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嗎?為什麼?

我說的意思是新海誠會不會達到宮崎駿的藝術高度,不是宮崎駿的藝術風格。


如果要比較的話,日本動畫史上只有這兩個人可以並駕——手塚治虫與宮崎駿,成為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動畫發展的雙軸。(《日本動畫的力量――手治蟲與宮崎駿的歷史縱貫線》(日)津堅信之 著,秦剛,趙峻 譯)

與此同時,沒有人可以成為或者超越宮崎駿。成就一個人,除了天賦、才能、努力,還有時代。誰能夠去期待下一次東京被轟炸成廢墟,然後經過四十年高速文化、經濟發展,然後再出現一種全新的影像藝術載體……這樣也不一定再次造就一個宮崎駿出來。

宮崎老爺子是一位國王,他的作品改變了無數人包括我,歌頌他的人太多了,無須我再多嘴。

說說我喜愛的新海誠。

有人把新海誠稱為「新宮崎駿」,當然新海誠本人不認同這種說法。在我看來,這個比喻同時誤解了兩個人。新海誠這個日本70後動漫導演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作品的動人之處,那是一個與宮崎駿動漫完全不同的世界。

大師宮崎駿的作品氣勢恢弘動人心魄,而新海誠成功的要訣正好相反——那是平淡的真實

且把時間拉回到二戰後期。那時日本東京被盟軍飛機炸成一片廢墟,連動物園也未能倖免,動物們沒死的都四散逃竄,不見蹤影。年幼的宮崎駿坐在動物園外望著這片廢墟,心裡憧憬著一個和平、安靜、美麗的未來世界。這個願望在宮崎駿筆下蛻變為幾部經典動漫作品,用他的方式播種到每個觀眾心裡,改變著這個世界。

1986年,日本經過20年高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享受著現代化生活的甜蜜滋味。13歲的新海誠心裡有兩件事很重要:一件是新上映的動畫片《天空之城》讓他激動難耐,就此改變了他的人生志向。另一件是如何才能鼓起勇氣向他喜歡的女孩表白,這個女孩就要隨父母搬走,再不說出來,就沒機會了。這兩件事,成就了2007年讓無數觀眾落淚的動漫大作《秒速5厘米》。

從《星之聲》到《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再到《秒速五厘米》,新海誠嘗試了科幻、架空歷史和現實生活三種不同風格。作品感情基調沒有變,我們可以看到新海誠一步步抽絲剝繭,向現實生活貼近,向心中最希望表達的情感貼近,最終與觀眾找到了最大共鳴,他本人也由一位遊戲設計師成功邁向動漫導演。

太空戰爭中的青澀愛情,我們早已經歷過《超時空要塞》;把校園故事跟科幻結合起來,鬼才庵野秀明已經在《EVA》做到極致,嚇人的《聖經》故事背景把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校園生活秀也是幾位主角的四重奏《卡農》,夠上檔次。舉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星之聲》確實缺少獨立視角,屬於實驗作品,更別提畫面中像木偶一樣移動的人物。

《雲的彼端》中「日本分南北而治」的架空歷史創意夠吸引人。不過等你看完就會發現,花大量時間描述的塔,平行宇宙等等都是布景道具,真正感人至深的是三位少年之間的友情。同樣,故事仍然存在敘述乏力,細節豐富而大氣不夠。或許這個時候新海誠終於頓悟,打動觀眾的要訣早在他的處女作——黑白動畫片《她和她的貓》時就已找到,那就是:細膩、生動、親切、平淡、真實。

《秒速五厘米》終於打中靶心。這是發生在平凡的每個人心中最不平凡的往事。在前作的太空戰爭和世界大戰背景下,日常生活仍然是平淡的。而在現實世界每個人每一天繁忙的工作中,沉靜的思考中,新海誠與觀眾分享的那份情感引起了共鳴,然後被放大,被賦予更多生命力。

當然,天門流暢如清水的配樂,新海誠最拿手的車站、鐵軌、雲端、飄落的櫻花瓣和雪花,甚至風聲、突然響起的蟬鳴,都映襯和點綴著這真實的世界。前兩部作品的積累並未落空,而科幻想像的延伸由實寫變虛寫,成為背景的一部分。

《秒速五厘米》具備了真正優秀動漫作品的特徵——跨文化、跨國界的穿透力。而新海誠向著平淡的真實回歸,踏上挖掘自己深厚潛力路途。

新海誠的幾部新作還沒看過,看完之後有感,再來與大家分享。

——————————————————————————————————————
(推薦紀錄片 父與子的300日戰爭 《紅花坂上的海》幕後製作故事。宮崎吾朗的這部作品深深打動了我,相比之下前作《地海戰記》只能算半成品。然而實事求是地說,《紅》的最成功之處,深染著他父親的色彩。)

————————————————————————————————————————
感謝大家的熱烈討論,我也禁不住想要加入進來再啰嗦幾句。在評論出現了兩個概念,或稱為結論——就是《秒速》這部作品的動人之處,僅僅存在於「儒家」文化圈和「東亞」文化的範圍之中。那麼我的理解,就是新海誠的作品實際上有明顯局限性。這一點我是部分贊同的,本文對於新海誠的探尋與描述,正是為了表達這個意思——作為幸福的日本70後一代,新海誠只能回歸平淡和真實,而絕對無法達到宮崎駿的宏大敘事——這些文中講得很清楚了,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先寫宮崎駿的用意。

此外,要把新海誠的局限性,以及對中國觀眾的打動歸納到以上兩個「文化圈」,那麼我完全無法同意。在沒有足夠資料(包括《秒速》海外放映銷售數據、國外影評及反饋)的支撐下,下這個定義,屬於主觀臆斷。把被這部成功作品的感動,歸結為文化的認同,也有些妄自菲薄,低估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知乎上有大量對於日本、日本文化、日本動漫產品的深入討論,其準確、客觀以及範圍之廣,是國內網路社區少有的。這些討論越多,越深入,細心閱讀的網友們就越能夠發現,日本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與中國的文化差異之大。

其次,作為動漫文化產品出口大國,國家支柱產業之一,一部被廣泛評價為成功的動漫作品,其定位、影響力、穿透力,一定是國際化的。自1998年開始,迪斯尼買斷了吉普力的海外版權,是宮崎駿個人的國際范兒嗎?我認為,是《幽靈公主》以及之前若干作品的國際定位。

08年,我採訪了當時正在競爭申辦2016年奧運會的東京奧組委(當然他們申辦失敗了,里約獲勝。結果看了這次世界盃,我懷疑巴西真的能辦好奧運會嗎?)。在這次為期一個月的國際展示中,東京奧組委選擇了《海賊王》,作為東京蓬勃的動漫產業,以及日本年輕一代動漫文化的國際代表。這是另一部具有跨國界文化穿透力的成功動漫作品。但是,如果你問我,我覺得——完全不喜歡《海賊王》啊!這跟宮崎駿的作品怎麼比啊???(好了我不是來吵架的,一個三十多歲大叔的個人見解而已。我最喜歡的安彥良和又有幾人喜愛?)

綜上。日本的優秀動漫作品,並沒有被主觀歸入所謂「儒家文化圈」、「東亞文化圈」、以及其他的什麼圈(大東亞共榮圈不是徹底失敗了嗎),而是完全的國際文化產品。中國人喜歡,是因為我們也具有了國際的觀賞能力。況且這些作品極少有國內正式上映的,日本動漫作者也無從考慮所謂的文化認同。


不會,因為他跟宮崎駿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導演,我用最新寫的專欄回答一下知乎專欄 - 隨心寫作,自由表達

作者:花痴女王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28665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一直致力於為各位花痴女推送新鮮肉體。但今天我想換換口味,面向各位男性,推薦一位宅男男神: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

好了,不要看新海誠長得有點猥瑣的樣子。

人家可是很紅。

以前他有一個外號叫壁紙狂人,哪怕你沒有看過他的動畫,肯定都用過他的屏保。

現在,新海誠有一個新的頭銜,叫「百億導演」。

新海誠的最新一部作品《你的名字。》,在國慶之後,票房已經突破130億日元(人民幣8.5億元左右,完爆國慶檔期各大片),觀影人數超過1000萬,成為吉卜力工作室之外,唯一一個票房超過100億的日本動畫導演。

△日本動畫電影票房收入排行,前幾位都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現在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已經超越了第五位的《起風了》。

怎樣,很厲害有沒有?

不過,我把新海誠推薦給各位男性讀者,並不是因為他新片的票房太火爆。

而是我發現,新海誠有一個特別牛叉的地方,就是他的電影,收割的不僅僅是少女心,還有男人的眼淚!!!

△留意一下試映會上,好多宅男淚流滿面啊。

我每一次在朋友圈發新海誠的東西,那些一直鄙視我花痴的男性朋友,都會紛紛在評論里說,他們也看哭了……

我身邊最鐵的一個新海誠粉,也是男的。他說只要《你的名字。》在內地上映,他一定要去連看十場哭個夠。

△很多日本男藝人都是新海誠的粉,他們說看了電影,不知道為什麼,眼淚會自然而然地流下來。

很奇怪吧,明明新海誠的動畫里,滿屏都是小清新,沒有童顏巨乳,沒有細腰長腿,這些直男看得這麼激動是搞毛?

嗯,這就是我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我得好好說說,新海誠到底是怎麼把直男弄哭的(這句話看起來為什麼這麼污)。

△《你的名字。》劇照,我身邊已經有一堆男人看哭

首先,我要為各位不太關注二次元的人,介紹一下新海誠。

先不說他的動畫。

新海誠本人的奮鬥過程,就是感動萬千宅男的故事。

作為一個富二代(家裡是百年建築企業),新海誠沒有選擇霸道總裁這麼一個光輝的頭銜,反而要去當一個苦逼的動畫導演,為各位宅男提供福利,光想想,就覺得這個男人好偉大啊。

△《你的名字》上映前20天,日本長野縣百年建築企業「新津組」在官網為這部動畫電影應援的消息,並悄悄在導演新海誠的名字後面加了個注釋:「弊社社長之子」,這時新海誠是富二代的新聞才傳出。

而且,和王思聰不一樣,新海誠出道到現在,都沒有提過家裡的事情,還特意改了一個和家族無關的名字(「新津誠」改成「新海誠」)。

一畢業,不想繼承家族企業的新海誠,就進入遊戲公司Falcom工作,從一個普通的動畫師開始做起。

工作性質,就跟所有IT狗一樣,對著電腦啪啪啪,每天加班到深夜。

△20歲的新海誠,還是有點水嫩的。

新海誠說,當時,他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點,坐最晚的電車回家。

在車上,他常常在想,到底自己這樣工作有什麼意義?

「感覺誰也沒有看到這麼努力的我,我也沒有辦法將自己的心意傳達出去。」

於是,新海誠就開始利用休息時間,創作自己的動畫。

這段期間,新海誠做的都是幾十秒到幾分鐘的黑白短片。最出名的,就是《她和她的貓》,從貓的視角講了它和鏟屎官的日常(PS一下,貓的聲音是新海誠自己配的,很萌很萌,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這部五分鐘的短片,在一些動畫網站引起討論,還獲得CG類的獎項。

一個小小的成功,讓新海誠產生了獨立製作動畫的興趣。

2000年,新海誠嘗試製作自己的第一部個人動畫《星之聲》。

但製作動畫的難度比黑白短片大很多,為了專心創作,新海誠在2001年辭掉了遊戲公司的工作,一個人待在家裡做動畫。

知道這件事後,有很多人說,啊,你真的好有決心啊。

但新海誠根本沒有想那麼多,他沒想能不能賺錢的問題。

「當時就只有想要把它做出來的這股衝動。」

接著,新海誠在家裡搞了七個月,到2002年2月,才完成了第一部個人動畫《星之聲》。

這部動畫除了音樂之外,導演、劇本、演出、作畫、美術、剪輯都是新海誠自己弄的。

人設雖然有點崩,可是背景CG,已經美得一塌糊塗。

△14年前,新海誠已經畫出了壁紙一樣的星空。

新海誠說,他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傳達的,是全片的最後一句話:「我就在這裡啊。」

「以前在動畫公司,做了五年,卻從來沒有人知道我是誰。辭職做動畫,其實就是想表達這份心情,『我就在這裡』,我希望被看到。」

之後,新海誠拿著《星之聲》找到了一家專門播放短片的電影院,還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個首映式(我覺得日本這點真的很好,獨立製作人都能找到可以播放的影院,而不需要像我們一樣和商業片爭排期)。

在那個只有50人小影廳里,新海誠第一次聽到了,觀眾的掌聲。

正是這些掌聲,讓新海誠找到了以前沒有的存在感。

「啊,那種感覺真的很棒,自己辛苦做了兩年的東西,獲得了掌聲,對我來說,是相當寶貴的經驗,說不定我現在還在做動畫,就是因為第一次的掌聲。」

事實上,新海誠第一次得到的,遠遠不只是那50名觀眾的掌聲。

《星之聲》作為新海誠的第一部動畫作品,因為個性鮮明,已經圈了不少宅男粉,光DVD在第一年就賣出了5萬份(在獨立製片領域,1w已經是爆款)。

而現在在二次元領域已經成為爆款的「新海誠style」,就是從《星之聲》開始的。

「新海誠style」是什麼?

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文章開頭說的,每一幀畫面,都美得像屏保。

△隨手一截都是美景,根本不用去旅行,看新海誠就得了。

大部分的動畫導演,喜歡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來吸引觀眾,但新海誠沒有。

他的所有風景,都是現實取景的。

實景CG,僅僅還原就不容易了。

最喪心病狂的是,新海誠畫的,竟然比實景還要好看!!!!

△上面是動畫,下面是實景,你們自己對比一下

作為一個變態細節控,新海誠不僅摳實體,他還計算光影、對比度。

比如新海誠會調整屋頂和湖的明暗對比度。

通過更藍更耀眼的水面,表現出早上清澈的空氣。

△你們自己看看對比圖

雖然調整看起來很細微,不放大根本看不出來,但新海誠堅持認為:「世界的存在感可以通過調整得到很大的改變。」

他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畫面,而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創作」。

有人問過新海誠,為什麼那麼執著於風景,就連雲彩都要畫出層次?

新海誠回答是,美景是可以治癒人的。

「有一次放學,我騎著單車看到了夕陽,雖然那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哭了。我突然有一種和世界融為一體的感覺。」

被美景治癒過的新海誠,也希望自己畫的風景可以治癒人。

這就是很多人看到新海誠的動畫,會覺得溫暖的原因。

新海誠通過風景,把自己的心情傳達出來了。

在他的筆下,風景不是靜物,而是帶有情緒的創作。

其他人無論怎麼畫,怎麼模仿,都不可能畫出跟新海誠一樣的東西。

△《言葉之庭》的雨,下雨是陰鬱的,但是看動畫,卻覺得有種愉悅的心情,因為男女主角是在雨中相遇。

除此之外,「新海誠style」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故事。

他的故事,很有意思,評論兩極分化很嚴重。

喜歡的人,會覺得很細膩,會把他比作王家衛。

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很空洞、無病呻吟,甚至有人說過他是「日本郭敬明」(這個稱號我是不同意的)。

因為他的劇本,全都矯情得要死,獨白超多,都是少男少女青春期的騷動(直白點說,就是早戀那些破事兒),跟宮崎駿那種「跟我到幻想世界冒險」是完全不一樣的調調。

△新海誠的故事劇本都是他自己寫的,裡面的主題都是「不斷尋找重要之物的年輕人」。

在《星之聲》里,新海誠寫的是一對宇宙和地球分開的戀人(這個設定真的好矯情啊)。女主角參加了宇宙戰隊要到太空打外星人,她和男主角唯一的交流工具就是手機簡訊。

故事沒啥劇情,沒啥對白,情節都是通過簡訊內容推進的,結局就是男主角收到女主角八年前發來的簡訊。

新海誠說,當時創作這個故事的靈感,是因為有一次女朋友沒有回他郵件……(你說這個男人是不是真的內心戲很多)

《秒速五厘米》雖然很出名,但故事同樣矯情。

一對小情侶13歲就異地戀了,男主角貴樹分開以後對初戀念念不忘,一直記得櫻花樹下的那一吻。最後,兩人在分開13年後相遇了,但已經認不出對方。

嗯,說起來,當年讓我哭得稀里嘩啦的電影,劇情原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在60分鐘的電影里,男女主角同框的時間,竟然也只有四分鐘,其餘大部分都是男主角的心理活動獨白……

而且,這部劇還有超級經典的一句話:「如果,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那麼兩顆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光看這句話真的很想翻白眼有沒有?)

有人用公式計算了一下,如果按「每秒五厘米」行走,走13年的距離是20498.4公里(5CM/S * 13年 * 365天 * 24小時 * 60分鐘 *60秒=20498.4公里),剛好繞行地球半圈的距離,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

所以,貴樹和女主角明理分別這13年的距離,就是地球上最遠的距離。

怎樣,知道這個梗後,是不是覺得論矯情,真的沒有人可以超得過新海誠,瓊瑤阿姨都要甘拜下風啊。

包括最近大火,大受好評的《你的名字。》,雖然故事是完整了,也比以前曲折了,但我覺得,還是沒有跳出思春期的框框。

千年一次的彗星來訪地球前的一個月,生活在鄉村的少女和生活在東京的少年,通過互換身體談戀愛,還順便拯救被隕石襲擊的村莊的故事。

表面上這是一個奇幻的故事,但是新海誠想說的,始終還是「我們會與命中注定之人相遇」這件事。

而他自己也說,這個故事的創作靈感,就是古今和歌集中小野小町關於「夢中人」句子:「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

從立意就知道,這種講述思慕的青春故事,和宮崎駿「尋找自我」「追求和平」之類的主題相比,格局小多了。

新海誠的世界裡,也沒有今敏、押井守甚至庵野秀明擅長描寫的人性之惡。

可是,這就等於不好嗎?

不,反而這才說明新海誠的無可取代。

他跟別的動畫導演都不一樣。

其他人,喜歡講星辰大海、講奇幻世界。

只有新海誠,那麼認真用心地講我們的青春期,用各種美麗的畫面、台詞、音樂,來說我們內心的小九九。

新海誠的電影,是很真實的。

思春期的少男少女,就像他畫的,生活中最在乎的一件事,就是「我喜歡的人到底喜不喜歡我」?

看新海誠的電影,你很容易就代入,男女主角之間的糾結,你通通都經歷過。

而且,我敢說,男生對新海誠寫的感情會更有感覺。

因為他的故事,就是男人的初戀情結:溫暖、純潔、細膩,但又帶著一點求之不得的苦澀。

每一個細節,都會讓他們回想起,當年那個在「第一次」中奮不顧身的自己。

再加上,男生跟女生不一樣,女生失戀了,當時哭幾次罵幾句渣男就過去了。

可是男的,很少哭,也不會哭。

他們會一直藏著憋著,直到有一個叫新海誠的人,幫他們把內心的這份失落挖出來。

於是,他們就將以前沒有流過的眼淚都哭出來……

△被新海誠電影感動的30歲男性。

我想,再也沒有一個導演,會像新海誠一樣,那麼專註地描寫少男少女的心事。

很多導演都會看不起這種小情小愛,覺得它太淺、太小,都是男孩才愛玩的把戲。

但是,新海誠不會。

他說過,一直以來創作的動機,就是寫給「過去的自己」。

「對一個人來說,還不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就是『青春期』,這個時候就要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如果能製作出溫柔的作品,稍稍應援一下思春期的敏感少年,就最好不過了。」

一直沒有什麼「大志」的新海誠,哪怕做了「百億導演」,第一個感受,就是覺得「好可怕,我的作品好像根本不值得那麼多人看吧」。

而且他已經明確表示,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

「我的動畫不會像宮崎駿的一樣,每天去冒險、拯救地球。過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真實生活中,戲劇性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列車裡和喜歡的人說一句話,也會產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達出這種起伏。」

「我從沒有覺得,自己的作品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但說不定能改變一個人,讓他得到寬慰,能成為一個鼓舞人心的力量,我覺得就很好。」

就連接受採訪,新海誠也如此真誠。

你很難去懷疑,一個這麼實在的人,會在作品中故意煽情。

所以,儘管新海誠的電影,說的都是幾乎一樣的愛情情故事,但你還是會被他的真心一次次打動。

這大概也是,那些宅男、直男們最愛新海誠的原因。

在新海誠的身上,他們還能看到當年那個傻逼的自己。

看到一個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用盡全力,不顧一切向前跑的少年。

記得以前我看過書評人比目魚這樣形容過,新海誠最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是個很實在的人,對於這種情調,可能別的作家會有意迴避(上了歲數就不要寫小男孩兒的故事,省得別人笑話),而村上春樹則不管那麼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己就寫了。這其實是一種簡單,這也應該說是一種真誠。」

我想這句話,同樣適合新海誠。

只畫自己感興趣的故事,這是一種簡單,也是一種真誠。

而我們的電影,現在最缺的,大概就是真誠。

花痴女王|文

動圖版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為什麼要當下一個宮崎駿,當第一個新海城不好么


不會。看過新海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就知道,撇開很多模仿宮崎駿的痕迹不談,講了一個非常差勁的故事。而成名作《秒速五厘米》和新作《言葉之庭》深得小清新的喜歡,但是上升不到宮崎駿的藝術高度,只是引起了部分人的愛情共鳴罷了,雖然新海誠嘗試擴大自己的作品面,但是不太成功,真心建議他好好在自己的範圍內搞搞新的東西,比如最新的廣告動畫《某人的目光》,講述親情的故事,而不是一般的愛情,雖然場景一樣的讓人膩味,不過也很感人。
談到宮崎駿的接班人,宮桑似乎有意撮合庵野秀明進入吉卜力,宮崎駿幾年前曾經說過如果庵野不跳出eva今後就會打上「做eva的那個人」的標籤,現在看來說對了,庵野還是那個庵野,還在做eva。在eva的最新劇場版里,電影前面加了一個將近10分鐘的宮崎駿參與制作的巨神兵的特攝片《巨神兵出現在東京》,巨神兵出自宮桑的電影《風之谷》,其中巨神兵的形象當初也是由庵野秀明設計的,之後他由於種種原因離開吉卜力,今年他又在宮桑的建議下參加了《起風了》主角堀越二郎的配音,最近這些跡象表明,吉卜力似乎有意拉攏庵野秀明。
而如果要接近宮崎駿的風格或者說過達到他的「高度」,我認為還在成長中的細田守是一個很不錯的監督,日本優秀的動畫導演有很多,去世的大師手冢啊今敏啊就不提了,就在世的押井守已經很久沒有新作品了,吉卜力的另一個頂樑柱高畑勲也老了,湯淺政明的風格實在是太獨特,庵野秀明暫時仍然局限在eva,大友克洋的作品一直沒看不作評價,而且不同導演風格迥異,最接近所謂「宮崎駿風格」(我很討厭這麼說,但是似乎只有這樣才更容易理解)是也曾經在吉卜力做過的細田守,不管是《穿越時空的少女》,還是《夏日大作戰》抑或《狼的孩子雨與雪》都可以稱得上精彩,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劇情設置,主題設定還不夠到位,可以說享受是享受,但是太虛無縹緲了,還有待錘鍊。
而在吉卜力本身,各方面的專業大師有,但是沒有一個可以成為接手宮崎駿,至少暫時還沒有,宮崎吾郎有進步,但是仍然不太出色,米林宏昌只能說過得去,仍然差點味道,《小人》只算得上「治癒人心」,不管人物還是矛盾衝突都太過單薄,使整個電影看起來不過是少年少女的動畫而已。可惜的是近藤喜文先生,望月智充的離世和離開,尤其是近藤喜文,結合了宮崎駿的「夢幻」和高畑勲的「現實」的近藤的離世是吉卜力最大的損失,《側耳傾聽》雖然講的是少男少女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愛情觀,感情的刻畫等等遠遠不是單純的少男少女動畫。
偏題了,回到新海誠,被很多媒體說為宮崎駿的「接班人」實在是害了新海誠,以細膩精緻著稱的新海誠如果在電影本身講述的事物上下功夫也許會在他所在的「領域」產生突破,但是誰又說這種突破是壞事呢,他大可不必講宮崎駿的故事,因為最基本的畫風和關懷就不配套。


新海誠最大的貢獻是桌面背景而不是動畫電影


當新海誠終於學會講故事
原創 2016-12-03 大可 ? 歪電影

「如果櫻花飄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

那麼怎樣的速度

才能走完我與你之間的離?」

我想這句台詞,即使是不混跡ACG界的人也能信手拈來。因為談到宮崎駿後時代的日本獨立原創動畫


談到動畫人新海誠


人們總是最先想起他的《秒速五厘米》,總是不吝好評和吹捧,而不管其是否真的欣賞過。


其實好多人,都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吧。

大可還是個ACG萌新的時候,想要感受動畫大家的魅力,於是在眾圈內友人的安利下也看了《秒五》

然而


在還不能欣賞作畫和音樂的年齡,在奉劇情為評判基準的水平下,《秒五》對於我而言不過是徒有虛名的假「神作」

(其實多年以後再多次觀看仍覺得再美的畫面也難掩句不成章、敘事斷片的缺陷)


那時候對於新海誠的印象定格為「堆砌壁紙的畫師」,這樣的刻板印象一直延續到三年前的《言葉之庭》。


作畫的精細程度

光影的寫意

虛焦的魅力


還有專屬於他的標誌:電車、星空、擦肩……

這些都在每一次的推新中越來越頂尖

而與此同時


劇情的缺陷也一直令人遺憾


連他自己都說

:「困擾我的就是怎樣創作一個好腳本來。」


所以當三年後,《你的名字》在日本的公映引發了圈內極大的轟動,大可也突然激動不已,十分期待新海誠完成最後那點遺憾的突破。


新海誠在新片《你的名字》里終於明白

什麼叫敘事,而不只是散文。

(畢竟第一次完成成功的敘事,技巧性更高的節奏還得接著期待)


——設置抓人興趣的懸疑、衝突

——破題和世界觀的呈現

——集中展現人物的活動和結局

具體到片中是「30min+30min+40min」的模式。

前三十分鐘

由男女主交換身體引發的有趣事件引入

同時不斷地設置伏筆

(夢中反覆出現「三葉」的名字、穿插在日常里關於彗星的預告、日文老師關於黃昏的講述……)

這個部分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推進。


其實在新海誠的作品裡能夠這樣輕鬆俏皮還是很少見的,《言葉之庭》上來就把基調定在淡淡哀愁的細雨連綿里,全片的色彩也多偏暗,讓觀眾壓抑得疲倦。

第三十一分鐘開始


男女主終於在一次次交換身體鬧出的笑話中意識到了

交換身體的事實

於是兩個人開始相互了解、相互幫助

同時

藉助於外婆的視角(外婆作為神社的主人感覺上是神性的存在),提出「結」的世界觀。

而男女主角的世界也在這個部分開始出現交集

(三葉到東京找瀧,瀧也想找到三葉……)。

到這個部分,關於背景的交代已經完成了,最大的戲劇衝突也成功托出

——如何拯救三年前殞命於彗星災難的三葉?

瀧在宮水神社裡探索的步伐,將觀眾順理成章地帶入最後一個部分。


飲下口嚼酒的瀧在神的指引下看到了「結」的本質,他要找到三葉,找到她的名字(順帶一提,瀧看到的「結」和生命的片段是大可覺得表達得最精彩的片段)。

影片

視覺結構

聽覺結構

達到高潮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三葉和瀧在黃昏的相見,大概是觀眾在前一個小時的鋪墊後最期待的情節了。

關於三葉對命運的抗爭

敘事緊湊、氣氛緊張


(鎮長老爸就不能聽聽女兒的話嗎喂!)


直到最後迎來Happy Ending,觀眾才舒了一口氣。看這部分的心情完全被新海誠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實在是太贊。

看完影片的大可激動了好久,這不是最初的那個只會靠畫面炫技的新海誠了,一直以來的遺憾在《你的名字》里完滿地解決了


突然開始好期待再過兩三年的下一部作品了嚶嚶嚶!

一直以來,獨立原創動畫電影被吉卜力一家壟斷著,有言「吉卜力出品必屬精品」,反之亦云「非吉卜力出品不值一看」。


而在宮崎駿老頭子功成身退之後,誰來扛起大梁的問題被持續關注著。帶來《你的名字》的新海誠,無疑是當前最合適的人選。

他標誌性的寫實背景和紙片化人物,唯美而精緻的畫風,再加上覺醒了的講故事技能,如虎添翼般讓他進入了動畫電影大師之列。


所以大可覺得有理由相信學會講故事他將帶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與吉卜力萌物們分庭抗禮的時代。


到截稿前,《你的名字》已躋身日本動畫電影歷史票房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哈爾的移動城堡》和神一般的《千與千尋》,表現出了極強的衝擊力。


話說,最近宮崎駿老頭子好像又要重出江湖了……


再順帶一提,op《前前前世》真的超級好聽啊啊啊啊!!

後記:

其實主編讓我這周評評新海誠和《你的名字》時,我覺得能說的東西太多了。


新海誠的作品標誌、新海誠的發跡歷程、前幾部作品的成長和缺陷,以及《你的名字》里讓我很激動的片段……不過最後還是採用了最不討喜的劇透劇情的方式。


因為我覺得《你的名字》最大的意義就是,標誌著新海誠的作品擺脫了腳本的桎梏,能夠不留遺憾地繼承「壁紙狂魔」的個性。所以我選擇了剖析劇情。


列位看官,鄙人拙言就此看罷。而作品本身,推薦不要錯過。

-End-

中國商品學會 消費者委員會
轉載須標明作者及出處

這裡只有大學生,和我們愛看的影評

首發平台:

微信公眾號:歪電影


動畫說到底只是故事的一種表現形式,最適合動畫形式的故事不是現實類而是幻想系
宮崎駿把幻想系用動畫做的淋漓盡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皆為此類,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千與千尋》都會為其中的幻想世界而驚嘆(新作《起風了》屬於宮崎駿導演作品中的另類題材)
相比較之下,新海誠所擅長的故事則是現實系的愛情故事,且新海誠最大的特點就是場景作畫的高度擬真性
這種類型的故事使用動畫形式並不比真人影視具有更大優勢,說不定用高人氣明星出演會受眾更廣
新海誠挑戰幻想系的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其結果有目共睹,他還差的遠
總的來說
宮崎駿是展現了動畫所能達到的高度的人
新海誠是運用動畫講了好故事的人
就目前看來 新海誠還差得遠
或者說 只要用動畫做現實類的故事 就不可能達到宮崎駿的高度


倆人走的路子不一樣...
宮老的以前說過了,新海誠帶給我們觀眾的是感動,共鳴和晦澀的感情。
老頭是通過人物描寫反映大時代,新海誠是大時代下人物的跌宕命運。
老頭純真,新海誠「清純」。
目前來看...想達到老頭的成就有些難,看他能不能突破自己的慣有模式。

不過現在也已經很好啦,秒五我是在大學社團看的,一屋子人哭得那叫一個慘...所以大家都是上了大學異地或者分手了嗎?


雖然我非常喜歡新海誠,但我並不認為新海誠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
我並沒有看太多宮崎駿的作品,比看新海誠的片子數量還少,但是我想說的是:宮崎駿和新海誠給我的是兩種感覺
先不把宮崎駿,我也沒有論宮崎駿的資本。就新海誠來說,我認為他的作品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深得我心,或者說,他作品中的人物看世界的方式和我是一致的,他的作品是以感觸來打動人的。
但是我很清楚的是,所有以心理打動人的,都只能打動一部分人,像新海誠如此細緻的描寫,能夠接受,甚至產生共鳴的恐怕更加少,甚至在我看來,秒五和言葉之庭能夠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出乎意料的好了。
宮崎駿的話,我認為更作品具有意義。具體就不展開了。
以上。


不會,不能,不可能。
新海誠以獨立動畫起家,這就已經註定了他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日本是一個典型的東亞社會,而他缺少成為宮崎駿必須的人脈與資歷。
動畫電影需要龐大的團隊來製作、運作和營銷,尤其是監督,他需要得到資方的足夠信任。比方說起風了上映前電視雜誌報紙網路鋪天蓋地的宣傳,新海誠哪有這種大手筆。

當然時代在變,如果你有驚人的才華與赫赫的聲名,再在幾大電影節拿一圈獎,你的確有可能接近宮崎駿。
至於新海誠,名聲姑且不談,才華似乎也不怎麼驚人。他的外界定位和自我定位都是一致的,無論短篇劇場還是接拍廣告都專註於紙短情長的小清新,這是一個雖不小眾但也絕對不大眾的方向——因為你沒辦法解釋為什麼觀眾不去看三次元,就為了你那精美的「作畫」?快醒醒。
言葉之庭只不過重複證明了一件事,他已經被秒速五厘米榨乾了。

低成本的表現想像力,這才是動畫生生不息的源頭。
新海誠根本沒有證明自己有這種實力,哪怕是「有過」。


你們這麼說考慮過今敏大神的感受嗎?考慮過細田守大叔的感受嗎!喂!


不會,他抓不住孩子的心。

在表達的方面,宮崎駿與新海誠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宮崎駿的著眼點在於對生命的眷戀和對世界的不舍,是一個將離世之人的那種帶著頑皮心態的悲天憫人。

而新海誠則在用華麗和炫目的光影雕刻著孤獨,一次又一次地重複……

前者的世界充盈的,後者的世界是純粹的。前者是洶湧澎湃,後者是精美絕倫。前者是的「愛」、「給予」,後是「渴望被愛」、「渴望理解」。

兩種美學情緒截然不同。

新海誠沒必要成為宮崎駿第二,他做自己就可以,別背上太多包袱,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好了。


新海誠和宮崎駿所處的時代不同。
宮崎駿是大師,並且因為處於那個時代,所以作品帶有很厚重的哲學氣息,講述一個故事,體現各種想表現的主題。受眾群體並不是大眾,其實我很懷疑像《千與千尋》這樣的作品有多少人是第一次就看懂的。
新海誠沒有宮崎駿那樣的經歷,主要受眾團體是宅男宅女,所以他的作品主要刻畫的是細膩的感情故事和唯美的畫面。因為宅男宅女其實是最渴望愛情的,也對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要求最完美。
所以這點註定了新海誠只能是新海誠,不可能成為宮琦駿。宮崎駿的藝術高度是時代磨鍊出來的,至少目前的新海誠達不到。
我其實很為新海誠擔心,因為這部作品的爆紅很意外,導致他之後的作品太受人期待了,以後的作品未必還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首先我不贊成這種比較,如果硬要比的話 至少目前看來, 新海誠不跳出現在這個框框, 宮老是全方位碾壓新海誠的, 未來也是。 老一輩的大友克洋、押井守、今敏拋開,年輕一輩我覺得的最有可能的是細田守。

拋開這個話題,我覺得沒有必要硬拿新海誠去比較宮老。新海誠的作品我覺得優缺點都十分明顯,他獨立動畫起家,幾個短片和《星之聲》、《雲之彼端》之後,《秒五》把他推到了頂峰,優點展露無遺。但是秒五之後,新海誠的缺點開始暴露了,長篇動畫《追星》我覺得是一種他想跳出目前作品主題局限性的嘗試,不過很明顯失敗了。《追星》的風格其實跟宮老到是有相似之處,也是宏大世界觀下的冒險故事。不過很明顯《追星》把新海誠講故事能力的缺陷暴露無遺,《追星》到最後也沒有把故事圓上,很多伏筆也沒有交待。其實這種破碎化的敘事到是十分適合《秒五》,不過《追星》給人的感覺更多是:「新海誠做長篇就不會講故事了」。之後《言葉》回歸也沒有太大的驚喜。

目前看來,誠哥給不出超越或者比肩《秒五》的作品,他的口碑和影響力肯定沒辦法再增加,更別說達到宮老的藝術高度了。誠哥想要做什麼樣的嘗試也很讓人期待:是跳出自己現在的題材?或者堅持走下去? 其實最近的cross road給我的感覺就很好,雖然只是給教育公司做的短片,誠哥以往的作品基本上都避開了校園的主題,不過其實挑戰一下校園的戀情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而且另一方面,田中將賀的人設也很好的彌補了新海誠人物刻畫的短板,其實我很期待能把cross road長篇化的,不知道誠哥有沒有打算。

最後,天門一定要回歸啊!!!誠哥的動畫不能缺天門的音樂!!!

其實我是誠哥腦殘粉,雖然誠哥玩小清新老是裝過頭,但人家就是喜歡誠哥這個風格嘛,改變風格什麼的還是算了,誠哥請一直小清新下去!!!

最後我覺得誠哥很適合拍廣告我會亂說23333333


宮老的接班人是庵野秀明

新海誠也就是畫面好
但是總覺得有些東西不如宮老
我也不知道差在哪裡
但是看動漫的時候就是感覺不一樣


「喜歡宮崎駿是因為他的作品很優秀,是大師之作。喜歡新海誠是因為他的作品懂你。全片從頭到尾透露的孤獨感與獨處的曼妙之處,令人無法自拔,反覆回味」。


他會成為下一代扛鼎大師,但不會成為宮琦俊。
他倆風格不同走向不同。要說比較只能說如果把成就量化。
量化比較,基本可以從受眾量,認可度,思想性,畫面等方面比起。
1.受眾量:宮爺的受眾是動漫粉和非動漫粉,且非動漫粉佔了大部分 。在很多非動漫粉心裡,動漫就等於宮爺作品。(當然很多人是沒接觸過其他動漫,或者幻想著動漫是兒童專用物品而排斥,或者是宮爺被過分神化帶來的效應 。)。對於動漫粉來說,即使不喜歡宮爺的作品,也不得不看上幾部。為什麼說不得不?因為宮爺作品被作為動漫界的標誌,身為動漫粉實在不敢跟別人說沒看過宮爺作品。或者說,如果動漫是一門學科,宮爺作品就是必修項目,正如高數之於理科一樣。即使不喜歡即使用不上也不能不修。

而新叔的作品,受眾主要是動漫粉,非動漫粉基本沒聽過,其純愛小清新的氣質也沒有廣適性。

2.認可度:
宮爺的作品好像容易被大多數人認可(非動漫粉的心我不懂,所以難以解釋為什麼認可)。新叔作品,星之聲,秒五,言葉,太純愛清新,適者驚為天人,不適者嗤之以鼻。

相比之下,宮叔作品的認可度是比較均衡的良好程度,新叔作品的認可度太參差不齊。

3.思想性:
這是宮爺最為某些人稱道的地方,什麼反戰啦環保啦人與自然啦啦啦。的確是很好,但我想說「呵呵,誰沒有啊「。熱帶地區的人吃一頓挪威空運來的新鮮三文魚能高興一天,讚不絕口的誇這魚多麼新鮮美味。而挪威漁民年復一年天天拿最新鮮的三文魚當飯吃,會沒完沒了的誇么?這世上的確有一種東西名叫「沒見過世面」。

新叔主寫情感,但星之聲的距離秒五的默痛,立意都無比的獨樹一幟

說道這裡,會有人要說戰爭與和平人與自然是多麼高大上的命題。正統的高大上的確威力無窮且通俗易懂,但我卻心心念念為那被「時空」這個終極大boss切斷的愛戀而肝腸寸斷 。
」和平+自然「 pk 」時空+愛情「,前者像接地氣的鄰家女,後者像傲嬌縹緲的女神。


4.畫面:這條不用討論了吧

綜上,宮爺就如一碗上好的米飯,人手一碗天天吃。新叔如刺身,多數人還是不能接受

好像忘了回答最本原的問題,新叔能否到達宮爺的高度 ?答:在以動漫粉為主的占人類比例少數的人心裡能達到。再以非動漫粉為主的占人類比例多數的人心裡達不到


完全不同風格啊。。。。倒是宮老最後的作品男主CV是痞子 就有人覺得宮老是欽點庵野痞子做後繼人


我很喜歡新海誠。但他超越不了宮崎駿是事實。短板太明顯了 注重畫面而忽視故事簡直就是致命傷。語言再文藝畫面再精緻又有什麼用呢 你連講好個故事都很困難。所以算是基礎不穩再往上建都是徒勞。


差距太大,如果宮崎駿是S,新海誠也就是B+,中間差不多還隔著 細田守 痞子 渡邊信一郎 湯淺政明


推薦閱讀:

京都動畫公司為什麼能做到把平淡無奇的原作題材改編成成功的商業動畫?
《黑貓警長》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動畫?它傳達的價值觀是什麼?它創作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為何迪士尼不重視王子形象?
如何評價新房昭之監督的動畫?
為什麼國語動畫的配音普遍有種彆扭的感覺?是配音演員的素質不夠嗎?

TAG:動畫 | 宮崎駿 | 日本動畫 | 新海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