我來說,我來知乎網,純屬機緣;來了之後,發現有學識的人還真不少。比如我們心理諮詢(或治療)業的同行們,就有比我學識高、見識廣的,如留美心理諮詢師 @藍紫幻滅 君,剛開始讀他在網上的回復,洋洋洒洒,好不快哉,又得到那麼多的點贊,那心裡就容易產生嫉妒心了,而且確實也產生了。但是,我會立刻意識到這一點,於是用理智心去克服它,讓自己謙虛下來,從他的回答中學習。當你這樣做時,你會發現,取「嫉妒心」而代之的,是一種虛心學習帶來的收穫和成長。所以,當你身邊有不少比你強的人時,你何不好好利用身邊的優秀資源,把它當作一次自己突飛猛進的機會?(我記得就有知乎網友提到,來到知乎網後,越來越自卑了)
5.現在有一種新的說法,是值得參考的:「如果你認為別人很棒時,你自己的能量開關就關閉了;如果你對別人產生崇拜心時,你的能量系統就可能要毀滅了。實際上,最重要的是意識到自己是最棒的。」在中國,你去問年輕人,你的理想是什麼,他們會說,「我要像×××那樣成功。」而在美國,同齡人會給出這樣的回答:「我要創建一個比蘋果更棒的公司!」這也許就是差別。
我之所以說這種說法值得參考,不是說,我們完全不用向成功人士學習,而是我們不必去盲目崇拜別人,而失去了發揮自己潛力的能量。事實上,盲目崇拜確實不可取,與其把心思花在追隨某一個具體的成功人物上,不如向所有你所知道的成功人士學習,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
感謝劉柯君的誠邀。由於學識之有限,不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乞丐並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伯特蘭·羅素
1. 人為什麼有爭強好勝的心理?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說,因為遠古人類活在草原上,不強的都會死去,弱小的成為強食。
物競天擇,強者生存。
2. 為什麼夠不著的崇拜,夠得著的嫉妒?
因為物競天擇原理+心理自我調適。
遇到高手,心理上首先還是想戰勝,想找優越感,但遇到強勢阻礙:此人確實強悍,不服不行。內心衝突後逐步均衡,產生另一種情緒。
沒人願意內心一直矛盾衝突。一直衝突會得精神病,不信你試試。
我有一個朋友就一直幻想她喜歡的男神喜歡她,但對方多次表示No,心理疾病,一直抑鬱,最後從家中10多層樓頂一躍而下。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醍醐灌頂」的頂級毒雞湯?
※顏值那麼重要,那長得丑的人怎麼辦?
※有哪些看似簡單,殺傷力卻極大的話?
※第十人理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