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被選中參加電視綜藝節目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真有那麼幸運的人嗎?


呃...謝邀。
好吧,除了安靜寫文章的作者,我其實還有一個隱藏身份,是三十六線綜藝咖。
參加過央視以及浙江、安徽、江蘇、四川多檔衛視的綜藝節目,現在依然是浙江衛視某創業節目的每月常駐嘉賓。
若真要談及參加綜藝節目的體會以及台前幕後各種爆料,簡直一萬字都傾吐不完。目前期末季忙得焦頭爛額,就當寫篇文章放鬆一下,聊聊曾經站在娛樂圈的邊緣地帶的我,那些清醒與迷失的交織。

大一參加第一檔節目是一站到底。為什麼參加,完全出於好奇。
於是正常地官網報名,面個試,然後被選中了。
去了才發現,原來撐起節目的編導們幾乎全是九零後,原來錄場節目中間要調動觀眾情緒那麼多次。原來選手們除了幾句自我介紹是提前準備過的,其餘在台上各種拋梗各種談笑風生完全是即興,真特么一個個都是段子手。
哎,竟有選手當場和我說「建議你去提升一下顏值」,我頓時石化。

直到上場前五分鐘,我才認真考慮過,要是打通全場一不小心紅了怎麼辦哈哈哈。
其實我想多了。
答到第五道題,「《白蛇傳》中白蛇為救許仙引來大水淹沒哪所寺廟?」
緊張得要死,大腦一片空白,3,2,1,時間到……
潦草講了幾句「重在參與」的感言後,我把鞋子遞給編導,尖叫著掉了下去。海綿很厚,但失重感很強。
錄完節目幾個選手在賓館抱著枕頭通宵聊天,有人是活躍在綜藝界老咖,前一天偽裝身份去參加「我們約會吧」,第二天換身行頭在情感節目里演小三。有人是兢兢業業的學術男,錄節目完全為了放鬆,第二天又要忙著趕回去做實驗。
大部分闖關類節目里都是純素人,但也比普通人多了那麼一點「幽默」的特質。編導們喜歡這些豁得出去的人為節目製造爆點,他們也能找個平台撕開平時壓抑的自己,何樂不為。

一站到底之後,慢慢在微博上我也會收到各種節目邀約。不過體驗多了,會覺得這個世界亦真亦假,十分迷幻。

參加一個語言類節目,有次要錄選手們入場前聊天的鏡頭,攝像大哥說,「來,你們坐在那聊聊天,笑得開心點。」有個姑娘馬上咧開笑臉,打開手機跟我分享她的寵物薩摩耶。

「好了,拍完了」,攝影大哥擺手,結果姑娘神速般收起笑臉,哼一聲,一臉不耐煩地抓起手機離開,留下我在原地凌亂。

所以,某好聲音選手上台前暢聊的畫面,都是這麼拍出來的。

不過這種假的另一面,也是「匠心」。上台只做五分鐘的演講,要花幾個小時反覆錄製賽前採訪,拍賽前花絮時,我對著鏡頭把衣領整理了十五遍,繞著湖邊走了七圈,豎起V字手勢二十一次……那天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而在背後是數不清的編導、攝像師,每人負責一個小場景小流程,最後撐起整個節目。


在台上我慢慢認識到了另一個自己。原來每天安靜看書寫東西的我,也能在燈光下拋下包袱,表現出drama的一面。
但慢慢的,好奇心越來越淡,心態從興奮流於厭倦。
厭倦的不是節目本身,厭倦的是站在台上的自己。
要知道,大部分素人類綜藝節目都是借著遊戲、答題、闖關的媒介,去把「人」包裝展現給觀眾。

我不喜歡自己每次頂著被誇大的標籤,在不一樣的演播廳做類似的自我介紹,而且要保持驕傲,保持情緒高漲。不斷地講自己的故事,慢慢地把過往經歷掏空,輸出得越多,越覺得空虛。

表達也是一種損耗。

在媒介多元化的時代,作為一個表達者,利用各種方式輸出,這沒有錯。但作家的義務,是用語言消解標籤化,用故事細節還原獨一的個體。而大部分綜藝節目,需要你給勇於給自己貼標籤,不斷強化定位,用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讓觀眾記住你。

這似乎是衝突的。

回想起來,也很幸運這兩年參加這些綜藝節目,讓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製片人和編導。在娛樂至死各種信息爆破的年代,能做到迅速吸引觀眾眼球的確是一種卓越的能力。

從前站在圈外,我對很多綜藝節目不屑,可能只會用「浮躁」與「膚淺」來評價它們,踏進圈內,多了包容和理解,我看到的是一種手藝和眼界。


每次看自己的節目都會覺得自己蠢爆了,幼稚,矯情,輕佻……

比如對竇文濤表了個白,還任不住失聲痛哭。(……)

比如和郭敬明擁抱的時候不肯撒手。(……)

比如越是唱歌跑調,越是在節目里秀歌喉。

比如掐著腰答題像個女漢子。

以前我會在心底極力否認,不不,真正的我才不是這個樣子,只是在鏡頭前性格會被扭曲罷了。

其實,正是這些節目幫我認清了自己,可能某一面真實的我,就是幼稚的,矯情的,輕佻的,只不過鏡頭會把這些無限放大。


最近這大半年拒絕了一切綜藝節目,除了每月去一個創業節目做提問嘉賓。在那裡,我不需要把高中時獲得的「兩屆新概念一等獎」再佯裝用驕傲的語氣告訴全場觀眾,我真的不想再消費那些太久遠的過去了。

我只需坐在那聽CEO 們演講,然後把即興想到的問題一個個拋出去,和他們交鋒。

就像輕鬆的對談,只不過會有攝像機記錄這一切。

而我只是我,不需要標籤。


我並不排斥綜藝節目,只是不喜歡那個毫無進步的自己一次次出現,在限定之下,一次次講類似的故事,重複類似的內容,就像展銷會上的商品。

當有一天,我又寫了本滿意的書,有了更珍貴的經歷,成長中有了稱之為「蛻變」的東西,我或許會再一次站在台上,把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在此之前,我會耐心打磨自己,耐心收集人生的柔軟和粗糲。


綜藝節目到底是什麼。有人拿它當名利場,有人把它當做遊樂場。

各取所需。

PS...如果想知道其他台前幕後的事情,歡迎來評論區提問。我會繼續補充^_^


參加了芝麻開門——江蘇衛視的一個答題搶禮品節目。
具體參看芝麻開門1020期~

感覺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綜藝節目的製作流程方式,以及認識了一些與自己不一樣的通告達人→_→


我們初中以前近鄰cctv舊址,叫衛國中學。(前幾年聽說跟人大附合了……),我在這個學校上學時,是英語重點班的。
由於距離很近,所以呢央視什麼青少節目,家庭青春期教育節目需要觀眾啦,就拉我們去……福利就是進央視大樓(不是大褲衩),然後午飯晚飯管夠(不得不說,央視的盒飯還是不錯的)

有一次有個節目叫《同一片藍天》節目組要了我們兩次觀眾,覺得我們可以找我們去當嘉賓,遇是就跑來問我們學校哪個班最好。當時我們剛升到初二,我在重點班,教務主任直接說「你就去這個班挑人吧」。

這個節目主要是讓在中國上學的外國人,或者在外國出生,在國內上學的華裔與天朝土生土長的孩子進行交流。文化上啊,運動上啊等等……要求就是本土的要英語好,畢竟這幫人中文說的爛……說真的,其實挺……無聊的……

一開始是海選,就問些問題啦,看看誰比較積極踴躍。當年我還不懂悶聲發大財,什麼都不說才是墜吼的這些人生的經驗。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了4個被選中的孩子……

這4個孩子呢不能一起上,是在不同的期上,我最後分配到了一個美國abc小哥,一天津姐姐和一個法國狗。節目內容是打排球,看著隨機出現的情景(實際上是早就安排好的)編個小故事……最後看在場的觀眾們支持誰……這麼個節目居然還需要帶親友團,我把我小學同桌,當年的校花叫上……還有……我們當時初中的班花……

那一天要錄4場,從下午一直錄到晚上,我是最後一場,所以蹭了央視兩頓飯……一共6個盒飯……

現場觀眾也是附近學校的(好像是鐵二中),有些是我小學的同學……

我這麼跟你說,在上面錄節目感覺真是很不好,因為非!常!熱!我們需要在各個環節中間休息補充水分,因為只要那些燈一開。就跟成了烤乳豬似得……我這個人愛出汗,一個節目錄下來就是滿身水。

最關鍵的是,老子當時沒有鏡頭感。基本上在台上活動。都是背對鏡頭……

不過央視我感覺還是比地方電視台btv正規一些。之後免費給了我們當期視頻的光碟,一給就是5張。06年時我太姥姥(我外婆的母親)100歲,北京台拍了一個百歲老人的專題,我去當四世同堂里的老末……耽誤我們那麼多功夫,耗費我們那麼多人。結果跟我們家說一張碟5塊……我們家四世同堂,一人一張得上百,窮瘋了簡直。

總之就是我真的特么再也不想去當免費嘉賓了,多少盒飯多少雞腿都不行,除非給錢,真的太難捱了,真的一點都不幸運……


曾在某電視台實習做節目編導的小哥告訴你,答案是:「沒有」。
在實習初期簡直是擼哭了我的人生觀,一些看似很紅的節目根本沒人主動來參加好不好,要我們去哄他們,還要給錢才肯來!而且每個節目都有自己的腳本,不管是嘉賓,主持,選手都必須80%按導演寫好的劇本走,剩下的20%讓他們自由發揮,但絕不能跑劇本太遠!!所以不要太羨慕那些選手,其實他們都是假的……
曾經有一次有個約好的選手放飛機,我們編導划拳直接就上了有木有!!!


「您好,先森!你被選中了參加我們吧啦吧啦什麼鬼節目」
「騙子!滾粗!」
我向來都是這麼拒絕他們的╮(╯▽╰)╭


2017年1月11號的時候,我以觀眾的身份去參加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錄製,可惜後來並沒有播出,應該是因為錄製過程中,有個疑似精神病的人上去打了汪涵 。

錄製的過程中,還是學到了許多東西,比如原來觀眾的笑容和掌聲都是提前錄製好的,光是錄製鼓掌我們就錄了五次,你能想像我們對著導演一直邊笑邊用力鼓掌嗎?

然後錄製過程中就很隨便了,上廁所隨意走動都行,所以才導致有人上去打汪涵。

參加這期錄製的有知乎ceo@周源 還有投資人@李開復 ,還有一些傳統藝術人,和snh48

下面那個紅圈就是我,好無奈,本來坐在最前面,導演說前面不夠了把我趕到後面去了。


這個其實算不得幸運,以前上高中的時候上青少年談話類節目,電視台會專門去學校里挑人,一般都是一個班一個班的去當觀眾,再找幾個班裡特能說的作台上嘉賓。所有的節目流程都是控制好的,提問與回答事先都演練過,我當過幾次台下「舉手發言」的觀眾,後來被編導邀請去當台上嘉賓,我拒絕了,讓基友去了。覺得上電視也不過如此。後來還有其他基友上了當時的SK狀元榜這個節目拿了幾次狀元,他也沒覺得怎麼樣。


「滾!騙子!」
拉黑


不請自來,參加過2期TVS的旅遊節目,作為節目嘉賓,嘉賓的組成大多是微博旅遊領域的大V,當然我不是。。。這類節目,會有幸運兒參與者(像我這樣的),但主要還是大V居多,畢竟,事後是要出文章的,反正我的是沒人看的啦。。。


體驗大概是知道了電視節目錄製的流程吧。其實並不是個幸運的事。而且除開一線綜藝節目,很多地方電視台的小節目其實是很缺人的。


推薦閱讀:

明星大偵探一直是原班人馬觀眾會膩味嗎?
何炅與劉在石相比如何?
如何評價易烊千璽在《放開我北鼻》中的表現?
怎麼看待好聲音錄製節目汪峰輸掉比賽開撕媒體?
職來職往上的工資怎麼那麼低?

TAG: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