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都起源自非洲嗎?


20萬年前,人類起源於非洲。
6萬年前,人類一批一批走出非洲。
4萬年前,人類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
1萬年前,人類開始進入農業時代,人口爆炸。

我讀的這些是從DNA的角度分析人類遷徙。不得不說,生物科技的發展不斷地給我們驚喜,我們居然可以從基因的角度來分析史前的事情!並且這個方法很科學、很直接、還很便宜

這半年讀了挺多人類遷徙的書,最近也檢索了很多漢民族的DNA分析文獻,中國人的歷史教科書大概忽略了史前遷徙這一段,我寫下這篇回答也算是這學期的讀書總結吧。

為什麼我會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因為我從我們的教科書上只讀到了我們3000年的歷史,我迫切地想要知道我們究竟是怎麼在這大地上繁衍至今的。

與其談論人類遷徙的具體細節,咱們不如聊聊一些有趣的話題。

本文略長,不過每個話題都標了序號,不感興趣的知友就可以跳過不感興趣的小標題。
~*~*~*~*~*~*~*~*~*~*~*~*~*~*~*~*~*~*~*~*~*~*~*~*~*~*~*
【1】人類起源於非洲嗎?

【2】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3】這些說法都有沒有證據?
【4】人種有優劣之分嗎?
【5】Y染色體與線粒體DNA,亞當與夏娃
【6】如何從現代人的DNA分析上古時代的遷徙?
【7】澳洲土著以及海上高速公路
【8】歐洲人的祖先——夏娃的七個女兒
【9】日本人的來源
【10】日本和西藏的淵源
【11】古人類化石

【12】歐亞大陸只是非洲的一個省?
【13】黑人為什麼這麼黑?
【14】尼安德特人
【15】農民的衝擊
【16】漢族的形成
【17】人與人的差距能有多大?
【18】中國人的3個超級先祖
【19】漢族由北向南的擴張
~*~*~*~*~*~*~*~*~*~*~*~*~*~*~*~*~*~*~*~*~*~*~*~*~*~*~*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再聊別的。

【1】人類起源於非洲嗎?
全部都是,非洲人是,歐洲人是,亞洲人是,澳洲土著是,美洲土著也是。
有證據嗎?有,有鐵證,而且是各種各樣的鐵證。事實上非洲起源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生物學領域的學者們已經利用這些方法來研究世界各地人的遷徙歷史。

我盡量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切入點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是非洲起源。
現在的DNA分析技術已經很發達,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基本完成。好,那我們分析一下世界各地人的DNA,有一個發現是非洲人的DNA多樣性遠遠大於歐亞人。打個比方,隨機抽取兩個非洲人,他們的DNA序列10000個中有6個不同,而歐亞人10000個只有1個不同。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在6萬年前(為什麼是6萬年前下面再解釋),歐亞人只是非洲人的一小部分,只不過他們跑出去繁衍成了很多很多人佔領了很多很多地方。具體的解釋在「【11】歐亞大陸只是非洲的一個省?」。
除此之外,考古上也有證據,1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只有東非才有。你說北京猿人?但北京猿人根本不是是我們的祖先。

上圖摘自張振《人類六萬年》。把人類的演化畫成一棵樹,很容易就可以發現,非洲人是樹榦,歐亞人(非非洲人)只是後來分出的一支小樹枝

20萬年前,人類起源於非洲。
4.1萬年前,第一批東亞人和非洲人分離。
3.3萬年前,歐亞人和非洲人分離。
2.1萬年前,第二批東亞人和歐亞人分離。

當然,這個時間點的估計還並不是完全準確,人類的遷徙也遠複雜的多,但完全可以作為參照。


下面的圖均拍自《人類六萬年》,圖侵刪。可以看看大致的遷徙過程。

【2】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嗎?
不是,完全不是。北京猿人比人類更早走出非洲(70萬年前),目前已經發掘的北京猿人化石是70萬年前至20萬年前。而現代人類5萬年前才到達東亞。
從化石發掘來看,東亞人類化石的發掘有一個明顯的斷層——

而事實上,早在現代人到來之前,其他古人類早已滅絕。
當然,除了化石證據,我們還有更多更科學的證據

【3】這些說法都有沒有證據?
有,有科學的證據。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的研究在最近30年有了海量的論文發表在Nature、Science和各種人類學雜誌上。
~*~*~*~*~*~*~*~*~*~*~*~*~*~*~*~*~*~*~*~*~*~*~*~*~*~*~
中國科學家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院士就是領軍人物之一。之前曹操墓身份認定就是他們做的。
~*~*~*~*~*~*~*~*~*~*~*~*~*~*~*~*~*~*~*~*~*~*~*~*~*~*~

【4】人種有優劣之分嗎?
沒有,人種有區別,但絕無優劣。
200年前流行的是世界各地起源說,也就是說世界各地的猿類分別獨立地進化成人,所以當時的白人說白人比黑人進化更完全,而黃種人介於兩者之間。而現在所有證據都指向人類只不過在6萬年前出非洲,這在進化史上實際上非常非常短暫,根本不足以進化出多麼更智能的東西。
打種族歧視的臉!打種族歧視的臉!打種族歧視的臉!

【5】Y染色體與線粒體DNA,亞當與夏娃
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是XX,生育下一代時各拿出一支再組合成一對。因此男性繼承了他爹、他爺爺、他太爺爺、他爺爺的爺爺…的Y染色體。
線粒體是一種細胞器,人類細胞里平均有1000-2000個線粒體(紅細胞沒有線粒體)。而DNA不僅僅細胞核里才有,每個線粒體里都有線粒體自己的DNA(分子小得多)。但只有女性的線粒體基因能隨其卵子遺傳給後代,因為精子的線粒體少的可憐並且受精時絕大部分隨尾巴一起扔掉了。
好,總結一下,男性的Y染色體傳承下去,女性的線粒體DNA傳承下去
線粒體DNA由於數量多、分子小,因而更容易分析,人類線粒體DNA的研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而Y染色體的研究稍微晚了十幾年。
而這兩條路線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並且他們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結果!
現代人的線粒體來自於約15萬年前的一位女性,這位母系祖先被稱為「線粒體夏娃」,也就是我們所有人外婆的外婆的外婆的…的外婆。
現代男性的Y染色體都來自於6萬年前的一位男性,這位父系先祖被稱為「Y染色體亞當」,也就是我們所有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的爺爺。

【6】如何從現代人的DNA分析上古時代的遷徙?
打個比方。
這一部分是本回答最重要的部分,想往下讀下去的知友一定要讀懂這一段,不清楚的地方請隨意提問。
~*~*~*~*~*~*~*~*~*~*~*~*~*~*~*~*~*~*~*~*~*~*~*~*~*~*~*
20萬年前非洲出現了第一個人類部落,這個部落的酋長舉著代表部落的一根長杆子,長杆子上面有100個白色的布條。
過了幾十年,這個部落人口多了,有一部分人要離開去建立另一個部落。這個新部落的酋長複製了這個長杆子,然而複製會有隨機的變化,第68個白布條變成了黑色,我們把這個部落記成M68。
人類不斷遷徙,不斷繁衍,於是現在世界上的各個部落都有了自己的五花八門的長杆子。而從長杆子上黑布條的分布我們可以分析出這個部落的遷徙的信息。
這個長杆子就是我們的DNA,長杆子的每一次複製就是父母親的生育,長杆子上布條顏色的隨機改變就是基因突變。

~*~*~*~*~*~*~*~*~*~*~*~*~*~*~*~*~*~*~*~*~*~*~*~*~*~*~*


大家都喜歡看圖,放幾張圖。

上圖裡的M168、M89、M122之類的數字代號是Y染色體種類的代號。
~*~*~*~*~*~*~*~*~*~*~*~*~*~*~*~*~*~*~*~*~*~*~*~*~*~*~*~
M168是絕大多數歐亞人的祖先,所以M168也叫作「歐亞亞當」。
~*~*~*~*~*~*~*~*~*~*~*~*~*~*~*~*~*~*~*~*~*~*~*~*~*~*~*~

上圖是從A到R各種類型的Y染色體,從A到R是根據他們的古老程度(分化出的時間)來編次序的。
比如說最古老的A和B(20萬年)還在非洲,中國人大部分是O(一萬年),算是比較年輕的,而大多數美洲土著Q(1萬年)都很年輕。
注意兩種DNA類型命名方法的對應關係,M130是第130個發現的單倍群,而為了更方便地判斷其古老的程度就用C標記(相當古老)。
上面的M130就是這裡的C,M122就是O,M3就是Q。

全世界男性Y染色體分布,從中也能讀出人類遷徙的信息喲。一些細節的分析在下面講。

上圖是更具體的遷徙路線,看不清不要緊,你只要知道這些都是有根據的Y-DNA的科學的分析結果就夠了。


【7】澳洲土著以及海上高速公路

上圖是澳洲土著,很像非洲土著嘛。沒錯,事實上也是如此。
他們是如何從非洲跑到澳洲的?再放一下這張最簡單粗暴的圖——「海上高速公路」

M130也就是C型(途中藍線標出的那一支),在5萬年前沿著阿拉伯半島、印度次大陸、印尼,一路到達了澳洲大陸。(實際上D型與C型基本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路線)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第四紀冰期(始於距今200-300萬年前,結束於1—2萬年前),大面積冰蓋的存在改變了地表水分的分布,當時海平面比現在低100米。也就是說,當時日本四島連在一起並與朝鮮半島相連,印尼千島連在一起並與澳洲大陸相連,而紅海最窄的地方只有2公里(可以肉眼看見對面)。

上圖紅色是現在的大陸,綠色是當時海平面較低(100米)時的大陸,橙色即為M130的海上高速公路

人類最早生活在森林(黑猩猩至今還生活在森林),然後是草原,然後是海邊。當年的撒哈拉還是綠色的森林,然而氣候變化使得其變成沙漠,人類被迫遷徙。聰明的人類發現海岸是個不錯的地方,甚至撿拾貝類什麼的就能吃飽哎。
於是M130愉快地沿著舒服的海灘向前進發。
考古證據:東非海邊就曾發現古人類的垃圾場(有大量的貝殼和一些人類打磨過的石器),去往澳洲的必經之路斯里蘭卡也發掘了大量的舊時代石器—

M130(粉紅色,C型)5萬年前出現在南亞,然後他們沿著海上高速公路飛馳。
M130在5萬年前沿著阿拉伯半島、印度次大陸、印尼到達了澳洲大陸。有考古證據嗎?有。斯里蘭卡島上有4萬年前的石窟痕迹,澳大利亞的石窟也在5萬年前。然而大部分海灘上的痕迹已經沉入海底,氣候變暖使得海平面上升了100m,而海岸線可能變化了幾十公里,這使得海岸線上的考古格外困難,然而我們還有我們的辦法——分析現代人的DNA。

為了證明上面這幅圖的正確性,我要放大招了,從之前給出的Y染色體世界地圖中摳出下面這張澳洲Y染色體地圖————

注意圖中的粉紅色,也就是M130(C型),你會發現澳洲土著中C型的比例如此之高。他們就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探險者。
我們仔細讀一下這張圖,可以得到非常多有趣的信息:
1.首先C型是第一批移民,他們在5萬年前就到達了澳洲大陸。
2.然後4萬年前在伊朗出現了K型,他們中的一部分也緊跟著慢慢遷徙到了澳洲。
3.O型是K型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M9→M175),在亞洲東部或者中部,之後O型也開始向東南亞擴散,途中的婆羅洲就有很高的比例。
4.最年輕的M型出現在1萬年前,他們也是K型的後裔,M型主要出現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地區。M型也隨著水稻在各個海島上傳播,當時中國和中東的農業正在發生。大約4000年前,水稻技術傳播到婆羅洲——蘇門答臘地區,然後這裡的群體攜帶著大量的淡水和水稻,航行到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並定居下來。

咦,好像蒙古人(MO),布里亞特蒙古人(BU),哈薩克人(KZ)中M130也出奇的高嘛!沒錯,DNA分析的結果就是如此。可以假想一下,當初蒙古人也是第一批到達東亞的M130,不過後來被漢人趕到更北的地方去了,這一點咱們之後再聊。

總之,澳洲土著五萬年前出非洲,而且是出非洲並且存活至今的「第一批」

請注意C型是第一批成功的殖民者,實際上除了沿著海上高速公路前進,他們也會停下來向陸地擴散,因此他們也是東亞第一批成功的移民,只不過後來被新的移民O型搶去了地盤。

【8】歐洲人的祖先——夏娃的七個女兒
97%的歐洲人的血統,全部來自7個母系先祖。這是線粒體DNA的研究結果,由牛津大學教授布萊恩·賽克斯發表。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歐洲人的線粒體DNA都可以歸入7個類型,對應幾萬年前的7個母系先祖。

上面是線粒體DNA氏族,下面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從Y染色體類型來看——

仔細看上面兩張圖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信息。
首先第一張圖是歐洲的Y染色體類型分布,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僅僅關注E3b、I、J、R1a、R1b這5種類型,因為他們佔了絕大多數。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I與J很接近,R1a與R1b更接近,而E3b(YAP矮黑人種的一個分支)很早就跟他們分開了。
下圖我就畫出了這4種(R1a與R1b合併記為R1)的遷徙路線(顏色仍與上圖相對應)。

R1a(紅色)與R1b(黃色):Adam→M168→M89→M9→M45→M207→M173
,是佔據最大比例的類型,R1出現在3.5萬年前。R1a與R1b的分化可以看做是東歐與西歐的分化,這種分化在3萬年前。需要注意的是,東歐人的R1a也是印度人的主要成分約35%。這可以算是第一批成功到達歐洲腹地的現代人,注意他們都是從中歐草原過去的,必經之地就是伊朗高原和哈薩克。這個時候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並不容易通過或者說那邊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東西。

I(粉紅色):Adam→M168→M89→M170,出現於3萬年前,也是中東氏族M89的一部分,後來向巴爾幹遷移直至擴散到歐洲的中部,在2.1萬——2.8萬年前,這些群體在歐洲的西部創造了格拉維特文化(Gravettian Culture)。冰河期結束之後,I的後裔在重新殖民歐洲時期擔任了重要角色。

E3b(亮藍色):Adam→M168→YAP→M96→M352萬年前出現在中東。冰河期結束,氣候變暖之後,人類從游牧向定居農業轉變。8000年前,這個農業團體開始向歐洲擴散。

J(綠色):Adam→M168→M89→M3041.5萬年前J誕生於新月沃土,這個地區包括以色列、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現在J最高頻率的地區包括中東、北非、衣索比亞。在歐洲,J原先只分布在地中海附近,農業出現後人口激增,J開始擴散。

【9】日本人的來源
那種侮辱性的3000童男童女的說法我就不吐槽了,咱們講證據是吧。
先放上這張圖,【8】中提到當年海平面低100米時的日本島與歐亞大陸相連,本身日本四島也是相連的,所以當時不存在跨海的問題。

M130也就是C型,之前用來分析了澳洲土著的路線,實際上D型和C型一樣老,當初C和D基本同時沿著同樣的海上高速公路前進。
我們再關註上圖藍色路線,你會發現除了去往澳洲大陸,還有像北進發的路線。
講澳洲土著的時候已經提到,第一批到達東亞的移民就是他們——C型和D型。
然後我們再將Y染色體類型分布圖放大一下,看一下日本(JP,Japan)和西藏(TB,Tibet)。

注意一下這張圖裡的淺黃色,淺黃色的是D型(也稱為YAP型,矮黑人種),D型的古老程度(5萬年)僅次於非洲人A型B型和澳洲土著的C型,當年他們和C型同時出非洲(5萬年)。
你會發現日本人和西藏人的D型基因佔了幾乎一半,而後才有更年輕的、新的移民O型混血其中。

C型和D型作為第一批出非洲的探險家,他們在3萬年前就到達了日本。
之後O型作為更年輕的殖民者,在2000多年前開始也從朝鮮半島登錄到日本島,開始新一波的混血。

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原始土著繩文人(3萬年前到達的C型和D型)和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2000前到達的O型)混血形成的

在這一點上,Y-DNA的分析結果和日本考古史不謀而合,說服力就更強了。
然而日本人現在並不矮,更不黑。說明膚色變淺的速度很快,平均身高隨著經濟發展也會快速增長。

【10】日本和西藏的淵源
在上面日本人來源的部分我們發現日本人和西藏人中有非常高的D型(也稱為YAP型,矮黑人種)比例,超過了50%。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安達曼群島,他們D型佔了100%。

所以說,日本和西藏人群中D型的成分是沿著上圖路線遷徙的。
但是,如果再將D型仔細劃分的話,能夠發現日本和西藏分化的也很早,可能在3萬年前就在東南亞分道揚鑣了

這個圖細節很複雜,但是呢,粗略讀一下也很容易。我們就把它當成一棵family tree
另外上圖裡也有一些苗瑤族、傣族、漢族、藏緬族的信息。
雖然日本和西藏中都有很高的D型,但是實際上西藏是D1、D3和D*,日本是D2。並且他們分化之後(3萬年前)很少再有基因的交流(地理上也隔得很遠)。

【11】古人類化石
首先,世界各地都有古人類化石,但是相當多的都是不是我們的祖先,我們中國人最了解的就是北京猿人,1927年北京猿人剛被發現時中國人格外自豪,因為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人在當時是相當古老並且轟動全世界的。
然而隨著東非以及南部非洲一批批更古的人猿化石出土,3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發現於南非),180萬年前的能人(發現於塔桑尼亞),還有各種直立人(北京猿人實際上應叫做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的名氣也就沒那麼大了。

事實上,幾百萬年以來就有一批一批的直立人從非洲走向全世界,然而他們中的全部都,注意是全部,滅絕了,除了現代人類這隻奇葩。
滅絕最晚而且曾經分布而且很有名的尼安德特人呢,三萬年前也滅絕了。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現代人的屠殺(三萬年前現代人已經到達歐洲),可能是疾病,更有可能是氣候的變化。
來自德國、美國、克羅埃西亞個和芬蘭的科學家,利用高通量454測序技術,得到了一個尼安德特個體完整線粒體DNA基因組序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08年8月8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而人類自身,也並非一帆風順,前段時間一篇文獻就指出,人類歷史上人口最少時甚至只有 200 人,也就是說地球60億人都只是這200人的後代,可見你我之間,白人黑人之間的聯繫是多緊密。

【12】歐亞大陸只是非洲的一個省?
是的,從人種上來說,是的。歐亞人的多樣性(從基因上來說),只有非洲的1%。、
打個比方,20萬年前非洲大陸上有100個現代人類愉快地竄這竄那,其中1個人跑出了非洲大陸。然後這1個人繁衍成50億歐亞人,而另外99個繁衍成10億非洲人
而我們簡單粗暴地把非洲人因為膚色稍深就歸成一類——黑人。而實際上我們歐亞人才是佔少數的民族,我們是非非洲人。
非洲的體育天才很多,臃腫肥胖各種病的人也多。
馬拉松冠軍是丹尼斯·基米托,100m冠軍是博爾特。這兩個運動有多大區別不用我說了吧?

他倆都是黑人,但是他倆像嗎?除了皮膚偏黑,但其他地方真的不太像。
馬賽人平均身高1.9米,桑人平均身高1.5米,他們都生活在非洲。

桑人(San)是最古老的人類,他們沒那麼黑?的確,非洲人本來就沒那麼黑,桑人似乎跟我們也差不多嘛。
總之,黑人的多樣性非常豐富。

【13】黑人為什麼這麼黑?
首先,非洲人沒那麼黑。
我們對非洲人的印象大概是這樣的————

然而曾經占絕大多數比例的桑人是這樣的————

請允許我再一次放上這張圖片表達我的敬意,對這個最最古老的民族——桑人
他們是最最接近我們祖先的那一支,儘管他們現在已經被迫從東非遷移到南部非洲的一隅。
他們有最最獨特的語言,許多發音靠舌尖與口腔唇齒摩擦而成,也可以說,桑人的語言是世界上最早產生的語言之一。
言歸正傳,20萬年前人類生活在非洲的時候,赤道附近紫外線很強,因此皮膚中的黑色素有利於吸收紫外線。
但是當人類往北遷徙的時候,問題來了,人體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而維生素D的合成需要曬太陽。黑人奴隸最早被運往北美的時候,黑人女性就容易缺鈣而導致盆骨發育不足,最終難產的概率非常高。當然現在人類已經可以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因此往北遷徙的人類迫切需要膚色變淺,這些都是自然選擇、生物適應的結果。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熱帶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寬闊的。這裡的氣候溫暖濕潤,鼻子的溫暖濕潤空氣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緯度的白人有較長而突的鼻子,可以幫助暖化和濕潤進入肺部的空氣。黃種人的內眥贅皮可能與亞洲中部風沙地帶的氣候有關;扁平的臉型和半滿的脂肪層能夠保護臉部不受凍傷。
其實膚色變淺的速度非常快,之前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一個布里亞特蒙古人妹子卡佳身高178CM,49KG,腿長109CM,她長這樣子——

布里亞特蒙古人有60%的C型基因,與澳洲土著一樣!!請問她矮嗎?黑嗎?

從上圖可以看出其實膚色只是簡單的隨緯度分布而已,與人種關係不大。實際上大部分中國人都比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希臘人更白。
人類遷徙過程中膚色變化,身高變化都比我們想像的快的多。

我們對於非洲人膚色黑的刻板印象也不準確,班圖語系群體(3億人)的確特別黑,我們的黑人印象主要來自他們,然而最早的在非洲人類只是像桑人那般淺淺的棕色而已!

【14】尼安德特人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尼安德特人這麼有名。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即使是歐洲人從感情上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祖先在非洲,所以就像中國的北京直立人一樣,尼安德特人自發掘出那一天起就被默認為歐洲人的先祖。
然而真相總是打人臉,尼安德特人並非歐洲人的祖先,歐洲人也發源於非洲。

尼安德特人跟現代人有共同的先祖,分化時間在五十萬年前左右,與現代人很可能沒有生殖隔離。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尼安德特人從12萬年前開始統治歐洲、北非、西亞,4-5萬年前克羅馬農人(現代歐洲人先祖)到達歐洲,又過了至少1.5萬年,也就是2.8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消失了。
(之前普遍的看法是尼安德特人徹底消失,但2010年有一篇文章說現代人有1%至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不過未被完全認可。)
尼安德特人身高約 1.5-1.6 米,顱骨容量約 1,200-1,750 cm3(現代人約 1,400-1,600 cm3)。身體特徵:額頭平扁(眉弓到髮際線的距離比現代人短得多)、下頜角圓滑,下巴不如現代人前突。骨骼強健,身體耐寒。其具體特徵是肱骨、尺骨、橈骨之間的比例,和股骨、脛骨、腓骨之間的比例大於現代人。此為適應寒冷氣候的典型。(摘自維基百科)
實際上尼安德特人從體型、腦容量上來說,並不比現代人差。他們甚至更高大強壯,擁有更大的腦容量。然而事實就是他們消失了,我僅猜測分析原因:
1.現代人的屠戮。我認為這個不成立。首先尼安德特人與克羅馬農人共存了1.5萬年,當時並沒有什麼社會組織,頂多就是小部落聚集在一起,不存在文明社會時期的種族屠殺行為。另外就是現代人很早就不再食用自己人的屍體,但是尼安德特人通常會吃自己人的屍體(骨頭有啃食的痕迹),所以說現代人並沒有直接的需求去捕殺尼安德特人,最多只是競爭對手而已。
2.流行病。也不成立。致命的傳染病基本都是農業時代的產物,獵人的人口密度很低,傳播不了流行病。
3.沒有語言。 尼安德特人能不能說話還沒有定論,如果尼安德特人沒有語言的話,這將是他們最硬的硬傷。如果沒有語言,哪怕再進化幾百萬年,他們的智力成果也無法傳播,他們也永遠是漁獵採集。也許,現代人類最大的優勢,就是語言。
4.惡劣的氣候。尼安德特人生活的時代氣溫比現在低很多,他們的生存也艱難許多。也許是一次延續幾年的嚴寒,也許是賴以生存某些食物的消失導致尼安德特人的消失。

人很脆弱,也許尼安德特人的消失是常態,而現代人類的存活是萬幸中的萬幸。


【15】農民的衝擊

農業,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沒有之一。
當然,也許用發明這兩個字也不合適,畢竟農業的形成也是緩慢的,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只是哪一個人的獨有的貢獻。
農業意味著什麼呢?農業意味著更高的人口密度,足夠高的人口密度才能誕生文明。
很明顯,相比於獵人,農民可以用更少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人類其實是很大隻的動物了,又不能像牛啊羊啊吃草長大,這就導致漁獵時代的人類的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平均方圓幾公里上才能養活一個人。
你可以想像一下,漁獵時代的人類在低人口密度情況下之間的交流是多麼少,這是非常不利於文明的傳播的。直接點說,有了農業,才可能有文明。

(上圖拍自《夏娃的七個女兒》,侵刪)
不得不說,新月沃土是老天爺偏愛的地方,最早的馴化的農業植物和最早馴化的動物都源自新月沃土。
無論農業產生的細節如何,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先進的「科技」在當時的統治力遠遠超過現在的核武器。
問題又來了:既然農業在當時是偉大的無敵的,那麼,是農民取代了獵人,還是農業技術取代了漁獵技術?也就是說,是農民殺光了獵人,還是農業技術的傳播讓獵人改行當了農民?
好的,這又是一個遺傳學可以解決的有爭議的難題。
我們再回頭讀一下第八部分【8】歐洲人的祖先——夏娃的七個女兒,可以得出結論:大部分歐洲人的先祖遠遠超過新石器時代,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者,包括取代尼安德特人的第一批克羅馬農人。毫無疑問,新石器時代的中東農民們也進入了歐洲,但是他們並沒有取得壓倒性優勢,最多只佔到了20%。

【16】漢族的形成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這一部分我是引用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教授的博士生蔡曉雲的博士論文。關於金力教授的權威性可以自行百度。
在傳統上,對於東亞現代人的起源、遷徙和進化的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學、古人類學和語言學等學科的證據。但是現在我們又有了非常無敵的武器——染色體譜系。

16.1考古學

這個5萬年的斷層還是很支持非洲起源說的。

16.2 氣候學
在過去的240萬年曆史中,地球上一共經歷了17次冰川高峰期。上面所提及的距今4—10萬年前的化石斷層與當時第四紀冰川期在該地區存在時間大體相符,是的這一時期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東亞地區大量的生物種類難以存活,因而東亞大陸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生物物種滅絕造成了這種斷層。

觀察近十萬年的氣溫變化,1.7萬年之前氣溫比最近1萬年低接近10攝氏度。當時的人類的生存十分困難,而人類的農業也是在1萬年前誕生的。

16.3 語言學
分子人類學研究人類譜系達到一個比較精細的程度時,就會發現對複雜的群體很難找到頭緒。然而,語言以其穩定的紋飾標記功能,往往成為區分人群的重要工具。
東亞地區的人群主要分屬6個語系:南亞語系、苗瑤語系、漢藏語系、侗台語系、南島語系以及阿爾泰語系。

16.4 Y染色體譜系
人群的起源雖然涉及到其文化的來源、語言的產生等方方面面人群特徵的形成,但最根本的是人自身血緣的來歷,這就要依靠遺傳學的研究方法。

16.5 東亞現代人遷徙路線簡介
現代人走出非洲後,其中的一支在距今大約6萬~1.8萬年前,經南亞遷徙至東南亞,然後逐漸北上擴散至東亞大陸,有一部分繼續北上經白令海峽遷移到美洲,還有一小部分則沿東南沿海從東南亞向東進入太平洋群島;在現代人走出非洲後,有研究人員認為在較晚的時期可能有部分中亞人群從西向東遷移並與東亞人群交匯,還有一小部分則沿東北亞經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大陸。

16.6東亞主要Y染色體單倍群的遷徙路線

這張圖我們在分析日本的時候用到,現在我們再拿出來分析一下。
很明顯,O型佔了漢族人口非常大的比例。但為了得到更加詳細的細節,我們需要將O型進行更仔細的劃分。O3,O2和O1就是O型的主要的三個分支。

C型(M130)
前文已經概述過單倍群C在亞洲、大洋洲有著廣泛的分布,在歐洲和美洲的頻率則較低,在非洲的群體中卻完全觀察不到。因此C型(M130)應該可以為搜尋走出非洲後人群的遷徙蹤跡提供大量的信息。前人的研究認為大約在四萬五到五萬年前單倍群C借道北線和南線進入東亞。還有人認為中亞的C型(M130)來源於蒙古國的擴張。
其他研究進展表明,東南亞人群中的單倍群C具有最高的多樣性。該單倍群經由印度次大陸到達東南亞大陸本土,後來又沿著中國大陸本土的海岸線向北擴張,到達西伯利亞,最終朝美洲而去。
因此我們可以將C型(M130)的線路概述為:沿著海岸出發,從阿拉伯半島一伊朗一印度一中南半島,隨後,這批C型(M130)的子孫分為兩支系,其中一支系向北進入西伯利亞,並最終進入了北美地區;另一支系向南進入澳大利亞,並擴散到太平洋諸島。

D型(M174)
在東亞,幾乎所有的YAP樣本都屬於單倍群D。東亞特有的Y染色體單倍群D型(M174)僅高頻分布於西藏、日本和安達曼群島。安達曼群島居民中D*的發現,似乎是對走出非洲的「南方沿海路線」的有力支持。
新近圍繞D型(M174)展開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D型(M174)是東亞地區現代人的極其古老的支系,在南北人群觀察到了深度的分化;該研究認為D型(M174)起源於南方,然後在約60,000年前向北方擴散,這一擴散早於東亞其他單倍群的擴散。

O1a型(M119)
O1a型(M119)在東亞主要分布在侗台和南島語系人群中,在南方漢族人群中也能觀察得到。在地理上,該單倍群多分布於東部沿海。
該單倍群在南方非常廣泛的分布,並且其頻率遠遠高於北方,同時下游的O1a2型(M110)僅在南方人群中存在,提示著兩個譜系可能起源於南方。根據相關研究,O1a型(M119)很可能是兩萬年前孕育於北部灣一帶,因而出現在沿海群體中,隨著沿海岸遷徙擴張開來,並且向西的遷徙發生的較為晚近。


O2a型(M95)
攜帶M95突變的人群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和印度。根據以前的研究結果,也同樣是因為M95在南方有非常廣泛的分布,以及遠遠高於北方的頻率,再加上其下游的O2a型(M95)僅在南方人群中存在,提示這個譜系可能起源於東南亞。
後來有研究通過對單倍群O2a型(M95)的多樣性分析發現,南亞語系的分支一印度的蒙達語族群體多樣性遠遠大於東南亞的另一個分支孟高棉語族群體,因此南亞語系群體可能起源於印度。此項研究得出的遷徙路線為:蒙達語地區(6.5萬年前)一印度東北(5.7萬年前)一東南亞(3萬年前)一尼科巴群島(1.7萬年前)。


O3型(M122)
O3型(M122)在這三大單倍群中是地理分布最廣的一個,在東亞人群中佔有優勢地位,是南方來源族群的普遍類型,平均頻率可以達到44.3%。
東亞南部的O3型(M122)多樣性要高於東亞北部,表明該單倍群很有可能起源於南方;並且在大約兩萬五到三萬年前開始在東亞向北遷徙,這與化石證據相當吻合。
在O3型(M122)的下游還有很多關乎東亞人群起源和遷徙的單倍群,比如說O3a3b型(M7)。前者曾被發現在苗瑤族群里分布比較廣泛,而在其他人群中非常罕見;並有報道認為O3a3b型(M7)很可能在苗瑤族群的祖先人群中發生,並由該單倍群的數據估計苗瑤族群至少在1一1.7萬年前從「漢藏一苗瑤共同祖先」人群中分化並形成統一體。

16.7東亞主要Y染色體譜系分布圖
2006年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測試了以下地點的Y染色體組成——

我們已經知道O型是從東南亞進入中國的,看一下東亞O型的分布——

O型佔了非常非常大的比例啊~~我們暫且把O型看做是黃種人(不包括蒙古人和日本土著)。
黃種人的到來嚴重衝擊了更早到達東亞的蒙古人C型,於是他們被迫向北遷徙(也有可能他們為了獵殺猛獁象自行向北遷徙)——

C型在北方佔了非常大的比重~~我們暫且把這些人C型和N型看作是蒙古人。
這裡說明一下N型是1萬年前出現在西伯利亞,他的後裔成為烏拉爾語系群體,現在分布在亞洲北部和斯堪的納維亞南部,N型也是漁獵牧民族,在蒙古人中也占很高比例。
雖然蒙古人被迫向北遷徙,但是漢族中不可避免還是有一些蒙古人的血統。

所以簡單的說,6萬年前非洲開始有現代人一批一批地向外擴散,其中有一批一批的人來到東亞。最早到達的是C型(蒙古人)(四萬五到五萬年前),之後O型(黃種人)(兩萬五到三萬年前)到達後佔據了優勢並且逐漸擴大地盤,C型(蒙古人)被迫向北遷徙。


當然這個結論非常粗略,我們可以再深入仔細分析來得到更多的結論。

【17】人與人的差距能有多大?


首先我要強調,地球上60億人之間的差別真的特別小。


人類的基因有50%與香蕉一樣,90%與老鼠一樣,98%與猩猩一樣,0.2%與別人不一樣。

其實呢,如果只是比較兩個人的差別並不太好判斷,但是呢如果比較A、B之間的差距和B、C之間的差距,就更容易並且更有意義。
打個比方,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差距相對於他們對非洲人的差距來說就太小了。

先解釋一下這張圖——
1.橫軸縱軸是某兩個統計量。打個比方,橫軸可以是Y染色體某個區域鳥嘌呤的個數,縱軸可以是Y染色體另外一個區域的胞嘧啶的個數;
2.圖上的點代表不同的人群。點離得越近,說明這兩個點在橫縱兩個維度上都比較接近,說明這兩個人群比較接近。

好,這樣我們可以來仔細讀這張圖了,我們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信息——
1.日本人和漢族非常接近,圖中右上角那一坨都靠在一起;
2.印度人跟歐洲人比較接近;
3.美國黑人與非洲黑人基因上必定分布在一個區域;
4.非洲的點分的比較開,不像漢族聚在一起,說明非洲人的基因多樣性遠超過漢族和歐洲人;
5.墨西哥人多樣性也很豐富,不過這是因為他們混血太多,西班牙人、印第安人、非洲人;


好,我們把上圖局部放大一下——

從這張圖中就能看出日本人和漢族之間的差異,所以並不能把日本看成中國的一個省喲~~

【18】中國人的3個超級先祖
先看結論:40%的中國人是3個超級先祖的子孫。
這是金力團隊里嚴實博士2014年發表的文章。

仔細讀一下這張圖:
1. 這是歐亞Y染色體譜系,就像一個大的family tree,紅色數字代表多少千年前;
2. 「歐亞先祖」在54.1千年前出非洲,C和D是第一批;
3. 35.8千年前中東出現F型(M89),這是90%歐亞人的先祖;
4. F型中的一部分人留在中東,其餘的繼續前進,33.0千年前出現K型(M9),即為歐洲和東亞的先祖;
5. 24.7千年前O型(M175)在東南亞出現,即為東亞人的先祖;


6. 現在40%的中國人可以歸入O型的三個分支Oα、Oβ、Oγ中,他們的時間分別為5.4千年前、6.5千年前、6.8千年前。

原來漢族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氏族。

聯繫一下人口歷史,漢族現在有12億人口,而3700年前的商朝人口不會超過500萬。至於6000年前、7000年前的人口只會更少。

雖然漢族現在人口這麼龐大,但是漢族中相當大的部分是當年生活在關中平原、山西盆地里的華夏部落的後裔,這一點得到了證實。

插播一段:
中國現在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方面? - 超級無敵摩托車的回答
從人類遷徙的角度來看漢族是個很年輕的民族,但是呢,我們的文化傳承的最好(注意是「最好」,漢字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19】漢族由北向南的擴張

雖然漢族最早是從東南亞走到的中國(由南向北),但是2000多年前的時候漢族的中心在北方,因為當時最重要的農作物小麥(慢慢佔據主力)抗旱抗寒能力很強,因此人口大多在河南平原、山西盆地、關中平原等地,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水稻的作用越來越大,北方人口由於各種原因也開始向南方遷徙。
金力在2004年發表在Nature主刊上的文章就從遺傳角度研究了這個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覺得漢族由北向南的擴張只是文化的傳播,包括漢語的傳播;又有人覺得漢族的擴張是人口的擴張,就是說漢人實實在在跑到南方去繁衍後代了。

父系方面,南方漢族與北方漢族的Y 染色體單倍群頻率分布非常相近;母系方面,北方漢族與南方漢族的線粒體單倍群分布非常不同。這表明南方漢族的群體混合過程有很強的性別偏向。
說的直白殘暴一點,很多擴張和所謂的融合,都是留女不留男。當然我們無法評判這種歷史,這也絕不僅僅是漢族才會這樣做。

不管具體的擴張過程有多血腥殘暴,民族的融合仍是必然結果。

【0】寫在最後
1. 全世界所有人都是親戚,誰都沒有基因上的優勢!20萬年對於人類的進化來說太短暫了,根本不可能進化出多麼先進的東西;

2. 人類的基因有50%與香蕉一樣,90%與老鼠一樣,98%與猩猩一樣,0.2%與別人不一樣。科學家們研究這0.2%的不一樣不是為了讓你有什麼種族優越感!如果你非要有一點優越感的話,我給你100分,給其他人100-0.2=99.8分;

3.漢族從東南亞分化出來的時間很短,也許某些人要歡呼了:「漢族血統最純!」。好,我同意你
——漢人傑寶一致的小,漢人腿一致的短,漢人臉一致的大——你看,純種地多麼一致!種族主義者們高潮了嗎?

4.生物學家們用分析DNA的辦法來研究人類遷徙不是為了讓種族主義者高潮,而是用這種先進的、強大的、科學的辦法來分析人口組成,你不覺得分析分析現代人的DNA就能得到古人類的遷徙很偉大嗎?而這些技術進一步是可以用來分析癌症等有切實價值的問題;

5.再強調一遍,人種無優劣,各個人群的特徵都是適應環境的結果。你把一個非洲古老部落的小孩從小在英國接受紳士教育,他絕對可以非常紳士;你把漢人小孩放在非洲古老部落從小學打獵,他照樣可以生存地很好。

6.現在人群的劃分已經不再單單是血統的問題,信仰、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都有影響。信仰安拉的人們無論人種都可以團結在一起,海峽那邊的大爺們才分離了區區幾代就不認你這老表了,你又能如何?

7.漢族雖然很年輕,但是漢族的文化非常偉大,古老並且從沒有間斷!這才應該是我們每個漢族人最應該珍惜和最自豪的東西。

參考文獻:

~*~*~*~*~*~*~*~*~*~*~*~*~*~*~*~*~*~*~*~*~*~*~*~*~*


這個東西在我的專欄里也有寫(突然發現不少錯誤的地方,我也修改了一下。)

有人問中國的無神論者,我們的祖先是哪裡來的?肯定有人不假思索的說,北京猿人啊。

但是諷刺的是,北京猿人在我們的祖先」晚期智人「還沒有走出非洲的時候,就已經滅絕了。人類到底是在全世界分別進化的,還是在一個地方進化擴散到世界各地的,直到現在也飽受爭論,某些犯了「韓國病」的言論仍然還說我們的祖先一定是東亞獨自發展起來的(所以說狹隘民族主義真的是對探求真理百害無一利)。但是Y單倍體以及線粒體DNA,也就是所謂分子人類學的研究已經狠狠的打了」分別進化「學說的臉,無論黃白黑人種,我們之間完全沒有生殖隔離,也就是說,我們連」表親「都算不上,而是完完全全的一個物種,有著共同的祖先。

前面說過,地質年代的最後一個」紀「也就是我們生活的」第四紀「分為」更新世「」全新世「,我們人類就是在」更新世「出現的。進入第四紀更新世(約250萬--1.2萬年前),地球的冰期和間冰期波動變得越來越頻繁,這樣也導致了氣候的變遷,終於猿類產生了」內部分裂「,非洲的古猿最早演變成了所謂「匠人」、「能人」等等生物,這其中又分為極多的亞種,可惜能人們能耐還是不行,所以幾乎全部滅絕了,只有一小部分能人逐漸進化成為了——「直立人」

用歐洲的說法,整個更新世發生了多達5個的冰期,要知道整個中生代或許都沒有這麼多的冰期,而短短的一個更新世就陸續發生了——多腦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和玉木冰期(用歐洲的叫法概括全世界冰期)。冰期的地球只有低緯度地區還算溫暖宜人(非洲),也就是說只有在兩個冰期的期間也就是被我們稱為」間冰期「的時候,動物的春天才能到來。直立人們也一樣,他們在「間冰期」陸續走出了非洲,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的一種,可惜的是,這群人走出非洲之後就開始」不思進取「了,人家在周口店每天過得也挺開心,沒事和鬣狗斗一斗,殺個同類喝點腦髓什麼的,最後搞得一直也沒有什麼大進化。一批又一批的直立人在間冰期走出非洲,最後又在冰期被凍成狗,慢慢的滅絕掉了。

在里斯冰期之後的間冰期中,一種粗手大腳的物種開始走出非洲,人家基本已經站在非洲人圈的頂峰了,所以希望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隨後人家就去了歐洲,在那裡發展出了一個個部落,讓歐洲的小動物們聞風喪膽,他們甚至認為這個世界以後一定是他們的了,可是不久之後,寒風就開始襲來了。

終於到了更新世的最後一個冰期——玉木冰期了。這次冰期被我們稱為」末次冰期「,開始於約11萬年前,下面說的,就是玉木冰期的故事。

我們都想知道,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各種膚色,各種長相的部族,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語言。

這次冰期來的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就算小動物們快樂的大家園(霧)非洲,也開始氣候逐漸惡劣,在加上東非地區猛烈的地殼活動,所有的小夥伴們都開始惴惴不安。

終於有一批除了腦袋其他地方都很纖細的物種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非洲了,獵物缺少,草木枯萎,自己本身賴以生存的採集和圍獵已經維持不了生活了,並且飢餓的食肉動物門還一直盯著瘦小的他們,所以他們決定,走你!

(插一句,如果對這段時期感興趣的同學推薦看一本書——出非洲記,裡面詳細的記載了從Y染色體的基因溯源和語言演變的角度推測人類在玉木冰期的遷徙史,不過有的地方還是比較晦澀,所以我就用比較易懂的說法來講了)


別忘了,在這群人走出非洲之前,前面說到的一群「表親」已經走出了非洲,並且逐漸生活在了歐洲,而且人家經受住了不斷變冷的氣候的考驗,長了一身毛不說,還能取火蓋房子,粗手大腳的捕捉獵物,這群人就是被我們成為「尼安德特人」的物種,有一種說法也叫他們「早期智人」,也就是說除了他們骨骼驚奇,你把他們的孩子領到家裡,幾乎也是可以和大家一起上學的。

可以說,我們現在用來判斷人類祖先的基因,一般是利用Y染色體的基因,這是一種只存在於男性體內的基因。並不是歧視女性,而是只有男性的Y,才能從我們的第一個祖先,穿越萬年一直留存在每一個男性的體內。所以後面的基因代號,也都是伴性Y的基因。

而我們的祖先「晚期智人」,長相本來就千奇百怪,而殘酷的生存環境讓他們也面臨著非常殘忍的自然選擇,而留下來的物種,就是突變後被自然「留下來」的倖存者。

  • 晚期智人是造物神奇的饋贈,他們身體並不強壯,卻要打獵採集跋涉,慢慢的他們的體毛退化,全身光溜溜的,卻進化出靈長類少有的皮下脂肪。靈長類生育力低下,而晚期智人變得幾乎沒有發情期,雄雌全部都有性快感,可是隨時隨地的性交,這也是所有動物中少有的奇蹟。

對下面的問題,我們就要應用到「分子人類學」的研究了,大家都知道,精子和卵子都是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會減半形成的「單倍體」,一代一代的生殖受精會導致基因不停的重組,但是父親那邊帶來的Y染色體卻會一代一代傳下去,換句話說,從一個人的身上可以推測出他最早的那個父系祖先是誰,所以通過分析Y染色體的若干突變節點,人們在研究中就設立了ABCD——R的代號,通過這26個字母的順序,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代號看出來整個人類的大致演變過程。

當然,其實不僅僅是父系的Y染色體,我們知道雖然父親的精子只是一個帶著尾巴的遺傳物質,但是母親的卵子可是個實實在在的細胞,裡面也是有細胞器的,細胞器裡面的「線粒體」裡面也存在著特有的mtDNA,而卵子受精開始分裂形成胚胎時,這個線粒體的DNA就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從一個人身上就能很容易推斷出多少代前的母系,不過相比Y染色體,mtDNA相對並不穩定,所以突變的概率也很大,這為我們追根溯源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只有把mtDNA和Y染色體的研究進行結合,我們才會推斷出更合理的研究路線,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12萬年前,晚期智人越來越多,他們覺得非洲的資源已經讓他們坐不住了,最終這麼一批人走了出去,按照單倍體基因來說——Y染色體單倍群突變為A-M91,B-M60M168(這個代號很重要)

隨後M168內部分裂,突變為 C-M130、D-M174、F-M89。我們簡稱為C、D、F。*3

為什麼分裂?因為沒資源,因為生活苦,其實之後說的每一次分裂都是如此。艱苦的環境造就了多種多樣的人類,凜冽的寒風讓它們踏上未卜的征途。而留下來的,就是我們。

10萬年前,C、D走出了非洲,但是他們膽子還不是很大,所以就沿著東非的海岸線走,一直走到印度洋沿岸,最後進入東南亞地區,逐漸向內陸擴散,最終佔領了東亞地區。

這群C、D人也就是被我們稱為「澳大利亞人種」或者「棕色人種」的一類人,有一部分我們也可以叫他們「矮黑人」。可以說他們身上很大保留了現在人類共同祖先的特徵。

圖 澳大利亞人種(矮黑人) 可以看出,他們頭髮偏直,嘴唇比黑人薄,膚色偏輕

這群人在新大陸上混得風生水起,好不快活。別忘了,留在非洲大陸的A-M91,B-M60,E-M96也就是現在黑人(尼格羅人種)的祖先,實際上尼格羅人種只不過是個泛稱,他們內部有著很大的分化,差異甚至大於我們這些走出非洲的人們,不過南部非洲在文明史上確實遠遠遜色於亞歐大陸,所以在這裡也就不作為重點去講了。


所以就當人家矮黑人在沿海地帶逐漸深入到亞洲內部的時候,黃種人和白種人的祖先F-M89」(以後簡稱F)還在非洲摘果子打獵玩呢。

時間逐步到了7萬年前,末次冰期的寒風越來越凜冽,這群C、D由於裝備落後,魔法屬性也不行,逐漸就要鬧不住了。

圖 遷移到了東亞的C人,逐漸也發生了基因突變,這也算是為後來的蒙古人種(黃種人)的產生埋下個伏筆吧。圖 10萬年前——7萬年前第一世代人種C、D人種的遷徙,遷移到了東亞的C人,逐漸也發生了基因突變,這也算是為後來的蒙古人種(黃種人)的產生埋下個伏筆吧。

  • F們的時代到了*3

F-M89,這個看起來枯燥的數字,其實就是我們的亞當。F種類的長相現在只能根據新幾內亞的原始人種推斷,應該是皮膚更白皙,為應對乾燥氣候鼻樑更高,眉弓更深的一類人群。

F在非洲逐漸壯大,由於日漸乾燥寒冷的氣候激發了整個族群的饑荒和混亂,終於他們走出了非洲,眾所周知,非洲和亞洲唯一的一條通路,就是著名的」巴勒斯坦地區「。他們逐漸穿過這個地區,走入了廣闊的亞洲,但是和他們的表兄弟C、D矮黑人不同,他們走的是內陸地區。

F們率先進入了離巴勒斯坦最近的兩河流域,隨後他們就擴散到了伊朗高原、印度河沿岸,遇見了他們的表親矮黑人們,他們發現這群人安居樂業生活的非常好啊,但是那時候的人可不知道先來後到,常年的遷徙讓這群人戰鬥力爆表,F們不斷把矮黑人驅趕到更邊緣的地區。可是好景不長,本來這兩河流域氣候就乾燥,加上冰期不斷加重,慢慢的這地方也養活不了這麼多的人,他們決定,繼續跑路。

  • 所以我們將F定義為,「亞歐群體」,語言原始,還未成體系。

F人群突變為——G-M201、H-M69、J-M304,因為氣候越來越寒冷,這些人皮膚越來越白,鼻子越來越高,他們逐漸擴散到周邊更廣大的地區,進入到小亞細亞(現在的土耳其)、義大利半島這些比較濕潤的地區。而J-M304(簡稱J),就是我們俗稱的「閃米特人」。而G、H逐漸的和印度半島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族群——達羅毗荼人的祖先。

  • 可以說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族群不斷形成「語言」的時代,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這群人在非洲老家待著的時候,人不多,交流也並不廣泛,所以語言僅僅是一個「雛形」,隨著族群支系不斷擴大,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尤其是部族之間的交流已經不是部族內打獵時候的「烏拉拉拉拉」了,所以各式各樣的原始語言就在這個時候逐漸豐富了。

前面說的J--閃米特人,在很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古老的「原始閃米特語」,包括我們現在對阿拉伯、希伯來、古埃及甚至衣索比亞語言這些「閃語族」的研究,都能發現這些閃米特語言的古老痕迹。

  • F除了這三個盤踞在地中海周圍的G、H、J之外,逐漸的又分化出兩個分支,I、K

I這個族群劍走偏鋒,他看熱乎點的地方已經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就跑到更為寒冷的地方,分布到了寒冷的北極圈周圍,結果他們發現這個地方已經有了很多的棕色人種C了,結果很簡單,融合之,大家一起度過寒冷的嚴冬,這就是北亞「愛斯基摩人」的一部分祖先。

看我說得輕鬆,其實這個過程已經整整持續了2萬年了,這群F的分支們在亞洲大陸不斷紮根,因為冰期越來越嚴重,他們變得越來越白,眼窩越來越深,已經和現在的白種人很類似了。

現在的時間是5萬年前。

前面說的K(也叫K-M9)的時代到來了,K這個族群也慢慢的發展出自己的語言,這是和他們的表親J-閃米特人完全不一樣的語言。K開始向東遷徙,因為這個地區已經很飽和了,他們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結果往東一去,他們看見了一個祖祖輩輩都沒見到的巨大高原——帕米爾高原(我之後還會總提到這個地方)。

如果把整個亞歐大陸看成一個島嶼,那麼帕米爾高原就是這個島嶼的山峰最高點,帕米爾高原年代十分古老,面對著新生代才逐漸形成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可以不屑的說一聲——你也配姓趙,我才是世界屋脊。(現在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就是帕米爾高原的),帕米爾高原由喀喇崑崙山脈(中國新疆)、興都庫什山脈(阿富汗)等大山交匯而成,常年寒冷乾旱。

  • 所以K們是肯定不會選擇過這個高原的,所以他們選擇,還是往西去吧,雖然冷點,總被高原反應吐死強(霧)。

K在帕米爾鬧不住了,一部分K開始跑到了印度地區,他們終於發現了多年前就來到這個地方的矮黑人們,K開始對矮黑人進行不由分說的吊打,矮黑人開始和K融合。剩下的K分化成了N、O兩個部族,一部分N、O進入了兩河流域,有一定可能就是後來所說的「蘇美爾人」的一部分祖先。而還有一大部分N、O順著印度進入了濕潤潮濕的東南亞。

剩下一部分K分化成為P27部族,他們在這一片肯定也鬧不住,於是開始向西邊的草原擴散,終於到了3.5萬年前,他們逐漸跑到了中亞的裏海高加索山一帶(不是海,是個世界最大的內陸湖)這地方雖然寒冷乾燥,但是地盤很大,所以他們逐漸的開始了一種新興生活模式——游牧。這個人群就是後來被稱為R的人群,後人給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高加索人

  • P、R們的語言,可不得了,我在這裡暫時命名為——中亞游牧語言。

也就是此時,一批神奇的晚期智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克羅馬農人進入了歐洲大陸,逐漸的驅逐前面說過的,粗手大腳的「尼安德特人」,3萬年前冰期已經越來越嚴重,歐洲就更是如此了。尼安德特人的族群就在克羅馬農人的攻擊、傳染病、武器技術的多重碾壓下,逐漸的滅絕了。可能有人問,那克羅馬農人到底是哪個人種啊。其實這個爭議非常的大,根據有限的DNA調查,只能近似的推斷為F人種(不會忘了吧,就是那個最早的部族)的一部分,只不過克羅馬農人在後來的R人的攻擊下,不斷消亡同化了,不過這是後話了,這個時代,克羅馬農人逐漸佔領了歐洲大陸,世界已經屬於「晚期智人」了。

圖 尼安德特人。

圖 克羅馬農人 從復原圖上能看出來一些早期F人種的特點。

西方世界暫時就是這個樣子了,我們把目光轉向東方。

前面說了,K人種分離出了N、O,兩個人種。天氣還在變冷,怎麼辦,繼續往南邊去,前面說了,6--5萬年前N、O進入東南亞,他們遇見了很早就在東亞生活的的C系人,原來C系人已經在東亞逐漸突變為下面長相的人種了。

圖 廣西柳江人,已經可以看出很強的黃種人特徵了,其實這種樣貌突變的偶然性非常的強,根據同位素判斷,這群人最早10萬年前最晚6.7萬年前就生活在廣西了。

也就是在這東南亞,N、O人很有可能在那個生存極難的時代,大量的屠殺了C系的東亞土著男性,並且獲得女性資源,融合進化出了一個新人種。

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近兩萬年,一個新的人種——黃種人大體特徵正式形成。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對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矮黑人進行了毀滅性的屠殺,想當年F、H們對待印度的矮黑人,頂多也就是把男的殺了或者進行融合。可N、O黃種人不一樣,他們直接滅族。最後可憐的矮黑人們只能逃跑。

  • 這個時候已經是2.5萬年前了,已經接近玉木冰期的最高峰了,海平面下降,大片的陸地開始裸露出來,一次最後的大遷徙就要開始了。

黃種人本來就分為N、O這兩個表親,結果表親也不和,人類愛撕逼的本性暴露出來了。

這群人逐漸分成了——沿海支(O1)、內陸支(O2)、烏拉爾支(N),烏拉爾支的N和O們撕逼不成,遂向北遷徙,甚至一直到了北歐的芬蘭,不過這也是後話了。而大陸殘留的D系矮黑人,他們在冰期和外來人種的兩方面壓迫下,向北走到了一片神奇的「地狹」(其實就是現在的庫頁島),然後就繞到了一塊從來沒有發現的陸地,這片陸地就是現在的「日本列島」,這群矮黑人也就是日本人的祖先之一,至此矮黑人除了藏南、印度、日本,基本就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而剩下的一小部分跨過還是陸地的「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大陸。

  • 剩下沿海支O1黃種人,又叫」百越——南島「人,他們逐漸從東南亞進入華南地區,在東南丘陵里愉快的生活下來。
  • 內陸支O2黃種人*3,又叫」百濮民族「,這是黃種人最大的一個部族,分支也非常的多,他們逐漸分布在雲南緬甸以及東南亞大部分地區。

而與此同時,在中亞游牧的R也開始了自己真正的遷徙,他們在游牧的過程中,其中一波就殺到了東邊,越過帕米爾高原,發現了一個高高的天山,這群人也就是被我們稱為——吐火羅人的民族,而剩下的西支,就更是開始了星辰大海的旅程,這也就是之後要說的,原始印歐人的遷徙。

圖 最原始的白種人之一「吐火羅人」

時間的車輪就這樣的滾到了1.2萬年前,給人類帶來巨大變革的」玉木冰期「到達了頂峰,物極必反,堅冰的消亡開始了,更新世結束,第四紀進入——全新世。

圖 7萬年前開始的第二世代人種F的遷徙過程 黑色為第一世代人種殘餘


有人問你前面說了那麼多,我就想知道,漢族怎麼來的,藏族壯族怎麼來的,歐洲那些日耳曼凱爾特什麼的怎麼來的,不要急。承接上一部分,進入全新世,這些族群就要逐漸產生了。

時間的車輪終於到了1.2萬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0000年「

漫長的冰期終於走到了盡頭,寒冰開始融化,但是融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準確的說,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我們今天。間冰期雖然帶來了溫暖,但是氣候的劇烈變化,尤其是融化的大水開始蔓延到大陸的每一個角落,洪荒時代拉開了帷幕。

由於氣候變暖,華北平原開始逐漸」解凍「了。

華北平原本來是第四紀形成的」華北盆地「,而且面積遠沒有現在的龐大,經受過多次的」海侵「。後來因為多次的冰期間冰期,古黃河,古海河等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逐漸沉積造陸,沉寂了成百上千米厚度的」沉積層「,華北平原形成。

其實就在很近的戰國時代,連雲港地區還在大海之下。

所以雖然堅冰逐漸融化,東南亞地區變得越來越熱,1萬年前前面提到的西部內陸支百濮民族(O2求別忘通過貴州、四川這條路線北上,由於族群繼續變大,最後又不得不分裂了。

O2的一支沿著長江往下走,到了長江中游(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盡三峽川東、北達豫南豫中、東抵鄱陽湖的廣大地區),形成所謂南蠻集團的一支,他們和自己的表親「海洋黃種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百越(O1)」民族有一定的交往和融合

  • 而山東一帶一直是丘陵地區,所以世界的老住戶C系人就愉快的生活在這裡,這群人融合了一定的苗瑤,當然也和百越苗瑤都有一定的融合。

剩下的一批就只能找別的地方了,結果他們發現北邊的這華北平原著實不太適合住人啊,氣候不好不說,還動不動就有大河決個口。並且這地方沒有大山,挺不適合過採集打獵的生活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另一個方向。

他們穿過川西,直接走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然後定居在了祁連山周邊(甘肅青海),他們覺得這是個追逐牛羊的愉快小天地(霧),於是就拿這地方當了老家。

  • 這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古羌人,基因Y單倍體被稱為(O3)的部族。

古羌人瘋狂的屠殺了早就來到過這片大地的棕種人C們,這些C們怎麼能比得上越過山川大海和人山人海的古羌人,於是基本被滅族了。

而這個時候古羌人已經有了比較成體系的語言了。

而前面說過,O系黃種人的表親烏拉爾系黃種人N已經很早的進入到了更為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了,在這種寒冷的地方,N只能和土著C們融合起來,隨後又陸續的有在羌人內部鬥爭中出問題的O3繼續向北方跑,其實這都和流放差不多了。

終於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一個嶄新的民族誕生了,這也就是融合了N系黃種人,C系棕種人,O3系黃種古羌人,這也就是後來——阿爾泰民族的前身

到了2萬年前,O3繼續分化,O3中脫離出O3d南蠻(苗瑤)人,他們逐漸進入貴州廣西一帶,和百越出現了接觸。

  • 但是終於有一群人沒有放棄,不知道走了多遠,竟然又發現了曾經被他們驅逐的D們,原來他們也走到了這個孤立的新大陸——美洲大陸,成為了美洲土著的前身,只可惜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因為融化的洪水,讓這條大陸橋徹底成為了」白令海峽「,美洲大陸徹底從世界上孤立出去,這也造成了奇葩的印第安「美洲文明」的誕生。我們給這群黃種人一個標記「Q」,Q的分布其實非常廣,整個北亞和美洲大陸都是人家的蹤跡,這其中就有現在的「楚科奇人」「雅庫特人」包括愛斯基摩人,甚至包括後來的匈奴,也和這群人又極大的淵源。

當然了,還有一群鬧不住寒冷的N系人,一支往西北走,希望能看到溫暖的大海,這群人也就是後來芬蘭人的重要祖先,我們現在分析芬蘭人的血統也會發現,他們的父系主要就是N和I這兩個構成。但是肯定有人問,你不是說N是」烏拉爾系「黃種人么,是的,這批黃種人還有一大批進入了俄羅斯的烏拉爾山(亞歐分界線)一帶,融合了前面說的,最早在北亞生活的,F祖先分裂出去的」I"種人,形成了混合民族」烏拉爾人「,這也就是匈牙利和芬蘭主體民族的前身,他們的語言也就是後來所說的「烏拉爾語系」(有爭議)。

圖 可以看出來 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和美國(阿拉斯加)的距離,沒有我們想像的遠 在冰期末期時,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大陸橋

在基因學不發達的時候,就有人覺得北亞的黃種土著的語言和美洲印加人的語言有很大的相似,但是卻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有這種相似,可是這群人就這樣的保留下來了最古老的黃種語言。

圖 1萬年前的晚期智人類遺址 可以說山頂洞人,本質上和北亞人以及美洲土著的關係更為緊密。而我們和柳江人的關係更為緊密。

阿爾泰民族變得越來越適應寒冷,身材變得魁梧,面部脂肪變厚,我們稱之為——北亞黃種人。他們的語言也被稱為——古阿爾泰語言,這是一種融合了多種部族的複雜語言,雖然都是黃種人的語言,但是和古羌語已經基本沒有關係了。

我們把目光轉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土地。

  • P和P的分支R們也要開始分化了。

現在的時間是,7000年前。

寒冰繼續融化,滋潤了曾經被冰凍的歐洲大陸,中亞惡劣的環境已經越來越不能維持P的分支R們了。

終於,R們覺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圖 「R」單倍體型(R Y-DNA)的分布密度,暫時不看後來被影響的美洲。

其實在分子人類學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就發現印度、伊朗人的梵語和波斯語,聽起來和歐洲人的語言極其相似,1786年,英國一個很有名的語言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發表了著名的「亞洲學會3周年成立演說」,他更是直接發展了荷蘭那邊的學說,直接說梵語、拉丁語、希臘語中間可能存在一個「原始語」,舉個很簡單的梵語例子。

父親 pit? 母親māt? 兄弟 bhrāt? 姐妹 svas? 兒子 sūnu 女兒 duhit? 民眾 manu 名字 nāman

所以說這東西就很神奇了,威廉·瓊斯一輩子開始悉心鑽研梵語,在生物學不發達的時代,語言或許是能帶我們追祖溯源的最好方式了。

隨著這兩位開山鼻祖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德國人投入到「語言學」的研究當中,人們從「比較文學」中逐漸衍生出「比較語言學」這種更針對歷史上的各民族語言發展以及文學發展的更細分的學科,這一方面德國語言學家奧古斯特·施萊謝爾(August Schleicher)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開始覺得,非常有可能有一種「原始印歐語」,也就是Proto-India-European,這個簡稱PIE,其實就包括「proto」里pro—這個成分,在這一系列「印歐語言」里也都是「先、向前」的意思,。

  • 當然了也有個語言學家持有相反的意見,同樣是德國的語言學家約翰內斯·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就提出了著名的「波浪理論」(wave model),他認為語言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多是互相影響的,兩個沒有源頭的語言很有可能如同波浪一樣互相交匯,最終集聚到一起趨同,這個說法提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直到後來分子人類學的出現,人們發現整個使用印歐語系的族群中,全部擁有大量的Y染色體單倍體型R的標記,而R1a1更是佔有絕大多數(可以關注我的另一個專欄「祖先」。),從這一方面來講,印度、伊朗、歐洲大多數民族,應該是擁有一個共同祖先——原始印歐人的,「原始印歐語」應該真的存在,現在的問題就是,這群人到底是從哪裡出來的。

在分子人類學流行之前,對於印歐人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但是這個時候的假說也絕對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就比如德國人就認為印歐人那已經是來自他們高貴日耳曼人的老家北歐地區的,而三哥自然當仁不讓的沒照鏡子就認為原始印歐人是從印度出來的,當然了還有一些假說認為原始印歐人來自「亞美尼亞」也就是現在一個在伊朗西北邊一個挺沒存在感的國家(古代很厲害)。

但是如果說考古學裡證據比較硬的,還是——「墳冢假說(Kurgan hypothesis)kurgan來自突厥語。」,墳冢假說是通過在整個亞歐大陸考古,發現了一條很明顯的「墳冢化」路線,也就是說人們在整個中亞草原上發現了大量的坑葬模式的墳冢,裡面出土的陶器、戰車等有著一條很明顯的發展路線,下面的名字建議別記「囧」。

  • 最早發現的就是,墳冢甲(Kurgan I):伏爾加河流域,前4-3.5千年,比較有名的就是薩馬拉文化。
  • 墳冢乙、丙(Kurgan II–III):前3.5-3千年,著名的「斯萊德聶斯多格文化」里已經發現了早期的兩輪戰車,這個時候已經在西歐和北歐發現了有明顯墳冢化特徵的繩紋陶器。

圖 墳冢假說的重要追蹤物——雙耳細頸橢圓尖底陶器文化以及繩紋陶文化。

  • 墳冢丁(Kurgan IV):坑墓文化已經迅速發展,前3-2.5千年。整個烏拉爾河到羅馬尼亞都發現大量遺迹,南歐中歐地區被墳冢化。

當然了之後還有安納托利亞假說,也就是說原始印歐人來源於安納托利亞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但是隨著分子人類學的發展,墳冢假說所推斷的遷徙路線還是相對吻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圖。

圖 墳冢假說推斷的「原始印歐人」的起源,原始印歐人本來是高加索山以北的一個游牧民族,這群人廣泛地分布在現在的俄羅斯和哈薩克一帶,長相高鼻深目,隨後很有可能因為全新世氣候的不斷變化,這群人在這片草原里出現分裂,西支大量進入歐洲,甚至擴張到終日難見陽光的北歐,而東支逐漸進入到伊朗阿富汗一帶,最終進入印度。

  • 如果按照分子人類學,就是這樣的——R分成了兩波,我在這裡稱之為R1a和R1b,Ra留在了裏海繼續游牧,這也就是後來俗稱的——「雅利安人」。

而R1b卻分成三路進入歐洲,第一波從南路進入歐洲,一路佔領了歐洲的兩個小半島「希臘半島」「義大利半島」,這也就是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前身。

第二波進入歐洲大陸西中部,佔領了現在法國德國等大部分地區,最後又驅逐了伊比利亞(西班牙)的克羅馬農人,隨後又進入了「不列顛尼亞」島,佔領了大半歐洲,我們稱他們為「凱爾特人」

第三波進入歐洲北部,一部分佔領了寒冷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部分佔領了波蘭一帶的東歐平原,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 這幾個部族從長相到語言上都產生了大分裂,北部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慢慢的變得藍色眼眸,更高的眉弓和鼻子,皮膚越來越白。中西部的凱爾特人紅髮淺眼眸,白皮膚。而地中海沿岸的部族,和他們中亞的親戚一樣,黑髮黑眼眸,膚色也偏黑。

就像前面說的,因為這幾種人都是從高加索山遷徙而來,我們稱他們為——「高加索人種」,因為他們全部來自於中亞一帶的R,由於後開這群人廣泛的分布在歐洲,西亞甚至印度,我們就將這些R的後代成為「印歐人」,他們的語言,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印歐語系」。

就這樣到了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6000年前,氣候越來越溫暖。各自找到新家的人類開始快速繁衍,「新石器時代」的光輝開始了。

人們在舊石器時代末期開發出了一個叫做「石葉」的神奇物品,石葉是製造石器的石器,也就是說我們終於可以「間接製造」而不是「直接製造」石器了。

圖 石葉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發現用火燒過的泥巴竟然像石頭一樣的堅硬,就這樣,陶器的發明,造就了新石器時代的產生。

但是新石器時代的開始時間是不盡相同的,正是因為在大冰期,有的人先搶到了好地方,有的人只能一直遷徙,所以導致了文明出現的早晚不同,但是和人種智慧,沒有任何關係*3

前一篇已將講了,由於兩河流域(伊拉克周邊)的西亞是F們最早進入的地方,所以分支眾多,在加上後來的N、O西支內遷,這個地方造就了交融安定的文明。西亞地區10000年前就開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個地方除了在周邊乾旱地區游牧的「閃米特人」(前面說過,F的一個白種人分支J),N、O的西支建立的蘇美爾文明越發的繁榮,農業文明也極早的在兩河流域產生,前7000年左右,這裡已經開始種植小麥、大麥、扁豆和豌豆等,開始飼養綿羊和山羊,甚至還有豬骨。著名的耶利哥遺址,已出現用土坯砌築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圍牆和濠溝,牆內有石砌的鎡望塔,可以說就是全世界人民都跑來跑去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有了超越時代的文明了。

埃及一帶的古F人種一直沒有太多的遷徙,除了融合一些自己的子孫部族之外,一直穩定的發展,隨著間冰期的融化,尼羅河水定期泛濫,隨著就隔著一個巴勒斯坦的鄰居蘇美爾人,文明之花的盛開就不遠了。

  • 所以這兩個地方率先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文明,尤其是到了前6000年,西亞各地出現陶器甚至彩陶,終於產生了「灌溉農業」而不是靠天吃飯,隨後的考古調查中還發現了銅扣針等小金屬物件,也就是說北邊的原始印歐人還沒有西遷的時候,人家已經進入「銅石並用」時代了。

而印歐人西遷之前,也就是前5000年,印歐人也逐漸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且將這些技術帶到歐洲,但是要很大的落後於其他文明了。

  • 那麼回到東方,O3古羌人這個時候還在甘肅青海愉快的風吹草低見牛羊么?

正是萬年前原始黃白種人K分裂出N、O並且穿過帕米爾高原的時候,東西方的兩個部族就開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了。

  • 東方人確實沒有兩河流域那麼好的條件,前面說了,華北平原是個巨大的衝擊平原,一直在造陸,從來沒停止。現在正是全新世的間冰期,華北平原總是河水泛濫。所以這群古羌人就只能生活在華北平原的邊緣地帶(甘肅、陝西、遼西)一帶,因為這個地方比較安定,氣候不好但也不差。

前5800年,甘肅天水終於出現了可以稱得上是新石器文明的文化——大地灣文化,這個文化也代表著羌人最早文化——仰韶文化的誕生。

羌人是一個母系氏族社會,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個一個的母系氏族,是個半游牧半農耕的文明,羌人在「狗尾巴草」,對就是我們常見的「毛毛草」里,擇優培養出了「粟」這個作物,但是粟的產生要遠比兩河流域的農業文明要晚,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才發現成規模的粟的栽培。

前4000年左右,羌人遷入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內蒙東遼寧西)一帶,這時也出現了非常發達的——紅山文化,這也是個能和仰韶文化媲美的神奇文化,這個文明和仰韶文化不同,他們更注重「圖騰崇拜」,以及玉器雕刻。而他們又是什麼人呢?

而正是農業文明的產生,造成了羌人終於可以有效地利用華北平原這片神奇但不安定的土地了,這些人開始直面洪荒,利用洪荒。

而甘肅和青海這一帶的羌人老家,卻因為間冰期的季風氣候不能深入變得越來越乾旱,也就是在前4000年——前3000年的時候,華北平原進入一個少有的穩定器,羌人內部出現了大分裂。

農業化的羌人開始逐漸進入華北平原(河南河北一帶),而一部分羌人卻堅持留在青海甘肅一帶的高原地區,維持游牧和採集的生活。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羌人徹底的分成了兩個習性完全不同的部族。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西羌」和「東羌」。而逐漸轉為游牧的「西羌」就是現在藏族,雲南納西族、彝族等的共同祖先。

那麼所謂的「東羌」呢?不用說了吧,就是後來所說的「華夏人」的祖先。(注,和後來史籍的西羌別部東羌不是一回事。)

  • 農業化的東逐漸從陝西的渭河谷地散布到華北平原的河南,紅山文化的羌人也從內蒙逐漸進入華北平原的河北。鬆散的東羌部落終於生活在了這片平原上。

東羌開始結成鬆散的聯盟,但是實際上和沒結成一樣,只不過算是互相幫助。他們崇拜能預示洪荒的」蛇「,蛇這個喜好潮濕又有著很強的生殖崇拜味道的動物逐漸的深入到了部落信仰之中。

後來的「蛇身伏羲」「姜」姓的「神農氏」的傳說,很大一部分就是源於這個時代。姜和羌還有羊都是諧音,是游牧的羌人對自己的稱呼,由於生活不穩定,生殖崇拜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母系社會一直存在於羌人部落,由此引發的最早代表母系的「」的概念就產生了。

比如「姜姬姚嬴姒妘媯妊」這些早期代表部族的「姓」,無一例外在後來的造字中全部賦予了女旁,慢慢的姓並不完全按照母系的血緣傳承了,而是變成了標記大部落的標誌而姜無疑就是羌人最早最大的部落的「姓」。

可是到了後來農耕文明的慢慢發展,男性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終於,這群東羌人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男性作為大家長大首領的時代到了。

而迅速擴張的東羌人,卻遇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同胞,長江下游的O1黃種人——百越,長江中游的O2黃種人百濮別支(苗蠻),當然了我們是O2分離出來的O3羌人,所以大家萬年前其實還是一家人的,但是這個時候卻獨自發展了好多年,沒誰攀這門親戚了。

  • 當然了,山東一帶還有一群和我們關係不大的有大量C系血統的「東夷」。

當然了,山東一帶還有一群和我們關係不大的「東夷」,他們發生了什麼變化,東南沿海的O1百越,開啟了個人類最早的「大航海時代」,造成了南島民族的形成(題主說的馬來人也是一種),這群人怎麼陸陸續續的分布到了南到紐西蘭,東到南美復活節島,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後來發生的故事,這裡就先不說了,歡迎關注,或者專欄。


至於黃種人的優勢嘛,很多是地理和歷史的結果,有興趣可以看下。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沒有出現過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這種妄圖征服全球的帝王? - 安森垚的回答

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人」? - 安森垚的回答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世界上各個文明都在做什麼? - 安森垚的回答


科普紀錄片,出非洲記。
人類旅程

1.人類都起源自非洲嗎?
都!!

2.遺傳部分的(比如單雙眼皮這樣的基因)基因模板是不是都相同?
不是。遷徙分化後的人群,因地理隔離使得各自進化適應環境,產生新的基因突變。儘管起源時攜帶的基因可能相同。

3.即使突變,少數人延續基因也是很困難的,不是嗎?這樣說不是不止只有一個起源嗎?
嗯,是的,很困難。是只有一個起源。

4.最初起源於非洲的那些人類遺傳部分的基因模板是不相同的?
同一地方起源時可能相同。

--------------------------------------------------------------------------------------------------------------------------------------------
分子人類學顯示現代人10萬年前發源於非洲。通過測試人類父系單倍群Y-DNA 、母系MT-DNA,得出遺傳測序源頭在非洲。產生夏娃假說(母系mt-dna源頭)、亞當假說(y-dna源頭)。

「起源部分的基因模板」可能是相同的。西南非洲的科伊桑人是最古老的人群,被認為包含了黃白黑三大人種分化前的共有特徵。非洲有著最多的基因庫多樣性,每遷徙到一個新地方都只會是少量人口成功到達,所謂的瓶頸效應。單眼皮可能是遷徙到一個地方後進化出來的新特徵,可能是適應風沙氣候的結果。


依據母系mt-dna單倍群, 推測的遷徙路線圖。

父系 y-dna 遷徙圖

現代人擴散的時間、方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7398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667960.htm
維基百科挺詳細,但被屏蔽了。
關於人類起源進一步延伸可以上蘭海論壇了解,註冊個號發文,會有更專業回答。
分子人類學論壇


是的,下圖可以簡要的表示我們祖先是如何走出非洲的(原圖來自維基百科)。

  • 第一次走出非洲:
    約200萬年前,能人演化為直立人,在其之後的數十萬年間,我們的祖先陸續走出非洲,並且其中一批演化為前人。
  • 第二次走出非洲:
    約60萬年前,直立人在演化出海德堡人。數萬年後,部分海德堡人來到歐洲,並在約30萬年前,他們演化為尼安德特人,之後再分化出丹尼索瓦人。
  • 第三次走出非洲:
    約25萬年前,智人在非洲出現,開始走出非洲。在6-2萬年前,不斷分批走出並散布世界。圖中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和我們有相連,代表著部分智人和他們有通婚,現代人仍保留少量他們的DNA。但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今已滅絕,目前人科僅存智人種。

如果我們不是非洲人的後裔,那麼經過幾十萬年互相隔絕的進化,各地人類的差別會變得很大,甚至無法通婚、輸血,成為不同的物種。
各地的人類在差不多幾千年的時間內,彼此除了殺戮、強X之外交流很少的情況下,如同商量好了一樣,一起滅絕當地的大型哺乳動物、一起發展起原始農牧業、一起建立社會雛形、一起釀酒、一起發展出了一套能夠互相學習理解的語言。


一切都還是假說,每年都有新的證據,基因研究、考古發發現,或佐證或推翻,只能說目前比較流行的有那麼幾種,高票回答已經說得很清楚。但我反對他們把假說講得跟真理似的


早先的研究,傾向於人類起源於韓國,從朝鮮半島遷徙到世界各地。
最近一兩個月,人類起源有了新的突破:人類可能起源於台灣,因為台灣已經有一億年的人類歷史了。


現代人的起源這根本不需要什麼大道理就能得出答案。假設各人種是不同起源,那麼人種之間的差異就會大於他們和猿人的差異。不可能在獨立發展的情況下,各人種不約而同產生了相同的基因,這是再顯而易見不過的道理。
不管是猿人也好,智人也好,都是源自非洲,背後鐵證如山。有些人連這兩個問題之間的區別都不知道,連問題本身什麼含義都不知道,就憑著莫名其妙的民族感情,用臆測來代替科學,這跟當年認為人類是上帝捏出來的宗教狂徒有什麼區別。


在江南地區,崇蛇文化可以明確地分成兩種不同的形態,第一類是具有底層特徵的原初意義上的蛇神崇拜,第二類是漢越文化融合背景下被「文化改造」的蛇神故事。

作為歷史文化底層特徵的蛇神崇拜,反映在十分興盛的蛇神崇拜上,迄今江南各地的「蛇王廟」及蛇神偶像崇拜隨處可見,如南京太倉、蘇州婁門內的蛇王廟,宜興城隍廟、太倉土地廟中的蛇神偶像崇拜,這些蛇神塑像或為蟠蛇形態,或為人首蛇身,或為蛇郎君手中握蛇,或蛇娘子佩蛇形發簪。各地把遇到蛇看成是吉利的好事,是祖宗回家或財神將到,於是舊時太倉、常州、宜興一代還常見「召蛇」或「請蠻家」的巫術,即在遇到天災人禍和巨大災難時,舉行儀式,請求蛇神「蠻家」保護,祭祀時使用人頭蛇身像和蛇形、蛇蛋形的食物。這些民間崇蛇習俗,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蛇圖騰文化。

江南地區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故事就透露出了蛇被「文化改造」的歷史進程。漢話文本的白蛇故事出現於唐宋小說中,反映了漢民人文視野下「南蠻蛇種」被誣衊為「妖」的文化境遇,此時的「白蛇」時以白衣女子現身、時又蛇形畢露,是專門掠殺男人的「蛇妖」。

明清小說中的白蛇故事又被發展成為蛇妖的白娘子與徐公子的愛情遭遇,不管是「白娘子永鎮雷鋒塔」還是她最終被「改造」成「蛇面人心」好女子,進一步折射出漢民人文面臨「非我族類」的「南蠻蛇種」時民族心理上所暗藏的「文化改造」心態。

從文化史、民族史的角度觀察,唐宋、明清歷代的漢話文本下「蛇妖」白娘子故事的跌宕情節,反映了華南越、漢文化更迭過程中,「南蠻蛇種」面對「華夏文明」所遭遇的被征服的文化命運,華夏視野中的「南蠻蛇種」是壞的「妖孽」,需要被「改造」成符合華夏文化(倫理)的「好人」。可見,漢民時代「重新表述」的「白蛇傳」故事,折射出的是江南文化史底層的「蛇種」文化內涵。

在傳統史學的論述中,漢晉以後的「大移民」事件是華南民族更迭、華南漢人形成的根本原因。

華南漢民人文的百越文化基礎,主張長江下游以南操吳、閩、粵、贛、客家等方言的「漢民」人群的形成,不能簡單地依據漢文史志的記載而全部歸為漢晉以來「中原板蕩」、「衣冠南渡」,而應該綜合民族學、語言學、考古學等的新發現,充分認識百越土著文化在華南「漢人」社會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甚至要重新研究被認為「最純種」漢人後裔的「客家」文化的真正源頭。

華南「漢人」包括了「漢化」的越人和「越化」的漢人兩類,民族志上華南各族的崇蛇文化生動地反映了南遷漢民與華南土著民族的文化融合史。

黎族、壯族、侗族、傣族、苗族、畲、排灣、魯凱各少數民族的崇蛇習俗,基本上保留了「南蠻蛇種」蛇圖騰文化的原初形態,是作為史前上古華南土著直系後裔的重要證據。 嶺南漢人的龍母、蛇母信仰雷同於壯族社會,不管他們是越人的漢化還是越化的漢人,抑或就是「民族識別」中「弄錯」了的非漢民族,恐怕還得深入的研究,但濃重的崇蛇文化,表明他們並不是「衣冠南渡」的直接傳承。 東南漢人社會的兩類崇蛇文化形態,是東南地區漢越文化複雜融合進程的反映。具有「南蠻蛇種」圖騰原初形態特點的蛇神、蛇王崇拜,從這一點上說,這些「漢民」要麼是本質上尚未真正漢化的越人,要麼是徹底越化了的「漢人」,否則難於理解蛇圖騰文化在「漢人」社會的如此直接傳承與積澱。 從「白蛇傳」到「李寄斬蛇」、「侍者公」等大量「改造蛇妖」的傳說故事,作為漢文化強勢氛圍下遭遇的「南蠻蛇種」故事的「重新表述」,生動地反映了這部分「漢人」作為「漢化越人」的民族史性質。

駱越始祖王是壯侗民族和南方漢族的共同祖先。

分子人類學的新研究成果表明,百越民族最早是在兩廣地區生息,然後再向北、向東、向西遷移,最後擴展到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來源。百越民族先居住在兩廣, 由於廣西西部和雲南居住著百濮民族, 湖南北部居住著三苗族群, 所以百越最早的擴散方向是空曠無人的東北和正東。至少在河姆渡文化之前,向東北遷徙的越人先進入江西, 形成後來的干越。從江西進入浙江一帶的越人形成了於越, 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向正東方向遷徙的越人進入福建, 形成了閩越各部。兩廣地區的百越人具有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遺傳標記。而兩廣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遺傳基因標記又指向了紅水河流域至鬱江流域的古駱越中心地帶。一些學者從父系遺傳物質Y 染色體入手,調查了駱越後裔壯族各個支系的DNA ,發現壯族支系父系遺傳結構體現出以紅水河土語區為中心從東往西的梯度變化過程。

百越系統被發現與中國的其他系統差異很大,而與南島語系民族(馬來系統)特別是台灣語族群體相當接近。
已經研究的百越群體顯示出遺傳發生關係和語言文化類型的差距,這與百越的整體認同和地域分化有關。
根據數據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統遺傳結構的三個特點。
1.百越有單起源的遺傳學跡象,可能大約三、四萬年前發源於廣東一帶,而後慢慢擴散開來;
2.百越二分為以浙江為中心的東越和以版納為中心的西越;
3.百越群體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由廣東向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遷徙。百越接觸過的許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遺傳類型。
百越從廣東經江西向浙江的擴散可能發生於很早以前,福建與浙江的越族群體是不同路線遷來的,在台灣原住民遺傳結構中同樣表現出這種二元性。
西部傣族類群是很晚從廣東遷出的。

現代百越民族的主體——侗傣民族,顯然很明顯的迥異於國內其他民族系統。南島語系與之相當接近,其中的台灣語族更為接近。提示了百越民族與這兩個族群很近的同源關係。

遺傳學上界定的百越範圍與語言學和民族學不一定完全相同。血統上源於百越而語言文化已然改變的群體也完全應當納入百越研究的範圍。東部的越族群體,台灣語族,應當納入百越研究的範圍.

語言文化上被百越同化的外源民族卻不應屬於百越遺傳研究對象。比如湘桂黔交界的草苗是講侗語的群體,但是遺傳上明顯的漢父苗母,侗族的成分很少,不應看作百越血統的群體。

遺傳研究的百越,範圍應包括侗傣語系的僮傣語族、侗水語族、仡央語族、黎語族,東部地區的越裔群體,可能還有台灣幾支原住民。從印度阿薩姆到台灣幾千里地域內有大約100個民族群體。

大部分的百越群體的遺傳材料已經採集到了,包括印度的阿霍姆,泰國的蘭那、東北泰和石族,雲南的傣泐、傣吶,廣西的壯族、毛南族、仫佬族、仡佬族、夜郎、水族、侗族、拉伽,貴州的布依族和水族,海南的黎族和仡隆,上海古今的馬橋人,浙江的於越,台灣的泰雅、布農、阿美、排灣、曹、賽夏、卑南、魯凱、邵、巴則海。

這些群體的Y染色體遺傳結構體現出相當大的一致性,而與其他系統中研究過的群體完全不同。他們都有大量的M119、M110或M95、M88突變,而外族極少有這些遺傳標記,與百越接觸少的群體則沒有。

這些群體彼此間的遺傳關係則體現出與語言學和民族學分類不同的格局。特別是侗水和仡央兩支,完全打破了文化的分類而重新組合。圖2中,我們用線條表示群體間遺傳關係,用虛線圈表示文化的分類。

https://pic1.zhimg.com/v2-e4801c6772c611e1189ce646f6f2fc60_b.png整個百越民族早期是個內部認同很強的人群,所以史書上百越分布於會稽到交趾的記載也證明古人很容易把這個民族群體整體化地看待。其內部分支間的文化交流早期是沒有障礙的。所以較早遷到同一地域的不同分支會在文化上一定程度的同化。

根據現有的百越民族群體Y染色體數據,按各個群體的對應值把三個主成分按等高線繪製原理作成三張地圖。這三張地圖體現了百越遺傳結構中的三個主要特點。

第一主成分佔到信息總量的47.0%,從圖3中單一中心、梯度平緩的分布格局明顯看出,所有的百越群體首先是有整體性的,共性是最主要的。因此百越的血統只有一個主要來源。圖中的分布中心在廣東一帶,所以廣東最有可能是百越民族血統最早的發源地,而後漸漸向四周擴散。

第二主成分佔到信息總量的35.6%,從圖4中可以看到兩個分化方向,一個在浙江一帶,另一個在版納一帶。因此,百越民族在一元性之後的另一主要特徵是二分性,即分化為東越和西越。

https://pic4.zhimg.com/v2-fb1e6207de3fd54d9f157840ccb41fe3_b.pnghttps://pic3.zhimg.com/v2-d74818d15f9e46821a2b6587132399de_b.png第三主成分佔信息總量的17.4%。圖5中,從廣東向西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延伸出三個不同的結構。這張圖體現的是與第一主成分的擴散不同的百越民族遷徙的過程。廣東等地受到漢族移民衝擊之後,百越原住民開始搬遷,在別處重新定居。

百越長期以來作為南方的主體民族,曾經與許多外系統民族接觸交流,也發生了一定的基因交流。

浙閩地區曾是百越的主要政治中心,所以這一地區現代的漢族群體中保留了相當比例的越族特徵遺傳標記。以M119突變比例為例子,上海和浙江都是26%左右,是全國漢族中最高的,其次是廣東20%、安徽18%、遼寧和湖北17%、江蘇16%、江西14%、湖南13%、河南11%、山東9%、四川7%、雲南4%,實際上是以浙江為中心沿海岸線擴散。

南亞先民沿雲貴高原西側北上形成漢藏語系的同時,從中分離出一支南亞先民朝東南方向遷徙,繞過寮國的崇山峻岭,距今1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形成了澳泰語系祖先。這一支黃種人帶著M119突變從越南和廣西方向進入中國,沿著海岸線往東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一種古老的澳泰語。這個語系祖先的形成是在2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澳泰語系人群在民族學上又稱為百越民族系統,他們歷史上的覆蓋範圍是從越南北部的交趾分布到江浙一帶。在千百年的分化中,誕生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壯族、傣族。這些民族在語言、文化上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也統稱越人。

在2萬多年前,澳泰語系形成的時候,就有一支部落沿著海岸線往上跑。他們幾乎就沒有留下沿途停滯的痕迹,一直跑到西遼河流域再停留下來。他們是阿爾泰語系的核心。之後那些阿爾泰語系的先民又朝周邊遷徙,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東進入朝鮮、日本,向北穿過白令海峽踏上美洲。

https://pic2.zhimg.com/v2-fab87d82cc434c97f0f70fdb51312ebd_b.pnghttps://pic2.zhimg.com/v2-93410ae63fba8109ee94997a17542731_b.png

M119突變類型中的M110突變亞類型,更具東越特色,但是在一般漢族群體中沒有發現,在上海馬橋原住民中有相當比例。福建的類型不一樣,有8%的西越特有的M88突變,廣東有7%。

百越與外族的交流融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既有百越的成分流向外族,又不斷有外族融入百越,甚至可能有過西部的許多小民族整體性地融入百越族群的事件,

由於廣西西部和雲南居住著百濮民族,湖南北部居住著三苗族群,所以百越最早的擴散方向是空曠無人的東北和正東。這是兩條不同的路線,攜帶了不同的遺傳標記。發生的年代相當早,至少在河姆渡文化之前。向東北遷徙的越人出於北部類群,先進入江西,形成後來的干越。部分干越後來西遷,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侗族(Kam),侗族的起源學說中有江西說一種。這解釋了為何侗族遺傳結構會歸入東越類型。從江西進入浙江一帶的越人形成了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向正東方向遷徙的越人出於南部類群,進入福建,形成了閩越各部。

壯傣族群的大規模西遷肯定是漢朝時南越國滅亡之後,傣族進入元南和泰國據證也只是唐朝的事情。而從雲南的勐卯國西遷至印度則是公元1215年

古駱越國的中心在今大明山南側山麓,都城在離馬頭春秋戰國古墓群不遠的陸斡一帶。大明山西南麓屬於南寧市郊區,離南寧市僅80公里。公元前111年南越國亡,其邦國西甌國、駱越國同時亡。

南寧市最早的建置是建於東晉太興元年(318年)的晉興郡的郡治。今天廣西的政治中心,依然沒有超出當年駱越國的京畿範圍,大明山依然是南寧市北部的天然屏障和後花園。南寧市的興起,其根基當與古駱越方國政治中心打下的基礎有關。

南越國(南粵國),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於中國本土嶺南地區的一個國家,開國君主趙佗,亡國君主趙建德,國都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全盛時國土包括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北越南的大部分地區。 南越國是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礎上建立起,鼎盛時期的南越國,其疆域北至中國嶺南,南至越南中北部,「東西萬餘里」,實力雄厚。北部邊界一直到南嶺一帶,包括今天廣西北部的三江、龍勝、興安、恭城、賀州,廣東北部的連山、陽山、樂昌、南雄、連平、和平、梅州,蕉嶺一線,大部分地區與長沙國交界;東部邊界一直到今福建西部的永定、平和、漳浦,與閩越交界;南部邊界一直到今越南中部的長山山脈以東及大嶺一線以北的地區;西部邊界到達今廣西百色、德保、巴馬、東蘭、河池、環江一帶,與夜郎、毋斂、句町等國。

這項成果通過歷史文獻總結和基因分析指出,客家人的主要成分是中原漢人,畲族是對客家人影響最大的外來因素。經過與客家話中的苗瑤語特徵相印證,這項成果還推斷,客家人可能是古代荊蠻族的核心成分不斷加上中原漢人移民形成的。具體地說,客家人的形成始於宋元,形成於明代中葉。

潮汕人,分子人類學研究顯示,其與廣東漢族、廣西漢族類似,與廣西的壯、苗、侗等民族也接近。這項成果推斷,自東晉至唐及至兩宋在閩南形成的福佬人,是因閩南泉州、漳州人多地少,資源不足, 不斷南下「走廣」,逐漸遷入潮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而形成的。

平話人,無論是在父系還是在母系遺傳結構上都接近於南方少數民族,體現出他們不是漢族人口擴張形成的分支,而是其他少數民族被同化形成的漢族人群。這項成果認為,平話人的起源有兩個,一是秦漢至隋唐形成的桂北平話人,二是宋代形成的桂南平話人。

==================================================================

在新石器時代,越地的人群經歷了多次的整合與嬗替。於越民族至遲在馬橋文化時期在越地形成,他們是越國文化的創造者。

而說越文化中心地的於越民族自此絕跡,卻與事實不符,越人的特徵性遺傳因素在今天的江浙一帶仍有不小的比重,只不過已經完全融入漢族。越地的人口發展,總體來說是逐步上升的,其波動的趨勢又與越文化的發展趨勢大致同步。越地歷史上各時期的人口發展並不平衡,初唐至天寶年間等階段的人口增長引人注目,在清朝更臻於大盛。

由於先越之民的後裔壯、布依等民族把「鳥」叫做「洛(駱)」,故可探知北遷中原的良渚先越之民也把「鳥」稱之為「洛(駱)」。河南「洛水」因北遷中原的崇鳥部族——良渚先越之民對鳥的稱謂而得名。所謂《洛書》,就是《鳥書》。細讀《山海經》,全書講的都是鳥的故事。屈原在《天問》中提到的《雉經》,實際上指的就是《山海經》,可證《山海經》是一部以雞(鳥)占卜為主的巫祝之書。在《山海經·海內經》中寫為「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該經中的「駱明」之「駱」是「洛水」之「洛」的同音異寫,代表的都是「鳥」的意思。「駱明」之「明」,是為百越民族後裔壯族語言中「飛」的意思。「駱明」,即百越民族語言「飛鳥」的意思。

山海經》中「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是漢字注先越語音的表達方式。其中「白馬」是先越語言,是漢語「占卜」的意思。 據《新唐書》、《吳越備史》等有關文獻典籍,江浙一帶的越人後裔有《聖經》或《越中秘笈》,講述的都是越人及其後裔依託神鳥圖建立「羅平」國的事。這裡的「羅平」,就是《山海經》中「駱明」的同音異寫,是漢語「飛鳥」的意思,建立「羅平國」,就是建立「飛鳥國」。整部《山海經》所講述的就是以「鳥(雞)」占卜的故事。所謂《洛書》,就是鳥占卜之書,盛行於良渚先越之民,發揚光大於夏、商時期,而傳承于越人聚居區。至今,雞卜仍在越人後裔的壯族當中盛行不衰。《洛書》,是《易經》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易經》之「易」,本身就是飛鳥的形象。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都自去王號,成為郡長,秦朝把他們這地方設置為閩中郡。待到諸侯反叛秦朝,無諸和搖便率領越人歸附鄱陽縣令吳芮,就是人們所說的鄱君,跟隨諸侯滅亡了秦國。在當時,項籍把持向諸侯發布命令的大權,沒有立無諸和搖為王,因此,他們沒有歸附楚王。漢王攻擊項籍,無諸和搖就率領越人輔助漢王。漢王五年(前202年)時,漢高祖劉邦重新立無諸為閩越王,在原先的閩中這地方稱王,建都在東冶,繼續越國的奉祀。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列舉高帝時越人的輔佐之功,朝廷認為閩君搖的功勞多,他的百姓也願意歸附,於是就立搖當了東海王,建都在東甌,世俗之人稱他為東甌王。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請求把全國都遷徙到中原去,於是就率領全體民眾到中原來,居住在江淮一帶。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閩越余部完全歸入漢朝,民眾遷徙到了江淮一帶居住。

閩越王無諸,姓騶氏,生卒年不詳,越王勾踐後裔,西漢時期諸侯國閩越國國君。越國解體後,無諸移居閩地,佔有福建及周邊地區,自稱閩越王。

秦末,無諸率閩中士卒舉師北上,協同諸侯滅秦。楚漢分爭天下,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復立他為閩越王,封管閩中故地。無諸仿效中原,於現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築城建都號「冶城」。由於他創建冶城,開闢閩疆,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閩越族的第一個卓著人物。

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相呂嘉反漢,武帝興兵滅南越。不久,余善於元鼎六年(前111年)秋起兵反漢,自立為武帝。漢武帝發四路大軍入閩。到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橫海將軍韓說的水軍首先進佔東冶,被余善「劫守」到閩北前線的繇王居股和建成侯敖,合謀殺死余善,降於漢軍。漢武帝以「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終為後世患」為由,下令將閩越民眾全部遷往江淮間安置。

東甌國是越王無疆次子蹄所建立的國家,又名東越國,無疆伐楚失敗後,由於其生前未曾指定王位繼承人,長子玉在福建地區建立閩越國,次子蹄(歐陽宰勛)在歐余山之南建立甌越國,以歐陽為國姓。據歷史記載,溫州古稱甌越,東甌王騶搖是越王勾踐的十三世孫。公元前192年,漢廷封歐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稱「東甌王」,成為溫州歷史上第一位被朝廷封王的首領。 漢武帝建元三年東甌王歐貞鳴戰死,其子歐望不堪數番折騰,遂向漢朝請求納地全國遷徙中國。漢武帝准許後,東甌王歐望率領族屬軍隊四萬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廬江郡(今安徽舒城地區),並被降封為「廣武侯」,東甌國從此被併入中央王朝


請不要盲從《人類簡史》或更早的科普書。它們總想把問題一下子都解答了。但很可惜,這一切依然只是假說。

現在的常見的2次出非洲也僅僅是眾多假說中可能性最高的而已。但很可惜,所有假說都有和考古不符的地方。所有假說都遠未到定論的地步。

而最核心的原因是,目前證據太稀少了,還未能形成足夠安全的證據鏈

比如,第二次出非洲,之前定在9萬年前(也有一說6萬年前)。是因為非洲以以外最早的智人骨骼是7萬年前的。
但最近湖南發現的智人牙齒,讓這個時間點動搖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改假說,早點出走不就行了嗎?但問題又來了,線粒體夏娃是20萬年之內的。而且這個是按照線粒體時鐘算出來的,還可能提前。
那麼就可能出現線粒體夏娃是在走出非洲的時間點之後了。

哪還談什麼走出非洲?

此外。走出非洲的假說,還基於DNA多樣性的差異。但這必須假設智人在7萬年之前前沒有大規模的回遷非洲的狀況。
這雖然能解釋通,但絕不可靠。

我對走出非洲假說的態度是:

現代人類是不是來自二十萬年前一個很小的種群?
這份種群在20萬年前是不是一定在非洲?
這兩個問題之間目前來看缺乏關聯。

我個人傾向於第一個是真。第二個證據不足。


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能提供一種可能性。一種瞎想的可能性。

————————瞎想————————

雖然理論上說,基因變異的概率是不變化的,特別是相對於幾萬年來說。但是演化相對於基因變異的速度卻可能是不一樣的。
在正常情況下(即生態平衡的情況),假設基因在一定時期內發生了一萬種變異。假設其中有一百種是有益變異。實際得以延續的變異也許只有十種。因為改變意味著適應期,意味著短時期的某種有害的可能。只有大於這種有害的有益基因才有可能存活並延續。比如原始的宗教大多對於變化是很排斥的。因為基因的變異是壞的多於好的,那麼如果對於變化在接受和排斥之間做選擇,無疑選擇排斥更有利。當然這種行為並不是因宗教而起,宗教的這種「性格」應該是人的本能的一種體現。理由是,排斥變化的本能在群居動物中也非常普遍。
簡單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演化對於基因的變異的選擇更加嚴苛,從而速度減慢和相對穩定。(待續)


上面 @超級無敵摩托車的回答非常的好,我從我的家族和地方傳說中給一點佐證。

我是福州人,有句話說福建陳林半天下,姓陳和姓林的人非常的多。我姓陳,從我們家譜上看,陳姓在唐末,為躲戰亂,從河南舉族遷徙到福建。可以和上面答案所述的人口遷徙達成一致。

漢族的遷徙也逃不過血腥和滅族,福州話里,老婆叫老公「鈍摸」(大概發音,被布袋套起來摸的意思)。

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呢?按照福州傳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是因為福州土著人是一些晝伏夜出、皮膚極為白皙的人,就和魔獸世界的暗夜精靈差不多。漢人南下多次攻城不下,最後發現了土著人白天視力不佳的弱點,在大晴天烈日攻城。

城破留女不留男,全部男人被屠後,所有女人分給士兵做老婆。因為怕分的不均起了爭執,畢竟女人總有老少美醜,所以把所有女人都裝在布袋裡面,看不清長什麼樣子。士兵只能伸一隻手去摸,摸到哪個算哪個。於是對於福州女人來說,老公是被摸來的。

這個本地傳說也印證了 @超級無敵摩托車提到的漢族南方DNA和北方DNA在母系方面的不同。

前段時間得知我一個同事,南京人,他的爺爺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僥倖被一位神父所救,九死一生。我問他作為南京人怎麼看南京大屠殺,他說: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哪一個殺人少了?只是現在不去提而已。再說張獻忠屠川這種難道比日本人文明?也只是不去提罷了。

最後他嘆了口氣:過去的就過去吧。

歷史血腥,文明來之不易。


這個理論是近幾十年的結論,支持人相對多,不一定正確,因為論點主要是:
一、各地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沒有生殖隔離(這個是廢話)
二、現在與現代人基因最相似的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非洲發現的(就是那塊20萬年前的化石)。

論點一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結果。即使是人類有史紀錄裡面(3000年),就記載了大量的人口遷移,殺戮,雜交。別說裡面也許還有無記載的遷移紀錄。把基因庫擺出來只能證明同種,並不能證明起源,還有有史年代的紀錄里,很多地區的戰爭喜歡殺男留女。所以主要支持論點是二。論點二要推翻方法就一個,在其他地區發現同時期或更早的人類化石。化石本身能證明的是那個時代已經有人類,而不能證明人類從那個時間開始。

理論的最基本問題其實從來都沒解決:什麼是人類
人類為成為人類之前的物種是什麼?該物種是因為什麼原因進化的?該物種裡面既然存在能進化成為人類的,那麼該物種的其他個體就完全沒可能進化嗎?該物種的分布是什麼樣?如果是海洋發展出來的,是否海洋時代就已經廣泛分布?兩個物種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等等問題都沒有結論。


古代非洲人滅絕中國本土猿人,現在西方智人就有殖民全世界的合理性了這實際就是一種殖民思想考古


中國的化石遺址人類化石世界最多,完整的從幾百萬年到幾萬年前,有一個進化鏈是很正常的,你非要說是外來誰也不信去。如果幾萬年前基因突變因為環境變化導致,那麼沒有理由非洲獨立進化,而亞洲人不進化。在古代原始人要走過高山峽谷到中國是非常困難的,更別說征服了。

西方所謂用的分子考古驗證dna,說中國人和古代非洲智人是一樣的,這個驗證並不靠譜,首先基因本身變異,其次驗證方法也只是dna的一個片段,沒有完整說服力。基因不一樣反而證明了雜交形成,人的基因99%都是一樣的,你非要說基因一樣那怎麼說的清楚哪個基因才是對的

西方經常扯什麼考古,辦法和韓國人差不多。非要說中國青銅冶鐵都是什麼中亞西亞流傳的,這本質都是一種殖民思想,本質和韓國人驗證韓國指南針,印刷術比中國先進更不靠譜。你看看西方那幾千年文物新的跟昨天做的差不多,就知道他們的考古風氣了。

中國對考古嚴謹舉世無雙,自古以來如此。世界農業,畜牧業,國家構成,文化起源聖人立說既然都是分別起源,人類分別起源有何奇怪


目前頂級科學家的結論。

任何中國學者說的中國起源論都值得懷疑動機,可能是中國特殊化的唯物主義基礎。


轉個帖子:

崑崙按:新文明文化史觀理論的創建者流波在給予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吳新智做為「新文明文化史觀代表人物時」是這樣點評的:吳新智在1984年與兩位外國人類學家聯名提出現代人起源的多地區進化說,對「人類起源非洲論」形成一定衝擊;但目前他的研究終究沒能步入到人類起源於中華 ,其核心區域在雲貴高原並長江流域這一實質根本,也沒能對「人類起源於非洲」謬論從理論上做出證揭,但至少在目前中國主體歷史考古界關於人類起源上有了一點異樣的聲音,也算是主流的一點難能可貴。今天,中南大學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石教授的研究對DNA分子遺傳學「人類起源於非洲」進行了顛覆,認為現代人起源於東亞——說是支持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吳新智的多地區進化論的觀點。特此編按重發流波十幾年前的文章:《人類起源在中華》(後成為《源——人類文明中華源流考》第一章)

內容提要:從現今所知的人類重要考古史料和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人類起源於中華大地。從5.3億年前的古化石群到4億年前的魚化石到5500萬年的亞洲德氏猴到4500萬年的中華曙猿到4000萬年的世紀曙猿到蠟瑪古猿到南方古猿到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長陽人、馬壩人、柳江人、山頂洞人等一條連續完整系統的人類進化鏈——「中華龍」鋪展開來,使人類「起源於非洲」論自然失去了其合理性,還人類起源於中華之真本。

主題詞:中華 起源 化石 曙猿 古猿 直立人 智人

要對人類起源進行探索,先對地球生命的演化進程來一點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根據天體星雲學,太陽和九大行星是從同一塊原始星雲中凝聚而成,在這個過程中,太陽處於中心位置,收縮速度比九大行星快,原始太陽形成於前,各大行星形成在後。自太陽46億年前開始發光發熱後,地球就開始了其生命的演化過程。至38億年前原始生命形成,生命的演化進入細菌、蘭藻時期。5.7億年前生命大爆發⑴,現今生存的各動物門類幾乎都有了代表。中國雲南距今5.3億年前的澄江動物化石群⑵保存完好,栩栩如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的有力佐證。歷經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時代(距今5.7—4.38億年)、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距今4.38—3.65億年)、蕨類植物和兩棲動物(距今3.65—2.45億年)、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距今2.45—0.65億年)、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距今6500—2000萬年)、古猿階段(2000—300萬年)發展到人類時代(300萬年——至今),說明生物是經過不斷演化、繁衍、絕滅與復甦,才形成今天這一千姿百態、繁花似錦的生物界。

解剖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不僅是人類,所有的脊椎動物,包括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也都和魚類一樣,在胚胎的發育早期發生鰓裂。所不同的是,魚類和兩棲類的鰓裂發育為呼吸水流的通道,而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人類的鰓裂,產生不久即從胚胎中消失。這表明脊椎動物與魚類有著悠久的親緣關係。雲南發現了距今4億年前的魚化石⑶。考古研究表明,最原始最古老的總鰭魚來自中國,這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陸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可能最早出現在中國,並起源於中國南部。

● 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在中華

一、5500萬年前真靈長類頭骨化石 驚現湖南衡東

現生真靈長類包括狐猴類、懶猴類、眼鏡猴類、猿類以及我們人類,是當今地球上智力高度發達的動物,有關真靈長類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長期以來,在亞洲和非洲50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層中並沒有發現可靠的真靈長類化石證據,因此真靈長類起源問題一直是困惑著科學家的難解之謎。而且以前發現的最早的真靈長類化石都是零散的牙齒和頜骨,對於最早的真靈長類是否已經具有了現生同類的頭骨特徵這一問題也一直無法解答。

2004年1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等四位科學家,以《中國早始新世——真靈長類頭骨》為題,報道了發現於湖南省衡東縣大約5500萬年前的真靈長類化石,為真靈長類的起源、演化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

科學家認定,發現於衡東的真靈長類化石是一個保存基本完好的頭骨,屬於始鏡猴類,代表一個新種,被命名為亞洲德氏猴,是人類和猴子的遠古近親。這具迄今為止最早的真靈長類頭骨所保存的特徵說明現生真靈長類的顯著的頭骨特徵早在55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化石將靈長類生存的地質年代推進到了第三紀的始新世(5千3百萬年前)。

二、 中華曙猿——人類共同的祖猿

◆江蘇溧陽上黃水母山橫空出世

作為地球的主宰者,人類隨科學和時代的進步愈加迫切地追尋探探索著自己的起源史。根據生物進化史的理論,生物進化應環環可扣,形成一條進化之鏈。人、猿、猴等高等靈長類動物應是從4000萬年至5000萬年前由某種低等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但這一推論長期僅停留在理論上。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科學家在北非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區,發現了一批3500萬年的高等靈長類化石,從而形成了人猿起源於非洲的假說。時光推進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江蘇溧陽上黃鎮發現的"中華曙猿"化石,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假說。1994年,中外科學家經過對江蘇溧陽上黃水母山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的不懈科考,研究工作終於取得重要的成果,發現了至少4種高等靈長類動物,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華曙猿」。「中華曙猿」是一塊帶有三顆牙齒的右下頜骨殘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齒等等,時代為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紀中期,比亞洲德氏猴晚近1000萬年,比埃及法尤姆的高等靈長類早了將近1000萬年。這進一步表明: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地在東方、在中國。

「中華曙猿」——「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中華曙猿」就像清晨的一道曙光,為人類學科學家尋找人類及其近親的共同祖先帶來了新的光明,也使上黃水母山成了古生物學的又一塊聖地。中外著名的古人類學家和史前考古學家賈蘭坡院士評價說,「上黃動物群種類之多,在亞洲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特別是高級靈長類祖先的發現,其意義可與周口店北京人的發現媲美。這是我國20世紀古生物學上又一極為重要的發現。」江蘇溧陽上黃水母山橫空出世,向世人宣言:人類的起源不在北非,在中國!

◆山西垣曲「世紀曙猿」的發現——人類起源的天平再向中國傾斜

「世紀曙猿」在山西垣曲盆地的發現又為高等靈長類起源於中國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碼。 垣曲盆地是中國早第三紀地層和古哺乳動物研究的發祥地,中外科學家於1994到1997年建立了聯合考察隊進行考察,發掘出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1995年5月發掘出一具幾乎完整的、帶有幾乎所有牙齒的曙猿下頜骨,它比中華曙猿略大,可比較的部分明顯地非常相似,在一系列性狀上又有了明顯的進化,被命名為世紀曙猿,時代為40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 不久,分別在垣曲盆地和溧陽上黃鎮發現了世紀曙猿相似種的上下牙齒、高等靈長類的耳骨和四肢骨骼,為曙猿的最終定性提供了有力證據。1999年10月,一個由法國科學家為主的研究小組又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道了他們發現於緬甸中始新世晚期邦塘哺乳動物群的類人猿亞目曙猿科的一個新屬種——邦塘巴黑尼亞猿化石,為高級靈長類的祖先在東亞的學說再添佐證。至此,由中華曙猿化石所引起的種種爭議漸趨平息,其"祖猿"的地位被確證。2000年,中美科學家在具有世界權威的英國《自然》雜誌聯合發表論文,認為曙猿化石在江蘇溧陽和山西垣曲相繼發現,包括人類及其近親——猿和猴子在內的高級靈長類的起源,應確定在4500萬年前左右的東亞。科學家認為,「中華曙猿」是世界上第一個類人猿動物,是現代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高級靈長類動物—人及其近親猿、猴的共同始祖。

從中華大地上亞洲德氏猴、中華曙猿、世紀曙猿等一系列考古成果的發現,徹底打破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神話。現在,擺在中外科學家面前的新課題是:高等靈長類是如何從中國"走進非洲"、走向世界的。中華曙猿化石作為研究靈長類動物起源與演化的舉世罕見的最古老實證,向世界表明:中國是人類始祖的發祥地,其意義恆遠,榮耀全球!

● 從猿到人——人類起源在中華

自古以來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就是個難解之迷。在我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說法。1863年,赫胥黎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人猿同祖論」,推斷人類是由「類人猿逐步變化來的」,或許「與類人猿從同一祖先分支而來」。人類起源地點是亞洲還是非洲?科學家幾經爭論,多次反覆,至今尚無定論。

我們今天研究人類的起源,必須用聯繫的系統的發展的科學的研究思維和方法。從目前所發現的人類進化的材料分析,從5500萬年前的湖南衡陽亞洲德氏猴——4500萬年前的江蘇溧陽中華曙猿——4000萬年前的山西垣曲世紀曙猿——3500萬年前的埃及法尤姆猿,一幅人類祖猿進化始圖已眉清目晰。接下的人類進化鏈就是:從臘瑪古猿——南方古猿——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現代人。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亞洲發現臘瑪古猿、南方古猿的化石猛增,尤以中國滇中高原發現的材料最為豐富,它們的地層年代為1500萬年——250萬年前。隨著考古和科學研究的深入,根據世界各地(主要是亞、非、歐三大洲)所發現的大量古猿骨骼化石,科學家們逐漸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大約1500萬年左右,隨著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南部西部形成高聳入雲的山脈高原、北部形成少雨的乾旱沙漠區,氣候地理變化越來越迫使古猿從青藏高原腹地向東部邊緣轉移,開始播下人類進化的種子。進一步的研究的表明,人類起源於亞洲的範圍還要進一步縮小,即青藏高原東部、長江黃河流域,很可能是人類起源最有希望的區域,是人類起源的關健區域。其中又以滇中高原、長江流域為最重要的化石猿類包括臘瑪古猿、西瓦爾古猿、南方古猿、猩猩、長臂猿等演化發展的區域,已形成人類起源和早期人類化石材料的豐富寶庫,基本系列為:開遠臘瑪古猿、祿豐臘瑪古猿、蝴蝶古猿、東方人、巫山人、元謀人及其以後的各個時代的古人類。這種連續、有序的人猿進化鏈的形成在此獨一無二,在世界上其他地區包括非洲難望項背,無法迄及,充分顯示了人類起源地的獨有特徵。隨著考古的不斷進展,考古專家們進一步驚奇地發現,從元謀人、祿豐人、和縣人,巫山人,在青藏高原東部區域形成了一條神秘的「古人類活動分布帶」,或者說「人類演化時光隧道」,元謀則是「人類童年的搖籃」。

2001年4月,廣西樂業天坑中外科考隊 對大石圍附近的大槽天坑進行了科學考察,在這個天坑底部的洞底發現了一堆足有幾米見方、已經石化了的灰燼,未燃盡的樹枝也已鈣化,在灰燼的周圍又發現了已經鈣化了的人的腳印,這顯然是原始人群長年累月生火生活的結果。 根據灰燼鈣化的程度計算,在這裡生活的人類距今至少有600多萬年了。這一發現是對分子人類學研究認為人類從猿分離出來的時間是大約500—700萬年前的有力證明。這些中華大地上的人類祖先既比「東非大裂谷的洞穴中發現的距今300多萬年的最早人類」早出了300萬年,又將人類用火的歷史推進到了600萬年前。這是對人類進化史的突破性發現。

科學家通過對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的綜合研究,認為兩者有血統上的繼承關係。南方古猿生存於距今大約550萬年前到130萬年前,從化石的特點可以看出,無論是身體結構還是生活方式,南方古猿都比臘瑪古猿更加向人類邁進了一步。同時,南方古猿的頭骨和牙齒又跟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的頭骨和牙齒有一些相近,表明了兩者之間的傳承關係。

1924年在南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的古猿化石,被定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後又在南非發現200——100萬年的南方古猿粗壯種,1959年在東非坦尚尼亞發現了175萬年的南方古猿包氏種。20世紀70年代在衣索比亞和坦尚尼亞都發現了300萬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種,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分別發現了地猿始祖種和南方古猿湖畔種,將非洲古猿的證據推前到440萬年。

我們來看看歐洲、非洲迄今發現的主要的智人化石情況:19世紀中葉,在歐洲發現了20萬年至4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有爭議的16萬~24萬年前的希臘佩特拉洛納人、20萬年前的法國托塔維爾人、20~30萬年前的德國斯坦海姆人、25萬年前的英國斯旺斯庫姆人,斯坦海姆、斯旺斯庫姆人兩者頭骨特徵非常相似,其形態顯得比尼人進步,但是其時代卻比尼人還要早。

在非洲,有發現於衣索比亞的被認為是過渡類型的博多人(年代大約在距今20~30萬年前)和發現於尚比亞的布羅肯山人(年代為距今13萬年以前)、南非的邊界洞人(年代在距今10萬年以上)、克萊西斯河口人(年代最早為距今6~13萬年)、衣索比亞的奧莫人(年代為距今13萬年)、坦尚尼亞萊托里地區發現的現代智人(年代為距今12萬年)。2003年6月報道說在衣索比亞東北部發現距今約16萬年的現代人類頭骨化石。

中國自50萬年的北京人發現以來各個時期的人類化石不斷湧現,所現數量之多、材料之完善都不是非洲、歐洲所能比擬的。

非洲的奧杜韋峽谷發現了距今200萬~250萬年前的石器工具,但1999年在中國河北蔚縣上新世地層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萬年的石器,遠遠超過了非洲發現的不超出260萬年的界限。西方人在法國北部的聖阿舍利地點發現了一種由燧石結核打制而成的石器,命名為「阿舍利手斧」。美國人類學家莫維士據此提出兩個文化圈理論,將舊大陸分割為西面的「手斧文化圈」和東面的「砍斫器文化圈」,前者代表人類文化發展的主流,後者則是「文化滯後的邊緣地區」。這便是所謂的「莫氏線」。1973年,中科院考古工作者在廣西百色地區的舊石器遺址中發現了「百色石斧」,後經科學測定其年代為距今73.3萬年,比歐州手斧早了許多。1998年研究結果發布後,美國《科學》雜誌終於以「靈巧的中國直立人」為題發表了評論,莫氏謬論在鐵的考古實證面前宣告破產。其實,手斧這類石制工具在我國還多有發現。1997年在三峽庫區巴東白羊坪遺址的城背溪文化層中就發現了31件「弧形刃口處最寬,頂端為尖形錐狀″的手斧。人類歷史終究要歸還其本來面目,人類起源終究要回歸其中華肈端的史實。

●剖析「非洲起源論」

非洲起源論有如下一些基本觀點,在此一併加以分析:

一、非洲當時發現南方古猿化石時其它地方還沒有類似久遠的古猿化石的發現,後來非洲進一步的發現形成了比較系統的300到1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但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僅滇中及鄰近地區就從1500萬年的開遠古猿到800萬年的祿豐古猿到間於800萬年至400萬年間的保山古猿到400萬年的蝴蝶古猿到270萬年的東方人再到204年的巫山人再到170萬年的元謀人,脈絡清晰,環環相扣。把非洲南猿的系統性放在中國人猿縝密的進化鏈面前是顯得微不足道的。

二、國內外一些學者不知是不學無術還是有意忽視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類進化鏈化石的不斷發現,總是以中國還沒有找到5~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於是推斷現代中國人是後來非洲人過來的。我國5~10萬年的古人類化化石多有發現,如5萬年的西疇人、4~10萬年的昆明人。對柳江人⑷、「鄂爾多斯人」⑸(原河套人)的更進一步的科學測定,其年代分別為7——13萬年和7——15萬年。考古證明,約3萬年左右,中華先民開始從華北、東北亞、西伯利亞越北令海峽入北美逐步遍及美洲。西伯利亞包括日本列島和北令海峽中華古書上多稱鬼方 ,多有桃林,是說在向美洲遷移的過程中艱難困苦死亡甚眾,哀魂遍野,化作桃林。而從華南、東南亞赴澳洲、太平洋島嶼的先民已有極少數約於4萬年左右從海上到達南美。同時,美洲和太平洋島嶼的先民又互相流動。非洲起源論顯而易見的錯誤在於以偏代全,割斷人類進化鏈,設想人類的進化在某一個時期突然斷鏈,代之而來的就是非洲考古出來的這些人類的突然出現並步入其它大陸替代假設消亡的原始人類或原住人類

三、所謂的有關分子遺傳學支持人類「走出非洲」論。1987年,3個美國人通過對現代人胎盤線粒體DNA的研究分析各大洲人,發現黑人變異最多,於是提出假說,認為人類於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於13萬年前走出非洲,並完全取代了原先各地的人類⑹。首先,這三個美國人的實驗的準確性由誰來驗證,實驗本身就不準確不科學,再加上亂加推測,豈不將科學研究導向誤區。自1987年這個假說提出後,許多遺傳學家們做了研究,有的結果支持這一假說,有的不支持。研究結果也得出了不同年代的現代人類起源數據:有的是10萬年前,有的是29萬年前,有的是80萬年前⑺。英國學者通過DNA研究宣布,人類的第一個女性祖先於14.3萬年前在非洲,而第一位男性祖先於5.9萬年前,比女性晚8萬年⑻。其二,某人種、群體的DNA變異大小能否做為其發源早晚的判斷標準。科學家對人類基因圖譜的研究成果證實,地球上所有人99.9%的基因都是一樣,因此決定著人類各種區別的基因是非常少的。但是我們所謂的種族區別並非是由0.1%的不同基因造成的⑼。有科學家發現,在兩個非洲人之間的基因區別往往要大於一個非洲人和任何其它地方的人之間的區別,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⑽。這一學說的最大謬誤還在於:首先肯定「人類起源於非洲」、「現代人類是從非洲走來」這兩個准前題,然後來證明中國人、其它地方的人的基因與非洲相似,就斷言其它地方的人是非洲來的了,並推斷那位非洲夏娃到亞洲的後代來到中國並替代原住民的時間是在大約4—6萬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一些崇洋科研機構、學者加入了這一不和諧的宣囂,充當這一謬論的急先鋒,唯西方馬首是瞻,對自己的東西這也懷疑那也否定,活脫一副學術的西奴!

四、西方一些學者之所以肆意炒作「人類起源非洲論」還有一個骨子裡的原因,就是對「歐洲起源論」的徹底絕望,當然就更不願意承認中國起源論的事實。但人類起源的真象必將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對偽科學的揭穿而讓步給求真務實的科學——還原人類起源於中華的歷史真本!

●鎮密有序的人類進化鏈——「中華龍」

考古發展到今天,整個中華大地,一條連續完整系統的人類進化鏈——「中華龍」呈現眼前:(猿人階段)1500萬年前的開遠臘瑪古猿——800萬年前的祿豐臘瑪古猿——400萬年前的保山古猿(另有:蝴蝶古猿)——300萬年前的八公山古猿——(直立人階段)250萬年的東方人(另有:建始人)——200萬年的巫山人——175萬年的元謀人——133萬年的藍田人⑾——100萬年的鄖縣人——60萬年的陳家窩人——50萬年的北京人——35萬年的南京湯山人——(早期智人)28萬年的金牛山人——25萬年的和縣人——24萬年的桐梓人——20萬年的大荔人——15萬年的長陽人——14萬年的奉節人——13萬年的馬壩人—12萬年的丁村人——10萬年的許家窯人(另有麗江人)——(晚期智人)7萬年的柳江人(另有:河套人)——5萬年的西疇人(另有:昆明人)—— 3~2萬年的左鎮人——2萬年的 資陽人——1.8萬年的山頂洞人——1.2萬年的興義人——1萬年的東胡林人。且各個時期的進化鏈環多有不同地點的發現且不斷被發現補充著,使這條進化鏈更加系統完整縝密。其實,分子遺傳說實驗的結果與考古學綜合研究說明了另一個明了的事實:非洲人、歐洲人來源於中華,地中海東岸是中華祖先「走出亞洲」遷往歐洲、非洲的分叉點⑿。看著這條起源進化鏈,人類起源在哪裡還需爭論嗎?隨著考古的新發現和科學的發展,非洲起源論將越發經不起檢驗,而中華起源論必將越來越多地被新的考古和科學所證實!

由於人類演化的各大區域內在直立人階段已經出現的一些地區性形態分化到了早期智人階段開始逐漸明顯起來,加上各地區不同的自然選擇作用,使得各地區的晚期智人在形態上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差異,人種分化形成了現在我們這種情況。從皮膚顏色、頭髮的形狀與顏色、眼鼻唇等方面的不同,可將全世界的人類分為黃種人(又稱中華人種或亞美人種、棕種人其實也就是黃種人,故歸屬於此)、白種人(又稱高加索人種或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或赤道人種)三大人種。從人種的形態發展成熟的程度看也是顯而易見的:白人猿毛,黑人猿像,黃人不高不矮最為成熟。不是有科學家研究指出在10萬年前非洲的人類也是黃種人嗎⒀?

在繼承從中國直立人到中國早期智人一脈相傳的黃種人所擁有的一系列獨特性狀的基礎上,中國的晚期智人已經基本上奠定了現代黃種人的特徵。山頂洞人與現代的中國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地安人特別接近。

約7萬年左右,中華人種從東南亞開始徙居澳大利亞。當時的印度尼西亞與大陸相連,新幾內亞與澳洲相連,幾乎所有的路程都可徒步完成。澳大利亞所發現的人類化石都屬於現代智人,年代最早的也只有5萬左右,明顯地分為兩種類型。一類骨骼粗壯、身材魁梧,例如科薩克人、塔爾蓋人、莫斯吉爾人、科阿沼澤人等,與爪哇發現的直立人及早期智人(昂棟人)在形態上有明顯的相似性;另一類骨骼較為輕巧、身材較為纖細,例如凱洛人、芒戈湖人等,他們的文化也不一樣,與中國柳江人在頭骨上有明顯相似的性狀,顯示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係。爪哇全新世的瓦賈克人類頭骨、菲律賓塔邦洞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以及加里曼丹的尼亞頭骨和新幾內亞的艾塔普頭骨,都表現出和中國晚期智人所代表的原始黃種人相似的性狀。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可能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南路一批來自東雲貴高原的骨骼粗大身材魁梧的人從爪哇經過蒂汶遷入澳大利亞的西北部,然後沿其西海岸南下;另一個是北路一批來自華南的骨骼輕巧身材纖細的柳江人經過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幾內亞遷入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然後沿其東海岸南下。兩批來源不同的人群互相混居通婚,結果產生了現代澳洲土著人,他們的形態則介於兩種祖先類型之間。

總之,隨著考古的新發現和科學的發展,非洲起源論將越發經不起檢驗,而中華起源論必將越來越多地被新的考古和科學所證實!

註解:

⑴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大約6億年前,在地質學上稱做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門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等)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爆發」。

⑵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為完整的帶殼後生動物群。該動物群是我國青年古生物學家侯先光1984年在雲南澄江縣帽天山首先發現的。這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約5.7億年的化石群,其成員包括水母狀生物、三葉蟲、具附肢的非三葉的節肢動物、金臂蟲、蠕形動物、海綿動物、內肛動物、環節動物、無絞綱腕足動物、軟舌螺類、開腔骨類,以及藻類等,甚至還有屬於低等脊索動物或半索動物(如著名的雲南蟲)等。

⑶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雲南曲靖四億年前的下泥盆統地層(即泥盆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一種原始的肉鰭魚。他們將其命名為"楊氏魚"(Youngolepis),以紀念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楊仲健教授。

⑷ 新華網南寧2002年10月8日電(記者 黃革),《地層年代測定結果挑戰現代人「非洲起源」說》: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更可能在中國,而不是非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用世界先進的地層年代測試方法,首次對埋藏柳江人頭骨化石的地層進行年代系統的地層年代測定,結果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萬年至13萬年之間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認識的不超過3萬年。

⑸《科技日報》2003年12月17日,《「鄂爾多斯人」:現代人多地區起源說重要證據》:中國科學家和考古專家對薩拉烏蘇文化遺址的最新研究表明,「鄂爾多斯人」(即過去稱呼的「河套人」)的年代結果為距今7萬年至15萬年,這將成為現代人多地區起源說的重要證據。

⑹、 ⑺、⑻北京青年報2000/12/13,《非洲還是中國——學者關注中國人來自何方 》,DNA證據與化石證據,哪個更準確,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闡述:1987年,美國3個學生通過對現代人胎盤線粒體DNA的研究分析各大洲人,發現黑人變異最多,於是提出假說,認為人類於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於13萬年前走出非洲,並完全取代了原先各地的人類。......自假說提出後,許多遺傳學家們做了研究,有的支持,有的不支持,並得出了不同年代的數據:有的結果是10萬年前,有的結果是80萬年前。今年11月份,幾位中國遺傳學家又得出結論是29萬年前。而根據11月4日倫敦來的電報,英國通過DNA研究發現,人類的第一個女性祖先於14.3萬年前在非洲,而第一位男性祖先於5.9萬年前,比女性晚8萬年。

⑼、⑽、⒀http://www.sina.com.cn 2000/11/21 13:20 新浪科技,《基因研究揭示人類擁有共同祖先》

文章表述:關於人類基因圖譜的研究成果證實,在這個星球上所有人99.9%的基因都是一樣,因此決定著人類各種區別的基因染色體組是非常少的。但是我們所謂的種族區別並非是由0.1%的不同基因造成的。牛津大學基因學家威爾斯博士說:「你可以發現,在兩個非洲人之間的基因區別往往要大於一個非洲人和任何其它地方的人之間的區別。」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人類為了適應各自不同的環境,身體發生了許多變化,而所謂的種族,即膚色則是最近才產生的,它的變化史不過才幾千年。淺色出現在較冷的地區,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從陽光中吸收維生素D。而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們則為了保護不受強烈陽光的傷害,膚色變得越來越深。有趣的是,認為淺膚色的人種進化較早,因而白人至上的原則其實是不對的。事實上,當人類在10萬年前出現在非洲時,他們的皮膚是中棕色的。

⑾《南方日報》 2001年4月17日,《陝西古人類考古獲重大突破》——新發現的4枚史前文明舊石器把藍田猿人活動史提前20萬年:西安消息 陝西省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在藍田猿人遺址的含藍田猿人頭骨化石的淡黃色粉沙地層以下垂直線2·3米的黃紅色沙質黃土地層中發現史前文明的舊石器4枚,其中3枚系用乳白色石英岩礫打制而成,地質年代在132·7萬年以上,將藍田猿人活動史提前20萬年左右。

⑿2000/08/23 光明日報,考古新證——78萬年前,原始人「走出非洲」來到死海 : 本月初,美國和以色列的地質、考古專家公布了一項驚人的考古發現:人類遠祖至少在78萬年前就從非洲遷居以色列,地中海東岸是人類祖先「走出非洲」遷往歐洲、亞洲的「走廊」。這一結論在考古界引起了震動。

2004年6月11日發


非洲媽媽理論這幾十年最流行,但不意味著完全正確。還有很多環節有待論證。

主要兩點:

1.人類為什麼要遷徙?為什麼要通過崎嶇而唯一的小道鋪滿世界地圖?鋪滿地圖之後為什麼突然開始定居了?這好像有上帝視角的外力的安排。

2.人種的差異又豈有膚色和鼻子,手腳比例,肩寬,頭大小,眼窩,體毛分布,包括體質(亞裔感冒7天能好美國人感冒能致命)。這些並不是簡單的說因環境不同促成的進化(且這一過程只有幾萬年)能解釋的。


人類這個物種,從基因上來說起源於非洲,這已經被基因圖譜所證實,甚至全世界的人類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祖母,即所謂的「線粒體夏娃」。

不過我覺得,與其追究人類的物種這個「硬體」的起源,不如探討一下人類文化這個「軟體」的起源,因為文化在人類文明中的作用,毫無疑問遠遠比基因更加重要,甚至基因的差異在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可以認為是忽略不計的,也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的歪理邪說。

比如有一個對人類文明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人類的抽象思維是怎麼來的,我看到過的人類學和語言學的論文裡面的觀點是,最早的抽象思維來自於古希臘,比如荷馬史詩中就有相當多的證據。


根據我看的紀錄片,一開始確實是全球各地分別出現猿人,但是到了七萬五千年前,印尼多巴湖超級火山爆發,造成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世界各地的人類除了非洲一個小地方之外,全部滅絕,現在的人類都是那一小撮人類移民到世界各地進化而成的


那些反駁非洲起源的人根本沒做過研究,拿不出任何研究資料,質疑也要拿出個說法吧,不做研究起碼把自己yy的假設系統性的講出來啊,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自己的觀點都整理不出來,就知道噴別人的研究成果。人家金力教授,為了證明中國人不是非洲起源,取了上萬個中國人的DNA做研究,最後側面證明了非洲起源說,承認了非洲起源說。人家不比你們愛國?人家做了好幾年研究,比你們這幫鍵盤俠執著多了


推薦閱讀:

TAG:基因 | 考古 | 人類進化 | 遺傳 | 古人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