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是一種快樂,求知是一種慾望,如何取捨?不可兼得?
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無知不一定就快樂,痛苦也可能是知道的還不夠多。
剛才我爸很日常地把我罵了一頓,畢竟過年了嘛。我躲房間里哭了會兒,又想起高中時候的老話題,「真是不公平,憑什麼他們那些人看上去過得更快樂?」,然後想了會兒,覺得通常情況下
沒頭腦的人,幸福下限比有頭腦的人高;
有頭腦的人,幸福上限比沒頭腦的人高。
-
低智能的人,
幸福範圍更小,沒辦法體驗到一些極端的痛苦,也沒辦法理解快樂。這句話寫下來之後,發現在定義上,這就是「智能「的衡量標準之一,the range of awareness。Intelligence - Wikipedia
所以,一方面沒腦子的人「幸運」地躲過了 existential problem的困擾,不會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用關心政治、心理、經濟、哲學,不用「想太多」,不用陷入思維的漩渦,這樣得抑鬱症的可能性都大幅減小。
另一方面,他們錯過了 aha moments 帶來的快樂,那種參悟的快樂,獲得靈感的快樂,創造的快樂;也可能不能理解到一本書、一段音樂、一幅畫、一個肢體語言能夠帶來的快樂。
-
高智能的人,
認知範圍更豐富更寬廣。如果把低智能比作公務員鐵飯碗,高智能就是創業;如果低智能是留在國內二線城市當文員,高智能就是拎著包去紐約。
就像有錢人的選擇範圍比窮人更廣一樣,他們可以成為割耳朵的梵高,可以成為詩人蘭波那樣的人,也可以成為羅琳、拉塞斯特、扎克伯格那樣的人;可以質疑全宇宙,也可以為精巧的笑話高興好一會兒;可以時時刻刻批評社會,也可以不斷尋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可以當大反派小丑,也可以用造福社會的方式追求自我實現。
這完全取決於個人選擇以及個人的勇氣,因為畢竟書都在那裡,研究員、教授、藝術家都熱情地把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呈給你,幾千年里無數聰明人的成果,互聯網谷歌油管亞馬遜TED,都在那裡。好資源基本上都方便獲取且近乎免費。所以說「You are one decision away from a completely different life.」
Be careful of what you wish for.
ps:
-
選擇的自由
大腦裡面的channel、神經元、細胞在不斷重塑、成長、rewiring,就像身體:我們總可以變得更強壯或更超重。我們總可以選擇變得更笨或更聰明,我也沒有說高智能和低智能是兩個筐,不是這個筐里就是那個筐里。
個人的成長取決於自己,通過自己的決定和努力,我們總可以變得更____。
-
這樣想,我的心情變好了好多。
生活平靜,為什麼我如此不開心? - 邦迪藍的回答 - 知乎
生活就是這樣
要麼平穩的退步;
要麼一直struggle,時常受挫, 跌停,在舒適區外面,犯錯,成長,煎熬,但是長期來看是進步。
就像鯊魚一樣,需要不斷地移動,或者此魚已死。
什麼樣的人運氣不會差? - 邦迪藍的回答 - 知乎
越嘗試越幸運
無知的時候,那不叫快樂,而是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和真正的煩惱。
求知的過程中,越來越感覺茫然,就好像游泳到一半,手軟腿軟。但是岸就在前面,游到了,往上一趴,就踏實了,心智和體能也提升了一些。
人吃了禁果,有了高級意識,從此在千秋萬代中面臨邪念和迷惑的考驗。在被考驗的過程中,有人墮落,有人奮起。奮起者驗證了上帝的信任與愛,墮落者反襯了奮起者的偉大。有了這樣的一劫,人才讓自己真正坐實了神子的名號,而不是一群混沌的二代動物。
-
謝邀。
追求無知感的求知慾是真正快樂嗎?
好,從邏輯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吧。
慾望不被滿足,不快樂。
求知不被滿足,不快樂,此時是無知的狀態,應該快樂。
所以矛盾。
所以,無知是種快樂,與求知是種慾望,不可兼得。
如果喜歡悖論的話,可以去研究一下:
「全能的上帝能創造出自己也提不起的石頭嗎?」
「所有克利特人都說謊,他們中間的一個詩人這麼說。」
喜歡二律背反的話,去和康德或者喜歡康德的人去玩去。
千萬要小心,
別讓自己無知的快樂,
被那一知半解剝奪去了。
倘若真正的兇手不是懶惰,
真正的醜惡或悲傷,
就要到應該來臨的時候了。
-
對於青蛙來說,井底之水便足以棲身;對於蛟龍來說,廣闊天地才是我家。取捨之間,不過是個人對自己定位的差異罷了。
不知道哪看到的,侵刪~
世上,惟上智與下愚,能堅定不移,而中智必亂!
無知而不自知才是快樂。
無知而求知是慾望。
無需取捨,因為沒交集。
【無知和求知不是反義詞。】
【快樂不分境界】
不知自己無知,無所謂餓求知了。
引用老話: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無知。
或者偏執。
求知慾太強怎麼破,看到或想到不懂的東西就要網上查、問朋友,有的疑問根本查不到身邊也沒有人知道……
比如,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家店的大門很寬但丑爆,就會想為什麼弄成這樣,是為了搬東西進出方便還是自己覺得好看或是因為便宜……
知道的越多,感覺不懂的東西反而更多,糾結……
有時會想傻傻的快樂,但至始至終從未後悔哪怕一點學到的東西…
難得糊塗讓人喜,一直糊塗就呵呵了首先無知就沒有慾望,沒有慾望也就沒有求而不得的痛苦,也只是滿足的一種。所以無知並不代表快樂。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而無知只是免去了求不得的痛苦。當然這是對於正常人來說的,對於那些真正腦子有問題的白痴來說,他自己知不知道什麼是快樂都是個問題。或許很多都是他的本能反應,那不叫快樂。求知是一種慾望這沒有錯,沒毛病。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無知沒有太多慾望也就沒有太多痛苦,而有知之後就會產生很多慾望和隨之而來的各種痛苦。懾於痛苦,不知道該不該選擇求知。對於這個問題從兩方面回答:
第一,痛苦和快樂跟有知和無知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有直接關係的是你的慾望和滿足。只要你的慾望不那麼的強烈,不會強烈到非要得到滿足的程度,你就不必擔負那麼深重的痛苦。只要你不是見到什麼都想要,那麼你就不會有多大痛苦。你可以做一個容易滿足的人,那麼你就會收穫更多的快樂。別人的一句問候,一個鼓勵的眼神,一隻溫暖的手都可以讓你快樂。這跟無不無知沒有太大的關係。你可以做一個有知卻能淡泊名利的人,你一樣可以快樂。
第二,痛苦和快樂是對立共生的關係。有快樂必然就會伴隨著痛苦。有痛苦才有快樂,所以沒有痛苦是沒有快樂的。無知所謂的快樂那不叫快樂,只是一種平淡。一個無知的孩子得到一個棒棒糖很開心,那麼他必然是體會過沒有棒棒糖的痛苦的。而且痛苦和快樂是平衡的,有多大的痛苦才能成就多大的快樂。只有經歷過難以忍受的艱辛才能收穫更大的快樂。不然你只能得到類似於一個棒棒糖的快樂,你想要嗎?痛苦和快樂是必須要在一起的,沒有痛苦,你甚至不能感受到快樂是什麼東東。不願接受痛苦,那麼你能感受到的只有平淡,而不是快樂。
不知道這樣是否回答了你的問題,怎麼去選擇還是留給你自己決定。
啥都不知道的單純快樂很容易被摧毀,在知道現實過後還能保持這份最初的單純善良才是真的快樂。
我們現在回憶小時候很開心很快樂,可是不知痛苦為何物的當初的我們明白那其中的快樂嗎
何謂樂也,愚人惑之。故何談享樂也。
是什麼讓你覺得無知是一種快樂???
無法取捨,唯有平衡。
無知會覺得快樂也許只是甘願安於現狀,過無憂無慮的生活。當你的眼界被打開了以後,你對這個世界就會有求知的渴望,而求知探索的過程會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快樂。所以無知或是有知完全取決於你的意願,取決於你是否想要多了解這個世界。
補充:贊同其他知友的回答,無知快樂往往不自知,求知都是有意識的主動的,所以兩者還真沒有什麼好取捨的。無知與求知並不矛盾,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我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求知慾強,知道的越多,越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
不過如果無知指代的是沒有思想,那麼估計會很快樂吧。
無知的快樂亦膚淺無聊,求知的慾望中亦有求知的快樂,相對而已。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蔡康永線上「溫文爾雅交談自如零距離」,線下同事員工評價其生活中「臭臉,陰沉,難以靠近」?
※怎麼讓算命師尷尬?
※心理學裡的智力和性格測量有得到普遍的認同嗎?它們是否科學?心理學方面有沒有其它得到較廣泛認同的測量方法?
※為什麼在家庭暴力中,母親通常比較懦弱?
※女性該怎麼回應「找個好老公嫁了吧」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