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有刀功,那廚師翻勺需要哪些「功夫」?
本題已被收錄進知乎圓桌 》廚房的秘密,歡迎關注並參與討論。
(最後面是講翻鍋的技巧,想直接看技巧的可以直接拉倒文章最後)
翻鍋也是廚房裡的基本功。
我去過一次成都陽光城的新東方,印象中進學校大門右側就是一排專門練翻鍋的灶台。我後來的新同方畢業的同事,也說翻鍋是日常要練的基本功。
我們學校理論上多些,就不太講究基本功的練習了,只安排過一節課,專門學習了翻鍋的姿勢和技巧。不過對於這樣學校的安排,我們任課老師其實並不是很滿意,他跟我們說,十幾二十年前,那時候學生們也要天天練基本功,學校每年還要組織翻鍋大賽,鍋里裝小半鍋沙子,比賽誰連續翻鍋的次數多。然後我們老師得意的說,他當年能連續翻鍋一百多下。
但他說完,我們誰也沒有鼓掌和尖叫,因為我們那時都還沒有自己上手翻鍋,不能明白連續翻鍋100多下,是一個什麼概念。直到我們自己嘗試,才知道這有多困難。
廚師的鍋很大,很沉,沒有把手,只有兩個鍋耳,就是上圖這樣。
炒菜的時候,手上一定要拿上一塊毛巾再抓鍋,否則左手直接就紅燒了哈。大拇指扣著鍋耳,其餘4個手指抵著鍋底,就可以開始翻鍋了。
可以說,剛開始別說翻鍋了,連將鍋舉平都很困難,後來也是在實踐中慢慢練出些臂力和腕力。
家裡面的鍋,重量上輕不少,有個把手,手持起來也會輕鬆些,人性化的多。
下面講翻鍋的目的,為什麼我們要學會翻鍋。
我們先說一下翻鍋的目的和價值。翻鍋一般只適用於炒這個烹飪技法。我們都知道,火候在烹飪中的重要性,火力的大小和加熱的時間,直接影響菜肴的品質,但是我們有時忽略一點,就是菜肴受熱是否均勻。尤其是在炒菜的時候,因為炒菜通常火力比較大,就很容易出現鍋底部的菜肴受熱多,而上面的菜受熱不足的情況。另外的一個目的,就是將調料快速混勻,燒菜、燉菜之類,有水作為介質,而且烹制時間長,調料容易均勻,而炒菜沒有水這樣流動的介質,烹制的時間又短,就很容易出現調味不均勻的情況,前一口淡死,後一口咸死。
這樣,翻鍋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可以快速翻動菜肴,是菜肴受熱均勻,調料分布均勻。尤其是餐廳廚房,火力大,經常要猛火爆炒,是絕對離不開翻鍋這門絕技的。
當然,其實翻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翻鍋看起來很酷,尤其是翻出一滿鍋火來的時候,簡直有一種儀式感般的酷炫,所以一定要學好翻鍋(鍋里躥出火,是因為油溫較高,而翻鍋的時候爐火點燃了鍋里的油,就竄出滿鍋的火)。
下面講翻鍋的技巧,這個不管是廚師,還是在家裡炒菜,雖然鍋具不一樣,但道理和方法都是相通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翻鍋用的是腕力加臂力,很多新手只用臂力,那就不是翻鍋,而是拋鍋了,直接往上拋,於是你鍋里的菜肴可能會直直的向空中飛,然後像煙花一樣分散著向下撒,非常絢麗,但你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就不再是享用美餐,而是打掃衛生和塗膏藥了。
那麼如何運用手腕的力量呢?為了比較形象化的解釋,我們用滑板特技打比方。
不知道大家看過這樣滑板或者自行車的特技表演嗎,看圖中這位玩滑板的小夥子,想要衝上斜坡然後翻個身再滑下來。那麼,他首先在下面平地上就需要有一個較快的速度,這樣才能衝上斜坡,等到了斜坡高處,再收一下力,滑下來。
翻鍋和這個動作是有點像的。
首先,端起鍋來,並不是直接就開始憑空翻,而是要先給一個向前的力,使鍋里的菜肴可以「向前沖」,然後藉助到炒鍋前端的鍋壁的弧度向上走。這裡有幾個技巧,首先是要用胳膊的力氣,將鍋向前推一下;第二是鍋前端要略低,順勢而下,這樣菜肴更容易「向前沖」;第三是可以右手使用大勺(餐廳)、鍋鏟(家裡)向前推,加快菜肴「向前沖」的速度。
然後,菜肴就開始順著鍋壁的弧度向上沖了,就馬上要趕緊往回收了,否則,菜肴就順著衝出去了。
這時候,就要使用手腕的力量,以手為軸,將鍋前端往上提,擋住向上沖的菜肴,並給一個回來的力,同時,手臂也要給一個向回拉的力,這樣,菜肴就會一個鯉魚打挺,又翻回到鍋的中心。但也要小心,如果鍋抬得太高,或者用力過大,菜肴回來猛了,灑在手上甚至身上也不是沒可能。
至此,一個回合就結束了,如此循環即可。
可見,這麼一個不到1秒鐘動作,涉及的力度使用的部位、時機、大小、方向等方面,是十分微妙的動作,並不是我們看見的那麼簡單。所以,如果剛開始翻不好也不要氣餒,找找感覺,多練練就好了。鍋作為加熱最主要的介質與容器,東西餐存在很大的操作區別,關鍵就是鍋的形態與結構的區別,中國烹飪是弧形鍋,從形態上看,弧形鍋就像從球形裁剪的一個部分。有相當於1/3、1/2與2/3等截面,所形成的鍋形各有用途。1/3深度的多用於燒、炒專用。1/2深度的多用於煮、蒸。2/3以上深度的多用於燜、罐或鹵鍋。當弧形鍋底放在爐口時,有一定深度的延伸,從而擴大了鍋體與爐火的接觸面積,熱能被充分地得到了利用。
在形制結構方面,弧形鍋有——單柄式、雙耳式、無耳式。
1、單柄式又叫炒勺,形如大勺,形制較小,直徑在25-40厘米,淺壁。專用於炒、燒。我個人最常用的就是38厘米的手打鍋。
2、雙耳式也叫耳鍋,形制稍大,大約30-50厘米,有淺鍋也有深鍋,其中廣東一帶的廚師喜用雙耳淺鍋,所以又俗稱廣鍋。
3、無耳式又名邊鍋,一般形制較大,口廣壁深,直徑有50-1000厘米以上,多為大灶用鍋,其意義是耳鍋的擴大。
弧形鍋的材質有熟鐵、生鐵和陶質。炒勺與耳鍋由熟鐵鍛造,導熱迅速,吸溫高,不易變形和開裂,經久耐用。邊鍋一般由生鐵鑄成,導熱慢,但導熱均勻平衡,干燒受溫超過一定界限便會破裂。
炒鍋具的操作方法主要有旋、翻、拌、攤等,為臨灶操作的基本功之一,目的是使鍋中被加熱的食物原料均勻受熱,成熟一致——
1、旋——即端鍋晃動,使鍋中食料順時針旋轉或晃動之法,或運用手勺、手鏟或鐵叉撥動原料使之旋轉之法,目的是調換受熱位置,使之成熟一致。一般來講,鍋大料多者旋料,鍋小料少者旋鍋。
2、翻——將原料在鍋中翻身,一般多用於炒鍋操作,運用腕力或臂力將鍋前端上揚,將後端下壓,利用原料在鍋中的拋物慣力,落人原位,達到翻身的目的,又有小翻鍋和大翻鍋之分,小翻鍋即將原料部分翻身,運用腕力的抖動達到日的,用於一般碎小料形菜肴。大翻鍋即將原料徹底整個翻身,常運用小臂之力,鍋上揚的弧度較長,用於整形或整齊的扒菜。從鍋中原料的翻動方向看,翻鍋又分前翻、後翻、左翻、右翻,前翻為最常見的翻法,鍋中原料由鍋前部向後翻動,後翻方向與此相反,左翻的原料由左向右翻動,右翻則相反。後二者皆為小翻鍋。在一道菜中如果同時用到前後左右四種翻鍋技法則稱之為「花打四門」,代表菜式就是陝西的「金邊白菜」。
3、拌——用手勺或手鏟在鍋中將原料作上下拌動,使之混合、受熱均勻。拌時手勺應走弧形路線,多為S或8字形。
4.推——用手勺或手鏟貼著鍋底壁,向前輕輕推動原料,一般細嫩易碎原料適用此法,可直線向前推進,亦可曲線。推法對黏稠菜肴可有效地防止結底焦枯。
總之,每一種翻、旋、拌、推皆不是盲日地進行,而應視具體原料及菜肴的性質區別進行,每一個動作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wubusanxi,那裡的一切有關烹飪、飲食、讀書、歷史、科學與當下。
http://weixin.qq.com/r/zztbQ1LETQ8yrRYg927d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還真是為我準備的問題。
很多年前,我曾經是一個……!
坐標東北,東北廚師炒菜與關內不同,關內的廚師一般用的鍋沒有長把,只有兩個提手,叫鑊,一般一個廚師用一隻鑊。而東北廚師不用鑊,用炒勺,比鑊略小些,有較長的木把,一般一個廚師要看兩把勺,一個用於汆燙或油炸,一個專用來炒。
一般的菜,不論那裡的廚師翻勺其實都是蹭勺,就是在爐灶的邊沿滑動借力翻動勺內的菜。一般只有在急火菜最後出鍋時才會端起鍋翻幾下。
但是遼寧菜極講究翻勺,尤其講究大翻勺,究其原因,蓋因為遼菜脫胎於魯菜,極為講究扒菜,如:扒海參、扒白菜、扒熊掌。扒菜一般是將已經粗加工的食材按固定的形狀碼放在鍋內,用高湯煨入味後,勾芡,最後出鍋前用大翻勺的動作讓食材在空中翻騰180度後再落入鍋中,然後盛盤,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保持食材不鬆散變形。
根據翻勺動作方向的不同,分為前後和左右兩種,其中左右翻又稱為鳳凰單展翅。
也是因為大翻勺這一個動作,所以遼菜必須用炒勺,不能用鑊。不過用鑊做扒菜,一般會在出鍋時,把食材用筷子在盤中碼放好後,再勾芡澆上湯汁。
我有幸在年輕時見過劉敬賢先生(80年代
中國烹飪大賽冠軍,第一個提出遼菜的概念)和其師弟做扒熊掌展示大翻勺技術,輕鬆瀟洒寫意!
佔個坑有時間答,廚子翻鍋起碼有四種翻法你能知道么
來了,其實大概的他們都已經答的差不多了,那麼我就說說他們答案中的不足之處吧
首先是排名第一的灰子的答案,他說的鍋里翻起火酷炫正是外行人看熱鬧的典型
一個炒菜因為鍋里著油溫高了著火只能說明這個菜做砸了!一個炒菜因為鍋里著油溫高了著火只能說明這個菜做砸了!一個炒菜因為鍋里著油溫高了著火只能說明這個菜做砸了!重要的話說三遍
這炒菜一般只會在出鍋前澆一點老酒之類的然後稍微撩一點火,或者油放多了翻鍋翻一點到鍋外在鍋外撩起來一點火。他圖上的那個廚子的火絕對是表演性質的火,如果正常炒菜鍋里都這麼大火,那麼中國一年燒掉的廚房可以繞地球三圈。
而且他所上的兩幅廚師拿鍋的圖和他所講解的
大拇指扣著鍋耳,其餘4個手指抵著鍋底,就可以開始翻鍋了。
這個也是錯誤的,如此拿鍋怪不得他老師半鍋沙翻一百多下就足以自傲了,還只是小半鍋沙。這種 拿鍋姿勢導致翻鍋時整個鍋的重量都由下面四根手指承擔,普通的晃鍋還可以承受,如果要把鍋拿起來翻炒不過十個菜你的手腕就會痛,長時間下去不超過半年你的手腕就得廢掉了。
下面我說說正確的拿鍋姿勢
正確的拿鍋姿勢應該是把手布(即手中用來墊鍋的布)折成合適自己手的大小,放在鍋耳與鍋邊交界處的夾角上,食指與拇指成C狀扣住鍋耳,普通顛鍋兩根手指夠了,如果要大翻鍋則將其餘三根手指展開墊住鍋底,這樣正常來說就算是年關你最多也就是手腕稍微有點酸,而不會廢掉。因為沒有鍋所以我就只能拍下我自己的手了
再說一下拿勺,雨前雨街圖裡的方法是用食指頂著勺柄,這是正確的拿勺方式,灰子兩張圖的那個勺子拿的是要去抽人么?
十一點半了,先到這吧
把整個鍋端起來用死力氣翻那是不對的,咱不講理論了,講講方法吧。
首先整個拿起來翻是不對的,要沿著爐子來回拉翻,這樣別說翻一百次,讓你翻一晚上都行。
然後是用力的問題,左手前推的時候右手配合用鑊鏟在後面推一把菜,菜滑到鍋沿的時候輕輕往回拉,菜就翻了個身了。這個要多練幾次,等你配合好了就可以了,一般連續練個星期就熟了。
最後是你左手拿鍋的姿勢,上面有位朋友說的很對,要用C字形拿,你手才不會容易累,一般炒菜時都是兩個手拿來拉的,除非很大一鍋要到起來才用拇指扣住下面四個手指頂的方法。至於布的問題,我還真見過炒一晚上菜不用布的人,不過有個前提就是鍋要大,才沒那麼熱,當然太熱的時候會用水降溫。
平底不粘鍋,煎蛋的時候,可以試試翻一下,還是很帥的。。。
力量,經驗,沒有捷徑。
花樣很多,大小翻,圓顛等等
有一種翻勺的技巧叫「大翻勺」
要求做的時候先把切好的原料整齊的碼放在炒勺里,幾次翻勺之後菜入鍋的時候什麼樣,出來的時候還要什麼樣。
天津有一種專門用這種技巧的做菜的種類叫做扒菜,台灣的節目美食大三通曾經介紹過一集,注意39分40後開始的內容
美食大三通 2008
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技能,上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正常人勤奮一點兒練個5年以上基本上都可以。
連食堂大媽這種簡單的工作對掂勺有很高的要求,更何況大媽背後的男人呢?
不請自來。
手頭有一本購於許多年前的書,算是我廚房生涯的啟蒙教材之一。
其中有「烹調技術」一章,講了幾種比較特殊的翻勺技法,現摘錄如下:
1.「花打四門」。炒菜技法中較難的一種翻勺技法,即翻勺時,從前向後翻,從後向前翻,從左向右翻,從右向左翻。飲食行業稱該技法為「花打四門」,十分生動形象。
2.「珍珠倒捲簾」。較難的一種翻勺技法,行話稱「珍珠倒捲簾」,即將炒鍋中菜肴整體由後向前翻起,猶如捲簾倒掛,全憑廚師平素練習,對腕力要求極高。
3.「飛火炒菜」。烹飪技術中難度較大的一種技法。廚師炒菜翻勺時,以炒勺引來流火,菜肴在炒鍋中上下翻飛,菜隨火轉,火隨菜行,一個凌空顛翻,火光戛然而止。這種技法利用料酒或香醋烹入熱鍋中迅速揮發這一特點,有意識的引火入鍋,使其燃燒起火,增加菜肴中的「火氣」,使其更加完美。烹調高手可對該手法運用自如,使火苗忽高忽低,強弱隨意,火焰像荷花在炒鍋內開放,行話稱「翻鍋綻蓮」。
我曾在很久之前的一次烹飪比賽的直播中看到過有廚師表演「翻鍋綻蓮」,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作為廚師你需要學會見聞色霸氣、天地波動眼、乾坤大挪移、四兩撥千斤、鐵砂掌、還有全息投影發光技術大法。
見聞色霸氣可以讓你捕捉活物的運行信息,感受生物內部的氣,能夠在選食材時選出最好的。天地波動眼能讓你在切菜不會切到手指,能在撒料時數清楚食鹽的顆粒數目做到精確科學料理。乾坤大挪移可以讓你五米之外隔空取物,大大增強燒菜效率,還可以去外面掀女生裙子。四兩撥千斤可以讓你只用小拇指就可以掀起十公斤小龍蝦和大鐵鍋。鐵砂掌可以讓你火中取栗不傷毫毛,可以不需要鍋鏟做飯,可以直接手握點著的可燃冰做料理。而全息投影發光技術真乃重中之重,朋友,你看過小當家嗎?你見過哪集好吃的料理不發光的?所以只要有光,便能化腐朽為神奇,鍍金的就是好的,鍍光的就是神聖的。發光的料理必然好吃,這是十年我看美食番得到的玄學規律。
大翻,小翻,旋鍋,側翻,後翻,花樣很多的,需要自己慢慢觀察別人的動作,加上自己的練習,一開始依葫蘆畫瓢,後來翻著翻著就會有自己的感覺,也會有自己的姿勢,注意?姿勢一定要好看!贊超過50個我就發一下我自己做的菜!
作為一個偽廚子,想了當年師兄弟中午去打牌,我默默的拿包鹽、放在鍋里練翻鍋.沒有空調沒有排風.渾身汗濕透.練出15秒燒好一個快炒菜的技能.真是恍如隔世!
如今不做廚師快10年依然還有好友在灶台上流汗做美味.
炒菜時很多情況下是極力避免出現火的,如果出現了就意味著你的菜要出現焦糊味了。如果上到餐桌上會被投訴。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都能做的最好。翻鍋技術很高的,有端起翻的,有在火台上拉翻的,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在家裡要端起翻鍋,在酒店基本上是拉翻。前面已經講的很清楚翻鍋的目的。任何職業都有高手,行行出狀元。所以每個人都要敬畏做每個行業的人。。
要有手勁兒
別把菜都顛出去
看了所有回答。就是沒有一個提到「鍋氣」或「鑊氣」的。
而顛勺或說翻勺,是直接影響到鍋氣,影響到菜飯的味道質量的。
至於為什麼炒鍋里起火,我特意討教過一位無名廚師,他說他們叫做回火,可以增加所炒菜飯的香氣(他的攤位主要炒飯)。
如果是為了耍酷,那麼後廚不開放的,耍給誰看呢?
這裡有一篇:什麼叫鍋氣?粵川魯三地大師對話小炒鍋氣(珍藏版秘籍)
原文太長,摘點兒內容:
去粵菜大排檔吃飯,轟鳴的巨響、火光熊熊中,廚師把鐵鍋中的菜拋向空中,鍋中時時猛竄起一條火焰,聲光效果實在震撼。這就是讓嘴刁人們迷戀至今的「夠鍋氣」最高美學境界。廚房裡燃起三尺火舌,廚師一手掌鍋,一手翻炒,隨即傳來誘人的香味……現炒現賣,新鮮熱辣的和味小炒,要的就是這種誘惑的「鍋氣」。
論證人 廣東東方賓館行政總廚葉恩康
論據
我在從業的這麼多年一直執著地認為:新派粵菜也好,傳統粵菜也好,都要講究三個字,夠鍋氣(廣東人稱其為鑊氣)!所謂鍋氣通俗的說法是:在烹飪菜品過程中運用猛火烹出的食物突出本味及口感。一位有經驗的廚師,在烹飪過程中,能善於利用食物的特點,將味道及口感的精華都烹調出來,稱為「有鍋氣」。要烹調有鍋氣的菜肴,必須要利用猛烈的火力烹調,並要快速地翻炒鍋里的食物。具體而言,當食物受極高的溫度烹調(超過200℃),便會發生焦化反應及美拉德反應(又稱非酶棕色化反應)等化學變化,就好比炒牛河(牛肉炒河粉),芽菜夠爽脆,河粉夠干身兼條條上色,最緊要是上桌要熱騰騰,這才叫夠鍋氣。
翻勺應當屬於火功,是快速將食物與料汁攪拌均勻的一種方法,同時可以避免炒勺在攪拌過程中把食物碰碎,一般飯店裡的雙耳鍋特別重所以翻勺時不用將鍋完全拿起。但在家裡做飯時需要將鍋舉起,而且動作不要太大,要不然就得哭著清理灶台上的米飯,疙瘩兒,鍋包肉,糖醋裡脊=_=
刀功本質:為了服務好「烹飪」。
翻鍋的本質:為了食材受熱均勻和味道均勻。
何為炒?
直觀理解:就是食材貼著鍋,才能使食材受熱。
火燒鍋,鍋接觸食材;
食材中水分、油、蒸氣「導熱」。
(鐵板炒飯就是最好的見證)
翻起來的過程食材在鍋空中
是不受熱的。
事實證明:用鍋鏟炒菜更加有鍋氣,也更好吃【煎、炒式】。
鍋勺的使用技法:推、檔、扒、咬、平轉、側絞、
大翻勺,多見扒菜。栗子扒白菜 白扒划水 扒魚翅 黃燜牛肉
扒菜要做好前一部不能少 也就是晃勺 打芡。比如扒素魚翅 栗子扒白菜 。關鍵就看晃勺和打芡勻不勻,黃花菜穗里的芡有沒有勾住。芡稀了成熬白菜。濃了就全完。所以必須分次打芡進去。
正手翻一般就是走業務,穩當也快。
外手大翻勺一般就是露活兒時玩。難度最高。
還有蘇秦背劍式大翻勺 雙飛燕連環翻 基本就是老師傅騙漲工資時來點不要命的。
推薦閱讀:
※做飯給自己一人吃,如何最快速,且營養有保證?
※你用過的食譜書里哪本比較實用、還原度也最高?
※如何煎出完美的雞蛋?
※你吃過的最奇葩的食物是什麼?
※怎樣才能做出與飯店一樣好吃的菜?