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理解「錢是工具」這句話?


以心理學的視角,錢有界定明確的兩種意義:工具性意義符號性意義


工具性意義是基於理性決策的,主要也就是等價交換、公平交易的意義,錢不過是種特殊商品,對於個人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符號性意義就複雜得多了,符號性意義更多是基於人的情感:見錢眼開,見利忘義這些古老的經驗總結都已經被現代的實證研究所證實:錢能讓人更自私,疏遠人與人間的情感,也能暫時緩解人的傷痛感,還能促進公平性合作競爭,等等研究不勝枚舉。

所以,我個人對「錢只是工具」這句話的積極理解就是,別讓錢的符號意義過多影響了你的人生,你認為非常理性的決策,其實在不經意間早已被某些看不見的力量所影響扭曲了。

我們常說有的人扎到錢眼裡去了,這種大白話其實是非常科學的。


《怪誕行為學》這本更有趣更面向大眾的書在第四章提到人類社會有兩種規範:social norms 和 market norms,兩種規範一旦混淆,就會造成麻煩。

比如你老婆做了一頓豐盛的晚宴,你拿2000塊錢出來答謝她是不是有點彆扭,但換成價值2000塊的衣服或別的禮物是不是就完美了?

金錢的符號意義,往往就是刺激我們腦中的market norms,可是我們有時卻不自覺地將其帶入到了social norms適合的場景,這才是金錢的原罪所在。


最後隨便列舉幾篇金錢符號意義相關的文獻吧,有興趣的可以看看Vohs的文章,實驗很有意思:


Belk, R. W., Wallendorf, M. (1990). The sacred meanings of money.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1, 35–68.

Crawford, T. (1994). The secret life of money: How money can be food for the soul. New York: Allworth Press.
Furnham, A. (1984). Many sides of the coin: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Usag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 501–509
Vohs, K. D., Mead, N. L., Goode, M. R. (2006).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 1154–1156.
Vohs, K. D., Mead, N. L., Goode, M. R. (2008). Merely activating the concept of money changes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 208–212.


謝邀 @蘇漾
錢本質上是個工具。
手機是個工具,天天用手機,你自以為很了解,買了5000的蘋果就用來刷微信看小說。看看蘋果的廣告,簡直不能相信是同一個東西,比得上單反當得了樂器……
錢也是,上手用起來太容易,往往忽略了學習更好的運用,怎麼花錢、怎麼投資,要高大上地用起來並不容易。

app有千千萬,但你不會都下到手機上。如果只刷微信看小說,就很開心了,又有何不可?
所以,錢夠用就好。開心、滿足、幸福,就好。

但也許偶爾、突然會想看看視頻呀,用老式諾基亞真的看不了。
錢能帶來更多選擇、機會、自由。

出門在外,帶上手機,別讓家人找不到你、擔心你,有個萬一,還能求救。
錢是保障,帶來安全感,特別當你不是一個人的時候。


但錢已經被賦予了太多其他的含義和象徵。
車也只是個工具,到達目的地才是結果。但豪車太多人愛,更有人以飆車為樂、為職業。
如果我以掙錢,掙大錢,一直掙錢為樂,看著賬戶的數字增長不買別的東西我也開心,不過和享受飆車樂趣相似而已,有什麼理由去鄙視個正規跑道上的賽車手呢,當然不包括在公路上肆虐危害公共安全的罪犯。


謝邀
我把這個問題問了好幾個比較通透的富二代朋友,其中有個人很詫異地反問我:」錢本來就是工具啊,否則你認為它是什麼?難道還是器官嗎?「
我在心裡默默吐槽了一句,對於那些為了買蘋果去賣腎的屌絲們,錢就是器官啊……

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馬克吐溫喜歡把錢壓在腳底,出去買單的時候都是脫掉鞋子把錢拿出來。他說,以前都是這玩意兒壓迫我,現在終於輪到我壓迫它了。
天朝更別說了,改革開放才多少年?大家以前都窮怕了,然後突然改革開放了。但是官方教育一直都在講,錢有多麼罪惡,愛錢多麼可恥。不過社會上錢的重要性卻越來越凸顯出來了。
在這麼複雜的情況下,大家都」失范「了。說白一點,當社會實際情況跟官方宣傳的文化相反的時候,大家都無所適從了。
上一代的企業家,大多數都是帶著」企業家原罪「的。市場不規範,經濟暴漲暴跌,很多人都曾為了錢坑蒙拐騙,官商勾結,就算你乾淨,搞不好明天也因為政治原因莫名其妙地千金散盡人進去。此時的土豪們,往往有種「錢是一切」兼「朝不保夕」的心態。
「錢是王八蛋」「老子有錢愛幹什麼幹什麼」「他有什麼了不起無非兩個臭錢」「血汗錢」……錢在這個神奇的國度,被賦予了太多複雜而深刻的意義。
我記憶非常深刻的,我小時候跟我媽說我喜歡哪個明星,我媽總是說,他們有什麼了不起,就兩個臭錢。大了,我有一次想買雙耐克,錢不夠,問媽媽要500,我媽一臉慎重地對我說,悠著點花,這可是血汗錢。
曾經有很多上一代的土豪被評價「吃相太難看」,賺錢的時候太不擇手段,花錢的時候又表現得太苦大仇深。你跟他講這可不是對待金錢的正確姿勢,他一幅過來人的樣子說:「你懂什麼。」那神情,分明就是以過來的「欲語還休」來對抗我們的「圖樣圖森破」
或許他們確實有擺出這幅姿態的資格,他們經歷過的那些跟金錢有關的故事——飢餓、貧窮、困窘、底層、意識形態、體制的限制、下崗、錢權交易、黑白兩道、踐踏法律、連哄帶騙、裝孫子、裝大爺……經歷太曲折,這樣的人,在剛發財那會兒,你不可能期望他們花錢的姿勢正確。
剛發財那會兒,不顧風險拚命偷稅漏稅,然後跟菜市場大媽那樣錙銖必較的土豪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偷稅漏稅的同時拚命惡性消費的土豪。
彷彿錢是搶來的,彷彿錢明天就會蒸發掉。行賄和作案的時候也無法無天,花錢搞事,事兒大了又花錢搞掂。
直到後來,遊戲規則慢慢成熟了,其中那些懂得調整自己的土豪們也慢慢適應了自己富人的身份,明白錢的工具性和這把工具的邊界在哪裡,而且他們的態度耳濡目染地傳遞給了他們的孩子,於是那些二代才有機會用疑惑的眼神說:」錢本來就是工具啊,有什麼特別值得講的嗎?「

我把這些總結跟我某個土豪小夥伴講了這件事,他說我總結得不完全對,最重要的一點沒講。
我們其實不需要工具,我們需要的是工具的工具性。我們不需要錢,但是錢的工具性是流通。
當你某個階段沒錢了,怎麼辦?很簡單,用一些你能搞到的東西來代替錢的」流通性「,然後替自己賺到錢就好。
他說他一次跟家裡老頭子鬧不愉快,他都直接把家裡給的卡摔倒老頭子臉上,然後收拾東西走人。接下來完全不靠家裡關係,反正他比較熟悉的行業也不少,他先找個信用比較好的甲方,用比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服務什麼的,然後再找乙方,出示合約,在付款上打時間差,要求甲方先付錢給他,然後他延遲兩三個月才把錢給乙方。貨款雖然壓在他賬戶里不能花,但好歹能當槓桿使。他完全可以利用手頭已有的合約和存款釣出更多利潤來。

資料還在搜集中,我不確定有沒有更多的乾貨提供,暫時到這裡吧。


對有錢人來講錢是工具。
對沒錢人來講錢是一切。


你了解梯子的作用嗎?
小時候櫥櫃頂上有一罐糖,可是你踮起腳尖搬來凳子還是夠不著,於是你學大人搬來了梯子,爬上去,扭開蓋子,掏出糖,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那罐糖就是你渴望的生活,或者說,更大的世界。
櫥櫃的高度就是你和渴望的未來的差距。
凳子和梯子就是你的錢。
凳子可以視作是有錢,梯子,可以視作是足夠的錢。
錢,就是工具。或許你可以撼動世界,扳倒櫥櫃,也能吃到糖。不過,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使出吃奶的力氣搬個梯子吧。
加油!


從樸素的角度談一談。

現在,「錢是工具」(Money is a tool ) 的確已是東西方廣泛接受的觀點了(儘管濫用與錯用的情況很多),從英文看更有意思:是一種工具——意味著不是唯一的工具 (the tool)。

再看看兩個關鍵詞」錢「和」工具「的樸素定義:

【新華字典】
:本義為農具名,即鐵鏟。上古時期曾以農具作為交易媒介,其後鑄造貨幣又仿其形為之,因此引申為貨幣、錢財。
工具:①進行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如鋸、刨、犁、鋤。
②比喻用以達到目的的事物

由此可以推出這句話的幾個基本涵義:
1. 錢本身是中性的——「工具」一詞消除了其善惡屬性。人類對錢的態度易先有好惡判斷,而後糾結的搖擺在錢在善惡間。
2. 這個論斷比其它論斷更本質化。」錢是權力「,」錢是安全感「,」錢是一手牌「,」錢是自由「等等,都脫離不了錢的媒介與途徑作用,沒有脫離工具的涵義,而是「工具」的具體表現。越本質的東西普適性越強,當你為錢對你的意義迷茫時,就從」工具「入手。
3. 這句話已經告訴了你征服錢的方法——它是「工具」,應為你所用,為你服務。遺憾的是,這是很難達到的境界,現實中絕大部分人都是相反。

我認為,不必非要接受或局限於」錢是工具」這一觀點,它對你的首要意義可以完全不同(但最好是此觀點的具體化與擴展)。不管它最終對你意味著什麼,你都需要在你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和實踐,而你對錢的目的(purpose)、態度(attitude)以及如何處理/對待它(how to manage)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課題。

至於如何利用對這句話的理解來過好一生,我認為...我不同意這種因果關係。不過從題主問題的語境來看,鏈接中劉卿小朋友的原文中就含著很好的初始建議:

要我總結生在富人家的好處,我第一反應——對錢的態度。我們一般人可能要到很大的時候才能明白「錢是工具」,但是就算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仍然不知道該以
什麼樣的姿勢使用這個工具
。而富二們似乎從小就身體力行地明白了這一點;第二是對金錢規律的掌握,這個技能不是所有富二都有,但是那些父母有些水平,懂得
把人生經驗灌輸給子女的富二都有,他們也許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明白該怎麼讓錢為他們工作,該怎麼讓錢生錢,怎麼用錢來享受生活。而一般人要奮鬥掙扎很多年
才真正搞懂。

總結起來就是:1. 儘早認清錢的本質以及自己對錢的態度;2. 多留心掌握金錢規律。
我再加一句:」What"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for money.「

P.S. 有位美國金融諮詢師09年在福布斯上寫了篇文章 Money Is A Tool,別被題目騙了,作者其實是想說」 If only money was a tool「 —— 他認為錢是 idol (不是通常意義上的 idol哦),時隔數年,讀起來仍舊有啟發。


看著你們在聊錢,就知道你們的錢一點內涵都沒有。

如果錢是王八蛋,那是因為你們只知道花錢,不知道賺錢。
如果錢是工具,那是因為你們只看到了其創造性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其破壞性的一面。

錢,是武器。
在菜鳥手裡,這武器只是鉛筆刀。
在老鳥手裡,這武器就是原子彈。

完。


錢是一個工具,用於交換的工具,一個標準化的工具,你可以用他滿足你的生活消費


大人物以改造世界為使命;
小人物以追求幸福感為目標。

當你為了實現這些去奮鬥時,錢真的就只是一個讓你改造世界或者逗你一笑的工具了。

錢是工具,無論貧富。


馬克思認為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錢是唯一可以買到時間的工具。北京到上海,動車553塊,耗時4小時48分。普通列車,156塊,耗時20小時14分。


顧名思義,錢是工具,要學會"使用",這裡的使用包含"賺錢,理財以及消費",不會賺錢的更不會理財,不會消費的也不會賺錢。

對於會花錢,會賺錢的人來說,錢才是工具,對於既不會花錢又不會賺錢的人來說,人是工具。


人生走過越久,經歷越多越深,就越能領悟下面這句話—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絕不花時間去解決。

錢能節約時間,這些時間被你用來你賺錢。懂?


錢是自由的工具。


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個朋友。扯淡的時候,他說了一件小時候的事。那時他還在上幼兒園,在院子里玩躲迷藏,當鬼抓人的等所有人躲好後自己回家了。躲了半天不見人來,朋友發現鬼回家了就不開心了。便把院子里的小朋友叫過來,給他們一人一塊錢,讓他們去樓下喊「XXX大傻X」,從下午三點喊到六點。因為喊了一下午,當鬼的家長都下樓來了。其他的小孩因為怕錢被家長沒收,所以一直沒把我朋友供出去。事情發生在二十年前


社會資本有三寶,金錢權力名聲好。
就數錢財跑得快,有他哪樣不嫌少。


錢是王八蛋,花完我再賺。


人有意識,錢沒有意識,所以錢註定成為人的附屬產物,但是錢是所有附屬產物裡面價值最高的,因為它可購買一切。

人的夢想其實本質上都差不多,無非就是快樂、幸福、開心,如果在+上點形而上的東西也無非就是公正、平等、自由.......等等。

當你想與遠方的家人聯繫的時候,錢可以用來買手機。

當你想要孝敬爹娘的時候,錢可以用來買煙酒、補品、衣服,讓你老年的父母開懷大樂。

當你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處是安全的,感到非常的恐懼,你可以用錢買一棟房子,把父母接過來,共享天倫之樂。

錢到了最後,就是為了人的幸福、開心、快樂而存在的。

錢只是工具,這個工具需要靠你來安排、規劃,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幸福,其取決權完全在你,綜上而言,錢就是工具。

如果要說與普通的工具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這個工具也忒強大了點,強大到能佔據人的意識、心靈,使人為工具,錢為意識。


它可以帶著你去做很多事,去很多地方,看很多東西。很厲害。但是小說里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情節「厲害的東西都是有靈性的」,就是說,它不是死物。錢也一樣。但它的靈不在於它本身,而在你的腦子裡,並且隨著你的使用次數而越長越大。這時候就會有個分水嶺了,有的人就被這個靈控制了。而足夠強大的人,就能壓著這個靈,讓他一直當自己的工具(其實我更想說奴隸……)。

強大的人,踩著這個奴隸看到了更遠,走得更遠,活得更瀟洒,而那些被工具控制的人,就只能看似很繁華,實則很空虛地被奴役,找不到出口,直到錢離他而去,才痛苦地醒來,大多數再痛苦地直到老死。


要理解「錢是工具」,首先得明確錢是什麼?
簡單的說錢是商品流通的交易媒介;是資產價值的量化表述。由此可見,從錢的簡單定義里就可以窺見錢的作用。所以引申下就變成錢即是商品交換的工具,又是資產表述的工具。
富人之所以有很多錢,剔除那些靠天上掉餡餅的純運氣因素,本質上是因為富人有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或者有可以轉變為資本的資產,又或者有可以生產上述資產的資源。而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對其資產的價值作了一個量化的作用,能讓其他人一眼就能清晰地衡量出這個富人到底有多富。而大多數人往往更關注的是這個數字,而不是其背後這些資產。富人和窮人都能賺錢。但會產生如此大的收入差距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賺錢的方式。
所以總結下,錢除了有交易的職能,更是表述資產的量化工具。至於懂得了「錢是工具」這個道理後,這一生能否過好?答案是不確定,每個人對「過好」的定義不一樣,無法一刀切地下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理解這個道理後能讓自己的人生比以前過得更好,更能想明白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想來已是一種進步。


推薦閱讀:

每天都拿出 10 元到 50 元投資什麼能起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年收入一萬元上下的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大學生怎麼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
稅前月薪 8000 的人,做點什麼小投資好?
你是如何從兩千多隻股票中選出心儀的股票的?

TAG:價值觀 | 理財 | 消費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