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記住生活中的遇到的數據?

見過天生對數據敏感的,也見過後天刻意訓練自己而記住數據的(比如我的高中數學老師自述就是後天職業習慣養成的數字敏感)。那麼大家都是怎樣達到那種對數據信手拈來的程度的呢?


謝邀。

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個部分是如何獲得「數據敏感性」。第二個部分是如何信手拈來,如何在日常中體現這種敏感性。

不過這個兩個部分我都無法系統化,所以只能說說自己的情況,等別人來說稍微系統一點兒的,這答當拋磚引玉了。

先說第一個部分。,大概有三部分體會。一個是偏向天生的能力,一個是偏向死記硬背的,一個是偏向生活中總是出現的數字或者製造數字出現的方法。


第一個是能力因素,例如數字記憶廣度-學術百科。
大二還是大三上實驗心理學的時候測過。

具體過程如下:

呈現一個隨機數字1s→空白1s→…→呈現一個隨機數字1s→空白1s

以上過程持續n次。

然後空白1s。

滴一聲之後,讓被試在數字鍵盤上按順序輸入剛剛呈現的n個數字。

若全部正確,n++,重新做;若非全部正確,記錯誤1次,重新做。

當被試錯誤3次時,n的數值就是被試的數字記憶廣度。

當時我做完是13,班裡其餘同學的最高的是11。這個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單純反應數字記憶廣度。其中動機的影響會很大。當時我是玩命想做到更高來的,所以廣度測出來會更大一些。我猜很多同學都有自我設限效應所以才很低的。

這個因素大概會影響題主所說的數字敏感度吧。

第二個是死記硬背
剛開始是小學階段。熟悉的十以內乘法,142857,235711131719類似物。
然後是初中高中階段,1到20的平方。1到10的立方,3.14,6.28,…,31.4,還有1.414,1.732,2.236類似物。
現在是1.96,68.27,百以內乘法的簡便演算法等類似物(比如2525625,35351225,45452025這些巧算方法)。

這個過程一點兒也不痛苦,並不是打出來一遍一遍讀,忘了看一眼然後再背。這是天天用就記住了的過程。用的多一點兒,自然就記住了。

第三個問題是巧用
比如,我的密碼設成1415926,大家都知道是啥,我第二周設成5358979323,第三周設成8462643383……過兩周就設置一個,這樣慢慢的就記住了。
至於為啥,很簡單嘛,這東西又隨機了,忘了還有表可查,設置成電腦開機密碼,一周肯定肯定記住了,記不住大不了用一個月,然後換一個。

大概到了初中階段,100以內的數字基本都有意義了,比如我現在隨便生成一些15,61,58,10,95.第一個,小學一個同學學號兒,跟我一個高中和大學~61兒童節,58同城,10(2)=2(10),1-95%是常用置信係數……

現在慢慢發展的千以內數字很多都有意義了,不過還遠遠不夠。

第二個部分是怎麼用出來。

大概有兩種需求。

第一種是外顯的,身份證,比如110105123412128936,這種組合的時候就有意義的,記得時候可以關注一下,110,105,是省市什麼的,1234年,12月12日,89好像是派出所,3奇數男偶數女,6,這個是驗證位。

所以什麼四六級考號啊,找到規律記可能會簡單點兒。

有些基本沒什麼意義,比如有個電話號碼是13897169399,最好的情況是分組,就是分區塊兒。人記憶是7±2嘛,11個數分一分就好了,比如,1389,716,9399,看起來就簡單了對吧,或者13,89,71,6,93,99,利用素數來記,再或者,138,97169399,後面這個片段如果背過π應該熟悉,在50位之前的一個片段。

比如車牌,如果要瞬間記住,最好很快聯想到相關意義。比如京HY0651(隨機出的),我用雙拼,hy就想成壞,北京651路公交車特別壞,線路不好還老堵車。這樣記得就能牢固一些。

這個在魔方盲擰里也有類似物,俗稱編故事,比如,有隻小灰狼喜歡吃大兔子,大兔子不吃胡蘿蔔,比起記住0801 0602 0602 0401這種東西就簡單多了~尤其是要記住40個單元的時候。多盲中比較多,單盲硬記也是可以的 = =


第二種是內隱的,有一堆數據,但是不知道怎麼分析。

比如我chrome的所有瀏覽記錄。
首先初步統計是必要的。看看有沒有明顯的看起來就讓人跳起來的結論。

按照從星期日到周一的瀏覽記錄。

4405,5133,6933,6288,6310,6453,4406。

看起來周末上的少,周二比較多。如果不好看出來,沒關係,繼續處理。

然後圖形化。條形,餅狀,大概這些方法吧。數據不敏感就想辦法規避轉化也是個不錯的思路。

再然後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分析的。

比如早上6點起來都幹嘛了

比如周二為啥瀏覽量高哇

再比如交互作用。

看看網站與時間的交互(比如半夜都上的什麼網,每天中午都上什麼網)

看看網站與月份的交互(比如我的知乎瀏覽量就近乎指數增長)

看看鏈接途徑與網站的交互(比如google每次都是點的,而知乎90%+都是站內跳轉)

看看每個月什麼時候我會上淘寶,什麼時候我會瘋狂下遊戲,什麼時候老訪問知網……

……

能看的非常多,這麼看起來,這些數據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深一點兒就做一點兒探索性的,做做模型,理論模型下做做回歸,因素分析,或者聚類什麼的都可以。

比如什麼網站會一起瀏覽,google和知乎的鏈接比google和microsoft官網鏈接要多,可能每次上知乎我都需要搜好多相關資料而微軟沒有

比如使用baidu和google有什麼相關,有沒有相同趨勢等。

做做聚類,以常用網站作為大背景,那些瀏覽量小的網站都是伴隨什麼行為發生的,這也能做廣告反追蹤……

總之,以一種玩兒的心情,這些數據就不像4405,5133這樣沉重的對不對~有意義就好多了~


多看多分析,玩遊戲點技能的時候做做數值分析,買彩票寫數的時候做個概率分析(每期換機器換球的真是傷不起),食堂買吃的蹲邊兒上數數各個隊人數擬個隨機過程然後看看每天什麼時候起合適(還要考慮星期幾和重大節日什麼的)……

興趣是個好老師,很快就能對數字很敏感了~如何敏感什麼的都會理解了~

12點多了,就這樣。明天還要去圖書館搶座……考研傷不起……


作為一個曾經的統計系學生,我也一直以為鍛煉自己對數據的記憶能力是有必要的。
上大學的時候最蛋疼的做法是,手機里幾乎不保存任何熟人的電話號碼,全部靠大腦記憶。11個數字的手機號碼,我通常會將後面8個數字拆成幾組,嘗試運算一遍它們的算術關係,然後以此為線索來儲存記憶。當要想起一個號碼時,會先想一部分數字,再回想其他數字與之的關係,最後想起整個號碼。這個習慣,後來換了一撥朋友的時候就丟掉了。但是從中我發現,面對數據類信息,嘗試建立線索,以線索為依據組織記憶,是一種不錯的記憶方法。我覺得這種方法對記憶其他信息也適用。

現在工作中時常遇到行業數據、運營數據等。對這類數據的記憶,我認為最好是在take in的時候,去為之想一個理由,要帶著分析和理解去記憶,最好還能聯想起其他數據。不要死記一個number,要記住一種現象。


謝謝邀請。前面關於生活中的數據怎麼記憶,@FRank5433 @方淑瑋 都講了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有很多實例。作為對數字,哦,別說數據了,不敏感的人,這個問題著實有點……好吧,那我就來說說遺忘和記憶吧。
有句名言說遺忘是記憶的孿生兄弟。在我們記憶的時候,有大量信息已經被遺忘了。我想不管是記數據還是記其他的材料,知道一些記憶規律,那就可以採取一些記憶策略幫助記憶。

一、記憶的過程
按信息加工理論,記憶分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比如,你在家裡上網,馬路上有車輛行駛,你手打著鍵盤,喝著一杯茶,這個時候,你的感覺記憶包括了眼睛看到的(視覺),耳朵聽到的(聽覺),摸著鍵盤(觸覺),茶的味道和香味(味覺和嗅覺),各種信息,包括環境里的各種刺激,可是你當時只記得是你在回帖,對於其他並不理會。你在環境中接受的各種刺激在大腦留下的痕迹就是感覺記憶,而真正在當下,你能感知到的且被大腦加工的,如回帖,才是短時記憶。
也就是說,很多東西如果我們不去注意,它就不會進入大腦的記憶儲存器里,瞬間就會被遺忘。例如馬路車輛行駛過去的聲音等等。所以,記憶的第一步是注意我們要記的東西,集中注意力,讓它進入短時記憶。這有點類似於計算機的內存。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短時記憶的容量大概是5-9個單位,且時間只有1-2秒。所以很多類似於記電話號碼等等,那也是極容易被遺忘的。
要想記得住,且記得長久,那就得想把短時記憶的內容移到長時記憶里。長時記憶有點像計算機的硬碟,我們存進去了,它就一直在那,想用在拿出來。那麼,怎麼才能把要記的東西轉移到長時記憶里呢?

二、遺忘
在談怎麼記憶之前,先來說說遺忘。遺忘是指不能將所記內容重新呈現或者無法正確辨認已記憶過的材料。有心理學家說遺忘是記憶的孿生兄弟。真是至理名言啊。
1.遺忘的特點
1.1遺忘的速度
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如下圖。

1.2 系列位置曲線效應

記憶的系列位置曲線效應是指記憶的內容,前面和後面的記憶效果較好,而中間的較差。如下圖,這是心理學家做的一個記憶實驗,結果發現被試對學習材料的前面和後面的內容回憶的效果比較好,而中間的材料回憶率都較低。試想下,我們背誦一段課文,常常是記得頭尾忘了中間。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學習材料的開頭部分,由於被試是最開始學習的,沒有受到先前學習材料的影響,所以記得的較好;而學習材料的後半部分,由於沒有受到後期學習材料的影響,所以記憶效果也較好,而中間部分的材料既受到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又受到後面學習材料的干擾,所以效果比較差。

2.影響遺忘的因素

(1)材料的意義與作用

(2)材料的性質

(3)材料的數量

以上都是材料本身對我們記憶的影響,比如,你感興趣的一首絕句,和你討厭的馬經剩餘價值理論,當然是前者更容易記憶了。這就是意義(是否有興趣)、性質(詩歌還是馬經),數量(絕句或長文)對記憶的影響。


(4)學習程度 150%

學習的量是多少時,才能達到最合適的記憶效果呢?心理學家曾經做過實驗,比如背誦一篇課文,讀多少遍才剛剛好呢?鞏固多少遍才能保證經久不忘呢?結果發現,你學習的量應該是你剛好能記住的150%。比如如果你讀10遍剛好能把課文背誦出來,那麼你就要一共讀15遍來保證記憶效果,你讀20、25、……、n遍之後的記憶效果與15遍是一樣的,甚至你讀的太多,反而會降低記憶的效果。

所以記多少遍呢?N=剛好能記住*150%

(5)材料的序列位置

前文已經講過,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提倡早晚記憶比較好的原因。

(6)學習方式

三、記憶的策略
了解了以上內容,最後說說記憶策略。

(1)及時複習與循環記憶法;

當你發現自己有東西遺忘了,或者記不清楚了,最好立即去查看相關內容,鞏固記憶效果,遺忘是記憶的孿生姐妹,要不遺忘,就一定要及時鞏固記憶痕迹,一直到它進入長時記憶為止。常用方法是複述。

(2)分散複習;

記憶不是填鴨式就有效的,找到適合自己記憶高效的方法或時間段,然後抓住機會充分記憶。分散複習是說將就記憶的單位時間效率,講究記憶的策略,而不是獃獃的反覆閱讀材料。

(3)嘗試回憶與反覆識記;


記憶怎麼才能事半功倍?記憶的時候不要光讀不回憶。較好的方法就是一邊記憶一邊回憶,複述與回憶交替進行。

複述有很多方法,有粗略的複述也有精細複述,精細複述就是深度加工學習材料,而不是泛泛而記。

(4)複習方法多樣化;

有的人喜歡讀聲記憶,就是讀出聲記的好;有的人喜歡聽;有的人喜歡手抄寫或者做成圖畫,才記得住;也有的人喜歡用動作表示……每個人擅長的記憶方法不同,找到你擅長的,然後去記憶,相信效果會更好。

(5)避免過度學習:150% (前文已述)

(6)對材料因素控制的記憶策略

前文講了材料的性質、數量等會影響遺忘(也就是影響記憶),大家可學習新東方老師教學生記辭彙的方法,特別好。

舉個例子:

高爾基回憶童年朋友

那時是childhood(童年),他住在neighborhood(鄰近、附近),多麼難忘的brotherhood(兄弟般關係)。

我們自己也可以通過編故事的方法去記憶。

希望這些內容對需要的同學有用。

另:以上關於記憶的內容都還是我停留在課題教科書上的,如果有更有趣或更新的研究結果或現象,希望心理學專業科研者們能予以分享。


我平時跟人吹牛的時候就經常能拿出一些案例和數據來,一般人聽到案例和數據通常都會有一種「哇擦牛逼」的感覺的。對於這種情況來說,數據和案例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資產,叫做社交貨幣。

怎麼記得住呢?
首先,興趣。你要對這個領域真正感興趣,將這裡面的信息視如珍寶。為什麼會如此感興趣呢?那是因為它們雖然離我們生活很遠,但是它們在幫助我認知這個世界,這對於長遠的人生目標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比如說,我想有一天賺到很多錢實現財務自由,所謂選擇比努力重要,那應該怎麼選擇自己的事業方向呢?每個選擇的天時地利人和在哪裡?所以要看大量的故事,學習了解大量的領域知識(經濟、金融、企業運營、營銷、媒體、公關、科技等等),靠互聯網保證廣度和實時性,靠書籍論文保證深度。在攝入大量信息的過程中,一定是要面向自己的大目標的(怎樣才能讓一個普通人從茫茫人海歷史洪流中找到冒出來的機會而且少走彎路),只有這樣才會使得攝入的信息以某種結構保持下來,在你去搜索它們的時候,才能有邏輯,甚至有索引。
然後,就是上面說到的結構。每一個信息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攝入了大量的信息並形成了結構,便有了一個信息空間在你的腦子裡,那麼新攝入的信息便能高效地表示到這個空間中。在這個空間中,這些信息是有拓撲結構的,所以當你需要它的時候你能搜索到它。

吹不下去了。


FRank5433 做的分析相當好了 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

提問可以拆為: 記住 + 遇到的 +數據

那麼
1.提高記憶力
2.遇到的東西是會重複出現還是單次出現
3.數據,什麼類型的數據?
另外:不要把觀點集中在自己腦子上,很多工具可以輔助我們記憶東西,比如如果記憶圖像,用相機或者攝像機都很好。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常用的軟體可推薦的有哪些?
有哪些產品經理認為很簡單,實則開發很難的技術?
為什麼電腦的數字小鍵盤和電話的數字鍵盤排列順序不同?
最近十年最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是什麼?
產品經理獲取最新信息的來源都有哪些?

TAG:產品經理 | 數據 | 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